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6423B - 一种双极调整器及配电交流稳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极调整器及配电交流稳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6423B
CN115276423B CN202211199853.3A CN202211199853A CN115276423B CN 115276423 B CN115276423 B CN 115276423B CN 202211199853 A CN202211199853 A CN 202211199853A CN 115276423 B CN115276423 B CN 1152764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ies
winding
bipolar
regulator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98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6423A (zh
Inventor
张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ity Quanzhou Electric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ity Quanzhou Electric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ity Quanzhou Electric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ity Quanzhou Electric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998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64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6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6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6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6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2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5/2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 H02M5/25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5/257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control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1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transfor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50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极调整器及配电交流稳压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双极调整器,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输入与输出之间联结有输入N线,所述双极调整器包括:调相补偿构件:其包括相互耦合的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联结于初级绕组的两端之间的调制器;负极串联绕组,其包括串联端、头端和尾端,其尾端与输入N线联结;正极串联绕组,其包括串联端、头端和尾端,其尾端与负极串联绕组的头端以及初级绕组的一端相互联结,以形成负极串联绕组和正极串联绕组的联结端;本发明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能达到10000KVA,且安全性可靠、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双极调整器及配电交流稳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极调整器及配电交流稳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CN201781175U)专利,提供了《一种电刷组件的改进结构》,该项技术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的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具体的说是大大降低了调压器的线圈与电刷的接触点的温升,但是额定容量还是只能做到1000KVA以下。
现有技术中的(CN201780521U)专利,提供了一种《三相并联统调稳压器》该技术增加了补偿式交流稳压器一倍的额定容量(也仅达到2000KVA)。此外补偿式交流稳压器的调压速度最快每秒钟也只能调压25V。
上述两个专利技术中所提到的稳压器均改变不了需要定期检修、调压速度慢的缺陷以及不能使用在≥1000V的供电***上。如果没有定期检修将可能导致稳压器损坏或烧掉,从而影响正常供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用电负荷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大量具有非线性、冲击性和不平衡特征的负荷造成供电电网电能质量的恶化;同时,现代工商业大量使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电能质量敏感的企业一旦发生问题,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
现在急需一种额定容量高、调压变压速度快(即调压阈值小)、同时耐久性更好的稳压器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发明出了一种电力电子式稳压装置,更具体地说提供了一种双极调整器及配电交流稳压装置。更具体地说,提供了一种控制简单、调压阈值小于1毫秒(电压采集和运算除外)、额定容量可达万KVA、连续安全运行长达5万小时、使用寿命长达30年以上、并带有自动监测和记录输入电压当前值、最大值、最小值、和输出电压当前值、最大值、最小值以及远程云端服务通信接口等功能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极调整器,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输入与输出之间联结有输入N线,所述双极调整器包括:
调相补偿构件:其包括相互耦合的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联结于初级绕组的两端之间的调制器;
负极串联绕组,其包括串联端、头端和尾端,其尾端与输入N线联结;
正极串联绕组,其包括串联端、头端和尾端,其尾端与负极串联绕组的头端以及初级绕组的一端相互联结,以形成负极串联绕组和正极串联绕组的联结端;
其中,负极串联绕组的串联端、正极串联绕组的串联端以及所述联结端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调节输入区,并从所述调节输入区中的一者引出引出线,该引出线联结于次级绕组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调相补偿构件还包括:
第一双向可控硅,其联结于初级绕组的两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调相补偿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和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
各第二双向可控硅一端分别与正极串联绕组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各第三双向可控硅的一端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各第二双向可控硅的另一端与各第三双向可控硅的另一端之间分别一一对应联结,并形成多个联结点,其中至少一个联结点相互联结并联结于初级绕组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双极调整器还包括保护器,其设置于从调节输入区引出的引出线上,用于对双极调整器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双极调整器还包括:
多路驱动构件(K1,G1,K2,G2),所述多路驱动构件(K1,G1,K2,G2)与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双向可控硅及第三双向可控硅一一对应联结,用于接收双向可控硅的驱动信号或截止信号。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电交流稳压装置,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包括:
主控***,其包括控制模块;
组合式双极调整器,其与主控***通信联结,并由三组双极调整器组合形成,其中,该三组双极调整器的负极串联绕组的尾端相互联结形成为YN端,该YN端与输入N线联结,
其中, 主控***的控制模块用于对组合式双极调整器发出控制指令。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电交流稳压装置,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包括:
主控***,其包括控制模块;
三相双极调整器,其与主控***通信联结,并包括三相双极调整器,其中,该三相双极调整器中的各相双极调整器的负极串联绕组的尾端相互联结形成为YN端,该YN端与输入N线联结,
其中,主控***的控制模块用于对三相双极调整器发出控制指令。
优选的,所述主控***还包括:
驱动模块,其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用于对所述组合式双极调整器的双极调整器的多路驱动构件(K1,G1,K2,G2)发出驱动信号或截止信号。
优选的,还包括:
人机操作***,其与主控***联结并进行显示,其中,该人机操作***包括参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设定参数。
优选地,该主控***还包括:还包括电压监测模块、计量模块,所述电压监测模块可实时自动记录三相输入电压当前值、最大值、最小值;并实时自动记录输出电压当前值、最大值、最小值。所述计量模块可实时自动记录负荷电量。
优选地,该配电交流稳压装置还包括配电变压器,该配电变压器串联于次级绕组的输出端与保护器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当通电或输入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值时,主控***控制调相补偿构件的初级绕组A相两端短接、B相两端短接、C相两端短接(三组双极调整器具体分为A相、B相和C相),使输出电压等于当前电压值;②当输入电压≤预设精度时,主控***控制双向可控硅VTAO、VTBO、VTCO(第一双向可控硅)关断,同时接通双向可控硅VTA+、VTB+1、 VTC+1(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将各相正极绕组对各相次级绕组进行电压补偿;使各相输出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值。③当输入电压≥预设精度时,主控***控制双向可控硅VTA+、VTB+、VTC+关断,同时接通双向可控硅VTA-、VTB-、 VTC-(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将各相负极绕组对各相次级绕组进行电压补偿,使各相输出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值。
本发明控制简单、安全可靠、调压阈值≤1毫秒、输入电压宽可达额定电压值±35%、输出电压精度高可达±1.5%、额定容量大可达万KVA、连续安全运行长达5万小时、使用寿命长达30年以上,并带有自动旁通功能、自动监测功能、远程云端服务通信接口等功能。
达到以上效果①(调压阈值≤1毫秒)的原因,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工作时,各相双极补偿器只需要一个双向可控硅工作,即当调压动作或者需要换位时双向可控硅只需要一开一关,控制简单,同时可以实现机械互锁(无论如何动作,都不会短路);另一方面,调相补偿构件具有调整电流与电压相位差的功能,具体地说,电流与电压有90度相位差,可以通过控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从而实现功率因数接近1,即接近于同步。此外,因为以上因素,本发明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安全性可靠、寿命长。
达到以上效果②(额定容量大可达万KVA)的原因,输入端联结于负极串联绕组的一端,使得电压能够根据负极串联绕组的数量成倍增加,从而达到万级KVA额定容量。例如,以一万KVA为例,如图3为例,输入端联结于负极串联绕组的一端,使得电压能够根据负极串联绕组的数量成倍增加,在负极串联绕组的作用下,电压增加,电流降低,达到10000KVA。
此外,所述配电交流稳压装置,串联于电源与负载之间;或电网与配电电力变压器之间的电压源型的电力电子控制与补偿装置,用于修复和优化电能质量问题,是一种理想的多目标电压修复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双极调整器示例性实施例1的示意性电路原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双极调整器示例性实施例2的示意性电路原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配电交流稳压装置示例性实施例1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配电交流稳压装置示例性实施例2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配电交流稳压装置示例性实施例3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配电交流稳压装置示例性实施例4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的主控***的模块结构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的人机操作***的一示意性工作状态界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的人机操作***的又一示意性工作状态界面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的人机操作***的又一示意性工作状态界面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双极调整器;11、调相补偿构件;111、次级绕组;112、初级绕组;113、调制器;12、负极串联绕组;121、调节输入区;122、引出线;13、正极串联绕组;1141、第一双向可控硅;1142、第二双向可控硅;1143、第三双向可控硅;15、保护器;2、主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双极调整器1]
实施例1
现在将参照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双极调整器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1的双极调整器1,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更具体地说,串联于输入电源与输出电源之间,输入与输出之间联结有输入N线。
在本实施例中,双极调整器1包括调相补偿构件11、负极串联绕组12、正极串联绕组13、各双向可控硅。
调相补偿构件11包括相互耦合的次级绕组111和初级绕组112、联结于初级绕组112的两端之间的调制器113。
负极串联绕组12包括串联端、头端和尾端,其尾端与输入N线联结;正极串联绕组13包括串联端、头端和尾端,其尾端与负极串联绕组12的头端以及初级绕组112的一端相互联结,以形成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联结端;
负极串联绕组12的串联端、正极串联绕组13的串联端以及所述联结端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调节输入区121,并从所述调节输入区121中的一者引出引出线122,该引出线122联结于次级绕组111的输出端。
本实施例中将负极串联绕组12的串联端作为调节输入区121,负极串联绕组12中的至少一个串联端作为调节输入区121,并从调节输入区121中的一者引出引出线122,该引出线122联结于次级绕组111的输出端。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负极串联绕组12具有5个互相串联联结的负极绕组,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负极串联绕组12的数量并不受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选择特定数量的负极绕组进行串联,以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负极串联绕组12中的四个串联端(虚线示出的方框区域)作为调节输入区121,并从这四个调节输入区121中选择了一者(第二个调节输入区121),引出了引出线122,该引出线122联结于次级绕组111的输出端。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选择特定的调节输入区121引出引出线122,以实现特定的额定容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正极串联绕组13具有5个互相串联的正极绕组,然后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并不受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选择特定数量的正极绕组进行串联,以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更具体地说,调相补偿构件11所包括的各双向可控硅,具体为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
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联结于初级绕组112的两端之间。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的一端分别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一端与初级绕组112的另一端联结。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均为5个。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并不受特定限制,只要能够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即可。
根据本实施例,各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一端分别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各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一端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各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的另一端与各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另一端之间分别一一对应联结,并形成多个联结点,其中至少一个联结点相互联结并联结于初级绕组112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施例,双极调整器1还包括保护器15。保护器15设置于从调节输入区121引出的引出线122上,用于对双极调整器1进行保护。在过载、双极调整器1内的硬件故障的情况下,保护器15断开,对双极调整器1进行保护。例如,在双向可控硅损坏的情况下,保护器15断开,对双极调整器1进行保护。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双极调整器1还包括多路驱动构件K1,G1,K2,G2。多路驱动构件K1,G1,K2,G2设置于各双向可控硅的上,更具体地,多路驱动构件K1,G1,K2,G2与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及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一一对应联结,用于接收双向可控硅的驱动信号或截止信号。
具体工作原理:①当通电或输入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值时,双极调整器1的初级绕组112两端处于短接状态,输出电压等于当前电压值;②当输入电压与额定电压值的差值≤预设精度时预设精度,主控***2控制双向可控硅VTAO、VTBO、VTCO(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关断,同时接通(一开一关)双向可控硅VTA+、VTB+1、 VTC+1(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将各相正极绕组对各相次级绕组111进行电压补偿;使各相输出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值。③当输入电压与额定电压值的差值≥预设精度时预设精度,主控***2控制双向可控硅VTA+、VTB+、VTC+关断,同时接通(一开一关)双向可控硅VTA-、VTB-、 VTC-(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将各相负极绕组对各相次级绕组111进行电压补偿,使各相输出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值。
本原理图工作时每相只需要接通一只双向可控硅、并采用过零硬件互锁。当电压补偿换位时只要一关一开、无需预留死区时间、所以不产生初级绕组112开路。综上所述本原理产品运行安全可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负极串联绕组12具有4个互相串联联结的负极绕组,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负极串联绕组12的数量并不受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选择特定数量的负极绕组进行串联,以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负极串联绕组12中的三个串联端(虚线示出的方框区域)作为调节输入区121,并从这四个调节输入区121中选择了一者(第一个调节输入区121),引出了引出线122,该引出线122联结于次级绕组111的输出端。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选择特定的调节输入区121引出引出线122,以实现特定的额定容量。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正极串联绕组13具有5个互相串联的正极绕组,然后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并不受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选择特定数量的正极绕组进行串联,以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更具体地说,调相补偿构件11所包括的各双向可控硅,具体为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
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联结于初级绕组112的两端之间。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的一端分别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一端与初级绕组112的另一端联结。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正极绕组数量均为5,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与负极串联绕组12的负极绕组数量均为4。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并不受特定限制,只要能够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即可。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电交流稳压装置,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包括:主控***2,其包括控制模块;组合式双极调整器1,其与主控***2通信联结,并由三组双极调整器1组合形成,其中,该三组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的尾端相互联结形成为YN端,该YN端与输入N线联结,其中, 主控***2的控制模块用于对组合式双极调整器1发出控制指令;
三组双极调整器1中每组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均具有5个互相串联联结的负极绕组,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三组双极调整器1中每组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中的四个串联端(虚线示出的方框区域)均作为调节输入区121,并从这四个调节输入区121中选择了一者(第一个调节输入区121),引出了引出线122,该引出线122联结于次级绕组111的输出端。以实现特定的额定容量。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组双极调整器1中正极串联绕组13具有5个互相串联的正极绕组,以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更具体地说,调相补偿构件11所包括的各双向可控硅,具体为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
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联结于初级绕组112的两端之间。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的一端分别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一端与初级绕组112的另一端联结。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正极绕组数量均为5,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与负极串联绕组12的负极绕组数量均为5。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并不受特定限制,只要能够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即可,在每组双极调整器1中第一个调节输入区121中引出的引出线122上均设置有对双极调整器1进行保护的保护器15。
具体工作原理:①当通电或输入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值时,主控***2控制调相补偿构件11的初级绕组112A相两端短接、B相两端短接、C相两端短接,使输出电压等于当前电压值;②当输入电压≤预设精度时,主控***2控制双向可控硅VTAO、VTBO、VTCO(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关断,同时接通(一开一关)双向可控硅VTA+、VTB+1、 VTC+1(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将各相正极绕组对各相次级绕组111进行电压补偿;使各相输出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值。③当输入电压≥预设精度时,主控***2控制双向可控硅VTA+、VTB+、VTC+关断,同时接通(一开一关)双向可控硅VTA-、VTB-、 VTC-(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将各相负极绕组对各相次级绕组111进行电压补偿,使各相输出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值。
如图7所示:人机操作***,其与主控***2联结并进行显示,其中,该人机操作***包括参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设定参数;该主控***2还包括电压监测模块、计量模块,所述电压监测模块可实时自动记录三相输入电压当前值、最大值、最小值;并实时自动记录输出电压当前值、最大值、最小值和显示技术参数的设定值。所述计量模块可实时自动记录负荷电量。
其中,图8-10为本发明智控操作***的界面图:包括厂家设置和用户设置,所述厂家设置包括额定电压值设置、稳压精度设置、电压调整方式设置、三相电压∑u保护设置、过流保护设置、稳压故障处理设置、输入故障处理设置、电压表校对、电流表校对等,所述用户设置包括额定电压值重置、稳压精度重置、三相电压∑u保护重置、过流保护重置稳压故障处理重置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电交流稳压装置,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包括:主控***2,其包括控制模块;三相双极调整器1,其与主控***2通信联结,并包括三相双极调整器1,其中,该三相双极调整器1中的各相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的尾端相互联结形成为YN端,该YN端与输入N线联结,其中,主控***2的控制模块用于对三相双极调整器1发出控制指令。
三相双极调整器1中每相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均具有5个互相串联联结的负极绕组,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三相双极调整器1中每相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中的四个串联端(虚线示出的方框区域)均作为调节输入区121,并从这四个调节输入区121中选择了一者(第一个调节输入区121),引出了引出线122,该引出线122联结于次级绕组111的输出端。以实现特定的额定容量。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相双极调整器1中正极串联绕组13具有5个互相串联的正极绕组,以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更具体地说,调相补偿构件11所包括的各双向可控硅,具体为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
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联结于初级绕组112的两端之间。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的一端分别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一端与初级绕组112的另一端联结。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正极绕组数量均为5,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与负极串联绕组12的负极绕组数量均为5。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并不受特定限制,只要能够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即可,在每相双极调整器1中第一个调节输入区121中引出的引出线122上均设置有对双极调整器1进行保护的保护器1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电交流稳压装置,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包括:主控***2,其包括控制模块;组合式双极调整器1,其与主控***2通信联结,并由三组双极调整器1组合形成,其中,该三组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的尾端相互联结形成为YN端,该YN端与输入N线联结,其中, 主控***2的控制模块用于对组合式双极调整器1发出控制指令;
三组双极调整器1中每组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均具有5个互相串联联结的负极绕组,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三组双极调整器1中每组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中的四个串联端(虚线示出的方框区域)均作为调节输入区121,并从这四个调节输入区121中选择了一者(第一个调节输入区121),引出了引出线122,该引出线122联结于次级绕组111的输出端。以实现特定的额定容量。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组双极调整器1中正极串联绕组13具有6个互相串联的正极绕组,以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更具体地说,调相补偿构件11所包括的各双向可控硅,具体为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
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联结于初级绕组112的两端之间。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的一端分别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一端与初级绕组112的另一端联结。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正极绕组数量均为6,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与负极串联绕组12的负极绕组数量均为5。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并不受特定限制,只要能够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即可,在每组双极调整器1中第一个调节输入区121中引出的引出线122上均设置有对双极调整器1进行保护的保护器1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电交流稳压装置,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包括:主控***2,其包括控制模块;组合式双极调整器1,其与主控***2通信联结,并由三组双极调整器1组合形成,其中,该三组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的尾端相互联结形成为YN端,该YN端与输入N线联结,其中, 主控***2的控制模块用于对组合式双极调整器1发出控制指令;
三组双极调整器1中每组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均具有6个互相串联联结的负极绕组,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三组双极调整器1中每组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中的五个串联端(虚线示出的方框区域)均作为调节输入区121,并从这四个调节输入区121中选择了一者(第二个调节输入区121),引出了引出线122,该引出线122联结于次级绕组111的输出端。以实现特定的额定容量。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组双极调整器1中正极串联绕组13具有5个互相串联的正极绕组,以实现特定的稳压精度稳压范围。
更具体地说,调相补偿构件11所包括的各双向可控硅,具体为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
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联结于初级绕组112的两端之间。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的一端分别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一端与初级绕组112的另一端联结。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正极绕组数量均为5,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与负极串联绕组12的负极绕组数量均为6。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数量并不受特定限制,只要能够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数量对应即可,在每组双极调整器1中第一个调节输入区121中引出的引出线122上均设置有对双极调整器1进行保护的保护器15。
[变型例]
在本变型例中,所述配电交流稳压装置还包括配电变压器,该配电变压器串联于次级绕组111的输出端与保护器15之间。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双极调整器(1),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输入与输出之间联结有输入N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调整器(1)包括:
调相补偿构件(11):其包括相互耦合的次级绕组(111)和初级绕组(112)、联结于初级绕组(112)的两端之间的调制器(113);
负极串联绕组(12),其包括串联端、头端和尾端,其尾端与输入N线联结;
正极串联绕组(13),其包括串联端、头端和尾端,其尾端与负极串联绕组(12)的头端以及初级绕组(112)的一端相互联结,以形成负极串联绕组(12)和正极串联绕组(13)的联结端;
其中,负极串联绕组(12)的串联端、正极串联绕组(13)的串联端以及所述联结端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调节输入区(121),并从所述调节输入区(121)中的一者引出引出线(122),该引出线(122)联结于次级绕组(111)的输出端;
所述调相补偿构件(11)还包括:
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其联结于初级绕组(112)的两端之间;所述调相补偿构件(11)还包括:多个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和多个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
所述双极调整器(1)还包括:
多路驱动构件(K1,G1,K2,G2),所述多路驱动构件(K1,G1,K2,G2)与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及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一一对应联结,用于接收双向可控硅的驱动信号或截止信号;
各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一端分别与正极串联绕组(13)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各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一端分别与负极串联绕组(12)的串联端一一对应联结;各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的另一端与各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的另一端之间分别一一对应联结,并形成多个联结点,其中至少一个联结点相互联结并联结于初级绕组(112)的另一端;
当输入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值时,双极调整器(1)的初级绕组(112)两端短接;当输入电压与额定电压值的差值≤预设精度时,第一双向可控硅(1141)关断,同时接通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当输入电压与额定电压值的差值≥预设精度时,第二双向可控硅(1142)关断,同时接通第三双向可控硅(11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调整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调整器(1)还包括保护器(15),其设置于从调节输入区(121)引出的引出线(122)上,用于对双极调整器(1)进行保护。
3.一种配电交流稳压装置,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2),其包括控制模块;
组合式双极调整器,其与主控***(2)通信联结,并由三组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极调整器(1)组合形成,其中,该三组双极调整器的负极串联绕组(12)的尾端相互联结形成为YN端,该YN端与输入N线联结,
其中, 主控***(2)的控制模块用于对组合式双极调整器发出控制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2)还包括:
驱动模块,其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用于对所述组合式双极调整器的双极调整器(1)的多路驱动构件(K1,G1,K2,G2)发出驱动信号或截止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人机操作***,其与主控***(2)联结并进行显示,其中,该人机操作***包括参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设定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交流稳压装置还包括配电变压器,该配电变压器串联于次级绕组的输出端与保护器之间。
7.一种配电交流稳压装置,串联于输入(VIN)与输出(VOUT)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2),其包括控制模块;
三相双极调整器,其与主控***(2)通信联结,并包括三相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极调整器(1),其中,该三相双极调整器中的各相双极调整器(1)的负极串联绕组(12)的尾端相互联结形成为YN端,该YN端与输入N线联结,
其中,主控***(2)的控制模块用于对三相双极调整器发出控制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2)还包括:
驱动模块,其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用于对所述三相双极调整器的双极调整器(1)的多路驱动构件(K1,G1,K2,G2)发出驱动信号或截止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人机操作***,其与主控***(2)联结并进行显示,其中,该人机操作***包括参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设定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交流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交流稳压装置还包括配电变压器,该配电变压器串联于次级绕组的输出端与保护器之间。
CN202211199853.3A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双极调整器及配电交流稳压装置 Active CN115276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9853.3A CN115276423B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双极调整器及配电交流稳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9853.3A CN115276423B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双极调整器及配电交流稳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6423A CN115276423A (zh) 2022-11-01
CN115276423B true CN115276423B (zh) 2023-05-30

Family

ID=83757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9853.3A Active CN115276423B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双极调整器及配电交流稳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64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13451B (zh) * 2023-05-11 2023-08-29 三尔梯(泉州)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单相双极电抗器、稳压装置、三相双极电抗器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89A (zh) * 1990-05-11 1991-11-27 杨亿欣 电子切换式自动交流稳压装置
CN103295748A (zh) * 2013-06-03 2013-09-11 田安振 一种复式电压补偿自耦变压器的线圈
CN103762599B (zh) * 2014-01-25 2016-02-17 孙崇山 基于交流调压电子开关的瞬变阻抗变压器
CN204360256U (zh) * 2014-12-31 2015-05-27 上海华润特种变压器成套有限公司 一种无触点交流稳压器
CN214474687U (zh) * 2021-05-06 2021-10-22 三尔梯(泉州)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稳压器的电压调整电路
CN113433997A (zh) * 2021-06-22 2021-09-24 三尔梯(泉州)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质量修复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如良等.电工手册.《电工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第91-9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6423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0283B1 (ko) 멀티포트 에너지 라우터 및 그 제어 시스템과 제어방법
US7573253B2 (en) System for managing electrical consumption
CN115276423B (zh) 一种双极调整器及配电交流稳压装置
CN105470973A (zh) 改进型低压线路调压装置
CN110535139B (zh) 一种宽幅调压装置
CN206850446U (zh) 一种智能负载平衡调压装置
CN110357108A (zh) 一种72对棒多晶硅还原炉交流电源***
CN112164559A (zh) 一种自适应可变量程电流互感器
CN216086161U (zh) 一种高电压调节装置
CN216086162U (zh) 一种经济型三相交流稳压装置
CN109510210A (zh) 一种三相配电线路自动调压装置
EA018813B1 (ru) Стабилизатор переменн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CN209030131U (zh) 一种发电机励磁供电***
CN113471978A (zh) 一种高电压调节装置
CN116313451B (zh) 单相双极电抗器、稳压装置、三相双极电抗器及其应用
CN208226888U (zh) 一种大功率中压直流电源装置
CN209949501U (zh) 一种无触点稳压照明节电器
CN111600329A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及功率补偿方法
CN219918426U (zh) 中稳智控稳压装置
CN219875100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电端低电压防御装置
CN220401430U (zh) 一种配电质量优化终端
CN219918425U (zh) 一种中稳数控稳压装置
CN212989480U (zh) 一种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变送器
CN214543612U (zh) 一种直流用避雷器
CN211183421U (zh) 节电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