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9624A -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9624A
CN115529624A CN202110714815.6A CN202110714815A CN115529624A CN 115529624 A CN115529624 A CN 115529624A CN 202110714815 A CN202110714815 A CN 202110714815A CN 115529624 A CN115529624 A CN 115529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target cell
condition
target
signal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48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志方
娄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48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96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5525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8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9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9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04W36/362Conditional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根据测量配置信息对候选小区进行测量;终端设备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其中,目标小区为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目标小区满足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通过该方法,可以减少切换过程或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过程的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频波束赋型的场景下,由于终端设备移动以及波束覆盖范围受限,终端设备需要频繁地进行小区切换。在未配置条件切换(Conditional Handover,CHO)的传统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在发生切换的时刻与网络设备的通信质量可能已较差,进而容易导致发生切换失败。在配置了CHO的切换过程中,在通信质量较好时,源网络设备可以提前将邻区配置与切换条件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在切换条件满足时进行切换,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切换的鲁棒性。然而,在配置了CHO的切换过程中,依然存在波束对齐机制不够高效,且波束方向不够准确的问题,从而增加了切换时延,甚至导致切换失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用于降低时延,提升通信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该方法可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执行。
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根据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对所述候选小区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所述目标小区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或所述第二条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通过实施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终端设备可根据小区级和/或波束级的测量结果决定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而无需等待网络设备的切换命令或添加服务小区的命令,能够简化切换或添加服务小区过程的信令交互过程,从而降低时延。此外,终端设备在切换完成或添加目标小区之前便进行了目标小区的波束管理过程,在切换至目标小区后,能够在较优波束方向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在切换后立即能保持大容量数据传输,提升了通信质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条件,所述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一条件确定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二门限值,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三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中使用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四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最强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五门限值。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条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条件,所述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条件确定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六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六门限值;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或,当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不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且,使用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中与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所述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所述候选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源网络设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目标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目标网络设备是否同意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小区或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的决策。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对于具有多天线面板能力的终端设备,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通信。示例性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网络设备的响应信息时采用双天线面板,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通信时采用单天线面板。
终端设备通过启动双天线面板,在小区切换过程中同时对源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的调度和/或响应信息进行监听,在小区切换请求被拒绝等切换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能够继续保持监听源服务小区的调度和/或响应信息,降低小区重选过程发生的概率,提升切换过程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配置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执行。
该方法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候选小区进行测量,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所述目标小区满足第一条件和/或所述第二条件;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用于确定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二门限值,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三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中使用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四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最强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五门限值。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用于确定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六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六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中与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所述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所述候选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源网络设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候选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候选小区属于所述候选网络设备;
接收来自所述候选网络设备的所述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目标小区属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决策是否切换的信息;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中与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决策是否切换的信息,具体包括:
不执行切换;或,
不执行切换,且,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或,
不执行切换,且,使用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目标网络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同意所述终端设备的切换决策。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该方法可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执行。
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根据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对所述候选小区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所述目标小区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或所述第二条件;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通过实施第三方面的方法,在跨站场景下(即目标小区和源服务小区属于不同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可根据小区级和/或波束级的测量结果决定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而无需等待网络设备的切换命令或添加服务小区的命令,能够简化切换或添加服务小区过程的信令交互过程,从而降低时延。此外,终端设备在切换完成之前便进行了目标小区的波束管理过程,在切换至目标小区后,能够在较优波束方向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在切换后立即能保持大容量数据传输,提升了通信质量。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源网络设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条件,所述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一条件确定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二门限值,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三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中使用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四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最强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五门限值。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条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条件,所述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条件确定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六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六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或,
当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不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且,使用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中的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配置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执行。
该方法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候选小区进行测量,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所述目标小区满足第一条件和/或所述第二条件。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用于确定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二门限值,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三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中使用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四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最强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五门限值。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用于确定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六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六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中与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所述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所述候选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源网络设备。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候选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候选小区属于所述候选网络设备;
接收来自所述候选网络设备的所述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目标小区属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决策是否切换的信息;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中与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决策是否切换的信息,具体包括:
不执行切换;或,
不执行切换,且,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或,
不执行切换,且,使用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目标网络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同意所述终端设备的切换决策。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实现前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实现前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处理器用于控制该装置实现前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处理器用于控制该装置实现前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该处理器或将来自该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该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前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该处理器或将来自该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该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前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前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前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前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前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代码或指令,当该代码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前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代码或指令,当该代码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前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前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至少一种方法。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该通信***包括第五方面、第七方面或者第九方面所述的装置,和,第六方面、第八方面或者第十方面所述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采用的CU-DU分离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条件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图8和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例如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或新无线(new radio,NR)***,或者应用于未来的通信***或其它类似的通信***等。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的网络架构示意图,该通信***中包括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位于接入网设备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小区(载波)的覆盖范围内,且为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当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有多个时,终端设备可以按照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或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或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 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的方式工作,至少一个小区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多于一种传输参数集对应的无线资源。例如,图1中所示,终端设备110同时位于接入网设备120的小区、接入网设备130的小区、接入网设备140的小区中,接入网设备120可以为宏基站(如macro eNB),接入网设备130和接入网设备140可以为微基站(如small eNB)。应注意,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中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无线中继设备、无线回传设备等其他网络设备,在图1中未示出。
本申请实施例对该通信***中包括的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核心网设备、以及其它网络设备的数量均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在不同类型或制式的通信***可对应不同的设备,例如在5G***中对应5G中的接入网设备(例如gNB或者ng-eNB),在4G***中对应4G中的接入网设备(例如eNB或者en-gNB)。
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非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非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千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又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与接入网设备相连,从而接入到通信***中。目前一些终端设备的举例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终端设备、增强现实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作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的方法。
2)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是用于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节点或设备。目前一些接入网设备的举例包括:基站(base station)、LTE***或演进的LTE***(LTE-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5G通信***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NodeB,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节点B(Node B,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home(evolved)Node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基站等。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或者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采用CU-DU分离架构,所述CU-DU分离架构也可以称为分布式的部署架构。例如,如图2所示,接入网设备从逻辑上可以包括一个CU和一个或多个DU,每个DU可通过F1接口与CU连接,不同DU之间的信息交互可以基于CU的转发完成。CU与DU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并不限定。其中,CU可以支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的功能;DU可以支持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协议、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协议和物理(physical,PHY)层协议的功能。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只是作为物理层的下行数据信道、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和上行控制信道的一种举例,在不同的***和不同的场景中,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可理解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理解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例如,包括至少一个,是指包括一个、两个或更多个,而且不限制包括的是哪几个。例如,包括A、B和C中的至少一个,那么包括的可以是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同理,对于“至少一种”等描述的理解,也是类似的。“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并且“第一”、“第二”的描述也并不限定对象一定不同。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特征进行解释说明。
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可以理解为一个时频资源集合,用于指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传输的资源位置,包括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数,频域的资源块数以及时隙的分配等。在时域上,1个CORESET可以被配置为1个或连续几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1个CORESET可以是一组连续或非连续的频域资源,包含不同聚合等级下的搜索空间。
搜索空间(search space,SS):用于指示CORESET出现的周期和具体资源信息,例如起始的时隙以符号,以及重复出现的周期,从而终端设备可在指示的搜索空间的资源位置对PDCCH进行监听,一个搜索空间可以关联至少一个CORESET。
波束管理(beam management):多天线进行波束赋型,能够通过改变每根天线的信号的相位和振幅,可以使波束指向特定的方向。对于NR***,所有上下行信道的发送和接收都是基于波束的,因此需要进行波束管理,便于收发两端能够在最适合的波束上进行数据收发,提高信号强度,避免信号干扰,从而改善通信质量。
波束管理机制可包括如下过程:1)波束扫描: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在预定义的时间间隔进行空间扫描;2)波束测量/判决:终端设备测量参考信号,选择最好的波束。3)波束报告:终端设备上报波束测量的结果;4)波束指示: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选择指定的波束。
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可包括:下行方向上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B)、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以及上行方向上的PRACH和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其中,SSB可适用于空闲态初始接入态或连接态,PRACH可适用于空闲态初始接入,CSI-RS和SRS可适用于连接态。
多天线面板终端设备:支持毫米波的终端设备可以将MIMO阵列压缩在一个天线面板,可以将多个面板放置在一起,形成一个高相关性的大型天线阵列,或尽可能地将它们分开以保持低相关性。每个天线面板可以形成自己的波束,分别指向所需的接入网设备。
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QCL):如果某个天线端口符号上的信道特性可以从另一天线端口推导出,则两天线端口认为QCL,两个天线端口认为是QCL,即,从一个天线端口上获得的信道估计结果,可用于另一个天线端口,有利于接收机处理。特别地,QCL也可以用来指示两天线端口发送的信号具有相同的波束方向。
条件切换(CHO)过程
终端设备从一个网络设备向另一个网络设备切换之前,为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无线承载RB提供服务的网络设备可以称为源网络设备;在切换之后,为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RB提供服务的网络设备可以称为目标网络设备。图3示出的是CHO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包括:
S301,源网络设备向候选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对应的,候选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源网络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其中,候选网络设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这一个或多个候选网络设备中包括目标网络设备。
S302,候选网络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对应的,源网络设备接收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
S303,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源网络设备的RRC重配置消息。其中,RRC重配置消息包括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以及执行切换的条件。
S304,终端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对应的,源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其中,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包括条件切换配置确认消息。
S305,终端设备对候选小区和服务小区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是否满足执行条件切换的条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小区指的是在切换前为终端设备设备服务的小区,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小区”也可以称为“当前服务小区”、“源小区”、或“源服务小区”。
S306,若终端设备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满足执行条件切换的条件,则该终端设备断开与源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接入到目标网络设备。
S307,当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到目标网络设备时,表示切换完成。该终端设备通过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结束切换过程。
S308,目标网络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切换成功的指示信息。
在上述S306中,终端设备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接入到目标网络设备。其中,随机接入的方式可以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或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
其中,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源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目标网络设备的SSB或CSI-RS资源,以及上述SSB或CSI-RS资源对应的用于发送前导码(preamble)的时频资源,其中SSB或CSI-RS资源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以配置了两个SSB资源为例,终端设备对上述两个SSB分别进行测量,其中不同的SSB对应着不同的波束方向,终端设备根据测量结果在在两个SSB中选择一个SSB,终端设备在所选的SSB对应的时频资源上发送preamble。若配置的两个SSB资源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均低于门限值(这个门限值可以是源网络设备预配置的),则终端设备将采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对源网络设备配置的目标网络设备的多个SSB分别进行测量,其中,不同的SSB对应着不同的波束方向;终端设备根据测量结果在多个SSB中选择一个SSB;终端设备在所选的SSB对应的时频位置上发送preamble,由于SSB与发送preamble的时频位置存在对应关系,如此,目标网络设备就可以知道终端设备选择的SSB/波束方向。
S305中终端设备根据小区级测量结果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进而决策是否切换到满足切换条件的候选小区(即,目标小区)。也就是说,若终端设备通过图3所示的方法完成小区切换,终端设备在切换到目标小区前无法确定目标小区各个波束的情况,只能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实现与目标小区的初步波束对齐。当终端设备通过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方式接入目标小区时,需测量不同的SSB进行初步下行波束对齐,若SSB周期较长,则该过程所需时间也会较长,且利用SSB测量找到的下行波束方向是一个“较宽”的方向,不够准确;当终端设备通过非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方式接入目标小区时,由于下行波束对齐的准确程度与目标小区分配的随机接入资源有关,若目标小区分配的SSB对应的下行波束方向与终端设备的实际位置存在明显偏差时,则可能导致切换失败,或回退至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用于减少切换过程或添加服务小区过程的时延,提高数据通信质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第一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具体过程。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分别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下面以第一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401、S402、S403和S404,本申请实施例对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制。
S401,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候选小区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邻区测量结果进行选取。
示例性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小区级的测量结果选取候选小区。例如,可以将接收信号接收功率(receiv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作为表示接收信号质量的指标,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小区级参考信号的RSRP高于门限值的小区作为候选小区;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将小区级参考信号的RSRP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参考信号的RSRP的差值高于某一偏置值的小区作为候选小区。可选地,上述门限值和偏置值可以是协议预设的,或者第一网络设备配置的。
示例性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波束级的测量结果选取候选小区,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存在任意一个波束方向,该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的RSRP高于门限值的小区作为候选小区;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存在任意多个波束方向,该多个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的RSRP高于门限值的小区作为候选小区;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将存在任意一个波束方向,该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的RSRP与服务小区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的RSRP的差值高于某一偏置值的小区作为候选小区,其中,服务小区波束方向可以指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中信号最强的波束方向,也可以指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使用的波束方向;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将存在任意多个波束方向,该多个波束方向中的每个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的RSRP与服务小区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的RSRP的差值高于某一偏置值的小区作为候选小区,其中,服务小区波束方向可以指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中信号最强的波束方向,也可以指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使用的波束方向。可选地,上述门限值和偏置值可以是协议预设的,或者第一网络设备配置的。
示例性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结合小区级与波束级的测量结果选取候选小区,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将根据小区级测量结果确定的候选小区与根据波束级测量结果选取的候选小区中取交集或并集。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选取,本申请实施例对候选小区的选取方式不作限制。
第一配置信息包括部分或全部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示例性地,当候选小区有N个时,上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M组配置信息,其中,N,M为正整数,M小于等于N,每组配置信息对应一个候选小区。
每组配置信息中可包括对应候选小区的以下一项或多项配置信息:参考信号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波束配置信息、QCL信息、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配置信息、搜索空间配置信息、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信息、终端设备标识信息、用于PDCCH加扰/解扰的序列信息、随机接入资源配置信息、PUCCH资源配置信息、无线链路监控配置信息、安全相关配置信息、MAC配置信息、RLC配置信息、PDCP配置信息或SDAP配置信息。应注意,不同候选小区对应的一组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配置信息的种类和具体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并不限定。例如某个候选小区对应的一组配置信息中可能包含上述列出的所有种类的配置信息,而另一个候选小区对应的一组配置信息中可能包含上述列出的部分种类的配置信息,可选的,对于不包含的那部分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认为与服务小区保持一致。
可选地,若需修改当前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也可在第一配置信息中携带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可选地,在第一配置信息中,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可以与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分开,也可以将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添加在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中,即作为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的一部分,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与对应的候选小区的关联关系,例如可通过显示关联方式,指明每一套配置信息对应的小区标识,便于终端设备分辨不同候选小区对应的不同配置内容。
可选地,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触发切换的条件。该触发切换的条件(以下称为第一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
A1.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
B1.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二门限值;
C1.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三门限值;
D1.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中使用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四门限值;
E1.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最强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五门限值。
可选地,在上述A1中,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根据一次测量结果测出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或者,终端设备在时长T1内累计W1次根据测量结果测出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其中,T1和W1可以是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
可选地,在上述B1中,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二门限值,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根据一次测量结果测出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二门限值,或者,终端设备在时长T2内累计W2次根据测量结果测出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二门限值;其中,T2和W2可以是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
C1至E1依次类推,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当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条件,该第一条件为上述A1时,则满足A1的候选小区可以作为终端设备切换后的目标小区;当第一条件为上述B1时,满足B1的候选小区可以作为终端设备切换后的目标小区,以此类推。
可选地,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条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条件确定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其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
A2.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门限值a,且,当前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门限值b,其中,a与b可以相同或不同;
B2.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门限值c,且,当前服务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门限值d,其中,c与d可以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与A1至E1类似地,在上述A2中,终端设备根据一次测量结果测出,或者,终端设备在时长T内累计K次根据测量结果测出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其中,T和K可以是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
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条件确定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具体包括:当满足第二条件时,终端设备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或,当满足第二条件时,终端设备不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且,终端设备使用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示例性地,当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条件,该第二条件被满足且为上述A2时,则终端设备可以不执行切换。进一步地,将满足A2的目标小区添加为服务小区;或者,终端设备可以不将满足A2的目标小区添加为服务小区,但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
可选地,上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可以是预设的。在上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信号质量可以是参考信号的RSRP,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RSRQ)。
可选地,上述第一配置信息可以是RRC消息,MAC消息,DCI消息等任意空口信令。
可选地,上述第一配置信息可以承载在一条信令中,也可以承载在多条信令中,此处不做限定。示例性地,上述第一条件、第二条件、以及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可以承载在不同的信令中。
S402,终端设备根据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对候选小区进行测量。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对当前服务小区进行测量。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中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或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对服务小区和/或候选小区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可选地,当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条件时,终端设备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候选小区。例如,共有6个候选小区分别是小区1,小区2,小区3,小区4,小区5和小区6。终端设备执行测量后,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小区是小区1和小区2。可选地,若满足第一条件的候选小区多于一个,则终端设备可以在满足第一条件的候选小区中任选一个小区或者选择满足第一条件的候选小区中测量结果最好的那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可选地,当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二条件时,终端设备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示例性地,共有6个候选小区分别是小区1,小区2,小区3,小区4,小区5和小区6。终端设备执行测量后,确定小区1和当前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第二条件,则终端设备暂不执行切换。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当前服务小区和小区1均视为服务小区,也可以只将当前服务小区作为服务小区,而将小区1视作当前服务小区的另一路数据传输通道。
S403,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接受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RRC消息,MAC消息,PUCCH等空口信令。
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中与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候选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1比特,其中,“0”和“1”分别表示执行小区切换和不执行小区切换;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2比特,其中,“00”表示终端设备不执行小区切换也不与目标小区通信,“01”表示终端设备不执行小区切换且将目标小区添加为服务小区,“10”表示终端设备不执行小区切换且不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但使用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11”表示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应当理解,上述比特的取值只是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对于上述几种第一指示信息中可能包含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下面给出第一指示信息的几种可能的示例。
示例1: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目标小区为PCI=A的小区。源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可获知终端设备选择的目标小区。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隐式地指示终端设备决策切换到目标小区。
示例2: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目标小区为PCI=A的小区。源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可获知终端设备选择的目标小区。进一步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1个比特,若该比特的取值表示执行小区切换,即,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显示地指示终端设备决策切换到目标小区,并指示了目标小区的标识;若该1比特的取值特表示不执行小区切换,即,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显示地指示终端设备决策不切换,并将目标小区添加为服务小区并使用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通信,或者,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显示地指示终端设备决策不切换,并使用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通信。
示例3: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目标小区为PCI=A的小区。源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可获知终端设备选择的目标小区。进一步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2个比特,源网络设备根据该2比特的取值确定终端设备决策是否切换以及是否将目标小区添加为服务小区。
示例4: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目标小区为PCI=A的小区,并且,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目标小区中SSB ID=B的参考信号。源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可获知终端设备选择的目标小区和目标波束。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隐式地指示终端设备决策切换到目标小区并使用目标波束进行通信。
示例5: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目标小区为PCI=A的小区,并且,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目标小区中SSB ID=B的参考信号。源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可获知终端设备选择的目标小区与目标波束。此外,第一指示信息还携带上述1比特或2比特的信息。源网络设备根据该两比特的取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执行切换以及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示例6:第一指示信息携带服务小区和/或候选小区的波束级测量结果,并且,第一指示信息还携带上述1比特。当该1比特取值为“0”时,表示表示切换到测量结果中最强波束对应的小区,并使用该波束方向进行通信,当该1比特取值为“1”时,表示不执行小区切换,并添加测量结果中最强波束对应的小区为服务小区,并使用该波束方向进行通信。
示例7:第一指示信息携带服务小区和/或候选小区的波束级测量结果,并且,第一指示信息还携带上述1比特。当该1比特取值为“0”时,表示表示切换到测量结果中最强波束对应的小区,并使用该波束方向进行通信,当该1比特取值为“1”时,表示不执行小区切换,也不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该第一指示消息仅作为上报测量结果使用。
S404,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
示例性地,若此前终端设备决策的结果是切换到目标小区,且第一网络设备同意了终端设备的决策,该响应消息也可以理解为调度信息。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该调度消息,在目标小区对终端设备进行调度。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终端设备选择的目标波束方向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或者,若第一网络设备认为目标波束方向不可用,则根据目标小区的实际情况,对波束方向进行调整,并使用调整后的波束方向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
示例性地,若此前终端设备决策的结果是将目标小区添加为服务小区,且第一网络设备同意了终端设备的决策,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该响应消息告知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同意了终端设备的决策。可选地,终端设备在目标小区通信时,可以使用与在当前服务小区通信所使用的相同的RNTI,但使用不同的物理层信号加扰序列。
示例性地,若第一网络设备拒绝了终端设备的决策,则可通过如下方式告知终端设备:(1)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响应消息告知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拒绝了终端设备的决策;(2)第一网络设备不发送响应消息或调度信息,表示第一网络设备拒绝了终端设备的决策。
通过实施图4所示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可根据小区级和/或波束级的测量结果决定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而无需等待网络设备的切换命令或添加服务小区的命令,能够简化切换或添加服务小区过程的信令交互过程,从而降低时延。此外,终端设备在切换完成之前便进行了目标小区的波束管理过程,在切换至目标小区后,能够在较优波束方向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在切换后立即能保持大容量数据传输,提升了通信质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第一网络设备(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称为源网络设备)、目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具体过程。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源网络设备)、目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分别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源网络设备)、目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下面以第一网络设备(源网络设备)、目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501至S508,其中,S507和S508可以被S509、S510和S511替换。本申请实施例对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制。
S501,源网络设备向候选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对应的,候选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源网络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其中,候选网络设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这一个或多个候选网络设备中包括目标网络设备。为了方便描述,在以下的内容中,候选网络设备表示一个或多个候选网络设备中的任意一个。
通过上述切换请求消息,源网络设备向候选网络设备请求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其中,候选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为候选网络设备,也即,候选网络设备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
S502,候选网络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对应的,源网络设备接收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候选小区可以由候选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邻区测量结果进行选取,也可以根据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选取,具体参见S401中第一网络设备选择候选小区的方式,只需把“第一网络设备”替换为“候选网络设备”。
S503,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源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部分或全部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源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I个候选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每个候选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包含Xi(1<=i<=I)个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即,源网络设备接收到X1+X2+…+XI个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源网络设备通过第一配置信息将Q个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i和I为正整数,Q小于等于X1+X2+…+XI
关于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的内容可参见S401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S504,终端设备根据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对候选小区进行测量。关于S504的详细描述可参考S402。
S505,终端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源网络设备接受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关于第一指示信息的详细描述可参见S403。
S506,源网络设备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源网络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或多项:
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目标小区中的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目标小区的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还指示终端设备决策是否执行小区切换,例如,第二指示信息包括1比特,其中,“0”和“1”分别表示执行小区切换和不执行小区切换;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还指示终端设备决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示例性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2比特,其中,“00”表示终端设备不执行小区切换也不与目标小区通信,“01”表示终端设备不执行小区切换且将目标小区添加为服务小区,“10”表示终端设备不执行小区切换且不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但使用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11”表示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应当理解,上述比特的取值只是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S507,目标网络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对应的,源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目标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
示例性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决策切换至目标小区,目标网络设备可以发送该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接受或拒绝该切换决策。若目标网络设备接受了该切换决策,则源网络设备释放与终端设备的连接;若目标网络设备拒绝了该切换决策,则源网络设备不释放该终端设备的连接。
可选地,源网络设备在收到响应消息后通知终端设备目标网络设备的判决结果。
S508,目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
示例性地,若此前终端设备决策的结果是切换到目标小区,且目标网络设备同意了终端设备的决策,该响应消息也可以理解为调度信息。目标网络设备通过该调度消息,在目标小区对终端设备进行调度。可选地,目标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终端设备选择的目标波束方向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或者,若目标网络设备认为目标波束方向不可用,则根据目标小区的实际情况,对波束方向进行调整,并使用调整后的波束方向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
示例性地,若此前终端设备决策的结果是将目标小区添加为服务小区,且目标网络设备同意了终端设备的决策,目标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该响应消息告知终端设备,目标网络设备同意了终端设备的决策。可选地,终端设备在目标小区通信时,可以使用与在当前服务小区通信所使用的相同的RNTI,但使用不同的物理层信号加扰序列。
示例性地,若目标网络设备拒绝了终端设备的决策,则可通过如下方式告知终端设备:(1)目标网络设备通过响应消息告知终端设备,目标网络设备拒绝了终端设备的决策;(2)目标网络设备不发送响应消息或调度信息,表示目标网络设备拒绝了终端设备的决策;(3)源网络设备将S507中响应消息的结果发送给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在认为判决结果被拒绝后,可使用当前服务小区的波束方向,继续在服务小区进行上下行传输,或执行小区重选的过程。
可选地,S507和S508可以被如下操作替换:
S509,目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网络设备的调度信息,具体描述参见S508。
S510,终端设备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响应消息。其中,该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是否成功接收S509中的调度信息。
S511,目标网络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对应的,源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目标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具体描述参见S507。
可选地,对于具有多天线面板能力的终端设备,可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通信。
在S503和S505中,终端设备使用单天线面板在服务小区与源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波束方向指向服务小区。在S508和S509中,终端设备使用双天线面板,波束方向分别指向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监听来自服务小区或目标小区的调度信息。终端设备在切换完成后,使用单天线面板在目标小区通信;或者,若终端设备最终未执行切换,终端设备使用单天线面板继续在服务小区通信。
通过实施图5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在跨站场景下(即目标小区和源服务小区属于不同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可根据小区级和/或波束级的测量结果决定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而无需等待网络设备的切换命令或添加服务小区的命令,能够简化切换或添加服务小区过程的信令交互过程,从而降低时延。此外,终端设备在切换完成之前便进行了目标小区的波束管理过程,在切换至目标小区后,能够在较优波束方向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在切换后立即能保持大容量数据传输,提升了通信质量。另一方面,终端设备通过启动双天线面板,在小区切换过程中同时对源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的调度和/或响应信息进行监听,在小区切换请求被拒绝等切换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能够继续保持监听源服务小区的调度和/或响应信息,降低小区重选过程发生的概率,提升切换过程的可靠性。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第一网络设备(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称为源网络设备)、目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具体过程。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源网络设备)、目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分别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源网络设备)、目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下面以第一网络设备(源网络设备)、目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601至S608,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制。
S601至S604参见S501至S504。
S605,终端设备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接受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其中,第三指示信息的内容可以参考S506中第二指示信息的内容。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目标波束方向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时,可能需获取目标小区的TA值。
其中,终端设备获取目标小区的TA,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况:
情况1:目标小区的TA为0,例如覆盖范围较小的小区。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直接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情况2:目标小区的TA与当前服务小区TA相差时间小于一个循环前缀的时间,例如源小区与目标小区覆盖距离接近,终端设备处于小区边缘位置时触发了小区切换或添加服务小区。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直接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情况3:终端设备需提前获知目标小区的TA值,该TA值需由当前服务小区向终端设备指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在第一配置信息中,配置了候选小区的SRS资源,候选小区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SRS进行TA估计,并将TA结果告知当前服务小区,通过服务小区再下发至终端设备。
S606,目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目标网络设备的响应消息,具体参见S508。
S607,终端设备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响应消息,对应的,目标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响应消息。其中,该响应消息用于表示是否成功接收S606中的调度信息。
S608,目标网络设备向源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对应的,源网络设备接受来自目标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通过第四指示信息,目标网络设备将终端设备是否成功接入目标小区的情况告知源网络设备。
可选地,对于具有多天线面板能力的终端设备,在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通信。
在S603中,终端设备使用单天线面板在服务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波束方向指向服务小区。在S605中,终端设备使用单天线面板在目标小区进行通信,其中,波束方向指向目标小区。在S606中,终端设备使用双天线面板,波束方向分别指向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监听来自服务小区或目标小区的调度信息。终端设备在切换完成后,使用单天线面板在目标小区通信;或者,若终端设备最终未执行切换,终端设备使用单天线面板继续在服务小区通信。
通过实施图6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在跨站场景下,终端设备可根据小区级和/或波束级的测量结果触发切换或添加服务小区,而无需等待网络侧的切换或添加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能够减少切换或添加服务小区过程的信令交互过程与时延。在跨站场景下(即目标小区和源服务小区属于不同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可根据小区级和/或波束级的测量结果决定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而无需等待网络设备的切换命令或添加服务小区的命令,能够简化切换或添加服务小区过程的信令交互过程,从而降低时延。终端设备将判决的指示信息直接发给目标网络设备,无需源网络设备转发该指示信息的过程,进一步降低时延。此外,终端设备在切换完成之前便进行了目标小区的波束管理过程,在切换至目标小区后,能够在较优波束方向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在切换后立即能保持大容量数据传输,提升了通信质量。另一方面,终端设备通过启动双天线面板,在小区切换过程中同时对源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的调度和/或响应信息进行监听,在小区切换请求被拒绝等切换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能够继续保持监听源服务小区的调度和/或响应信息,降低小区重选过程发生的概率,提升切换过程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选择图4、图5和图6中的部分步骤进行实施,还可以调整图示中步骤的顺序进行实施,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应理解,执行图示中的部分步骤或调整步骤的顺序进行具体实施,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图7至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通信装置700包括处理单元710和收发单元720。
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或者,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用于实现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任一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该模块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功能,或者,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用于实现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的任一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该模块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
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或者,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用于实现上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任一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该模块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源网络设备的功能,或者,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用于实现上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源网络设备的任一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该模块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
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或者,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用于实现上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任一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该模块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源网络设备的功能,或者,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用于实现上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源网络设备的任一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该模块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720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收发单元720还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处理单元710用于根据测量配置信息对候选小区进行测量;处理单元710还用于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其中,目标小区为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目标小区满足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72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其中,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对所述候选小区进行测量,目标小区为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目标小区满足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收发单元720还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720用于接收来自源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收发单元720还用于向源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处理单元710用于根据测量配置信息对候选小区进行测量;处理单元710还用于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其中,目标小区为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目标小区满足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源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72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其中,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对所述候选小区进行测量,目标小区为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目标小区满足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收发单元720还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720用于接收来自源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收发单元720还用于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上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处理单元710用于根据测量配置信息对候选小区进行测量;处理单元710还用于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其中,目标小区为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目标小区满足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源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72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其中,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设备对所述候选小区进行测量,目标小区为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目标小区满足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收发单元720还用于接收来自目标网络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成功接入目标小区。
有关上述处理单元710和收发单元720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图4、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通信装置800包括处理器810和接口电路820。处理器810和接口电路8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8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30,用于存储处理器8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8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8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800用于实现图4、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8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710的功能,接口电路82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720的功能。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90包括一个或多个DU 901和一个或多个CU 902,其中,DU901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DU的功能,CU 902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CU的功能。
所述DU 90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9011,至少一个射频单元9012,至少一个处理器9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9014。所述DU 9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以及部分基带处理。CU9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9021。CU902和DU901之间可以通过F1接口(比如F1-C或F1-U)进行通信。所述CU 9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等。所述DU 901与CU 9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DU 901与CU 902物理上分离设置为例进行描述的。
此外,可选的,接入网设备9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一个或多个DU和一个或多个CU。其中,D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9014,射频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9011和至少一个射频单元9012,C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9021。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CU9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9021和处理器9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所述DU901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9014和处理器9013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图9所示的DU能够实现图4、图5或图6所示意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DU的各个过程。图9所示的DU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图9所示的CU能够实现图4、图5或图6所示意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CU的各个过程。图9所示的CU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30)

1.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对所述候选小区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所述目标小区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或所述第二条件;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条件,所述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一条件确定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二门限值,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三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中使用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四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最强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五门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条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条件,所述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条件确定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六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六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或,
当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不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且,使用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中与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所述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所述候选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8.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对所述候选小区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所述目标小区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或所述第二条件;
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条件,所述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一条件确定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二门限值,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三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中使用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四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最强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五门限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条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条件,所述根据测量结果,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目标小区,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条件确定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六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六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或,
当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不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且,使用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中的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15.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候选小区的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候选小区进行测量,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所述目标小区满足第一条件和/或所述第二条件;
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和/或,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用于确定是否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与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二门限值,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三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中使用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四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最强波束的信号质量之差高于第五门限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条件用于确定是否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第六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小区级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六门限值;
所述目标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七门限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中与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服务小区为切换前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所述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所述候选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为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源网络设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候选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候选小区属于所述候选网络设备;
接收来自所述候选网络设备的所述候选小区的配置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目标小区属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决策是否切换的信息;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中与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识;
所述目标小区的小区级测量结果和/或波束级测量结果。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决策是否切换的信息,具体包括:
不执行切换;或,
不执行切换,且,添加所述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或,
不执行切换,且,使用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目标网络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是否同意所述终端设备的切换决策。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机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714815.6A 2021-06-26 2021-06-26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5529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4815.6A CN115529624A (zh) 2021-06-26 2021-06-26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PCT/CN2022/095525 WO2022267818A1 (zh) 2021-06-26 2022-05-27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4815.6A CN115529624A (zh) 2021-06-26 2021-06-26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9624A true CN115529624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43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4815.6A Pending CN115529624A (zh) 2021-06-26 2021-06-26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9624A (zh)
WO (1) WO202226781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3998A1 (en) * 2023-02-14 2024-04-11 Lenovo (Beijing) Ltd. Support of lt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9145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891764B (zh) * 2016-10-24 2022-08-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KR20180122935A (ko) * 2017-05-04 2018-1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UE autonomous handover에서의 measurement report/event 운용 및 네트워크 시그널링 방법
WO2019030731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ION OF BEAMS TO INCLUDE IN THE MEASUREMENT REPORT
EP3753291A4 (en) * 2018-02-14 2021-10-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NDITIONAL INTERCELLULAR TRANSFER
CN111372293B (zh) * 2018-12-26 202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757400B (zh) * 2019-03-29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839363A (zh) * 2019-11-22 2021-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设备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3998A1 (en) * 2023-02-14 2024-04-11 Lenovo (Beijing) Ltd. Support of lt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7818A1 (zh)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3812B2 (en) Base station controlled beam management
CN110036617B (zh) 通信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终端
JP7321707B2 (ja) 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WO2018141272A1 (zh)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1436147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221318A1 (zh) 一种上行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47280B (zh) 管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
WO2022206670A1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140274081A1 (en) Coordinated virtual devices using dispara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WO2022228077A1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7503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EP3716706A1 (en) Link recovery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840375B (zh) 用于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263641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LI Measurement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EP3595348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operative cell, and network device
US1104470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2584443A (zh) 辅助小区链路恢复请求传输
US2019002891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and a Reporting
CN11570710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267818A1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6325605A (zh) Tci状态列表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U2019451789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86989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spatial relation switching in new radio system
CN117397173A (zh)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1516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