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3193A - 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3193A
CN115553193A CN202211180890.XA CN202211180890A CN115553193A CN 115553193 A CN115553193 A CN 115553193A CN 202211180890 A CN202211180890 A CN 202211180890A CN 115553193 A CN115553193 A CN 115553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line
pipe
resistance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808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53193B (zh
Inventor
黄俊翔
刘伟
唐永强
杜海辉
伍尚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Spatiotempo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Spatiotempo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Spatiotempo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Spatiotempo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808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53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53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3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53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3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A01G23/10Tapping of tree-juices, e.g. caoutchouc, gu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同时通压行,其中,所述同时通压行定义为通压收集的所述通压行的集合;控制所述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本发明通过设置多级联式收集管路结构,能够在确保不超过管道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的前提下,确定同时通压行的数量,达到同时收集多行智能胶瓶的乳胶的效果,不仅实现自动收集橡胶树所生产的乳胶,还极大地缩减了橡胶收集所需的时间,无需采用人工收胶方式即可实现橡胶收集,提高了橡胶作业的工作效率。本发明可应用于橡胶作业技术领域、物料质量控制技术领域、收集***技术领域等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收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割胶机器人对橡胶树皮进行切割后,使橡胶流入收集瓶中,需要工作人员到每棵橡胶树获取收集瓶中的橡胶。收胶时,工作人员依次只能收集一颗橡胶树所生产的橡胶,具体为一手提胶桶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胶刮柄,一手拿一空胶杯(如每株树上只有一个胶杯架)并用小指和无名指与手心一起夹住空杯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把装有胶乳的胶杯拿起,并把空杯放在胶杯架上。之后工作人员将装有胶水的胶杯斜向一侧将胶水倒入收胶桶中,同时用胶刮紧贴胶杯一侧的杯壁边缘刮下,刮下时需均匀用力,防止胶乳飞溅。待收集得到的橡胶满足约大半小胶桶,工作人员再将胶水倒于大胶桶中。
这种传统的只能通过手工收胶的方式不仅依赖于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收胶经验,而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作人员收胶的速度与进度。由于橡胶的断滴时间在不同季节有很大的差异,橡胶的断滴时间决定了橡胶的收胶时间,收胶时间的改变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在收胶过程中出错,难以避免在手工收胶过程中漏胶,影响橡胶生产方所获得的橡胶产量,不能满足橡胶生产方对快速精准收集橡胶方面的要求。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体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应用于多级联橡胶收集***,所述多级联橡胶收集***包括:收集管路、加压单元、收集单元以及若干组智能胶瓶,同一组的智能胶瓶依次通过所述收集管路连接形成通压行;所述收集管路包括总加压管、总泄压管、一级加压管、一级泄压管、二级加压管和二级泄压管;所述加压单元通过所述总加压管、二级加压管和一级加压管分别与各个所述通压行连接,所述收集单元通过所述总泄压管、二级泄压管和一级泄压管分别与各个所述通压行连接;
其中,定义每一个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最长的所述智能胶瓶为末端智能胶瓶,每一个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最短的所述智能胶瓶为首端智能胶瓶,所述第一管道距离定义为所述智能胶瓶与所述加压单元之间连接的所述总加压管、所述二级加压管和所述一级加压管的长度之和;
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同时通压行,其中,所述同时通压行定义为通压收集的所述通压行的集合;
控制所述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
其中,所述确定同时通压行,包括:
当没有任何一个所述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获取所述加压单元的作业压力和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计算出所述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或者,当存在有所述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则:
当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
判断所述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
若所述同时通压行不存在有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多出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一阻力,将所述多出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一阻力的差值赋值至多出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多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所述判断所述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还包括:
若所述同时通压行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所述同时通压行存在整行的所述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的所在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
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可分配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二阻力,将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二阻力的差值赋值至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其中,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定义为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值早于第二管道距离较短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值,所述第二管道距离定义为所述通压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与所述加压单元之间连接的所述总加压管和所述二级加压管的长度之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管道距离,依次控制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
其中,所述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开启加压阀的时间值早于所述第二管道距离较短的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开启加压阀的时间值。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还包括:
当第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2
行所述通压行第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4
个所述智能胶瓶完成通压收集时,延迟预设的第一时长,之后控制第
Figure 434396DEST_PATH_IMAGE002
行所述通压行第
Figure 669068DEST_PATH_IMAGE004
个所述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控制第
Figure 496210DEST_PATH_IMAGE002
行所述通压行第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6
个所述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控制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之后,包括:
当所述智能胶瓶组中的所有所述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时,按照关闭顺序依次关闭所述通压行的所述智能胶瓶的泄压阀;
当所有所述通压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均关闭时,控制所述加压单元停止工作;
所述关闭顺序定义为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第二管道较短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较长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第一管道距离较短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当没有任何一个所述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获取所述加压单元的作业压力和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计算出所述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包括:
S101, 当没有任何一个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控制当前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获取加压单元的作业压力、管路阻力数据和单元阻力数据;
S102,根据所述管路阻力数据和所述单元阻力数据,计算得到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
S103,判断所述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是否小于所述作业压力;如果是,则转至S104;
S104,计算所述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与所述作业压力的差值,并将差值赋值给所述作业压力;
S105,将当前通压行的下一行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循环执行S102至S103,直到所述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大于或等于所述作业压力时,转至S106;
S106,根据所述当前通压行,输出所述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其中,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当前通压行为第
Figure 437621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其中,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4
表示第
Figure 223174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数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6
为总泄压管和总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8
为二级泄压管和二级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20
为单元阻力数据。
所述若所述同时通压行不存在有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多出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一阻力,将所述多出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一阻力的差值赋值至多出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多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包括:
S201,检测所有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时,所述收集管路所减少的压力数值,将所述收集管路所减少的压力数值记作多出作业压力;
所述收集管路所减少的压力数值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22
其中,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24
表示收集管路所减少的压力数值,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数量,
Figure 961454DEST_PATH_IMAGE018
为二级泄压管和二级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S202,根据所述管路阻力数据和所述单元阻力数据,计算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记作第一阻力;
S203,判断所述第一阻力是否小于所述多出作业压力;如果是,则执行S204;
S204,计算所述第一阻力与所述多出作业压力的差值,将差值赋值给所述多出作业压力;
S205,将当前通压行的下一行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循环执行S202至S203,直到所述第一阻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多出作业压力,转至S206;
S206,根据当前通压行,输出所述多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其中,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8A
其中,
Figure 123446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当前通压行为第
Figure 588537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其中,
Figure 669626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114776DEST_PATH_IMAGE014
表示第
Figure 673933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数量;
Figure 589937DEST_PATH_IMAGE016
为总泄压管和总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189064DEST_PATH_IMAGE018
为二级泄压管和二级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885624DEST_PATH_IMAGE020
为单元阻力数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可分配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二阻力,将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二阻力的差值赋值至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包括:
S301,获取在同一时间值完成通压收集的同时通压行的数量,记作收集结束行数;
S302,根据收集结束行数,计算得到所述收集管路所减少的第一压力数值;
S303,检测所有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时收集管路所减少的第二压力数值,根据所述第一压力数值和所述第二压力数值计算得到可分配作业压力;
其中,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28
其中,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30
表示可分配作业压力,
Figure 123839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数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32
表示收集结束行数,
Figure 628770DEST_PATH_IMAGE018
为二级泄压管和二级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395868DEST_PATH_IMAGE016
为总泄压管和总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S304,获取所述管路阻力数据和所述单元阻力数据,计算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并将所述作业阻力记作第二阻力;
S305,判断所述第二阻力是否小于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如果是,则转至S305;
S306,计算所述第二阻力与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赋值至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
S307,将所述当前通压行的下一行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循环执行S304至S305,直到所述第二阻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转至S308;
S308,根据当前通压行,输出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其中,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8AA
其中,
Figure 720671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当前通压行为第
Figure 621630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其中,
Figure 246647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450226DEST_PATH_IMAGE014
表示第
Figure 855800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数量;
Figure 435817DEST_PATH_IMAGE016
为总泄压管和总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787776DEST_PATH_IMAGE018
为二级泄压管和二级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490153DEST_PATH_IMAGE020
为单元阻力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多级联橡胶收胶控制***,包括:总控模块、压力传感器、收集管路、智能胶瓶组、加压单元和收集单元
所述智能胶瓶组由若干组智能胶瓶构成,同一组的所述智能胶瓶依次通过所述收集管路连接形成通压行;
所述收集管路包括一级加压管、二级加压管、总加压管、一级泄压管、二级泄压管和总泄压管,所述总加压管连接所述加压单元,所述总泄压管连接所述收集单元;
每一个所述智能胶瓶连接有对应的所述一级加压管和所述一级泄压管,位于同一行所述通压行的多个所述智能胶瓶的所述一级加压管均与对应于该所述通压行的所述二级加压管连接;位于同一行所述通压行的多个所述智能胶瓶的所述一级泄压管均与对应于该所述通压行的所述二级泄压管连接;每一行所述通压行所述二级加压管均与所述总加压管连接,每一行所述通压行所述二级泄压管均与所述总泄压管连接;
其中,所述一级加压管和所述一级泄压管的长度和管内径均小于所述二级加压管和所述二级泄压管的长度和管内径,所述总泄压管和所述总加压管的管内径和长度均大于所述二级加压管和所述二级泄压管的长度和管内径;
其中,定义每一个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最长的所述智能胶瓶为末端智能胶瓶,每一个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最短的所述智能胶瓶为首端智能胶瓶,所述第一管道距离定义为所述智能胶瓶与所述加压单元之间连接的总加压管、二级加压管和一级加压管的长度之和;
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设于所述一级加压管、所述二级加压管、所述一级泄压管、所述二级泄压管、所述总加压管和所述总泄压管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一级加压管、所述二级加压管、所述一级泄压管、所述二级泄压管、所述总加压管和所述总泄压管的气压,输出气压信号并传输给所述总控模块;
所述总控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各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气压信号,确定同时通压行,控制所述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
其中,所述确定同时通压行,包括:
当没有任何一个所述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获取所述加压单元的作业压力和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计算出所述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或者,当存在有所述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则:
当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
判断所述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
若所述同时通压行不存在有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多出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一阻力,将所述多出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一阻力的差值赋值至多出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多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所述判断所述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还包括:
若所述同时通压行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所述同时通压行存在整行的所述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的所在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
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可分配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二阻力,将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二阻力的差值赋值至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其中,定义所述通压行的顺序为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所述通压行纳入所述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值早于第二管道距离较短的所述通压行纳入所述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值,所述第二管道距离定义为所述通压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与所述加压单元之间连接的所述总加压管和所述二级加压管的长度之和;
所述总控模块还被配置为向所述加压单元传输开机指令或关机指令;所述加压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总控模块传输的所述开机指令后工作或接收所述总控模块传输的所述关机指令后停止工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控模块还被配置为:当所述智能胶瓶组中的所有所述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时,按照关闭顺序依次关闭所述通压行的所述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当所有所述通压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均关闭时,控制所述加压单元停止工作;
其中,所述关闭顺序定义为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第二管道较短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较长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第一管道距离较短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程序,所述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提供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同时通压行,其中,所述同时通压行定义为通压收集的所述通压行的集合;控制所述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本发明通过设置多级联式收集管路结构,能够在确保不超过管道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的前提下,确定同时通压行的数量,达到同时收集多行智能胶瓶的乳胶的效果,不仅实现自动收集橡胶树所生产的乳胶,还极大地缩减了橡胶收集所需的时间,无需采用人工收胶方式即可实现橡胶收集,提高了橡胶作业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的总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没有任何一个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确定同时通压行的总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存在有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确定同时通压行的总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胶瓶、与该智能胶瓶对应的一级管路和该智能胶瓶与下一个智能胶瓶之间的二级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子二级泄压管和子二级加压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适用于如下的解释。
(1)层流和湍流,均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也称为稳流或片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这种运动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扰流或紊流。
(2)沿程损失,是指发生于均匀流和渐变流段、由壁面摩擦阻力产生的水头损失,与流段长度成正比,更具体地说,由于壁面阻力而使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产生流体的剪切变形,在切应力作用下使流体机械能被损耗。沿程损失随着流程的长度而增加,沿程损失与管道长度,管内粗糙度和管内流速的平方成正比,通常采用达西一维斯巴赫公式计算。
(3)沿程损失系数,用于计算沿程损失。对于层流,沿程阻力系数入仅与雷诺数有关,与管壁粗糙度无关;对于湍流,因湍流流动的复杂性,沿程阻力系数可以通过莫迪图确定。
(4)雷诺数,是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在流体力学中表征粘性影响的相似准则数,用于判别粘性流体的流动状态。例如,在管流中,雷诺数小于2300的流动是层流,雷诺数等于2300~4000为过渡状态,雷诺数大于4000时的是湍流。
(5)运动粘度,指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密度之比。可以通过运动粘度测定方法来测定本申请中涉及的橡胶运动粘度和空气运动粘度。
目前,由于橡胶的特殊性,收胶作业通常采用人工收胶的方式。常见的人工收胶的方式为:工作人员依次只能收集一颗橡胶树所生产的橡胶,将空胶杯放置在橡胶树上所设的胶杯架。之后,将装有胶水的胶杯斜向一侧以便将胶水倒入收胶桶中,同时用胶刮紧贴胶杯一侧的杯壁边缘刮下。刮下时需均匀用力,防止胶乳飞溅。待收集得到的橡胶满足约大半小胶桶,再将胶水倒于大胶桶中。这种手工的处理方式,不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操作能力,而且效率低下,整个收胶过程的出错率较高,无法将橡胶树所产生的橡胶完全收集。然而,在当前橡胶作业领域中,鲜少有橡胶工作设备具备收胶的功能。如何高效、精准地收集橡胶树所产生的乳胶成为本申请技术领域的一大难题。
对此,本申请提供了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多级联的收集管路,能够在确保不超过管道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的前提下,实现同时收集多行智能胶瓶的乳胶。本申请不仅实现自动收集橡胶树所生产的乳胶,还极大地缩减了橡胶收集所需的时间,无需采用人工收胶方式即可实现橡胶收集,提高了橡胶作业的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的结构图,该***应用于橡胶工作区,包括:智能胶瓶组、总控模块、收集管路、收集单元(100)和加压单元(200),智能胶瓶组通过收集管路分别与收集单元(100)和加压单元(200)连接;总控模块与收集管路和智能胶瓶组连接,并控制收集管路和智能胶瓶组工作。
具体地,智能胶瓶组可以分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行智能胶瓶,每一行智能胶瓶可以视作一组智能胶瓶。同一组的多个胶瓶按照一定顺序通过收集管路并接和串接构成通压行。需要说明的是,每一行智能胶瓶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
Figure 789547DEST_PATH_IMAGE002
行的智能胶瓶的数量记作
Figure 235572DEST_PATH_IMAGE014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6
)。如图1所示,智能胶瓶组可以包括智能胶瓶S1-1、智能胶瓶S1-2、智能胶瓶S1-3、…、智能胶瓶Sn-ni。
具体地,收集管路由一级管路(300)、二级管路(400)和总管路(500)构成。其中,一级管路(3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级加压管(310)和一级泄压管(320)。二级管路(4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总管路(5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总加压管(510)和总泄压管(520)。
需要说明的是,一级管路(300)的长度小于二级管路(400)的长度;一级管路(300)的管内径小于二级管路(400)的管内径。总管路(500)的长度大于二级管路(400)的长度,总管路(500)的管内径大于二级管路(400)的管内径。
下面以一个例子对收集管路的管路分布和管路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与阐述。
首先是一级管路(300)的连接,每一个智能胶瓶均连接有其相应的一级管路(300)。具体地,智能胶瓶的加压阀与其相应的一级加压管(310)的一端连接。智能胶瓶的泄压阀与其相应的一级泄压管(320)的一端连接。
再者是二级管路(400)的连接,每一行智能胶瓶均设置有相对应的二级管路(400)。在同一行通压行中,多个智能胶瓶的一级管路(300)以并联的方式接入至该行对应的二级管路(400)。具体地,位于同一行通压行的多个智能胶瓶的一级加压管(310)的另一端以并联的方式接入与该行相对应的二级加压管(410)。位于同一行通压行的多个只能胶瓶的二级泄压管(420)的另一端以并联的方式接入与该行相对应的二级泄压管(420)。
最后是总管路(500)的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总管路(500)只有一条,多行二级管路(400)以并联的方式接入至总管路(500),而总管路(500)连接有收集单元(100)以及加压单元(200)。具体地,每一行通压行相对应的二级加压管(410)以并联的方式接入总加压管(510),总加压管(510)的一端与加压单元(200)连接;每一行通压行对应的二级泄压管(420)以并联的方式接入总泄压管(520),总泄压管(520)的一端与收集单元(10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定义有末端智能胶瓶和首端智能胶瓶。末端智能胶瓶为每个通压行的第一管道距离最长的智能胶瓶,而第一管道距离为每一个通压行的智能胶瓶与加压单元(200)之间连接的管路的长度之和,智能胶瓶与加压单元(200)之间连接的管路包括总加压管(510)、一级加压管(310)和二级加压管(410)。例如,在图1中智能胶瓶S1-1与S1-n均为标号为S1的通压行的智能胶瓶,智能胶瓶S1-1的第一管道距离最远,因此智能胶瓶S1-1为末端智能胶瓶;而智能胶瓶S1-n的第一管道距离最近,因此,智能胶瓶智能胶瓶S1-n为首端智能胶瓶。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智能胶瓶与加压单元(200)之间连接的管路还可以是总泄压管(520)、一级泄压管(320)和二级泄压管(420)。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定义有第二管道距离,第二管道距离定义为每一行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与加压单元(200)之间连接的管路的长度和,其两者之间连接的管路包括总加压管(510)和二级加压管(410)。
可选地,将智能胶瓶组中第二管道距离最远的通压行作为第一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进行通压收集时,按照第一行、第二行、…、第
Figure 304022DEST_PATH_IMAGE034
行依次执行通压收集。如图1所示,智能胶瓶S1-n为第一行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S2-n为第二行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而智能胶瓶S1-n的第二管道距离最远,因此智能胶瓶S1-n所在的通压行为第一行;而智能胶瓶S2-n的第二管道距离较智能胶瓶S1-n的第二管道距离短,因此智能胶瓶S2-n所在的通压行为第二行。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首端智能胶瓶和加压单元(200)之间连接的管路还可以是总泄压管(520)和二级泄压管(420)。
具体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收集管路各处的气压,生成气压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总控模块,总控模块根据气压信号控制收集管路和智能胶瓶组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传感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一级加压管(310)处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二级加压管(410)处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总加压管(510)处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一级泄压管(320)处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二级泄压管(420)处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总泄压管(520)处的压力传感器。
具体地,总控模块用于接收气压信号,气压信号由多个气压传感器产生,确定同时通压行,根据同时通压行控制多个通压行执行通压收集。
进一步地,确定同时通压行,具体包括:
当没有任何一个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获取加压单元(200)的作业压力和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计算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通压行纳入到同时通压行中;或者,当存在有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则当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
判断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
若同时通压行不存在有通压行通压完毕,获取同时通压行的多出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作业阻力记为第一阻力,将多出作业压力与第一阻力的差值赋值至多出作业压力,计算出多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通压行纳入到同时通压行中;
其中,判断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还包括:
若同时通压行存在至少一个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同时通压行存在整行的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的所在行的首端智能胶瓶;
获取同时通压行的可分配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作业阻力记为第二阻力,将可分配作业压力与第二阻力的差值赋值至可分配作业压力,计算出可分配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通压行纳入到同时通压行中。
需要说明的是,通压行的顺序为将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通压行纳入至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比将第二管道距离较短的通压行纳入至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更早。
具体地,总控模块还用于输出开机指令至加压单元(200),开机指令用于控制加压单元(200)工作;总控模块还用于输出关机指令至加压单元(200),关机指令用于控制加压单元(200)停止工作。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来自总控模块的开机指令时,加压单元(200)工作并产生压缩空气,空气通过收集管路进入至多个智能胶瓶内,将智能胶瓶中的橡胶压出,并通过收集管路进入乳胶收集池。当接收到来自总控模块的关机指令时,加压单元(200)停止工作。
可选地,加压单元(200)可以是空气压缩机或其他可以产生压缩空气的设备或装置。
可选地,收集单元(100)可以是乳胶收集池。
具体地,总控模块还用于当所有智能胶瓶均收集完橡胶时,依据预设的关闭顺序依次关闭所有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当关闭所有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的泄压阀时,总控模块向加压单元发出关机指令,以控制加压单元(200)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定义关闭顺序为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第二管道较短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较长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第一管道距离较短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
参照图2至图4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没有任何一个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确定同时通压行的流程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存在有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确定同时通压行的流程图。下面将对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和阐述。该方法应用于多级联橡胶收集***,该***包括:收集管路、加压单元(200)、收集单元(100)和若干组智能胶瓶,同一组的智能胶瓶连接形成通压行。加压单元(200)通过一收集管路分别连接多个通压行,收集单元(100)通过一收集管路分别连接多个通压行。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确定同时通压行;
控制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
需要说明的是,同时通压行为通压收集的通压行的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同时通压行,具体包括:
当没有任何一个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获取加压单元的作业压力和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计算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通压行纳入到同时通压行中;
或者,当存在有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则:
当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
判断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
若同时通压行不存在有通压行通压完毕,获取同时通压行的多出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作业阻力记为第一阻力,将多出作业压力与第一阻力的差值赋值至多出作业压力,计算出多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通压行纳入到同时通压行中;
其中,判断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还包括:
若同时通压行存在至少一个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同时通压行存在整行的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的所在行的首端智能胶瓶;
获取同时通压行的可分配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作业阻力记为第二阻力,将可分配作业压力与第二阻力的差值赋值至可分配作业压力,计算出可分配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通压行纳入到同时通压行中。
需要说明的是,通压行的顺序为将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通压行纳入至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比将第二管道距离较短的通压行纳入至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更早。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管道距离为加压单元(200)和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之间连接的总加压管(510)和二级加压管(410)的长度之和。
本申请中,收胶时加压单元(200)通过总加压管(510)、二级加压管(410)和一级加压管(310)向智能胶瓶内部通入空气,使得智能胶瓶中的橡胶通过总泄压管(520)、二级泄压管(420)和一级泄压管(320)流入乳胶收集池中。为了避免出现背压和倒流的现象,每一行通压行只有一个智能胶瓶进行橡胶收集,当该智能胶瓶完成橡胶收集时,再控制同一行通压行的下一个智能胶瓶进行橡胶收集。若在橡胶收集的过程中,待当前行的所有智能胶瓶完成收集后在进行下一行的橡胶收集工作,不仅会导致收集效率极慢,还可能会因收集时间长影响橡胶的质量。
为了最短时间内完成整个橡胶工作区域的橡胶收集,本申请在加压单元(200)最大可施加的压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
,并且管道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与加压单元(200)最大可施加的压力
Figure 849404DEST_PATH_IMAGE038
相等的条件下,计算出不超过管道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同时进行橡胶通压收集的行数,即最大通压行的数量,而最大通压行的数量值通过单元阻力数据和管路阻力数据计算得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确保在管道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内,实现同时收集多行智能胶瓶的橡胶。
由流体力学领域的先验知识可知:当输入至管道内的压力一定时,输出管道的压力与管道的损耗成反比;当管道的损耗一定时,输入至管道内的压力与输出管道的压力成正比。对此,本申请通过控制输入至管道内的压力和流量来控制输出管道的压力,以确保根据同时通压行数控制多行智能胶瓶同时进行通压和橡胶手机时,管道所承受的压力不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其中,输入至管道内的流量对管道的损耗有一定程度上的决定性作用。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胶瓶、与该智能胶瓶对应的一级管路和该智能胶瓶与下一个智能胶瓶之间的二级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图5中部件A为一级加压管(310)与二级加压管(410)的连接接头,记作第一接头;部件B为一级加压管(310)与智能胶瓶的加压阀的连接接头,记作第二接头;部件C为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处的接头,记作第三接头;部件D为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处的接头,记作第四接头;部件E为一级泄压管(320)与智能胶瓶的泄压阀的连接接头,记作第五接头;部件F为一级泄压管(320)和二级泄压管(420)的连接接头,记作第六接头。下面以每一行的末端智能胶瓶作为运算单元对上述先验知识进行进一步说明与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忽视总泄压管(520)和总加压管(510),只计算与二级管路(400)、一级管路(300)相关的数据。
在橡胶作业工程上常常将橡胶作为不可压缩流体,速度小于一百米每秒的空气也视为不可压缩流体,因此在本申请的计算中橡胶和空气均为不可压缩流体。假设空气运动粘度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0
,橡胶运动粘度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
;一级加压管(310)和一级泄压管(320)的内径均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
,其长度均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6
;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的内径均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8
,其长度均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0
;第一接头的局部损失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2
,第二接头的局部损失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4
,第三接头的局部损失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6
,第四接头的局部损失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8
,第五接头的局部损失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0
,第六接头的局部损失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2
,智能胶瓶内部的局部损失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4
需要说明的是,收胶流程中第一接头至第六接头的局部损失和智能胶瓶内部的局部损失的数值为定值,可以通过多次测量而得。而橡胶的运动粘度与橡胶的固含量、环境温度相关。橡胶的运动粘度可以通过多次测量而得。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一级加压管(310)的长度是指一级加压管(310)与智能胶瓶的加压阀连接的一端和一级加压管(310)与二级加压管(410)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一级泄压管(320)的长度是指一级泄压管(320)和智能胶瓶的泄压阀连接的一端和一级泄压管(320)和二级泄压管(420)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二级加压管(410)的长度是指二级加压管(410)与总加压管(510)连接的一端和二级加压管(410)与每一行末端智能胶瓶相对应的一级加压管(310)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二级泄压管(420)的长度是指二级泄压管(420)与总泄压管(520)连接的一端和二级泄压管(420)与每一行末端智能胶瓶相对应的一级泄压管(320)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
首先,计算流体在一级管路(300)和二级管路(400)中的流速。由于一级加压管(310)和一级泄压管(320)的管内径和长度均相同,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流速和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中的流速均相同。由于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管内径和长度均相同,并且流体在一级管路(300)中的流量恒定为Q,因此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流速和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流速均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流速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6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8
为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流速,Q为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中的流量,
Figure 784563DEST_PATH_IMAGE044
为一级泄压管(320)的管内径。
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流速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0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2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流速,Q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流量,
Figure 768699DEST_PATH_IMAGE048
为二级泄压管(420)的管内径。
然后,计算流体在一级管路(300)和二级管路(400)的雷诺数。根据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中的流速,结合空气运动粘度,可以得到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的雷诺数;根据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流速,结合空气运动粘度,可以得到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雷诺数。根据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流速,结合橡胶运动粘度,可以得到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雷诺数;根据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流速,结合橡胶运动粘度,可以得到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雷诺数。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的雷诺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6
为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内的雷诺数,
Figure 691656DEST_PATH_IMAGE068
为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的流速,
Figure 407939DEST_PATH_IMAGE040
为空气运动粘度,
Figure 9822DEST_PATH_IMAGE044
为一级加压管(310)的管内径。
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雷诺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8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0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雷诺数,
Figure 735332DEST_PATH_IMAGE072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的流速,
Figure 247216DEST_PATH_IMAGE040
为空气运动粘度,
Figure 462297DEST_PATH_IMAGE048
为二级加压管(410)的管内径。
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雷诺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2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4
为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内的雷诺数,
Figure 486229DEST_PATH_IMAGE068
为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流速,
Figure 77747DEST_PATH_IMAGE044
为一级泄压管(320)的管内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6
为橡胶运动粘度。
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雷诺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88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0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雷诺数,
Figure 381821DEST_PATH_IMAGE072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流速,
Figure 564541DEST_PATH_IMAGE048
为二级泄压管(420)的管内径,
Figure 344278DEST_PATH_IMAGE086
为橡胶运动粘度。
再者,计算流体在一级管路(300)和二级管路(400)的沿程损失系数和沿程损失。在获得流体在管路中的雷诺数之后,通过雷诺数判断流体在管路内流动的状态呈层流还是湍流。当雷诺数小于设定数值时,流体的流动呈层流;反之,则其流动为湍流。若流体的流动呈湍流,可以根据莫迪图查找出流体在管路中的沿程损失系数数值;若流体的流动呈层流,则通过沿程损失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流体在管路中的沿程损失系数数值。本申请通过雷诺数计算得到的流体在管路中的沿程损失系数,包括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内的沿程损失系数、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内的沿程损失系数、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和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沿程损失系数计算公式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2
为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4
为流体在管路中的雷诺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流体在管路中的雷诺数包括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和二级加压管(410)中的雷诺数,以及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和二级泄压管(420)中的雷诺数。
之后,计算全部沿程损失。根据流体在管路中的沿程损失系数、管路的管内径和流体在管路中的流速,计算得出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沿程损失、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的沿程损失、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沿程损失和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的沿程损失。其中,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沿程损失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6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98
为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沿程损失,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0
为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614853DEST_PATH_IMAGE046
为一级泄压管(320)的管内径,
Figure 835750DEST_PATH_IMAGE068
为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中的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的沿程损失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2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4
为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的沿程损失,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6
为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392633DEST_PATH_IMAGE046
为一级加压管(310)的管内径,
Figure 394087DEST_PATH_IMAGE068
为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中的流速。
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沿程损失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08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10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沿程损失,g表示重力加速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112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940125DEST_PATH_IMAGE050
为二级泄压管(420)的长度,
Figure 140162DEST_PATH_IMAGE072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流速。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的沿程损失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1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16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的沿程损失,g表示重力加速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118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71209DEST_PATH_IMAGE050
为二级加压管(410)的长度,
Figure 232063DEST_PATH_IMAGE072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流速。
结合流体在一级管和二级管内的沿程损失和智能胶瓶中各处的局部损失,可以得到流体在收胶过程中的全部沿程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一级管和二级管的沿程损失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20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22
为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和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沿程损失和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和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沿程损失之和;
Figure 906758DEST_PATH_IMAGE104
为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的沿程损失,
Figure 961302DEST_PATH_IMAGE098
为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的沿程损失,
Figure 63250DEST_PATH_IMAGE116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的沿程损失,
Figure 773717DEST_PATH_IMAGE110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沿程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胶瓶中各处的局部损失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2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26
为智能胶瓶中各处的局部损失,
Figure 252103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426732DEST_PATH_IMAGE062
分别为第一接头至第六接头的局部损失,
Figure 434003DEST_PATH_IMAGE064
为智能胶瓶内的局部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全部沿程损失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28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30
为全部沿程损失。
最后,得出橡胶和空气的总流伯努利方程。由于橡胶和空气均为不可压缩流体,因此橡胶和空气均满足总流伯努利方程。对此,根据空气的输入位置和橡胶的输出位置结合全部沿程损失,得出橡胶和空气的总流伯努利方程。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忽略总加压管(510)和总泄压管(520),因此空气的输入位置为二级加压管(410),橡胶的输出位置为二级泄压管(420)。总流伯努利方程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32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34
为空气进入输入位置时的流速,
Figure DEST_PATH_IMAGE136
为输入位置的高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138
为输入压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140
为空气密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142
为橡胶离开输出位置时的流速,
Figure DEST_PATH_IMAGE144
为输出位置的高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146
为输出压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148
为橡胶密度,
Figure 645148DEST_PATH_IMAGE130
为全部沿程损失,g为重力加速度。
由于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的管内径和长度均相等,因此空气进入输入位置的流速等于橡胶离开输出位置时的流速。由于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位于同一水平面,因此输入位置的高度等于输出位置的高度。上述总流伯努利方程可以变换为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50
通过上述公式可知,当输入至管道内的压力一定时,输出管道的压力与管道的损耗成反比;当管道的损耗一定时,输入至管道内的压力与输出管道的压力成正比。由此可得到上述先验知识。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对通过第一计算方式得出同时通压行数的数值进行说明之前,为了更好地理解得出同时通压行数的过程,先对管路阻力数据的计算和单元阻力数据的计算进行解释。
本申请以每一行的末端智能胶瓶作为运算对象,分别计算得到单元阻力数据以及管路阻力数据。管路阻力数据包括每一行对应的二级加压管(410)的阻力数据、总加压管(510)的阻力数据、每一行对应的二级泄压管(420)的阻力数据和总泄压管(520)的阻力数据。单元阻力数据包括智能胶瓶对应的一级加压管(310)的阻力数据、智能胶瓶对应的一级泄压管(320)的阻力数据、智能胶瓶内的阻力数据、位于同一通压行的相邻两个智能胶瓶之间的二级加压管(410)的阻力数据和位于同一通压行的相邻两个智能胶瓶之间的二级泄压管(420)的阻力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流体流动的过程中,流动阻力包括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本申请忽略不计二级管路(400)和三级管路的局部阻力。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5和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子二级泄压管和子二级加压管的示意图。下面以每一行的末端智能胶瓶作为运算单元对单元阻力数据的运算进行进一步说明和阐述,单元阻力数据包括智能胶瓶对应的一级加压管(310)的阻力数据、智能胶瓶对应的一级泄压管(320)的阻力数据、智能胶瓶内的阻力数据、两个智能胶瓶之间的二级加压管(410)的阻力数据和两个智能胶瓶之间的二级泄压管(420)的阻力数据。本实施例将两个智能胶瓶之间的二级加压管(410)记作子二级加压管(411),两个胶瓶之间的二级泄压管(420)记作子二级泄压管(421)。
假设已知空气运动粘度为
Figure 927224DEST_PATH_IMAGE040
,橡胶运动粘度为
Figure 159623DEST_PATH_IMAGE042
,一级加压管(310)和一级泄压管(320)的内径均为
Figure 462428DEST_PATH_IMAGE044
,其长度均为
Figure 85170DEST_PATH_IMAGE046
;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的内径均为
Figure 702096DEST_PATH_IMAGE048
,其长度均为
Figure 851318DEST_PATH_IMAGE050
;流体在管道内的流量为Q。在收胶过程中,在一级加压管(310)、二级加压管(410)中流动的流体为空气,在一级泄压管(320)、二级泄压管(420)中流动的流体为橡胶。
上述实施例已经计算得到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中的沿程损失
Figure DEST_PATH_IMAGE151
和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中的沿程损失
Figure DEST_PATH_IMAGE152
,对其计算过程本申请不再赘述。下面对橡胶在子二级泄压管(421)的沿程损失和空气在子二级加压管(411)的沿程损失的计算过程进行说明。
子二级加压管(411)、子二级泄压管(421)、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的管内径相等,流体在子二级加压管(411)、子二级泄压管(421)、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流量也相等。因此,流体在子二级加压管(411)、子二级泄压管(421)、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流速相同,均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154
。由于空气运动粘度和橡胶运动粘度不变,因此得到空气在子二级加压管(411)的雷诺数和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的雷诺数
Figure 138074DEST_PATH_IMAGE080
相等,橡胶在子二级泄压管(421)的雷诺数和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雷诺数
Figure 310429DEST_PATH_IMAGE090
也相等。
由雷诺数可得沿程损失,对此空气在子二级加压管(411)的沿程损失系数等于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527784DEST_PATH_IMAGE118
,橡胶在子二级泄压管(421)的沿程损失系数等于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406878DEST_PATH_IMAGE112
。根据流体力学公知常识,串联的管路各管段的沿程损失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但在本申请中为了方便计算阻力数据,设定串联的管路各管段的沿程损失均相等。因此,空气在子二级加压管(411)的沿程损失等于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沿程损失
Figure DEST_PATH_IMAGE155
,橡胶在子二级泄压管(421)的沿程损失等于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沿程损失
Figure DEST_PATH_IMAGE156
在求得橡胶在一级泄压管(320)中的沿程损失
Figure 207080DEST_PATH_IMAGE151
、空气在一级加压管(310)中的沿程损失
Figure 866732DEST_PATH_IMAGE152
、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沿程损失
Figure 622198DEST_PATH_IMAGE155
和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沿程损失
Figure 621378DEST_PATH_IMAGE156
之后,根据各沿程损失、各接头的局部损失和智能胶瓶内的局部损失,计算得到单元阻力数据。其中,单元阻力数据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58
Figure DEST_PATH_IMAGE160
Figure DEST_PATH_IMAGE162
其中,P’为单元阻力数据,
Figure 577833DEST_PATH_IMAGE140
为空气密度,
Figure 521518DEST_PATH_IMAGE148
为橡胶密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5所示,下面以每一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作为运算单元,对每一行通压行相对应的二级泄压管(420)和二级加压管(410)的阻力数据的计算进行进一步说明和阐述。
假设已知二级泄压管(420)和二级加压管(410)的管内径均为
Figure 956042DEST_PATH_IMAGE048
,其长度均为
Figure 668783DEST_PATH_IMAGE050
,空气运动粘度为
Figure 858456DEST_PATH_IMAGE040
,橡胶运动粘度为
Figure 430382DEST_PATH_IMAGE042
,流体在管道内的流量恒为Q。在收胶过程中,在二级泄压管(420)中流动的流体为橡胶,在二级加压管(410)中流动的流体为空气。
首先,计算流体在二级管路(400)中的流速。根据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的管内径以及流体在管道内的流量,分别计算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流速和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流速。由于流体在管道内的流量相等,而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的管内径相等,因此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流速和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流速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流速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63
其中,
Figure 262072DEST_PATH_IMAGE072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流速,也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流速。
之后,计算流体在二级管路(400)的雷诺数。根据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流速和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流速,结合空气运动粘度和橡胶运动粘度,分别计算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雷诺数和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雷诺数。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雷诺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64
其中,
Figure 235844DEST_PATH_IMAGE080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雷诺数,
Figure 268522DEST_PATH_IMAGE072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流速,
Figure 452379DEST_PATH_IMAGE048
为二级加压管(410)的管内径,
Figure 291022DEST_PATH_IMAGE040
为空气运动粘度。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雷诺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65
其中,
Figure 650459DEST_PATH_IMAGE090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雷诺数,
Figure 851109DEST_PATH_IMAGE072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流速,
Figure 194366DEST_PATH_IMAGE048
为二级泄压管(420)的管内径,
Figure 164596DEST_PATH_IMAGE042
为橡胶运动粘度。
然后,计算流体在二级管路(40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和沿程损失。由先验知识可知,当流体在管道中的雷诺数小于第一定值时,流体呈现为层流;反之则呈现为湍流。根据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雷诺数可计算得到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581802DEST_PATH_IMAGE118
;根据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雷诺数可计算得到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284178DEST_PATH_IMAGE112
。根据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177048DEST_PATH_IMAGE112
,结合二级泄压管(420)的长度,可以计算得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沿程损失。同时,根据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29598DEST_PATH_IMAGE118
,结合二级加压管(410)的管内径和长度,可以计算得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的沿程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沿程损失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66
其中,
Figure 691523DEST_PATH_IMAGE110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沿程损失,g表示重力加速度,
Figure 236905DEST_PATH_IMAGE112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554754DEST_PATH_IMAGE050
为二级泄压管(420)的长度,
Figure 335628DEST_PATH_IMAGE072
为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中的流速。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的沿程损失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67
其中,
Figure 727426DEST_PATH_IMAGE116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的沿程损失,g表示重力加速度,
Figure 568343DEST_PATH_IMAGE118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沿程损失系数,
Figure 311171DEST_PATH_IMAGE050
为二级加压管(410)的长度,
Figure 895736DEST_PATH_IMAGE072
为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中的流速。
最后,计算得出二级管路(400)的阻力数据。根据空气在二级加压管(410)的沿程损失,结合空气密度,可以得到二级加压管(410)的管道阻力。根据橡胶在二级泄压管(420)的沿程损失,结合橡胶密度,可以得到二级泄压管(420)的管道阻力。将二级加压管(410)的管道阻力和二级泄压管(420)的管道阻力进行累加,可以得到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的阻力数据之和。其中,二级加压管(410)和二级泄压管(420)的阻力数据之和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69
其中,
Figure 142041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二级泄压管(420)和二级加压管(410)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153859DEST_PATH_IMAGE140
为空气密度,
Figure 180721DEST_PATH_IMAGE148
为橡胶密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5所示,下面以一个例子对总泄压管(520)和总加压管(510)的阻力数据进行进一步说明和阐述。假设已知总泄压管(520)和总加压管(510)的管内径均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171
,其长度均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173
,空气运动粘度为
Figure 975502DEST_PATH_IMAGE040
,橡胶运动粘度为
Figure 79243DEST_PATH_IMAGE042
,流体在管道内的流量恒为Q。在收胶过程中,在总泄压管(520)中流动的流体为橡胶,在总加压管(510)中流动的流体为空气。
需要说明的是,总泄压管(520)的长度是指总泄压管(520)与距离其最远的二级泄压管(420)连接的一端和总泄压管(520)与乳胶收集池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总加压管(510)是指总加压管(510)与距离其最远的二级加压管(410)连接的一端和总加压管(510)与加压单元(200)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
首先,根据总泄压管(520)和总加压管(510)的管内径以及流体在管道内的流量,分别计算空气在总加压管(510)中的流速和橡胶在总泄压管(520)中的流速。由于总加压管(510)和总泄压管(520)的管内径相同,空气在总加压管(510)中的流速和橡胶在总泄压管(520)中的流速相等。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在总加压管(510)中的流速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75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77
为空气在总加压管(510)中的流速,也为橡胶在总泄压管(520)中的流速。
根据空气在总加压管(510)中的流速和橡胶在总泄压管(520)中的流速,结合空气运动粘度和橡胶运动粘度,分别计算空气在总加压管(510)中的雷诺数和橡胶在总泄压管(520)中的雷诺数。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在总加压管(510)中的雷诺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79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81
为空气在总加压管(510)中的雷诺数。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在总泄压管(520)中的雷诺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83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85
为橡胶在总泄压管(520)中的雷诺数。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管道中的流体为空气和橡胶时,空气和橡胶均为层流。因此,本申请根据空气在总加压管(510)中的雷诺数,可计算得出空气在总加压管(510)的沿程损失系数;并根据橡胶在总泄压管(520)中的雷诺数,可计算得出橡胶在总泄压管(520)的沿程损失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在总加压管(510)的沿程损失系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87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89
为空气在总加压管(510)的沿程损失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在总泄压管(520)的沿程损失系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91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93
为橡胶在总泄压管(520)的沿程损失系数。
之后,根据橡胶在总泄压管(520)的沿程损失系数,可以计算得出橡胶在总泄压管(520)的沿程损失;而根据空气在总加压管(510)的沿程损失系数,可以计算得出空气在总加压管(510)的沿程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在总加压管(510)的沿程损失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95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197
为空气在总加压管(510)的沿程损失,g为重力加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在总泄压管(520)的沿程损失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199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201
为橡胶在总泄压管(520)的沿程损失,g为重力加速度。
基于上述公式,根据空气在总加压管(510)的沿程损失结合空气密度,可得出空气对总加压管(510)的管道阻力;根据橡胶在总泄压管(520)的沿程损失结合橡胶密度,可得出橡胶对总泄压管(520)的管道阻力。将空气对总加压管(510)的管道阻力和橡胶对总泄压管(520)的管道阻力进行累加,可以得到总加压管(510)和总泄压管(520)的阻力数据之和。其中,总加压管(510)和总泄压管(520)的阻力数据之和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203
其中,
Figure 215957DEST_PATH_IMAGE016
为总加压管(510)和总泄压管(520)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995694DEST_PATH_IMAGE140
为空气密度,
Figure 797428DEST_PATH_IMAGE148
为橡胶密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下面对在没有通压行执行通压收集工作的情况下,计算同时通压行的数量进行说明与阐述。当没有通压行执行通压收集工作时,计算同时通压行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101,当没有任何一个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控制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获取加压单元的作业压力、管路阻力数据和单元阻力数据。
本步骤中,初始执行通压收集工作时,首先需要控制第一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第一行通压行即当前通压行。同时,通过各处压力传感器获取加压单元的作业压力、收集管路的管路阻力数据和智能胶瓶的单元阻力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作业压力为加压单元(200)最大可施加的压力
Figure 142959DEST_PATH_IMAGE038
步骤102,根据管路阻力数据和单元阻力数据,计算得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
本步骤中,通过以下公式(1)计算得到加压单元(200)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公式(1)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205
(1)
其中,
Figure 371946DEST_PATH_IMAGE010
为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当前通压行相当于第
Figure 435717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其中,
Figure 103459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175933DEST_PATH_IMAGE014
为第
Figure 231613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数量;
Figure 126888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总泄压管(520)和总加压管(510)的阻力数据和,
Figure 863900DEST_PATH_IMAGE018
为二级泄压管(420)和二级加压管(410)的阻力数据和,
Figure 184023DEST_PATH_IMAGE020
表示单元阻力数据。
步骤103,判断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是否小于作业压力。
如果是,则转至步骤104;
本步骤中,将两种压力进行比对是为了检测当前管道所承受的压力是否超出超过管道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如果作业阻力超过了作业压力,则说明当前管道所承受的压力已经超出其所能承受的压力范围。对此,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不进行橡胶收集作业。这样做能够保证收集管路所承受的压力位于压力安全范围。若作业阻力未超过作业压力,则说明当前管道所承受的压力在其所能承受的压力范围内。对此,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可以开启其加压阀,进行橡胶收集作业。
步骤104,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与作业压力的差值,并将差值赋值给作业压力;
步骤105,将当前通压行的下一行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循环执行步骤102至步骤103,直到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大于或等于作业压力时,转至步骤106;
步骤106,根据当前通压行,输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下面以第一实施例作为例子对在没有任何一个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的情况下确定同时通压行的数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在加压单元(200)所施加的最大压力为
Figure 754813DEST_PATH_IMAGE038
的前提条件下,加压单元(200)所施加的最大压力为
Figure 730859DEST_PATH_IMAGE038
为加压单元(200)的作业压力。总控模块通过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可以得到管路阻力数据,总控模块通过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可以得到单元阻力数据。收胶流程开始时,首先把多行通压行的第一行作为当前通压行,开启第一行通压行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通过总加压管(510)、二级加压管(410)和第一行末端智能胶瓶对应的一级加压管(310)进入到智能胶瓶的内部。根据管路阻力数据,结合单元阻力数据和公式(1)可以计算得到加压单元(200)到第一行通压行末端智能胶瓶的管道阻力,该管道阻力为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比较作业阻力与作业压力,若管道阻力小于作业压力,则将第一行纳入至同时通压行中,此时,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为{第一行}。
然后,计算出管道阻力与作业压力之间的差值,把这个差值赋予给作业压力。之后,当前通压行变为当前通压行的下一行,即当前通压行为第二行。根据管路阻力数据,结合单元阻力数据公式(1),计算得到加压单元(200)到第二行通压行末端智能胶瓶的管道阻力,该管道阻力为当前通压行作业阻力。比较作业阻力与作业压力,若管道阻力小于作业压力,则将第二行纳入至同时通压行中。此时,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为{第一行,第二行}。
计算出管道阻力与作业压力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赋值给作业压力。当前通压行变为当前通压行的下一行,即将第三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根据管路阻力数据,结合单元阻力数据公式(1),计算得到加压单元(200)到第三行通压行末端智能胶瓶的管道阻力,该管道阻力为当前通压行作业阻力。比较作业阻力与作业压力,若作业阻力小于作业压力,则将第三行纳入至同时通压行中。此时,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
根据上述过程以此类推进行计算。在整个收胶过程中三级管路和二级管路(400)的管道损耗以等差数列的形式递减。当当前通压行为第七行时,计算加压单元(200)到第七行通压行末端智能胶瓶的管道阻力,该管道阻力为当前通压行作业阻力。
当作业阻力大于或等于作业压力时,控制第七行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保持关闭。此时,依据当前通压行,输出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第六行}。总控模块控制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中所有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使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中所有的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同时执行通压收集。若此时第一行通压行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已经开启,则无需再次开启该行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
基于上述实施例,当所有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完成通压收集时,总控模块将控制所有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均关闭,此时会多出一部分作业压力。若在此情况下,不存在有通压行完成通压收集的情况,则这一部分多出的作业压力为可分配压力,可分配压力用于分配至其他未开始通压收集的通压行,以供未开始通压收集的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而可同时进行通压的其他通压行的数量则通过同时通压行的数量而定。
下面将对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并且没有其他通压行完成通压收集时,计算同时通压行的过程进行说明和阐述。该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所有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时,收集管路所减少的压力数值,将收集管路所减少的压力数值记作多出作业压力。
本步骤中,当关闭位于当前同时通压行中的所有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时,末端智能胶瓶与其相邻的智能胶瓶之间所连接的子二级加压管(411)和子二级泄压管(421)将不会受到作业阻力。因此,收集管路所降低的承受压力实际上等同于所有同时通压行的子二级加压管(411)和子二级泄压管(421)的作业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收集管路所降低的承受压力满足以下公式(2):
Figure DEST_PATH_IMAGE207
(2)
其中,
Figure 474824DEST_PATH_IMAGE024
为收集管路所降低的承受压力,
Figure 587136DEST_PATH_IMAGE026
则为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数量,
Figure 719041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二级泄压管(420)和二级加压管(410)的阻力数据之和。
步骤202,根据管路阻力数据和单元阻力数据,计算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记作第一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当前通压行为当前同时通压行的下一行。当前同时通压行表示当没有通压行执行通压收集工作的情况下所确定的同时通压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阻力满足公式(3):
Figure 854487DEST_PATH_IMAGE205
(3)
其中,
Figure 933301DEST_PATH_IMAGE010
为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即第一阻力,当前通压行相当于第
Figure 962437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其中,
Figure 140609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887985DEST_PATH_IMAGE014
为第
Figure 504911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数量;
Figure 529499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总泄压管(520)和总加压管(510)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737626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二级泄压管(420)和二级加压管(410)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909982DEST_PATH_IMAGE020
表示单元阻力数据。
步骤203,判断第一阻力是否小于多出作业压力。
如果是,则转至步骤204;
本步骤中,进行比对是为了检测管道所承受的压力是否超出超过其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若第一阻力超出了多出作业压力,则说明管道所承受的压力已经大于其所能承受的压力范围。对此,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不进行橡胶作业,以保证收集管路的多出作业压力在安全的范围内。若第一阻力未超过多出作业压力,则说明当前管道所承受的压力在其所能承受的压力范围内。对此,当前通压行末端智能胶瓶可以开启其加压阀,进行橡胶作业。
步骤204,计算第一阻力与多出作业压力的差值,将差值赋值给多出作业压力;
步骤205,将当前通压行的下一行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循环执行步骤202至步骤203,直到第一阻力大于或等于多出作业压力,转至步骤206;
步骤206,根据当前通压行,输出多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下面以第二实施例作为例子,对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并且没有其他通压行完成通压收集时,计算同时通压行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实施例:
假设在第一实施例中计算得到的同时通压行的数量为六,同时通压行为第一行通压行至第六行通压行。当第一行至第六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均完成橡胶通压收集,并且不存在有其他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成时,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每一行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均被关闭,下一个胶瓶的加压阀被开启。若末端智能胶瓶为第
Figure 268282DEST_PATH_IMAGE004
个智能胶瓶,那么下一个胶瓶则为第
Figure 6431DEST_PATH_IMAGE006
个智能胶瓶。当控制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被关闭时,每一行均减少子二级加压管(411)和子二级泄压管(421)的管道阻力,这一部分管道阻力为多出的压力。将第一行通压行至第六行通压行所多出的压力之和记作多出作业压力。本申请中当前同时通压行的下一行为当前通压行。在这个实施例中,当前同时通压行为第六行通压行,那么当前通压行则为第七行通压行。
根据管路阻力数据,结合单元阻力数据和公式(3)计算加压单元(200)到第七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管道阻力,将该管道阻力记作第一阻力。比较第一阻力和多出作业压力,若第一阻力小于多出作业压力,则将第七行纳入至同时通压行中。此时,同时通压行的集合满足{第七行}。把第一阻力和多出作业压力作差,将差值的值赋予给多出作业压力。
之后,将第八行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根据管路阻力数据,结合单元阻力数据和公式(3),得到加压单元(200)到第八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管道阻力,将该管道阻力记作第一阻力。比较第一阻力和多出作业压力,若第一阻力小于多出作业压力,则将第八行纳入至同时通压行中。此时同时通压行满足{第七行,第八行}。计算出第一阻力和多出作业压力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的值赋予值多出作业压力。
以此类推进行计算。在整个过程中,三级管路的管道损耗以等差数列的形式递减;二级管路(400)的管道损耗以等差数列的形式递减。若当前通压行为第十一行,得到加压单元(200)到第十一行通压行末端智能胶瓶的管道阻力,将该管道阻力记作第一阻力。
若此时第一阻力大于或等于多出作业压力时,控制第十一行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保持关闭。此时,根据当前通压行,输出最大通压行的数量,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为{第七行,第八行,…,第十行}。总控模块控制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中所有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使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中所有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同时执行通压收集。
基于上述实施例,会存在有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并且有其他通压行完成通压收集的情况。针对此情况,对于通压收集完毕的通压行而言,其首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通压收集完毕的通压行连接的二级管路(400)和总管路(500)不再存在有作业阻力,此时多出一部分可分配的压力。另外,对于当前同时通压行中所有末端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时,其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下一个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此时末端智能胶瓶与其下一个智能胶瓶之间的子二级管路(400)不在存在有作业阻力,此时也多出一部分可分配的压力。而这两部分可分配压力能够使得其他未进行通压收集的通压行执行通压收集工作,可同时进行通压收集的通压行的数量则通过同时通压行的数量来决定。下面将对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并且有其他通压行完成通压收集时,计算同时通压行的过程进行说明和阐述。该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在预设的时间值完成通压收集的同时通压行的数量,记作收集结束行数。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时间值定义为所有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的时间值。
需要说明的是,判断同时通压行是否通压收集完毕可以通过其首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是否关闭来确定。若某一行同时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则说明该行完成通压收集。当首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时,总控模块获取加压阀关闭时的时间戳并存储时间戳。当同时通压行存在一个或多个通压行完成通压收集时,需要获取时间戳相同的完成通压收集的同时通压行,保证所得到的同时通压行的准确率。
步骤302,根据收集结束行数,计算得到收集管路所减少的第一压力数值;
步骤303,检测所有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时收集管路所减少的第二压力数值,根据第一压力数值和第二压力数值输出可分配作业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可分配作业压力满足以下公式(4):
Figure DEST_PATH_IMAGE209
(4)
其中,
Figure 252036DEST_PATH_IMAGE030
为可分配作业压力,
Figure 974005DEST_PATH_IMAGE026
为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数量,
Figure 932734DEST_PATH_IMAGE032
为示收集结束行数。
以上步骤中,在通压收集完毕的通压行中,首端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其加压阀关闭,首端智能胶瓶连接的二级管路(400)和总管路(500)不再存在有作业阻力。此时,收集管路多出一部分可分配的压力。在当前同时通压行中,末端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其加压阀关闭,下一个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此时末端智能胶瓶与其下一个智能胶瓶之间的子二级管路(400)不在存在有作业阻力,此时也多出一部分可分配的压力。这两部分的可分配压力之和为可分配作用压力。
步骤304,获取管路阻力数据和单元阻力数据,计算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并将作业阻力记作第二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阻力满足以下公式(5):
Figure 666334DEST_PATH_IMAGE205
(5)
其中,
Figure 747423DEST_PATH_IMAGE010
为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即第二阻力,当前通压行相当于第
Figure 628791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其中,
Figure 63315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41635DEST_PATH_IMAGE014
为第
Figure 903412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数量;
Figure 537655DEST_PATH_IMAGE016
表示总泄压管(520)和总加压管(510)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900504DEST_PATH_IMAGE018
表示二级泄压管(420)和二级加压管(410)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343117DEST_PATH_IMAGE020
表示单元阻力数据。
步骤305,判断第二阻力是否小于可分配作业压力。
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6。
本步骤中,进行比对是为了检测管道所承受的压力是否超出超过其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若第二阻力超出了可分配作业压力,则说明管道所承受的压力已经大于其所能承受的压力范围。对此,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不进行橡胶作业,以保证收集管路的可分配作业压力在安全的范围内。若第二阻力未超过可分配作业压力,则说明当前管道所承受的压力在其所能承受的压力范围内。对此,当前通压行末端智能胶瓶可以开启其加压阀,进行橡胶作业。
步骤306,计算第二阻力与可分配作业压力的差值,并将差值赋值至可分配作业压力;
步骤307,将当前通压行的下一行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循环执行步骤304至步骤305,直到第二阻力大于或等于可分配作业压力,转至步骤308;
步骤308,根据当前通压行,输出可分配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下面以第三实施例作为例子,对当同时通压行的所有末端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并且存在一行或多行通压行完成通压收集时,计算同时通压行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第三实施例:
当同时通压行的所有末端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且不存在至少一行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成时,所确定的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为{第七行,第八行,…,第十行}。在第十行通压行完成通压收集时,恰好存在有第一行和第二行通压行的所有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的情况。
首先,当同时通压行的所有末端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并且存在一行或多行通压行完成通压收集时,根据收集结束行的数量,以及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时收集管路所减少的压力数值,可以得到可分配作业压力。可分配作业压力用于分配至未开始通压收集的通压行。本申请中,当前通压行为当前同时通压行的下一行。在这个实施例中,当前同时通压行为第十行通压行,那么当前通压行则为第十一行通压行。
根据管路阻力数据,结合单元阻力数据和公式(5),得到加压单元(200)到第十一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管道阻力,将该管道阻力记作第二阻力。比较第二阻力和可分配作业压力,若第二阻力小于可分配作业压力,则将第十一行纳入至同时通压行中。此时同时通压行满足{第十一行}。计算第二阻力和可分配作业压力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的值赋予给可分配作业压力。
之后,将第十二行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根据管路阻力数据,结合单元阻力数据和公式(5),计算加压单元(200)到第十二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管道阻力,将该管道阻力记作第二阻力。比较第二阻力和可分配作业压力,若第二阻力小于可分配作业压力,则将第十二行纳入至同时通压行中。此时同时通压行满足{第十一行,第十二行}。计算出第二阻力和可分配作业压力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的值赋予给可分配作业压力。
以此类推进行计算。在整个过程中,三级管路的管道损耗以等差数列的形式递减;二级管路(400)的管道损耗以等差数列的形式递减。若当当前通压行为第十五行,得到加压单元(200)到第十五行通压行末端智能胶瓶的管道阻力,将该管道阻力记作第二阻力。
若此时第二阻力大于或等于可分配作业压力时,控制第十五行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保持关闭。此时,根据当前通压行,输出最大通压行的数量,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为{第十一行,第十二行,…,第十四行}。总控模块控制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中所有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使同时通压行的集合中所有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同时执行通压收集。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包括:
根据第二管道距离,依次控制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
本步骤中,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开启加压阀的时间比第二管道距离较短的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开启加压阀的时间更早。
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同时通压行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则先开启第一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再开启第二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最后控制第三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还包括:
当第
Figure 703692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的第
Figure 356390DEST_PATH_IMAGE004
个智能胶瓶完成通压收集时,延迟预设的第一时长,之后控制第
Figure 398295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的第
Figure 85628DEST_PATH_IMAGE004
个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控制第
Figure 617104DEST_PATH_IMAGE002
行第
Figure 898044DEST_PATH_IMAGE006
个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
本步骤中,当某一智能胶瓶通压收集完毕时,延迟预设的第一时长。相邻两行通压行之间连接的总泄压管(520)中会残留有橡胶,设置第一时长是为了将残留的橡胶排净,本申请对第一时长不做具体限制。待延时第一时长后,控制该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并控制该智能胶瓶的下一个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
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例如,当第一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S1-1通压收集完毕,延迟预设的第一时长。之后,控制智能胶瓶S1-1的加压阀关闭,并控制智能胶瓶S1-2的加压阀开启。当智能胶瓶S1-2通压收集完毕时,延迟预设的第一时长。之后,控制智能胶瓶S1-2的加压阀关闭,并控制智能胶瓶S1-3的加压阀开启。以此类推,直到第一行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S1-n的加压阀开启。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控制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之后,包括:
当智能胶瓶组中的所有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时,按照关闭顺序依次关闭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泄压阀;
当所有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均关闭时,控制加压单元(200)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关闭顺序为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第二管道较短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并且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较长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该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较短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
以上步骤中,当智能胶瓶组中的所有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时,按照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第n行的顺序依次关闭智能胶瓶的泄压阀,相邻两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关闭的时间值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时长。第二时长的设置是为了防止背压和倒流。而在关闭同一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泄压阀时,需要按照第一管道距离依次关闭智能胶瓶的泄压阀。位于同一行通压行且第一管道距离较长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要早于位于同一行通压行且第一管道距离较短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
基于上述实施例,以第四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智能胶瓶组一共有二十行通压行。
在收胶流程开始时,没有任何一个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对此,开启第一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计算出同时通压行的数量为五行。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开启第一行至第五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若第一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已开启,则无需重复开启。第一行至第五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进行通压收集。
待第一行至第五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时,关闭第一行至第五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并开启第一行至第五行通压行中下一个智能胶瓶的加压阀。此时,计算出同时通压行的数量为三行。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开启第六行至第八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第六行至第八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进行通压收集。
待第六行至第八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时,关闭第六行至第八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并开启第六行至第八行通压行中下一个智能胶瓶的加压阀。此时,计算出同时通压行的数量为四行。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开启第九行至第十二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第九行至第十二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开始通压收集。
待第九行至第十二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通压收集完毕时,存在有第一行和第二行通压行的所有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关闭第一行和第二行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第九行至第十二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并开启第九行至第十二行通压行中下一个智能胶瓶的加压阀。此时,计算出同时通压行的数量为四行。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开启第十三行至第十六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第十三行至第十六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开始通压收集。
待第十三行至第十六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通压收集完毕时,存在有第三行和第四行通压行的所有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关闭第三行和第四行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第十三行至第十六行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并开启第十三行至第十六行通压行的下一个智能胶瓶的加压阀。此时,计算出同时通压行的数量为四行。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开启第十七行至第二十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第十七行至第二十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开始通压收集。
至此,智能胶瓶组的所有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均开启。当某一行的当前智能胶瓶完成通压收集时,关闭当前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延长预设的第一时长,并开启该行的下一个智能胶瓶的加压阀,下一个智能胶瓶开始通压收集。每一行遵循以上开启顺序进行通压收集,直至每一行的首端智能胶瓶通压收集完毕。按照关闭顺序依次关闭智能胶瓶组的智能胶瓶的泄压阀:首先是每一行的多个智能胶瓶的泄压阀的关闭。从末端智能胶瓶开始往首端智能胶瓶的方向,依次关闭泄压阀。再者是多行的首端智能胶瓶的泄压阀的关闭。先关闭第一行的首端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延时预设的第二时长,之后关闭第二行的首端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延时预设的第二时长,然后再关闭第三行的首端智能胶瓶的泄压阀。以此类推,直到关闭最后一行的首端智能胶瓶的泄压阀。最后,关闭加压单元。至此,整个收集流程完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程序,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装置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装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对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Claims (10)

1.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应用于多级联橡胶收集***,所述多级联橡胶收集***包括:收集管路、加压单元、收集单元以及若干组智能胶瓶,同一组的智能胶瓶依次通过所述收集管路连接形成通压行;所述收集管路包括总加压管、总泄压管、一级加压管、一级泄压管、二级加压管和二级泄压管;所述加压单元通过所述总加压管、二级加压管和一级加压管分别与各个所述通压行连接,所述收集单元通过所述总泄压管、二级泄压管和一级泄压管分别与各个所述通压行连接;
其中,定义每一个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最长的所述智能胶瓶为末端智能胶瓶,每一个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最短的所述智能胶瓶为首端智能胶瓶,所述第一管道距离定义为所述智能胶瓶与所述加压单元之间连接的所述总加压管、所述二级加压管和所述一级加压管的长度之和;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同时通压行,其中,所述同时通压行定义为通压收集的所述通压行的集合;
控制所述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
其中,所述确定同时通压行,包括:
当没有任何一个所述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获取所述加压单元的作业压力和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计算出所述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或者,当存在有所述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则:
当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
判断所述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
若所述同时通压行不存在有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多出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一阻力,将所述多出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一阻力的差值赋值至多出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多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所述判断所述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还包括:
若所述同时通压行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所述同时通压行存在整行的所述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的所在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
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可分配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二阻力,将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二阻力的差值赋值至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其中,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定义为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值早于第二管道距离较短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值,所述第二管道距离定义为所述通压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与所述加压单元之间连接的所述总加压管和所述二级加压管的长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管道距离,依次控制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
其中,所述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开启加压阀的时间值早于所述第二管道距离较短的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开启加压阀的时间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还包括:
当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行所述通压行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个所述智能胶瓶完成通压收集时,延迟预设的第一时长,之后控制第
Figure 32925DEST_PATH_IMAGE002
行所述通压行第
Figure 356590DEST_PATH_IMAGE004
个所述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控制第
Figure 870748DEST_PATH_IMAGE002
行所述通压行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个所述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之后,包括:
当所述智能胶瓶组中的所有所述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时,按照关闭顺序依次关闭所述通压行的所述智能胶瓶的泄压阀;
当所有所述通压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均关闭时,控制所述加压单元停止工作;
所述关闭顺序定义为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第二管道较短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较长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第一管道距离较短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没有任何一个所述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获取所述加压单元的作业压力和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计算出所述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包括:
S101, 当没有任何一个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控制当前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开启,获取加压单元的作业压力、管路阻力数据和单元阻力数据;
S102,根据所述管路阻力数据和所述单元阻力数据,计算得到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
S103,判断所述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是否小于所述作业压力;如果是,则转至S104;
S104,计算所述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与所述作业压力的差值,并将差值赋值给所述作业压力;
S105,将当前通压行的下一行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循环执行S102至S103,直到所述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大于或等于所述作业压力时,转至S106;
S106,根据所述当前通压行,输出所述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其中,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当前通压行为第
Figure 406903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表示第
Figure 486854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为总泄压管和总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为二级泄压管和二级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为单元阻力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同时通压行不存在有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多出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一阻力,将所述多出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一阻力的差值赋值至多出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多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包括:
S201,检测所有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时,所述收集管路所减少的压力数值,将所述收集管路所减少的压力数值记作多出作业压力;
所述收集管路所减少的压力数值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表示收集管路所减少的压力数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数量,
Figure 387945DEST_PATH_IMAGE018
为二级泄压管和二级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S202,根据所述管路阻力数据和所述单元阻力数据,计算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记作第一阻力;
S203,判断所述第一阻力是否小于所述多出作业压力;如果是,则执行S204;
S204,计算所述第一阻力与所述多出作业压力的差值,将差值赋值给所述多出作业压力;
S205,将当前通压行的下一行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循环执行S202至S203,直到所述第一阻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多出作业压力,转至S206;
S206,根据当前通压行,输出所述多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其中,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A
其中,
Figure 607310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当前通压行为第
Figure 540631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其中,
Figure 616034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406136DEST_PATH_IMAGE014
表示第
Figure 894886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数量;
Figure 710526DEST_PATH_IMAGE016
为总泄压管和总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968332DEST_PATH_IMAGE018
为二级泄压管和二级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70280DEST_PATH_IMAGE020
为单元阻力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可分配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二阻力,将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二阻力的差值赋值至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包括:
S301,获取在同一时间值完成通压收集的同时通压行的数量,记作收集结束行数;
S302,根据收集结束行数,计算得到所述收集管路所减少的第一压力数值;
S303,检测所有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加压阀关闭时收集管路所减少的第二压力数值,根据所述第一压力数值和所述第二压力数值计算得到可分配作业压力;
其中,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
表示可分配作业压力,
Figure 984010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当前同时通压行的数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表示收集结束行数,
Figure 790292DEST_PATH_IMAGE018
为二级泄压管和二级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105867DEST_PATH_IMAGE016
为总泄压管和总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S304,获取所述管路阻力数据和所述单元阻力数据,计算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并将所述作业阻力记作第二阻力;
S305,判断所述第二阻力是否小于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如果是,则转至S305;
S306,计算所述第二阻力与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赋值至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
S307,将所述当前通压行的下一行通压行作为当前通压行,循环执行S304至S305,直到所述第二阻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转至S308;
S308,根据当前通压行,输出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其中,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AA
其中,
Figure 375786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所述加压单元到当前通压行的末端智能胶瓶的作业阻力,所述当前通压行为第
Figure 839129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其中,
Figure 714681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947079DEST_PATH_IMAGE014
表示第
Figure 125251DEST_PATH_IMAGE002
行通压行的智能胶瓶的数量;
Figure 872627DEST_PATH_IMAGE016
为总泄压管和总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489553DEST_PATH_IMAGE018
为二级泄压管和二级加压管的阻力数据之和,
Figure 514141DEST_PATH_IMAGE020
为单元阻力数据。
8.多级联橡胶收胶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模块、压力传感器、收集管路、智能胶瓶组、加压单元和收集单元
所述智能胶瓶组由若干组智能胶瓶构成,同一组的所述智能胶瓶依次通过所述收集管路连接形成通压行;
所述收集管路包括一级加压管、二级加压管、总加压管、一级泄压管、二级泄压管和总泄压管,所述总加压管连接所述加压单元,所述总泄压管连接所述收集单元;
每一个所述智能胶瓶连接有对应的所述一级加压管和所述一级泄压管,位于同一行所述通压行的多个所述智能胶瓶的所述一级加压管均与对应于该所述通压行的所述二级加压管连接;位于同一行所述通压行的多个所述智能胶瓶的所述一级泄压管均与对应于该所述通压行的所述二级泄压管连接;每一行所述通压行所述二级加压管均与所述总加压管连接,每一行所述通压行所述二级泄压管均与所述总泄压管连接;
其中,所述一级加压管和所述一级泄压管的长度和管内径均小于所述二级加压管和所述二级泄压管的长度和管内径,所述总泄压管和所述总加压管的管内径和长度均大于所述二级加压管和所述二级泄压管的长度和管内径;
其中,定义每一个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最长的所述智能胶瓶为末端智能胶瓶,每一个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最短的所述智能胶瓶为首端智能胶瓶,所述第一管道距离定义为所述智能胶瓶与所述加压单元之间连接的总加压管、二级加压管和一级加压管的长度之和;
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设于所述一级加压管、所述二级加压管、所述一级泄压管、所述二级泄压管、所述总加压管和所述总泄压管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一级加压管、所述二级加压管、所述一级泄压管、所述二级泄压管、所述总加压管和所述总泄压管的气压,输出气压信号并传输给所述总控模块;
所述总控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各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气压信号,确定同时通压行,控制所述同时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
其中,所述确定同时通压行,包括:
当没有任何一个所述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获取所述加压单元的作业压力和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计算出所述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或者,当存在有所述通压行进行通压收集时,则:
当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所述同时通压行的所述末端智能胶瓶;
判断所述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
若所述同时通压行不存在有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多出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一阻力,将所述多出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一阻力的差值赋值至多出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多出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所述判断所述同时通压行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还包括:
若所述同时通压行存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压行通压收集完毕,则关闭所述同时通压行存在整行的所述智能胶瓶均通压收集完毕的所在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
获取所述同时通压行的可分配作业压力,并计算当前通压行的作业阻力,所述作业阻力记为第二阻力,将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与所述第二阻力的差值赋值至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计算出所述可分配作业压力足够驱动的最大通压行的数量;
按照所述通压行的顺序,将对应数量的所述通压行纳入到所述同时通压行中;
其中,定义所述通压行的顺序为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所述通压行纳入所述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值早于第二管道距离较短的所述通压行纳入所述同时通压行中的时间值,所述第二管道距离定义为所述通压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与所述加压单元之间连接的所述总加压管和所述二级加压管的长度之和;
所述总控模块还被配置为向所述加压单元传输开机指令或关机指令;所述加压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总控模块传输的所述开机指令后工作或接收所述总控模块传输的所述关机指令后停止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级联橡胶收胶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模块还被配置为:当所述智能胶瓶组中的所有所述智能胶瓶均完成通压收集时,按照关闭顺序依次关闭所述通压行的所述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当所有所述通压行的所述首端智能胶瓶的泄压阀均关闭时,控制所述加压单元停止工作;
其中,所述关闭顺序定义为第二管道距离较长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第二管道较短的通压行的首端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所述通压行中第一管道距离较长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早于第一管道距离较短的智能胶瓶关闭泄压阀的时间值。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程序,所述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1180890.XA 2022-09-27 2022-09-27 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553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0890.XA CN115553193B (zh) 2022-09-27 2022-09-27 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0890.XA CN115553193B (zh) 2022-09-27 2022-09-27 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3193A true CN115553193A (zh) 2023-01-03
CN115553193B CN115553193B (zh) 2024-04-26

Family

ID=84743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80890.XA Active CN115553193B (zh) 2022-09-27 2022-09-27 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53193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0825A (zh) * 1987-02-12 1988-09-07 西古尔德·芳根 纤维素纸浆的连续生产方法和/或二次纤维的脱木素方法以及纤维的分级方法
CA2271262A1 (en) * 1999-05-14 2000-11-14 Nicolae Popescu Jr. Installation to extract the sap through vacuuming
US20050182524A1 (en) * 2004-02-12 2005-08-18 Brodeur Craig L.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ow monitoring and control
KR20140080667A (ko) * 2012-12-13 2014-07-01 주성엔지니어링(주) 수액 채취장치
CN106880916A (zh) * 2017-02-24 2017-06-23 湖南省湘电试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山火带电高扬程灭火装备设计方法
CN107122516A (zh) * 2017-03-17 2017-09-0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灭火***自段管道的沿程压力损失确定方法
CN107818193A (zh) * 2017-06-09 2018-03-20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管系设计方案验证方法及***
CN110036870A (zh) * 2019-05-17 2019-07-23 广州蓝泉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胶乳集成***及其使用方法
CN110298470A (zh) * 2018-12-07 2019-10-01 西安诺普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按需给能的一体化循环水节能技术
CN111264334A (zh) * 2020-03-23 2020-06-12 海南朗迪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收集天然乳胶的收集装置
EP3669980A1 (en) * 2018-12-20 2020-06-24 IMEC vzw Microfluidic distribution scheme
CN111642364A (zh) * 2020-06-22 2020-09-11 王程 坡田喷灌***工程管网以及管道设计改进方法
CN113519368A (zh) * 2021-07-30 2021-10-2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一种轨道式自动收胶***
CN113654899A (zh) * 2021-07-30 2021-11-16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 输送管道的压力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77425A (zh) * 2019-01-31 2021-11-19 赛普公司 微流体装置和用于提供乳液液滴的方法
WO2021253902A1 (zh) * 2020-06-18 2021-12-23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多点取水口水头损失系数及支管流量分配的方法
CN114471762A (zh) * 2022-02-22 2022-05-13 西北大学 一种可控超低流速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及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0825A (zh) * 1987-02-12 1988-09-07 西古尔德·芳根 纤维素纸浆的连续生产方法和/或二次纤维的脱木素方法以及纤维的分级方法
CA2271262A1 (en) * 1999-05-14 2000-11-14 Nicolae Popescu Jr. Installation to extract the sap through vacuuming
US20050182524A1 (en) * 2004-02-12 2005-08-18 Brodeur Craig L.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ow monitoring and control
KR20140080667A (ko) * 2012-12-13 2014-07-01 주성엔지니어링(주) 수액 채취장치
CN106880916A (zh) * 2017-02-24 2017-06-23 湖南省湘电试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山火带电高扬程灭火装备设计方法
CN107122516A (zh) * 2017-03-17 2017-09-0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灭火***自段管道的沿程压力损失确定方法
CN107818193A (zh) * 2017-06-09 2018-03-20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管系设计方案验证方法及***
CN110298470A (zh) * 2018-12-07 2019-10-01 西安诺普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按需给能的一体化循环水节能技术
EP3669980A1 (en) * 2018-12-20 2020-06-24 IMEC vzw Microfluidic distribution scheme
CN113677425A (zh) * 2019-01-31 2021-11-19 赛普公司 微流体装置和用于提供乳液液滴的方法
CN110036870A (zh) * 2019-05-17 2019-07-23 广州蓝泉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胶乳集成***及其使用方法
CN111264334A (zh) * 2020-03-23 2020-06-12 海南朗迪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收集天然乳胶的收集装置
WO2021253902A1 (zh) * 2020-06-18 2021-12-23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多点取水口水头损失系数及支管流量分配的方法
CN111642364A (zh) * 2020-06-22 2020-09-11 王程 坡田喷灌***工程管网以及管道设计改进方法
CN113519368A (zh) * 2021-07-30 2021-10-2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一种轨道式自动收胶***
CN113654899A (zh) * 2021-07-30 2021-11-16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 输送管道的压力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71762A (zh) * 2022-02-22 2022-05-13 西北大学 一种可控超低流速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及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米: "全自动橡胶割胶机研制与关键技术研究", CNKI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 no. 2020, 15 January 2020 (2020-01-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3193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502004012404D1 (de)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einem hydraulisches System zur Bereitstellung von Drücken und Volumenströmen
EP2055602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engine torque to peak main pressure for a hybrid powertrain system
HK1088274A1 (en)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existence of obstructions in the passageways of a medical instrument
CN105705819B (zh) 通过摩擦系数估算预测离合器的剩余使用寿命的***和方法
CN102162492A (zh) 离合器活塞位置的实时估计
CN106763285A (zh) 湿式多片离合器摩擦系数损失补偿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5553193A (zh) 多级联橡胶收集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7261005U (zh) 一种模拟稠油散热规律实验装置
CN108223617A (zh) 用于离合器的触点学习装置和方法
Elbaz et al. Transient gas flow in elastic microchannels
WO2008127438A3 (en) Parallel flow control (pfc) approach for active control, characteriz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nanofluidics
CN207729212U (zh) 一种新型油管润滑***
CN201955286U (zh) 多管式毛细管流变仪
CN106687755A (zh) 用冷却剂r744加注汽车空调***的装置
CN203451211U (zh) 一种分流灌装装置
CN104573365A (zh) 一种流动调整器性能评估方法
CN107299904A (zh) 一种用于描述离心泵正转逆流制动工况外特性的数学模型
CN110060560B (zh) 一种汽车制动***教学模拟设备
CN202547720U (zh) 制动***压力容积试验装置
CN207848913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润滑油快速上油装置
CH701509A8 (de) Verfahren zur Messung des Volumendurchflusses.
CN206599030U (zh) 一种新型自动灌装封尾机运转***
CN103418527B (zh) 手持气动打胶枪
CN201301221Y (zh) 液体产品放流装置
CN206265357U (zh) 玻璃胶压力灌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