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7453A - 电磁场复合探头 - Google Patents

电磁场复合探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7453A
CN115327453A CN202210955802.2A CN202210955802A CN115327453A CN 115327453 A CN115327453 A CN 115327453A CN 202210955802 A CN202210955802 A CN 202210955802A CN 115327453 A CN115327453 A CN 115327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hole
electromagnetic field
magnetic field
field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58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方文啸
黄权
李键坷
邵伟恒
路国光
黄云
恩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9558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74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7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74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 G01R33/06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using 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G01R33/09Magnetoresistive devices
    • G01R33/093Magnetoresistive devices using multilayer structures, e.g.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 G01R33/06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using 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G01R33/063Magneto-impedance sensors; Nanocristallin sens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磁场复合探头。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接地层、第一信号层、第二信号层、第二接地层;第一信号层包括第一电磁场线圈;第二信号层包括第二电磁场线圈;探头还包括:第一金属通孔;第二金属通孔,分别与第一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和第二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连接,第一金属通孔、第二金属通孔用于与第一电磁场线圈沿第二方向的第三侧边和第二电磁场线圈沿第二方向的第三侧边共同围成电场感应区域,电场感应区域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一方向的电场产生的第一电信号。从而本申请中的探头由于电场感应区域的面积比传统的电场探针要大,从而能够准确的探测空间中的电场。

Description

电磁场复合探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磁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场复合探头。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而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芯片中单位面积内的元器件的数量越来越多。从而导致芯片周围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并且芯片内部的各器件之间也会出现电磁干扰。而为了检测芯片的电磁可靠性,需要捕获芯片辐射出的电、磁场信号进行可靠性分析。因此,如何检测芯片辐射出的电、磁场信号,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技术中,在探头的最前端设置电场探针来探测空间中的电场。
然而,传统技术的方式,电场探针需要设置在屏蔽层外才能探测到电场,并且电场探针的电场感应面积过小,因此会受到空间中磁场的干扰,导致探测得到的电场不准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检测芯片辐射出的电、磁场信号的电磁场复合探头。
一种电磁场复合探头,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接地层、第一信号层、第二信号层、第二接地层;所述第一信号层包括第一电磁场线圈;所述第二信号层包括第二电磁场线圈;所述探头还包括:第一金属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连接;第二金属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所述第一金属通孔、所述第二金属通孔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沿第二方向的第三侧边和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沿第二方向的第三侧边共同围成电场感应区域,所述电场感应区域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一方向的电场产生的第一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围成第一磁场感应区域,所述第一磁场感应区域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三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围成第二磁场感应区域,所述第二磁场感应区域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三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三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所述第一接地层和所述第二接地层均开设有开口区域,所述第一磁场感应区域和所述第二磁场感应区域在所述第一接地层和所述第二接地层上的正投影均在所述开口区域的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通孔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共同围成第三磁场感应区域,所述第三磁场感应区域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二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四电信号;第二金属通孔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二侧边共同围成第四磁场感应区域,所述第四磁场感应区域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二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五电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层还包括第一带状线、第二带状线,所述第二信号层还包括第三带状线、第四带状线,所述探头还包括:第一转换通孔、第一同轴连接器、第二转换通孔、第二同轴连接器、第三转换通孔、第三同轴连接器、第四转换通孔、第四同轴连接器;所述第一转换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信号层和所述第一接地层或所述第二接地层,所述第一带状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转换通孔与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信号层和所述第一接地层或所述第二接地层,所述第二带状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转换通孔与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转换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二信号层和所述第一接地层或所述第二接地层,所述第三带状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三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转换通孔与所述第三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转换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二信号层和所述第一接地层或所述第二接地层,所述第四带状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四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转换通孔与所述第四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头还包括:测量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三电信号、所述第四电信号、所述第五电信号,确定沿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的强度、沿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的强度和沿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换通孔包括第一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预设距离环绕所述第一信号通孔的第一环绕接地通孔,所述第一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通孔的导电孔壁连接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转换通孔包括第二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所述预设距离环绕所述第二信号通孔的第二环绕接地通孔,所述第二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信号通孔的导电孔壁连接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转换通孔包括第三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预设距离环绕所述第三信号通孔的第三环绕接地通孔,所述第三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信号通孔的导电孔壁连接所述第三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四转换通孔包括第四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所述预设距离环绕所述第四信号通孔的第四环绕接地通孔,所述第四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信号通孔的导电孔壁连接所述第四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状线、所述第一转换通孔、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的总传输特性阻抗、所述第二带状线、所述第二转换通孔、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的总传输特性阻抗、所述第三带状线、所述第三转换通孔、所述第三同轴连接器的总传输特性阻抗、所述第四带状线、所述第四转换通孔、所述第四同轴连接器的总传输特性阻抗均为50欧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场感应区域与所述第二磁场感应区域的形状面积相同,且中轴线共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场感应区域与所述第四磁场感应区域的形状面积相同,且中轴线共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头还包括:多个同轴通孔,各所述同轴通孔贯穿各所述接地层和所述信号层,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接地层、所述第一信号层、所述第二信号层、所述第二接地层。
上述电磁场复合探头,通过设置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接地层、第一信号层、第二信号层、第二接地层,得到了磁场探头的基本结构,其中第一信号层包括第一电磁场线圈,第二信号层包括第二电磁场线圈,探头还包括第一金属通孔和第二金属通孔,第一金属通孔分别与第一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和第二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连接,第二金属通孔,分别与第一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和第二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连接,从而通过第一金属通孔、第二金属通孔、第一电磁场线圈、第二电磁场线圈,共同围成了电场感应区域,该电场感应区域与空间中的第一方向垂直,从而能够感应外界沿第一方向的电场产生的第一电信号,从而本申请中的探头由于电场感应区域的面积比传统的电场探针要大,从而能够准确的探测空间中的电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场复合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场复合探头俯视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场复合探头正视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场复合探头右侧视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场复合探头左侧视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转换通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测量设备与探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磁场探测线圈的等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接地层,20-第一信号层,30-第二信号层,40-第二接地层,21-第一电磁场线圈,210-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211-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二侧边,31-第二电磁场线圈,310-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311-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二侧边,50-第一金属通孔,51-第二金属通孔,100-电场感应区域,200-第一磁场感应区域,300-第二磁场感应区域,400-开口区域,500-第三磁场感应区域,600-第四磁场感应区域,61-第一带状线,62-第一转换通孔,63-第二带状线,64-第二转换通孔,65-第三带状线,66-第三转换通孔,67-第四带状线,68-第四转换通孔,70-测量设备,80-同轴通孔,71-第一同轴连接器,72-第二同轴连接器,73-第三同轴连接器,74-第四同轴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电磁场复合探头,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接地层10、第一信号层20、第二信号层30、第二接地层40,第一信号层20包括第一电磁场线圈21,第二信号层30包括第二电磁场线圈31,探头还包括第一金属通孔50、第二金属通孔51。其中:
第一金属通孔50,分别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连接。
第二金属通孔51,分别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连接,其中,第一电磁场线圈21的第一侧边210和第二侧边相对,第二电磁场线圈31的第一侧边310和第二侧边相对。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金属通孔50分别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连接,第二金属通孔51分别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连接,第一电磁场线圈21的第一侧边210和第二侧边相对,第二电磁场线圈31的第一侧边310和第二侧边相对。
具体地,第一金属通孔50和第二金属通孔51均为中空的金属柱,第一金属通孔50和第二金属通孔51均贯穿第一电磁场线圈21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通过自身的导电侧壁起到导电的作用。
第一金属通孔50、第二金属通孔51用于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沿第二方向的第三侧边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沿第二方向的第三侧边共同围成电场感应区域100,电场感应区域100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一方向的电场产生的第一电信号,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具体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外界电场产生的第一电信号:
Figure BDA0003791289440000071
其中,I1为外界沿第一方向的电场产生的第一电信号,E1为外界沿第一方向的电场的强度,d1为电场感应区域100与外界电场强度方向垂直的部分的长度,R1为第一金属通孔50、第二金属通孔51、第一电磁场线圈21、第二电磁场线圈31的电阻值。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为沿第一方向的电磁场符合探头的示意图,由第一电磁场线圈21、第二电磁场线圈31、第一金属通孔50、第二金属通孔51共同围成电场感应区域100。
具体地,本申请提及的通孔是穿过整个印制电路板的孔,可用于实现内部互连或作为元件的安装定位孔。其孔壁圆柱面上可用化学沉积的方法镀上一层金属,用以连通中间各层需要连通的铜箔,可以起到电气连接、固定或***件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接地层10、第一信号层20、第二信号层30、第二接地层40,得到了磁场探头的基本结构,其中第一信号层20包括第一电磁场线圈21,第二信号层30包括第二电磁场线圈31,探头还包括第一金属通孔50和第二金属通孔51,第一金属通孔50分别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连接,第二金属通孔51,分别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连接,从而通过第一金属通孔50、第二金属通孔51、第一电磁场线圈21、第二电磁场线圈31,共同围成了电场感应区域100,该电场感应区域100与空间中的第一方向垂直,从而能够感应外界沿第一方向的电场产生的第一电信号,从而本申请中的探头由于电场感应区域100的面积比传统的电场探针要大,从而能够准确的探测空间中的电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第一电磁场线圈21围成第一磁场感应区域200,第一磁场感应区域200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三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二电信号。
具体地,第一电磁场线圈21围成了第一磁场感应区域200,能够将穿过第一磁场感应区域200的磁场转换为电信号。
具体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电信号:
Figure BDA0003791289440000081
其中,I2为第二电信号,B2为外界沿第一方向的磁场的强度,S2为第一磁场感应区域200的面积,R2为第一电磁场线圈21的电阻值。
第二电磁场线圈31围成第二磁场感应区域300,第二磁场感应区域300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三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三电信号,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
具体地,第二电磁场线圈31围成了第二磁场感应区域300,能够将穿过第二磁场感应区域300的磁场转换为电信号。
具体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三电信号:
Figure BDA0003791289440000082
其中,I3为第三电信号,B3为外界沿第三方向的磁场的强度,S3为第二磁场感应区域300的面积,R3为第二电磁场线圈31的电阻值。
第一接地层10和第二接地层40均开设有开口区域400,第一磁场感应区域200和第二磁场感应区域300在第一接地层10和第二接地层40上的正投影均在开口区域400的范围内。
具体地,第一接地层10和第二接地层40为屏蔽层,用于屏蔽外界干扰信号对传输中的电信号所产生的影响,即,屏蔽外界干扰信号对传输线上的信号的影响。而设置开口区域400,能够使得第一接地层10和第二接地层40不会遮挡磁场感应区域,从而不会屏蔽外界的磁场通过磁场感应区域,使得磁场感应区域能够顺利的探测到磁场。
示例性地,第一磁场感应区域200与第二磁场感应区域300的形状面积相同,且中轴线共线,从而第一磁场感应区域200与第二磁场感应区域300能够完全叠加,获得最大的磁场增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磁场线圈21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分别围成了第一磁场感应区域200和第二磁场感应区域300,从而能够感应空间中沿第三方向的磁场,并且第一磁场感应区域200与第二磁场感应区域300叠加,共同感应第三方向的磁场,从而对于外界沿第三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电信号具备更大的增益,能够探测到更加微弱的磁场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金属通孔50用于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的第一侧边210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的第一侧边310共同围成第三磁场感应区域500,第三磁场感应区域500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二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四电信号。
具体地,第一金属通孔50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的第一侧边210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的第一侧边310共同围成第三磁场感应区域500,第三磁场感应区域500与第二方向的磁场垂直,从而能够感应到外界沿第二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四电信号。
如图5所示,第二金属通孔51用于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的第二侧边211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的第二侧边311共同围成第四磁场感应区域600,第四磁场感应区域600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二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五电信号。
具体地,第二金属通孔51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的第二侧边211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的第二侧边311共同围成第四磁场感应区域600,第四磁场感应区域600与第二方向的磁场垂直,从而能够感应到外界沿第二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五电信号。
具体地,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垂直,从而本申请中的探头能够同时探测到正交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磁场。
示例性地,第三磁场感应区域500与第四磁场感应区域600的形状面积相同,且中轴线共线,从而第三磁场感应区域500与第四磁场感应区域600能够完全叠加,获得最大的磁场增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磁场感应区域500与第四磁场感应区域600叠加,共同感应第二方向的磁场,从而对于外界沿第二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电信号具备更大的增益,能够探测到更加微弱的磁场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第一信号层20还包括第一带状线61、第二带状线63,第二信号层30还包括第三带状线65、第四带状线67,探头还包括:第一转换通孔62、第一同轴连接器、第二转换通孔64、第二同轴连接器、第三转换通孔66、第三同轴连接器、第四转换通孔68、第四同轴连接器。
第一转换通孔62用于连通第一信号层20和第一接地层10或第二接地层40,第一带状线6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的第一侧边210连接,第一带状线6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转换通孔62与第一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一转换通孔62贯穿第一带状线61和第一接地层10或第二接地层40,第一同轴连接器通过第一转换通孔62与第一带状线61的第二端连接,从而能够将第一带状线61上的电信号导出。
示例性地,第一同轴连接器为微波高频连接器(Small A Type,简称SMA)同轴连接器。
具体地,第一转换通孔62通过导电孔壁实现带状线与SAM同轴连接器之间的导通,能够传输特性阻抗匹配,抑制信号衰减、降低传输谐振。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转换通孔62包括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预设距离环绕信号通孔的环绕接地通孔,第一带状线61的第二端通过信号通孔的导电孔壁连接第一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
具体地,第一带状线61、第一转换通孔62、第一同轴连接器的总的传输特性阻抗为欧姆。环绕接地通孔的数量为六个,通过六个同轴通孔阵列,可补偿中心的信号通孔引起的阻抗失配,保证传输特性阻抗是50欧,提高探头的传输效率。各层之间的间隔以及导线的尺寸和材料等因素决定了导线的阻抗,可以通过一些成熟的商业软件进行计算,计算出在预设阻抗下层间间隔、导线尺寸以及材料等因素所需要的设计。通过合理设计使得信号传输部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由于通常外设分析设备的特性阻抗一般都为50欧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将特性阻抗设计为50欧姆,便于与外设分析设备进行阻抗匹配,同时保证传输过程中的信号损耗低、信号反射低。
第二转换通孔64用于连通第一信号层20和第一接地层10或第二接地层40,第二带状线63的第一端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的第二侧边211连接,第二带状线6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换通孔64与第二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二转换通孔64贯穿第二带状线63和第一接地层10或第二接地层40,第二同轴连接器通过第二转换通孔64与第二带状线63的第二端连接,从而能够将第二带状线63上的电信号导出。
示例性地,第二转换通孔64的结构也如图6所示,第二转换通孔64包括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预设距离环绕信号通孔的环绕接地通孔。
第三转换通孔66用于连通第二信号层30和第一接地层10或第二接地层40,第三带状线65的第一端与第二电磁场线圈31的第一侧边310连接,第三带状线65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转换通孔66与第三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三转换通孔66贯穿第三带状线65和第一接地层10或第二接地层40,第三同轴连接器通过第三转换通孔66与第三带状线65的第二端连接,从而能够将第三带状线65上的电信号导出。
示例性地,第三转换通孔66的结构也如图6所示,第三转换通孔66包括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预设距离环绕信号通孔的环绕接地通孔。
第四转换通孔68用于连通第二信号层30和第一接地层10或第二接地层40,第四带状线67的第一端与第二电磁场线圈31的第二侧边311连接,第四带状线67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转换通孔68与第四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四转换通孔68贯穿第四带状线67和第一接地层10或第二接地层40,第四同轴连接器通过第四转换通孔68与第四带状线67的第二端连接,从而能够将第四带状线67上的电信号导出。
示例性地,第四转换通孔68的结构也如图6所示,第四转换通孔68包括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预设距离环绕信号通孔的环绕接地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信号传输的组件,将各磁场感应区域探测部捕获的电信号传输出去,并且在传输的过程中,尽量保证电信号不受到干扰,并提高传输的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磁场复合探头还包括:测量设备70。
测量设备70分别与第一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第二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第三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第四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第三电信号、第四电信号、第五电信号,确定沿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的强度、沿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的强度和沿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的强度。
具体地,第一转换通孔62、第二转换通孔64、第三转换通孔66、第四转换通孔68贯穿接地层,测量设备70与第一转换通孔62、第二转换通孔64、第三转换通孔66、第四转换通孔68分别通过第一同轴连接器71、第二同轴连接器72、第三同轴连接器73、第四同轴连接器74连接,从而能够获取到第一带状线61(图中未示出)、第二带状线63(图中未示出)、第三带状线65、第四带状线67上的电信号。
示例性地,测量设备70为频谱分析仪或网络分析仪。测量设备70可焊接微波高频连接器(Small A Type,简称SMA)同轴连接器,同轴连接器的一端与带状线连接,另一端与测量设备70连接。
具体地,可用网络分析仪和微带线搭建磁场探头的校准***。校准用的微带线可被认为是一个可用来发射标准场的外部标准件。该微带线可产生一定的准TEM(Transverse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电磁场)射频电场,使用磁场探头对该标准件进行Y方向的扫描(垂直于微带线走线方向),可以得到磁场探头的空间分辨率。具体的扫描方法包括:用探头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探测,探测出场强大小,用网络分析仪绘制不同位置场强大小随位置的关系图,进而得出空间分辨率。另外,通过逐步调小标准源磁信号可以对探头的探测灵敏度进行标定。借助该校准***及扫描方法,可对磁场探头的测量结果进行探测校准。
具体地,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中的电磁场复合探头的探测线圈的等效示意图,通过电场感应区域100探测沿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通过第一磁场感应区域200和第二磁场感应区域300探测沿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通过第三磁场感应区域500和第四磁场感应区域600探测沿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图中的A点、B点、C点、D点代表测量设备70分别与第一电磁场线圈21和第二电磁场线圈31的四个连接点。
当沿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穿过线圈时,根据右手定则,会在线圈上激发如图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的电信号,从而A点会产生沿负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B点会产生沿负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C点会产生沿正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D点会产生沿正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
当沿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穿过线圈时,根据右手定则,会在线圈上激发如图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的电信号,从而A点会产生沿正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B点会产生沿负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C点会产生沿正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D点会产生沿负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
当沿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穿过线圈时,会在线圈上激发如图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的电信号,从而A点会产生沿正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B点会产生沿正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C点会产生沿正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D点会产生沿正的第一方向的电信号。
由于电场感应区域100较大,并且没有接地,从而由于外界电场感应而得到的电信号不可忽略。
从而,可得如下关系式:
VX=-Va-Vb+Vc+Vd
VY=Va-Vb+Vc-Vd
VZ=Va+Vb+Vc+Vd
其中,VX为空间中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所产生的电信号,VY为空间中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所产生的电信号,VZ为空间中沿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所产生的电信号,Va为测量设备70从A点处获取到的电信号,Vb为测量设备70从B点处获取到的电信号,Vc为测量设备70从C点处获取到的电信号,Vd为测量设备70从D点处获取到的电信号。
综上,A点的电信号为负的空间中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正的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以及正的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的叠加。
B点的电信号为负的空间中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负的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以及正的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的叠加。
C点的电信号为正的空间中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正的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以及正的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的叠加。
D点的电信号为正的空间中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负的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以及正的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穿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电信号的叠加。
从而将C点的电信号与D点的电信号相加再减去A点的电信号和B点的电信号即可筛选出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所产生的电信号。
从而将A点的电信号与C点的电信号相加再减去B点的电信号和D点的电信号即可筛选出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所产生的电信号。
从而将A点的电信号、B点的电信号、C点的电信号、D点的电信号全部叠加即为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所产生的电信号。
再通过测量设备70,即可根据电信号计算出对应的磁场和电场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测量设备70,能够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第三电信号、第四电信号、第五电信号,确定沿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的强度、沿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的强度和沿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加图7,磁场探头还包括:多个同轴通孔80。
各同轴通孔80贯穿各接地层和信号层,用于固定第一接地层10、第一信号层20、第二信号层30、第二接地层40。
在本实施例中,各同轴通孔80贯穿探头的各层,用于固定探头,或者将探头与外界测量设备70固定连接。以使得探头的结构更加稳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场复合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接地层、第一信号层、第二信号层、第二接地层;
所述第一信号层包括第一电磁场线圈;
所述第二信号层包括第二电磁场线圈;
所述探头还包括:
第一金属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边连接;
第二金属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边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
所述第一金属通孔、所述第二金属通孔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沿第二方向的第三侧边和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沿第二方向的第三侧边共同围成电场感应区域,所述电场感应区域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一方向的电场产生的第一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围成第一磁场感应区域,所述第一磁场感应区域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三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二电信号;
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围成第二磁场感应区域,所述第二磁场感应区域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三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三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
所述第一接地层和所述第二接地层均开设有开口区域,所述第一磁场感应区域和所述第二磁场感应区域在所述第一接地层和所述第二接地层上的正投影均在所述开口区域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通孔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共同围成第三磁场感应区域,所述第三磁场感应区域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二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四电信号;
第二金属通孔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二侧边共同围成第四磁场感应区域,所述第四磁场感应区域用于感应外界沿第二方向的磁场产生的第五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层还包括第一带状线、第二带状线,所述第二信号层还包括第三带状线、第四带状线,所述探头还包括:第一转换通孔、第一同轴连接器、第二转换通孔、第二同轴连接器、第三转换通孔、第三同轴连接器、第四转换通孔、第四同轴连接器;
所述第一转换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信号层和所述第一接地层或所述第二接地层,所述第一带状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转换通孔与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转换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信号层和所述第一接地层或所述第二接地层,所述第二带状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场线圈的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转换通孔与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转换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二信号层和所述第一接地层或所述第二接地层,所述第三带状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三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转换通孔与所述第三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转换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二信号层和所述第一接地层或所述第二接地层,所述第四带状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场线圈的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四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转换通孔与所述第四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量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同轴连接器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三电信号、所述第四电信号、所述第五电信号,确定沿第三方向的外界磁场的强度、沿第二方向的外界磁场的强度和沿第一方向的外界电场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换通孔包括第一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预设距离环绕所述第一信号通孔的第一环绕接地通孔,所述第一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通孔的导电孔壁连接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转换通孔包括第二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所述预设距离环绕所述第二信号通孔的第二环绕接地通孔,所述第二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信号通孔的导电孔壁连接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转换通孔包括第三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预设距离环绕所述第三信号通孔的第三环绕接地通孔,所述第三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信号通孔的导电孔壁连接所述第三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
所述第四转换通孔包括第四信号通孔,以及若干个以所述预设距离环绕所述第四信号通孔的第四环绕接地通孔,所述第四带状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信号通孔的导电孔壁连接所述第四同轴连接器的第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状线、所述第一转换通孔、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的总传输特性阻抗、所述第二带状线、所述第二转换通孔、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的总传输特性阻抗、所述第三带状线、所述第三转换通孔、所述第三同轴连接器的总传输特性阻抗、所述第四带状线、所述第四转换通孔、所述第四同轴连接器的总传输特性阻抗均为50欧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场感应区域与所述第二磁场感应区域的形状面积相同,且中轴线共线。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场感应区域与所述第四磁场感应区域的形状面积相同,且中轴线共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同轴通孔,各所述同轴通孔贯穿各所述接地层和所述信号层,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接地层、所述第一信号层、所述第二信号层、所述第二接地层。
CN202210955802.2A 2022-08-10 2022-08-10 电磁场复合探头 Pending CN1153274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5802.2A CN115327453A (zh) 2022-08-10 2022-08-10 电磁场复合探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5802.2A CN115327453A (zh) 2022-08-10 2022-08-10 电磁场复合探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7453A true CN115327453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22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5802.2A Pending CN115327453A (zh) 2022-08-10 2022-08-10 电磁场复合探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745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4710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近场探头以及近场探测装置
CN117929862A (zh) * 2024-03-22 2024-04-26 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近场探头以及近场探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4710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近场探头以及近场探测装置
CN117929862A (zh) * 2024-03-22 2024-04-26 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近场探头以及近场探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6656B (zh) 电磁场复合无源探头
CN109061320B (zh) 电磁场复合探头和探测***
CN115327453A (zh) 电磁场复合探头
KR100836213B1 (ko) 안테나, 무선장치, 안테나 설계 방법 및 안테나의 동작주파수 측정 방법
EP2002270B1 (en) High performance miniature rf sensor for use in microelectronics plasma processing tools
CN108184306B (zh) 电场无源探头
CN108152606B (zh) 电场无源探头
CN112526221B (zh) 电磁场复合探头和探测***
CN109884562B (zh) 差分磁场检测模块及磁场探头
CN112698251B (zh) 磁场无源探头和磁场探测装置
CN114966230A (zh) 电磁场探头
US7126356B2 (en) Radiation detector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Hockanson et al. FDTD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MI from stacked-card PCB configurations
CN109884561B (zh) 磁场检测模块及磁场探头
CN112213565B (zh) 电磁场无源探头和探测***
CN117554710A (zh) 近场探头以及近场探测装置
CN114966231A (zh) 电磁场复合近场探头
CN110261798B (zh) 非对称式差分磁场探头结构
US6351114B1 (en) High frequency current detecting apparatus
CN110045171B (zh) 射频电压电流复合探头
CN115327454A (zh) 磁场探头
US11946953B2 (en) Electromagnetic field sensor
CN110095656B (zh) 探测模块及探头
CN113985324A (zh) 探测电路板、探头以及探测***
CN111308322B (zh) 一种基于tem小室的ic电磁兼容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