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8267A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8267A
CN115668267A CN202180037964.1A CN202180037964A CN115668267A CN 115668267 A CN115668267 A CN 115668267A CN 202180037964 A CN202180037964 A CN 202180037964A CN 115668267 A CN115668267 A CN 115668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information
fuel
amou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79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境野哲
新妻英辉
铃木与一
伊藤正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Communica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T Communica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Communica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NTT Communica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68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8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1Market modelling; Market analysis; Collecting market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Y02P90/845Inventory and reporting systems for greenhouse gases [GH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追踪有形物的流通过程中的CO2排出量的技术。信息处理装置具有:获取部,其获取有形物的在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中分别使用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计算部,其利用由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电力的信息以及所述燃料的信息,对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计算;以及存储控制部,其使由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与所述有形物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追踪例如产品等的流通过程中的CO2排出量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欧洲为中心而循环环保受到关注。循环环保的目的之一在于减轻环境负担。因此,需要追踪产品等的流通过程中的CO2排出量。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简易地计算出表示基于墨盒回收的CO2排出量的削减效果的值的方案。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830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产品等有形物的流通过程历经制造、配送(或者交货)、使用、回收以及再利用(或者循环)等各种工序。因此,仅对一部分工序的CO2排出量进行计算是无法追踪产品等的流通过程的CO2排出量的。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情形而提出的,要提供一种追踪有形物的流通过程中的CO2排出量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方式具有:获取部,其获取有形物的在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中分别使用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计算部,其利用由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电力的信息以及所述燃料的信息,对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计算;以及存储控制部,其使由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与所述有形物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追踪有形物的流通过程中的CO2排出量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软件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存储的CO2排出量的图。
图5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的CO2排出量的计算处理次序及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的预测模型的生成处理次序及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的环境负担当量额的处理次序及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一个实施方式]
(结构例)
(1)信息处理***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的概略结构图。
信息处理***S具有信息处理装置1、多个发电从业者管理***2-1~2-6、供电从业者管理***3、电力零售从业者管理***4、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生产管理***6、终端7以及交易中介辅助装置8等。信息处理***S中包含的各要素经由互联网等网络NW等,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以能够彼此进行信息通信的方式连接。
信息处理装置1是追踪有形物的流通过程中的CO2排出量的装置。后文中对信息处理装置1的结构进行叙述。
有形物为具有实体的物体。有形物可以是制造的产品或者部件等动产,也可以是公寓、住宅或者办公大厦等不动产。产品包含利用电力执行动作的家电、利用燃料执行动作的汽车等各种结构。部件包含作为产品或者不动产的一部分的各种结构。下面,主要以产品作为有形物的例子而说明。下面的“产品”、“产品Z1”以及“产品Z2”之类的记载可以由“有形物”适当地代替。
流通过程包含有形物的流通中的各种工序。流通过程可以根据有形物的种类而改变。例如,在有形物为产品或者部件的情况下,流通过程按顺序包含制造、配送(或者交货)、使用、回收以及再利用(或者循环)等各种工序。流通过程中包含的多道工序的内容及顺序可以根据产品或者部件的种类而改变。例如,在有形物为不动产的情况下,流通过程按顺序包含制造、使用以及再利用等各种工序。流通过程中包含的多种工序的内容及顺序可以根据不动产的种类而改变。
多个发电从业者管理***2-1~2-6分别为管理与电源种类相应的发电从业者的发电业务的***。多个发电从业者管理***2-1~2-6分别为火力、水力、太阳能、风力、生物能以及原子能之类的不同的电源种类的发电从业者管理***。信息处理***S可以包含与地热等电源种类相应的发电从业者管理***。
供电从业者管理***3是管理从供电从业者的多个发电从业者向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的供电的***。供电从业者管理***3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多个发电从业者管理***2-1~2-6连接。供电从业者管理***3基于针对每个电力零售从业者决定的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的电源种类数据而管理向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的供电。电源种类数据包含从多个发电从业者分别供应的电源种类的比率。电源种类的比率为各电源种类相对于整体所占的比率。供电从业者管理***3基于电源种类数据而管理来自多个发电从业者的用于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的电力的供应。供电从业者管理***3基于电源种类数据而管理向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的供电。
供电从业者管理***3对各电力零售从业者供应/供电履历数据库31进行存储。各电力零售从业者供应/供电履历数据库31针对各电力零售从业者按照时间序列而管理电源种类数据的履历。随着电源种类数据的追加而更新各电力零售从业者供应/供电履历数据库31。
电力零售从业者管理***4为某个电力零售从业者使用的***。电力零售从业者管理***4为管理从电力零售从业者的供电从业者向需要者的电力的销售的***。例如,需要者为运营工厂的从业者或者电力的利用者等。电力零售从业者管理***4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供电从业者管理***3连接。
电力零售从业者管理***4对电力销售履历数据库41进行存储。例如,电力销售履历数据库41对按照时间序列管理以日为单位的电力销售数据的电力销售履历进行存储。电力销售数据是与销售的电力相关的数据。电力销售数据包含每个时间段的电源种类的比率。电源种类的比率可以设定为每个销售的电力的使用场所都不同。电源种类的比率可以设定为在每个时间段都不同。电力销售数据是根据电力零售从业者与需要者的合同而决定的数据。电力销售履历数据库41随着电力销售数据的追加而更新。
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是管理分别在大于或等于1个的制造工厂中使用的能源的***。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电力零售从业者管理***4连接。这里,对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管理工厂X中使用的能源的例子进行说明。
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对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51进行存储。例如,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51对按照时间序列管理以日为单位的电力购买数据的电力购买履历进行存储。电力购买数据是与购买的电力相关的数据。电力购买数据包含购买的电力的每个时间段的电源种类的比率。电源种类的比率可以设定为在每个时间段都不同。电源种类的比率可以设定为以日为单位而不同。
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对耗电履历数据库52进行存储。耗电履历数据库52对按照时间序列管理关于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中管理的各工厂的以日为单位的耗电数据的耗电履历进行存储。耗电数据是与消耗的电力相关的数据。
耗电数据包含工厂内的各装置的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各装置的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与各装置的装置编号相关联。装置编号是用于识别各装置的固有编号。例如,在构建或设定工厂内的***时标注装置编号。并且,各装置的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与表示是直接用于特定产品的装置的信息、或者表示是针对多个产品共通使用的装置的信息相关联。表示是直接用于特定产品的装置的信息包含表示特定产品的信息。直接用于特定产品的装置也称为直接使用装置。例如,直接使用装置是直接用于产品的制造,由该产品占有的装置。例如,利用电力执行动作的直接使用装置为机床、机器人、输送机等。例如,对于多个产品共通使用的装置也称为间接使用装置。例如。利用电力执行动作的间接使用装置为计算机、通信设备、数据中心上的服务器、照明装置、空调装置、蓄电池等。
耗电数据包含在工厂内制造的各产品的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各产品的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与各产品的产品编号相关联。产品编号是用于识别各产品的固有编号。例如,在各产品的制造计划时标注产品编号。即使是同种(同型号等)的产品,如果在不同的时期制造,则产品编号也不同。
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从对各工厂的利用电力执行动作的各装置标注的各耗电量测量仪,适当地获取包含装置编号、表示是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或者表示是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以及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在内的数据。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从对利用电力执行动作的各产品标注的各电力传感器,适当地获取包含产品编号以及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在内的数据。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由来自各耗电量测量仪的数据以及来自各电力传感器的数据构成耗电数据。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将耗电数据追加至耗电履历数据库52。耗电履历数据库52随着耗电数据的追加而更新。
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对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53进行存储。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53对按照时间序列管理关于在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中管理的各工厂的以日为单位的燃料消耗数据的耗电履历进行存储。例如,燃料为重油、汽油、木材片等。燃料消耗数据是与消耗的燃料相关的数据。
燃料消耗数据包含工厂内的各装置的每个时间段的燃料消耗量。各装置的每个时间段的燃料消耗量与各装置的装置编号相关联。并且,燃料消耗量与各装置使用的燃料的燃料种类相关联。并且,各装置的每个时间段的燃料消耗量与表示是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或者表示是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相关联。表示是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包含表示特定产品的信息。例如,利用燃料执行动作的直接使用装置是机床、机器人、输送机等。例如,利用燃料执行动作的间接使用装置是动力机械、发动机、锅炉等。
燃料消耗数据包含在工厂内制造的各产品的每个时间段的燃料消耗量。各产品的每个时间段的燃料消耗量与各产品的产品编号相关联。
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从对各工厂的利用燃料执行动作的各装置标注的各燃料消耗量测量仪,适当地获取包含装置编号、表示是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或者表示是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以及每个时间段的燃料消耗量在内的数据。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从对各产品标注的各燃料传感器,适当地获取包含产品编号以及每个时间段的燃料消耗量在内的数据。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由来自各燃料消耗量测量仪的数据以及来自各燃料传感器的数据构成燃料消耗数据。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将燃料消耗数据追加至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53。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53随着燃料消耗数据的追加而更新。
生产管理***6是管理工厂X内的各产品的制造工序的***。生产管理***6对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61进行存储。
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61对管理工厂X内的各产品的制造工序中的各装置以及各产品的动作时间的动作时间履历进行存储。动作时间是利用电力或者燃料执行动作的时间。动作时间与工厂内的各装置(直接使用装置以及间接使用装置)的装置编号或者各产品的产品编号相关联。动作时间包含动作开始时刻以及动作结束时刻。动作时间可以由断续的多个时间构成。在该情况下,动作时间可以包含断续的多个时间各自的动作开始时刻以及动作结束时刻。生产管理***6从各装置或者各产品适当地获取与动作相关的数据,由此获取动作时间。生产管理***6将动作时间追加至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61。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61随着动作时间的追加而更新。
这里,对工厂X进行说明。工厂X具有空调装置X1、照明装置X2、制造装置X3、制造装置X4、制造装置X5、自家发电机X6、锅炉X7、耗电量测量仪X8~X12以及燃料消耗量测量仪X13~X14等。
空调装置X1是利用电力执行动作的装置。
照明装置X2是利用电力执行动作的装置。
制造装置X3是利用电力执行动作的装置。制造装置X3是直接用于产品Z1的制造的装置。
制造装置X4是利用电力执行动作的装置。制造装置X4是直接用于产品Z1的制造的装置。
制造装置X5是利用电力执行动作的装置。制造装置X5是直接用于与产品Z1不同的其他产品的制造的装置。
自家发电机X6是利用燃料执行动作的装置。自家发电机X6是间接使用装置。
锅炉X7是利用燃料执行动作的装置。锅炉X7是间接使用装置。
耗电量测量仪X8安装于空调装置X1,对空调装置X1的耗电量进行测量。耗电量测量仪X8将包含空调装置X1的装置编号、表示是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以及空调装置X1的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在内的数据向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发送。
耗电量测量仪X9安装于照明装置X2,对照明装置X2的耗电量进行测量。耗电量测量仪X9将包含照明装置X2的装置编号、表示是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以及照明装置X2的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在内的数据向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发送。
耗电量测量仪X10安装于制造装置X3,对制造装置X3的耗电量进行测量。耗电量测量仪X10将包含制造装置X3的装置编号、表示是产品Z1的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以及制造装置X3的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在内的数据向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发送。
耗电量测量仪X11安装于制造装置X4,对制造装置X4的耗电量进行测量。耗电量测量仪X11将包含制造装置X4的装置编号、表示是产品Z1的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以及制造装置X4的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在内的数据向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发送。
耗电量测量仪X12安装于制造装置X5,对制造装置X5的耗电量进行测量。耗电量测量仪X12将包含制造装置X5的装置编号、表示是其他产品的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以及制造装置X5的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在内的数据向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发送。
燃料消耗量测量仪X13安装于自家发电机X6,对自家发电机X6的燃料消耗量进行测量。燃料消耗量测量仪X13将包含自家发电机X6的装置编号、表示是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以及自家发电机X6的每个时间段的燃料消耗量在内的数据向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发送。
燃料消耗量测量仪X14安装于锅炉X7,对锅炉X7的燃料消耗量进行测量。燃料消耗量测量仪X14将包含锅炉X7的装置编号、表示是间接使用装置的信息以及锅炉X7的每个时间段的燃料消耗量在内的数据向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发送。
另外,电力传感器安装于各产品。例如,电力传感器X15安装于产品Z1。电力传感器X15对产品Z1的耗电量进行测量。电力传感器X15将包含产品Z1的产品编号以及产品Z1的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在内的数据向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发送。此外,有时还对各产品根据产品的性质而安装燃料传感器。在该情况下,燃料传感器对产品的燃料消耗量进行测量。燃料传感器将包含产品的产品编号以及产品的每个时间段的燃料消耗量在内的数据向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发送。
终端7是在后述的产品的交易中使用的终端。终端7是智能手机或者PC等。
交易中介辅助装置8是辅助后述的产品的交易中介的装置。
(2)信息处理装置
图2是表示信息处理装置1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信息处理装置1具有控制部10,该控制部10具有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等硬件处理器,经由总线13而将存储部11以及通信接口(通信I/F)12与该控制部10连接。
存储部11例如具有HDD(Hard Disk Drive)或者SSD(Solid State Drive)等能够随时写入及读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ROM(Read Only Memory)及RAM(Random AccessMemory)组合构成的存储介质,具有程序存储区域以及数据存储区域。此外,存储介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在OS(Operating System)等中间件的基础上,程序存储区域还储存有为了执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种控制处理所需的程序。
存储部11对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电力销售履历数据库111进行存储。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电力销售履历数据库111对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的电力销售履历进行存储。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的电力销售履历由从包含电力零售从业者管理***4在内的多个电力零售从业者管理***分别获取的电力销售履历构成。
存储部11对各制造工厂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112进行存储。各制造工厂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112对各制造工厂的电力购买履历进行存储。各制造工厂的电力购买履历由从包含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在内的多个制造工厂能源管理***分别获取的电力购买履历构成。
存储部11对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113进行存储。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113对各制造工厂的耗电履历进行存储。各制造工厂的耗电履历由从包含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在内的多个制造工厂能源管理***分别获取的耗电履历构成。
存储部11对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进行存储。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对各制造工厂的燃料消耗履历进行存储。各制造工厂的燃料消耗履历由从包含制造工厂能源管理***5在内的多个制造工厂能源管理***分别获取的燃料消耗履历构成。
存储部11对各制造工厂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115进行存储。各制造工厂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115对各制造工厂的动作时间履历进行存储。各制造工厂的动作时间履历由从包含生产管理***6在内的多个生产管理***分别获取的动作时间履历构成。
存储部11对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6进行存储。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6按照时间序列管理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的履历。例如,CO2排出量系数为每1kwh的电力的CO2排出量。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能够从电力零售从业者的公开资料或者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等公开发布的各电源种类的CO2排出量的平均值等资料获取。有时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还根据电力的使用场所(国家、地域等)而不同。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可以根据技术发展(发电从业者使用的发电设备的性能)、电力使用场所、供电距离、供电配电效率等而改变。因此,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6为了确保追踪性而按照时间序列保持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的履历。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6随着新的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的追加而更新。
存储部11对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7进行存储。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7按照时间序列而管理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的履历。例如,CO2排出量系数是各燃料的单位消耗量的CO2排出量。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为能够根据燃料的元素量(化学式等)、政府或者学术机构公开的资料等而计算的值。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可以根据技术发展等而改变。因此,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7为了确保追踪性而按照时间序列保持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的履历。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7随着新的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的追加而更新。
存储部11对CO2排出量数据库118进行存储。CO2排出量数据库118将分别在各产品的流通过程的多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与各产品相关联地进行存储。CO2排出量由信息处理装置1计算。后文中对基于信息处理装置1的CO2排出量的计算例进行叙述。后文中对CO2排出量数据库的结构例进行叙述。
存储部11对预测模型数据库119进行存储。预测模型数据库119针对每个产品种类,对每道工序的预测模型进行存储。预测模型是预测分别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产生的CO2排出量的算法。针对每个产品种类且针对每道工序而生成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由信息处理装置1生成。后文中对基于信息处理装置1的预测模型的生成例进行叙述。
此外,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电力销售履历数据库111、各制造工厂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112、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113、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各制造工厂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115、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6、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7、CO2排出量数据库118以及预测模型数据库119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存储于与信息处理装置1独立的不同装置。
通信I/F13例如具有与互联网等广域数据网络对应的接口,根据控制部10的指示并经由网络NW而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其他要素连接。
图3是表示信息处理装置1的软件结构的框图。
作为各种控制功能,控制部10具有第1获取部1001、计算部1002、第1存储控制部1003、第2获取部1004、生成部1005、第2存储控制部1006、第3获取部1007、预测部1008、决定部1009以及第3存储控制部1010。上述控制功能均通过使控制部10的硬件处理器执行存储部11的程序存储区域中储存的程序而实现。此外,在信息处理装置1由多个装置构成的情况下,上述各部分布于多个装置而实现。
第1获取部1001获取产品的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电力的信息包含与使用的电力相关联的各种信息。燃料的信息包含与使用的燃料相关联的各种信息。
计算部1002利用由第1获取部1001获取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对在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计算。
第1存储控制部1003使得由计算部1002计算出的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与产品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11。
第2获取部1004从存储部11获取用于由生成部1005进行的预测模型的生成的数据。
生成部1005利用由第2获取部1004获取的数据,生成对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预测的每道工序的预测模型。
第2存储控制部1006将由生成部1005生成的预测模型存储于存储部11。
第3获取部1007从存储部11获取用于由预测部1008进行的CO2排出量的预测的预测模型。
预测部1008利用由第3获取部1007获取的预测模型,对在针对对象产品的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道的未结束的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预测。对象产品是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都是未结束的工序的产品。例如,如果对象产品是制造前的产品,则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全部都是未结束的工序。例如,如果对象产品是制造后的产品,则制造工序是已结束的工序,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中的除了制造工序以外的工序(使用工序等)是未结束的工序。
决定部1009利用由预测部1008预测出的CO2排出量而决定对象产品的环境负担当量额。环境负担当量额是根据CO2排出量而决定的数额,且是与产品自身的价格不同的数额。环境负担当量额可以是包含环境附加税的数额。
第3存储控制部1010将由预测部1008预测出的CO2排出量存储于存储部11。第3存储控制部1010将由决定部1009决定的环境负担当量额存储于存储部11。
图4是表示CO2排出量数据库的图。
CO2排出量数据库118将在各产品的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与各产品相关联地进行存储。CO2排出量数据库118对与在产品名、产品编号以及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相关联的记录进行存储。产品名是确定产品的种类的名称。产品名为型号名等。即使是相同产品名的同种产品,针对不同的产品编号,CO2排出量数据库118也对不同的记录进行存储。这是因为,即使是同种产品,如果是不同时期制造则CO2排出量也不同。
(动作例)
接下来,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信息处理装置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CO2排出量的计算处理)
图5是表示由信息处理装置1执行的CO2排出量的计算处理次序及处理内容的流程图。每当各产品结束各工序时,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按顺序依次进行CO2排出量的计算处理。这里,以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为例进行说明。
第1获取部1001获取在产品Z1的流通过程中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步骤S10)。在步骤S10中,第1获取部1001以下面举例所示的方式获取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113而获取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第1获取部1001可以参照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或者各制造工厂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115而获取产品Z1的“产品编号a”。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113,基于“产品编号a”等表示产品Z1的信息而获取产品Z1的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基于“产品编号a”等表示产品Z1的信息而获取产品Z1的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113而获取制造产品Z1的工厂X的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c”。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而获取制造产品Z1的工厂X的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c”。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115而获取与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与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与电力以及燃料的至少一者的动作相关联,因此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的至少一者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115而获取与产品Z1的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与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与电力以及燃料的至少一者的动作相关联,因此是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的至少一者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115而获取与在与产品Z1相同的工厂X中制造的其他产品的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装置编号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与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装置编号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与电力以及燃料的至少一者的动作相关联,因此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的至少一者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115而获取与制造产品Z1的工厂X的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c”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与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c”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与电力以及燃料的至少一者的动作相关联,因此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的至少一者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112而获取在制造产品Z1的工厂X中使用的电力的“各电源使用率e”。即,第1获取部1001在制造工序中获取与产品Z1的场所(制造产品Z1的工厂X的场所)相应的“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使用率e”与电源种类的比率对应。“各电源使用率e”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更具体而言,“各电源使用率e”是电力的信息中的与电源种类相关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6而获取与产品Z1的场所(工厂X的场所)相应的“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113而获取在与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产品Z1消耗的“耗电量g”。产品Z1的“耗电量g”与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产品Z1的“耗电量g”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113而在与产品Z1的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耗电量g”。各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与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各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113而获取在与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装置编号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耗电量g”。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与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113而获取在与制造产品Z1的工厂X的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c”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耗电量g”。各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与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各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电力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7而获取“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燃料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而获取在与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产品Z1消耗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产品Z1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与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产品Z1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燃料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而获取在与产品Z1的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与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燃料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而获取在与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装置编号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与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燃料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而获取在与制造产品Z1的工厂X的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c”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各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与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各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是在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燃料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计算部1002利用由第1获取部1001获取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而对在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计算(步骤S11)。在步骤S11中,计算部1002以下面举例所示的方式对CO2排出量进行计算。
计算部1002利用“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产品Z1的“耗电量g”、“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产品Z1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对在制造工序中产生的产品Z1的“产品CO2排出量j”进行计算。“产品CO2排出量j”是因产品自身的电力以及燃料的消耗而产生的CO2排出量。产品Z1的“产品CO2排出量j”是与产品Z1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计算部1002对产品Z1的“耗电量g”乘以“各电源使用率e”而计算出各电源种类的耗电量。此外,在“各电源使用率e”根据时间段而不同的情况下,计算部1002可以将产品Z1的“耗电量g”分解为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对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乘以每个时间段的“各电源使用率e”。计算部1002对各电源种类的耗电量分别乘以“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而计算出各电源种类的CO2排出量。计算部1002对各电源种类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而计算出因电力而产生的CO2排出量。
计算部1002对产品Z1的“燃料消耗量i”乘以与产品Z1消耗的燃料种类对应的“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而计算出因燃料产生的CO2排出量。
计算部1002对因电力产生的CO2排出量和因燃料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而计算出产品Z1的“产品CO2排出量j”。计算部1002使得产品Z1的“产品CO2排出量j”与产品Z1的“制造编号a”相关联。
计算部1002利用“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各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对与制造工序的产品Z1相关的“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进行计算。“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是因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电力以及燃料的消耗而产生的CO2排出量的合计。与产品Z1相关的“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是与用于产品Z1的装置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计算部1002对各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乘以“各电源使用率e”而计算出各电源种类的耗电量。此外,在“各电源使用率e”根据时间段而不同的情况下,计算部1002可以将各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分解为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对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乘以每个时间段的“各电源使用率e”。计算部1002针对各直接使用装置分别对各电源种类的耗电量乘以“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而计算出各电源种类的CO2排出量。计算部1002针对各直接使用装置对各电源种类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计算部1002对各直接使用装置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而计算出因电力而产生的CO2排出量。
计算部1002对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乘以与各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燃料种类对应的“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而计算出各直接使用装置的CO2排出量。计算部1002对各直接使用装置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而计算出因燃料产生的CO2排出量。
计算部1002对因电力产生的CO2排出量和因燃料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而计算出与产品Z1相关的“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计算部1002使得与产品Z1相关的“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与产品Z1的“制造编号a”相关联。
计算部1002利用“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对与制造工序中的产品Z1相关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l”进行计算。“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l”是因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电力以及燃料的消耗而产生的CO2排出量的合计。
计算部1002对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乘以“各电源使用率e”而计算出各电源种类的耗电量。此外,在“各电源使用率e”根据时间段而不同的情况下,计算部1002可以将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分解为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对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乘以每个时间段的“各电源使用率e”。计算部1002针对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分别对各电源种类的耗电量乘以“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而计算出各电源种类的CO2排出量。计算部1002针对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而对各电源种类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计算部1002对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而计算出因电力产生的CO2排出量。
计算部1002对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乘以与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燃料种类对应的“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而计算出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CO2排出量。计算部1002对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而计算出因燃料产生的CO2排出量。
计算部1002对因电力产生的CO2排出量和因燃料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而计算出与产品Z1相关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l”。计算部1002使与产品Z1相关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l”与产品Z1的“制造编号a”相关联。
计算部1002利用“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各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各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计算出与制造工序中的产品Z1相关的“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是因各间接使用装置的电力以及燃料的消耗而产生的CO2排出量的合计。与产品Z1相关的“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是与用于产品Z1的装置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计算部1002对各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乘以“各电源使用率e”而计算出各电源种类的耗电量。此外,在“各电源使用率e”根据时间段而不同的情况下,计算部1002可以将各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分解为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对每个时间段的耗电量乘以每个时间段的“各电源使用率e”。计算部1002针对各间接使用装置分别对各电源种类的耗电量乘以“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而计算出各电源种类的CO2排出量。计算部1002针对各间接使用装置而对各电源种类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计算部1002对各间接使用装置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而计算出因电力产生的CO2排出量。
计算部1002对各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乘以与各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燃料种类对应的“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而计算出各间接使用装置的CO2排出量。计算部1002对各间接使用装置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而计算出因燃料产生的CO2排出量。
计算部1002对因电力产生的CO2排出量和因燃料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合计而计算出与产品Z1相关的“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计算部1002使与产品Z1相关的“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与产品Z1的“制造编号a”相关联。
计算部1002考虑与产品Z1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以及与用于产品Z1的装置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对在制造工序中产生的与产品Z1相关的“CO2排出量n”进行计算。“CO2排出量n”是在产品的制造工序中不管直接或间接而为了制造该产品产生的CO2排出量。例如,计算部1002利用与产品Z1相关的“产品CO2排出量j”、“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l”以及“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对与产品Z1相关的“CO2排出量n”进行计算。
计算部1002通过下面的算式对与产品Z1相关的“CO2排出量n”进行计算。
“CO2排出量n”=“产品CO2排出量j”+“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ד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l”)}
上述算式中的“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l”),是以“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为统计对象的在任意的每个“动作时间d”的期间作为对象的产品(例如产品Z1)的CO2排出量而适当分配的系数。用于分配“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的系数并不局限于此。用于分配“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的系数只要是将“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的一部分分配给产品Z1的系数即可,也可以不采用“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l”。由此,计算部1002可以将在制造产品Z1的工厂X内针对多个产品共通使用的装置的CO2排出量的一部分适当地分配给产品Z1。
第1存储控制部1003使利用计算部1002计算出的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与产品Z1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11(步骤S12)。在步骤S12中,例如,第1存储控制部1003以与产品名(产品Z1的名称)、产品编号(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方式将在制造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与产品Z1相关的“CO2排出量n”)存储于CO2排出量数据库118。第1存储控制部1003以与产品名(产品Z1的名称)、产品编号(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方式将“动作时间d”、“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耗电量g”、“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燃料消耗量i”、燃料的燃料种类、“产品CO2排出量j”、“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l”以及“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存储于CO2排出量数据库118。
如上所述,以产品Z1的制造工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信息处理装置1也可以如下面举例所示那样,对于除了制造工序以外的工序也同样地对与产品Z1相关的“CO2排出量n”进行计算。
在步骤S11中,第1获取部1001参照耗电履历数据库而获取产品Z1的“产品编号a”。耗电履历数据库对各工序中的耗电履历进行存储。耗电履历数据库与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113同样地构成。耗电履历数据库可以存储于存储部11。第1获取部1001参照耗电履历数据库以及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而获取产品Z1的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对各工序的燃料消耗履历进行存储。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与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同样地构成。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可以存储于存储部11。第1获取部1001参照耗电履历数据库以及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而获取产品Z1的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c”。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而获取与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对各工序的动作时间履历进行存储。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与各制造工厂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115同样地构成。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可以存储于存储部11。第1获取部1001参照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而获取与产品Z1的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第1获取部1001参照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而获取与产品Z1的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装置编号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第1获取部1001参照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而获取与产品Z1的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c”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
第1获取部1001参照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而获取在产品Z1以及与产品Z1相关联的装置(直接使用装置、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以及间接使用装置)中使用的电力的“各电源使用率e”。即,第1获取部1001获取在多道工序中分别与产品Z1的场所(利用场所等)相应的“各电源使用率e”。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对各工序的电力购买履历进行存储。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与各制造工厂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112同样地构成。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可以存储于存储部11。第1获取部1001还可以通过工序参照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电力销售履历数据库111而获取与各工序的产品Z1的场所相应的“各电源使用率e”。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6而获取与各工序的产品Z1的场所相应的“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
第1获取部1001参照耗电履历数据库而获取在与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产品Z1消耗的“耗电量g”。第1获取部1001参照耗电履历数据库而获取在与产品Z1的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耗电量g”。第1获取部1001参照耗电履历数据库而获取在与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装置编号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耗电量g”。例如,在利用工序中,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是在包含产品Z1在内的成品(例如汽车或者办公大厦等)中因其他产品利用而被占有的装置。第1获取部1001参照耗电履历数据库而获取在与制造产品Z1的工厂X的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c”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耗电量g”。
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117而获取“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
第1获取部1001参照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而获取在与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产品Z1消耗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第1获取部1001参照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而获取在与产品Z1的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直接使用装置编号b”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第1获取部1001参照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114而获取在与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装置编号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第1获取部1001参照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而获取在与制造产品Z1的工厂X的各间接使用装置的“间接使用装置编号c”相关联的“动作时间d”的期间由各间接使用装置消耗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
在步骤S11中,计算部1002利用“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产品Z1的“耗电量g”、“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产品Z1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对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产品Z1的“产品CO2排出量j”进行计算。计算部1002利用“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各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各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对与产品Z1相关的“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进行计算。计算部1002利用“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对与产品Z1相关的“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l”进行计算。计算部1002利用“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各间接使用装置的“耗电量g”、“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各间接使用装置的“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对与产品Z1相关的“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进行计算。
计算部1002考虑与产品Z1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以及与用于产品Z1的装置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对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与产品Z1相关的“CO2排出量n”进行计算。例如,计算部1002利用与产品Z1相关的“产品CO2排出量j”、“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k”、“其他产品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l”以及“间接使用装置CO2排出量m”,对与各工序的产品Z1相关的“CO2排出量n”进行计算。
在步骤S13中,第1存储控制部1003以与产品名(产品Z1的名称)、产品编号(产品Z1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方式将各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与产品Z1相关的“CO2排出量n”)存储于CO2排出量数据库118。
如上所述,以产品Z1为例进行了说明,信息处理装置1也可以同样地对与产品Z1不同的各种产品的各工序的“CO2排出量n”进行计算。
(预测模型的生成处理)
图6是表示由信息处理装置1执行的预测模型的生成处理次序及处理内容的流程图。这里,以制造工序为例进行说明。
第2获取部1004从存储部11获取用于由生成部1005的预测模型进行的生成的数据(步骤S20)。在步骤S20中,例如,第2获取部1004从CO2排出量数据库118获取针对同种的多个产品的电力的信息、燃料的信息以及在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同种的多个产品是指产品名相同、但产品编号不同的产品。优选地,第2获取部1004在产品的种类的基础上还考虑各工序的场所,针对每个场所从CO2排出量数据库118获取电力的信息、燃料的信息以及在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
以制造工序为例,第2获取部1004从存储部11获取针对同种的多个产品的制造工序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以及在制造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例如,第2获取部1004作为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所包含的信息而获取“动作时间d”。第2获取部1004作为电力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而获取“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以及“耗电量g”。第2获取部1004作为燃料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而获取“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第2获取部1004作为在制造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而获取“CO2排出量n”。
生成部1005利用由第2获取部1004获取的数据而生成预测在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的每道工序的预测模型(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生成部1005针对产品的每个种类而生成各工序的预测模型。优选地,生成部1005针对产品的每个种类而生成进行各工序的每个场所的预测模型。例如,生成部1005利用由第2获取部1004获取的数据作为教师数据而进行机器学习,针对产品的每个种类而生成每道工序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基于工序的初期以及期间而预测在该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的训练好的模型。
“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是有可能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动的数据。“各电源使用率e”、“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f”、“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h”、“燃料消耗量i”以及燃料的燃料种类有可能变动,因此是对“CO2排出量n”造成影响的数据。因此,在工序的初期与该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动作时间d”与工序的期间对应。“耗电量g”根据“动作时间d”而变动。“动作时间d”以及“耗电量g”是根据工序的期间而变动的数据。“动作时间d”以及“耗电量g”有可能变动,因此是对“CO2排出量n”造成影响的数据。因此,在工序的期间与该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机器学习可以应用各种方法的有教师的学习。教师数据可以适当地追加。与此相应地,可以对预测模型进行更新。
第2存储控制部1006将利用生成部1005生成的预测模型存储于存储部11(步骤S22)。在步骤S22中,第2存储控制部1006针对产品的每个种类,与各工序相关联地将预测模型存储于预测模型数据库119。优选地,第2存储控制部1006针对产品的每个种类,与进行各工序的每个场所相关联地将预测模型存储于预测模型数据库119。
此外,在步骤S21中,生成部1005可以基于利用预测模型预测出的CO2排出量、与针对新的同种产品而利用计算部1002计算出的CO2排出量的对比,对预测模型进行校正。在预测出的CO2排出量与计算出的CO2排出量之间存在超过误差范围的大于或等于一定程度的偏离的情况下,生成部1005以使得偏离减小的方式对预测模型进行校正。例如,生成部1005能够对预测模型的算法的计算式或者系数等进行更新。由此,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得到提高。
(环境负担当量额的决定处理)
图7是表示由信息处理装置1执行的对象产品的环境负担当量额的决定处理次序及处理内容的流程图。这里,以产品Z2为对象产品的例子而进行说明。只要未特别声明,则产品Z2设为制造后的产品。流通过程的制造工序是已结束的工序。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中的除了制造工序以外的工序是未结束的工序。
第3获取部1007从存储部11获取用于由预测部1008进行的CO2排出量的预测的预测模型(步骤S30)。在步骤S30中,例如,第3获取部1007从预测模型数据库119获取与产品Z2相关联的预测模型。与产品Z2相关联的预测模型是与产品Z2的产品名相关联的预测模型。与产品Z2的产品名相关联的预测模型是利用与产品Z2同种的多个产品的数据由预测部1008预测的模型。
预测部1008利用由第3获取部1007获取的预测模型,预测针对产品Z2的在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未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CO2排出量(步骤S31)。在步骤S31中,例如,预测部1008将与各未结束的工序相关的初期间以及期间输入至与各未结束的工序相关的预测模型,作为来自各预测模型的输出而获取在各未结束的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与各未结束的工序相关的初期以及期间是由用户输入至信息处理装置1的信息。例如,预测部1008将与使用工序相关的初期以及期间输入至与使用工序相关的预测模型,作为来自与使用工序相关的预测模型的输出而获取在使用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
优选地,预测部1008利用与分别进行大于或等于1个的未结束的工序的场所对应的预测模型,预测分别在大于或等于1个的未结束的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分别进行大于或等于1个的未结束的工序的场所是由用户输入至信息处理装置1的信息。
预测部1008能够针对流通过程的多道工序中的未结束的所有工序而预测CO2排出量。例如,预测部1008针对流通过程的多道工序中的除了制造工序以外的未结束的所有工序而预测CO2排出量。预测部1008可以针对流通过程的多道工序中的未结束的一部分工序而预测CO2排出量。例如,预测部1008针对流通过程的多道工序中的除了制造工序以外的未结束的一部分工序而预测CO2排出量。成为预测对象的未结束的工序可以由用户选择。
此外,在流通过程的多道工序全部都是未结束的工序的情况下,预测部1008能够针对多道工序而预测CO2排出量。预测部1008可以取而代之地,针对多道工序的一部分工序而预测CO2排出量。
决定部1009利用由预测部1008预测出的CO2排出量而决定产品Z2的环境负担当量额(步骤S32)。在步骤S32中,例如,决定部1009基于利用计算部1002计算出的在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已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CO2排出量、以及由预测部1008预测出的在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未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CO2排出量,决定产品Z2的环境负担当量额。下面,由计算部1002计算出的CO2排出量也称为CO2排出量的实际值。由预测部1008预测出的CO2排出量也称为CO2排出量的预测值。
在该例子中,决定部1009从CO2排出量数据库118获取由计算部1002计算出的在多道工序中的制造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决定部1009获取由预测部1008预测出的在多道工序中的除了制造工序以外的未结束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工序中分别产生的CO2排出量。决定部1009基于计算部1002的CO2排出量的实际值以及预测部1008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决定产品Z2的环境负担当量额。适当地设定CO2排出量的实际值以及预测值、与环境负担当量额的关系。例如,决定部1009在制造工序后的产品Z2的销售时(使用工序前)决定环境负担当量额。
此外,在产品是制造前的产品、不存在已结束的工序的情况下,决定部1009能够以下面的方式决定产品Z2的环境负担当量额。例如,决定部1009基于关于产品Z2由预测部1008预测出的在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未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CO2排出量,决定产品Z2的环境负担当量额。在该例子中,决定部1009获取由预测部1008预测出的在多道工序中的未结束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工序中分别产生的CO2排出量。决定部1009基于预测部1008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而决定产品Z2的环境负担当量额。例如,决定部1009在制造产品Z2之前的接单生产时决定环境负担当量额。
此外,决定部1009还可以基于环境负担当量额而决定产品Z的价格。例如,决定部1009在产品Z的原价、利益等的基础上还考虑环境负担当量额而决定产品Z的价格。只要产品Z的价格是追加了环境负担当量额的价格即可,决定方法并不限定。
第3存储控制部1010将CO2排出量的预测值以及由决定部1009决定的环境负担当量额存储于存储部11(步骤S33)。在步骤S33中,例如,第3存储控制部1010能够以与产品名(产品Z2的名称)、产品编号(产品Z2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方式将各工序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存储于CO2排出量数据库118。例如,第3存储控制部1010能够以与产品名(产品Z2的名称)、产品编号(产品Z2的“产品编号a”)相关联的方式将由决定部1009决定的环境负担当量额存储于CO2排出量数据库118。
上述CO2排出量的实际值、CO2排出量的预测值以及环境负担当量额用于从业者间的EC交易或者网上拍卖之类的***的产品的交易。下面,对用于购买或者利用(租赁等)新品或者半新品的交易例进行说明。
产品的购买/利用希望者利用终端7而将购买或者利用的条件的下面的信息输入至交易软件。
(A1)商品类别:用于检索希望购买/利用的产品的信息
例如,商品类别为2t卡车、东京都内3LDK公寓等产品的种类、风格、名称、地域等。
(A2)产品编号:能够唯一确定产品的识别编号
产品编号在基于目录明细信息等而检索该产品的阶段可以省略。在选择希望购买/利用的产品的时机自动获取产品编号。
(A3)目录明细:与产品的功能或者性能相关的信息
例如,目录明细为厂商名、销售者名、品牌名、形状、重量、大小、强度、颜色、速度、消耗电力、油耗等。
(A4)新品/半新品识别标志:确定希望新品/半新品的哪一种的信息
新品/半新品识别标志在明确表示是要购买/利用新品还是要购买/利用半新品的情况下输入。
(A5)希望支付金额:可以在购买/利用产品的情况下可支付的金额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
可以省略希望支付金额。
(A6)容许CO2排出量:在成为希望购买/利用的产品的产品的各工序中可以容许的CO2排出量
在难以设定具体的容许CO2排出量的数值的情况下,购买/利用希望者还可以输入下面的期待值。例如,期待值表述为“比相同类别的商品的平均值少”、“在10级的评价体系中大于或等于8级”、“偏差值大于或等于60”、“小于或等于法定基准”、“国际标准规格〇〇认证”。
(A7)优先顺序:在上述(A3)、(A4)、(A5)以及(A6)的条件中在选定义希望购买/利用的产品时重视的顺序的优先顺序标志
例如,优先顺序为第1位、第2位等的顺序。
在省略了优先顺序的输入的情况下,交易中介辅助装置8向购买/利用希望者提示与畅销顺序或者顾客评价顺序等相应的推荐商品。
(A8)产品/利用计划:对于购买/利用希望者希望购买/利用的产品的用途以及利用的预定
例如,产品/利用计划为用途、使用开始预定日时、使用预定期间、使用预定量(次数、转速、行驶距离等)、使用预定频率、使用预定场所等。
产品的销售/提供者利用交易中介辅助装置8而预先将下面的信息登记于交易中介软件。
(B1)产品编号:能够唯一确定产品的识别编号
(B2)目录明细:与产品的功能或者性能相关的信息
(B3)制造时CO2排出量:在产品的制造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的实际值
制造时CO2排出量是由计算部1002计算出的值。
此外,在接单生产的情况下,制造时CO2排出量为CO2排出量的预测值。在该情况下,制造时CO2排出量是由预测部1008预测的值。
(B4)使用时CO2排出量:在产品的使用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
使用时CO2排出量是由计算部1002预测的值。
此外,在半新品的情况下,使用时CO2排出量是由计算部1002计算出的值。
(B5)交货时CO2排出量:在产品的配送(交货)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
交货时CO2排出量是由预测部1008预测的值。交货时CO2排出量因交货场所(都道府县等)而不同,因此登记各交货场所的值。
(B6)希望销售/提供价格:销售/提供产品的情况下的金额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
交易中介辅助装置8从信息处理装置1获取产品的环境负担当量额,考虑环境负担当量额而自动地决定希望销售/提供价格。
此外,产品的销售/提供者可以对于除了上述制造工序、配送(交货)工序以及使用工序以外的未结束的工序也登记CO2排出量的预测值。
交易中介辅助装置8从以往的交易履历等利用交易中介软件而获取下面的信息。
(C1)以往由各购买/利用希望者输入的请求条件
(C2)以往交易的各产品的产品编号、目录明细、各工序的CO2排出量的实际值以及预测值、交易成立价格
交易中介辅助装置8从终端7获取上述(A1)~(A8)的信息。交易中介辅助装置8将上述(A1)~(A8)的信息、上述(B1)~(B6)的信息以及上述(C1)~(C2)的信息输入至交易中介软件,并将下面的(D1)~(D8)的信息向终端7的交易用软件输出。
(D1)候补产品编号:满足购买/利用希望者所输入的条件的候补产品的产品编号
交易中介辅助装置8从产品一览的数据库检索满足购买/利用希望者所输入的条件的候补产品并确定候补产品编号。
(D2)候补产品的目录明细:与候补产品的功能或者性能相关的信息
(D3)新品/半新品识别标志:确定候补产品是新品/半新品的哪一种的信息
(D4)销售/提供价格:包含环境负担当量额在内的候补产品的金额
可以与环境负担当量额一并记载销售/提供价格。
(D5)制造时CO2排出量:在候补产品的制造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的实际值
此外,在接单生产的情况下,制造时CO2排出量是CO2排出量的预测值。
(D6)使用时CO2排出量:在候补产品的使用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
此外,半新品的情况下,使用时排出量是CO2排出量的实际值。
(D7)交货时CO2排出量:在对象产品的配送(交货)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
(D8)要求条件达成度评分:与购买/利用希望者所输入的条件以及其优先顺序对比,针对每个评价项目,以百分比值(例:95%)或者星的数量等表示上述(D2)~(D7)的值以何种程度而一致(优先)
终端7能够对(D1)~(D8)的信息进行显示。由此,购买/利用希望者能够在确认了在终端7显示的信息之后确定下单/中标。终端7还可以取而代之地基于(D1)~(D8)的信息,使得需要利用交易软件购买/利用的产品的优先顺序实现数值化,由此自动地进行下单/中标。
交易中介辅助装置8还能够与产品的性能明细以及交货期等信息相应地以电子数据(以数值表示评分)对购买/利用希望者提供与CO2排出量的实际值以及预测值相关的信息。由此,购买/利用希望者还能够利用终端7的交易软件自动地对每1个产品的希望支付金额进行计算。
销售/提供者还能够参照每个产品的购买/利用希望者所提示的希望支付金额希望支付金额而决定销售希望价格。并且,销售/提供者容易根据购买/利用希望者的需求而对今后制造/销售的产品的CO2排出量的目标值进行再设定以及优化。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利用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对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的每道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计算。
由此,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追踪产品的流通过程的CO2排出量。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将各产品的多道工序的各工序的CO2排出量保存为能够在平台上阅览的状态。信息处理装置1还能够使得CO2排出量与进行制造、使用、回收以及再利用等各种工序的各场所或者能够针对各制造者/使用者/回收从业者/再利用者/电力供给从业者而分类的原始数据相关联。由此,针对各产品,能够进行针对各工序、各使用装置、各电源种类、各时间段等的详细的分析以及统计。并且,能够进行利用者的属性(在法人的情况下,为行业/法人名、部署名等,在自然人的情况下,为年龄/性别/职业等)、用途(业务用、军用、民用、输送用等)、合同的电力零售从业者、时间段、季节、时代、利用频率、累计利用时间等的分析以及统计。
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对基于平台中共通的规则(算法)而计算出的各产品的CO2排出量进行管理。其结果,信息处理装置1对CO2排出量的管理与制造者或者销售者的自己管理或者基于自己申告的管理相比,能够降低篡改以及捏造的风险。能够将CO2排出量的数据的可靠性也维持得较高。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公平且适当地对国内外的各种从业者经营的产品的CO2排出量进行对比评价。无需各从业者自己对经营的产品的CO2排出量进行计算,因此能够降低处理负荷。
一个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利用各电源使用率以及燃料的种类而对多道工序的CO2排出量进行计算。
由此,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考虑对CO2排出量造成影响的各电源使用率以及燃料的种类而提高CO2排出量的计算精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使用在多道工序的各工序中与产品的场所相应的各电源使用率。
由此,即使如制造工序在日本而利用工序在其他国家这样产品的场所根据每道工序而不同,信息处理装置1也能够适当地计算出每道工序的CO2排出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考虑与产品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以及与用于产品的装置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对多道工序的各工序的CO2排出量进行计算。
由此,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适当地计算出各工序中无论直接或间接地视为为了产品而产生的CO2排出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针对每个产品的种类而生成每道工序的预测模型。
由此,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针对每道工序而高精度地预测产品的CO2排出量。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高精度地预测其他同种产品由其他利用者等利用的情况下的CO2排出量。
并且,关于信息处理装置1,即使在根据每个场所(国家、地域等)的不同而使得每个从业者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急剧或平缓地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产品的各工序的CO2排出量的短期或者中长期的预测值的精度,能够对购买者/利用者提供准确的数据。由此,关于特定的领域/用途的工业产品的制造~再利用的CO2排出量,政府、自治体、业界团体等可以针对相关的法人、个人依照法律、条例而规定或限制目标。并且,政府、自治体、业界团体等容易监视/管理其达成状况,能够有计划地使整个社会的CO2排出量的削减提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预测在未结束的工序中产生的CO2排出量。
由此,制造者或者销售者能够针对购买者或者利用者,作为购买或者利用的产品的选择(意愿决定)所需的数据(参数)而公开CO2排出量的实际值以及预测值。购买者或者利用者可以将公开的CO2排出量设为产品购买时的判断条件之一。
并且,例如,事先利用调查问卷使购买/利用希望者回答产品的属性、用途、利用场所等,从而制造者或者销售者能够与产品的制造~配送过程的CO2排出量的实际值相应地对购买/利用希望者提示关于未来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为“在您利用该产品的情况下的今后2年间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为〇〇吨”等,能够有助于购买/利用的判断。并且,在依照法制法规而征收碳税或者罚款等的情况下,还能够对CO2排出量乘以法定的系数等而预想提示其金额。
并且,对利用工序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与利用者实际利用产品而结果产生的CO2排出量的实际值进行对比,利用AI等针对各属性、各用途、各场所进行分析并且确定偏离的原因。其结果,能够对根据此后实施的事先问卷调查的回答内容推测出CO2排出量的预测值的误差的范围进行计算提示、或者考虑事先问卷调查回答时施加于回答者的心理偏差等,自动地进行校正并对可靠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进行推测提示。
另外,在引入根据条约、法律、条例等而对CO2排出量设置上限且对利用超过上限的产品的人征收附加税等罚款的制度的情况下,利用该方法对制造~再利用的CO2排出量较少的优良产品附加基于第三方认证的认定标记等,由此购买/利用希望者能够容易地选择并购买/利用适当的产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利用CO2排出量的预测值而决定产品的环境负担当量额。
由此,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决定考虑了未结束的工序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的适当的环境负担当量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基于利用CO2排出量的预测值决定出的产品的环境负担当量额,决定产品的价格。
由此,信息处理装置1能够决定考虑了未结束的工序的CO2排出量的预测值的适当的产品价格。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此前的说明在所有方面都不过是本发明的示例。当然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进行各种改良、变形。即,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适当地采用与实施方式相应的具体结构。
总之,本发明并不直接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而实现具体化。另外,可以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的组合而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结构要素删除几个结构要素。并且,可以适当地对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进行组合。
标号的说明
1信息处理装置
2-1~2-6发电从业者管理***
3供电从业者管理***
4电力零售从业者管理***
5 制造工厂能源管理***
6 生产管理***
7 终端
8 交易中介辅助装置
10 控制部
11 存储部
12通信接口(通信I/F)
13总线
31各电力零售从业者供应/供电履历数据库
41 电力销售履历数据库
51 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
52 耗电履历数据库
53 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
61 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
111各电力零售从业者电力销售履历数据库
112各制造工厂电力购买履历数据库
113各制造工厂耗电履历数据库
114各制造工厂燃料消耗履历数据库
115各制造工厂动作时间履历数据库
116各电源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
117各燃料种类CO2排出量系数数据库
118CO2排出量数据库
119预测模型数据库
1001第1获取部
1002计算部
1003第1存储控制部
1004第2获取部
1005生成部
1006第2存储控制部
1007第3获取部
1008 预测部
1009 决定部
1010第3存储控制部
NW 网络
S 信息处理***
X 工厂
X1 空调装置
X2 照明装置
X3 制造装置
X4 制造装置
X5 制造装置
X6 自家发电机
X7 锅炉
X8~X12 耗电量测量仪
X13~X14 燃料消耗量测量仪
X15 电力传感器
Z1 产品
Z2 产品。

Claims (16)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有:
获取部,其获取有形物的在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中分别使用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
计算部,其利用由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电力的信息以及所述燃料的信息,对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计算;以及
存储控制部,其使由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与所述有形物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电力的信息包含各电源使用率,
所述燃料的信息包含燃料种类,
所述计算部利用所述各电源使用率以及所述燃料的种类,对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进行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获取部获取与所述多道工序中各自的所述有形物的场所相应的各电源使用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计算部考虑与所述有形物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以及与用于所述有形物的装置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对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进行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具有生成部,该生成部利用针对相同种类的多个有形物的所述电力的信息、所述燃料的信息以及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生成对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进行预测的每个工序的预测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具有预测部,该预测部利用所述预测模型,对针对对象有形物而在所述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道的未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进行预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具有决定部,该决定部基于针对所述对象有形物而由所述预测部预测出的在所述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道的未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或者针对所述对象有形物而由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在所述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道的已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以及由所述预测部预测出的在所述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道的未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决定所述对象有形物的环境负担当量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决定部基于所述对象有形物的环境负担当量额而决定所述有形物的价格。
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具有如下过程:
获取有形物的在流通过程中的多道工序中分别使用的电力的信息以及燃料的信息的过程;
利用获取到的所述电力的信息以及所述燃料的信息,对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CO2排出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以及
使计算出的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与所述有形物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的过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电力的信息包含各电源使用率,
所述燃料的信息包含燃料种类,
所述计算的过程包含利用所述各电源使用率以及所述燃料的种类对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进行计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获取的过程包含获取与所述多道工序中各自的所述有形物的场所相应的各电源使用率。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计算的过程包含考虑与所述有形物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以及与用于所述有形物的装置的CO2排出相关的信息对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进行计算。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具有如下过程,即,利用针对相同种类的多个有形物的所述电力的信息、所述燃料的信息以及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生成对在所述多道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进行预测的每个工序的预测模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具有如下过程,即,利用所述预测模型,对针对对象有形物而在所述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道的未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进行预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具有如下过程,即,基于针对所述对象有形物而预测出的在所述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道的未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或者针对所述对象有形物而计算出的在所述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道的已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以及预测出的在所述多道工序中的大于或等于1道的未结束的工序中分别产生的所述CO2排出量,决定所述对象有形物的环境负担当量额。
16.一种程序,其中,
所述程序使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具有的处理器执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具有的所述各部分的处理。
CN202180037964.1A 2020-05-26 2021-05-26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Pending CN1156682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1776A JP6965399B1 (ja) 2020-05-26 2020-05-26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91776 2020-05-26
PCT/JP2021/020048 WO2021241648A1 (ja) 2020-05-26 2021-05-26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8267A true CN115668267A (zh) 2023-01-31

Family

ID=78466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7964.1A Pending CN115668267A (zh) 2020-05-26 2021-05-26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81485A1 (zh)
EP (1) EP4160515A4 (zh)
JP (1) JP6965399B1 (zh)
CN (1) CN115668267A (zh)
WO (1) WO20212416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75371B1 (en) 2017-04-24 2024-01-16 Skyline Products, Inc. Price optimization system
JP7417778B1 (ja) 2022-09-14 2024-01-18 由紀子 東 リユース統合システム
WO2024122404A1 (ja) * 2022-12-06 2024-06-13 株式会社ゼロボード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93843B1 (ja) 2022-12-27 2024-06-03 株式会社ゼロボード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49414B1 (fr) * 1996-05-31 2000-09-29 Toshiba Kk Appareil d'estimation d'une charge que les produits industriels imposent a l'environnement
JP2001142528A (ja) * 1999-11-12 2001-05-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ロセスアセスメントツール及びプロセスアセスメント処理方法
JP2002099674A (ja) * 2000-09-21 2002-04-05 Ricoh Co Ltd 環境負荷情報システム及び環境負荷情報提供方法
JP4056686B2 (ja) * 2000-09-21 2008-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環境経営情報システム及び環境経営情報提供方法
JP2005084884A (ja) * 2003-09-08 2005-03-31 Fujitsu Ltd 環境負荷評価プログラム
JP4626435B2 (ja) * 2005-07-29 2011-02-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環境影響物排出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環境影響物排出管理方法
JP2007188431A (ja) * 2006-01-16 2007-07-26 Np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enter 地域の複合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5097728B2 (ja) * 2009-02-20 2012-12-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カーボントレーサビティ管理システム
WO2011002710A1 (en) * 2009-06-30 2011-01-06 Chicago Climate Exchange, Inc. System, method, and media for trading of energy efficiency
JP5283087B2 (ja) 2010-02-25 2013-09-04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バ、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120290221A1 (en) * 2011-05-09 2012-11-15 Abengoa Bioenergia Nuevas Tecnologias, S.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ghg emissions associated to bioproduct industry
JP2012247954A (ja) * 2011-05-26 2012-12-13 Hitachi Ltd 温室効果ガス排出量管理装置
JP2013025487A (ja) * 2011-07-19 2013-02-04 Verifirm Co Ltd 二酸化炭素排出量算出システム、並びに、二酸化炭素排出量算出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41648A1 (ja) 2021-12-02
EP4160515A4 (en) 2023-11-15
JP2021189564A (ja) 2021-12-13
EP4160515A1 (en) 2023-04-05
JP6965399B1 (ja) 2021-11-10
US20230081485A1 (en)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68267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Safa et al. Supplier selection process in an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management model
Diabat et al. An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roblem with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Park*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planning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KR101061094B1 (ko)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중고차 정보 제공 및 매매 시스템
CN106096803A (zh) 自动化新备用零件预测和需求计划***
KR101549127B1 (ko) Epc 사업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의 관리방법
Chien et al. Smar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for pricing, demand planning, capacity portfolio and cost for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Zhou et al. Capacitated disassembly scheduling with random demand and operation time
Kumar et al. A heuristic-based approach to integrate the product line selection decision to the supply chain configuration
Rad et al. Metrics for project management: formalized approaches
KR20170088116A (ko) 예측기반 영업가이드시스템
Cottrell Contractor process improvement for enhancing construction productivity
JP2005322094A (ja) 営業支援方法および営業支援システム
Popescu et al. Method for competitiv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RU2702966C1 (ru)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учета влияния внешних факторов при оперативном планировании продаж 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производителя изделий
US9268509B2 (en) Automated computer controlled system for measuring the consumption of printer resources and transacting environmental offsets
JP6242362B2 (ja) 損益予測装置及び損益予測プログラム
US20120198366A1 (en) Fuel price data display
JP2022171104A (ja) 二酸化炭素クレジット取引用管理コンピュータ
JP2014002432A (ja) 業務管理システム
Latifian et al. A Bi-objective Mode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Batt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Impro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Kolinska et al. Operational controll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spare parts availability
Yahya A contingency-based decision support instrument for selecting lean production tools and techniques
Karthick Modelling a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with variable production and ambiguous carbon emission factor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