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0065A - 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0065A
CN115190065A CN202110300323.2A CN202110300323A CN115190065A CN 115190065 A CN115190065 A CN 115190065A CN 202110300323 A CN202110300323 A CN 202110300323A CN 115190065 A CN115190065 A CN 115190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node
link
link bandwidth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03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少富
张天祥
孙晋松
赵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3003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9006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8454 priority patent/WO202219915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190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00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4Policy-based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5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ased on throughput or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2Flo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路径获取方法包括:确定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待选路径;当待选路径的数量有多个,对所有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得到最优路径,其中,链路带宽约束条件根据网络中泛洪的灵活算法信息而确定,灵活算法信息包括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应的约束类型信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支持基于链路带宽约束的路径选择,从而能够根据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FA平面内的业务流量进行路径编排,以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拥塞。

Description

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网络切片(Slice)对承载网的核心需求,就是不同的网络切片需要有其专属的承载子网络,为了支持网络切片的需求,现有的方式是采用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Protocol,IGP)灵活算法(Flex Algorithm,FA)技术,在同一物理网络拓扑内运行多种IGP算法创建多个包含有不同节点资源和链路资源的FA平面,每个FA平面可表示一张网络切片,可将不同的上层业务流量承载在不同的FA平面上。
然而,当前的IGP FA技术仅支持基于最小度量类型(metric type)约束的路径计算,例如基于最小IGP度量约束、最小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度量约束或最小延迟度量约束的路径计算,无法支持基于链路带宽约束的路径计算,从而可能会导致运行在FA平面内的多个业务流量在特定的物理链路上发生拥塞而其它物理链路却十分空闲的情况。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支持基于链路带宽约束的路径选择,从而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拥塞。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获取方法,应用于网元,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待选路径;
当所述待选路径的数量有多个,对所有所述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得到最优路径,其中,所述链路带宽约束条件根据网络中泛洪的灵活算法信息而确定,所述灵活算法信息包括与所述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应的约束类型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元,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路径获取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路径获取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确定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待选路径;当待选路径的数量有多个,对所有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得到最优路径,其中,链路带宽约束条件根据网络中泛洪的灵活算法信息而确定,灵活算法信息包括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应的约束类型信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当节点在网络中泛洪包括有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应的约束类型信息的灵活算法信息之后,当网元进行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的计算时,可以先确定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待选路径,当确定的待选路径有多个时,再对所有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从而从这些待选路径中获取最优路径,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支持基于链路带宽约束的路径选择,从而能够根据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FA平面内的业务流量进行路径编排,以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拥塞。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路径获取方法的网络拓扑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增有约束类型信息的Sub-TLV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步骤S200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的具体流程图;
图6是图5中步骤S530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图5中步骤S540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的具体流程图;
图9是图8中步骤S840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具体示例提供的最短路径树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具体示例提供的用于执行路径获取方法的网络拓扑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具体示例提供的最短路径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先在网络中泛洪包括有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应的约束类型信息的灵活算法信息,使得网元在计算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的过程中,可以先确定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待选路径,当确定的待选路径有多个时,再对所有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以便于网元能够从这些待选路径中获取最优路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支持基于链路带宽约束的路径选择,从而能够根据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FA平面内的业务流量进行路径编排,以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拥塞。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路径获取方法的网络拓扑的示意图。在图1的示例中,该网络拓扑包括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其中,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均归属于同一个FA平面;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之间、第三节点130和第五节点150之间、第二节点120和第四节点140之间、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之间,均连接有双向的物理链路,并且,每条物理链路均具有属于其的链路带宽数据和度量代价。
需要说明的是,链路带宽数据可以包括链路总带宽参数、链路剩余带宽参数和链路带宽空闲率等,度量代价可以包括IGP度量代价、TE度量代价和延迟度量代价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图1中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之间的物理链路,假设链路带宽数据为链路总带宽参数,度量代价为IGP度量代价,则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IGP度量代价为2。
其中,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均可以是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够对报文进行转发。
另外,该网络拓扑中还可以包括有网络控制器(图1中未示出),例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等,该网络控制器分别与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连接,能够分别对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进行控制。
在图1的示例中,每一个节点均可以在该网络拓扑中泛洪携带有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应的约束类型信息的灵活算法信息;网络控制器或者需要发送报文的起始节点,能够利用来源于网络拓扑中其他节点的本地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和度量代价,结合根据灵活算法信息中的约束类型信息而确定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的计算。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拓扑以及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拓扑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示出的拓扑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基于上述网络拓扑的结构,提出本发明的路径获取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该路径获取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中的网元,例如图1所示网络拓扑中的网络控制器或者需要发送报文的起始节点(如第一节点110),该路径获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有步骤S100和步骤S200。
步骤S100,确定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待选路径。
本步骤中,当需要计算FA平面中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时,可以先遍历该FA平面以寻找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所有可达路径,如果遍历得到的可达路径只有一个,即可认为该遍历得到的可达路径为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如果遍历得到的可达路径有多个,则可以先将这些遍历得到的可达路径作为待选路径,以便于后续步骤可以从这些待选路径中获取最优路径。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假设需要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最优路径,则可以先遍历该网络拓扑,得到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所有可达路径,其中,这些可达路径分别为:
①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五节点150;
②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第五节点150;
由于遍历得到的可达路径有两个,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可达路径确定为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待选路径,以便于后续步骤可以从这两个待选路径中获取最优路径。
步骤S200,当待选路径的数量有多个,对所有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得到最优路径。
本步骤中,当在步骤S100中确定的待选路径的数量有多个时,可以对所有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从而得到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的数量可能为一个,也可能为多个,当最优路径有多个时,这些最优路径之间可以形成负荷分担。
需要说明的是,链路带宽约束条件根据网络中泛洪的灵活算法信息而确定,其中,灵活算法信息携带有与该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应的约束类型信息。具体地,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在从同一起始节点至同一目标节点的多个路径中,所选择的路径中链路带宽数据最小的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大于剩余的任一路径中链路带宽数据最小的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需要说明的是,链路带宽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链路总带宽参数、链路剩余带宽参数和链路带宽空闲率等。
需要说明的是,链路总带宽参数是指链路所能提供的最大带宽上限值,该最大带宽上限值可以受配置指定和修改。链路剩余带宽参数是指链路总带宽参数减去链路已用带宽参数所得到的带宽参数,其中,链路已用带宽参数是指流经链路的流量带宽参数,链路已用带宽参数会跟随网络中业务流量的变化而动态变化,链路已用带宽参数可以从网络中通过实时测量而得到。链路带宽空闲率是指链路剩余带宽参数除以链路总带宽参数所得到的带宽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链路带宽数据可以是物理链路的带宽数据,也可以是物理链路上对应于特定算法信息(algorithm)的带宽数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当链路带宽数据为物理链路上对应于特定算法信息的带宽数据时,链路总带宽参数即为“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总带宽参数”,链路剩余带宽参数即为“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剩余带宽参数”,链路已用带宽参数即为“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已用带宽参数”,链路带宽空闲率即为“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带宽空闲率”。具体地,“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总带宽参数”是指被多个FA平面共享的链路为与该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FA平面分配的总带宽份额;“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剩余带宽参数”是指“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总带宽参数”减去“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已用带宽参数”所得到的带宽参数,其中,“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已用带宽参数”是指流经链路的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流量带宽参数,“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已用带宽参数”会跟随网络中与该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业务流量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已用带宽参数”可以从网络中通过实时测量而得到;“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带宽空闲率”是指“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剩余带宽参数”除以“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总带宽参数”所得到的带宽参数。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示例对在网络中泛洪的灵活算法信息进行描述。
在一示例中,可以在标准draft-ietf-lsr-flex-algo-13的基础上,在ISISFlexible Algorithm Definition Flags Sub-TLV或OSPF Flexible AlgorithmDefinition Flags Sub-TLV中新增一个约束类型信息,用以表示具体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新增有该约束类型信息的Sub-TLV的部分结构如图3所示,在图3中,包括有如下字段结构:
M:占1比特,为当前标准draft-ietf-lsr-flex-algo-13中定义的标识位;
B:占3比特,即本示例中新增的约束类型信息,用于表示在IGP FA平面的最优路径计算过程中是否需要结合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计算,其中,本字段的具体取值及相关含义如下:取值为0时:不需要结合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路径计算,仅根据当前IGP FA技术中定义的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进行路径计算;
取值为1时:需将当前IGP FA技术中定义的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结合基于链路带宽数据为链路总带宽参数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路径计算;
取值为2时:需将当前IGP FA技术中定义的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结合基于链路带宽数据为链路剩余带宽参数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路径计算;
取值为3时:需将当前IGP FA技术中定义的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结合基于链路带宽数据为链路带宽空闲率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路径计算;
取值为4时:需将当前IGP FA技术中定义的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结合基于链路带宽数据为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总带宽参数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路径计算;
取值为5时:需将当前IGP FA技术中定义的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结合基于链路带宽数据为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剩余带宽参数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路径计算;
取值为6时:需将当前IGP FA技术中定义的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结合基于链路带宽数据为与特定算法信息对应的带宽空闲率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路径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B字段的具体取值及相关含义并不限定为上述内容,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进行适当的设置。例如,当B字段取值为4时,表示需将当前IGP FA技术中定义的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结合基于链路带宽数据为链路带宽空闲率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路径计算;又如,当B字段取值为1时,表示需将当前IGP FA技术中定义的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结合基于链路带宽数据为链路剩余带宽参数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路径计算,而当B字段取值为2时,表示需将当前IGP FA技术中定义的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结合基于链路带宽数据为链路总带宽参数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进行路径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为当前IGP FA技术中定义的约束条件,包括最小IGP度量约束条件、最小TE度量约束条件和最小延迟度量约束条件。关于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当前的标准draft-ietf-lsr-flex-algo-13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个FA平面内的多个节点,可能会进行不同的灵活算法信息的通告,此时,该FA平面内的各节点均会根据优先级对这些灵活算法信息进行择优,以选择最优的灵活算法信息进行该FA平面内的最优路径计算。如果最优的灵活算法信息中携带的约束类型信息不为0,那么在进行最优路径的计算过程中,将会先根据相应的链路带宽约束条件选择链路带宽数据最优的路径,当选择的链路带宽数据最优的路径有多个时,再根据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从这些链路带宽数据最优的路径中选择最优路径,如果最后获取到的最优路径有多个,则这些最优路径可以形成负荷分担。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包括有上述步骤S100和步骤S200的路径获取方法,使得在网络中泛洪有携带有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应的约束类型信息的灵活算法信息的情况下,当网元进行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的计算时,可以先确定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待选路径,当确定的待选路径有多个时,再对所有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从而从这些待选路径中获取最优路径,所以,本实施例能够支持基于链路带宽约束的路径选择,从而能够根据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FA平面内的业务流量进行路径编排,以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拥塞。
值得注意的是,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路径获取方法得到从起始节点至FA平面内所有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在获取了从该起始节点至FA平面内所有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这些最优路径构建与灵活算法信息相关的无环的最短路径树,其中,该最短路径树的根节点为该起始节点,该最短路径树的其他节点则分别为该FA平面内的其他节点。另外,还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路径获取方法实现当前标准draft-ietf-rtgwg-segment-routing-ti-lfa-05中描述的拓扑无关的无环备份(Topology Independent Loop-freeAlternate,TI-LFA)机制以计算备份路径。例如,起始节点采用本实施例的路径获取方法得到至某个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后,可假设该最优路径中起始节点的下一跳节点或至下一跳节点的链路出现了故障,然后使用TI-LFA算法计算备份路径,在TI-LFA计算过程中,采用本实施例的路径获取方法得到新的最优路径,并且该新的最优路径没有经过假设发生故障的节点或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在该路径获取方法应用于需要发送报文的起始节点的情况下,该路径获取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当本地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发生更新,并且更新后的链路带宽数据满足对外通告条件,对外通告更新后的链路带宽数据,重新对所有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得到新的最优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本地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发生变化,例如,当链路带宽数据为链路总带宽参数时,网络控制器或者网络管理员可能会根据当前的网络情况对链路总带宽参数进行修改配置;当链路带宽数据为链路剩余带宽参数时,由于网络中的业务流量是动态变化的,即链路已用带宽参数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链路剩余带宽参数也是动态变化的。
当本节点的本地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发生更新时,将会导致以本节点作为目标节点或者经过本节点的所有路径的链路带宽数据发生变化,因此,本节点需要对外通告本地链路的更新后的链路带宽数据,以使FA平面内的其他节点在计算以本节点作为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或者计算途径本节点的最优路径时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此外,当本节点的本地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发生更新时,还会导致从本节点至目标节点的所有待选路径的链路带宽数据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重新对所有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从而得到新的最优路径。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由于链路带宽数据变化太频繁而导致需要频繁地重新计算最优路径,可以在各个节点内设置链路带宽数据的对外通告条件,只有在更新后的链路带宽数据满足对外通告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对外通告更新后的链路带宽数据,以及重新对所有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以得到新的最优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对外通告条件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条件:
条件1:更新后的链路带宽数据与更新前的链路带宽数据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更新阈值;
条件2:链路带宽数据发生更新的时间距离上一次对外通告链路带宽数据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条件1中的预设更新阈值以及条件2中预设时间阈值,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进行适当的选择,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210,从所有待选路径中随机选择两个待选路径;
步骤S220,将选择的两个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得到优选路径;
步骤S230,从剩余的待选路径中依次选择一个待选路径,在每次选择待选路径之后,将选择的待选路径与优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得到目标路径,并将目标路径更新优选路径;
步骤S240,将最后得到的优选路径作为最优路径。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多个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时,可以先从所有待选路径中随机选择两个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得到优选路径,然后从剩余的待选路径中选择一个待选路径,并将该待选路径与优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得到目标路径,接着将目标路径更新优选路径,然后再从剩余的待选路径中选择一个待选路径,并将该待选路径与更新后的优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得到新的目标路径,接着再利用该新的目标路径将该更新后的优选路径进行更新,如此循环,直到所有待选路径均完成了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此时,最后得到的优选路径即为最优路径。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步骤S210至步骤S240,能够对所有待选路径均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从而能够从所有待选路径中获取符合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的最优路径,以便于能够根据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FA平面内的业务流量进行路径编排,以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拥塞。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包括有以下步骤:
步骤S510,确定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具有相同的首节点和相同的尾节点;
步骤S520,根据从首节点至尾节点的方向,确定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除首节点之外的相交节点;
步骤S530,根据首节点和相交节点分别得到第一路径的路径片段和第二路径的路径片段;
步骤S540,利用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对第一路径的路径片段和第二路径的路径片段进行比较,得到优选路径片段;
步骤S550,获取优选路径片段对应的路径。
本实施例中,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主要包括:先确定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其中,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需要具有相同的首节点和相同的尾节点,然后,根据从首节点至尾节点的方向,确定这两个路径的除首节点之外的相交节点,此时,可以根据首节点和相交节点分别得到这两个路径的路径片段,接着,利用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对这两个路径的路径片段进行比较,得到优选路径片段,然后,获取该优选路径片段对应的路径,即完成了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50中获取到的优选路径片段对应的路径,是步骤S510中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中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能够得到两个路径中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例如,上述步骤S220中的将选择的两个待选路径进行该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而得到的优选路径,是这两个待选路径中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又如,上述步骤S230中的将选择的待选路径与优选路径进行该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而得到的目标路径,是该待选路径与该优选路径中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40中的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在相交节点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步骤S530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531,根据首节点和相交节点得到第一路径的从首节点至第一个相交节点的路径片段以及相邻两个相交节点之间的路径片段;
步骤S532,根据首节点和相交节点得到第二路径的从首节点至第一个相交节点的路径片段以及相邻两个相交节点之间的路径片段。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除首节点之外的相交节点包括有多个,因此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均可以分成多个路径片段,其中包括从首节点至第一个相交节点的路径片段和相邻两个相交节点之间的路径片段。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假设第一节点110为首节点,第五节点150为尾节点,第一路径包括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和第五节点150,第二路径包括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那么,这两个路径均可以分成2个路径片段,其中,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第一个路径片段均为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第一路径的第二个路径片段为从第二节点120经过第三节点130至第五节点150,而第二路径的第二个路径片段则为从第二节点120经过第四节点140至第五节点150。
在本实施例中,当得到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多个路径片段之后,即可采用步骤S540对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多个路径片段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得到优选路径片段,以便于后续步骤能够获取该优选路径片段对应的路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S540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541,沿着从首节点至尾节点的方向,分别从第一路径中和从第二路径中依次选择具有相同端节点的路径片段,在每次选择路径片段之后,将选择的第一路径的路径片段和选择的第二路径的路径片段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得到备选路径片段,直到备选路径片段满足预设路径条件;
步骤S542,将满足预设路径条件的备选路径片段作为优选路径片段。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路径条件可以为如下任意一个条件:
条件1:在当前处理中得到的备选路径片段的数量为一个;
条件2:在当前处理中得到的备选路径片段的数量为两个,并且选择的第一路径的路径片段为第一路径中的最后一个路径片段,选择的第二路径的路径片段为第二路径中的最后一个路径片段。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两个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时,在两个路径均包括有多个路径片段的情况下,可以沿着从首节点至尾节点的方向,先选择第一路径的第一个路径片段和第二路径的第一个路径片段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以得到备选路径片段,然后判断该备选路径片段是否满足满足预设路径条件。如果得到的备选路径片段只有一个,则可以将该备选路径片段作为优选路径片段;如果得到的备选路径片段有两个,并且第一路径的第一个路径片段即是第一路径中的最后一个路径片段,第二路径的第一个路径片段即是第二路径中的最后一个路径片段(即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仅有首节点和尾节点为相交节点),则可以将这两个备选路径片段均作为优选路径片段;如果得到的备选路径片段有两个,但第一路径的第一个路径片段不是第一路径中的最后一个路径片段,第二路径的第一个路径片段不是第二路径中的最后一个路径片段(即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具有除了首节点和尾节点之外的其他相交节点),则需要选择第一路径的第二个路径片段和第二路径的第二个路径片段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以得到新的备选路径片段,再判断该新的备选路径片段是否满足满足预设路径条件,如此循环,直到得到备选路径片段满足预设路径条件,当备选路径片段满足预设路径条件时,此时的备选路径片段即为优选路径片段。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步骤S541和步骤S542,能够利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由于本实施例是对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路径片段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并不需要获取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全量路径信息,因此能够降低处理的数据量,从而能够提高处理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包括有以下步骤:
步骤S810,确定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具有相同的开始节点和相同的结束节点;
步骤S820,获取第一转发路径中的第一带宽参数和第二转发路径中的第二带宽参数,其中,第一带宽参数为第一转发路径中链路带宽数据最小的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第二带宽参数为第二转发路径中链路带宽数据最小的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
步骤S830,获取第一转发路径的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转发路径的第二度量代价;
步骤S840,根据第一带宽参数、第二带宽参数、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对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进行比较判断,得到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本实施例中,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主要包括:先确定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其中,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需要具有相同的开始节点和相同的结束节点,然后,分别获取第一转发路径中链路带宽数据最小的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即第一带宽参数)、第一转发路径的第一度量代价、第二转发路径中链路带宽数据最小的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即第二带宽参数)以及第二转发路径的第二度量代价,接着,利用第一带宽参数、第二带宽参数、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对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进行比较判断,即可从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中得到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此时,即完成了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820中获取到的第一带宽参数和第二带宽参数为同一类型的带宽参数,例如可以为链路总带宽参数、链路剩余带宽参数和链路带宽空闲率中的任意一个,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另外,步骤S830中获取到的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为同一类型的度量代价,例如可以为IGP度量代价、TE度量代价和延迟度量代价中的任意一个,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步骤S810至步骤S840,能够利用第一带宽参数、第二带宽参数、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对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进行比较判断以得到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从而实现了基于链路带宽约束的路径选择,以便于能够根据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FA平面内的业务流量进行路径编排,以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拥塞。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步骤S840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841,将第一带宽参数和第二带宽参数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步骤S842,当第一比较结果为第一带宽参数与第二带宽参数不相同,将第一带宽参数和第二带宽参数中数值最大的一个对应的路径作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步骤S843,当第一比较结果为第一带宽参数与第二带宽参数相同,将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二比较结果从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中得到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本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带宽参数、第二带宽参数、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对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中,可以先对第一带宽参数和第二带宽参数进行比较以得到第一比较结果,然后再根据该第一比较结果执行对应的后续处理。如果第一比较结果为第一带宽参数与第二带宽参数不相同,即说明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中的一个具有更优的链路带宽数据,所以,可以将第一带宽参数和第二带宽参数中数值最大的一个对应的路径作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例如,假设第一带宽参数大于第二带宽参数,则第一转发路径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反之,第二转发路径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如果第一比较结果为第一带宽参数与第二带宽参数相同,即说明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具有相同的最小链路带宽数据,所以,需要进一步对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进行比较以得到第二比较结果,并根据第二比较结果从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中获取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步骤S841至步骤S843,先根据第一带宽参数与第二带宽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在根据第一带宽参数与第二带宽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不了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的情况下,再根据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的比较结果确定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从而实现了先判断链路带宽约束条件而后判断最小度量类型约束条件的处理,所以,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基于链路带宽约束的路径选择,从而能够根据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FA平面内的业务流量进行路径编排,以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拥塞。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843中的根据第二比较结果从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中得到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当第二比较结果为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不相同,将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中数值最小的一个对应的路径作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比较结果为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不相同,即说明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中的一个具有更优的度量代价,所以,可以将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中数值最小的一个对应的路径作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例如,假设第一度量代价小于第二度量代价,则第一转发路径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反之,第二转发路径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843中的根据第二比较结果从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中得到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当第二比较结果为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相同,将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均作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比较结果为第一度量代价和第二度量代价相同,即说明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具有相同的度量代价,由于在前面的比较判断中确定了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具有相同的最小链路带宽数据,因此,可以确定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的优选程度相等,所以,可以将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均作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路径获取方法的处理流程,下面以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示例一:
在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包括有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其中,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均归属于同一个FA平面;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之间、第三节点130和第五节点150之间、第二节点120和第四节点140之间、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之间,均连接有双向的物理链路,并且,每条物理链路均具有属于其的链路总带宽参数和IGP度量代价。其中,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IGP度量代价为1;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IGP度量代价为2;第三节点130和第五节点15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5,IGP度量代价为2;第二节点120和第四节点14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IGP度量代价为2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IGP度量代价为20。
在如图1所示网络拓扑的基础上,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并根据这些最优路径构建最短路径树,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所示:
(1)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最优路径。
首先,遍历FA平面以寻找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所有路径,根据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可知,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路径只有一个,因此,该路径即为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最优路径。
(2)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最优路径。
首先,遍历FA平面以寻找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所有路径,得到如下两个路径:
路径1: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
路径2: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第五节点150→第三节点130。
接着,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1和路径2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方向找到路径1和路径2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二节点12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路径片段与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路径片段进行比较,由于两个路径片段相同,因此继续寻找路径1和路径2的第二个相交节点(即第三节点13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二节点12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A-B)与路径2中从第二节点12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A-C-D-B)进行比较,由于路径片段A-B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路径片段A-C-D-B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5,因此,路径片段A-B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1为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最优路径。
(3)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最优路径。
首先,遍历FA平面以寻找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所有路径,得到如下两个路径:
路径1: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
路径2: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五节点150→第四节点140。
接着,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1和路径2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方向找到路径1和路径2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二节点12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路径片段与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路径片段进行比较,由于两个路径片段相同,因此继续寻找路径1和路径2的第二个相交节点(即第四节点14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二节点120至第四节点14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A-C)与路径2中从第二节点120至第四节点14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A-B-D-C)进行比较,由于路径片段A-C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路径片段A-B-D-C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5,因此,路径片段A-C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1为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最优路径。
(4)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最优路径。
首先,遍历FA平面以寻找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所有路径,得到如下两个路径:
路径1: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五节点150;
路径2: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第五节点150。
接着,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1和路径2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方向找到路径1和路径2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二节点12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路径片段与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路径片段进行比较,由于两个路径片段相同,因此继续寻找路径1和路径2的第二个相交节点(即第五节点15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二节点120至第五节点15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A-B-D)与路径2中从第二节点120至第五节点15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A-C-D)进行比较,由于路径片段A-B-D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5,路径片段A-C-D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因此,路径片段A-C-D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2为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最优路径。
(5)根据上述得到的各个最优路径,构建如图10所示的FA平面内的最短路径树。其中,第一节点110为该最短路径树的根节点,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分别为该最短路径树中的其他节点,并且,可以在该最短路径树中直接得到从第一节点110至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例如,从如图10所示的最短路径树中可以直接得到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最优路径为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而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最优路径则为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
示例二:
在如图11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包括有归属于同一个FA平面的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第五节点150和第六节点160。其中,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第二节点120和第四节点140之间、第四节点140和第六节点160之间、第六节点160和第五节点150之间、第五节点150和第三节点130之间、第三节点130和第一节点110之间、第三节点130和第四节点140之间,均连接有双向的物理链路,并且,每条物理链路均具有属于其的链路总带宽参数和IGP度量代价。其中,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IGP度量代价为100;第二节点120和第四节点14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IGP度量代价为1;第四节点140和第六节点16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IGP度量代价为1;第六节点160和第五节点15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IGP度量代价为100;第五节点150和第三节点13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0,IGP度量代价为1;第三节点130和第一节点11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0,IGP度量代价为1;第三节点130和第四节点140之间的物理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IGP度量代价为50。
在如图11所示网络拓扑的基础上,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并根据这些最优路径构建最短路径树,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所示:
(1)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最优路径。
首先,遍历FA平面以寻找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所有路径,得到如下三个路径:
路径1: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
路径2:第一节点11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第二节点120;
路径3:第一节点110→第三节点130→第五节点150→第六节点160→第四节点140→第二节点120。
接着,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1和路径2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方向找到路径1和路径2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二节点12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A)与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B-C-A)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S-A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路径片段S-B-C-A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所以,路径片段S-A和路径片段S-B-C-A的最小链路总带宽参数相同,此时,再比较IGP度量代价,由于路径片段S-A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100,路径片段S-B-C-A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52,因此路径片段S-B-C-A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2的优选程度更高。
然后,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2和路径3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方向找到路径2和路径3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三节点130),然后将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与路径3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进行比较,由于两个路径片段相同,因此继续寻找路径2和路径3的第二个相交节点(即第四节点140),然后将路径2中从第三节点130至第四节点14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B-C)与路径3中从第三节点130至第四节点14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B-D-E-C)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B-C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路径片段B-D-E-C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所以,路径片段B-C和路径片段B-D-E-C的最小链路总带宽参数相同,此时,再比较IGP度量代价,由于路径片段B-C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50,路径片段B-D-E-C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102,因此路径片段B-C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2的优选程度更高,因此,可以确定路径2为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最优路径。
(2)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最优路径。
首先,遍历FA平面以寻找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所有路径,得到如下三个路径:
路径1:第一节点110→第三节点130;
路径2: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第三节点130;
路径3: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第六节点160→第五节点150→第三节点130。
接着,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1和路径2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方向找到路径1和路径2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三节点13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B)与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A-C-B)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S-B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0,路径片段S-A-C-B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因此,路径片段S-B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1的优选程度更高。
然后,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1和路径3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方向找到路径1和路径3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三节点13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B)与路径3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A-C-E-D-B)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S-B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0,路径片段S-A-C-E-D-B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因此路径片段S-B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1的优选程度更高,因此,可以确定路径1为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最优路径。
(3)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最优路径。
首先,遍历FA平面以寻找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所有路径,得到如下三个路径:
路径1: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
路径2:第一节点11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
路径3:第一节点110→第三节点130→第五节点150→第六节点160→第四节点140。
接着,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1和路径2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方向找到路径1和路径2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四节点14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A-C)与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B-C)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S-A-C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路径片段S-B-C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所以,路径片段S-A-C和路径片段S-B-C的最小链路总带宽参数相同,此时,再比较IGP度量代价,由于路径片段S-A-C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101,路径片段S-B-C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51,因此路径片段S-B-C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2的优选程度更高。
然后,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2和路径3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方向找到路径2和路径3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三节点130),然后将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与路径3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进行比较,由于两个路径片段相同,因此继续寻找路径2和路径3的第二个相交节点(即第四节点140),然后将路径2中从第三节点130至第四节点14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B-C)与路径3中从第三节点130至第四节点14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B-D-E-C)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B-C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路径片段B-D-E-C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所以,路径片段B-C和路径片段B-D-E-C的最小链路总带宽参数相同,此时,再比较IGP度量代价,由于路径片段B-C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50,路径片段B-D-E-C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102,因此路径片段B-C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2的优选程度更高,因此,可以确定路径2为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最优路径。
(4)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最优路径。
首先,遍历FA平面以寻找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所有路径,得到如下四个路径:
路径1:第一节点110→第三节点130→第五节点150;
路径2:第一节点11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第六节点160→第五节点150;
路径3: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第三节点130→第五节点150;
路径4: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第六节点160→第五节点150。
接着,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1和路径2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方向找到路径1和路径2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三节点13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与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进行比较,由于两个路径片段相同,因此继续寻找路径1和路径2的第二个相交节点(即第五节点15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三节点130至第五节点15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B-D)与路径2中从第三节点130至第五节点15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B-C-E-D)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B-D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0,路径片段B-C-E-D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因此,路径片段B-D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1的优选程度更高。
然后,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1和路径3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方向找到路径1和路径3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三节点13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B)与路径3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A-C-B)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S-B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0,路径片段S-A-C-B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因此,路径片段S-B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1的优选程度更高。
接着,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1和路径4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方向找到路径1和路径4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五节点15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B-D)与路径4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A-C-E-D)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S-B-D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0,路径片段S-A-C-E-D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因此路径片段S-B-D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1的优选程度更高,因此,可以确定路径1为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最优路径。
(5)计算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六节点160的最优路径。
首先,遍历FA平面以寻找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六节点160的所有路径,得到如下四个路径:
路径1:第一节点110→第三节点130→第五节点150→第六节点160;
路径2:第一节点11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第六节点160;
路径3: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第六节点160;
路径4: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四节点140→第三节点130→第五节点150→第六节点160。
接着,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1和路径2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六节点160的方向找到路径1和路径2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三节点13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与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进行比较,由于两个路径片段相同,因此继续寻找路径1和路径2的第二个相交节点(即第六节点160),然后将路径1中从第三节点130至第六节点16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B-D-E)与路径2中从第三节点130至第六节点16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B-C-E)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B-D-E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路径片段B-C-E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所以,路径片段B-D-E和路径片段B-C-E的最小链路总带宽参数相同,此时,再比较IGP度量代价,由于路径片段B-D-E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101,路径片段B-C-E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51,因此路径片段B-C-E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2的优选程度更高。
然后,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2和路径3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六节点160的方向找到路径2和路径3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四节点140),然后将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B-C)与路径3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四节点14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A-C)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S-B-C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路径片段S-A-C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所以,路径片段S-B-C和路径片段S-A-C的最小链路总带宽参数相同,此时,再比较IGP度量代价,由于路径片段S-B-C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51,路径片段S-A-C中的IGP度量代价的累计值为101,因此路径片段S-B-C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2的优选程度更高。
接着,采用分段判断的方式对路径2和路径4进行比较。首先,沿着第一节点110至第六节点160的方向找到路径2和路径4的第一个相交节点(即第三节点130),然后将路径2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B)与路径4中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三节点130的路径片段(记为路径片段S-A-C-B)进行比较,先比较链路总带宽参数,由于路径片段S-B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0,路径片段S-A-C-B中的链路总带宽参数最小的链路的链路总带宽参数为10,因此路径片段S-B的优选程度更高,所以可以确定路径2的优选程度更高,因此,可以确定路径2为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六节点160的最优路径。
(6)根据上述得到的各个最优路径,构建如图12所示的FA平面内的最短路径树。其中,第一节点110为该最短路径树的根节点,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第五节点150和第六节点160分别为该最短路径树中的其他节点,并且,可以在该最短路径树中直接得到从第一节点110至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例如,从如图12所示的最短路径树中可以直接得到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最优路径为第一节点110→第三节点130→第五节点150;而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二节点120的最优路径则为第一节点11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第二节点120。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元,该网元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网元,可以应用为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网络控制器或者第一节点110,本实施例中的网元能够构成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的一部分,这些实施例均属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这些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以及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详述。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路径获取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路径获取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00至S200、图4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S240、图5中的方法步骤S510至S550、图6中的方法步骤S531至S532、图7中的方法步骤S541至S542、图8中的方法步骤S810至S840、图9中的方法步骤S841至S843。
以上所描述的网元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网元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路径获取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00至S200、图4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S240、图5中的方法步骤S510至S550、图6中的方法步骤S531至S532、图7中的方法步骤S541至S542、图8中的方法步骤S810至S840、图9中的方法步骤S841至S843。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路径获取方法,应用于网元,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从起始节点至目标节点的待选路径;
当所述待选路径的数量有多个,对所有所述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得到最优路径,其中,所述链路带宽约束条件根据网络中泛洪的灵活算法信息而确定,所述灵活算法信息包括与所述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对应的约束类型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本地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发生更新,并且更新后的链路带宽数据满足对外通告条件,对外通告所述更新后的链路带宽数据,重新对所有所述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得到新的最优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外通告条件包括:
更新后的链路带宽数据与更新前的链路带宽数据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更新阈值;
和/或,
链路带宽数据发生更新的时间距离上一次对外通告链路带宽数据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有所述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条件的处理得到最优路径,包括:
从所有所述待选路径中随机选择两个待选路径;
将选择的所述两个待选路径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得到优选路径;
从剩余的待选路径中依次选择一个待选路径,在每次选择待选路径之后,将选择的待选路径与所述优选路径进行所述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得到目标路径,并将所述目标路径更新所述优选路径;
将最后得到的优选路径作为最优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链路比较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具有相同的首节点和相同的尾节点;
根据从所述首节点至所述尾节点的方向,确定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的除所述首节点之外的相交节点;
根据所述首节点和所述相交节点分别得到所述第一路径的路径片段和所述第二路径的路径片段;
利用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对所述第一路径的路径片段和所述第二路径的路径片段进行比较,得到优选路径片段;
获取所述优选路径片段对应的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交节点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根据所述首节点和所述相交节点分别得到所述第一路径的路径片段和所述第二路径的路径片段,包括:
根据所述首节点和所述相交节点得到所述第一路径的从所述首节点至第一个相交节点的路径片段以及相邻两个相交节点之间的路径片段;
根据所述首节点和所述相交节点得到所述第二路径的从所述首节点至第一个相交节点的路径片段以及相邻两个相交节点之间的路径片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对所述第一路径的路径片段和所述第二路径的路径片段进行比较,得到优选路径片段,包括:
沿着从所述首节点至所述尾节点的方向,分别从所述第一路径中和从所述第二路径中依次选择具有相同端节点的路径片段,在每次选择路径片段之后,将选择的所述第一路径的路径片段和选择的所述第二路径的路径片段进行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得到备选路径片段,直到所述备选路径片段满足预设路径条件;
将满足所述预设路径条件的备选路径片段作为优选路径片段;
其中,所述预设路径条件为:
在当前处理中得到的备选路径片段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在当前处理中得到的备选路径片段的数量为两个,并且选择的所述第一路径的路径片段为所述第一路径中的最后一个路径片段,选择的所述第二路径的路径片段为所述第二路径中的最后一个路径片段。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链路带宽约束和最小度量类型约束的比较判断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第一转发路径和第二转发路径,所述第一转发路径和所述第二转发路径具有相同的开始节点和相同的结束节点;
获取所述第一转发路径中的第一带宽参数和所述第二转发路径中的第二带宽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带宽参数为所述第一转发路径中链路带宽数据最小的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所述第二带宽参数为所述第二转发路径中链路带宽数据最小的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
获取所述第一转发路径的第一度量代价和所述第二转发路径的第二度量代价;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参数、所述第二带宽参数、所述第一度量代价和所述第二度量代价对所述第一转发路径和所述第二转发路径进行比较判断,得到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参数、所述第二带宽参数、所述第一度量代价和所述第二度量代价对所述第一转发路径和所述第二转发路径进行比较判断,得到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包括:
将所述第一带宽参数和所述第二带宽参数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当所述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带宽参数与所述第二带宽参数不相同,将所述第一带宽参数和所述第二带宽参数中数值最大的一个对应的路径作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当所述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带宽参数与所述第二带宽参数相同,将所述第一度量代价和所述第二度量代价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从所述第一转发路径和所述第二转发路径中得到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从所述第一转发路径和所述第二转发路径中得到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包括:
当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度量代价和所述第二度量代价不相同,将所述第一度量代价和所述第二度量代价中数值最小的一个对应的路径作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当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度量代价和所述第二度量代价相同,将所述第一转发路径和所述第二转发路径均作为优选程度更高的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带宽约束条件包括:
在从同一起始节点至同一目标节点的多个路径中,所选择的路径中链路带宽数据最小的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大于剩余的任一路径中链路带宽数据最小的链路的链路带宽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2、3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带宽数据包括链路总带宽参数、链路剩余带宽参数和链路带宽空闲率中的任意一个。
13.一种网元,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路径获取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路径获取方法。
CN202110300323.2A 2021-03-22 2021-03-22 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1900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0323.2A CN115190065A (zh) 2021-03-22 2021-03-22 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1/138454 WO2022199150A1 (zh) 2021-03-22 2021-12-15 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0323.2A CN115190065A (zh) 2021-03-22 2021-03-22 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0065A true CN115190065A (zh) 2022-10-14

Family

ID=83396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0323.2A Pending CN115190065A (zh) 2021-03-22 2021-03-22 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90065A (zh)
WO (1) WO202219915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72304B2 (en) * 2002-02-27 2006-07-0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Network path selection based on bandwidth
CN108023761B (zh) * 2016-11-04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11385207B (zh) * 2018-12-29 2022-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的转发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
CN110768837A (zh) * 2019-10-28 2020-02-0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网络切片虚拟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9150A1 (zh) 2022-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7939B2 (en) Optimal route reflection using efficient border gate protocol best path selection
US968066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hybrid routing in SDN networks to avoid congestion and balance loads under changing traffic load
KR101384400B1 (ko) 라우팅 정보 베이스의 향상된 업데이트를 위한 방법 및 라우터
US8406153B2 (en) Affecting node association through load partitioning
CN111684768A (zh) 基于链路利用率的分段路由流量工程
US20080080473A1 (en) Efficiently decoupling reservation and data forwarding of data flows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10404576B2 (en) Constrained shortest path determination in a network
EP1499074B1 (en) Dynamic routing through a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JP2007503771A (ja) 使用しているリンクステートとパスベクトルテクニックテクニカルフィールドとをルーティング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US20170171066A1 (en) Optimizing restoration with segment routing
EP2923466B1 (en) Route determination in a multi-hop network using multiple routing metrics
US10476772B2 (en) Soft constrained shortest-path tunneling
US100753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tuned adaptive routing
US8149694B2 (en) Enforcing fairness in ad hoc mesh networks
Rai et al. Loop-free backpressure routing using link-reversal algorithms
CN114448877A (zh) 路径切换方法、设备及***
CN108075981B (zh) 一种链路状态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路由节点
CN115190065A (zh) 路径获取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79532A (zh) 多路径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9963316A (zh) 用于移动卫星网络的多径路由方法及设备
Tomovic et al. Bandwidth-delay constrained routing algorithms for backbone SDN networks
CN114938328A (zh) 路径确定方法、网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312603A (zh) 网络拥塞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JP4422114B2 (ja) 故障影響度判定方法及び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6418492A (zh) 一种路由建立方法、***及量子密码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