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5524B - 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5524B
CN115585524B CN202211211187.0A CN202211211187A CN115585524B CN 115585524 B CN115585524 B CN 115585524B CN 202211211187 A CN202211211187 A CN 202211211187A CN 115585524 B CN115585524 B CN 115585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environment
data
concentration
air
e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11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85524A (zh
Inventor
刘延兵
刘骐嘉
孔祥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ega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ega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ega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ega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1118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55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5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5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85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5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9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2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所述消杀网装置包括荷电消杀单元、静电集尘单元、多个触点;荷电消杀单元包括:驱动器、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多个触点将电压输入荷电消杀单元与静电集尘单元;驱动器与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相连,驱动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荷电粒子;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布置于消杀网装置中间位置向消杀网装置两侧发射荷电粒子;无线极电荷接收电极包括条状金属片,通过连接地线引导荷电粒子分布于消杀网装置中的通风面,实现对病原体的消杀,获得消杀后的空气;静电集尘单元基于静电作用与消杀装置的循环风速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实现了对细菌、病原体的消杀与阻断。

Description

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以空气为传播媒介的流行病日益频发。空气微生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毒、细菌、支原体和真菌或其孢子等,一般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因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率高达20%,所以诸如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病毒传染病,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室内空气消杀装置可以对病原体进行消杀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因此对空气消杀装置的需求逐渐增加。
目前,空气消杀装置在进行病菌灭杀时,大多数都是将空气吸入设备内处理,而仅基于带电粒子的自由扩散无法使得带电粒子均匀分布于消杀网装置的通风面灭杀效率低,且被动式消杀方式无法对空间中的病菌进行随时的消杀净化,无法满足对持续灭活空气中弥散漂浮的病原体,无法灭活物体表面的病原体,防止病原体扩散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装置,所述消杀装置包括:
消杀网装置;所述消杀网装置包括位于上层的荷电消杀单元与位于下层的静电集尘单元以及多个触点;
其中,所述荷电消杀单元包括:驱动器、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
所述多个触点用于提供外部电源接口,以将符合要求的电压输入所述荷电消杀单元与所述静电集尘单元;
所述驱动器与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在符合要求的电压下发射荷电粒子;其中,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为多个,且分别布置于所述消杀网装置的中间位置以向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发射荷电粒子;
所述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包括条状金属片,所述条状金属片基于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的对称位置,且与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平行;所述条状金属片通过连接地线引导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的荷电粒子,以使所述荷电粒子分布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中的通风面,实现对空气中病原体的消杀以获得消杀后的空气;
所述静电集尘单元位于所述荷电消杀单元的下层,用于根据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高压电形成负高压静电场,以基于所述负高压静电场对所述消杀后的空气环境空气进行二次消杀,实现对空气病原体的彻底净化。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消杀装置还包括:机壳组件、过滤网、风机组件、移动组件、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机壳组件上设置有所述消杀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消杀装置的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消杀网装置之间的机壳内设置有过滤网,用于对所述消杀装置吸入的空气灰尘进行初次过滤,以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
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消杀网装置之间的机壳内,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相应指令进行旋转,以使室内环境中的空气以符合要求的风速进入所述消杀装置;
所述移动组件位于所述机壳组件下方包括底盘与万向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移动指令进行移动,以对所述室内环境的不同位置进行病原体的消杀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消杀装置还包括:机壳组件、过滤网、风机组件、移动组件、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机壳组件上设置有所述消杀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消杀装置的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消杀网装置之间的机壳内设置有过滤网,用于对所述消杀装置吸入的空气灰尘进行初次过滤,以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
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并将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消杀网装置之间的机壳内;其中,所述风机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相应指令进行风机旋转,以使室内环境中的空气以符合要求的风速进入所述消杀装置;
所述移动组件位于所述机壳组件下方,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底盘与万向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移动指令进行移动,以对所述室内环境的不同位置进行病原体的消杀。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消杀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组件外部的环境监测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
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消杀装置所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数据;
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消杀装置所处室内环境的生物活动轨迹数据;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及所述红外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空气质量数据与所述生物活动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中荷电粒子的预设发射波形;
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相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荷电粒子时的实际发射波形,将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与所述预设发射波形进行比对,获得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与所述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差异值;其中所述差异值至少包括: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与所述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相位差、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与所述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幅值差、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与所述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频率差;
若所述预设发射波形与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之间的差异值大于预设数值,则调整所述荷电粒子的发射电压,以调整所述实际发射波形的相位、幅值与频率,获得符合要求的荷电粒子波形。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空气质量数据与所述生物活动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中荷电粒子的预设发射波形,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空气质量数据确定室内环境中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所述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所述室内环境中的干扰参数;其中,所述干扰参数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之间预设时间内的空气交换量、所述室内环境中预设时间内的空气湿度;
基于所述室内环境中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所述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确定初始待消杀数据;其中,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干扰参数获取所述空气的电离系数,以基于所述电离系数获取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的电离半径,并根据所述电力半径调整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获得待消杀数据;
获取当前周期的生物活动轨迹数据,以及与所述当前周期相对应的历史数据;其中,所述历史数据包括:与所述当前周期相邻时间段内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采集的第一历史数据、与所述当前周期以预设时间段相间隔的第二历史数据;
通过所述生物活动轨迹数据、所述历史数据与所述待消杀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的发射条件,以基于所述发射条件确定对应的预设发射波形;其中,所述发射条件包括:发射时间,发射频率,发射电压。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
所述基于所述空气质量数据确定室内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所述室内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之前,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采集频率在当前周期内,采集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获得空气质量数据;
获取所述环境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与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基于所述位置数据,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所述空气质量数据,建立所述室内环境质量相关的三维图像的第一图层;
获取所述红外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以基于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与所述生物活动数据,建立所述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的第二图层;
基于所述第一图层与所述第二图层,生成所述室内环境质量相关的三维图像,以根据连续时间内所述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的变化,确定所述室内环境的各个区域在当前周期内各数据的变化趋势。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环境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确定初始待消杀数据,具体包括:
结合所述室内环境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所述室内环境的颗粒物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在所述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中基于时间域进行安全演变,以确定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
基于所述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当前周期内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均值;
若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大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小于预设第一阈值,或者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小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所述初始消杀数据与上一周期一致;
若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大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或者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小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大于预设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上一周期的消杀数据输入预设决策模型,以输出所述室内环境的初始待消杀数据。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干扰参数调整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获得待消杀数据,具体包括:
对所述干扰参数进行过滤,确定所述干扰参数中与所述生物气溶胶浓度相关的干扰数据;
对各个干扰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基于所述各个干扰数据对应的干扰源,确定所述各个干扰数据对应的消杀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所述干扰数据对所述对应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干扰后的空气质量数据;
针对消杀评价指标体系每一级评价指标,通过结合历史数据与判断尺度表获得所述指标的权重值,以获得所述消杀评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
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消杀评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进行分析,获得所述消杀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以构建所述干扰因子的隶属度函数,并基于所述隶属度函数与预设影响等级标准,确定所述干扰因子的影响等级;
若所述影响等级大于预设等级,则获取与所述干扰因子相对应的空气质量数据,以确定干扰后的空气质量数据;
将所述干扰后的空气质量数据输入预设空气质量预测模型,输出干扰后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
将所述干扰后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上一周期的消杀数据输入所述预设决策模型,以调整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获得待消杀数据。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生物活动数据、所述历史数据与所述待消杀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的发射条件,具体包括:
若基于所述生物活动数据、所述第一历史数据与所述第二历史数据,确定室内环境不存在用户,则基于所述待消杀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第一荷电粒子对应的发射条件;
若基于所述生物活动数据与所述历史数据,确定室内环境中存在用户的概率小于预设第一阈值,则基于所述待消杀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第二荷电粒子所对应的发射条件;
若基于所述生物活动数据与所述历史数据,确定所述室内环境中存在用户的概率大于预设第二阈值且小于预设第一阈值,则基于所述待消杀数据确定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第三荷电粒子所对应的发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荷电粒子、所述第二荷电粒子与所述第三荷电粒子之间的组成成分不同。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相应指令进行旋转,以使室内环境中的空气以符合要求的风速进入所述消杀装置之前,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基于所述建筑数据确定所述室内环境的待消杀空气体积;
获取所述符合要求的荷电粒子波形的发射时间与发射频率,并将所述发射时间、发射频率与所述待消杀空气体积,输入预设学习模型,以输出与各消杀时间相对应的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速;
根据预设时间阈值确定符合要求的消杀时间范围,以基于所述消杀时间确定对应的风速范围,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的各个区域在当前周期内各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所述消杀装置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消杀装置的起始点与所述消杀装置的目标点,并基于所述起始点与所述目标点对所述消杀装置进行路径规划,以控制所述移动组件基于所述路径规划将所述消杀装置移动到所述目标点,并基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与所述目标点的相对位置,调整所述消杀装置的风向;
将所述风速范围与所述风向进行格式转换,获得相应的指令,以使所述风机组件根据所述相应的指令进行调整获得符合要求的风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方法包括:
通过消杀网装置的多个触点提供外部电源接口,以将符合要求的电压输入所述消杀网装置的荷电消杀单元与静电集尘单元;
通过与所述消杀单元的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相连的驱动器,驱动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在符合要求的电压下发射荷电粒子;其中,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为多个,且分别布置于所述消杀网装置的中间位置以向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发射荷电粒子;
通过连接地线的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引导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的荷电粒子,以使所述荷电粒子分布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中的通风面,实现对空气中病原体的消杀,获得消杀后的空气;其中,无线极电荷接收电极包括条状金属片,所述条状金属片基于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的对称位置,且与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平行;
基于所述静电集尘单元根据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高压电形成负高压静电场,以基于所述负高压静电场对所述消杀后的空气环境空气进行二次消杀,实现对空气病原体的彻底净化。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基于分别布置于所述消杀网装置的中间位置的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向消杀网装置两侧发射荷电粒子,使得空气中的病原体受荷电粒子影响被灭活,阻断了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通过两个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进行荷电粒子的发射提高了荷电粒子的发射效率,使得消杀环境可以瞬间充满荷电粒子。基于安装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的无限极接收电极,使得荷电粒子分布在消杀网装置的通风面,以条状金属片构成的无限极接收电极减少了空气在消杀网装置中流通时的风阻,提高了消杀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荷电消杀单元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杀网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杀网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杀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00、荷电消杀单元;101、驱动器;102、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 103、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1031、条状金属片;1032、支撑结构;200、静电集尘单元;201、正电极片;202负电极片;300、触点;400、机壳组件;401、进风口;402、出风口;500、过滤网;600、风机组件;700、移动组件;701、底盘;702、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装置,消杀装置包括:消杀网装置。消杀网装置包括位于上层的荷电消杀单元100与位于下层的静电集尘单元200以及多个触点300。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应用场景下荷电消杀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荷电消杀单元包括:驱动器101、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102、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103。如图 2所示的正视图,在荷电消杀单元中存在多个触点从而为消杀网装置提供外部电源接口,将符合要求的电压输入荷电消杀单元100与静电集尘单元200中。驱动器101和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相连,用于驱动无限极电荷102发射电极在符合要求的电压下发射荷电粒子。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图1可知,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102为两个分别布 置在消杀网装置的中间位置,由于对称安装所以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102的发 射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向消杀网装置的两侧发射荷电粒子。无限极电荷接收电 极103安装于所述消杀网装置的对称位置与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102平行。由 图3所示的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下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知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103包括条状金属片1031,所述条状金 属片1031基于支撑结构1032安装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的对称位置。条状金属片通过连接地线,引导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基于高压发射的荷电粒子,分布于消杀网装置的通风面。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细胞膜内外本身具有一定 的电势差,当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出荷电粒子之后,通风面的空气弥散一 定浓度的荷电粒子,空气中的微生物将受荷电粒子的作用使细胞膜内外的电位 差增大而灭活或死亡,阻断病菌的传播,主动实现了对空气中细菌与病毒的消杀。此外,通过两个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荷电粒子,相对于传统的单个发 射电极的荷电粒子发射,消杀装置的消杀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此外,图 3中的条状金属片1031与支撑结构1032构成的上层荷电消杀单元100是镂空 的,以条状金属片连接地线构成的无限极接收电极的面积小,从而使得消杀网 装置的通风面的风阻减小,能够提高消杀的效率。避免了传统方式中例如针- 网电极构成的荷电消杀单元,其收集极的密集布置带来一定的风阻,影响气流 流动从而导致了消杀装置的净化效率下降的问题。
如图4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场景下消杀网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位于荷电消杀单元100下层的静电集尘单元200,用于通过静电作用过滤空气中的带电颗粒,实现对空气的净化与消杀。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静电集尘单元200可以是ifd集尘滤网。Ifd集尘滤网是一种蜂窝状中空的微通道结构,以电解质材料为载体产生强电场,对空气中运动的带电微粒施加巨大的吸引力,吸附空气中机会100%的运动带电微粒,包括细菌和病毒。同时未被上层荷电消杀单元灭活的细菌、病毒在持续的强电场作用下,最终全部灭活。在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静电集尘单元200包括交替布置的正电极片201和负电极片202,正电极片201和负电极片202分别与触点接入的正极电和负极电连接。正电极片201和负电极片202平行布置在绝缘材料制成的方形框架内,所有的正电极片201连接在一根导体上,所有的负电极片202连接在另一根导体上,然后再与由触点300接入的电源连接。
如图5所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装置的剖面示意图。由图可知,装置还包括:机壳组件400、过滤网500、风机组件600、移动组件700、控制单元。机壳组件400上设置有消杀装置的进风口401与消杀装置的出风口402。在进风口401与消杀网装置之间的机壳设内置有过滤网500,以对消杀装置吸入的空气灰尘进行初次过滤,过滤掉待消杀空气中的颗粒灰尘,从而减少对荷电消杀单元以及静电集尘单元的清洗次数。与后续的荷电消杀单元以及静电集尘单元结合实现对待消杀空气的多层次过滤与消杀,提高空气的净化与消杀的质量。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初次过滤的是直径较大的颗粒灰尘,比如:较粗的颗粒,粒径大于75微米粉尘,粉尘颗粒粒径为1~75微米的颗粒,一般是由工业生产上的破碎和运转作业所产生的灰尘。荷电消杀单元则对于初步过滤之后的空气中的病原体进行消杀,即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比如: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等,以支原体为例其直径小于1微米为:直径50-300nm,所以通过初步过滤的空气中还包含有需要进行消杀的直径小于过滤网的病原体。
其中,风机组件600与控制单元相连,并将风机组件600和控制单元设置于出风口402与消杀网装置之间的机壳内,风机组件用于接收控制单元发出的相应指令进行风机旋转,使得室内环境中的空气以符合要求的风速进入到消杀装置中。同时将荷电消杀单元100产生的荷电粒子吹入到待消杀的室内环境中,对于室内环境中存在于人体、动物体、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原体基于荷电粒子进行动态消杀,从而阻断病原体的传播。而移动组件700位于所述机壳组件下方,移动组件包括底盘701与万向轮702,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移动指令进行移动,实现对室内环境不同位置的病原体进行消杀。
如图5所示,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消杀装置的外壳组件中包含多组风机组件以及对应的多组消杀网装置,从而构成消杀速效率更高的消杀装置。
在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消杀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机壳组件外部的环境监测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获取消杀装置所处室内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数据,例如:空气湿度、空气温度、PM2.5含量等。红外传感器用于感知生物活动数据,以判断待消杀的室内环境中是否存在用户。控制单元和环境监测传感器以及红外传感器相连接,用于获取环境监测传感器以及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以及生物活动轨迹数据,并根据获取的数据确定出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102中荷电粒子的发射条件例如:发射的频率、发射强度、发射的时间等发射条件。监控单元和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102相连接,用于监控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102发射荷电粒子的实际发射波形,并将监控获取的实际发射波形上传到控制单元,以便于后续的分析。此外,控制单元根据发射条件模拟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102的预设发射波形,并将实际发射波形与预设发射波形进行对比,获得实际发射波形和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差异值,差异值至少包括:实际发射波形与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相位差、实际发射波形与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幅值差、实际发射波形与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频率差。如果预计发射波形和实际发射波形之间的差异值大于预设数值,那么就调整荷电粒子的发射电压的电压值、发射电压的开启时间,以调整所述实际发射波形的相位、幅值与频率,获得符合要求的荷电粒子波形。通过对荷电消杀单元中,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的发射波形、发射电压进行调整,实现了对空气中病原体的动态消杀,实现了针对性高效率的空气消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根据空气质量数据与生物活动数据,确定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102中荷电粒子的预设发射波形包括以下过程:
首先,根据空气质量数据确定出室内环境中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室内环境中的干扰参数;其中,干扰参数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之间预设时间内的空气交换量、室内环境中预设时间内的空气湿度等。可以理解的是干扰参数是可以影响室内环境中病原体浓度的变化趋势、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的。例如:外界天气情况恶劣的情况下,在室内进行空气净化时,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空气交换,从而导致室内环境质量在与室外环境进行交换时会造成明显下降。此外湿空气下的各放电参数相应于干空气和水蒸气的分解,从而造成电离系数随湿度增大。低场强下附着系数随湿度增大,高场强下随湿度减小;电子和正离子漂移速度分别随湿度增大和减小,即电离层半径将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为了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需要考虑到干扰参数对消杀效果的影响。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基于空气质量数据确定室内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换趋势,以及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之前,控制单元还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采集频率在当前周期内,采集环境监测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获得空气质量数据;并获取环境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与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基于位置数据,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空气质量数据,将空气质量数据在室内环境的三维模型中进行显示,从而建立包含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的第一图层。同样的获取红外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以便确定人体获得数据的测量点,从而以根据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与生物活动数据以及生物活动数据的测量点,建立出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的第二图层。根据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的第一图层与第二图层生成室内环境质量的三维图像,从而基于时间对室内环境质量的三维图像进行分析时,根据连续时间内所述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的变化,确定出室内环境的各个区域在当前周期内各数据的变化趋势。基于图像的分析可以直观的确定空气中病原体微生物各个区域的浓度,方便以合适的策略调整荷电消杀单元的荷电粒子发射以进行空气消杀,提高消杀的效率。
在根据空气质量数据确定出室内环境中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室内环境中的干扰参数之后,为了便于对空气的消杀确定出消杀数据,需要再根据室内环境中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确定初始待消杀数据。具体的: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环境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确定初始待消杀数据,包括以下过程:
首先,结合室内环境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室内环境的颗粒物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在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中基于时间域进行安全演变,从而确定出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生物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并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多相体系,微粒大小为0.001~100μm,其中含有土壤微粒、工业尘埃微粒、汽车排放的微粒、细菌、微生物、植物孢子粉等微粒,所以基于室内环境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室内环境的颗粒物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出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趋势。
然后为了便于分析连续周期内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需要根据当前周期内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趋势,确定出当前周期内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均值。
如果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大于室内环境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小于预设第一阈值,此时可能是在上一周期调整消杀数据进行消杀之后,消杀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应才能够抑制生物气溶胶浓度的恶性增加,所以初始消杀数据与上一周期一致。同样的,如果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小于室内环境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说明空气消杀起到了作用,但是此时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依然相对较高,不需要降低消杀数据即为了保证空气的消杀净化效率不需要降低消杀强度,则初始消杀数据与上一周期一致。
如果下一周期内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大于室内环境当前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则说明需要更改消杀数据,将下一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当前周期的消杀数据输入预设决策模型,以输出所述室内环境下一周期的初始待消杀数据。而如果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大于室内环境上一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大于预设第一阈值,则说明生物气溶胶浓度增强且超过阈值,需要调整消杀数据,此时将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上一周期的消杀数据输入预设决策模型,从而输出室内环境当前周期内的初始待消杀数据。
如果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小于室内环境一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大于预设第二阈值,则说明室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生物气溶胶浓度降低了一个等级,可以降低消杀强度,从而节约空气净化过程中的成本,则需要将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上一周期的消杀数据输入预设决策模型,以输出室内环境的初始待消杀数据。
由上述可知干扰参数会影响室内环境中的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趋势。所以在确定出室内环境的初始待消杀数据之后,再根据干扰参数调整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获得待消杀数据,具体地,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根据干扰参数调整初始待消杀数据获得待消杀数据,具体包括以下方式:
首先需要对所述干扰参数进行过滤,过滤掉干扰参数中数值过小对且公交浓度影响小于设定值的参数,确定出干扰参数中与所述生物气溶胶浓度相关的干扰数据;然后再对各个干扰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且根据各个干扰数据对应的干扰源,以获得各个干扰数据对应的消杀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干扰数据对对应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干扰后的空气质量数据。针对于消杀评价指标体系每一级评价指标,通过结合历史数据与判断尺度表获得所述指标的权重值,以获得所述消杀评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消杀评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进行分析,获得消杀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从而构建出干扰因子的隶属度函数。并基于隶属度函数与预设影响等级标准,确定所述干扰因子的影响等级。如果影响等级大于预设等级,就获取和这个干扰因子相对应的空气质量数据,从而确定出干扰后的空气质量数据。将确定出的干扰后的空气质量数据,输入到预设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从而输出干扰后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将干扰后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初始待消杀数据、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上一周期的消杀数据输入预设决策模型,从而实现对初始待消杀数据的调整,获得待消杀数据。
在获取待消杀数据之后,为了避免对消杀环境中存在用户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还需要获取当前周期的生物活动数据,以及与所述当前周期相对应的历史数据;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小对待消杀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对人体的伤害需要结合历史时间内是否在生物活动数据中检测到用户来确定后续的电荷发射条件。历史数据包括:与当前周期相邻时间段内红外线传感器的采集的第一历史数据、与当前周期以预设时间段相间隔的第二历史数据。
然后通过生物活动数据、历史数据与待消杀数据,确定出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的发射条件,以基于发射条件确定出对应的预设发射波形,其中发射条件包括发射时间与发射频率。具体的,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生物活动数据、所述历史数据与所述待消杀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的发射条件,具体包括:
如果根据生物活动数据、第一历史数据与第二历史数据,确定室内环境不存在用户,则说明该室内环境中可以使用对细菌、病毒灭活效率快的方式使得消杀时间和消杀频率增加,所以需要基于待消杀数据,确定出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第一荷电粒子对应的发射条件。而如果根据生物活动数据与历史数据,确定室内环境中存在用户的概率小于预设第一阈值,则基于待消杀数据,确定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第二荷电粒子所对应的发射条件,即根据发射条件可以发射出对人体无害的荷电粒子进行细菌及病毒的消杀以及大颗粒的净化。
如果根据生物活动数据与历史数据,确定出室内环境中存在用户的概率大于预设第二阈值且小于预设第一阈值,此时室内环境中可能出现用户的概率较大,为了保证用户的健康可以通过对人体有益且可以对空气进行消杀净化的第三荷电粒子进行环境消杀,那么根据待消杀数据确定出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第三荷电粒子所对应的发射条件;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荷电粒子、第二荷电粒子与第三荷电粒子之间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差别。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根据发射条件模拟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的预测发射数据,具体包括:控制单元根据发射条件,确定出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的粒子所对应的波形信息,然后根据波形信息确定对应的数字波形信号,并根据模数转换模块将数字波形信号转换为模拟波形信号。将模拟波形信号基于预设功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获得对应的电压输入信息,并根据电压输入信息模拟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的预测发射数据。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若预设发射波形与实际发射波形之间的差异值大于预设数值,则调整荷电粒子的发射电压,获得符合要求的荷电粒子波形,具体包括:
如果预设发射波形与实际发射波形之间的差异值大于预设数值,则调整触点的外接电源,以使实际发射波形与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差异值小于预设数值,并将调整后的叠加电源对应的电压值作为符合要求的电压。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相应指令进行旋转,以使室内环境中的空气以符合要求的风速进入所述消杀装置之前,为了能够对气溶胶浓度高的区域进行针对性消杀提高消杀的效果,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取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基于建筑数据确定所述室内环境的待消杀空气体积。然后获取符合要求的荷电粒子波形的发射时间与发射频率,并将发射时间、发射频率与待消杀空气体积输入预设学习模型,以输出与各消杀时间相对应的风机组件的风速。例如消杀时间为13分钟对应的风速为X转/分钟,消杀时间为15分钟对应的风速为Y转/分钟,消杀时间为17分钟对应的风速为Z 转/分钟,其中消杀时间为从开始消杀到空气气溶胶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内的时间。根据预设时间阈值确定符合要求的消杀时间范围,以基于所述消杀时间确定对应的风速范围,接上述例子如果预设时间阈值为15分钟内使得待消杀环境的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标准,则对应的风速范围为大于Y转/分钟。然后根据室内环境的各个区域在当前周期内各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消杀装置的位置信息,确定出消杀装置的起始点与消杀装置的目标点。可以理解的是目标的为当前周期内生物气溶胶浓度极大值处,以便于从源头对病原体进行有效消杀,阻断病原体的传播。根据起始点与目标点对消杀装置进行路径规划,以控制消杀装置的移动组件700基于路径规划将消杀装置移动到目标点。将风速范围与风向进行格式转换获得该风机组件600的相应的指令,使得风机组件600根据相应的指令进行调整获得符合要求的风速。本发明提供的消杀装置在荷电消杀单元开始工作后,在短时间内使得待消杀的室内环境充满荷电粒子,15分钟后可以使得细菌和病原体的消杀率达到99%以上,有效提高了对空气中病原体的消杀效率。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根据起始点与目标点对消杀装置进行路径规划,以使移动组件基于路径规划将消杀装置移动到目标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基于设定的栅格尺寸与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建立待消杀室内环境的地图栅格模型。其中,栅格尺寸选择与消杀装置底盘接近的尺寸。若根据所述消杀装置当前位置,确定所述消杀装置当前存在一个或多个移动方向,则基于A-Star算法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移动方向中,确定所述待消杀装置的下一个移动方向以控制所述待消杀装置基于确定出的移动方向在所述地图栅格模型中进行移动。如果根据消杀装置的当前位置无法确定消杀装置当前的移动方向,则根据Lazy Theta*算法确定所述消杀装置当前的邻接点,以基于所述当前的邻接点确定当前的移动方向,从而控制移动组件进行移动。通过路径规划的方式使得消杀装置可以针对性的对高浓度区域进行有效消杀,提高了空气净化的效率,而基于路径规划的方式实现了最短路径下的进一步规划,有效提高了移动组件的移动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消杀装置通过分别布置于消杀网装置的中间位置的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向消杀网装置两侧发射荷电粒子,使得空气中的病原体受荷电粒子影响被灭活,阻断了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为了进一步证明该消杀装置对于病原体的有效消杀效果,以下以冠状病毒HCoV-229E、甲型流感病毒以及自然菌的消杀实验为例进行说明。
消杀实验1中以冠状病毒HCoV-229E作为毒株、Huh7细胞作为实验用品,将测试环境控制为:温度23~25℃、相对湿度50~60%、舱体体积为30m3。实验过程中在30立方米实验舱中,将滴加病毒悬液的载体放置于距离消杀装置 1.5米,距离地面1.3米的位置,开启消杀装置作用60分钟后回收病毒测定滴度。下表1为消杀装置对于冠状病毒HCoV-229E的消杀实验结果表。
表1.为消杀装置对于冠状病毒HCoV-229E的消杀实验结果表
由表1可知相对于对照组,本消杀装置在1小时内对冠状病毒HCoV-229E 进行了高效的消杀,使得平均病毒灭活对数值达到2.89,实现了对于冠状病毒 HCoV-229E消杀的效果。
消杀实验2中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例,将甲型流感病毒、MDCK细胞作为实验用品,在机器开启最大风速后在30米方米的实验舱中对于甲型流感病毒进行60分钟的消杀,获取表2中消杀装置对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实验消杀结果。
表2.消杀装置对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实验消杀结果
通过上表2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可知,消杀装置对于甲型流感病毒的杀灭率达到了99.9%以上,证明了本消杀装置基于荷电粒子能够实现对于流感病毒的有效消杀,实现对于空气的净化效果。
消杀实验3中对消杀装置对于自然菌的灭活结果进行试验,将白色葡萄球菌8032作为实验菌种,在环境温度22~26℃、相对湿度50~70%、舱体体积为 30m3。启动消杀装置运行60分钟对于细菌进行消杀,获得如表3所示的消杀装置对于白色葡萄球菌8032的消杀实验结果。
表3.消杀装置对于白色葡萄球菌8032的消杀实验结果
/>
由表3可知,自然消亡率为:灭杀率为:
通过上表3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可知,消杀装置对于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达到了99.9%以上,证明了本消杀装置基于荷电粒子对白色葡萄球菌进行消杀相对于自然消亡具有高效的消杀效果,能够实现对于待净化环境中空气的净化效果。
下表4为消杀装置对于自然菌的消杀实验结果:
表4.消杀装置对于自然菌的消杀实验结果
由表4可知, 通过实验证明了消杀装置对于自然菌进行消杀之后平均消亡率达到99.34%,能够对于空气中的自然菌进行有效的消杀。综上实验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消杀装置可以对细菌和病原体进行有效的消杀,从而实现空气的净化。
如图6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1:通过消杀网装置的多个触点提供外部电源接口,以将符合要求的电压输入所述消杀网装置的荷电消杀单元与静电集尘单元。
S602:通过与所述消杀单元的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相连的驱动器,驱动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在符合要求的电压下发射荷电粒子;其中,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为多个,且分别布置于所述消杀网装置的中间位置以向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发射荷电粒子;
S603:通过连接地线的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引导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的荷电粒子,以使所述荷电粒子分布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中的通风面,实现对空气中病原体的消杀,获得消杀后的空气;其中,无线极电荷接收电极包括条状金属片,所述条状金属片基于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的对称位置,且与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平行;
S604:基于所述静电集尘单元根据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高压电形成负高压静电场,以基于所述负高压静电场对所述消杀后的空气环境空气进行二次消杀,实现对空气病原体的彻底净化。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杀装置包括:消杀网装置;所述消杀网装置包括位于上层的荷电消杀单元与位于下层的静电集尘单元以及多个触点;
其中,所述荷电消杀单元包括:驱动器、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
所述多个触点用于提供外部电源接口,以将符合要求的电压输入所述荷电消杀单元与所述静电集尘单元;
所述驱动器与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在符合要求的电压下发射荷电粒子;其中,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为多个,且分别布置于所述消杀网装置的中间位置以向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发射荷电粒子;
所述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包括条状金属片,所述条状金属片基于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的对称位置,且与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平行;所述条状金属片通过连接地线引导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的荷电粒子,以使所述荷电粒子分布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中的通风面,实现对空气中病原体的消杀以获得消杀后的空气;其中,所述条状金属片与支撑结构构成的上层荷电消杀单元是镂空的;
所述静电集尘单元位于所述荷电消杀单元的下层,用于根据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高压电形成负高压静电场,以基于所述负高压静电场对所述消杀后的空气环境空气进行二次消杀,实现对空气病原体的彻底净化;
所述消杀装置还包括风机组件、控制单元,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并将风机组件和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消杀装置的出风口与消杀网装置之间的消杀装置机壳内;
其中,所述风机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相应指令进行风机旋转,以使室内环境中的空气以符合要求的风速进入所述消杀装置,并将荷电消杀单元产生的荷电粒子吹入到待消杀的室内环境中,对于室内环境中存在于人体、动物体、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原体基于荷电粒子进行动态消杀;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采集频率在当前周期内,采集环境监测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获得空气质量数据;其中,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消杀设备的机壳外部;
获取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与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基于所述位置信息,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所述空气质量数据,建立所述室内环境质量相关的三维图像的第一图层;
获取红外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以基于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与生物活动轨迹数据,建立所述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的第二图层;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消杀设备的机壳外部,用于获取所述消杀装置所处室内环境的生物活动轨迹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图层与所述第二图层,生成所述室内环境质量相关的三维图像,以根据连续时间内所述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的变化,确定所述室内环境的各个区域在当前周期内各数据的变化趋势;
所述室内环境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确定初始待消杀数据,具体包括:
结合所述室内环境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所述室内环境的颗粒物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在所述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中基于时间域进行安全演变,以确定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
基于所述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当前周期内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均值;
若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大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小于预设第一阈值,或者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小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与上一周期一致;
若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大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或者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小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大于预设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上一周期的消杀数据输入预设决策模型,以输出所述室内环境的初始待消杀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杀装置还包括:机壳组件、过滤网、移动组件、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机壳组件上设置有所述消杀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消杀装置的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消杀网装置之间的机壳内设置有过滤网,用于对所述消杀装置吸入的空气灰尘进行初次过滤,以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
所述移动组件位于所述机壳组件下方,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底盘与万向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移动指令进行移动,以对所述室内环境的不同位置进行病原体的消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室内环境的不同位置进行病原体的消杀之前,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及所述红外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空气质量数据与所述生物活动轨迹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中荷电粒子的预设发射波形;
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相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荷电粒子时的实际发射波形,将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与所述预设发射波形进行比对,获得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与所述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差异值;其中所述差异值至少包括: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与所述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相位差、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与所述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幅值差、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与所述预设发射波形之间的频率差;
若所述预设发射波形与所述实际发射波形之间的差异值大于预设数值,则调整所述荷电粒子的发射电压,以调整所述实际发射波形的相位、幅值与频率,获得符合要求的荷电粒子波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空气质量数据与所述生物活动轨迹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中荷电粒子的预设发射波形,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空气质量数据确定室内环境中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所述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所述室内环境中的干扰参数;其中,所述干扰参数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之间预设时间内的空气交换量、所述室内环境中预设时间内的空气湿度;
基于所述室内环境中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所述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确定初始待消杀数据;其中,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包括:消杀持续时间,消杀强度;
基于所述干扰参数获取所述空气的电离系数,以基于所述电离系数获取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的电离半径,并根据所述电离半径调整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获得待消杀数据;
获取当前周期的生物活动轨迹数据,以及与所述当前周期相对应的历史数据;其中,所述历史数据包括:与所述当前周期相邻时间段内所述红外传感器采集的第一历史数据、与所述当前周期以预设时间段相间隔的第二历史数据;
通过所述生物活动轨迹数据、所述历史数据与所述待消杀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的发射条件,以基于所述发射条件确定对应的预设发射波形;其中,所述发射条件包括:发射时间,发射频率,发射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干扰参数调整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获得待消杀数据,具体包括:
对所述干扰参数进行过滤,确定所述干扰参数中与所述生物气溶胶浓度相关的干扰数据;
对各个干扰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基于所述各个干扰数据对应的干扰源,确定所述各个干扰数据对应的消杀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所述干扰数据对所述对应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干扰后的空气质量数据;
针对消杀评价指标体系每一级评价指标,通过结合历史数据与判断尺度表获得所述指标的权重值,以获得所述消杀评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
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消杀评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进行分析,获得所述消杀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以构建干扰因子的隶属度函数,并基于所述隶属度函数与预设影响等级标准,确定所述干扰因子的影响等级;
若所述影响等级大于预设等级,则获取与所述干扰因子相对应的空气质量数据,以确定干扰后的空气质量数据;
将所述干扰后的空气质量数据输入预设空气质量预测模型,输出干扰后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
将所述干扰后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上一周期的消杀数据输入所述预设决策模型,以调整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获得待消杀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生物活动轨迹数据、所述历史数据与所述待消杀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的发射条件,具体包括:
若基于所述生物活动轨迹数据、所述第一历史数据与所述第二历史数据,确定室内环境不存在用户,则基于所述待消杀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第一荷电粒子对应的发射条件;
若基于所述生物活动轨迹数据与所述历史数据,确定室内环境中存在用户的概率小于预设第一阈值,则基于所述待消杀数据,确定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第二荷电粒子所对应的发射条件;
若基于所述生物活动轨迹数据与所述历史数据,确定所述室内环境中存在用户的概率大于预设第二阈值且小于预设第一阈值,则基于所述待消杀数据确定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第三荷电粒子所对应的发射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荷电粒子、所述第二荷电粒子与所述第三荷电粒子之间的组成成分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相应指令进行旋转,以使室内环境中的空气以符合要求的风速进入所述消杀装置之前,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基于所述建筑数据确定所述室内环境的待消杀空气体积;
获取所述符合要求的荷电粒子波形的发射时间与发射频率,并将所述发射时间、发射频率与所述待消杀空气体积,输入预设学习模型,以输出与各消杀时间相对应的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速;
根据预设时间阈值确定符合要求的消杀时间范围,以基于所述消杀时间确定对应的风速范围,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的各个区域在当前周期内各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所述消杀装置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消杀装置的起始点与所述消杀装置的目标点,并基于所述起始点与所述目标点对所述消杀装置进行路径规划,以控制移动组件基于所述路径规划将所述消杀装置移动到所述目标点,并基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与所述目标点的相对位置,调整所述消杀装置的风向;
将所述风速范围与所述风向进行格式转换,获得相应的指令,以使所述风机组件根据所述相应的指令进行调整获得符合要求的风速。
8.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消杀网装置的多个触点提供外部电源接口,以将符合要求的电压输入所述消杀网装置的荷电消杀单元与静电集尘单元;
通过与所述消杀单元的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相连的驱动器,驱动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在符合要求的电压下发射荷电粒子;其中,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为多个,且分别布置于所述消杀网装置的中间位置以向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发射荷电粒子;
通过连接地线的无限极电荷接收电极引导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发射的荷电粒子,以使所述荷电粒子分布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中的通风面,实现对空气中病原体的消杀,获得消杀后的空气;其中,无线极电荷接收电极包括条状金属片,所述条状金属片基于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消杀网装置两侧的对称位置,且与所述无限极电荷发射电极平行;其中,所述条状金属片与支撑结构构成的上层荷电消杀单元是镂空的;
基于所述静电集尘单元根据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高压电形成负高压静电场,以基于所述负高压静电场对所述消杀后的空气环境空气进行二次消杀,实现对空气病原体的彻底净化;
所述消杀装置还包括风机组件、控制单元,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并将风机组件和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消杀装置的出风口与消杀网装置之间的消杀装置机壳内;
其中,所述风机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相应指令进行风机旋转,以使室内环境中的空气以符合要求的风速进入所述消杀装置,并将荷电消杀单元产生的荷电粒子吹入到待消杀的室内环境中,对于室内环境中存在于人体、动物体、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原体基于荷电粒子进行动态消杀;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采集频率在当前周期内,采集环境监测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获得空气质量数据;其中,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消杀设备的机壳外部;
获取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与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基于所述位置信息,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所述空气质量数据,建立所述室内环境质量相关的三维图像的第一图层;
获取红外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以基于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与生物活动轨迹数据,建立所述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的第二图层;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消杀设备的机壳外部,用于获取所述消杀装置所处室内环境的生物活动轨迹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图层与所述第二图层,生成所述室内环境质量相关的三维图像,以根据连续时间内所述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的变化,确定所述室内环境的各个区域在当前周期内各数据的变化趋势;
所述室内环境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确定初始待消杀数据,具体包括:
结合所述室内环境的病原体浓度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以及所述室内环境的颗粒物在当前周期内的变化趋势,在所述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图像中基于时间域进行安全演变,以确定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
基于所述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确定所述当前周期内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均值;
若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大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小于预设第一阈值,或者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小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所述初始待消杀数据与上一周期一致;
若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大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或者所述室内环境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小于所述室内环境上一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且所述室内环境当前时刻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所述上一周期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之差大于预设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当前周期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所述室内环境的建筑数据以及上一周期的消杀数据输入预设决策模型,以输出所述室内环境的初始待消杀数据。
CN202211211187.0A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 Active CN115585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1187.0A CN115585524B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1187.0A CN115585524B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5524A CN115585524A (zh) 2023-01-10
CN115585524B true CN115585524B (zh) 2024-04-19

Family

ID=84777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1187.0A Active CN115585524B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5524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518713D0 (en) * 2015-10-22 2015-12-09 Darwin Technology Internat Ltd Air cleaning device
CA2898030A1 (en) * 2015-07-21 2016-02-29 Alexandr Vladimirovich Nagolkin Air disinfectio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implementation thereof
CN206563377U (zh) * 2017-02-28 2017-10-17 深圳市森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院环境用智能空气消毒机
CN111928362A (zh) * 2020-07-13 2020-11-13 香港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备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功能的***、装置及空气消毒器
CN211986426U (zh) * 2020-02-26 2020-11-24 上海煌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溶胶消杀无人机器人***
CN212657845U (zh) * 2020-07-07 2021-03-05 大连群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颗粒浓度监测的通风空调用菌毒智能消杀器
CN212841966U (zh) * 2020-07-29 2021-03-30 香港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新型冠状病毒消杀性能的ffu装置
CN112665040A (zh) * 2020-12-28 2021-04-16 中科朗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消杀方法
KR102263908B1 (ko) * 2020-07-09 2021-06-14 주식회사 유온링크 복합 청정시스템이 구비된 스마트 게이트 제어시스템
CN113280445A (zh) * 2021-06-15 2021-08-20 山东大学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消杀机器人及消杀方法
WO2021189884A1 (zh) * 2020-03-24 2021-09-30 杭州亿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物理和化学双重消毒杀菌***及其方法
WO2021218994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刘延兵 一种空气感染源防护机
CN114038064A (zh) * 2021-11-19 2022-02-11 广东纵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平台分析的大型公共场所建筑设计方法
CN114042174A (zh) * 2021-10-11 2022-02-15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车内紫外线消杀***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589697A (zh) * 2022-03-22 2022-06-07 海风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消杀巡检环境调节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98030A1 (en) * 2015-07-21 2016-02-29 Alexandr Vladimirovich Nagolkin Air disinfectio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implementation thereof
GB201518713D0 (en) * 2015-10-22 2015-12-09 Darwin Technology Internat Ltd Air cleaning device
CN206563377U (zh) * 2017-02-28 2017-10-17 深圳市森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院环境用智能空气消毒机
CN211986426U (zh) * 2020-02-26 2020-11-24 上海煌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溶胶消杀无人机器人***
WO2021189884A1 (zh) * 2020-03-24 2021-09-30 杭州亿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物理和化学双重消毒杀菌***及其方法
WO2021218994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刘延兵 一种空气感染源防护机
CN212657845U (zh) * 2020-07-07 2021-03-05 大连群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颗粒浓度监测的通风空调用菌毒智能消杀器
KR102263908B1 (ko) * 2020-07-09 2021-06-14 주식회사 유온링크 복합 청정시스템이 구비된 스마트 게이트 제어시스템
CN111928362A (zh) * 2020-07-13 2020-11-13 香港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备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功能的***、装置及空气消毒器
CN212841966U (zh) * 2020-07-29 2021-03-30 香港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新型冠状病毒消杀性能的ffu装置
CN112665040A (zh) * 2020-12-28 2021-04-16 中科朗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消杀方法
CN113280445A (zh) * 2021-06-15 2021-08-20 山东大学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消杀机器人及消杀方法
CN114042174A (zh) * 2021-10-11 2022-02-15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车内紫外线消杀***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38064A (zh) * 2021-11-19 2022-02-11 广东纵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平台分析的大型公共场所建筑设计方法
CN114589697A (zh) * 2022-03-22 2022-06-07 海风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消杀巡检环境调节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莲 ; 马金珠 ; 贺泓 ; .室内生物气溶胶消杀措施及启示.环境工程学报.(0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5524A (zh)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65206A1 (ja) 微生物・ウイルスの捕捉・不活化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3615766B (zh) 一种室内动态空气消毒机
EP3504007B1 (en) A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CN104949233A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的方法及装置
JP5774119B2 (ja) 微生物・ウイルスの捕捉・不活化方法
CN112539505A (zh) 一种小型化循环空气净化杀菌装置
KR20180068652A (ko) 광전 효과에 의한 항균 기능을 구비하는 공기 정화 장치
CN101319805A (zh) 纳米等离子净化装置
CN104088578A (zh) 一种空气净化纱窗
CN104791919A (zh) 一种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CN208075167U (zh) 智能控制型空气净化器
CN115585524B (zh) 一种动态清除病原体的消杀方法及消杀装置
CN104390275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3687231U (zh) 一种便携移动式空气净化器
CN203687221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3687211U (zh) 一种室内动态空气消毒机
CN214746343U (zh) 一种空气消毒净化机
CN111306663A (zh) 基于细菌、病毒存在和传播状态的空气净化***和空气净化方法
KR102222474B1 (ko) 비말 내 부유 미생물 살균기
KR20220139321A (ko) 공기 청정기
CN207356297U (zh) 复合型空气杀菌装置及空气消毒机
CN215446776U (zh) 一种小型化循环空气净化杀菌装置
CN21717874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20200030241A (ko) 이온발생기를 이용하는 공기청정기
RU2598387C1 (ru) Система контроля 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едико-биологическими параметрами воздуха в сто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ой установк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