CN115828947A - 信息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8947A
CN115828947A CN202210079971.4A CN202210079971A CN115828947A CN 115828947 A CN115828947 A CN 115828947A CN 202210079971 A CN202210079971 A CN 202210079971A CN 115828947 A CN115828947 A CN 115828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communication node
sub
comman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99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峦剑
戴博
胡有军
刘锟
杨维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0799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2894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9219 priority patent/WO20231380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28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89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信息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息检测方法包括: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品质因数指示信息;在根据所述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品质因数确定的时隙取值范围内,基于时隙检测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其中,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则在冲突时隙上,基于子时隙检测所述冲突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

Description

信息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源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中,通常采用Q选择算法或Btree算法完成读写器对电子标签的识别,目的是避免多个电子标签之间发送的上行响应信息碰撞。在Q选择算法中,根据Q值确定时隙取值范围,电子标签在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发送响应信号,读写器逐个时隙检测标签响应,在未检测到电子标签响应的情况下Q值减小,在正确检测到单个电子标签响应的情况下Q值不变,在检测到多个电子标签响应冲突的情况下Q值增大,其中,Q值的增大或减小由相关联的变化步长决定。在实际应用中,Q选择算法往往出现多个电子标签随机到相同时隙发送响应信息的情况,那么,读写器无法在该时隙上识别这些电子标签,导致电子标签的识别效率降低,响应时延增加;并且,由于读写器不知道在该时隙上冲突的电子标签数量,所以,步长的取值设置没有一个可靠的依据,这也导致了电子标签的识别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品质因数指示信息;
在根据所述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品质因数确定的时隙取值范围内,基于时隙检测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
其中,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则在冲突时隙上,基于子时隙检测所述冲突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品质因数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的品质因数确定时隙取值范围;
在所述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的一个时隙值所对应的时隙上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如果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一命令,则基于子时隙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检测检测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描述,所举实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新的信息检测和发送方法,使读写器在冲突时隙上能够识别该时隙上的所有电子标签,并根据冲突的电子标签数量确定Q值相关的变化步长,由此提高电子标签的识别效率,降低响应时延。
本申请中信息检测方法的思路是,在现有的时隙Q选择算法的基础上,使用一种基于子时隙的识别方法,使基于时隙的Q选择算法和基于子时隙的方法相结合,提高识别效率。具体实现方法是在时隙Q选择算法中,针对响应冲突的时隙使用基于子时隙方法识别出该时隙上的所有终端。在基站和终端的行为方面,涉及了分别针对时隙和子时隙的命令、指示信息,以及命令和指示信息相应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由信息检测设备执行。其中,信息检测设备为第一通信节点。在本示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基站,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110-S120。
S110、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品质因数指示信息。
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下行命令,以指示品质因数的取值。
S120、在根据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品质因数确定的时隙取值范围内,基于时隙检测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
其中,时隙取值范围指的是可以选择的时隙的取值范围。在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品质因数确定时隙取值范围,并在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以基于该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发送响应信息至第一通信节点。示例性地,假设品质因数为Q,则时隙取值范围可以为2Q-1,Q为正整数。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逐个时隙检测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
其中,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则在冲突时隙上,基于子时隙检测所述冲突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
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在任一时隙上检测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的情况包括识别、空闲和冲突三种情况。在一实施例中,识别指的是第一通信节点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出单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空闲指的是第一通信节点在一个时隙上未检测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冲突指的是第一通信节点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的情况下,则该时隙称为冲突时隙,并在该冲突时隙上,第一通信节点基于该冲突时隙的子时隙检测该冲突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从而提高了第二通信节点的识别效率,降低了响应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在时隙n上未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则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二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用于所有时隙值大于或等于时隙n+1的第二通信节点。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用于所有时隙值大于或等于时隙n+1的第二通信节点,包括:第二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适用于所有待识别的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则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应用于所述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应用于所述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包括:第二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适用于冲突时隙上待识别的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命令;
其中,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在N个子时隙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命令,以指示在该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在N个子时隙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值,并在子时隙值对应的子时隙上发送响应信息。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示例性地,N个子时隙对应的子时隙值可以为0至N-1。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个子时隙上检测到单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发送第二命令;
其中,所述第二命令指示所述响应信息被正确检测;或者,所述第二命令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减1。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在一个子时隙上只检测到单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命令。在实施例中,第二命令包含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指示最新的响应信息已被正确检测;另一个作用是针对冲突时隙上子时隙值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指示它们的子时隙值减1。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个子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发送第三命令;
所述第三命令用于指示子时隙值为0的第二通信节点从M个子时隙中重新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或者,所述第三命令用于指示子时隙值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增加;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在一个子时隙上检测到多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即在该子时隙上检测到的响应信息冲突的情况下,则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三命令。针对冲突时隙上待识别的第二通信节点,第三命令的作用是:一个是指示子时隙值为0的第二通信节点从M个子时隙上重新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值;一个是指示子时隙值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增加,其中,子时隙值增加1或者,增加M-1,或者,增加0至M-1内随机的一个数值。由此,使第二通信节点在子时隙值对应的子时隙上发送响应信息。其中,M的取值可以为一个预定义值,也可以由第三命令指示。在实施例中,M可以为对冲突时隙进行划分,得到的子时隙值的总数。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子时隙值对应的子时隙上发送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具有一个子时隙值,如果该子时隙值为0,则发送响应信息;如果该子时隙值不为0,则每次接收到有效的关于子时隙值变更的命令或指示信息时,都更新并存储该子时隙值,直到存储的子时隙值为0,则该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个子时隙上未检测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发送第四命令;
所述第四命令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减1。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在一个子时隙上未检测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四命令,所述第四命令包含子时隙递减指示信息,以指示在该冲突时隙上子时隙值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减1。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息检测方法,还包括:
根据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的第二通信节点数量确定品质因数Q对应的变化步长S。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检测出在冲突时隙上各个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以确定该时隙上冲突的第二通信节点数量,并根据该时隙上冲突的第二通信节点数量确定Q相关的变化步长S。在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数量的值越大,则变化步长S就越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化步长为步长系数和步长基准数的乘积值;其中,所述步长基准数为一个预定义值或由第一通信节点进行指示。在实施例中,Q值相关的变化步长为步长系数和步长基准数的乘积值,其中,步长基准数为一个预定义值,即固定值,或者,步长基准数由第一通信节点通知给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则所述步长系数与所述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数量呈单调递增关系。在实施例中,若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出多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步长系数与在该时隙上检测到的第二通信节点数量呈单调递增关系,即第二通信节点数量越大,则步长系数就越大。示例性地,步长系数为第二通信节点数量值减1。
在一实施例中,Q1=Q1+S,保存Q1的值;Q等于Q1取整数值;其中,Q1的初始值由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指示信息进行指示。在实施例中,Q1为当前的Q1和变化步长S之间的相加值。其中,Q的取值为Q1的取整值,比如,可以对Q1进行向上取整、向下取整或者四舍五入,以得到对应的Q值。
在一实施例中,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比如,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检测方法包括:S210-S230。
S210、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品质因数指示信息。
S220、根据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的品质因数确定时隙取值范围。
S230、在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的一个时隙值所对应的时隙上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其中,如果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一命令,则基于子时隙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在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品质因数指示信息,并根据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的品质因数确定时隙取值范围,并在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在该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发送响应信息。在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信节点所选的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时,该时隙为冲突时隙,则第一通信节点在该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在发送第一命令,以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子时隙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一命令,则从N个子时隙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值;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子时隙值为0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其中,所选时隙值指的是冲突时隙所对应的时隙值。在实施例中,在第二通信节点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一命令,则从0至N-1个子时隙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值,并在子时隙值为0的情况下,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二命令的情况下,则判断至少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最近一次发送响应信息之后未收到其他命令或信息;自身发送的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二命令包含的确认信息匹配;
如果满足条件,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确定其发送的响应信息被正确接收。
在实施例中,在该冲突时隙上待识别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二命令之后,判断第二通信节点自身发送的响应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命令包含的确认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即自身发送的响应信息中的连续比特与确认信息包含的比特相同,则该第二通信节点被识别;若不匹配,则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减1。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减1表示第二通信节点存储的子时隙值减1。第二通信节点每次接收到有效的关于子时隙值变更的命令或指示信息时,都更新存储的子时隙值。存储的子时隙值为0,则该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四命令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大于0,则其子时隙值减1。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三命令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为0且响应信息未被正确接收,则从M个子时隙中重新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
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大于0,则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额外增加一个数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命令通过对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进行检测,以识别出对应的第二通信节点,包括如下步骤1-步骤4:
步骤1,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关于Q值的指示信息,根据Q值确定时隙取值范围。
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下行命令,指示Q1的初始值,Q=Q1取整数值;根据Q值,能够确定时隙的取值范围,例如时隙取值范围等于2Q-1,Q为正整数。
步骤2,第二通信节点在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在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发送响应信息。
在实施例中,根据Q值确定时隙取值范围。第二通信节点在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在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发送响应信息。
其中,所述在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发送响应信号,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关于时隙递减的指示信息,第二通信节点每次收到这些指示信息,其时隙计数器减1。在时隙计数器为0的情况下,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在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信息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之一:
形式一:所述响应信息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临时标识(ID),用于区分和识别第二通信节点。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利用该临时ID向相对应的第二通信节点单独发送命令和信息。
形式二:所述响应信息包含第二通信节点的产品识别编号,产品识别编号具有唯一性。
步骤3,第一通信节点检测时隙上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
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逐个时隙检测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在任一时隙上,响应信息的检测情况包含如下识别、空闲、冲突三种可能:
其一,识别情况:
识别即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出单个第二通信节点的产品识别编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操作方式之一:
方式一,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包括产品识别编号;第一通信节点正确检测出所述响应信息,即可获得第二通信节点的产品识别编号,那么,第一通信节点先发送确认信息,再发送时隙递减指示信息。所述确认信息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指示其发送的响应信息已被正确检测,所述时隙递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时隙计数器减1。
时隙计数器为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所述确认信息之后,判断至少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最近一次发送响应信息之后未收到时隙递减指示信息;第二,自身发送的响应信息与检测到的所述确认信息匹配。如果满足条件,则该第二通信节点可以确定自身已被识别;如果不满足条件,则所述确认信息对该第二通信节点无效。
时隙计数器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所述时隙递减指示信息后,该第二通信节点的时隙计数器减1。
方式二,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包括产品识别编号;第一通信节点正确检测出所述响应信息,即可获得第二通信节点的产品识别编号,那么,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命令A,所述命令A有两个作用:第一,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指示其发送的响应信息已被正确检测;第二,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时隙计数器减1。
时隙计数器为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所述命令A之后,判断至少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最近一次发送响应信息之后未收到时隙递减指示信息;第二,自身发送的响应信息与命令A包含的确认信息匹配。如果满足条件,则该第二通信节点可以确定自身已被识别。
时隙计数器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所述命令A之后,该第二通信节点的时隙计数器减1。
方式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所述响应信息包括该第二通信节点的临时ID;第一通信节点正确检测出所述临时ID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所述临时ID的确认信息。时隙计数器为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所述确认信息后,判断至少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最近一次发送响应信息之后未收到时隙递减指示信息;第二,自身发送的临时ID与检测到的临时ID匹配。如果满足条件,则该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自身的产品识别编号,第一通信节点收到所述产品识别编号后,发送时隙递减指示信息,指示第二通信节点时隙计数器减1。时隙计数器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所述时隙递减指示信息后,其时隙计数器减1。
其二,空闲情况:
空闲即在一个时隙上未检测到第二通信节点响应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时隙递减指示信息,指示第二通信节点时隙计数器减1。
其三,冲突情况:
冲突即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多个第二通信节点响应冲突,该时隙简称为冲突时隙,在该冲突时隙上发送了响应信息的第二通信节点简称为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所述冲突情况,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时隙递减指示信息,指示所有待识别第二通信节点时隙计数器减1;或者,针对所述冲突情况,第一通信节点需要调整Q值,因此发送关于Q值的指示信息来指示新的Q值,即返回步骤1,然后继续步骤2和3;
或者,针对所述冲突情况,采用步骤4所述方法。
步骤4,如果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多个第二通信节点响应信息冲突,则在该冲突时隙上,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子时隙检测该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
在实施例中,基于子时隙检测冲突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所述基于子时隙检测冲突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命令F1,指示该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在N个子时隙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第二通信节点检测到命令F1后,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之一确定所述命令F1是否对自己有效:
方法一:最近一次发送响应信息后,在所述响应信息相应的命令检测时间窗内检测到命令F1,满足这个条件的第二通信节点认为所述命令F1是有效的;反之,不满足这个条件的第二通信节点认为命令F1是无效的。也就是说,第二通信节点最近一次在t1时刻发送响应信息,在t2时刻检测命令F1,如果t2-t1小于或等于一个时域门限,则命令F1对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有效,如果t2-t1大于所述时域门限,则命令F1对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无效。
方法二:如果第二通信节点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接收到命令F1,或者最近一次发送响应信息后未收到时隙递减指示信息,则该第二通信节点认为命令F1是有效的;否则,第二通信节点认为命令F1是无效的。在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在发送响应信息后,如果尚未检测到时隙递减指示信息,则当前时隙值尚未改变,该第二通信节点仍处于当前时隙,此时检测到命令F1,说明当前时隙为冲突时隙,所以命令F1对该第二通信节点是有效的;而如果第二通信节点在发送响应信息后先检测到时隙递减指示信息,则当前时隙值已发生改变,再检测到命令F1的情况下,该第二通信节点不是当前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因此命令F1对该第二通信节点是无效的。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检测到命令F1并确认命令F1有效后,从0~N-1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值,在子时隙值为0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或者,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命令F1,指示时隙计数器为0的待识别第二通信节点在N个子时隙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时隙计数器为0的第二通信节点检测到命令F1,则从0~N-1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值,在子时隙值为0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时隙计数器非0的第二通信节点检测到命令F1,则认为命令F1是无效的。
本实施例中,N大于1,N的值为一个预定义值或由命令F1指示。
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检测子时隙上的响应信息;
如果第一通信节点在一个子时隙上检测出第二通信节点响应信息,则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操作方式之一:
方式一,所述响应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产品识别编号;第一通信节点正确检测出所述响应信息,即可获得第二通信节点的产品识别编号,然后,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命令F2,所述命令F2包含两个作用:第一,指示所述响应信息已被正确检测;第二,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子时隙值减1。
针对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子时隙值为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命令F2之后,判断至少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最近一次发送响应信息之后未收到其他命令或信息;第二,自身发送的响应信息与命令F2包含的确认信息匹配,即所述响应信息中的连续比特位与所述确认信息相同。如果满足条件,则该第二通信节点可确定自身被识别。子时隙值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所述命令F2之后,其子时隙值减1。
方式二,所述响应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产品识别编号;第一通信节点正确检测出所述响应信息,即可获得第二通信节点的产品识别编号,然后,第一通信节点先发送确认信息,再发送包含子时隙递减指示信息的第四命令。所述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响应信息已被正确检测,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子时隙值减1。
针对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子时隙值为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所述确认信息之后,判断至少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最近一次发送响应信息之后未收到其他命令或信息;第二,自身发送的响应信息与检测到的所述确认信息匹配。如果满足条件,则该第二通信节点可确定自身已被识别。子时隙值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所述第四命令后,其子时隙值减1。
方式三,所述响应信息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的临时ID;第一通信节点正确检测出所述临时ID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所述临时ID的确认信息。
针对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子时隙值为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所述确认信息后,判断至少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最近一次发送响应信息之后未收到其他命令或信息;第二,自身的临时ID与检测到的临时ID匹配(即相同)。如果满足条件,则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自身的产品识别编号。第一通信节点收到所述产品识别编号后,发送第四命令,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子时隙值减1。子时隙值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所述第四命令后,其子时隙值减1。
如果第一通信节点在一个子时隙上检测到多个第二通信节点响应冲突,则发送命令F3,针对所述冲突时隙上的待识别第二通信节点,所述命令F3包含两个作用:第一,指示子时隙值为0的待识别第二通信节点从0~M-1中重新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值;第二,指示子时隙值非0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增加,所述子时隙值增加1或M-1或0~M-1内的一个随机数。其中,M的值为一个预定义值或由命令F3指示。
如果第一通信节点在一个子时隙上未检测到第二通信节点响应,则发送第四命令,指示在所述冲突时隙上的待识别第二通信节点子时隙值减1。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冲突时隙上,任一待识别第二通信节点在其子时隙值为0时发送响应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命令F1并确认命令F1有效后,可以确定当前时隙为冲突时隙,确定自身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
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冲突时隙发送最后一个命令是命令F2的情况下,则可以利用命令F22替代命令F2,命令F22具有F2的功能;此外,F22还用于指示该时隙结束,或者,F22还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的时隙计数器减1。这种方法可以省略第一通信节点额外发送时隙递减命令。时隙计数器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F22后,其时隙计数器减1。
或者,本实施例中,在完成基于子时隙值检测所述冲突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响应信息后,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时隙递减指示信息,指示第二通信节点的时隙计数器减1。时隙计数器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在检测到F22后,其时隙计数器减1。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每发送一次时隙递减指示信息,则对应前一个时隙结束或者下一个时隙开始,相邻两个时隙递减指示信息之间的时长为一个时隙,时隙的时长是可变的。所述基于子时隙检测该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的操作在同一个时隙上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时隙值不变。
由此,第一通信节点能够检测出在该冲突时隙上各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并因此确定该时隙上冲突的第二通信节点数量。根据该时隙上冲突的第二通信节点数量m,确定Q值相关的变化步长,m越大则变化步长越大,进一步确定Q值。
本实施例中,如果Q值未发生改变,则返回步骤3;如果Q值发生变化,则返回步骤1;直到各第二通信节点识别完成。
在一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第二通信节点为终端为例,对品质因数Q值的确定过程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Q值的确定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Q值相关的变化步长;
本实施例中,根据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的终端数量确定Q值相关的变化步长S。具体地,S=k*C,其中,C为步长基准数,C为一个固定值或者C值由基站通知给终端。k为步长系数,包括:
如果在一个时隙上未检测到终端发送的响应信息,则k为负数;
或者,如果在一个时隙上正确检测出单个终端发送的响应信息,则k=0;
或者,如果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多个终端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则k与在所述时隙上检测到的终端的数量m呈单调递增关系,即m越大,则k越大,例如k=m-1。
本实施例中,在终端发送的响应信息发生冲突的时隙上,阅读器根据该时隙上的终端数量,可以确定步长系数k,进一步确定Q值相关变化的步长S。
步骤2,确定Q值;
本实施例中,Q1=Q1+S,保存Q1;
进一步地,Q=Q1取整数值,包括向上取整、向下取整或者四舍五入。其中,Q1的初始值等于Q的初始值,由基站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进行指示。
本实施例中,如果Q值发生变化,则需要确定新的时隙取值范围,待识别终端在新的时隙取值范围内重新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值,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发送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器310和检测器320。
其中,第一发送器310,配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品质因数指示信息;
检测器320,配置为在根据所述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品质因数确定的时隙取值范围内,基于时隙检测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
其中,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则在冲突时隙上,基于子时隙检测所述冲突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
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应用于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命令;
其中,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在N个子时隙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个子时隙上检测到单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发送第二命令;
其中,所述第二命令指示所述响应信息被正确检测;或者,所述第二命令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减1。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个子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发送第三命令;
所述第三命令用于指示子时隙值为0的第二通信节点从M个子时隙中重新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或者,所述第三命令用于指示子时隙值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增加;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个子时隙上未检测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发送第四命令;
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减1。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息检测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配置为根据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的第二通信节点数量确定品质因数Q对应的变化步长S。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化步长为步长系数和步长基准数的乘积值;其中,所述步长基准数为一个预定义值或由第一通信节点进行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则所述步长系数与所述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数量呈单调递增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Q1=Q1+S,保存Q1的值;Q等于Q1取整数值;其中,Q1的初始值由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指示信息进行指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检测装置设置为实现图1所示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息检测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检测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检测装置包括:接收器410、确定模块420和第一发送器430。
其中,接收器410,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品质因数指示信息。
确定模块420,配置为根据所述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的品质因数确定时隙取值范围。
第一发送器430,配置为在所述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的一个时隙值所对应的时隙上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其中,如果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一命令,则基于子时隙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一命令,则从N个子时隙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值;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子时隙值为0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二命令,则判断至少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最近一次发送响应信息之后未收到其他命令或信息;自身发送的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二命令包含的确认信息匹配;
如果满足条件,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确定其发送的响应信息被正确接收。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四命令,如果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大于0,则其子时隙值减1。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三命令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为0且响应信息未被正确接收,则从M个子时隙中重新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
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大于0,则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额外增加一个数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检测装置设置为实现图2所示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息检测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检测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20。该设备中处理器5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该设备中存储器5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5中以一个存储器520为例。该设备的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2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在该实施例中,该设备为可以为基站。
存储器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设备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信息检测装置中的第一发送器310和检测器320)。存储器5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在通信设备为第一通信节点的情况下,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息检测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在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节点的情况下,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息检测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息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品质因数指示信息;在根据所述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品质因数确定的时隙取值范围内,基于时隙检测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其中,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则在冲突时隙上,基于子时隙检测所述冲突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息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品质因数指示信息;根据所述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的品质因数确定时隙取值范围;在所述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的一个时隙值所对应的时隙上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如果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一命令,则基于子时隙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设备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 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品质因数指示信息;
在根据所述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品质因数确定的时隙取值范围内,基于时隙检测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
其中,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则在冲突时隙上,基于子时隙检测所述冲突时隙上的各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类型的命令或指示信息应用于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冲突,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命令;
其中,所述第一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在N个子时隙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子时隙上检测到单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发送第二命令;
其中,所述第二命令指示所述响应信息被正确检测;或者,所述第二命令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减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子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发送第三命令;
所述第三命令用于指示子时隙值为0的第二通信节点从M个子时隙中重新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或者,所述第三命令用于指示子时隙值大于0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增加;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子时隙上未检测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响应信息,则发送第四命令;
所述第四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冲突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减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在一个时隙上检测到的第二通信节点数量确定品质因数Q对应的变化步长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步长为步长系数和步长基准数的乘积值;其中,所述步长基准数为一个预定义值或由第一通信节点进行指示。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时隙上检测到至少两个第二通信节点的响应信息,则所述步长系数与所述时隙上的第二通信节点数量呈单调递增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Q1=Q1+S,保存Q1的值;Q等于Q1取整数值;其中,Q1的初始值由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指示信息进行指示。
11.一种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品质因数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品质因数指示信息中的品质因数确定时隙取值范围;
在所述时隙取值范围内随机选择的一个时隙值所对应的时隙上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如果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一命令,则基于子时隙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一命令,则从N个子时隙中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值;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子时隙值为0,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响应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二命令,则判断至少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最近一次发送响应信息之后未收到其他命令或信息;自身发送的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二命令包含的确认信息匹配;
如果满足条件,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其发送的响应信息被正确接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四命令,如果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大于0,则其子时隙值减1。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选时隙值对应的时隙上检测到第三命令,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为0且响应信息未被正确接收,则从M个子时隙中重新随机选择一个子时隙;
或者,
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大于0,则第二通信节点的子时隙值额外增加一个数值。
1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10或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10或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79971.4A 2022-01-24 2022-01-24 信息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8289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9971.4A CN115828947A (zh) 2022-01-24 2022-01-24 信息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2/109219 WO2023138025A1 (zh) 2022-01-24 2022-07-29 信息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9971.4A CN115828947A (zh) 2022-01-24 2022-01-24 信息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8947A true CN115828947A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2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9971.4A Pending CN115828947A (zh) 2022-01-24 2022-01-24 信息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8947A (zh)
WO (1) WO202313802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0338B2 (ja) * 1991-07-15 1998-03-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衛星通信方式
CN100550033C (zh) * 2006-09-28 2009-10-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多标签识别方法
CN101609498B (zh) * 2009-07-24 2011-08-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射频识别网络的多标签识别方法
CN105224970B (zh) * 2015-10-09 2018-03-30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rfid防碰撞方法
CN113691391B (zh) * 2021-07-13 2022-05-17 厦门大学 基于q学习的节点数量可变水声网络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8025A1 (zh)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25675B1 (ko) Rfid 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적 이진 트리 분할 기법을이용한 복수의 태그 식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rfid시스템
US201901039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Searching of Distributed Datasets
KR101238466B1 (ko) 버스티 무선 데이터 트래픽을 위한 적응형 폴링
US20060044114A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one or more transponders
CN103427932B (zh) 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67133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EP1321889A2 (en) IC card reader/wri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US20220295557A1 (en) Single-bit readiness signal for rapid access in 5g and 6g
CN10490172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EP1563445B1 (en) Contactless ic card
KR100615715B1 (ko) 태그수 추정 기능을 갖는 rfid 리더 및 그의 추정 방법
US10499423B2 (en) Channel al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ommodating multiple nodes in sensor network
JP7286761B2 (ja) 下り制御チャネル伝送方法、下り制御チャネル受信方法、端末及び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
CN115618914B (zh) 一种基于rfid的同步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1465661B1 (ko) 동일 주파수 대역을 사용하는 환경에서의 태그 인식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nfc 장치
CN115828947A (zh) 信息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28688A (zh) 射频标签控制方法、响应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阅读器、射频标签
CN104754041A (zh)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913174A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通信的方法、无线装置和网络节点
CN104853356A (zh) 一种nfc***智能识别方法
CN108650049B (zh)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
EP2816501A1 (en)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listen device emulating multiple NFC B technology tags
Abderrahmene et al. A New Rfid Anti-Collision Technique Based On Time-Hopping Sub Slots Early Estimation
CN115665715B (zh) 一种rfid标签的群读应答方法及装置
CN115618898B (zh) 一种对rfid标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