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6266A - 电池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06266A
CN115706266A CN202210958678.5A CN202210958678A CN115706266A CN 115706266 A CN115706266 A CN 115706266A CN 202210958678 A CN202210958678 A CN 202210958678A CN 115706266 A CN115706266 A CN 115706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or
winding core
wound
electrode plat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86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下一哉
古小路佳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706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06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9/00Associat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or webs
    • B65H39/16Associating two or more we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5Cutting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51Cutting handled material transversally to fee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30Suction means
    • B65H2406/33Rotary suction means, e.g. roller, cylinder or dr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01M10/0409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for cells with woun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的制造方法。在此公开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是具备第1隔膜、负极板、第2隔膜以及正极板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将第1隔膜吸附于卷芯的工序A和将第1隔膜卷绕在卷芯上的工序B。在卷芯形成有多个用于吸附第1隔膜的吸引孔。在以与卷绕电极体中的成为第1隔膜的开始卷绕端部的部分相向的位置为起点将卷芯的外周四等分,并分别设为第1~第4区域时,吸引孔以其开口面积比计80%以上形成于第1区域。

Description

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21652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二次电池等的带状物卷绕体制造时使用的卷绕装置的卷芯。该公报公开的卷芯在外表面设置有以一定的间隔开设的多个吸引/排出孔。能够通过该吸引/排出孔将隔膜等吸附于卷芯。通过使用该卷芯,能够不在电池元件材料形成折返部的情况下卷绕电池元件。由此,能够省略后续工序,能够实现因机构/零件的削减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2165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本发明人想要提高制造卷绕电极体的生产效率。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在制造卷绕电极体时,卷绕负极板、正极板以及隔膜的方法还有改善的余地。
在此公开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是具备第1隔膜、负极板、第2隔膜以及正极板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将第1隔膜吸附于卷芯的工序A和将第1隔膜卷绕在卷芯上的工序B。在卷芯形成有多个用于吸附第1隔膜的吸引孔,在以与卷绕电极体中的成为第1隔膜的开始卷绕端部的部分相向的位置为起点将卷芯的外周四等分,并分别设为第1~第4区域时,吸引孔以其开口面积比计80%以上形成于第1区域。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制造卷绕电极体的生产效率。
电池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具有将第1隔膜和第2隔膜切断的工序C。在工序C中,第1隔膜和第2隔膜也可以在相对于另一卷芯在周向上卷绕于15~180度的区域的状态下被切断,该另一卷芯是与在工序B中卷绕了第1隔膜的卷芯不同的卷芯。
另外,在工序C中,也可以在第1隔膜的移动路径中的第1隔膜的切断位置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第1隔膜与另一卷芯接触的状态下将第1隔膜切断,该另一卷芯是与在工序B中卷绕了第1隔膜的卷芯不同的卷芯。
另外,在工序C中,也可以在将第1隔膜和第2隔膜切断时,第1隔膜和第2隔膜被按压夹具按压到另一卷芯上,该另一卷芯是与在工序B中卷绕了第1隔膜的卷芯不同的卷芯。按压夹具也可以是在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的辊。
在工序C中,也可以在另一卷芯中,在第1隔膜和第2隔膜被切断的位置形成有沿着轴向的槽,该另一卷芯是与在工序B中卷绕了第1隔膜的卷芯不同的卷芯。
在工序C中,也可以通过以靠近另一卷芯的方式移动的刀片将第1隔膜和第2隔膜切断,该另一卷芯是与在工序B中卷绕了第1隔膜的卷芯不同的卷芯。
也可以是卷芯在卷芯的径向上至少分割为两部分,第1隔膜仅吸附于一部分卷芯。
形成有多个吸引孔的吸引孔形成区域的宽度也可以比第1隔膜的宽度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2的纵剖平面图。
图2是卷绕电极体20的示意图。
图3是卷绕机100的示意图。
图4是卷绕机100的示意图。
图5是卷绕机100的示意图。
图6是卷绕机100的示意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的剖视图。
图8是卷芯140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卷芯140的外周面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在此公开的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并不意图特别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不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各附图是示意性地绘制的,不一定反映实物。另外,对于起到相同作用的构件、部位,适当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电池2的纵剖平面图。在图1中,以假想地去除电池壳体10的正面侧的宽幅面而能够看到电池壳体10的内部的方式示意性地图示了电池2。电池2是通过在此公开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池的一方式,在电池壳体10的内部收纳有卷绕电极体20。通过在此公开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池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方式。
《电池2》
图1所示的电池2是横长的方形电池。如图1所示,电池2具有电池壳体10、卷绕电极体20、正极端子50以及负极端子60。电池壳体10具有外装体11和封口板12。
〈外装体11〉
外装体11是有底的方形壳体,具有横长的矩形的收纳空间。外装体11主要收纳卷绕电极体20。外装体11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底面11e、沿着底面11e的长边的相向的一对宽幅面11a、11b(图示省略)以及沿着底面11e的短边的相向的一对窄幅面11c、11d。在与底面11e相向的面形成有用于收纳卷绕电极体20的开口11f。在开口11f安装有封口板12。
〈封口板12〉
封口板12安装于电池壳体10的开口11f。封口板12由能够安装于外装体11的开口11f的大致长方形的板材构成。封口板12是大致长方形的板材,在长度方向的单侧形成有用于安装正极端子50的安装孔,在相反侧形成有用于安装负极端子60的安装孔12a、12b。
在封口板12的中央部设置有注液孔12c和气体排出阀12d。注液孔12c是为了向密闭后的电池壳体10的内部注入非水电解液而设置的贯通孔。注液孔12c在非水电解液的注液后通过安装密封构件12e而密封。另外,气体排出阀12d是设计成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大量的气体时断裂(开口)而将该气体排出的薄壁部。
作为非水电解液,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以往公知的二次电池中使用的电解液。例如,非水电解液通过在非水系溶剂中溶解支持盐而调制。作为非水系溶剂的一例,可列举出碳酸亚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等碳酸酯系溶剂。作为支持盐的一例,可列举出LiPF6等含氟锂盐。
〈正极端子50、负极端子60〉
正极端子50和负极端子60安装于封口板12。卷绕电极体20以安装于正极端子50和负极端子60的状态收纳于外装体11。正极端子50具备外部端子51、轴构件52、内部端子53、集电构件54、第1绝缘体71、第2绝缘体72以及垫片73。负极端子60具备外部端子61、轴构件62、内部端子63、集电构件64、第1绝缘体81、第2绝缘体82以及垫片83。第1绝缘体71、81、第2绝缘体72、82以及垫片73、83分别是绝缘材料。第1绝缘体71、81和第2绝缘体72、82分别是具有所需的刚性的树脂。垫片73、83是安装于封口板12的安装孔12a、12b的构件,具有所需的挠性。
正极端子50和负极端子60的轴构件52、62以夹设垫片73、83的方式安装于封口板12的安装孔12a、12b。在封口板12的外侧,以夹设第1绝缘体71、81的方式安装有外部端子51、61。外部端子51、61具有安装孔,安装于轴构件52、62的外侧的轴端。在封口板12的内侧,以夹设第2绝缘体72、82的方式安装有内部端子53、63。内部端子53、63具有安装孔,安装于轴构件52、62的内侧的轴端。轴构件52、62的内侧的轴端铆接于内部端子53、63的安装孔的周围。集电构件54、64安装于内部端子53、63的一端。
这样,正极端子50和负极端子60在经由第1绝缘体71、81、第2绝缘体72、82以及垫片73、83电绝缘的状态下且确保了气密性的状态下安装于封口板12。另外,通过外部端子51、61、轴构件52、62、内部端子53、63以及集电构件54、64形成电导通路径。而且,在集电构件54、64安装有卷绕电极体20。卷绕电极体20以这样安装于封口板12的状态收纳于外装体11。可以在1个封口板12安装多个卷绕电极体20,也可以在1个电池壳体10收纳多个卷绕电极体20。
〈卷绕电极体20〉
图2是卷绕电极体20的示意图。在图2中,卷绕电极体20以一端展开的状态进行图示。在卷绕电极体20中,例如,如图2所示,分别为长条的带状的正极板21、第1隔膜31、负极板22以及第2隔膜32在使长度方向对齐地依次重叠的同时,绕在宽度方向上设定的卷绕轴WL卷绕。
正极板21具备正极芯体21a、正极活性物质层21b、保护层21c以及极耳21d。正极芯体21a是正极板21的基材。正极芯体21a由规定的金属箔(例如铝箔)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在正极芯体21a的两面上除了宽度方向的单侧的端部之外以一定的宽度形成。在正极芯体21a中的除了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在正极板21的两面形成有保护层21c。并且,在正极芯体21a中,在形成有保护层21c的一侧,形成有向宽度方向突出的极耳21d。极耳21d在形成有保护层21c的一侧部分地以规定的宽度突出,使正极芯体21a露出。
正极活性物质层21b是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层。正极活性物质例如是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如锂过渡金属复合材料那样能够在充电时放出锂离子、在放电时吸收锂离子的材料。正极活性物质一般而言除了锂过渡金属复合材料以外还提出了各种材料,没有特别限定。正极活性物质例如优选为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在上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之中,作为过渡金属,特别优选包含由镍(Ni)、钴(Co)以及锰(Mn)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出锂镍钴锰类复合氧化物(NCM)、锂镍类复合氧化物、锂钴类复合氧化物、锂锰类复合氧化物、锂镍锰类复合氧化物、锂镍钴铝类复合氧化物(NCA)、锂铁镍锰类复合氧化物等。另外,作为不含Ni、Co以及Mn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优选例,可列举出磷酸铁锂类复合氧化物(LFP)等。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锂镍钴锰类复合氧化物”是除了主要构成元素(Li、Ni、Co、Mn、O)之外还包含添加的元素的氧化物的用语。作为该添加的元素的例子,可列举出Mg、Ca、Al、Ti、V、Cr、Si、Y、Zr、Nb、Mo、Hf、Ta、W、Na、Fe、Zn、Sn等过渡金属元素或典型金属元素等。另外,添加的元素也可以是B、C、Si、P等半金属元素或S、F、Cl、Br、I等非金属元素。正极活性物质层21b也可以包含正极活性物质以外的添加剂。作为该添加剂的一例,可列举出导电材料、粘结剂等。作为导电材料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乙炔黑(AB)等碳材料。作为粘结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聚偏氟乙烯(PVdF)等树脂粘结剂。此外,将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整个固体成分设为100质量%时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含有量可以为大致80质量%以上,典型地为90质量%以上。
保护层21c是构成为导电性变低的层。将该保护层21c设置在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缘部邻接的区域。能够在隔膜31、32中的任一个发生破损时防止因正极芯体21a与负极活性物质层22b直接接触而内部短路。作为保护层21c,例如优选形成有包含绝缘性的陶瓷颗粒的层。作为该陶瓷颗粒,可列举出氧化铝(Al2O3)、氧化镁(MgO)、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等无机氧化物,氮化铝、氮化硅等氮化物,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金属氢氧化物,云母、滑石、勃姆石、沸石、磷灰石、高岭土等粘土矿物,玻璃纤维等。若考虑绝缘性、耐热性,则在上述材料之中,优选氧化铝、勃姆石、氢氧化铝、二氧化硅以及二氧化钛。另外,保护层21c也可以含有用于使上述陶瓷颗粒固定于正极芯体21a的表面的粘结剂。作为该粘结剂,可列举出聚偏氟乙烯(PVdF)等树脂粘结剂。也可以在保护层21c中稍微添加导电材料(例如碳黑等碳材料)。也可以通过添加导电材料而使其具有稍微的导电性。导电材料的添加量可以调整成显现所需的导电性的量。此外,保护层不是正极板的必需的构成要素。即,在此公开的二次电池中,也能够使用未形成保护层的正极板。
负极板22具备负极芯体22a、负极活性物质层22b以及极耳22d。负极芯体22a是负极板22的基材。负极芯体22a由规定的金属箔(例如铜箔)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在负极芯体22a上遍及大致整个宽度地形成于两面。在负极芯体22a中形成有向宽度方向的单侧突出的极耳22d。极耳22d在负极芯体22a的宽度方向的单侧部分地以规定的宽度突出。
负极活性物质层22b是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层。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只要在与上述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关系中能够可逆地吸留、放出电荷载体,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负极活性物质,可列举出碳材料、硅类材料等。作为碳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石墨、硬碳、软碳、非晶碳等。另外,也能够使用石墨的表面被非晶碳包覆的非晶碳包覆石墨等。作为硅类材料,可列举出硅、硅氧化物(二氧化硅)等。另外,硅类材料也可以含有其他的金属元素(例如碱土类金属)及其氧化物。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22b也可以包含负极活性物质以外的添加剂。作为该添加剂的一例,可列举出粘结剂、增稠剂等。作为粘结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丁苯橡胶(SBR)等橡胶类的粘结剂。另外,作为增稠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羧甲基纤维素(CMC)等。此外,将负极活性物质层22b的整个固体成分设为100质量%时的负极活性物质的含有量为大致30质量%以上,典型地为50质量%以上。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占负极活性物质层22b的80质量%以上,也可以占90质量%以上。
作为隔膜31、32,例如使用具有所需的耐热性的能够供电解质通过的多孔的树脂片。对于隔膜31、32也提出了各种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作为隔膜31、32的优选例,可列举出包含由聚烯烃树脂(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构成的树脂制的多孔基材层的隔膜。另外,也可以在该多孔基材层的单面或两面适当形成涂层。涂层能够包括包含绝缘性的无机材料的多孔表面层、粘接层等。该多孔表面层由于耐热性优异,因此,能够抑制因温度上升导致的隔膜31、32的收缩、破损。作为该多孔表面层的无机材料,可列举出氧化铝、勃姆石、氢氧化铝、二氧化钛等陶瓷颗粒。另外,多孔表面层包含使陶瓷颗粒粘结的粘结剂。作为粘结剂,能够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丙烯酸类树脂等树脂粘结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2张隔膜31、3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如图2所示,负极板22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可以在夹设有隔膜31、32的状态下覆盖正极板21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1b。隔膜31、32可以进一步覆盖正极板21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和负极板22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正极板21、负极板22以及隔膜31、32的长度可以为隔膜31、32>负极板22>正极板21。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宽度La、负极活性物质层22b的宽度Ln以及隔膜31、32的宽度Ls可以为Ls>Ln>La。在正极板21与负极板22重叠的部位,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部位被负极活性物质层22b覆盖。另外,在正极板21中负极活性物质层22b重叠的部位,在正极活性物质层21b不相向的部分形成有保护层22c。
如图2所示,正极板21的极耳21d向隔膜31、32的宽度方向的单侧突出。在正极板21中,在长度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设置有多个极耳21d。负极板22的极耳22d在宽度方向的相反侧从隔膜31、32突出。在负极板22中,在长度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设置有多个极耳22d。正极板21的多个极耳21d和负极板22的多个极耳22d在卷绕成卷绕电极体20之后,以预先设定的间距设置成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此外,正极板21的极耳21d和负极板22的极耳22d可以分别在准备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的阶段中形成。正极板21的极耳21d和负极板22的极耳22d也可以在卷绕了卷绕电极体20之后切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卷绕电极体20从安装封口板12的开口11f收纳到外装体11。因此,卷绕电极体20是与开口11f的形状相匹配的扁平的形状。在制作卷绕电极体20时,也可以在进行该卷绕时卷绕于扁平的形状的轴。另外,在制作卷绕电极体20时,也可以在卷绕于圆筒形状的轴之后,冲压成形成扁平的形状。卷绕电极体20和外装体11通过配置于卷绕电极体20与外装体11之间的树脂制的绝缘片90而电绝缘。绝缘片90是树脂性的片,以包围卷绕电极体20的方式折弯成箱状。此外,在图1中,以绝缘片90中的正面侧的宽幅面也被去除的状态进行图示。
《卷绕机100》
下面,说明卷绕机100。图3至图6是卷绕机100的示意图。卷绕机100是实现在此公开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卷绕机的一例。在图3至图6中,分别示出了从转台120的旋转轴C1的远方观察卷绕机100中的转台120的部分的图。
在图3中,示出了新开始向卷绕机100卷绕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时的待机状态。在图4中,示出了在卷绕机100上新卷绕有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的状态。在图5中,示出了卷绕有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的卷芯140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的状态。在图6中,示出了卷绕有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的卷芯140移动到第2位置P2,新的卷芯移动到第1位置P1,隔膜31、32被切断的状态。
如图3所示,卷绕机100是用于卷绕正极板21、负极板22以及隔膜31、32的装置。在转台120设置有供正极板21、负极板22以及隔膜31、32卷绕的多个卷芯140(1)~(3)。
如图3所示,卷绕机100具备移动路径k1~k4、转台120、多个卷芯140(1)~(3)、切刀151、压辊152、多个固定辊161~163、多个可动辊171~174、第1夹头181、第2夹头182、设置于转台120的索引单元185、设置于索引单元185的索引辊186~188、卷止装置190以及控制装置200。正极板21、负极板22以及隔膜31、32分别以卷绕于卷轴(图示省略)等的状态进行准备。卷绕机100的各构成要素分别适当具有所需的致动器。控制装置200构成为对卷绕机100的各构成要素进行控制,以便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在规定的时机执行所需的动作。控制装置200例如能够由微型控制器这样的计算机实现。
〈移动路径k1~k4〉
移动路径k1是从卷轴朝向转台120送出正极板21的路径。移动路径k2是从卷轴朝向转台120送出负极板22的路径。移动路径k3是从卷轴朝向转台120送出第1隔膜31的路径。移动路径k4是从卷轴朝向转台120送出第2隔膜32的路径。正极板21、负极板22、第1隔膜31以及第2隔膜32分别为带状,沿着规定的移动路径k1~k4送出。正极板21的移动路径k1在到达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的近前,与第1隔膜31的移动路径k3汇合。负极板22的移动路径k2在到达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的近前,与第2隔膜32的移动路径k4汇合。在移动路径k1~k4中分别适当配置用于去除送出的正极板21、负极板22、第1隔膜31以及第2隔膜32的松弛的张力调节辊机构、用于调整张力的张紧器等。
〈转台120〉
转台120是在中心C1设定有旋转轴的旋转盘。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卷芯140配置于转台120。多个卷芯140是能够分别独立地旋转的大致圆筒状的轴。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卷芯140的轴设置成与转台120的中心轴平行。在转台120设置有第1卷芯140(1)、第2卷芯140(2)以及第3卷芯140(3)这3个卷芯140。第1卷芯140(1)、第2卷芯140(2)以及第3卷芯140(3)绕转台120的中心轴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第1卷芯~第3卷芯140(1)~(3)分别是具有相同的结构的卷芯。虽然图示省略,但转台120具备所需的致动器(例如伺服马达),在适当的时机旋转适当的角度。
绕着转台120的中心C1的轴预先设定有第1位置P1、第2位置P2、第3位置P3。在图3中,在第1位置P1配置有第1卷芯140(1),在第2位置P2配置有第3卷芯140(3),在第3位置P3配置有第2卷芯140(2)。第1卷芯~第3卷芯140(1)~(3)的位置不固定于图3所示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台120逆时针旋转。第1卷芯~第3卷芯140(1)~(3)也分别逆时针旋转。第1卷芯~第3卷芯140(1)~(3)通过转台120的旋转而依次移动到第1位置P1、第2位置P2、第3位置P3。虽然图示省略,但第1卷芯~第3卷芯140(1)~(3)具备所需的致动器(例如伺服马达),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速度旋转。在此,第1卷芯~第3卷芯140(1)~(3)在不进行特别区分时称为卷芯140。另外,在区分第1卷芯~第3卷芯140(1)~(3)的情况下,称为卷芯140(1)、卷芯140(2)、卷芯140(3)而适当进行区分。
〈卷芯140〉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的剖视图。卷芯140是大致圆筒状的构件。在图7中,示出了从卷芯140的轴向观察的图,示出了如图3所示向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卷绕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时的状态。如图4所示,卷芯140具有保持卷绕于侧周面的隔膜31、32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卷芯140具有吸引孔141、吸引路径142以及槽143。吸引孔141是用于吸附卷绕于侧周面的隔膜31、32的孔。吸引路径142是形成在卷芯140的内部并与吸引孔141相通的流路。吸引路径142是用于在吸引孔141形成负压的流路。吸引路径142例如可以构成为与设置于外部的真空管路(图示省略)适当连接而形成负压。槽143形成为在隔膜31、32被切断时供切刀151的刀片落下的承接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槽143沿着卷芯140的轴向形成于卷芯140的外周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卷芯140是大致圆筒形状,但在卷绕成扁平的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扁平的卷芯。另外,卷芯也可以是沿着径向分割的卷芯。沿着径向分割的卷芯也可以是卷芯的直径可变。
〈切刀151〉
切刀151是将隔膜31、32切断的切刀。构成为,刀片151a被压抵到由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保持的隔膜31、3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刀151沿着导向件被推出到以将刀片151a压抵到由卷芯140保持的隔膜31、32上的方式确定的位置,或者从该位置后退。虽然图示省略,但切刀151由致动器(例如气缸机构)操作成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动作。刀片151a例如也可以是波形刀片(锯齿状的刀片)。
〈压辊152〉
压辊152是将隔膜31、32按压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上的辊。通过该压辊152,隔膜31、32被压抵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上的同时进行卷绕。压辊152作为将隔膜31、32按压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上的按压夹具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压辊152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152a。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多个突起152a是无角的平缓的凹凸。通过这样具有突起152a的辊152将2张隔膜31、32按压到卷芯140上,从而利用突起152a使力局部地集中而强力地按压隔膜31、32。因此,隔膜31、32彼此被更合适地压接。压辊152例如可以是大致圆筒形状,在周侧面施加有滚花加工。压辊152例如可以构成为通过内置有弹簧等的机构以适当的压力将隔膜31、32压抵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上。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压辊152通过导向件和致动器而在压抵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上卷绕的隔膜31、32上的位置(参照图3)和离开卷芯140的位置(参照图5)之间移动。压辊152可以在卷芯140的宽度方向上以1个圆筒状的辊设置,也可以由在卷芯140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多个的多个辊构成。
〈固定辊161、可动辊171〉
固定辊161设置在第1隔膜31的移动路径k3与正极板21的移动路径k1汇合的位置。可动辊171是相对于固定辊161按压第1隔膜31而夹持第1隔膜31的辊。可动辊171通过导向件和致动器而在规定的方向上移动。可动辊171的动作由控制装置200控制。可动辊171构成为在相对于固定辊161按压第1隔膜31的位置和离开固定辊161的位置之间移动。可动辊171可以构成为在夹持第1隔膜31时在弹簧等的作用下以规定的力夹持第1隔膜31。第1隔膜31被固定辊161和可动辊171以适当的力夹持,从而无松弛地朝向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送出。
〈固定辊162、可动辊172〉
固定辊162设置在第2隔膜32的移动路径k4与负极板22的移动路径k2汇合的位置。可动辊172是相对于固定辊162按压第2隔膜32而夹持第2隔膜32的辊。可动辊172通过导向件和致动器而在规定的方向上移动。可动辊172的动作由控制装置200控制。可动辊172构成为在相对于固定辊162按压第2隔膜32的位置和离开固定辊162的位置之间移动。可动辊172可以构成为在夹持第2隔膜32时在弹簧等的作用下以规定的力夹持第2隔膜32。第2隔膜32被固定辊162和可动辊172以适当的力夹持,从而无松弛地朝向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送出。
〈固定辊163〉
固定辊163是配置于第1隔膜31的移动路径k3的规定位置并用于确定第1隔膜31的移动路径k3的辊。
〈第1夹头181〉
如图3所示,第1夹头181配置在送出正极板21的移动路径k1中的、夹持第1隔膜31的一对辊161、171的近前。第1夹头181是抓持正极板21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夹头181具备一对把持构件。虽然图示省略,但第1夹头181具备用于将正极板21切断的切刀。虽然图示省略,但第1夹头181通过导向件和致动器(例如气缸机构)而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动作。第1夹头181的动作构成为由控制装置200控制。
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第1隔膜31在被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保持且被一对辊161、171夹持的状态下,沿着移动路径k3延伸。第1夹头181在一对辊161、171的近前抓持正极板21。在向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卷绕正极板21时,如图4所示,第1夹头181将所保持的正极板21***到一对辊161、171之间,并且释放正极板21。由此,正极板21与第1隔膜31一起被一对辊161、171拉进而卷绕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上。当正极板21被送出规定的长度时,卷芯140的卷取停止。正极板21由第1夹头181抓持,在第1夹头181与一对辊161、171之间被切断。第1夹头181构成为在抓持正极板21的规定位置和将正极板21***到一对辊161、171之间的规定位置之间适当移动。
〈第2夹头182〉
如图3所示,第2夹头182配置在送出负极板22的移动路径k2中的、夹持第2隔膜32的一对辊162、172的近前。第2夹头182是抓持负极板22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夹头182具备一对把持构件。虽然图示省略,但第2夹头182具备用于将负极板22切断的切刀。虽然图示省略,但第2夹头182通过导向件和致动器(例如气缸机构)而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动作。第2夹头182的动作构成为由控制装置200控制。
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第2隔膜32在被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保持且被一对辊162、172夹持的状态下,沿着移动路径k4延伸。第2夹头182在一对辊162、172的近前抓持负极板22。在向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卷绕负极板22时,如图4所示,第2夹头182将所保持的负极板22***到一对辊162、172之间,并且释放负极板22。由此,负极板22与第2隔膜32一起被一对辊162、172拉进而卷绕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上。如上所述,当正极板21被送出规定的长度时,卷芯140的卷取停止。换言之,在负极板22被送出规定的长度时,卷芯140的卷取停止。负极板22由第2夹头182抓持,在第2夹头182与一对辊162、172之间被切断。第2夹头182构成为在抓持负极板22的规定位置和将负极板22***到一对辊162、172之间的规定位置之间适当移动。
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例如可以在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在卷芯140的外周面卷绕一周左右之后,分别***到一对辊161、171之间以及一对辊162、172之间。
〈可动辊173〉
如图6所示,可动辊173是在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被切断时用于将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按压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上的辊。可动辊173通过导向件和致动器而在规定的方向上移动。可动辊173的动作由控制装置200控制。如图6所示,可动辊173配置于在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被切断时将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按压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上的位置。在除此之外的时机,如图3所示,可动辊173移动到离开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的位置。可动辊173可以构成为在将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按压到卷芯140上时,在弹簧等的作用下以规定的力夹持第1隔膜31。
如图6所示,通过将切刀151按压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上,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被切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卷芯140的外周面设置有槽143。在切刀151被按压到卷芯140上时,设置于卷芯140的外周面的槽143朝向切刀151被按压的位置。在槽143朝向切刀151的状态下,通过可动辊173将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按压到卷芯140上。由此,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吸附于卷芯140。并且在该状态下,切刀151压抵到由卷芯140保持的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上。由此,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被切断。另外,切刀151的刀片进入到卷芯140的槽143中,因此,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被更可靠且干净地切断,并且不易损伤卷芯140,不易产生异物。
〈可动辊174〉
如图6所示,可动辊174是在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被切断时用于向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赋予张力的辊。可动辊174通过导向件和致动器而在规定的方向上移动。可动辊174的动作由控制装置200控制。
例如,如图4所示,通过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1),正极板21、第1隔膜31、负极板22以及第2隔膜32依次重叠的同时进行卷绕。如图5所示,卷绕有正极板21、第1隔膜31、负极板22以及第2隔膜32的卷芯140(1)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此时,另一卷芯140(2)向第1位置P1移动。然后,如图6所示,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被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2)吸附,在卷芯140(2)的外周面保持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此时,由配置于第2位置P2的卷芯140(1)卷取的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以相连的状态保持在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2)的外周面上。
可动辊174在卷芯140(1)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时,在适当的时机朝向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推出,如图6所示,压抵到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上。通过可动辊174,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在卷芯140(1)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时无松弛地送出。如图3至图5所示,除了该时机之外,可动辊174退避到离开转台120的位置。
〈索引单元185〉
索引单元185设置在转台120的中心部。在转台120中,如上所述,3个卷芯140(1)~(3)在周向上均等配置。索引单元185具备与转台120一起旋转的大致正三角形的基座。在基座的顶点分别配置有索引辊186~188,索引辊186~188分别配置在3个卷芯140(1)~(3)各自之间。
对于索引单元185,在卷绕有正极板21、第1隔膜31、负极板22以及第2隔膜32的卷芯140(1)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时,如图6所示,索引辊186~188中的配置于第1位置P1至第2位置P2之间的索引辊186从内径侧按压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通过该索引辊186和可动辊174,在第1位置P1与第2位置P2之间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无松弛地送出。在图6所示的时机,索引辊186从内径侧按压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但索引单元185随着转台120的旋转而旋转。因此,索引单元185的索引辊186~188依次作为在卷绕有正极板21、第1隔膜31、负极板22以及第2隔膜32的卷芯140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时从内径侧按压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的辊发挥功能。
〈卷止装置190〉
例如,如图6所示,卷绕有正极板21、第1隔膜31、负极板22以及第2隔膜32的卷芯140(1)移动到离开第1位置P1的第2位置P2。然后,在隔膜31、32被切断之后,切断的隔膜31、32被卷绕至切断的端部为止。卷止装置190配置于该第2位置P2。卷止装置190具备压辊191和胶带粘贴装置192。压辊191在移动到第2位置P2的卷芯140将切断的正极板21、第1隔膜31、负极板22以及第2隔膜32卷绕至切断的端部时,压抵到卷绕于卷芯140(1)的最外周的第2隔膜32上。由此,切断的正极板21、第1隔膜31、负极板22以及第2隔膜32分别无松弛地卷绕。胶带粘贴装置192是粘贴用于固定最外周的第2隔膜32或第1隔膜31的被切断的端部的胶带的装置。该卷止处理例如也可以与向新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2)卷绕第1隔膜31、正极板21、第2隔膜32以及负极板22的处理并行地实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6所示,卷绕机100实施了卷止处理且在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2)新卷绕了正极板21、第1隔膜31、负极板22以及第2隔膜32之后,转台120旋转。实施了卷止处理的卷芯140(1)向第3位置P3移动,卷芯140(2)向第2位置P2移动,在第1位置P1再配置另一卷芯140(3)。此时,由配置于第2位置P2的卷芯140(2)卷取的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以相连的状态保持在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3)的外周面上。然后,在隔膜31、32被切断之后,在第2位置P2,实施卷芯140(2)的卷止处理。在第1位置P1,向卷芯140(3)新卷绕正极板21、第1隔膜31、负极板22以及第2隔膜32。在第3位置P3,从卷芯140(1)取出卷绕体20a(参照图3)。卷绕体20a在被取出之后,冲压成扁平的形状,能够作为卷绕电极体20处理。这样,设置于转台120的卷芯140(1)~(3)依次在第1位置P1~第3位置P3移动。而且,正极板21、第1隔膜31、负极板22以及第2隔膜32依次连续地卷绕于卷芯140(1)~(3)。
另外,在使用该卷绕机100制造电池2时,本发明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隔膜31、32相对于卷芯140的吸附和隔膜31、32的切断,仍然存在改善的余地。本发明人想要通过使用以下说明的卷芯140来提高生产效率。
图8是卷芯140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卷芯140的外周面的示意图。在图9中,示出了将卷芯140沿着周向假想地展开以将卷芯140的整个外周面以平面表示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卷芯140包括第1构成部140a和第2构成部40b。第1构成部140a和第2构成部40b分别具有供隔膜31、32(参照图7)卷绕的外周面140a1、140b1。第1构成部140a是将直径不同的2个大致半圆筒形状的构件以使内周面相向的方式连接那样的形状。第2构成部40b是大致半圆筒形状。
第1构成部140a在与第2构成部40b相向的面具有平坦面140a2和凸面140a3。平坦面140a2在与第2构成部40b相向的面上形成于宽度方向的两侧。凸面140a3从平坦面140a2朝向第2构成部40b突出。凸面140a3沿着卷芯140的轴向形成,是大致半圆筒状。
第2构成部40b在与第1构成部140a相向的面具有平坦面140b2和内周面140b3。平坦面140b2与第1构成部140a的平坦面140a2相向。平坦面140a2、140b2相互平行。内周面140b3的直径比第1构成部140a的凸面140a3的外径大,以收纳凸面140a3。
在第1构成部140a和第2构成部40b之间设置有间隙140c。即,间隙140c设置在平坦面140a2、140b2之间以及凸面140a3与内周面140b3之间。构成卷芯140的第1构成部140a和第2构成部40b构成为能够开闭。在图8中,示出了开状态的卷芯140,在该状态下隔膜31、32(参照图7)卷绕到外周面140a1、140b1上。在闭状态下,平坦面140a2、140b2的间隔变窄。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卷芯140为闭状态时,平坦面140a2、140b2相互抵接。第1构成部140a和第2构成部40b的开闭机构没有特别限定。第1构成部140a和第2构成部40b的开闭例如可以通过气缸机构等进行。
在卷芯140形成有多个用于吸附第1隔膜31的吸引孔141。吸引孔141是用于吸附卷绕于外周面的隔膜31、32的孔。如图9所示,吸引孔141沿着卷芯140的轴向及周向以规定的间距设置。另外,从可靠地吸附隔膜31、32的观点来看,吸引孔141优选沿着卷芯140的轴向设置有多列。吸引孔14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圆形、多边形等。从加工的容易性的观点来看,吸引孔141的形状优选为圆形。
多个吸引孔141的大小、间隔等没有特别限定。吸引孔141例如优选以10mm以下的间距设置,更优选以5mm以下的间距设置。另外,吸引孔141的开口的总面积例如优选为200~300mm2左右,更优选为250~280mm2左右。另外,在将卷芯140的与第1隔膜31接触的范围的面积设为A,将吸引孔141的开口的总面积设为B时,例如B/A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
如图8所示,卷芯140具有与吸引孔141相通的流路142。流路142形成在卷芯140的内部。当流路142内成为负压时,能够通过吸引孔141将隔膜31、32吸附于卷芯140。流路142例如可以构成为与设置于外部的真空管路(图示省略)适当连接而形成负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孔141和流路142设置于第1构成部140a。流路142形成于内径不同的大致半圆筒状的第1构成部140a和凸面140a3的内侧。
流路142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使流路142内的压力成为正压。例如,也可以在流路142的外部连接能够与真空管路切换的供气管路(图示省略)。通过使流路142内为正压,能够使隔膜31、32从卷芯140的外周面脱离。通过将流路142内的压力切换成负压或切换成正压,容易进行隔膜31、32相对于卷芯140的外周面140a1、140b1的吸附及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142为1个,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卷芯140内在内部形成有多个流路。多个流路也可以分别与不同的真空管路连接,与不同的多个吸引孔(吸引孔组)相通。由此,能够按每个吸引孔组控制吸附的时机。通过该结构,即使存在未吸附隔膜31、32的吸引孔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正在吸附隔膜31、32的吸引孔组的吸附力的降低。
多个流路也可以分为与用于吸附隔膜31、32的真空管路连接的流路和与用于使隔膜31、32脱离的供气管路连接的流路。另外,也可以在流路142的外部设置大气开放阀(图示省略),以便能够将流路142开放到大气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卷芯140分为第1构成部140a和第2构成部40b这两部分。吸引孔141、流路142以及槽143设置于第1构成部140a。隔膜31、32构成为仅吸附于第1构成部140a。
卷芯140具有槽143。槽143形成为在隔膜31、32被切断时供切刀151(参照图7)的刀片落下的承接部。槽143沿着卷芯140的轴向形成于卷芯140的外周面。
如图9所示,在以卷芯140的与切断后的第1隔膜31的开始卷绕端部相向的位置(即槽143)为起点将卷芯140的外周四等分,并分别设为第1~第4区域(R1~R4)时,吸引孔141以其开口面积比计80%以上形成于第1区域R1。即,在将设置于卷芯140的吸引孔141的开口面积的合计设为100%时,设置于卷芯140的第1区域R1的吸引孔141的开口面积的合计为80%以上。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卷芯140的外周,将以槽143为起点朝向卷绕隔膜31、32的方向(也称为卷绕方向)延伸到90度的区域称为第1区域R1。另外,将从第1区域R1的终端沿卷绕方向延伸到90度的区域称为第2区域R2,将从第2区域R2的终端沿卷绕方向延伸到90度的区域称为第3区域R3,将从第3区域R3的终端沿卷绕方向延伸到90度的区域称为第4区域R4。第1区域R1是切断的隔膜31、32开始卷绕的区域。
吸引孔141优选为以其开口面积比计在第1区域R1中形成90%以上,更优选形成95%以上。吸引孔141最优选100%形成于第1区域R1。并且,将第1区域R1在周向上二等分,将靠近槽143的区域设为第1-1区域R11,将远离槽143的区域设为第1-2区域R12时,吸引孔141优选以其开口面积比计70%以上形成于第1-1区域R11。这样,吸引孔141优选大致所有的吸引孔141配置于隔膜31、32的开始卷绕端部的附近(即隔膜31、32被切断的部位的附近)。虽然不限于此,但也可以在第2区域R2、第3区域R3等第1区域R1以外的区域也形成有吸引孔14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多个吸引孔141的吸引孔形成区域的宽度W比第1隔膜31的宽度小。也就是说,第1隔膜31具有能够在卷芯140的轴向上覆盖整个吸引孔141的程度的宽度。
卷芯140的大小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容易制造大型的卷绕电极体,优选直径为30mm以上,更优选为40mm以上。在卷芯为扁平的形状的情况下,长径优选为30mm以上,更优选为40mm以上。
以上说明的具备卷芯140的卷绕机100关于具备第1隔膜31、负极板22、第2隔膜32以及正极板21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20的电池2的制造方法,实现以下的工序A~C。
工序A:将第1隔膜31吸附于卷芯140。
工序B:将第1隔膜31卷绕在卷芯140上。
工序C:将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切断。
在工序A中,第1隔膜31吸附在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上。如上所述,隔膜31、32是多孔的树脂片。因此,由吸引孔141产生的吸引通过第1隔膜31的孔也吸引第2隔膜32。然后,第2隔膜32吸附在第1隔膜31上。也就是说,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以重叠的状态吸附于卷芯140。
在工序B中,第1隔膜31与第2隔膜32一起卷绕于卷芯14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在卷芯140上卷绕1周左右。
之后,如图4所示,从移动路径k1和移动路径k2送出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接着,第2隔膜32、负极板22、第1隔膜31以及正极板21依次重叠的同时进行卷绕。
在工序C中,卷绕到在工序B中离开第1位置P1的卷芯140(1)上的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在重叠并保持于在工序B中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另一卷芯140(2)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在另一卷芯140(2)上或另一卷芯140(2)的附近切断(参照图6)。
在该电池2的制造方法中,如图9所示,作为吸附隔膜31、32(参照图7)的卷芯,使用形成有多个吸引孔141的卷芯140。在卷芯140中,吸引孔141中的以开口面积比计80%以上形成于第1区域R1。第1区域R1是与第1隔膜31的开始卷绕的部分相向的部位。通过使吸引孔141集中于第1隔膜31的开始卷绕的部分,即使在开始卷绕的初始阶段,吸引孔141的大部分也被第1隔膜31覆盖。结果,空气不易从吸引孔141泄漏,能够抑制吸附力的降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在工序C中切断时,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相对于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在周向上卷绕的长度例如可以设定为使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稳定地卷绕于卷芯140的长度。例如,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如图6所示,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可以在相对于另一卷芯(第2卷芯140(2))在周向上卷绕了15~180度的区域的状态下被切断,该另一卷芯(第2卷芯140(2))是与在工序B中卷绕了第1隔膜31的卷芯(第1卷芯140(1))不同的卷芯。从稳定地卷绕这一观点来看,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可以以足够的长度卷绕于卷芯140。优选为,可以相对于卷芯140(2)在周向上卷绕在30度以上的区域的状态下切断。并且,鉴于操作性良好这一观点,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可以在卷芯140上例如卷绕于30度以上、更优选为45度以上的区域的状态下切断。另外,可以在卷绕于150度以下、更优选为120度以下的区域的状态下切断。在此,角度能够由以从轴向的远方观察卷芯140时的卷芯的卷绕中心为中心的角度来规定。区域是以该卷绕中心为中心的扇形的弧的部分,是出现在卷芯140的外周面的区域。另外,在该区域包括槽143的情况下,可以在除了该槽143之外的卷芯140的外周面设定供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卷绕的区域。
这样,在工序C中切断时,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相对于卷芯140(2)在周向上卷绕的长度可以适当设定。由此,相对于在工序B中配置于第1位置P1的卷芯140(2)以稳定的状态开始卷绕。此外,可能在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卷绕于卷芯140的区域配置卷芯140的槽143。在该情况下,在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卷绕于卷芯140的区域,可能产生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不与卷芯140接触的部分。另外,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的宽度越长,与卷芯140的接触面积越大。由此,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会稳定地卷绕。从该观点来看,例如,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的宽度优选为20cm以上,另外,更优选为25cm以上。
在工序C中,也可以是在第1隔膜31的移动路径k3中的第1隔膜31的切断位置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第1隔膜31与另一卷芯(第2卷芯140(2))接触的状态下将第1隔膜31切断,该另一卷芯(第2卷芯140(2))是与在工序B中卷绕了第1隔膜31的卷芯(第1卷芯140(1))不同的卷芯。由此,能够将第1隔膜31稳定地切断。另外,在第2卷芯140(2)上卷绕第1隔膜31时,开始卷绕位置也能够稳定。
此外,如图7所示,在切断时,上游侧优选由压辊152等夹具按压。下游侧优选由吸引孔141等吸附。下游侧也可以除了吸引孔141等的吸附之外还由辊等按压。由此,能够使第1隔膜31的切断更稳定。
在工序C中,在将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切断时,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也可以被按压夹具(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为压辊152)按压到另一卷芯(第2卷芯140(2))上,该另一卷芯(第2卷芯140(2))是与在工序B中卷绕了第1隔膜31的卷芯(第1卷芯140(1))不同的卷芯。由此,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相对于卷芯140的保持更稳定。另外,在将第1隔膜31吸附于卷芯140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吸附第1隔膜31。在该情况下,按压夹具也可以是如上述的压辊152那样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152a的辊。由于是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152a的辊,从而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在多个突起152a抵接的同时压抵到卷芯140上,因此,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将第1隔膜31吸附于卷芯14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另一卷芯(图3的第2卷芯140(2))中,在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被切断的位置形成有沿着轴向的槽143,该另一卷芯是与在工序B中卷绕了第1隔膜31的卷芯(图3的第1卷芯140(1))不同的卷芯。通过使槽143成为承接切刀151的刀片的承接部,能够稳定地切断隔膜31、32。另外,由于切刀151的刀片不与卷芯140接触,因此对卷芯140的损伤也减少。
此外,槽143优选与吸引孔141的距离较近。虽然不限定于此,但槽143与吸引孔141的距离例如可以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通过这样使槽143与吸引孔141靠近,隔膜31、32的被切断的端部的附近被吸引孔141吸引并保持。由此,在从被切断的端部到被吸引孔141吸引的部位之间,不易在隔膜31、32产生折弯。
在工序C中,也可以通过以靠近另一卷芯(第2卷芯140(2))的方式移动的刀片将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切断,该另一卷芯是与在工序B中卷绕了第1隔膜31的卷芯(第1卷芯140(1))不同的卷芯。根据该切断,第1隔膜31和第2隔膜32被稳定地切断。在此,该切断可以在常温下进行,也可以加热来进行。
如图8所示,卷芯140也可以在卷芯140的径向上至少分割为两部分,隔膜31、32构成为仅吸附于一部分卷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卷芯140包括第1构成部140a和第2构成部40b,构成为能够开闭。通过该结构,在取出卷绕后的卷绕体20a(参照图6)时,能够进行驱动以使卷芯140的直径变小。结果,容易取出卷绕体20a。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多个吸引孔141的吸引孔形成区域的宽度W(参照图9)比第1隔膜31的宽度小。通过使吸引孔形成区域具有这样的宽度,第1隔膜31能够在第1隔膜31的宽度方向(卷芯140的轴向)上覆盖整个吸引孔141。由此,抑制空气从一部分吸引孔141泄漏。结果,能够抑制吸附隔膜31、32的吸附力的降低。
以上,对在此公开的发明进行了各种说明。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在此列举的实施方式等不限定本发明。另外,在此公开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只要不产生特别的问题,则各构成要素、在此提及的各处理能够适当省略或适当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具备第1隔膜、负极板、第2隔膜以及正极板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其中,
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
将所述第1隔膜吸附于卷芯的工序A;以及
将所述第1隔膜卷绕在所述卷芯上的工序B,
在所述卷芯形成有多个用于吸附所述第1隔膜的吸引孔,
在以与所述卷绕电极体中的成为所述第1隔膜的开始卷绕端部的部分相向的位置为起点将所述卷芯的外周四等分,并分别设为第1~第4区域时,所述吸引孔以其开口面积比计80%以上形成于所述第1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将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切断的工序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中,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在相对于另一卷芯在周向上卷绕于15~180度的区域的状态下被切断,所述另一卷芯是与在所述工序B中卷绕了所述第1隔膜的卷芯不同的卷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中,在所述第1隔膜的移动路径中的所述第1隔膜的切断位置的上游侧及下游侧,所述第1隔膜与另一卷芯接触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隔膜切断,所述另一卷芯是与在所述工序B中卷绕了所述第1隔膜的卷芯不同的卷芯。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中,在将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切断时,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被按压夹具按压到另一卷芯上,所述另一卷芯是与在所述工序B中卷绕了所述第1隔膜的卷芯不同的卷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按压夹具是在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的辊。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中,在另一卷芯中,在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被切断的位置形成有沿着轴向的槽,所述另一卷芯是与在所述工序B中卷绕了所述第1隔膜的卷芯不同的卷芯。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中,通过以靠近另一卷芯的方式移动的刀片将所述第1隔膜和所述第2隔膜切断,所述另一卷芯是与在所述工序B中卷绕了所述第1隔膜的卷芯不同的卷芯。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卷芯在所述卷芯的径向上至少分割为两部分,所述第1隔膜仅吸附于一部分卷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形成有所述多个吸引孔的吸引孔形成区域的宽度比所述第1隔膜的宽度小。
CN202210958678.5A 2021-08-11 2022-08-10 电池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7062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1371 2021-08-11
JP2021131371A JP7490619B2 (ja) 2021-08-11 2021-08-11 電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6266A true CN115706266A (zh) 2023-02-17

Family

ID=8283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8678.5A Pending CN115706266A (zh) 2021-08-11 2022-08-10 电池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0718A1 (zh)
EP (1) EP4135085A1 (zh)
JP (2) JP7490619B2 (zh)
KR (1) KR20230024213A (zh)
CN (1) CN11570626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3743A1 (en) * 2022-08-08 2024-02-15 G.D S.P.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coil, preferably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intended for battery produ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8693A (ja) 2000-05-26 2001-12-07 Sony Corp 巻回装置及び巻回方法
JP2003068350A (ja) 2001-08-29 2003-03-07 Denso Corp 扁平型電極体の製造装置
JP2006216520A (ja) 2005-02-02 2006-08-17 Kaido Seisakusho:Kk 捲回装置用エアー吸引・排出巻芯
JP2009193750A (ja) 2008-02-13 2009-08-27 Panasonic Corp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極板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系二次電池用極板群と非水系二次電池
JP2009289661A (ja) 2008-05-30 2009-12-10 Katoh Kiko Co Ltd テープ巻回体製造装置
JP2012022813A (ja) 2010-07-12 2012-02-02 Toyota Motor Corp 電極捲回装置および捲回電極体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2038439A (ja) 2010-08-03 2012-02-23 Toyota Motor Corp 捲回型電極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捲回型電極体
JPWO2012020658A1 (ja) 2010-08-10 2013-10-28 コマツNtc株式会社 電極巻き取り方法
US20140302367A1 (en) * 2011-10-31 2014-10-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including spiral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8142670A1 (ja) * 2017-02-01 2018-08-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池の製造方法、電池および巻回装置
CN112736296A (zh) 2021-01-18 2021-04-30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卷径的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50718A1 (en) 2023-02-16
JP7490619B2 (ja) 2024-05-27
KR20230024213A (ko) 2023-02-20
JP2024096476A (ja) 2024-07-12
EP4135085A1 (en) 2023-02-15
JP2023025917A (ja) 2023-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5196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electrode assembly
CN11338105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JP2024096476A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7078271B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及二次电池
CN111433966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6104383B2 (ja) 扁平捲回形二次電池
JP7426357B2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5706265A (zh) 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5706268A (zh) 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5911583A (zh) 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5706269A (zh) 电池的制造方法
EP4050690A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manufactured using same
CN115939491A (zh) 电池的制造方法
JP2024038930A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24038932A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24038931A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