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2900A - 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2900A
CN115102900A CN202110247317.5A CN202110247317A CN115102900A CN 115102900 A CN115102900 A CN 115102900A CN 202110247317 A CN202110247317 A CN 202110247317A CN 115102900 A CN115102900 A CN 115102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cy
node
mpls
message
srv6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73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然
赵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2473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02900A/zh
Priority to US18/549,115 priority patent/US20240154902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79343 priority patent/WO202218416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102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29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04L45/507Label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1Routing in networks with a plurality of addressing schemes, e.g. with both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位于第一SR‑MPLS域的源节点基于段路由策略SR‑Policy向位于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发送报文,其中,所述报文的SR‑Policy段列表中包括MPLS标签形式的BSID,以用于所述报文穿过位于所述第一SR‑MPLS域和第二SR‑MPLS域之间的SRv6域;第一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将MPLS标签形式的BSID替换为目的地址为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并基于所述SRv6‑Policy转发所述报文,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根据SR‑Policy中携带的行为指示信息解封装所述报文的IPv6头及其扩展头,并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以在所述第二SR‑MPLS域中转发所述报文,直至所述报文转发到所述目的节点。本发明实现了报文跨SR‑MPLS域和SRv6域的报文转发。

Description

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SR-MPLS具有源路由且使用现有的MPLS数据面等优点,所以目前网络已经支持SR-MPLS,如果SRv6部署到现有网络,就需要SRv6网络与SR-MPLS网络共存及互通。如图1所示是SR-MPLS与SRv6互通场景的一种SR-MPLS over SRv6场景,R1、R2及R3属于SR-MPLS网络,R3、R4及R5属于SRv6网络,R5、R6及R7属于SR-MPLS网络,R3及R5是边界节点同时属于SR-MPLS及SRv6网络,但是对于处于SR-MPLS及SRv6网络的节点,数据包从SRv6域与MPLS域的边界节点转发到MPLS域内的节点时,目前未有协议和方案来解决数据包从R5节点出来后如何转发,查找哪张转发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数据包从SRv6域与MPLS域的边界节点转发到MPLS域内的节点时,如何进行转发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该方法包括:位于第一SR-MPLS域的源节点基于段路由策略SR-Policy向位于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发送报文,其中,所述报文的SR-Policy段列表中包括MPLS标签形式的BSID,以用于所述报文穿过位于所述第一SR-MPLS域和第二SR-MPLS域之间的SRv6域;第一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将MPLS标签形式的BSID替换为目的地址为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并基于所述SRv6-Policy转发所述报文,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为所述第一SR-MPLS域与所述SRv6域之间的边界节点,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为所述SRv6域与第二SR-MPLS域之间的边界节点;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根据SR-policy中携带的行为指示信息解封装所述报文的IPv6头及其扩展头,并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以在所述第二SR-MPLS域中转发所述报文,直至所述报文转发到所述目的节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源节点基于SR Policy向目的节点发送报文之前,还包括:控制器向所述源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的SR-Policy,其中,所述SR-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目的节点的SR-Policy段列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源节点基于SR Policy信息向目的节点发送报文之前,还包括: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其中,所述SRv6-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段列表和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表示: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并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所述报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将MPLS标签形式的BSID替换为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 Policy,包括:当所述报文命中MPLS BSID表项时,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将所述报文封装IPv6头和SRH头,并将End.DM SID放在SRH中的最后一跳。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解封装所述报文的IPv6头及其扩展头,包括: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发现所述报文的目的地址是自己且需要执行所述行为指示信息所标识的操作,则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按照所述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所标识的操作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报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行为指示信息为在SR-Policy隧道属性中定义的Sub-TLV:End.DM SID Sub-TLV,所述End.DM SID Sub-TLV用于标识节点的转发行为,当特定节点下发BGP SRv6 Policy到本节点时,扩展End.DM SID sub-TLV,该字段携带SRv6Policy目的节点的End.DM SID Sub-TLV,当SRv6 Policy中携带MPLS标签形式的BSID时,同时携带有End.DM SID Sub-TLV。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时,携带有标识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转发行为的End.DMSID Sub-TLV。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时,当SRv6 Policy中携带MPLS标签形式的BSID时,同时携带有End.DM SID Sub-TLV。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边界节点接收到下发的所述SRv6 Policy后,如果有MPLS标签形式的BSID和End.DM SID Sub-TLV,则将End.DM SIDSub-TLV保存在MPLS BSID的表项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该***包括:位于第一SR-MPLS域的源节点、位于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所述第一SR-MPLS域与所述SRv6域之间的第一边界节点、以及所述SRv6域与第二SR-MPLS域之间的第二边界节点,其中,所述源节点,用于基于段路由策略SR-Policy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报文,其中,所述报文的SR-Policy段列表中包括MPLS标签形式的BSID,以用于所述报文穿过位于所述第一SR-MPLS域和第二SR-MPLS域之间的SRv6域;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将MPLS标签形式的BSID替换为目的地址为所述SRv6域与第二SR-MPLS域之间的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并基于所述SRv6-Policy转发所述报文;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后,根据SR-policy中携带的行为指示信息解封装所述报文的IPv6头获取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MPLS标签转发所述报文至所述目的节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控制器,用于向所述源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的SR-Policy,其中,所述SR-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目的节点的SR-Policy段列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其中,所述SRv6-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段列表和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表示: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并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所述报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还用于在所述报文命中MPLS BSID表项的情况下,将所述报文封装IPv6头和SRH头,并将End.DM SID放在SRH中的最后一跳。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如果发现所述报文的目的地址是自己且需要执行所述行为指示信息所标识的操作,则按照所述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所标识的操作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所述报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创建从SR-MPLS域的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端到端SRPolicy,中间通过MPLS标签形式的BSID穿过不支持MPLS的SRv6域,从而实现了报文跨SR-MPLS域和SRv6域的报文转发。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SR-MPLS与SRv6共存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转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1向R7的报文转发过程的数据包封装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1向R7的报文转发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器向SR-policy头节点下发的SR-policy信息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器向SR-policy头节点下发的SR-policy信息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扩展的Sub-TLV数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对本发明中涉及到的相关术语和技术进行简要描述。
网络通信中,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是一种源路由技术,采用该技术时,转发点不需要感知业务状态,只需维护拓扑点信息,即可实现业务实例数与网络的解耦,大大提升了网络支持泛在连接的能力和扩展性。SR的原理是在源节点通过把携带路由信息的指令压栈到报文头中,中间转发点逐跳弹出相关的指令进行报文转发。
SR技术在数据面考虑了两种封装,一种是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ing,MPLS)封装,重用MPLS数据平面,另一种是SRv6,使用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的封装,SR架构可以运行在这两种数据平面上。MPLS转发平面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就可以应用于SR模型,SRv6技术在IPv6报文中新增SRH(Segment Routing Header)报头,用于存储128bit IPv6地址格式的SRv6 SID(segmentID)列表。128位SRv6 SID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标识节点位置的LOC字段(IPv6前缀格式,可路由)、标识服务和功能的FUNC字段(本地识别)以及存储相关参数的ARG字段。一个标准的SRv6 SID可以定义特定节点的路径信息及服务和功能信息。
SR Policy(Segment Routing Policy,段路由策略)提供了灵活的转发路径选择方法,满足用户不同的转发需求。当Segment Routing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存在多条路径时,合理利用SR Policy选择转发路径,不仅可以方便管理员对网络进行管理和规划,还可以有效地减轻网络设备的转发压力。
为了支持SR Policy,MP-BGP定义了新的子地址族,并新增了SR Policy NLRI(Network Layer Reachability Information,网络层可达性信息),即SR Policy路由。SR-TE Policy路由中包含SR Policy的相关配置,包括BSID、color、Endpoint、Preference和Weight等。设备将SR Policy路由发布给对等体后,对等体也可以根据SR Policy转发流量。
设备支持为BGP路由添加Color扩展团体属性,为BGP路由添加Color扩展团体属性后,如果设备收到匹配该路由的报文,则会根据该路由Color扩展团体属性中的Color值查找具有相同Color值的SR Policy,使设备可以该通过SR-TE Policy转发报文。如果未查找到具有相同Color值的SR-TE Policy,则设备通过最优路由转发报文。
针对SR域边界节点如何转发数据报文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位于第一SR-MPLS域的源节点基于段路由策略SR-Policy向位于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发送报文,其中,所述报文的SR-Policy段列表中包括MPLS标签形式的BSID,以用于所述报文穿过位于所述第一SR-MPLS域和第二SR-MPLS域之间的SRv6域;
步骤S204,第一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将MPLS标签形式的BSID替换为目的地址为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并基于所述SRv6-Policy转发所述报文,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为所述第一SR-MPLS域与所述SRv6域之间的边界节点,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为所述SRv6域与第二SR-MPLS域之间的边界节点;
步骤S206,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根据SR-policy中携带的行为指示信息解封装所述报文的IPv6头及其扩展头,并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以在所述第二SR-MPLS域中转发所述报文,直至所述报文转发到所述目的节点。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202之前,控制器向所述源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的SR-Policy,其中,所述SR-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目的节点的SR-Policy段列表。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其中,所述SRv6-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段列表和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表示: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并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所述报文。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204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将MPLS标签形式的BSID替换为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 Policy,包括:当所述报文命中MPLS BSID表项时,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将所述报文封装IPv6头和SRH头,并将End.DM SID放在SRH中的最后一跳。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206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解封装所述报文的IPv6头及其扩展头,包括: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发现所述报文的目的地址是自己且需要执行所述行为指示信息所标识的操作,则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按照所述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所标识的操作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为指示信息为在SR-Policy隧道属性中定义的Sub-TLV:End.DM SID Sub-TLV,所述End.DM SID Sub-TLV用于标识节点的转发行为,当特定节点下发BGP SRv6 Policy到本节点时,扩展End.DM SID sub-TLV,该字段携带SRv6 Policy目的节点的End.DM SID Sub-TLV,当SRv6 Policy中携带MPLS标签形式的BSID时,同时携带有End.DM SID Sub-TLV。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时,携带有标识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转发行为的End.DM SID Sub-TLV。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时,当SRv6 Policy中携带MPLS标签形式的BSID时,同时携带有End.DM SID Sub-TLV。所述第一边界节点接收到下发的所述SRv6 Policy后,如果有MPLS标签形式的BSID和End.DM SID Sub-TLV,则将End.DM SID Sub-TLV保存在MPLS BSID的表项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转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包括源节点10、目的节点20、第一边界节点30和第二边界节点40。
源节点10位于第一SR-MPLS域,所述目的节点20位于第二SR-MPLS域,所述第一边界节点30为第一SR-MPLS域与所述SRv6域之间的边界节点,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为所述SRv6域与第二SR-MPLS域之间的边界节点。
所述源节点10,用于基于段路由策略SR-Policy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报文,其中,所述报文的SR-Policy段列表中包括MPLS标签形式的BSID,以用于所述报文穿过位于所述第一SR-MPLS域和第二SR-MPLS域之间的SRv6域。
所述第一边界节点2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将MPLS标签形式的BSID替换为目的地址为所述SRv6域与第二SR-MPLS域之间的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并基于所述SRv6-Policy转发所述报文;
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后,根据SR-policy中携带的行为指示信息解封装所述报文的IPv6头获取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MPLS标签转发所述报文至所述目的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控制器50,控制器50用于向所述源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的SR-Policy,其中,所述SR-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目的节点的SR-Policy段列表。
所述控制器50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其中,所述SRv6-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段列表和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表示: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并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所述报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30,还用于在所述报文命中MPLS BSID表项的情况下,将所述报文封装IPv6头和SRH头,并将End.DM SID放在SRH中的最后一跳。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40,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如果发现所述报文的目的地址是自己且需要执行所述行为指示信息所标识的操作,则按照所述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所标识的操作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所述报文。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以SR-MPLS over SRv6场景为例进行描述。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1向R7的报文转发过程的数据包封装示意图。如图4所示,R1、R2及R3属于SR-MPLS网络,R3、R4及R5属于SRv6网络,R5、R6及R7属于SR-MPLS网络,R3及R5是边界节点同时属于SR-MPLS及SRv6网络。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1向R7的报文转发过程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报文转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2:R1上创建到R7的端到端SR Policy,中间通过MPLS标签形式的BSID穿过不支持MPLS的SRv6区域。
R1上的具体segment-list列表为{R2,R3,BSID1,R6,R7}。
步骤S504:R3接收到数据包后,将MPLS标签形式的BSID1替换为目的地为R5的SRv6Policy,即压入Segment-list为End.X of R4--->R5及R5的End.DM SID的SRH头。
由于R3保存了MPLS标签形式的BSID1与目的地为R5的SRv6 Policy的映射关系,所以R3看到BSID1后,可以直接压入目的地为R5的SRv6 Policy列表。
End.DM代表的指令是“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且IPv6头下面是MPLS标签,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报文”。
步骤S506:R5接收到数据包,确定目的地址是R5且执行End.DM SID的操作,那么R5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且知道IPv6头下面是MPLS标签,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报文到R6。
实施例二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器向SR-policy头节点下发的SR-policy信息的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SR-MPLS over SRv6场景中,R1、R2及R3属于SR-MPLS网络,R3、R4及R5属于SRv6网络,R5、R6及R7属于SR-MPLS网络,R3及R5是边界节点同时属于SR-MPLS及SRv6网络。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器向SR-policy头节点下发的SR-policy信息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2:控制器向R1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R7的SR-MPLS Policy1信息。
控制器向R1下发的目的地址为R7的SR-NPLS Policy1信息可包括:
SR-MPLS Policy1(end-point=R7);
segment-list=(R2,R3,BSID1,R6,R7)。
步骤S704:控制器向R3下发目的地址为R5的SRv6 Policy2信息,SRv6 Policy2是扩展现有的SR-Policy信息,增加R5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
控制器向R3下发的目的地址为R5的SRv6 Policy2信息可包括:
SRv6 Policy2(end-point=R5)segment-list=(End.x of R4-->R5)
MPLS BSID=BSID1;
End.DM=End.DM of R5。
实施例三
在draft-ietf-idr-segment-routing-te-policy-09中定义了SR-Policy隧道属性,SR-Policy隧道属性中定义了一系列的Sub-TLV用于携带相关的SR-Policy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扩展新的Sub-TLV:END.DM SID Sub-TLV,该新的Sub-TLV用于标识节点的转发行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END.DM SID Sub-TLV的数据结构可见图8所示,如图8所示,该Sub-TLV可包括如下字段type、length、Flags和Reserved,以及IPv6 Node Address。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本节点收到特定节点发来的SR policy信息中携带END.DM SID信息。具体地,在SR-Policy隧道属性中定义新的Sub-TLV:END.DM SID Sub-TLV用于标识节点的转发行为。
特定节点下发BGP SRv6 Policy到本节点时,扩展End.DM SID sub-TLV,该字段携带SRv6 Policy目的节点的End.DM SID。
具体地,SRv6 Policy携带MPLS label形式的BSID时,则必须同时携带End.DM SIDsub-TLV。
具体地,节点收到BGP下发的SRv6 Policy,如果有MPLS标签形式的BSID,和End.DMSID,则End.DM SID保存在MPLS BSID的表项中。
具体地,当报文命中所述的MPLS BSID的表项标签表项时,封装IPv6头和SRH,且把End.DM SID放在SRH中的最后一跳。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第一SR-MPLS域的源节点基于段路由策略SR-Policy向位于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发送报文,其中,所述报文的SR-Policy段列表中包括MPLS标签形式的BSID,以用于所述报文穿过位于所述第一SR-MPLS域和第二SR-MPLS域之间的SRv6域;
第一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将MPLS标签形式的BSID替换为目的地址为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并基于所述SRv6-Policy转发所述报文,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为所述第一SR-MPLS域与所述SRv6域之间的边界节点,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为所述SRv6域与第二SR-MPLS域之间的边界节点;
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根据SR-Policy中携带的行为指示信息解封装所述报文的IPv6头及其扩展头,并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以在所述第二SR-MPLS域中转发所述报文,直至所述报文转发到所述目的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基于SRPolicy向目的节点发送报文之前,还包括:
控制器向所述源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的SR-Policy,其中,所述SR-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目的节点的SR-Policy段列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基于SRPolicy信息向目的节点发送报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其中,所述SRv6-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段列表和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表示: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并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所述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将MPLS标签形式的BSID替换为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 Policy,包括:
当所述报文命中MPLS BSID表项时,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将所述报文封装IPv6头和SRH头,并将End.DM SID放在SRH中的最后一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解封装所述报文的IPv6头及其扩展头,包括:
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发现所述报文的目的地址是自己且需要执行所述行为指示信息所标识的操作,则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按照所述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所标识的操作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指示信息为在SR-Policy隧道属性中定义的Sub-TLV:End.DM SID Sub-TLV,所述End.DM SID Sub-TLV用于标识节点的转发行为,当特定节点下发BGPSRv6 Policy到本节点时,扩展End.DM SID sub-TLV,该字段携带SRv6 Policy目的节点的End.DM SID Sub-TLV,当SRv6 Policy中携带MPLS标签形式的BSID时,同时携带有End.DM SID Sub-TLV。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时,携带有标识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转发行为的End.DM SID Sub-TLV。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时,当SRv6 Policy中携带MPLS标签形式的BSID时,同时携带有End.DM SID Sub-TLV。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边界节点接收到下发的所述SRv6 Policy后,如果有MPLS标签形式的BSID和End.DM SID Sub-TLV,则将End.DM SID Sub-TLV保存在MPLS BSID的表项中。
10.一种报文转发***,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第一SR-MPLS域的源节点、位于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所述第一SR-MPLS域与SRv6域之间的第一边界节点、以及所述SRv6域与第二SR-MPLS域之间的第二边界节点,其中,
所述源节点,用于基于段路由策略SR-Policy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报文,其中,所述报文的SR-Policy段列表中包括MPLS标签形式的BSID,以用于所述报文穿过位于所述第一SR-MPLS域和第二SR-MPLS域之间的SRv6域;
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将MPLS标签形式的BSID替换为目的地址为所述SRv6域与第二SR-MPLS域之间的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并基于所述SRv6-Policy转发所述报文;
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后,根据SR-Policy中携带的行为指示信息解封装所述报文的IPv6头获取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MPLS标签转发所述报文至所述目的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用于向所述源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第二SR-MPLS域的目的节点的SR-Policy,其中,所述SR-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目的节点的SR-Policy段列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下发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所述SRv6-Policy,其中,所述SRv6-Policy包括到达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SRv6-Policy段列表和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的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表示: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并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所述报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还用于在所述报文命中MPLS BSID表项的情况下,将所述报文封装IPv6头和SRH头,并将End.DM SID放在SRH中的最后一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如果发现所述报文的目的地址是自己且需要执行所述行为指示信息所标识的操作,则按照所述行为指示信息End.DM SID所标识的操作解封装IPv6头及其扩展头,根据MPLS标签查询MPLS标签转发表转发所述报文。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247317.5A 2021-03-05 2021-03-05 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5102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7317.5A CN115102900A (zh) 2021-03-05 2021-03-05 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18/549,115 US20240154902A1 (en) 2021-03-05 2022-03-04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2/079343 WO2022184169A1 (zh) 2021-03-05 2022-03-04 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7317.5A CN115102900A (zh) 2021-03-05 2021-03-05 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2900A true CN115102900A (zh) 2022-09-23

Family

ID=83154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7317.5A Pending CN115102900A (zh) 2021-03-05 2021-03-05 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4902A1 (zh)
CN (1) CN115102900A (zh)
WO (1) WO202218416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5685A (zh) * 2023-09-06 2023-10-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55890A (zh) * 2022-10-28 202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
CN116938807B (zh) * 2023-09-14 2023-12-2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34002B2 (en) * 2018-10-22 2021-09-28 Cisco Technology, Inc. Packet network interworking including segment routing
CN111669330B (zh) * 2019-03-08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bier报文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US11012350B2 (en) * 2019-07-16 2021-05-18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 interworking with no cross-domain stat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5685A (zh) * 2023-09-06 2023-10-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915685B (zh) * 2023-09-06 2023-12-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54902A1 (en) 2024-05-09
WO2022184169A1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13079B (zh) 包括段路由的分组网络互通
CN111510379B (zh) Evpn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
CN108574630B (zh) Evpn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
CN106572023B (zh) 一种实现比特位索引显示复制的方法及比特位转发路由器
US8467411B1 (en) Service-specific forwarding in an LDP-RSVP hybrid network
EP184233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ext-based prefix updates in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CN111385207B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转发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
WO2018072728A1 (zh) 段标识sid获取
CN115102900A (zh) 报文转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18032961A1 (zh) 一种管理信息的方法,装置及***
EP3148131B1 (en) Address information publis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032962A1 (zh) 一种信息同步的方法,装置及***
CN110896379B (zh) 报文的发送方法、绑定关系的通告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11418A (zh) 报文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572021B (zh) 一种实现网络虚拟化叠加的方法与网络虚拟化边缘节点
US20230370358A1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edge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868214B (zh) 分组内的协调负载转移oam记录
WO2020156090A1 (zh) 一种建立跨域转发路径的方法、装置及***
CN112511427B (zh) 段路由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23371B1 (en) Micro SID packet processing with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EP2515485A1 (en)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routing information for redundant connections
CN113904981B (zh) 一种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7525949B1 (en) Forwarding for network devices
WO2021179935A1 (zh) 路由确定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KR20230088494A (ko) 다음 홉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