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42647A -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2647A
CN115542647A CN202210735896.2A CN202210735896A CN115542647A CN 115542647 A CN115542647 A CN 115542647A CN 202210735896 A CN202210735896 A CN 202210735896A CN 115542647 A CN115542647 A CN 115542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ar
wheel
heat
light source
columnar proj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58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角谷雅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542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2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7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 controlling the colour, i.e.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ght
    • G02B26/0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 controlling the colour, i.e.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ght in the form of devices for effecting sequential colour changes, e.g. colour whee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03B21/204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using secondary light emission, e.g. luminescence or fluorescen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9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crossed beamsplitting surfaces, e.g. cross-dichroic cubes or X-cub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13Plural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6Reflectors in illumination b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源装置和投影仪,实现冷却效率的提高和抑制大型化。光源装置具有:壳体;荧光体轮,其具有荧光体,配置在壳体内;轮侧散热部,其具有设置在荧光体轮上的多个翅片,通过荧光体轮的旋转,产生从荧光体轮的中心侧向外侧流通的气流;驱动部,其使荧光体轮旋转;受热部件,其具有用于设置驱动部的设置部,与轮侧散热部对置;散热器,其相对于受热部件连接在与荧光体轮相反的一侧,配置在壳体的外侧;以及多个柱状突起,其设置在设置部的周围,朝向多个翅片向壳体内突出,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沿着突出方向的尺寸大于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气流的上游侧的柱状突起使气流朝向下游侧的其他柱状突起分散。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具有荧光体轮和收纳荧光体轮的壳体,将由荧光体轮产生的热释放到壳体的外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源装置中,荧光体轮具备圆形状的轮基板、设置于轮基板的正面的荧光体层、以及设置于轮基板的背面的多个散热部件。多个散热部件中,设置在轮基板的旋转中心侧的散热部件的散热性能最好,随着配置位置远离旋转中心,散热部件的散热性能变低。壳体设置有以轮基板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翅片。多个翅片与散热部件的翅片配设成嵌套状。并且,在荧光体层产生的热经由轮基板传递到多个散热部件,通过多个散热部件与翅片之间的流体传递到翅片,从壳体散热。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光源装置具备荧光体轮、荧光体轮装置收纳壳体以及散热器构造。由设置于荧光体轮的荧光体产生的热通过由荧光体轮的旋转产生的气流而与散热器构造接触。气流沿着散热器构造的翅片流通,由此对翅片施加热,由此,由荧光体产生的热被排出到荧光体轮装置收纳壳体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2013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066061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源装置中,构成为在轮基板旋转时,通过以轮基板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地设置的散热部件,利用泰勒涡流从散热部件向翅片传递热。因此,若轮基板未以足够高的旋转速度旋转,则有可能无法高效地进行从散热部件向翅片的热传递。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光源装置中,由于在壳体所具有的多个侧面分别设置散热构造,因此存在光源装置容易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期望能够在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实现大型化的抑制的光源装置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源装置具备:壳体;荧光体轮,其具有对入射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荧光体,所述荧光体轮配置在所述壳体内;轮侧散热部,其具有设置于所述荧光体轮的一方的面的多个翅片,通过所述荧光体轮旋转而由所述多个翅片产生从所述荧光体轮的中心侧向外侧流通的气流;驱动部,其使所述荧光体轮旋转;受热部件,其具有用于设置所述驱动部的设置部,所述受热部件与所述轮侧散热部对置;散热器,其相对于所述受热部件在与所述荧光体轮相反的一侧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连接,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以及多个柱状突起,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以能够与所述受热部件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周围,朝向所述多个翅片向所述壳体内突出,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沿着突出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与所述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配置于向所述多个柱状突起流通的所述气流的上游侧的柱状突起使所述气流朝向配置于所述气流的下游侧的其他柱状突起分散。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光源装置具备:壳体;荧光体轮,其具有对入射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荧光体,所述荧光体轮配置在所述壳体内;轮侧散热部,其具有设置于所述荧光体轮的一方的面的多个翅片,通过所述荧光体轮旋转而由所述多个翅片产生从所述荧光体轮的中心侧向外侧流通的气流;驱动部,其使所述荧光体轮旋转;以及散热部件,其与所述轮侧散热部对置,所述散热部件具备:设置部,其用于设置所述驱动部;散热器,其相对于所述设置部设置于与所述荧光体轮相反的一侧,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以及多个柱状突起,所述多个柱状突起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周围,朝向所述多个翅片向所述壳体内突出,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沿着突出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与所述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配置于向所述多个柱状突起流通的气流的上游侧的柱状突起使所述气流朝向配置于所述气流的下游侧的柱状突起分散。
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上述第一方式或上述第二方式的光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形成图像光;以及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所述图像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从激励光的入射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荧光体轮的俯视图。
图4是从与激励光的入射侧相反的一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荧光体轮和散热部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散热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散热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用壳体的收纳空间内的气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1个柱状突起碰撞的气流的示意图。
图9是从激励光的入射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所具有的光源装置的散热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收纳空间内的气流的示意图。
图11是从激励光的入射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所具有的光源装置的散热部件的俯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所具有的光源装置的波长转换装置的截面的图。
标号说明
1:投影仪;34:图像形成装置;343、343B、343G、343R:光调制装置;36:投射光学装置;4:光源装置;40:光源部;41:远焦光学元件;411、412:透镜;42:第一相位差元件;43:扩散透射元件;44:光分离合成元件;45:第二相位差元件;46:第一聚光元件;461、462、463:透镜;47:扩散光学元件;48:第二聚光元件;481、482、483:透镜;49:第三相位差元件;5A、5B、5C、5D:波长转换装置;6:荧光体轮;61:荧光体层(荧光体);62:反射层;63:支承基板;63A:第一面;63B:第二面;7:散热部(轮侧散热部);71:热传递基板;72:翅片;73:槽部;8:驱动部;81:旋转部;82:主体部;9A、9B、9C、9D:散热部件;91:散热器;92:受热部件;92A:面;921:设置部;922:布线配置部;93A、93C、93D:柱状突起;93A1、93C1、93D1:第一柱状突起;93A2、93C2、93D2:第二柱状突起;CA:光源用壳体(壳体);FN:风扇;FPC:布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投影仪的概略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对从光源装置4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将所形成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等被投射面上。如图1所示,投影仪1具有外装壳体2和图像投射装置3。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投影仪1具有:电源装置,其向构成投影仪1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控制装置,其控制投影仪1的动作;以及冷却装置,其对构成投影仪1的冷却对象进行冷却。
[外装壳体的结构]
外装壳体2构成投影仪1的外装,在内部收纳图像投射装置3、电源装置、控制装置以及冷却装置。
外装壳体2具有正面部21、背面部22、左侧面部23以及右侧面部24。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外装壳体2具有将各面部21~24中的一个端部之间连接的顶面部和将各面部21~24中的另一个端部之间连接的底面部。外装壳体2例如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右侧面部24具有导入口241。导入口241将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空气导入到外装壳体2的内部。也可以在导入口241设置有对通过导入口241的空气所包括的尘埃进行捕集的过滤器。
正面部21具有位于正面部21的大致中央的通过口211。从后述的投射光学装置36投射的光穿过通过口211。
正面部21具有位于正面部21的左侧面部23侧的排气口212。
排气口212将对设置在外装壳体2内的冷却对象进行了冷却的空气排出到外装壳体2的外部。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X方向是从左侧面部23朝向右侧面部24的方向。+X方向沿着图像投射装置3中后述的光源装置4向均匀化装置31射出照明光的方向。+Y方向是从底面部朝向顶面部的方向。+Z方向是从背面部22朝向正面部21的方向。从+Y方向观察,+Z方向沿着图像投射装置3中后述的投射光学装置36投射图像光的方向。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将+X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X方向,将+Y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Y方向,将+Z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Z方向。
[图像投射装置的结构]
图像投射装置3形成与从控制装置输入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投射所形成的图像。图像投射装置3具备光源装置4、均匀化装置31、颜色分离装置32、中继装置33、图像形成装置34、光学部件用壳体35以及投射光学装置36。
另外,关于光源装置4的结构,在后面详细叙述。
均匀化装置31使从光源装置4射出的光均匀化。被均匀化的光经过颜色分离装置32和中继装置33,对后述的光调制装置343的调制区域进行照明。均匀化装置31具备2个透镜阵列311、312、偏振转换元件313以及重叠透镜314。
颜色分离装置32将从均匀化装置31入射的光分离为红、绿以及蓝的各色光。颜色分离装置32具有:2个分色镜321、322;以及反射镜323,其对由分色镜321分离出的蓝色光进行反射。
中继装置33设置于比其他色光的光路长的红色光的光路,抑制红色光的损失。中继装置33具备入射侧透镜331、中继透镜333、反射镜332、33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红色光的光路上设置了中继装置33。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光路比其他色光长的色光设为蓝色光,在蓝色光的光路上设置中继装置33。
图像形成装置34对入射的红、绿以及蓝的各色光进行调制,对调制后的各色光进行合成,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34具备根据入射的色光而设置的3个场透镜341、3个入射侧偏振板342、3个光调制装置343、3个视场角补偿板344和3个出射侧偏振板345、以及1个颜色合成部346。
光调制装置343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装置4射出的光进行调制。3个光调制装置343包括对红色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343R、对绿色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343G以及对蓝色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343B。光调制装置343由透射型的液晶面板构成,由入射侧偏振板342、光调制装置343、出射侧偏振板345构成液晶光阀。
颜色合成部346将由光调制装置343B、343G、343R调制后的3个色光合成而形成图像,将形成的图像向投射光学装置36射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颜色合成部346由十字分色棱镜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多个分色镜构成。
光学部件用壳体35在内部收纳上述的各装置31~34。另外,在图像投射装置3中设定有作为设计上的光轴的照明光轴Ax,光学部件用壳体35将各装置31~34保持在照明光轴Ax上的规定位置。光源装置4和投射光学装置36配置在照明光轴Ax上的规定位置。
投射光学装置36是将从图像形成装置34入射的图像放大投射到被投射面的投射透镜。即,投射光学装置36投射由光调制装置343调制后的光。作为投射光学装置36,能够例示具有多个透镜和在内部收纳多个透镜的筒状的镜筒的组透镜。
[光源装置的结构]
图2是表示光源装置4的示意图。
光源装置4向均匀化装置31射出对光调制装置343进行照明的照明光。如图2所示,光源装置4具有光源用壳体CA、光源部40、远焦光学元件41、第一相位差元件42、扩散透射元件43、光分离合成元件44、第二相位差元件45、第一聚光元件46、扩散光学元件47、第二聚光元件48、第三相位差元件49以及波长转换装置5A。
在光源装置4中设定有:照明光轴Ax1,其沿着-Z方向呈直线状延伸;以及照明光轴Ax2,其与照明光轴Ax1正交,并且沿着+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光源部40、远焦光学元件41、第一相位差元件42、扩散透射元件43、光分离合成元件44、第二相位差元件45、第一聚光元件46以及扩散光学元件47配置在照明光轴Ax1上。
波长转换装置5A、第二聚光元件48、光分离合成元件44和第三相位差元件49配置在照明光轴Ax2上。
[光源用壳体的结构]
光源用壳体CA相当于壳体。光源用壳体CA是收纳光源部40、远焦光学元件41、第一相位差元件42、扩散透射元件43、光分离合成元件44、第二相位差元件45、第一聚光元件46、扩散光学元件47、第二聚光元件48、第三相位差元件49以及波长转换装置5A且尘埃等难以侵入到内部的密闭壳体。
光源用壳体CA具有容纳空间CA1和开口部CA2。收纳空间CA1收纳波长转换装置5A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收纳空间CA1收纳荧光体轮6、散热部7、驱动部8以及散热部件9A的受热部件92。开口部CA2是用于在收纳空间CA1内收纳波长转换装置5A的一部分的开口部,被散热部件9A的受热部件92封闭。当开口部CA2被散热部件9A封闭时,收纳空间CA1被密闭。
[光源部的结构]
光源部40具备向-Z方向射出蓝色光的光源401和多个准直透镜404。
光源401具备多个固体光源402和支承部件403。
多个固体光源402分别由射出蓝色光的半导体激光器构成。详细而言,固体光源402相对于光分离合成元件44向+Z方向射出s偏振的蓝色光BLs。另外,固体光源402也可以设为相对于光分离合成元件44射出p偏振的蓝色光BLp的结构。固体光源射出的蓝色光例如是峰值波长为440nm的激光。从多个固体光源402射出的蓝色光入射到准直透镜404。
支承部件403对在与照明光轴Ax1正交的平面上配置成阵列状的多个固体光源402进行支承。支承部件403是具有导热性的金属制部件。
多个准直透镜404将从多个固体光源402入射的蓝色光转换为平行光束。从多个准直透镜404射出的蓝色光入射到远焦光学元件4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401射出s偏振的蓝色光BLs。但是,不限于此,光源401可以射出p偏振光的蓝色光BLp,也可以射出s偏振和p偏振混合存在的蓝色光。在后者的情况下,能够省略第一相位差元件42。
[远焦光学元件的结构]
远焦光学元件41对从光源部40向-Z方向入射的蓝色光BLs的光束直径进行调整。远焦光学元件41由对入射的光进行会聚的透镜411和使由透镜411会聚的光束平行化的透镜412构成。
另外,也可以没有远焦光学元件41。
[第一相位差元件的结构]
第一相位差元件42设置在透镜411与透镜412之间。第一相位差元件42对入射的蓝色光BLs的一部分进行转换,射出包括s偏振的蓝色光BLs和p偏振的蓝色光BLp的光。第一相位差元件42也可以通过转动装置以沿着照明光轴Ax1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在该情况下,能够根据第一相位差元件42的转动角,调整从第一相位差元件42射出的蓝色光中的s偏振成分与p偏振成分的比例。
[扩散透射元件的结构]
扩散透射元件43使从透镜412向-Z方向入射的蓝色光BLp、BLs的照度分布均匀化。扩散透射元件43能够例示具有全息件的结构、多个小透镜排列在光轴正交面上的结构、以及光通过的面为粗糙面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采用具有一对多透镜的均束器光学元件来代替扩散透射元件43。
[光分离合成元件的结构]
通过了扩散透射元件43的蓝色光BLs、BLp入射到光分离合成元件44。
光分离合成元件44具有作为将入射的光分离的光分离元件的功能和作为将从两个方向入射的光合成的光合成元件的功能。换言之,光分离合成元件44除了作为光分离元件发挥功能之外,还作为光合成元件发挥功能。
光分离合成元件44是偏振分束器,将入射的光中包括的s偏振光成分和p偏振光成分分离。具体而言,光分离合成元件44使s偏振光成分反射,使p偏振光成分透过。另外,光分离合成元件44具有无论是s偏振光成分以及p偏振光成分中的哪一种偏振光成分,都使规定波长以上的光透过的颜色分离特性。因此,从扩散透射元件43入射到光分离合成元件44的蓝色光BLp、BLs中的p偏振的蓝色光BLp向-Z方向透射光分离合成元件44而入射到第二相位差元件45。另一方面,s偏振的蓝色光BLs被光分离合成元件44向-X方向反射而入射到第二聚光元件48。
另外,光分离合成元件44也可以具有使从光源部40经由扩散透射元件43入射的光中的一部分光通过并使剩余的光反射的半反射镜的功能、和使从扩散光学元件47入射的蓝色光反射并使从波长转换装置5A入射且具有比蓝色光的波长长的波长的光透射的分色镜的功能。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第一相位差元件42。
[第二相位差元件的结构]
第二相位差元件45相对于光分离合成元件44配置在-Z方向上。即,第二相位差元件45配置于光分离合成元件44与第一聚光元件46之间。第二相位差元件45将通过了光分离合成元件44的蓝色光BLp转换为圆偏振的蓝色光BLc。沿-Z方向通过了第二相位差元件45的蓝色光BLc入射到第一聚光元件46。
[第一聚光元件的结构]
第一聚光元件46将在-Z方向上透过光分离合成元件44而从第二相位差元件45入射的蓝色光BLc会聚于扩散光学元件47。另外,第一聚光元件46使从扩散光学元件47向+Z方向入射的光平行化而向第二相位差元件45射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聚光元件46由3个透镜461、462、463构成,但构成第一聚光元件46的透镜的数量没有限制。
[扩散光学元件的结构]
扩散光学元件47以与从波长转换装置5A射出的荧光YL相同的扩散角使入射的蓝色光BLc扩散。具体而言,扩散光学元件47使从第一聚光元件46向-Z方向入射的蓝色光BLc向+Z方向反射而扩散。扩散光学元件47是使入射的蓝色光BLc进行朗伯反射的反射元件。另外,扩散光学元件47也可以通过旋转装置以与照明光轴Ax1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被扩散光学元件47扩散后的蓝色光BLc在通过第一聚光元件46之后入射到第二相位差元件45。入射到扩散光学元件47的蓝色光BLc在被扩散光学元件47反射时,被转换为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圆偏振光。因此,经由第一聚光元件46入射到第二相位差元件45的蓝色光BLc被第二相位差元件45转换为s偏振的蓝色光BLs。然后,蓝色光BLs被光分离合成元件44向+X方向反射而入射到第三相位差元件49。
[第二聚光元件的结构]
第二聚光元件48将由光分离合成元件44向-X方向反射的蓝色光BLs会聚到波长转换装置5A。另外,第二聚光元件48使从波长转换装置5A向+X方向入射的荧光YL平行化,将平行化后的荧光YL向光分离合成元件44射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聚光元件48由3个透镜481、482、483构成,但构成第二聚光元件48的透镜的数量不限。
[波长转换装置的概略结构]
波长转换装置5A对从第二聚光元件48入射的蓝色光BLs的波长进行转换。
即,波长转换装置5A射出具有比入射的蓝色光BLs的波长长的波长的荧光YL。详细而言,波长转换装置5A是向蓝色光BLs的入射侧射出荧光YL的反射型的波长转换元件。入射到波长转换装置5A的蓝色光BLs相当于激励光或第一波段的光,荧光YL相当于转换光或第二波段的光。另外,关于波长转换装置5A的结构,在后面详细叙述。
从波长转换装置5A向+X方向射出的荧光YL被第二聚光元件48平行化后,入射到光分离合成元件44。如上所述,光分离合成元件44具有使荧光YL透过的特性,因此,沿着+X方向入射到光分离合成元件44的荧光YL透过光分离合成元件44而入射到第三相位差元件49。即,从光分离合成元件44入射到第三相位差元件49的光是蓝色光BLs和荧光YL混合存在的白色光。
[第三相位差元件的结构]
第三相位差元件49将从光分离合成元件44入射的包括蓝色光BLs和荧光YL的白色光转换为s偏振光和p偏振光混合存在的白色光。这样转换后的白色光作为照明光LT向+X方向射出,入射到上述的均匀化装置31。
[波长转换装置的详细结构]
如图2所示,波长转换装置5A具备荧光体轮6、散热部7、驱动部8以及散热部件9A。其中,荧光体轮6、散热部7、驱动部8以及散热部件9A的一部分配置在收纳空间CA1内。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第二聚光元件48入射到波长转换装置5A的蓝色光BLs称为激励光。
[荧光体轮的结构]
图3是从激励光的入射侧观察荧光体轮6的俯视图。
荧光体轮6相对于驱动部8配置在第二聚光元件48侧,通过驱动部8以与照明光轴Ax2大致平行的旋转轴Rx为中心旋转。如图3所示,荧光体轮6是具备荧光体层61、反射层62以及支承基板63的波长转换元件。
荧光体层61对入射的激励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荧光体层61含有荧光体粒子,该荧光体粒子通过激励光的入射而被激励,射出具有比入射的激励光的波长长的波长的荧光YL。即,荧光体层61相当于荧光体。荧光YL例如是峰值波长为500nm~700nm的光。即,荧光YL包括绿色光和红色光。从激励光的入射侧观察,荧光体层61形成为以支承基板63的旋转轴Rx为中心的环状。
反射层62设置在荧光体层61与支承基板63之间。反射层62反射从荧光体层61入射的光。另外,反射层62也可以构成支承基板63的第一面63A。
支承基板63是支承荧光体层61和反射层62的圆盘状的基板。支承基板63具有作为激励光的入射侧的面的第一面63A和设置于支承基板63的中央的嵌合孔631。
在第一面63A上配置有荧光体层61和反射层62。即,第一面63A是支承荧光体层61和反射层62的面。
驱动部8的一部分从与激励光的入射侧相反的一侧嵌合于嵌合孔631。支承基板63通过驱动部8而以旋转轴Rx为中心旋转。
图4是从与激励光的入射侧相反的一侧观察荧光体轮6以及散热部7的俯视图。在图4中,考虑到易观察性,仅对散热部7所具有的多个翅片72以及多个槽部73中的一部分翅片72以及一部分槽部73标注附图标号。
如图4所示,支承基板63具有作为与第一面63A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二面63B和连接部632。
连接部632是第二面63B的中央的部分。在连接部632连接有驱动部8的一部分。
[散热部的结构]
散热部7相当于轮侧散热部。散热部7在第二面63B呈环状地设置于连接部632的外侧。散热部7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支承基板63的第二面63B连接,对经由支承基板63从荧光体层61传递的热进行散热。详细而言,散热部7向由于荧光体轮6旋转而流通的气体传递从荧光体层61传递来的热,由此对荧光体层61进行冷却。
散热部7具有热传递基板71、多个翅片72、以及设置于多个翅片72之间的多个槽部73。
热传递基板71是环状的基板,由铝等导热性高的金属形成。热传递基板71在第二面63B安装于连接部632的外侧,将从第二面63B传递来的热传递至多个翅片72。
多个翅片72从热传递基板71向与激励光相对于波长转换装置5A的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立起。多个翅片72沿着荧光体轮6的旋转方向即+D1方向以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即,各翅片72从在热传递基板71的内侧端缘7S侧的部位沿着+D1方向设定为大致相等的间隔的基点BP朝向热传递基板71的外侧端缘7T呈圆弧状延伸。详细而言,多个翅片72随着从基点BP朝向外侧端缘7T而向与+D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D1方向呈圆弧状延伸。
当具有这样的散热部7的荧光体轮6通过驱动部8而旋转时,产生从第二面63B的中心侧朝向外侧在槽部73中流通的气流。气流在槽部73中流通时,与在+D1方向上夹着槽部73的翅片72接触,由此从翅片72向气流传递热。由此,翅片72被冷却,进而荧光体层61被冷却。
此外,通过荧光体轮6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向设置于与多个翅片72对置的位置的散热部件9A流通,详情后述。由此,气流的热传递到散热部件9A,传递到散热部件9A的热在光源用壳体CA的外部散热。
[驱动部的结构]
驱动部8使支承基板63以旋转轴Rx为中心向+D1方向旋转,由此,使荧光体轮6向+D1方向旋转。驱动部8具有以旋转轴Rx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81和使旋转部81旋转的主体部82。
旋转部81相对于主体部82配置在激励光相对于波长转换装置5A的入射侧。如图3所示,旋转部81在旋转部81的一部分嵌合于嵌合孔631的状态下固定于支承基板63。
主体部82包括使旋转部81旋转的马达。主体部82设置于散热部件9A。
通过这样的驱动部8使荧光体轮6旋转,由此防止激励光持续入射到荧光体层61中的一点。由此,除了抑制荧光体层61中的波长转换效率降低之外,还通过由荧光体轮6的旋转产生的气流来冷却荧光体轮6。
[散热部件的结构]
图5是表示散热部件9A的立体图。
散热部件9A经由通过荧光体轮6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接受在荧光体层61产生的热,将接受到的热在光源用壳体CA的外部散热。散热部件9A在光源用壳体CA中配置于与散热部7对置的位置。即,散热部件9A相对于荧光体轮6以及散热部7配置于与激励光的入射侧相反的一侧,固定于封闭上述的开口部CA2的位置。
如图5所示,散热部件9A具备散热器91、受热部件92以及多个柱状突起93A。受热部件92和多个柱状突起93A可以通过一体成型而一体地构成,或者也可以是散热器91、受热部件92和多个柱状突起93A全部通过一体成型而一体地构成。或者,也可以通过将散热器91、受热部件92和多个柱状突起93A连接而将它们构成为一体。
[散热器的结构]
散热器91相当于散热部件侧散热部,对经由受热部件92传递来的热进行散热。在波长转换装置5A安装于光源用壳体CA时,散热器91配置于光源用壳体CA的外部。因此,经由受热部件92传递到散热器91的热在光源用壳体CA的外部散热。
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光源用壳体CA的外部设置有构成上述的冷却装置的风扇FN,外装壳体2内的冷却气体通过风扇FN而在散热器91流通。从散热器91被传递了热的冷却气体从上述的排气口212向外装壳体2的外部排出。
[受热部件的结构]
图6是从激励光相对于波长转换装置5A的入射侧观察散热部件9A的俯视图。
受热部件92是大致矩形的板状体,相当于受热部件。如图2所示,受热部件92封闭开口部CA2,将收纳空间CA1大致密闭。受热部件92接受通过荧光体轮6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的热,将接受到的热传递到散热器91。如图5以及图6所示,受热部件92具备在受热部件92中在散热部7侧的面92A配置的设置部921以及布线配置部922。
如图5和图6所示,设置部921设置在受热部件92的荧光体轮6侧的面92A的大致中央。在设置部921设置有驱动部8的主体部82。详细而言,设置部921是向与荧光体轮6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大致圆形的凹部,主体部82嵌入设置于设置部921。
布线配置部922是从设置部921沿着一个方向从设置部921向受热部件92的外侧延伸出的平坦状部分。在布线配置部922配置有与配置于设置部921的驱动部8连接的布线FPC。
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线FPC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但也可以是电缆等其他布线构成部件。
[柱状突起的结构]
随着荧光体轮6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流过多个柱状突起93A,多个柱状突起93A将从流通的气流接受的热传递到受热部件92。
多个柱状突起93A以能够与受热部件92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设置于设置部921的周围。详细而言,多个柱状突起93A设置于面92A中的设置部921的周围且避开布线配置部922的位置。即,多个柱状突起93A在受热部件92的面92A中设置于除了布线配置部922以外的部分。多个柱状突起93A从面92A朝向散热部7所具有的多个翅片72向光源用壳体CA内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柱状突起93A从面92A呈大致圆锥台状立起。
详细而言,多个柱状突起93A设置在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面92A上设定有以设置部921为中心且设定为大致相等的间隔的同心圆即多个基准圆CR1、CR2、CR3,在多个基准圆CR1、CR2、CR3上配置有多个柱状突起93A。基准圆CR1~CR3是假想的同心圆,最内侧的基准圆是基准圆CR1,最外侧的基准圆是基准圆CR3。
多个柱状突起93A在各基准圆CR1~CR3中,在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周向即+D2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具体而言,多个柱状突起93A在各基准圆CR1~CR3上沿+D2方向以20°间隔设置。
而且,奇数编号的基准圆CR1、CR3中的柱状突起93A的排列周期的相位与偶数编号的基准圆CR2中的柱状突起93A的排列周期的相位相互错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连结设置部921(例如设置部921的中心CT)和配置在基准圆CR1上的多个柱状突起93A中的1个柱状突起93A的假想的直线设为基准线SL1时,在奇数编号的基准圆CR1、CR3中,从基准线SL1向+D2方向以20°间隔设置。同样地,在将连结设置部921(例如设置部921的中心CT)和配置在基准圆CR2上的多个柱状突起93A中的1个柱状突起93A的假想的直线设为基准线SL2时,在偶数编号的基准圆CR2中,从基准线SL2向+D2方向以20°间隔设置。而且,基准线SL1与相对于基准线SL1在+D2方向上最近的基准线SL2的交叉角α为1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柱状突起93A在奇数编号的基准圆和偶数编号的基准圆中使柱状突起93A的排列周期的相位相互错开。这样,通过相位错开,能够使沿着面92A流通的气流容易与柱状突起93A碰撞,能够使气流的热容易传递到柱状突起93A。
此外,多个柱状突起93A各自的外径在设置有柱状突起93A的基准圆CR1~CR3中相同。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柱状突起93A从面92A立起的立起方向上的柱状突起93A的高度尺寸为柱状突起93A的外径的2倍以上。
可以说这样的多个柱状突起93A包括从荧光体轮6观察时配置于设置部921侧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和从荧光体轮6观察时配置于多个第一柱状突起的外侧的多个第二柱状突起。作为多个第一柱状突起,能够例示在设定于设置部921侧的基准圆CR1上配置的多个柱状突起93A,作为多个第二柱状突起,能够例示在设定于比基准圆CR1靠设置部921的外侧的基准圆CR2、CR3上配置的多个柱状突起93A。
[在收纳空间内荧光体轮旋转时产生的气流]
图7是表示光源用壳体CA的收纳空间CA1内的气流AF的示意图。
对利用驱动部8使荧光体轮6旋转时产生的气流AF进行说明。
当荧光体轮6旋转时,如图7所示,通过构成相对于荧光体轮6设置在与激励光的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散热部7的多个翅片72而产生气流。由多个翅片72产生的气流中的主要的气流主要是从荧光体轮6的中央朝向外侧的气流AF,其他的气流是从荧光体轮6朝向散热部件9A的未图示的气流。
气流AF一边从多个翅片72传递热,一边沿着多个槽部73从荧光体轮6的中央朝向外侧流通。气流AF相当于第一气流。
气流AF与构成收纳空间CA1的内壁中的、与气流AF的流通方向交叉的内壁CA11碰撞,沿着内壁CA11向受热部件92侧流通。在受热部件92侧流通的气流AF沿着受热部件92的面92A从受热部件92的外侧朝向中央流通。此时,由于在面92A配置有多个柱状突起93A,因此沿着面92A流通的气流AF与多个柱状突起93A碰撞,并且朝向配置于面92A的中央的设置部921流通。并且,气流AF沿着位于设置部921的驱动部8向荧光体轮6侧流通,向构成荧光体轮6的支承基板63的第二面63B的中央流通。之后,气流AF通过多个翅片72再次从荧光体轮6的中央向外侧沿着多个槽部73流通。
图8是表示与1个柱状突起93A碰撞的气流AF的示意图。
在此,如图8所示,与多个柱状突起93A中的1个柱状突起93A碰撞的气流AF分支为2个而朝向其他柱状突起93A流通。即,柱状突起93A使随着荧光体轮6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AF(第一气流)中的流通到该柱状突起93A的气流AF1(第一气流)分散为朝向其他柱状突起93A流通的多个气流AF2(第二气流)。由此,能够使气流AF容易地分别向多个柱状突起93A流通,因此能够促进各柱状突起93A与气流AF之间的热交换,能够容易地使热从气流AF向柱状突起93A传递。
另外,如图8所示,柱状突起93A在将流通到该柱状突起93A的气流AF1分散为向其他柱状突起93A流通的气流AF2时,在该柱状突起93A中与气流碰撞的面相反侧的面产生卷入的气流AF3。即,在各柱状突起93A的与气流AF1的碰撞侧相反的一侧产生紊流。由此,能够增大柱状突起93A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促进柱状突起93A与气流AF之间的热交换,能够容易地从气流AF向柱状突起93A传递热。
如上所述,传递到柱状突起93A的热经由受热部件92传递到散热器91。而且,传递至散热器91的热在光源用壳体CA的外部散热,因此能够降低收纳空间CA1内的温度、即流通至设置于荧光体轮6的散热部7的气体的温度。
此外,为了使在荧光体轮6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在与收纳空间CA1的内壁CA11碰撞之后高效地向受热部件92侧流通而使气流在收纳空间CA1内循环,优选收纳空间CA1的内壁CA11与设置于荧光体轮6的多个翅片72的外周之间的距离为规定的距离。
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结果,从荧光体轮6的旋转轴Rx到翅片72的外缘的距离优选为从旋转轴Rx到内壁CA11的距离的10%以上且30%以下。通过使从旋转轴Rx到翅片72的外缘的距离包含在这样的范围内,能够使气流AF在作为轮侧散热部的散热部7与散热部件9A之间高效地循环。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起到以下的效果。
投影仪1具有:光源装置4;图像形成装置34,其使用从光源装置4射出的光而形成图像光;以及投射光学装置36,其投射由图像形成装置34形成的图像光。
光源装置4具备光源用壳体CA、荧光体轮6、散热部7、驱动部8、散热器91、受热部件92以及多个柱状突起93A。光源用壳体CA相当于壳体。荧光体轮6具有对入射的光的波长进行变换的荧光体层61,配置在光源用壳体CA的收纳空间CA1内。荧光体层61相当于荧光体。散热部7相当于轮侧散热部。散热部7具有设置于荧光体轮6的支承基板63的第二面63B的多个翅片72。第二面63B相当于荧光体轮6的一方的面。通过荧光体轮6旋转,散热部7利用多个翅片72产生从荧光体轮6的中心侧向外侧流通的气流。驱动部8使荧光体轮6旋转。受热部件92具有用于设置驱动部8的设置部921。受热部件92配置在与散热部7对置的位置。受热部件92相当于受热部件。散热器91以能够热传递的方式连接于受热部件92的与荧光体轮6相反的一侧。散热器91配置在光源用壳体CA的外侧。多个柱状突起93A以能够与受热部件92进行传递热的方式设置于设置部921的周围。多个柱状突起93A朝向多个翅片72向光源用壳体CA的收纳空间CA1内突出。多个柱状突起93A各自的沿着突出方向的尺寸比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大。多个柱状突起93A中的、配置于向多个柱状突起93A流通的气流的上游侧的柱状突起93A使气流朝向配置于气流的下游侧的其他柱状突起93A分散。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通过驱动部8使荧光体轮6旋转时,通过散热部7所具有的多个翅片72,产生从荧光体轮6的中心朝向外侧的气流。此时,从多个翅片72向气流传递荧光体轮6的热、即由荧光体层61产生的热,因此能够冷却荧光体层61。
另外,通过荧光体轮6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向配置于与散热部7对置的位置的受热部件92流通。在受热部件92中的设置部921的周围,设置有朝向多个翅片72向光源用壳体CA内突出的多个柱状突起93A。多个柱状突起93A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受热部件92连接,因此由多个柱状突起93A接受的热经由受热部件92向散热器91传递,向光源用壳体CA的外部散热。由此,能够降低光源用壳体CA的收纳空间CA1内的温度,能够降低向多个翅片72流通的气流的温度,因此能够提高荧光体轮6所具有的荧光体层61的冷却效率。
进而,受热部件92配置在与散热部7对置的位置。经由受热部件92与散热器91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连接的多个柱状突起93A朝向多个翅片72突出。散热器91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连接于受热部件92的与荧光体轮6相反的一侧。因此,除了散热器91以外,能够减少向光源用壳体CA的外侧突出的结构。由此,与在光源用壳体CA的多个侧面分别设置散热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光源装置4的大型化。
因此,能够实现光源装置4的冷却效率的提高以及大型化的抑制。
在光源装置4中,多个柱状突起93A分别产生紊流(气流AF3),该紊流(气流AF3)碰撞柱状突起93A的与被气流碰撞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柱状突起93A中,能够增大与流过散热部7而带有热的气流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促进气流对柱状突起93A的热传递,能够提高荧光体层61的冷却效率。
在光源装置4中,受热部件92具有用于配置与驱动部8连接的布线FPC的布线配置部922。多个柱状突起93A在受热部件92的面92A中设置于除了布线配置部922以外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与驱动部8连接的布线FPC与经由气流被传递荧光体层61的热的柱状突起93A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对布线FPC以及驱动部8产生热的影响。
光源装置4具备光源用壳体CA、荧光体轮6、散热部7、驱动部8以及散热部件9A。光源用壳体CA相当于壳体。荧光体轮6具有对入射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荧光体层61。荧光体层61相当于荧光体。荧光体轮6配置在光源用壳体CA的收纳空间CA1内。散热部7相当于轮侧散热部。散热部7具有设置于荧光体轮6所具有的支承基板63的第二面63B的多个翅片72。第二面63B相当于荧光体轮6的一方的面。通过荧光体轮6旋转,散热部7利用多个翅片72产生从荧光体轮6的中心侧向外侧流通的气流。驱动部8使荧光体轮6旋转。散热部件9A与散热部7对置。散热部件9A具备设置部921、散热器91以及多个柱状突起93A。设置部921用于设置驱动部8。散热器91相对于设置部921设置在与荧光体轮6相反的一侧,配置在光源用壳体CA的外侧。多个柱状突起93A设置于设置部921的周围,朝向多个翅片72向光源用壳体CA的收纳空间CA1内突出。在多个柱状突起93A中,沿着突出方向的尺寸比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大。多个柱状突起93A中的、配置于向多个柱状突起93A流通的气流的上游侧的柱状突起93A使气流朝向配置于气流的下游侧的柱状突起93A分散。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上述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设置于构成散热部件的受热部件的多个柱状突起的结构不同。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号并省略说明。
[投影仪和光源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9是从激励光的入射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所具备的光源装置的散热部件9B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装置5A而具有图9所示的波长转换装置5B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即,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除了代替波长转换装置5A而具有波长转换装置5B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4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波长转换装置5B除了代替散热部件9A而具有散热部件9B以外,具有与波长转换装置5A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即,波长转换装置5B具备荧光体轮6、散热部7、驱动部8以及散热部件9B。
[散热部件的结构]
散热部件9B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部件9A同样地具备散热器91、受热部件92以及多个柱状突起93A。然而,在散热部件9B中,如图9所示,多个柱状突起93A的配置与散热部件9A中的多个柱状突起93A的配置不同。
具体而言,在散热部件9B中,多个柱状突起93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柱状突起93A同样地,以能够与受热部件92的面92A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设置于设置部921的周围,朝向散热部7所具有的多个翅片72而向光源用壳体CA的收纳空间CA1内突出。并且,多个柱状突起93A在收纳空间CA1内从伴随荧光体轮6的旋转而由多个翅片72产生的气流AF受热,将接受的热经由受热部件92传递到散热器91。
在散热部件9B中,在面92A设定有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大致等间隔的同心圆即多个基准圆CR1~CR6。基准圆CR1~CR6是假想的同心圆,从设置部921朝向外侧依次设定有基准圆CR1、CR2、CR3、CR4、CR5、CR6。
多个柱状突起93A在各基准圆CR1~CR6中,在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周向(+D2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
具体而言,在设置部921侧的基准圆CR1~CR3上配置的柱状突起93A1每隔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第一角度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角度为30°,配置在基准圆CR1~CR3上配置的柱状突起93A为第一柱状突起93A1。此外,配置在基准圆CR1、CR3上的第一柱状突起93A1的排列周期与配置在基准圆CR2上的第一柱状突起93A1的排列周期的相位错开15°。该相位的错开角是在各基准圆CR1~CR3中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第一柱状突起93A1的配置角度的一半的角度。第一角度是将也作为设置部921的中心的基准圆CR1~CR3的中心与1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连结的直线、和将基准圆CR1~CR3的中心与和1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相邻的第一柱状突起93A1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度。
相对于设置部921在外侧的基准圆CR4~CR6上配置的柱状突起93A每隔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第二角度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角度为15°,配置在基准圆CR4~CR6上的柱状突起93A为第二柱状突起93A2。此外,在配置于基准圆CR4~CR6上的第二柱状突起93A2的排列周期中,相位相同。第二角度是将也作为设置部921的中心的基准圆CR4~CR6的中心和1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连结的直线与将基准圆CR4~CR6的中心和与1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相邻的第二柱状突起93A2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度。
这样,在波长转换装置5B中,多个柱状突起93A包括:从荧光体轮6观察时配置于设置部921侧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以及从荧光体轮6观察时配置于比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靠外侧处的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第一柱状突起93A1以设置部921为中心配置的角度(第一角度)与第二柱状突起93A2以设置部921为中心配置的角度(第二角度)不同。详细而言,第二角度小于第一角度。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波长转换装置5B的截面的图。换言之,图10是表示收纳空间CA1内的气流AF的示意图。
另外,如图10所示,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根据设置有荧光体轮6所具有的荧光体层61的区域而设置。详细而言,在从激励光的入射侧观察波长转换装置5B的情况下,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根据设置荧光体层61的区域而设置。此外,多个翅片72在支承基板63的第二面63B配置为包含与设置于第一面63A的荧光体层61相应的区域。
在具备这样的散热部件9B的光源装置中也是,当荧光体轮6旋转时,通过设置于荧光体轮6的多个翅片72主要产生从荧光体轮6的中央朝向外侧流通的气流AF。气流AF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沿着收纳空间CA1的内壁CA11流通,向与多个翅片72对置的受热部件92流通。流通到受热部件92的气流AF与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和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碰撞,并且沿着面92A在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之间和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之间朝向设置部921流通。在该过程中,从气流AF向多个柱状突起93A传递热。在多个柱状突起93A之间流通而被冷却的气流AF被多个翅片72吸引。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同样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多个柱状突起93A包括:从荧光体轮6观察时配置于设置部921侧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以及从荧光体轮6观察时配置于比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靠外侧处的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
在此,在随着荧光体轮6的旋转而由多个翅片72产生的气流AF沿着受热部件92流通时,气流AF从受热部件92的外侧朝向设置部921流通。
因此,在气流AF朝向设置部921流通的过程中,能够容易使气流AF分别沿着第二柱状突起93A2和第一柱状突起93A1流通。由此,能够容易地从气流AF向柱状突起93A传递热。因此,能够提高气流AF的冷却效率,进而能够提高荧光体层61的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和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配置成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每隔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第一角度设置。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每隔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第二角度设置。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不同。详细而言,第二角度小于第一角度。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配置于外侧的第二柱状突起93A2的数量比配置于设置部921侧的第一柱状突起93A1的数量大。另外,通过使第一柱状突起93A1的数量小于第二柱状突起93A2的数量,能够增大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之间的间隙。由此,使气流AF向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流通,能够促进从气流AF向第二柱状突起93A2的热传递,除此之外,能够使气流容易在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之间流通。因此,能够降低向被传递荧光体层61的热的散热部7流通的气流AF的温度,能够提高荧光体层61的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与荧光体轮6中设置荧光体层61的区域对应地配置。
在此,在荧光体轮6旋转时,气流AF主要在从荧光体轮6的中心侧朝向外侧的方向上流通,除此之外,气流还在从多个翅片72朝向受热部件92的方向上流通。
因此,通过如上述那样配置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能够容易地使荧光体层61中产生的热经由气流AF传递到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因此,在远离设置有驱动部8的设置部921的位置,能够容易地使荧光体层61中产生的热传递到柱状突起93A。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多个柱状突起的结构不同。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号并省略说明。
[投影仪和光源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11是从激励光的入射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所具备的光源装置的散热部件9C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装置5A而具有图11所示的波长转换装置5C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即,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除了代替波长转换装置5A而具有波长转换装置5C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4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波长转换装置5C除了代替散热部件9A而具备散热部件9C以外,具备与波长转换装置5A同样的结构以及功能。即,波长转换装置5C具备荧光体轮6、散热部7、驱动部8以及散热部件9C。
[散热部件的结构]
散热部件9C除了具有多个柱状突起93C来代替多个柱状突起93A以外,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部件9B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即,散热部件9C具备散热器91、受热部件92以及多个柱状突起93C。
如图11所示,多个柱状突起93C以能够与受热部件92的面92A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设置于设置部921的周围,朝向散热部7所具有的多个翅片72而向光源用壳体CA的收纳空间CA1内突出。并且,多个柱状突起93C在收纳空间CA1内从随着荧光体轮6的旋转而由多个翅片72产生的气流AF受热,将接受的热经由受热部件92传递到散热器91。
在散热部件9C的受热部件92的面92A,与散热部件9B的受热部件92同样地,设定有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大致等间隔的同心圆即多个基准圆CR1~CR6。
多个柱状突起93C在各基准圆CR1~CR6上在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周向(+D2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
具体而言,在设置部921侧的基准圆CR1~CR3上配置的多个柱状突起93C分别是每隔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第一角度设置的第一柱状突起93C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角度为30°。另外,配置在基准圆CR1、CR3上的第一柱状突起93C1的排列周期与配置在基准圆CR2上的第一柱状突起93C1的排列周期的相位错开15°。但是,不限于此,第一角度也可以是其他角度,配置在基准圆CR1、CR2、CR3上的第一柱状突起93C1的排列周期的相位也可以相同。
相对于设置部921配置在外侧的基准圆CR4~CR6上的多个柱状突起93C分别是每隔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第二角度设置的第二柱状突起93C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角度为30°,与第一角度相同。
第二柱状突起93C2的与从面92A突出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比第一柱状突起93C1的与从面92A突出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大。
换言之,第二柱状突起93C2的与向收纳空间CA1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比第一柱状突起93C1的与该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大。
此外,配置在基准圆CR4、CR6上的第二柱状突起93C2的排列周期与配置在基准圆CR5上的第二柱状突起93C2的排列周期的相位错开15°。但是,不限于此,第二角度也可以是其他角度,配置在基准圆CR4、CR5、CR6上的第二柱状突起93C2的排列周期的相位也可以相同。另外,第二角度可以比第一角度小,也可以比第一角度大。
这样,多个柱状突起93C包括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C1和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C2。从荧光体轮6观察,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C1配置于设置部921侧。从荧光体轮6观察,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C2配置在比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C1靠外侧,第二柱状突起93C2的上述截面的面积比第一柱状突起93C1的上述截面的面积大。
另外,不限于截面的面积上的比较,也可以对第一柱状突起的体积和第二柱状突起的体积进行比较。在该情况下,第二柱状突起93C2的体积也可以大于第一柱状突起93C1的体积。
另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同样地,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C2根据荧光体轮6所具有的设置荧光体层61的区域而设置。详细而言,在从激励光的入射侧观察波长转换装置5C的情况下,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C2根据设置荧光体层61的区域而设置。此外,多个翅片72在支承基板63的第二面63B配置为包含与设置于第一面63A的荧光体层61相应的区域。
在具备这样的散热部件9C的光源装置中也是,当荧光体轮6旋转时,通过设置于荧光体轮6的多个翅片72主要产生从荧光体轮6的中央朝向外侧流通的气流AF。气流AF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沿着收纳空间CA1的内壁CA11流通,向与多个翅片72对置的受热部件92流通。流通到受热部件92的气流AF与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C2和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C1碰撞,并且沿着面92A在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C2之间和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C1之间朝向设置部921流通。在该过程中,从气流AF向多个柱状突起93C传递热。在多个柱状突起93C之间流通而被冷却的气流AF被多个翅片72吸引。
[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能够起到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同样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第二柱状突起93C2的与向光源用壳体CA的收纳空间CA1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柱状突起93C1的与该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
在此,当配置于设置部921侧的第一柱状突起的截面的面积大时,多个第一柱状突起之间的间隔变小,因此容易妨碍受热部件92中的设置部921侧的部分处的气流AF。
与此相对,通过使第二柱状突起93C2的上述截面的面积比第一柱状突起93C1的上述截面的面积大,能够在受热部件92中气流AF容易流通的外侧的部分,容易从气流AF向柱状突起93C传递热。
因此,能够降低向散热部7流通的气流AF的温度,能够提高荧光体层61的冷却效率。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描述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散热部件所具有的多个柱状突起的结构不同。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柱状突起中的第二柱状突起设置在比第一柱状突起更靠近荧光体轮和散热部的位置。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号并省略说明。
[投影仪和光源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所具有的光源装置的波长转换装置5D的截面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装置5A而具有图12所示的波长转换装置5D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即,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除了代替波长转换装置5A而具有波长转换装置5D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4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波长转换装置5D除了代替散热部件9A而具有散热部件9D以外,具有与波长转换装置5A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即,波长转换装置5D具备荧光体轮6、散热部7、驱动部8以及散热部件9D。
[散热部件的结构]
散热部件9D除了具有多个柱状突起93D来代替多个柱状突起93A以外,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散热部件9B相同的结构及功能。即,散热部件9D具备散热器91、受热部件92以及多个柱状突起93D。
如图12所示,多个柱状突起93D以能够与受热部件92的面92A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设置于设置部921的周围,朝向散热部7所具有的多个翅片72向光源用壳体CA的收纳空间CA1内突出。并且,多个柱状突起93D在收纳空间CA1内从伴随荧光体轮6的旋转而由多个翅片72产生的气流AF受热,将接受的热经由受热部件92传递到散热器91。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散热部件9D的受热部件92的面92A上,与散热部件9B的受热部件92同样地设定有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大致等间隔的同心圆即多个基准圆CR1~CR6。多个基准圆CR1~CR6是假想的同心圆。而且,多个柱状突起93D包括:在设置部921侧的基准圆CR1~CR3上以设置部921为中心每隔第一角度配置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D1;以及在设定于基准圆CR1~CR3的外侧的基准圆CR4~CR6上以设置部921为中心每隔第二角度配置的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D2。即,多个柱状突起93D包括:从荧光体轮观察时配置于设置部921侧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D1;以及从荧光体轮6观察时配置于比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D1靠外侧处的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D2。
此外,第一角度以及第二角度能够适当变更,第二角度可以与第一角度相同,也可以与第一角度不同。在后者的情况下,第二角度可以比第一角度小,也可以比第一角度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柱状突起93D2的向容纳空间CA1的突出方向的尺寸比第一柱状突起93D1的向容纳空间CA1的突出方向的尺寸大。换言之,第二柱状突起93D2从受热部件92突出的突出方向的尺寸比第一柱状突起93D1从受热部件92突出的突出方向的尺寸大。即,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D2各自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小于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D1各自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而且,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D2各自与荧光体轮6之间的距离小于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D1各自与荧光体轮6之间的距离。
此外,第一柱状突起93D1的向容纳空间CA1的突出方向的尺寸比第一柱状突起93D1的与向容纳空间CA1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外径)大。另外,第二柱状突起93D2的向容纳空间CA1的突出方向的尺寸比第二柱状突起93D2的与向容纳空间CA1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外径)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柱状突起93D1的与向容纳空间CA1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和第二柱状突起93D2的与向容纳空间CA1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相同。但是,不限于此,第一柱状突起93D1的上述截面的面积与第二柱状突起93D2的上述截面的面积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如第一柱状突起93C1和第二柱状突起93C2那样,第二柱状突起93D2的上述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柱状突起93D1的上述截面的面积。
在具备这样的散热部件9D的光源装置中也是,当荧光体轮6旋转时,通过设置于荧光体轮6的多个翅片72,主要产生从荧光体轮6的中央朝向外侧流通的气流AF。气流AF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沿着收纳空间CA1的内壁CA11流通,向与多个翅片72对置的受热部件92流通。流通到受热部件92的气流AF与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D2和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D1碰撞,并且沿着面92A在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D2之间和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D1之间朝向设置部921流通。在该过程中,从气流AF向多个柱状突起93D传递热。在多个柱状突起93D之间流通而被冷却的气流AF被多个翅片72吸引。
另外,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D2各自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小于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D1各自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即,第二柱状突起93D2与气流AF的接触面积比第一柱状突起93D1与气流AF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在远离设置部921的外侧的部分,能够经由柱状突起93D将气流AF的热传递到受热部件92和散热器91。
[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能够起到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同样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D2各自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小于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D1各自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散热部7相当于轮侧散热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远离设置有驱动部8的设置部921的位置,能够容易地从散热部7经由气流AF向柱状突起93D传递热。因此,能够抑制热量向驱动部8的传递,能够抑制热量对驱动部8造成影响。
[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达成本公开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以及改良等包含于本公开。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散热部7具有:热传递基板71,其设置于荧光体轮6的支承基板63中的与设置有荧光体层61的第一面63A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63B;以及多个翅片72,它们从热传递基板71立起。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没有热传递基板71,多个翅片72也可以直接设置于第二面63B。而且,多个翅片72也可以在荧光体轮6中设置于与设置有荧光体层61的面相同的面。
另外,多个翅片72随着从支承基板63的中心侧朝向外侧而向与荧光体轮6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然而,不限于此,翅片72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等其他形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9A~9D具有散热器91,该散热器91在受热部件92处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荧光体轮6的相反侧连接,配置于光源用壳体CA的外侧。但是,不限于此,散热器91和受热部件92也可以是一体的部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多个柱状突起93A、93C、93D分别产生同与气流和柱状突起碰撞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碰撞的紊流。但是,不限于此,产生紊流的柱状突起也可以是散热部件所具有的多个柱状突起中的至少1个柱状突起。即,散热部件所具有的多个柱状突起不一定全部都产生紊流。另外,也可以不产生这样的紊流。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多个柱状突起93A配置在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同心圆即多个基准圆CR1~CR3上。即,多个柱状突起93A包括:从荧光体轮6观察时配置在设置部921侧的基准圆CR1上的多个柱状突起93A;以及从荧光体轮6观察时配置在比基准圆CR1靠外侧的基准圆CR2、CR3上的多个柱状突起93A。
在上述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多个柱状突起93A、93C、93D配置在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同心圆即多个基准圆CR1~CR6上。即,多个柱状突起93A、93C、93D包括:从荧光体轮6观察时配置于设置部921侧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93C1、93D1;以及从荧光体轮6观察时配置于比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93C1、93D1靠外侧的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93C2、93D2。
然而,不限于此,散热部件9A~9D所具有的柱状突起设置于受热部件92的设置部921的周围即可,柱状突起的配置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多个柱状突起也可以随机地配置在设置部921的周围。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A1每隔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第一角度设置,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A2每隔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第二角度设置,第二角度小于第一角度。然而,不限于此,第二角度可以与第一角度相同,也可以比第一角度大。多个柱状突起93C、93D包括每隔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第一角度设置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93C1、93D1和每隔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第二角度设置的多个第二柱状突起93C2、93D2的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从受热部件92的面92A朝向多个翅片72向收纳空间CA1内突出的第二柱状突起93C2的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大于从受热部件92的面92A朝向多个翅片72向收纳空间CA1内突出的第一柱状突起93C1的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但是,不限于此,第二柱状突起93C2的上述截面的面积也可以比第一柱状突起93C1的上述截面的面积小。
在第一柱状突起93C1和第二柱状突起93C2中的一方的柱状突起的上述截面的面积比另一方的柱状突起的上述截面的面积大的情况下,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中的一方的角度可以比另一方的角度大,也可以相同。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柱状突起93D2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比第一柱状突起93D1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小。但是,不限于此,第二柱状突起93D2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比第一柱状突起93D1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大,也可以相同。另外,只要多个柱状突起中的至少1个柱状突起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比其他柱状突起与散热部7之间的距离小,则该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位置不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柱状突起93A2、93C2、93D2与荧光体轮6中设置荧光体层61的区域对应地配置。但是,不限于此,第二柱状突起93A2、93C2、93D2也可以不与荧光体轮6中设置荧光体层61的区域对应地配置。例如,可以在比设置荧光体层61的区域宽广的范围内设置第二柱状突起,也可以在比设置荧光体层61的区域窄的范围内设置第二柱状突起。进而,也可以与设置荧光体层61的区域无关地配置第二柱状突起。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基准圆CR1上的柱状突起的排列周期的相位与配置在基准圆CR2上的柱状突起的排列周期的相位不同。然而,不限于此,柱状突起的排列周期的相位与其他柱状突起的排列周期不同的基准圆也可以是其他基准圆。另外,在所有的基准圆中,柱状突起的排列周期的相位可以相同,也可以相互不同。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柱状突起93A、93C、93D形成为大致圆锥台状。然而,不限于此,柱状突起93A、93C、93D也可以形成为大致棱锥台状,也可以形成为大致圆柱状或大致棱柱状。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受热部件92的面92A设定有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3个基准圆CR1~CR3。在上述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受热部件92的面92A设定有以设置部921为中心的6个基准圆CR1~CR6。但是,不限于此,排列有柱状突起的基准圆的数量能够适当设定。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受热部件92具备布线配置部922,其用于配置与配置于设置部921的驱动部8连接的布线FPC。而且,多个柱状突起93A、93C、93D设置于除了布线配置部922以外的部分。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没有布线配置部922。另外,也可以是,驱动部8的一部分配置于光源用壳体CA的外部,与驱动部8连接的布线FPC在光源用壳体CA的外部与驱动部8连接。而且,布线FPC也可以不是柔性印刷基板。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光源装置4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和布局。然而,不限于此,本公开的光源装置具有的结构和布局不限于上述示例。具备本公开的光源装置的投影仪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投影仪具有3个光调制装置343B、343G、343R。但是,不限于此,在具备2个以下或者4个以上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仪中也能够应用本公开。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光调制装置343具有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不同的透射型的液晶面板。然而,不限于此,本公开的投影仪所具备的光调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另外,只要是能够对入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则也可以将使用了DMD(Digital MicromirrorDevice:数字微镜器件)等微镜的器件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用于投影仪。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本公开的光源装置应用于投影仪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本公开的光源装置也可以应用于投影仪以外的电子设备,例如照明装置和汽车等的头灯等。
[本公开的总结]
以下,附记本公开的总结。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光源装置具备:壳体;荧光体轮,其具有对入射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荧光体,所述荧光体轮配置在所述壳体内;轮侧散热部,其具有设置于所述荧光体轮的一方的面的多个翅片,通过所述荧光体轮旋转而由所述多个翅片产生从所述荧光体轮的中心侧向外侧流通的气流;驱动部,其使所述荧光体轮旋转;受热部件,其具有用于设置所述驱动部的设置部,所述受热部件与所述轮侧散热部对置;散热器,其相对于所述受热部件在与所述荧光体轮相反的一侧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连接,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以及多个柱状突起,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以能够与所述受热部件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周围,朝向所述多个翅片向所述壳体内突出,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沿着突出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与所述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配置于向所述多个柱状突起流通的所述气流的上游侧的柱状突起使所述气流朝向配置于所述气流的下游侧的其他柱状突起分散。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通过驱动部使荧光体轮旋转时,通过轮侧散热部所具有的多个翅片,产生从荧光体轮的中心朝向外侧的气流。此时,从多个翅片向气流传递荧光体轮的热、即由荧光体产生的热,因此能够冷却荧光体。
另外,通过荧光体轮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向配置于与轮侧散热部对置的位置的受热部件流通。在受热部件的设置部的周围设置有朝向多个翅片向壳体内突出的多个柱状突起。多个柱状突起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受热部件连接,因此由多个柱状突起接受的热经由受热部件向散热器传递,向壳体的外部散热。由此,能够降低壳体内的温度,能够降低向多个翅片流通的气流的温度,因此能够提高荧光体轮所具有的荧光体的冷却效率。
而且,受热部件配置在与轮侧散热部对置的位置。经由受热部件与散热器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连接的多个柱状突起朝向轮侧散热部的多个翅片突出。散热器以能够热传递的方式与受热部件的与荧光体轮相反的一侧连接。因此,能够减少散热器以外的向壳体的外侧突出的结构。由此,与在壳体的多个侧面分别设置散热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光源装置的大型化。
因此,能够实现光源装置的冷却效率的提高以及大型化的抑制。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至少1个柱状突起产生紊流,该紊流碰撞所述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与被所述气流碰撞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柱状突起中,能够增大与在轮侧散热部中流通而带有热的气流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促进气流对柱状突起的热传递,能够提高荧光体的冷却效率。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多个柱状突起包括:从所述荧光体轮观察时配置于所述设置部侧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以及从所述荧光体轮观察时配置于比所述多个第一柱状突起靠外侧处的多个第二柱状突起。
在此,在随着荧光体轮的旋转而由多个翅片产生的气流沿着受热部件流通时,气流从受热部件的外侧朝向设置部流通。
因此,以能够向受热部件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设置于设置部的周围的多个柱状突起包括配置于设置部侧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和配置于多个第一柱状突起的外侧的第二柱状突起,由此,在气流朝向设置部流通的过程中,能够使气流容易地分别沿着第二柱状突起和第一柱状突起流通。由此,能够容易地从气流向柱状突起传递热。因此,能够提高气流的冷却效率,进而能够提高荧光体的冷却效率。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多个第一柱状突起和所述多个第二柱状突起配置成以所述设置部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所述多个第一柱状突起每隔以所述设置部为中心的第一角度设置,所述多个第二柱状突起每隔以所述设置部为中心的第二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不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第二角度小于第一角度,能够使配置于外侧的第二柱状突起的数量大于配置于设置部侧的第一柱状突起的数量。另外,通过使第一柱状突起的数量小于第二柱状突起的数量,能够增大多个第一柱状突起之间的间隙。由此,使气流向多个第二柱状突起流通,能够促进从气流向第二柱状突起的热传递,此外,能够使气流容易在多个第一柱状突起之间流通。
另一方面,通过使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能够增大多个第二柱状突起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增大配置于设置部侧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的数量。由此,能够使气流容易地向多个第一柱状突起流通。
因此,能够降低向被传递荧光体的热的轮侧散热部流通的气流的温度,能够提高荧光体的冷却效率。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角度比所述第一角度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上所述,能够增大配置于外侧的第二柱状突起的数量,并且能够增大配置于设置部侧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间的间隙。由此,使气流向多个第二柱状突起流通,能够促进从气流向第二柱状突起的热传递,此外,能够使气流容易在多个第一柱状突起之间流通。因此,能够提高荧光体的冷却效率。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柱状突起的与所述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柱状突起的与所述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
在此,若第一柱状突起的截面的面积大,则多个第一柱状突起间的间隔变小,因此受热部件中的设置部侧的部分处的气流容易被妨碍。
与此相对,通过使第二柱状突起的截面的面积比第一柱状突起的截面的面积大,在受热部件中气流容易流通的外侧的部分,能够容易地从气流向柱状突起传递热。因此,能够降低向轮侧散热部流通的气流的温度,能够提高荧光体的冷却效率。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多个第二柱状突起各自与所述轮侧散热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多个第一柱状突起各自与所述轮侧散热部之间的距离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远离设置有驱动部的设置部的位置,能够容易地从轮侧散热部向柱状突起传递热。因此,能够抑制热向驱动部的传递,从而能够抑制热对驱动部造成影响的情况。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多个第二柱状突起与所述荧光体轮中设置所述荧光体的区域对应地配置。
在此,在荧光体轮旋转时,气流主要在从荧光体轮的中心侧朝向外侧的方向上流通,除此之外,气流还在从多个翅片朝向受热部件的方向上流通。
因此,通过如上述那样配置多个第二柱状突起,能够容易地经由气流将由荧光体产生的热传递到多个第二柱状突起。因此,在远离设置有驱动部的设置部的位置,能够容易地使由荧光体产生的热传递到柱状突起。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受热部件具有用于配置与所述驱动部连接的布线的布线配置部,所述多个柱状突起设置于所述受热部件中的除了所述布线配置部以外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与驱动部连接的布线与经由气流被传递荧光体的热的柱状突起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对布线以及驱动部产生热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光源装置具备:壳体;荧光体轮,其具有对入射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荧光体,所述荧光体轮配置在所述壳体内;轮侧散热部,其具有设置于所述荧光体轮的一方的面的多个翅片,通过所述荧光体轮旋转而由所述多个翅片产生从所述荧光体轮的中心侧向外侧流通的气流;驱动部,其使所述荧光体轮旋转;以及散热部件,其与所述轮侧散热部对置,所述散热部件具备:设置部,其用于设置所述驱动部;散热器,其相对于所述设置部设置于与所述荧光体轮相反的一侧,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以及多个柱状突起,所述多个柱状突起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周围,朝向所述多个翅片向所述壳体内突出,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沿着突出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与所述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配置于向所述多个柱状突起流通的气流的上游侧的柱状突起使所述气流朝向配置于所述气流的下游侧的柱状突起分散。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方式的光源装置同样的效果。
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上述第一方式或上述第二方式的光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而形成图像光;以及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所述图像光。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方式或上述第二方式的光源装置同样的效果。另外,由于能够提高荧光体的冷却效率,因此能够提高入射到荧光体的光的强度,提高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的亮度。因此,能够提高投射的图像光的亮度。

Claims (11)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具备:
壳体;
荧光体轮,其具有对入射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荧光体,所述荧光体轮配置在所述壳体内;
轮侧散热部,其具有设置于所述荧光体轮的一方的面的多个翅片,通过所述荧光体轮旋转而由所述多个翅片产生从所述荧光体轮的中心侧向外侧流通的气流;
驱动部,其使所述荧光体轮旋转;
受热部件,其具有用于设置所述驱动部的设置部,所述受热部件与所述轮侧散热部对置;
散热器,其相对于所述受热部件在与所述荧光体轮相反的一侧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受热部件,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以及
多个柱状突起,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以能够与所述受热部件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周围,朝向所述多个翅片向所述壳体内突出,
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沿着突出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与所述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
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配置于向所述多个柱状突起流通的所述气流的上游侧的柱状突起使所述气流朝向配置于所述气流的下游侧的其他柱状突起分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至少1个柱状突起产生紊流,该紊流碰撞所述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与被所述气流碰撞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柱状突起包括:
从所述荧光体轮观察时配置于所述设置部侧的多个第一柱状突起;以及
从所述荧光体轮观察时配置于比所述多个第一柱状突起靠外侧处的多个第二柱状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柱状突起和所述多个第二柱状突起配置成以所述设置部为中心的同心圆状,
所述多个第一柱状突起每隔以所述设置部为中心的第一角度设置,
所述多个第二柱状突起每隔以所述设置部为中心的第二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小于所述第一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柱状突起的与所述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柱状突起的与所述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柱状突起各自与所述轮侧散热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多个第一柱状突起各自与所述轮侧散热部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柱状突起与所述荧光体轮中设置所述荧光体的区域对应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热部件具有用于配置与所述驱动部连接的布线的布线配置部,
所述多个柱状突起设置于所述受热部件中除了所述布线配置部以外的部分。
10.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具备:
壳体;
荧光体轮,其具有对入射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荧光体,所述荧光体轮配置在所述壳体内;
轮侧散热部,其具有设置于所述荧光体轮的一方的面的多个翅片,通过所述荧光体轮旋转而由所述多个翅片产生从所述荧光体轮的中心侧向外侧流通的气流;
驱动部,其使所述荧光体轮旋转;以及
散热部件,其与所述轮侧散热部对置,
所述散热部件具备:
设置部,其用于设置所述驱动部;
散热器,其相对于所述设置部设置于与所述荧光体轮相反的一侧,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以及
多个柱状突起,所述多个柱状突起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周围,朝向所述多个翅片向所述壳体内突出,
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沿着突出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至少1个柱状突起的与所述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
所述多个柱状突起中的、配置于向所述多个柱状突起流通的气流的上游侧的柱状突起使所述气流朝向配置于所述气流的下游侧的柱状突起分散。
11.一种投影仪,其具备:
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而形成图像光;以及
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所述图像光。
CN202210735896.2A 2021-06-29 2022-06-27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Pending CN1155426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7568A JP2023005566A (ja) 2021-06-29 2021-06-29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21-107568 2021-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2647A true CN115542647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543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5896.2A Pending CN115542647A (zh) 2021-06-29 2022-06-27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56542B2 (zh)
JP (1) JP2023005566A (zh)
CN (1) CN11554264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4893B2 (en) 2014-09-17 2017-05-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hosphor wheel device, phosphor wheel device accommodating housing and projection-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JP6617274B2 (ja) 2014-09-17 2019-12-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蛍光体ホイール装置、蛍光体ホイール装置収納筐体、およ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6987499B2 (ja) * 2016-12-21 2022-0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20201387A (ja) 2019-06-10 2020-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56542B2 (en) 2023-05-23
JP2023005566A (ja) 2023-01-18
US20220413373A1 (en)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05691B2 (ja) 回転冷却装置、波長変換装置、光拡散装置、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10890835B2 (en) Light conversion devi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cooling efficiency
US11768429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07949806B (zh) 波长转换装置、照明装置以及投影仪
US20210152793A1 (en)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8004668A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210401984U (zh) 投影仪
US11789346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JP2017151213A (ja) 光学装置、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107351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5542647A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JP2017215536A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8124443A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20240255750A1 (en) Phosphor unit,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EP4400910A1 (en) Phosphor unit,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JP6686364B2 (ja) 波長変換装置、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459631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11811974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projector, and cooling plate
CN115128796B (zh) 波长转换装置、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US11762273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with cooling fans
JP2017215537A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4384744B (zh) 投射装置
JP7047982B1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23073672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6736615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