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2610B - 包含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药物组合物、保健功能食品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包含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药物组合物、保健功能食品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2610B
CN115052610B CN202180012909.7A CN202180012909A CN115052610B CN 115052610 B CN115052610 B CN 115052610B CN 202180012909 A CN202180012909 A CN 202180012909A CN 115052610 B CN115052610 B CN 115052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ulture
inflammatory
f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29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2610A (zh
Inventor
慎汉縡
李文镛
金荣信
金度勋
李东勋
李仁玉
徐敏豪
许普惠
金友利
金炳国
崔仁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T&G Corp
CKD Bi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T&G Corp
CKD Bi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T&G Corp, CKD Bio Corp filed Critical KT&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052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2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2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2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7Lactobacilli, e.g. L. acidophilus or L. brev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35Bacteria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ro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00/00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 A23V2200/30Foods, ingredients or supplements having a functional effect on health
    • A23V2200/314Foods, ingredients or supplements having a functional effect on health having an effect on lung or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00/00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 A23V2200/30Foods, ingredients or supplements having a functional effect on health
    • A23V2200/324Foods, ingredients or supplements having a functional effect on health having an effect on the immune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69Plantaru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或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包含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也称为“CKDB‑KC3”)作为活性成分的组合物。对于本发明的新型菌株,进行了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的特性实验;益生菌对肠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对耳肿胀的抗炎作用试验;对由如微粉尘等大气污染物造成的呼吸***损伤的防御作用等动物实验,确认了植物乳杆菌KC3菌株显示出优异的免疫紊乱改善和呼吸***炎症疾病抑制活性,因此可将其有用地用作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或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Description

包含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药物组合物、保健功能食品及其 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预防或治疗免疫紊乱(immune disorders)及呼吸***炎症疾病的包含新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KC3菌株作为活性成分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homeostasis)的特性,它也会在免疫***中起作用。“免疫”是指生物体为排除自身成分以外的物质破坏生物体的体内平衡或威胁自身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物体防御反应,其是保护身体免受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等侵入的有害物质的影响的防御***,可以说是一种通过吞噬作用去除外部刺激物质,或减轻伤口发生的严重炎症而维持体内平衡的活动。因病原体流入体内而被激活的包括炎症反应的所有免疫作用,在病原体被清除后会恢复正常状态,但是当免疫调节有困难时,免疫反应就会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人。免疫功能不足或降低的状态被称为“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t)”,在这种状态下,免疫反应不能正常活性化,对体内异物不能做出正常的反应,从而引起感染。相反,“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是指某些免疫功能过度反应,导致免疫***失衡,从而导致过敏反应(Immunology.49,1992;Dig dis Sci.52,pp 1890-1896,2007;JLife Sci.19,pp 479-485,2009;Biol Pharm Bull.27,pp 617-620,2004)。
如果免疫***无法实现正常调节而变得不平衡,就会因体内细胞因子失衡、T/B细胞增殖失衡、抗氧化营养素耗竭等原因而导致免疫调节紊乱,此时,炎症物质分泌增多,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且会因为无法应对病原体的流入而导致炎症加重。因此,人体的免疫反应必需达到平衡并能实现正常调节才能维持健康,故调节免疫的能力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备受重视(J Allergy clin immunol.9,pp 616,1993;Immunology.47,pp 75,1982)。
脾脏参与免疫调节,并分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 5,IL-5)、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的执行阶段起到作用,在免疫细胞与炎症***之间的信号传递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00年以来,随着全世界出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急性新型传染病,免疫力(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防御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作为针对人体体内平衡被打破或病原体入侵等威胁的生物体防御能力,免疫力包括涉及巨噬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涉及T细胞或B细胞的特异性免疫(1.A-Reum Yu,Ho-Young Park,Yun-Sook Kim,Sang-Keun Ha,Hee-Do Hong,Hee-Don Choi.2012.Immuno-enhancing Effect of Seed Extracts on a RAW264.7Macrophage Cell Line.J Korean Soc Food Sci Nutr 41(12):1671-1676)。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单核细胞(monocyte)、巨噬细胞(macrophagecell)等吞噬细胞(phagocytes)是最先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的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主要细胞群(Uthaisangsook S、Day NK、Bahna SL、Good RA、Haraguchi S,2002年,“Innateimmunity and its role against infections”,Ann,Allergy Asthma Immunol,88:253-264)。特别是,在上皮细胞屏障之后,巨噬细胞作为生物防御中的最初应对细胞,还发挥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的功能,影响与适应性免疫相关的T细胞(3.Birk RW,Gratchev A,Hakiy N,Politz O,Schledzewski K,Guillot P,Orfanos CE,Goerdt S.2001.Alternative activation of antigen-presenting cells:concepts andclinical relevance.Hautarzt 52:193-200),还去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等,并分泌有助于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4.Seon A Yoo,Ok Kyung Kim,Da-Eun Nam,Yongjae Kim,Humyoung Baek,Woojin Jun,Jeongmin Lee.2014.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Fermented Curcuma longa L.Extracts on RAW 264.7Cells.J Korean Soc Food SciNutr 43(2):216-243)。
一般来说,炎症反应是生物体的如下的防御反应过程:即当细胞或组织受到能引起任何器质性变化的入侵时,它会试图修复和再生其损伤区域。因此,这一系列反应中包括局部血管、体液的各种组织细胞、免疫相关细胞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正在尝试在细胞因子(cytokine)这一分子水平上理解炎症疾病,影响这种疾病的因素也被逐一阐明。
过敏反应可根据反应类型分为四类(即I型、II型、III型和IV型),或根据基于抗原的复敏后至发作的时间来将I型、II型或III型过敏称为速发型过敏反应,将IV型过敏称为迟发型过敏反应。
其中,I型过敏涉及IgE抗体并且称为***反应型过敏(anaphylaxis-typeallergy),其包括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疾病(如皮炎、胃肠炎等)、过敏性鼻炎(如花粉病)、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等。
哮喘(asthma)是以气道对各种刺激的过敏性为特征的疾病,由气道大范围狭窄引起的喘鸣、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可自然地、或经过治疗而可逆地好转。大多数哮喘为过敏性疾病,并且其特征为慢性气道炎症(chronic airway inflammation)和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Minoguchi K and Adachi M.Pathophysiology ofasthma.In:Cherniack NS,Altose MD,Homma I,editors.Rehabilitation of thepatient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New York:McGraw-Hill,1999,pp97-104)。
哮喘也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其原因在于,炎性细胞通过由T辅助细胞2(Thelper 2,TH2)型免疫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3而发生增殖、分化和激活,并迁移和浸润到气道及气道周边的组织中(Elias JA,et al.,J.Clin.Invest.,111,pp291-297,2003)。患有哮喘的患者的支气管中活化的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释放出各种炎症介质(如半胱氨酰白三烯、***素等),参与强烈的支气管收缩(Maggi E.,Immunotechnology,3,pp233-244,1998;Pawankar R.,Curr.Opin.Allergy Clin.Immunol.,1,pp3-6,2001;Barnes PJ,et al.,Pharmacol Rev.,50,pp515-596,1998)。
因此,由于参与炎性细胞活化的各种细胞因子(如IL-4、IL-5、IL-13等)以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产生及它们的作用使得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半胱氨酰白三烯等是炎症、过敏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哮喘的主要诱因,因此正在进行许多研究以开发抑制其产生的药物。
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与以可逆性气道阻塞和过敏性支气管炎症反应为主要特点的哮喘区分开,由此以适当方式治疗,但是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且近年来的治疗方法中没有任何方法以临床性的结果来表现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根本性治疗效果(Hele DJ,Belvisimg.2003.Novel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airway diseases.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12:5-18;Fox JC,FitzgeraldMF.2009.The role of animal mode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ofemerging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PD.Curr OpinPharmacol.9:231-242)。
原则上,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病理机制。例如,分别具有如下的各自的病理机制:(1)就炎性细胞而言,在哮喘中主要有肥大细胞(mast cell)、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CD4+细胞(Th2)、巨噬细胞(Macrophages)等起到作用,而与此不同地,在COPD中主要有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CD8+细胞(Tc)等起到作用;(2)就炎性介质而言,哮喘中主要涉及白三烯B(Leukotriene B)、组胺(Histamine)、IL-4、IL-5、IL-1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等,而与此不同地,COPD中主要涉及TNF-alpha、IL-8、GRO-alpha等;(3)就炎症症状而言,哮喘作用于整个气道,通常在在幼年时发生,表现出AHR(气道高反应性)、上皮脱落(Epithelial shedding)、纤维化(Fibrosis)、无组织实质性的发展(no parenchymal involvement)、粘液分泌(muscus secretion)、相对可逆的气道阻塞、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dyspnea)等特点,与此不同地,COPD作用于末梢支气管,通常在成年时期发生,表现出上皮化生(Epithelial metaplasia)、组织实质性损伤(parenchymaldestruction)、相对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BarnesPJ.2000.Mechanisms in COPD:differences from asthma.Chest 117:10S-14S;SeattaM,Turato G,Maestrelli P,Mapp CE,Fabbri LM.2001.Cellular and structural base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63:1304-1309)。
迄今为止,本发明人欲利用针对呼吸***炎症疾病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抗体作为治疗剂,重点进行了使用各种资源(特别是使用包括已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乳酸菌株在内的天然资源)的治疗剂的开发。
韩国授权专利第10-2011883号公开了具有抗肥胖作用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及其用途;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8-0044245号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便秘效果的新型乳酸菌及其用途;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9-0022168号公开了具有降低胆固醇及缓解肥胖症状作用的鼠李糖乳杆菌菌株CKDB009及其用途;韩国授权专利第10-1794567号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组合物,其包含特定的荔枝草提取物或从其中分离的纯化分级物作为活性成分;韩国授权专利第10-1770766号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组合物,其包含由益母草特定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韩国授权专利第10-1940042号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组合物,其包含由荔枝草和红参组成的组合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
然而,在任何以上文献中,尚未报道或公开关于包含由韩国产泡菜分离的新型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作为活性成分的免疫紊乱改善及呼吸***炎症疾病治疗剂的内容。
因此,本发明人通过以现有的韩国授权专利第10-2011883号中的具有抗肥胖效果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为对象,进行了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的特性实验(实验例1);益生菌(probiotic)对肠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作用(实验例2);对耳肿胀(ear edema)的抗炎作用试验(实验例3);对微粉尘等空气污染物引起的呼吸***损伤的防御作用(实验例4)等动物实验,确认了植物乳杆菌KC3菌株表现出优异的免疫紊乱改善及呼吸***炎症疾病抑制活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致力于开发对于呼吸***炎症疾病的预防或治疗具有优异治疗效果的治疗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呼吸***炎症疾病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包括将选自由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适用于免疫紊乱及呼吸***炎症疾病患者的步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在制备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治疗呼吸***炎症疾病患者的治疗剂中的用途。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辅助保护呼吸***炎症疾病的保健功能食品(health functional food),其包含将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健康辅助食品(supplementary health food),其包含将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或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益生菌(probiotic)制剂,其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或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为提供一种保健功能食品(healthfunctional food),其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健康辅助食品(supplementaryhealth food),其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或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益生菌(probiotic)制剂,其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作为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或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本文所定义的上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的特征在于,不从选自由酪氨酸、组氨酸、鸟氨酸及赖氨酸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氨基酸前体产生生物胺。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是一种具有改善免疫紊乱及治疗呼吸***炎症疾病功效的乳酸菌,作为16s rRNA包括SEQ ID NO.1所记载的核酸序列。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乳杆菌KC3菌株,其具有抗炎作用,特别是对改善免疫紊乱及治疗呼吸***炎症疾病具有疗效,且该菌株是从泡菜中分离的新型乳酸菌。
本文所定义的“免疫紊乱”包括如化学疗法及放射线疗法的抗癌疗法导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或骨髓移植后的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疾病、由于免疫***损伤引起的艾滋病及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癌症疾病等免疫力低下症,优选地,包括如化学疗法及放射线疗法的抗癌疗法导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或骨髓移植后的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疾病,更优选地,包括老年人的细菌性/病毒性感染、慢性呼吸***感染、慢性***、褥疮、流感、肺炎、小儿多发的水痘、麻疹、突发性皮疹、手足口病、风疹或克罗恩病。
本文所定义的“呼吸***炎症疾病”可以是选自由鼻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成的组中的任意一种呼吸***炎症疾病,具体地,包括选自由大气污染物或微粉尘引起的鼻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成的组中的任意一种呼吸***炎症疾病,但不限于此。
本文所定义的“菌株的培养物、菌株的培养物浓缩液及干燥物”是本领域常用的术语,作为活性成分包含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各种菌株培养物、浓缩其的菌株的培养物浓缩液及干燥物,但不限于此,。
本文所定义的“裂解物”裂解物可以指通过化学或物理之力破碎菌株本身而获得的产物。
与培养物的形态无关地,上述培养物可以指包括培养菌株的培养基中的部分或所有物质的物质,例如可以指包含菌株培养产生的代谢物或分泌物的物质或还可以指其裂解物,且菌株本身也可以包含在培养物中。此外,上述培养物还可以指包含发酵物。
与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成分或提取物的形态无关地,上述提取物可以指对菌株本身、菌株的裂解物、菌株的培养物或其混合物进行提取而获得的产物,并且,其是一种将提取后通过分级、浓缩等其他方法加工或处理而获得的所有物质都包括在内的广义的概念。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菌株可以通过以下制备方法获得。
例如,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KDB-CK3菌株的微生物分离及鉴定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执行,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新型菌株(也称为“CKDB-KC3”)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第一步骤为通过韩国的不同地区和类型的泡菜,优选地,市售的宗家府TM、CJ必品阁TM等市售泡菜或庆尚北道、忠清北道、京畿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等地区的餐厅、家庭、寺庙中制作的家庭用韩国产泡菜,更优选地,全罗北道全州地区生产的泡菜来获得泡菜原材料,虽然不限于此,进一步优选地,通过以下第1步骤至第6步骤来制备泡菜原材料:
(a)第1步骤:准备全罗北道地区的大白菜,去掉不能食用的部分,对半切开,在腌制桶内,将大白菜重量的1/5至1/30重量份(w/w)(优选1/10至1/20重量份(w/w))的盐溶于水,将白菜浸泡后取出,在大白菜叶中层层放盐,腌制3至8小时(优选约5至6小时)后,水洗2至12次(优选约3至5次),过筛去水分,(b)第2步骤:准备大白菜重量的1/2至1/10重量份(w/w)(优选1/3至1/6重量份(w/w))的萝卜,将萝卜的叶茎去掉,修剪和清洗后,以3至6cm(优选约4至5cm)长度切丝,分别以大白菜重量的1/5至1/30重量份(w/w)(优选1/10至1/20重量份(w/w))的量准备大葱、香葱(A.wakegi Araki)、芥菜,修剪和清洗后,切成和萝卜类似的长度,(c)第3步骤:准备大白菜重量的1/50至1/300重量份(w/w)(优选1/80至1/120重量份(w/w))的大蒜、大白菜重量的1/100至1/1000重量份(w/w)(优选1/300至1/600重量份(w/w))的生姜、大白菜重量的1/10至1/100重量份(w/w)(优选1/20至1/40重量份(w/w))的虾酱分别捣碎,且准备大白菜重量的1/10至1/100重量份(w/w)(优选1/20至1/40重量份(w/w))的鳀鱼鱼露,(d)第4步骤:将大白菜重量的1/10至1/200重量份(w/w)(优选1/20至1/80重量份(w/w))的糯米浸泡,熬成粥后放凉,待其冷却后,将在第三步骤准备好的上述虾酱、鳀鱼鱼露、大蒜、生姜和大白菜重量的1/2至1/40重量份(w/w)(优选1/5至1/10重量份(w/w))的量的辣椒粉放入其中,均匀搅拌,(e)第5步骤:将第二步骤中切成类似大小的丝的萝卜、大葱、香葱、芥菜都放入其中并搅拌后,用大白菜重量的1/2至1/40重量份(w/w)(优选1/5至1/10重量份(w/w))的盐和大白菜重量的1/2至1/40重量份(w/w)(优选1/5至1/10重量份(w/w))的白糖调味,制备泡菜调料,(f)第6步骤:在大白菜叶子和叶子之间均匀地铺上泡菜调料,用外层的叶子包裹,以使切面朝上的方式把大白菜放入桶中,在保持10至-10℃(优选0至-2℃)的低温仓库中保管,让其熟成3个月至5年(优选6个月至2年),获得泡菜原材料;
第二步骤为将上述泡菜原材料用MRS培养基(优选地,蛋白胨(peptone)稀释液)进行稀释,以平板涂布法将其以一定量接种到添加溴甲酚紫(Bromcresol purple)和叠氮化钠(sodium azide)的改良MRS培养基中,以获得接种菌株的培养基;
第三步骤为将第二步骤的接种的培养基在27至47℃(优选在32至39℃)培养12至72小时(优选26至52小时,更优选33至46小时),以获得菌落;
第四步骤为将第三步骤的菌落用MRS培养基(优选地,蛋白胨稀释液)进行稀释,在添加溴甲酚紫和叠氮化钠的改良MRS培养基中进行纯化分离,以获得变成黄色的菌落;
第五步骤为选择第四步骤的菌落作为临时的乳酸菌;
第六步骤为将在第五步骤中选择的临时的菌株铺涂布于MRS培养基(优选为,改良MRS培养基(electrically-modified MRS medium))后,通过有氧培养,纯化分离出以具有以下特性作为特征的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KC3新型菌株。
对通过上述制备工序纯化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的结果,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无论有氧或无氧条件均生长良好,就过氧化氢酶和运动性而言,被确认为是阴性,在15℃和45℃不生长,由于它无法由葡萄糖产生气、无法由精氨酸产生氨,因此确认了其属于乳酸杆菌属。
此外,通过收集在MRS培养基生长的菌落(colony),进行双链DNA测序(Solgent,Korea)获得的核酸序列(SEQ ID NO.1),对其进行BLAST搜索以鉴定菌株(strain),结果显示出与植物乳杆菌具有99%的同源性,确认本发明的新型微生物为属于植物乳杆菌种的菌株。
根据本发明的新型植物乳杆菌KC3(以下也称为“CKDB-KC3”)以具有以下特性为特征:
(1)菌的形态:在MRS琼脂平板培养基中以37℃条件培养48小时后的菌的形态
①细胞类型:杆菌
②运动性:无
③孢子形成能力:无
④革兰氏染色:阳性
(2)菌落(colony)形态:在MRS琼脂平板培养基中以37℃条件培养48小时后的菌落形态
①形状:圆形
②***:凸出
③表面:光滑(smooth)
④颜色:乳白色
(3)生理性质
①生长发育温度
-可生长的生长发育温度:15~40℃
-最佳生长温度:36~38℃
②生长发育pH
-可生长的生长发育pH:4.6~7.5
-最佳pH:6.0~7.0
③对氧气的影响:兼性厌氧性
(4)过氧化氢酶:阴性
(5)是否产生气体:阴性
(6)吲哚的产生:阴性
(7)乳酸的产生:阳性
(8)生物胺的产生:阴性
基于上述微生物鉴定结果及菌的特性,将从泡菜中分离出来的新型菌株命名为植物乳杆菌KC3(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3)(也称为“CKDB-KC3”),如现有的韩国授权专利第10-2011883号记载,已于2017年10月20日保藏于韩国生物资源中心(保藏编号:KCTC13375BP)。
此外,还可以执行本领域常规的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工序(参见韩国授权专利第10-1605516号,发明“增加乳酸菌的生存率、储存稳定性、耐酸性或耐胆汁性的方法”)。
本发明人通过以现有的韩国授权专利第10-2011883号中的具有抗肥胖效果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为对象,进行了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的特性实验(实验例1);益生菌(probiotic)对肠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作用(实验例2);对耳肿胀(ear edema)的抗炎作用试验(实验例3);对微粉尘等空气污染物引起的呼吸***损伤的防御作用(实验例4)等动物实验,确认了植物乳杆菌KC3菌株表现出优异的免疫紊乱改善及呼吸***炎症疾病抑制活性而表现出新的医学功效,从而确认了上述组合物可用作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和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和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括选自由通过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此外,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长期以类似泡菜的形式食用,没有毒性及副作用等问题。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预防”是指通过施用包括上述提取物的组合物来抑制或延迟炎症、过敏或哮喘的所有行为。此外,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治疗”是指通过施用包含上述提取物的组合物来改善或有益地改变疾病症状的所有行为。
作为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改善免疫紊乱及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包括将选自由根据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施用于免疫紊乱及呼吸***炎症疾病患者的步骤。
作为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在制备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治疗呼吸***炎症疾病患者的治疗剂中的用途。
包含根据本发明的菌株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分别按常规方法以粉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混悬剂、乳剂、糖浆剂、气雾剂等口服剂型;外用剂;栓剂;及无菌注射液的形式剂型化使用。作为可包括在包含上述提取物的组合物中的载体、赋形剂及稀释剂可以包括:乳糖、右旋糖、蔗糖、山梨糖醇、甘露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淀粉、***胶、藻酸盐、明胶、磷酸钙、硅酸钙、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聚乙烯吡络烷酮、水、羟基苯甲酸甲酯、羟基苯甲酸丙酯、滑石粉、硬脂酸镁及矿物油。制剂化时,采用常用的填充剂、增重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等稀释剂或赋形剂配制而成。用于口服给药的固体制剂包括片剂、丸剂、粉剂、颗粒剂、胶囊剂等,这些固体制剂在上述提取物及分馏物中混合至少一种以上的赋形剂(例如,淀粉、碳酸钙、蔗糖或乳糖、明胶等)而制成。此外,除了单纯的赋形剂以外,还可使用硬脂酸镁、滑石粉等润滑剂。口服液相制剂包括混悬剂、内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等,除了常用的单纯稀释剂水、液体石蜡外,还可以包括各种赋形剂,例如润湿剂、甜味剂、芳香剂、防腐剂等。用于非口服给药的制剂包括无菌水性溶液、非水溶剂、混悬剂、乳剂、冻干制剂和栓剂。
在上述制剂中,作为非水溶剂、混悬剂可以使用丙二醇、聚乙二醇、如橄榄油的植物油、以及如油酸乙酯的可注射酯等。作为栓剂的基质,可以使用半合成脂肪酸酯(witepsol)、聚乙二醇、吐温61、可可脂、月桂酸甘油酯、甘油明胶等。
包含本发明的菌株的药物组合物的优选剂量根据患者的状态及体重、疾病程度、药物形式、给药途径及给药持续时间而不同,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适当选择。然而,为了获得期望的效果,包含本发明的菌株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以0.0001至100mg/kg/天、优选0.001至100mg/kg/天的量施用。可以每天施用一次或每天分几次施用。上述剂量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菌株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施用于如大鼠、小鼠、家畜和人的哺乳动物。可以设想任何给药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口服、直肠或静脉、肌肉、皮下、子宫内硬膜或脑室内(Intracerebroventricular)注射方式给药。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相对于组合物总重量,包含0.1至50重量%的上述菌株。
作为非口服制剂,包括无菌水性溶液、非水溶剂、混悬剂、乳剂、冻干制剂和栓剂。作为非水溶剂、混悬剂,使用丙二醇、聚乙二醇、如橄榄油的植物油、以及如油酸乙酯的可注射酯等。作为栓剂的基质,可以使用半合成脂肪酸酯(witepsol)、聚乙二醇、吐温61、可可脂、月桂酸甘油酯、甘油明胶等。
本发明的菌株的优选剂量根据患者的状态及体重、疾病程度、药物形式、给药途径及给药持续时间而不同,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适当选择。然而,为了获得期望的效果,本发明的菌株可以以0.0001至100mg/kg、优选0.001至100mg/kg的量,按照每天施用一次或每天分几次施用的方式被给药。在组合物中,本发明的菌株相对于总组合物的总重量,可以以0.0001至50重量%的含量进行配制。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施用于如大鼠、小鼠、家畜和人的哺乳动物。可以设想任何给药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口服、直肠或静脉、肌肉、皮下、子宫内硬膜及脑室内(intracere broventricular)注射方式给药。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或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益生菌(probiotic)制剂,其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作为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免疫紊乱改善及呼吸***炎症疾病治疗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包括将选自由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施用于免疫紊乱及呼吸***炎症疾病患者的步骤。
作为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在制备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治疗呼吸***炎症疾病患者的治疗剂中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益生菌(probiotic)制剂,其包含选自由上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上述菌株的培养物、上述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可以从泡菜中分离。上述制剂可以根据本领域已知的方法通过各种剂型和方法制备和施用。例如,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其培养液、上述培养液的浓缩液或其干燥物可以与制药领域常用的载体混合,以粉剂(powder)、液剂(liquids and solutions)、片剂(tablet)、胶囊(capsule)、糖浆(syrup)、混悬剂(suspension)或颗粒剂(granule)等的形式制备和施用。上述载体可以是例如粘合剂、滑泽剂、崩解剂、赋形剂、增溶剂、分散剂、稳定剂、助悬剂、色素及香料等,但不限于此。此外,给药剂量可根据体内的活性成分的吸收度、失活率、***速度、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牲畜品种(pedigree)、状态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适当地选择。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保健功能食品(health functional food)组合物,其包括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健康辅助食品,其包括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本文中所定义的“保健功能食品(health functional food)”是指根据有关保健功能食品的第6727号法律,使用具有对人体有用的功能性的原材料或成分制备及加工的食品,“功能性”是指针对人体的构造及功能调节营养素或为了在保健用途方面获得有用效果(如生理学方面的作用等)而摄取。
本发明的保健功能食品,相对于组合物总重量,以0.01至95%,优选以1至80%重量百分比包含上述提取物。
此外,可以制备及加工成粉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混悬剂、乳剂、糖浆等的药物给药形式或茶包、浸出茶、保健饮料等形式的保健功能食品(health functionalfood)。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其包括选自由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也称为“CKDB-KC3”,保藏编号:KCTC13375BP)、其培养物、其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此外,上述保健功能食品(health functional food)可以添加食品添加剂,其中,对于是否适合作为“食品添加剂”而言,除非有其他规定,否则将按照由食品药品***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法典》的通则及通用试验方法,基于相应品目的规格及标准来进行判断。
上述《食品添加剂法典》所列品目可包括,如酮类、甘氨酸、柠檬酸钾、烟酸、肉桂酸等化学合成产品;柿子色素、甘草提取物、结晶纤维素、瓜尔豆胶等的天然添加剂;L-谷氨酸钠制剂、面条用碱性添加剂、保存剂制剂、焦油色素制剂等混合制剂。
包含本发明的菌株的功能性食品可以包括:如面包、年糕类、干果类、糖果类、巧克力类、口香糖、果酱类等的点心类;如冰激凌类、冷冻甜品(frozen dessert)、冰激凌粉类等的冰激凌产品类;如奶类、低脂奶类、乳糖水解奶、加工奶类、山羊奶、发酵奶类、酪乳类、浓缩奶类、奶油类、酪乳、天然奶酪、加工奶酪、奶粉类、乳清类等的乳加工制品类;如加工肉制品、蛋加工品、汉堡包等的肉制品(meat products);如鱼饼、火腿、香肠、培根等的鱼肉加工品的鱼肉制品类(fish and meat products);如拉面类、干面类、生面类、油炸面类、糊化干面类、改良熟面类、冷冻面类、意大利面等的面类;果汁饮料,蔬菜类饮料、碳酸饮料、豆奶类、酸奶等的如乳酸菌饮料、混合饮料的饮料;如酱油、大酱、辣椒酱、春酱、清国酱、混合酱、醋、调味酱类、番茄酱、咖喱、调味汁的调味食品;人造黄油;起酥油;及披萨,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保健功能性饮料组合物,除了以规定的比例作为必需成分包含上述菌株外,对其他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与通常的饮料一样,作为附加成分包含各种调味剂或天然碳水化合物。上述天然碳水化合物的示例包括如单糖(例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例如,麦芽糖、蔗糖等)、及多糖(例如,糊精、环糊精等)的常规糖类;及如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等的糖醇。作为除上述以外的调味剂,可以有效使用天然调味剂(索马甜、甜叶菊提取物(例如,莱鲍迪苷A、甘草甜素等))及合成调味剂(糖精、阿斯巴甜等)。上述天然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通常为每100ml本发明的组合物添加约1至20g(优选地,添加约5至12g)。
除上述所记载的内容,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包含各种营养剂、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合成香料及天然香料等调味剂、着色剂及增稠剂(奶酪、巧克力等)、果胶酸及其盐、海藻酸及其盐、有机酸、保护性胶体增稠剂、pH调节剂、稳定剂、防腐剂、甘油、醇、用于碳酸饮料的碳酸化剂等。此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包含用于制备天然果汁及果汁饮料及蔬菜饮料的果肉。这些成分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这些添加剂的比例没有那么重要,但是通常在每100重量份本发明组合物中添加0至约20重量份的范围内选择。
此外,本发明的菌株可以添加到食品或饮料中。此时,食品或饮料中的上述菌株的添加量可以为食品总重量的0.01至15重量%,而保健饮料组合物中,以100ml为基准可添加0.02至5g、优选添加0.3至1g。
在制备上述保健功能食品(health functional food)的过程中,添加到包括饮料的食品中的本发明的菌株,可以根据需要而适当增加或减少。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以现有的韩国授权专利第10-2011883号中的具有抗肥胖效果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为对象,进行了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的特性实验(实验例1),益生菌(probiotic)对肠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作用(实验例2);对耳肿胀(ear edema)的抗炎作用试验(实验例3);对微粉尘等空气污染物引起的呼吸***损伤的防御作用(实验例4)等动物实验,确认了植物乳杆菌KC3菌株表现出优异的免疫紊乱改善及呼吸***炎症疾病抑制活性,并进一步确认了上述组合物可有效用作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和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因此其可作为免疫紊乱改善及呼吸***炎症疾病的预防或治疗剂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于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bronchoalveolar lavage)中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数的比例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图2是植物乳杆菌KC3的保藏证明。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胆汁耐受性实验结果的图(其中,所有数值(或值)为重复3次的平均±标准差,*为标出含牛胆(with oxgall)和无牛胆(withoutoxgall)的组之间p<0.05的情况)。
图4是示出对于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pH耐性实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组合物、用途及制备进行各种变形及修改。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但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不以任何方法限制于以下实施例。
然而,以下实施例及实验例仅在不限制本发明范围的范围内进行示例,本发明的内容不受以下实施例及实验例的限制。
实施例1: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的分离
1-1:准备泡菜原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原材料的泡菜是全罗北道地区的家庭用泡菜,其按照以下工序制备,且材料全部从当地超市(泉州市莞山区Hanaro超市)购买使用。
(1)第1步骤:准备5颗大白菜(每颗约1kg),去掉不能食用的部分,对半切开。将500g盐溶于水,放入腌制桶中,将大白菜浸泡后取出,在白菜叶子和叶子之间的每一层放入盐,腌制5至6小时左右后,清洗3至4次,用滤水篮捞出,沥干。
(2)第2步骤:准备2个萝卜(每个约1.2kg),去掉萝卜的叶和茎,修剪并洗净后,切成4至5cm长的丝,对大葱1/2捆(约0.5kg)、香葱1/2捆(约0.5kg)、芥菜1/2捆(约0.5kg)也进行修剪并洗净后,切成与萝卜相同的长度。
(3)第3步骤:大蒜50g、生姜10g、虾酱200g剁碎,并准备鳀鱼鱼露300ml(约200g)。将150g糯米浸泡,熬成粥后放凉,待糯米粥放凉后加入已准备好的上述虾酱、鳀鱼鱼露、大蒜、生姜以及辣椒粉500g,搅拌均匀。
(4)第4步骤:将切成与第二步骤相同长度的丝状的萝卜、大葱、香葱、芥菜全部放入其中,搅拌好后,加盐(约0.5kg)和白糖(约0.5kg)调味,制作泡菜调料。
(5)第5步骤:将泡菜调料均匀地放入白菜叶和白菜叶之间,用外叶进行包裹,以使大白菜的切面朝上的方式放入桶中,存放在低温仓库(0至-2℃),使其熟成1年,制成泡菜原材料。
1-2:新型微生物的分离
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微生物分离及鉴定过程为,将上述1-1的泡菜原材料用蛋白胨(MB-B2220,MB cell)稀释液稀释,分别以0.1ml的量,以平板涂布法接种至添加有溴甲酚紫(114375,Sigma)和叠氮化钠(S2002,sigma)的MRS固体培养基(MRS培养基(DF0881-17-5,Difco)、1.5%琼脂(214010,Difco)),在37℃厌氧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将在培养基中变黄的菌落选为临时乳酸菌。
将纯化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的结果,确认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的兼性厌氧杆菌,而就过氧化氢酶和运动性而言均为阴性。
此外,在15℃和45℃条件下未生长,且由于无法由葡萄糖产生气、无法由精氨酸产生氨,因此确认了其属于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属(genus)。
1-3:微生物鉴定(葡利用性分析,16s rRNA鉴定)
1-3-1:糖利用性(utilization)分析
对于以如上所述方式选择的乳酸菌,使用API CHL50试剂盒(50300,bioMerieux)检验了糖利用性。分析结果,如下表1所示,确认其利用D-核糖、D-半乳糖、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D-甘露糖醇、D-山梨糖醇、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thyl-alpha-D-mannopyranoside)、苦杏仁苷、熊果苷、七叶苷柠檬酸铁(esculin ferric citrate)、D-纤维二糖、D-麦芽糖、D-乳糖、D-蜜二糖(Melibiose)、D-蔗糖、D-海藻糖、D-松三糖(melezitose)、D-棉子糖(Raffinose)的糖。
表1
/>
1-3-2:16s rRNA鉴定
收集在MRS固体培养基(MRS培养基(DF0881-17-5,Difco)、1.5%琼脂(214010,Difco))中生长的菌落(colony),并进行双链DNA测序(Solgent,Korea)。对获得的碱基序列(表2中的SEQ ID.1)进行BLAST搜索来鉴定菌株,结果显示出与植物乳杆菌99%的同源性,确认本发明的新型微生物为属于植物乳杆菌种的菌株(以下也称为“KC3新型乳酸菌”或“CKDB-KC3”)。
表2植物乳杆菌KC3的16s rRNA碱基序列
/>
1-3-3:微生物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新型植物乳杆菌KC3的特性如下:
(1)菌的形态:在MRS琼脂平板培养基中以37℃条件培养48小时后的菌的形态
①细胞类型:杆菌
②运动性:无
③孢子形成能力:无
④革兰氏染色:阳性
(2)菌落(colony)的形态:在MRS琼脂平板培养基中以37℃条件培养48小时后的菌落形态
①形状:圆形
②***:凸出
③表面:光滑(smooth)
④颜色:乳白色
(3)生理性质
①生长发育温度
-可生长的生长发育温度:15至40℃
-最佳生长温度:36至38℃
②生长发育pH
-可生长的生长发育pH:4.6至7.5
-最佳pH:6.0至7.0
③对氧气的影响:兼性厌氧性
(4)过氧化氢酶:阴性
(5)是否产生气体:阴性
(6)吲哚的产生:阴性
(7)乳酸的产生:阳性
(8)生物胺的产生:阴性
基于上述微生物鉴定结果及菌的特性,将从泡菜中分离的新型菌株命名为植物乳杆菌KC3,并已于2017年10月20日保藏在韩国生物资源中心(保藏编号:KCTC13375BP)(参见图2)。
实验例1: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的特性
1-1:胃酸和胆汁酸耐受性实验
胃液和胰腺分泌的胃酸和胆汁酸是对微生物生存的抑制产生影响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的胃酸、胆汁酸耐受性,利用文献中记载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Kararli,TT,Comparis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anatomy,physiology,and biochemistry of humans and commonly used laboratoryanimals.Biopharm Drug Dispos 199516(5):351-380.doi:10.1002/bdd.2510160502)。
这是检验对人工胃液和胆汁的耐受性来验证其作为益生菌的潜力,并从中筛选及鉴定出活性优良、耐受性强的菌株的过程。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胆汁耐受性实验结果的图。
更具体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在包含0.03%的胆汁(oxgall)和0.05%的L-半胱氨酸(L-cysteine)的MRS培养基(with oxgall)及包含0.05%的L-半胱氨酸(L-cysteine)的MRS培养基(without oxgall)中生长,所有数值(或值)均为重复3次的平均±标准差,*表示含牛胆(with oxgall)和无牛胆(without oxgall)组之间p<0.05的情况。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胃酸pH耐受性实验结果的图。
更具体地,显示了植物乳杆菌KC3菌株在pH值为2.0、3.0、4.0及6.4的盐酸溶液中经过3小时以后的存活率,相较于开始时(或开始时间),*表示p<0.05的情况,**表示p<0.01的情况,***表示p<0.001的情况。
1-2: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实验
为确认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的抗菌能力,进行了抗菌活性实验。
抗菌能力实验是确认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制能力的实验,对有害菌株的抑制能力越强越好。
下表3显示了对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抗菌能力实验结果,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开始计数初始菌数为2.10±0.17×106CFU/mL,且下述结果是在37℃经过6小时后的结果,所有数值(或值)均为重复3次的平均±标准差。
表3植物乳杆菌KC3的抗菌能力
1-3:抗生素抗性(Antibiotics resistance)实验
为确认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的抗生素抗性(Antibioticssusceptibility)水平,通过文献中公开的方法,进行如下实验([1]Mathur,S.andR.Singh,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food lactic acid bacteria-Areview.Int.J.Food Microbiol 2005 105:281-295);[2]European Food SafetyAuthority,Guidance on the assessment of bacterial susceptibility toantimicrobials of human and veterinary importance:EFSA Panel on Additives andProducts or Substances used in Animal Feed(FEEDAP).The EFSA Journal 20122740:1-10.doi:10.2903/j.efsa.2012.2740)。
为测量菌株的抗生素抗性,进行了MIC测试。将接种至MRS培养基(DF0881-17-5,Difco)并以37℃条件培养18小时的乳酸菌涂布于LSM固体培养基(90%药敏检测肉汤(isosensitest broth)(CM0473,Oxoid)、10%MRS培养基(DF0881-17-5,Difco)、1.5%琼脂(214010,Difco))。放置阿米卡星(Amikacin)(92018,Liofilchem srl)、庆大霉素(Gentamycin)(92009,Liofilchem srl)、卡那霉素(Kanamycin)(92034,Liofilchem srl)、链霉素(Streptomycin)(92112,Liofilchem srl)、青霉素G(Penicillin-G)(92102,Liofilchem srl)、苯唑西林(Oxacillin)(92015,Liofilchem srl)、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920030,Liofilchem srl)、杆菌肽(Bacitracin)(92019,Liofilchem srl)、利福平(Rifampicin)(92001,Liofilchem srl)、多粘菌素B(Polymyxin B)(92004,Liofilchem srl)、氯霉素(Chloramphenicol)(92075,Liofilchem srl)、万古霉素(Vancomycin)(92057,Liofilchem srl)等各种抗生素的试纸条(strip)后,在37℃培养24小时后,用肉眼找到透明区(clear zone)消失的区间来测量MIC。
下表4显示了对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抗生素抗性。其中,R为表现出抗性,其抑制区(inhibition zone)大小为0mm,IS为表现出中等抗性,其抑菌区大小为1~5mm,S为表现出无抗性,其抑菌区大小大于5mm。
表4植物乳杆菌KC3的抗生素抗性
1-4:生物胺产生能力实验
为确认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的生物胺产生能力,使用文献中记载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Bover-Cid S,Holzapfel W H,Improved screening procedurefor biogenic amine production by lactic acid bacteria.Int J Food Microbiol1999 53:33-41.doi:10.1016/S0168-1605(99)00152-X)。
生物胺(biogenic amines)是通过食品发酵产生的,可以根据微生物类型或化学和物理条件而异。发酵食品中产生的生物胺会引起食物中毒或过敏反应,因此其为食品工程中选择安全菌株的重要标准([1]Ladero V et al.,Toxicological effects ofdietary biogenic amines.Curr Nutr Food Sci.20106:145-156.10.2174/157340110791233256;[2]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Scientific Opinion onrisk based control of biogenic amine formation in fermented foods:EFSA Panelon Biological Hazards.The EFSA Journal 20119:1-93.doi:10.2903/j.efsa.2011.2393)。
因此,为确认本发明的菌株是否产生生物胺,将在MRS液体培养基(DF0881-17-5,Difco)中以37℃条件培养16小时的菌株,转移至基于文献(Bover-Cid S,Holzapfel WH,Improved screening procedure for biogenic amine production by lactic acidbacteria.Int J Food Microbiol 1999 53:33-41.doi:10.1016/S0168-1605(99)00152-X)的特殊培养基后,在37℃培养48小时。
制备分别添加酪氨酸(tyrosine,SIGMA,T1145)、组氨酸(histidine,SIGMA,H5659)、鸟氨酸(ornithine,SIGMA,O2375)及赖氨酸(lysine,DAEJUNG、5093-4105)的氨基酸前体而成的MRS液体培养基(DF0881-17-5,Difco),并在每个培养基中确认是否由菌株生成作为生物胺的酪胺(tyramine)、组胺(histamine)、腐胺(putrescine)及尸胺(cadaverine)。具体地,在添加有0.1%的上述氨基酸前体的MRS液体培养基(DF0881-17-5,Difco)中将分离的植物乳杆菌菌株分别以1%进行接种,继代培养5至10次,涂布于生物胺鉴定培养基(将胰蛋白胨0.5%、酵母提取物0.5%、蚕提取物(cocoon extract)0.5%、氯化钠0.5%、葡萄糖0.25%、吐温-80 0.05%、硫酸镁0.02%、硫酸锰0.005%、硫酸铁0.004%、柠檬酸盐(citric acid salt)0.2%、硫胺素0.001%、K2PO4 0.2%、碳酸钙0.01%、5-磷酸吡哆醛(pyridoxal-5-phosphate)0.005%、氨基酸1%、溴甲酚紫(bromocresol purple)0.006%及琼脂2%在蒸馏水中混合后,将pH值调至5.3后使用)后,以37℃条件培养24至48小时,通过确认颜色是否变成紫色来判断生物胺产生能力。
脱羧酶培养基中的溴甲酚紫在pH值5.2时呈黄色,但随着pH值升高至6.8会变成紫色。因此,可以利用这种由于生物胺的产生而导致pH值升高时变成紫色的原理来确认是否产生生物胺。
下表5示出了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生物胺产生能力分析结果,通过表5可以看出,对于腐胺(putrescine)、酪胺(tyramine)、组胺(tyramine)和尸胺(cadaverine)均确认为阴性。由此,可以确认本发明的菌株不具有可诱导过敏性免疫反应的生物胺产生能力。
表5植物乳杆菌KC3的生物胺产生能力
/>
实验例2:益生菌(probiotic)对肠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为确认益生菌植物乳杆菌KC3(KC3)是否抑制LPS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通过文献中公开的方法进行如下RT-PCR(Verma N et al.,Profiling of ABCtransporters during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and in vitro effect ofinflammatory modulators.Dig Dis Sci.2013Aug;58(8):2282-92.doi:10.1007/s10620-013-2636-7;[2]Bhattacharyya S et al.,Lipopolysaccharide activates NF-kappaBby TLR4-Bcl10-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 in colonic epithelialcells.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8Oct;295(4):G784-90.doi:10.1152/ajpgi.90434.2008.])。
2-1:实验方法
HT-29(KCBL No.30038,大肠上皮细胞系,人)细胞购自韩国细胞系银行(KCLB,首尔,韩国),以1×105个细胞/mL的浓度分装在6孔板上,在细胞培养箱(松下,MCO-18AC-PK;37℃,5%的CO2条件)中将细胞培养为单层(monolayer)。
实施例样品是将冻结的储液(freezing stock)涂布于MRS固体培养基(MRS培养基(DF0881-17-5,Difco)、1.5%琼脂(214010,Difco))上,并以37℃条件培养24小时后,将确认已纯化分离的菌落(loop)用铂金接种环(loop)收集后,转移至MRS液体培养基(DF0881-17-5,Difco)中37℃培养18-24小时。
将培养完成后的培养液通过离心去除上清液,用PBS洗涤2次,仅获取菌体。在不含抗生素和FBS的细胞DMEM培养基(GenDEPOT,CM003-050)中将上述菌体稀释至1×108CFU/mL。当细胞达到汇合状态时,将20μl的每种菌液接种于细胞,在细胞培养箱(松下MCO-18AC-PK;37℃,5%CO2条件)中培养6小时。之后,用PBS清洗2次,接种含有LPS的细胞培养基,反应16小时。
反应完成后,通过胰蛋白酶-EDTA(Trypsin-EDTA)(Gibco,25200056)进行处理,使分离脱落。之后,使用市售的试剂盒(Promega,Z6010)从细胞中提取RNA,合成cDNA。
并通过RT-PCR确认炎性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用于PCR分析的基因碱基序列如表6所记载。
表6用于PCR分析的基因组碱基序列
2-2:实验结果
进行上述实验的结果,确认了如本发明实施例的益生菌植物乳杆菌KC3(KC3)对于使用HT-29细胞系的、且基于LPS增加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7)。
表7.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实验例3:对于耳肿胀的抗炎抑制效果试验
为确认植物乳杆菌KC3对耳肿胀的抗炎抑制效果,使用文献中记载的方法,即采用巴豆油诱导耳肿胀试验(Croton oil-induced mouse ear edema)法利用下述文献中记载的方法进行试验(Dong Wook Kim,Kun Ho Son,Hyeun Wook Chang,KiHwan Bae and SamSik Kang,Arch Pharm Res.,2003,3,pp232-236)。
3-1:实验方法
为评价上述实施例样品的抗炎活性,采用了巴豆油(croton oil)诱导耳肿胀试验(Croton oil-induced mouse ear edema),测量了厚度,其结果如表8所示。将巴豆油涂敷于皮肤时,会在涂敷面引起发红、肿胀及水泡等炎症作用(Dong Wook Kim,Kun Ho Son,Hyeun Wook Chang,KiHwan Bae and Sam Sik Kang,Arch Pharm Res.,2003,3,pp232-236)。
将体重25~28g的6周龄雄性ICR小鼠(Orient Bio,韩国)分成各实验组,对于比较例、实施例而言,将乳酸菌植物乳杆菌(KC3)稀释在蒸馏水中,按每日300μl的量口服给药5天,并且,阴性对照组(蒸馏水给药组)、阳性对照物质吲哚美辛(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抑制剂)(10mg/kg、吲哚美辛,西格玛(Sigma))均以相同方法给药。
给药1小时后,将溶于丙酮的2.5%的巴豆油(TCI公司C0421,25mL)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的内、外侧,诱发耳肿胀。肿胀诱发4小时后,用CO2麻醉小鼠并处死,针对两只耳朵,使用测厚仪(数显测厚仪(Digimatic thickness gauge),547-301,Mitutoyo,日本),用速度变化法(variations in speed)测量小鼠耳朵肿胀程度,并以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 Methyl Cellulose,CMC)给药组,Sigma-Aldrich 419273)的肿胀程度为准,计算抑制率(%),如下表8所示。
3-2:实验结果
进行上述实验的结果,确认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制备的植物乳杆菌KC3在由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胀炎症动物模型中具有显著的抗肿胀作用。
表8.对耳肿胀的抗炎作用
实验例4:由微粉尘等大气污染物造成的呼吸***损伤的防御作用
为确认植物乳杆菌KC3对由微粉尘等大气污染物造成的呼吸***损伤的防御作用,通过文献中公开的方法进行如下试验。
4-1:呼吸***损伤小鼠模型实验方法
每组分别设置6只Balb/c雄性小鼠(Orient Bio,雄性,8周龄)。对作为大气污染物的成分的10mg/ml煤炭燃烧产物、10mg/ml飞灰(fly ash)、5mg/ml柴油废气颗粒(dieselexhaust particle,DEP),以使明矾(Alum)的最终浓度为1%的方式进行稀释,使得混合物中的每种成分的最终浓度如下,即煤炭燃烧产物/飞灰的最终浓度为1.5mg/ml、DEP的最终浓度为5mg/ml。对于除了正常组以外的所有组,通过文献中公开的Intra-Nazal-Trachea(INT)注射(injection)方法(Lim et al.,Free Radic Biol Med.25(6),635-644.(1998),Shin et al.,Korean J.Medicinal Crop Sci 27(3),218-231.(2019))在实验开始的第4天、第7天、第10天分别在实验动物的气道及鼻子直接注入50μl混合物。
阳性对照组(***(dexamethasone),Sigma D2915)以3mg/kg体重(mg/kgBW),而乳酸菌则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Na,419273,Sigma-Aldrich)溶液按植物乳杆菌KC3为1×109CFU/只的浓度进行稀释,后各自每日口服给药,共给药11天。实验开始后,在第12天进行尸检,回收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4-2:测量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bronchoalveolar lavage)中的总细胞数
4-2-1:实验方法
为确认上述实施例样品对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bronchoalveolar lavage)中的细胞总数的影响,通过文献中公开的方法进行如下试验(Schins et al.,ToxicolAppl Pharmacol.195(1),1-11(2004)and Smith et al.,Toxicol Sci,93(2),390-399(2006))。
4-2-2:实验结果
针对上述样品,测量对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bronchoalveolar lavage)中细胞总数的影响,将其结果显示在下表9中。与大气污染物造成的支气管损伤组相比,给予植物乳杆菌KC3后,总BAL细胞总数显著减少,确认了具有支气管炎症抑制活性。
表9对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bronchoalveolar lavage)中细胞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
4-3:测量相对于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bronchoalveolar lavage)中细胞总数的中性粒细胞比率
4-3-1:实验方法
为确认上述实施例样品对相对于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bronchoalveolarlavage)中细胞总数的中性粒细胞数的影响,通过文献中公开的方法进行如下试验(Schinset al.,Toxicol Appl Pharmacol.195(1),1-11(2004)and Smith et al.,Toxicol Sci,93(2),390-399(2006))。
以与上述实验例4-1、4-2相同的方式进行。回收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bronchoalveolar lavage)中用Diff-Qick染色法(Takano et al.,Am J Respir CritCare Med,156(1),36-42.(1997),Hemacolor Rapid staining of blood smear,1.11661.0001,Merck)对中性粒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
4-3-2:实验结果
针对上述样品,测量对相对于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bronchoalveolarlavage)细胞总数的中性粒细胞(为炎症免疫细胞)的细胞比率的影响的结果,如下表10所示。通过施用植物乳杆菌KC3,由大气污染物增加的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可确认其具有支气管炎症抑制活性(表10及图1)。
表10.对相对于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bronchoalveolar lavage)中细胞总数的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比率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4-4: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luid)中炎症因子的表达的测量
4-4-1:实验方法
为确认上述实施例样品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luid)中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文献中公开的方法进行如下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试(Brandt EB etal.,J.Allergy Clin.Immunol.,132(5):1194-1204,(2013))。
为了测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luid)中的炎症因子如IL-17A、TNF-α、MIP2、CXCL-1的表达,利用ELISA方法执行了评价测试。
除测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luid)中的细胞数量以外,以与上述实验例4-2、4-3的方法相同的方法的操作。
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luid)进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试,以确定IL-17A、TNF-α、MIP2和CXCL-1的水平。将IL-17A抗体(M1700,R&D Systems,Minneapolis,美国)、TNF-α抗体(MTA00B,R&D Systems,Minneapolis,美国)、MIP2抗体(MM200,R&DSystems,Minneapolis,美国)和CXCL-1抗体(MKC00B,R&D Systems,Minneapolis,美国)用缓冲溶液进行稀释,并包被(coating)在微孔(micro well)中,以4℃条件培养16小时。将每孔用洗涤(washing)缓冲溶液洗涤3次,之后,向其中接种稀释10倍的100μl的血清。
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后,洗涤2次,并用结合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Avidin-HRP)的抗体(DY007,R&D Systems,Minneapolis,美国)100μl进行处理,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再次洗涤。分别加入100μl的四甲基联苯胺(TMB)底物(DY007,R&D Systems,Minneapolis,美国),在暗处放置30分钟,用50μl的终止溶液(DY007,R&D Systems,Minneapolis,美国)进行处理,然后在45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4-4-2:实验结果
对于上述样品,测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luid)中的炎性细胞因子(如IL-17A、TNF-α、MIP2、CXCL-1等)的含量,其结果如下表11所示。因大气污染物增加的炎症生物标志物(IL-17A、TNF-α、MIP2、CXCL-1)可通过施用益生菌植物乳杆菌KC3(KC3)而明显下降,由此可确认其能够有效预防支气管炎症及损伤。
表11对BAL液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制剂化方法和载体的类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下文的目的仅是为了对代表性的制备例进行说明。
下文中将描述包含本发明样品的组合物的制备例,但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定于此,而仅仅为对其进行更加具体的描述。
制备例1:粉剂的制备
KC3新型乳酸菌-------------------------------------20mg
乳糖----------------------------------------------100mg
滑石粉--------------------------------------------10mg
混合上述组分并装入气密包装袋中来制备粉剂制剂。
制备例2:片剂的制备
KC3新型乳酸菌-------------------------------------10mg
玉米淀粉------------------------------------------100mg
乳糖----------------------------------------------100mg
硬脂酸镁------------------------------------------2mg
混合上述组分,并按照常规的片剂制备方法进行压片来制备片剂。
制备例3:胶囊剂的制备
KC3新型乳酸菌----------------------------------10mg
结晶纤维素-------------------------------------3mg
乳糖-------------------------------------------14.8mg
硬脂酸镁---------------------------------------0.2mg
按照常规的胶囊制备方法,混合上述组分后填充至明胶胶囊来制备胶囊制剂。
制备例4:注射剂的制备
KC3新型乳酸菌-------------------------------------10mg
甘露糖醇------------------------------------------180mg
注射用无菌蒸馏水----------------------------------2974mg
Na2HPO412H2O---------------------------------------26mg
按照常规的注射剂制备方法,按每安瓿(2ml)包含上述含量和成分的方式来制备。
制备例5:液剂的制备
KC3新型乳酸菌-------------------------------------20mg
异构糖--------------------------------------------10g
甘露糖醇------------------------------------------5g
纯净水--------------------------------------------适量
按照常规的液剂的制备方法,将各组分加入纯净水中溶解,加入适量柠檬香精后,混合上述成分,加入纯净水,通过加入纯净水将整体调成100ml,然后装入棕色瓶中,灭菌后制备液剂。
制备例6:保健食品的制备
KC3新型乳酸菌-------------------------------------1000mg
维生素混合物--------------------------------------适量
维生素A醋酸酯-------------------------------------70μg
维生素E-------------------------------------------1.0mg
维生素B1------------------------------------------0.13mg
维生素B2------------------------------------------0.15mg
维生素B6------------------------------------------0.5mg
维生素B12-----------------------------------------0.2μg
维生素C-------------------------------------------10mg
生物素--------------------------------------------10μg
烟酰胺--------------------------------------------1.7mg
叶酸----------------------------------------------50μg
泛酸钙--------------------------------------------0.5mg
矿物质混合物--------------------------------------适量
硫酸亚铁------------------------------------------1.75mg
氧化锌--------------------------------------------0.82mg
碳酸镁--------------------------------------------25.3mg
磷酸二氢钾----------------------------------------15mg
磷酸氢钙------------------------------------------55mg
柠檬酸钾------------------------------------------90mg
碳酸钙--------------------------------------------100mg
氯化镁--------------------------------------------24.8mg
上述维生素和矿物质混合物的组成比是将比较适于健康食品的成分混合而成,以作为优选实施例,但对于相应组成比而言,在可以视为未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内进行任意变形。
制备例7:保健饮料的制备
KC3新型乳酸菌-------------------------------------1000mg
柠檬酸--------------------------------------------1000mg
寡糖----------------------------------------------100g
青梅浓缩液----------------------------------------2g
牛磺酸(Taurine)-----------------------------------1g
添加纯净水----------------------------------------总计900ml
按照常规的保健饮料制备方法,混合上述组分后,在85℃温度条件下搅拌加热约1小时,过滤制备好的溶液,装入灭菌的2L的容器中,密封灭菌后冷藏保管,之后,用于制备本发明的保健饮料组合物。
上述组成比是将比较适合于嗜好饮料的成分混合而成,以作为优选实施例,但对于相应组成比而言,但是可以根据需求阶层、需求国家、使用用途等地区和民族偏好等因素进行任意变形。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以许多方式变形,这种变形被视为未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并且,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所有变形将包括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对于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也称为“CKDB-KC3”)新型菌株,进行了植物乳杆菌KC3新型乳酸菌的特性实验(实验例1);益生菌(probiotic)对肠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作用(实验例2);对耳肿胀的抗炎作用试验(实验例3);对微粉尘等大气污染物引起的呼吸***损伤的防御作用(实验例4)等动物实验,确认了植物乳杆菌KC3菌株表现出优异的免疫紊乱改善及呼吸***炎症疾病抑制活性,从而确认了上述组合物可用作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和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因此可将其有用地用作用于改善免疫紊乱及预防或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
序列表
<110> 韩国烟草人参公社
KT&G CORPORATION
钟根堂生物制药株式会社
CKD BIO CORPORATION
<120> 使用新型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用于预防或治疗免疫紊乱、呼吸***炎症疾病、过敏及哮喘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COMPOSITION USING NOVEL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3 STRAIN FOR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IMMUNE IMPAIRMENT, RESPIRATORY INFLAMMATORY
DISEASE, ALLERGY, AND ASTHMA AND USE THEREOF
<130> PX064528
<150> KR 10-2020-0017691
<151> 2020-02-13
<160> 7
<170> PatentIn version 3.2
<210> 1
<211> 150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植物乳杆菌KC3(KCTC13375BP)的16s rRNA
<400> 1
tatggctcag gacgaacgct ggcggcgtgc ctaatacatg caagtcgaac gaactctggt 60
attgattggt gcttgcatca tgatttacat ttgagtgagt ggcgaactgg tgagtaacac 120
gtgggaaacc tgcccagaag cgggggataa cacctggaaa cagatgctaa taccgcataa 180
caacttggac cgcatggtcc gagtttgaaa gatggcttcg gctatcactt ttggatggtc 240
ccgcggcgta ttagctagat ggtggggtaa cggctcacca tggcaatgat acgtagccga 300
cctgagaggg taatcggcca cattgggact gagacacggc ccaaactcct acgggaggca 360
gcagtaggga atcttccaca atggacgaaa gtctgatgga gcaacgccgc gtgagtgaag 420
aagggtttcg gctcgtaaaa ctctgttgtt aaagaagaac atatctgaga gtaactgttc 480
aggtattgac ggtatttaac cagaaagcca cggctaacta cgtgccagca gccgcggtaa 540
tacgtaggtg gcaagcgttg tccggattta ttgggcgtaa agcgagcgca ggcggttttt 600
taagtctgat gtgaaagcct tcggctcaac cgaagaagtg catcggaaac tgggaaactt 660
gagtgcagaa gaggacagtg gaactccatg tgtagcggtg aaatgcgtag atatatggaa 720
gaacaccagt ggcgaaggcg gctgtctggt ctgtaactga cgctgaggct cgaaagtatg 780
ggtagcaaac aggattagat accctggtag tccataccgt aaacgatgaa tgctaagtgt 840
tggagggttt ccgcccttca gtgctgcagc taacgcatta agcattccgc ctggggagta 900
cggccgcaag gctgaaactc aaaggaattg acgggggccc gcacaagcgg tggagcatgt 960
ggtttaattc gaagctacgc gaagaacctt accaggtctt gacatactat gcaaatctaa 1020
gagattagac gttcccttcg gggacatgga tacaggtggt gcatggttgt cgtcagctcg 1080
tgtcgtgaga tgttgggtta agtcccgcaa cgagcgcaac ccttattatc agttgccagc 1140
attaagttgg gcactctggt gagactgccg gtgacaaacc ggaggaaggt ggggatgacg 1200
tcaaatcatc atgcccctta tgacctgggc tacacacgtg ctacaatgga tggtacaacg 1260
agttgcgaac tcgcgagagt aagctaatct cttaaagcca ttctcagttc ggattgtagg 1320
ctgcaactcg cctacatgaa gtcggaatcg ctagtaatcg cggatcagca tgccgcggtg 1380
aatacgttcc cgggccttgt acacaccgcc cgtcacacca tgagagtttg taacacccaa 1440
agtcggtggg gtaacctttt aggaaccagc cgcctaaggt gggacagatg attagggtga 1500
agtcgtaca 1509
<210> 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β-actin正向引物序列
<400> 2
aggtgaaggt cggagtcaac 20
<210> 3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β-actin反向引物序列
<400> 3
gctcctggaa gatggtgatg 20
<210> 4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白细胞介素1β正向引物序列
<400> 4
acagatgaag tgctccttcc 20
<210> 5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白细胞介素1β反向引物序列
<400> 5
gtcggagatt cgtagctgga 20
<210> 6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肿瘤坏死因子α正向引物序列
<400> 6
gaaagcatga tccgggacgt 20
<210> 7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肿瘤坏死因子β反向引物序列
<400> 7
gatggcagag aggaggttga 20

Claims (6)

1.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中,
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KC3菌株、包含所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菌株培养物、包含所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菌株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所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为保藏编号KCTC13375BP的菌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
所述呼吸***炎症疾病为选自由鼻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成的组中的呼吸***炎症疾病。
3.一种保健功能食品,其中,
所述保健功能食品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KC3菌株、包含所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菌株培养物、包含所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菌株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活性成分,
所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为保藏编号KCTC13375BP的菌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健功能食品,其中,
所述保健功能食品为粉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混悬剂、乳剂、糖浆、茶包、浸出茶或健康饮料类型的保健功能食品。
5.选自由保藏编号为KCTC13375BP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KC3菌株、包含所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菌株培养物、包含所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菌株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在制备用于治疗呼吸***炎症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6.选自由保藏编号为KCTC13375BP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KC3菌株、包含所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菌株培养物、包含所述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菌株培养物的浓缩液及干燥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在制备保健功能食品中的用途。
CN202180012909.7A 2020-02-13 2021-01-26 包含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药物组合物、保健功能食品及其用途 Active CN115052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17691 2020-02-13
KR1020200017691A KR102135879B1 (ko) 2020-02-13 2020-02-13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3 균주를 이용한 면역장애, 호흡기 염증 질환, 알레르기 및 천식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PCT/KR2021/001024 WO2021162282A1 (ko) 2020-02-13 2021-01-26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 kc3 균주를 이용한 면역장애, 호흡기 염증 질환, 알레르기 및 천식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2610A CN115052610A (zh) 2022-09-13
CN115052610B true CN115052610B (zh) 2024-02-23

Family

ID=71832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2909.7A Active CN115052610B (zh) 2020-02-13 2021-01-26 包含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药物组合物、保健功能食品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6310A1 (zh)
KR (1) KR102135879B1 (zh)
CN (1) CN115052610B (zh)
WO (1) WO20211622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35879B1 (ko) * 2020-02-13 2020-07-21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3 균주를 이용한 면역장애, 호흡기 염증 질환, 알레르기 및 천식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KR102264827B1 (ko) * 2020-08-31 2021-06-15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익모초 추출물 및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3 균주로 구성된 조합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면역장애, 호흡기 질환, 알레르기 또는 천식의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KR102264826B1 (ko) * 2020-08-31 2021-06-15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냉초 추출물 및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3 균주로 구성된 조합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면역장애, 호흡기 질환, 알레르기 또는 천식의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KR102264825B1 (ko) * 2020-08-31 2021-06-15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곰보배추 추출물 및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3 균주로 구성된 조합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면역장애, 호흡기 질환, 알레르기 또는 천식의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648A (zh) * 2009-05-11 2012-11-28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约氏乳杆菌La1 NCC533(CNCM I-1225)和免疫病症
KR20130046897A (ko) * 2011-10-28 2013-05-08 대상에프앤에프 주식회사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륨 dsr ck10또는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륨 dsr m2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염증질환 치료용 조성물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78217B1 (ko) * 2009-10-28 2012-09-07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 신규한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KR20120133133A (ko) * 2011-05-30 2012-12-10 한국 한의학 연구원 생약 추출물 또는 이의 유산균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호흡기 질환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KR20160069733A (ko) * 2014-12-09 2016-06-17 (주)바이오리듬 신규한 균주로 알러지, 아토피성 피부염, 비염, 가려움증 등의 개선치료 및 면역력조절 기능을 갖는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1 BR 균주
KR102098991B1 (ko) * 2017-09-25 2020-04-08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 프란타룸 균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염증성 질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KR102011883B1 (ko) * 2017-12-26 2019-08-20 주식회사 종근당바이오 항비만 효과를 갖는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 kc3 균주 및 이의 용도
KR102135879B1 (ko) * 2020-02-13 2020-07-21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3 균주를 이용한 면역장애, 호흡기 염증 질환, 알레르기 및 천식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648A (zh) * 2009-05-11 2012-11-28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约氏乳杆菌La1 NCC533(CNCM I-1225)和免疫病症
KR20130046897A (ko) * 2011-10-28 2013-05-08 대상에프앤에프 주식회사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륨 dsr ck10또는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륨 dsr m2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염증질환 치료용 조성물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imberly D Dyer等.Priming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with Immunobiotic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imits Infection of Alveolar Macrophages with Recombinant Pneumonia Virus of MIce (rK2-PVM).《Journal of Virology》.2015,第90卷(第 2期),全文. *
王欣等.植物乳杆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第32卷(第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2610A (zh) 2022-09-13
WO2021162282A1 (ko) 2021-08-19
US20230076310A1 (en) 2023-03-09
KR102135879B1 (ko) 202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52610B (zh) 包含植物乳杆菌kc3菌株的药物组合物、保健功能食品及其用途
CN109628358B (zh) 一种复合益生菌及其应用
Al-Tawaha et al. Potential benefi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s probiotic and its advantages in human health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 review
US20160296570A1 (en)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inducia dsm 21379 as enhancer of cellular immunity, hypocholesterolemic and anti-oxidative agent and antimicrobial agent against clostridium difficile
CN112204129A (zh) 植物乳杆菌kbl396菌株及其用途
KR101452234B1 (ko) 장수마을 성인으로부터 분리한 배변활동에 도움을 주는 신규한 유산균 락토바실러스 퍼멘텀
CN113498433B (zh) 包含嗜柠檬酸明串珠菌WiKim0104的用于预防、改善或治疗肥胖或脂肪肝疾病的组合物
KR101680014B1 (ko) 김치로부터 분리한 염증성 장 질환 치료 효과를 갖는 유산균
WO2007010977A1 (ja) 新規ビフィドバクテリウム属細菌及びその利用
TWI410494B (zh) Il-8抑制劑與其製造方法
KR20120100608A (ko) 면역관련 및 염증성 질환의 예방 및 치료 활성을 갖는 신규한 락토바실러스 사케이(Lactobacillus sakei) K101
KR20180021777A (ko) 세균성 질증의 치료를 위한 락토바실러스 람노서스 박테리아
KR101829526B1 (ko) 발효 녹용 추출물 또는 그의 분획물을 함유하는 면역 강화용 조성물
KR102155849B1 (ko) 유해 미생물에 대한 항균 활성과 유산 생성능을 갖는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 srcm102369 균주 및 이의 용도
KR20180011490A (ko) 프로바이오틱 활성을 갖는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 퍼멘텀 및 이의 용도
KR20160051902A (ko) 유산균이 포집되어 있는 알지네이트 비드 및 동결보호제로서 콩가루를 포함하는 생존율이 증진된 유산균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용도
US20130309212A1 (en)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metabolite thereof, composition of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and metabolite thereof and use of the composition
KR101718577B1 (ko) 질환의 예방 개선제, 지구력 향상제, 항피로제, 및 이들을 이용한 의약품 및 음식품
KR101473475B1 (ko) 신규한 락토바실러스 속 미생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풍미가 향상된 대추발효물의 제조 방법
JP5206134B2 (ja) 免疫調節剤およびそれを含む抗アレルギー剤
JP2020100660A (ja) 乳酸菌、該乳酸菌由来の自然免疫活性化剤、感染症予防・治療薬及び飲食品
US20230147942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new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3 strain and leonurus japonicus extract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use thereof
KR100865075B1 (ko) 장내 정착성이 우수한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속 sm1 균주 및이들이 생산하는 생균제
JP6052721B2 (ja) 新規乳酸菌
KR102264825B1 (ko) 곰보배추 추출물 및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C3 균주로 구성된 조합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면역장애, 호흡기 질환, 알레르기 또는 천식의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