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9192A - 车用的电池壳体以及车用的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用的电池壳体以及车用的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9192A
CN115149192A CN202210263067.9A CN202210263067A CN115149192A CN 115149192 A CN115149192 A CN 115149192A CN 202210263067 A CN202210263067 A CN 202210263067A CN 115149192 A CN115149192 A CN 115149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plate portion
inner bottom
frame
battery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30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崎裕志
大石将人
永塚宽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49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91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38Flexibility or fold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2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224Met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现制造成本的消减的车用的电池壳体。电池壳体(10a)具有能载置电池模块(50)的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配置于该层叠体的下侧的共用面板(19)、配置于层叠体与共用面板(19)之间的下框架(18a)以及设置于层叠体和共用面板(19)的外周部的框体,框体的下表面包含第一接合面(131、141、151)、和位于比第一接合面靠下侧的第二接合面(132、142、152),层叠体的外周部与第一接合面接合,共用面板(19)的外周部与第二接合面接合,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与层叠体的下表面接合。

Description

车用的电池壳体以及车用的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的电池壳体以及车用的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含侧框架和底板部件的电池壳体。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底板部件具有由第一板和第二板夹持芯材的夹层构造。并且,第一板具有两张金属板、和由这些两张金属板夹持的椭圆筒状的配管,在第一板的内部形成用于通过该配管来冷却电池的制冷剂的路径。而且,第一板和第二板被固定于侧罩,由此底板部件被固定于侧框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10003号公报
为了制造专利文献1的电池壳体,由于需要较多的工序,所以存在制造成本高这样的问题。具体而言,为了制造专利文献1的电池壳体,需要以下工序,即制造通过两张金属板和多个椭圆配管设置有制冷剂路径的第一板、通过使第一板、芯材以及第二板重叠来制造底板部件、将制造出的底板部件与侧框架接合。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铆钉将第一板与侧框架接合,通过铆钉或者铆接加工将第二板与侧框架接合的方法。在这样的方法中,必须从上侧将底板部件的第一板与侧框架接合,并从下侧将底板部件的第二板与侧框架接合。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必须改变各部件的位置、朝向,增加工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的车用的电池壳体以及该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用的电池壳体具有:
在上表面侧能够载置电池的板状的内底板部;
在上述内底板部的下侧从上述内底板部分离地配置的板状的外底板部;
配置于上述内底板部与上述外底板部之间的下框架;以及
以从上述内底板部以及上述外底板部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设置的方式设置的框体,
在上述框体的下方部形成有朝向上侧或者下侧的第一接合面、以及与上述第一接合面相比位于上述框体的外侧且下侧并且朝向下侧的第二接合面,
在上述下框架的上端部设置有具有面向上述内底板部的下表面的上表面的第一凸缘部,
上述内底板部的外周部在与上述第一接合面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一接合面接合,
上述外底板部的外周部在与上述第二接合面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二接合面接合,
上述下框架的上述第一凸缘部与上述内底板部的下表面接合。
根据本发明,能够从下侧将内底板部以及外底板部与框体接合,并且能够从下侧将下框架与内底板部接合。即、能够进行上述部件的单向组装。因此,在电池壳体的制造中也可以不改变上述各部件的朝向(特别是上下方向的朝向),所以能够实现制造工时的减少。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消减。
在上述发明中,表示针对构成电池壳体的各部件而使用的“上”以及“下”这样的方向的用语是关于收纳有电池并组装于车辆的状态的电池壳体的上下。因此,例如针对组装于车辆之前的电池壳体的内底板部,应载置电池的面是上表面,与上表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是下表面,供电池载置的一侧是上侧,与上侧相反的一侧是下侧。另外,关于其它的部件,与内底板部的上表面(下表面)相同的朝向的面也是上表面(下表面),与内底板部的上侧(下侧)相同的一侧也是上侧(下侧)。另外,在上述发明中,框体形成为在从上下方向观察下在与内底板部以及外底板部的外周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框体的“外侧”是指在框体的宽度方向上更远离由框体围起的开口的一侧。其相反,框体的“内侧”是指在框体的宽度方向上更接近由框体围起的开口的一侧。
能够应用以下结构,即、
在上述下框架的下端部设置有具有面向上述外底板部的上表面的下表面的第二凸缘部,
上述下框架的上述第二凸缘部与上述外底板部的上表面接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在下框架的第二凸缘部与外底板部重叠的位置处,能够从下侧将第二凸缘部和外底板部的上表面接合。因此,能够进行电池壳体的单向组装,所以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消减。
能够应用以下结构,即、
上述下框架形成为长条状,并且具有形成为遍及长度方向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脚部,
上述第一凸缘部由从上述脚部的上端朝向上述下框架的短尺寸方向而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突出的一对第一突出部构成,
上述第二凸缘部由从上述脚部的下端朝向上述下框架的短尺寸方向而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突出的一对第二突出部构成,
上述第二突出部的长度比上述第一突出部的长度短。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由于在第一凸缘部存在不与第二凸缘部重叠的部分,所以能够从下侧与该不重叠的部分接近而不被第二凸缘部遮挡。因此,能够从下侧进行将该不重叠的部分与内底板部接合的加工。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与其它部件同样地将下框架从下侧进行单向组装。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电池壳体的制造成本的消减。
能够应用以下结构,即、在上述内底板部的上表面侧配置有沿着上述内底底部的上表面延伸的棒状的十字轴,
上述十字轴的下端部与上述内底板部的上表面接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电池壳体的刚性。
能够应用以下结构,即、
用与上述十字轴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面切断的剖面形状是具有下方侧开口的主体部、和通过上述主体部的下方侧开口而形成的一对开口端的开放剖面形状,
上述十字轴具有以从上述一对开口端相互分离的方式向短尺寸方向延伸突出并且向上述十字轴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缘部,
上述凸缘部沿着上述十字轴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内底板部的上表面连续地接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与在内底板部的上表面侧配置有具有封闭剖面形状的十字轴的结构相同的效果。因此,能够实现电池壳体的轻型化并且能够提高电池壳体的刚性。
能够应用上述十字轴的上述凸缘部和上述下框架的上述第一凸缘部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相互不重叠这样的结构。
根据这样的结构,十字轴的凸缘部与内底板部重叠的位置没有被下框架覆盖。即、能够从下侧与十字轴的凸缘部和内底板部重叠的位置接近而不被下框架遮挡。因此,能够进行从下侧与十字轴的凸缘部和内底板部重叠的位置接合的加工。因此,能够进行单向组装,所以能够实现电池壳体的制造成本的消减。
能够应用以下结构,即、
上述框体的上述第一接合面是朝向下侧的面,
上述内底板部的外周部从下侧与上述第一接合面接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施从下侧将内底板部的外周部与框体的第一接合面重叠并且从下侧与重叠的部位接合的加工。因此,能够进行内底板部的单向组装,所以能够实现电池壳体的制造成本的消减。
能够应用以下结构,即、
在上述框体设置有朝向内侧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部,
上述延伸突出部的上表面是上述第一接合面,
上述内底板部的外周部从上侧与上述第一接合面接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内底板部的上表面侧载置有电池的情况下,能够在框体的延伸突出部承受电池的重量。而且,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载置有电池的状态下,在第一接合面与内底板部之间不施加相互分离那样的力。因此,能够实现电池壳体的耐久性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车用的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在上表面侧能够载置电池的板状的内底板部;在上述内底板部的下侧从上述内底板部分离地配置的板状的外底板部;配置于上述内底板部与上述外底板部之间,并在上端部设置有具有面向上述内底板部的下表面的上表面的第一凸缘部的下框架;以及以从上述内底板部以及上述外底板部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设置的方式设置的框体,在上述框体的下方部形成有朝向上侧或者下侧的第一接合面、以及与上述第一接合面相比位于上述框体的外侧且下侧并且朝向下侧的面第二接合面的车用的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从下侧对以与上述第一接合面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上述内底板部的上述外周部照射激光,由此将上述内底板部与上述框体接合的步骤;从下侧对配置于上述内底板部的下侧的上述下框架的上述第一凸缘部照射激光,由此将上述下框架与上述内底板部接合的步骤;以及从下侧对以与上述第二接合面的下侧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上述外底板部的上述外周部照射激光,由此将上述外底板部与上述框体接合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车用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表面侧能够载置电池的板状的内底板部;在上述内底板部的下侧从上述内底板部分离地配置的板状的外底板部;配置于上述内底板部与上述外底板部之间的下框架;以及以从上述内底板部以及上述外底板部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设置的方式设置的框体,在上述框体的下方部形成有与上述内底板部接合的第一接合面、以及与上述第一接合面相比处于上述框体的外侧且与上述外底板部接合的第二接合面,在上述下框架的上端部设置有具有面向上述内底板部的下表面的上表面的第一凸缘部,上述下框架的上述第一凸缘部与上述内底板部的下表面激光接合。
若这样地构成发明,则从下侧组装内底板部、外底板部以及下框架。即、电池壳体被单向组装。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消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是表示收纳有电池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十字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下框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a、10b、10c…电池壳体,11…下面板,12…散热片,13…前框架,131…前框架的第一接合面,132…前框架的第二接合面,14…后框架,141…后框架的第一接合面,142…后框架的第二接合面,15…侧框架,151…侧框架的第一接合面,152…侧框架的第二接合面,16…十字轴,163…十字轴的凸缘部,18a、18b…下框架,182…下框架的第一凸缘部,184…下框架的第二凸缘部,19…共用面板,50…电池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车用的电池壳体10a用于搭载于电动车辆(EV、PHV(***式混合动力车辆)、HV(混合动力车辆)等)的电池的收纳。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车用的电池壳体10a配置于车辆的地板部(座椅的下侧)。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用的电池壳体10a具有用于温度调节的水等流体(以下称为“调温流体”)能够流通的路径(以下称为“调温路径20”),构成为通过在该调温路径20中流动调温流体而能够进行电池的温度调节(冷却以及加热)。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本实施方式的车用的电池壳体10a的各方向以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的方向(即车辆的方向)为基准。在各图中,用箭头Fr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的电池壳体10a的前侧,用箭头Rr表示后侧,用箭头Up表示上侧,用箭头Dw表示下侧,用箭头R表示右侧,用箭头L表示左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用的电池壳体10a简称为“电池壳体10a”。
首先,对电池壳体10a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电池壳体10a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电池壳体10a中收纳有电池模块5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电池壳体10a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是从下方观察的图。
如图1~图3所示,电池壳体10a具有:下面板11、散热片12、前框架13、后框架14、左右的侧框架15、多个十字轴16、多个十字轴支承部件17、多个下框架18a以及共用面板19。电池壳体10a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具有大致四边形,具有上侧开口的有底的箱状的构造。具体而言,下面板11、散热片12、下框架18a以及共用面板19构成“箱的底部”,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构成“箱的侧壁部”。另外,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构成在上下方向的内周侧具有开口部的框体。在该开口部的内部(即、由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围起的区域)能够收纳电池。并且,多个十字轴16相互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分离地配置在下面板11的上侧。但是,电池壳体10a也可以具有覆盖由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构成的框体的开口部的上侧的盖部件。
电池壳体10a具有双重底构造,该双重底构造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的内底板部和外底板部。具体而言,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沿上下方向层叠,相互被直接接合。而且,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形成双重底构造的内底板部。在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之间设置有调温路径20。此外,关于调温路径20的结构将在后述。在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的下方配置有共用面板19。而且,共用面板19形成双重底构造的外底板部。此外,在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内底板部)与共用面板19(外底板部)之间配置有多个下框架18a。而且,在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与共用面板19之间形成有空间。即、共用面板19(外底板部)在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内底板部)的下侧分离地配置。
下面板11构成为在其上表面侧能够载置电池模块50。另外,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在上下方向观察下,沿着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外周配置,并设置为从上述外周部立起设置。而且,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形成在内周侧具有能够收纳电池模块50的开口部的框体。此外,如图2所示,电池模块50是通过保护部件502等将多个电池单元501一体结合的组装体。各电池模块50在俯视图中是近似长方形。而且,电池壳体10a能够以其长度方向与电池壳体10a的左右方向平行的朝向,沿前后方向排列收纳多个电池模块50。具体而言,电池壳体10a构成为在相互邻接十字轴16彼此之间的区域、位于最前侧的十字轴16与前框架13之间的区域以及位于最后侧的十字轴16与后框架14之间的区域的各个能够收纳各两个电池模块50。
接下来,对电池壳体10a的各部件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都是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大致四边形的板状的部件。另外,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在上下方向观察下,是相互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是大致相同的尺寸。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例如通过铝板而成型。
在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前端部(前侧的边)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朝向前侧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部111、121。在下面板11的延伸突出部111设置有两个给排部112。上述两个给排部112是连通下面板11与散热片12之间的调温路径20的内部和外部的孔。经由上述两个给排部112能够进行向调温路径20的调温流体的供给、以及调温流体从调温路径20的排出。
在散热片12设置有构成调温路径20的路径壁部122。路径壁部122是上侧开口的凹陷部,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因此,路径壁部122朝向下侧鼓出。
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都是中空且长条棒状的部件,形成为在从上下方向观察而与沿着下面板11、散热片12以及共用面板19的外周的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针对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为前后方向,针对侧框架15为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例如应用铝挤压材料。
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以它们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平行的朝向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地平行配置。在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下方部形成供下面板11(下面板11与散热片12的层叠体)接合的第一接合面131;以及供共用面板19接合的第二接合面132。第一接合面131以及第二接合面132都是左右方向长的带状的平面,并且是相对于上下方向以直角朝向下侧的平面。
第一接合面131和第二接合面132相互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错开,且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相互不重叠。另外,第二接合面132位于比第一接合面131靠下侧。具体而言,在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下方部以朝向下侧面突出的突状部沿着与相互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外侧(外周侧)的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而且,不是突状部的部分(内周侧)的下表面是第一接合面131,突状部(外周侧)的下表面是第二接合面132。此外,在前框架13中,第一接合面131位于比第二接合面132靠后侧,在后框架14中,第一接合面131位于比第二接合面132靠前侧。即、第一接合面132与第二接合面131相比,位于由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形成的四边形的框体的外侧(外周侧),且位于下侧。
在前框架13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避免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延伸突出部111、121的干涉的凹部133。该凹部133的下侧开口,以便从前框架13的下侧安装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
左右的侧框架15以它们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朝向,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平行配置。在左右的侧框架15的下方部形成供下面板11(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层叠体)接合的第一接合面151、以及供共用面板19接合的第二接合面152。第一接合面151以及第二接合面152都是前后方向长的带状的平面,并且是相对于上下方向以直角朝向下侧的平面。
第一接合面151和第二接合面152相互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错开,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相互不重叠。另外,第二接合面152位于比第一接合面151靠下侧。具体而言,在左右的侧框架15的下方部以朝向下侧面突出的突状部沿着与相互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外侧(外周侧)的边而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而且,不是突状部的部分(内周侧)的下表面是第一接合面151,突状部(外周侧)的下表面是第二接合面152。此外,在左侧的侧框架15中,第一接合面151位于第二接合面152的右侧,在右侧的侧框架15中,第一接合面151位于比第二接合面152靠左侧。即、第二接合面152与第一接合面151相比,位于由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形成的大致四边形的框体的外侧(外周侧),且位于下侧。
左右的侧框架15具有能量吸收部153。能量吸收部153是朝向与左右的侧框架15相互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车宽方向外侧)突出、且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与其它部分一体连结。在能量吸收部153的内部形成有空间。能量吸收部153构成为在发生侧面碰撞等时变形,由此缓和施加于电池模块50的冲击。
多个十字轴16在产生了侧面碰撞等时接受左右方向的负载,由此防止或抑制侧框架15变形而与电池模块50接触的情况。多个十字轴16都是长条棒状的部件,例如应用铝挤压材料。多个十字轴16以它们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朝向沿着下面板11的上表面呈棒状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
图4是表示十字轴16的构造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十字轴16具有下方侧开口的大致四边形的剖面形状(即、开放剖面形状)。具体而言,十字轴16具有:下方侧开口的主体部161;以及通过主体部161的下方侧开口而形成的一对开口端162(在短尺寸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个下端部)。而且,十字轴16具有凸缘部163。凸缘部163从十字轴16的一对开口端162(下端部)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并朝向十字轴16的短尺寸方向(即、电池壳体10a的前后方向)外侧延伸突出。此外,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设置为遍及十字轴16的长度方向(即电池壳体10a的左右方向)的全长地延伸。凸缘部163的下侧的面是相对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平面。
十字轴支承部件17是用于将各十字轴16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各个固定于左右的侧框架15的各个的部件。十字轴支承部件17例如应用铝挤压材料。但是,十字轴支承部件17的具体的结构并没有被特别限定。各十字轴支承部件17只要具有能够将各十字轴16的两端部的各个固定于左右的侧框架15的结构即可。
下框架18a是形成为长条棒状的部件。下框架18a应用铝挤压材料。图5是表示下框架18a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下框架18a具有立壁状的脚部181、第一凸缘部182以及第二凸缘部184。脚部181形成为遍及下框架18a的长度方向而沿上下方向呈立壁状延伸。在该脚部181的上端部形成第一凸缘部182,在脚部181的下端部形成第二凸缘部184。第一凸缘部182由从脚部181的上端朝向下框架18a的短尺寸方向(电池壳体10a的前后方向)的两外侧而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突出的一对第一突出部183、183构成。第二凸缘部184由从脚部181的下端朝向下框架18a的短尺寸方向的两外侧而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突出的一对第二突出部185、185构成。
第一凸缘部182的上表面以及第二凸缘部184的下表面都是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平面。而且,第一凸缘部182的宽度方向(若以电池壳体10a为基准则是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第二凸缘部18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具体而言,构成第二凸缘部184的第二突出部185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构成第二凸缘部184的第一突出部18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另外,构成第一凸缘部18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脚部181的最大幅度大。因此,在从下方观察下框架18a的情况下,第一凸缘部182的宽度方向的前端部能够不被脚部181以及第二凸缘部184遮挡地看见。此外,在下框架18a设置有用于避免与散热片12的路径壁部122的干涉的凹部186。
共用面板19在上下方向观察下,是大致四边形的板状的部件。共用面板19例如应用铝板。此外,共用面板19的前后方向尺寸和左右方向尺寸分别比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除去延伸突出部111、121后的前后方向尺寸和左右方向尺寸大。
这里,对调温路径20进行说明。使下面板11与散热片12的上侧重叠,由此由路径壁部122形成的槽被面板11堵塞(换言之,成为盖上盖的状态)。由此,在下面板11与散热片12之间(换言之,在内底板部的内部),调温流体能够流通的调温路径20被成型。
如图3所示,调温路径20包含:两条中央部集中路径201、两条外周部集中路径202、以及与能够收纳的电池模块50的数量对应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收纳的电池模块50的数量的2倍)的分支路径组203。
两条中央部集中路径201位于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相互大致平行地沿前后方向延伸。两条中央部集中路径201的前端部位于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延伸突出部111、121。而且,两条中央部集中路径201在该延伸突出部111、121中相互连通。并且,两条中央部集中路径201在延伸突出部111、121中,通过两个给排部112的一方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层叠体的外部连通。
两条外周部集中路径202位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左右方向的外周附近,具有相互大致平行地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两条外周部集中路径202的前端部附近沿着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前端而向左右方向延伸。两条外周部集中路径202的前端部位于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延伸突出部111、121,在该延伸突出部111、121相互连通。并且,两条外周部集中路径202在延伸突出部111、121中,通过两个给排部112的另一方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层叠体的外部连通。
各分支路径组203包含相互平行地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路径。分支路径组203设置于右侧的中央部集中路径201与右侧的外周部集中路径202之间,以及左侧的中央部集中路径201与左侧的外周部集中路径202之间。而且,分支路径组203在上下方向观察下,设置于供电池模块50载置的范围。具体而言,各分支路径组203在上下方向观察下,设置于相互相邻的下框架18a彼此之间、最前侧的下框架18a与前框架13之间以及最后侧的下框架18a与后框架14之间。
设置于右侧的中央部集中路径201与右侧的外周部集中路径202之间的各分支路径组203所含的各路径在一个端部(左侧的端部,换言之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端部)中,分别与右侧的中央部集中路径201连通。并且,设置于右侧的中央部集中路径201与右侧的外周部集中路径202之间的各分支路径组203所含的各路径在另一个端部(右侧的端部,换言之左右方向外侧的端部)中相互连通,并且经由一个孔205与右侧的外周部集中路径202连通。同样,设置于左侧的中央部集中路径201与左侧的外周部集中路径202之间的各分支路径组203所含的各路径在一个端部(右侧的端部)中,分别与左侧的中央部集中路径201连通。并且,设置于左侧的中央部集中路径201与左侧的外周部集中路径202之间的各分支路径组203所含的各路径在另一个端部(左侧的端部)中相互连通,并且经由一个孔205与左侧的外周部集中路径202连通。
根据这样结构的调温路径20,从一个给排部112流入两条中央部集中路径201的调温流体在两条中央部集中路径201中流动,向各分支路径组203的各路径流入。而且,通过了各分支路径组203的各路径的调温流体通过孔205向两条外周部集中路径202的各个流入。流入到两条外周部集中路径202的各个的调温流体通过另一个给排部112而被向调温路径20的外部排出。而且,调温流体在调温路径20中流动的期间(特别是,在各分支路径组203的各路径中流动的期间),与电池模块50进行热交换。由此,调节电池模块50的温度。此外,调温流体的流动的方向并不限于上述方向,也可以是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
接下来,对电池壳体10a的组装构造与制造方法一起进行说明。
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的端部与左右的侧框架15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端部相互接合。因此,由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形成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为大致四边形且在内周侧具有开口部的框体。并且,在由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围起的区域(开口部)的内部配置多个十字轴16。多个十字轴16以它们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朝向而配置。而且,多个十字轴16各自的两端部经由十字轴支承部件17与左右的侧框架15接合。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与左右的侧框架15的接合例如能够使用激光焊接。同样,各十字轴支承部件17与左右的侧框架15的接合以及各十字轴16与各十字轴支承部件17的接合也能够使用激光焊接。
图6是用与左右方向成直角的平面切断电池壳体10a的前端部附近的剖视图。图7是用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平面切断电池壳体10a的右端部附近的剖视图。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前框架13、后框架14(省略图示)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关于左侧的侧框架15省略图示)的下侧重叠配置下面板11的外周部,而且在下面板11的下侧重叠配置散热片12。更具体而言,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配置为它们的外周部中的前端部(前边的附近)与后端部(后边的附近)的各个与前框架13和后框架14各自的第一接合面131、141的下侧重叠,外周部中的右端部以及左端部(左右的两边的附近)的各个与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一接合面151的下侧重叠。另外,在该状态下,下面板11的上表面与各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的下表面接触。
而且,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在与前框架13的第一接合面131重叠的位置处,通过激光焊接与前框架13的第一接合面131接合,在与后框架14的第一接合面141重叠的位置处通过激光焊接与后框架14的第一接合面141接合。图6中的附图标记W1表示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与前框架13的接合部位。同样,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在与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一接合面151重叠的位置处,通过激光焊接与左右的侧框架15各自的第一接合面151接合。图7中的附图标记W3表示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与左右的侧框架15的接合部位。
具体而言,从下侧向散热片12的外周部照射激光,由此将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与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接合。此时,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被相互接合。此外,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第一接合面131、141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一接合面151是朝向设置于各个侧框架15的下方部的下侧的面。因此,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外周部在与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一接合面131、141、151的下侧重叠的状态下、即在与第一接合面131、141、151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能够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下侧向它们的外周部照射激光。
并且,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与下面板11(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通过激光焊接而相互接合。图8是用与左右方向成直角的平面切断电池壳体10a的剖视图,是表示下框架18a的配置位置以及十字轴16与下框架18a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8中的附图标记W5表示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与下面板11(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的接合部位。如图8所示,在散热片12中的上下方向观察下,对与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重叠的部分从下侧照射激光,由此能够使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与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相互接合。此时,在照射激光的部分中,下面板11与散热片12被相互接合。
此外,各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遍及长度方向的全长而连续地与下面板11接合(即线焊接)。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由十字轴16保护电池模块50的效果,特别是能够提高防止或抑制侧面碰撞时左右的侧框架15的变形的效果。即、具有开放剖面形状的十字轴16与具有封闭剖面形状(例如方筒形状)的十字轴相比,刚性小(容易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遍及长度方向的全长而连续地接合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下面板11堵塞十字轴16的开口(即、开口端162彼此被连接),所以能够实现与配置具有封闭剖面形状的十字轴16结构相同的效果。
在散热片12的下侧配置多个下框架18a。具体而言,多个下框架18a配置于相邻的分支路径组203彼此之间、最前侧的分支路径组203与前框架13之间、最后侧的分支路径组203与后框架14之间。因此,如图8所示,在相邻的十字轴16彼此之间的区域各配置三根下框架18a。最前侧的十字轴16与前框架13之间的区域、最后侧的十字轴16与后框架14之间的区域也同样。
配置于上述各区域的三根下框架18a中的前侧的下框架18a、和配置于在前方向上与该区域邻接的区域的三根下框架18a中的后侧的下框架18a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与两区域间的十字轴16的前后邻接。具体而言,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在十字轴16与上述两个下框架18a之间不存在调温路径20,并且十字轴16与上述两个下框架18a接近。此外,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优选十字轴16与上述两个下框架18a尽可能接近。但是,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与上述两个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相互不重叠。例如,如图8所示,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的前后方向的端面的前后方向位置、与两个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的前后方向的端面的前后方向位置一致,或者两位置间的前后方向的距离极小。
配置于散热片12的下侧的多个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沿着散热片12的下表面向前后方向延伸突出。而且,多个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的上表面面向散热片12的下表面。这样,在多个下框架18a的上端部设置有具有面向散热片12的下表面的上表面的第一凸缘部182。而且,各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与散热片12(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通过激光焊接而相互接合。图6以及图7中的附图标记W6表示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与散热片12(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的接合部位。具体而言,对各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从下侧照射激光,由此各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与散热片12(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的下表面接合。下框架18a的第二凸缘部184的宽度(第二突出部185的宽度方向长度)比第一凸缘部182的宽度(第一突出部183的宽度方向长度)短,所以能够对各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从下侧照射激光而不被第二凸缘部184遮挡。
此外,各十字轴16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接合也可以在将下框架18a配置于散热片12的下侧之后(在散热片12的下侧配置有下框架18a的状态下)。即、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由于各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与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不重叠,所以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中的与各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重叠的部分不重叠。并且,由于下框架18a的第二凸缘部184的宽度(第二突出部185的宽度方向长度)比第一凸缘部182的宽度(第一突出部183的宽度方向长度)短,所以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中的与各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重叠的部分不与下框架18a的第二凸缘部184重叠。因此,能够对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中的与各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重叠的部分从散热片12的下侧照射激光,而不被下框架18a的第一凸缘部182以及第二凸缘部184遮挡。
在上述各部件的接合之后,在前框架13、后框架14、左右的侧框架15、十字轴16、下面板11、散热片12、下框架18a的下侧配置共用面板19。此时,共用面板19配置为其外周部与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第二接合面132、142、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二接合面152的下侧重叠。在该状态下,各下框架18a的第二凸缘部184的下表面与共用面板19的上表面接触。
而且,共用面板19的前端部(前边附近的部分)与前框架13的第二接合面132接合,后端部(后边附近的部分)与后框架14的第二接合面142接合,左右两端部(左右两边的附近的部分)与左右的侧框架15各自的第二接合面152接合。即、共用面板19的外周部在与第二接合面132、142、15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二接合面132、142、152接合。图6中的附图标记W2表示共用面板19与前框架13的第二接合面152的接合部位。图7中的附图标记W4表示共用面板19与侧框架15的第二接合面152的接合部位。具体而言,对共用面板19的外周部从下侧照射激光,由此将共用面板19的外周部与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二接合面132、142、152接合。
并且,使各下框架18a的第二凸缘部184与共用面板19相互接合。图6以及图8中的附图标记W7表示共用面板19与下框架18a的接合部位。如图8所示,下框架18a的第二凸缘部184沿着共用面板19的上表面,向前后方向延伸突出。因此,下框架18a的第二凸缘部184的下表面面向共用面板19的上表面。即、在下框架18a的下端部设置有具有面向共用面板19的上表面的下表面的第二凸缘部184。而且,从下侧对共用面板19的与下框架18a的第二凸缘部184重叠的部分照射激光,由此将共用面板19与各下框架18a接合。由此,各下框架18a配置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层叠体(内底板部)与共用面板19(外底板部)之间,并且通过第一凸缘部182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层叠体接合,通过第二凸缘部184与共用面板19接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从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下侧接合下面板11、散热片12、下框架18a以及共用面板19。即、能够进行下面板11、散热片12、下框架18a以及共用面板19的单向组装。因此,在电池壳体10a的制造中不需要改变各部件的上下方向的朝向,所以能够减少制造工时。并且,只要仅从下侧照射激光即可,所以能够用可从一个方向照射激光的设备来进行制造。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消减。
此外,实际上能够以使各部件上下反转的朝向来制造电池壳体10a。即、能够在使上下反转后的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上侧(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的下侧)载置下面板11、散热片12以及多个下框架18a,从它们的上侧照射激光由此相互接合。而且然后,在它们的上侧载置共用面板19,从上侧照射激光,由此能够将共用面板19与前框架13、后框架14、左右的侧框架15以及下框架18a接合。
并且,由于散热片12与共用面板19在上下方向上分离,所以在从下侧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对散热片12施加的冲击。即、在散热片12与共用面板19直接接触的结构中,对共用面板19施加的外力从共用面板19直接向散热片12传递。因此,在这样的结构中,容易对电池模块50施加外力。并且,在散热片12与共用面板19直接接触的结构中,若共用面板19变形,则散热片12也变形。因此,在这样的结构中,若共用面板19因外力等而变形,则伴随于此散热片12变形,其结果是,存在路径壁部122损伤而调温流体从调温路径20漏出的担忧。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散热片12与共用面板19在上下方向上分离,所以施加于共用面板19的外力不会直接向散热片12传递。因此,在从电池壳体10a的下侧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对电池模块50施加的冲击。并且,由于散热片12与共用面板19分离,所以即使在共用面板19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或抑制散热片12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路径壁部122的破损,所以能够防止或抑制调温流体的漏出。另外,从下侧施加于共用面板19的外力经由与共用面板19接合的下框架18a向散热片12传递。这里,下框架18a与散热片12中的不是路径壁部122的部分接合,所以外力不会直接作用于路径壁部122。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防止或抑制路径壁部122的破损。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十字轴16与下框架18a相互不重叠而邻接。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从下侧对共用面板19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对电池模块50、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施加的外力。并且,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共用面板19、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变形。即、在从下侧对共用面板19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该外力经由下框架18a向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传递。而且,由于十字轴16与下框架18a邻接地设置,所以从下框架18a传递到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外力向邻接地设置的十字轴16传递,由十字轴16承受外力。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共用面板19、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变形。换言之,通过邻接地配置十字轴16与下框架18a的结构,能够提高电池壳体10a的刚性。
并且,若在上下方向观察下是十字轴16与下框架18a邻接的结构,则即使在将下框架18a配置于散热片12的下侧的状态下,也能够从下侧照射激光,由此将十字轴16与下框架18a以及散热片12接合。
另外,十字轴16具有开放剖面形状,并且十字轴16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线状地接合。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电池壳体10a的轻型化,并且能够防止电池壳体10a的刚性的降低或者能够提高刚性。即、十字轴16具有开放剖面形状,由此与十字轴16具有封闭剖面形状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十字轴16的轻型化。因此,能够实现电池壳体10a的轻型化。并且,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连续地以线状接合,由此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中的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彼此之间的部分作为十字轴16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即、能够实现与配置具有封闭剖面形状的十字轴16的结构相同的效果。因此,与应用具有封闭剖面形状的十字轴的结构相比,电能够防止或抑制池壳体10a的刚性降低的情况(或者与十字轴16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不以线状接合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电池壳体10a的刚性)。
(第一变形例)
接着对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电池壳体10b的结构的剖视图,是以与左右方向成直角的平面切断后的剖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俯视图中,在十字轴16的前后各邻接地配置一根下框架18a,与此相对在第一变形例中,配置在俯视图中与十字轴16重叠的一根下框架18b。
如图9所示,散热片12在沿前后方向邻接的分支路径组203彼此之间设置有开口部123。此外,虽在图9中省略了,但在散热片12的中央部设置有中央部集中路径201,在左右两端设置有外周部集中路径202。因此,该开口部123是设置于由沿前后方向邻接的分支路径组203彼此、中央部集中路径201以及外周部集中路径202围起的区域的贯通孔。
下框架18b具有两个脚部181、一对第一凸缘部182、连结部187以及一对第二凸缘部184。下框架18b应用铝挤压材料。两个脚部181分别是左右方向长的立壁状的部分,相互平行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一对第一凸缘部182是从两个脚部181各自的上端相互向相反的短尺寸方向(前后两方)延伸突出的平板状的部分。连结部187是将一对第一凸缘部182连结的平板状的部分。一对第一凸缘部182以及连结部187的上表面是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平面。一对第二凸缘部184是从两个立壁部各自的下端部相互向相反的短尺寸方向(前后两方)延伸突出的平板状的部分。一对第二凸缘部184的下表面是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平面。一对第二凸缘部184没有被连接而相互分离。因此,下框架18b在左右方向观察下具有大致“Π”字形状的剖面。此外,一对第二凸缘部184的间隔比十字轴16的短尺寸方向尺寸(前后方向尺寸)大。因此,在上下方向上十字轴16与第二凸缘部184不重叠。
如图9所示,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与下框架18b的连结部187虽重叠,但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与下框架18b的第二凸缘部184不重叠。另外,下框架18b的连结部187以及第一凸缘部182位于设置在散热片12的开口部的内侧,连结部187以及第一凸缘部182的上表面与下面板11的下表面接触。而且,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以及连结部187与下面板11接合。此外,虽在图9中省略了,但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不与十字轴16邻接的位置的下框架18b应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框架18a相同的结构。
在第一变形例的电池壳体10b的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a的制造方法比较时,相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散热片12的下侧照射激光由此将下面板11与十字轴16接合,而在第一变形例中,从下侧对下框架18b的连结部187照射激光,由此将十字轴16与下面板11接合并且将下面板11与下框架18b的连结部187接合。即、十字轴16、下面板11和下框架18b通过激光焊接而一体地接合。图9中的附图标记W8表示十字轴16、下面板11和下框架18b的接合部位。此外,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在上下方向观察下,配置在与下框架18b的第二凸缘部184不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对十字轴16的凸缘部163、下面板11和下框架18b的连结部187重叠的位置从下框架18b的下侧照射激光而不被下框架18b的第二凸缘部184遮挡。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进行单向组装。
并且,根据第一变形例,能够减少下框架18b的数量,所以能够实现组装工时的减少。并且,能够将下框架18b与十字轴16集中接合,所以能够实现接合的工时的减少。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消减。并且,根据第一变形例,在散热片12设置开口部,由此能够实现电池壳体10b的轻型化。
(第二变形例)
接着对第二变形例的电池壳体10c进行说明。第二变形例是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侧框架15、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接合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例子。图10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电池壳体10c的前框架13与下面板11的接合构造的剖视图,是用于左右方向成直角的平面切断后的剖视图。此外,虽省略图示,但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接合构造也与图10所示的结构相同。
在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下部设置有相互朝向对置的一侧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部134。而且,上述延伸突出部134的上表面是第一接合面131、141。第一接合面131、141(延伸突出部134的上表面)是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平面。另外,第一接合面131、141和第二接合面132、142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相互错开,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相互不重叠。而且,第一接合面131、141(即、延伸突出部134的上表面)位于比第二接合面132靠上侧。
同样,在左右的侧框架15的下部设置有相互朝向对置的一侧延伸突出的肋状的延伸突出部。该延伸突出部的上表面是第一接合面151。第一接合面151是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平面。此外,第一接合面151和第二接合面152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相互错开,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相互不重叠。而且,第一接合面151位于比第二接合面152靠上侧。
另外,将散热片12重叠地配置于下面板11的下侧。但是,散热片12比下面板11小,散热片12与下面板11的外周部不重叠。而且,与散热片12不重叠的下面板11的外周部中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在分别配置于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第一接合面131、141的上侧的状态下(与延伸突出部134的上侧重叠的状态下),与第一接合面131、141接合。同样,下面板11的外周部中的右端部以及左端部在分别配置于侧框架15的第一接合面151的上侧的状态下,与第一接合面151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0a的制造方法中,从散热片12的下侧照射激光,由此将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与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接合。
与此相对,在第二变形例的电池壳体10c的制造方法中,从下侧对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延伸突出部13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延伸突出部照射激光,由此将下面板11与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各延伸突出部的上表面亦即第一接合面接合。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进行单向组装。
并且,根据第二变形例,下面板11的外周部位于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延伸突出部13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延伸突出部的上侧。因此,在将电池模块50载置在下面板11的上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延伸突出部13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延伸突出部来承受电池模块50的重量。即、不对下面板11的外周部与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第一接合面131、141的接合部位W1施加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力。因此,能够实现电池壳体10c的耐久性的提高。
并且,在第二变形例中,下面板11与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第一接合面131、141接合,并且与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一接合面151接合。而且,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边界面没有位于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第一接合面131、141、和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一接合面151的上侧。因此,例如即使在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在边界面局部地分离,调温流体从该分离位置漏出的情况下,漏出的调温流体向第一接合面131、141、151的下方流下,而不流入位于比第一接合面131、141、151靠上侧的下面板11的上侧空间(即、供电池模块50配置的空间)。因此,漏出的调温流体与电池模块50接触的情况被防止。
以上,虽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对各部件的接合应用激光焊接的例子,但各部件的接合方法并不限于激光焊接。例如,也可以是各部件通过FSW(摩擦搅拌接合)接合的结构。总之,只要是能够将相互层叠的部件彼此从层叠方向的一方接合的接合方法即可。
另外,前框架13、后框架14、侧框架15的尺寸以及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另外,能够收纳的电池模块50、十字轴16、下框架18a、18b的数量也没有被限定。另外,下面板11、散热片12、前框架13、后框架14、侧框架15、十字轴16、十字轴支承部件17、下框架18a、18b以及共用面板19的材质也并不限于铝。上述各部件也能够应用各种金属材料。

Claims (10)

1.一种车用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表面侧能够载置电池的板状的内底板部;
在上述内底板部的下侧从上述内底板部分离地配置的板状的外底板部;
配置于上述内底板部与上述外底板部之间的下框架;以及
以从上述内底板部以及上述外底板部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设置的方式设置的框体,
在上述框体的下方部形成有朝向上侧或者下侧的第一接合面、以及与上述第一接合面相比位于上述框体的外侧且下侧并且朝向下侧的第二接合面,
在上述下框架的上端部设置有具有面向上述内底板部的下表面的上表面的第一凸缘部,
上述内底板部的外周部在与上述第一接合面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一接合面接合,
上述外底板部的外周部在与上述第二接合面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二接合面接合,
上述下框架的上述第一凸缘部与上述内底板部的下表面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框架的下端部设置有具有面向上述外底板部的上表面的下表面的第二凸缘部,
上述下框架的上述第二凸缘部与上述外底板部的上表面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框架形成为长条状,并且具有形成为遍及长度方向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脚部,
上述第一凸缘部由从上述脚部的上端朝向上述下框架的短尺寸方向而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突出的一对第一突出部构成,
上述第二凸缘部由从上述脚部的下端朝向上述下框架的短尺寸方向而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突出的一对第二突出部构成,
上述第二突出部的长度比上述第一突出部的长度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底板部的上表面侧配置有沿着上述内底底部的上表面延伸的棒状的十字轴,
上述十字轴的下端部与上述内底板部的上表面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用与上述十字轴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面切断的剖面形状是具有下方侧开口的主体部、和通过上述主体部的下方侧开口而形成的一对开口端的开放剖面形状,
上述十字轴具有以从上述一对开口端相互分离的方式向短尺寸方向延伸突出并且向上述十字轴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缘部,
上述凸缘部沿着上述十字轴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内底板部的上表面连续地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十字轴的上述凸缘部和上述下框架的上述第一凸缘部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相互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的上述第一接合面是朝向下侧的面,
上述内底板部的外周部从下侧与上述第一接合面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设置有朝向内侧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部,
上述延伸突出部的上表面是上述第一接合面,
上述内底板部的外周部从上侧与上述第一接合面接合。
9.一种车用的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所述车用的电池壳体具有:
在上表面侧能够载置电池的板状的内底板部;
在上述内底板部的下侧从上述内底板部分离地配置的板状的外底板部;
配置于上述内底板部与上述外底板部之间,并在上端部设置有具有面向上述内底板部的下表面的上表面的第一凸缘部的下框架;以及
以从上述内底板部以及上述外底板部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设置的方式设置的框体,
在上述框体的下方部形成有朝向上侧或者下侧的第一接合面、以及与上述第一接合面相比位于上述框体的外侧且下侧并且朝向下侧的第二接合面,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从下侧对以与上述第一接合面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上述内底板部的上述外周部照射激光,由此将上述内底板部与上述框体接合的步骤;
从下侧对配置于上述内底板部的下侧的上述下框架的上述第一凸缘部照射激光,由此将上述下框架与上述内底板部接合的步骤;以及
从下侧对以与上述第二接合面的下侧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上述外底板部的上述外周部照射激光,由此将上述外底板部与上述框体接合的步骤。
10.一种车用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表面侧能够载置电池的板状的内底板部;
在上述内底板部的下侧从上述内底板部分离地配置的板状的外底板部;
配置于上述内底板部与上述外底板部之间的下框架;以及
以从上述内底板部以及上述外底板部的外周部向上方立起设置的方式设置的框体,
在上述框体的下方部形成有与上述内底板部接合的第一接合面、以及与上述第一接合面相比处于上述框体的外侧且与上述外底板部接合的第二接合面,
在上述下框架的上端部设置有具有面向上述内底板部的下表面的上表面的第一凸缘部,
上述下框架的上述第一凸缘部与上述内底板部的下表面激光接合。
CN202210263067.9A 2021-03-30 2022-03-17 车用的电池壳体以及车用的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1491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7834 2021-03-30
JP2021057834A JP2022154683A (ja) 2021-03-30 2021-03-30 車両用のバッテリーケースおよび車両用のバッテリー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9192A true CN115149192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5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3067.9A Pending CN115149192A (zh) 2021-03-30 2022-03-17 车用的电池壳体以及车用的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0653A1 (zh)
JP (1) JP2022154683A (zh)
CN (1) CN11514919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4683A (ja) 2022-10-13
US20220320653A1 (en)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6927B2 (en) Vehicle battery pack housing structure
US7981538B2 (en) Battery module with improved cell barrier between unit cells
KR102473335B1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JP7266749B2 (ja) 冷却流路構造の効率化及び安定性を向上させた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それを含む自動車
US20210261202A1 (en) Vehicle lower part structure
KR102288543B1 (ko) 배터리 팩
KR102482731B1 (ko) 배터리 모듈 케이스의 조립구조
CN114303276A (zh) 热交换器
JP7151493B2 (ja) 電池装置
US10910156B2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US10985415B2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with cooling member
CN115149192A (zh) 车用的电池壳体以及车用的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16960542A (zh) 蓄电装置
KR101990593B1 (ko) 냉각 핀, 상기 냉각 핀을 포함하는 냉각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US10998588B2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including a cooling member
US20220166100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20169703A (ko) 전지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KR102466312B1 (ko) 배터리 모듈 케이스의 조립구조
JP7494236B2 (ja) 電動車両用バッテリーケー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90207278A1 (en) Cooling member and power storage module including cooling member
US20230100022A1 (en) Battery pack assembly
US20230395927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JP7116714B2 (ja) バッテリー収容ユニット
JP7271409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7468312B2 (ja) ケース及び電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