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97164A -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97164A
CN115597164A CN202211055034.1A CN202211055034A CN115597164A CN 115597164 A CN115597164 A CN 115597164A CN 202211055034 A CN202211055034 A CN 202211055034A CN 115597164 A CN115597164 A CN 115597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ing
slot
bottom panel
clamping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50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允峰
张君慧
杨默轩
张东立
刘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503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97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97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97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机壳本体围成底部敞口的安装腔,机壳本体前后侧壁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上设有插口;隔板部将安装腔分隔成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隔板部的底部设有第一插槽;第一底面板设于第一安装腔的底部敞口处,其上设有插接部,插接部插设于第一插槽内;第二底面板设于第二安装腔的底部敞口处,其上设有第二插槽,围成第一插槽的壁插设于第二插槽内;第一底面板和第二底面板的前后侧的边上分别设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上设有卡接部,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贴靠,卡接部卡入对应的插口内。该底面板为两半独立式结构,每个底面板可以单独拆装,互不影响,并且实现正面无螺钉化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新风机没有空调的内循环风处理功能,用户需要选择新风机和空调搭配的方式安装,占用较大空间且安装不便,所以,集成新风和空调功能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应运而生。
新风环控一体机内设有换热器、全热交换芯体、风机等部件,新风环控一体机通常安装于室内棚顶上,其底部设有维修口,以便对内部相关部件进行维修。新风一体机的机壳一般包括机壳本体和底面板,机壳本体内形成用于安装部件的安装腔,底面板设于机壳本体的底部敞口处,维修口设于底面板上。底面板通过打螺钉的方式固定安装至机壳本体的底部,底面板为一个整体式结构,若维修口的位置不能够满足机壳内更深处相关部件的维修时,则需要将整个底面板都拆卸下来,并且,多处打螺钉安装效率低,螺钉外露,长时间使用后存在螺钉生锈、装配松动的弊端。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底面板为两半独立式结构,每个底面板可以单独拆装,互不影响,并且实现正面无螺钉化安装,提高安装效率,通过导向结构、限位结构的设计,提高安装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包括:
机壳本体,其围成底部敞口的安装腔,所述机壳本体上位于其前后侧的两个侧壁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上设有插口;
隔板部,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将所述安装腔分隔成左右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隔板部的底部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插口朝向所述第一安装腔,围成所述第一插槽的壁朝向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一侧凸出;
第一底面板,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部敞口处,其上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第二底面板,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底部敞口处,其上设有第二插槽,围成所述第一插槽的壁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内;实现第一底面板的右侧、第二底面板的左侧与隔板部之间的插接固定。
所述第一底面板和所述第二底面板的前后侧的边上分别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上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贴靠,所述卡接部卡入对应的所述插口内,实现第一底面板、第二底面板与机壳本体前/后侧壁之间的卡接固定。
本申请中第一底面板和第二底面板的装配无先换之分,二者装配相互独立,并且也可以相互独立进行拆卸,互不影响。
第一底面板仅在右侧打螺钉,第二底面板仅在左侧打螺钉,其余处都无需螺钉,仅通过机械式的卡接和插接结构,并且是利用机壳本体和隔板部的自身结构改进即可实现两个底面板的安装,大大提高安装效率和装配可靠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本体的顶壁的内侧设有内盖板,所述机壳本体的顶壁与所述内盖板之间围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保温层,所述内盖板上设有多个螺钉安装孔。
上部U型盖板采用双层结构,在内外层盖板之间设置保温层,机壳内各部件直接固定安装至内层盖板上,由机壳内向外打螺钉,正面安装,正面打螺钉,大大提高安装易操作性和安装效率,并且双层盖板结构有助于提高机壳强度。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新风环控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从Q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机壳本体、隔板部、以及两个底面板的***图;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两个底面板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底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F1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G1处放大图;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第二底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F2处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G2处放大图;
图11为根据实施例的机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实施例的隔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实施例的新风环控一体机的仰视图;
图14为图13中A-A向剖视图;
图15为13中B-B向剖视图;
图16为根据实施例的卡接部与插口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13中C-C向剖视图;
图18为13中D-D向剖视图;
图19为13中E-E向剖视图;
图20为根据实施例的机壳本体的***图;
图21为根据实施例的机壳本体省略内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根据实施例的机壳本体的顶壁、内盖板、以及保温层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23为根据实施例的内盖板与机壳本体的侧壁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24为根据实施例的支撑部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机壳本体;
110-上盖板,111-上盖顶板,112-上盖前侧板,113-上盖后侧板;
120-侧板;
131-第一安装腔,132-第二安装腔;
140-内盖板,141-内盖翻边,142-把手;
150-支撑部,151-U型槽,152-槽口翻边,153-延伸插片;
160-保温层;
171-第一子区域,172-第二子区域;
181-第一翻边,182-第五翻边;
190-插口;
200-隔板部,210-第一插槽,211-第一插槽横向部Ⅰ,212-第一插槽竖向部,213-第一插槽横向部Ⅱ;
310-第一底面板,311-插接部,3111-插接竖向部,3112-插接横向部,3113-插接倾斜部;
320-第二底面板,321-第二插槽,3211-第二插槽横向部Ⅰ,3212-第二插槽竖向部,3213-第二插槽横向部Ⅱ,3214-第二插槽倾斜部,322-第六翻边;
330-卡接部,331-卡接横向部Ⅰ,332-卡接竖向部,333-卡接横向部Ⅱ,334-卡接倾斜部;
340-第二翻边,341-缺口;
350-第三翻边;
360-第四翻边;
370-连接翻边;
400-维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单元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单元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为新风环控一体机,其包括机壳本体100,机壳本体100内形成安装腔,安装腔的底部敞口,安装腔内通过隔板结构分隔出多个安装区域,用于分别安装热交换芯体、换热器、风机等部件,同时通过隔板结构限定出多个风道,比如风道可以包括室外新风风道、室内循环风风道、以及室内排风风道等,机壳本体上设置多个风口,比如风口可以包括新风入口、新风出口、排风入口、排风出口、循环风入口等,通过热交换芯体、换热器、风机、多个风道、以及多个风口的布局设置,新风环控一体机能够满足室内空气温度调节、新风引入、室内风循环、室内排风等需求。
图1至图4所示结构中省略了内部风道、热交换芯体、换热器、风道等部件,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创新改进点相关的机壳本体100、隔板部200、第一底面板310、以及第二底面板320等。
新风环控一体机在正常使用时,安装方位如图1和图2所示,底面板位于下方。
新风环控一体机在组装生产时,组装方位如图3和图4所示,机壳本体100放置于工作台上,敞口朝上,先向机壳本体100的安装腔内安装热交换芯体、换热器、风机、隔板组件等部件,最后再安装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
为了便于描述,以图1所示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在正常使用时的方位为例,定义出前、后、左、右、顶、底六个方位。
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整张底面板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底面板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每个底面板上可以分别设置维修口400,以便对其所对应覆盖区域内的功能部件进行维修。
如何实现两个底面板的相互独立、且便捷的拆装,是本申请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参照图3,隔板部200设于安装腔内,将安装腔分隔成左右布置的第一安装腔131和第二安装腔132,两个安装腔可以分别用于安装热交换芯体和换热器,隔板部200也可以同时作为其他部件(比如风机等)的安装载体。
第一底面板310设于第一安装腔131的底部敞口处,用于封堵第一安装腔131的底部敞口。第二底面板320设于第二安装腔132的底部敞口处,用于封堵第二安装腔132的底部敞口。
隔板部200在起到分隔腔室作用的同时,还用于连接固定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
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分别为矩型结构,二者的可靠固定安装涉及其各自的四个侧边的安装。
第一底面板310、第二底面板320在靠近隔板部200的一侧分别与隔板部200之间采用插接的固定结构,第一底面板310、第二底面板320的前/后侧与机壳本体100的前/后侧壁之间采用卡接的固定结构,第一底面板310、第二底面板320的左/右侧与机壳本体100的左/右侧壁之间采用螺钉固定结构,下文对各边的具体装配结构进行详述。
对于第一底面板310、第二底面板320与隔板部200之间的插接固定结构具体如下:
隔板部200的结构如图12所示,图12中的隔板部200放置姿态为新风环控一体机在进行组装生产时的放置姿态,按照图1所示的新风环控一体机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来描述,隔板部200的底部设有第一插槽210,第一插槽210沿隔板部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插槽210的插口朝向第一安装腔131,围成第一插槽210的壁朝向第二安装腔132的一侧凸出。
第一插槽210由多段弯折翻边构成,第一插槽210与隔板部200由同一张板材弯折而成,第一插槽210起到了同时安装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的作用。
第一底面板310的结构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底面板310在靠近隔板部200的一侧设有插接部311,参照图14,插接部311插设于第一插槽210内。
第二底面板320的结构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二底面板320在靠近隔板部200的一侧设有第二插槽321,参照图14,围成第一插槽210的壁插设于第二插槽321内。
插接部311、第一插槽210、以及第二插槽321虽相互叠加,但又相互独立,通过隔板部200上的第一插槽210能够实现两个底面板的单独装配和拆卸,互不影响。为了保证装配紧密,三者之间为适当过盈配合。
对于第一底面板310、第二底面板320与机壳本体100前/后侧壁之间的卡接固定结构具体如下:
机壳本体100的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中的机壳本体100放置姿态为新风环控一体机在进行组装生产时的放置姿态,按照图1所示的新风环控一体机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来描述,再参照图16,机壳本体100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翻边181,第一翻边181上设有插口190。
参照图5和图6、以及图8和图9、再结合图15和图16,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的前侧边、后侧边上分别设有第二翻边340,第二翻边340上设有卡接部330,第一翻边181与第二翻边340贴靠,卡接部330卡入对应的插口190内。
对于第一底面板310、第二底面板320与机壳本体100左/右侧壁之间的螺钉固定结构具体如下:
第一底面板310的右侧边和第二底面板320的左侧边上分别设有竖直延伸的连接翻边370,连接翻边370通过连接件(比如螺钉)与机壳本体10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对应固定连接。第一底面板310上的连接翻边370参照图5,其与机壳本体100的右侧壁之间的螺钉固定结构参照图18。第二底面板320上的连接翻边370参照图8,其与机壳本体100的左壁之间的螺钉固定结构参照图19。
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的安装过程如下:参照图4,并以图4所示方位为例,将两个底面板向下落至机壳本体100的顶部;使第一底面板310上的卡接部330与对应的插口190卡接,第一底面板310上的插接部311***隔板部200上的第一插槽210内,再将第一底面板310的右侧连接翻边370通过螺钉与机壳本体100的右侧壁固定,即完成第一底面板310的固定安装;使第二底面板320上的卡接部330与对应的插口190卡接,第二底面板320上的第二插槽321与隔板部200上的第一插槽210的壁插接,再将第二底面板320的左侧连接翻边370通过螺钉与机壳本体100的左侧壁固定,即完成第二底面板320的固定安装。
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的装配无先换之分,二者装配相互独立,并且也可以相互独立进行拆卸,互不影响。
在图1所示的使用姿态中,底面板作为新风环控一体机的主观面,其上无螺钉外露。
第一底面板310仅在右侧打螺钉,第二底面板320仅在左侧打螺钉,其余处都无需螺钉,仅通过机械式的卡接和插接结构,并且是利用机壳本体100和隔板部200的自身结构改进即可实现两个底面板的安装,大大提高安装效率和装配可靠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10、以及图16,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的前/后侧的边上分别设有第三翻边350,第三翻边350沿竖直方向朝靠近机壳本体100的一侧延伸,第二翻边340自第三翻边350朝向安装腔的内侧水平延伸,第二翻边340上设有缺口341,缺口341朝向安装腔的一侧敞口,卡接部330设于缺口341处。
第二翻边340与第一底面板310之间、第二翻边340与第二底面板320之间分别形成用于安装保温层的槽结构(未标示),便于保温层的安装。此外,两个底面板的前/后侧边通过第二翻边340和第三翻边350形成两道弯折结构,有助于提高结构强度。
参照图6和图9,再结合图16,卡接部330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横向部Ⅰ331、卡接竖向部332、卡接横向部Ⅱ333,卡接横向部Ⅰ331和卡接横向部Ⅱ333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二翻边340的延伸方向相同,卡接竖向部332连接于卡接横向部Ⅰ331和卡接横向部Ⅱ333之间,卡接横向部Ⅰ331自缺口341的一侧边朝向缺口341的中心延伸,卡接竖向部332自卡接横向部Ⅰ331朝靠近第一翻边181的一侧延伸。
安装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时,再参照图4和图16,将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向下落至机壳本体100的顶部,第二翻边340落至第一翻边181的顶部,卡接部330顺势落入对应的插口190内,然后将两个底面板分别朝向隔板部200的一侧推动,第二翻边340沿着第一翻边181滑动,推动到位后,插口190的一侧边抵靠于卡接竖向部332上,第二翻边340与第一翻边181的底侧贴靠,卡接横向部Ⅱ333与第一翻边181的上侧贴靠。
卡接部330和插口190的结构设置,使得两个底面板由上至下放置机壳本体100的顶部时,卡接部330能够顺势落至对应的插口190内,然后沿水平方向推动两个底面板即可实现卡接部330与插口190之间的可靠卡接,便于安装;并且,第二翻边340和卡接部330位于第一翻边181的上下两侧,上下交错卡接,结构可靠。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15,卡接部330还包括卡接倾斜部334,卡接倾斜部334自卡接横向部Ⅱ333朝向远离缺口341的一侧倾斜延伸,卡接倾斜部334对卡接部330卡入插口190的过程起到安装导向作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从图5和图6、以及图8和图9可以看出,设于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上的卡接部330朝向相反、均指向隔板部200。
在安装第一底面板310时,将第一底面板310沿着第一安装腔131的底部敞口朝靠近隔板部200的方向推动,第一翻边181与第二翻边340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第二翻边340沿着第一翻边181滑动,第一底面板310上的卡接部330顺势与对应的插口190卡接,第一底面板板310朝向隔板部200推动到位后,第一底面板310上的插接部311顺势***隔板部200上的第一插槽210内,此时第一底面板310右侧的连接翻边370与机壳本体100的右侧壁贴靠,在二者之间打螺钉,即可实现第一底面板310四个边的全面固定。
在安装第二底面板320时,将第二底面板320沿着第二安装腔132的底部敞口朝靠近隔板部200的方向推动,第一翻边181与第二翻边340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第二翻边340沿着第一翻边181滑动,第二底面板320上的卡接部330顺势与对应的插口190卡接,第二底面板320朝向隔板部200推动到位后,第二底面板320上的第二插槽321顺势与隔板部200上的第一插槽210的壁插接,此时第二底面板320左侧的连接翻边370与机壳本体100的左侧壁贴靠,在二者之间打螺钉,即可实现第二底面板320四个边的全面固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6,第二翻边340上设有第四翻边360,第四翻边360朝向机壳本体100的一侧竖直延伸,第四翻边360用于在第一翻边181与第二翻边340产生相对滑动时限制第一翻边181沿水平方向的位移。
也就是说,在安装两个底面板时,两个底面板朝向隔板部200的方向推动时,第四翻边360起到滑道、限位作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6,第一翻边181上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五翻边182,插口190为设于第一翻边181和第五翻边182上的L型开口结构,参照图11,插口大,便于底面板由上至下放至机壳本体100上时,卡接部330顺势落至插口190内。
第五翻边182与机壳本体100的侧壁之间围成用于安装保温层的插槽结构,便于保温层的安装。同时,机壳本体100的前/后侧壁的底部通过第一翻边181和第五翻边182形成两道弯折结构,有助于提高结构强度。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14,插接部311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竖向部3111、插接横向部3112、以及插接倾斜部3113,插接竖向部3111自第一底面板310朝向安装腔的一侧竖直延伸,插接横向部3112朝向第一底面板310的外侧水平延伸,插接倾斜部3113自插接横向部3112朝远离第一底面板310的方向、且朝向第一底面板310的外侧倾斜延伸,插接横向部3112和插接倾斜部3113插设于第一插槽210内。
安装第一底面板310时,将第一面板板310向靠近隔板部200方向推动到位后,插接横向部3112和插接倾斜部3113可以顺势***第一插槽210内,插接倾斜部3113起到安装导向作用,插接竖向部3111与第一插槽210的一端抵靠,图14所示为装配过程中的放置姿态,新风环控一体机在实际使用姿态时,将图14转180°可以得到,插接横向部3112与第一插槽210的底壁贴靠,形成上下方向的限位卡接结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和图14,第一插槽2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插槽横向部Ⅰ211、第一插槽竖向部212、以及第一插槽横向部Ⅱ213,第一插槽竖向部212连接于第一插槽横向部Ⅰ211与第一插槽横向部Ⅱ213之间,第一插槽横向部Ⅰ211自隔板部200的底部朝向第二安装腔132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一插槽竖向部212自第一插槽横向部Ⅰ211竖直延伸,第一插槽横向部Ⅱ213自第一插槽竖向部212朝向第一安装腔131的一侧延伸,第一插槽210为U型插槽结构,插接横向部3112与第一插槽横向部Ⅱ213贴靠配合。
参照图10和图14,第二底面板320在朝向隔板部200的一侧设有第六翻边322,第六翻边322自第二底面板320朝向安装腔的一侧竖直延伸,第二插槽321与第六翻边322连接,第六翻边322与插接竖向部3111贴靠,使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装配后二者之间无闪缝。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0和图14,第二插槽321包括第二插槽横向部Ⅰ3211、第二插槽竖向部3212、以及第二插槽横向部Ⅱ3213,第二插槽竖向部3212连接于第二插槽横向部Ⅰ3211与第二插槽横向部Ⅱ3213之间,第二插槽横向部Ⅱ3213自第六翻边322朝向第二安装腔132的一侧水平延伸,第二插槽横向部Ⅰ3211自第二插槽竖向部3212朝向第一安装腔131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二插槽321为U型插槽结构,第二插槽321的插口朝向第一安装腔131。
第二插槽321还包括第二插槽倾斜部3214,第二插槽倾斜部3214自第二插槽横向部Ⅰ3211朝向远离第二底面板320的方向、且朝向第二底面板20的外侧(即朝向第一安装腔131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插槽倾斜部3214在第一插槽210***第二插槽321的装配过程起到安装导向作用。
本发明在解决两个底面板独立拆装的基础上,还解决了新风环控一体机的内部各部件不便于安装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整机的隔热性能,通常在机壳内侧设置保温层。在整机生产组装时,由于保温层的存在,使得各部件在通过螺钉向机壳内安装时,螺钉需要穿过厚厚的保温层才能够得以固定安装,螺钉外露,固定不可靠,外露的螺钉处容易产生冷凝水。有的机型为了避免钉尖外露,需要从机壳的外侧向里打螺钉,此时同样存在螺钉处产生冷凝水的问题,并且不便于各部件螺钉孔的对正打螺钉操作,生产效率低。此外,现有机壳多为为单层板结构,强度低。
本申请通过如下技术手段解决上段所提及的问题: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0至图24,机壳本体100包括上盖板110、两个左右相对布置的侧板120、以及内盖板140。
上盖板110为U型结构,其包括由一张板材弯折而成的上盖顶板111、上盖前侧板112、以及上盖后侧板113,上盖顶板111构成机壳本体100的顶壁,上盖前侧板112构成机壳本体100的前侧壁,上盖后侧板113构成机壳本体100的后侧壁。
两个侧板120设于上盖板110的左右两侧,构成机壳本体10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
整机在进行组装时,先将上盖板110和左右两个侧板120组装在一起,构成一安装框结构,将上盖顶板111朝下放置,然后向上盖顶板111内安装内部隔板、风机、换热器、热交换芯体等部件,最后再安装第一底面板310和第二底面板320,为了提高内部各部件的安装便捷性及可靠性,本申请对上盖板110做如下改进:在上盖顶板111的内侧设置内盖板140,内盖板140与上盖顶板111之间围成一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保温层,记为保温层160,内盖板140上设置多个螺钉安装孔。
上盖顶板111与内盖板140之间形成一双层结构,组装时,将内部各部件直接打螺钉固定安装至内盖板140上,由机壳本体100内向外打螺钉,正面打螺钉,正面安装,大大提高安装易操作性和安装效率,螺钉不外露,提高整机美观度,避免外露的螺钉处产生冷凝水,并且双层盖板结构有助于提高机壳强度,双层结构中的保温层也提高了机壳的保温性能。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1和图22,容纳空间内设有支撑部150,支撑部150的一侧通过螺钉与上盖顶板111固定连接,支撑部150的另一侧通过螺钉与内盖板140固定连接。
由于内盖板140整体面积较大,支撑部150对内盖板140起到支撑作用,提高内盖板140的安装稳固性,避免内盖板140的中部区域塌陷。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50沿上盖顶板11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支撑部150将容纳空间分隔成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内都设置保温层,在提高内盖板140安装稳固性的同时,也有助于保温层的安装。
图21所示结构中,支撑部150设有一个,支撑部150沿上盖顶板111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4,支撑部150包括一体结构的U型槽151和设于U型槽151的敞口顶边处的槽口翻边152,槽口翻边152朝向U型槽151的外侧延伸,U型槽151的槽底与上盖顶板1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槽口翻边152与内盖板14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参照图21,U型槽151将容纳空间分隔成第一子区域171和位于第一子区域171两侧的第二子区域172,第一子区域171即为U型槽151自身所围的槽口区域,第一子区域171和两个第二子区域172内都设置保温层160,槽口翻边152与位于第二子区域172内的保温层160贴靠。
槽口翻边152一方面便于支撑部150与内盖板140之间的固定连接,另一方面对内置的保温层起到限位作用。
容纳空间中的保温层160都无需粘胶,组装时,直接将无胶的保温层160放置到第一子区域171和第二子区域172内即可,此时槽口翻边152对两个第二子区域172内的保温层起到限位作用,然后安装内盖板140,通过内盖板140将保温层160最终限位于容纳空间中,无胶保温层的设置也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4,U型槽151的一端槽壁上设有延伸插片153,内盖板140上对应设有插口(未标示),延伸插片153插设于插口内,安装支撑部150时,先将延伸插片153插设于插口内,对支撑部150进行初步定位,再通过螺钉将支撑部150固定,便于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3,内盖板140的四周侧分别设有内盖翻边141,内盖翻边141朝向上盖顶板111的一侧延伸,也即内盖翻边141向上延伸,内盖翻边141与上盖顶板111抵靠,内盖翻边141与机壳100的周向侧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实现内盖板140的固定安装,周向外侧打螺钉,便于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0,内盖板140上设有把手142,把手142具有两个,对称地设于内盖板140的两侧,把手142便于手持内盖板140进行转运及安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本体,其围成底部敞口的安装腔,所述机壳本体上位于其前后侧的两个侧壁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上设有插口;
隔板部,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将所述安装腔分隔成左右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隔板部的底部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插口朝向所述第一安装腔,围成所述第一插槽的壁朝向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一侧凸出;
第一底面板,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部敞口处,其上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
第二底面板,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底部敞口处,其上设有第二插槽,围成所述第一插槽的壁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内;
所述第一底面板和所述第二底面板的前后侧的边上分别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上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贴靠,所述卡接部卡入对应的所述插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面板和所述第二底面板的前后侧的边上分别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沿竖直方向朝靠近所述机壳本体的一侧延伸;
所述第二翻边自所述第三翻边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内侧水平延伸,所述第二翻边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敞口;
所述卡接部设于所述缺口处,所述卡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横向部Ⅰ、卡接竖向部、卡接横向部Ⅱ,所述卡接横向部Ⅰ和所述卡接横向部Ⅱ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二翻边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卡接竖向部连接于所述卡接横向部Ⅰ和所述卡接横向部Ⅱ之间,所述卡接横向部Ⅰ自所述缺口的一侧边朝向所述缺口的中心延伸,所述卡接竖向部朝靠近所述第一翻边的一侧延伸;
所述插口的一侧边抵靠于所述卡接竖向部上,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的底侧贴靠,所述卡接横向部Ⅱ与所述第一翻边的上侧贴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还包括卡接倾斜部,所述卡接倾斜部自所述卡接横向部Ⅱ朝向远离所述缺口的一侧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设于所述第一底面板和所述第二底面板上的所述卡接部朝向相反、均指向所述隔板部;
将所述第一底面板沿着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部敞口朝靠近所述隔板部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之间产生相对滑动,所述第一底面板上的卡接部顺势与对应的插口卡接,所述插接部顺势***所述第一插槽内;
将所述第二底面板沿着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底部敞口朝靠近所述隔板部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之间产生相对滑动,所述第二底面板上的卡接部顺势与对应的插口卡接,所述第二插槽顺势与所述第一插槽的壁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翻边上设有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朝向所述机壳本体的一侧竖直延伸,所述第四翻边用于在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产生相对滑动时限制所述第一翻边沿水平方向的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翻边上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五翻边,所述插口为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五翻边上的L型开口结构,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机壳本体的侧壁之间围成用于安装保温层的插槽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竖向部、插接横向部、以及插接倾斜部,所述插接竖向部自所述第一底面板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竖直延伸,所述插接横向部朝向所述第一底面板的外侧水平延伸,所述插接倾斜部自所述插接横向部朝远离所述第一底面板的方向、且朝向所述第一底面板的外侧倾斜延伸;
所述插接横向部和插接倾斜部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插槽横向部Ⅰ、第一插槽竖向部、以及第一插槽横向部Ⅱ,所述第一插槽竖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槽横向部Ⅰ与所述第一插槽横向部Ⅱ之间,所述第一插槽横向部Ⅰ自所述隔板部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方向水平延伸;
所述第二底面板在朝向所述隔板部的一侧设有第六翻边,所述第六翻边自所述第二底面板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竖直延伸,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第六翻边连接,所述第六翻边与所述插接竖向部贴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面板的右侧边和所述第二底面板的左侧边上分别设有竖直延伸的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机壳本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对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环控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本体的顶壁的内侧设有内盖板,所述机壳本体的顶壁与所述内盖板之间围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保温层,所述内盖板上设有多个螺钉安装孔。
CN202211055034.1A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Pending CN115597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5034.1A CN115597164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5034.1A CN115597164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97164A true CN115597164A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42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5034.1A Pending CN115597164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971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7478B2 (en) Heat radiation unit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EP3153782A1 (en) Integrated air conditioner
CN214009399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115597164A (zh)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CN218296124U (zh)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CN218120079U (zh)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CN218544741U (zh)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CN212901780U (zh) 空调室外机
KR102458493B1 (ko) 배관부 설치키트 결합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WO2021082335A1 (zh) 一种风管机
JP7086269B2 (ja) 室内機
KR10018722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51129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62479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KR100931078B1 (ko) 버스용 냉방장치
CN2126187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96880U (zh) 驻车空调
CN213480383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267338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656947U (zh) 空调室内机
JP7241959B2 (ja)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および室外機
CN217929111U (zh)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CN2158637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415017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JP741260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