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1497A - 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1497A
CN115201497A CN202110402683.3A CN202110402683A CN115201497A CN 115201497 A CN115201497 A CN 115201497A CN 202110402683 A CN202110402683 A CN 202110402683A CN 115201497 A CN115201497 A CN 115201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detected
optical signal
detection process
abno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26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文波
叶波
姚栋蓝
叶燚
祁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026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14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1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1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8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blood groups or blood types or red blood cell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含溶血剂的第一试剂制备得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是,用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第二待测试样,获取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

Description

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体外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未成熟血小板(immature platelet)参数(如未成熟血小板与总血小板数量的比值,immatureplatelet fraction,IPF)、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等,是血液分析时的几项重要参数。其中,网织红细胞参数是判断骨髓红系造血情况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未成熟血小板参数可以判断巨核细胞的活性.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提供依据,因此准确的检测以上参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现有的检测装置在检测时由于存在一些干扰,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提供一种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以提高对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检测的准确性。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血液分析的装置,包括:
血样供给部,用于供给血液样本;
试剂供给部,用于供给试剂;
至少一个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用于接收所述血样供给部提供的血液样本和所述试剂供给部提供的试剂以制备待测试样;
测定部,包括光学检测部;所述光学检测部包括流动室、光源和光学检测器;所述流动室与所述混合室连通,用于供待测试样的细胞逐个通过,所述光源用于照射通过所述流动室的细胞,所述光学检测器用于获取细胞通过所述流动室的光信号;
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一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所述处理器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所述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二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二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是则进行样本重测,否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血液分析的装置,包括:
血样供给部,用于供给血液样本;
试剂供给部,用于供给试剂;
至少一个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用于接收所述血样供给部提供的血液样本和所述试剂供给部提供的试剂以制备待测试样;
测定部,包括光学检测部;所述光学检测部包括流动室、光源和光学检测器;所述流动室与所述混合室连通,用于供待测试样的细胞逐个通过,所述光源用于照射通过所述流动室的细胞,所述光学检测器用于获取细胞通过所述流动室的光信号;
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包括第一测量模式和第二测量模式;
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还包括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是否启用;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启用时,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二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二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并且,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一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
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进行样本重测;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时,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下,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所述第一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所述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本申请第三方面又提供一种血液分析的装置,包括:
血样供给部,用于供给血液样本;
试剂供给部,用于供给试剂;
至少一个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用于接收所述血样供给部提供的血液样本和所述试剂供给部提供的试剂以制备待测试样;
测定部,包括光学检测部;所述光学检测部包括流动室、光源和光学检测器;所述流动室与所述混合室连通,用于供待测试样的细胞逐个通过,所述光源用于照射通过所述流动室的细胞,所述光学检测器用于获取细胞通过所述流动室的光信号;
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包括第一测量模式和第二测量模式;
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还包括处理器,其中: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启用时,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二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二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启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下,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一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进行样本重测,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时,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下,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所述第一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所述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血样供给部,用于供给血液样本;
试剂供给部,用于供给试剂;
至少一个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用于接收所述血样供给部提供的血液样本和所述试剂供给部提供的试剂以制备待测试样;
测定部,包括光学检测部;所述光学检测部包括流动室、光源和光学检测器;所述流动室与所述混合室连通,用于供待测试样的细胞逐个通过,所述光源用于照射通过所述流动室的细胞,所述光学检测器用于获取细胞通过所述流动室的光信号;
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一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大体积血小板参数、白细胞计数结果和白细胞分类结果中任意一项或组合;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所述处理器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所述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二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二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是则进行样本重测,否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血液分析的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则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并获取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由所述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是则进行样本重测,若否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本申请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血液分析的方法,包括:
判断血液分析的装置的第二测量模式是否启用;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包括第一测量模式和第二测量模式;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启用时,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和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进行样本重测,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时,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下,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启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本申请第六方面又提供一种血液分析的方法,包括:
判断血液分析的装置的第二测量模式是否启用;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包括第一测量模式和第二测量模式;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启用时,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进行样本重测,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时,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下,获取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启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含溶血剂的第一试剂制备得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大体积血小板参数、白细胞计数结果和白细胞分类结果中任意一项或组合;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并获取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第二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可见,本发明通过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在发生异常后更换测量方式,提高了检测结果中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血液分析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光学检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光学检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又一种实施例的光学检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基于荧光和前向散射光生成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散点图的一个例子;
图6是基于荧光和前向散射光生成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散点图的一个例子;
图7是根据光信号生成的两份不同血液样本的散点图的一个例子;
图8为用于说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C-6800血液分析仪、BC-6000血液分析仪和BC-6800Plus血液分析仪的一些测试模式的表格图;
图9为正常情况和有噪声干扰情况的测量信号的对比示意图;
图10为待测粒子的脉冲信号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目标光信号识别的各待测粒子的光信号强度分布直方图;
图12为多个第二单位时间内检测的待测粒子数的示意图;
图13为多个第一单位时间内光信号的分布直方图;
图14为一种实施例中血液分析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另一种实施例中血液分析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又一种实施例中血液分析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有核红细胞刚刚失去核的阶段,仍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残存,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包后,胞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判断骨髓红系造血情况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采用流式分析技术进行RET计数的仪器相继问世,因其具有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省时等优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采用。仪器法RET计数使用染料对RET进行染色,采用鞘流技术和射频技术等原理进行检测。荧光法测定网织红细胞的原理为,用荧光染料对网织红细胞进行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主要使用荧光强度的差别进行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分类。
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platelets,RPs,也称未成熟血小板immatureplatelet)代表由骨髓巨核细胞释放人外周血的最新生成的血小板,其胞浆内不含细胞核和DNA,仅残留mRNA和粗面内质网,保留合成少量蛋自质的能力。它反映了循环中最年轻的血小板,RP百分率(RP%)及其绝对值计数对于分析血小板生成动力学和血小板减少机制有重要意义。单纯血小板计数仅能反映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所能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其不能反映骨髓中血小板的生成情况。RP计数反映了血小板的生成速率,尤其是RP与总血小板数量的比值(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更准确地反映血小板生成情况。当血小板生成增加时,IPF升高.反之降低。研究表明,RP胞质中存在的RNA成分与巨核细胞活性密切相关,巨核细胞活性增强,则RNA含量升高.即IPF比例升高。因此检测IPF可以判断巨核细胞的活性.鉴别血小板减少是骨髓生成障碍还是外周血中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
针对网织红细胞和未成熟血小板测量,业界目前主流的血液细胞分析仪都是使用一个独立的通道和试剂来进行网织红细胞和未成熟血小板的检测,如美国专利US 7,892,850提出一种未成熟血小板的检测方法。它对血液样本进行荧光试剂染色(不溶血),然后检测单个血细胞的散射光和荧光,利用上述散射光和荧光信息就行未成熟血小板的分类和计数;业界也存在另外一种方法,利用常开的溶血通道检测网织红细胞和未成熟血小板,利用特定的试剂同时对白细胞、网织红细胞、未成熟血小板进行测量。
本发明提出一种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在第一测量模式(也可以称为常规测量模式,在本文中,第一测量模式指代独立的网织红检测通道未开启的测量模式)下,可直接获得溶血通道的网织红细胞参数,未成熟血小板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也可以在第二测量模式(指代独立的网织红检测通道开启的测量模式)下,获得独立的网织红检测通道的网织红细胞参数,未成熟血小板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由此,在检测上述参数时,若溶血通道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可以切换到网织红检测通道检测,输出网织红检测通道的检测结果,若网织红检测通道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也可以切换到溶血通道,输出溶血通道的检测结果,从而提高检测结果中上述各项参数的准确性。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血液样本的检测装置。请参照图1,一些实施例中的血液样本的检测装置可以包括血样供给部10、试剂供给部20、混合室30、测定部40和处理器50。具体地,血样供给部10供给血液样本;试剂供给部20则用于供给试剂;而混合室30则用于接收血样供给部10提供的血液样本和试剂供给部20提供的试剂以制备待测试样;测定部40则用于对所制备的待测试样进行检测。下面具体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血样供给部10可以包括样本针,样本针通过二维或三维的驱动机构来在空间上进行二维或三维的运动,从而样本针可以移动去吸取承载血液样本的容器(例如样本管)中的血液样本,然后移动到用于为被测血液样本和试剂提供反应场所例如混合室30,向混合室30排放血液样本。
一些实施例中,试剂供给部20可以包括试剂盘和试剂针,试剂盘呈圆盘状结构设置,具有多个用于承载试剂容器的位置,试剂盘能够转动并带动其承载的试剂容器转动,用于将试剂容器转动到特定的位置,例如被试剂针吸取试剂的位置;试剂针则能够通过二维或三维的驱动机构来在空间上进行二维或三维的运动,从而试剂针可以移动去吸取试剂盘所承载的试剂,并排放到混合室30中。另一些实施例中,试剂供给部20也可以包括承载试剂的区域和试剂针,试剂被固定放置,通过试剂针的移动来实现吸取不同的试剂并向混合室30排放。
混合室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混合室30用于提供血液样本和试剂的处理场所或者说反应场所。不同的检测项目可以共用同一个混合室30;不同的检测项目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混合室30,例如白细胞分类的检测项目可以使用一个混合室30,有核红细胞计数的检测项目可以使用另外一个混合室30。
通过使用试剂来处理血液样本,可以得到待测试样。一些实施例中,试剂包括溶血剂和/或荧光剂。溶血剂是一种能够将血液样本中红细胞溶解的试剂,具体地,其可以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亲性表面活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荧光剂用于对血液样本进行染色,例如荧光剂可以为派若宁、吖啶橙和噻唑橙等。
测定部40用于对所制备的待测试样进行检测。一些实施例中测定部40可以包括光学检测部60,光学检测部60能够通过激光散射原理对血样进行测定,原理为:将激光照射在细胞上,通过收集细胞被照射后产生的光信号,例如散射光和荧光,来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细胞没有使用荧光试剂来处理,那么自然收集不到荧光。下面对测定部40中的光学检测部60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2,光学检测部60可以包括光源61、流动室62和光学检测器69。流动室62与混合室30连通,用于供待测试样的细胞逐个通过;光源61用于照射通过流动室62的细胞,光学检测器69用于获取细胞通过流动室62的光信号。图3为光学检测部60的一个具体例子,光学检测器69可以包括用于收集前向散射光的透镜组63,用于将收集到的前向散射光由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探测器64,用于收集侧向散射光和侧向荧光的透镜组65,二向色镜66,用于将收集到的侧向散射光由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探测器67,用于将收集到的侧向荧光由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探测器68;其中二向色镜66用于分光,将混合在一起的侧向散射光和侧向荧光分为两路,一路为侧向散射光,一路为侧向荧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光信号可以是指光学信号,也可以是指由光学信号转成的电信号,他们在表征细胞检测结果所含有的信息实质上是一致的。
不妨以图3所示的光学检测部60的结构为例,说明光学检测部60是如何具体来获取待测试样的光信号。
流动室62用于供待测试样的细胞逐个通过。例如在混合室30中将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通过一些试剂例如溶血剂溶解,或者再进一步通过荧光剂染色后,采用鞘流技术,使得所制备的待测试样中的细胞从流动室62中依次一个接一个地排队通过。图中Y轴方向为待测试样中细胞运动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图中Y轴方向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光源61用于照射通过流动室62的细胞。一些实施例中,光源61为激光器,例如氦氖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等。当光源61发出的光照射到流动室62中的细胞时会向周围产生散射。因此,当制备好的待测试样中的细胞在鞘流的作用下逐个通过流动室62时,光源61发出的光向通过流动室62的细胞照射,照射到细胞上的光会向四周产生散射,通过透镜组63来收集前向散射光——例如图中Z轴的方向,使之到达光电探测器64,从而处理器50可以从光电探测器64获取到细胞的前向散射光信息;同时,在与照射到细胞的光线垂直的方向通过透镜组65收集侧向光——例如图中X轴的方向,收集的侧向光再通过二向色镜66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侧向光中的侧向散射光在经过二向色镜66时发生反射,然后到达相应的光电探测器67,侧向光中的侧向荧光则经过折射或者说透射后也到达相应的光电探测器68,从而处理器50可以从光电探测器67获取到细胞的侧向散射光信息,从光电探测器68获取到细胞的侧向荧光信息。请参照图4,为光学检测部60另一个例子。为了使得光源61照射到流动室62的光性能更好,可以在光源61和流动室62之间引入准直透镜61a,光源61发出的光被准直透镜61a准直后再向通过流动室62的细胞照射。一些例子中,为了使得收集到的荧光噪声更少(即没有其他光的干扰),可以在光电探测器68的前面再设置一滤光片66a,经二向色镜66分光后的侧向荧光再经过滤光片66a后才到达光电探测器68。一些实施例子,在透镜组63收集前向散射光后,再引入一个光阑63a来限定最终到达光电探测器64的前向散射光的角度,例如将前向散射光限定为低角度(或者说小角度)的前向散射光。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处理器50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Unit,MC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和数字信号处理(DSP)等用于解析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的装置。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用于执行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各计算机应用程序,从而使血液样本的检测装置执行相应的检测流程并分析处理光学检测器69所检测到的光信号,从而得到相关的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可以分别控制血样供给部10和试剂供给部20向混合室30提供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其中第一试剂包含溶血剂,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在混合室30中制备得到第一待测试样后,处理器50即控制测定部40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最后,处理器50分析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得到血液样本在溶血通道的检测结果,即第一检测结果。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可以包括荧光和前向散射光。
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第一检测结果可以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大体积血小板参数、白细胞计数结果和白细胞分类结果中任意一项或组合。
例如,若第一检测结果包含未成熟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则处理器50可以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荧光和前向散射光,生成如图5所示的散点图,其中横坐标表示前向散射光的强度,纵坐标表示荧光的强度,然后基于该散点图生成血液样本的未成熟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可以分别控制血样供给部10和试剂供给部20向混合室30提供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其中,第二试剂至少包含荧光试剂,并且不包括溶血剂,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在混合室30中制备得到第二待测试样后,处理器50即控制测定部40获取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最后,处理器50分析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得到血液样本在网织红检测通道的检测结果,即第二检测结果。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可以包括荧光和前向散射光。
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第二检测结果可以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
例如,若第二检测结果包含未成熟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则处理器50可以根据第二待测试样的荧光和前向散射光,生成如图6所示的散点图,然后基于该散点图生成血液样本的未成熟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
可选的,当上述任意一种检测结果包含大体积血小板参数时,处理器50可以根据相应的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生成如图7所示的散点图,基于图7所示的散点图分析得到血液样本的大体积血小板参数。可以理解的,根据用于制备待测试样的血液样本的不同,由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生成的散点图也可能不同,图7所示的两幅散点图分别对应两份不同的血液样本。图7的横坐标为前向散射光的强度,纵坐标为荧光的强度。
其中,左侧的散点图是使用大体积血小板(即大PLT)的血液样本(即大PLT样本)制备待测试样后,根据该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生成的散点图的例子。右侧的散点图是使用不含大体积血小板的血液样本(即正常样本)制备待测试样后,根据该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生成的散点图的例子。
一般血液分析的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检测通道。激光散射法或者说光学法来对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测通道,不妨称之为溶血通道WBC计数,简称为BASO通道。激光散射法或者说光学法来对白细胞分类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测通道,不妨称之为溶血通道WBC计数,简称为DIFF。阻抗法来对红细胞计数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测通道,不妨称之为阻抗通道。阻抗法来对血小板计数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测通道,不妨称之为血小板阻抗通道。一些例子中,红细胞阻抗通道和血小板阻抗通道可以是同一个阻抗通道。光学法血小板测量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测通道,可以记为R,即网织红检测通道,该检测通道可以同时用于检测网织红细胞,未成熟血小板以及大体积血小板。有核红细胞测量或者说计数,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测通道,可以记为N,即有核红检测通道。
为了快速选取一个或多个检测通道的组合,一般可以血液分析仪中定义一些测量模式,这些测量模式是这些检测通道的组合。在本申请中,根据测量模式是否包含网织红检测通道(即R通道),可以将测量模式划分为第一测量模式(即不包含R通道的测量模式)和第二测量模式(即包含R通道的测量模式)两种。
下面以具体的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8,在一个例子中,本发明所述的血液分析的装置可以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公司生产的BC-6800血液细胞分析仪。对于BC-6800的血液细胞分析仪,第一测量模式可以包括CBC测量模式,CD测量模式,CN测量模式和CDN测量模式;第二测量模式则可以包括CDR测量模式,CR测量模式,R测量模式,CDRN测量模式,可以看出,CDR模式可以由CD模式与R模式组合得到,CDRN模式可以由CDN模式和R模式组合得到,CR模式则可以由CBC模式和R模式组合得到。
对于BC-6800血液细胞分析仪,其CBC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CD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CDR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CR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R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网织红细胞计数;CN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有核红细胞计数;CDN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有核红细胞计数;CDRN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和有核红细胞计数。
仍然参考图8,在另一个例子中,本发明所述的血液分析的装置可以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公司生产的BC-6000、BC-6800Plus血液细胞分析仪。对于BC-6000和BC-6800Plus血液细胞分析仪,第一测量模式可以包括CBC测量模式和CD测量模式,第二测量模式可以包括R测量模式,CR测量模式和CDR测量模式。
对于BC-6000和BC-6800Plus血液细胞分析仪,其CBC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有核红细胞计数;CD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有核红细胞计数;CDR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有核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CR测量模式可以完成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有核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
可以看到,上述几种血液细胞分析仪除了一些只包括一个检测通道的测量模式例如R测量模式,其他测量模式一般都具有BASO通道或DIFF通道,因此当本申请应用于上述血液细胞分析仪时,可以保持网织红检测通道处于常闭状态,溶血通道处于常开状态。即血液细胞分析仪在常规测试时,可以在第一测量模式下,利用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第一待测试样,由溶血通道(可以是BASO通道或DIFF通道)获得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后,血液细胞分析仪可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未发生异常,则直接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完成本次测试,若发生异常,则开启网织红检测通道(也就是启用包含R通道的第二测量模式),然后利用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得到第二待测试样,由网织红检测通道获得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开始检测前,可以默认当前溶血通道常开,网织红检测通道常闭,即默认当前第一测量模式启用,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此时处理器可以控制制备第一待测试样,然后通过测定部获得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随后,处理器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完成本次检测。
当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处理器可以开启网织红检测通道,即启用第二测量模式,然后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通过测定部获得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
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后,处理器可以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是则进行样本重测,若否则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其中,进行样本重测,可以是重复执行一次上述流程,即:
控制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第一检测结果→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否则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并结束,若是则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根据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第二检测结果→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否则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并结束。
若进行样本重测后,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和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仍然发生异常,则可以选择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中的任意一项输出,并向用户提示仪器状态异常。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开始检测前,第二测量模式可能已经启用,也可能未启用,因此,处理器可以在开始检测前,先判断第二测量模式是否启用。
第一方面,当判断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时,可以确定血液分析装置当前处于第一测量模式,于是处理器可以控制制备第一待测试样,然后通过测定部获得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后,处理器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当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需要通过网织红检测通道检测血液样本,于是处理器启用包含网织红检测通道的第二测量模式,并再次判断第二测量模式是否启用。
可以看出,处理器启用第二测量模式后,再次判断第二测量模式是否启用的判断结果为第二测量模式启用,于是处理器可以在判断出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后,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然后通过检测第二待测试样得到网织红检测通道的第二检测结果。
在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并得到第二检测结果后,处理器可以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否则输出第二检测结果,若是,则进行样本重测,即:
处理器控制制备新的第一待测试样,检测新的第一待测试样得到血液样本的新的第一检测结果,然后判断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否,则输出新的第一检测结果,若是,则控制制备新的第二待测试样,检测新的第二待测试样,得到血液样本的新的第二检测结果,判断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否则输出新的第二检测结果,若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仍发生异常,则输出新的第一检测结果和/或新的第二检测结果,然后向用户提示仪器状态异常。
第二方面,当判断第二测量模式启用时,处理器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然后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通过测定部获得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后,处理器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在前述多种第二测量模式中,R模式只包含网织红检测通道,其他的第二测量模式,如CR模式,CDR模式和CDRN模式均包含溶血通道。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情况中,若当前启用的第二测量模式属于包含溶血通道的测量模式,则处理器在判断第二测量模式启用后,除了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还会控制制备用于溶血通道检测的第一待测试样,相应的,处理器可以控制测定部检测第一待测试样和第二待测试样,得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和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进而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得到第一检测结果,根据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其中,处理器控制测定部检测第一待测试样和第二待测试样时,若血液分析装置设置有两个及以上的测定部,或者测定部设置有两个及以上的光学检测部,则测定部可以同时对第一待测试样和第二待测试样进行检测;若血液分析装置仅设置有一个测定部,且测定部仅包含一个光学检测部,则测定部可以先检测第一待测试样,得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检测完第一待测试样后再检测第二待测试样,得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或者,也可以先检测第二待测试样,再检测第一待测试样。
若第二测量模式属于包含溶血通道的测量模式,则第二方面中,处理器判断出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后,可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可以输出第一检测结果;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则可以进行样本重测,即重新制备新的第一待测试样和新的第二待测试样,控制测定部获得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和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得新的第一检测结果,根据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得新的第二检测结果,然后判断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以及在判断出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异常后,判断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或者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对应的检测结果,若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和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均发生异常,则向用户提示仪器状态异常,并输出新的第一检测结果和/或新的第二检测结果。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情况中,当前启用的第二测量模式可以是不包含溶血通道的第二测量模式,如前述R模式,该模式下溶血通道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判断出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后,处理器可以启用包含溶血通道的测量模式,如前述CDR模式,CBC模式等,然后处理器控制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控制测定部获得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判断出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第一检测结果,若判断出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则进行样本重测。
对于第二方面的另一种情况,样本重测是指,控制制备新的第二待测试样,检测得到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得新的第二检测结果,判断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新的第二检测结果,若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则控制制备新的第一待测试样,检测得到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得到新的第一检测结果,判断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新的第一检测结果,若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则输出新的第一检测结果和/或新的第二检测结果,然后向用户提示仪器状态异常。
本申请所提供的血液分析的装置中,处理器可以根据目标光信号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液流不稳;若是则确定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若否则确定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
具体的,若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噪声干扰,或者存在液流不稳,或者同时存在噪声干扰和液流不稳,则确定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
若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噪声干扰,并且不存在液流不稳,则确定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
其中,目标光信号包括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或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
对于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处理器同样可以根据目标光信号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液流不稳,具体过程和第一待测试样基本一致,不再详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时,目标光信号包括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或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
上述非血样物质,一般是指不含血细胞的物质,例如:稀释液、空气和试剂等,若以试剂作为非血样物质,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时,所用的非血样物质为第一试剂,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时,所用的非血样物质是第二试剂。
一般的,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和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均可以用于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可以用于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
以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为例,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判断方法:
第一,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的变异系数、标准差或方差,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
第二,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识别非血样物质的待测粒子数,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待测粒子数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
第三,根据目标光信号得到待测粒子的第一时间,第一时间为待测粒子经过流动室的时间,根据第一时间超出预设正常范围的待测粒子的占比,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
第四,根据目标光信号得到位于预设信号区域的待测粒子的占比,根据位于预设信号区域的待测粒子的占比,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
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判断方法:
第五,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得到多个第二单位时间检测的待测粒子数,根据各待测粒子数的差异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
第六,统计多个第一单位时间中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的分布直方图,根据分布直方图的差异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
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同样可以适用上述第一至第四中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液流不稳,同样可以适用上述第五或第六种方法,只需要将上述方法中的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替换为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即可。
下面以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为例,对上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的判断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将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的判断方法中的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替换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即可得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的判断方法,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每一种判断方法,若该方法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进行,那么处理器可以在通过测定部获得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后,立即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异常;若该方法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进行,那么处理器可以在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测定完成后,立即控制混合室向测定部提供非血样物质,控制测定部检测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根据此时检测得到的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执行相应的判断方法。
第一种判断方法,请参考图9,图9为存在噪声干扰时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示意(下方的曲线图),以及不存在噪声干扰时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示意(上方的曲线图),图9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信号强度,可以看出,存在噪声干扰时,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随时间不平稳,因此第一种判断方法的执行过程可以是:
按一定的采样间隔对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的强度进行采样,由此得到一个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在不同时刻的强度组成的序列,记为X=[x1,x2,x3……xn],其中,x1至xn表示不同时刻的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的强度值。
然后,可以按如下公式(1)计算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的标准差:
Figure BDA0003020922340000221
按如下公式(2)计算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的变异系数:
Figure BDA0003020922340000222
按如下公式(3)计算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的方差:
方差=标准差2
根据变异系数判断时,若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的变异系数大于设定的变异系数阈值,则可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噪声干扰,反之,若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变异系数阈值,则可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噪声干扰。
根据方差判断时,若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的方差大于设定的方差阈值,则可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噪声干扰,反之,若方差小于或等于方差阈值,则可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噪声干扰。
根据标准差判断时,若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的标准差大于设定的标准差阈值,则可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噪声干扰,反之,若标准差小于或等于标准差阈值,则可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噪声干扰。
可选的,在第一种判断方法中,还可以计算序列X中大于强度阈值的强度值的个数,即统计x1至xn中有几个数值大于强度阈值,得到的统计结果,即大于强度阈值的强度值的个数记为P,若P在序列X包含的强度值总数n中所占的比例P/n,大于预设的阈值,则可以判断出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噪声干扰,反之,若比例P/n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则可以判断出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噪声干扰。
第二种判断方法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执行,非血样物质中一般会包含少量的可被测定部检测到的待测粒子,因此,若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识别出非血样物质中有过多的待测粒子,则可以认为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有噪声干扰。具体的,在第二种判断方法中,可以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识别非血样物质的待测粒子数,若识别得到的待测粒子数大于给定的粒子数阈值,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噪声干扰,反之,若识别得到的待测粒子数小于或等于粒子数阈值,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噪声干扰。
第三种判断方法。请参考图10,图10为待测粒子的脉冲信号的示意图,图10的横坐标均为时间,纵坐标均为信号强度。其中上方的曲线图表示不存在噪声干扰时待测粒子的脉冲信号的示意图,下方的两幅曲线图表示存在噪声干扰时待测粒子的脉冲信号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一个待测粒子的脉冲信号,可以测量得到对应的脉冲宽度。
待测粒子的脉冲信号,具体是指由待测粒子的光信号转换成的电信号,脉冲宽度的含义是待测粒子经过流动室所花费的时间,越宽对应时间越长。
因此,在第三种判断方法中,可以根据目标光信号,测量每一个待测粒子的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根据每一个待测粒子的脉冲宽度,确定每一个待测粒子的第一时间,即待测粒子经过流动室的时间,从而检测出每一个第一时间超出预设的第一时间范围的待测粒子;最终统计出第一时间超出预设的第一时间范围的待测粒子,在根据目标光信号识别得到的所有待测粒子中的占比,不妨记为脉冲异常占比;判断脉冲异常占比是否大于预设的脉冲异常阈值,若脉冲异常占比大于脉冲异常阈值,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噪声干扰,若脉冲异常占比小于或等于脉冲异常阈值,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噪声干扰。
可选的,在第三种判断方法中,由于脉冲宽度本身就表征了待测粒子的第一时间的长短,因此,也可以直接检测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超出预设的脉冲宽度范围的待测粒子,统计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超出预设的脉冲宽度范围的待测粒子在根据目标光信号识别得到的所有待测粒子中的占比,即脉冲异常占比。
第四种判断方法。请参考图11,图11为根据目标光信号识别的各待测粒子的光信号强度分布直方图,图11示出了存在噪声干扰时的分布直方图(图11上方的分布直方图),以及不存在噪声干扰时的分布直方图(图11下方的分布直方图),图11所示的分布直方图中,横坐标表示待测粒子的光信号的信号强度,纵坐标为粒子数,表示识别得到的多个待测粒子中,具有对应强度的光信号的待测粒子的数量。待测粒子的光信号的信号强度,表征该待测粒子的尺寸。
如图11所示,执行第四种判断方法时,可以预先设定一个强度阈值Line_S0(对应于图11中的直线),该阈值可以是固定的也可是浮动的,同时也可是外部输入的一个值,图11所示的分布直方图中,Line_S0对应的直线左侧的区域就是预设信号区域,也可以称为小信号区域,若待测粒子的信号强度低于Line_S0,则可以认为该待测粒子的位于图11所示的小信号区域。
若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噪声干扰,则根据目标光信号识别得到的待测粒子中,小信号区域的粒子会显著偏多,即小信号粒子的数量会显著偏多,小信号区域的粒子分布信息会出现异常,因此可以根据位于小信号区域的待测粒子的占比,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
具体的,可以先根据目标光信号生成图11所示的分布直方图,然后计算该分布直方图中位于Line_S0左侧的直方图的面积,得到面积信息A0,计算该分布直方图中位于Line_S0右侧的直方图的面积,得到面积信息A1,将A0和A1代入预先设定的函数C=f(A0,A1),计算得到函数值C。
其中,若f(A0,A1)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020922340000241
则,计算得到的函数值C大于预先设定的函数阈值时,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噪声干扰,反之函数值C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函数阈值时,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噪声干扰。
若f(A0,A1)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020922340000251
则,计算得到的函数值C小于预先设定的函数阈值时,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噪声干扰,反之函数值C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函数阈值时,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噪声干扰。
第五种判断方法,请参考图12,图12为多个第二单位时间内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识别得到的待测粒子数的示意图,其中左侧的曲线图为不存在液流不稳时的示意图,右侧的曲线图为存在液流不稳时的示意图,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如图12所示。
其中,第二单位时间可以设定为1秒,换言之,可以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统计每一秒内从第一待测试样检测到的待测粒子数,设第1秒检测到的待测粒子数为S1,第2秒检测到的待测粒子数为S2,以此类推,则第i秒检测到的待测粒子数为Si,假设测定部用了m秒检测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则最后可以得到S1至Sm,共计m个粒子数,将这m个粒子数连接成曲线,就可以得到图12所示的多个第二单位时间内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识别得到的待测粒子数的示意图。
一方面,在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得如图12所示的示意图后,可以将各个第二单位时间内的待测粒子数视为一个粒子数序列,如前述S1至Sm,然后按照第一种判断方法中方差,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粒子数序列的方差,标准差或变异系数。
若计算得到粒子数序列的方差,则可以判断粒子数序列的方差是否大于粒子数方差阈值,若是,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液流不稳,若粒子数序列的方差小于或等于粒子数方差阈值,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液流不稳。
若计算得到粒子数序列的标准差,则可以判断粒子数序列的标准差是否大于粒子数标准差阈值,若是,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液流不稳,若粒子数序列的标准差小于或等于粒子数标准差阈值,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液流不稳。
若计算得到粒子数序列的变异系数,则可以判断粒子数序列的变异系数是否大于粒子数变异系数阈值,若是,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液流不稳,若粒子数序列的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粒子数变异系数阈值,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液流不稳。
另一方面,可以统计图12所示的曲线图中,每秒粒子数的极差或任意相邻两段粒子数的偏差,极差大于某一设定的极差阈值或者相邻两段粒子数的偏差大于设定的偏差阈值,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中存在液流不稳,若极差不大于极差阈值或者相邻两段粒子数的偏差不大于偏差阈值,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液流不稳。
第六种判断方法。请参考图13,图13为多个第一单位时间内光信号的分布直方图,其中,图13上方的直方图为不存在液流不稳时多个第一单位时间内光信号的分布直方图,图13下方的直方图为存在液流不稳时多个第一单位时间内光信号的分布直方图。图13所示的分布直方图中,横坐标表示待测粒子的光信号的信号强度,纵坐标为粒子数,表示识别得到的多个待测粒子中,具有对应强度的光信号的待测粒子的数量。
第一单位时间可以根据测定部检测第一待测试样光信号的时间设定。例如,假设测定部用了12秒检测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那么可以将这12秒均等地划分为3个时间段,1至4秒为时间段1(即第一个第一单位时间),5至8秒为时间段2(即第二个第一单位时间),9至12秒为时间段3(即第三个第一单位时间),此时,第一单位时间就等于4秒。
结合上述例子,统计时间段1内根据第一待测试样识别得到的待测粒子以及每一待测粒子的信号强度,得到时间段1的分布直方图,同理,分别统计时间段2和时间段3内根据第一待测试样识别得到的待测粒子以及每一待测粒子的信号强度,得到时间段2的分布直方图,以及时间段3的分布直方图。
获得上述各个时间段的分布直方图后,可以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分布直方图的差异程度,若各个时间段的分布直方图基本一致,则可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不存在液流不稳,若各个时间段的分布直方图差别较大,则可以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存在液流不稳。
根据上述血液分析的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几种血液分析的方法。
当血液分析的装置默认在第一测量模式开始检测血液样本时,请参考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液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01、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大体积血小板参数、白细胞计数结果和白细胞分类结果中任意一项或组合;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S502、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执行步骤S503。
当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504。
S503、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S504、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获取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
第二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得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S505、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若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执行步骤S506。
若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则执行步骤S507。
S506、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S507、进行样本重测。
步骤S507所述的进行样本重测,是指,控制制备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然后针对新的第一待测试样,再次执行步骤S501。
若进行样本重测后,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和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仍发生异常,则提示用户仪器状态异常,并输出新的第一检测结果(根据新的第一待测试样检测得到)和/或新的第二检测结果(根据新的第二待测试样检测得到)。
当血液分析的装置不确定在第一测量模式或第二测量模式检测血液样本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血液分析的方法,请参考图15,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01、判断血液分析的装置的第二测量模式是否启用。
当判断第二测量模式启用时,确定在第二测量模式下检测血液样本,执行步骤S602。
当判断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时,确定在第一测量模式下检测血液样本,执行步骤S608。
S602、获得血样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
其中,步骤S602具体包括:
控制制备第一待测试样和第二待测试样,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和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分别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和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第二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得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大体积血小板参数、白细胞计数结果和白细胞分类结果中任意一项或组合;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本实施例中,第二测量模式为包含网织红检测通道和溶血通道的测量模式。
S603、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未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604,当判断当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605。
S604、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S605、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606,当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607。
S606、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S607、进行样本重测。
步骤S607所述的样本重测,是指,返回步骤S602,重新制备新的第一待测试样和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然后重复步骤S602至S606所述的过程。
若进行样本重测后,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和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仍发生异常,则提示用户仪器状态异常,并输出新的第一检测结果(根据新的第一待测试样检测得到)和/或新的第二检测结果(根据新的第二待测试样检测得到)。
S608、获得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其中,步骤S608具体包括:
控制制备第一待测试样,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S609、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610;当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611。
S610、启用第二测量模式,并再次执行步骤S601。
可以看出,步骤S610执行结束后,再次执行步骤S601时,步骤S601的判断结果为,第二测量模式已启用。
可选的,由步骤S610返回执行步骤S601之后,在步骤S602中可以仅制备第二待测试样,对应的仅获取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并根据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第二检测结果,获取第二检测结果后,若判断出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第二检测结果,若判断出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则可以进行样本重测,即分别控制制备新的第一待测试样和新的第二待测试样,获得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和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分别根据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和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新的第一检测结果和新的第二检测结果。
若进行样本重测后,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和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仍发生异常,则提示用户仪器状态异常,并输出新的第一检测结果和/或新的第二检测结果。
S611、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当血液分析的装置不确定在第一测量模式或第二测量模式检测血液样本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血液分析的方法,请参考图16,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701、判断血液分析的装置的第二测量模式是否启用。
当判断第二测量模式启用时,确定在第二测量模式下检测血液样本,执行步骤S702。
当判断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时,确定在第一测量模式下检测血液样本,执行步骤S709。
S702、获得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
其中,步骤S702具体包括:
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获取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第二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得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本实施例中,第二测量模式为包含仅网织红检测通道测量模式。
S703、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未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704,当判断当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705。
S704、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S705、获得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其中,步骤S705具体包括:
控制制备第一待测试样,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具体的,在步骤S705中,可以先启用包含溶血通道的测量模式,然后在该测量模式下执行步骤S705。
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大体积血小板参数、白细胞计数结果和白细胞分类结果中任意一项或组合;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S706、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707,当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708。
S707、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S708、进行样本重测。
步骤S708所述的样本重测,是指,返回步骤S702,重新制备新的第一待测试样和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然后重复步骤S702至S707所述的过程。
若进行样本重测后,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和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仍发生异常,则提示用户仪器状态异常,并输出新的第一检测结果(根据新的第一待测试样检测得到)和/或新的第二检测结果(根据新的第二待测试样检测得到)。
S709、获得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其中,步骤S709具体包括:
控制制备第一待测试样,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S710、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711;当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执行步骤S712。
S711、启用第二测量模式,并再次执行步骤S701。
可以看出,步骤S711执行结束后,再次执行步骤S701时,步骤S701的判断结果为,第二测量模式已启用。
可选的,由步骤S711返回执行步骤S701之后,若判断出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第二检测结果,若判断出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则可以进行样本重测,即再次执行步骤S709,制备新的第一待测试样,并获得血液样本的新的第一检测结果,若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血液样本的新的第一检测结果,若新的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则执行步骤702,制备新的第二待测试样,并获得血液样本的新的第二检测结果,若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血液样本的新的第二检测结果,若新的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则提示用户仪器状态异常,并输出新的第一检测结果和/或新的第二检测结果。
S712、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可选的,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包括:
根据目标光信号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液流不稳,若是则确定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其中,目标光信号包括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或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
可选的,根据目标光信号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液流不稳,包括:
根据目标光信号的变异系数、标准差或方差,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识别非血样物质的待测粒子数,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待测粒子数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目标光信号得到待测粒子的第一时间,第一时间为待测粒子经过流动室的时间,根据第一时间超出预设正常范围的待测粒子的占比,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目标光信号得到待测粒子的尺寸,根据尺寸小于预设尺寸的待测粒子的占比,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得到多个第二单位时间检测的待测粒子数,根据各待测粒子数的差异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或者,
统计多个第一单位时间中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的分布直方图,根据分布直方图的差异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
可选的,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包括:
根据目标光信号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液流不稳,若是则确定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其中,目标光信号包括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或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
可选的,根据目标光信号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液流不稳,包括:
根据目标光信号的变异系数、标准差或方差,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识别非血样物质的待测粒子数,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待测粒子数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目标光信号得到待测粒子的第二时间,第二时间为待测粒子经过流动室的时间,根据第二时间超出预设正常范围的待测粒子的占比,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目标光信号得到待测粒子的尺寸,根据尺寸小于预设尺寸的待测粒子的占比,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得到多个第二单位时间检测的待测粒子数,根据各待测粒子数的差异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或者,
统计多个第二单位时间中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的分布直方图,根据分布直方图的差异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
可见,当首先制备了第一待测试样并根据第一待测试样获得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时,本发明通过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在发生异常后更换测量方式,制备第二待测试样并根据第二待测试样获得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当制备了第二待测试样时,并根据第二待测试样获得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时,可以判断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否则输出第二检测结果,若是则判断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第一检测结果。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在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即溶血通道发生异常)时输出根据第二待测试样获得的第二检测结果,在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即网织红检测通道发生异常)时输出根据第一待测试样获得的第一检测结果,提高了检测结果中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的准确性。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需要注意,本发明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血液分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血样供给部,用于供给血液样本;
试剂供给部,用于供给试剂;
至少一个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用于接收所述血样供给部提供的血液样本和所述试剂供给部提供的试剂以制备待测试样;
测定部,包括光学检测部;所述光学检测部包括流动室、光源和光学检测器;所述流动室与所述混合室连通,用于供待测试样的细胞逐个通过,所述光源用于照射通过所述流动室的细胞,所述光学检测器用于获取细胞通过所述流动室的光信号;
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一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所述处理器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所述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二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二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是则进行样本重测,否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2.一种血液分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血样供给部,用于供给血液样本;
试剂供给部,用于供给试剂;
至少一个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用于接收所述血样供给部提供的血液样本和所述试剂供给部提供的试剂以制备待测试样;
测定部,包括光学检测部;所述光学检测部包括流动室、光源和光学检测器;所述流动室与所述混合室连通,用于供待测试样的细胞逐个通过,所述光源用于照射通过所述流动室的细胞,所述光学检测器用于获取细胞通过所述流动室的光信号;
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包括第一测量模式和第二测量模式;
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还包括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是否启用;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启用时,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二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二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并且,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一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
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进行样本重测;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时,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下,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所述第一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所述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控制制备所述第二待测试样,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
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是,进行样本重测,若否,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3.一种血液分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血样供给部,用于供给血液样本;
试剂供给部,用于供给试剂;
至少一个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用于接收所述血样供给部提供的血液样本和所述试剂供给部提供的试剂以制备待测试样;
测定部,包括光学检测部;所述光学检测部包括流动室、光源和光学检测器;所述流动室与所述混合室连通,用于供待测试样的细胞逐个通过,所述光源用于照射通过所述流动室的细胞,所述光学检测器用于获取细胞通过所述流动室的光信号;
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包括第一测量模式和第二测量模式;
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还包括处理器,其中: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启用时,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二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二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启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下,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第一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进行样本重测,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时,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下,控制血样供给部向混合室提供血液样本,和控制试剂供给部至少向混合室提供所述第一试剂,以在混合室中制备第一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则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所述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控制制备所述第二待测试样,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
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是,进行样本重测,若否,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包括:
根据目标光信号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液流不稳,若是则确定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其中,所述目标光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或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目标光信号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液流不稳,包括:
根据所述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的变异系数、标准差或方差,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识别所述非血样物质的待测粒子数,根据所述非血样物质的待测粒子数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所述目标光信号得到待测粒子的第一时间,所述第一时间为待测粒子经过所述流动室的时间,根据第一时间超出预设正常范围的待测粒子的占比,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所述目标光信号确定位于预设信号区域的待测粒子的占比,根据位于预设信号区域的待测粒子的占比,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得到多个第二单位时间检测的待测粒子数,根据各待测粒子数的差异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或者,
统计多个第一单位时间中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的分布直方图,根据分布直方图的差异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
6.一种血液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则控制制备第二待测试样,并获取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由所述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是则进行样本重测,若否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7.一种血液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血液分析的装置的第二测量模式是否启用;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包括第一测量模式和第二测量模式;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启用时,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和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进行样本重测,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时,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下,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启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控制制备所述第二待测试样,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
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是,进行样本重测,若否,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8.一种血液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血液分析的装置的第二测量模式是否启用;所述血液分析的装置包括第一测量模式和第二测量模式;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启用时,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任意一项或组合;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二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二试剂包括荧光试剂且不包括溶血剂;
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获取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包括未成熟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和大体积血小板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组合,且包括白细胞计数结果和/或白细胞分类结果;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一试剂包括溶血剂;
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进行样本重测,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模式未启用时,在所述第一测量模式下,获取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由血液样本和第一试剂制备得到;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血液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
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未发生异常时,则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当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时,启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在所述第二测量模式下,控制制备所述第二待测试样,控制所述光学检测部获取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
判断所述第二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若是,进行样本重测,若否,输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包括:
根据目标光信号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液流不稳,若是则确定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发生异常;其中,所述目标光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或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光信号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液流不稳,包括:
根据所述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的变异系数、标准差或方差,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非血样物质的光信号识别所述非血样物质的待测粒子数,根据所述非血样物质的待测粒子数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所述目标光信号得到待测粒子的第一时间,所述第一时间为待测粒子经过所述流动室的时间,根据第一时间超出预设正常范围的待测粒子的占比,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所述目标光信号确定位于预设信号区域的待测粒子的占比,根据位于预设信号区域的待测粒子的占比,判断检测过程是否存在噪声干扰;或者,
根据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得到多个第二单位时间检测的待测粒子数,根据各待测粒子数的差异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或者,
统计多个第一单位时间中第一待测试样的光信号的分布直方图,根据分布直方图的差异判断所述第一待测试样的检测过程是否存在液流不稳。
CN202110402683.3A 2021-04-14 2021-04-14 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152014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2683.3A CN115201497A (zh) 2021-04-14 2021-04-14 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2683.3A CN115201497A (zh) 2021-04-14 2021-04-14 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1497A true CN115201497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74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2683.3A Pending CN115201497A (zh) 2021-04-14 2021-04-14 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14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1106B2 (en) Sample analyzer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11193875B2 (en) Method for discriminating red blood cells from white blood cells by using forward scattering from a laser in an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EP1953526B1 (en) Hematological analyzer, method for analyzing body flui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1542744B (zh) 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0310642A (ja) 自動分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Arneth et al. Technology and new fluorescence flow cytometry parameters in hematological analyzers
CN114450589A (zh) 分析血液样本中红细胞方法及血液分析***
CN115201497A (zh) 血液分析的装置和方法
JPH05322882A (ja) 血液分析装置
US20220334099A1 (en) Blood analysis apparatus, blood analysi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219403A (zh) 一种血细胞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Lewis New developments in haematology
CN115219402A (zh) 一种血液样本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5843332A (zh) 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和样本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