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8337A - 一种防窥膜、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窥膜、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18337A
CN115718337A CN202211280508.2A CN202211280508A CN115718337A CN 115718337 A CN115718337 A CN 115718337A CN 202211280508 A CN202211280508 A CN 202211280508A CN 115718337 A CN115718337 A CN 115718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light
film
transmitting layer
bas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805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耿
洪益凡
刘希豪
田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tsu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tsu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tsu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tsu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805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18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18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8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窥膜、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防窥膜包括:透明基膜;第一透光层,第一透光层设置于透明基膜的一侧,第一透光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第二透光层,第二透光层设置于透明基膜远离第一透光层的一侧,第二透光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遮光部,遮光部设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其中,第一凹槽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凹槽的垂直投影重合。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透明基膜的两侧均设置凹槽,且两侧凹槽对应设置,可以使两侧的凹槽共同阻挡斜向光线,从而降低防窥所需的凹槽深度,降低制造难度。且由于凹槽深度降低,填充材料容易进入到凹槽内,提升了凹槽的遮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防窥膜、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防窥膜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防窥膜、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屏、曲面屏、折叠屏等逐渐受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显示设备制造商的青睐;同时,为了增加显示屏幕的私密和安全性,防窥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现有的防窥膜一般采用超细微百叶窗结构,通过在透光膜层上开凹槽并填充遮光物的形式形成百叶窗叶片。为了获得较窄的可视角,需要凹槽的深度较深。但是凹槽的深度越深,制造难度越大。所以目前防窥膜的可视角一般较大,防窥效果不理想。同时凹槽越深,填充材料越不容易进入到凹槽内,造成凹槽的遮光效果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窥膜、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用以降低防窥膜的可视角度,提高遮光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窥膜,包括:
透明基膜;
第一透光层,所述第一透光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膜的一侧,所述第一透光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
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二透光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膜远离所述第一透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透光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
遮光部,所述遮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垂直投影重合,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透明基膜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光层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透光层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透明基膜的表面,所述遮光部还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的间隔均相等。
可选的,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或所述第四凹槽各自延伸方向的凹槽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相比下底更靠近所述基膜。
可选的,所述遮光部包括黑色油墨。
可选的,所述遮光部还包括弹性材料。
可选的,满足:
(L2+h2)tanθ1+hs tanθ′+h1tanθ2≤a2+b2-L1tanγ1
其中,L2为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的深度,h2为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的深度之差,hs为所述基膜的厚度,h1为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之差,a2为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凹槽截面的下底间距,b2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凹槽截面的下底长度,L1为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γ1为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凹槽截面中,与上底相邻的内角角度,假想光线从所述第二透光层射入所述防窥膜,所述假想光线紧靠垂直于特定第二凹槽延伸方向的第二凹槽截面的第一角,且射到垂直于特定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的第一凹槽截面的第二角,所述第一角和所述第二角均与所述上底相邻,所述特定第二凹槽与所述特定第一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角和所述第二角错开对应,θ1为所述假想光线在所述第二透光层和所述基膜所形成界面的入射角,θ′为所述假想光线在所述第二透光层和所述基膜所形成界面的出射角,θ2为所述假想光线在所述基膜和所述第一透光层所形成界面的出射角。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基膜的两侧涂布透光材料;
通过压印工艺,在所述基膜的一侧所述透光材料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槽,得到第一透光层,在所述基膜的另一侧所述透光材料上形成多个第二凹槽,得到第二透光层;
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遮光材料,形成遮光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防窥膜。
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窥膜包括,透明基膜;第一透光层,第一透光层设置于透明基膜的一侧,第一透光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第二透光层,第二透光层设置于透明基膜远离第一透光层的一侧,第二透光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遮光部,遮光部设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其中,第一凹槽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凹槽的垂直投影重合,第一方向平行于透明基膜的表面。通过在透明基膜的两侧均设置凹槽,且两侧凹槽对应设置,可以使两侧的凹槽共同阻挡斜向光线,从而降低防窥所需的凹槽深度,降低制造难度。且由于凹槽深度降低,填充材料容易进入到凹槽内,提升了凹槽的遮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窥膜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窥膜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窥膜,包括:
透明基膜1;
第一透光层2,第一透光层2设置于透明基膜1的一侧,第一透光层2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21;
第二透光层3,第二透光层3设置于透明基膜1远离第一透光层2的一侧,第二透光层3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31;
遮光部,遮光部设置于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31内;
其中,第一凹槽21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凹槽31的垂直投影重合,第一方向平行于透明基膜1的表面。
其中,透明基膜1可以是一种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的平面膜状结构。可选的,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使得透明基膜1的弹性模量不低于4000Mpa。从而使透明基膜1具有较好的柔性,利于防窥膜的弯折。分别在透明基膜1的两侧表面设有第一透光层2和第二透光层3。透光层的材料可以选用硬质透光材料,从而提升防窥膜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由于防窥膜具有较强的硬度和强度,使得防窥膜具有一定防爆功能。位于透明基膜1两侧的透光层上均设有凹槽,且两层透光层之间的凹槽对应设置。通过在凹槽中填充遮光物,可以形成遮蔽光线的遮光部。通过第一透光层2和第二透光层3中相对设置的遮光部遮挡斜向射出的光线,从而达到遮蔽斜向射出的光线的目的。可选的,遮光部包括黑色油墨。可选的,遮光部还包括弹性材料。优选的,弹性材料为聚氨酯材料;即遮光部采用混有黑色油墨的聚氨酯材料制造。遮光部包括弹性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在防窥膜弯曲时提高遮光部的形变量,进而提升防窥膜的柔性。由于黑色油墨与聚氨酯的混合体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可以提高遮光部的最大形变量。使得遮光部的拉伸伸长率不低于200%。黑色油墨是一种遮光物质,通过将黑色油墨混合到弹性材料中,可以得到具有弹性的遮光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31共同阻挡斜向光线,从而降低防窥所需的单一凹槽深度。由于凹槽的深度越深,制造难度越大。因此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以降低制造难度。且由于凹槽越深,填充材料越不容易填充满凹槽,造成凹槽的遮光效果不良。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31共同阻挡斜向光线的结构降低了单一凹槽的深度,填充材料容易进入到凹槽内,提升了凹槽的遮光效果。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窥膜的俯视图,参见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层2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三凹槽22,第二透光层3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四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交叉,第二方向Y平行于透明基膜1的表面,遮光部还设置于第三凹槽22和第四凹槽内。
其中,由于设有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31,因此透过防窥膜的光线具有第一方向X分量时可被部分阻挡,使得防窥膜具有在特定方向上的防窥性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添加相对设置的第三凹槽22和第四凹槽,通过第三凹槽22和第四凹槽阻挡部分具有第二方向Y分量的光线。从而根据需要自由设置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得到所需的防窥角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更多观看角度下,使遮光膜具有遮光效果。
继续参见图2,进一步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
其中,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31能够阻挡具有第一方向X分量的光线,第三凹槽22和第四凹槽能够阻挡具有第二方向Y分量的光线,可以将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设置为相互垂直,从而最大限度的阻挡各斜向观察视角下的光线,实现360度防窥,进一步提高防窥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31、第三凹槽22和第四凹槽的间隔均相等。
其中,由于凹槽间隔的大小影响着防窥膜的防窥角度,可以将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31、第三凹槽22和第四凹槽设置为均等间隔,使防窥膜每一处的防窥效果均相同。保证了在同一观看角度下,贴附防窥膜的显示装置画面各个位置具有一致的防窥效果。
进一步的,垂直于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31、第三凹槽22或第四凹槽各自延伸方向的凹槽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上底相比下底更靠近基膜。
其中,梯形的上底为短边,下底为长边。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31、第三凹槽22和第四凹槽的截面均可以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易于成型,工艺难度较低。进而能够提高防窥膜的良品率,降低制造成本。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和图4。进一步的,防窥膜满足:
(L2+h2)tanθ1+hs tanθ′+h1tanθ2≤a2+b2-L1tanγ1
其中,L2为第二凹槽31和第四凹槽的深度,h2为第二透光层3的厚度与第二凹槽31和第四凹槽的深度之差,hs为透明基膜1的厚度,h1为第一透光层2的厚度与第一凹槽21和第三凹槽22的深度之差,a2为第二凹槽31的凹槽截面的下底间距,b2为第二凹槽31的凹槽截面的下底长度,L1为第一凹槽21和第三凹槽22的深度,γ1为第一凹槽21的凹槽截面中,与上底相邻的内角角度,假想光线从第二透光层3射入防窥膜,假想光线紧靠垂直于特定第二凹槽31延伸方向的第二凹槽31截面的第一角,且射到垂直于特定第一凹槽21的延伸方向的第一凹槽21截面的第二角,第一角和第二角均与上底相邻,特定第二凹槽31与特定第一凹槽21相对设置,第一角和第二角错开对应,θ1为假想光线在第二透光层3和基膜所形成界面的入射角,θ′为假想光线在第二透光层3和基膜所形成界面的出射角,θ2为假想光线在基膜和第一透光层2所形成界面的出射角。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在设计防窥膜的各项参数时,充分考虑了光线在防窥膜中的传播路径,从而根据光线的传播路径确定防窥膜的各项参数,进一步提高防窥膜的防窥效果。除上述参数外,防窥膜的各项参数还包括,第一凹槽21的凹槽截面的下底间距a1,第一凹槽21的凹槽截面的下底长度b1,第一透光层2的折射率n1,第二透光层3的折射率n2,透明基膜1的折射率ns,γ2为第二凹槽31的凹槽截面中,与上底相邻的内角角度。第二透光层3的折射率n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光线在防窥膜中的路径可以有无数条,因此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条光线进行论述,这三条光线为第一光线m1、第二光线m2和第三光线m3。S1为遮光部,S2为两个遮光部之间形成的透光部。第一光线m1从第二透光层3中遮光部S1的下底和透光部S2的上底之间射入,射至与第二透光层3中透光部S2对应的第一透光层2中透光部S2的上底最右端。第二光线m2从第二透光层3中遮光部S1的下底和透光部S2的上底之间射入,射至第一透光层2中右侧相邻遮光部S1的上底最右端。第三光线m3从第二透光层3中遮光部S1的下底和透光部S2的上底之间射入,射至第一透光层2中相间隔一个遮光部的遮光部S1的下底最左端。
当光线入射角小于第一光线m1时,光线可以透过防窥膜。此时表现为防窥膜正视角透光。
当光线入射角介于第一光线m1和第二光线m2之间时,光线被遮光部S1吸收。此时表现为防窥膜侧视不透光。
当光线入射角介于第二光线m2和第三光线m3之间时,其中光线的入射角明显大于遮光部S1的下底角,光线不会与遮光部S1和透光部S2的分界面相交,不会被吸收,故光线在S2区域出射。此时表现为防窥膜大视角漏光,这点是需要予以消除的。
当光线入射角大于第三光线m3时,是无需考虑的,因为此时必然会出现光线被遮光部S1吸收的情况。
为了防止大视角的漏光,应调整遮光部S1和透光部S2的位置和形状等参数,避免出现光线入射角介于第二光线m2和第三光线m3之间时,光线射出的情况。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1sinθ1=nssinθ',nssinθ'=n2sinθ2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01
假想光线被遮光部S1吸收的约束条件为假想光线的横向位移X2小于等于第一位移a'+第二位移b1'。大视角防止漏光的约束为假想光线与凹槽截面相交。本发明实施例在保证不会出现防窥膜大视角漏光的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遮光部的间距。保证了防窥膜防窥性能。
可选的,还可以通过调节防窥膜的各项参数来调节防窥膜的透光角度。将第二透光层3与透明基膜1之间的交界面设为第一交界面,将透明基膜1与第一透光层2之间的交界面设为第二交界面,设光线在第一交界面入射角为θ3,折射角为θ4,在第二交界面的折射角为θ5,那么透光角为2*θ3或2*θ4
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1sinθ4=nssinθ4,nssinθ4=n2sinθ5。光线不被遮光部S1吸收的约束条件为光线的横向位移小于等于a1。透光角度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02
通过调节上述式中参数,可以调节防窥膜的透光角大小,进而根据实际需要即可自由设计防窥膜,满足不同实际使用需求。
可选的,第一透光层2和第二透光层3可以采用同种材料制造,使第一透光层2的折射率n1与第二透光层3的折射率n2相同,即n1=n2。且可以设置第一透光层2和第二透光层3关于透明基膜1对称,第一透光层2和第二透光层3中的遮光部也关于透明基膜1对称。容纳遮光部的凹槽深度可以为第一透光层2和第二透光层3厚度的90%,也可以与第一透光层2和第二透光层3厚度相同。透明基膜1的材料可以是涤纶树脂(PET)材料。透明基膜1的折射率可以处于1.60-1.69范围内。可选的,透明基膜1的折射率可以1.65。第一透光层2和第二透光层3的折射率可以为1.60,即n1=n2=1.60。位于第一透光层2和第二透光层3中的凹槽的凹槽截面中,与上底相邻的内角角度可以是95°,即γ1=γ2=95°。
下文将对相关技术中的防窥膜透射率和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防窥膜透射率进行比较,从而对二者的透射率进行量化对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传统防窥膜结构中包括吸光油墨和通光部分,左斜线阴影部分是吸光油墨,右斜线部分为通光部分。设凹槽深为C1,透明长度为a,油墨长度为b,折射率和入射角设置如图。
根据折射定律可以得到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11
透射率计算分为2个部分,材料本身的反射造成的透射衰减和防窥结构造成的通光面积的减小。记总体透射率为TT(θ),材料本身的透射率为tt(θ),防窥膜透光比结构的透射率为η(θ),那么TT(θ)=η(θ)·tt(θ)。
对于tt(θ),可以通过菲涅耳公式计算求得。假设入射光中s波和p波分量相等。
首先,计算从n0到ns(用下角标表示不同膜层的计算,例如t0s表示从n0介质入射到ns介质的透射率)s波和p波的透射系数(以下公式是菲涅耳公式的原式):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12
相应的s波和p波的光通量透射率为(下角标最后位的s和p分别表示s波和p波的计算结果):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21
(t前面的系数为(折射方的折射率*折射角的余弦)/(入射方的折射率*入射角的余弦))
这里使用自然光入射,自然光的s波和p波的比例为1:1,合透射率为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22
同理可得Ts1s、T10p、Ts1s、T10p(用下角标表示不同膜层的计算,例如Ts1s表示从nS介质入射到n1介质的S波透射率),最后分别将s波和p波透射率相乘得到s波和p波的总透射率(要保证计算各个膜层时,s波和p波的比例不出问题,需要用T计算不能用合透射率t计算)。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23
结合折射定律可以将所有角度用θ表示,转换为只含θ的函数。
而后,对η(θ)进行计算。η(θ)本质上是透光比,是透光部分占整个结构周期的比例。传统防窥膜结构的一个周期为a+b,通光部分为a-Δx,那么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24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25
①当θ≤90°-γ时,Δx≤0,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26
②当90°-γ<θ≤θ截止,0<Δx≤a,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31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32
③当θ>θ截止,Δx>a,η(θ)=0。
其中,θ截止为截止角。
综上所述,计算最终透射率。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33
以上就是单一波长光通量的透射率。如果需要计算可见光波段光亮度的透射率,那么需要计算380-780nm之间间隔5nm的全部波长透射率,并计算Y值,可以只进行tt(θ)的转换,η(θ)保持不变。本文不再赘述。
下面再来计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窥膜透射率。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防窥膜结构包括吸光油墨和通光部分,左斜线阴影部分是吸光油墨,右斜线部分为通光部分。设整体厚为C2,中间基材厚度为C2’,透明长度为a,油墨长度为b,折射率和入射角设置如图。
由于上下折射率相同,易得θ1=θ3、θ=θ’,同时根据折射定律,列出角度之间的关系: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34
和传统防窥膜相同,透射率TT(θ)计算分为2个部分,材料本身的透射率tt(θ)和防窥结构造成的通光面积比η(θ),TT(θ)=η(θ)·tt(θ)。
同传统防窥膜,tt(θ)的计算是相同的。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41
同传统防窥膜,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42
但是新型防窥膜等效于γ=90°矩形槽,Δx没有油墨结构的贡献,只分2段:
当θ≤θ截止,Δx≤a,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43
当C′2tanθ2+(C2-C′2)tanθ=a时,θ=θ截止
接下来化简tanθ2,记q=C′2tanθ2+(C2-C′2)tanθ,n1s=n1/ns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44
经过计算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45
很小,因此囊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46
应用泰勒展开并取前2项进行化简: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47
可以看出方程q=a是关于sinθ的一元6次方程,解析解过于繁琐,这里只进行和传统防窥膜的比较。记传统防窥膜防窥截止角为θold,新型防窥膜防窥截止角为θnew。统称为θ截止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51
一般γ很接近90°,cotγ很小;一般θ接近45°且比45°小,tanθnew接近1但小于1,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52
影响较小。因此可以看出,如果防窥结构相同:a1=a2、C1=C2,(1)当n1s<1时,θnew<θold,C2'越大θnew越小;(2)当n1s>1时,一般θnew>θold。当θ>θ截止,Δx>a,η(θ)=0。
综上所述,计算最终透射率:
Figure BDA0003897799030000153
同样的TT(θ)是单一波长光通量的透射率。在对上述结果进行测算后可以发现,即使传统防窥膜的γ≈89°,这个角度基本已经达到工艺的顶点,但是对于新型防窥膜来说不存在γ的影响,天然就是γ=90°。相比于一般γ=80°的传统防窥膜优势巨大。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窥膜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S1:在基膜的两侧涂布透光材料。
S2:通过压印工艺,在基膜的一侧透光材料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槽,得到第一透光层,在基膜的另一侧透光材料上形成多个第二凹槽,得到第二透光层。
S3: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填充遮光材料,形成遮光部。
其中,通过先涂布再压印的工艺,可以使透光材料易于成型,进而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防窥膜。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窥膜,具备相应的特征和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防窥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基膜;
第一透光层,所述第一透光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膜的一侧,所述第一透光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
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二透光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膜远离所述第一透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透光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
遮光部,所述遮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垂直投影重合,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透明基膜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层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透光层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透明基膜的表面,所述遮光部还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的间隔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或所述第四凹槽各自延伸方向的凹槽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相比下底更靠近所述基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包括黑色油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还包括弹性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满足:
(L2+h2)tanθ1+hstanθ′+h1tanθ2≤a2+b2-L1tanγ1
其中,L2为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的深度,h2为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的深度之差,hs为所述基膜的厚度,h1为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之差,a2为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凹槽截面的下底间距,b2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凹槽截面的下底长度,L1为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γ1为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凹槽截面中,与上底相邻的内角角度,假想光线从所述第二透光层射入所述防窥膜,所述假想光线紧靠垂直于特定第二凹槽延伸方向的第二凹槽截面的第一角,且射到垂直于特定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的第一凹槽截面的第二角,所述第一角和所述第二角均与所述上底相邻,所述特定第二凹槽与所述特定第一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角和所述第二角错开对应,θ1为所述假想光线在所述第二透光层和所述基膜所形成界面的入射角,θ′为所述假想光线在所述第二透光层和所述基膜所形成界面的出射角,θ2为所述假想光线在所述基膜和所述第一透光层所形成界面的出射角。
9.一种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膜的两侧涂布透光材料;
通过压印工艺,在所述基膜的一侧所述透光材料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槽,得到第一透光层,在所述基膜的另一侧所述透光材料上形成多个第二凹槽,得到第二透光层;
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遮光材料,形成遮光部。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防窥膜。
CN202211280508.2A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防窥膜、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718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0508.2A CN115718337A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防窥膜、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0508.2A CN115718337A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防窥膜、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8337A true CN115718337A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54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0508.2A Pending CN115718337A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防窥膜、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1833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4950A (zh) * 2000-11-15 2004-02-11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控装置
JP2009058659A (ja) * 2007-08-30 2009-03-19 Kuraray Co Ltd 光学シート
KR100926334B1 (ko) * 2009-04-30 2009-11-10 (주)이즈소프트 광기능성 필름
JP2013182052A (ja) * 2012-02-29 2013-09-12 Kuraray Co Ltd 視野角制御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窓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205700A (ja) * 2012-03-29 2013-10-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シートコイル、光学シート、これら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50109674A1 (en) * 2013-10-23 2015-04-23 Ronald Steven Cok Imprinted micro-louver structure
CN106662743A (zh) * 2014-06-30 2017-05-10 3M创新有限公司 360度保密膜
KR20190001838A (ko) * 2017-06-28 2019-01-07 미래나노텍(주)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보안필름
CN109983371A (zh) * 2016-11-22 2019-07-05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谱选择性回射***
CN214503939U (zh) * 2021-02-05 2021-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栅结构、显示装置
CN114755748A (zh) * 2022-04-28 2022-07-1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结构及显示屏、防窥膜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4950A (zh) * 2000-11-15 2004-02-11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控装置
JP2009058659A (ja) * 2007-08-30 2009-03-19 Kuraray Co Ltd 光学シート
KR100926334B1 (ko) * 2009-04-30 2009-11-10 (주)이즈소프트 광기능성 필름
JP2013182052A (ja) * 2012-02-29 2013-09-12 Kuraray Co Ltd 視野角制御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窓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205700A (ja) * 2012-03-29 2013-10-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シートコイル、光学シート、これら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50109674A1 (en) * 2013-10-23 2015-04-23 Ronald Steven Cok Imprinted micro-louver structure
CN106662743A (zh) * 2014-06-30 2017-05-10 3M创新有限公司 360度保密膜
CN109983371A (zh) * 2016-11-22 2019-07-05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谱选择性回射***
KR20190001838A (ko) * 2017-06-28 2019-01-07 미래나노텍(주)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보안필름
CN214503939U (zh) * 2021-02-05 2021-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栅结构、显示装置
CN114755748A (zh) * 2022-04-28 2022-07-1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结构及显示屏、防窥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070929A1 (ja) 基板および基板を備えた表示パネル
US9389415B2 (en) Directional pixel for use in a display screen
KR101934890B1 (ko) 광학 장치 및 광학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오토스테레오스코픽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9869898B2 (en) Wire grid polarizer with dual absorptive regions
CN10420492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405918A (zh) 显示面板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US20160054497A1 (en) Inorganic polarizing pl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TW201930925A (zh) 光學膜片及顯示模組
US20110043920A1 (en) Optical sheet with high contrast ratio and filter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image display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heet or the filter
JP2014164025A (ja) 光拡散部材、光拡散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JP6873602B2 (ja) 回折光学素子、光学系、および、光学機器
CN110998384B (zh) 偏振片
JP2011150327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該光学シート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KR102590282B1 (ko) 색상 변환 어셈블리, 표시 패널 및 색상 변환 어셈블리의 제조 방법
US20100046105A1 (en) Optical Sheet For High Resolution, Filter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heet Or The Filter
CN115718337A (zh) 一种防窥膜、防窥膜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JP4121997B2 (ja) 視野角制御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H09127331A (ja)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該フィルターを装着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45178B1 (ko) 프라이버시 필름
JP7013476B2 (ja) 移動端末
TW201918732A (zh) 繞射光學元件、投影裝置及測量裝置
WO2019230475A1 (ja)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学機器
JP2011257663A (ja) 回折光学素子、光学系、及び、光学機器
US20200158933A1 (en) Polarizing ele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element, and optical apparatus
WO2021143641A1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