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4133B - 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4133B
CN115314133B CN202211237155.8A CN202211237155A CN115314133B CN 115314133 B CN115314133 B CN 115314133B CN 202211237155 A CN202211237155 A CN 202211237155A CN 115314133 B CN115314133 B CN 1153141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loss
data
matrix
attribute data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371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14133A (zh
Inventor
温晓敏
方胜良
胡豪杰
范友臣
程东航
徐照菁
马昭
王孟涛
刘涵
吴曙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trategic Support Force Aero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trategic Support Force Aero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trategic Support Force Aero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trategic Support Force Aero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2371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41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4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4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14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4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20/00Machine lear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6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及***,包括基于发射基站和监测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构建特征属性数据集,并获取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将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输入经验预测模型中进行计算,从而获得该监测站点的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基于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和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构建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进行补全,以获得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将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与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增强数据训练集;基于增强数据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该方法避免了获取大量测量数据,有效地扩充了数据集。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及***。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爆发式增长,这对无线通信网络的高质量传输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无线通信***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确保无线通信服务质量达到可接受的水平,信号传播路径损耗建模预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线电波在城市环境的无线信道传播,会产生反射、绕射和散射或媒介中的折射等现象,各种传播机制对路径损耗的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主要有传统预测模型和机器学习预测模型两大类;传统预测模型主要有经验模型、确定模型和半确定模型;近十几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将研究方向从传统的电波传播路径损耗预测模型转向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机器学习预测模型);而机器学习是一种基于大量数据和灵活模型架构提高特定任务性能的方法,可以分为分类和回归两类问题;电波传播路径损耗预测就是典型的回归任务,利用大量的数据通过多次迭代计算模型参数,找到电波传播路径损耗与其影响参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函数,这样,便可以在新的输入参数条件下得到要预测的路径损耗值,达到显著优越的泛化性能。
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包括ANN-based和Non_ANN-based,用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实验的巨量数据是摆在很多研究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常用的两种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包括测量数据和仿真数据;而测量数据是基于大量路径损耗的实测数据,其获取工作常常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很多研究将训练数据的获取诉诸于已有的计算预测模型来获得数据。
目前通过电磁求解器生成合成数据是一个计算效率较高的方法,常用的求解器是射线跟踪(RT)求解器;但使用基于确定性模型求解器生成的数据集,其中的环境输入特征均是理论层面上的,诸如反射面的数量、传播介质的电磁参数、最大障碍物高度;这些理论层面上的数据集只能针对特定环境条件下,而且这个计算需要很大的硬件支撑;同时有研究者提出两种扩充训练数据集的机制,第一种是原始数据在新场景或不同频段重复使用,第二种是基于先验信息通过传统模型生成训练样本数据,但其存在先验信息需要通过已经测量的数据获取的缺陷;有的研究者将考察的地理区域的电波传播路径损耗分布热力图直接表示为一个元素数据缺失的矩阵,本质就是图像修复,其存在不能很好地体现电波传播影响因素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该方法中仅使用了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测量值,避免了获取大量测量数据,有效地扩充了数据集,有利于模型训练准确率的提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基于发射基站和监测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构建特征属性数据集,并获取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
S200:将所述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输入经验预测模型中进行计算,从而获得该监测站点的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
S300:基于所述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和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构建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
S400: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进行补全,以获得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将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与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增强数据训练集;
S500:基于所述增强数据训练集对机器学习预测模型进行训练。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0中发射基站的特征属性数据包括发射功率以及发射天线经度、纬度、高度、主瓣方向;监测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包括纬度、经度、高度、植被种类和楼宇高度、密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0还包括对所述特征属性数据集进行降维预处理。
优选地,所述降维预处理包括以下子步骤:
(1)对所述特征属性数据集中各个维度的特征属性进行标准化预处理;
(2)计算协方差矩阵以分析各特征属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3)基于各特征属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主特征,从而实现特征属性数据集的降维。
优选地,所述步骤S200中的经验预测模型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模型、ECC-33经验模型、Okumura-Hata经验模型和COST-231 Hata经验模型中的任一个。
优选地,所述步骤S300中的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通过以下方法构建:
基于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和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构建矩阵,该矩阵中其中一行的数据为路径损耗实测值,将该行的数据按照数据不完整比例进行随机置零,以形成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
优选地,所述步骤S400中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进行补全包括以下子步骤:
S410: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按设定截断长度进行分段,以获得若干截断矩阵;
S420:基于损失函数求得所述若干截断矩阵的近似矩阵;
S430:将所述若干截断矩阵的近似矩阵进行拼接,以获得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
优选地,将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与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结合包括:
提取所述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第一行的所有数据,与发射基站和监测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进行结合,从而获得增强数据训练集。
优选地,步骤S500中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包括BP神经网络模型、SVM回归预测模型和决策树回归预测模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包括获取模块、计算模块、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构建模块、补全模块和训练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发射基站和监测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构建特征属性数据集,并获取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输入经验预测模型中进行计算,从而获得该监测站点的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
所述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和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构建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
所述补全模块用于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进行补全,以获得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将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与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增强数据训练集;
所述训练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增强数据训练集对机器学习预测模型进行训练。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针对路径损耗实测数据难获取的问题,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中首先通过地图数据中记录的地形地貌信息确定要获取路径损耗的监测站点及该点的相关特征属性,同时获取发射基站参数;根据常用的多种城市环境的路径损耗预测经验模型计算获得多套路径损耗数据;结合以上监测站点中少量已获得的实测路径损耗值,建立稀疏低秩矩阵;最后通过矩阵分解补全方法,完成以上无实测数据监测站点数值补全,实现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数据的有效扩充。
(2)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中仅使用了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测量值,避免了获取大量测量数据存在困难的同时,有效地扩充了数据集,有利于模型训练准确率的提升。
(3)本发明通过已有的城市环境路径损耗经验模型,结合少量实测路径损耗值,构建稀疏低秩矩阵,通过分段矩阵补全完成数据增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不同预测模型数据和实测数据对比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径损耗值缺失矩阵构建及分段补全示意图,其中,图3(a)为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的示意图,图3(b)为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进行分段截断后的稀疏矩阵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测城市场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基站1路径损耗实测值分布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基站2路径损耗实测值分布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基站3路径损耗实测值分布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基站4路径损耗实测值分布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基站1的少量监测站点路径损耗实测值分布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基站2的少量监测站点路径损耗实测值分布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基站3的少量监测站点路径损耗实测值分布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基站4的少量监测站点路径损耗实测值分布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00:基于发射基站和监测站点(接收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构建特征属性数据集,获取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
已知的发射基站的特征属性数据(参数)包括发射功率以及发射天线经度、纬度、高度、主瓣方向等;通过含有高程、土地覆盖、建筑物和植被要素的地图数据获取监测站点公开的特征属性数据,监测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包括纬度、经度、高度、植被种类、楼宇高度、密度等;通过固定频谱监测站或移动车载监测设备,获取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对上述特征属性数据集进行降维预处理,以便于后期结合补全路径损耗矩阵形成的增强数据集具有低维度,从而提高路径损耗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训练计算效率。
特征属性数据的相关性(多重共线性)导致的特征空间不稳定,同时,大维度的数据集会产生计算效率低下、存储压力大以及泛化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而采用特征抽取来降维可解决以上问题;PCA、LDA和KernelPCA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将特征属性数据集变换为一个维度更低的新的特征子集;PCA,LDA是常用的特征降维方法,二者分别对应无监督数据和监督数据;而KernelPCA对应的是非线性可分的数据;由于数据增强仅需要保留最佳描述特征(主成分)而非分类特征,因此,我们使用PCA对特征属性数据进行特征降维。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一种用于连续属性特征的数据降维方法,它构造了原始数据的一个正交变换,新空间的基底去除了原始空间数据的相关性,只需要使用少数的新特征变量,即所谓的主成分,就能够解释原始数据中的大部分信息,进而达到了高维数据的降维,减少数据冗余信息,增强模型训练算法的高效性。
对特征属性数据集进行降维预处理包括以下子步骤:
(1)对特征属性数据集中各个维度的特征属性进行标准化预处理;
假设对某监测区域的n个监测站点进行路径损耗数据采集,该每个监测站点有m个特征属性数据,则n个监测站点的m个特征属性数据可构造矩阵X,记作:
Figure 370855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x i 为第i个监测站点的m个特征属性值的向量,记作:
Figure 625118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
Figure 829704DEST_PATH_IMAGE003
为第i个监测站点的第j个特征属性的值,i=1,2,…,nj=1,2,…,mT为矩阵转置符。
基于矩阵X计算各个特征属性数据的估计样本均值和标准差。
①对n个监测站点的第
Figure 917745DEST_PATH_IMAGE004
个特征属性进行均值
Figure 831782DEST_PATH_IMAGE005
计算得到:
Figure 155316DEST_PATH_IMAGE006
②对n个监测站点的第
Figure 214408DEST_PATH_IMAGE004
个特征属性进行标准差
Figure 738930DEST_PATH_IMAGE007
计算得到:
Figure 883472DEST_PATH_IMAGE008
标准化后特征矩阵
Figure 748048DEST_PATH_IMAGE009
记作:
Figure 661646DEST_PATH_IMAGE010
式中,
Figure 216124DEST_PATH_IMAGE009
为标准化后特征矩阵;m为特征属性数据的数量;n为监测站点的数量;
Figure 582383DEST_PATH_IMAGE011
为第i个监测站点的m个特征属性值标准化后的向量,其中,
Figure 391595DEST_PATH_IMAGE012
式中,
Figure 425279DEST_PATH_IMAGE013
为第i个监测站点的第j个特征属性标准化后的值,
Figure 885079DEST_PATH_IMAGE014
式中,
Figure 4214DEST_PATH_IMAGE015
为第i个监测站点的第j个特征属性的值,i=1,2,…,nj=1,2,…,m
Figure 348607DEST_PATH_IMAGE016
n个监测站点的第j个特征属性的均值;
Figure 833203DEST_PATH_IMAGE017
n个监测站点的第j个特征属性的标准差。
(2)计算协方差矩阵以分析各特征属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协方差矩阵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Figure 870429DEST_PATH_IMAGE018
式中,S m×m 为协方差矩阵;
Figure 211280DEST_PATH_IMAGE019
为第p个特征属性与第q个特征属性之间的协方差,p,q=1,2,…,mm为特征属性数据的数量;
Figure 483999DEST_PATH_IMAGE019
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241344DEST_PATH_IMAGE020
式中,
Figure 308526DEST_PATH_IMAGE019
为第p个特征属性与第q个特征属性之间的协方差;n为监测站点的数量;
Figure 277619DEST_PATH_IMAGE021
Figure 822870DEST_PATH_IMAGE022
分别为第k个监测站点的第p个特征属性和第q个特征属性标准化后的值;
Figure 157424DEST_PATH_IMAGE023
Figure 661086DEST_PATH_IMAGE024
分别为n个监测站点的第p个特征属性和第q个特征属性的均值。
协方差
Figure 976530DEST_PATH_IMAGE019
越大,表征第p个特征属性与第q个特征属性之间的离散度越大,它们彼此所包含的信息越丰富;从线性坐标投影角度讲,主成分是将多个相关特征的数据集投影到相关特征较少的坐标系上,而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实际上是相关性最小、方差最大的坐标方向。
(3)基于各特征属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主特征,以形成主特征集,从而实现特征属性数据集的降维;
假设协方差矩阵S m×m 的特征值经计算为λ1,λ 2,…,λ i ,…,λ m ,且满足λ1>λ 2>…λ i >…>λ m ,设定门限值th,计算各个特征(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若计算到第k个特征(成分)的累积贡献率
Figure 591051DEST_PATH_IMAGE025
大于或等于门限值th,则丢弃第k个特征之后的不重要特征(成分);即将m维的特征属性数据集降到
Figure 780111DEST_PATH_IMAGE026
维的主特征集,以实现维数降低。
每个特征属性所占的信息百分比,即代表特征属性数据集中各特征属性的贡献率;初始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第k个特征属性的贡献率
Figure 595621DEST_PATH_IMAGE027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132781DEST_PATH_IMAGE028
式中,
Figure 550993DEST_PATH_IMAGE027
为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第k个特征属性的贡献率;
Figure 122789DEST_PATH_IMAGE029
为第k个特征向量对应的特征值;m为特征属性数据的数量;
Figure 580971DEST_PATH_IMAGE030
为第
Figure 136586DEST_PATH_IMAGE031
个特征向量对应的特征值。
k个特征的累积贡献率
Figure 827330DEST_PATH_IMAGE025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519211DEST_PATH_IMAGE032
式中,
Figure 145365DEST_PATH_IMAGE025
为前k个特征属性的累积贡献率;m为特征属性数据的数量;
Figure 913908DEST_PATH_IMAGE030
为第
Figure 408343DEST_PATH_IMAGE031
个特征向量对应的特征值。
S200:将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输入经验预测模型中进行计算,从而获得该监测站点的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
根据城市环境下的电波传播路径损耗的经验预测模型进行计算,从而获得多套路径损耗经验预测数据;我们采用了四种经验预测模型,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模型、ECC-33经验模型、Okumura-Hata经验模型和COST-231 Hata经验模型。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Figure 689152DEST_PATH_IMAGE033
式中,PL 1(dB)为经自由空间传播模型计算得到的路径损耗预测值(单位:dB),d为接收点(监测站点)距离发射基站的距离(单位:km);f为发射基站载波频率(单位:MHz)。
ECC-33经验模型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Figure 876419DEST_PATH_IMAGE034
Figure 612819DEST_PATH_IMAGE035
Figure 317470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452785DEST_PATH_IMAGE037
Figure 545375DEST_PATH_IMAGE038
式中,PL 2 (dB)为经ECC-33经验模型计算得到的路径损耗预测值(单位:dB);A FS 为自由空间衰减;A BM 为基本路径损耗中值;G B 为天线高度修正因子;G R 为接收机增益因子;d为接收点距离发射基站的距离(单位:km);f为发射基站载波频率(单位:MHz);h b 为发射基站天线高度(单位:m);h ue 为接收天线有效高度(单位:m)。
Okumura-Hata经验模型(GSM 900MHz)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Figure 769070DEST_PATH_IMAGE039
Figure 136466DEST_PATH_IMAGE040
式中,
Figure 860709DEST_PATH_IMAGE041
为经Okumura-Hata经验模型计算得到的路径损耗预测值(单位为dB);d为接收点距离发射基站的距离(单位:km);f为发射基站载波频率(单位:MHz);h b 为发射基站天线高度(单位:m);h ue 为接收天线有效高度(单位:m);ah m 为接收天线纠正参数;C m 为杂波纠正参数,其值为3dB。
COST-231 Hata经验模型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Figure 389779DEST_PATH_IMAGE042
式中,
Figure 238786DEST_PATH_IMAGE043
为经COST-231 Hata经验模型计算得到的路径损耗预测值(单位:dB);d为接收点距离发射基站的距离(单位:km);f为发射基站载波频率(单位:MHz);h b 为发射基站天线高度(单位:m);h ue 为接收天线有效高度(单位:m);ah m 为接收天线纠正参数;C m 为杂波纠正参数,其值为3dB。
Okumura-Hata经验模型和COST-231 Hata经验模型是同一种模型不同频段的计算公式。
S300:基于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和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构建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
针对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路径损耗预测任务,本发明首先构建含缺失路径损耗值的稀疏低秩矩阵;在构建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时,本发明借鉴预测评分/推荐***的“协同过滤”思想,假设类似的监测接收点在它们特征属性类似的情况下,同样的一个预测模型得到的路径损耗值大概率是近似的;图2为通过四种方法(实测,自由传播模型,ECC-33经验模型,COST231-Hata经验模型)在1000多个监测站点(监测点)获得的路径损耗值;从图2可以看出,这个假设是符合我们对自然界的观测结果的。
基于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和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构建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上述假设和数据分析,通过z种方法(包括实际测量结果和经验模型计算结果)得到的n个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值(即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和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基于以上方法得到的路径损耗值构建矩阵,该矩阵中其中一行的数据为路径损耗实测值,将该行的数据按照自定义的数据不完整比例进行随机置零,以形成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数据不完整比例为:选取的用于获取路径损耗实测值的少量监测站点数量与总的监测站点数量的比值,例如总的监测站点为1000个,本发明只选取的其中的50个监测站点作为获取路径损耗实测值的少量监测站点,则数据不完整比例为50:1000;
按照图3(a)所示,本发明将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路径损耗值构建为矩阵
Figure 616066DEST_PATH_IMAGE044
,矩阵
Figure 725973DEST_PATH_IMAGE044
的第一行为路径损耗实测值,将
Figure 691524DEST_PATH_IMAGE044
第一行无实测数据的元素置为空,形成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
Figure 886882DEST_PATH_IMAGE045
A
Figure 157650DEST_PATH_IMAGE046
z的值例如为4,即矩阵
Figure 528588DEST_PATH_IMAGE045
的第2,3,4行路径损耗预测值均由三个经验模型自由空间传播模型、ECC-33、Hata对应计算获得;即矩阵每列表示考察区域的监测站点
Figure 399461DEST_PATH_IMAGE047
,每行表示该监测站点的四种路径损耗值,分别是:第一行表示路径损耗实测值(空白位置表示该监测站点无路径损耗实测值),第二行表示ECC-33经验模型计算得到的路径损耗预测值,第三行表示Hata经验模型计算得到的路径损耗预测值,第四行表示自由空间传播模型计算得到的路径损耗预测值。
S400:对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进行补全,以形成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将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与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增强数据训练集;
(1)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进行补全包括以下子步骤:
S410: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按设定截断长度进行分段,以获得若干截断矩阵;
利用矩阵分解来填充没有路径损耗实测值的考察地点,为了能够扩充高质量的数据,本发明将图3(a)中的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按照每D个监测站点为一组(即按照设定截断长度)进行分段补全操作,如图3(b)所示。
如果一个zn列的非零矩阵AA
Figure 82115DEST_PATH_IMAGE046
不含缺失值,那么该矩阵可以表示为两个矩阵的乘积运算形式,即进行矩阵的满秩分解:
Figure 470371DEST_PATH_IMAGE048
式中,非零矩阵A的秩为Rank(A)=hh<min{z,n};UV为秩为h的两个实数矩阵,即
Figure 292221DEST_PATH_IMAGE049
Figure 802837DEST_PATH_IMAGE050
T为矩阵转置符;R为实数集。
如果矩阵A中的元素项存在缺失值,矩阵A无法直接按照上式进行分解,这时,可以用一种近似的解法——梯度下降法,完成UV的求解,进而得到补全矩阵
Figure 238366DEST_PATH_IMAGE051
作为含缺失元素矩阵A的近似矩阵。
为了能够利用矩阵分解尽可能准确地拟合真实的路径损耗值,我们将构建的稀疏低秩矩阵
Figure 23789DEST_PATH_IMAGE045
按照截断窗口宽度为D个监测站点进行截断操作,共产生W个截断(truncate)的路径损耗稀疏矩阵
Figure 700145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178400DEST_PATH_IMAGE053
=1,2,…,Wk=Dk=
Figure 711012DEST_PATH_IMAGE054
,其中,
Figure 300126DEST_PATH_IMAGE054
n个监测站点经过D取整后的剩余监测站点的个数;如果所有监测站点的数量nD的整数倍,即n%D=0,则n=WD;如果n%D≠0,则n=WD+
Figure 362147DEST_PATH_IMAGE054
,其中,
Figure 886669DEST_PATH_IMAGE054
<D,符号“%”表示取余数。
具体地:
Figure 765632DEST_PATH_IMAGE055
式中,
Figure 627278DEST_PATH_IMAGE056
为路径损耗稀疏矩阵,
Figure 806456DEST_PATH_IMAGE057
表示拼接操作。
S420:基于损失函数求得所述若干截断矩阵的近似矩阵;
定义损失函数
Figure 617724DEST_PATH_IMAGE058
Figure 859349DEST_PATH_IMAGE059
Figure 524686DEST_PATH_IMAGE060
求解上式的目标,就是找到能使
Figure 558370DEST_PATH_IMAGE061
最小的UV矩阵;式中,
Figure 21100DEST_PATH_IMAGE062
表示2范数;
Figure 405814DEST_PATH_IMAGE063
为截断后的第
Figure 609262DEST_PATH_IMAGE064
个路径损耗稀疏矩阵;UV为该损失函数要求解的秩为h的两个实数矩阵,下标
Figure 372818DEST_PATH_IMAGE065
Figure 269099DEST_PATH_IMAGE066
分别表示矩阵的行和列,
Figure 878460DEST_PATH_IMAGE067
为矩阵中第
Figure 151178DEST_PATH_IMAGE068
列的第
Figure 628296DEST_PATH_IMAGE065
个元素值,
Figure 836423DEST_PATH_IMAGE069
为矩阵中第
Figure 667500DEST_PATH_IMAGE068
行的第
Figure 743910DEST_PATH_IMAGE066
个元素值;T为矩阵转置符;β为损失函数的惩罚项系数;
Figure 482058DEST_PATH_IMAGE070
为监测站点的偏置;
Figure 985721DEST_PATH_IMAGE071
为路径损耗计算方法的偏置;
Figure 35585DEST_PATH_IMAGE072
为矩阵
Figure 664755DEST_PATH_IMAGE063
的非空元素;
Figure 522989DEST_PATH_IMAGE073
为向量
Figure 197553DEST_PATH_IMAGE070
的第
Figure 293DEST_PATH_IMAGE065
个元素值;
Figure 28292DEST_PATH_IMAGE074
为向量
Figure 603017DEST_PATH_IMAGE071
的第
Figure 182903DEST_PATH_IMAGE066
个元素值;
Figure 207360DEST_PATH_IMAGE075
为矩阵的整体偏置,其中,
Figure 163683DEST_PATH_IMAGE076
式中,P为矩阵
Figure 405965DEST_PATH_IMAGE063
中的非空的元素个数。
Figure 297697DEST_PATH_IMAGE077
,根据梯度下降公式,则
Figure 800661DEST_PATH_IMAGE078
,
Figure 295096DEST_PATH_IMAGE079
更新公式有:
Figure 841484DEST_PATH_IMAGE080
式中,
Figure 562840DEST_PATH_IMAGE081
Figure 827468DEST_PATH_IMAGE082
为矩阵U中第
Figure 125594DEST_PATH_IMAGE083
行的第
Figure 260909DEST_PATH_IMAGE084
Figure 494444DEST_PATH_IMAGE085
个元素的值,
Figure 718140DEST_PATH_IMAGE086
Figure 554378DEST_PATH_IMAGE087
为矩阵V
Figure 809779DEST_PATH_IMAGE088
列的第
Figure 338849DEST_PATH_IMAGE084
Figure 315420DEST_PATH_IMAGE085
个元素的值;
Figure 96294DEST_PATH_IMAGE089
为更新系数;β为损失函数的惩罚项系数;
Figure 471780DEST_PATH_IMAGE090
S430:将若干截断矩阵的近似矩阵进行拼接,以获得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找到稀疏低秩矩阵
Figure 906173DEST_PATH_IMAGE091
的近似矩阵
Figure 381759DEST_PATH_IMAGE092
,经过上述截断操作,我们将问题转化为求解每个截断矩阵
Figure 700744DEST_PATH_IMAGE052
的近似矩阵
Figure 930737DEST_PATH_IMAGE093
,之后拼接
Figure 536031DEST_PATH_IMAGE093
得到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
Figure 218685DEST_PATH_IMAGE045
的近似矩阵
Figure 468925DEST_PATH_IMAGE051
Figure 694370DEST_PATH_IMAGE094
Figure 532882DEST_PATH_IMAGE095
为路径损耗补全矩阵;
Figure 702833DEST_PATH_IMAGE096
分别为第1,2,…
Figure 491184DEST_PATH_IMAGE053
,…W个截断矩阵的补全矩阵。
(2)将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与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结合,包括:
提取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
Figure 430191DEST_PATH_IMAGE051
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Figure 783811DEST_PATH_IMAGE097
,将提取的数据与发射基站和监测站点(接收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进行结合,从而获得增强数据训练集。
根据我们设计的稀疏低秩矩阵及矩阵补全过程中的拆分操作,先将算法伪代码描述如下:
Figure 441058DEST_PATH_IMAGE098
机器学习对数据的需求是极大的,但通过实地测量技术获取路径损耗数据的过程仍然很昂贵;特别是在一些敏感地区,从无线电数据收集使用申请的批准到原始数据测定所需的时间过多;因此,本发明通过矩阵分解补全的方法,完成以上稀疏低秩矩阵中监测站点实测数据值的补全,实现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数据的有效扩充,有效解决数据需求量大和数据难获取之间的矛盾,对于提升机器学习算法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S500:基于增强数据训练集对机器学习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包括BP神经网络模型、SVM回归预测模型和决策树回归预测模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针对路径损耗实测数据难获取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该方法中首先通过地图数据中记录的地形地貌信息确定要获取路径损耗的监测站点及该点的相关特征属性数据(包括:纬度、经度、高度、植被种类、楼宇高度密度等),同时获取发射基站参数;根据常用的多种城市环境的路径损耗预测经验模型计算获得多套路径损耗预测值;路径损耗预测值结合监测站点中少量已获得的路径损耗实测值,建立稀疏低秩矩阵;最后通过矩阵分解补全方法,完成以上无实测数据监测站点数值补全,实现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数据的有效扩充增强。
下面结合仿真实验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有效性,实测监测站点及发射基站采用如表1所示的特征维度;
表1特征属性数据
Figure 501942DEST_PATH_IMAGE099
路径损耗值采集地点是巴西Fortaleza-CE城,我们利用经纬坐标获得了如图4所示的测试场景,利用安捷伦E6474A对这个城市区域的2327个街道点的信号强度进行了接收测量,这些测量值是由不同的四个发射基站分别工作产生的;图5-图8分别显示了该区域在四个不同基站工作时实测获得的路径损耗值分布情况,图5-图8中显示了不同基站位置路径损耗的衰减分布情况,箭头方向表示小区发射基站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深色代表路径损耗值较大,浅色代表路径损耗值较小;发射基站的发射频率为:853.71MHz。
如图9-图12所示,我们将原监测站点数据随机去除95%,来模拟实测得到的少量监测站点数据;例如将1000个监测站点随机去除95%,只实测少量监测站点数据。
由于经验模型反应了监测站点(接收点)与发射基站之间的特征属性,结合经验模型计算的路径损耗值构建稀疏低秩矩阵,能够很好地补充缺失接收点的路径损耗值特征属性;构建的稀疏低秩矩阵是合理且有效可靠的;有限实测数据经过矩阵补全产生更多的数据,即形成增强数据训练集,增加了训练样本的数量及多样性,提升了机器学习模型的鲁棒性,避免过拟合问题的发生;其中,
有限实测数据训练集为:在实测数据训练集的基础上,按比例随机丢弃部分实测数据,剩余数据用于模拟由于各种限制因素而只能采集到的有限实测数据,就称有限实测数据训练集;
实测数据训练集为:实测数据集按照比例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其中的训练集称为实测数据训练集;
增强数据训练集为:按照矩阵分解补全方法扩充的数据训练集。
实施例二
图1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包括获取模块、计算模块、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构建模块、补全模块和训练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发射基站和监测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构建特征属性数据集,并获取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输入经验预测模型中进行计算,从而获得该监测站点的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
所述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和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构建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
所述补全模块用于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进行补全,以获得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将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与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增强数据训练集;
所述训练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增强数据训练集对机器学习预测模型进行训练。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基于发射基站和监测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构建特征属性数据集,并获取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
S200:将所述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输入经验预测模型中进行计算,从而获得该监测站点的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
S300:基于所述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和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构建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
S400: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进行补全,以获得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将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与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增强数据训练集;
S500:基于所述增强数据训练集对机器学习预测模型进行训练;
其中,所述步骤S300中的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通过以下方法构建:
基于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和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构建矩阵,该矩阵中其中一行的数据为路径损耗实测值,将该行的数据按照数据不完整比例进行随机置零,以形成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所述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其它行的数据均为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
所述步骤S400中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进行补全包括以下子步骤:
S410: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按设定截断长度进行分段,以获得若干截断矩阵;
S420:基于损失函数求得所述若干截断矩阵的近似矩阵;
S430:将所述若干截断矩阵的近似矩阵进行拼接,以获得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中发射基站的特征属性数据包括发射功率以及发射天线经度、纬度、高度、主瓣方向;监测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包括纬度、经度、高度、植被种类和楼宇高度、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还包括对所述特征属性数据集进行降维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维预处理包括以下子步骤:
(1)对所述特征属性数据集中各个维度的特征属性进行标准化预处理;
(2)计算协方差矩阵以分析各特征属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3)基于各特征属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主特征,从而实现特征属性数据集的降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的经验预测模型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模型、ECC-33经验模型、Okumura-Hata经验模型和COST-231Hata经验模型中的任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与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结合包括:
提取所述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第一行的所有数据,与发射基站和监测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进行结合,从而获得增强数据训练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0中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包括BP神经网络模型、SVM回归预测模型和决策树回归预测模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8.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计算模块、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构建模块、补全模块和训练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发射基站和监测站点的特征属性数据构建特征属性数据集,并获取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输入经验预测模型中进行计算,从而获得该监测站点的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
所述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和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构建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
所述补全模块用于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进行补全,以获得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将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与特征属性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增强数据训练集;
所述训练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增强数据训练集对机器学习预测模型进行训练;
其中,所述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构建模块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和少量监测站点的路径损耗实测值构建矩阵,该矩阵中其中一行的数据为路径损耗实测值,将该行的数据按照数据不完整比例进行随机置零,以形成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所述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其它行的数据均为经验模型路径损耗预测值;
所述补全模块执行以下操作:
S410:将路径损耗稀疏低秩矩阵按设定截断长度进行分段,以获得若干截断矩阵;
S420:基于损失函数求得所述若干截断矩阵的近似矩阵;
S430:将所述若干截断矩阵的近似矩阵进行拼接,以获得补全的路径损耗矩阵。
CN202211237155.8A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及*** Active CN1153141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7155.8A CN115314133B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7155.8A CN115314133B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4133A CN115314133A (zh) 2022-11-08
CN115314133B true CN115314133B (zh) 2023-01-31

Family

ID=83867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7155.8A Active CN115314133B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41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55226B (zh) * 2023-02-24 2023-05-30 青岛科技大学 基于dqn和矩阵补全的多auv协同水下数据采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3193A (zh) * 2015-11-19 2018-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完成路测数据的高效计算方法
CN110346654A (zh) * 2019-07-19 2019-10-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普通克里金插值的电磁频谱地图构建方法
CN113806349A (zh) * 2021-11-18 2021-12-17 浙江大学 基于多视图学习的时空缺失数据补全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4003981A (zh) * 2021-11-05 2022-02-01 成都戎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空一体数字地球的电磁频谱可视化分析方法
CN114896101A (zh) * 2022-05-09 2022-08-12 金陵科技学院 存在数据错误和缺失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收集数据重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1831B2 (en) * 2012-05-21 2015-11-17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Non-parametric 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 map construction
JP6510358B2 (ja) * 2015-08-07 2019-05-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A3128973A1 (en) * 2019-03-04 2020-09-10 Bhaskar Bhattacharyya Data com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N112995942B (zh) * 2021-03-09 2022-07-15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邻接矩阵构造的跳数矩阵恢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3193A (zh) * 2015-11-19 2018-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完成路测数据的高效计算方法
CN110346654A (zh) * 2019-07-19 2019-10-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普通克里金插值的电磁频谱地图构建方法
CN114003981A (zh) * 2021-11-05 2022-02-01 成都戎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空一体数字地球的电磁频谱可视化分析方法
CN113806349A (zh) * 2021-11-18 2021-12-17 浙江大学 基于多视图学习的时空缺失数据补全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4896101A (zh) * 2022-05-09 2022-08-12 金陵科技学院 存在数据错误和缺失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收集数据重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method to reconstruct coverage loss maps based on matrix completion and adaptive sampling";Symeon Chouvardas et al.;《201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ASSP)》;20160519;全文 *
"一种基于网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补全算法";让涛;《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60505(第05期);全文 *
"基于低秩矩阵恢复的室内指纹定位技术研究";檀腾;《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210315;全文 *
"基于张量补全的多维频谱地图构建";吴启晖;《信号处理》;20170325;全文 *
"基于矩阵补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研究";沙朝恒;《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702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4133A (zh) 202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hmadien et al. Predicting path loss distribution of an area from satellite images using deep learning
US9191831B2 (en) Non-parametric 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 map construction
CN100383805C (zh) 星载微波和红外遥感融合对城区地物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CN113095409B (zh)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权值共享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
Carmel et al. Combining Lo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Error Sources for Estimating Multi-Temporal
CN110084311B (zh) 基于三元权值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方法
CN115314133B (zh) 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路径损耗数据增强方法及***
WO2022021602A1 (zh)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5g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预测方法
CN111311614B (zh) 基于分割网络和对抗网络的三维点云语义分割方法
KR101957652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 내의 무선 접속 네트워크 자산의 안테나를 배치하는 방법
Gupta et al. Machine learning-based urban canyon path loss prediction using 28 ghz manhattan measurements
Filiposka et al. Terrain-aware three-dimensional radio-propagation model extension for NS-2
CN104820841A (zh) 基于低阶互信息和光谱上下文波段选择的高光谱分类方法
CN117592005B (zh) Pm2.5浓度卫星遥感估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817805A (zh) 一种信道传播模型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和介质
CN115761888A (zh) 基于nl-c3d模型的塔吊操作人员异常行为检测方法
Masood et al. Interpretable AI-based large-scale 3D pathloss prediction model for enabling emerging self-driving networks
CN113761797A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无线信道路径损耗模型预测方法
Althobaiti et al. Intelligent deep data analytics-based remote sensing scene classification model
CN116131979A (zh) 受远程干扰的无线信道预测方法及***、存储介质及终端
Sarkar et al. RADIANCE: Radio-Frequency Adversarial Deep-learning Inference for Automated Network Coverage Estimation
Waheed et al. DeepChannel: Robust Multimodal Outdoor Channel Model Prediction in LTE Networks Using Deep Learning
He et al. [Retracted] An Early Warning Intelligent Algorithm System for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CN115022889B (zh) 一种5g网络的rsrp预测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
Jin et al. An I2I Inpainting Approach for Efficient Channel Knowledge Map Constr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