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9158A - 用于车门的机械紧急闩锁释放***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门的机械紧急闩锁释放***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9158A
CN115199158A CN202210339538.XA CN202210339538A CN115199158A CN 115199158 A CN115199158 A CN 115199158A CN 202210339538 A CN202210339538 A CN 202210339538A CN 115199158 A CN115199158 A CN 115199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ure panel
latch
cover
ratchet
release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95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弗朗切斯科·昆博
康斯坦丁·克里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Closures Inc
Magna Boeco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Closures Inc
Magna Boeco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Closures Inc, Magna Boeco GmbH filed Critical Magna Closur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199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9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8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means for lifting bonn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90Manual override in case of power fail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75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comprising removable or hinged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of pedestri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bolt detents, e.g. for unlatching the bol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2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for assisting final closing or for initiating ope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66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08Active safety systems predicting or avoiding probable or impending collision or attempting to minimise its consequen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30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allowing opening by means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even if the door is lock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24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nnets
    • E05B83/243Hood clamps, i.e. individually actuated, usually yielding hoo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门的机械紧急闩锁释放***和方法。提供了用于具有带有机械紧急释放***的动力操作的闩锁组件的机动车辆的闭合面板以及动力操作的闩锁组件的机械致动方法。动力操作的闩锁组件的机械紧急释放***具有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以及用于对机动车辆的内部舱内的用户隐藏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盖。在盖已移动之后,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可以被内部舱内的用户访问以便激活。

Description

用于车门的机械紧急闩锁释放***和方法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5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3/185,565和2021年4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3/170,775的权益,上述两个美国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用于将闭合面板相对于机动车辆的车身部分可释放地固定的车辆闭合***中所使用的类型的动力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更具体地,本公开内容涉及配备有紧急机械致动的释放***的动力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
背景技术
该部分提供了与机动车辆闭合***中所使用的类型的闩锁组件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该部分不一定是与本公开内容相关联的发明构思的现有技术。
鉴于消费者对配备有改善的舒适性及便利性特征的机动车辆的需求增加,许多现代机动车辆现在设置有被动进入和释放***以允许在不使用常规的钥匙式手动进入和释放***的情况下锁定及释放闭合面板(即,门、后栏板、提升门、行李箱盖等)。就此而言,现在可用于车辆闭合***的更普及的特征中的一些特征包括动力解锁/锁定、动力释放、动力儿童锁和动力系紧。这些“动力”特征通常结合到安装至闭合面板的闩锁组件中,并且闩锁组件配备有经由电致动器来控制的棘轮/掣爪类型的闩锁机构。闭合面板从打开位置朝向关闭位置的移动导致撞针(安装至车辆的结构部分)接合棘轮并强制地使棘轮与在常态下经由棘轮偏置构件施加至棘轮的偏置相反地从撞针释放位置朝向撞针捕获位置旋转。一旦棘轮位于其撞针捕获位置,掣爪就移动至棘轮保持位置,在该棘轮保持位置处,掣爪接合棘轮并将棘轮保持在棘轮的撞针捕获位置,从而对闩锁机构进行闩锁并将闭合面板保持在其关闭位置。在配备有这样的棘轮/掣爪闩锁机构的类型的大多数现代闩锁组件中,掣爪在其棘轮保持位置能够操作成:在闭合面板位于完全关闭位置时,将棘轮保持在主(即“硬关闭”)撞针捕获位置,以及在闭合面板位于部分关闭位置时,将棘轮保持在副(即“软关闭”)撞针捕获位置两者。
提供动力释放特征的闩锁组件通常包括由电“动力释放”致动器致动以使掣爪从其棘轮保持位置移动至掣爪与棘轮脱离的棘轮释放位置的闩锁释放机构。此后,棘轮偏置构件将棘轮从其主撞针捕获位置和副撞针捕获位置中的一者移动至其撞针释放位置,从而释放闩锁机构并允许车辆闭合面板移动至其打开位置。动力释放致动器由闩锁控制单元响应于被动进入***(即,经由密钥卡或开关例如安装于把手的开关)所产生的闩锁释放信号来控制。
提供动力系紧特征的闩锁组件通常包括闩锁系紧机构,该闩锁系紧机构由电“动力系紧”致动器致动并且被构造成使棘轮从其副撞针捕获位置移动至其主撞针捕获位置,从而使闭合面板从其部分关闭位置移动至其完全关闭位置。闩锁系紧机构在常态下保持处于非致动状态并且仅当与闩锁机构相关联的传感器指示棘轮位于其副撞针捕获位置时才转换处于致动状态。在被致动时,闩锁系紧机构以不间断的方式将闭合面板从其部分关闭位置移动至其完全关闭位置。在动力系紧操作完成之后,当传感器指示棘轮位于其主撞针捕获位置时,闩锁系紧机构被重置。具体地,闩锁系紧机构经由动力致动返回至其非致动状态,以允许棘轮响应于闩锁释放机构的后续动力致动而不受约束地移动至其撞针释放位置。如果最初以足够的关闭力将闭合面板关闭而使棘轮定位处于其主撞针捕获位置,则动力系紧操作被绕过并且闩锁系紧机构保持处于其非致动状态。
尽管期望电动力闩锁释放和动力系紧机构,但如果到闩锁释放/系紧机构的电动力源出现问题,则闭合面板可能无法打开直到解决电动力源的问题。因此,期望具有超驰控制电动力闩锁释放和动力系紧机构的能力,以在到闩锁释放/系紧机构的电动力源出现问题时能够打开闭合面板。
虽然目前的动力操作的闩锁组件及其系紧特征件足以满足所有监管要求,并提供期望的增强舒适性和便利性水平,继续存在针对推进该技术,并提供可替选的动力操作闭合闩锁组件及其子***的需求,其解决并克服与常规动力操作闭合闩锁装置相关联的至少一些已知缺陷,例如上面所讨论的。
发明内容
该部分提供与本公开内容相关联的发明构思中的一些发明构思的总体概述。因此,该部分并不意在被解释为对与本公开内容的发明构思相关联的在本文中提供的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并例示的所有特征、方面、目的和/或优点的全面且详尽的列举。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是提供满足上述确定的需求的动力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并且通过提供如果动力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的电动力源出现问题,则经由手动致动机构打开闭合面板的能力,提供了超过已知动力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的技术进步。
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目的是防止动力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的手动致动机构意外致动或不需要的致动,例如在碰撞事件期间的致动。
本公开内容的又一目的是以经济、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动力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的手动致动机构。
本公开内容的又一目的是防止意外访问动力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的手动致动机构,以防止意外手动致动闩锁组件。
本公开内容的又一目的是防止不需要的访问动力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的手动致动机构,以提供盗窃预防/盗窃威慑。
本公开内容的又一目的是在提供用于允许对动力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的手动致动机构进行预期访问的简单机构的同时,要求意图容易地访问动力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的手动致动机构。
根据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闭合面板,其中闭合面板被配置成从完全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在完全关闭位置处,闭合面板关闭到机动车辆内部中的开口,在打开位置处,闭合面板允许通过开口进入到内部中,并且通过开口从内部退出。闭合面板包括闩锁组件,闩锁组件具有闩锁机构,闩锁机构具有能够在撞针释放位置与主撞针捕获位置之间移动的棘轮,在撞针释放位置处,棘轮被定位成释放撞针以允许闭合面板移动至打开位置,在主撞针捕获位置处,闭合面板被保持在完全关闭位置。闩锁机构还包括能够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掣爪,在棘轮保持位置处,掣爪被定位成将棘轮保持在其主撞针捕获位置,在棘轮释放位置处,掣爪被定位成允许棘轮移动至其撞针释放位置。闩锁机构还包括闩锁释放机构,闩锁释放机构被配置用于闩锁机构的动力致动以使掣爪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此外,闩锁释放机构包括能够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在非致动位置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允许掣爪位于其棘轮保持位置,在致动位置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使掣爪移动至其棘轮释放位置;闭合面板包括被配置用于在覆盖位置与未覆盖位置之间移动的盖,在覆盖位置处,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访问被防止,在未覆盖位置处,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访问被允许。当盖处于覆盖位置时,用户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手动致动被防止,而当盖处于未覆盖位置时,用户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手动致动被允许。因此,经由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手动致动的闩锁机构需要将盖移动至未覆盖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盖可以被设置成具有阻挡特征件,该阻挡特征件被配置成防止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因此,当盖处于覆盖位置时,防止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从非致动位置意外移动至致动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阻挡特征件可以被配置成在盖处于覆盖位置时接合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从而起到物理止动的作用,以防止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盖可以被配置用于直接附接至位于闭合面板的装饰性内面板下面的金属面板,其中,装饰性内面板被配置成允许在需要时对盖的访问。因此,尽管在需要时可访问盖,但盖可以隐藏在装饰性内面板下方。
根据另一方面,盖可以被配置用于直接附接至闭合面板的装饰性内面板。因此,当需要时,可以快速识别盖,并将盖从覆盖位置移动至未覆盖位置,以快速且容易地手动致动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
根据另一方面,盖可以被定位成使得:当闭合面板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盖可以由车辆乘坐者从机动车辆的内部访问以从覆盖位置移动至未覆盖位置。因此,车辆乘坐者可以在无需机动车辆之外的人协助的情况下准备打开闭合面板。
根据另一方面,仅当盖处于未覆盖位置时,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能够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因此,确保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从非致动位置有意移动至致动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闭合面板可以设置有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至少一个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被配置成与闩锁释放机构电连通。因此,至少一个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被配置为闩锁释放机构的信号动力致动。
根据另一方面,至少一个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可以被配置成未与闩锁释放机构进行机械耦合连通。因此,闩锁机构不能经由至少一个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进行机械致动。
根据另一方面,闩锁机构可以包括能够在静止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移动的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在静止位置处,系紧机构从棘轮去接合,在接合位置处,系紧机构与棘轮接合以将棘轮从副撞针捕获位置移动至其主撞针捕获位置。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可以被配置成在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时超驰控制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因此,无论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的位置如何,都可以经由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机械致动打开闭合面板。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用于机动车辆的门包括;具有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闩锁组件;以及盖,当盖处于覆盖位置时,盖对对机动车辆的内部舱内的用户隐藏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在盖已从覆盖位置移动至未覆盖位置之后,使得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可以由内部舱内的用户访问以便选择性激活。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门的盖具有阻挡特征件,在处于覆盖位置时,将阻挡特征件配置成防止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仅当阻挡特征件从与门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接合中移出(其在盖移动至未覆盖位置时发生)时,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能够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仅当盖隐藏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时,门能够经由电动马达的动力致动而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门具有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中的至少一个,至少一个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被配置成与闩锁释放机构电连通。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门的至少一个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未与闩锁释放机构进行机械耦合连通。
根据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方面,用于机动车辆的门包括闩锁组件,该闩锁组件被配置成仅经由动力致动的电动马达致动从闩锁状态移动至未闩锁状态,在闩锁状态下,门处于关闭位置,在未闩锁状态下,门可以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门包括能够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在致动位置处,门可以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盖被配置处在覆盖位置与未覆盖位置之间移动,在覆盖位置处,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访问被防止,在未覆盖位置处,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访问被允许。当盖处于覆盖位置时,用户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手动致动被防止,而当盖处于未覆盖位置时,用户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手动致动被允许。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允许机动车辆的闭合面板的动力致动的闩锁机构被机械地解除闩锁以允许闭合面板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盖的闭合面板,盖能够从覆盖位置移动至未覆盖位置以允许对动力致动的闩锁机构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访问。此外,配置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以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在致动位置处,动力致动的闩锁机构在机械驱动的偏置下从闩锁状态移动至未闩锁状态,在未闩锁状态下,门可以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盖定位在闭合面板上以允许机动车辆内部舱中的用户在闭合面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对盖的访问。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盖配置成在盖处于覆盖位置时,防止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可以包括将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配置成在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时超驰控制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
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与机动车辆的前罩闩锁***一起使用的行人保护特征,该行人保护特征至少解决了上面讨论的那些问题。
本公开内容的相关目的是进一步提供行人保护功能,与前行李箱(frunk)罩一起使用的机动车辆罩闩锁和闭合***。
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机动车辆罩闩锁和行人保护***,该***具有自动感测即将发生的前端撞击并且将车辆罩从完全关闭位置释放至部分打开的弹出位置而无需车辆驾驶员在行人撞击车辆罩之前采取行动的能力。
根据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是提供设置有行人保护特征的主动铰链组件,该行人保护特征体现了在以下详细描述和图示中阐述的发明构思。
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是提供构造具有行人保护特征的主动铰链组件的方法,行人保护特征体现了在以下详细描述和图示中阐述的发明构思。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机动车辆罩的主动铰链组件。主动铰链组件包括;车身支架,车身支架被配置用于固定附接至机动车辆车身;部署支架,部署支架可操作地耦接至车身支架,以在完全关闭位置与完全打开位置之间提供罩的第一端的枢转移动;罩支架,罩支架可操作地耦接至部署支架以用于在未部署位置与部署位置之间移动,以提供与罩的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从静止位置至升起的弹出位置的枢转移动;以及弹簧锁构件,弹簧锁构件具有弹性弹簧指状物,该弹性弹簧指状物被配置成与罩支架的止动特征件接合,该止动特征件被配置成在罩支架从非部署位置向部署位置移动期间,将弹性弹簧指状物从非偏转位置偏转至偏转位置,当罩支架到达部署位置时,弹性弹簧指状物从偏转位置弹性地移回至非偏转位置进入具有止动特征件的阻塞物中,以防止罩支架从部署位置向非部署位置移动,从而将罩保持在弹出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主动铰链组件还可以包括部署支架,该部署支架在第一枢转位置处可枢转地耦接至车身支架。
根据另一方面,主动铰链组件还可以包括将部署支架可枢转地连接至车身支架的多个连杆。
根据另一方面,主动铰链组件还可以包括罩支架,该罩支架在第二枢转位置处可枢转地附接至部署支架。
根据另一方面,主动铰链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枢转位置,该第二枢转位置位于第一枢转位置与罩的第一端之间。
根据另一方面,主动铰链组件还可以包括弹簧锁构件,该弹簧锁构件主体固定至部署支架。
根据另一方面,主动铰链组件还可以包括弹性弹簧指状物,该弹性弹簧指状物具有偏转表面,该偏转表面被配置成在罩支架从非部署位置移动至部署位置时与止动特征件滑动接合,以便于将弹性弹簧指状物从非偏转位置移动至偏转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主动铰链组件还可以包括弹性弹簧指状物,该弹性弹簧指状物以悬臂方式从主体延伸至弹性弹簧指状物自由端处的止动表面。
根据另一方面,主动铰链组件还可以包括止动表面,该止动表面在端部止动件的锁表面下方轴向对准,以在罩支架从部署位置向非部署位置移动时与锁表面接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在撞击行人之前将机动车辆罩从完全关闭位置自动地移动至部分打开的弹出位置,并将罩保持在部分打开的弹出位置以使在行人撞击罩时对行人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最小化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在撞击行人之前将机动车辆罩从关闭位置移动至部分打开的弹出位置,并将罩保持在部分打开的弹出位置以使在撞击罩时对行人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最小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动力致动器的步骤;将罩支架配置成响应于动力致动器的致动而从未部署位置向部署位置移动的步骤;将弹簧锁构件配置成响应于罩支架与致动器一起从非部署位置向部署位置移动而从非偏转位置移动至偏转位置的步骤;将罩配置成响应于罩支架从未部署位置移动至部署位置而从关闭位置移动至部分打开的弹出位置的步骤;以及将弹簧锁构件配置成响应于罩支架到达部署位置并防止罩支架从部署位置向非部署位置移动而从偏转位置移动至非偏转位置的步骤,其中用弹簧锁构件以保持罩处于弹出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车身支架配置成固定附接至机动车辆,并固定部署支架以相对于车身支架进行枢转移动,以及将罩的第一端配置成响应部署支架相对于车身支架枢转而从完全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步骤。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罩支架定位在与罩的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附近,并且响应于罩支架从未部署位置至部署位置的移动使第二端移动至弹出位置的步骤。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当第二端移动至弹出位置时,将罩的第一端配置成与闭合闩锁组件保持闩锁的步骤。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弹性弹簧指状物的弹簧锁构件,并且将弹性弹簧指状物配置成在罩支架从未部署位置向部署位置移动期间,在由与弹性弹簧指状物接合的罩支架的止动特征件施加的偏置力下从非偏转位置偏转至偏转位置,并且在罩支架到达部署位置时,将弹性弹簧指状物配置成响应于止动特征件从与弹性弹簧指状物的接合移出而从偏转位置移动至未偏转位置并且将弹性弹簧指状物的自由端配置成面对止动特征件,以防止罩支架从部署位置向非部署位置移动,以将罩保持在弹出位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机动车辆罩的主动铰链组件,该主动铰链组件包括:车身支架,车身支架被配置用于固定附接至机动车辆车身;罩支架,罩支架可操作地耦接至车身支架以用于在未部署位置与主动行人保护弹出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掣爪,掣爪被配置成与罩支架的止动特征件接合,掣爪具有阻挡位置和未阻挡位置,其中,掣爪被配置成在罩支架移动至主动行人保护弹出位置时移动至阻挡位置,并与止动特征件接合,以防止罩支架在移动至主动行人保护弹出位置后返回至未部署位置。掣爪可以朝阻挡位置偏置。掣爪可以是弹性弹簧。罩支架可以包括部署支架,并且掣爪位于部署支架上。当罩支架从未部署位置移动至主动行人保护弹出位置时,掣爪可以能够从阻挡位置移动至未阻挡位置。当罩支架移动至主动行人保护弹出位置时,掣爪可以能够从未阻挡位置移动至未部署位置。当掣爪处于阻挡位置时,掣爪可以防止罩从主动行人保护弹出位置返回至未部署位置。
根据本文中提供的详细描述,其他适用领域将变得明显。本概述中公开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提供,而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附图说明
提供本文中描述的附图以说明与本公开内容相关联的选定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而不意在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图1是具有闭合面板的机动车辆的局部透视图,该闭合面板配备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教导构造的闭合闩锁组件和释放***;
图1A至图1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可替选实施方式的图1的闭合面板内部上的检修口的可替选位置;
图2是与图1所示的闭合闩锁组件和释放***相关联的闩锁机构的一部分的等距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闩锁机构的一部分的局部侧视图;
图4A是示出处于释放状态或位置的闩锁机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4B是与图4A类似的平面图,图4B示出了处于初始或副关闭状态或位置的闩锁机构;
图4C是与图4A类似的平面图,图4C示出了处于最终或主关闭状态或位置的闩锁机构;
图4D是闩锁机构处于其主关闭状态或位置的等距图;
图5A和图5B示出了在其主关闭状态下操作的闩锁机构的滚子式掣爪的可替选版本;
图6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闩锁组件的平面图,其中安装板仅为清晰起见而移除;
图6A是安装有安装板的图6的闩锁组件的等距图;
图7是图6和图6A中闩锁组件的等距图,图7示出了手动致动期间闩锁机构部件移动的数字顺序1至10;
图8A是闭合面板的示意性侧视图,图8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可释放地附接至闭合面板的盖,其中,盖的阻挡特征件示出为与闩锁机构的部件可操作地连通;
图8B是与图8A类似的视图,图8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可释放地附接至闭合面板的盖,盖与闩锁机构的部件可操作地连通;
图9是用户手动地致动闭合面板的闩锁机构,以将闩锁机构从锁定状态移动至释放状态,以允许闭合面板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手动地致动闭合面板的闩锁机构从锁定状态至释放状态,以允许闭合面板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A至图11C示出了经由提供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构造的行人保护特征的主动铰链组件的自动致动而致动机动车辆的前罩从完全关闭位置(图11A)移动至弹出位置(图11B和图11C)的渐进顺序
图12示出了图11的车辆的侧面局部视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构造的前罩的主动铰链组件,其中主动铰链组件示出在未部署的静止的原始位置;
图1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方面的前罩的示意侧视图,前罩的一端由闩锁组件闩锁,并且另一端由主动铰链组件支承以进行枢转移动;
图13B是与图13A类似的视图,图13B示出了处于未闩锁状态的闩锁组件,以及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经由主动铰链组件枢转至完全打开位置的车辆罩;
图13C是与图13A类似的视图,图13C示出了闩锁状态下的闩锁组件,以及在行人保护条件下经由主动铰链组件将车辆罩移动至弹出位置;
图14是具有示出在未部署位置的罩支架的主动铰链组件的侧视图;
图15是与图14类似的视图,图15示出了处于部署位置的罩支架;
图16A至图16E是示出了致动器被部署成将主动铰链组件的罩支架从未部署位置(对应于图14)移动至部署位置(对应于图15)的过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7是示出在碰撞行人之前使机动车辆的罩从完全关闭位置自动移动至部分打开的弹出位置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8是示出使机动车辆的罩从关闭位置移动至部分打开、弹出位置,以及用于在碰撞行人之前将罩保持在部分打开、弹出位置以将碰撞罩时对行人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最小化的方法的流程图。
贯穿附图的若干视图,对应的附图标记用于指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闭合闩锁组件及其机械致动辅助/紧急闩锁释放***的示例实施方式。为此,提供了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内容将是详尽的,并且将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其预期的范围。因此,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例如具体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透彻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显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示例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未详细描述公知的过程、公知装置结构和公知技术。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作为说明性示例,表述“闩锁组件”通常用于指示任何动力操作的闩锁装置,该闩锁装置适于与车辆闭合面板一起使用,以提供与动力和机械辅助/紧急释放特征件相结合的动力系紧特征件。此外,表述“闭合面板”将用于指示以下任何元件:所述任何元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至少一个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分别打开和关闭对机动车辆的内部厢的访问,并且因此除了以下描述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明确提及的机动车辆的滑动或枢转的侧面乘客门之外,所述任何元件包括但不限于行李箱盖、后栏板、提升门、引擎盖和蓬顶。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不旨在是限制性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种”和“该”也可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定了所阐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的存在或添加。除非具体识别出执行的顺序,否则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当被解释为必须需要其以所论述的或所说明的特定顺序来执行。还应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可替选的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耦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耦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耦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以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应当以同样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项目中的任何项目及所有组合。
尽管可以在本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例如“第一”、“第二”的术语和其他数字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除非由上下文明确指示,否则不暗含序列或顺序。因此,下面所论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示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可以使用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内部”、“外部”、“之下”、“下”、“下部”、“上方”、“上部”、“顶部”、“底部”等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可以旨在涵盖所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除了附图中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然后将被定向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个取向。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转的角度或以其他取向),并且相应地解释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
首先,参照附图的图1,机动车辆10被示出为包括车身12,该车身12限定通向内部乘客厢的开口14。闭合面板16可枢转地安装至车身12,以相对于开口14在打开位置(所示)、部分关闭位置与完全关闭位置之间移动。闩锁组件18刚性地紧固至闭合面板16、与闭合面板16的边缘部分16A相邻、并且能够与撞针20可释放地接合,撞针20固定地紧固至开口14的凹入边缘部分14A。如将详细描述的,容置闩锁机构32的闩锁组件18能够操作成接合撞针20并将闭合面板16可释放地保持在闭合面板16的部分关闭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中的一者中。外侧把手22和内侧把手24设置成用于致动(即,机械地和/或电力地)闩锁组件18以释放撞针20并且允许闭合面板16随后移动至闭合面板16的打开位置。示出了可选的锁钮26,锁钮26提供了闩锁组件18的锁定状态的视觉指示并且还能够操作成机械地改变闩锁组件18的锁定状态。耐候密封件28安装在车身12中的开口14的边缘部分14A上,并且耐候密封件28适于在闭合面板16被闩锁组件18保持在闭合面板16的完全关闭位置时在与闭合面板16上的配合密封表面接合时被弹性压缩以提供耐候密封件28与配合密封表面之间的密封接合,该密封接合被构造成防止雨水和污物进入乘客厢,同时使可听风噪音最小化。出于清楚和与机动车辆10功能关联的目的,下文将闭合面板称为门16。
现在主要参照图2、图3和图4,闩锁机构32的各个部件被示出为可枢转地安装至闩锁框架板34并且总体上包括棘轮36、掣爪38和滚子式接合装置40。棘轮36由棘轮枢转柱42支撑成在撞针释放位置(图4A)、软关闭或副撞针捕获位置(图4B)与硬关闭或主撞针捕获位置(图4C和图4D)之间移动。棘轮36包括撞针引导通道44,撞针引导通道44终止于撞针保持腔46。如所看到的,闩锁框架板34包括被对准以接受撞针20相对于闩锁框架板34的移动的鱼嘴形槽48。棘轮36包括主闩锁槽口50、副闩锁槽口52和边缘表面54。棘轮36上还形成有凸起的引导表面56。箭头58指示被布置成通常将棘轮36朝向其撞针释放位置偏置的棘轮偏置构件。
掣爪38被示出为绕掣爪枢转柱62可枢转地安装至闩锁框架板34,并且掣爪38包括限定掣爪接合表面68的第一掣爪腿部段64和第二掣爪腿部段66。滚子型接合装置40被紧固至掣爪38的第二掣爪腿部段66,并且滚子型接合装置40包括限定笼状件72的一对相对布置的侧壁70以及被示出为球形滚珠支承件74的滚子,滚子由笼状件72保持在形成于侧壁70中的对准的滚子槽76内。掣爪38能够在棘轮释放位置(图4A)与棘轮保持位置(图4B、图4C和图4D)之间枢转。掣爪38通常由箭头80指示的掣爪偏置构件朝向其棘轮保持位置偏置。
如图4A所示,在棘轮36位于棘轮36的撞针释放位置时,由于滚珠74与掣爪接合表面68和棘轮36上的边缘表面54的接合,掣爪38保持在掣爪38的棘轮释放位置,由此建立了用于闩锁机构32的释放操作状态。如图4B中所示,滚珠74接合掣爪38上的掣爪接合表面68和棘轮36上的副闩锁槽口52,以使掣爪38在位于掣爪38的棘轮保持位置时将棘轮36保持在棘轮36的副撞针捕获位置。在该取向中,撞针20保持在棘轮引导通道46与闩锁板34中的鱼嘴形槽48之间,以将门16保持在部分关闭位置并且建立了用于闩锁机构32的副关闭状态。最后,图4C和图4D示出了掣爪38位于其棘轮保持位置,其中,滚珠74接合掣爪38上的掣爪接合表面68和棘轮36上的主闩锁槽口50,使得掣爪38将棘轮36保持在棘轮36的主撞针捕获位置,以将门16保持在其完全关闭位置并且建立了用于闩锁机构32的主关闭操作状态。
闩锁释放机构100被示意性地示出为连接至掣爪38的第一掣爪腿部段64。闩锁释放机构100可以包括释放杆101(图4D),释放杆101能够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以引起掣爪38在掣爪38的棘轮保持位置与掣爪38的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的相应移动。另外,动力释放致动器102被示意性地示出为连接至闩锁释放机构100的释放杆101。动力释放致动器102的致动使得释放杆101将掣爪38从掣爪38的棘轮保持位置移动至掣爪38的棘轮释放位置。动力释放致动器102优选地是电动马达驱动的装置。棘轮切换杆142安装至棘轮36,并且棘轮切换杆142与棘轮释放传感器144配合工作以在棘轮36位于棘轮36的撞针释放位置时提供“门打开”信号,并且棘轮切换杆142与副闩锁传感器145配合工作以在棘轮36位于棘轮36的副撞针捕获位置时提供“门半开”信号。如所公知的,这些信号由闩锁控制器单元(ECU)用来控制动力释放致动器102的操作。
提供图5A和图5B以更清楚地示出在通过将掣爪38定位在掣爪38的棘轮保持位置而将棘轮36保持在棘轮36的主撞针捕获位置时与接合装置40相关联的滚子74A在掣爪38上的掣爪表面68与棘轮36上的主闩锁槽口50之间的接合。掣爪38的第一掣爪腿部段64上的凸耳86被示出为定位在形成于闩锁板34中的弓形引导槽88内,以提供掣爪38的被引导的枢转移动。凸耳86可以接合致动机构,例如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设置在闩锁板34的相对侧上的动力释放致动器102。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闭合面板闩锁成上述闩锁组件18及闩锁组件18的闩锁机构32被配置成经由一个或更多个电动马达进行动力致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电动马达包括动力操作的系紧致动器,其中,外侧门把手22和内侧门把手24被配置成仅经由各自的电线23、25与闩锁组件18电连通,其中机械连杆形式的机械致动机构没有从外侧门把手22和内侧门把手24延伸至闩锁组件18。因此,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闭合面板16从完全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需要动力释放致动器102的选择性动力致动,以在其闩锁状态与未闩锁状态之间移动闩锁机构32,从而需要向动力释放致动器102供应电动力。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如果因任何原因中断到动力释放致动器102的电动力,机动车辆10的内部舱30中的用户(车辆乘坐者)能够通过获得对机械紧急释放***103的访问来机械地致动闩锁组件18,机械紧急释放***103包括能够手动(经由车辆乘坐者手动致动,例如,如图9所示)致动的释放杆104,以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在非致动位置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允许掣爪38位于其棘轮保持位置,在致动位置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使掣爪38移动至其棘轮释放位置,以将闩锁机构32从闩锁状态移动至未闩锁状态,并使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82过度转动,从而允许门1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闭合面板16包括被配置成在覆盖位置与未覆盖位置之间移动的盖106,在覆盖位置处,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的访问被防止,在未覆盖位置处,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的访问被允许,其中,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的移动建立了杆移动1至10的连锁反应,如图7所表明的。当盖106处于覆盖位置时,用户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的手动致动被防止,而当盖106处于未覆盖位置时,用户对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的手动致动被允许。因此,经由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的闩锁机构32的手动致动需要将盖106移动至未覆盖位置。
盖106可以被定位成使得:当闭合面板16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盖106可以由车辆乘坐者从机动车辆10的内部舱30访问以从覆盖位置移动至未覆盖位置。因此,如果动力操作的闩锁组件18不可用,则车辆乘坐者可以在无需机动车辆10之外的人协助的情况下准备打开闭合面板16。
闭合面板16具有固定在内部金属面板110上的外部金属面板108(图1),以在内部金属面板110与外部金属面板108之间限定内腔,其中可以设置闩锁组件18、车窗导轨(未示出)和与车窗112相关联的其他部件的各种部件,其中,如已知的,各种部件可以由设置在内腔中的载体(未示出)支撑。盖106可以被配置用于直接附接至金属面板,例如内部金属面板110(图1A示出闭合面板16A,图1B示出闭合面板16B和8B),其中盖106可以位于闭合面板16A(图1A和图8B)的装饰性内面板114的下方。如果盖106位于装饰性内面板114的下方,则装饰性内面板114被配置成允许在需要时对盖106的访问。因此,尽管盖106在需要时可访问,例如经由将装饰性内面板114的接口盖116向后折叠进行访问,但盖106可以保持隐藏在装饰性内面板114的接口盖116下方,使得在正常使用期间,当车辆乘坐者在内部舱30中时,盖106不可见。否则,如图1B所示,盖106可以位于装饰性内面板114一侧的视线范围内,因此当需要将盖106移除至未覆盖位置以访问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时,容易识别。
根据另一方面,盖106可以被配置用于直接附接至闭合面板16C的装饰性内面板114(图1C示出闭合面板16C和8B)。因此,当需要时,可以快速识别盖106(这是因为盖106被定位在视线范围内),并将盖106从覆盖位置移动至未覆盖位置,以快速且容易地手动致动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安装至闩锁框架板34,但在另一可能的配置中,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或与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诸如例如,经由博登拉线)耦接的另一手动杆可以从闩锁框架板34远程安装在例如门模块或门载体上,或安装至门16的另一支撑结构上、安装至内部修饰面板,或直接安装至门16,作为只是说明性的示例。
盖106可以设置有阻挡特征件118,阻挡特征件118被配置成防止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因此,当盖106处于覆盖位置时,防止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从非致动位置意外移动至致动位置。阻挡特征件118可以被配置成在盖106处于覆盖位置时接合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从而起到物理止动的作用,以防止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阻挡特征件118可以被配置成具有任何所需形状以充当物理止动,并且通过示例的方式且不受限制地被示出为通常为圆柱形的,用于接收具有类似形状的凹入或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的容器120。因此,仅当在盖106移动至未覆盖位置时阻挡特征件118从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移出接合时,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可以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因此,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从非致动位置至致动位置的有意地移动需要将盖106从覆盖位置移动至未覆盖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方法1000,该方法允许机动车辆10的闭合面板16的动力操作的闩锁机构100被机械地解除闩锁,以允许闭合面板1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方法1000包括步骤1100,提供具有盖106的闭合面板16,盖106可以从覆盖位置移动至未覆盖位置,以允许访问动力致动的闩锁机构100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此外,步骤1200,配置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以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其中动力致动的闩锁机构100在机械驱动的偏置下从闩锁状态移动至未闩锁状态,其中,闭合面板16可以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方法1000可以包括步骤1300,将盖106定位在闭合面板16上以允许机动车辆10的内部舱30中的用户能够在闭合面板16处于关闭位置时访问盖106。
根据另一方面,方法1000可以包括步骤1400,将盖106配置成防止当盖106处于覆盖位置时,能够手动操作的释放杆104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方法1000可以包括步骤1500,将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配置成在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时超驰控制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82。
根据另一方面,图11A至图11C示出了具有限定前厢214的车身211的机动车辆2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厢214可以是发动机厢,并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前厢可以是存储厢,也称为前行李箱(front trunk),有时称为“前行李箱”。在机动车辆210的这个非限制性示例中,闭合面板组件213包括闭合面板,该闭合面板被配置为前罩,也简称为罩212,闭合面板可枢转地安装至车身211,以用于相对于前厢在图11A的完全关闭位置与图11B的部分打开位置或图11C的弹出位置之间移动。说明性地,闭合面板212是设置在机动车辆210的前部处的罩,用于闭合发动机室或前行李箱(也称为存储厢)。罩212可以从车辆210的乘客厢内手动释放,并且其功能是致动与闭合面板组件213的闭合闩锁组件216相关联的闩锁释放机构,以释放罩212,并允许罩212经由根据本公开内容构造的闭合面板组件213的主动铰链组件218随后枢转移动至其完全打开位置。在该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闭合闩锁组件216紧固至靠近前厢的车身211的结构部分,并被配置成以释放方式接合以固定关系安装至罩212下方的撞针222。通过示例的方式,但不限于此,撞针222被示出为被固定至罩212的前边缘或端部(也称为第一端220),而主动铰链组件218被示出为被固定至罩212的后缘或端部(也称为第二端221)。设想,在本文中,在主动铰链组件218固定至罩212的第一端220的情况下,撞针222可以固定至罩的第二端221,如果需要,主动铰链组件218仍然能够将罩212移动至弹出位置,以提供行人保护功能。
闭合闩锁组件(以下称为闩锁216)包括至少一个棘轮223和至少一个掣爪225。响应于掣爪225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的选择性移动,棘轮223能够在主关闭位置(也称为主撞针捕获位置)、副关闭位置(也称为副撞针捕获位置)与打开位置(也称为撞针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棘轮223朝向撞针释放位置偏置为棘轮偏置构件(未示出)。在主关闭位置和副关闭位置中,棘轮223防止撞针222从棘轮223中收回。当处于主关闭位置时,棘轮212将撞针222相对较深地保持在通常称为闩锁壳体的鱼嘴的槽内,其中,如与当棘轮223处于副关闭位置,其中罩212处于部分关闭状态,但被棘轮223防止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时相比,罩2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因此,在主关闭位置中,棘轮223将撞针222保持在鱼嘴的第一深度处,此时罩212处于完全关闭位置,而在副关闭位置中,棘轮223将撞针222保持在壳体鱼嘴的第二深度处,此时罩212处于部分关闭、弹出位置,其中第一深度大于第二深度。
本公开内容旨在经由主动铰链组件218向罩212提供行人保护功能,主动铰链组件218与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例如在机动车辆211的前端区域中提供的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224结合,例如(一个或多个)非接触式雷达发射传感器(图11A至图11C和图17),以及/或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位于机动车辆210的期望区域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传感器226,例如车辆碰撞传感器,包括加速计、雷达发射传感器,以及车身控制模块(BCM),也称为车辆控制器228,和/或闩锁控制器230(图17),其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方面形成前罩***232。
前罩***232提供了动力释放功能(能够经由传感器/控制器***自动地致动),以自动地将罩212移动至弹出位置,以防行人P与罩212发生强制接触。因此,如果行人P在主动铰链组件218(图11C)的致动之后撞击罩212,则提供了略微升起的罩212的缓冲作用,这减小了对行人的撞击力,并且最终可以降低行人P撞击发动机(如果在罩212下面存在发动机的话)的可能性,由此降低对行人P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现在转至图11A至图11C,所示出的序列事件示出了:在行人保护区Z中检测到行人P,并且响应于在行人保护区Z中检测到行人P而致动前罩***232的动力致动器234,以减轻行人P在撞击机动车辆211的罩212时所经受的撞击力。
在图11A中,行人P被示出在机动车辆211的预定行人保护区Z中。行人保护区Z的距离或模式的范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例如在距机动车辆211的前端部约0.1米与2米之间。在行人保护区Z之内或之外,可以激活高级驾驶员辅助***(ADAS),以根据需要自动地转向和/或制动车辆211,以避免或减少与另一车辆和/或行人P的撞击。作为示例而非限制,ADAS***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224进行可操作的连通,和/或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传感器226,以及与车辆控制器228和/或铰链控制器230(图17)进行可操作的连通。
行人P进入行人保护区Z时,传感器224检测到与行人P即将发生侧面或正面碰撞/撞击,因此,传感器224与车辆控制器228和/或直接与铰链控制器230连通,以致动主动铰链组件218的动力致动器234,以自动地移动驱动器构件,例如,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动力致动器234的可平移活塞236从缩回的非致动位置移动至延伸的致动位置,从而使罩212移动至其弹出位置。
更详细地,当感测到与行人P即将发生撞击时,例如当行人P进入行人保护区Z(图11A)时,致动器234的活塞236经由来自车辆控制器228的信号致动和/或直接与铰链控制器230致动而自动移动至致动位置(图13C、图15、图16D),以将主动铰链组件218的罩支架238从未部署位置移动至升高部署位置,示出为枢转,从而使罩212的第二端221相对于闭合闩锁组件216移动,例如经由向上枢动,如由箭头239(图12)所指示的而移动,使罩212从完全关闭的静止位置移动至弹出位置。
主动铰链组件218包括车身支架240、部署支架242和罩支架238。车身支架240固定至车身211,例如固定至车身211的固定框架构件。部署支架242可操作地连接至车身支架240,以与车身支架240进行相对移动,示出为经由多个细长连杆构件(下文称为连杆244)可枢转地耦接至车身支架240。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所示连杆244以四杆连杆布置(称为连杆组件245)进行布置,连杆244具有例如与任何类型的销、定位销等耦接的相对端246(图13A至图13C),用于与车身支架240和部署支架242进行枢转移动。连杆组件245通常在邻近罩212的第二端221的第一枢转位置P1处以枢转方式连接至部署支架242。
在主动铰链组件218的正常使用期间,当罩212在完全关闭位置(图13A)与完全打开位置(图13B)之间移动时,连杆组件245允许车身支架240相对于车身211保持固定,同时允许部署支架242相对于车身支架240枢动/摆动,从而,当选择性地将棘轮223移动至其撞针释放位置时,允许将罩212的第一端220从闭合闩锁组件216上提起,以将罩212移动至其完全打开位置(图13B)。在将罩212枢转至其完全打开位置的同时,罩支架238可以相对于部署支架242保持固定,从而当部署支架242相对于车身支架240枢转/摆动时与部署支架242相连地移动。
在例如经由如上所述的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224、226检测到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期间,例如当检测到行人P位于行人检测区Z内且即将撞击罩212时,执行主动铰链组件218的紧急部署。致动动力致动器234,使活塞236向上延伸,与罩支架238强制接合。罩支架238被示出为具有底部,也称为止动特征件,也称为锁凸耳或端部止动件248,其中,端部止动件248具有被配置用于与活塞236的端部接合的驱动表面。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当活塞236延伸至其完全致动位置时,罩支架238被相连地驱动至其升高、部署位置,与端部止动件248形成为单片材料。因此,罩212被移动至其弹出位置。
当罩支架238向其部署位置移动时,闭合闩锁组件216保持闩锁,使得罩212相对于撞针222枢动,撞针222在其撞针捕获位置时由棘轮223保持。如图13C所示,当罩支架238向其部署位置移动时,连杆组件245中的连杆244可以相对于车身支架240向上枢动,而罩支架238相对于部署支架242绕枢轴向上枢动至其部署位置。罩支架238与部署支架242之间的枢转连接可以通过枢转销250连接提供,以在第二枢转位置P2处部署支架242(图13A至图13C),其中,第二枢转位置P2示出为在第一枢转位置P1与罩238的第一端220之间。随着罩支架238移动至其部署位置,罩212移动至其弹出位置,从而为行人P提供缓冲,以使与发动机E、行李L或罩212下方的任何其他物体的接触最小化。为了保持由罩216与发动机E、行李L或其他部件之间的间隙G(图13C)提供的缓冲,重要的是在将罩支架238部署至其部署位置时,以及当行人P撞击罩H时,罩212保持在其弹出位置。否则,如果允许罩212从弹出位置向其完全关闭位置自由移动,则将减少为行人P提供的保护。
为了便于将罩212保持在弹出位置,无论活塞236在移动至完全延伸、致动位置时的位置如何,提供示意性示出为弹簧锁构件252,例如钢板弹簧的掣爪用于在端部止动件240移动至部署位置时锁定与端部止动件240的接合(图15和图16E),此时罩212处于完全升起的弹出位置。弹簧锁构件252具有固定至部署支架242的主体254和弹簧指状物256,弹簧指状物256以悬臂方式从主体254沿偏转表面257向上延伸至自由端,也被称为止动表面258。
在图16A至图16E中,示出了动力致动器234的致动顺序和罩支架238的部署顺序。应理解,如以上所讨论的,整个致动和部署发生在几分之一秒内。在动力致动器234致动的初始阶段期间,活塞236向上延伸至与端部止动件248接合(图16B),由此向上推动端部止动件248与弹簧指状物256的偏转表面257强制接合。当端部止动件248沿偏转表面257移动时,弹簧指状物256在由其上端部止动件248施加的偏置力下弹性偏转(图16C)。然后,在端部止动件248从与接合表面的接合处向上移出(图16D)时,弹簧指状物256弹性地移回至非偏转状态,其中,当罩支架238从部署位置向非部署位置移动时,弹簧指状物256的自由端处的止动表面258在端部止动件248的锁表面260下方轴向对准,以与锁表面260接合。因此,随着罩支架238移动至其部署位置,罩212移动至其弹出位置,并且由于弹簧指状物256的止动表面258面对端部止动件248的锁表面(图16E),防止罩212从其弹出位置向下移动。因此,防止罩支架238从其部署位置向其非部署位置移动,并且因此,保持罩212与发动机E、行李L或其他部件之间的间隙G,从而在行人P撞击罩212时提供最佳缓冲和行人保护。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图18示出了方法2000的步骤,该方法2000使得在撞击行人P之前,将机动车辆210的罩212从关闭位置移动至部分打开的弹出位置,并将罩212保持在部分打开的弹出位置,以使行人P撞击罩212时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最小化。方法2000包括提供动力致动器234的步骤2050;步骤2100,将罩支架238配置成响应于动力致动器234的致动而从未部署位置向部署位置移动;步骤2150,将弹簧锁构件252配置成响应于罩支架238与致动器234一起从非部署位置向部署位置移动而从非偏转位置移动至偏转位置;步骤2200,将罩212配置成响应于罩支架238从未部署位置移动至部署位置而从关闭位置移动至部分打开的弹出位置;以及步骤2250,将弹簧锁构件252配置成响应于罩支架238到达部署位置并防止罩支架238从部署位置向非部署位置移动而从偏转位置移动至非偏转位置,其中用弹簧锁构件252以保持罩212处于弹出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300,将车身支架240配置成固定附接至机动车辆210,并固定部署支架242以相对于车身支架240进行枢转移动,以及将罩212的第一端220配置成响应部署支架242相对于车身支架240枢转而从完全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350,将罩支架238定位在与罩212的第一端220相对的第二端221附近,并且响应于罩支架238从未部署位置至部署位置的移动使第二端221移动至弹出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400,当第二端221移动至弹出位置时,将罩212的第一端220配置成与闭合闩锁组件216保持闩锁。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450,提供具有弹性弹簧指状物256的弹簧锁构件252,并且将弹性弹簧指状物256配置成在罩支架238从未部署位置向部署位置移动期间,在由与弹性弹簧指状物256接合的罩支架238的止动特征件248施加的偏置力下从非偏转位置偏转至偏转位置,并且在罩支架238到达部署位置时,将弹性弹簧指状物256配置成响应于止动特征件258从与弹性弹簧指状物256的接合移出而从偏转位置移动至未偏转位置并且将弹性弹簧指状物256的自由端258配置成面对止动特征件248,以防止罩支架238从部署位置向非部署位置移动,以将罩212保持在弹出位置。
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对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该描述并非意在是详尽的或者限制本公开内容。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并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在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在选定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的元件或特征也可以以许多方式改变。这样的变型不被视为是脱离本公开内容,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发明构思:
1.一种用于从完全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用于机动车辆的闭合面板,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处,所述闭合面板关闭到所述机动车辆内部舱的开口,在所述打开位置处,所述闭合面板允许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内部舱,并且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内部舱退出,所述闭合面板包括:
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具有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具有:能够在撞针释放位置与主撞针捕获位置之间移动的棘轮,在所述撞针释放位置处,所述棘轮被定位成释放撞针以允许所述闭合面板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在所述主撞针捕获位置处,所述闭合面板被保持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能够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掣爪,在所述棘轮保持位置处,所述掣爪被定位成将所述棘轮保持在其主撞针捕获位置,在所述棘轮释放位置处,所述掣爪被定位成允许所述棘轮移动至其撞针释放位置;
闩锁释放机构,所述闩锁释放机构被配置用于所述闩锁机构的动力致动以使所述掣爪在所述棘轮保持位置与所述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所述闩锁释放机构具有能够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在所述非致动位置处,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允许所述掣爪位于其棘轮保持位置,在所述致动位置处,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使所述掣爪移动至其棘轮释放位置;
盖,所述盖被配置用于在覆盖位置与未覆盖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覆盖位置处,对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访问被防止,在所述未覆盖位置处,对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访问被允许,
其中,当所述盖处于所述覆盖位置时,用户对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手动致动被防止,而当所述盖处于所述未覆盖位置时,用户对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手动致动被允许。
2.根据发明构思1所述的闭合面板,其中,所述盖具有阻挡特征件,所述阻挡特征件被配置成防止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
3.根据发明构思2所述的闭合面板,其中,当所述盖处于所述覆盖位置时,所述阻挡特征件与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接合。
4.根据发明构思1所述的闭合面板,其中,所述盖被配置用于直接附接至位于所述闭合面板的装饰性内面板下面的金属面板,其中,所述装饰性内面板被配置成允许在需要时对所述盖的访问。
5.根据发明构思1所述的闭合面板,其中,所述盖被配置用于直接附接至所述闭合面板的装饰性内面板。
6.根据发明构思4所述的闭合面板,其中,当所述闭合面板处于所述完全关闭位置时,所述盖能够从所述机动车辆的所述内部舱访问以从所述覆盖位置移动至所述未覆盖位置。
7.根据发明构思1所述的闭合面板,其中,仅当所述盖处于所述未覆盖位置时,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能够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
8.根据发明构思1所述的闭合面板,其中,所述闭合面板具有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中的至少一个,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被配置成与所述闩锁释放机构电连通。
9.根据发明构思8所述的闭合面板,其中,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未与所述闩锁释放机构进行机械耦合连通。
10.根据发明构思1所述的闭合面板,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能够在静止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移动的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在所述静止位置处,所述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从所述棘轮去接合,在所述接合位置处,所述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与所述棘轮接合以将所述棘轮从副撞针捕获位置移动至其主撞针捕获位置,其中,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能够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以超驰控制所述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
1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门,包括:
具有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闩锁组件;以及
盖,当处于覆盖位置时,所述盖对对所述机动车辆的内部舱内的用户隐藏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
其中,在所述盖从所述覆盖位置移动至未覆盖位置之后,使得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能够由所述内部舱内的所述用户访问以便选择性激活。
12.根据发明构思11所述的门,其中,所述盖具有阻挡特征件,当处于所述覆盖位置时,将所述阻挡特征件配置成防止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
13.根据发明构思12所述的门,其中,仅当在所述盖移动至所述未覆盖位置时阻挡特征件从与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接合中移出时,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能够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
14.根据发明构思11所述的门,其中,仅当所述盖隐藏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时,所述门能够经由电动马达的动力致动而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15.根据发明构思14所述的门,其中,所述闭合面板具有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中的至少一个,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被配置成与闩锁释放机构电连通。
16.根据发明构思15所述的门,其中,外侧闭合面板把手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未与所述闩锁释放机构进行机械耦合连通。
17.一种允许机动车辆的闭合面板的动力致动的闩锁机构被机械地解除闩锁以允许所述闭合面板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盖的所述闭合面板,所述盖能够从覆盖位置移动至未覆盖位置以获得对所述动力致动的闩锁机构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访问;以及
将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配置用于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在所述致动位置处,所述动力致动的闩锁机构从闩锁状态移动至未闩锁状态,在所述未闩锁状态下,所述闭合面板能够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
18.根据发明构思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盖定位在所述闭合面板上,以允许所述机动车辆的内部舱中的用户在所述闭合面板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对所述盖的访问。
19.根据发明构思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盖配置成在所述盖处于所述覆盖位置时,防止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
20.根据发明构思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配置成在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时超驰控制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

Claims (11)

1.一种用于从完全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用于机动车辆(10)的闭合面板(16,16A,16B,16C),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处,所述闭合面板(16,16A,16B,16C)关闭到所述机动车辆(10)内部舱(30)中的开口(14),在所述打开位置处,所述闭合面板(16,16A,16B,16C)允许通过所述开口(14)进入到所述内部舱(30)中,并且通过所述开口(14)从所述内部舱(30)退出,所述闭合面板(16,16A,16B,16C)包括:
闩锁组件(18),所述闩锁组件(18)具有闩锁机构(32),所述闩锁机构(32)具有:能够在撞针释放位置与主撞针捕获位置之间移动的棘轮(36),在所述撞针释放位置处,所述棘轮(36)被定位成释放撞针(20)以允许所述闭合面板(16,16A,16B,16C)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在所述主撞针捕获位置处,所述闭合面板(16,16A,16B,16C)被保持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能够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掣爪(38),在所述棘轮保持位置处,所述掣爪(38)被定位成将所述棘轮(36)保持在其主撞针捕获位置,在所述棘轮释放位置处,所述掣爪(38)被定位成允许所述棘轮(36)移动至其撞针释放位置;
闩锁释放机构(100),所述闩锁释放机构(100)被配置用于所述闩锁机构(32)的动力致动以使所述掣爪(38)在所述棘轮保持位置与所述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所述闩锁释放机构(100)具有能够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在所述非致动位置处,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允许所述掣爪(38)位于其棘轮保持位置,在所述致动位置处,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使所述掣爪(38)移动至其棘轮释放位置;
盖(106),所述盖(106)被配置用于在覆盖位置与未覆盖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覆盖位置处,对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的访问被防止,在所述未覆盖位置处,对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的访问被允许,
其中,当所述盖(106)处于所述覆盖位置时,用户对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的手动致动被防止,而当所述盖(106)处于所述未覆盖位置时,所述用户对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的手动致动被允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面板(16),其中,所述盖(106)具有阻挡特征件(118),所述阻挡特征件(118)被配置成防止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合面板(16,16A,16B,16C),其中,当所述盖(106)处于所述覆盖位置时,所述阻挡特征件(118)与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面板(16A),其中,所述盖(106)被配置用于直接附接至位于所述闭合面板(16)的装饰性内面板(114)下面的金属面板(110),其中,所述装饰性内面板(114)被配置成允许在需要时对所述盖(106)的访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面板(16B),其中,所述盖(106)被配置用于直接附接至所述闭合面板(16)的装饰性内面板(114)。
6.根据权利要求4和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闭合面板(16A,16B),其中,当所述闭合面板(16)处于所述完全关闭位置时,所述盖(106)能够从所述机动车辆(10)的所述内部舱(30)访问以从所述覆盖位置移动至所述未覆盖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面板(16,16A,16B,16C),其中,仅当所述盖(106)处于所述未覆盖位置时,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能够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面板(16,16A,16B,16C),其中,所述闭合面板(16)具有外侧闭合面板把手(22)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24)中的至少一个,外侧闭合面板把手(22)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24)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被配置成与所述闩锁释放机构(100)电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闭合面板(16,16A,16B,16C),其中,外侧闭合面板把手(22)和内侧闭合面板把手(24)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未与所述闩锁释放机构(100)进行机械耦合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面板(16,16A,16B,16C),其中,所述闩锁机构(32)包括能够在静止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移动的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在所述静止位置处,所述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从所述棘轮(36)去接合,在所述接合位置处,所述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与所述棘轮(36)接合以将所述棘轮(36)从副撞针捕获位置移动至其主撞针捕获位置,其中,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104)能够从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以超驰控制所述动力操作的系紧机构。
11.一种允许机动车辆的闭合面板的动力致动的闩锁机构被机械地解除闩锁以允许所述闭合面板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盖的所述闭合面板,所述盖能够从覆盖位置移动至未覆盖位置以获得对所述动力致动的闩锁机构的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的访问;以及
将所述能够手动致动的释放杆配置用于从非致动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在所述致动位置处,所述动力致动的闩锁机构从闩锁状态移动至未闩锁状态,在所述未闩锁状态下,所述闭合面板能够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
CN202210339538.XA 2021-04-05 2022-04-01 用于车门的机械紧急闩锁释放***和方法 Pending CN1151991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70775P 2021-04-05 2021-04-05
US63/170,775 2021-04-05
US202163185565P 2021-05-07 2021-05-07
US63/185,565 2021-05-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9158A true CN115199158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282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9538.XA Pending CN115199158A (zh) 2021-04-05 2022-04-01 用于车门的机械紧急闩锁释放***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6244A1 (zh)
CN (1) CN115199158A (zh)
DE (1) DE1020221059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00245A1 (de) * 2021-01-20 2022-07-21 Magna BÖCO GmbH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vorderen Kofferraum mit Fußgängerschutzfunktion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32801A1 (de) * 2009-12-09 2011-06-15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Not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 Schienenfahrzeug
US20150096337A1 (en) * 2013-10-08 2015-04-0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lid for covering trunk lid unlocking mechanism
CN106351520A (zh) * 2016-10-19 2017-01-25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部防误开结构
US20190017301A1 (en) * 2017-07-17 2019-01-17 Magna Closures Inc. Vehicular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roller-type latch mechanism and cinch mechanism
JP2020063584A (ja) * 2018-10-16 2020-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22868A1 (de) * 1992-07-11 1994-01-13 Bosch Gmbh Robert Sperrvorrichtung für Türen eines Kraftfahrzeugs
JP5781025B2 (ja) * 2012-07-09 2015-09-16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ラッチ解除装置
JP6318421B2 (ja) * 2014-07-10 2018-05-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US10865591B2 (en) * 2016-05-16 2020-12-15 Faraday & Future Inc. Emergency release system for automobile side door
US11377883B2 (en) * 2017-11-30 2022-07-05 Magna Closures Inc. Latch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 closure system having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with override/reset
FR3113296A1 (fr) * 2020-08-05 2022-02-11 Inteva Products, Llc. Serrure de portière latéra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32801A1 (de) * 2009-12-09 2011-06-15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Not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 Schienenfahrzeug
US20150096337A1 (en) * 2013-10-08 2015-04-0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lid for covering trunk lid unlocking mechanism
CN106351520A (zh) * 2016-10-19 2017-01-25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部防误开结构
US20190017301A1 (en) * 2017-07-17 2019-01-17 Magna Closures Inc. Vehicular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roller-type latch mechanism and cinch mechanism
JP2020063584A (ja) * 2018-10-16 2020-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05900A1 (de) 2022-10-06
US20220316244A1 (en)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8498B2 (en) Active pedestrian hood latch with dual function cam lever
US10800374B2 (en) Relative displacement mechanism for active pedestrian safety latch
CN110094119B (zh) 用于主动式行人安全闩锁的致动机构
US11060327B2 (en) Actuated mechanism for active pedestrian safety latch
US6932393B2 (en) Motor vehicle doorlock with combined central locking and opening actuator
KR100715081B1 (ko) 자동차용 접근 시스템
CN110306887B (zh) 具有呈双掣爪构型的闩锁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CN108625693B (zh) 具有防拍击闩锁机构的车辆关闭闩锁组件
US20210370864A1 (en) Active 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 using non-contact forward sensing and hood latch assembly with spring loaded actuator
KR101916048B1 (ko) 자동차 아웃사이드 핸들용 도어 래치 장치
US9327593B2 (en) Fuel housing assemblie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fuel door lock systems
KR101102095B1 (ko) 자동차용 후드 래치장치
CN113738202A (zh) 闩锁
US20220349217A1 (en) Vehicle door lock capable of assisting door opening
CN115199158A (zh) 用于车门的机械紧急闩锁释放***和方法
US9739077B2 (en) Linear rotating link switch actuation
US20050236866A1 (en) Sliding door and vehicle with a sliding door
US11781349B2 (en) Closure latch assembly for front trunk with pedestrian protection features
US20220298835A1 (en) Closure latch assembly equipped with child lock mechanism and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having directional controlling actuation of the child lock mechanism
US20220364397A1 (en) Motor vehicle lock, in particular a motor vehicle bonnet lock
US5566962A (en) Truck step guard
KR100535008B1 (ko) 이동구속장치를 갖춘 승합 차량의 슬라이딩도어
CA2536180C (en) Locking assembly for rear door
JP2021195746A (ja) 車両のサイドドア開閉装置
KR100767916B1 (ko) 자동차용 슬라이드도어의 잼 방지용 리모트 콘트롤러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