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3318A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3318A
CN115403318A CN202211200201.7A CN202211200201A CN115403318A CN 115403318 A CN115403318 A CN 115403318A CN 202211200201 A CN202211200201 A CN 202211200201A CN 115403318 A CN115403318 A CN 115403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gregate
epoxy resin
urban road
sponge urban
pervious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002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锋
曹雨锋
汤琨
陈冬
周凯瑞
刘国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an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ian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ian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ian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002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033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03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3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surface soil stabilisation for road building or like purposes, e.g. mixing local aggregate with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24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284Materials permeable to liqu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由包括透水混凝土组成,所述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物质:60‑80份骨料、2.4‑6.4份胶凝材料、0.72‑1.28份水和0.1‑0.3份外加剂,其中胶凝材料包括水泥和改性环氧树脂,所述改性环氧树脂为经酚醛胺改性的环氧树脂;其施工方法为:S1、原料混合;S2、道路施工。本申请的海绵城市道路,其具有高强度以及高透水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能够适宜环境变化,即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
为了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简单地通过排水设施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增加城市中的渗水途径,而道路在城市中占比较大,因此使道路能够获得渗水效果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可渗水路面通常采用透水混凝土制备而成,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有骨料、水泥等拌和得到的一种具有孔隙的轻质混凝土,通过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透水性,增加了城市中的透水途径,减少洪涝等现象的发生。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海绵城市道路的多孔隙结构,当路面上通过的车负载较重时,渗水路面较易出现塌陷、开裂等现象,导致海绵城市道路存在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海绵城市道路存在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由包括透水混凝土组成,所述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物质:60-80份骨料、2.4-6.4份胶凝材料、0.72-1.28份水和0.1-0.3份外加剂,其中胶凝材料包括水泥和改性环氧树脂,所述改性环氧树脂为经酚醛胺改性的环氧树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改性环氧树脂与水泥配合作为胶凝材料,改性环氧树脂仍具有环氧树脂的特性,能够增加胶凝材料的粘结性,因此胶凝材料与骨料混合后,能够对骨料进行包裹,提高骨料之间的胶接位点,增强了透水混凝土中各组分之间的和易性以及结合强度,因此提高了海绵城市道路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
其次,酚醛胺具有较大的分子量,能够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因此采用酚醛胺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使得环氧树脂中的分子链段能够聚集并缠结,使得环氧树脂的粘度增大,进一步增加混凝土各组分之间的结合强度,并且胶凝物质不易下渗,使得透水混凝土中获得均匀的粘结效果,因此透水混凝土能够获得均匀的力学强度。
最后,本申请技术方案优化了透水混凝土中各组分之间的配比,调整胶凝材料的粘结强度,适宜的粘结强度不仅能够有效增强骨料之间的结合强度,使得胶凝材料与骨料的界面过渡区域不明显且连续,还能够减少胶凝材料对透水混凝土中孔隙的影响,协同改善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以及力学强度,即延长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以及透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比1:0.8-1:0.3-0.4:1-2取木焦油、三亚乙基四胺、甲醛和环氧树脂,将甲醛和三亚乙基四胺搅拌混合,升温加热,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甲醛,继续升温,持续搅拌,保温反应,得到酚醛胺改性剂;将改性剂与环氧树脂持续搅拌混合,得到改性环氧树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木焦油是由山毛榉或类似植物干馏得到的酚类混合物,木焦油中具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因此木焦油能够与三亚乙基四胺、甲醛反应得到酚醛胺改性剂,酚醛胺能够作为固化剂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处理,能够促进环氧树脂中分子链段进行聚集缠结,但木焦油的加入,能够减缓环氧树脂的凝结速度,有效改善了改性环氧树脂的粘性以及固化放热的速度,减少放热对透水混凝土的影响。
其次,优化了酚醛胺改性剂与环氧树脂的配比,适宜的改性剂,能够增加环氧树脂的粘度以及强度,降低环氧树脂自聚形成塑性体的可能性,并且增强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有效改善胶凝材料的强度,因此能够有效改善透水混凝土的强度。
优选的,还包括1.2-2份细集料,所述细集料为预处理剂处理的细集料,所述预处理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可再分散乳胶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预处理剂能够对细集料进行包裹,增强细集料与透水混凝土中其余组分之间的结合强度,并且预处理剂能够在透水混凝土中形成聚合物薄膜,聚合物薄膜能够与水化凝胶材料相互交织缠绕,共同在混凝土中形成互穿基质的混合体。能够进一步增强胶凝材料和骨料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增加透水混凝土中骨料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力学强度。
其次,预处理剂对细集料改性后,能够嵌填骨料与胶凝材料之间的微小孔隙,增加胶凝材料与骨料之间的粘结位点,提高透水混凝土中骨架的强度,并且对透水混凝土中的透水孔隙结构无明显影响,即透水混凝土能够维持较佳的透水效果。
此外,可再分散乳胶粉以及羟丙基纤维素配合后,能够在透水混凝土中形成丝状网络结构,通过牵拉以及内聚力作用,能够有效抑制透水混凝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并且优化了预处理剂中各组分的配比,能够协同改善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效果以及力学强度。
最后,在透水混凝土中适当添加部分细集料,细集料能够填充骨料之间形成的孔隙,且由于细集料经过预处理剂处理,因此不易下渗,能够均匀分布于透水混凝土中,细集料负载于骨料上,增加了骨料之间的接触点,增加了骨料与胶凝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同时通过细集料的加入,能够增加骨料表面浆体膜的厚度,有效增强了透水混凝土中各组分之间的结合强度,并且优化了细集料的添加量,减少细集料对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胶凝材料还包括填充料,所述填充料包括内核材料和外壳材料,所述内核材料包括樟脑和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外壳材料包括环糊精、明胶中的任意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技术方案在胶凝材料中添加填充料,通过填充料能够填充透水混凝土中骨料间的孔隙结构。在拌和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升温处理;随着温度的升高,填充料内核材料会逐渐气化升华,而内核材料气化后的体积远大于固体时的体积,因此能够涨破外壳材料;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外壳材料也逐渐软化,进一步提高了内核材料涨破外壳材料的可能性。
填充料外壳被涨破后,伴随着冲击,外壳材料被轰击至透水混凝土中孔隙结构内壁上,增加孔隙结构内壁的厚度,降低孔隙坍塌的可能性;并且内核材料的气体冲击能够吹走微小的阻隔孔隙结构的物料,有利于透水混凝土中维持贯通的孔隙结构,并且有效提高孔隙内壁的强度,协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透水效果。
内核材料采用樟脑和氯化铵配合,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升华,对外壳材料进行冲击。外壳材料采用环糊精或明胶对内核材料进行包裹,能够对内核材料进行保护,降低内核材料在混合过程中溶解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填充料外负载有增强剂,所述增强剂包括二氧化硅、矿渣粉末中的任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在填充料外负载增强剂,一方面,能够对外壳材料进行密封,降低外壳材料融化过度而暴露内核材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内核材料膨胀涨破外壳材料时,增强剂随外壳材料被轰击至骨料形成的孔隙结构内壁上,进一步对孔隙内壁记性增强,降低透水混凝土内部孔隙坍塌的可能性,并且增强孔隙内壁的强度,即协同改善了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透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胶凝材料还包括硅灰和粉煤灰,所述水泥、硅灰、粉煤灰的质量比为4-6:1-4: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在胶凝材料中添加硅灰和粉煤灰,首先硅灰和粉煤灰均能够有效替代部分水泥,降低胶凝材料的成本。其次,硅灰和粉煤灰的掺入能够填充水泥的孔隙结构,因此胶凝材料中能够形成级配,起到填充效应以及微集料效应。并且,能够有效促进胶凝材料中的凝胶网络密度增密,进一步提高胶凝材料的致密性以及粘性,因此胶凝材料能够有效连接骨料,提高透水混凝土内各组分之间的结合强度,延长海绵道路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骨料为经中间剂预处理的骨料,所述中间剂包括橡胶粉和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技术方案中优选橡胶粉和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配合作为中间剂改性骨料,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能够负载橡胶粉共同包裹至骨料上,初步增加骨料的粘性,进而在拌和时升温加热,能够融化橡胶粉,中间剂相互配合形成丝状交缠网络,进一步增强骨料与胶凝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并且橡胶粉的加入,能够为透水混凝土中带来弹性粒子,增加了透水混凝土的韧性,有效延长透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
优选的,所述中间剂还包括增强纤维,所述橡胶粉、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和增强纤维的质量比为1-3:1-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中间剂中掺入增强纤维,使得经中间剂改性的骨料较易形成骨料-粘结层-增强纤维的结构,即骨料外包裹有粘结层并具有发散纤维结构,通过纤维的牵拉以及缠结,能够进一步增强骨料与胶凝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有效提高海绵城市道路的力学强度。
此外,本申请技术方案预先将增强纤维负载于骨料上,能够减少增强纤维对骨料之间孔隙的填充现象的发生,不仅通过增强纤维增强透水混凝土中各组分之间的结合强度,还能够维持适宜的透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和增稠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减水剂与增稠剂配合作为外加剂,减水剂不仅能够增强水泥的强度,还能减少水分的用量,而增稠剂的加入会增加水分的用量,而通过减水剂与增稠剂的配合,使得透水混凝土内的用水量适宜,得到适宜的水灰比,不仅有效增加了胶凝材料与骨料之间的结合强度,还能增加透水混凝土中的孔隙率,协同改善了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透水性。增稠剂能够增加浆体材料的粘聚性,即胶凝材料易于富集于骨料接触点处,有效增强骨料与骨料之间的结合强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混合:按配方称量骨料、胶凝材料、外加剂和水,将胶凝材料、外加剂和水预先搅拌混合,升温加热,再加入骨料,继续搅拌,得到混合集料;S2、道路施工:将混合集料趁热摊铺至路面上,覆膜养护,得到海绵道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技术方案优化了集料的混合顺序,预先对胶凝材料进行加热混合,使得胶凝材料各组分之间分散均匀,使得胶凝材料获得均匀的粘结效果,能够稳定粘结骨料,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申请采用酚醛胺改性的环氧树脂和水泥配合作为胶凝材料,改性环氧树脂中的分子链段能够聚集并相互缠结,增大了胶凝材料的粘度,不仅能够增强胶凝材料对骨料之间的结合强度,还能够有效抑制胶凝材料下渗现象的发生,维持透水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此外,改性环氧树脂的加入能够对骨料的边角处进行包裹,胶凝材料与骨料能够形成连续的过渡区域,进一步增强透水混凝土中各组分的结合强度,因此,海绵城市道路获得了较佳的强度以及透水效果。
2、本申请中优选采用在胶凝材料中掺入了填充料,填充料能够有效填充骨料间形成的孔隙结构,在拌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填充料的内核材料受热升华气化,胀破外壳材料,将外壳材料轰击至孔隙结构内壁,对孔隙结构内壁进行支撑以及负载,提高孔隙内壁的强度,减少孔隙结构坍塌现象的发生,并且内核材料气化产生的气体能够对骨料间的孔隙进行冲击,减少微小物料对骨料间孔隙结构的堵塞现象的发生,提高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因此,海绵城市道路获得了优异的强度以及透水效果。
3、本申请的方法,通过预先混合胶凝材料,能够提高胶凝材料中各组分的分布均匀性,使得胶凝材料获得均匀的粘结性,能够稳定粘结骨料,提高海绵城市道路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制备例
改性环氧树脂制备例
制备例1-3
分别称量木焦油、三亚乙基四胺、甲醛和环氧树脂,具体质量见表1。取木焦油置于容器中,水浴加热至65℃,于600r/min恒速搅拌30min,向溶液中缓慢滴加三亚乙基四胺,继续搅拌2h,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甲醛,升温加热至90℃,保温反应3h,得到酚醛胺改性剂。将酚醛胺和环氧树脂混合,室温下,于285r/min的速度下,搅拌2min,得到改性环氧树脂1-3。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木焦油含有63%酚类物质,主要成分为木杂酚。
表1制备例1-3改性环氧树脂组成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预处理剂制备例
制备例4-6
分别称量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再分散乳胶粉和水,具体质量见表2,搅拌混合,将羟丙基纤维素、可再分散乳胶粉和水,搅拌混合,得到中间液,搅拌混合,得到预处理剂1-3。
表2制备例4-6预处理剂组成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细集料制备例
制备例7
取3kg粒径范围为0.16-0.315mm的细砂和3kg预处理剂1,搅拌混合,得到经预处理剂处理的细集料1。
制备例8-9
与制备例7的区别在于:采用预处理剂2-3以代替制备例7中的预处理剂1,制备经预处理剂处理的细集料2-3。
填充料制备例
制备例10
取0.5kg氯化铵作为内核材料,1kg环糊精作为外壳材料,将外壳材料与水混合,配置得到饱和溶液。在氯化铵外包覆有肉桂精油,得到芯材。将芯材加入到饱和溶液中,快速搅拌,置于冰箱中,冷藏,抽滤,保留滤渣,洗涤,干燥,研磨,得到填充料1。
制备例11
与制备例10的区别在于:取0.5kg樟脑作为内核材料,制备填充料2。
制备例12
与制备例10的区别在于:内核材料还包括0.5kg樟脑,制备填充料3。
制备例13
分别取0.5kg樟脑、0.5kg氯化铵和1kg明胶,融化明胶,得到壁材,取樟脑和氯化铵混合,得到芯材,将芯材置于壁材中,搅拌混合,过滤,保留固体物,冷却,干燥,得到填充料4。
制备例14
与制备例13的区别在于:将1kg固体物与0.5kg纳米级二氧化硅混合,得到填充料5。
制备例15
与制备例14的区别在于:取0.5kg矿渣粉末,以代替制备例14中的纳米级二氧化硅,制得填充料6。
胶凝材料制备例
制备例16-18
分别称量水泥、硅灰、粉煤灰和改性环氧树脂,具体质量见表3,搅拌混合,得到胶凝材料1-3。
表3制备例16-18胶凝材料组成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中间剂制备例
制备例19-22
分别称量橡胶粉、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增强纤维,具体质量见表4,搅拌混合,得到中间剂1-4。
其中,增强纤维包括但不限于短切PVA纤维、短切玻璃纤维、短切玄武岩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制备例中选用短切PVA纤维。
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为固含量为50%的MD-261型聚合物胶乳。
表4制备例19-22中间剂组成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制备例23
将骨料与中间剂1搅拌混合,得到经中间剂预处理的骨料1。
制备例24-26
与制备例23的区别在于:采用中间剂2-4,以代替制备例23中的预处理剂1,制备经中间剂预处理的骨料2-4。
制备例27
取1kg高效聚羧酸减水剂和1kg纤维素醚增稠剂,作为外加剂。
实施例
实施例1-3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由透水混凝土制得,所述透水混凝土包含骨料、胶凝材料、水和外加剂,其中胶凝材料包括质量比为1:1的水泥和改性环氧树脂1,所述改性环氧树脂为经酚醛胺改性的环氧树脂,具体质量见表5。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混合:升温加热骨料至40℃,按配方称量骨料、胶凝材料、外加剂,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再向搅拌机中加入水,拌和,得到混合集料;
道路施工:架设模板,运输混合集料并趁热摊铺至路面上,抹平处理,压辊收光,成型8h后,面层洒水,覆膜养护,养护28天,得到透水混凝土1-3。
表5实施例1-3透水混凝土组成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实施例4-5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采用改性环氧树脂2-3,以代替实施例2中的改性环氧树脂1,制备透水混凝土4-5。
实施例6-8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在透水混凝土中加入1.2kg经预处理剂处理的细集料1-3,制备透水混凝土6-8。
实施例9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在透水混凝土中加入1.2kg经预处理剂处理的细集料1,制备透水混凝土9。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在透水混凝土中加入1.6kg经预处理剂处理的细集料1,制备透水混凝土10。
实施例11-16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在透水混凝土中加入1kg 填充料1-6,制备透水混凝土11-16。
实施例17-19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采用胶凝材料1-3,以代替实施例2中的胶凝材料,制备透水混凝土17-19。
实施例20-23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采用经中间剂预处理的骨料1-4,以代替实施例2中的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20-23。
对比例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中采用环氧树脂和水泥配合作为胶凝材料,制备透水混凝土24。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中仅采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制备透水混凝土25。
性能检测试验
(1)抗压性能测试:取混合集料制备制得100mm×100mm×100mm立方体抗压试件,按《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试,采用微机控制恒加载压力试验机进行检测。
(2)抗折性能检测:取混合集料制备制得100mm×100mm×400mm立方体抗压试件按,按《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试,采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进行检测。
(3)透水系数检测:按国家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设计测试仪,按照定水头法进行检测直径为100mm,高度为50mm的圆柱形试件的透水系数。
表6制备例1-3性能检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结合表6性能检测对比可以发现:
本申请中实施例1-23中透水混凝土试件的透水系数均大于10.5mm/s,符合透水混凝土的规定。
(1)结合实施例1-3、实施例4-5和对比例1-2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1-3中制得的透水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以及抗折性能有所提升,透水性有所下降,这说明本申请中采用改性环氧树脂与水泥配合作为胶凝材料,通过酚醛胺改性的环氧树脂中具有较多的聚集交缠的结构,增大了环氧树脂的粘结性,有效增强胶凝材料对骨料的粘结强度,并且胶凝材料不易下渗,能够将维持透水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提高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同时维持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效果。根据表6可以看出,实施例2中制得的强度以及透水性能较佳,说明实施例2中透水混凝土中各组分比例较为合适,实施例4中酚醛胺改性剂中各组分配比较为合适。
(2)结合实施例6-8、实施例9-10和实施例2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6-10中制得的透水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以及抗折性能有所提升,透水性有所下降,这说明本申请在透水混凝土中添加细集料,细集料能够负载于骨料上,增加了骨料上的接触位点,提高骨料间的结合强度。通过预处理剂对细集料进行改性,能够在透水混凝土中形成丝状网络结构,增加透水混凝土中的牵拉力以及内聚力,进一步 增强透水混凝土的力学强度。根据表6可以看出,实施例7和实施例9中制得的强度以及透水性能较佳,说明实施例7中预处理剂中各组分比例较为合适,实施例9中细集料的添加量较为合适。
(3)结合实施例11-14、实施例15-16和实施例2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11-16中制得的透水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以及抗折性能有所提升,透水性有所下降,这说明本申请在透水混凝土中加入填充料,填充料能够填充至骨料孔隙中,随着拌和温度升高,内核材料升华膨胀,涨破外壳材料,将外壳材料轰击至骨料孔隙内壁上,增强骨料孔隙内壁的强度,降低骨料孔隙坍塌的可能性,并且内核材料气化的气体能够冲击骨料孔隙,减少物料对骨料孔隙堵塞,提高骨料孔隙通畅性。根据表6可以看出,实施例15中制得的强度以及透水性能较佳,说明此时填充料中各组分比例较为合适。
(4)结合实施例17-19和实施例2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17-19中制得的透水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以及抗折性能有所提升,透水性有所下降,这说明本申请优化了胶凝材料中各组分配比,不仅能够降低胶凝材料的成本,还能够在胶凝材料中形成级配,提高胶凝材料对骨料的连接效果,进一步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根据表6可以看出,实施例18中制得的强度以及透水性能较佳,说明此时填充料中各组分比例较为合适。
(5)结合实施例20-23和实施例2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20-23中制得的透水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以及抗折性能有所提升,透水性有所下降,这说明本申请对骨料进行处理,在骨料外包裹有粘结层以及纤维结构,纤维结构在骨料外形成发散状的结构,进一步增强骨料与胶凝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根据表6可以看出,实施例22中制得的强度以及透水性能较佳,说明此时中间剂中各组分比例较为合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由包括透水混凝土组成,所述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物质:60-80份骨料、2.4-6.4份胶凝材料、0.72-1.28份水和0.1-0.3份外加剂,其中胶凝材料包括水泥和改性环氧树脂,所述改性环氧树脂为经酚醛胺改性的环氧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比1:0.8-1:0.3-0.4:1-2取木焦油、三亚乙基四胺、甲醛和环氧树脂,将甲醛和三亚乙基四胺搅拌混合,升温加热,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甲醛,继续升温,持续搅拌,保温反应,得到酚醛胺改性剂;将酚醛胺改性剂与环氧树脂持续搅拌混合,得到改性环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2-2份细集料,所述细集料为预处理剂处理的细集料,所述预处理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可再分散乳胶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材料还包括填充料,所述填充料包括内核材料和外壳材料,所述内核材料包括樟脑和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外壳材料包括环糊精、明胶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外负载有增强剂,所述增强剂包括二氧化硅、矿渣粉末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材料还包括硅灰和粉煤灰,所述水泥、硅灰、粉煤灰的质量比为4-6: 1-4: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为经中间剂预处理的骨料,所述中间剂包括橡胶粉和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剂还包括增强纤维,所述橡胶粉、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和增强纤维的质量比为1-3:1-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和增稠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混合:按配方称量骨料、胶凝材料、外加剂和水,将胶凝材料、外加剂和水预先搅拌混合,升温加热,再加入骨料,继续搅拌,得到混合集料;
S2、道路施工:将混合集料趁热摊铺至路面上,覆膜养护,得到海绵道路。
CN202211200201.7A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54033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0201.7A CN115403318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0201.7A CN115403318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3318A true CN115403318A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68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00201.7A Pending CN115403318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033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2074A (zh) * 2023-10-10 2024-01-09 邯郸市康洁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路施工用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7860A (zh) * 2019-12-25 2020-03-31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木焦油-甲醛改性的环氧树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46337B1 (ko) * 2020-03-09 2020-08-20 대성방수시스템(주) 침투성 도포방수제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체의 내구성 강화 방수공법
CN113501687A (zh) * 2021-08-02 2021-10-15 日照联汇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6643A (zh) * 2021-09-24 2021-12-21 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海绵城市建设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透水混凝土
CN114014984A (zh) * 2021-11-09 2022-02-08 云南森博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 一种微凝胶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7860A (zh) * 2019-12-25 2020-03-31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木焦油-甲醛改性的环氧树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46337B1 (ko) * 2020-03-09 2020-08-20 대성방수시스템(주) 침투성 도포방수제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체의 내구성 강화 방수공법
CN113501687A (zh) * 2021-08-02 2021-10-15 日照联汇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6643A (zh) * 2021-09-24 2021-12-21 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海绵城市建设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透水混凝土
CN114014984A (zh) * 2021-11-09 2022-02-08 云南森博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 一种微凝胶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2074A (zh) * 2023-10-10 2024-01-09 邯郸市康洁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路施工用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8944B (zh) 一种抗凝冰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0781B (zh) 一种中低温温拌高摩阻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93101A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73046B (zh) 一种高透水率砂基透水砖
CN112679190B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底部空腔填充的补强防水砂浆
CN114436601A (zh) 一种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1687A (zh) 一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92280A (zh) 聚氨酯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8143A (zh) 一种填充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的半柔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03318A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13004005A (zh) 一种基于机制砂制备的水泥基灌浆材料
CN114315249B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08218354B (zh) 一种透水抗腐蚀混凝土及其加工方法
CN109574583B (zh) 一种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832B (zh) 一种抗冻融磨耗的路面修复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CN112125615B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136864A (ja) 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用混和剤及び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
CN113698149A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78963A (zh) 土壤固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08129091B (zh) 一种cf50混凝土制备工艺
CN105060782A (zh) 一种增强型聚合物混凝土及其非浸渍法制备方法
CN112456918B (zh) 一种粉土固化材料及粉土的固化方法
CN114057447A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6767B (zh) 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3816686A (zh) 利用水性渗透结晶溶液制备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