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2008A - 供给单元及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给单元及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2008A
CN115402008A CN202210570187.3A CN202210570187A CN115402008A CN 115402008 A CN115402008 A CN 115402008A CN 202210570187 A CN202210570187 A CN 202210570187A CN 115402008 A CN115402008 A CN 115402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container
waste liquid
supply unit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01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内俊宏
田村俊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882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8132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013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0051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402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20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serial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供给单元及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减小使液体容纳体与液体导入部连接时所需的力。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具备具有弹性的连接部的液体容纳体(24)的供给单元(25)具备:液体导入部(60),与液体容纳体的连接部连接;第一施力部件(83),当将液体容纳体与液体导入部(60)连接的方向设为连接方向时,对液体容纳体向作为连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脱离方向施力;以及卡合杆(92),具有在液体容纳体与液体导入部连接的情况下与液体容纳体卡合的卡合部(96),其中,卡合杆具有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98)、以及能够对液体容纳体进行按压的按压部(97),通过操作操作部,解除卡合部与液体容纳体的卡合,并通过按压部向脱离方向按压液体容纳体。

Description

供给单元及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给单元及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液体喷出装置,搭载有液体容纳容器,并喷出液体容纳容器中容纳的液体。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侧面上形成有***液体喷出装置的油墨接收管的管***路径,在管***路径上设置有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当将液体容纳容器安装于液体喷出装置时,液体喷出装置的油墨接收管抵接于密封部件,并与液体容纳容器连接。此外,在液体喷出装置中设置有对液体容纳容器向拆除方向进行按压的弹射弹簧,当液体容纳容器从卡扣于液体喷出装置的状态变为解除了卡扣的状态时,通过弹射弹簧在拆除方向上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888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构成中,通过弹射弹簧的按压,进行油墨接收管从管***路径脱离、以及推出液体容纳容器这双方,因此,需要增大弹射弹簧的按压力。当将液体容纳容器安装于液体喷出装置时,需要通过大于弹射弹簧的按压力的力来推入液体容纳容器,因此,存在弹射弹簧的按压力变大时进行安装所需的力也增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一种供给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液体容纳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具有弹性的连接部,所述供给单元具备:液体导入部,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连接部连接;施力部件,当将所述液体容纳体与所述液体导入部连接的方向设为连接方向时,对所述液体容纳体向作为所述连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脱离方向施力;以及卡合杆,具有卡合部,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与所述液体导入部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液体容纳体卡合,其中,所述卡合杆具有使用者所操作的操作部、以及能够对所述液体容纳体进行按压的按压部,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解除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卡合,并通过所述按压部向所述脱离方向按压所述液体容纳体。
液体喷出装置具备:上述的供给单元;以及液体喷头,向介质喷出所述供给单元所供给的液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液体喷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液体容纳体的立体图。
图3是液体容纳体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供给单元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供给单元及液体容纳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支承部件位于引导位置时的供给单元的剖视图。
图7是支承部件位于连接位置时的供给单元的剖视图。
图8是刚操作完卡合杆之后的供给单元的剖视图。
图9是安装有废液容纳体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具备图9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多功能一体机的立体图。
图11是供废液容纳体安装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废液容纳体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废液容纳体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2的废液容纳体的后视图。
图15是图12的废液容纳体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2的废液容纳体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2的废液容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图12的废液容纳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19是图12的废液容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图19的俯视图。
图21是图20的C-C剖视图。
图22是图12的废液容纳体所具备的废液吸收体的立体图。
图23是图15的A-A剖视图。
图24是图16的B-B剖视图。
图25是示出图12的废液容纳体安装于安装部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6是示出图12的废液容纳体安装于安装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7是示出图12的废液容纳体安装于安装部时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28是说明图12的废液容纳体所具备的反射部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29示出从废液容纳体的内侧观察图28的反射部的侧视图。
图30是示出变形例的废液容纳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给单元25及液体喷出装置11进行说明。液体喷出装置11例如是对纸张这样的介质12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来进行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在附图中,假设将液体喷出装置11放置于水平面上,用Z轴表示重力的方向,用X轴和Y轴表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X轴、Y轴和Z轴相互正交。在使用者面对液体喷出装置11的正面时,Y轴表示液体喷出装置11的深度方向。将沿着Y轴的方向中的从面前朝向里侧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其相反方向设为-Y方向。此外,X轴表示液体喷出装置11的宽度方向。将沿着X轴的方向中的、使用者面对液体喷出装置11的正面时的左侧方向设为+X方向,将右侧方向设为-X方向。此外,将沿着Z轴的方向中的下侧方向设为+Z方向,将上侧方向设为-Z方向。
A.液体喷出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一个以上的介质容纳部13、堆叠器14、以及操作部15。各介质容纳部13例如是能够容纳一个以上的介质12的盒。堆叠器14配置为接收印刷后的介质12。操作部15例如是用于操作液体喷出装置11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也可以配置为朝向液体喷出装置11的正面。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部16、以及向图像读取部16输送原稿的自动进给部17。图像读取部16及自动进给部17例如配置于堆叠器14的上方。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控制液体喷出装置11所执行的各种动作的控制部19。控制部19可以构成为:1)根据计算机程序进行动作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2)执行各种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处理的ASIC等一个以上的专用硬件电路、或者3)包括它们的组合的电路(circuitry)。处理器包括CPU、以及RAM和ROM等存储器,存储器储存有构成为使CPU执行处理的程序代码或指令。存储器即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可以通过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进行访问的所有能够利用的介质。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供给单元25。供给单元25也可以具备可拆装地安装有一个以上的液体容纳体24的安装部28。安装部28也可以具有与多种液体容纳体24分别对应的多个狭槽。安装部28形成有用于***液体容纳体24的***口28o。***口28o例如朝向液体喷出装置11的正面而开口。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覆盖***口28o的未图示的盖。该盖也可以为能够在覆盖***口28o的位置与敞开***口28o的位置之间移动。
***口28o配置为例如在液体喷出装置11的正面即-Y方向上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液体容纳体24通过***口28o例如从液体喷出装置11的正面向+Y方向***。
多种液体容纳体24(24C、24M、24Y、24K)中也可以分别容纳种类不同的多种液体、例如颜色不同的油墨。例如,在液体容纳体24C、24M、24Y、24K中分别容纳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油墨。多种液体容纳体24也可以为液体的容纳量彼此不同。例如,容纳黑色的油墨的液体容纳体24K也可以为,与其它液体容纳体24C、24M、24Y相比,液体的容纳量更多。液体容纳体24K也可以为,与其它液体容纳体24C、24M、24Y相比,宽度即沿X轴的长度更长。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喷嘴的液体喷头18。液体喷头18构成为从喷嘴向介质12喷出从安装于供给单元25的液体容纳体24供给的液体。
B.液体容纳体的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液体容纳体24是例如具有第一端壁142、上壁143、底壁144、第一侧壁145、第二侧壁146以及第二端壁147的盒体。当将液体容纳体24安装于液体喷出装置11时,先从第一端壁142开始***。
如图2所示,液体容纳体24也可以在底壁144上具有用于识别该液体容纳体24的种类的识别部430。识别部430例如也可以是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突部。
液体容纳体24也可以在底壁144上具有定位孔448。定位孔448也可以是在底壁144上开口的凹部。液体容纳体24也可以具有在底壁144上开口的导出部30。容纳于液体容纳体24的液体通过导出部30从液体容纳体24导出去。
液体容纳体24也可以在切除了底壁144与第一端壁142相交的角而形成的部分具有电路基板150。电路基板150也可以具有连接端子521和存储介质525。存储介质525也可以存储液体容纳体24的相关信息、例如液体容纳体24中容纳的液体的相关信息。
液体容纳体24也可以分别在第一侧壁145及第二侧壁146具有沿Y轴延伸的两个接收部447。分别在第一侧壁145及第二侧壁146中,接收部447也可以包括高度不同的第一接收部447a及第二接收部447b。第一接收部447a也可以是沿底壁144延伸的槽。第二接收部447b位于比第一接收部447a高的位置,即位于第一接收部447a的-Z侧,第二接收部447b沿Y轴的长度比第一接收部447a沿Y轴的长度短。第二接收部447b也可以配置于电路基板150的附近。
如图3所示,液体容纳体24在第二端壁147上具有卡合凹部497。卡合凹部497是在第二端壁147上开口的凹部,配置于第二端壁147中的例如+Z侧的位置、即靠近底壁144的位置。卡合凹部497也可以配置于第二端壁147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处。在第二端壁147上形成有阶梯差,相对于配置有卡合凹部497的+Z侧的端壁147a,-Z侧的端壁147b位于-Y侧。液体容纳体24中位于比端壁147a更靠-Y方向的部位构成突出部148。
C.安装部的结构
如图4所示,安装部28具备箱状的框架80、支承部件90、转动轴91以及液体导入部60。支承部件90、转动轴91以及液体导入部60配置于框架80内。液体容纳体24通过***口28o而***到框架80内,并朝向框架80的里侧移动。此时液体容纳体24的移动方向、即朝向安装部28的***方向为+Y方向。
支承部件90是支承液体容纳体24的部件,并沿着直线状的引导路径82延伸,该引导路径82与沿Z轴的铅直线及沿X轴的转动轴91双方相交。也就是说,引导路径82沿液体容纳体24的移动方向即Y轴延伸。支承部件90具有引导路径82的起始端所处的前端区域以及引导路径82的终止端所处的末端区域。支承部件90的末端区域及转动轴91配置于框架80的内部里侧、即与***口28o在+Y方向上远离的位置。支承部件90也可以具有底板90a以及两个侧肋90b。两个侧肋90b在宽度方向上分别配置于底板90a的两端。
支承部件90也可以具有引导液体容纳体24的移动的一个以上的引导部247。引导部247例如也可以是配置于成对的侧肋90b的一对导轨,还可以是配置于底板90a的一根导轨。
引导部247也可以具有配置为分别与第一接收部447a及第二接收部447b卡合的第一引导部247a及第二引导部247b。第一引导部247a及第二引导部247b例如也可以是在支承部件9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突部。第二引导部247b位于比第一引导部247a高的位置、即第一引导部247a的-Z侧,第二引导部247b沿长边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引导部247a沿长边方向的长度短。第二引导部247b也可以配置于比第一引导部247a更靠近转动轴91附近的位置。第一引导部247a也可以配置于在液体容纳体24的移动方向上与液体导入部60对应的位置。
转动轴91具有与沿Z轴的铅直线及沿Y轴的引导路径82双方相交的轴线并配置于支承部件90的末端区域。也就是说,转动轴91的轴线沿X轴延伸。支承部件90构成为以转动轴91为中心在沿引导路径82引导液体容纳体24的引导位置与液体容纳体24连接于液体导入部60的连接位置之间转动。连接位置比引导位置位于更靠+Z方向处。在图4中,以实线示出位于引导位置的支承部件90,以点划线示出在引导位置安装于安装部28的液体容纳体24。此外,以双点划线示出位于连接位置的支承部件90以及该位置处的液体容纳体24。需要指出,转动轴91相当于第二转动轴。此外,引导位置相当于第一位置,连接位置相当于第二位置。
液体导入部60是被液体容纳体24的导出部30插通的圆筒状的部件,配置于支承部件90的下方。当支承部件90配置于连接位置时,液体导入部60与液体容纳体24连接。液体导入部60也可以配置为相对于引导路径82倾斜的姿态。更详细而言,液体导入部60也可以按照其前端配置于比末端更靠近***口28o附近的方式而倾斜。例如,在液体导入部60中,其中心线相对于铅直线形成大于0°且小于等于15°的范围的角度。
安装部28也可以具备第一施力部件83,该第一施力部件83为从连接位置朝向引导位置向-Z方向对支承部件90施力的施力部件。第一施力部件83例如是螺旋弹簧。在液体容纳体24安装于安装部28的状态下,第一施力部件83经由支承部件90对液体容纳体24向-Z方向施力。此外,在液体容纳体24处于不在安装部28内的未安装状态下,支承部件90被第一施力部件83施力而配置于引导位置。
在支承部件90处于位于引导位置的未安装状态下,当将液体容纳体24安装于安装部28时,使用者以适当的朝向将液体容纳体24从***口28o***,并向+Y方向推入。液体容纳体24在接收部447卡合于引导部247的同时沿引导路径82被引导向+Y方向,在引导路径82的终止端,到达支承部件90上的预定位置。在该状态下,液体容纳体24的突出部148从***口28o向-Y侧突出。之后,使用者将该突出部148向+Z方向推入,支承部件90以转动轴91为中心转动至连接位置,液体容纳体24的导出部30与液体导入部60连接。需要指出,作为从引导位置朝向连接位置的方向、即液体容纳体24与液体导入部60连接的方向的+Z方向相当于连接方向,其相反方向、即从连接位置朝向引导位置的-Z方向相当于脱离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施力部件83对支承部件90向脱离方向施力。
供给单元25也可以在支承部件90的下方具备第一贮存部33、连通路径34以及第二贮存部35。液体导入部60从第一贮存部33向上方突出。当液体导入部60与液体容纳体24连接时,液体容纳体24内的液体通过液体导入部60被导入第一贮存部33内,并临时地贮存于第一贮存部33内。第二贮存部35经由连通路径34与第一贮存部33连通。第一贮存部33内的液体经由连通路径34流入第二贮存部35。供给单元25构成为从第二贮存部35向液体喷头18(参照图1)供给液体。
如图5所示,安装部28也可以在液体导入部60的附近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定位突部248。液体容纳体24通过定位孔448与定位突部248卡合而被定位。定位突部248也可以和液体导入部60以相同角度倾斜。在支承部件90的底板90a中,相当于定位突部248及液体导入部60的上方的部分被切除。
此外,在液体容纳体24的导出部30的内壁上配置有与液体导入部60连接的圆环状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部件形成,在液体导入部60被液体容纳体24的导出部30插通的状态下,连接部31紧贴于液体导入部60的外表面,以提高导出部30的气密性。需要指出,当使支承部件90从连接位置返回引导位置以解除液体容纳体24与液体导入部60的连接时,需要解除连接部31的紧贴,从而与单纯地抬起液体容纳体24及支承部件90时相比需要更大的力。
如图5及图6所示,安装部28也可以具备与支承部件90的前端区域相对配置的卡合杆92。卡合杆92、定位突部248以及液体导入部60也可以是朝向+Y方向依次排列。卡合杆92也可以具有固定于框架80的基部93、以及能够相对于基部93进行转动的可动部94。可动部94以沿着X轴延伸的转动轴94a为中心相对于基部93进行转动。转动轴94a相当于第一转动轴。
可动部94具有卡合部96、按压部97、操作部98,它们以一体方式构成。卡合部96从转动轴94a向上方即-Z方向延伸,在其上端的附近形成有朝向支承部件90突出的突起96a。突起96a构成为包括面向+Z方向的底面96b、以及面向将+Y方向和-Z方向合成而成的方向的倾斜面96c。此外,卡合杆92具备对卡合部96向+Y方向即支承部件90施力的第二施力部件95,卡合部96接受第二施力部件95的施力而维持与铅直线大致平行的姿态。第二施力部件95例如是螺旋弹簧。
在支承部件90从引导位置(参照图6)向连接位置(参照图7)转动的过程中,液体容纳体24与突起96a的倾斜面96c接触,卡合部96以对抗第二施力部件95的施力从而突起96a向-Y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转动。之后,支承部件90到达连接位置,当液体容纳体24与液体导入部60连接时,突起96a与液体容纳体24的卡合凹部497对置,通过第二施力部件95的施力而进入卡合凹部497的内部。由此,卡合部96与液体容纳体24的卡合凹部497卡合。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一施力部件83的施力,支承部件90返回引导位置被突起96a的底面96b所抑制,从而液体容纳体24被固定。
按压部97构成为能够隔着支承部件90将液体容纳体24向-Z方向按压。按压部97向+Y方向延伸,当支承部件90位于连接位置时,按压部97配置于支承部件90的底板90a的正下方。
操作部98从转动轴94a向-Y方向延伸。卡合杆92以至少操作部98位于***口28o的外侧即-Y侧的方式配置于安装部28。操作部98在拆除所安装的液体容纳体24时由使用者进行操作。当针对操作部98进行了向下方即+Z方向推入的操作时,可动部94以转动轴94a为中心,向图5~图8中的右方转动,即向与第二施力部件95的施力对抗的方向转动。
如图7所示,当在支承部件90位于连接位置的状态下,即液体容纳体24与液体导入部60连接的状态下,操作部98被推入从而可动部94进行转动时,如图8所示,卡合部96的突起96a从卡合凹部497脱离,从而解除卡合部96与液体容纳体24的卡合。与该动作联动,按压部97与支承部件90的底板90a的下表面接触,将支承部件90向-Z方向按压。由此,支承部件90稍微上升,解除液体容纳体24的连接部31与液体导入部60的紧贴,并解除液体容纳体24与液体导入部60的连接。之后,通过第一施力部件83的施力,液体容纳体24及支承部件90被进一步推向-Z方向,支承部件90返回引导位置。当成为该状态时,使用者可以容易进行液体容纳体24的拆除。
需要指出,转动轴94a到操作部98的距离也可以比转动轴94a到按压部97的距离长。具体而言,如果将操作部98被向下推入时按压部97与底板90a接触的位置设为按压位置,则转动轴94a到操作部98的前端的距离也可以比转动轴94a到按压部97的按压位置的距离长。由此,能够抑制使用者为了通过按压部97向上推支承部件90而推入操作部98的力。但是,在假设使用者推入比操作部98的前端位置更靠内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转动轴94a到该位置的距离比转动轴94a到按压位置的距离长。而且,支承部件90的转动轴91到按压位置的距离比转动轴91到液体导入部60与液体容纳体24的连接位置的距离长。因此,能够抑制按压部97向上推支承部件90所需的力。
D.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卡合杆92中,当操作部98***作时,解除卡合部96与液体容纳体24的卡合,并通过按压部97将液体容纳体24向-Z方向按压。因此,与仅依靠第一施力部件83的施加力而使液体容纳体24脱离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弱第一施力部件83的施加力。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将液体容纳体24与液体导入部60连接时所需的力。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支承部件90被按压部97向-Z方向按压,从而解除了液体容纳体24的连接部31与液体导入部60的紧贴之后,支承部件90由于第一施力部件83的施力而移动至引导位置。换言之,使支承部件90上的液体容纳体24通过按压部97的按压而向-Z方向移动的距离比液体容纳体24受到第一施力部件83的施力而向-Z方向移动的距离短。因此,推入操作部98的推入量较小也没有问题,能够抑制卡合杆92的大型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以操作部98位于安装部28的***口28o的外侧的方式配置有卡合杆92,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操作部98的操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液体容纳体24构成为被支承部件90所支承,并隔着支承部件90来接收第一施力部件83的施力、按压部97的按压。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液体容纳体24安装于安装部28,或者从安装部28拆除液体容纳体24。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部件90通过以转动轴91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在引导位置与连接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液体容纳体24的连接及脱离。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以相对于引导路径82倾斜的姿态配置有液体导入部60,因此,在使支承部件90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顺利进行液体容纳体24的连接。
E.其它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可以如下所述的方式进行变更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下面的变更例可以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实施。
·液体容纳体24的连接方向及脱离方向也可以不是沿着Z轴的方向,例如也可以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
·卡合杆92的按压部97也可以是在没有操作部98的推入的状态下不与支承部件90的底板90a接触的结构。
·第一施力部件83也可以是不经由支承部件90而直接对液体容纳体24向-Z方向施力的结构。关于按压部97,同样也可以是不经由支承部件90而直接将液体容纳体24向-Z方向按压的结构。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是喷射或喷出油墨之外的其它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作为从液体喷出装置以微小量的液滴而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尾部拖拉为线状的状态。这里所述的液体只要是可以从液体喷出装置喷出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液体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它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液体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状态之一的液体,还包括将由颜料、金属粒子等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而成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列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油墨、液晶等。这里,油墨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和油性油墨以及凝胶油墨、热熔油墨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具体例,例如有喷出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括用于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装置。液体喷出装置可以是喷出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而喷出作为试样的液体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以突出点向手表、照相机等精密仪器喷出润滑油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出到基板上的装置。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出酸或碱等蚀刻液的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1是对沿着Y轴而输送的纸张等介质S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来进行记录的喷墨式打印机,该Y轴与沿着液体的喷射方向的Z轴相交。
如图9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1具备:能够喷射液滴的一个或多个喷嘴112开口的液体喷射部113;用于将液体供给源114的液体向液体喷射部113供给的供给流路115;输送介质S的输送装置116;以及控制这些结构部件的控制部1100。当将液体喷射部113喷射液体的位置作为记录位置时,输送装置116具备:沿着通过记录位置的输送路径输送介质S的多个输送辊117;以及在记录位置输送介质S的输送带118。需要指出,将沿着Y轴的方向上的记录位置处的介质S的输送方向设为+Y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部113是在沿着与Y轴和Z轴相交的X轴的方向上,记录范围遍及介质S的整个长度的行喷头。需要指出,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Y轴和Z轴相互正交。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作为重力方向的+Z方向设为喷射方向,但是,也可以将与水平方向及重力方向双方相交的倾斜方向设为喷射方向。
液体供给源114例如可以形成可拆装地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1所具备的容纳体安装部126的盒体式的液体容纳体。此外,液体供给源114也可以通过向安装于容纳体安装部126的液体罐注入液体来补给液体。
液体喷射装置111具备:能够容纳多个记录前的介质S的容纳盒119;保持结束记录的介质S的保持托盘120;进行液体喷射部113的维护的维护装置121;以及可拆装地安装废液容纳体150的安装部130,该废液容纳体150能够容纳随着液体喷射部113的维护等而排出的作为废液的液体。
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在液体喷射部113中,为了预防或消除由于喷嘴112的堵塞或者异物的附着等而产生的喷射不良,进行冲洗、封盖以及抽吸清洁等维护动作。维护装置121具备盖122、连接盖122与安装部130的废液流路123、设置在废液流路123的中途的抽吸泵124、以及移动结构125。
移动结构125使盖122在图9中实线所示的退避位置与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封盖位置之间移动。在封盖位置处,盖122与液体喷射部113接触。需要指出,当盖122移动至封盖位置时,输送带118从图9中实线所示的支承位置退避至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退避位置。
通过盖122移动至封盖位置并以包围喷嘴112的方式与液体喷射部113接触,从而进行封盖。在不进行液体的喷射时,通过进行封盖来抑制喷嘴112的干燥,从而抑制喷射不良的产生。
冲洗是指与记录无关地从喷嘴112强制性地喷射(排出)液滴,从而排出成为喷射不良的原因的异物、气泡或变质的液体。变质的液体是指,例如由于溶剂成分的蒸发而增稠的油墨。通过冲洗而作为废液排出的液体既可以由盖122容纳,也可以另外设置用于容纳通过冲洗而排出的废液的冲洗箱。
此外,当在将盖122配置于封盖位置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124,并对喷嘴112作用负压时,执行通过该负压而从喷嘴112抽吸排出液体的抽吸清洁。通过抽吸清洁而从喷嘴112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容纳于废液容纳体150。此外,在盖122容纳有通过冲洗而排出的废液的情况下,在使盖122离开液体喷射部113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124,从而盖122所容纳的废液通过废液流路123而容纳于废液容纳体150。
需要指出,通过在开始使用液体喷射装置111时执行抽吸清洁,从而在液体供给源114至喷嘴112的液体流动的区域中填充液体,将其称为初始填充。
如图10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1可以是在铅直上方搭载有图像读取机127和自动进给装置128的多功能一体机110。此外,当从前侧进行针对容纳盒119、保持托盘120或容纳体安装部126的操作时,也可以在成为多功能一体机110的前侧的位置设置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操作部129。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针对操作部129的操作而使液体喷射装置111进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安装部130配置于比容纳体安装部126更靠下方的底部附近、且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即从前侧观察时的左端部附近的位置。此外,废液容纳体150伴随着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11从面前朝向里侧的+X方向移动而安装于安装部130,因此,+X方向为安装方向。另一方面,作为其相反方向的-X方向是取出废液容纳体150的方向,因此,作为取出方向。在废液容纳体150中,沿着X轴的方向为长边方向。此外,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安装部130配置于安装方向的里侧、即作为+X侧的后方。
接着,对安装部13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1所示,安装部130具有:用于排出废液的排出部131;进行废液容纳体150的定位的两个定位部132L、132R;与废液容纳体150电连接的装置侧端子部141;以及检测废液容纳体150内的废液的容纳状态的光学式传感器135。
在安装部130内,排出部131及装置侧端子部141沿Y轴排列配置,装置侧端子部141位于排出部131的+Y侧。两个定位部132L、132R在排出部131的下侧即+Z侧沿Y轴而配置。此外,光学式传感器135配置于装置侧端子部141的+Z侧,位于比装置侧端子部141更靠安装方向的面前侧即-X侧的位置。
排出部131形成为向-X方向突出的大致圆筒状,废液流路123的下游端在圆筒的前端开口。此外,安装部130与排出部131同样具有向-X方向突出的端子保持部142,装置侧端子部141被端子保持部142以倾斜的姿态所保持。
光学式传感器135是具有射出光的发光部135a、以及接收光的受光部135b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发光部135a例如具有发光二极管,配置于向-X方向射出光的位置,该-X方向是发光部135a朝向安装于安装部130的废液容纳体150的方向。受光部135b例如具有光电晶体管,配置于能够接收从发光部135a向废液容纳体150射出的光的反射光的位置。
端子保持部142具有倾斜面143,该倾斜面143形成为与重力方向及安装方向双方倾斜地相交,作为前端侧的-X侧比作为末端侧的+X侧高。装置侧端子部141构成为能够向与倾斜面143相交的斜下方突出的板簧。
端子保持部142具有位于倾斜面143的+Y侧及-Y侧的一对引导凸部144L、144R。引导凸部144L配置于倾斜面143的+Y侧,引导凸部44R配置于倾斜面143的-Y侧。
接着,参照附图对废液容纳体150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废液容纳体150在安装于安装部130的安装状态下,容纳由于液体喷射装置111中的抽吸清洁等维护动作所产生的废油墨等废液。
如图12所示,废液容纳体150形成为沿X轴的方向为长边方向且沿Y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的大致长方体状。需要指出,在说明废液容纳体150时,+Z方向是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1时作为重力方向的方向。废液容纳体150具有:在安装状态下作为上部的一侧开口的有底箱状的容纳壳体152;以及覆盖容纳壳体152的开口的板状的盖部件151。通过容纳壳体152和盖部件151,形成能够容纳废液的容纳室170(参照图19)。
如图12所示,优选在盖部件151上设置通气孔151a。由此,能够易于将废液导入废液容纳体150内,或促进所导入的废液的蒸发。
如图12~图16所示,容纳壳体152的壳体底部154的面积比与该壳体底部154相交并沿X轴延伸的壳体侧壁155F、155S的面积大。此外,在壳体底部154突出设置有沿X轴延伸的一对导轨154a。需要指出,在液体喷射装置111中设置有在安装废液容纳体150时与导轨154a卡合的引导部(省略图示)。
如图14所示,容纳壳体152在安装方向的面前侧即-X侧的端部具有把手部153,该把手部153是以从液体喷射装置111拆除废液容纳体150时将手搭在把手部153为目的的。把手部153既可以通过从容纳壳体152突出设置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凹陷设置能够将手放进去的凹部而形成。
如图12所示,容纳壳体152在安装方向的里侧即+X侧的端部具有:在安装于安装部130的安装状态下与排出部131连接的连接部161、以及在安装于安装部130的安装状态下与装置侧端子部141电连接的容纳体侧端子部156。连接部161具有以能够与排出部131连接的方式朝向安装方向开口的连接开口161a。连接开口161a与作为废液容纳体150内的空间的容纳室170(参照图19)连通。需要指出,优选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配置于两根导轨154a之间。
在废液容纳体150的宽度方向、即沿着Y轴的方向上,连接开口161a配置于-Y侧,在连接开口161a的+Y侧以在安装状态下向+X方向及-Z方向开口的方式形成有连接凹部162。连接凹部162的底面以与安装部130的倾斜面143对置的方向形成为-X侧比+X侧高的斜面,容纳体侧端子部156设置在该连接凹部162的底面上、即向上的斜面上。由此,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与连接开口161a并排的位置处。容纳体侧端子部156由正面形成有多个端子的电路基板构成,在电路基板的背面配置有与这些多个端子电连接的未图示的存储器。此外,在连接凹部162中,在作为容纳体侧端子部156的+Y侧及-Y侧的位置凹陷设置有能够分别与端子保持部142的引导凸部144L、144R卡合的引导凹部162L、162R。
在容纳壳体152中,在连接开口161a的+Z侧设置有沿Y轴排列的两个定位凹部134L、134R。当将废液容纳体150安装于安装部130时,定位部132L、132R分别被***定位凹部134L、134R中。
在容纳壳体152中,在容纳体侧端子部156的下方即+Z方向上设置有反射部157,该反射部157能够在安装于安装部130的安装状态下将光学式传感器135的发光部135a的出射光向受光部135b反射。也就是说,反射部157设置为朝向安装方向。
由此,在安装状态的废液容纳体150中,连接开口161a配置于作为宽度方向的一侧的-Y侧的位置,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及反射部157设置于作为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Y侧的位置。此外,容纳体侧端子部156配置于比连接开口161a更靠取出方向侧即-X侧的位置,反射部157配置于比容纳体侧端子部156还要更靠向取出方向侧的位置。
在容纳壳体152的宽度方向中,在连接开口161a与容纳体侧端子部156之间设置有向-X方向凹陷的凹部158。该凹部158可以视为和定位凹部134L一起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连接开口161a与反射部157之间。
如图17所示,容纳壳体152形成为在安装状态下朝向上方开口的有底箱状,废液容纳体150具备容纳于容纳壳体152内即容纳室170内的多个废液吸收体171及保护吸收体174。废液吸收体171及保护吸收体174例如由板状的多孔质体构成,能够通过该孔的毛细力吸收并保持废液。
如图18所示,连接部161具有筒状的插通管部165、密封部件166、167、以及固定部件168。密封部件166用于在将废液容纳体150安装于安装部130的安装状态下,对插通管部165和排出部131进行密封。此外,密封部件167用于对容纳壳体152和插通管部165进行密封。固定部件168通过螺钉169(参照图13)被固定于容纳壳体152,以使插通管部165及密封部件166、167被保持于容纳壳体152。在固定部件168上形成有连接开口161a,当固定部件168固定于容纳壳体152时,连接开口161a与容纳室170通过插通管部165而连通。
如图19所示,作为废液容纳体150内的空间的容纳室170构成为包括容纳废液的多个废液容纳室173、以及用于检测容纳室170内的废液的容纳状态的检测室175。多个废液容纳室173被长边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而配置的多个隔板172分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X侧开始依次形成有三个废液容纳室173A、173B、173C。连接部161的插通管部165配置于废液容纳室173A内。此外,检测室175配置于废液容纳室173A的+Y侧,通过隔板172T与废液容纳室173隔开。为了防止废液从废液容纳室173A越过隔板172T进入检测室175,优选配置为废液吸收体171与隔板172T的废液容纳室173A侧的壁相接触。
如图19~图21所示,在隔板172中,在容纳壳体152内的底部侧即+Z侧形成有开口,各废液容纳室173在容纳壳体152的底部侧彼此连通。此外,在容纳壳体152的底面上,为了废液吸收体171的定位而配置有多个沿X轴延伸的定位肋159。需要指出,在容纳壳体152中,反射部157配置于检测室175的+X侧的外壁。
如图22所示,在容纳于废液容纳室173B及废液容纳室173C的废液吸收体171的底部,形成有用于在与容纳壳体152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的缺口171r。因此,如图23所示,在将废液吸收体171配置于容纳壳体152内的状态下,在容纳壳体152的底部形成连通三个废液容纳室173A、173B、173C的空间。
此外,如上所述,在隔板172上,在容纳壳体152的底部侧形成有开口,因此,如图24所示,在容纳壳体152中,在隔板172的下方,在±X方向上相邻的废液容纳室173中容纳的废液吸收体171之间形成间隙SP。该间隙SP与通过废液吸收体171的底部的缺口171r所形成的空间连通。需要指出,将该连通的空间称为废液的诱导流路。
从排出部131穿过插通管部165向容纳壳体152排出的废液流入废液容纳室173A、173B。之后,废液穿过诱导流路而在废液容纳室173的底部流动。诱导流路与废液容纳体150内的所有废液吸收体171相接触,从而导入废液容纳室173的废液不会被该导入部附近的一部分的废液吸收体171吸收更多,而是在诱导流路中流动的过程中被所有废液吸收体171高效地吸收。此外,当在诱导流路中流动的废液的量变多时,该废液的一部分在通过间隙SP而向铅直上方流动的同时被废液吸收体171吸收。
需要指出,如果诱导流路的容积较小,在一下子向废液容纳体150导入了大量废液时,有可能由废液吸收体171进行的吸收赶不上废液的流入速度,导致导入的废液从连接开口161a溢出。因此,优选诱导流路的容积为一次抽吸清洁所排出的废液的最大量以上。另一方面,如果使诱导流路的容积过大,则配置废液吸收体171的容积变小,因此,可以吸收并保持废液的容量变小。因此,优选诱导流路的容积设定为与一次抽吸清洁所排出的废液的最大量等同。
如图19所示,在容纳壳体152中,检测室175与废液容纳室173A被隔板172T所分隔,但并非是完全分隔,而是通过设置于隔板172T的+X侧的连通空间176而连通。具体而言,检测室175和废液容纳室173A在与插通管部165的前端相比更靠近末端的位置处连通,该插通管部165向废液容纳室173内排出废液。
如图17所示,保护吸收体174以遮挡检测室175与废液容纳室173A的连通的方式配置于连通空间176内。连通空间176的底面位于比废液容纳室173A的底面高的位置即-Z侧的位置。当反复进行抽吸清洁,废液容纳室173中容纳无法被废液吸收体171吸收完的量的废液时,废液向废液吸收体171的外侧、即废液容纳室173内的空间溢出,在每次实施抽吸清洁时,废液的水位都会上升。另外,当废液的水位达到连通空间176的底面的高度时,废液开始被保护吸收体174吸收。进而,当反复实施抽吸清洁,且流入了保护吸收体174也无法吸收完的量的废液时,废液从保护吸收体174流入检测室175。
接着,对废液容纳体150安装于安装部130的安装动作及废液容纳体15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5及图26所示,安装部130配置于背面基座183的-X侧,该背面基座183固定于液体喷射装置111的装置主体。安装部130通过一个或多个弹簧181与背面基座183连接,并由弹簧181向-X方向施力。背面基座183在其+Z侧的端部固定于底面基座185。底面基座185是从背面基座183向-X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其上表面大致水平。在底面基座185的-X侧端部设置有向-Z方向突出的防脱突起部187。
如图25所示,在废液容纳体150的壳体底部154的+X侧端部与底面基座185上相接触的状态下,当使废液容纳体150相对于安装部130向+X方向移动时,排出部131与废液容纳体150的连接部161连接。此时,通过定位部132L、132R***定位凹部134L、134R中而定位废液容纳体150的±Y方向的位置。
另外,如图26所示,当壳体底部154的-X侧端部超过防脱突起部187时,使该-X侧端部向+Z方向下降并放置于底面基座185,此时废液容纳体150的±Z方向的位置被确定。同时,由弹簧181向-X方向施力的废液容纳体150通过防脱突起部187而被限制向-X方向的移动从而确定±X方向的位置。此时,如图27所示,废液容纳体150的反射部157配置在与光学式传感器135对置的位置处。
此外,此时,通过容纳体侧端子部156以和配置于倾斜面143的装置侧端子部141接触并潜入装置侧端子部141中的方式而向安装方向移动,容纳体侧端子部156与装置侧端子部141电连接。需要指出,通过容纳体侧端子部156与倾斜面143的装置侧端子部141接触并潜入装置侧端子部141中,即便是在容纳体侧端子部156或装置侧端子部141附着有灰尘等附着物的情况下,也可以抹掉这样的附着物,确保电触点。
此外,当容纳体侧端子部156与装置侧端子部141接触时,端子保持部142的引导凸部144L、144R分别与废液容纳体150的引导凹部162L、162R卡合,从而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准确地定位于装置侧端子部141。当容纳体侧端子部156与装置侧端子部141电连接时,控制部1100可以在每次执行抽吸清洁时,将预想的累积排出量写入容纳体侧端子部156的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中读出该累积排出量。
需要指出,废液容纳体150是否被适当地安装可以通过控制部1100检测容纳体侧端子部156与装置侧端子部141的电连接来确定。但是,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和装置侧端子部141在平面上具有预定范围,在双方以与安装方向相交的方式倾斜的状态对置且接触的情况下,只要它们的一部分接触,即便是未完全***排出部131的连接开口161a中,控制部1100也可以检测连接。
如图28所示,优选反射部157具有通过容纳室170内、详细而言是光的反射状态根据检测室175内是否有废液而产生变化的三棱镜(临界角棱镜)。在这种情况下,以在废液容纳体150内所形成的检测室175中三棱镜的两面突出且剩余的一面露出于废液容纳体150的外侧的方式来配置反射部157。
另外,当光学式传感器135的发光部135a射出的光从露出于废液容纳体150的外侧的面射入三棱镜时,如果在检测室175内与三棱镜接触的区域中没有废液,则如图28中实线的箭头所示,入射光在其它两面上反射,由受光部135b接收该反射光。反之,当检测室175内与三棱镜接触的区域充满废液时,如图28中虚线所示,入射光不会被反射而是透过三棱镜,因此,受光部135b不接收反射光。
由此,随着废液流入检测室175,光学式传感器135的受光部135b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光量减少,从而检测出在废液容纳体150中能够容纳的废液的剩余容量耗尽或者变少。由此,在检测为剩余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基于光学式传感器135的检测信号,控制部1100检测废液容纳体150的充满状态,或者剩余容量不足。
需要指出,当将废液最初流入的空间作为检测室175时,需要等待该废液被废液吸收体171吸收后再进行检测,因此,到检测为止需要花费时间。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流入废液容纳体150的废液流到诱导流路并被废液吸收体171吸收之后,溢出的废液流入检测室175,因此,无需等待流入检测室175的废液被废液吸收体171吸收后再进行剩余容量不足的检测,可以迅速地进行充满状态或剩余容量不足的检测。
在控制部1100检测到废液容纳体150的充满状态或剩余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部1100在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操作部129(参照图10)等上进行例如错误显示,从而能够向用户督促更换废液容纳体150。需要指出,如果将反射部157配置于靠近检测室175的上方处,则可以检测余量耗尽即充满状态,如果将反射部157配置于靠近检测室175的下方,则可以检测到余量变少即剩余容量不足。
如图29所示,在将反射部157作为三棱镜的情况下,优选以面对检测室175的三棱镜的两面相交而形成的棱线RG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来配置棱镜。在检测室175内容纳有少量的废液的状态下,如果对废液容纳体150施加某种冲击,有时检测室175内的废液会附着于三棱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三棱镜的两面相交而形成的棱线RG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来配置棱镜,则与棱线RG水平地延伸时相比,即便是废液暂时地附着于三棱镜,随后废液也会迅速流下,因此,可以避免废液的附着导致的剩余容量的错误检测。
如以上说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1)当沿着安装方向观察废液容纳体150时,连接开口161a并非配置于宽度方向的中央而是配置于向-Y侧偏离的位置,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及反射部157配置于+Y侧,因此,即便是在废液从连接开口161a向重力方向垂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废液附着于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及反射部157。
(2)反射部157以朝向安装方向的方式而配置,因此,在安装部130中,能够实现光学式传感器135与装置侧端子部141的并排配置。由此,能够抑制安装部130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大型化。
(3)容纳体侧端子部156设置于在宽度方向上与连接开口161a并排的位置处。也就是说,容纳体侧端子部156与连接开口161a的高度大致相等,因此,能够抑制从连接开口161a垂下的废液附着于容纳体侧端子部156。
(4)在宽度方向上的连接开口161a与反射部157之间,配置有凹部158及定位凹部134L,因此,从连接开口161a垂下的废液难以到达反射部157,能够抑制废液附着于反射部157。
(5)容纳体侧端子部156设置于比连接开口161a更靠近取出方向侧且设置于向上的斜面上,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连接开口161a垂下的废液附着于容纳体侧端子部156。
(6)反射部157设置于比容纳体侧端子部156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可以说处于从连接开口161a垂下的废液容易进入的位置,但是,由于反射部157设置于比容纳体侧端子部156更靠取出方向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废液附着于反射部157。
(7)反射部157具有光的反射状态根据是否有废液而产生变化的棱镜,因此,能够精度优良地检测废液容纳体150是否充满废液。
(8)检测室175通过隔板172T和保护吸收体174与废液容纳室173分隔开来,即便是在大量的废液猛烈地流入废液容纳体150内时,也能够抑制废液流入检测室175。此外,即便是使废液容纳体150倾斜,也能够通过隔板172T和保护吸收体174抑制废液绕入检测室175。
(9)检测室175并非设置在插通管部165的正下方,而是设置在从配置有插通管部165的废液容纳室173A向+Y侧偏离的位置处,因此,即便是废液容纳体150绕Y轴进行旋转,废液容纳室173A变得比废液容纳室173C更低,也不存在从插通管部165排出的废液流经插通管部165的外表面而流入检测室175的可能性。
(10)在容纳壳体152中,连通检测室175与废液容纳室173的连通空间176位于与插通管部165的前端相比更靠近末端的位置,该插通管部165向废液容纳室173内排出废液。因此,能够抑制从插通管部165排出的废液直接附着在配置于连通空间176的保护吸收体174而流入检测室175内。
需要指出,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按照下面所示的变更例的方式进行变更。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更例可以通过适当地组合来实现。
·如图30所示,废液容纳体150的连接开口161a也可以配置在作为安装方向的面前侧的-X侧,而非作为安装方向上的里侧的+X侧的端部。
·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和装置侧端子部141的倾斜的朝向也可以和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即,在废液容纳体150安装于安装部130的安装状态下,装置侧端子部141也可以配置于容纳体侧端子部156之下。此外,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和装置侧端子部141的倾斜的朝向也可以垂直于X方向,或者垂直于Y方向,或者垂直于Z方向。
·连接开口161a也可以在废液容纳体150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Y侧。在这种情况下,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及反射部157配置于-Y侧。
·如果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及反射部157中的至少一个位于连接开口161a的相反侧,则可以配置于壳体侧壁155F、155S。例如,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当连接开口161a配置于-Y侧时,容纳体侧端子部156及反射部157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配置于+Y侧的壳体侧壁155S。
·在与废液容纳体150中的废液的容纳量无关地将废液容纳体150安装于适当位置的情况下,反射部157也可以使出射光向受光部135b反射。在这种情况下,反射部157例如由反射镜构成,在废液容纳体150安装于安装部130的情况下,光学式传感器135接收反射部157所反射的光。另一方面,在废液容纳体150未安装于安装部130的情况下,光学式传感器135不接收光。这样,通过光学式传感器135能够检测废液容纳体150的安装状态。
·在废液从废液容纳室173越过隔板172T的上端意外流入检测室175内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该废液对光学式传感器135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在检测室175内,也可以在隔板172T的上端与反射部157之间配置废液吸收体171。
·废液容纳室173的内部,也可以不设置由废液吸收体171的缺口171r、间隙SP所形成的诱导流路。
·废液容纳体150也可以不具备废液吸收体171及保护吸收体174。在这种情况下,在废液容纳室173与检测室175之间未设置有连通空间176,在废液容纳室173内的废液超过隔板172T的高度的情况下,废液流入检测室175。
·在导入废液容纳体150的废液由于蒸发等而导致粘度上升、流动性下降从而堵塞诱导流路的可能性升高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连通诱导流路与检测室175的流路。另一方面,在废液的粘度上升导致的流动性的降低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优选将检测室175设置为独立于诱导流路的空间、即未与诱导流路直接连通的空间。
·废液容纳体150也可以作为如下所述的附件来发挥作用:为了通过管等与配置于液体喷射装置111的装置主体的外侧的废液罐连接,而将液体喷射装置111内产生的废液向废液罐排出,而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废液罐配置在与排出部131相比在重力方向上更靠下方的位置,则能够使废液自然流下。
或者,也可以将容器连接部设置于废液容纳体150的安装方向上的面前侧即-X侧,使配置于液体喷射装置111的装置主体的外侧的废液罐以可拆装的方式与该容器连接部连接。由此,在将废液容纳体150用作附件时,也可以不更换废液容纳体150,因此,废液容纳体50也可以是不会从液体喷射装置111拆除而是固定于液体喷射装置111的状态。
·液体喷射装置11并不限定于具有记录范围涉及介质S的整个宽度的行式打印头。例如,也可以是交替进行在保持液体喷射部113的滑架沿着引导轴在±X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所进行的液体喷射、以及向+Y方向输送介质S的串行式的打印头。
·液体喷射部113喷射的液体并不限定于油墨,例如也可以是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在液体中所形成的液状体等。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包含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来进行记录。
·介质S并不限定于纸张,也可以是塑料薄膜、薄的板材等,还可以是用于印染装置等的布帛。此外,介质S并不限定于薄片或板状,例如也可以是T恤等衣服、餐具或文具等立体物。
·废液容纳体150也可以容纳回收并液化伴随着液体的喷射等而飞散的水汽而形成的废液,不仅是可以容纳用于对目标物进行喷射的液体,也可以容纳用于液体喷射部等的清洗的清洗液等各种功能液。此外,也可以是在液体喷射装置之外的装置中,容纳例如用于检查等的使用过的检查液、试剂等任意废液的废液容纳体。
·安装有废液容纳体150的装置并不限定于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伴随着对象物的清洗在消耗清洗液的同时将使用后的清洗液作为废液排出的清洗装置、为了进行更换等而将循环了预定次数的循环液的一部分作为废液排出的液体循环装置等。

Claims (8)

1.一种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液体容纳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具有弹性的连接部,所述供给单元具备:
液体导入部,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连接部连接;
施力部件,当将所述液体容纳体与所述液体导入部连接的方向设为连接方向时,对所述液体容纳体向作为所述连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脱离方向施力;以及
卡合杆,具有卡合部,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与所述液体导入部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液体容纳体卡合,
其中,所述卡合杆具有使用者所操作的操作部、以及能够对所述液体容纳体进行按压的按压部,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解除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卡合,并通过所述按压部向所述脱离方向按压所述液体容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所述操作部及所述按压部能够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所述第一转动轴到所述操作部的距离比所述第一转动轴到所述按压部的距离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体由于所述按压部的按压而向所述脱离方向移动的距离比所述液体容纳体受到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向所述脱离方向移动的距离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单元还具备:
供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的安装部,
其中,在所述安装部形成有用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口,
所述卡合杆配置为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口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单元还具备:
支承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支承部件,
其中,所述施力部件隔着所述支承部件对所述液体容纳体施力,
所述按压部隔着所述支承部件对所述液体容纳体进行按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能够以与所述连接方向相交的第二转动轴为中心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向所述连接方向的位置,
在所述支承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液体容纳体沿着与所述连接方向及所述第二转动轴双方相交的引导路径被引导至所述支承部件上的预定位置,
通过所述液体容纳***于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支承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液体导入部与所述液体容纳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导入部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引导路径倾斜的姿态。
8.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给单元;以及
液体喷头,向介质喷出所述供给单元所供给的液体。
CN202210570187.3A 2021-05-26 2022-05-24 供给单元及液体喷出装置 Pending CN1154020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8215A JP2022181327A (ja) 2021-05-26 2021-05-26 供給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088215 2021-05-26
JP2021101395A JP2023000518A (ja) 2021-06-18 2021-06-18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21-101395 2021-06-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2008A true CN115402008A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7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0187.3A Pending CN115402008A (zh) 2021-05-26 2022-05-24 供给单元及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8737B2 (zh)
CN (1) CN11540200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8147B2 (ja) * 2005-06-01 201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6385163B2 (ja) 2014-06-27 2018-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741378B2 (ja) 2016-02-05 2020-08-19 珠海納思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6819077B2 (ja) * 2016-05-27 2021-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870265B2 (ja) * 2016-09-30 2021-05-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79622A1 (en) 2022-12-01
US11938737B2 (en)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9994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EP2703167B1 (en) Storage unit holding member and holding member
JP6007683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5987564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5585154B2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H08207298A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623666B2 (ja) 廃液収容体
JP2015047830A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108501537B (zh) 液体容纳体
JP2017056686A (ja) 端子接続部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CN115402008A (zh) 供给单元及液体喷出装置
US11376852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6070885B2 (ja)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
JP6065371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2014046625A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2023000518A (ja)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22181327A (ja) 供給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4571865A (zh) 供给单元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KR20140148461A (ko) 카트리지 및 밀봉 부재
JP2017056705A (ja) 端子接続部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079615A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