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0547A - 连接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0547A
CN115360547A CN202210315950.8A CN202210315950A CN115360547A CN 115360547 A CN115360547 A CN 115360547A CN 202210315950 A CN202210315950 A CN 202210315950A CN 115360547 A CN115360547 A CN 115360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wall
connector assembly
protru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59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坂纯士
横山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828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7643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869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8002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868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7995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60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0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01R13/6586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for separating multiple connector modules
    • H01R13/6587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for separating multiple connector modules for mounting on PC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体,能够抑制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由于一方的连接器位移而可能产生的连接器的变形和破损。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一方进入到另一方的内侧而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而构成。第一连接器具有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向配置第二连接器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第二连接器具有限制与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第二连接器的位移的限制部。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限制部通过在交叉方向上与突出部接触,限制第二连接器的位移。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而构成的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在连接器组装体中,具有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组装体(以下称为连接器组装体1)那样,通过两个连接器相互嵌合而构成的连接器组装体。
如图25所示,连接器组装体1由插座连接器2和插头连接器3构成。插头连接器3通过进入到插座连接器2所具有的第一外壳4的内侧的空间中而与插座连接器2嵌合,其结果,构成连接器组装体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92656号公报
在上述连接器组装体1中,在连接器彼此嵌合之后,会有在与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插头连接器3相对于插座连接器2位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插头连接器3所具有的第二外壳5与第一外壳4的内壁面接触,外力从第一外壳4作用于第二外壳5。由于该外力,第二外壳5以向内侧位移的方式变形。
另一方面,第二外壳5以包围保持触头6的壳体7的状态安装于壳体7。第二外壳5在受到外力而变形时与壳体7的侧壁接触而按压侧壁,壳体7的侧壁有可能因来自第二外壳5的按压力而变形或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解决以下所示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由于一方的连接器位移而可能产生的连接器的变形和破损的连接器组装体。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是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一方进入到另一方的内侧而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而构成的,该连接器组装体的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具有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向配置第二连接器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第二连接器具有限制与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第二连接器的位移的限制部,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限制部通过在交叉方向上与突出部接触,限制第二连接器的位移。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限制部通过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与突出部接触,限制第二连接器的位移。由此,抑制起因于第二连接器的位移而产生的外力,其结果,良好地抑制因该外力而可能产生的第二连接器的变形和破损。
此外,可以是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触头;保持第一触头的第一壳体;以及包围第一壳体的第一外壳。可以是第二连接器具有:与第一触头连接的第二触头;保持第二触头的第二壳体;以及包围第二壳体的第二外壳。此外,可以是第一外壳在嵌合方向上的第一外壳的一端具有开口,并且在嵌合方向上的与开口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底壁。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突出部从底壁向开口所处的一侧突出。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突出部从第一外壳的底壁突出,所以能够在第一连接器内容易地设置突出部。
此外,更优选的是,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限制部在交叉方向上位于比突出部靠向外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限制部在交叉方向上位于比突出部靠向外侧的位置,所以在第二连接器在交叉方向上位移的情况下,从突出部观察,在位移的方向上存在限制部。由此,能够有效地限制第二连接器的位移。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交叉方向包括相互正交的第一交叉方向和第二交叉方向。此外,可以是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在第二交叉方向上比在第一交叉方向上更长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更优选的是,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限制部在第一交叉方向上位于比突出部靠向外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限制第一交叉方向上的第二连接器的位移。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在连接器组装体的内部,沿第一交叉方向设置有遮断屏蔽件。在这种情况下,更优选的是,突出部在第二交叉方向上配置在比遮断屏蔽件更接近第一连接器的角部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限制第一交叉方向上的第二连接器的位移(详细地说向以沿着嵌合方向的轴为中心转动的方向的位移)。
此外,可以是突出部具有配置于在第一交叉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的两个突出部。并且,优选的是,限制部具有配置于在第一交叉方向上分别与两个突出部对应的位置的两个限制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设置有两个突出部和两个限制部,所以能够更有效地限制第一交叉方向上的第二连接器的位移。
此外,可以是第一壳体通过被夹在两个突出部之间而安装于第一外壳。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一壳体压入到两个突出部之间,第一壳体安装于第一外壳。即,突出部除了与限制部一起限制第二连接器的位移的用途以外,还用于将第一壳体安装于第一外壳的用途。由此,与按用途分开设置部件(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连接器组装体的构成部件数量。
此外,可以是突出部由与底壁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且与底壁一体化。即,突出部与底壁可以一体成形。由此,与突出部和底壁为不同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第一连接器的构成部件。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突出部和底壁由同一金属板构成。
此外,可以是第二外壳具有:伸出壁,在嵌合方向上延伸;以及弯曲壁,从嵌合方向上的伸出壁的端部向交叉方向的内侧弯曲。在这种情况下,更优选的是,在弯曲壁中的交叉方向的内侧的端部设置有限制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二外壳的弯曲壁的一部分(详细地说交叉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来设置限制部。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更优选的是,在弯曲壁中的交叉方向的内侧的端部形成有切口,弯曲壁中的形成有切口的部分构成限制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弯曲壁中的形成有切口的部分来设置限制部。此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容易避免使连接器彼此嵌合时突出部与弯曲壁的干涉,所以能够使连接器彼此顺畅地嵌合。
此外,可以是第二连接器进入到第一连接器的内侧而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第二壳体在交叉方向上的第二壳体的端部具有侧壁,第二连接器还具备刚性比第二壳体高的补强构件。并且,更优选的是,补强构件的一部分,以进入到在侧壁中位于与第二外壳相对的一侧的外壁面与位于与外壁面相反的一侧的内壁面之间的状态,安装于侧壁。
根据上述结构,补强构件的一部分进入到第二壳体的侧壁的外壁面与内壁面之间而安装于侧壁。根据该结构,在从第二外壳对壳体的侧壁作用有外力的情况下,由于安装于侧壁的补强构件的一部分抵抗外力,所以能够抑制侧壁的变形和破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现一种连接器组装体,能够抑制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由于第二连接器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位移而可能产生的第二连接器的变形和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装体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图5的I-I剖面的图。
图7是示出图5的J-J剖面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是从下侧观察第一连接器时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设备图。
图14是示出第一壳体被压入到两个突出部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设备图。
图20是示出遮断屏蔽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1是除去壳体和触头而示出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每一个的立体图。
图22是除去壳体和触头而示出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每一个的俯视图。
图23是图6的突出端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24是示出突出端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25是示出现有例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 连接器组装体 2 插座连接器 3 插头连接器 4 第一外壳
5 第二外壳 6 触头 7 壳体 10 第一连接器 12、14 第一触头
20 第一壳体 21 壳体中央部 22 壳体端部 23 中央凸部 24 侧方凸部
25 嵌入槽 26 嵌入凹部 27 啮合凹部 30 第一外壳 31 底壁
32 侧壁 33 长边部分 34 短边部分 35 凸缘部分 36 ***部
37 边缘部 38 边角部 39 连结部 40 遮断屏蔽片 42 突出部
50 第二连接器 52、54 第二触头 60 第二壳体 61壳体中央部
62 壳体端部 63、64触头保持部 65、66侧壁 67 侧壁凹部
68 啮合凹部 70 第二外壳 71 第一壁部 72 第二壁部 73、75 伸出壁
75A 伸出壁端部 74、76 弯曲壁 77 啮合片部 78 限制部 79 突起部
80 遮断板 81 伸出部分 82 第一遮断部 83 第二遮断部 84 突出端部
100 连接器组装体 M 开口 S1 外壁面 S2 内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构成例,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的一个实施方式。
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列举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即,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从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变更或改良。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各部件的材质、形状和设计尺寸等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用途和本发明实施时的技术水准等进行设定。此外,本发明包括其等价物。
此外,以下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Y、Z方向,X方向是连接器组装体的横宽方向,Y方向是连接器组装体的前后方向,Z方向是连接器组装体的上下方向。在此,Z方向相当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X方向和Y方向相当于与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此外,交叉方向包括相互正交的第一交叉方向和第二交叉方向,X方向相当于第一交叉方向,Y方向相当于第二交叉方向。
另外,以下将+Z侧作为连接器组装体的上侧,将-Z侧作为连接器组装体的下侧进行说明。在此,+Z侧是在Z方向上从第一连接器观察时的第二连接器所处的一侧。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正交”和“平行”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一般容许的误差的范围,并且也包括相对于严格的正交和平行偏离小于数度(例如2~3°)的范围内的状态。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称为“连接器嵌合”,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称为“连接器嵌合状态”。
《关于连接器组装体的构成例》
参照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装体(以下称为连接器组装体100)的结构的概要。图6示出图5的I-I剖面,I-I剖面是通过后述的遮断板80的XZ平面。图7示出图5的J-J剖面,J-J剖面是通过后述的突出部42的XY平面。
连接器组装体100具有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器10以及图2所示的第二连接器50作为构成要素。在连接器组装体100中,第一连接器10是插座连接器,第二连接器50是插头连接器。并且,通过第二连接器50进入到第一连接器10的内侧,连接器彼此嵌合,构成连接器组装体100。
第一连接器10的-Z侧的端部通过焊料固定于未图示的基板的表面,安装于基板。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器10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的外观,在Y方向上比在X方向上更长地延伸。第一连接器10是以X方向和Y方向各自的中央位置为界而对称的结构。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器10具有:第一触头12、14;保持第一触头12、14的第一壳体20;包围第一壳体20的第一外壳30;以及构成遮断屏蔽件120的遮断屏蔽片40。
保持于第一壳体20的Y方向上的中央部(壳体中央部21)的第一触头12是低频信号传输用或供电用的触头。另外,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多个(图1中为六个)第一触头12保持于壳体中央部21。保持于第一壳体20的Y方向上的两端部(壳体端部22)的第一触头14是高频信号传输用的触头、即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用端子。高频例如相当于6GHz以上的频带,是包含用于5G(5th Generation,第五代)的28GHz带宽的频带。另外,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在+Y侧和-Y侧的壳体端部22分别各保持有一个第一触头14。
第一壳体20是由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的成型品,在配置于第一外壳30的内侧的状态下组装于第一外壳30。第一外壳30是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的金属制的框体,+Z侧的端部是开口端。即,如图1所示,第一外壳30在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的一端具有开口M。在连接器嵌合时,第二连接器50通过开口M进入到第一连接器10的内侧。并且,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如图3、图4和图7所示,第二连接器50整体收纳于第一外壳30的内侧空间。
如图1所示,在+Y侧和-Y侧的壳体端部22分别各安装有两个遮断屏蔽片40。安装于各壳体端部22的两个遮断屏蔽片40成对,在Y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在X方向上相互分离。
第二连接器50的+Z侧的端部通过焊料固定于未图示的基板的表面,安装于基板。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器50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的外观,在Y方向上比在X方向上更长地延伸。第二连接器50是以X方向和Y方向各自的中央位置为界而对称的结构。
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器50具有:第二触头52、54;保持第二触头52、54的第二壳体60;包围第二壳体60的第二外壳70;以及构成遮断屏蔽件120的遮断板80。
在第二壳体60的Y方向上的中央部(壳体中央部61)保持有与第一触头12相同数量(图2中为六个)的第二触头52。各第二触头52配置在与第一触头12对应的位置,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与对应的第一触头12电连接。由此,能够进行连接器之间的低频信号的传输。在第二壳体60的+Y侧和-Y侧的端部(壳体端部62)分别各保持有一个高频信号传输用的第二触头54。各第二触头54配置在与第一触头14对应的位置,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与对应的第一触头14电连接。由此,能够进行连接器之间的高频信号的传输。
第二壳体60是由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的成型品,在配置在第二外壳70的内侧的状态下组装于第二外壳70。第二外壳70是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的金属制的框体,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如图4所示,第二外壳70的外壁面与第一外壳30的内壁面相邻。
如图2所示,遮断板80是在X方向上延伸的金属板,例如通过嵌件成型安装于第二壳体60。遮断板80在Y方向上在保持于+Y侧和-Y侧的壳体端部22的第二触头54之间设置有多个(图2中为两个)。各遮断板80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与遮断屏蔽片40一起构成遮断屏蔽件120(参照图20~图22)。
遮断屏蔽件120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设置在连接器组装体100的内部,在+Y侧和-Y侧各配置有一个的高频信号用的触头之间配置有多个(具体地说为两个)。各遮断屏蔽件120为了抑制高频信号用的触头之间的信号串扰而沿X方向延伸设置(参照图21和图22)。
《关于第一连接器的详细结构》
参照图8~图14,对第一连接器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第一壳体20被压入到两个突出部42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该剖面是通过突出部42的XZ平面。
第一壳体20具有在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部分:具体地说,壳体中央部21、以及+Y侧和-Y侧的壳体端部22。如图8和图13所示,壳体中央部21具备位于X方向的中央部的中央凸部23以及在X方向上位于中央凸部23的两侧的侧方凸部24。中央凸部23和两个侧方凸部24沿Y方向延伸,在中央凸部23与侧方凸部24之间设置有嵌入槽25。在各嵌入槽25中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嵌入有多个(图1中为三个)第一触头12。
如图8和图13所示,第一壳体20中的+Y侧和-Y侧各自的壳体端部22在X方向的中央部分具有向Y方向内侧凹陷而形成的嵌入凹部26。在嵌入凹部26中,Y方向外侧的端部为开口端,除此以外的端部被向+Z侧垂直竖起的壁面封闭。并且,从图12和图13可知,第一触头14向Y方向内侧被压入并嵌入到嵌入凹部26内。
此外,如图8和图13所示,各壳体端部22在+X侧和-X侧的端部分别具有向Y方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的啮合凹部27。在啮合凹部27中,Y方向内侧的端部为开口端,除此以外的端部被向+Z侧垂直竖起的壁面封闭。并且,遮断屏蔽片40进入到啮合凹部27内,遮断屏蔽片40与啮合凹部27中位于Y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壁面啮合。
遮断屏蔽片40由在侧视观察时弯曲成大致S形、且向+Z侧突出的金属片构成。如图8、图9、图12和图13所示,遮断屏蔽片40在Y方向上设置于比保持于壳体中央部21的第一触头12靠向外侧的位置,并且配置于与保持于壳体端部22的第一触头14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遮断屏蔽片40与第一外壳30一体化,由与第一外壳30相同的金属板构成。具体地说,如图12和图13所示,通过将冲切成规定形状的第一外壳30的底壁31的一部分弯曲成向+Z侧立起的大致S形,构成遮断屏蔽片40。
第一外壳30与安装有第一连接器10的基板中的未图示的接地用的导电图案接触,与接地电位连接。由此,第一外壳30发挥屏蔽功能,遮断外界对第一触头12、14的影响(电磁干扰)。
如图8~图14所示,第一外壳30具有设置于-Z侧的端部(即与开口M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底壁31、以及从底壁31的外边缘向+Z侧竖起的侧壁32。如图8所示,侧壁32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具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一对长边部分33、以及在X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短边部分34。如图8和图12所示,一对长边部分33和一对短边部分34无接缝且无缝隙地相连。即,侧壁32遍及第一外壳30的整个周向无缝地连续。
此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侧壁32的+Z侧的端部(上端部)向第一外壳30的外侧弯曲,形成凸缘部分35。凸缘部分35在第一外壳30中以包围开口M的方式设置。由此,侧壁32的上端部向第一外壳30的外侧弯曲而形成凸缘部分35,因此在连接器嵌合时,第二连接器50被适当地引导到第一外壳30的内侧。
此外,如图8和图12所示,在侧壁32局部地设置有通过将侧壁32的壁体向内侧压入而向第一外壳30的内侧***的***部36。
底壁31由沿着XY平面的平板构成,如图9和图12所示,朝向第一外壳30的内侧延伸。在底壁31的上表面(+Z侧的表面)承载第一壳体20,底壁31的下表面(-Z侧的表面)固定于基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31与侧壁32一体成形,详细地说,由与侧壁32相同的金属板构成。即,图8~图13所示的第一外壳30由一张金属板构成,能够通过对该金属板应用拉深加工(严格地说为方筒拉深加工)来制造。金属板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如可以利用黄铜和青铜等铜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板的板厚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如设定为0.06mm~0.15mm。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31的大部分被冲切,由边缘部37、边角部38和连结部39构成底壁31。如图9和图12所示,边缘部37是沿第一外壳30的内侧空间的外边缘设置的窄幅的部分。边角部38在第一外壳30的四角以大致矩形的断片状存在。
连结部39在X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是连结边缘部37中的+X侧的端部与-X侧的端部之间的部分,如图9和图12所示,在Y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具体地说两个)。设置在+Y侧和-Y侧的连结部39在Y方向上配置在+Y侧的边角部38与-Y侧的边角部38之间。
此外,上述遮断屏蔽片40与连结部39连续,两个遮断屏蔽片40分别从+Y侧和-Y侧的各个连结部39向+Z侧延伸。即,在Y方向上设置有连结部39的位置相当于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设置有遮断屏蔽件120的位置。
如图8和图13所示,在第一外壳30的内侧设置有突出部42,该突出部42从底壁31向+Z侧、即从第一连接器10观察向配置第二连接器50的一侧突出。突出部42为柱状的凸部,从底壁31向开口M所处的一侧突出,其突出量(详细地说从底壁31的上表面的突出量)约为0.1mm。突出部42在X方向相互分离的位置配置有两个,如图8和图13所示,两个突出部42在+Y侧和-Y侧各设置有一组。
分别设置在+Y侧和-Y侧的两个突出部42是以第一连接器10的X方向中央为界而对称的结构,两个突出部42分别在Y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此外,X方向上的两个突出部42的间隔是与第一壳体20的壳体端部22的横宽大致相同的长度。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突出部42的X方向内侧的端面(即成对的突出部42对置的一侧的端面)以山状鼓出。
此外,如图8和图13所示,各突出部42在第一外壳30内设置在第一外壳30的四角(换言之第一连接器10的角部)附近。具体地说,设置在+Y侧的两个突出部42设置在比+Y侧的连结部39、即设置在+Y侧的遮断屏蔽件120更接近第一连接器10的+Y侧的角部的位置。此外,设置在-Y侧的两个突出部42设置在比-Y侧的连结部39、即设置在-Y侧的遮断屏蔽件120更接近第一连接器10的-Y侧的角部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突出部42由与第一外壳30的底壁31和侧壁32相同的材料构成,详细地说,由与底壁31和侧壁32相同的金属板构成。具体地说,通过对各边角部38的顶部(内侧的端部)实施切割弯曲加工而使其向+Z侧立起,形成突出部42。由此,第一外壳30的底壁31和侧壁32以及突出部42和遮断屏蔽片40全部一体化。其结果,与这些部分各自为不同部件的情况相比,第一连接器10的构成部件数量更少。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突出部42也可以由与第一外壳30不同的部件构成。
以上说明的突出部42用于将第一壳体20安装于第一外壳30。具体地说,将第一壳体20从开口M侧放入到第一外壳30内并配置在规定位置。此时,如图14所示,壳体端部22被压入到两个突出部42之间而被夹在突出部42彼此之间。由此,第一壳体20安装于(组装于)第一外壳30。
《关于第二连接器的详细结构》
参照图15~图19,对第二连接器5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第二壳体60具有在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部分:具体地说,壳体中央部61、以及+Y侧和-Y侧的壳体端部62。如图15和图19所示,壳体中央部61具有向-Z侧竖起并在Y方向上延伸的触头保持部63。触头保持部63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两个。在各触头保持部63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凹陷部,在各凹陷部中压入有第二触头52。
如图15和图19所示,壳体端部62具有触头保持部64以及配置在触头保持部64的外侧的侧壁65、66。触头保持部64具有形成在Y方向内侧的凹陷部,在该凹陷部中压入有第二触头54。
侧壁65是向-Z侧垂直竖起的壁,直立设置于各壳体端部62的边缘部分。具体地说,如图19所示,在壳体端部62的X方向上的边缘部分直立设置有侧壁65(以下称为X方向的侧壁65)。X方向的侧壁65构成第二壳体60的X方向上的端部(侧端部)。此外,在壳体端部62的Y方向外侧的边缘部分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直立设置有两个侧壁66(以下称为Y方向的侧壁66)。如图15和图19所示,压入有第二触头54的凹陷部在X方向上设置在Y方向的侧壁66彼此之间。
各侧壁65、66具有厚度,具有在厚度方向上位于与第二外壳70相对的一侧的外壁面S1、以及位于与外壁面S1相反的一侧的内壁面S2(参照图23)。外壁面S1是与Z方向平行的平面,与第二外壳70的内壁面相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壁面S1与第二外壳70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少许间隙(参照图23)。另外,并不限定于此,间隙也可以无限小,或者外壁面S1也可以与第二外壳70的内壁面邻接。
如图19所示,在X方向的侧壁65的内侧设置有向X方向外侧以台梯形形状凹陷而形成的侧壁凹部67。在第二壳体60安装于第二外壳70的状态下,如图15所示,侧壁凹部67与第二外壳70的限制部78在Z方向上重叠。详细地说,侧壁凹部67与限制部78以各自的外边缘彼此一致的方式重叠。
如图19所示,在Y方向的侧壁66的内侧设置有向Y方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的啮合凹部68。如图15所示,第二外壳70的啮合片部77与啮合凹部68啮合。
第二外壳70由金属板构成,例如由黄铜和青铜等铜合金或不锈钢的板材构成。构成第二外壳70的金属板的板厚例如设定为0.06mm~0.15mm。第二外壳70的+Z侧的端部与安装有第二连接器50的基板中的未图示的接地用的导电图案接触,与接地电位连接。由此,第二外壳70发挥屏蔽功能,遮断外界对第二触头52、54的影响(电磁干扰)。另外,第二外壳70遍及其整个周向通过焊料固定于基板。
如图15和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70在Y方向上分割为两个断片。详细地说,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C形的两个各断片配置成各自的边缘侧的端部(敞开侧的端部)相互面对,由此构成第二外壳7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第二外壳70也可以是一个连续体而不能分割的框体。
构成第二外壳70的两个断片的结构在Y方向上对称。如图15~图19所示,各断片具有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平行排列的一对第一壁部71、以及在X方向上位于一对第一壁部71之间的第二壁部72。如图17所示,第一壁部71具有在Z方向上垂直竖起且在Y方向上延伸的伸出壁73、以及从伸出壁73的-Z侧的端部向X方向内侧弯曲成圆弧状的弯曲壁74。如图17所示,伸出壁73的+Z侧的端部的规定部位被剖切成大致矩形。如图17所示,遮断板80的X方向端部(详细地说伸出部分81的端部)面向该切口内。
此外,如图15和图19所示,在一对第一壁部71的每一个中,在弯曲壁74的Y方向外侧且在X方向内侧的端部形成有在俯视观察时为梯形形状的切口。另外,切口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梯形,例如也可以是矩形或半圆形。
上述切口是为了避免在连接器嵌合时第一连接器10的突出部42与第二外壳70、更详细地说是第一壁部71的弯曲壁74发生干涉而设置的。因此,上述切口在X方向和Y方向上配置在与突出部42对应的位置。
具体地说,在第一连接器10中,在+Y侧和-Y侧分别在X方向上设置有相互分离的两个突出部42。与此对应,在第二连接器50中,在+Y侧和-Y侧分别在X方向上排列的一对第一壁部71各自的弯曲壁74形成有上述切口。
此外,弯曲壁74中的形成有切口的部分用于在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时限制第二连接器50的X方向和Y方向的位移(位置偏移)。换言之,弯曲壁74中的形成有切口的部分构成限制第二连接器50的位移的限制部78。如图15和图19所示,限制部78设置在弯曲壁74的X方向内侧的端部。此外,如上所述,在X方向上与相互分离的两个突出部42分别对应的位置配置有限制部78。即,在第二外壳70的+Y侧和-Y侧各自的端部设置有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两个限制部78。
此外,如图15和图19所示,限制部78在第二外壳70内设置在第二外壳70的四角(换言之第二外壳70的角部)附近。具体地说,设置在+Y侧的两个限制部78设置于比+Y侧的遮断板80、即设置在+Y侧的遮断屏蔽件120更接近第二连接器50的+Y侧的角部的位置。此外,设置在-Y侧的两个限制部78设置于比-Y侧的遮断板80、即设置在-Y侧的遮断屏蔽件120更接近第二连接器50的-Y侧的角部的位置。
如图18所示,第二壁部72具有在Z方向上垂直竖起且在X方向上延伸的伸出壁75、以及从伸出壁75的-Z侧的端部向Y方向内侧弯曲成圆弧状的弯曲壁76。如图16所示,伸出壁75的X方向两端部弯折成大致直角,具有向Y方向内侧伸出的部分(以下称为伸出壁端部75A)。如图16所示,伸出壁端部75A在X方向上配置在与第一壁部71的伸出壁73平行且相邻的位置。
此外,如图15和图19所示,在弯曲壁76形成有从Y方向内侧的端部向-Z侧弯曲成倒J形的啮合片部77。此外,如图17~图19所示,在第一壁部71和第二壁部72分别设置有从伸出壁73、75的外表面以珠状***的突起部79。
如图15所示,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二外壳70通过将啮合片部77***到啮合凹部68内,安装于第二壳体60的-Z侧端部。
遮断板80由刚性比第二壳体60高的构件、具体地说金属构件构成,例如由黄铜和青铜等铜合金的板材构成。构成遮断板80的金属板的板厚例如在0.06mm~0.15mm的范围内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遮断板80通过嵌件成型安装于第二壳体6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第二壳体60设置凹部(未图示),通过将遮断板80压入到该凹部内,将遮断板80安装于第二壳体60。
遮断板80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与遮断屏蔽片40一起构成遮断屏蔽件120,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作为加强第二壳体60的补强构件发挥功能。在后面说明该加强功能。
此外,如图15所示,+Y侧的遮断板80配置在保持于触头保持部63的多个第二触头52与保持于+Y侧的触头保持部64的第二触头54之间。-Y侧的遮断板80配置在保持于触头保持部63的多个第二触头52与保持于-Y侧的触头保持部64的第二触头54之间。各遮断板80的底面(+Z侧的面)通过焊料沿X方向固定于基板。另外,遮断板80也可以在从+X侧的端部到-X侧的端部的整个范围内连续地焊接,或者也可以在X方向上断续地焊接。
遮断板80在+Z侧的端部具有沿X方向的直线状的伸出部分81(参照图6)。伸出部分81是呈棱柱形状的部分,埋入在第二壳体60的底部。伸出部分81的+Z侧的端面从第二壳体60的底部露出,通过焊料固定于基板。
在伸出部分81的X方向中央部与伸出部分81连续地设置有向-Z侧垂直竖起的舌状的第一遮断部82(参照图6)。如图19所示,在X方向上在第一遮断部82的两侧位置设置有向-Z侧弯曲并竖起的第二遮断部83。分别配置在+X侧和-X侧的第二遮断部83在侧视观察时弯曲成S形且具有弹性。
此外,遮断板80在X方向上比第二遮断部83靠向外侧的位置,与伸出部分81连续地设置有从伸出部分81的-Z侧的端面突出的突出端部84(参照图6和图23)。突出端部84分别设置于遮断板80的X方向两端部,相对于伸出部分81向倾斜方向突出。
各突出端部84通过利用嵌件成型将遮断板80安装于第二壳体60而埋入到第二壳体60所具备的X方向的侧壁65内(参照图6)。具体地说,在+X侧的侧壁65中埋入有+X侧的突出端部84,在-X侧的侧壁65中埋入有-X侧的突出端部84。换言之,作为遮断板80的一部分的突出端部84以进入到X方向上的侧壁65的外壁面S1与内壁面S2之间的状态安装于侧壁65。并且,如上所述,突出端部84向倾斜方向突出,因此以不易脱离的状态埋入到侧壁65中。
《关于连接器嵌合状态》
参照图20~图24,说明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时的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50。图20是示出遮断屏蔽件120的剖视图,其剖面是通过遮断屏蔽片40和遮断板80的YZ平面。图21和图22是除去壳体和触头而示出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的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50的每一个的图。图23是图6的突出端部84附近的放大图,图24是与图23对应的图,是示出突出端部84的变形例的图。
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在第一外壳30的内侧收纳有第二连接器50的整体。此外,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第二外壳70在X方向和Y方向上与第一外壳30接触。详细地说,设置于第二外壳70的突起部79与第一外壳30的侧壁32的内壁面接触(参照图6)。此外,设置于侧壁32的***部36与第二外壳70的外壁面接触(参照图6)。
此外,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如图20~图22所示,遮断板80所具备的两个第二遮断部83分别一边弹性变形、一边与对应的遮断屏蔽片40抵接,维持与遮断屏蔽片40的接触。由此,遮断板80和遮断屏蔽片40构成遮断屏蔽件120。
此外,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第一连接器10中,分别配置在+Y侧和-Y侧的两个突出部42分别与设置于第二外壳70的弯曲壁74的限制部78相对。具体地说,在X方向上,在比各突出部42靠向外侧的位置配置有限制部78,突出部42和限制部78的边缘隔开少许的间隙相邻(参照图7)。
更详细地说,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X方向上,突出部42进入到在弯曲壁74中构成限制部78的切口部分的内侧。另外,在通常的连接器嵌合状态、即第二连接器50配置在第一外壳30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下,突出部42只从限制部78的边缘离开约0.05mm。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限制部78能够限制第二连接器5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的X方向的位移。具体地说,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例如有时第二连接器5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0在以Z轴为中心扭转的方向(图4中由粗线箭头表示的方向)上位移。此时,限制部78(严格地说从突出部42观察位于与第二连接器50位移的方向相同的一侧的限制部78)在X方向上与突出部42接触。详细地说,构成限制部78的切口边缘中的位于X方向端部的部分卡止突出部42。由此,限制第二连接器50的位移。
并且,通过由限制部78限制第二连接器50的位移,能够抑制由该位移引起的第二连接器50的变形和损伤等。详细地说,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第二外壳70的外壁面与第一外壳30的内壁面接触(参照图6)。因此,如果第二连接器50向上述扭转方向位移,则第二外壳70被第一外壳30向X方向内侧按压,第二外壳70的第一壁部71向X方向内侧位移。并且,第二外壳70与第二壳体60中的X方向的侧壁65抵接,从第二外壳70向侧壁65作用X方向内侧的外力(以下称为扭转时的外力)。侧壁65是树脂成型品,因此由于赋予扭转时的外力而以向X方向内侧弯折的方式变形,如果变形量变大,则存在损伤或破损的可能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装体100中,通过突出部42与限制部78抵接,限制第二外壳70的X方向的位移。由此,抑制扭转时的外力作用于侧壁65,抑制侧壁65的变形和损伤。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突出部42配置在比遮断屏蔽件120更接近第一连接器10的角部的位置,限制部78配置在比遮断屏蔽件120更接近第二连接器50的角部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突出部42和限制部78有效地限制第二连接器50向扭转方向位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遮断板80提高了第二壳体60相对于外力的强度、详细地说提高了X方向的侧壁65的强度。详细地说,如图23所示,遮断板80的突出端部84进入到侧壁65的外壁面S1与内壁面S2之间。由此,能够由突出端部84承受作用于侧壁65的扭转时的外力。其结果,能够限制侧壁65的变形,由此,能够抑制侧壁65的损伤和破损而保护第二连接器5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突出端部84向X方向外侧延伸,其前端面(X方向外侧的端面)在X方向上与侧壁65的外壁面S1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与外壁面S1连续。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更适当地发挥遮断板80抵抗扭转时的外力的效果。
另外,突出端部84的前端面只要与外壁面S1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以被外壁面S1包围的状态露出即可,例如,也可以在突出端部84的前端面与外壁面S1之间设置间隙。此外,如图24所示,突出端部84的前端面也可以在X方向上比外壁面S1更向外侧突出。此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突出端部84的前端面也可以在X方向上位于比外壁面S1靠向内侧、且位于外壁面S1与内壁面S2之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遮断板80沿X方向通过焊料固定于基板,在遮断板80的X方向端部设置有突出端部84。扭转时的外力沿X方向作用,因此与基于焊料的与基板的接合力相互作用,遮断板80抵抗扭转时的外力的效果更有效地发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第二外壳70与第一外壳30接触,第二外壳70从第一外壳30受到抵接力而容易向X方向内侧变形。因此,处于扭转时的外力容易作用于X方向的侧壁65的状况,遮断板80抵抗扭转时的外力的效果更有意义。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列举具体例说明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但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列举的一个例子,也可以考虑上述以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结构:具备突出部的第一连接器是插座连接器,具备限制部的第二连接器是插头连接器,第二连接器进入到第一连接器的内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下结构:具备突出部的第一连接器是插头连接器,具备限制部的第二连接器是插座连接器,第一连接器进入到第二连接器的内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突出部在X方向上与限制部的边缘接触,限制X方向上的第二连接器的位移。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突出部在Y方向上与限制部接触而限制Y方向上的第二连接器的位移的方式构成突出部和限制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时,限制部在交叉方向(具体地说为X方向)上配置在比突出部靠向外侧的位置,在第二连接器位移时突出部在突出部的外侧与限制部接触。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如下结构:限制部在交叉方向上配置在比突出部靠向内侧的位置,突出部能够在突出部的内侧与限制部接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30和第二外壳70各自的外形形状在俯视观察时为矩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俯视观察时为圆形、梯形或菱形等矩形以外的四边形、或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组装体,是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一方进入到另一方的内侧而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而构成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向配置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限制与所述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位移的限制部,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通过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与所述突出部接触,限制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触头;保持所述第一触头的第一壳体;以及包围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外壳,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一触头连接的第二触头;保持所述第二触头的第二壳体;以及包围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外壳,
所述第一外壳在所述嵌合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具有开口,并且在所述嵌合方向上的与所述开口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底壁,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底壁向所述开口所处的一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突出部靠向外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叉方向包括相互正交的第一交叉方向和第二交叉方向,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分别在所述第二交叉方向上比在所述第一交叉方向上更长地延伸,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在所述第一交叉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突出部靠向外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在所述连接器组装体的内部沿所述第一交叉方向设置有遮断屏蔽件,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交叉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遮断屏蔽件更接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角部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配置于在所述第一交叉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的两个突出部,
所述限制部具有配置于在所述第一交叉方向上分别与所述两个突出部对应的位置的两个限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被夹在所述两个突出部之间而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由与所述底壁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且与所述底壁一体化。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底壁由同一金属板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壳具有:伸出壁,在所述嵌合方向上延伸;以及弯曲壁,从所述嵌合方向上的所述伸出壁的端部向所述交叉方向的内侧弯曲;
在所述弯曲壁中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内侧的端部设置有所述限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曲壁中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内侧的端部形成有切口,
所述弯曲壁中的形成有所述切口的部分构成所述限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器进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内侧而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
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交叉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具有侧壁,
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具备刚性比所述第二壳体高的补强构件,
所述补强构件的一部分,以进入到在所述侧壁中位于与所述第二外壳相对的一侧的外壁面与位于与所述外壁面相反的一侧的内壁面之间的状态,安装于所述侧壁。
CN202210315950.8A 2021-05-17 2022-03-29 连接器组装体 Pending CN1153605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2870A JP2022176435A (ja) 2021-05-17 2021-05-17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1-082870 2021-05-17
JP2021086902A JP2022180022A (ja) 2021-05-24 2021-05-24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1-086902 2021-05-24
JP2021086800A JP2022179959A (ja) 2021-05-24 2021-05-24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1-086800 2021-05-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0547A true CN115360547A (zh) 2022-11-18

Family

ID=82746412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34656.4A Pending CN115360551A (zh) 2021-05-17 2022-03-09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装体
CN202220518029.9U Active CN217306840U (zh) 2021-05-17 2022-03-09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装体
CN202210315950.8A Pending CN115360547A (zh) 2021-05-17 2022-03-29 连接器组装体
CN202220707966.9U Active CN217182490U (zh) 2021-05-17 2022-03-29 连接器组装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34656.4A Pending CN115360551A (zh) 2021-05-17 2022-03-09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装体
CN202220518029.9U Active CN217306840U (zh) 2021-05-17 2022-03-09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装体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07966.9U Active CN217182490U (zh) 2021-05-17 2022-03-29 连接器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220368045A1 (zh)
KR (2) KR20220155902A (zh)
CN (4) CN115360551A (zh)
TW (2) TWI8195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81280S (zh) * 2020-09-30 2021-03-15
JP1698703S (ja) * 2021-04-16 2021-11-01 コネクタ
JP1708464S (ja) * 2021-07-01 2022-02-25 コネクタ
WO2024096256A1 (ko) * 2022-11-04 2024-05-10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리셉터클 커넥터
WO2024096257A1 (ko) * 2022-11-04 2024-05-10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커넥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4253B2 (ja) * 2009-09-11 2012-06-13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TWM392471U (en) * 2010-05-06 2010-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5747953B2 (ja) * 2013-06-27 2015-07-15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01705B2 (ja) * 2013-09-27 2018-10-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391398B2 (en) * 2014-03-20 2016-07-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5098413B (zh) * 2014-04-17 2017-09-2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JP6269558B2 (ja) * 2014-06-05 2018-01-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JP6842359B2 (ja) * 2017-05-10 2021-03-1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EP3462820B1 (en) * 2017-09-29 2021-08-04 Hosiden Corporation Connector box and method of its assembly
JP6970928B2 (ja) 2017-11-06 2021-11-24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998752B2 (ja) * 2017-12-14 2022-02-0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KR102041368B1 (ko) * 2018-05-24 2019-11-07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JP7148357B2 (ja) * 2018-10-18 2022-10-0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TWM584995U (zh) * 2019-06-26 2019-10-11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母座連接器、公頭連接器及其組合
CN111029858B (zh) * 2019-12-13 2021-07-06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CN212968337U (zh) * 2020-08-10 2021-04-13 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 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68046A1 (en) 2022-11-17
CN217306840U (zh) 2022-08-26
US20220368045A1 (en) 2022-11-17
KR20220155904A (ko) 2022-11-24
KR20220155902A (ko) 2022-11-24
TWI819532B (zh) 2023-10-21
CN217182490U (zh) 2022-08-12
CN115360551A (zh) 2022-11-18
TW202247529A (zh) 2022-12-01
TW202247535A (zh) 2022-12-01
TWI804260B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82490U (zh) 连接器组装体
CN215008757U (zh) 连接器
TWI770988B (zh) 連接器組裝體
CN215119354U (zh) 连接器
US116998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urrounding shield member with outward protrusion connected to a circuit board
CN217182551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装体
TWI770995B (zh) 連接器組裝體
CN214849393U (zh) 连接器组装体
KR20210139149A (ko) 커넥터 조립체
KR20220155901A (ko) 커넥터 조립체
WO2022190986A1 (ja)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2022180022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2543913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JP2022179959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2543900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JP7476078B2 (ja) コネクタ
WO2022190987A1 (ja)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2022074300A (ja) コネクタ
JP2022054592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6404483A (zh) 电连接器和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JP2000243497A (ja) 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