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0599A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0599A
CN115220599A CN202210836628.XA CN202210836628A CN115220599A CN 115220599 A CN115220599 A CN 115220599A CN 202210836628 A CN202210836628 A CN 202210836628A CN 115220599 A CN115220599 A CN 115220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ouch
metal
conductiv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66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灿
刘汉辰
孙垒涛
张春鹏
鲜于文旭
金映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66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0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0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0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单元层以及金属层。发光单元层包括发光层和第一导电层,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部;金属层设置于衬底基板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部之间,金属层包括多个金属段,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与一发光部围设成第一凹槽,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与衬底基板围设成第二凹槽;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走线设置于发光层上,且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导电走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与其相邻的两个金属段;第二导电走线绝缘设置于金属层上,第二导电走线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及第二触控走线,第一触控走线从第一金属段的上表面延伸至第二凹槽内,且连接至第二金属段,第二触控走线绝缘设置于第二金属段上。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在平板显示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具有轻薄、主动发光、响应速度快、可视角大、色域宽、亮度高和功耗低等众多优点。相对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s,液晶显示器),OLED具有更省电,更薄,且视角宽的优势,这是LCD无法比拟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触控屏作为一种简单、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手机、媒体播放器、导航***、数码相机、相框、PDA、游戏设备、显示器、电器控制、医疗设备等等。触控技术开辟了移动终端人际交互操作的新模式,大尺寸、超薄柔性、低成本已成为触摸屏行业必然发展趋势。目前,触控屏按照组成结构可以包括外挂式触摸屏Addon Mode Touch Panel)、覆盖表面式触摸屏(OnCell TouchPanel)。其中,外挂式触摸屏是将触控结构外挂在显示面板外,会导致触控屏的结构变大,不美观;覆盖表面式触摸屏是在OLED器件完成封装后在其上面增加触控结构,这就会影响触控性能,增加制作成本,从而会影响触控屏的良率和信赖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以解决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大、触控性能不良、制作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单元层,其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发光单元层包括发光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的第一导电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部;以及金属层,其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部之间,所述金属层包括多个金属段,每一金属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其中,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与一发光部围设成第一凹槽,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与所述衬底基板围设成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走线,其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导电走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与其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以及第二导电走线,其绝缘设置于所述金属层上,所述第二导电走线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及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从第一金属段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且连接至第二金属段,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屏蔽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走线与所述金属层之间,所述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段,其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金属段一端形成第一底切结构,所述第一屏蔽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段的另一端平齐;第二屏蔽段,其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金属段的一端形成第二底切结构,所述第二屏蔽段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金属段的另一端形成第三底切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屏蔽段上,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凹槽内,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一金属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且连接至所述第二金属段;所述第二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第二屏蔽段上,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凹槽内,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的一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一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另一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另一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走线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延伸至其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第三导电走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每一第三导电走线具有多个断口,多条第三导电走线相互交叉形成一虚置网;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相互交叉形成一触控网;其中,所述虚置网与所述触控网间隔设置形成一金属网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极块;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二电极块;所述第三导电走线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填充电极块,每一填充电极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块与所述第二电极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层为阴极层。
进一步地,所述衬底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层,其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有源层、栅极层以及源漏极层;所述发光单元层还包括第二导电层,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阳极,每一发光部对应一个阳极,所述阳极连接至所述源漏极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包括前文所述的任意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发光单元层的阴极以及触控结构的两条触控走线,有利于实现集成化高、厚度薄的触控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在衬底基板上设置一金属层,该金属层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部之间,金属层包括多个金属段,每一金属段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发光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其中,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与一个发光部围设成一个第一凹槽,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与衬底基板围设成第二凹槽。第一导电走线设置在发光层上,且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导电走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与其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以实现发光单元层的VSS信号传输,并且可以省去现有的阴极搭接区,从而有利于实现超窄边框的触控显示面板。第二导电走线绝缘设置于金属层上,第二导电走线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及第二触控走线,第一触控走线从第一金属段的上表面延伸至第二凹槽内,且连接至第二金属段,第二触控走线绝缘设置第二金属段上,该触控结构的触控走线可以实现与下方的金属层(即金属层)连接,从而实现触控电极的VDD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一个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两个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电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分区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10、显示单元; 1、衬底基板;
2、发光单元层; 3、金属层;
11、基底; 12、薄膜晶体管层;
13、平坦层; 14、像素定义层;
15、屏蔽层; 121、有源层;
122、第一栅极绝缘层; 123、第一栅极层;
124、第二栅极绝缘层; 125、第二栅极层;
126、介电层; 127、源漏极层;
128、信号块; 21、第二导电层;
22、发光层; 23、第一导电层;
24、公共层; 31、第一金属段;
32、第二金属段; 151、第一屏蔽段;
152、第二屏蔽段; 231、第一导电走线;
232、第二导电走线; 233、第三导电走线;
41、第一凹槽; 42、第二凹槽;
51、第一导电柱; 52、第二导电柱;
53、第三导电柱; 61、通孔;
62、开口; 71、第一底切结构;
72、第二底切结构; 73、第三底切结构;
81、第一电极块; 82、第二电极块;
83、填充电极块; 2321、第一触控走线;
2322、第二触控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内”、“外”、“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对比度高、能耗低、视角广、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制造简单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在显示面板中集成多种功能,如触控功能、指纹识别功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在OLED显示面板中形成内嵌式触控结构(InCel l touch),该方式通过将触控结构与阴极或者覆盖层(Capping layer,CPL)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多个显示单元10,每一显示单元10包括衬底基板1、发光单元层2以及金属层3。
衬底基板1包括基底11、薄膜晶体管层12、平坦层13以及像素定义层14。
基底11可以为单层的缓冲层,也可以为柔性层与缓冲层的叠层结构。
薄膜晶体管层12设置于基底11上,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可以为顶栅结构、也可以为底栅结构,在此不做特别限定。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层12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有源层121、栅极层以及源漏极层127。具体的,薄膜晶体管层12包括有源层121、第一栅极绝缘层122、第一栅极层123、第二栅极绝缘层124、第二栅极层125、介电层126、源漏极层127。有源层121设置于基底11上;第一栅极绝缘层122设置于有源层121上,且延伸至基底11的上表面;第一栅极层123设置于第一栅极绝缘层122上,且其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有源层12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内;第二栅极绝缘层124设置于第一栅极层123上,且延伸至第一栅极绝缘层122的上表面;第二栅极层125设置于第二栅极绝缘层124上,且正对于第一栅极层123;介电层126设置于第二栅极层125上,且延伸至第二栅极绝缘层124上;源漏极层127设置于介电层126上,且通过一第一导电柱51连接至有源层121,其中,第一导电柱51所用的材质与源漏极层127所用的材质相同。源漏极层127还包括同层设置的信号块128,至少两个信号块128间隔设置于介电层126上。
平坦层13设置于源漏极层127上,且延伸至介电层126的上表面。平坦层13开设有通孔61,用以暴露源漏极层127中的一个电极,如漏极,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发光单元层2设置于薄膜晶体层上,结合图1所示,发光单元层2设置于平坦层13上,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导电层21、发光层22以及第一导电层23。第二导电层21包括多个阳极,每一阳极填充于通孔61内,且连接至源漏极层127的一个电极,如漏极。发光层22设置于第二导电层21上,其包括多个发光部,每一发光部形成一个子像素,子像素可以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这三种颜色的子像素可以相邻设置,用以调节触控显示面板的颜色和亮度。为了更好地定义每一子像素所在的位置,在制备发光层22之前会形成一像素定义层14,该像素定义层14设置于平坦层13上,其设开设有若干开口62,用以暴露阳极。在开口62内沉积发光材料形成不同颜色的发光部,从而形成发光层22。第一导电层23覆盖整个发光层22。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发光层22与第一导电层23之间可以设有公共层24,该公共层24可以为电子功能层,当然在发光层22与第二导电才能够之间也可以设有其他公共层24(图未示),该公共层24可以为空穴功能层。在发光层22两侧设置电子功能层和空穴功能层,可以使电子和空穴能够在发光层22中复合层激子并发光,增加发光单元层2中每一发光部的发光效率以及提高发光颜色的准确性,进而使得发光单元层2在满足亮度需求时所需要的电流会更小,降低发光材料的老化速度。
金属层3设置于衬底基板1上方,结合图1所示,金属层3设置于像素定义层14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部之间。金属层3包括多个金属段,每一金属段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每一发光部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不重叠。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与发光部围设成第一凹槽41,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与层基板围设成第二凹槽42。具体的来讲,金属层3包括第一金属段31和第二金属段32,第一金属段31通过第二导电柱52连接至VSS信号块128,第二金属段32通过第三导电柱53连接至VDD信号块128,相邻的第一金属段31与第二金属段32的侧壁与一个发光部的上表面围设而成一个第一凹槽41,相邻的第一金属段31与第二金属段32与部分像素定义层14的上表面围设而成一个第二凹槽42。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23包括第一导电走线231、第二导电走线232以及第三导电走线233。
第一导电走线231设置于发光层22上,且位于第一凹槽41内。具体的来讲,第一导电走线231设置在每一发光部的上表面,并且从第一凹槽41的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41的底面以作为发光单元层2中的阴极。第一导电走线23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与其相邻的两个金属段,即第一导电走线23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金属段31,另一端连接至第二金属段32,以使得阴极与金属层3相互导通,用于传输VSS信号。第一导电走线231的截面图可以为直线形、“U”形、“W”形、“凵”形等形状,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第二导电走线232绝缘地设置于金属层3上,也就是说,第二导电走线232与金属层3之间设有屏蔽层15。结合图1所示,公共层24会覆盖整个发光层22,即公共层24设置于发光部及屏蔽层15上,第一导电层23设置于公共层24上。第二导电走线232包括第一触控走线2321及第二触控走线2322,第一触控走线2321从第一金属段31的上表面延伸至第二凹槽42内,且连接至第二金属段32,第二触控走线2322绝缘设置于第二金属段32上,该触控结构的触控走线可以实现与下方的金属层(即金属层3)连接,从而实现触控电极的VDD信号传输。
具体的,屏蔽层15包括第一屏蔽段151和第二屏蔽段152。第一屏蔽段151一端伸出至第一凹槽41内,且与第一金属段31一端形成第一底切结构71,第一屏蔽段151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段31的另一端平齐。第二屏蔽段152的一端伸出至第一凹槽41内,且与第二金属段32的一端形成第二底切结构72,第二屏蔽段152的另一端伸出至第二凹槽42内,且与第二金属段32的另一端形成第三底切结构73。
第一触控走线2321设置于第一屏蔽段151上,第一触控走线2321的一端伸出至第一凹槽41内,另一端沿着第一金属段3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凹槽42内,且连接至第二金属段32,使得第一触控走线2321与第二金属段32相互导通,用于传输触控电极的VDD信号。第二触控走线2322设置于第二屏蔽段152上,第二触控走线2322的一端伸出至第一凹槽41内,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凹槽42内。
第一触控走线2321的一端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导电走线2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第二触控走线2322的一端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导电走线2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第二触控走线2322的另一端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触控走线2321另一端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凹槽41内形成两个底切结构,即第一底切结构71与第二底切结构72,并且这个两个底切结构形成一个闭环结构,以使得位于第一凹槽41内的第一导电走线231(即阴极)形成一个闭环的图形,参照图3所示。在第二凹槽42内形成一个底切结构,即第三底切结构73,用以分割第二导电走线232以形成第一触控走线2321和第二触控走线2322,以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因此,本实施例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发光单元层2的阴极以及触控结构的两条触控走线,有利于实现集成化高、厚度薄的触控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底切结构71、第二底切结构72、第三底切结构73,用以间断设置于屏蔽层15上表面或者上方的第一导电层23,以形成第一导电走线231、第一触控走线2321以及第二触控走线2322。其中,第一导电走线231与金属层3连接,在实现发光单元层2的VSS信号传输的同时,可以省去现有的阴极搭接区,从而有利于实现超窄边框的触控显示面板。第二导电走线232与金属层3连接,可以实现触控电极的VDD信号传输。
如图4-图6所示,第一触控走线2321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横向)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极块81,第二触控走线2322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纵向)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二电极块82,其中,第一电极块81与第二电极块82形成一个触控电极,触控电极连接至一驱动装置(图未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一触控走线2321可以为感应电极走线(RX),第二触控走线2322可以为驱动电极走线(TX)。
第三导电走线233设置于第一触控走线2321与第二触控走线2322之间,第三导电走线233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填充电极块83,每一填充电极块83设置于第一电极块81与第二电极块82之间。每一第三导电走线233具有多个断口,也就是说通过第三导电走线233断线形成的断口进行绝缘,形成多个填充电极块83,这种设置可以尽量提高触控电极的设置面积,提高了触控电极的密度,从而提高了触控灵敏度。
多条第三导电走线233相互交叉形成一虚置网(dummy mesh)。第一触控走线2321与第二触控走线2322相互交叉形成一触控网(touch mesh),虚置网与触控网间隔设置形成一金属网格(metal mesh),该金属网格可以避免填充电极块83(dummy电极块)连续设置而造成触控盲点,提高了该区域的触控精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其包括终端主体和触控显示面板,终端主体与触控显示面板相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导航仪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单元层,其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发光单元层包括发光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的第一导电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部;以及
金属层,其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部之间,所述金属层包括多个金属段,每一金属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其中,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与一发光部围设成第一凹槽,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与所述衬底基板围设成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
第一导电走线,其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导电走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与其相邻的两个金属段;以及
第二导电走线,其绝缘设置于所述金属层上,所述第二导电走线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及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从第一金属段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且连接至第二金属段,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段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屏蔽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走线与所述金属层之间,所述屏蔽层包括:
第一屏蔽段,其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金属段一端形成第一底切结构,所述第一屏蔽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段的另一端平齐;
第二屏蔽段,其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金属段的一端形成第二底切结构,所述第二屏蔽段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金属段的另一端形成第三底切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屏蔽段上,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凹槽内,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一金属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且连接至所述第二金属段;
所述第二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第二屏蔽段上,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凹槽内,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的一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一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导电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另一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另一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走线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延伸至其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
第三导电走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每一第三导电走线具有多个断口,多条第三导电走线相互交叉形成一虚置网;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相互交叉形成一触控网;
其中,所述虚置网与所述触控网间隔设置形成一金属网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极块;
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二电极块;
所述第三导电走线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填充电极块,每一填充电极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块与所述第二电极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层为阴极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层,其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有源层、栅极层以及源漏极层;
所述发光单元层还包括第二导电层,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阳极,每一发光部对应一个阳极,所述阳极连接至所述源漏极层。
10.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2210836628.XA 2022-07-15 2022-07-15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Pending CN115220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6628.XA CN115220599A (zh) 2022-07-15 2022-07-15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6628.XA CN115220599A (zh) 2022-07-15 2022-07-15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0599A true CN115220599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11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6628.XA Pending CN115220599A (zh) 2022-07-15 2022-07-15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05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0995A (zh) * 2022-12-29 2023-03-2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0995A (zh) * 2022-12-29 2023-03-2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5830995B (zh) * 2022-12-29 2024-06-1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7127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3423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1622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0155593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173060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43121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EP3694010A1 (en)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83130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1654824U (zh) 透明oled基板、透明显示面板、阵列基板、显示屏及显示设备
CN107895734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20156057A1 (zh)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CN1083649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8413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053858B2 (ja) 表示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及び表示端末
CN109449164B (zh) 一种tft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83226A1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638042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
CN11522059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08091676B (zh)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4127836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GB2610957A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768205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40596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869434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3230919A1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