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1681A - 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1681A
CN115811681A CN202111082536.9A CN202111082536A CN115811681A CN 115811681 A CN115811681 A CN 115811681A CN 202111082536 A CN202111082536 A CN 202111082536A CN 115811681 A CN115811681 A CN 115811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vironment
earphone
user
relevance
noise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25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0825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1168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8912 priority patent/WO202304048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11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16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7/00Speaker identification or verific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78Detection of presence or absence of voice signals
    • G10L25/84Detection of presence or absence of voice signals for discriminating voice from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该方法对处于降噪模式下的耳机,利用环境特征信息可以明确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据此可以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使耳机工作在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耳机的降噪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可以改善用户对耳机降噪功能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降噪耳机控制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Fifth Generation,5G)网络,相比于前几代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了更高的速度、更大的容量以及新的功能和服务,支持越来越多的连接设备,如耳机等。
目前的耳机在功能上逐步多样化,比如在降噪效果上,降噪耳机受到用户的青睐。降噪耳机,是指利用某种方法达到降低噪音的一种耳机。但是衍生而来的问题也有很多。当使用耳机降噪功能时,屏蔽外界杂音的同时也会把环境中有用的声音屏蔽掉;例如用户在使用降噪耳机的过程中,如果所连接的手机声音稍大,就会导致无法听到旁边人的呼叫或者其他有用信息。故,如何针对复杂多样的环境,有效控制耳机的降噪功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以控制耳机工作在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耳机的降噪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可以改善用户对耳机降噪功能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获取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
控制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上述技术方案对处于降噪模式下的耳机,利用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来进行耳机工作模式的控制,使耳机工作在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耳机的降噪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可以改善用户对耳机降噪功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毫米波探测人物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毫米波识别探测目标长度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的示意图;
图5A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两个基站实现手机定位的示意图;
图5B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一个基站实现手机定位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处理声音信号以获取声音信号频率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处理声音信号以获取声音信号响度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处理声音信号以获取声音信号语义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需要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单元或其他对象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单元或其他对象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耳机的工作模式进行灵活控制的情况。具体的,该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可以由耳机工作模式控制装置执行,该耳机工作模式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终端中。进一步的,终端可以是独立于耳机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或音视频播放器(例如MP3或MP4)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耳机中的芯片或电子设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10和步骤120。
在步骤110中,获取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
本实施例中,耳机主要指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即降噪耳机。降噪耳机可以分为两种:主动降噪耳机和被动降噪耳机。主动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可以认为是通过降噪***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被动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可以认为是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空间,或者采用硅胶耳塞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噪声。在本申请中,耳机可以是指主动降噪耳机。
示例性的,耳机可以为有线耳机,也可以为无线耳机,此处对此不作限定。其中,有线耳机可以通过数据线等与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无线耳机可以通过蓝牙或者无线网(Wireless Fidelity,WIFI)等与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环境特征信息,可以指对所检测到的耳机外界的环境中的某种信息或信号进行特定处理之后获得的、可以表征该环境对用户来说是否可能有关联的信息;其中,环境中的信号主要指声音信号,可根据实际需求对所检测到的声音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环境特征信息;环境中的信息可以为环境中人的数量或密度、环境类型(例如图书馆对应于较为安静的环境类型,火车站对应于较为嘈杂的环境类型)等。如环境特征信息可以包括环境设定范围内的人数、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频率、声音信号的响度和/或声音信号的语义等,这些环境特征信息都可用于判断环境与用户之间的关联性,也即判断环境中是否可能存在对用户有用或者值得用户关注的信息。
在本步骤中,耳机处于降噪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独立于耳机的终端设备检测环境中的信息或信号,也可以通过集成在耳机中的芯片或电子设备来获取环境中的信息或信号,并采集存储起来,等待后续的处理以得到环境特征信息。此处不对检测环境中的信息或信号的实现方式进行限定。
在步骤120中,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之后,需要确定该环境特征信息所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环境特征信息所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可以认为是在环境中所检测到的声音信号与用户是否相关、或者是对用户来说是否有用、或者值得用户关注等。关联性包括至少两个等级,例如,可以包括强关联、中等关联、弱关联、无关联,关联性越强,则用户更需要关注环境中的声音,例如将用户的注意力从耳机所播放的内容转移到环境中所检测到的声音信号上,此时可以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以使用户更易听到环境中的声音信号,例如可以控制耳机工作在非降噪模式、低音量模式或者暂停播放模式等。关联性较弱,则用户不需要关注环境中的声音,用户可以继续把注意力放在耳机所播放的内容上,此时用户耳机可以继续工作于降噪模式。
示例性的,在用户佩戴耳机且在火车站的情况下,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非常多,环境嘈杂,环境中大多是噪音或者与用户无关的人说话的声音,此时可以认为环境与用户无关或者关联性较弱,这种情况下,用户不需要关注环境中的信息,控制耳机工作于降噪模式即可。而在用户佩戴耳机且在家中的情况下,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很少,环境较为安静,一旦有人说话或者检测到任何动静,都需要用户关注或检查,此时的环境与用户有关或者关联性较强,这种情况下,可以控制耳机工作于非降噪模式,以便于用户关注或检查,避免错过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可以实现对耳机工作模式的灵活控制,使其适应于环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对工作于降噪模式下的耳机,利用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来进行耳机工作模式的控制,能够使耳机工作在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的关联性可以实现耳机在降噪和非降噪模式之间灵活、准确的切换,从而提高耳机的降噪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可以改善用户对耳机降噪功能的使用体验。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及时有效发现周围可能有用的信息,避免错过重要信息;此外,也可以避免非必要的模式切换,从而改善用户对降噪功能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环境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环境中声音信号的语义。
本实施例中,环境主要指耳机外界的环境。不同的环境对应不同的环境特征信息。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可以认为是以耳机为中心,在耳机外界的环境中设定半径范围内的人数。此处对所设定的半径范围的大小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和所处环境情况进行灵活设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在耳机所处位置(也即佩戴耳机的用户自身所处位置),用户能够听到周围有用的声音信号,终端探测的是耳机外界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如果终端集成在耳机中,则终端、耳机以及用户可以认为是处于同一位置,都可以作为上述半径范围的中心。
声音信号的频率可以指声音信号在频域上相对应的信息。
声音信号的响度又称为音量,可以指人耳所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即声音响亮的程度,其可以通过分贝来表示。
声音信号的语义,可以认为是声音信号所对应的文本内容。
相应的,根据上述环境特征信息确定关联性的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是否低于人数阈值(如果是,说明用户周围的环境较为安静,则从环境中检测到的声音信号大概率与用户有关,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较强);
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是否在预设频率范围内(如果是,说明环境中的声音信号的频率符合人说话的声音频率而不是噪音,则该声音信号大概率与用户有关,关联性较强);、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是否大于响度阈值(如果是,说明环境中的声音信号的响度较大,很可能是其他人在冲用户说话,则该声音信号大概率与用户有关,关联性较强);
环境中声音信号的语义是否包含预设关键词(如果是,说明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包含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关联性较强)。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环境中声音信号的语义包括预设关键词这个条件来判定关联性是否为与用户相关;也可以根据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低于人数阈值、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在预设频率范围内以及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大于响度阈值这三个条件中的至少两个条件来判定关联性是否为与用户相关;还可以将上述四个条件全部结合来判定关联性是否为与用户相关。此处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对用户的关联性,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包括:环境特征信息满足至少两种条件,则确定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控制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其中,条件包括: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低于人数阈值;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在预设频率范围内;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大于响度阈值。
本实施例中,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可包括两种:与用户相关,以及与用户无关。目标工作模式可以指在确定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之后,使得用户能够听到环境中的声音信号的工作模式;如目标工作模式可以是控制耳机处于非降噪模式,也可以是在保持耳机处于降噪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其他方式(如降低耳机播放音量、暂停播放等方式)来使得用户能够听到环境中的声音信号。
其中,不同的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不同的条件。环境特征信息满足至少两种条件,即有至少两种环境特征信息分别满足对应的条件,这种情况下,可以确定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多重判定的方法以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人数阈值可以认为是所设定的一个在耳机外界的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的最大值。与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所对应的条件可以是: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低于所预先设定的人数阈值。若用户处于相对平静的环境中,为了避免错过周围的有用信息,则人数阈值可以设定得相对较小,如在图书馆或办公室内,人数阈值可以设定为5;若用户处于相对混乱的环境中,则人数阈值可以设定得相对较大,如在火车站或商场中,人数阈值可以设定为20。人数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的不同进行灵活设定,此处对此不作限定。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低于人数阈值这个条件,能够从用户所处的周围环境是安静还是嘈杂的角度,判断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如果还有其他的环境特征信息及相应的条件,则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判定。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越少,则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越强,在检测到环境中的声音信号时,对用户有用的可能性越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检测到声音信号时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为0,则无论人数阈值为多少,都可以控制耳机工作在降噪模式。
本实施例中,预设频率范围主要指符合人的发声规律的频率范围,判定声音信号的频率是否在预设频率范围内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人声。例如,人正常说话的频率大致在500Hz至2000Hz,则预设频率范围可以设置为500Hz至2000Hz,此处对预设频率范围不作限定。如果所识别到的声音信号的频率不在预设频率范围内,则可能是机器的声音或者环境中的噪音等,这种情况下,可以判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无关;如果识别到的声音信号的频率在预设频率范围内,说明识别到了人说话的声音,为了避免错过有用的声音信号,可以判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有关。如果还有其他的环境特征信息,则可以继续等待下一步判定。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在预设频率范围内这个条件,能够将环境中的部分非人声排除掉,以免影响对关联性判定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使用预设频率范围的方式来识别人声信号,也可以通过其他能够区分人声和非人声信号的方式来识别出人声信号,此处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响度阈值可以认为是所设定的一个声音信号响度的最小值。根据不同的环境可以设定不同的响度阈值,且响度阈值与环境中的平均响度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正相关。如在图书馆中,由于此环境中本身就很安静,故所设定的响度阈值可以相对低一些,比如说为40分贝;当检测到所接收的声音信号的响度大于40分贝,则可以认为该声音信号为有用信号,可以判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有关。或者若是在火车站等嘈杂的环境下,所设定的响度阈值可以相对高一些,比如说为60分贝;此时当检测到所接收的声音信号的响度大于60分贝,则可以认为该声音信号为有用信号,可以判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有关。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对响度阈值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环境灵活设定。
其中,获取声音信号的响度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声音信号中是否有大于响度阈值的信号,从而判断接收到的声音信号是否是针对用户发出的,或者判断声源是否在用户附近。例如,如果声音信号的响度低于响度阈值,则可能是较远处的人正在说话,或者是旁边的人正在与他人谈话而非与用户说话,这种情况下,可认为声音信号对用户是无用的,可以滤除这类响度较弱的声音信号;如果声音信号的响度高于响度阈值,则可能是较近处的人正在说话,也很有可能是正与用户说话,这种情况下,可认为声音信号对用户可能会有用,可以判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有关。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大于响度阈值这个条件,能够将可能对用户无用的声音信号先排除掉一部分,保留可能会对用户有用的部分。此外,如果还有其他的环境特征信息,则可以继续等待下一步判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环境特征信息满足至少两种条件,则确定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并控制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可以认为是将任意两项环境特征信息相结合,且均满足所对应的条件,则可以确定该两项环境特征信息结合后所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并控制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也可以将三种环境特征信息相结合,且均满足所对应的条件,则可以确定该三项环境特征信息结合后所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并控制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将任意两项环境特征信息相结合,还是将三种环境特征信息相结合,来判定关联性,都不限定环境特征信息对应条件之间的先后判定顺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排序。比如说,采用将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以及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这两个环境特征信息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与用户的关联性,并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则这两个环境特征信息可以按照任意顺序来判定。具体的,在检测到环境中的一个声音信号之后,可以先根据声音信号的响度来初步判断该声音信号是否可能有用,可能会无法排除非人声(如环境中与人声响度接近的机器声音)的影响,此时可以继续通过该声音信号的频率是否在设定范围之内来进一步排除掉非人声部分;也可以先通过判定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是否在预设频率范围内,以先滤除掉非人声部分,之后再通过声音信号的响度来进一步判定该声音信号是否对用户有用。在此基础上,采用多重判定的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模式控制的可靠性,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工作模式切换,也能够使用户及时关注环境中的有用信息,并兼顾降噪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环境特征信息及其对应的条件对关联性判定的重要程度,确定判定顺序,以提高确定关联性的效率。例如,滤除非人声信号相比于滤除响度较弱的声音信号更重要,更有利于准确高效地判定关联性,则可以先根据声音信号的频率进行判定。具体的,如果声音信号的频率不在预设频率范围内,即可直接判定为与用户无关,无需进行下一次判定;如果在预设频率范围内,则初步判定为与用户有关,然后可以根据声音信号的响度进一步判定。
本实施例通过判定环境特征信息满足至少两种条件,实现了对关联性是否为与用户相关的多重判定,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准确的、更适时的切换耳机工作模式,避免了非必要的模式切换所引起用户反感的情况,增强了用户使用耳机降噪功能的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包括:环境中声音信号的语义包括预设关键词,则确定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控制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声音信号的语义包括预设关键词的主要目的是,判断接收到的声音信号是否包含用户感兴趣或对用户有用的内容。例如,预设关键词可以包括用户的姓名、职业、住址等。如果声音信号的语义包括预设关键词中的一个或多个,则确定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并控制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如果声音信号的语义不包括任何预设关键词,则确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无关,则可以控制耳机继续工作于降噪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获取用户预设的关键词元素,对关键词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多种形式的预设关键词。关键词元素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关键词元素为多个的情况下,可以对多个关键词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多种预设关键词。例如,关键词元素为三个,这三个关键词元素可分别记为A、B、C,则经过排列组合之后可以得到{A、B、C、AB、AC、BC、BA、...、ABC、ACB、BCA、...}等多种预设关键词,如果声音信号中包括其中的一种或多种预设关键词,则可以认为该声音信号与用户相关,即为有用信号。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声音信号中必须包括至少N(N≥2)个预设关键词元素,才认为该声音信号是有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虽然环境特征信息只有声音信号的语义这一种,但由于预设关键词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所以根据声音信号的语义是否包含预设关键词这一条件,也能够可靠地确定关联性。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声音信号的语义是否包含预设关键词这一条件,也可以应用于多重判定场景中。
在一实施例中,环境特征信息包括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获取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包括:通过终端的发射天线发射毫米波,并通过终端的接收天线接收至少一个探测目标对于毫米波的散射波;根据散射波确定探测目标为人物,并通过毫米波发射时间与散射波接收时间的时间差,确定终端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根据终端与人物之间的距离,确定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
本实施例中,毫米波可以指波长为1-10毫米(对应频率范围为30-300GHz)的电磁波,可以通过终端的发射天线发射毫米波。探测目标可以指能够反射毫米波的物体,包括在环境中设定范围内所需要探测的人物。散射波可以指发射天线所发射的毫米波发送至探测目标,与探测目标内的介电常数相互作用之后所反射回来的信号波,其可以通过终端的接收天线来接收。根据发射的毫米波以及接收到的探测目标的散射波,可以确定耳机与探测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在环境中设定范围内探测目标的数量。在此基础上,如果能确定各探测目标是否为人物,则可以准确确定在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在本步骤中可以通过发射天线定时发射毫米波,接收天线实时接收散射波的方式,来确定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
需要说明的是,若终端为集成于耳机内部的芯片或电子设备,或者终端为独立于耳机的终端设备且耳机为有线耳机,则耳机、终端和用户可以认为是处在同一个位置,以终端为中心点来发射毫米波,可以确定耳机(也即确定终端或用户)与探测目标之间的距离。若终端为独立于耳机的终端设备且耳机为无线耳机(如蓝牙耳机),则耳机和终端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戴着蓝牙耳机的用户在距离终端2米远的地方,则此时如果以终端为中心点来确定其与探测到的人物之间的距离,会与耳机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确定终端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之后,再根据蓝牙耳机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换算得到该人物与耳机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环境中人的探测。此处对距离换算的算法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无线耳机与终端之间的距离远小于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则该误差也可以忽略不计。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毫米波探测人物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以终端为独立于耳机的终端设备,且耳机为有线耳机(即终端与耳机视为同一位置)的情况为例,根据发射毫米波与接收散射波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耳机与探测到的人物之间的距离的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通过终端内的发射天线发射毫米波S1,如果周围有人,由于探测目标的介电常数一定,该介电常数与毫米波S1相互作用之后,会产生具有一定特征信号的散射波S2;
然后,终端内的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散射波S2,假设毫米波S1的发射时间为T1,散射波S2的接收时间为T2,则终端与人物之间的距离D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64601620000081
其中,C表示光速。
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毫米波S1从终端发射到被探测目标接收的时长t1,以及毫米波S2从探测目标发射到被终端接收的时长t2确定,具体的,终端与探测目标之间的距离D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64601620000082
其中,C表示光速。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散射波确定探测目标为人物,包括:根据散射波确定探测目标的属性特征,属性特征包括形状和/或面积;属性特征符合人物特征,则确定探测目标为人物。
本实施例中,符合人物特征的属性特征可以认为是所确定的探测目标的形状和/或面积大致与人体的形状和/或面积相符合。由于在环境中设定范围内可能会存在与人体介电常数相同或者相近的物体,如人体主要成分是液体,若周围有一杯奶茶,则在探测时极有可能会把奶茶误判定为人体。因此,在确定终端与探测目标之间的距离之前,还要根据所确定的探测目标的属性特征是否符合人物特征,来确定所探测目标是否为人物。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毫米波识别探测目标长度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以终端为独立于耳机的终端设备,且耳机为有线耳机(即终端与耳机视为同一位置)的情况为例,由于相对于远处的探测目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较短,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设置于一处来进行探测目标长度的识别。具体的实现过程如下:首先,发射天线分别发射毫米波至探测目标的A位置和B位置处;然后根据发射毫米波与接收散射波之间的时间差,来分别确定终端与探测目标的A位置和B位置之间的距离D1和D2,以及距离D1与D2之间的夹角θ;最后根据余弦定理可计算得到探测目标的A位置和B位置之间的长度|AB|,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64601620000083
利用上述方法可以对探测目标的多个不同位置或不同方向上的长度和夹角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映射面积和/或形状。然后可以根据人物特征,预先对面积和/或形状进行限定,如可以对面积和/或形状预先设定一个具体范围;如果所获取的探测目标的面积和/或形状在该范围之内,则可以判定探测目标为有效目标,即符合人物特征,可确定为人物。此处对具体范围的设定不作限定。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以终端为中心,根据与探测目标(已判断探测目标为人物)之间的距离,探测设定半径R范围内的人数。在此基础上,与所预先设定的人数阈值进行比较,若所确定的人数小于人数阈值,则满足条件,可以为下一步耳机目标工作模式的控制提供依据。本实施例通过5G毫米波识别功能,能够有效对耳机外界环境中的人物进行定位,以准确识别出具体人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由基站通过与终端通信以探测耳机外界环境中的人数,并通知给终端。根据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交互通信,并利用***移动通信(FourthGeneration,4G)、5G技术可以实现终端的快速定位。目前,可以利用两个基站来实现对终端的定位,也可以利用一个基站来实现对终端的定位,从而由基站确定设定范围内的人数,然后再通知给终端。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基站对终端进行定位来确定环境中的人数的方法,需要保证每个人都拥有终端,故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对没有携带终端的人无法进行定位。
以终端为手机为例,图5A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两个基站实现手机定位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首先,当基站1与手机交互,可以得到基站1与手机之间的距离X1,并以基站1为中心,X1为半径生成一个圆;然后,当基站2与手机交互,可以得到基站2与手机之间的距离X2,并以基站2为中心,X2为半径也生成一个圆;最后,所生成的两个圆的交叉点即为手机所在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基站可以探测到设定范围内的手机的数量,并通知终端。
图5B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一个基站实现手机定位的示意图。如图5B所示,根据基站收集到的上行信号,可以获取手机的位置和角动量信息,以此来精准定位手机的位置。其中,上行信号可以指基站所接收到的手机信号。在此基础上,基站可以探测到设定范围内的手机的数量,并通知终端。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处理声音信号以获取声音信号频率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环境特征信息包括声音信号的频率。如图6所示,采集声音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获取信号频率的实现过程如下:首先,通过信号采集设备采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然后,可以通过音频信号处理***将所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如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方法获取声音信号的频率;最后,判断该声音信号的频率是否在所限制的频率范围(如500-2000Hz)内,若是,则满足条件,可以为耳机目标工作模式的控制提供依据。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处理声音信号以获取声音信号响度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环境特征信息包括声音信号的响度。如图7所示,采集声音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获取信号响度的实现过程如下:首先,通过信号采集设备采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然后,可以通过音频信号处理***将所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获取声音信号的响度;最后,判断该声音信号的响度是否大于所预设的响度阈值,若是,则满足条件,可以为耳机目标工作模式的控制提供依据。此处对获取响度的信号处理方法不作限定。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处理声音信号以获取声音信号语义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环境特征信息包括声音信号的语义。如图8所示,采集声音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获取对应文本内容的实现过程如下:首先,通过信号采集设备采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然后,可以通过音频信号处理***将所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如可以通过***内的语音识别模型以获取声音信号对应的文本内容;最后,判断该声音信号对应的文本内容中是否包含预设关键词,若是,则满足条件,可以为耳机目标工作模式的控制提供依据。此处对获取声音信号对应文本内容的方式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获取的声音信号对应的文本内容中,所检测到与预设关键词相匹配的信息可以显示在终端的显示屏上,用于提醒用户快速定位环境中的声音信息。本实施例通过对关键词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能够提高声音信号的语义与预设关键词之间的匹配度识别准确性,有效帮助用户获取环境中的有用声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信号采集设备可以是指终端中的话筒或者集成在耳机内的电子设备;同样的,音频信号处理***也可以是指集成在终端或者耳机内的电子设备。此处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包括: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的情况下,控制耳机处于非降噪模式;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的情况下,控制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且降低耳机的播放音量;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的情况下,控制耳机处于降噪模式,并显示关于工作模式的询问信息;关联性为与用户无关的情况下,控制耳机处于降噪模式。
本实施例中,关于工作模式的询问信息可以认为是显示在终端显示屏上的关于是否要退出降噪模式的选择信息。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的情况下,有多种耳机工作模式的控制方式,如可以控制耳机处于非降噪模式;也可以继续保持在降噪模式下,但是可以通过降低耳机播放音量等方式来使得用户能够听到外界有用声音。关联性为与用户无关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不作任何操作,耳机继续保持降噪模式即可。
控制耳机工作于非降噪模式包括多种形式,如直接退出耳机降噪功能,等待用户手动再次开启;或者是暂时关闭降噪功能,直至满足降噪模式重开启条件再自动开启,其中降噪重开启条件可以为一个预设时间值,预设时间值可以大致为一句话的时间(如5秒钟)等,对此不作限定;也可以为暂时关闭降噪功能,直至检测不到处于人声的预设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信号;还可以为暂时关闭降噪功能,直至所检测到的周围环境内的声音变嘈杂等。
控制耳机工作于降噪模式也包括多种方式,如在控制耳机继续工作于降噪模式之后,可以自动调低耳机自身的播放音量,或者暂停播放,以保证用户可以判断环境中的声音是否与自己有关,若无关,则可以自动恢复耳机自身原来的音量,若有关,则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来选择是否要继续使用耳机降噪模式;也可以是保持降噪模式开启的同时,通过终端显示关于工作模式的询问信息,或者语音的形式来提醒用户是否要选择关闭降噪模式。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是以三种条件,即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低于人数阈值、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在预设频率范围内以及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大于响度阈值相结合对耳机工作模式进行控制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
步骤210:确定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
步骤220:判定人数是否低于人数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30;若否,则执行步骤280。
本实施例中,若检测到声音信号时耳机外界的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高于人数阈值,则判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无关,可以控制耳机继续工作于降噪模式。如设定在以耳机为中心,半径为6米的设定范围内的人数阈值为3人,则在地铁站或公交车等人数众多的环境下,多数情况所探测到的人数都会超过3人,此时可以不关闭降噪模式;若是人数低于所设定的人数阈值,则初步判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有关,继续进行下一步耳机工作模式的判定。
步骤230:确定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
步骤240:判定声音信号的频率是否在预设频率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250;若否,则执行步骤280。
本实施例中,若声音信号的频率不在预设频率范围内,说明可能是非人声信号,则可判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无关,可以控制耳机继续工作在降噪模式;若声音信号的频率在设定的预设频率范围内,则排除了声音信号中部分非人声的影响,则可以进一步判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有关,再继续进行下一步判定。
步骤250:确定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
步骤260:判定声音信号的响度是否大于响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70;若否,则执行步骤280。
本实施例中,在通过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和声音信号的频率判定之后,还是可能会产生耳机工作模式切换的误判,此时还可以通过声音信号响度的判断来确定该声音信号是否与用户相关。比如,在图书管里周围同学在小声讨论问题,与用户无关,但是所发出的声音信号的频率可能会处在预设频率范围内,此时可以通过声音的响度来继续进行判定;并且还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的实际环境调节响度阈值的大小,如图书管环境很安静,可以适当将响度阈值增加以过滤掉不必要的声音信号,则可以不必频繁地切换耳机的工作模式,避免引起用户对耳机降噪功能的反感。
步骤270:确定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控制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满足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低于人数阈值、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在预设频率范围内以及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大于响度阈值这三个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最终确定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在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如可以控制耳机处于非降噪模式;也可以控制耳机继续处于降噪模式,此时用户可以通过降低耳机自身的播放音量或暂停播放等方式来听清外界声音;还可以控制耳机继续处于降噪模式,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终端的显示屏所显示的关于工作模式的询问信息,来自行选择是否退出降噪模式等。
步骤280:确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无关,控制耳机处于降噪模式。
本实施例中,确定关联性为与用户无关,可以说明所检测到的声音信号对用户无用,用户可以继续保持耳机的降噪模式,把注意力放在耳机所播放的内容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通过将三种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条件相结合,能够实现对声音信号的多重判定和筛选;在此基础上根据多重判定后的声音信号,能够更准确、更适时的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切换,有效避免了耳机工作模式切换的误判,改善了用户对耳机降噪功能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装置。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310,设置为获取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
控制模块320,设置为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的耳机工作模式控制装置,对处于降噪模式下的耳机,利用环境特征信息可以明确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据此可以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使耳机工作在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耳机的降噪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可以改善用户对耳机降噪功能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语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320,包括:
相关确定单元,设置为所述环境特征信息满足至少两种条件,则确定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控制所述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条件包括:所述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低于人数阈值;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在预设频率范围内;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大于响度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320,包括:
耳机控制单元,设置为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语义包括预设关键词,则确定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控制所述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具体设置为: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信息获取模块310,包括:
散射波接收单元,设置为通过终端的发射天线发射毫米波,并通过终端的接收天线接收至少一个探测目标对于所述毫米波的散射波;
人物与距离确定单元,设置为根据所述散射波确定所述探测目标为人物,并通过所述毫米波发射时间与所述散射波接收时间的时间差,确定终端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人数确定单元,设置为根据终端与人物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人物与距离确定单元,包括:
属性特征确定子单元,设置为根据所述散射波确定所述探测目标的属性特征,所述属性特征包括形状和/或面积;
人物确定子单元,设置为所述属性特征符合人物特征,则确定所述探测目标为人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320,包括:
非降噪模式控制单元,设置为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耳机处于非降噪模式;
第一降噪模式控制单元,设置为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且降低所述耳机的播放音量;
第二降噪模式控制单元,设置为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耳机处于降噪模式,并显示关于工作模式的询问信息;
第三降噪模式控制单元,设置为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无关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耳机处于降噪模式。
本实施例提出的耳机工作模式控制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包括处理器410、存储装置420以及存储在存储装置420上并可在处理器上410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410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装置420;该终端中的处理器4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存储装置420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终端还包括:通信装置430、输入装置440和输出装置450。
终端中的处理器410、存储装置420、通信装置430、输入装置440和输出装置45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44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按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5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通信装置430可以包括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通信装置430设置为根据处理器410的控制接收散射波或发射毫米波,也可以与周围的其他终端或基站进行信息收发通信。
存储装置4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耳机工作模式控制装置中的信息获取模块310以及控制模块320)。存储装置4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测试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装置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4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无线电频率(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
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
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
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语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包括:
所述环境特征信息满足至少两种条件,则确定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控制所述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条件包括:
所述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低于人数阈值;
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频率在预设频率范围内;
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响度大于响度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包括:
所述环境中声音信号的语义包括预设关键词,则确定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控制所述耳机处于目标工作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
所述获取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终端的发射天线发射毫米波,并通过所述终端的接收天线接收至少一个探测目标对于所述毫米波的散射波;
根据所述散射波确定所述探测目标为人物,并通过所述毫米波发射时间与所述散射波接收时间的时间差,确定所述终端与所述人物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终端与所述人物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环境中设定范围内的人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散射波确定所述探测目标为人物,包括:
根据所述散射波确定所述探测目标的属性特征,所述属性特征包括形状和/或面积;
所述属性特征符合人物特征,则确定所述探测目标为人物。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包括:
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耳机处于非降噪模式;
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且降低所述耳机的播放音量;
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相关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耳机处于降噪模式,并显示关于工作模式的询问信息;
所述关联性为与用户无关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耳机处于降噪模式。
8.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用户佩戴的耳机处于降噪模式下的环境特征信息;
控制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环境特征信息对应的环境与用户的关联性,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模式。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CN202111082536.9A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Pending CN1158116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2536.9A CN115811681A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PCT/CN2022/108912 WO2023040483A1 (zh) 2021-09-15 2022-07-29 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2536.9A CN115811681A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1681A true CN115811681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2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2536.9A Pending CN115811681A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11681A (zh)
WO (1) WO20230404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5963B (zh) * 2023-06-09 2023-08-22 深圳市微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模方案的蓝牙智能开关实现方法、***和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0538B2 (ja) * 2013-07-01 2014-1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ノイズキャンセ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04618829A (zh) * 2014-12-29 2015-05-1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环境声音的调节方法和耳机
EP3188495B1 (en) * 2015-12-30 2020-11-18 GN Audio A/S A headset with hear-through mode
CN108156550B (zh) * 2017-12-27 2020-03-31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头戴式耳机的播放方法和装置
US10681453B1 (en) * 2019-06-12 2020-06-09 Bose Corporation Automatic active noise reduction (ANR) control to improve user interaction
CN111683317B (zh) * 2020-05-28 2022-04-08 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耳机的提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004174B (zh) * 2020-08-27 2023-05-26 深圳市万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70214B (zh) * 2021-01-28 2022-11-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13596670B (zh) * 2021-08-30 2022-10-1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及耳机降噪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0483A1 (zh) 2023-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81878B1 (ko) 스피치의 방향에 기초한 전자 디바이스의 제어
JP6489563B2 (ja) 音量調節方法、システム、デバイス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973558B1 (en) Methods for adaptive acoustic processing based on characterising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CN108962240A (zh) 一种基于耳机的语音控制方法及***
JP2022523150A (ja) スマートスピーカ用プライバシデバイス
KR102363872B1 (ko) 오디오 워터 마킹을 이용한 키 구문 검출
CN108681440A (zh) 一种智能设备音量控制方法及***
WO2021218377A1 (zh) 降噪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37021B2 (en) Processing audio signals
CN106528545B (zh) 一种语音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445739A (zh)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6791067B (zh) 一种通话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538320A (zh) 录音控制方法和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09361995B (zh) 一种电器设备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器设备和介质
CN106940997B (zh) 一种向语音识别***发送语音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KR102633176B1 (ko) 환경 잡음 보상 시스템에서 에러를 감소시키기 위한 방법
CN112230877A (zh) 一种语音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324969A (zh) 具有定位反馈的听力增强和可穿戴***
CN109121046B (zh) 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3040483A1 (zh) 耳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08769364B (zh)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259076B (zh) 语音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00113058A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를 동작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3493200B1 (en) Voice-controll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voice control
CN112866480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