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3356A - 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3356A
CN115603356A CN202211390152.8A CN202211390152A CN115603356A CN 115603356 A CN115603356 A CN 115603356A CN 202211390152 A CN202211390152 A CN 202211390152A CN 115603356 A CN115603356 A CN 115603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urrent
grid
power
renewable energy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01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绍武
张进
高冲
刘杰
林志光
吴奕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01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33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03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33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2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generators with converters, e.g. with mercury-arc rectifi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直流变压器、长距离直流输电***以及多个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接收外部输入的可再生能源信号进行信号变换后输入至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进行信号汇集;汇集后的信号通过直流变压器进行电压变换后经过长距离直流输电***输出。通过实施本发明,在可再生能源大量送出的同时保障了当地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不被影响。省去大量交流无功补偿装置和交流变换环节,效率高、经济性突出;方便不同容量规模的新能源场站接入,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由此实现可再生能源场站规模化外送功能,推动跨区场站的柔性直流互联。

Description

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电力***构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风光装机主要集中于西北、华北地区,与用电负荷较高的中东部地区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大大增加了电网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本质上,解决消纳问题是解决资源错配问题。而建设与优化外送通道,构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跨区互联与远距离广域互补的***,能满足用能集中区域电能使用需求,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富集区域开发规模扩大。
跨区互联指电网区域之间通过“跨区联络功率”进行功率交互,而区域与上级之间也进行功率交互。空间上分散分布的分布式电源具有时空互补特性,互联区域之间具有负荷错峰、电源互补效益,可通过跨区互联***协调优化实现在更大范围内消纳新能源。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构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跨区互联与远距离广域互补的***,进而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减轻电网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对当前的电网、构建新型电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在新能源场站稳定并网和远距离输送方面,普遍采用新能源场站经调相机、STATCOM(staticsynchronouscompensator,静止同步补偿器)等柔***流设备送出***和经特高压直流进行外送。陆上风电并网有直接并网、准同期并网、降压并网和可控硅软并网等方案。目前,直接并网方式仍为国内主流,其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不需要同步设备和整步操作,但并网瞬间冲击电流和电压降较大。大型光伏场站汇集并网多是通过数百个集中式逆变器将光伏阵列输出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经多级交流升压后接入主网。
当大型新能源场站位于荒漠、戈壁等偏远弱电网地区时,通过多级升压接入主网,距主网的电气距离较远,对主网的调频与调压等支撑能力不足,随着火电出力占***总负荷之比的减少,弱电网并网***稳定性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如呼盟交直流***、哈密风火打捆输电工程中振荡频发。新能源场站位于偏远地区时,外送距离远,采用LCC-HVDC输送新能源,当发生直流***线路故障、受端换相失败、直流闭锁等故障时,由于直流功率输送的短时中断,将引起换流站近区***过电压,易造成新能源的无序脱网,进一步限制了直流的输电能力。
荒漠、戈壁等偏远地区光伏、风电场站的并网与外送已成为我国新型电力***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针对戈壁、荒漠等偏远弱电网地区,大型光伏、风电场站的安全并网与高效外送技术国内外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并形成有效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大范围分散可再生能源送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包括: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直流变压器、长距离直流输电***以及多个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所述多个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的一端连接外部可再生能源电源和外部交流电力***,所述多个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一端,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变压器的一端,所述直流变压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一端,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的负荷中心或其他交直流***;所述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接收外部输入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变换后输入至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进行电能汇集;汇集后的电能通过所述直流变压器进行电压等级变换后经过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输出。
可选地,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包括单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和/或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单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和/或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中设置有直流断路器。
可选地,所述单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包括辐射型直流子网、环形直流子网或者辐射型环形组合的直流子网。
可选地,所述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包括多个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子网,多个直流子网之间通过直流变压器连接,每个直流子网为辐射型直流子网、环形直流子网或者辐射型环形组合的直流子网。
可选地,所述直流变压器包括:隔离型DC/DC变换器、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或者DC/AC/DC变换器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采用高压或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包括一条或多条直流线路以及线路末端的换流站。
可选地,所述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包括:单个变换器或多个交流变压器、直流变压器和交直流变换器的串联、级联和并联组合构成的变换器。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对汇集送出***的电压控制和功率控制。
可选地,所述电压控制包括:采用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与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控制并稳定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电压;采用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与外部***之间连接的逆变器控制并稳定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电压。
可选地,所述功率控制包括:采用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与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控制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功率;当直流子网采用辐射型结构时,采用直流子网始端的直流变压器或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控制直流子网的功率;当直流子网采用环型结构时,判断是否有线路出现功率阻塞;当线路未出现功率阻塞时,直流变压器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仅对自身端口功率进行控制;当线路出现功率阻塞时,采用出现功率阻塞线路始端的直流变压器或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对出现功率阻塞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
可选地,当线路出现功率阻塞时,采用出现功率阻塞线路始端的直流变压器或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对出现功率阻塞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包括:当线路出现功率阻塞时,若发生阻塞的线路末端为进行电压控制的直流变压器,则由该线路始端的直流变压器对该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若发生阻塞的线路两端均为进行功率控制的直流变压器或新能源并网装置,则判断线路上电流的流向,由流出电流的直流变压器或新能源并网装置的对该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通过设置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连接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将可再生能源进行汇集后传输,相当于原有电网结构外挂“外骨骼”,避免了可再生能源波动性、潮流大范围转移对骨干电网的冲击,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的同时保障了原有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不被影响。而采用直流电网将可再生能源汇集,省去大量交流无功补偿装置和交流变换环节,效率高、经济性突出;设置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子网,方便不同容量规模的新能源场站接入,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另外,通过直流变压器与长距离直流输电***连接,直流变压器为基于柔性直流输电建立的技术体系,一次、二次的技术基础成熟,工程应用风险小。因此,该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实现可再生能源场站规模化直流外送功能,推动跨区可再生能源场站的柔性直流互联,并且实现了对弱电网进行“零电气距离”强力主动支撑,可大幅降低电网调度难度,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的控制方法,限定了电压控制和功率控制的具体方式,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对于功率控制,当直流子网采用环形结构时,基于线路是否出现阻塞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避免线路故障,提高了***运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辐射型直流子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型直流子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潮流控制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潮流控制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潮流控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潮流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如图1所示,包括: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直流变压器、长距离直流输电***以及多个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所述多个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的一端连接外部可再生能源电源和外部交流电力***,所述多个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一端,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变压器的一端,所述直流变压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一端,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的负荷中心或其他交直流***;所述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接收外部输入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变换后输入至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进行电能汇集;汇集后的电能通过所述直流变压器进行电压等级变换后经过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通过设置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连接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将可再生能源进行汇集后传输,相当于原有电网结构外挂“外骨骼”,避免了可再生能源波动性、潮流大范围转移对骨干电网的冲击,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的同时保障了原有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不被影响。而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将信号汇集,效率高、经济性突出;另外,通过直流变压器与长距离直流输电***连接,直流变压器为基于柔性直流输电建立的技术体系,一次、二次的技术基础成熟,工程应用风险小。因此,该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实现可再生能源场站规模化直流外送功能,推动跨区可再生能源场站的柔性直流互联,并且实现了对弱电网进行“零电气距离”强力主动支撑,可大幅降低电网调度难度,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包括:单个变换器或多个交流变压器、直流变压器和交直流变换器的串联、级联和并联组合构成的变换器。具体地,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是一类由电力电子器件构建的变换器,可以是整体的变换器,也可以是多个交流变压器、直流变压器和交直流变换器的串联、级联和并联等组合。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转换,便于输入至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中传输,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包括单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和/或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单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和/或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中设置有直流断路器。具体地,通过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输入的电压信号可能处于不同的电压等级,因此,在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设置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能够实现不同电压等级信号的汇集传输。此外,直流断路器的设置,能够提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其中,所述单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包括辐射型直流子网(如图2所示)、环形直流子网(如图3所示)或者辐射型环形组合的直流子网。具体地,当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输入至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信号为同一电压等级时,直流电网采用单电压等级直流电网进行信号汇集。对于单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可以是辐射型结构也可以是环形结构,另外也可以是二者组合的结构。
所述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包括多个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子网,多个直流子网之间通过直流变压器连接,每个直流子网为辐射型直流子网、环形直流子网或者辐射型环形组合的直流子网。其中,多电压等级可以是两电压等级、三电压等级或者其他数量的电压等级。在不同电压等级中,直流子网既可以采用辐射型也可以采用环形或者其组合结构。
其中,如图4所示,当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为两电压等级且采用辐射型结构时,该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可以包括三个中压直流子网和一个高压直流子网以及连接在中压直流子网和高压直流子网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每个中压直流子网将汇集的信号分别通过直流变压器输入至高压直流子网中。另外,如图5所示,采用两电压等级时,也可以采用环形结构,此时,三个中压直流子网互联后通过两个直流变压器连接至高压直流子网。
如图6所示,当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为三电压等级且采用辐射型结构时,该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可以包括一个低压直流子网、两个中压直流子网和一个高压直流子网,低压直流子网和一个中压直流子网接入一个三端口直流变压器,通过三端口直流变压器和高压直流子网连接;另一个中压直流子网通过直流变压器连接高压直流子网。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流变压器包括:隔离型DC/DC变换器、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或者DC/AC/DC变换器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中连接不同电压等级直流子网的直流变压器以及连接在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和长距离直流输电***之间的直流变压器可以将低电压直流电变换为高压直流电,还具备隔离故障的功能,其具体选型可以是隔离型DC/DC变换器、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或者DC/AC/DC变换器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采用高压或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包括一条或多条直流线路以及线路末端的换流站。其中,换流站可以是DC/DC换流站,也可以是DC/AC换流站。具体地,DC/DC换流站连接外部其他直流线路和直流***;DC/AC换流站连接外部交流***,换流站的具体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直流输电(LCC)换流站、电压源型(VSC)换流站和电流源型(CSC)换流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对汇集送出***的电压控制和功率控制。
其中,所述电压控制包括:采用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与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控制并稳定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电压;采用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与外部***之间连接的逆变器控制并稳定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电压。具体地,电压控制是通过某一结构后端连接的直流变压器或者逆变器控制实现。对于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若其采用多电压等级的直流子网,则电压控制由某一电压等级后端连接的直流变压器控制并稳定,例如,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包括三个中压直流子网和一个高压直流子网以及连接在中压直流子网和高压直流子网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时,三个中压直流子网的电压控制由连接在其和高压直流子网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控制,高压直流子网的电压由连接在其和长距离直流输电***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控制。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控制包括:采用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与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控制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功率;当直流子网采用辐射型结构时,采用直流子网始端的直流变压器或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控制直流子网的功率;当直流子网采用环型结构时,判断是否有线路出现功率阻塞;当线路未出现功率阻塞时,直流变压器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仅对自身端口功率进行控制;当线路出现功率阻塞时,采用出现功率阻塞线路始端的直流变压器或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对出现功率阻塞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
其中,当线路出现功率阻塞时,采用出现功率阻塞线路始端的直流变压器或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对出现功率阻塞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包括:当线路出现功率阻塞时,若发生阻塞的线路末端为进行电压控制的直流变压器,则由该线路始端的直流变压器对该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若发生阻塞的线路两端均为进行功率控制的直流变压器或新能源并网装置,则判断线路上电流的流向,由流出电流的直流变压器或新能源并网装置的对该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
具体地,如图7所示,辐射型直流子网与长距离直流输电***的功率控制由其始端连接结构实现,如对于长距离直流输电***,由其和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控制。而对于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若其采用多电压等级的直流子网,则功率控制由某一电压等级前端连接的直流变压器或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控制并稳定。例如,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包括三个中压直流子网和一个高压直流子网以及连接在中压直流子网和高压直流子网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时,三个中压直流子网的功率由其前端连接的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控制,高压直流子网的电压由连接在其和中压直流子网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控制。
当直流子网采用环型结构时,需要针对线路是否发生功率阻塞分两种情况进行判断。其中,是否发生功率阻塞可以通过采集线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功率计算后判断计算的功率是否超过相应的阈值,若超过,则说明线路发生阻塞。具体地,如图8所示,若未发生阻塞,各非控制电压的直流变压器/新能源并网装置仅对自身端口功率进行控制。
当发生阻塞时,也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控制,如图9所示,一种是发生阻塞的线路末端为进行电压控制的直流变压器,例如,线路2发生功率阻塞,则由该线路始端的直流变压器对该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如图10所示,另一种情况是发生阻塞的线路两端均为进行功率控制的直流变压器/新能源并网装置,例如线路3发生阻塞,则判断线路上电流的流向,如从第一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流向第二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则由第一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对该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的控制方法,限定了电压控制和功率控制的具体方式,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对于功率控制,当直流子网采用环形结构时,基于线路是否出现阻塞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避免线路故障,提高了***运行安全性。
虽然关于示例实施例及其优点已经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替换和修改,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对于其他例子,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容易理解在保持本发明保护范围内的同时,工艺步骤的次序可以变化。
此外,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实施例的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及步骤。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作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对于目前已存在或者以后即将开发出的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其中它们执行与本发明描述的对应实施例大体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大体相同的结果,依照本发明可以对它们进行应用。因此,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将这些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包含在其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直流变压器、长距离直流输电***以及多个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
所述多个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的一端连接外部可再生能源电源和外部交流电力***,所述多个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一端,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流变压器的一端,所述直流变压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一端,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的负荷中心或其他交直流***;
所述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接收外部输入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变换后输入至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进行电能汇集;汇集后的电能通过所述直流变压器进行电压等级变换后经过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包括单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和/或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单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和/或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中设置有直流断路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包括辐射型直流子网、环形直流子网或者辐射型环形组合的直流子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电压等级直流电网包括多个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子网,多个直流子网之间通过直流变压器连接,每个直流子网为辐射型直流子网、环形直流子网或者辐射型环形组合的直流子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压器包括:隔离型DC/DC变换器、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或者DC/AC/DC变换器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采用高压或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包括一条或多条直流线路以及线路末端的换流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包括:单个变换器或多个交流变压器、直流变压器和交直流变换器的串联、级联和并联组合构成的变换器。
8.一种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对汇集送出***的电压控制和功率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包括:
采用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与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控制并稳定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的电压;
采用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与外部***之间连接的逆变器控制并稳定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包括:
采用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与所述可再生能源汇集直流电网之间的直流变压器控制所述长距离直流输电***的功率;
当直流子网采用辐射型结构时,采用直流子网始端的直流变压器或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控制直流子网的功率;
当直流子网采用环型结构时,判断是否有线路出现功率阻塞;
当线路未出现功率阻塞时,直流变压器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仅对自身端口功率进行控制;
当线路出现功率阻塞时,采用出现功率阻塞线路始端的直流变压器或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对出现功率阻塞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线路出现功率阻塞时,采用出现功率阻塞线路始端的直流变压器或可再生能源并网装置对出现功率阻塞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包括:
当线路出现功率阻塞时,若发生阻塞的线路末端为进行电压控制的直流变压器,则由该线路始端的直流变压器对该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
若发生阻塞的线路两端均为进行功率控制的直流变压器或新能源并网装置,则判断线路上电流的流向,由流出电流的直流变压器或新能源并网装置的对该线路的功率进行控制。
CN202211390152.8A 2022-11-08 2022-11-08 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6033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0152.8A CN115603356A (zh) 2022-11-08 2022-11-08 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0152.8A CN115603356A (zh) 2022-11-08 2022-11-08 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3356A true CN115603356A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52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0152.8A Pending CN115603356A (zh) 2022-11-08 2022-11-08 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33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7076A (zh) * 2023-03-17 2023-04-14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直流汇集与外送***协调控制方法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7076A (zh) * 2023-03-17 2023-04-14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直流汇集与外送***协调控制方法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10353B1 (en) Dc connection scheme for windfarm with internal mvdc collection grid
Chaudhary et al. Wind farm grid integration using vsc based hvdc transmission-an overview
CN102386635B (zh) 逆变器var支持的分配的***以及方法
US9041248B2 (en) Control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generated by a wind farm between an AC power transmission link and a DC power transmission link
US20180097450A1 (en) Hybri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converter st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10112731B (zh) 一种输电***
CN112072697B (zh) 一种模块化直流微电网结构重构方式及运行控制方法
CN115603356A (zh) 基于直流变压器的新能源直流汇集送出***及其控制方法
Hamdaoui et al. Smart islanding in smart grids
CN110635693A (zh) 一种直流升压变换电路及装置
Lu et al. A highly compact transformerless universal power-flow and quality control as well as soft open point circuit
WO202020493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r power conversion units in power supply systems
CN112803445B (zh) 一种风储***及其控制方法
CN218449504U (zh) 一种基于光储直柔的综合能源供电***
Chand et al. Ac/dc microgrids
CN111800027B (zh) 一种换流装置及直流输电***
CN220934864U (zh) 一种蒲公英型配电网
CN108321805B (zh) 一种微电网***
CN117394658B (zh) 一种双极型电能路由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20510788U (zh) 一种基于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线路的中频电源***
CN116722579B (zh) 一种陆上新能源大基地直流外送***
US20230216309A1 (en) Microinverter for use with storage system
Pan et al. DC Connection for Large-Scale Wind Farms
CN117526394A (zh) 海上风电直流输送***
Irnawan et al. Operation strategy of a multi-terminal HVDC-connected wind farm against a highly fluctuating cond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1

Address after: 100033 West Chang'an Avenue, Xicheng Distric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100033 West Chang'an Avenue, Xicheng Distric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