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5424B - 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Google Patents

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5424B
CN115125424B CN202210574291.XA CN202210574291A CN115125424B CN 115125424 B CN115125424 B CN 115125424B CN 202210574291 A CN202210574291 A CN 202210574291A CN 115125424 B CN115125424 B CN 1151254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cermet
indirect
feed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42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25424A (zh
Inventor
郭瑜
汪强兵
郑晓川
张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ailong Supplementa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ailong Supplementa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ailong Supplementa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ailong Supplementa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42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54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5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5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25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5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7/00Alloys based on rhenium or a refractory metal not mentioned in groups C22C14/00 or C22C16/00
    • C22C27/04Alloys based on tungsten or molybden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14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 B22F1/142Thermal or thermo-mechanical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14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 B22F1/145Chemical treatment, e.g. passivation or decarbur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10Formation of a green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70/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70/10Composit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terial, e.g. mixtures of ceramics and polymers or mixtures of metals and bio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2/00Non-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at least 5% by weight but less than 50% by weight of oxides, carbides, borides, nitrides, silicide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whether added as such or formed in situ
    • C22C32/0047Non-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at least 5% by weight but less than 50% by weight of oxides, carbides, borides, nitrides, silicide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whether added as such or formed in situ with carbides, nitrides, borides or silicides as the main non-metallic constituents
    • C22C32/0052Non-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at least 5% by weight but less than 50% by weight of oxides, carbides, borides, nitrides, silicide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whether added as such or formed in situ with carbides, nitrides, borides or silicides as the main non-metallic constituents only carbide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FPROTECTION AGAINST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PARTICLE BOMBARDMENT; TREATING RADIOACTIVELY CONTAMINATED MATERIAL; DECONTAMINA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21F1/00Shiel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terials
    • G21F1/02Selection of uniform shielding materials
    • G21F1/06Ceramics; Glasses; Refractorie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FPROTECTION AGAINST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PARTICLE BOMBARDMENT; TREATING RADIOACTIVELY CONTAMINATED MATERIAL; DECONTAMINA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21F1/00Shiel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terials
    • G21F1/02Selection of uniform shielding materials
    • G21F1/08Metals; Alloys; Cermets, i.e. sintered mixtures of ceramics and metals
    • G21F1/085Heavy metals or allo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 B22F2009/043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by ball mil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包括金属陶瓷粉末和有机粘结物料,所述金属陶瓷粉末的体积含量占所述喂料总体积的55%~58%;所述金属陶瓷粉末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平均粒径为1μm~8μm的碳化物基陶瓷粉末10%~40%、以及平均粒径为3μm~10μm的金属粉末60%~90%;所述金属粉末通过在300℃~600℃的氧化温度下经表面氧化处理;所述有机粘结物料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的粘结剂。上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比传统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粉末装载量更高,3D打印时加热至有机粘结物料达熔融温度后,喂料的粘度适宜,3D打印得到的核辐射屏蔽制品质量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核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核能源***中会产生各种辐射射线,这种核辐射射线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均非常严重。因此,在核工业中,关于核辐射屏蔽材料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例如,碳化硼具有较高的中子吸收能力,且耐腐蚀、热稳定性好,是一种理想的中子屏蔽材料,将其与钨粉复合、混炼形成碳化硼-钨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不仅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和热稳定性,又能有效屏蔽核反应堆的中子和γ射线,且还有利于γ射线衰减作用,因此碳化硼-钨复合材料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核辐射屏蔽材料。但是传统的混料-模压技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制备得到具有高B4C含量的核辐射屏蔽制品,因此,如何基于碳化硼-钨复合材料制成核辐射屏蔽制品是核工业应用中的研究热点。
基于粘结剂粘结的间接3D打印技术是制作复杂金属陶瓷材料的新方法,该方法的3D成型过程是通过采用一定比例的高分子聚合物粘结剂与金属陶瓷粉末混炼制成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均匀混料,也即3D打印喂料,然后在粘结剂的熔融温度下,将喂料挤出,并按照数字3D模型进行层层沉积,最后即可获得3D打印坯体。间接3D打印成型过程的关键在于加入的粘结剂必须对金属陶瓷粉末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从而能够大大加强金属陶瓷粉末与粘结剂之间的结合力,使得金属陶瓷粉末经过熔融沉积,最终成型为具有复杂形状的零部件。
碳化硼-钨复合材料也是一种金属陶瓷材料,因此,间接3D打印技术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能够用于制作基于碳化硼-钨复合材料的核辐射屏蔽制品的方法。然而间接3D打印制作基于碳化硼-钨复合材料的核辐射屏蔽制品难度较大,其原因主要在于炼制3D打印喂料的过程中,粘结剂难以同时润湿碳化硼和金属钨粉,使得喂料中的碳化硼-钨复合粉末分散性差,粉末装载量低,导致使用该喂料进行3D打印得到的产品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够提高喂料中金属陶瓷粉末的分散性能和粉末装载量、且能够提高3D打印质量稳定性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包括金属陶瓷粉末和有机粘结物料,所述金属陶瓷粉末的体积含量占所述喂料总体积的55%~58%;
所述金属陶瓷粉末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平均粒径为1μm~8μm的碳化物基陶瓷粉末 10%~40%、以及
平均粒径为3μm~10μm的金属粉末 60%~90%;
所述金属粉末通过在300℃~600℃的氧化温度下经表面氧化处理;
所述有机粘结物料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的粘结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粉末经表面氧化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金属粉末在含氧氛围下以2℃/min~5℃/min的速率升温至所述氧化温度,保温10min~30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通入含氧气体提供所述含氧氛围,通气条件为:总气流量为50sccm/min~200sccm/min,氧气流量占总气流量的比例为1:(3~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化物基陶瓷粉末的材质为碳化硼、碳化钛以及碳化钼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金属粉末的材质为钨以及钼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碳化物基陶瓷粉末的平均粒径为3μm~8μm;和/或
所述金属粉末的平均粒径为5μm~8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粘结物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填充剂55%~75%、
粘结剂20%~38%、以及
分散剂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粘结物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填充剂58%~65%、
粘结剂30%~36%、以及
分散剂3%~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剂为巴西棕榈蜡、微晶蜡、切片石蜡以及聚乙烯蜡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粘结剂为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两种;和/或
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硬脂酸锌、邻苯二甲酸酯以及色拉油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有机粘结物料中的粘结剂包括20%~38%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及0%~18%的聚丙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预设体积含量将所述碳化物基陶瓷粉末和经表面氧化处理的所述金属粉末混合,制备所述金属陶瓷粉末;
将所述金属陶瓷粉末与所述有机粘结物料混炼,造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制备所述金属陶瓷粉末的步骤中,混合的过程包括:
对所述碳化物基陶瓷粉末和所述金属粉末混合物进行球磨,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以90r/min~120r/min的转速球磨6h~12h,球磨结束后过筛200目~500目;和/或
将所述金属陶瓷粉末与所述有机粘结物料混炼的过程包括:
在140℃~170℃的温度下混炼30min~60min;和/或
造粒时使用的造粒装置的喷嘴温度为130℃~160℃、螺杆温度为140℃~16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辐射屏蔽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进行3D打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辐射屏蔽制品,通过如上述的核辐射屏蔽制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上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通过将金属粉末经表面氧化处理,使得有机粘结物料对金属粉末和对碳化物基陶瓷粉末均具有较好的亲和性,能够显著改善金属陶瓷粉末在有机粘结物料中的分散性能,且金属陶瓷粉末在喂料中的体积含量占比能够达到55%~58%,比传统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粉末体积含量更高,且3D打印时加热至有机粘结物料达熔融温度后,喂料的粘度适宜,3D打印得到的核辐射屏蔽制品质量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形貌照片;
图2为一实施例用于制备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金属陶瓷粉末的SEM扫描图谱;
图3为一实施例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用于3D打印的操作照片;
图4为实施例1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SEM扫描图谱;
图5为实施例2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SEM扫描图谱;
图6为实施例3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SEM扫描图谱;
图7为对比例1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SEM扫描图谱;
图8为对比例2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SEM扫描图谱;
图9为对比例3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SEM扫描图谱;
图10为对比例4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SEM扫描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以开放式描述的技术特征中,包括所列举特征组成的封闭式技术方案,也包括包含所列举特征的开放式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包括金属陶瓷粉末和有机粘结物料,金属陶瓷粉末的体积含量占喂料总体积的55%~58%。
金属陶瓷粉末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平均粒径为1μm~8μm的碳化物基陶瓷粉末 10%~40%、以及
平均粒径为3μm~10μm的金属粉末 60%~90%。
可以理解地,碳化物基陶瓷材料是一类具有中子吸收性能和抗辐照性能的材料,是一种良好的辐射屏蔽材料,金属材料也同样具有核辐射屏蔽的效果,且具有更高的强度,将碳化物基陶瓷材料与金属材料结合形成金属陶瓷材料,不仅能够将碳化物基陶瓷材料与金属材料二者的核辐射屏蔽效果增强,而且还能够提高材料的硬度和热稳定性,此外,还能利用间接3D打印技术将金属陶瓷材料进一步制成具有高金属陶瓷含量的核辐射屏蔽制品,解决传统的混料-模压技术中难以制备得到具有高金属陶瓷含量的核辐射屏蔽制品的难题。
本发明中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中的有机粘结物料对金属陶瓷粉末的亲和性能非常好,金属陶瓷粉末在有机粘结物料中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进一步地,由于喂料中的金属陶瓷粉末分散性好,能够进一步提高粉末装载量,可以理解地,这里的粉末装载量是指金属陶瓷粉末在喂料中的体积含量。进一步地,有利于制出具有高金属陶瓷含量的喂料,进而制出具有高金属陶瓷含量的核辐射屏蔽制品,进一步地,能够使核辐射屏蔽制品的核辐射屏蔽效果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金属粉末是通过在300℃~600℃的氧化温度下经表面氧化处理的。将金属粉末进行表面氧化处理,能够使金属的表面含有氧原子,金属与氧原子之间由共价键结合,与碳化物基陶瓷粉末的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一样,都是共价结合,它们与有机粘结物料的结合特性一致,因此,金属陶瓷粉末在有机粘结物料中的分散性能得到改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将金属粉末进行表面氧化处理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金属粉末在含氧氛围下以2℃/min~5℃/min的速率升温至氧化温度300℃~600℃,保温10min~30min。
进一步地,通过通入含氧气体提供含氧氛围,通气条件为:总气流量为50sccm/min~200sccm/min,氧气流量占总气流量的比例为1:(3~12)。通过不断通入流动气体的方式可以加速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对流交换,有利于提高金属表面氧化处理效率,且氧化效果更加均匀,氧化程度更加容易控制。进一步地,通过控制流动气体中的氧气含量,确保金属粉末表面能够实现较好的氧化效果但是又不会过度氧化,避免氧化过度导致金属粉末表面形成的氧化膜过于粗糙,从而降低金属粉末吸收中子辐射的能力。
更进一步地,通气条件为:总气流量为50sccm/min~200sccm/min,氧气流量占总气流量的比例为1:(4~6)。
可以理解地,通入的流动气体中除了氧气,通常还可以有保护气体,例如氮气、氩气等等。
进一步地,流动气体是包括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混合流动气体,通气条件为:总气流量为50sccm/min~200sccm/min,氧气流量占总气流量的比例为1:(4~6)。
进一步地,氧化温度为350℃~400℃。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碳化物基陶瓷粉末的材质例如可以但不限于是碳化硼、碳化钛以及碳化钼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金属粉末的材质例如可以但不限于是钨以及钼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碳化物基陶瓷粉末的平均粒径为3μm~8μm。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金属粉末的平均粒径为5μm~8μm。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有机粘结物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填充剂55%~75%、
粘结剂20%~38%、以及
分散剂1%~8%。
可以理解地,有机粘结物料的组成以及用量是决定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流变性能的重要因素,有机粘结物料中的填充剂用于包裹金属陶瓷粉末颗粒,有利于提升喂料的流动性,粘结剂用于提升3D打印成型坯体的强度,分散剂用于改善金属陶瓷粉末与粘结剂的分散性,填充剂、粘结剂以及分散剂通过合适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形成有机粘结物料,能够进一步确保喂料在3D打印时具有适宜的粘度,进一步地,保证打印出的核辐射屏蔽制品质量稳定性更高,例如,当分散剂用量过高时,会使得制备得到的喂料在3D打印时的粘度较低,有机粘结物料与金属陶瓷粉末混炼后造粒挤出时,在挤出压力下容易导致金属陶瓷粉末与有机粘结物料分流,从而导致金属陶瓷粉末发生团聚,喂料的分散性变差,从而影响3D打印的质量稳定性。
进一步地,有机粘结物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填充剂 58%~65%、
粘结剂 30%~36%、以及
分散剂 3%~6%。
其中,有机粘结物料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的粘结剂,例如可以但不限于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两种。有机粘结物料中,采用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的粘结剂组成的复合粘结剂,有利于提高金属陶瓷粉末与有机粘结物料之间的结合强度,有利于提高3D打印质量。
优选地,按质量百分数计,有机粘结物料中的粘结剂包括20%~38%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及0%~18%的聚丙烯。将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按照特定的质量比混合形成的复合粘结剂能够使喂料具有更好的高温流动性能,且将高密度聚乙烯以及聚丙烯按照特定质量配比搭配形成复合粘结剂与金属陶瓷粉末的结合强度优于单一粘结剂,利于获得组织分散性更好的打印坯体。
优选地,按质量百分数计,有机粘结物料中的粘结剂包括25%~26%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及5%~10%的聚丙烯。
进一步地,填充剂例如可以但不限于是巴西棕榈蜡、微晶蜡、切片石蜡以及聚乙烯蜡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分散剂例如可以但不限于硬脂酸、硬脂酸锌、邻苯二甲酸酯以及色拉油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示例中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预设体积含量将碳化物基陶瓷粉末和经表面氧化处理的金属粉末混合,制备金属陶瓷粉末。
具体地,混合的过程包括:
对碳化物基陶瓷粉末和金属粉末混合物进行球磨,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以90r/min~120r/min的转速球磨6h~12h,球磨结束后过筛200目~500目。
可以理解地,通过球磨的方式,能够将碳化物基陶瓷粉末和经表面氧化处理的金属粉末充分混合均匀,且能够进一步降低粉末的粒径,有利于再后续混炼的过程中,使碳化物基陶瓷粉末和金属粉末这两种不同的粉末在有机粘结物料体系中分布更加均匀,提升粉末的分散效果。
步骤二:将金属陶瓷粉末和有机粘结物料混炼,造粒。
具体地,混炼的过程包括:在140℃~170℃的温度下混炼30min~60min。
具体地,造粒时使用的造粒装置的喷嘴温度为130℃~160℃、螺杆温度为140℃~165℃。
将金属陶瓷粉末和有机粘结物料进行混炼时,由于金属粉末是经表面氧化处理的,且金属陶瓷粉末由特定粒径的碳化物基陶瓷粉末和金属粉末按特定的质量比组成,有机粘结物料与金属陶瓷粉末的亲和力好,混炼时有机粘结物料呈熔融状态,有机粘结物料与金属陶瓷粉末间的毛细管力增大,使得有机粘结物料更易深入金属陶瓷粉末的团簇中,形成有机粘结物料将金属陶瓷粉末包裹的物理形态,提高了金属陶瓷粉末在有机粘结物料中的分散性能。进一步地,提高了金属陶瓷粉末的体积含量,本发明中的喂料中金属陶瓷粉末的体积含量可达55%~58%,可以理解地,喂料中金属陶瓷粉末的体积含量即为喂料的粉末装载量。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辐射屏蔽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如上述任一示例中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进行3D打印。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方式中的3D打印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间接3D方法。可以理解地,3D打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将如上述任一示例中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装入间接3D打印装置中。
步骤二:加热至有机粘结物料达熔融温度后,将喂料挤出。
步骤三:按照预设的数字3D模型进行层层沉积,形成核辐射屏蔽制品的3D打印坯体。
可以理解地,熔融温度与有机粘结物料的具体组成和含量有关。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熔融温度为150℃~160℃。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将喂料挤出的剪切速率为100s-1~1000s-1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打印时的粘度为50Pa·s~200Pa·s。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辐射屏蔽制品,通过如上述的核辐射屏蔽制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在以下具体实施例中,若无特殊说明,所有原料均可来源于市售。
其中,碳化硼粉末,购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T140784;
钨粉,购于株洲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型号为FW-1;
巴西棕榈蜡,购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C104040;
高密度聚乙烯,购于苏州海曼塑胶有限公司,型号为DMDA8008;
聚丙烯,购于上海海域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PPB-M02-G;
硬脂酸,购于广州市银盛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硬脂酸1801。
实施例1
1、配方:
金属陶瓷粉末组成:平均粒径3μm的碳化硼粉末;平均粒径为5μm的钨粉。质量百分比:碳化硼粉末:钨粉=20%:80%。
有机粘结物料组成:填充剂为巴西棕榈蜡,粘结剂为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分散剂为硬脂酸。质量百分比:巴西棕榈蜡: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硬脂酸=65%:25%:6%:4%。
喂料混炼投料配比:金属陶瓷粉末体积含量55%、有机粘结物料体积含量45%。
2、制备:
(1)金属粉末表面氧化处理:将钨粉放置在烧皿中,在通气条件下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400℃,保温20min;通气条件:氧气和氮气的气流比例为1:4,气流量为120sccm/min。
(2)制备金属陶瓷粉末:将碳化硼粉末和步骤(1)表面氧化处理后的钨粉倒入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的球磨罐中球磨12h,转速为90r/min,球磨结束后将粉末过筛300目。
(3)制备喂料:将步骤(2)得到的金属陶瓷粉末倒入预热好的密炼机中,并按投料配比加入有机粘结物料,将金属陶瓷粉末与有机粘结物料进行混炼,混炼温度为160℃,混炼时间为45min;然后将混炼后的产物放入造粒机造粒,造粒机喷嘴温度为150℃,螺杆温度为155℃。
实施例2
1、配方:
金属陶瓷粉末组成:平均粒径5μm的碳化硼粉末;平均粒径为8μm的钨粉。质量百分比:碳化硼粉末:钨粉=20%:80%。
有机粘结物料组成:填充剂为巴西棕榈蜡,粘结剂为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分散剂为硬脂酸。质量百分比:巴西棕榈蜡: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硬脂酸=58%:26%:10%:6%。
喂料混炼投料配比:金属陶瓷粉末体积含量58%、有机粘结物料体积含量42%。
2、制备:
(1)金属粉末表面氧化处理:将钨粉放置在烧皿中,在通气条件下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350℃,保温30min;通气条件:氧气和氮气的气流比例为1:4,气流量为150sccm/min。
(2)制备金属陶瓷粉末:将碳化硼粉末和步骤(1)表面氧化处理后的钨粉倒入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的球磨罐中球磨6h,转速为120r/min,球磨结束后将粉末过筛200目。
(3)制备喂料:将步骤(2)得到的金属陶瓷粉末倒入预热好的密炼机中,并按投料配比加入有机粘结物料,将金属陶瓷粉末与有机粘结物料进行混炼,混炼温度为170℃,混炼时间为50min;然后将混炼后的产物放入造粒机造粒,造粒机喷嘴温度为160℃,螺杆温度为165℃。
实施例3
1、配方:
金属陶瓷粉末组成:平均粒径8μm的碳化硼粉末;平均粒径为6μm的钨粉。质量百分比:碳化硼粉末:钨粉=20%:80%。
有机粘结物料组成:填充剂为巴西棕榈蜡,粘结剂为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分散剂为硬脂酸。质量百分比:巴西棕榈蜡: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硬脂酸=65%:25%:6%:4%。
喂料混炼投料配比:金属陶瓷粉末体积含量57%、有机粘结物料体积含量43%。
2、制备:
(1)金属粉末表面氧化处理:将钨粉放置在烧皿中,在通气条件下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400℃,保温20min;通气条件:氧气和氮气的气流比例为1:4,气流量为120sccm/min。
(2)制备金属陶瓷粉末:将碳化硼粉末和步骤(1)表面氧化处理后的钨粉倒入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的球磨罐中球磨12h,转速为90r/min,球磨结束后将粉末过筛200目。
(3)制备喂料:将步骤(2)得到的金属陶瓷粉末倒入预热好的密炼机中,并按投料配比加入有机粘结物料,将金属陶瓷粉末与有机粘结物料进行混炼,混炼温度为160℃,混炼时间为45min;然后将混炼后的产物放入造粒机造粒,造粒机喷嘴温度为150℃,螺杆温度为155℃。
对比例1
1、配方:
金属陶瓷粉末组成:平均粒径1μm的碳化硼粉末;平均粒径为15μm的钨粉。质量百分比:碳化硼粉末:钨粉=20%:80%。
有机粘结物料组成:填充剂为巴西棕榈蜡,粘结剂为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分散剂为硬脂酸。质量百分比:巴西棕榈蜡: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硬脂酸=65%:25%:6%:4%。
喂料混炼投料配比:金属陶瓷粉末体积含量55%、有机粘结物料体积含量45%。
2、制备:
(1)金属粉末表面氧化处理:将钨粉放置在烧皿中,在通气条件下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400℃,保温20min;通气条件:氧气和氮气的气流比例为1:4,气流量为120sccm/min。
(2)制备金属陶瓷粉末:将碳化硼粉末和步骤(1)表面氧化处理后的钨粉倒入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的球磨罐中球磨12h,转速为90r/min,球磨结束后将粉末过筛300目。
(3)制备喂料:将步骤(2)得到的金属陶瓷粉末倒入预热好的密炼机中,并按投料配比加入有机粘结物料,将金属陶瓷粉末与有机粘结物料进行混炼,混炼温度为160℃,混炼时间为45min;然后将混炼后的产物放入造粒机造粒,造粒机喷嘴温度为150℃,螺杆温度为155℃。
对比例2
1、配方:
金属陶瓷粉末组成:平均粒径5μm的碳化硼粉末;平均粒径为8μm的钨粉。质量百分比:碳化硼粉末:钨粉=20%:80%。
有机粘结物料组成:填充剂为巴西棕榈蜡,粘结剂为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分散剂为硬脂酸。质量百分比:巴西棕榈蜡: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硬脂酸=58%:26%:10%:6%。
喂料混炼投料配比:金属陶瓷粉末体积含量53%、有机粘结物料体积含量47%。
2、制备:
(1)金属粉末表面氧化处理:将钨粉放置在烧皿中,在通气条件下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350℃,保温30min;通气条件:氧气和氮气的气流比例为1:4,气流量为150sccm/min。
(2)制备金属陶瓷粉末:将碳化硼粉末和步骤(1)表面氧化处理后的钨粉倒入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的球磨罐中球磨6h,转速为120r/min,球磨结束后将粉末过筛200目。
(3)制备喂料:将步骤(2)得到的金属陶瓷粉末倒入预热好的密炼机中,并按投料配比加入有机粘结物料,将金属陶瓷粉末与有机粘结物料进行混炼,混炼温度为170℃,混炼时间为50min;然后将混炼后的产物放入造粒机造粒,造粒机喷嘴温度为160℃,螺杆温度为165℃。
对比例3
1、配方:
金属陶瓷粉末组成:平均粒径5μm的碳化硼粉末;平均粒径为8μm的钨粉。质量百分比:碳化硼粉末:钨粉=20%:80%。
有机粘结物料组成:填充剂为巴西棕榈蜡,粘结剂为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分散剂为硬脂酸。质量百分比:巴西棕榈蜡: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硬脂酸=58%:26%:10%:6%。
喂料混炼投料配比:金属陶瓷粉末体积含量58%、有机粘结物料体积含量42%。
2、制备:
(1)金属粉末表面氧化处理:将钨粉放置在烧皿中,在通气条件下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280℃,保温30min;通气条件:氧气和氮气的气流比例为1:4,气流量为150sccm/min。
(2)制备金属陶瓷粉末:将碳化硼粉末和步骤(1)表面氧化处理后的钨粉倒入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的球磨罐中球磨6h,转速为120r/min,球磨结束后将粉末过筛200目。
(3)制备喂料:将步骤(2)得到的金属陶瓷粉末倒入预热好的密炼机中,并按投料配比加入有机粘结物料,将金属陶瓷粉末与有机粘结物料进行混炼,混炼温度为170℃,混炼时间为50min;然后将混炼后的产物放入造粒机造粒,造粒机喷嘴温度为160℃,螺杆温度为165℃。
对比例4
1、配方:
金属陶瓷粉末组成:平均粒径8μm的碳化硼粉末;平均粒径为6μm的钨粉。质量百分比:碳化硼粉末:钨粉=20%:80%。
有机粘结物料组成:填充剂为巴西棕榈蜡,粘结剂为高密度聚乙烯,分散剂为硬脂酸。质量百分比:巴西棕榈蜡:高密度聚乙烯:硬脂酸=61%:35%:4%。
喂料混炼投料配比:金属陶瓷粉末体积含量57%、有机粘结物料体积含量43%。
2、制备:
(1)金属粉末表面氧化处理:将钨粉放置在烧皿中,在通气条件下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400℃,保温20min;通气条件:氧气和氮气的气流比例为1:4,气流量为120sccm/min。
(2)制备金属陶瓷粉末:将碳化硼粉末和步骤(1)表面氧化处理后的钨粉倒入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的球磨罐中球磨12h,转速为90r/min,球磨结束后将粉末过筛200目。
(3)制备喂料:将步骤(2)得到的金属陶瓷粉末倒入预热好的密炼机中,并按投料配比加入有机粘结物料,将金属陶瓷粉末与有机粘结物料进行混炼,混炼温度为160℃,混炼时间为45min;然后将混炼后的产物放入造粒机造粒,造粒机喷嘴温度为150℃,螺杆温度为155℃。
对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1~对比例4制备得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进行SEM谱图扫描,扫描结果如图4~图10所示,其中:
图4~图6示出了实施例1~实施例3中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SEM谱图,其中粘结剂均匀包裹住了所有粉末颗粒,粉末原始表面没有暴露,可见,喂料中的碳化硼和钨粉在有机粘结物料体系中分散均匀。
图7~图10示出了对比例1~对比例4中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SEM谱图,其中粘结剂只包裹住了部分颗粒,且粘结剂存在局部聚集,部分粉末颗粒脱离粘结剂粘附,可见,喂料中的碳化硼和钨粉在有机粘结物料体系中难以分散均匀。
对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1~对比例4制备得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中的实际粉末装载量进行测试,测试方法:通过喂料挤出机挤出一定质量的喂料,通过测定喂料的体积与质量,获得喂料的真实密度;之后依据喂料中粉末的密度和粘结剂的理论密度,二者换算即可得到实际粉末装载量的数值。
对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1~对比例4制备得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中用于3D打印时的粘度、间接3D打印稳定性进行测试,测试方法:
3D打印时的粘度测试:可以通过Hagen-Poiseuille方程式计算,通过测定打印机挤出螺杆在打印特定工艺参数下的喂料挤出流量,即可定量换算出对应的粘度值;即挤出喂料的体积流量越大,粘度越低。
间接3D打印的稳定性测试:进行10分钟的喂料挤出流量统计,当挤出的喂料质量差≤2%为优,2%<挤出的喂料质量差为<5%为良好,挤出的喂料质量差≥5%为差。
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1~对比例4的实际粉末装载量、3D打印时的粘度、间接3D打印稳定性测试结果如下表1。
表1.实际粉末装载量、3D打印时的粘度、间接3D打印稳定性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66146120000019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陶瓷粉末和有机粘结物料,所述金属陶瓷粉末在所述喂料中的体积含量为55%~58%;
所述金属陶瓷粉末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平均粒径为1μm~8μm的碳化物基陶瓷粉末 10%~40%、以及
平均粒径为3μm~10μm的金属粉末 60%~90%;
所述金属粉末通过在300℃~600℃的氧化温度下经表面氧化处理;
所述有机粘结物料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的粘结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的表面氧化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金属粉末在含氧氛围下以2℃/min~5℃/min的速率升温至所述氧化温度,保温10min~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其特征在于,通过通入含氧气体提供所述含氧氛围,通气条件为:总气流量为50sccm/min~200sccm/min,氧气流量占总气流量的比例为1:(3~1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物基陶瓷粉末的材质为碳化硼、碳化钛以及碳化钼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金属粉末的材质为钨以及钼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碳化物基陶瓷粉末的平均粒径为3μm~8μm;和/或
所述金属粉末的平均粒径为5μm~8μ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粘结物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填充剂 55%~75%、
粘结剂 20%~38%、以及
分散剂 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粘结物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填充剂 58%~65%、
粘结剂 30%~36%、以及
分散剂 3%~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为巴西棕榈蜡、微晶蜡、切片石蜡以及聚乙烯蜡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粘结剂为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两种;和/或
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硬脂酸锌、邻苯二甲酸酯以及色拉油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有机粘结物料中的粘结剂包括20%~38%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及0%~18%的聚丙烯。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预设体积含量将所述碳化物基陶瓷粉末和经表面氧化处理的所述金属粉末混合,制备所述金属陶瓷粉末;
将所述金属陶瓷粉末与所述有机粘结物料混炼,造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金属陶瓷粉末的步骤中,混合的过程包括:
对所述碳化物基陶瓷粉末和所述金属粉末混合物进行球磨,球磨介质为无水乙醇,以90r/min~120r/min的转速球磨6h~12h,球磨结束后过筛200目~500目;和/或
将所述金属陶瓷粉末与所述有机粘结物料混炼的过程包括:
在140℃~170℃的温度下混炼30min~60min;和/或
造粒时使用的造粒装置的喷嘴温度为130℃~160℃、螺杆温度为140℃~165℃。
11.一种核辐射屏蔽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进行3D打印。
12.一种核辐射屏蔽制品,其特征在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核辐射屏蔽制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CN202210574291.XA 2022-05-25 2022-05-25 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ctive CN115125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4291.XA CN115125424B (zh) 2022-05-25 2022-05-25 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4291.XA CN115125424B (zh) 2022-05-25 2022-05-25 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5424A CN115125424A (zh) 2022-09-30
CN115125424B true CN115125424B (zh) 2023-03-10

Family

ID=83376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4291.XA Active CN115125424B (zh) 2022-05-25 2022-05-25 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54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7360A (zh) * 2022-10-28 2023-02-03 湖南鹏登精密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氧化锆基义齿有机粘结剂组合物
CN115677345A (zh) * 2022-10-28 2023-02-03 湖南鹏登精密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氧化锆基义齿的浆料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9105C (zh) * 2005-02-04 2008-09-17 李北 一种金属陶瓷材料及其成型工艺
CN106435444A (zh) * 2016-10-31 2017-02-22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含Mo的TiCN基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6986649B (zh) * 2017-03-30 2019-10-29 山东宝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SiC/W金属陶瓷复合喷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56700B (zh) * 2017-05-08 2020-06-02 东莞华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金属陶瓷基喂料及其制备方法、金属陶瓷基坯体及其制备方法
ES2775216T3 (es) * 2017-05-11 2020-07-24 Hyperion Materials & Tech Sweden Ab Un cuerpo de borocarburo de tungsteno de hierro para aplicaciones de blindaje nuclear
CN107511480B (zh) * 2017-09-20 2019-09-17 旌智泓(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技术制造金属陶瓷器件的方法
CN111283184A (zh) * 2020-03-17 2020-06-16 丽水学院 钛合金挤出式间接3d打印方法
CN111747681A (zh) * 2020-07-08 2020-10-09 深圳升华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3d打印线材及其制备方法、3d打印产品的制备方法
CN112692300A (zh) * 2020-12-14 2021-04-23 合肥新杉宇航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5424A (zh) 202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25424B (zh) 间接3d打印用金属陶瓷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EP0335613B1 (e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making porous articles from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CN107557642A (zh) 用于配重块的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配重块
CN104227003A (zh) 粉末注射成型喂料的制备方法
DE102004062761A1 (de) Verwendung von Polyarylenetherketonpulver in einem dreidimensionalen pulverbasierenden werkzeuglosen Herstellverfahren, sowie daraus hergestellte Formteile
JPWO2019017467A1 (ja) 銅粉、それを用いた光造形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銅による光造形物
CN112695220A (zh) 一种激光选区熔化成形纳米TiB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JPH1036901A (ja) 顆粒材料の製法
US5689796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ed copper-chromium family metal alloy article
CN114436657B (zh) 一种基于粉体熔融沉积法的3d打印成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50419B (zh) 可交联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滚塑制品
DE4338122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interformteilen und dafür geeignete Zusammensetzungen
US5032354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etallic sintered body
CN106147220B (zh) 用于sls的长链尼龙与尼龙66合金粉末材料制备方法
CN113182529A (zh) 一种3d打印材料、其制备方法及打印方法
CN107418053A (zh) 一种无机‑有机杂化微球防粘结母料
Martyn et al. The processing of hardmetal components by powder injection moulding
RU2701228C1 (ru) Термопластичный гранулированный материал (фидсток)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02746557B (zh) 一种组合物、由其制得的防中子板及防中子板的制备方法
CN112123755B (zh) 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金属聚合物复合制件的制造方法
JP2949130B2 (ja) 金属多孔濾過体の製造方法
KR20230061426A (ko) 적층 공정용 분말 조성물 및 그의 프린팅된 부품
JP2756287B2 (ja) 射出成形粉末冶金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S59141410A (ja) 多孔質カ−ボン成形物の製造方法
JP2793919B2 (ja) 金属粉末射出成形用原料コンパウンド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