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51609B - 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和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和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51609B
CN115451609B CN202211114790.7A CN202211114790A CN115451609B CN 115451609 B CN115451609 B CN 115451609B CN 202211114790 A CN202211114790 A CN 202211114790A CN 115451609 B CN115451609 B CN 1154516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mperature
cooling
heat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147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51609A (zh
Inventor
钱雪峰
聂颖
程永强
张欢
贾甲
何亚峰
李昀达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ENERAL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ENERAL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ENERAL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G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ENERAL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147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516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51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1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51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1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25B27/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waste heat, e.g. from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和回收方法。其中,制冷评价***用于对被试机组进行制冷评价;余热收集***用于将制冷评价***在制冷评价中产生的余热收集并传递到冷热量交换***中;冷热量交换***通过换热将热量传递至冷量监测和控制***,其余废热则通过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排放至环境中;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向环境中排放废热的同时,再将散热后的冷却水回收至余热收集***内;冷量监测和控制***用于监测和控制制冷评价***中被试机组产生的制冷量,实现对制冷评价中所产生余热的循环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和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和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制冷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发展也越来越成熟。
制冷评价是在冷水机组的改进、研发以及质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可以得到被试冷水机组的额定制冷量、制冷性能系数等重要参数。制冷评价通常是将被试机组置于测试间内,通过空气处理机组制造出所需的工况条件,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被试机组的制冷情况进行检测。
但在实际制冷评价过程中,携带冷量的水在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不断循环,就需要对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所连接的水箱供热,使其保持一定的温度,方便通过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的水温和水流量判断被试冷水机组的制冷情况,这就增加了制冷评价的额外热量投入;同时,测试间内为了保持测试所需的工况条件,就需要通过预先设置好的低温机组将被试冷水机组冷凝器侧产生的冷凝热传递到室外的冷却塔中,由冷却塔蒸发将余热排放至环境中,余热的排放加剧了热污染,不仅降低了环境质量,也浪费了能量。再者,因为每次制冷评价进行的时长是远远比不上季节性制冷的时常;而且每次制冷评价是有需求才进行,无法像季节性制冷那样可以稳定的产生余热,所以收集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产生的余热去进行生活供热并不能成为制冷评价时产生余热的有效利用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有效地降低了制冷评价过程中的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热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该***包括对被试水冷机组进行制冷评价的制冷评价***,还包括:冷热量交换***,所述冷热量交换***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产生的余热传递至所述被试水冷机组的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实现对制冷评价中所产生余热的循环使用。
优选的,所述冷热量交换***通过余热收集***与所述制冷评价***的热量产生端相连接,所述余热收集***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产生的余热收集转换为冷凝热;
所述冷热量交换***Ⅲ通过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与所述制冷评价***Ⅰ的冷量产生端相连接,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Ⅴ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Ⅰ所产生的固定冷量传递到所述冷热量交换***Ⅲ中;
所述冷热量交换***包括换热器。
优选的,所述制冷评价***Ⅰ包括制冷评价测试间1,所述制冷评价测试间1内除所述被试冷水机组12外,还包括空气处理机组11、温湿度取样器13;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用于制造制冷评价时所需的工况条件,所述温湿度取样器13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出风口处,所述每组温湿度取样器13均包括测量干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测量湿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余热收集***Ⅱ包括水冷低温机组3、第二水泵2、载冷剂循环管路以及冷却水进、出水管;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的两端分别为蒸发器侧和冷凝器侧,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充注制冷剂,载冷剂循环管路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和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内的冷却盘管111之间;冷却水进、出水管相连通且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与所述冷凝器侧冷却水进、出水管互不相通,相互独立;所述第二水泵2设置在靠近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载冷剂循环管路的出水管上,用于提供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内载冷剂的循环动力;所述载冷剂通过循环将所述制冷评价***Ⅰ内的余热收集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热量通过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充注的制冷剂传递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
优选的,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出水管与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包括冷却塔5、第三水泵4以及冷却塔管路,所述冷却塔管路包括冷却塔进水管和冷却塔出水管,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的出水管与所述冷却塔5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塔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出水管流出的冷却水携带废热流入所述冷却塔5中;所述冷却塔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塔出水管与所述第三水泵4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水泵4的出水端与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塔5内的冷却水通过蒸发向周围环境中排放废热后降温,由所述第三水泵4提供水循环动力,循环回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
优选的,所述冷热量交换***Ⅲ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管路进水管上的第四水泵7,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管路与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Ⅴ相连接;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的热量经换热传递至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所述第四水泵7提供水循环动力,将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热量传递至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中;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管路互不相通,相互独立。
优选的,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Ⅴ包括恒温水箱8、第一温度调节阀9a、第一水泵10、水流量计11和若干温度传感器以及管路;
所述第四水泵7的进水端与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一端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7的出水端与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与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一端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7使所述恒温水箱8内的水不断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将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恒温水箱8内;所述恒温水箱8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T5,用于测量所述恒温水箱8的中心水温;
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包括第一进水端和第二进水端以及一个出水端,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二端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一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水泵10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与所述水流量计11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水流量计11出水端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相连通,温度传感器T3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上;
温度传感器T4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上,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温水箱8的第二端进水管路连通在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二进水端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之间,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用于将所述恒温水箱8第二端出水管流出的冷冻水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出水管流出的部分冷冻水相混合,调节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进水管流入的冷冻水水温;所述第一水泵10用于提供水循环动力,使所述恒温水箱8内的水不断循环经过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将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量传递至所述恒温水箱8内。
优选的,所述冷热量交换***Ⅲ还包括所述穿设于换热器6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换热管路,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管路互不相通,相互独立;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Ⅴ包括第二温度调节阀9b、第一水泵10、水流量计11和若干温度传感器以及管路;
温度传感器T5设置在靠近所述换热器6的二次侧出水管上,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水泵10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与所述水流量计11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水流量计11出水端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相连通,温度传感器T3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上,温度传感器T4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上;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包括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以及一个进水端,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第一出水端与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第二出水端连通在所述第一水泵10进水端与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之间;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用于将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流出的冷冻水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出水管流出的部分冷冻水相混合,调节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进水管流入的冷冻水水温;所述第一水泵10用于提供水循环动力,使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换热管路内的水不断循环经过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将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量传递至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的回收方法,对制冷评价中实时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再投入到制冷评价中,完成冷凝热的高效回收循环使用。
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的回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根据制冷评价要求,维持制冷评价***Ⅰ内的工况条件,即维持温湿度取样器13测定的数值;
S2,通过余热收集***Ⅱ对制冷评价***Ⅰ内的余热进行收集;
S3,冷热量交换***Ⅲ将余热收集***Ⅱ中收集的超过一半的热量带入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余热收集***Ⅱ中剩余的小于一半的热量则作为废热进入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
S4,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将废热排放至环境中,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水送回余热收集***Ⅱ循环使用;
S5,冷量监测和控制***Ⅴ将所需余热从冷热量交换***Ⅲ送至制冷评价***Ⅰ中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平衡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产生122产生的冷量,维持被试冷水机组12的正常运行和制冷评价的进行。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S11,开启制冷评价***Ⅰ内的空气处理机组11制造工况条件,开启被试冷水机组12进行测试,被试冷水机组出风侧121不断排出热风;
S12,通过控制余热收集***Ⅱ中第二水泵2以及空气处理机组11中电加热112、加湿箱113、风机114,使干球温度传感器T1、T2测得的干球温度t1、t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传感器Ψ1、Ψ2测得的湿球温度ψ1、ψ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湿球温度;
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S21,第二水泵2提供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循环动力,将制冷评价***Ⅰ内冷却盘管111处的热量通过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载冷剂传递至水冷低温机组3的蒸发器侧;
S22,循环于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的载冷剂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降温,回到冷却盘管111,继续循环;
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S31,流经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冷却水管路的冷却水通过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将水冷低温机组3收集的余热传递至换热器6的一次侧,换热器6通过换热将冷量监测和控制***Ⅴ所需的热量从一次侧热量交换至二次侧;
S32,携带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不需要的废热的冷却水从换热器6一次侧流出,进入冷却塔5;
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S41,启动冷却塔5内风机,加速蒸发将进入冷却塔5内冷却水中的废热排至环境中;
S42,降温后的冷却水由第三水泵4提供动力,重新回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循环使用;
步骤S5包括如下步骤:
S511,换热器6的一次侧将热量交换至二次侧,控制第四水泵7,使与换热器6连接的恒温水箱8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T5所测得的恒温水箱8中心温度t5维持在恒温水箱8预设的一个恒定温度;
S512,控制第一水泵10,改变循环于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流量,冷冻水流量由水流量计11测得为q1
S513,控制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阀门开度来控制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进水管的进水温度,即控制温度传感器T3所测得的温度达到预设的进水温度,记为t3
S514,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出水温度,由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为t4,由Q1=C1ρ1q1(t3-t4)可计算得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在被试机组制冷评价中完成冷凝热回收循环;其中,Q1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C1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比热容,ρ1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密度,q1为水流量计11测得的水流量,t3为温度传感器T3测得的温度,t4为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完成冷凝热回收循环。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S11,开启制冷评价***Ⅰ内的空气处理机组11制造工况条件,开启被试冷水机组12进行测试,被试冷水机组出风侧121不断排出热风;
S12,通过控制余热收集***Ⅱ中第二水泵2以及空气处理机组11中电加热112、加湿箱113、风114,使干球温度传感器T1、T2测得的干球温度t1、t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传感器Ψ1、Ψ2测得的湿球温度ψ1、ψ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湿球温度;
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S21,第二水泵2提供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循环动力,将制冷评价***Ⅰ内冷却盘管111处的热量通过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载冷剂传递至水冷低温机组3的蒸发器侧;
S22,循环于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的载冷剂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降温,回到冷却盘管111,继续循环;
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S31,流经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冷却水管路的冷却水通过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将水冷低温机组3收集的余热传递至换热器6的一次侧,换热器6通过换热将冷量监测和控制***Ⅴ所需的热量从一次侧热量交换至二次侧;
S32,携带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不需要的废热的冷却水从换热器6一次侧流出,进入冷却塔5;
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S41,启动冷却塔5内风机,加速蒸发将进入冷却塔5内冷却水中的废热排至环境中;
S42,降温后的冷却水由第三水泵4提供动力,重新回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循环使用;
步骤S5包括如下步骤:
S521,换热器6一次侧将热量交换至二次侧,控制第一水泵10,使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路处温度传感器T5测得的温度t5维持在预设的一个恒定温度;
S522,控制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阀门开度来控制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进水管的进水温度,即控制温度传感器T3所测得的温度,记为t3;变频控制第一水泵10,改变循环于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流量,冷冻水流量由水流量计11测得为q2
S523,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出水温度,由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为t4,由Q2=C2ρ2q2(t3-t4)可计算得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在被试机组制冷评价中完成冷凝热回收循环;其中,Q2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C2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比热容,ρ2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密度,q2为水流量计11测得的水流量,t3为温度传感器T3测得的温度,t4为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完成冷凝热回收循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冷热量交换***将水冷机组制冷评价时产生的冷凝热交换到冷量监测和控制***中,通过冷量监测和控制***将这些热量重新投入到制冷评价中,将大部分原来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热进行了收集利用,大大减少了直接投入到周围环境中的废热,保护了环境。
(2)本发明通过冷热量交换***以及冷量监测和控制***的相互配合,将收集来的冷凝热转换成制冷评价时被试水冷机组使用侧所需的热量,用于维持被试水冷机组在制冷评价中的正常运行,显著减少了制冷评价时的热量投入。
(3)本发明通过将换热器二次侧与恒温水箱相连接,将换热器传递到二次侧的余热用于给恒温水箱提供热量;再通过恒温水箱与被试水冷机组使用侧相连接,通过被试水冷机组使用侧产生的冷量来给恒温水箱提供的恒定冷量,恒温水箱中的冷量和与冷量相等的余热达到平衡,使恒温水箱中心水温维持在预设的恒定温度,无需再额外设置恒温机组或加热器于恒温水箱内维持其温度,即无需其他热源投入,回收利用被试机组制冷评价中产生的热量即可代替被试水冷机组使用侧的额外热源投入。
(4)本发明中温度调节阀与恒温水箱的配合,即通过控制温度调节阀的阀门开度,将恒温水箱第二端出水管流出的冷冻水与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冷冻水出水管流出的部分冷冻水相混合,调节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冷冻水进水管流入的冷冻水水温,进一步提高了余热回收再利用过程中被试水冷机组使用侧的安全系数,保证被试水冷机组的正常运行。
(5)本发明中温度调节阀还可以直接与换热器的配合使用,省去了恒温水箱的设置,通过温度调节阀来连接换热器二次侧管路与被试水冷机组使用侧冷冻水管路,进一步简化***构成,简化了操作,节约了设备投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的同时,依然可以通过控制温度调节阀的阀门开度,将换热器二次侧出水管流出的冷冻水与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冷冻水出水管流出的部分冷冻水相混合,调节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冷冻水进水管流入的冷冻水水温,保证被试水冷机组的正常运行。
(6)本发明的冷凝热回收是伴随制冷评价同步进行的,灵活程度高,不受制冷评价时间长短、产生余热总量多少的影响,而是把实时产生的余热投入正在进行的制冷评价中,不会造成这部分余热的白白浪费,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热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温度调节阀工作时水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组成示意图;
图4为图3中D处第二温度调节阀工作时水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冷凝热回收模块架构示意图;
本发明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Ⅰ-制冷评价***;Ⅱ-余热收集***;Ⅲ-冷热量交换***;Ⅳ-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Ⅴ-冷量监测和控制***;
1、制冷评价测试间;11、空气处理机组;111、冷却盘管;112、电加热;113、加湿箱;114、风机;12、被试冷水机组;121、被试冷水机组出风侧;122、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3、温湿度取样器;
2、第二水泵;3、水冷低温机组;4、第三水泵;5、冷却塔;6、换热器;7、第四水泵;8、恒温水箱;9a、第一温度调节阀;9b、第二温度调节阀;10、第一水泵;11、水流量计;T1~T5-温度传感器;Ψ1~Ψ2-湿球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包括:制冷评价***Ⅰ、余热收集***Ⅱ、冷热量交换***Ⅲ、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冷量监测和控制***Ⅴ。
其中,制冷评价***Ⅰ用于提供制冷评价所需的工况条件,对被试机组进行制冷评价;余热收集***Ⅱ用于将制冷评价***Ⅰ在制冷评价中产生的多余热量收集并传递到冷热量交换***Ⅲ中,使制冷评价***Ⅰ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制冷评价所需的工况条件;冷热量交换***Ⅲ通过换热将冷量监测和控制***Ⅴ所需的热量传递过去,其余用不掉的废热则传递给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由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将这部分废热排放至环境中;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在向周围环境排放废热的同时,再将低温的冷却水回收至余热收集***Ⅱ内;冷量监测和控制***Ⅴ用于监测和控制制冷评价***Ⅰ中被试机组产生的制冷量。
本发明中,余热收集***Ⅱ收集来的余热是大于冷热量交换***Ⅲ中所需的热量的。
如图1所示,制冷评价***Ⅰ包括制冷评价测试间1。制冷评价测试间1内包括空气处理机组11、被试冷水机组12和温湿度取样器13。其中,两组空气处理机组11设置在制冷评价测试间1的两侧,用于制造制冷评价时所需的工况条件;两组温湿度取样器13设置于空气处理机组11的出风口处,每组温湿度取样器13分别包括测量干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T1、测量湿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Ψ1和测量干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T2、测量湿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Ψ2。本发明通过电脑控制空气处理机组11内的电加热112、加湿箱113和风机114,使流经空气处理机组11内冷却盘管111的空气被加热加湿后从空气处理机组11的出风口处排出,使温度传感器T1、T2测得的干球温度t1、t2,温度传感器Ψ1、Ψ2测得的湿球温度ψ1、ψ2保持在本次测试工况条件所对应的数值,被试冷水机组12为风冷式冷水机组,位于空气处理机组11出风口处,在工况条件下制冷,以上均为现有技术。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分别与冷冻水进水管、冷冻水出水管相连通,相对低温冷冻水从冷冻水进水管流入,经过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吸收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后降温,成为低温冷冻水后,从冷冻水出水管流出;被试冷水机组出风侧121排出热风,热风由设置于冷却盘管111处的进风口再次进入空气处理机组11,经空气处理机组11处理至工况条件后再从空气处理机组11的出风口排出。本实施例中空气处理机组11的数量选择及位置设置只是最佳方案而已,并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均属于循环管路。
如图1所示,余热收集***Ⅱ包括第二水泵2、水冷低温机组3以及载冷剂循环管路和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进、出水管。水冷低温机组3的两端分别为蒸发器侧和冷凝器侧,载冷剂循环管路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的蒸发器侧和冷却盘管111之间,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与冷却盘管111之间通过载冷剂环管路内循环流动的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冷却水进、出水管相连通且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水冷低温机组3的蒸发器侧载冷剂循环管路与冷凝器侧冷却水进、出水管,均为相互独立的管路,互不相通的同时也不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充注的制冷剂相通。第二水泵2为变频水泵,设置在靠近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载冷剂循环管路的出水管上,用于提供载冷剂循环管路内载冷剂的循环动力。冷却盘管111处的载冷剂循环管路进水管流入的是低温载冷剂,吸收冷却盘管111处空气中的热量后,低温载冷剂升温成为高温载冷剂,从冷却盘管111处的载冷剂循环管路出水管流出,流入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的载冷剂循环管路进水管;同时,流经冷却盘管111处的空气也因此降温。高温载冷剂从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的载冷剂循环管路进水管流入,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的充注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制冷剂升温,高温载冷剂降温成低温载冷剂,从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的载冷剂循环管路出水管流出,流入冷却盘管111处的载冷剂循环管路进水管,继续循环于水冷低温机组3与冷却盘管111之间。在控制空气处理机组11的同时,通过变频控制第二水泵2,使两组温湿度取样器13所测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均保持在测试工况条件对应的数值。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进水管路流入的是低温冷却水,低温冷却水吸收了水冷低温机组3内载冷剂的热量后升温,变成高温冷却水,从与其连通的冷却水出水管路流出;同时,水冷低温机组3内的制冷剂降温。
余热收集***Ⅱ通过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出水管将收集到的余热传递至冷热量交换***Ⅲ中。
如图1所示,冷热量交换***Ⅲ包括换热器6、第四水泵7以及换热管路。换热管路包括换热器6一次侧进、出水管路与换热器6二次侧进、出水管路,换热器6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的连接管路均为相互独立的管路,互不相通的同时也不与换热器6内部相通。本实施例中换热器选用的由许多波纹形的传热板片构成的板式换热器,也可依据实际需要采用管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等。换热器6一次侧进水管与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出水管路相连通,高温冷却水从换热器6一次侧进水管流入,通过换热器6内的波纹形传热板片将高温冷却水中超过一半的热量传递至换热器6二次侧后,降温变为相对低温冷却水,从换热器6一次侧出水管流出。第四水泵7是变频水泵,其出水端与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相连通,其进水端与恒温水箱8的第一端出水管相连通,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与恒温水箱8的第一端进水管相连通,第四水泵7用于提供水循环动力,使恒温水箱8内的水循环于恒温水箱8和换热器6二次侧之间,将换热器6二次侧的热量带入恒温水箱8内。
余热收集***Ⅱ通过换热器6一次侧出水管与将不需要传递至二次侧的废热带入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中。
如图1所示,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包括冷却塔5、第三水泵4以及冷却塔管路。冷却塔管路包括冷却塔进水管和冷却塔出水管;其中冷却塔进水管一端与换热器6一次侧出水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冷却塔5相连通,用于将换热器6一次侧出水管流出的相对低温冷却水送入冷却塔5中,在冷却塔5中通过蒸发散热向周围环境中排放废热,即相对低温冷却水在冷却塔5中降温成为低温冷却水,再通过与冷却塔5相连通的冷却塔出水管流出。冷却塔5与第三水泵4的进水端之间通过冷却塔出水管相连通,第三水泵4的出水端与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进水管相连通;第三水泵4为工频水泵,用于给其所连通管路中的水循环提供动力。即冷却塔出水管流出的低温冷却水通过第三水泵4提供动力,重新回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重复上述循环。
冷热量交换***Ⅲ通过换热器6二次侧的进出水管路将传递至冷热量交换***Ⅲ中超过一半的热量通过热对流带入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中。
如图1所示,冷量监测和控制***Ⅴ包括恒温水箱8、调节阀9、第一水泵10、水流量计11、三个温度传感器T3、T4、T5以及管路。恒温水箱8第一端出水管与第四水泵7的进水端相连通,恒温水箱8第一端进水管与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相连通;恒温水箱8内的水循环经过换热器6二次侧,吸收换热器6一次侧传递至二次侧的热量后升温,再回到恒温水箱8内,不断循环给恒温水箱8带来热量输入;恒温水箱8内设置有用于测量中心水温的温度传感器T5,测得的水温记为t5
如图2所示,第一温度调节阀9a包括两个进水端和一个出水端,两个进水端分别记为A端和B端,出水端记为AB端。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阀门开度将A端进水与B端进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后从AB端流出,即达到改变AB端的出水温度的目的。
如图1所示,恒温水箱8第二端出水管与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A端相连通,即恒温水箱8内的水流入A端;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出水管与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B端以及恒温水箱8第二端进水管相连通,即低温冷冻水分流成两条支路,一条流入B端,另一条流入恒温水箱8第二端进水管;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AB端与第一水泵10的进水端相连通,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与水流量计11的进水端相连通,水流量计11的出水端与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进水管相连通,水流量计11测得水流量记为q1,第一水泵10为变频水泵,为与其相连通的管路提供水循环动力;温度传感器T3设置在靠近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上,测得相对低温冷冻水进水温度记为t3;温度传感器T4设置在靠近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上,测得低温冷冻水出水温度记为t4。由此连接方式可知,在第一温度调节阀9a中,A端水温高于AB端水温,AB端水温高于B端水温;AB端即流出相对低温冷冻水,B端流入的是低温冷冻水;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开度大小根据温度传感器T3所测得的水温t3来调整,使流入冷量测试***Ⅰ内的相对低温冷冻水水温不会太高,保证了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正常运行;其中,相对低温冷冻水水温是低于恒温水箱8的中心水温的。恒温水箱8第二端的进水管路水温低于恒温水箱8第二端的出水管路的温度,即恒温水箱8第二端通过水循环将制冷评价***Ⅰ中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带入恒温水箱8中。通过变频控制第一水泵10和第四水泵7,使恒温水箱8内第一端水循环带入的热量与第二端水循环带入的冷量混合后,保证恒温水箱8的中心水温t5维持在所需的设定值。温度传感器T5、T3、T4所测得的t5、t3、t4温度呈现降序排列。
因为被试冷水机组12需在制冷评价中提供恒定制冷量,所以控制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开度以及第一水泵10和第四水泵7的频率,就会使水流量计11、温度传感器T3和T4均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数值。
本发明中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计算公式为:
Q1=C1ρ1q1(t3-t4),
其中,Q1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C1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比热容,ρ1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密度,q1为水流量计11测得的水流量,t3为温度传感器T3测得的温度,t4为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
本发明可以对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产生的冷凝热进行回收,余热收集***Ⅱ将从制冷评价***Ⅰ中收集来的余热传递到冷热量交换***Ⅲ中;冷热量交换***Ⅲ将冷量监测和控制***Ⅴ所需的热量传递过去,冷量监测和控制***Ⅴ通过对制冷评价***Ⅰ中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水温和流量监测,控制冷热量交换***Ⅲ传递来所需要的热量,这里所需要的热量指冷热量交换***Ⅲ中一半以上的余热;其余的废热则通过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排放到环境中,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热排放,同时将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降温后的低温冷却水送回余热收集***Ⅱ循环使用。
冷量监测和控制***Ⅴ通过利用回收的余热维持与被试冷水机组12连接的恒温水箱8的温度,相较于原本需要额外的热量投入才能保持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水温而言,本发明不需要额外的热量投入,减少了能源消耗,节约了资源。本发明与制冷评价同步进行,***构成简单,使制冷评价的冷凝热不再因为产生时间段短、产生时间不固定、总量少等问题被白白浪费,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热污染,保护了环境。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包括:制冷评价***Ⅰ、余热收集***Ⅱ、冷热量交换***Ⅲ、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冷量监测和控制***Ⅴ。
其中,制冷评价***Ⅰ用于提供制冷评价所需的工况条件,对被试机组进行制冷评价;余热收集***Ⅱ用于将制冷评价***Ⅰ在制冷评价中产生的多余热量收集并传递到冷热量交换***Ⅲ中,使制冷评价***Ⅰ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制冷评价所需的工况条件;冷热量交换***Ⅲ通过换热将冷量监测和控制***Ⅴ所需的热量传递过去,其余用不掉的废热则传递给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由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将这部分废热排放至环境中;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在向周围环境排放废热的同时,再将低温的冷却水回收至余热收集***Ⅱ内;冷量监测和控制***Ⅴ用于监测和控制制冷评价***Ⅰ中被试机组产生的制冷量。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部分在于冷热量交换***Ⅲ和冷量监测和控制***Ⅴ,即说明书附图3与附图1的差别也在于此,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对相同部分进行赘述,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冷热量交换***Ⅲ和冷量监测和控制***Ⅴ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冷热量交换***Ⅲ包括换热器6以及换热管路。换热管路包括换热器6一次侧进、出水管路与换热器6二次侧进、出水管路,换热器6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的连接管路均为相互独立的管路,互不相通的同时也不与换热器6内部相通。本实施例中换热器选用的由许多波纹形的传热板片构成的板式换热器,也可依据实际需要采用管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等。换热器6一次侧进水管与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出水管路相连通,高温冷却水从换热器6一次侧进水管流入,通过换热器6内的波纹形传热板片将高温冷却水中超过一半的热量传递至换热器6二次侧后,降温变为相对低温冷却水,从换热器6一次侧出水管流出。换热器6一次侧出水管与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相连通,此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冷热量交换***Ⅲ通过换热器6二次侧的进出水管路将传递至冷热量交换***Ⅲ中超过一半的热量通过热对流带入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中。
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路流经换热器6二次侧的低温水吸收传热片传递的热量,变成高温水,从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路流出,将热量传递至冷量监测和控制***Ⅴ。
如图3所示,冷量监测和控制***Ⅴ包括第二温度调节阀9b、第一水泵10、水流量计11、三个温度传感器T3、T4、T5以及管路。
如图4所示,第二温度调节阀9b包括一个进水端和两个出水端,一个进水端记为AB端,两个出水端分别记为A端和B端。可以通过控制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阀门开度将AB端出水按不同比例分流后分别从A端和B端流出。
如图3所示,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B端与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相连通,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AB端与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出水管相连通,即低温冷冻水分流成两条支路,一条从A端流出,一条从B端流出,从B端流出的低温冷冻水流入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在换热器6二次侧吸收热量后,低温冷冻水升温后变为高温冷冻水,从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路流出。将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所流出的水记为C路,温度传感器T5设置在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上靠近换热器6二次侧的地方,测得的水温记为t5。A端出水与C路出水混合成AC路流出,AC路为相对低温冷冻水,AC路即第一水泵10和水流量计11所在支路,通过控制调节阀9的开度可以控制AC路的水温。具体的,第一水泵10的进水端连通在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A端和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路之间,其进水为AC路;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与水流量计11的进水端相连通,水流量计11的出水端与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出水管相连通,温度传感器T3设置在靠近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上,测得相对低温冷冻水进水温度记为t3。温度传感器T4设置在靠近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上,测得低温冷冻水出水温度记为t4。由此连接方式可知,在第二温度调节阀9b中,AB端进水温度与A端出水温度、B端出水温度都是低温冷冻水,水温相等;C路是高温冷冻水,水温最高;AC路为相对低温冷冻水,水温低于C路水温,且高于AB端、A端、B端水温;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阀门开度大小根据温度传感器T3所测得的水温t3来调整,使流入冷量测试***Ⅰ内的相对低温冷冻水水温(即AC路)不会太高,保证了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正常运行。第一水泵10为变频水泵,为换热器6二次侧和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之间管路的水循环提供动力,水流量计11测得水流量记为q1
通过变频控制第一水泵10和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开度,在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路中混入部分来自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路的低温冷冻水来降低直接进入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的水温,同时保证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温度t5维持在所需的设定值。因为被试冷水机组12需在制冷评价中提供恒定制冷量,所以在第一水泵10和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开度不变的条件下,就会使水流量计11、温度传感器T3和T4均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数值。温度传感器T5、T3、T4所测得的t5、t3、t4温度呈现降序排列。
本发明中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计算公式为:
Q2=C2ρ2q2(t3-t4),
其中,Q2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C2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比热容,ρ2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密度,q2为水流量计11测得的水流量,t3为温度传感器T3测得的温度,t4为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
本发明可以对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产生的冷凝热进行回收,余热收集***Ⅱ将从制冷评价***Ⅰ中收集来的余热传递到冷热量交换***Ⅲ中;冷热量交换***Ⅲ将冷量监测和控制***Ⅴ所需的热量传递过去,冷量监测和控制***Ⅴ通过对制冷评价***Ⅰ中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水温和流量监测,控制冷热量交换***Ⅲ传递来所需要的热量,这里所需要的热量指冷热量交换***Ⅲ中一半以上的余热;其余的废热则通过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排放到环境中,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热排放,同时将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降温后的低温冷却水送回余热收集***Ⅱ循环使用。冷量监测和控制***Ⅴ通过利用回收的余热维持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水温,相较于原本需要额外的热量投入来保持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水温,本发明不需要额外的热量投入,减少了能源消耗,节约了资源。
而且本实施例中,第二温度调节阀9b与换热器6的直接配合使用,使被试机组使用侧122流出的低温冷冻水直接与换热器6二次侧管路内的高温冷冻水直接通过热对流换热,换热效率更高,同时节约了设备投入;并且,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存在也对直接换热过程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温度过高的水直接流入被试机组使用侧122而对被试机组造成不良影响。本发明与制冷评价同步进行,***构成简单,使制冷评价的冷凝热不再因为产生时间段短、产生时间不固定、总量少等问题被白白浪费,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热污染,保护了环境。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的回收方法,是基于实施例1和图1、图2、图5进行描述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S1,根据制冷评价要求,维持制冷评价***Ⅰ内的工况条件,即维持温湿度取样器13测定的数值:
S11,开启制冷评价***Ⅰ内的空气处理机组11制造工况条件,开启被试冷水机组12进行测试,被试冷水机组出风侧121不断排出热风;
S12,通过控制余热收集***Ⅱ中第二水泵2以及空气处理机组11中电加热112、加湿箱113、风机114,使干球温度传感器T1、T2测得的干球温度t1、t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传感器Ψ1、Ψ2测得的湿球温度ψ1、ψ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湿球温度;
S2,通过余热收集***Ⅱ对制冷评价***Ⅰ内的余热进行收集:
S21,第二水泵2提供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循环动力,将制冷评价***Ⅰ内冷却盘管111处的热量通过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载冷剂传递至水冷低温机组3的蒸发器侧;
S22,循环于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的载冷剂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降温,循环回到冷却盘管111;
S3,冷热量交换***Ⅲ将余热收集***Ⅱ中收集的超过一半的热量带入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余热收集***Ⅱ中剩余的小于一半的热量则作为废热进入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
S31,流经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冷却水管路的冷却水通过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将水冷低温机组3收集的余热传递至换热器6的一次侧,换热器6通过换热将冷量监测和控制***Ⅴ所需的热量从一次侧热量交换至二次侧;
S32,携带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不需要的废热的冷却水从换热器6一次侧流出,进入冷却塔5;
S4,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将废热排放至环境中,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水送回余热收集***Ⅱ循环使用:
S41,启动冷却塔5内风机,加速蒸发,将进入冷却塔5内冷却水中的废热排至环境中;
S42,降温后的冷却水由第三水泵4提供动力,循环于冷却水管路,重新回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
S5,冷量监测和控制***Ⅴ将所需余热从冷热量交换***Ⅲ送至制冷评价***Ⅰ中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平衡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产生122产生的冷量,维持被试冷水机组12的正常运行和制冷评价的进行:
S511,换热器6的一次侧将热量交换至二次侧,变频控制第四水泵7,使与换热器6连接的恒温水箱8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T5所测得的恒温水箱8中心温度t5维持在恒温水箱8预设的一个恒定温度;
S512,变频控制第一水泵10,改变循环于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流量,冷冻水流量由水流量计11测得为q1
S513,控制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阀门开度来控制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进水管的进水温度,即控制温度传感器T3所测得的温度,记为t3
S514,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出水温度,由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为t4,由Q1=C1ρ1q1(t3-t4)可计算得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在被试机组制冷评价中完成冷凝热回收循环;其中,Q1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C1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比热容,ρ1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密度,q1为水流量计11测得的水流量,t3为温度传感器T3测得的温度,t4为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
实施例4
本发明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的回收方法,是基于实施例2和图3、图4、图5进行描述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S1,根据制冷评价要求,维持制冷评价***Ⅰ内的工况条件,即维持温湿度取样器13测定的数值:
S11,开启制冷评价***Ⅰ内的空气处理机组11制造工况条件,开启被试冷水机组12进行测试,被试冷水机组出风侧121不断排出热风;
S12,通过控制余热收集***Ⅱ中第二水泵2以及空气处理机组11中电加热112、加湿箱113、风机114,使干球温度传感器T1、T2测得的干球温度t1、t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传感器Ψ1、Ψ2测得的湿球温度ψ1、ψ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湿球温度;
S2,通过余热收集***Ⅱ对制冷评价***Ⅰ内的余热进行收集:
S21,第二水泵2提供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循环动力,将制冷评价***Ⅰ内冷却盘管111处的热量通过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载冷剂传递至水冷低温机组3的蒸发器侧;
S22,循环于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的载冷剂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降温,循环回到冷却盘管111;
S3,冷热量交换***Ⅲ将余热收集***Ⅱ收集的超过一半的热量带入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余热收集***Ⅱ中剩余的小于一半的热量则作为废热进入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
S31,流经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冷却水管路的冷却水通过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将水冷低温机组3收集的余热传递至换热器6的一次侧,换热器6通过换热将冷量监测和控制***Ⅴ所需的热量从一次侧热量交换至二次侧;
S32,携带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不需要的废热的冷却水从换热器6一次侧流出,进入冷却塔5;
S4,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将废热散至环境中,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水送回余热收集***Ⅱ循环使用:
S41,启动冷却塔5内风机,加速蒸发,将进入冷却塔5内冷却水中的废热排至环境中;
S42,降温后的冷却水由第三水泵4提供动力,循环于冷却水管路,重新回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
S5,冷量监测和控制***Ⅴ将所需余热从冷热量交换***Ⅲ送至制冷评价***Ⅰ中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维持被试冷水机组12的正常运行和制冷评价的进行:
S521,换热器6的一次侧将热量交换至二次侧,变频控制第一水泵10,使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路处温度传感器T5测得的温度t5维持在预设的一个恒定温度;
S522,控制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阀门开度来控制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进水管的进水温度,即控制温度传感器T3所测得的温度,记为t3;变频控制第一水泵10,改变循环于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流量,冷冻水流量由水流量计11测得为q2
S523,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出水温度,由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为t4,由Q2=C2ρ2q2(t3-t4)可计算得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在被试机组制冷评价中完成冷凝热回收循环;其中,Q2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C2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比热容,ρ2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密度,q2为水流量计11测得的水流量,t3为温度传感器T3测得的温度,t4为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还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本发明实施例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该***包括对被试水冷机组(12)进行制冷评价的制冷评价***(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热量交换***(Ⅲ),所述冷热量交换***(Ⅲ)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Ⅰ)产生的余热传递至所述被试水冷机组(12)的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实现对制冷评价中所产生余热的循环使用;
所述冷热量交换***(Ⅲ)通过余热收集***(Ⅱ)与所述制冷评价***(Ⅰ)的热量产生端相连接,所述余热收集***(Ⅱ)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Ⅰ)产生的余热收集转换为冷凝热;
所述冷热量交换***(Ⅲ)通过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与所述制冷评价***(Ⅰ)的冷量产生端相连接,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Ⅴ)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Ⅰ)所产生的固定冷量传递到所述冷热量交换***(Ⅲ)中;
所述冷热量交换***(Ⅲ)包括换热器(6);
所述制冷评价***(Ⅰ)包括制冷评价测试间(1),所述制冷评价测试间(1)内除所述被试冷水机组(12)外,还包括空气处理机组(11)、温湿度取样器(13);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用于制造制冷评价时所需的工况条件,所述温湿度取样器(13)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出风口处,每组温湿度取样器(13)均包括测量干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测量湿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余热收集***(Ⅱ)包括水冷低温机组(3)、第二水泵(2)、载冷剂循环管路以及冷却水进、出水管;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的两端分别为蒸发器侧和冷凝器侧,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充注制冷剂,载冷剂循环管路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和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内的冷却盘管(111)之间;冷却水进、出水管相连通且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与所述冷凝器侧冷却水进、出水管互不相通,相互独立;所述第二水泵(2)设置在靠近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载冷剂循环管路的出水管上,用于提供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内载冷剂的循环动力;所述载冷剂通过循环将所述制冷评价***(Ⅰ)内的余热收集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热量通过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充注的制冷剂传递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
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出水管与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进水管相连通;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包括冷却塔(5)、第三水泵(4)以及冷却塔管路,所述冷却塔管路包括冷却塔进水管和冷却塔出水管,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的出水管与所述冷却塔(5)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塔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出水管流出的冷却水携带废热流入所述冷却塔(5)中;所述冷却塔(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塔出水管与所述第三水泵(4)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水泵(4)的出水端与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塔(5)内的冷却水通过蒸发向周围环境中排放废热后降温,由所述第三水泵(4)提供水循环动力,循环回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
所述冷热量交换***(Ⅲ)通过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与一次侧之间的换热,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量交换***(Ⅲ)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管路进水管上的第四水泵(7),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管路与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Ⅴ)相连接;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的热量经换热传递至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所述第四水泵(7)提供水循环动力,将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热量传递至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中;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管路互不相通,相互独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Ⅴ)包括恒温水箱(8)、第一温度调节阀(9a)、第一水泵(10)、水流量计(11)和若干温度传感器以及管路;
所述第四水泵(7)的进水端与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一端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7)的出水端与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与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一端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7)使所述恒温水箱(8)内的水不断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将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恒温水箱(8)内;所述恒温水箱(8)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T5,用于测量所述恒温水箱(8)的中心水温;
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包括第一进水端和第二进水端以及一个出水端,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二端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一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水泵(10)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与所述水流量计(11)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水流量计(11)出水端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相连通,温度传感器T3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上;
温度传感器T4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上,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温水箱(8)的第二端进水管路连通在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二进水端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之间,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用于将所述恒温水箱(8)第二端出水管流出的冷冻水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出水管流出的部分冷冻水相混合,调节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进水管流入的冷冻水水温;所述第一水泵(10)用于提供水循环动力,使所述恒温水箱(8)内的水不断循环经过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将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量传递至所述恒温水箱(8)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量交换***(Ⅲ)还包括所述穿设于换热器(6)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换热管路,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管路互不相通,相互独立;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Ⅴ)包括第二温度调节阀(9b)、第一水泵(10)、水流量计(11)和若干温度传感器以及管路;
温度传感器T5设置在靠近所述换热器(6)的二次侧出水管上,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水泵(10)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与所述水流量计(11)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水流量计(11)出水端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相连通,温度传感器T3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上,温度传感器T4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上;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包括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以及一个进水端,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第一出水端与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第二出水端连通在所述第一水泵(10)进水端与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之间;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用于将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流出的冷冻水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出水管流出的部分冷冻水相混合,调节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进水管流入的冷冻水水温;所述第一水泵(10)用于提供水循环动力,使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换热管路内的水不断循环经过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将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量传递至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
5.应用于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S1,根据制冷评价要求,维持制冷评价***(Ⅰ)内的工况条件,即维持温湿度取样器(13)测定的数值;
S2,通过余热收集***(Ⅱ)对制冷评价***(Ⅰ)内的余热进行收集;
S3,冷热量交换***(Ⅲ)将余热收集***(Ⅱ)中收集的超过一半的热量带入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余热收集***(Ⅱ)中剩余的小于一半的热量则作为废热进入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
S4,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Ⅳ)将废热排放至环境中,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水送回余热收集***(Ⅱ)循环使用;
S5,冷量监测和控制***(Ⅴ)将所需余热从冷热量交换***(Ⅲ)送至制冷评价***(Ⅰ)中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平衡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产生(122)产生的冷量,维持被试冷水机组(12)的正常运行和制冷评价的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S11,开启制冷评价***(Ⅰ)内的空气处理机组(11)制造工况条件,开启被试冷水机组(12)进行测试,被试冷水机组出风侧(121)不断排出热风;
S12,通过控制余热收集***(Ⅱ)中第二水泵(2)以及空气处理机组(11)中电加热(112)、加湿箱(113)、风机(114),使干球温度传感器T1、T2测得的干球温度t1、t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传感器Ψ1、Ψ2测得的湿球温度ψ1、ψ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湿球温度;
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S21,第二水泵(2)提供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循环动力,将制冷评价***(Ⅰ)内冷却盘管(111)处的热量通过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载冷剂传递至水冷低温机组(3)的蒸发器侧;
S22,循环于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的载冷剂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降温,回到冷却盘管(111),继续循环;
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S31,流经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冷却水管路的冷却水通过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将水冷低温机组(3)收集的余热传递至换热器(6)的一次侧,换热器(6)通过换热将冷量监测和控制***(Ⅴ)所需的热量从一次侧热量交换至二次侧;
S32,携带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不需要的废热的冷却水从换热器(6)一次侧流出,进入冷却塔(5);
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S41,启动冷却塔(5)内风机,加速蒸发将进入冷却塔(5)内冷却水中的废热排至环境中;
S42,降温后的冷却水由第三水泵(4)提供动力,重新回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循环使用;
步骤S5包括如下步骤:
S511,换热器(6)的一次侧将热量交换至二次侧,控制第四水泵(7),使与换热器(6)连接的恒温水箱(8)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T5所测得的恒温水箱(8)中心温度t5维持在恒温水箱(8)预设的一个恒定温度;
S512,控制第一水泵(10),改变循环于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流量,冷冻水流量由水流量计(11)测得为q1
S513,控制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阀门开度来控制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进水管的进水温度,即控制温度传感器T3所测得的温度达到预设的进水温度,记为t3
S514,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出水温度,由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为t4,由Q1=C1ρ1q1(t3-t4)可计算得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在被试机组制冷评价中完成冷凝热回收循环;其中,Q1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C1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比热容,ρ1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密度,q1为水流量计(11)测得的水流量,t3为温度传感器T3测得的温度,t4为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完成冷凝热回收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S11,开启制冷评价***(Ⅰ)内的空气处理机组(11)制造工况条件,开启被试冷水机组(12)进行测试,被试冷水机组出风侧(121)不断排出热风;
S12,通过控制余热收集***(Ⅱ)中第二水泵(2)以及空气处理机组(11)中电加热(112)、加湿箱(113)、风机(114),使干球温度传感器T1、T2测得的干球温度t1、t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传感器Ψ1、Ψ2测得的湿球温度ψ1、ψ2保持在制冷评价工况条件下所需的湿球温度;
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S21,第二水泵(2)提供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循环动力,将制冷评价***(Ⅰ)内冷却盘管(111)处的热量通过载冷剂循环管路内的载冷剂传递至水冷低温机组(3)的蒸发器侧;
S22,循环于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的载冷剂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降温,回到冷却盘管(111),继续循环;
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S31,流经穿设于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冷却水管路的冷却水通过与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填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后,将水冷低温机组(3)收集的余热传递至换热器(6)的一次侧,换热器(6)通过换热将冷量监测和控制***(Ⅴ)所需的热量从一次侧热量交换至二次侧;
S32,携带冷量监测和控制***(Ⅴ)不需要的废热的冷却水从换热器(6)一次侧流出,进入冷却塔(5);
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S41,启动冷却塔(5)内风机,加速蒸发将进入冷却塔(5)内冷却水中的废热排至环境中;
S42,降温后的冷却水由第三水泵(4)提供动力,重新回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循环使用;
步骤S5包括如下步骤:
S521,换热器(6)一次侧将热量交换至二次侧,控制第一水泵(10),使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路处温度传感器T5测得的温度t5维持在预设的一个恒定温度;
S522,控制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阀门开度来控制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进水管的进水温度,即控制温度传感器T3所测得的温度,记为t3;变频控制第一水泵(10),改变循环于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流量,冷冻水流量由水流量计(11)测得为q2
S523,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出水温度,由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为t4,由Q2=C2ρ2q2(t3-t4)可计算得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在被试机组制冷评价中完成冷凝热回收循环;其中,Q2为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产生的冷量,C2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比热容,ρ2为t3和t4算数平均值对应温度下水的密度,q2为水流量计(11)测得的水流量,t3为温度传感器T3测得的温度,t4为温度传感器T4测得的温度;完成冷凝热回收循环。
CN202211114790.7A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和回收方法 Active CN115451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4790.7A CN115451609B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和回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4790.7A CN115451609B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和回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1609A CN115451609A (zh) 2022-12-09
CN115451609B true CN115451609B (zh) 2023-09-22

Family

ID=84302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14790.7A Active CN115451609B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和回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51609B (zh)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6486A (ja) * 2007-12-25 2009-07-16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セントラル空調装置の試験環境調整装置
KR20090085784A (ko) * 2008-02-05 2009-08-10 (주)대주기계 Gm극저온 냉동기의 간이 성능시험장치
CN201819703U (zh) * 2010-10-15 2011-05-04 上海理工大学 大型空调器实验室
CN102384855A (zh) * 2010-09-01 2012-03-2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制冷机的性能评价装置
CN202305244U (zh) * 2011-09-22 2012-07-04 安徽京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源热泵机组冷热量的测试***
CN102539191A (zh) * 2012-01-06 2012-07-04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具有表冷盘管调节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
CN102539108A (zh) * 2012-01-06 2012-07-04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一种用于焓差法试验装置的节能风洞
CN202693507U (zh) * 2012-05-17 2013-01-23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相变储能复合板的热工性能测试及节能效果评价装置
CN103175706A (zh) * 2013-03-25 2013-06-26 上海理工大学 风冷热泵测试***
KR20130089399A (ko) * 2012-02-02 2013-08-12 자동차부품연구원 자동차용 폐열회수 시스템의 성능 평가장치
CN104456852A (zh) * 2014-12-04 2015-03-25 广州市设计院 集中空调制冷机房运行的监测评价***及监测评价方法
CN104777855A (zh) * 2015-03-23 2015-07-15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冷水机组在线检测***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58003A (zh) * 2015-09-17 2015-12-1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无锡分部 一种节能型蒸汽喷射制冷机组测试装置
CN205898480U (zh) * 2016-07-14 2017-01-18 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一体化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性能测试试验台
CN106568608A (zh) * 2016-11-07 2017-04-19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技术中心 一种用于空调检测过程的节能***
CN206191831U (zh) * 2016-11-16 2017-05-24 西安科技大学 中央空调综合测试实验室
CN206862654U (zh) * 2017-04-27 2018-01-09 广州精秀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试验箱
KR20190100886A (ko) * 2018-02-21 2019-08-29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냉동공조 실험장치
CN110433525A (zh) * 2019-06-27 2019-11-12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热回收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
CN111413123A (zh) * 2020-04-01 2020-07-14 南京东达智慧环境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源塔和冷热水热泵机组两用节能高效试验台
CN111982551A (zh) * 2020-07-01 2020-11-24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站空调***节能运行测评方法
CN215894025U (zh) * 2021-08-31 2022-02-22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冷热水机组测试***
KR20220105359A (ko) * 2021-01-20 2022-07-27 최창균 냉매회로 열교환기의 성능평가 시험
CN115420534A (zh) * 2022-09-06 2022-12-02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机组测试***和测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84616B2 (en) * 2017-01-27 2020-06-16 Preston Industries, Inc. Self-test system for qualifying refrigeration chiller system performance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6486A (ja) * 2007-12-25 2009-07-16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セントラル空調装置の試験環境調整装置
KR20090085784A (ko) * 2008-02-05 2009-08-10 (주)대주기계 Gm극저온 냉동기의 간이 성능시험장치
CN102384855A (zh) * 2010-09-01 2012-03-2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制冷机的性能评价装置
CN201819703U (zh) * 2010-10-15 2011-05-04 上海理工大学 大型空调器实验室
CN202305244U (zh) * 2011-09-22 2012-07-04 安徽京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源热泵机组冷热量的测试***
CN102539191A (zh) * 2012-01-06 2012-07-04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具有表冷盘管调节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
CN102539108A (zh) * 2012-01-06 2012-07-04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一种用于焓差法试验装置的节能风洞
KR20130089399A (ko) * 2012-02-02 2013-08-12 자동차부품연구원 자동차용 폐열회수 시스템의 성능 평가장치
CN202693507U (zh) * 2012-05-17 2013-01-23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相变储能复合板的热工性能测试及节能效果评价装置
CN103175706A (zh) * 2013-03-25 2013-06-26 上海理工大学 风冷热泵测试***
CN104456852A (zh) * 2014-12-04 2015-03-25 广州市设计院 集中空调制冷机房运行的监测评价***及监测评价方法
CN104777855A (zh) * 2015-03-23 2015-07-15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冷水机组在线检测***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58003A (zh) * 2015-09-17 2015-12-1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无锡分部 一种节能型蒸汽喷射制冷机组测试装置
CN205898480U (zh) * 2016-07-14 2017-01-18 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一体化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性能测试试验台
CN106568608A (zh) * 2016-11-07 2017-04-19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技术中心 一种用于空调检测过程的节能***
CN206191831U (zh) * 2016-11-16 2017-05-24 西安科技大学 中央空调综合测试实验室
CN206862654U (zh) * 2017-04-27 2018-01-09 广州精秀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试验箱
KR20190100886A (ko) * 2018-02-21 2019-08-29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냉동공조 실험장치
CN110433525A (zh) * 2019-06-27 2019-11-12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热回收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
CN111413123A (zh) * 2020-04-01 2020-07-14 南京东达智慧环境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源塔和冷热水热泵机组两用节能高效试验台
CN111982551A (zh) * 2020-07-01 2020-11-24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站空调***节能运行测评方法
KR20220105359A (ko) * 2021-01-20 2022-07-27 최창균 냉매회로 열교환기의 성능평가 시험
CN215894025U (zh) * 2021-08-31 2022-02-22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冷热水机组测试***
CN115420534A (zh) * 2022-09-06 2022-12-02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机组测试***和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1609A (zh) 2022-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4966C (zh) 空气调节***
WO2016155081A1 (zh) 液冷装置和辅助散热装置结合的服务器机柜散热***
CN102213466B (zh) 一种热环境控制***
CN104320953A (zh) 一种二次水环路服务器机柜散热***
CN106895526A (zh) 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机房散热***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95525A (zh) 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及其运行方法
CN102573420B (zh) 一种嵌入式机柜空调制冷***
CN106507647A (zh)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液冷结合的散热***
CN114447470A (zh) 一种储能电池集成式冷却***及控制方法
CN103727703A (zh) 一种再利用冷热电三联供***
CN113654113B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热泵空调
CN207065759U (zh) 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
CN204478355U (zh) 输配电站用热管换热机柜
CN115451609B (zh) 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和回收方法
CN210519308U (zh) 一种数据中心板冷式液体冷却***
CN104252187A (zh) 一种二次水环路服务器机柜散热***的控制方法
CN104703448B (zh) 门式冷水换热装置和液冷装置结合的服务器机柜散热***
CN206563385U (zh) 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机房散热***
RU127818U1 (ru) Теплова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 с абсорбционной бромисто-литиевой холодильной машиной, работающей в режиме теплового насоса
CN211695490U (zh) 发电厂集中制冷加热***冷热源的组合配置结构
CN113864932A (zh) 空调冷却***
CN201110610Y (zh) 加湿空调***
CN106594927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与溶液式空调联供***及实施方法
CN106659082A (zh) 泵式自然冷却***及具有泵式自然冷却***的数据中心
CN105402839A (zh) 一种用于各类数据机房的自然冷源散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