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59805B -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59805B
CN115459805B CN202211323987.1A CN202211323987A CN115459805B CN 115459805 B CN115459805 B CN 115459805B CN 202211323987 A CN202211323987 A CN 202211323987A CN 115459805 B CN115459805 B CN 1154598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witching module
transceiver
communication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39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59805A (zh
Inventor
刘亮
刘抒民
欧阳月辉
龚卫林
肖驰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527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9542B/zh
Priority to CN202211323987.1A priority patent/CN115459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59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980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0990 priority patent/WO202408755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59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9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04B1/006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using switches for selecting the desired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separate antennas for the more than one ba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涉及射频电路技术领域,能够将BT通信信号接入到蜂窝通信链路上,从而复用蜂窝天线实现BT通信与WIFI通信的同步进行。具体方案为:电路包括:第一收发机,第一收发机包括BT通信端口。第一切换模块,第一切换模块包括用于输入的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第一切换模块第二端,用于输出的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与第一切换模块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切换模块的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与第一天线耦接,第一天线是至少一个蜂窝天线中的一个。第一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与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导通,以使得第一天线用于进行BT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背景技术
终端电子设备集成多种无线通信功能,对应的天线数量越来越多。由此,在电子设备中设置天线的空间布局也就越来越紧张。其中,无线通信功能可以包括基于蓝牙(Bluetooth)以及WIFI的无线通信。因此,在现有的电子设备(如手机)中,同时为蓝牙、WIFI通信设置各自对应的天线变得越来越困难。
那么为了能够使得电子设备同时提供WIFI通信以及蓝牙通信功能,就需要为蓝牙通信以及WIFI通信合理配置对应的天线,以便支持各自的无线通信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能够将BT通信信号接入到蜂窝通信链路上,从而复用蜂窝天线实现BT通信与WIFI通信的同步进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该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还中设置有至少一个蜂窝天线,该至少一个蜂窝天线用于支持该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该电路包括:第一收发机,该第一收发机包括蓝牙BT通信端口。第一切换模块,该第一切换模块包括用于输入的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第一切换模块第二端,用于输出的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该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与该第一切换模块的该第一端耦接,该第一切换模块的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与第一天线耦接,该第一天线是该至少一个蜂窝天线中的一个。该第一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在该第一工作状态下,该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与该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导通,以使得该第一天线用于进行BT通信。
这样,通过第一切换模块将BT信号接入到蜂窝天线上,实现复用蜂窝天线进行BT通信的效果。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第二收发机,以及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该第二收发机与该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分别连接,该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与该至少一个蜂窝天线耦接。不同蜂窝射频前端所能够处理的信号频率不完全相同。该第二收发机以及该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用于在该电子设备进行蜂窝通信时,对蜂窝通信的信号进行射频域处理。
可选的,在该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以及该至少一个蜂窝天线之间设置有第二切换模块,该第二切换模块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切换开关。该第二切换模块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在该第二切换模块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时,该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与该至少一个蜂窝天线的连接关系不完全相同。
可选的,该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与第一天线耦接,包括:该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与该第二切换模块的至少一端耦接,以便于该电子设备控制该第二切换模块,实现该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通过该第一切换模块、该第二切换模块与该第一天线的耦接。
可选的,该第二切换模块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3P3T开关,DPDT开关。
由此,在蜂窝链路上原生存在切换逻辑时,可以通过第一切换模块将BT信号输入到蜂窝链路的切换逻辑上,从而使得在需要使用蜂窝天线进行BT通信时,通过各个切换模块的状态控制,使得BT信号得以通过蜂窝天线进行信号收发。
可选的,在该电子设备中还设置有BT前端,该BT前端上设置有BT前端第一端,BT前端第二端。该BT前端第一端与该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耦接,该BT前端第二端与该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耦接。该BT前端用于配合该第一收发机,对BT通信中的信号进行射频域处理。这样,通过单独设置BT前端,实现对BT信号的完整射频域处理,从而提升BT通信质量。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第二天线,和第一射频前端。其中,该第二天线的工作频段包括2.4G频段。该第一射频前端设置在该第一收发机的局域网WIFI通信端口与该第二天线之间。该第一射频前端以及该第一收发机用于对WIFI通信中的信号和/或BT通信中的信号进行射频域处理。由此实现基于第二天线和第一射频前端的WIFI通信。结合前述示例,电子设备同时还可以进行基于蜂窝天线的BT通信,因此能够使得WIFI通信和BT通信的同时进行。
可选的,该第二收发机为蜂窝收发机,该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包括分集前端、主集前端、PMIMO前端、DMIMO前端。该第一收发机为WIFI/BT收发机,该蓝牙BT通信端口包括WIFI发射TX端口、WIFI接收RX端口、BT发射TX端口以及BT接收RX端口。该第一切换模块为SPDT开关,该第二切换模块包括第一3P3T开关、第二3P3T开关以及第一DPDT开关。该蜂窝收发机第一输出端连接到该分集前端,该分集前端输出端连接第一3P3T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二输出端连接到该主集前端,该主集前端输出端连接第一3P3T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三输出端连接到该PMIMO前端,该PMIMO前端输出端连接第二3P3T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四输出端连接到该DMIMO前端,该DMIMO前端输出端连接第一DPDT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一3P3T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该分集天线,该第一3P3T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该主集天线,该第一3P3T开关的第三输出端连接该第二3P3T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二3P3T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该第一3P3T开关的第三输入端,该第二3P3T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该PMIMO天线,该第二3P3T开关的第三输出端连接该第一DPDT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一DPDT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该SPDT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一DPDT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该DMIMO天线。该SPDT的第一输入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该WIFI/BT收发机。该SPDT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二3P3T开关的第三输入端。
可选的,在该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与该第一切换模块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切换模块,该第三切换模块包括用于输入的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以及用于输出的第三切换模块第三端和第三切换模块第四端。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分别与该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连接。在该第三切换模块工作在不同状态下时,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与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三端导通,或者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与该第三切换模块第四端导通。该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与该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耦接,包括:该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分别与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耦接,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三端与该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耦接,以便于该电子设备控制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三端导通,实现该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通过该第三切换模块、该第一切换模块,与该第一天线的耦接。
可选的,该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包括BT发射TX端口和BT接收RX端口。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分别与该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连接,包括:该BT发射TX端口与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连接,该BT接收RX端口与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连接,或者,该BT发射TX端口与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连接,该BT接收RX端口与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连接。
可选的,该第三切换模块为第二DPDT开关。该SPDT的第一输入端通过该第二DPDT开关连接到WIFI/BT收发机。该WIFI/BT收发机的WIFI发射TX端口和WIFI接收RX端口都连接到该第一射频前端的第一输入端。该WIFI/BT收发机的BT发射TX端口连接到该DPDT-2的第二输入端,该WIFI/BT收发机的BT接收RX端口连接到该DPDT-2的第一输入端,该DPDT-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该SPDT的第一输入端。该DPDT-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该第一射频前端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射频前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天线。
可选的,该第三切换模块第四端通过该第一射频前端与该第二天线耦接。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该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与该第三切换模块第四端导通的情况下,该使用该第二天线进行该BT通信。这样,将BT信号也可以输入到第二天线,实现第二天线上WIFI通信与BT通信的分时进行。
可选的,该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覆盖2.4GHz-2.5GHz
可选的,该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包括700MHz-3GHz之间蜂窝通信频段的至少部分频段。
可选的,该至少一个蜂窝天线包括:主集天线。该第二切换模块包括:第一3P3T,第二3P3T。该第一切换模块包括第一SPDT。该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通过该第一切换模块耦接到该第一天线,包括:该BT通信端口通过该第一SPDT,该第二3P3T,以及该第一3P3T,耦接到该第一天线,该第一天线为该主集天线。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设置有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电路。电子设备通过控制电路中的切换模块工作在不同状态下,以实现复用第一天线(如主集天线)进行BT通信。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其技术特征均可对应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因此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手机上WI-FI和蓝牙通信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手机中设置天线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第二天线射频电路和天线的示意图;
图4为一种WIFI通信与BT通信共用同一天线的切换示意图;
图5为一种分时通信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中设置天线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SIM卡切换分配的逻辑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产品通信射频前端以及天线选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电子设备可以向用户提供基于不同协议类型的无线通信功能。示例性的,该不同协议类型的无线通信可以包括具有相同频率的无线通信。例如2.4G频段的基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WIFI)的通信(即无线局域网内的通信)和频率同为2.4GHz的蓝牙(bluetooth,BT)通信。在另一些实现中,该不同协议类型的无线通信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频率。例如2G、3G、4G,以及5G通信等。其中,在2G、3G、4G和/或5G频段的无线通信为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实现的情况下,该2G、3G、4G和/或5G对应的无线通信也可以称为蜂窝通信。在一些实现中,该2.4G频段可以包括2.4GHz-2.5GHz的至少部分频段。
以WIFI通信和BT通信为例。结合图1。电子设备可以通过2.4G WIFI通信,实现与路由器等设备的无线通信,从而实现通过路由器接入网络的目的。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BT通信,实现与蓝牙耳机、蓝牙手柄等设备的无线通信,从而实现对对应设备的无线控制的目的。
为了支持上述无线通信功能,在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天线。
示例性的,结合图2。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在手机中可以设置有用于支持蜂窝通信的底部天线、顶部天线、侧边天线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天线可以作为主天线,用于覆盖700MHz-2700MHz,以便支持收发两种通信场景。顶部天线可以作为辅天线,用于覆盖700MHz-2700MHz中的至少部分频段,以便支持对应覆盖频段的收和/或发相应的通信场景。
在手机中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支持2.4G WIFI通信和/或BT通信的第二天线。
为了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电子设备中还可以设置有与不同频段各自对应的射频前端和收发机。在电子设备中还可以设置有与收发机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从而实现信号的收发过程。
示例性的,结合图3。处理器可以通过收发机、射频前端与至少一个天线连接。其中,天线的工作频率与射频前端对应,以便于射频前端以及收发机可以有效地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或天线将要发出的信号)进行对应频率的射频域调制。
以信号发送场景为例。处理器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需求,生成需要发送的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可以经过数模转换获取对应的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可以被传输给收发机以及射频前端进行射频域的调制。经过调制后的模拟信号可以被传输给对应频率的天线,以便于该天线可以将经过调制的模拟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出去。
以信号接收场景为例。天线可以接收空间中的电磁波,并将电磁波转换为模拟信号传输给射频前端。射频前端以及与射频前端连接的收发机可以对该模拟信号进行射频域的解析,并将解析后的模拟信号经过模数转换,生成对应的数字信号传输给处理器进一步处理。由此使得处理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实现信号接收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子设备中,可以包括多个如图3所示的逻辑链条,用于实现某一频率(频段)的信号收发。该如图3所示的一个逻辑链条可以对应于一个频率的通信链路。
以WIFI通信和BT通信为例。对于2.4G WIFI通信,WIFI通信和BT通信对应的工作频段相同,均为2.4GHz。因此,在一些实现中,如图4所示,该WIFI通信链路和BT通信链路可以共用同一个第二天线,以及具有2.4GHz射频域处理能力的射频前端43。
在如图4的示例中,示出了射频域到天线的连接关系。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前述图3的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射频域处理前端还可以包括数字域处理的处理器等部件,在如图4的示例中并未示出。
在射频域处理部分,可以包括WIFI/BT收发机,以及具有2.4GHz射频域处理能力的射频前端43。
其中,WIFI/BT收发机可以包括4个端口与射频前端43耦接。该4个端口可以包括WIFI通信对应的端口。如用于进行WIFI信号发射的WIFI TX端口,用于进行WIFI信号接收的WIFI RX端口。该4个端口还可以包括BT通信对应的端口。如用于进行BT信号发射的BT TX端口,用于进行BT信号接收的BT RX端口。
在如图4的示例中,由于WIFI通信以及BT通信共用同一个第二天线。因此,可以在WIFI/BT收发机以及射频前端43之间设置开关41和开关42,以便于分别在进行WIFI通信以及BT通信时,将收发机上的对应端口耦接到射频前端43上。
例如,在进行WIFI通信时,通过调整开关41以及开关42,使得WIFI/BT收发机上的WIFI TX端口和WIFI RX端口分别与射频前端43耦接。这样,WIFI信号可以通过第二天线、射频前端43流入WIFI/BT收发机的WIFI RX端口,实现WIFI通信中的信号接收。在WIFI通信中的信号发送场景中,信号可以从WIFI/BT收发机的WIFI TX端口通过射频前端43传输给第二天线,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出去。
又如,在进行BT通信时,通过调整开关41以及开关42,使得WIFI/BT收发机上的BTTX端口和BT RX端口分别与射频前端43耦接。这样,BT信号可以通过第二天线、射频前端43流入WIFI/BT收发机的BT RX端口,实现BT通信中的信号接收。在BT通信中的信号发送场景中,信号可以从WIFI/BT收发机的BT TX端口通过射频前端43传输给第二天线,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出去。
由此,基于如图4所示的共用第二天线以及射频前端43实现WIFI通信以及BT通信的方案中,可以通过一个天线以及一个射频前端的设置,达到分时支持WIFI通信以及BT通信的效果。然而,上述共用第二天线以及射频前端43的方案中,无法实现WIFI通信以及BT通信的同时工作。例如,如图5所示为图4中WIFI通信以及BT通信随时间的分布图,在如图5所示的T0-T1时段以及T2-T3时段,电子设备无法提供BT通信功能。在如图5所示的T1-T2时段,电子设备无法提供WIFI通信功能。
为了能够同时提供WIFI通信功能和BT通信功能,就需要分别为WIFI通信以及BT通信设置对应的射频前端以及天线。然而,结合图2的示例,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趋势,在电子设备中能够设置天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即使在电子设备中能够同时设置两个工作在2.4GHz的天线,该两个天线也可能由于位置较近,导致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差,进而造成WIFI通信以及BT通信的互相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应用于电子设备中。通过合理复用工作频段包括2.4GHz的其他天线(如蜂窝天线等)以及相应的射频前端,在仅单独设置WIFI通信或BT通信的射频前端以及天线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同时提供WIFI通信功能以及BT通信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可折叠电子设备、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设备、可穿戴式设备、车载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或智慧城市设备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制。
作为一种示例,从硬件组成的角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应用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外部存储器接口,内部存储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头,充电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池,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音频模块,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传感器模块,按键,马达,指示器,摄像头,显示屏,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等。其中,传感器模块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均能够应用于上述的电子设备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具有其他逻辑组成。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处理器703。该处理器703可以提供无线通信过程中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
在如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中,还可以设置有射频部分701以及天线部分702。射频部分701可以与处理器耦接,从而实现各个通信频段的射频域处理机制。天线部分702则可以与射频部分701耦接,实现模拟信号与电磁波之间的互相转换。
在本示例中,射频部分701可以包括多个射频前端,如射频前端701a-射频前端701m。每个射频前端对应于一个工作频率,用于执行该工作频率下信号的射频域(如针对模拟信号)的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收发同频的工作场景,该收发同频对应的工作频率可以在接收以及发射过程中复用同一个射频前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同一频率,信号发送以及接收过程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射频前端。该射频部分701还可以包括收发机711。收发机可以设置在射频前端与处理器之间,用于支持射频域的部分处理功能。收发机7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在收发机711包括多个组件的情况下,不同组件可以用于支持不同频段相应的功能。
例如,如图7所示,射频部分701可以包括用于支持分集天线工作的分集前端,用于支持主集天线工作的主集前端,用于实现多输入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的PMIMO前端以及DMIMO前端。其中,PMIMO可以覆盖发射的MIMO场景和/或接收的MIMO场景,DMIMO可以至少覆盖接收的MIMO场景。此外,射频部分701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持WIFI通信以及BT通信的射频前端。在一些实施例中,WIFI通信和BT通信的射频前端可以共用,如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4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WIFI通信和BT通信的射频前端可以分别设置。如WIFI通信的射频前端可以包括2.4G WIFI前端,BT通信的射频前端可以包括BT前端。
在以下说明中,以WIFI通信和BT通信共用一个射频前端为例。该WIFI通信和BT通信共用的射频前端可以称为第一射频前端,对应于前述图4所示的射频前端43。
在本示例中,收发机711可以包括蜂窝收发机以及WIFI/BT收发机。其中,蜂窝收发机可以设置在蜂窝通信的射频前端与处理器703之间。比如,蜂窝收发机可以设置在分集前端、主集前端、PMIMO前端和DMIMO前端与处理器703之间。WIFI/BT收发机可以设置在用于支持WIFI和/或BT通信的第一射频前端与处理器703之间。
本示例中,天线部分702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天线部分702可以包括多个天线,以便使用不同的天线针对性地覆盖不同的工作频段,提供更好的辐射性能。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该天线部分702可以包括天线702a-天线702n。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请参考图7,天线部分702可以包括覆盖分集频段的分集天线,覆盖主集频段的主集天线,覆盖MIMO频段的PMIMO天线以及DMIMO天线。其中,PMIMO天线也可以称为PRX MIMO天线,DMIMO天线也可以称为DRX MIMO天线。此外,天线部分702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工作频段覆盖2.4GHz的第二天线。在不同实现中,该第二天线可以为WIFI天线,或者BT天线。
作为一种示例,图8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中设置主集天线、分集天线、PMIMO天线、DMIMO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的示意。
如图8所示,在电子设备的周边可以设置该多个天线。其中,第二天线、分集天线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顶部。主集天线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底部,PMIMO天线和DMIMO天线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侧边。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设计中,如图8所示,第二天线可以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天线。该两个天线由于位置相隔非常近,因此无法支持不同协议的2.4G通信。在本示例中,该相邻设计的两个第二天线可以用于同时提供同频的2.4G WIFI通信,由此实现2.4G WIFI的双通道通信。
应当理解的是,如果要单独设置BT天线,则该BT天线就需要远离设置在顶部的第二天线,从而保证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满足要求,由此使得BT通信以及WIFI通信之间不会产生影响。而由于电子设备的空间限制,与第二天线的隔离度较好的右下角已经设置有主集天线,无法单独增设BT天线。本申请中通过复用覆盖2.4G频段的主集天线进行BT通信,由此能够达到在满足与第二天线的隔离度的同时,实现BT通信以及WIFI通信的同时进行。
可以理解的是,主集天线、分集天线、PMIMO天线以及DMIMO天线的覆盖频段可以包括至少部分重合。上述主集天线、分集天线、PMIMO天线和/或DMIMO天线覆盖的频段也可以包括2.4G频段。例如,主集天线的覆盖频段可以包括2.4G频段。
一般而言,射频前端可以与对应的天线保持连接状态,从而实现对应频段的射频信号与对应工作频段的天线的耦接。例如,主集前端可以与主集天线耦接,实现主集频段的辐射。分集前端可以与分集天线耦接,实现分集频段的辐射。PMIMO前端可以与PMIMO天线耦接,实现PMIMO频段的辐射。DMIMO前端可以与DMIMO天线耦接,实现DMIMO频段的辐射。第二天线可以与第一射频前端耦接,实现对应的2.4G频段的辐射。
然而,在不同场景下,不同天线的辐射性能会发生变化。那么,电子设备就可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或者预设的配置,调整射频前端与天线之间的耦接关系。从而实现对应频段的最优化配置。例如,在主集天线被握住时,则主集天线的工作性能会大幅下降。对应的,电子设备可以将主集前端切换连接到其他天线(如分集天线),从而获取相对较好的辐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切换开关的设置,将BT信号接入主/分集天线以及P/DMIMO天线的切换链路中,从而达到复用已有天线(如主/分集天线以及P/DMIMO天线)进行BT通信的效果。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根据当前实际切换设置,灵活调整接入BT信号的切换开关的位置,从而获取对其他切换场景最小的链路损耗。在本申请中,该主/分集天线以及P/DMIMO天线均可以为蜂窝天线。
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考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部分与天线之间的耦接切换逻辑示意图。在本示例中,以射频部分以及天线包括如图7所示组成为例。其中的WIFI/BT收发机可以具有如图4所示的构成。比如,WIFI/BT收发机可以设置有4个分别与WIFI通信以及BT通信对应的端口。
如图9所示,蜂窝收发机可以分别与分集前端、主集前端、PMIMO前端以及DMIMO前端耦接。在蜂窝射频前端与天线之间,可以设置有四个切换开关。比如,该四个切换开关可以包括:两个3P3T(如3P3T-1以及3P3T-2),一个DPDT(如DPDT-1),以及一个SPDT。该SPDT可以用于WIFI/BT收发机上BT的T/RX端口与主集天线的连通。例如,将WIFI/BT收发机的BT TX端口发出的信号通过主集天线发送,或者,通过主集天线接收信号传输给BT RX端口。其中,3P3T可以包括三个输入端以及三个输出端,在不同状态下,三个输入端可以分别与三个输出端中的任一个导通,获取不同的连接状态。DPDT-1可以包括两个输入端以及两个输出端,在不同状态下,两个输入端可以分别与两个输出端中的任一个导通,获取不同的连接状态。SPDT可以包括两个输入端以及一个输出端,在不同状态下,两个输入端分别与输出端导通,获取不同的连接状态。
示例性的,3P3T-1的三个输入端可以分别与分集前端、主集前端,以及3P3T-2的一个输出端耦接。3P3T-1的三个输出端可以分别与分集天线、主集天线,以及3P3T-2的一个输入端耦接。3P3T-2的三个输入端可以分别与3P3T-1的一个输出端、PMIMO前端以及SPDT的输出端耦接。3P3T-2的三个输出端可以分别与3P3T-1的一个输入端、PMIMO天线以及DPDT-1的一个输入端耦接。DPDT-1的两个输入端可以分别与3P3T-2的一个输出端、DMIMO前端耦接。DPDT-1的两个输出端可以分别与SPDT的一个输入端、DMIMO天线耦接。
示例性的,蜂窝收发机第一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分集前端,所述分集前端输出端连接3P3T-1的第一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二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主集前端,所述主集前端输出端连接3P3T-1的第二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三输出端连接到所述PMIMO前端,所述PMIMO前端输出端连接3P3T-2的第二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四输出端连接到所述DMIMO前端,所述DMIMO前端输出端连接DPDT-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3P3T-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分集天线,所述3P3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主集天线,所述3P3T-1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3P3T-2的第一输入端,所述3P3T-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3P3T-1的第三输入端,所述3P3T-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PMIMO天线,所述3P3T-2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DPDT-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DPDT-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SPDT的第二输入端,所述DPD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DMIMO天线;所述SPDT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DPDT-2连接到WIFI/BT收发机;所述SPDT的输出端连接所述3P3T-2的第三输入端。
WIFI/BT收发机的WIFI发射TX端口和WIFI接收RX端口都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WIFI/BT收发机的BT发射TX端口连接到所述DPDT-2的第二输入端,所述WIFI/BT收发机的BT接收RX端口连接到所述DPDT-2的第一输入端,所述DPDT-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SPDT的第一输入端;所述DPDT-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射频前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天线。
SPDT的两个输入端中的一个可以耦接到WIFI/BT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如BT TX端口和BT RX端口),SPDT的两个输入端中的另个可以耦接到DPDT-1开关的一个输出端。SPDT的输出端可以耦接到3P3T-2的一个输入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WIFI/BT收发机的BT T/RX端口处还可以设置有DPDT开关(如DPDT-2)。DPDT-2的两个输入端可以分别耦接到WIFI/BT接收机的BT TX端口和BT RX端口。DPDT-2的两个输出端可以分别耦接到第一射频前端以及SPDT的一个输入端。该DPDT-2可以用于切换WIFI/BT收发机的BT T/RX端口与第一射频前端和/或SPDT的连接关系。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中,DPDT-2可以设置为导通输入端的两个端口以及输出端上耦接SPDT的端口。这样,通过DPDT-2、SDPT、3P3T-2以及3P3T-1,BT信号就可以实现在WIFI/BT收发机与主集天线之间的导通。
在另一些实现中,DPDT-2可以设置为导通输入端的两个端口以及输出端上耦接第一射频前端的端口。这样,通过DPDT-2,就能够实现如图4所示的WIFI通信和BT通信复用同一个第二天线的工作效果。
此外,WIFI/BT收发机上的WIFI TX端口以及WIFI RX端口还可以通过第一射频前端与第二天线耦接,以便于实现2.4G WIFI通信。
由此,通过如图9所示的电路设计,在主集通信需求较弱的情况下,就可以将BT信号接入到蜂窝通信的切换链路上,能够实现复用蜂窝天线(如主集天线)进行BT通信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9所示的设计实现中,DPDT-2的一个输出端可以直接耦接到SPDT的输入端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DPDT-2的一个输出端与SPDT的输入端之间还可以设置有BT通信对应的射频前端(如图10所示的BT前端)。这样,在使用蜂窝天线进行BT通信时,可以通过该单独设置的BT前端完善对BT信号的射频域调制,获取更好的BT通信质量。以下示例中,以如图9所示的设计实现为例继续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场景下,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能够根据当前各个天线的发射功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或信噪比(Signalto Noise Ratio,SNR)等切换参数,执行对应场景下的开关配置。不同场景下的开关配置可以是预先配置在电子设备中的。其中,该开关配置可以包括对应场景下处理器控制各个开关工作在对应通路的具体指令。由此,电子设备在确定当前场景后,就可以根据该开关配置,向各个切换开关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以便于切换开关工作在对应的导通状态下。
作为一种示例,以下表1示出了一种天线切换的开关配置示意的示意。
表1
其中,Tx/PRX对应主集前端导通,DRX对应分集前端导通,PMIMO对应PMIMO前端导通,DMIMO对应DMIMO前端导通。
那么,基于如表1的示例,在配置1对应场景中,电子设备可以控制如图9所示的两个3P3T、DPDT-1,使得主集天线与主集前端耦接,分集天线与分集前端耦接,PMIMO天线与PMIMO前端耦接,DMIMO天线与DMIMO前端耦接。
在配置2对应场景中,电子设备可以控制如图9所示的两个3P3T、DPDT-1,使得主集天线与分集前端耦接,分集天线与主集前端耦接,PMIMO天线与PMIMO前端耦接,DMIMO天线与DMIMO前端耦接。
在配置3对应场景中,电子设备可以控制如图9所示的两个3P3T、DPDT-1,使得主集天线与PMIMO前端耦接,分集天线与分集前端耦接,PMIMO天线与主集前端耦接,DMIMO天线与DMIMO前端耦接。
在配置4对应场景中,电子设备可以控制如图9所示的两个3P3T、DPDT-1,使得主集天线与DMIMO前端耦接,分集天线与分集前端耦接,PMIMO天线与PMIMO前端耦接,DMIMO天线与主集前端耦接。
由此实现各个天线与对应射频前端在之间的灵活调整。
在此基础上,如图9所示的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通过SPDT将WIFI/BT接收机的BT TX端口以及RX端口接入到上述天线切换开关的电路中。在电子设备进行BT通信时,通过该SPDT,可以将蜂窝天线中的任一个能够覆盖2.4G频段的天线接入到蓝牙前端,从而实现BT通信。由于该方案复用了蜂窝天线,因此并不会对WIFI通信造成影响。
作为一种实现,BT通信工作时,可以占用蜂窝天线中的主集天线,从而获取较好的辐射性能。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8的示意,一般设计中,主集天线与第二天线的距离较远,主集天线在2.4GHz与第二天线的隔离度一般都能够高于30dB。因此,通过复用主集天线进行BT通信,能够在保证BT通信以及WIFI通信同时进行的前提下,使得BT通信以及WIFI通信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
当然,在另一些实现中,WIFI/BT接收机的BT TX端口以及RX端口还可以接入到其他与第二天线隔离度高于预设隔离度(如30dB)的天线上,从而达到上述目的。以下示例中,以BT通信复用主集天线为例。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实现中,WIFI/BT接收机的BT TX端口以及RX端口可以在不同的位置,通过SPDT实现向切换链路的接入。例如,WIFI/BT接收机的BT TX端口以及RX端口可以通过SPDT接入到与主集天线相连的任一个切换链路上。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SPDT可以设置在四个蜂窝天线中,性能要求最低的DMIMO链路上。这样,该SPDT所引入的开关插损就只会影响到DMIMO链路的通信场景,而不会影响其它电路。
例如,SPDT可以接入到如图9所示的DPDT-1的输出端与3P3T-2的输入端对应链路上。这样,在常用的(如表1所示的配置1)DMIMO前端与DMIMO天线耦接的情况下,射频信号依然不经过新加入的SPDT,因此不会带来该通信场景下的额外插损。
这样,基于如图9所示的电路连接,图11示出了BT通信时,BT信号的传输情况。可以看到,在发射场景,WIFI/BT接收机的BT TX端口可以将BT信号经由DPDT-2,SPDT,3P2T-2,3P3T-1传输到主集天线进行辐射。对应的,在接收场景,主集天线接收到的BT信号可以经过3P3T-1,3P2T-2,SPDT,DPDT-2传输给WIFI/BT接收机的BT RX端口。
而这种BT信号的接入形式,即将SPDT的输出端接入到3P2T-2与DPDT-1之间的形式,仅会DMIMO使用该链路的情况下,产生由于设置SPDT导致的额外插损。
示例性的,结合表1所示的配置,仅在配置4中,DMIMO前端与主集天线耦接的情况下会产生SPDT的插损。比如,结合图12,以发射场景为例。DMIMO前端可以将要发射的信号经过DPDT-1,SPDT,3P3T-2,以及3P3T-1传输给主集天线进行发射。而对于当前配置中的其他链路,或者其他配置,则不会产生任何由于SPDT设置产生的影响。为了更加清楚的对比各个配置链路的插损,以下表2示出了设置该接入BT信号的SPDT后,各个链路上产生的插损情况示意。
表2
如表2所示,仅在配置4对应场景下,本申请中新增加的SPDT仅在DMIMO通路上会产生0.5dB的插损。因此,该如图9所示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在实现了BT通信的同时,基本不会对正常的蜂窝通信产生影响。
由此,基于上述图9-图12的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SPDT将BT信号接入到蜂窝天线的射频前端以及天线之间,能够实现蜂窝天线在BT通信中的复用。此外,在一些实现中,通过将BT信号接入到DMIMO使用频率较低的链路上,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接入BT信号导致的插损对蜂窝天线工作的影响。
在上述示例中,对接入BT信号后,主集、分集、PMIMO以及DMIMO链路的分配进行了示例性说明。该主集、分集、PMIMO以及DMIMO链路可以是同属主卡的,也可以是同属副卡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主集、分集、PMIMO以及DMIMO链路也可以是分别分配给主卡或副卡的。
以下结合具体示例,以BT通信按照如图11所示的机制占用主集天线为例,对于主副卡在其他天线上的分配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前端与天线的接入逻辑示意。如图13所示,BT信号可以与主集天线耦接,通过如图11所示的BT通信占用主集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分集前端可以与PMIMO天线耦接。在本示例中,分集对应可以切换到副卡网络,从而通过PMIMO天线实现对副卡的侦听。主集前端可以与分集天线耦接,DMIMO前端可以与DMIMO前端耦接,实现主卡的通信功能。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结合图9所示的电路连接逻辑,请参考图14,示出了副卡网络下分集链路侦听过程的信号传输示意。如图14所示,PMIMO天线可以将侦听到的信号通过3P3T-2,3P3T-1传输给分集前端以及蜂窝收发机进行射频域处理,进而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由此实现副卡网络的侦听。可以看到,该副卡侦听链路并没有通过新加入的SPDT,因此不会因为BT复用蜂窝天线产生额外的损耗。
请参考图15,示出了主卡网络下主集链路通信过程中的信号传输示意。如图15所示,以信号发送场景为例。蜂窝收发机通过主集前端可以将要发送的信号通过3P3T-1传输给分集天线,以便于分集天线将该要发送的信号转换为电磁波进行辐射。可以看到,该主集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并没有通过新加入的SPDT,因此不会因为BT复用蜂窝天线产生额外的损耗。
请参考图16,示出了主卡网络下DMIMO链路通信过程中的信号传输示意。如图16所示,以信号接收场景为例。DMIMO天线可以通过DPDT-1,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给DMIMO前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主卡的DMIMO通信。可以看到,该DMIMO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并没有通过新加入的SPDT,因此不会因为BT复用蜂窝天线产生额外的损耗。
这样,结合图13-图15的说明,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连接基础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复用蜂窝天线进行BT通信的同时,进行包括主副卡在内的通信。同时该BT通信的实现可以不对蜂窝主副卡的通信产生显著地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均以通过SPDT将BT信号接入到蜂窝链路上,实现复用蜂窝天线进行BT通信为例进行说明的。在本申请是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类似的形式,将WIFI前端接入到蜂窝链路,或其他天线链路上,从而实现天线的复用。
前述示例中,均以电子设备上设置有PMIMO以及DMIMO两路MIMO为例进行说明的。对应的,在射频前端以及天线之间需要设置两个3P3T实现多路切换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T通信复用主集天线的方案,不限于上述设置方式。
示例性的,结合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射频前端与天线之间的逻辑电路示意图。在本示例中,电子设备中依然可以设置有PMIMO以及DMIMO链路。区别于前述示例,本示例中,DMIMO链路可以不通过开关接入前述切换逻辑中。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在蜂窝射频前端以及天线之间可以设置有1个3P3T以及1个DPDT(如DPDT-1)。此外,为了实现BT通信与主集天线之间的复用,类似于前述示例中的说明,在PMIMO前端的链路上可以通过SPDT接入BT信号。例如,WIFI/BT收发机的BT TX端口以及BT RX端口可以通过DPDT-2接入蜂窝通信链路中。
其中,蜂窝射频前端分别与蜂窝收发机耦接。
3P3T的靠近射频前端一侧(如3P3T的输入端)3个端口可以分别耦接到分集前端、主集前端以及SPDT的单端口一侧(如SPDT的输出端)。对应的,3P3T的靠近天线一侧(如3P3T的输出端)3个端口可以分别耦接到分集天线、主集天线以及DPDT靠近射频前端一侧(如3P3T的输入端)的一个端口。
DPDT-1的靠近射频前端一侧2个端口可以分别耦接到3P3T靠近天线的一侧的一个端口,以及PMIMO前端。DPDT-1的靠近天线一侧2个端口可以分别耦接到SPDT的一个双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以及PMIMO天线。
SPDT的双端口一侧的2个端口中的一个可以通过DPDT-2耦接到WIFI/BT收发机上BT TX端口以及BT RX端口。SPDT的双端口一侧的2个端口中的另一个可以耦接到DPDT-1靠近天线的一个端口。SPDT的单端口一侧的1个端口可以耦接到3P3T靠近射频前端的一个端口。
在本示例中,电子设备中还可以设置有与DMIMO前端耦接的DMIMO天线,以便于支持电子设备的DMIMO链路相关通信。
从另一个角度,该如图17所示的电路连接也可描述为:蜂窝收发机第一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分集前端,所述分集前端输出端连接3P3T的第一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二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主集前端,所述主集前端输出端连接3P3T的第二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三输出端连接到所述PMIMO前端,所述PMIMO前端输出端连接DPDT-1的第二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四输出端连接到所述DMIMO前端,所述DMIMO前端输出端连接DMIMO天线。WIFI/BT收发机的WIFI RX端口以及WIFI TX端口连接到第一射频前端第一输入端。WIFI/BT收发机的BT RX端口以及BT TX端口连接到DPDT-2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DPDT-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射频前端的第二输入端。DPDT-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到SPDT的第一输入端。SPDT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到DPDT-1的第一输出端。DPDT-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到3P3T的第三输出端。
3P3T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到分集天线,3P3T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到主集天线。DPD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到PMIMO天线。第一射频前端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天线。DMIMO前端输出端连接到DMIMO天线。
由此,在需要进行BT通信时,BT信号可以通过DPDT-2,SPDT以及3P3T耦接到主集天线,实现主集天线的复用。对应的,其他射频前端可根据实际场景需要灵活切换到分集天线、PMIMO天线。比如,主集前端可以通过3P3T耦接到分集天线,分集前端可以通过3P3T以及DPDT-1耦接到PMIMO天线。又如,主集前端可以通过3P3T耦接到分集天线,PMIMO前端可以通过DPDT-1耦接到PMIMO天线。又如,主集前端可以通过3P3T以及DPDT-1耦接到PMIMO天线,PMIMO前端可以通过DPDT-1、SPDT以及3P3T耦接到分集天线。
可以看到,在上述天线切换逻辑中,只有在PMIMO前端使用分集天线辐射时,才会由于SPDT的设置引入一定的插损,而对于其他射频前端的工作链路不会由于SPDT造成任何插损。而PMIMO工作时对于性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引入SPDT的损耗对于PMIMO工作的影响并不明显。由此,在实现BT通信的同时,不会对主集、分集以及PMIMO的工作产生影响。
在另一些实现中该如图17所示的逻辑还可以应用于在电子设备中设置有多路MIMO的情况。比如,在电子设备中设置有PMIMO以及DMIMO的情况下,在有BT通信需求时,电子设备还可以使用前述示例中的方案,通过SPDT将BT信号接入到主集天线上。而其余的天线(如分集天线以及MIMO天线)可以通过如图17所示的逻辑切换,选择性地接入到PMIMO前端、DMIMO前端、主集前端以及分集前端中的任意两个。由此实现蜂窝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中,以通过主集天线复用进行BT通信为例(如图11所示),对BT通信复用蜂窝天线,以及其他对应天线的切换逻辑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另一些实施例中,BT通信还可以复用其他蜂窝天线实现。
示例性的,如图18示出了复用分集天线进行BT通信的信号流转示意。可以看到,该示例中,BT信号可以由WIFI/BT收发机发出,经过DPDT-2,SPDT,3P3T-2以及3P3T-1传输给分集天线。由此实现通过分集天线进行BT通信的目的。
如图19示出了复用PMIMO天线进行BT通信的信号流转示意。可以看到,该示例中,BT信号可以由WIFI/BT收发机发出,经过DPDT-2,SPDT,3P3T-2传输给PMIMO天线。由此实现通过PMIMO天线进行BT通信的目的。
如图20示出了复用DMIMO天线进行BT通信的信号流转示意。可以看到,该示例中,BT信号可以由WIFI/BT收发机发出,经过DPDT-2,SPDT,3P3T-2以及DPDT-1传输给DMIMO天线。由此实现通过DMIMO天线进行BT通信的目的。
此外,上述图9-图20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SPDT将BT信号接入蜂窝切换逻辑的一种示例。其中,SPDT可以如图9所示的设置在DPDT-2与3P3T-2之间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SPDT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实现BT信号的接入。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21所示,SPDT可以设置在3P3T-2与3P3T-1的通路之间,进行BT信号的接入。在如图21的示例中,SPDT的两个接入端可以分别耦接到WIFI/BT收发机上的BT通信端口,以及3P3T-2的一个输出端。SPDT的输出端可以耦接到3P3T-2的一个输入端。由此,在需要复用主集天线进行BT通信时,按照如图21所示的电路逻辑,BT信号可以通过DPDT-2,SPDT,3P3T-1耦接到主集天线上,从而实现复用主集天线进行BT信号的收发。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如图21所示的电路结构,也可以实现其他蜂窝天线复用都BT通信中的目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前述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有至少一个蜂窝天线,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天线用于支持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通信;
所述电路包括:第一收发机,所述第一收发机包括蓝牙BT通信端口;第一切换模块,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用于输入的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第一切换模块第二端,用于输出的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
所述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与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的所述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的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与第一天线耦接,所述第一天线是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天线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导通,以使得所述第一天线用于进行BT通信;
所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第二收发机,以及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
所述第二收发机与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与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天线耦接;不同蜂窝射频前端所能够处理的信号频率不完全相同;
所述第二收发机以及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进行蜂窝通信时,对蜂窝通信的信号进行射频域处理;
在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天线之间设置有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二切换模块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切换开关;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与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天线的连接关系不完全相同;
在所述第一天线用于进行所述BT通信之前,所述第一天线耦接到第一蜂窝射频前端,以便于所述第一蜂窝射频前端通过所述第一天线进行第一频段的蜂窝通信;在所述第一天线用于进行所述BT通信时,所述第一蜂窝射频前端耦接到第三天线,以便于所述第一蜂窝射频前端通过所述第三天线进行所述第一频段的蜂窝通信,所述第三天线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天线中,所述第三天线不同于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一蜂窝射频前端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中;
其中,所述第二收发机为蜂窝收发机,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射频前端包括分集前端、主集前端、PMIMO前端、DMIMO前端;所述第一收发机为WIFI/BT收发机,所述蓝牙BT通信端口包括BT发射TX端口以及BT接收RX端口;所述第一收发机上还设置有WIFI通信端口,所述WIFI通信端口包括WIFI发射TX端口、WIFI接收RX端口;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为SPDT开关,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第一3P3T开关、第二3P3T开关以及第一DPDT开关;
所述蜂窝收发机第一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分集前端,所述分集前端输出端连接第一3P3T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二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主集前端,所述主集前端输出端连接第一3P3T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三输出端连接到所述PMIMO前端,所述PMIMO前端输出端连接第二3P3T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蜂窝收发机第四输出端连接到所述DMIMO前端,所述DMIMO前端输出端连接第一DPDT开关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3P3T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分集天线,所述第一3P3T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主集天线,所述第一3P3T开关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3P3T开关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3P3T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3P3T开关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二3P3T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PMIMO天线,所述第二3P3T开关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DPDT开关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DPDT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SPDT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DPDT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DMIMO天线;所述SPDT的第一输入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所述WIFI/BT收发机;所述SPDT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3P3T开关的第三输入端;
所述分集天线、所述主集天线、所述PMIMO天线以及所述DMIMO天线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天线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与第一天线耦接,包括: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切换模块的至少一端耦接,以便于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实现所述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通过所述第一切换模块、所述第二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的耦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3P3T开关,DPDT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中还设置有BT前端,所述BT前端上设置有BT前端第一端,BT前端第二端;
所述BT前端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耦接,所述BT前端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耦接;
所述BT前端用于配合所述第一收发机,对BT通信中的信号进行射频域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第二天线,和第一射频前端;
其中,所述第二天线的工作频段包括2.4G频段;所述第一射频前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发机的局域网WIFI通信端口与所述第二天线之间;
所述第一射频前端以及所述第一收发机用于对WIFI通信中的信号和/或BT通信中的信号进行射频域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与所述第一切换模块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切换模块,所述第三切换模块包括用于输入的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以及用于输出的第三切换模块第三端和第三切换模块第四端;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连接;在所述第三切换模块工作在不同状态下时,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三端导通,或者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四端导通;
所述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与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耦接,包括:
所述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第一端耦接,
以便于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三端导通,实现所述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通过所述第三切换模块、所述第一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的耦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包括BT发射TX端口和BT接收RX端口;
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连接,包括:
所述BT发射TX端口与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连接,所述BT接收RX端口与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连接,或者,
所述BT发射TX端口与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连接,所述BT接收RX端口与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换模块为第二DPDT开关;
所述SPDT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DPDT开关连接到WIFI/BT收发机;
所述WIFI/BT收发机的WIFI发射TX端口和WIFI接收RX端口都连接到第一射频前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WIFI/BT收发机的BT发射TX端口连接到所述第二DPDT开关的第二输入端,所述WIFI/BT收发机的BT接收RX端口连接到所述第二DPDT开关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DPDT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SPDT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DPDT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射频前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四端通过第一射频前端与第二天线耦接;
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切换模块第四端导通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天线进行所述BT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覆盖2.4GHz-2.5GHz。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包括700MHz-3GHz之间蜂窝通信频段的至少部分频段。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蜂窝天线包括:主集天线;
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第一3P3T,第二3P3T;
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第一SPDT;
所述第一收发机的BT通信端口通过所述第一切换模块耦接到所述第一天线,包括:
所述BT通信端口通过所述第一SPDT,所述第二3P3T,以及所述第一3P3T,耦接到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主集天线。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
CN202211323987.1A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Active CN115459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52732.3A CN116599542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2211323987.1A CN115459805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PCT/CN2023/090990 WO2024087558A1 (zh) 2022-10-27 2023-04-26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3987.1A CN115459805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52732.3A Division CN116599542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9805A CN115459805A (zh) 2022-12-09
CN115459805B true CN115459805B (zh) 2023-04-28

Family

ID=8431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3987.1A Active CN115459805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CN202310452732.3A Active CN116599542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52732.3A Active CN116599542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5459805B (zh)
WO (1) WO20240875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9805B (zh) * 2022-10-27 2023-04-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CN115993592B (zh) * 2023-03-22 2023-08-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蓝牙测距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1430A (zh) * 2015-12-29 2016-08-17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天线复用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19157B2 (en) * 2009-03-26 2012-07-1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hared multiband antenna and antenna diversity circuitry
US20120329395A1 (en) * 2011-06-27 2012-12-27 Qualcomm Atheros, Inc. Dynamic antenna sharing
US9503173B2 (en) * 2013-07-31 2016-11-22 Broadcom Corporation WLAN and cellular shared antennas
CN105720963A (zh) * 2015-05-20 2016-06-29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装置
US20170187431A1 (en) * 2015-12-29 2017-06-29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Antenna multiplex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9076640B (zh) * 2016-08-12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切换方法
KR102583748B1 (ko) * 2016-08-29 2023-09-26 스카이워크스 솔루션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다중-표준 라디오 스위칭가능 멀티플렉서
US10516456B1 (en) * 2018-10-30 2019-12-24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dynamically optimize antenna performance
CN110311704B (zh) * 2019-06-25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47692B (zh) * 2019-06-25 2021-08-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路切换方法、通路切换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98503B (zh) * 2020-11-09 2022-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模式射频电路、射频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68177B (zh) * 2020-11-26 2022-07-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前端电路、电子设备、以及测距方法
CN113037323B (zh) * 2021-02-26 2022-10-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499572A (zh) * 2022-02-07 2022-05-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收发***、电子设备和实现天线切换的方法
CN217216574U (zh) * 2022-05-16 2022-08-1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5459805B (zh) * 2022-10-27 2023-04-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1430A (zh) * 2015-12-29 2016-08-17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天线复用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9805A (zh) 2022-12-09
CN116599542B (zh) 2024-06-14
WO2024087558A1 (zh) 2024-05-02
CN116599542A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413694B2 (en) Multi-way switch,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7038214B2 (ja) マルチウェイスイッチ、無線周波数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7065961B2 (ja) マルチウェイスイッチ、無線周波数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EP3540955B1 (en) Multiway switch,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599779B (zh) 具有多路选择开关的无线通信设备
CN108923790B (zh)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和无线通信设备
JP7038216B2 (ja) マルチウェイスイッチ、無線周波数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7038212B2 (ja) マルチウェイスイッチ、無線周波数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11901974B2 (en) Antenna switching on MIMO devices
EP3540961B1 (en) Multiway switch,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5459805B (zh)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CN108880602B (zh) 多路选择开关以及相关产品
US10623027B2 (en) Multiway switch,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540956B1 (en) Multiway switch,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