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0136B - 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0136B
CN115680136B CN202211382649.5A CN202211382649A CN115680136B CN 115680136 B CN115680136 B CN 115680136B CN 202211382649 A CN202211382649 A CN 202211382649A CN 115680136 B CN115680136 B CN 115680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groove
base
bearing tabl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26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80136A (zh
Inventor
喻甜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113826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0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0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0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80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0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设计图纸;步骤2)根据设计图纸中建筑结构来构建建筑的基底部件;所述基底部件包括至少位于基底四角以及沿四角向内设置的并列多排支撑座结构,并在支撑座结构上方构建基底;步骤3)根据设计图纸中建筑结构来设计模块化预制程序,包括模块化的预制墙体和嵌入在墙体内部的建筑构建;步骤4)按照设定的模块化预制程序,采用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建造墙体,并在预留位置安装嵌入在墙体内部的建筑构建。以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建造墙体,成型快、具有很强的预制性。

Description

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轻质化建筑的建造,例如轻质别墅、方舱、模块化的建筑单元基本上采用的更为环保建造方法,比如采用轻钢、预制模块等进行构建。
在现有公开的技术中,比如公开号为:“CN10172525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房屋建筑结构,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基础固定连接的钢筋架;及多个由模块化生产的柱体、多个由模块化生产的墙体和由模块化生产的楼板;所述的柱体设有可容置钢筋架的竖向通孔,在柱体上还设有连接位,所述的柱体套装在钢筋架上并能够通过向竖向通孔内浇注混凝土使柱体、墙体及钢筋架结合为整体;所述的墙体固定连接在相邻柱体之间,墙体的两端设有预留连接钢筋,所述的预留连接钢筋通过柱体上的连接位与钢筋架固定连接;所述的楼板固定设置在墙体上。建造该建筑结构的方法包括步骤:a、设置钢筋架,b、定位、安装柱体,c、镶嵌墙体,d、安装楼板,e、浇注混凝土。再如,公开号为:“CN113090076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预制集成建筑建造体系,包括建筑基底部件、侧外墙部件、转角外墙部件、居中外墙部件、内墙部件及屋顶部件,上述部件之间通过木制燕尾榫组合连接,形成整体的房屋;各个部件内部集成了建筑结构、保温、装饰面材料和***护结构的同时,将建筑所使用到的机电设备与管线***集成预装。所述建筑基底部件包括混凝土板、基底木架结构、基底保温层、地暖管、基底层电线、室外木地板、室内地面基准面、室内地面安装封板一和室内地面安装封板二;
上述公开的文献,比如轻钢作为基底时,会因为在基底上部的运动、或者震动造成轻钢产生变形,踩上去具有噪音,其他的预制件也同样会产生类似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设计图纸;
步骤2)根据设计图纸中建筑结构来构建建筑的基底部件;所述基底部件包括至少位于基底四角以及沿四角向内设置的并列多排支撑座结构,并在支撑座结构上方构建基底;
步骤3)根据设计图纸中建筑结构来设计模块化预制程序,包括模块化的预制墙体和嵌入在墙体内部的建筑构件;
步骤4)按照设定的模块化预制程序,采用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建造墙体,并在预留位置安装嵌入在墙体内部的建筑构件。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结构包括基座,
在基座的上部设置有墩座柱体,该墩座柱体内部是中空设置的槽体,在槽体内设置有减震组件;
减震组件具有隔震柱组件,所述隔震柱组件和墩座柱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槽,在环形槽内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组件,以及
在环形槽的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降噪组件和第二降噪组件,所述第一降噪组件和第二降噪组件用于消除隔震柱组件和减震弹簧组件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至少由多个减震单元构成,
至少包括上减震单元、中减震单元以及下减震单元;
所述上减震单元包括上隔震柱单元,该上隔震柱单元的下部具有向下凸的上承压区,沿上承压区向上隔震柱单元的周向设置有上承载台;
所述上承压区的底部设置有与上承压区匹配设置的承压梁;
所述中减震单元包括中隔震柱单元,该中隔震柱单元的上部设置有匹配承压梁的中承压槽,在中隔震柱单元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的中承压区,沿中承压区向中隔震柱单元的周向设置有中承载台;
所述下减震单元包括下隔震柱单元,该下隔震柱单元的上部设置有匹配中承载台的下承压槽,在下隔震柱单元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的下承压区,沿下承压区向下隔震柱单元的周向设置有下承载台;
在上承载台、中承载台及下承载台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组件。
优选的,所述上承载台和所述中承压槽之间以及所述下承压槽和所述中承载台之间分别通过多个连接组件对接。
优选的,在所述上隔震柱单元的周向且在上承载台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上贴合槽;
在所述中隔震柱单元的周向且在中承载台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中贴合槽;
在所述下隔震柱单元的周向且在下承载台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下贴合槽;
所述第一上贴合槽、第一中贴合槽以及第一下贴合槽分别与第一降噪组件贴合。
优选的,所述墩座柱体内壁至少设置有匹配上承载台的上承接台;
匹配中承载台的中承接台;
匹配下承载台的下承接台;
所述上承载台和上承接台对接后形成上环形槽;
所述中承载台和中承接台对接后形成中环形槽;
所述下承载台和下承接台对接后形成下环形槽;
上环形槽、中环形槽以及下环形槽内分别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组件;
在所述墩座柱体内壁且位于上承接台上设置有第二上贴合槽;
在所述墩座柱体内壁且位于中承接台上设置有第二中贴合槽;
在所述墩座柱体内壁且位于下承接台上设置有第二下贴合槽;
所述第二上贴合槽、第二中贴合槽以及第二下贴合槽分别与第二降噪组件贴合。
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座,该弹簧座为圆环形,其对应的设置在环形槽底部,且弹簧座底部两侧具有向环形槽两侧延伸的插件,降噪组件设置在插件的上部并紧贴环形槽内壁;
在弹簧座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弹簧,该减震弹簧与弹簧座的下部固定;
所述减震弹簧的上部抵住定位槽或者定位环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降噪组件和第二降噪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降噪板,该降噪板上设置有上下若干个排列均匀的框体,在框体内设置有上吸音片和下吸音片;
所述吸音片上设置有蜂窝式吸音孔,
且所述降噪板紧邻墩座柱体内壁或紧邻隔震柱外壁设置;
所述蜂窝式吸音孔用于消除在减震过程中弹簧伸缩产生的机械噪音以及消除隔震柱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噪音。
优选的,所述墩座柱体的上部设置有墩座盖梁,该墩座盖梁的上部用于承载桥面;
在墩座盖梁的下部中间部分设置有用于定位隔震柱的安装槽;
在安装槽的周向设置有用于减震弹簧的上部抵位的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中承压槽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中贴合台,中贴合台下部设置有中定位环槽,
所述下承压槽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下贴合台,下贴合台下部设置有下定位环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对接柱;
在对接柱外部设置有阻尼外套,在阻尼外套的中部设置有阻尼环。
优选的,在步骤2)中,在支撑座结构上方构建基底的方法如下:
①沿基座上部设置钢筋笼,包括沿***基座设置的环向钢筋笼;以及由***基座向内围基座设置的横向/纵向钢筋笼以构成基底基础骨架;基底基础骨架包含多个预制单元;
②以基底基础骨架为基础,搭建每一预制单元的整体骨架;
③在每一整体骨架上以及基底基础骨架上按照标准作业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基底,其中,基座采用预制钢筋板构成。
优选的,在步骤4)中,采用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建造墙体,所述墙体包括:
并列设置的至少两道预制钢筋笼架,沿预制钢筋笼架进行浇筑的混凝土墙体单元,在混凝土墙体单元之间构成一个夹层,在夹层内填充泡沫板或者由碎石颗粒构成的保温层。
本申请中,支撑座结构采用的是隔震柱组件和减震弹簧组件相匹配的方式,在本申请中,减震弹簧组件主体设置在隔震柱组件上,这样受力产生的震动就会传递到隔震柱组件,以隔震柱组件进行消震,并通过第一降噪组件和第二降噪组件用于消除隔震柱组件和减震弹簧组件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中,所述减震组件至少由多个减震单元构成,至少包括上减震单元、中减震单元以及下减震单元,上减震单元包括上隔震柱单元和上承载台,中减震单元包括中隔震柱单元和中承载台,下减震单元包括下隔震柱单元和下承载台,上隔震柱单元、中隔震柱单元和下隔震柱单元构成一个逐级抗震的机构,且在上隔震柱单元、中隔震柱单元和下隔震柱单元周向的上承载台、中承载台、下承载台处分别设置有减震弹簧组件,在本申请中,上隔震柱单元、中隔震柱单元和下隔震柱单元作为主抗震机构,减震弹簧组件作为辅助抗震机构,由于主抗震机构和辅助抗震机构均设置在了墩座柱体内部,使得在墩座柱体内部实现消震的目的。
在上述中,第一降噪组件和第二降噪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降噪板,该降噪板上设置有上下若干个排列均匀的框体,在框体内设置有上吸音片和下吸音片;所述吸音片上设置有蜂窝式吸音孔,所述蜂窝式吸音孔用于消除在减震过程中弹簧伸缩产生的机械噪音以及消除隔震柱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噪音。
本申请中,以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建造墙体,成型快、具有很强的预制性,同时,所述墙体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道预制钢筋笼架,沿预制钢筋笼架进行浇筑的混凝土墙体单元,在混凝土墙体单元之间构成一个夹层,在夹层内填充泡沫板或者由碎石颗粒构成的保温层。本申请可以依据建筑的不同来使用不同的保温层,比如方舱,中间的夹层使用泡沫板,可以极大的节约构建过程使用的混凝土,还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当为多层结构的建筑时,可以利用碎石颗粒填充,碎石颗粒可以是建筑废料、废弃建筑来破碎后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支撑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墩座盖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上隔震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中隔震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设计图纸;
步骤2)根据设计图纸中建筑结构来构建建筑的基底部件;所述基底部件包括至少位于基底四角以及沿四角向内设置的并列多排支撑座结构,并在支撑座结构上方构建基底;
步骤3)根据设计图纸中建筑结构来设计模块化预制程序,包括模块化的预制墙体和嵌入在墙体内部的建筑构件;
步骤4)按照设定的模块化预制程序,采用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建造墙体,并在预留位置安装嵌入在墙体内部的建筑构件。
所述支撑座结构包括基座100,在基座100上部设置有一向上凸起的定位块115,在定位块115的上部设置有承载块101;在基座100的上部设置有墩座柱体104,该墩座柱体104内部是中空设置的槽体,在槽体内设置有减震组件;
减震组件具有隔震柱组件,承载块101用于支撑隔震柱组件,
所述隔震柱组件和墩座柱体104内壁之间形成环形槽,在环形槽内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组件,以及
在环形槽的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降噪组件106和第二降噪组件,所述第一降噪组件106和第二降噪组件用于消除隔震柱组件和减震弹簧组件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本申请中,采用的是隔震柱组件和减震弹簧组件相匹配的方式,在本申请中,减震弹簧组件主体设置在隔震柱组件上,这样受力产生的震动就会传递到隔震柱组件,以隔震柱组件进行消震,并通过第一降噪组件106和第二降噪组件用于消除隔震柱组件和减震弹簧组件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中,基座100和墩座柱体104可以是一体浇筑的混凝土结构。所述减震组件至少由多个减震单元构成,至少包括上减震单元、中减震单元以及下减震单元;所述上减震单元包括上隔震柱单元111,该上隔震柱单元111的下部具有向下凸的上承压区1110,沿上承压区1110向上隔震柱单元111的周向设置有上承载台1111;
所述上承压区1110的底部设置有与上承压区1110匹配设置的承压梁112;
所述中减震单元包括中隔震柱单元103,该中隔震柱单元103的上部设置有匹配承压梁112的中承压槽1031,在中隔震柱单元103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的中承压区1030,沿中承压区1030向中隔震柱单元103的周向设置有中承载台1032;
所述下减震单元包括下隔震柱单元,该下隔震柱单元的上部设置有匹配中承载台1032的下承压槽,在下隔震柱单元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的下承压区,沿下承压区向下隔震柱单元的周向设置有下承载台;
在上承载台1111、中承载台1032及下承载台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组件。
所述上承载台1111和所述中承压槽1031之间以及所述下承压槽和所述中承载台1032之间分别通过多个连接组件114对接。
在所述上隔震柱单元111的周向且在上承载台111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上贴合槽1112;
在所述中隔震柱单元103的周向且在中承载台1032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中贴合槽1033;
在所述下隔震柱单元的周向且在下承载台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下贴合槽;
所述第一上贴合槽1112、第一中贴合槽1033以及第一下贴合槽分别与第一降噪组件106贴合。
所述墩座柱体104内壁至少设置有匹配上承载台1111的上承接台1041;
匹配中承载台1032的中承接台1043;
匹配下承载台的下承接台1045;
所述上承载台1111和上承接台1041对接后形成上环形槽110;
所述中承载台1032和中承接台1043对接后形成中环形槽;
所述下承载台和下承接台1045对接后形成下环形槽;
上环形槽、中环形槽以及下环形槽内分别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组件;
在所述墩座柱体104内壁且位于上承接台1041上设置有第二上贴合槽1040;
在所述墩座柱体104内壁且位于中承接台1043上设置有第二中贴合槽1042;
在所述墩座柱体104内壁且位于下承接台1045上设置有第二下贴合槽1044;
所述第二上贴合槽1040、第二中贴合槽1042以及第二下贴合槽1044分别与第二降噪组件贴合。
上述示例的描绘了所述上承载台1111和上承接台1041对接后形成上环形槽;所述中承载台1032和中承接台1043对接后形成中环形槽;所述下承载台和下承接台1045对接后形成下环形槽;上环形槽、中环形槽以及下环形槽内分别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组件;但减震弹簧组件主体设置在隔震柱组件上,也就是上承载台1111、中承载台1032以及下承载台作为主要的减震弹簧组件的支撑部分。
上述中,所述减震组件至少由多个减震单元构成,至少包括上减震单元、中减震单元以及下减震单元,上减震单元包括上隔震柱单元111和上承载台1111,中减震单元包括中隔震柱单元103和中承载台1032,下减震单元包括下隔震柱单元和下承载台,上隔震柱单元111、中隔震柱单元103和下隔震柱单元构成一个逐级抗震的机构,且在上隔震柱单元111、中隔震柱单元103和下隔震柱单元周向的上承载台1111、中承载台1032、下承载台处分别设置有减震弹簧组件,在本申请中,上隔震柱单元111、中隔震柱单元103和下隔震柱单元作为主抗震机构,减震弹簧组件作为辅助抗震机构,由于主抗震机构和辅助抗震机构均设置在了墩座柱体104内部,使得在墩座柱体104内部实现消震的目的。
由于上承载台1111、中承载台1032以及下承载台作为主要的减震弹簧组件的支撑部分,因此减震弹簧组件的作用下主要集中在上承载台1111、中承载台1032以及下承载台部分。
在上述中,所述减震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座105,该弹簧座105为圆环形,其对应的设置在环形槽底部,且弹簧座105底部两侧具有向环形槽两侧延伸的插件,降噪组件设置在插件的上部并紧贴环形槽内壁;
在弹簧座105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弹簧,该减震弹簧与弹簧座105的下部固定;
所述减震弹簧的上部抵住定位槽108或者定位环槽1130内。
所述第一降噪组件106和第二降噪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降噪板1060,该降噪板1060上设置有上下若干个排列均匀的框体,在框体内设置有上吸音片1061和下吸音片1062;
所述吸音片上设置有蜂窝式吸音孔,
且所述降噪板1060紧邻墩座柱体104内壁或紧邻隔震柱外壁设置;
所述蜂窝式吸音孔用于消除在减震过程中弹簧伸缩产生的机械噪音以及消除隔震柱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噪音。
在上述中,采用了减震弹簧组件作为辅助减震的目的,同时,第一降噪组件106和第二降噪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降噪板1060,该降噪板1060上设置有上下若干个排列均匀的框体,在框体内设置有上吸音片1061和下吸音片1062;所述吸音片上设置有蜂窝式吸音孔,所述蜂窝式吸音孔用于消除在减震过程中弹簧伸缩产生的机械噪音以及消除隔震柱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噪音。
在上述中,所述墩座柱体104的上部设置有墩座盖梁107,该墩座盖梁107的上部用于承载桥面;
在墩座盖梁107的下部中间部分设置有用于定位隔震柱的安装槽1070;
在安装槽1070的周向设置有用于减震弹簧的上部抵位的定位槽108。在本申请中,安装槽1070用于和上隔震柱单元111的上部对接安装。
所述中承压槽1031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中贴合台,中贴合台下部设置有中定位环槽1130,所述下承压槽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下贴合台,下贴合台下部设置有下定位环槽1130。
所述连接组件114包括:对接柱1141;在对接柱1141外部设置有阻尼外套1142,在阻尼外套1142的中部设置有阻尼环1143。阻尼外套1142和阻尼环1143起到了间接抗震的目的,上隔震柱单元111、中隔震柱单元103和下隔震柱单元由上至下对接后,在受到压力后,上隔震柱单元111会向中隔震柱单元103向下形成一个力传递,经中隔震柱单元103也会传递至下隔震柱单元,这样,在上隔震柱单元111、中隔震柱单元103和下隔震柱单元连接处设置多个对接柱1141,对接柱1141的阻尼外套1142和阻尼环1143起到了间接抗震的目的。
本申请的原理为:当基底部件受到压力后,压力经基底部件向下形成震动,上隔震柱单元111、中隔震柱单元103和下隔震柱单元作为主体的抗震结构,对形成的震动进行消减,本申请采用的是隔震柱组件和减震弹簧组件相匹配的方式,在本申请中,减震弹簧组件主体设置在隔震柱组件上,这样受力产生的震动就会传递到隔震柱组件,以隔震柱组件进行消震,并通过第一降噪组件106和第二降噪组件用于消除隔震柱组件和减震弹簧组件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所述减震组件至少由多个减震单元构成,至少包括上减震单元、中减震单元以及下减震单元,上减震单元包括上隔震柱单元111和上承载台1111,中减震单元包括中隔震柱单元103和中承载台1032,下减震单元包括下隔震柱单元和下承载台,上隔震柱单元111、中隔震柱单元103和下隔震柱单元构成一个逐级抗震的机构,且在上隔震柱单元111、中隔震柱单元103和下隔震柱单元周向的上承载台1111、中承载台1032、下承载台处分别设置有减震弹簧组件,在本申请中,上隔震柱单元111、中隔震柱单元103和下隔震柱单元作为主抗震机构,减震弹簧组件作为辅助抗震机构,由于主抗震机构和辅助抗震机构均设置在了墩座柱体104内部,使得在墩座柱体104内部实现消震的目的。本申请不采用机械辅助抗震,仅采用了减震弹簧组件作为辅助减震的目的,降低了机械磨损和机械噪音的产生。同时,第一降噪组件106和第二降噪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降噪板1060,该降噪板1060上设置有上下若干个排列均匀的框体,在框体内设置有上吸音片1061和下吸音片1062;所述吸音片上设置有蜂窝式吸音孔,所述蜂窝式吸音孔用于消除在减震过程中弹簧伸缩产生的机械噪音以及消除隔震柱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噪音。
上述中,机械噪音包括所使用的轻钢、钢梁架等形成的噪音,当然,也包含了木梁结构造成的噪音等。
在步骤2)中,在支撑座结构上方构建基底的方法如下:沿基座上部设置钢筋笼,包括沿***基座设置的环向钢筋笼;以及由***基座向内围基座设置的横向/纵向钢筋笼以构成基底基础骨架;基底基础骨架包含多个预制单元; 其中,预制单元可以按照设计图纸中形成的空间单元来设定,比如房间等。
②以基底基础骨架为基础,搭建每一预制单元的整体骨架;
③在每一整体骨架上以及基底基础骨架上按照标准作业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基底,其中,基座采用预制钢筋板构成。
优选的,在步骤4)中,采用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建造墙体,所述墙体包括:
并列设置的至少两道预制钢筋笼架,沿预制钢筋笼架进行浇筑的混凝土墙体单元,在混凝土墙体单元之间构成一个夹层,在夹层内填充泡沫板或者由碎石颗粒构成的保温层。
以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建造墙体,成型快、具有很强的预制性,同时,所述墙体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道预制钢筋笼架,沿预制钢筋笼架进行浇筑的混凝土墙体单元,在混凝土墙体单元之间构成一个夹层,在夹层内填充泡沫板或者由碎石颗粒构成的保温层。本申请可以依据建筑的不同来使用不同的保温层,比如方舱,中间的夹层使用泡沫板,可以极大的节约构建过程使用的混凝土,还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当为多层结构的建筑时,可以利用碎石颗粒填充,碎石颗粒可以是建筑废料、废弃建筑来破碎后重复使用。
在上述中,模块化预制程序是输入至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的控制程序,这些控制程序可由厂家提供。本申请不在累述。
在上述中,嵌入在墙体内部的建筑构件包括门、窗框架等。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1)

1.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获取设计图纸;
步骤2)根据设计图纸中建筑结构来构建建筑的基底部件;所述基底部件包括至少位于基底四角以及沿四角向内设置的并列多排支撑座结构,并在支撑座结构上方构建基底;
步骤3)根据设计图纸中建筑结构来设计模块化预制程序,包括模块化的预制墙体和嵌入在墙体内部的建筑构件;
步骤4)按照设定的模块化预制程序,采用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建造墙体,并在预留位置安装嵌入在墙体内部的建筑构件;
所述支撑座结构包括基座,
在基座的上部设置有墩座柱体,该墩座柱体内部是中空设置的槽体,在槽体内设置有减震组件;
减震组件具有隔震柱组件,所述隔震柱组件和墩座柱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槽,在环形槽内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组件,以及
在环形槽的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降噪组件和第二降噪组件,所述第一降噪组件和第二降噪组件用于消除隔震柱组件和减震弹簧组件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所述减震组件至少由多个减震单元构成,
至少包括上减震单元、中减震单元以及下减震单元;
所述上减震单元包括上隔震柱单元,该上隔震柱单元的下部具有向下凸的上承压区,沿上承压区向上隔震柱单元的周向设置有上承载台;
所述上承压区的底部设置有与上承压区匹配设置的承压梁;
所述中减震单元包括中隔震柱单元,该中隔震柱单元的上部设置有匹配承压梁的中承压槽,在中隔震柱单元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的中承压区,沿中承压区向中隔震柱单元的周向设置有中承载台;
所述下减震单元包括下隔震柱单元,该下隔震柱单元的上部设置有匹配中承载台的下承压槽,在下隔震柱单元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的下承压区,沿下承压区向下隔震柱单元的周向设置有下承载台;
在上承载台、中承载台及下承载台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台和所述中承压槽之间以及所述下承压槽和所述中承载台之间分别通过多个连接组件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隔震柱单元的周向且在上承载台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上贴合槽;
在所述中隔震柱单元的周向且在中承载台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中贴合槽;
在所述下隔震柱单元的周向且在下承载台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下贴合槽;
所述第一上贴合槽、第一中贴合槽以及第一下贴合槽分别与第一降噪组件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墩座柱体内壁至少设置有匹配上承载台的上承接台;
匹配中承载台的中承接台;
匹配下承载台的下承接台;
所述上承载台和上承接台对接后形成上环形槽;
所述中承载台和中承接台对接后形成中环形槽;
所述下承载台和下承接台对接后形成下环形槽;
上环形槽、中环形槽以及下环形槽内分别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组件;
在所述墩座柱体内壁且位于上承接台上设置有第二上贴合槽;
在所述墩座柱体内壁且位于中承接台上设置有第二中贴合槽;
在所述墩座柱体内壁且位于下承接台上设置有第二下贴合槽;
所述第二上贴合槽、第二中贴合槽以及第二下贴合槽分别与第二降噪组件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座,该弹簧座为圆环形,其对应的设置在环形槽底部,且弹簧座底部两侧具有向环形槽两侧延伸的插件,降噪组件设置在插件的上部并紧贴环形槽内壁;
在弹簧座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弹簧,该减震弹簧与弹簧座的下部固定;
所述减震弹簧的上部抵住定位槽或者定位环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组件和第二降噪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降噪板,该降噪板上设置有上下若干个排列均匀的框体,在框体内设置有上吸音片和下吸音片;
所述吸音片上设置有蜂窝式吸音孔,
且所述降噪板紧邻墩座柱体内壁或紧邻隔震柱外壁设置;
所述蜂窝式吸音孔用于消除在减震过程中弹簧伸缩产生的机械噪音以及消除隔震柱在减震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噪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墩座柱体的上部设置有墩座盖梁,该墩座盖梁的上部用于承载桥面;
在墩座盖梁的下部中间部分设置有用于定位隔震柱的安装槽;
在安装槽的周向设置有用于减震弹簧的上部抵位的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承压槽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中贴合台,中贴合台下部设置有中定位环槽,
所述下承压槽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下贴合台,下贴合台下部设置有下定位环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对接柱;
在对接柱外部设置有阻尼外套,在阻尼外套的中部设置有阻尼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在支撑座结构上方构建基底的方法如下:
①沿基座上部设置钢筋笼,包括沿***基座设置的环向钢筋笼;以及由***基座向内围基座设置的横向/纵向钢筋笼以构成基底基础骨架;基底基础骨架包含多个预制单元;
②以基底基础骨架为基础,搭建每一预制单元的整体骨架;
③在每一整体骨架上以及基底基础骨架上按照标准作业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基底,其中,基座采用预制钢筋板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采用混凝土3D打印机器人建造墙体,所述墙体包括:
并列设置的至少两道预制钢筋笼架,沿预制钢筋笼架进行浇筑的混凝土墙体单元,在混凝土墙体单元之间构成一个夹层,在夹层内填充泡沫板或者由碎石颗粒构成的保温层。
CN202211382649.5A 2022-11-06 2022-11-06 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 Active CN115680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2649.5A CN115680136B (zh) 2022-11-06 2022-11-06 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2649.5A CN115680136B (zh) 2022-11-06 2022-11-06 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0136A CN115680136A (zh) 2023-02-03
CN115680136B true CN115680136B (zh) 2024-03-29

Family

ID=85050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2649.5A Active CN115680136B (zh) 2022-11-06 2022-11-06 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013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7530A (ja) * 2004-07-28 2006-02-09 Dynamic Design:Kk 建築構造骨組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建築構造物
CN101725259A (zh) * 2008-10-11 2010-06-09 黄昆 一种模块化房屋建筑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KR101982295B1 (ko) * 2018-12-26 2019-08-28 주식회사 휴나건축사사무소 층간 소음 저감을 위한 건축물 바닥구조물
CN210596996U (zh) * 2019-09-06 2020-05-22 李井超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市政桥梁墩座
CN212505796U (zh) * 2020-04-30 2021-02-09 高创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市政给水排水绿化带
CN113090076A (zh) * 2021-04-15 2021-07-09 北京林婉嫕空间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预制集成建筑建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3997767U (zh) * 2020-09-22 2021-08-20 青岛荣泰砂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铸造机械用的减震降噪装置
CN217480398U (zh) * 2021-12-23 2022-09-23 银川方达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结构装配式3d打印房屋***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7530A (ja) * 2004-07-28 2006-02-09 Dynamic Design:Kk 建築構造骨組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建築構造物
CN101725259A (zh) * 2008-10-11 2010-06-09 黄昆 一种模块化房屋建筑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KR101982295B1 (ko) * 2018-12-26 2019-08-28 주식회사 휴나건축사사무소 층간 소음 저감을 위한 건축물 바닥구조물
CN210596996U (zh) * 2019-09-06 2020-05-22 李井超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市政桥梁墩座
CN212505796U (zh) * 2020-04-30 2021-02-09 高创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市政给水排水绿化带
CN213997767U (zh) * 2020-09-22 2021-08-20 青岛荣泰砂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铸造机械用的减震降噪装置
CN113090076A (zh) * 2021-04-15 2021-07-09 北京林婉嫕空间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预制集成建筑建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7480398U (zh) * 2021-12-23 2022-09-23 银川方达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结构装配式3d打印房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0136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18811A1 (en) Diaphragm to lateral support coupling in a structure
KR101727817B1 (ko) 건축물 슬래브의 내진 공법
JPH02243845A (ja) 立体骨組構造物およびその構成方法
CN106939646A (zh) 一种可重复拆装的钢结构集成房屋建筑体系及装配方法
CN115680136B (zh) 模块化绿色建筑建造方法
KR101459575B1 (ko) 부재 접합부 미진동 방진성을 갖는 병행 시공구조의 건축물 시공방법
JPH04323435A (ja) 組立式建造物
JP3854321B2 (ja) 免震基礎
KR20160017842A (ko)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골조와 단위객실의 캐빈유닛을 이용한 건축물의 복합화 시공방법
JP2002317498A (ja) 高層建物の軸組構造
CN210134559U (zh) 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板架合一外墙板结构及建筑物
KR100622018B1 (ko) 건축물의 구축방법 및 이로부터 구축된 건축물
JP4553649B2 (ja) ユニット工法建築物
JP5041210B2 (ja) 地下階付き複数階建て住宅建物
JP4936815B2 (ja) 建物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ユニット建物
JP4795838B2 (ja) 可変階高構造物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CN111502022A (zh) 模块化拼装房屋墙体楼面结构及其制备拼装方法
US20190203468A1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and building thus produced
JP2001159218A (ja) 屋内鉄骨階段及び構築方法
CN213572641U (zh) 一种新型楼墙板
CN210216798U (zh) 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板架合一内墙板结构及建筑物
JPH10169066A (ja) 鉄骨造建築物の建設方法
JP3015379U (ja) 倒壊防止構造区画を有する木造建築物
JP2003041661A (ja) 建屋建設工法および建屋
JP2829889B2 (ja) 多重鋼管コンクリート柱によるリフトアップ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