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0184A -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0184A
CN115690184A CN202211303102.1A CN202211303102A CN115690184A CN 115690184 A CN115690184 A CN 115690184A CN 202211303102 A CN202211303102 A CN 202211303102A CN 115690184 A CN115690184 A CN 115690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point cloud
target
cloud data
transformation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31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90184B (zh
Inventor
冷彪
孙文志
邰华松
郭景生
姚相臣
***
李锴
洪帅兵
张旭华
马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 Way No9 Group No2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Railway Ninth Bureau Group No5 Engineering Co lt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 Way No9 Group No2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Railway Ninth Bureau Group No5 Engineering Co lt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 Way No9 Group No2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Railway Ninth Bureau Group No5 Engineering Co lt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 Way No9 Group No2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031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01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0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0184A/zh
Priority to LU504678A priority patent/LU504678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90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0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optical strain gau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89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08Evaluating distance, position or velocity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20Analysis of motion
    • G06T7/246Analysis of motion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e.g. the tracking of corners or seg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30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 G06T7/33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28Range image; Depth image; 3D point clou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81Earth observation
    • G06T2207/30184Infra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包括将全站式扫描仪布置于新开挖掌子面前,获取不同时期掌子面点云数据;对获取的掌子面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分离掌子面点云数据,根据基准点将不同时期掌子面点云数据转换到同一个坐标系中;设置体素块,将不同时期分离的掌子面点云数据分别分割为方形点云数据;采用点云特征描述子对方形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得到不同时期点云坐标对应关系;根据点云坐标对应关系,计算掌子面变形位移。本发明主要是实现了掌子面整***移变形测量,无需设置靶点,可实现掌子面上任意多个点的测量,并且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施工初期与掌子面的直接接触,极大地保障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掌子面位移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隧道掌子面作为直接工作区域,其稳定性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掌子面附近往往集中了大量人员与机械设备,一旦掌子面失稳,将可能带来人员伤亡、机械设备受损、工期滞后等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对掌子面变形进行实时监测。隧道掌子面变形能够直接反应隧道掌子面稳定状态,因此,实时获取掌子面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由于对掌子面的位移监测难度较大,实际较少进行该监测。对掌子面位移的监测,可采用在掌子面上设置监测靶标,用全站仪进行监测,这种方法虽然监测精度较高,但需在被测处放置特定靶标,新开挖掌子面是否稳定具有不确定性,安装测点靶标时不能确保人员安全;同时,相关测量都为点测量,无法获取掌子面整体变形情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于作隧道变形非接触式测量,相较于一般的隧道变形量测,可实现对任意表面位置的位移测量,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三维激光扫描可以获得整个观测物的表面空间信息,通过对点云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结构的变形情况,其变形分析将传统的固定单点分析拓展为整体分析,可以获取掌子面整体变形。
由于三维激光扫描的诸多优点,相关工作人员围绕三维激光扫描监测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其中,现有文献1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变形报警方法,实现了基于特定监测点的变形监测;现有文献2公开了一种隧道局部变形识别方法及装置,通过统一大地坐标获取监测结构的相对变形;现有文献3公开了一种圆形隧道收敛变形的测量方法,将不同时期圆形隧道点云归于统一坐标系中,通过拟合算法分析获取圆形隧道收敛变形数据;
上述方法或针对掌子面进行特定点测量,或用于分析结构变形,而目前对掌子面任意点测量方法还较为缺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实现准确、实时、全面的检测掌子面围岩动态变形的自动化测量。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全站式扫描仪布置于新开挖掌子面前,获取不同时期掌子面点云数据;
对获取的掌子面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分离掌子面点云数据,根据基准点将不同时期掌子面点云数据转换到同一个坐标系中;
设置体素块,将不同时期分离的掌子面点云数据分别分割为方形点云数据;
采用点云特征描述子对方形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得到不同时期点云坐标对应关系;
根据点云坐标对应关系,计算掌子面变形位移。
可选地,所述对获取的掌子面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隧道设计的标准中轴线数据和全站式扫描仪所处的里程和坐标数据,计算掌子面处的里程,然后对所有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得到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
采用统计去噪及半径去噪的方式对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进行降噪处理;
采用基于距体素中心距离的降采样方法对降噪后的点云数据进行降采样。
可选地,所述采用基于距体素中心距离的降采样方法对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进行降采样,具体包括:
在三维空间中构建若干个设定边长的立方体栅格,将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通过栅格划分进行体素化;
从所有划分的体素栅格中剔除空的体素栅格;
以体素栅格为单位,对体素栅格内的点云数据进行降采样。
可选地,所述分离掌子面点云数据,具体包括:
从掌子面点云数据中任意选取一个点,通过宽度优先搜索所有与该点密度可达的点;如果该点是核心对象,则将该点和搜索的点记为同一个集合;如果该点是边界对象,则将搜索的点记为噪点,直到找到一个完整的族;
随机从掌子面点云数据中重新选取一个点,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下一个族,直到所有的点都被标记过为止。
可选地,所述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对分块的掌子面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得到不同时期点云坐标对应关系,具体包括:
根据邻域内的任意两点pi、pj及其对应的法线ni、nj,将两点构成的直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小的点作为源点ps,另一点为pt,其法线分别为ns、nt,并以源点建立坐标轴;
根据建立的坐标系计算以下参数: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41
根据上式参数计算两点的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42
特征,其中α=v·nt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43
θ=arctan(w·u,u·nt),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进行统计,形成简化的点直方图SPFH,作为点云特征描述子;
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确定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中的一致性匹配点对,对点云数据进行全局配准;
采用Point-to-Plane ICP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精配准;
根据全局配准的目标变换矩阵和精配准的旋转变换矩阵得到最终变换矩阵,根据最终变换矩阵计算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的最佳配准状态,得到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确定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中的一致性匹配点对,对点云数据进行全局配准,具体包括:
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确定源点云P={pi},i=0,1,2…,n与目标点云Q={qi},i=0,1,2…,m中的一致性匹配点对K={(pk,qk)};
以匹配点对间的空间距离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构建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44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45
其中,E(T)为目标变化矩阵估计函数;p(x)为稳健优化器;μ为优化器参数;x为控制残差参数;Tq为变换后的目标对应点;
采用Black-Rangarajan对偶和线性分解方法对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全局配准的目标变换矩阵。
可选地,所述采用Black-Rangarajan对偶和线性分解方法对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全局配准的目标变换矩阵,具体包括:
根据一致性点对间的线形关系,对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进行优化,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51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52
其中,E(T,L)为目标变换矩阵T的估计函数,T为求解的目标变换矩阵,L={lp,q}为一致性点对间的线形关系,lp,q为原点云与目标点云对应点之间的距离,(p,q)为原点云与目标点云对应点,p为原点云,q为目标点云,K为对应点云集合,ψ(lp,q)为限制函数,μ为;
将目标变换矩阵T中的旋转分量w和平移分量t线形分解为6个向量,表示为
ξ=(w,t)=(α,β,γ,tx,ty,tz)
其中,α为沿X轴旋转分量,β为沿Y轴旋转分量,γ为沿Z轴旋转分量,tx为X方向位移分量,ty为Y方向位移分量,tz为Z方向位移分量;
则变换矩阵T可由ξ通过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53
其中,Tk为最后一次迭代的估计变换矩阵;
采用高斯-牛顿法求解分解向量,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61
其中,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62
为分解向量转置,Jr为其对应的雅各比矩阵,r为剩余向量;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63
根据分解向量ξ求解目标变换矩阵T,再使用求解得到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E(T,L),即可获取粗配准变换矩阵。
可选地,所述采用Point-to-Plane ICP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精配准具体包括:
以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经过全局配准的对应点对所在切平面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化作为目标,建立目标损失函数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64
M=T(tx,ty,tz)·R(α,β,γ)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65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66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67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68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71
r11=cosγcosβ
r12=-sinγcosα+cosγsinβsinα,
r13=sinγsinα+cosγsinβcosα
r21=sinγcosβ
r22=cosγcosα+sinγsinβsinα
r23=-cosγsinα+sinγsinβcosα,
r31=-sinβ
r32=cosβsinα
r33=cosβcosα
其中,Mopt为目标损失函数,M为源点云和目标点云之间的刚性变换矩阵,i为一致对应点序号,T(tx,ty,tz)为矩阵变换平移分量,R(α,β,γ)为矩阵变化旋转分量,Rx(α)、Ry(β)、Rz(γ)为旋转矩阵;
对旋转变换矩阵进行近似,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72
其中,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73
为近似的旋转变换矩阵;
根据近似的旋转变换矩阵对目标损失函数进行转换,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74
其中,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75
为转换的目标损失函数,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76
为变换后的刚性变换矩阵,pi为一致对应点源点,qi为一致对应点目标点,ni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
将转换后的目标损失函数进行展开,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81
其中,pix为对应点原点x坐标值,piy为对应点原点y坐标值,piz为对应点原点z坐标值,qix为对应点目标点x坐标值,qiy为对应点目标点y坐标值,qiz为对应点目标点z坐标值,nix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x分量,niy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y分量,niz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z分量,α,β,γ为旋转分量,tx、ty、tz为平移分量;
将所有点对的目标损失函数采用矩阵表示为
Ax-b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82
ai1=nizpiy-niypiz
ai2=nixpiz-nizpix
ai3=niypix-nixpiy
x=(α β γ tx ty tz)T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083
其中,nNx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x分量对应点,nNy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y分量对应点,nNz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z分量对应点,pNx为第N个对应源点x分量,pNy为第N个对应源点y分量,pNz为第N个对应源点z分量,qNx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x分量,qNy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y分量,qNz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z分量;
根据目标损失函数的矩阵表示,将目标损失函数转换为
xopt=argminx|Ax-b|2
其中,xopt为转换的目标损失函数;
对转换的目标损失函数采用SVD分解进行求解,得到旋转变换矩阵。
可选地,还包括对掌子面变形进行可视化处理以及信息整理。
可选地,所述对掌子面变形进行可视化处理以及信息整理具体包括:
通过对变形值进行等比划分,以结构设计允许变形值为限值,对不同变形值点云进行染色,变形小于设计变形允许值,颜色由蓝到红,超过设计允许值使用灰色作为标注,确定变形值与颜色之间对应关系,使得变形直观显示;
统计大于某一变形值的变形区域数量,并与变形限制值进行对比,显示掌子面安全状态信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仅通过掌子面固有特征,可以实现对掌子面变形的监控量测,能够显著提高检测范围,实现掌子面的全面测量;并且本发明以掌子面的空间拓扑作为配准目标,不需要在隧道主体结构上选择或埋设标志物作为测点,且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施工初期与掌子面的直接接触,极大地保障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棱镜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点云配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点云坐标轴构建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oint-to-Plane ICP算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至S5:
S1、将全站式扫描仪布置于新开挖掌子面前,根据基准点获取不同时期掌子面点云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将三套棱镜分别安装于隧道二次衬砌之上,利用全站式扫描仪中全站功能获取其相对坐标,建立基准点;
其中,定位棱镜布置于二次衬砌之上,应当尽可能靠近掌子面,错位布置,装置为可拆卸结构,以其中两点作为基准点,另一点作为复核点。
本发明不需要在掌子面上设置监测点,且全站式扫描仪安装位置距掌子面有一定距离,提高了监测技术人员的安全。
本发明将全站式扫描仪布置于新开挖掌子面前,并对基准点进行扫描,获取全站式扫描仪定位信息,然后使用扫描功能对掌子面进行扫描,获取不同时期掌子面点云数据;
其中,全站式扫描仪安装位置距离掌子面控制在20-40m之间。在进行掌子面扫描前应当先对已知点进行全站扫描,获取全站式扫描仪基础状态;隧道开挖及找顶完成后,应尽量提早对隧道掌子面进行扫描,并记录其扫描时间,以初次扫描点云作为源点云,作为隧道掌子面变形对比分析的基准。
随后,结合现场情况以及监测要求,重复上述步骤,获取多期点云数据。
本发明对掌子面扫描数据采集时间短,扫描数据量大,提高了掌子面数据采集效率。
S2、对获取的掌子面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分离掌子面点云数据,根据基准点将不同时期掌子面点云数据转换到同一个坐标系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对获取的掌子面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隧道设计的标准中轴线数据和全站式扫描仪所处的里程和坐标数据,计算掌子面处的里程,然后对所有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得到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
采用统计去噪及半径去噪的方式对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进行降噪处理;
采用基于距体素中心距离的降采样方法对降噪后的点云数据进行降采样。
具体而言,本发明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包括软件Cloud-compare,python中open3D扩展包等程序;
首先,依据隧道设计的标准中轴线数据和全站式扫描仪所处的里程、坐标,计算出掌子面处的里程,使用Cloud-compare对点云进行分割,获取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
其次,用统计去噪及半径去噪的方式对点云进行降噪处理;
然后,采用基于距体素中心距离的降采样方法对点云进行降采样。
本发明采用的统计去噪是通过统计邻域内的点云距离,计算其标准差,利用高斯分布来剔除邻域内平均距离大于阈值的点,具体方法为:
对于点云中任一点p到其邻域内的点pi(i=1,2,...,n)的平均距离,设点p的坐标为{x,y,z},点pi的坐标为{xi,yi,zi},点p到点pi的距离为di,其平均距离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21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22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23
由于点云扫描的离散型,可假定点云中的点与其临域内的点的平均距离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24
在统计意义上满足正态分布,即N(μ,σ2)的分布,则点云距离的数学期望μ与标准差σ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25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26
其中,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27
为点云中第i个点到其临域内的点的平均距离;m为点云中的点数。
考虑正态分布的原理设置距离阈值ε,并将点云内到邻域内最近临近点距离大于ε的点噪声剔除:
ε=θσ+μ
其中,θ为比例系数,与临域内的点数有关。
本发明采用的半径去噪利用距离阈值将点云数据分簇,将簇中点数低于数量阈值的点云作为离群点去除,具体方法为:
对于点云中任一点p,查找其邻域内欧式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所有点,标记为近邻ni(n=1,2,...,n),对于ni仍按照距离阈值获取近邻,直至没有新的近邻出现,则将上述点划分为一簇。通过数量阈值将簇中点数低于阈值的簇作为离群点去除,完成去噪。
本发明采用基于距体素中心距离的降采样方法对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进行降采样,具体包括:
在三维空间中构建若干个设定边长的立方体栅格,将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通过栅格划分进行体素化;
从所有划分的体素栅格中剔除空的体素栅格;
以体素栅格为单位,对体素栅格内的点云数据进行降采样。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分离掌子面点云数据,具体包括:
从掌子面点云数据中任意选取一个点,通过宽度优先搜索所有与该点密度可达的点;如果该点是核心对象,则将该点和搜索的点记为同一个集合;如果该点是边界对象,则将搜索的点记为噪点,直到找到一个完整的族;
随机从掌子面点云数据中重新选取一个点,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下一个族,直到所有的点都被标记过为止。
具体而言,掌子面与隧道中轴线形成的夹角较大,而掌子面周边区域曲面近似与隧道中轴线平行,夹角较小,将点云投影到与隧道中轴线垂直的平面。掌子面投影区域大量重合,导致隧道轮廓处的点云非常密集,轮廓内部掌子面区域的点云较为稀疏,呈现明显的特征;因此本发明使用基于密度聚类算法对点云进行分离,具体方法为:
步骤一:从任意个体i开始,通过宽度优先搜索所有与i密度可达的个体,如果个体i是核心对象,将它们记为同一个集合;如果个体i是边界对象,就将之记为噪点,直到找到一个完整的族:
步骤二:随机选取一个新的个体i,进行处理,得到下一个族。算法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所有的个体都被标记过为止。
直接密度可达:如果i是一个核心对象,且j在i的邻域内,即点j在以某i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范围,则i到j直接密度可达。
密度可达:给定个体P1,P2,…,Pn,任意个体Pi,,其中i=l,2,…,n,存在Pi到Pi+1直接密度可达,则称P1到Pn密度可达。
最后,本发明根据建站信息将两期点云通过坐标统一的方式转换至同一坐标系下。
S3、设置体素块,将不同时期分离的掌子面点云数据分别分割为方形点云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设置体素块大小为0.15*0.15*1m的矩形块,将不同时期分离的掌子面点云数据分割为0.15*0.15的方形点云数据。
S4、采用点云特征描述子对方形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得到不同时期点云坐标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对分块的掌子面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得到不同时期点云坐标对应关系,具体包括:
根据邻域内的任意两点及其对应的法线,将两点构成的直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小的点作为原点,从原点建立坐标轴;
计算两点的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41
特征,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进行统计,形成简化的点直方图SPFH,作为点云特征描述子;
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确定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中的一致性匹配点对,对点云数据进行全局配准;
采用Point-to-Plane ICP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精配准;
根据全局配准的目标变换矩阵和精配准的旋转变换矩阵得到最终变换矩阵,根据最终变换矩阵计算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的最佳配准状态,得到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的对应关系。
其中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确定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中的一致性匹配点对,对点云数据进行全局配准,具体包括:
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确定源点云P={pi},i=0,1,2…,n与目标点云Q={qi},i=0,1,2…,m中的一致性匹配点对K={(pk,qk)};
以匹配点对间的空间距离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构建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51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52
其中,(T)为目标变化矩阵估计函数;ρ(x)为稳健优化器;μ为优化器参数;x为控制残差参数;Tq为变换后的目标对应点;
采用Black-Rangarajan对偶和线性分解方法对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全局配准的目标变换矩阵,具体包括:
根据一致性点对间的线形关系,对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进行优化,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61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62
其中,E(T,L)为目标变换T的估计函数,T为求解目标变换矩阵,L={lp,q}为一致性点对间的线形关系,lp,q为原点云与目标点云对应点之间的距离,(p,q)为原点云与目标点云对应点,p为原点云,q为目标点云,K为对应点云集合,ψ(lp,q)为限制函数;
将目标变换矩阵T中的旋转分量w和平移分量t线形分解为6个向量,表示为:
ξ=(w,t)=(α,β,γ,tx,ty,tz)
其中,α为沿x轴旋转分量,β为沿y轴旋转分量,γ为沿z轴旋转分量,tx为x方向位移分量,ty为y方向位移分量,tz为z方向位移分量;
则变换矩阵T可由ξ通讨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63
其中,Tk为最后一次迭代的估计变换矩阵;
采用高斯-牛顿法求解分解向量,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64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65
其中,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66
为分解向量转置,Jr为其对应的雅各比矩阵(Jacobian),r为剩余向量;
根据分解向量求解目标变换矩阵,再求解得到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
其中采用Point-to-Plane ICP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精配准具体包括:
以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经过全局配准的对应点对所在切平面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化作为目标,建立目标损失函数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71
M=T(tx,ty,tz)·R(α,β,γ)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72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73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74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75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76
r11=cosγcosβ
r12=-sinγcosα+cosγsinβsinα,
r13=sinγsinα+cosγsinβcosα
r21=sinγcosβ
r22=cosγcosα+sinγsinβsinα
r23=-cosγsinα+sinγsinβcosα,
r31=-sinβ
r32=cosβsinα
r33=cosβcosα
其中,Mopt为目标损失函数,M为源点云和目标点云之间的刚性变换矩阵,i为一致对应点序号,T(tx,ty,tz)为矩阵变换平移分量,R(α,β,γ)为矩阵变化旋转分量,Rx(α)、Ry(β)、Rz(γ)为旋转矩阵;
对旋转变换矩阵进行近似,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81
其中,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82
为近似的旋转变换矩阵;
根据近似的旋转变换矩阵对目标损失函数进行转换,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83
其中,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84
为转换的目标损失函数,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85
变换后的刚性变换矩阵,pi为一致对用点源点,qi为一致对应点目标点,ni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
将转换后的目标损失函数进行展开,表示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86
其中,pix为对应点原点x坐标值,piy为对应点原点y坐标值,piz为对应点原点z坐标值,qix为对应点目标点x坐标值,qiy为对应点目标点y坐标值,qiz为对应点目标点z坐标值,nix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x分量,niy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y分量,niz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z分量,α,β,γ为旋转分量,tx、ty、tz为平移分量;
假设共有N对对应点对(pi,qi),1≤i≤N;通过上述的线性近似处理,将所有点对的目标损失函数采用矩阵表示为
Ax-b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91
ai1=nizpiy-niypiz
ai2=nixpiz-nizpix
ai3=niypix-nixpiy
x=(α β γ tx ty tz)T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192
其中,nNx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x分量对应点,nNy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y分量对应点,nNz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z分量对应点,pNx为第N个对应源点x分量,pNy为第N个对应源点y分量,pNz为第N个对应源点z分量,qNx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x分量,qNy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y分量,qNz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z分量;
根据目标损失函数的矩阵表示,将目标损失函数转换为
xopt=argminx|Ax-b|2
其中,xopt为转换的目标损失函数;
对转换的目标损失函数采用SVD分解进行求解,得到旋转变换矩阵。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点云配准过程即寻求一个包含平移和旋转的刚性变换(Rigid transformation),使得不同时期的点云数据的空间位置差异最小化。
首先,特征匹配为表现为识别不同局部点云之间特征,求得最相似区域,以其中两片点云质心作为对应同名点,本发明使用特征描述为FPFH(Fast Point FeatureHistogram)描述子,所述点云描述字表现为计算该点及与其直接相连的近邻点的(α,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03
θ)3个特征,将上述特征以直方图的形式进行统计,形成简化的点直方图SPFH(Simple PointFeature Histograms)。
特征描述子计算如下所示:
对于邻域内任两点pi、pj,及其对应的法线ni、nj,选定两点ps与pt,将上述两点构成的直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小的点作为原点,则从原点建立坐标轴如图4所示。
其次,已知源点云S={Ai},i=0,1,2…,n和目标点云T={A′i},i=0,1,2…,m;存在一个初始刚性变换矩阵M,使得S,T在三维空间中对齐。通过空间点云FPFH描述子初步确定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中的一致性匹配点对(Correspondence sets)K={(pk,qk)}。则所求目标变换T能使得配准后的匹配点对间的空间距离最小。定义针对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01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02
其中,E(T)为目标变化矩阵估计函数;ρ(x)为稳健性优化器(Robust penalty),用于提高计算效率,避免在优化目标变换的过程中采样、验证、删减或重新计算对应关系。
由于上式难以直接进行优化求解,故算法在稳健估计和线性过程之间使用了Black-Rangarajan对偶,具体如下:
设L={lp,q}为一致性点对间的线形关系,则对目标变换T的估计函数进行优化如下: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11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12
E(T,L)最小时,函数偏导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13
求解得: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14
将上式代入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即可求解目标变换矩阵T。
考虑计算复杂度,使用上述计算步骤的基础上再此对算法进行优化:
1)将目标变换矩阵T中的旋转分量w和平移分量t线形分解为6个向量:
ξ=(w,t)=(α,β,γ,a,b,c)
则变换矩阵T可由ξ通过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15
上式中的Tk为最后一次迭代的估计变换矩阵;
2)使用高斯-牛顿法求解ξ: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16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21
上式中,r为剩余向量,Jr为其对应的雅各比矩阵(Jacobian);
3)由上式,将ξ代入Tk中,求解T,再将T回代入式(8)计算E(T,L);
然后在全局配准的基础上使用Point-to-Plane ICP算法对点云进行精配准,具体方法为:
已知源点云P和目标点云Q,将经过初始变换的源点云中的点与目标点云建立对应关系,设对应点对为(pi,qi)。Point-to-Plane ICP以pi到qi所在切平面的距离的平方和作为评价标准,如图5所示,Point-to-Plane ICP的算法目标即是使此距离最小化。
首先定义目标损失函数: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22
其中,pi表示源点云上的点,qi表示目标点云上pi的对应点,ni为qi所在切平面的法向量,M为源点云和目标点云之间的刚性变换。M包含了点云在空间中的平移和旋转,以矩阵形式进行表示:
M=T(tx,ty,tz)·R(α,β,γ)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23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24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25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31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32
r11=cosγcosβ
r12=-sinγcosα+cosγsinβsinα,
r13=sinγsinα+cosγsinβcosα
r21=sinγcosβ
r22=cosγcosα+sinγsinβsinα
r23=-cosγsinα+sinγsinβcosα,
r31=-sinβ
r32=cosβsinα
r33=cosβcosα
为降低求解复杂度,将非线性求解问题进行线性近似,方法如下:
当角度θ≈0时,有sinθ≈θ,cosθ≈1,因此当θ,β,γ≈0时,可对旋转变换进行如下近似: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34
则所求最优变换可近似为: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33
将上式代入目标损失函数,得: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41
将上式展开即完成了求解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线性近似: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42
假设共有N对对应点对(pi,qi),1≤i≤N;通过上述的线性近似处理,将所有点对的目标损失函数采用矩阵表示为
Ax-b
其中: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43
ai1=nizpiy-niypiz
ai2=nixpiz-nizpix
ai3=niypix-nixpiy
x=(α β γ tx ty tz)T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44
由此,对于目标损失函数的求解即可转化为如下形式:
xopt=argminx|Ax-b|2
上式通过SVD分解进行求解:
xopt=A*b
最后,根据全局配准模型坐标变换矩阵以及精配准获得最终变换矩阵,通过获取两期点云的最佳配准状态,即可获得两片点云对应关系。
S6、根据点云坐标对应关系,计算掌子面变形位移。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根据点云对应关系,并计算两片点云之间欧氏距离,该距离即为掌子面在该范围内变形值;根据配准结果可知不同时期点云间对应关系,即:点云A(xi,yi,zi)和点云A′(xj,yj,zj)之间欧氏距离平均值计算有
Figure BDA0003905594060000251
该距离就是掌子面在该区域的变形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包括对掌子面变形进行可视化处理以及信息整理,具体包括:
通过对变形值进行等比划分,以结构设计允许变形值为限值,对不同变形值点云进行染色,变形小于设计变形允许值,颜色由蓝到红,超过设计允许值使用灰色作为标注,确定变形值与颜色之间对应关系,使得变形直观显示;
统计大于某一变形值的变形区域数量,并与变形限制值进行对比,显示掌子面安全状态信息。
本发明可对较多的掌子面特征点进行位移分析,实现了对掌子面的整***移分析,增强了掌子面位移分析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方案,可以实现对掌子面变形的监控量测,在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的同时,测量精度也满足规范要求。本发明以掌子面的空间拓扑作为配准目标,不需要在隧道主体结构上选择或埋设标志物作为测点,且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施工初期与掌子面的直接接触,极大地保障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全站式扫描仪布置于新开挖掌子面前,获取不同时期掌子面点云数据;
对获取的掌子面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分离掌子面点云数据,根据基准点将不同时期掌子面点云数据转换到同一个坐标系中;
设置体素块,将不同时期分离的掌子面点云数据分别分割为方形点云数据;
采用点云特征描述子对方形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得到不同时期点云坐标对应关系;
根据点云坐标对应关系,计算掌子面变形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获取的掌子面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隧道设计的标准中轴线数据和全站式扫描仪所处的里程和坐标数据,计算掌子面处的里程,然后对所有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得到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
采用统计去噪及半径去噪的方式对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进行降噪处理;
采用基于距体素中心距离的降采样方法对降噪后的点云数据进行降采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基于距体素中心距离的降采样方法对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进行降采样,具体包括:
在三维空间中构建若干个设定边长的立方体栅格,将包含掌子面的点云数据通过栅格划分进行体素化;
从所有划分的体素栅格中剔除空的体素栅格;
以体素栅格为单位,对体素栅格内的点云数据进行降采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掌子面点云数据,具体包括:
从掌子面点云数据中任意选取一个点,通过宽度优先搜索所有与该点密度可达的点;如果该点是核心对象,则将该点和搜索的点记为同一个集合;如果该点是边界对象,则将搜索的点记为噪点,直到找到一个完整的族;
随机从掌子面点云数据中重新选取一个点,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下一个族,直到所有的点都被标记过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对分块的掌子面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得到不同时期点云坐标对应关系,具体包括:
根据邻域内的任意两点pi、pj及其对应的法线ni、nj,将两点构成的直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小的点作为源点ps,另一点为pt,其法线分别为ns、nt,并以源点建立坐标轴;
根据建立的坐标系计算以下参数: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21
根据上式参数计算两点的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22
特征,其中α=v·nt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23
θ=arctan(w·u,u·nt),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进行统计,形成简化的点直方图SPFH,作为点云特征描述子;
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确定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中的一致性匹配点对,对点云数据进行全局配准;
采用Point-to-Plane ICP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精配准;
根据全局配准的目标变换矩阵和精配准的旋转变换矩阵得到最终变换矩阵,根据最终变换矩阵计算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的最佳配准状态,得到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确定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中的一致性匹配点对,对点云数据进行全局配准,具体包括:
利用点云特征描述子确定源点云P={pi},i=0,1,2...,n与目标点云Q={qi},i=0,1,2...,m中的一致性匹配点对K={(pk,qk)};
以匹配点对间的空间距离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构建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31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32
其中,E(T)为目标变化矩阵估计函数;ρ(x)为稳健优化器;μ为优化器参数,x为控制残差参数;Tq为变换后的目标对应点;
采用Black-Rangarajan对偶和线性分解方法对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全局配准的目标变换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Black-Rangarajan对偶和线性分解方法对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全局配准的目标变换矩阵,具体包括:
根据一致性点对间的线形关系,对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进行优化,表示为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41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42
其中,E(T,L)为目标变换矩阵T的估计函数,T为求解的目标变换矩阵,L={lp,q}为一致性点对间的线形关系,lp,q为原点云与目标点云对应点之间的距离,(p,q)为原点云与目标点云对应点,p为原点云,q为目标点云,K为对应点云集合,ψ(lp,q)为限制函数;
将目标变换矩阵T中的旋转分量w和平移分量t线形分解为6个向量,表示为
ξ=(w,t)=(α,β,γ,tx,ty,tz)
其中,α为沿X轴旋转分量,β为沿Y轴旋转分量,γ为沿Z轴旋转分量,tx为X方向位移分量,ty为Y方向位移分量,tz为Z方向位移分量;
则变换矩阵T可由ξ通过下式表示: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43
其中,Tk为最后一次迭代的估计变换矩阵;
采用高斯-牛顿法求解分解向量,表示为: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44
其中,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45
为分解向量转置,Jr为其对应的雅各比矩阵,r为剩余向量;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51
根据分解向量ξ求解目标变换矩阵T,再使用求解得到目标变换矩阵的估计函数E(T,L),即可获取粗配准变换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Point-to-Plane ICP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精配准具体包括:
以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经过全局配准的对应点对所在切平面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化作为目标,建立目标损失函数为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52
M=T(tx,ty,tz)·R(α,β,γ)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53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54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55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56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57
r11=cosγcosβ
r12=-sinγcosα+cosγsinβsinα,
r13=sinγsinα+cosγsinβcosα
r21=sinγcosβ
r22=cosγcosα+sinγsinβsinα
r23=-cosγsinα+sinγsinβcosα,
r31=-sinβ
r32=cosβsinα
r33=cosβcosα
其中,Mopt为目标损失函数,M为源点云和目标点云之间的刚性变换矩阵,i为一致对应点序号,T(tx,ty,tz)为矩阵变换平移分量,R(α,β,γ)为矩阵变化旋转分量,Rx(α)、Ry(β)、Rz(γ)为旋转矩阵;
对旋转变换矩阵进行近似,表示为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61
其中,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62
为近似的旋转变换矩阵;
根据近似的旋转变换矩阵对目标损失函数进行转换,表示为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63
其中,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64
为转换的目标损失函数,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65
为变换后的刚性变换矩阵,pi为一致对应点源点,qi为一致对应点目标点,ni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
将转换后的目标损失函数进行展开,表示为: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66
其中,pix为对应点原点x坐标值,piy为对应点原点y坐标值,piz为对应点原点z坐标值,qix为对应点目标点x坐标值,qiy为对应点目标点y坐标值,qiz为对应点目标点z坐标值,nix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x分量,niy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y分量,niz为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z分量,α,β,γ为旋转分量,tx、ty、tz为平移分量;
将所有点对的目标损失函数采用矩阵表示为
Ax-b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71
ai1=nizpiy-niypiz
ai2=nixpiz-nizpix
ai3=niypix-nixpiy
x=(α β γ tx ty tz)T
Figure FDA0003905594050000072
其中,nNx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x分量对应点,nNy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y分量对应点,nNz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切平面法向量的z分量对应点,pNx为第N个对应源点x分量,pNy为第N个对应源点y分量,pNz为第N个对应源点z分量,qNx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x分量,qNy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y分量,qNz为第N个对应目标点z分量;
根据目标损失函数的矩阵表示,将目标损失函数转换为
xopt=argminx|Ax-b|2
其中,xopt为转换的目标损失函数;
对转换的目标损失函数采用SVD分解进行求解,得到旋转变换矩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掌子面变形进行可视化处理以及信息整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掌子面变形进行可视化处理以及信息整理具体包括:
通过对变形值进行等比划分,以结构设计允许变形值为限值,对不同变形值点云进行染色,变形小于设计变形允许值,颜色由蓝到红,超过设计允许值使用灰色作为标注,确定变形值与颜色之间对应关系,使得变形直观显示;
统计大于某一变形值的变形区域数量,并与变形限制值进行对比,显示掌子面安全状态信息。
CN202211303102.1A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 Active CN115690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3102.1A CN115690184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
LU504678A LU504678B1 (en) 2022-10-24 2023-07-06 Method for Measuring Tunnel Face Displacement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3102.1A CN115690184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0184A true CN115690184A (zh) 2023-02-03
CN115690184B CN115690184B (zh) 2024-02-06

Family

ID=8509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3102.1A Active CN115690184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0184B (zh)
LU (1) LU504678B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0800A (zh) * 2023-02-21 2023-04-0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隧道掌子面位移场监测方法
CN117152472A (zh) * 2023-10-27 2023-12-01 延边大学 一种面向建筑设计的建筑物形变测量方法
CN117495967A (zh) * 2023-12-29 2024-02-02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掌子面位移场监测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0856A (zh) * 2018-01-30 2018-06-1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激光数据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
JP2018163063A (ja) * 2017-03-27 2018-10-18 西松建設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内空変位計測方法
CN109087342A (zh) * 2018-07-12 2018-12-25 武汉尺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特征匹配的三维点云全局配准方法及***
CN109191521A (zh) * 2018-12-05 2019-01-11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点云数据分析方法及***
CN110542388A (zh) * 2019-09-26 2019-12-06 贵州大学 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变形报警方法
US11037346B1 (en) * 2020-04-29 2021-06-15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Multi-station scanning global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 method based on graph optimization
US20210302157A1 (en) * 2020-03-25 2021-09-30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nalyzing tunnel clearance based on laser point cloud
CN113554559A (zh) * 2021-06-21 2021-10-26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带有多重复杂曲面旋转对称模型的三维重建方法及装置
CN114170279A (zh) * 2021-11-30 2022-03-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点云配准方法
CN114359042A (zh) * 2021-11-30 2022-04-15 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点云拼接方法和装置、三维扫描仪及电子设备
CN114399603A (zh) * 2022-01-25 2022-04-26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煤矿隧道拱面的三维曲面重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63063A (ja) * 2017-03-27 2018-10-18 西松建設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内空変位計測方法
CN108180856A (zh) * 2018-01-30 2018-06-1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激光数据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
CN109087342A (zh) * 2018-07-12 2018-12-25 武汉尺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特征匹配的三维点云全局配准方法及***
CN109191521A (zh) * 2018-12-05 2019-01-11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点云数据分析方法及***
CN110542388A (zh) * 2019-09-26 2019-12-06 贵州大学 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变形报警方法
US20210302157A1 (en) * 2020-03-25 2021-09-30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nalyzing tunnel clearance based on laser point cloud
US11037346B1 (en) * 2020-04-29 2021-06-15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Multi-station scanning global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 method based on graph optimization
CN113554559A (zh) * 2021-06-21 2021-10-26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带有多重复杂曲面旋转对称模型的三维重建方法及装置
CN114170279A (zh) * 2021-11-30 2022-03-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点云配准方法
CN114359042A (zh) * 2021-11-30 2022-04-15 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点云拼接方法和装置、三维扫描仪及电子设备
CN114399603A (zh) * 2022-01-25 2022-04-26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煤矿隧道拱面的三维曲面重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侯高鹏: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变形点云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电子期刊网, pages 1 - 2 *
史玉峰;张俊;张迎亚;: "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隧道安全监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2 *
李;卢小平;朱宁宁;卢遥;武永斌;李国清;: "基于激光点云的隧道断面连续提取与形变分析方法", 测绘学报, no. 09 *
潘国荣;张超;: "三维激光扫描在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开发应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1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0800A (zh) * 2023-02-21 2023-04-0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隧道掌子面位移场监测方法
CN115930800B (zh) * 2023-02-21 2023-05-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隧道掌子面位移场监测方法
CN117152472A (zh) * 2023-10-27 2023-12-01 延边大学 一种面向建筑设计的建筑物形变测量方法
CN117152472B (zh) * 2023-10-27 2024-01-09 延边大学 一种面向建筑设计的建筑物形变测量方法
CN117495967A (zh) * 2023-12-29 2024-02-02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掌子面位移场监测方法
CN117495967B (zh) * 2023-12-29 2024-04-05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掌子面位移场监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0184B (zh) 2024-02-06
LU504678B1 (en)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9947B (zh) 一种基于rgbd相机的三维人体快速建模***
Xu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scaffolds from a photogrammetric point cloud of construction sites using a novel 3D local feature descriptor
CN115690184A (zh)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掌子面位移量测方法
CN108846888B (zh) 一种古木建筑构件精细尺寸信息自动化提取方法
Chen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automated segmen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3-D buildings from ALS point clouds
Zhang et al. A 3D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pipeline inspection based on multi-vision
CN110335234B (zh) 一种基于古文物LiDAR点云的三维变化检测方法
JP5251080B2 (ja) 物体認識方法
CN114881955B (zh) 基于切片的环状点云缺陷提取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5018249B (zh) 一种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地铁站施工质量评价方法
CN115564926A (zh) 基于影像建筑物结构学习的三维面片模型构建方法
CN111932669A (zh) 一种基于边坡岩体特征对象的变形监测方法
Huang et al. Feature matching in cadastral map integration with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CN111489416A (zh) 隧道轴线拟合方法及在超欠挖方量计算上的应用
Li et al. A deep learning-based indoor acceptance system for assessment on flatness and verticality quality of concrete surfaces
CN117854060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岩体面状裂隙识别方法及***
Xia et al. Semiautomatic construction of 2-D façade footprints from mobile LIDAR data
CN116518864A (zh) 一种基于三维点云对比分析的工程结构全场变形检测方法
Junior et al. A new variant of the ICP algorithm for pairwise 3D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
CN112561989B (zh) 一种建造场景下吊装对象的识别方法
Kampel et al. An automated pottery archival and reconstruction system
CN115909099A (zh) 基于无人机巡检的边坡危岩识别与监测方法
Kawashima et al.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piping system from laser scanned point clouds using normal-based region growing
CN116091559A (zh) 一种基于优选视角的装配状态识别方法
Ning et al. Primitive shape extraction for objects in point clou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