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0606A - 电池转接件、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转接件、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0606A
CN115000606A CN202210693163.7A CN202210693163A CN115000606A CN 115000606 A CN115000606 A CN 115000606A CN 202210693163 A CN202210693163 A CN 202210693163A CN 115000606 A CN115000606 A CN 115000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uffer
connection
shell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31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倩倩
齐彬伟
张璐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931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06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0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0606A/zh
Priority to US17/902,906 priority patent/US20230411795A1/en
Priority to EP22194052.1A priority patent/EP4293767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22Cells or battery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6Lead-acid accumulators
    • H01M10/12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123Cells or batteries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2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5Terminals formed by the casing of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电池转接件、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电池转接件用于电连接电芯和电池壳体,所述电池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缓冲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壳体电连接;所述缓冲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壳体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表面。

Description

电池转接件、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转接件、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动车辆的使用逐渐广泛。在电动车辆中设置有电池包,电池包用于存储电能并向电动车辆提供能源。在电池包中通常设置有多个电池,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电芯,电池壳体可以作为电池的电极,此时需要将电芯和电池壳体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转接件、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进而实现电芯和电池壳体的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一种电池转接件,用于电连接电芯和电池壳体,所述电池转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壳体电连接;
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壳体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表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电芯,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池壳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缓冲部连接,实现了电芯和电池壳体的连接,并且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电池壳体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第一连接部,能够增加第二连接部和电池壳体的连接面积,有利于提升过流能力,并且能够提升电池壳体和电池转接件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转接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功能的电池,包括电池转接件,在电池转接件中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电芯,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池壳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缓冲部连接,实现了电芯和电池壳体的连接,并且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电池壳体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第一连接部,能够增加第二连接部和电池壳体的连接面积,有利于提升过流能力,并且能够提升电池壳体和电池转接件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电池转接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电芯连接及第二连接部和电池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缓冲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壳体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表面;
压缩所述电池壳体进而驱动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内凹形成凹陷,以压紧所述电池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将电池壳体的第一盖板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将第一连接部和电芯连接,第二连接部和电池壳体连接,实现了电池壳体和电芯的连接,并且通过压缩电池壳体驱动第二连接部形成向内的凹陷,能提升电池壳体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面积和连接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转接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转接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剖视图;
图7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柱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柱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绝缘体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绝缘体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流盘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电池转接件60,如图1和2所示,该电池转接件60用于电连接电芯20和电池壳体10,电池转接件60包括:第一连接部61、第二连接部62和缓冲部63,第一连接部61用于与电芯20电连接;第二连接部62用于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缓冲部6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其中,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得第二连接部62用于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第一连接部61用于与电芯20电连接的表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转接件60,包括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第一连接部61用于连接电芯20,第二连接部62用于连接电池壳体10,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通过缓冲部63连接,实现了电芯20和电池壳体10的连接,并且第二连接部62用于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第一连接部61,能够增加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的连接面积,有利于提升过流能力,并且能够提升电池壳体10和电池转接件60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独立设置,能够避免电池转接件60在安装及运输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进而能够保护电池转接件60不被应力集中破坏。
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转接件60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61包括:连接体611和多个连接片612,多个连接片612连接于连接体611,并且多个连接片612中相邻的连接片612之间具有间隔,连接片612用于连接电芯20。
其中,多个连接片612可以分布于连接体611的周围。比如,连接体611可以是圆形结构,多个连接片612可以沿圆周方向均布于连接体611的边缘。比如,第一连接部61包括四个连接片612,四个连接片612可以均布于连接体611的边缘。
连接片612用于连接电芯20,在电芯2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极耳,每个连接片612对应至少一个极耳,连接片612和对应的极耳焊接。比如,连接片612和极耳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和连接片612连接的极耳可以是负极耳,也即是电池壳体10为电池的负极。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电池壳体10也可以作为电池的正极,此时,和连接片612连接的极耳为正极耳,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多个连接片612中相邻的两个连接片612之间具有间隔,并且相邻的两个连接片61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mm-15mm。比如,相邻的两个连接片61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mm、5mm、8mm、9mm、10mm或者15mm等。两个连接片612之间的最小距离是指相邻的两个连接片612之间的间隔宽度最小处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61为一体式结构,比如,第一连接部61可以是通过板材切割获得。在板材上切割形成多个分隔槽,分隔槽的末端为连接体611,分隔槽的两侧为连接片612。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部61中连接体611和连接片612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电池转接件60中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62,多个第二连接部62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部中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部62之间的距离为2-20毫米。比如,多个第二连接部62可以沿圆周均布,多个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可以是矩形或者近似矩形的通槽。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部62之间的距离可以是2mm-20mm,比如,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部62之间的距离为2mm、3mm、5mm、8mm、13mm、18mm或者20mm等。
通过多个第二连接部62之间的间隔,能够保证在电池转接件60从大圆收缩至小圆时具有收缩空间,避免干涉,有利于电池转接件60的收缩。
相应的,电池转接件60可以包括多个缓冲部63,每个第二连接部62对应连接一缓冲部63,并且第一连接部61上的每个间隔处对应连接一缓冲部63。比如,第一连接部61设置有4个连接片612,此时,第一连接部61上设置有4个间隔,电池转接件60中对应的设置有4个缓冲部63和4个第二连接部62。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的夹角可以是大于0度1小于180度。优选的,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之间的夹角为90度。
第二连接部62上具有向内的第一凹陷621,第二连接部62朝向缓冲部63的一侧为内侧。第二连接部62上的第一凹陷621是通过电池壳体10和第二连接部62滚边形成。在初始状态下,第二连接部62上不具有第一凹陷621,第二连接部62可以是柱面,当电池壳体10和第二连接部62经过滚边工艺后,在第二连接部62上形成第一凹陷621,在电池壳体10上形成第二凹陷121。
缓冲部63连接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缓冲部63可以是弹性缓冲部63。缓冲部63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在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滚边时缓冲部63能够提供缓冲,避免电池转接件60形成应力集中。并且缓冲部63分隔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从而能够避免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相互影响,从而保证了各连接部的连接稳定性。
缓冲部63具有向弯折子部631,弯折子部631凸出于第一连接部61远离电芯20的表面,以在缓冲部63和第一连接部61之间形成导向空间,导向空间用于容置固定爪71。
示例的,缓冲部63可以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62,第一弯折段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弯折段的第一端,第二弯折段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部62。第一弯折段的第二端相比于第一端远离电芯20,并且第一弯折段的第二端凸出于第一连接部61远离电芯20的一面。第二弯折段的第二端相比于第一端靠近电芯20电芯20,并且第二弯折段的第一端凸出于第一连接部61远离电芯20的一面。
示例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部63的宽度为2mm-10mm,和/或缓冲部63的长度为5mm-20mm。比如,缓冲部63的宽度为2mm、3mm、6mm、9mm或者10mm,缓冲部63的长度为5mm、6mm、9mm、12mm、17毫米或者20m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61、第二连接部62和缓冲部63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比如,电池转接件60可以是通过切割、弯折板材形成。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部61、第二连接部62和缓冲部63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转接件60的材料为导体材料,比如,电池转接件60的材料可以是铜、铝、铁、银、锌、钨、钛、钛合金或者铝合金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转接件60,包括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第一连接部61用于连接电芯20,第二连接部62用于连接电池壳体10,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通过缓冲部63连接,实现了电芯20和电池壳体10的连接,并且第二连接部62用于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第一连接部61,能够增加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的连接面积,有利于提升过流能力,并且能够提升电池壳体10和电池转接件60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独立设置,能够避免电池转接件60在安装及运输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进而能够保护电池转接件60不被应力集中破坏。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转接件60。其中,电池转接件60包括:第一连接部61、第二连接部62和缓冲部63,第一连接部61用于与电芯20电连接;第二连接部62用于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缓冲部6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其中,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得第二连接部62用于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第一连接部61用于与电芯20电连接的表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池转接件60,在电池转接件60中第一连接部61用于连接电芯20,第二连接部62用于连接电池壳体10,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通过缓冲部63连接,实现了电芯20和电池壳体10的连接,并且第二连接部62用于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第一连接部61,能够增加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的连接面积,有利于提升过流能力,并且能够提升电池壳体10和电池转接件60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还可以包括电池壳体10、电芯20和支撑件70;电芯20设置于电池壳体10内,电池转接件60的第一连接部61和电芯20连接,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连接。支撑件70设置于电池转接件60,支撑件70上设置有多个固定爪71,固定爪71位于缓冲部63朝向电芯20的一侧,固定爪71与电池转接件60卡接。通过将支撑件70上的固定爪71设于缓冲部63朝向电芯20的一侧,能够对缓冲部63的形变进行导向,从而避免缓冲部63向靠近电芯20的方向形变。
进一步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还可以包括极柱组件30、第一绝缘件51、第二绝缘件52和集流盘40。极柱组件30设于电池壳体10远离电池转接件60的一端,并且极柱组件30通过集流盘40与电芯20电连接;第一绝缘件51设于电池壳体10和极柱组件30之间,以实现电池壳体10和极柱组件30的绝缘,第一绝缘件5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绝缘体511和第二绝缘体512,第一绝缘体511和极柱组件30连接,第二绝缘体512和第一绝缘体511相接。
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电池壳体10用于形成电池的外轮廓,并且电池壳体10能够对电池内部的结构进行保护。电池壳体10上具有容置空腔,电芯20设于电池壳体10的容置空腔内,极柱组件30设于电池壳体10,并且极柱组件30中至少部分位于容置空腔内。
其中,电池壳体10可以包括壳体件12和第一盖板11,壳体件12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一盖板11和壳体件12连接,并且第一盖板11位于壳体件12的开口处,通过第一盖板11和壳体件12的连接,实现壳体件12端部的封闭。壳体件12上设置有向内的第二凹陷121,第二凹陷121和第二连接部62的的第一凹陷621配合以实现电池壳体10和电池转接件60的密封连接。
示例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可以是圆柱电池。在此基础上,电池壳体10可以是空心圆柱或者近似空心圆柱结构。电池壳体10为薄壁结构,电池壳体10的薄壁在不同位置处厚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一盖板11为空心圆柱的一个底面的薄壁,壳体件12可以包括空心圆柱另一个底面的薄壁和空心圆柱侧面的薄壁。
第一盖板11和缓冲部63接触,并且第一盖板11和缓冲部63之间具有预设的预紧力,以通过第一盖板11压紧电池转接件60。压紧的缓冲部63可以向第二连接部62施加压力,从而保证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之间压紧。
在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壳体10还可以包括第二盖板13,第二盖板13设于壳体件12远离盖板的一侧,第二盖板13和壳体件12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比如,第二盖板13和壳体件12可以是通过冲压、机加工或者铸造等方式形成。或者第二盖板13和壳体件12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并且第二盖板13和壳体件12可以通过焊接、滚压或者胶连接等方式连接。
在第二盖板13上可以设置有安装通孔,极柱组件30穿设于该安装通孔,并且在该安装通孔处可以设置有密封件,该密封件对安装通孔和极柱组件30进行密封,避免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从安装孔渗出。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比如,电池壳体10的材料可以是钢、铝、铜或者银等。在电池壳体10中,第一盖板11、壳体件12和第二盖板13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第一盖板11、壳体件12和第二盖板13的材料可以不同。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3和壳体件12的厚度可以相同,或者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3和壳体件12的材料可以不同。
电芯20设于电池壳体10内,电芯20是指将堆叠部卷绕或层压形成的单元,该堆叠部包括第一电极、分隔物以及第二电极。当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可以互换。
电芯20和集流盘40及电池转接件60连接,集流盘40和极柱组件30连接,实现了电芯20和极柱组件30的电连接。电池转接件60和电池壳体10连接,实现电池壳体10和电芯20的电连接。电芯20的形状可以和电池的形状匹配,比如,电池为圆柱电池时,电芯20也可以呈圆柱或者近似圆柱状结构。
电芯20可以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极耳凸出于电芯主体的端部,极耳用于和集流盘40连接。示例的,电芯主体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设置于电芯主体的一端,第二极耳设于电芯主体的另一端。第一极耳可以是正极耳,第二极耳可以是负极耳,第一极耳设于电芯主体靠近极柱组件30的一端,第二极耳设于电芯主体远离极柱组件30的另一端一端。第一极耳可以和集流盘40焊接,第二极耳和电池转接件60焊接。
电芯主体可以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第一极耳设于第一极片,第二极耳设于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通过隔膜隔离,形成电芯主体。
具体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20可以是卷绕式电芯20,通过对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20。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电芯20也可以是叠片式电芯20,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电芯20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20。
如图12和图13所示,支撑件70设于第一连接部61远离电芯20的一面。支撑件70可以包括支撑件主体72和固定爪71,固定爪71和支撑件主体72连接,并且固定爪71伸入缓冲部63弯折形成的导向空间中。
其中,支撑件70上的固定爪71的数量可以和电池转接件60上的缓冲部63的数量一致,每个固定爪71对应设置于一个缓冲部63的导向空间。比如,电池转接件60上设置有4个缓冲部63,则支撑件70上也可以是设置有4个固定爪71。
支撑件主体72可以是圆柱或者近似圆柱的结构,多个固定爪71沿圆周分布。固定爪71可以包括固定段711和导向段712,固定段711分别连接支撑件主体72和导向段712,导向段712伸入缓冲部63的导向空间内。
支撑件70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比如,支撑件70的材料可以是塑料、橡胶或者陶瓷等。
如图7所示,极柱组件30包括主体部31、翻边部33以及凸起部32,翻边部33和凸起部32均连接于主体部31靠近电芯20的一端,且翻边部33的至少部分和凸起部32的至少部分均位于电池壳体10内,翻边部33与电池壳体10相连接,凸起部32与电芯20电连接。
翻边部33和电池壳体10连接,凸起部32和电芯20连接,实现了极柱组件30和电池壳体10及电芯20的独立连接,避免了连接时电池壳体10和电芯20相互影响而导致的极柱组件30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提升了电芯20连接的稳定性,并且翻边部33与电池壳体10相连接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垂直于电芯20的轴线方向,使得翻边部33也能够和电芯20实现电连接,提高了电芯20的过流能力。
其中,极柱组件30可以穿设于电池壳体10,在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极柱组件30安装于该安装通孔内。主体部31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盖板11远离电芯20的一侧,翻边部33及凸起部32位于电池壳体10的容置空腔内。
极柱组件30设于第一盖板11,并且翻遍部和第一盖板11连接,翻边部33至少部分和第一盖板11平行。当电池包括第二绝缘件52时,翻边部33通过第二绝缘件52和第一盖板11连接。
翻边部33设于主体部31靠近电芯20的一端,翻边部33用于和电池壳体10连接。比如,翻边部33可以和电池壳体10铆接。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翻边部33是在极柱组件30安装在电池壳体10之后进行翻边而形成的。也即是,在装配之前翻边部33可以是和凸起部32同轴设置的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的直径小于电池壳体10上安装通孔的直径,在将极柱组件30安装于安装孔之后,通过冲压等方式将极柱组件30上的筒状结构挤压形成翻边部33。
凸起部32设于主体部31靠近电芯20的一端,凸起部32用于电连接电芯20。凸起部32可以和集流盘40连接,比如,凸起部32可以和集流盘4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其中凸起部32和集流盘40的焊接方式可以是电阻焊。
如图8所示,凸起部32和翻边部33连接于主体部31的同一端面上,并且翻边部33和凸起部32之间设置有缓冲凹槽34。通过在翻边部33和凸起部32之间设置缓冲凹槽34,防止翻边部33铆接过程应力集中导致极柱组件30出现结构损伤的问题,并且在翻边部33和凸起部32之间设置缓冲凹槽34,使得翻边部33在翻边时易于翻边,从而能够提升生产效率。通过缓冲槽隔离翻边部33和凸起部32,还能够避免在连接时翻边部33和凸起部32之间相互影响,从而提升极柱组件30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翻边部33可以是环状或者近似环状结构,凸起部32位柱状结构,凸起部32设于环状翻边部33的内部。凸起部32的外壁到翻边部33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缓冲凹槽34。比如,翻边部33和凸起部32可以是同轴心设置,并且凸起部32的最大直径小于翻边部33的最小内径。
翻边部33可以包括过渡段331和连接段332,过渡段331和主体部31连接;连接段332和过渡段331连接,并且连接段332位于过渡段331远离主体部31的一侧,连接段332连接电池壳体10,并且连接段332朝向电芯20的一面为平面。
过渡段331从主体部31延伸至连接段332,过渡段331的直径可以沿第一方向逐渐递增,第一方向为电池轴线上沿主体部31到连接段332的方向。过渡段331的直径沿第一方向递增,形成喇叭状的过度段。沿第一方向过渡段331的直径可以是线性递增或者非线性递增。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极柱组件30的材料为导体材料,比如,极柱组件30的材料可以是铝、铝合金、铜、不锈钢或者银等。极柱组件30的材料可以和电池壳体10的材料相同,或者极柱组件30的材料可以和电池壳体10的材料不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绝缘件51设于电池壳体10和极柱组件30之间,以实现电池壳体10和极柱组件30的绝缘,第一绝缘件5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绝缘体511和第二绝缘体512,第一绝缘体511和极柱组件30连接,第二绝缘体512和第一绝缘体511相接。
如图9所示,第一绝缘体511包括第一绝缘主体501和第一绝缘凸起502,第一绝缘主体501套设于极柱组件30;第一绝缘凸起502设于第一绝缘主体501远离电芯20的一侧,并且第一绝缘凸起502伸入安装通孔。
其中,第一绝缘主体501上设置有通孔,极柱组件30穿设于该通孔。并且第一绝缘主体501位于电池壳体10和翻边部33之间,翻边部33和第一绝缘主体501连接。比如,翻边部33和第一绝缘主体501铆接。
当极柱组件30设于第一盖板11时,第一绝缘主体501设于第一盖板11和翻边部33之间。第一绝缘主体501上的通孔和第一盖板11上的安装孔同轴心设置,第一绝缘凸起502设于第一绝缘主体501的通孔的边缘,并伸入第一安装孔。
第一绝缘凸起502设于安装通孔在第一绝缘主体501上的正投影区域,并且第一绝缘凸起502延伸至第一盖板11上的安装孔内。在此基础上。第一盖板11上的安装孔的直径可以大于极柱组件30主体部31的直径,在安装孔的内壁和主体部31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绝缘凸起502伸入该间隙内。
示例的,第一绝缘主体501可以是圆环结构,并且第一绝缘主体501的孔径小于安装孔的孔径,并且第一绝缘体511的孔径和主体部31的直径匹配(第一绝缘体511的孔径略大于主体部31的直径)。第一绝缘凸起502也可以是圆环结构,第一绝缘凸起502设于第一绝缘主体501远离电芯20的一侧,第一绝缘凸起502的孔径和第一绝缘主体501的孔径一致,且同轴心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主体501和第一绝缘凸起502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比如,第一绝缘体511可以通过注塑或者机加工等方式成型。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绝缘主体501和第一绝缘凸起502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第二绝缘体512具有容纳空间505,第一绝缘体511设于容纳空间505。在此基础上,第一绝缘体511和第二绝缘体512搭接,也即是第一绝缘体511和第二绝缘体512至少部分重合,从而避免在第一绝缘体511和第二绝缘体512之间存在间隙的问题,提升绝缘性能。
如图10所示,第二绝缘体512包括:第二绝缘主体503和第二绝缘凸起504,第二绝缘主体503上设置有容置孔,容置孔形成容纳空间505;第二绝缘凸起504设于第二绝缘主体503靠近电芯20的一侧,第二绝缘凸起504用于承载容置孔内的第一绝缘体511。
其中,第二绝缘主体503上设置有通孔,第二绝缘凸起504设于该通孔。并且第二绝缘主体503可以覆盖第一盖板11的内壁,以实现集流盘40和电池壳体10的绝缘,避免当集流盘40或者电池壳体10形变时,电池壳体10和集流盘40接触形成短路。
第二绝缘主体503上的通孔和第一绝缘主体501上的通孔同轴心设置,第二绝缘凸起504设于第二绝缘主体503的通孔的边缘,并且第二绝缘凸起504位于第一绝缘主体501靠近电芯20的一侧。
示例的,第二绝缘主体503可以是圆环结构,并且第二绝缘主体503的孔径大于第一绝缘主体501的直径。第二绝缘凸起504也可以是环状结构,第二绝缘凸起504和第二绝缘主体503同轴心设置。
第二绝缘凸起504用于承载第一绝缘体511,第二绝缘凸起504上至少部分和第一绝缘主体501重合,第二绝缘凸起504上和第一绝缘主体501重合的部分支撑第一绝缘主体501。
示例的,第二绝缘凸起504包括:延伸部5041和承载部5042,延伸部5041设于第二绝缘主体503上容置孔的边缘的位置,并且延伸部5041向第二绝缘主体503靠近电芯20的一侧延伸;承载部5042设于延伸部5041远离第二绝缘主体503的一端,且延伸部5041向靠近容置孔轴线的方向延伸。
延伸部5041可以是一圆环结构,延伸部5041位于第二绝缘主体503靠近电芯20的一侧,延伸部5041内径和第二绝缘主体503上的通孔的内径一致,且同心设置。承载也为一圆环结构,且承载部5042设于延伸部5041的内壁上,承载部5042至少部分和第一绝缘体511重合。比如,第一绝缘体511的直径和延伸部5041的内径一致,则承载部5042和第一绝缘体511重合。
承载部5042靠近电芯20的一面可以和集流盘40接触,通过承载部5042和集流盘40接触,使得承载部5042和集流盘40可以相互支撑,避免第二绝缘体512或者集流盘40发生形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主体503和第二绝缘凸起504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比如,第二绝缘体512可以通过注塑或者机加工等方式成型。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绝缘主体503和第二绝缘凸起504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比如,第二绝缘主体503和第二绝缘凸起504可以通过连接胶连接,形成第二绝缘体512。
第二绝缘件52设于电池壳体10和极柱组件30之间,并且第二绝缘件52位于电池壳体10远离电芯20的一侧。
主体部31穿设于第一盖板11,并且主体部31远离凸起部3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凸出于第一盖板11远离电芯20的表面,第二绝缘件52位于电池壳体10和限位部之间。
其中,第二绝缘件52套设于主体部31,且位于第一盖板11远离电芯20的一侧。限位部凸出于第一盖板11,并且第二绝缘件52位于限位部和第一盖板11之间,通过第二绝缘件52实现了限位部和电池壳体10的绝缘。
示例的,第一盖板11上的安装通孔可以是圆孔,限位凸起311和主体部31形成阶梯状圆柱结构,限位凸起311处的直径大于安装通孔的直径,主体部31的直径小于安装孔的直径。第二绝缘件52为圆环结构,第二绝缘件52的内径和主体部31的直径匹配。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绝缘件的材料可以是塑料、橡胶或者陶瓷等,第一绝缘件51和第二绝缘件52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一绝缘体511和第二绝缘体512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1所示,集流盘40包括集流盘主体41和悬臂42,集流盘主体41包括第一连接区401和第二连接区402,第一连接区401用于连接极柱组件30,第二连接区402设置有贯穿集流盘主体41的悬臂孔411;悬臂42和集流盘主体41连接且位于悬臂孔411,悬臂42和集流盘主体41之间具有间隙,悬臂42用于连接电芯20。
第一连接区401的形状可以和极柱组件30与集流盘40连接处的形状相匹配。比如,在极柱组件30上设置于圆柱状的凸起部32,该凸起部32用于连接集流盘40,则集流盘主体41上的第一连接区401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并且第一连接区401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凸起部32连接面的面积。并且凸起部32的位置和第一连接区401的位置对应,也即是凸起部32在集流盘4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连接区401。
极柱组件30和第一连接区40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比如,极柱组件30和第一连接区401可以通过电阻焊的方式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极柱组件30和第一连接区40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连接区402设置有贯穿集流盘主体41的悬臂孔411,悬臂42部连接于该悬臂孔411中。当在集流盘主体41上设置有多个悬臂孔411时,每个悬臂孔411中对应设置有一悬臂42。在集流盘主体41中,多个悬臂孔411可以沿圆周方向均布,在此基础上,多个悬臂42也沿圆周方向均布。
悬臂孔411位于第二连接区402的内部,以避免悬臂孔411和集流盘主体41的外边缘相交,也即是悬臂孔411和集流盘40的边缘具有预设距离的间隔。通过将悬臂孔411设于第二连接区402的内部,能够保证集流盘40的整体性,并且保证集流盘40的强度,避免在制造和转运等过程中损坏集流盘40。
在实际应用中,悬臂孔411靠近集流盘主体41边缘的一端和集流盘主体41边缘的距离可以是渐变的,需要保证的是悬臂孔411靠近集流盘主体41边缘的一端和集流盘主体41边缘的最小距离需要大于等于预设距离。比如,该预设距离可以是1毫米、1.5毫米、2毫米或者3毫米等。
第二连接区402至少部分环绕第一连接区401。比如,第二连接区402可以环绕第一连接区401。第一连接区401为圆形区域,第二连接区402可以是圆环区域,并且第一连接区401嵌于第二连接区402的内环中。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区401和第二连接区402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关系,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比如,第一连接区401位于第二连接区402的一侧,第一连接区401和第二连接区402平行设置等。
示例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集流盘40为应用于圆柱电池的集流盘40,在此基础上,集流盘主体41为圆盘状结构。第一连接区401为以集流盘主体41的圆心为圆心的圆形区域,第二连接区402为和第一连接区401同心的圆环。悬臂孔411为三角形或者近似三角形的孔,或者悬臂孔411为扇形或者近似扇形的孔。多个悬臂孔411沿圆周分布,比如,多个悬臂孔411沿圆周均布。多个悬臂孔411中相邻的悬臂孔411之间设置有间隔区413,当多个悬臂孔411均布时,多个间隔区413形状一致。
在集流盘主体41上还可以设置有定位缺口412,定位缺口412设于集流盘主体41的边缘,并且定位缺口412和间隔区413对应,间隔区413位于第二连接区402中相邻的两个悬臂孔411之间。定位缺口412用于在焊接是提供定位,并且定位缺口412在安装集流盘40时可以作为取料的定位结构。
比如,在安装集流盘40时,通过机械手将集流盘40从放置工位转移至安装工位,机械手可以夹持集流盘40的定位缺口412处,并且在机械手进行机器视觉识别时,定位孔口可以作为识别特征。在集流盘40和电芯20焊接及集流盘40和极柱组件30焊接时,焊接机器人可以通过定位缺口412识别和定位。
悬臂42和集流盘主体41连接且位于悬臂孔411,悬臂42和集流盘主体41之间具有间隙,悬臂42用于连接电芯20。在电芯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极耳,极耳和悬臂42连接。比如,极耳和悬臂4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悬臂42部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自由端靠近第一连接区401并且和集流盘主体41之间具有间隙,固定端和集流盘主体41连接。悬臂42的自由端可以连接极耳,悬臂42的自由端在受到外力时能够产生形变。因此当极耳由于引力集中等原因向悬臂42施加作用力时,可以通过悬臂42的形变抵消该作用力,避免将极耳和悬臂42的连接损坏,提升了极耳和悬臂42的连接稳定性。
当集流盘40为圆形时,悬臂42可以是近似三角形或者扇形的结构,悬臂42的宽度在远离第一连接区401的方向逐渐递增,悬臂42的宽度为悬臂42固定端延伸至自由端的两个边之间的距离。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悬臂42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比如,悬臂42还可以是矩形条状结构等。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悬臂42的柔性,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集流盘40还可以包括连接部43,连接部43分别连接固定端和集流盘主体41,连接部43的宽度小于悬臂42固定端的宽度。
通过将连接部43的宽度设置为小于悬臂42固定端的宽度,能够使得集流盘40在连接部处具有较大的柔性,有利于悬臂42自由端的形变,从而进一步的提升悬臂42和极耳的连接强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集流盘40的材料为导体材料,比如,集流盘40的材料可以是铜、铝、银、钛、钢、铝合金和钛合金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集流盘4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悬臂42可以是集流盘主体41上通过切割槽分隔出来的一端悬空的结构。比如,可以在一圆盘上切割形成贯穿圆盘的近似V形或者U形的通槽,在通槽内部的的区域形成悬臂42。或者集流盘40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可以在集流盘主体41上设置贯通的悬臂孔411,将悬臂42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至悬臂孔411的对应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池转接件60,在电池转接件60中第一连接部61用于连接电芯20,第二连接部62用于连接电池壳体10,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通过缓冲部63连接,实现了电芯20和电池壳体10的连接,并且第二连接部62用于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第一连接部61,能够增加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的连接面积,有利于提升过流能力,并且能够提升电池壳体10和电池转接件60的连接稳定性。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如图10所示,该电池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将电池转接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电芯连接及第二连接部和电池壳体的壳体件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缓冲部相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得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电池壳体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电芯电连接的表面。
步骤S102,压缩壳体件进而驱动第二连接部向内凹形成凹陷,以压紧电池壳体和第二连接部。
步骤S103,将电池壳体的第一盖板密封连接于壳体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将第一连接部61和电芯20连接,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连接,实现了电池壳体10和电芯20的连接,并且通过压缩电池壳体10驱动第二连接部62形成向内的凹陷,能提升电池壳体10和第二连接部62的连接面积和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104,将电池壳体的第一盖板密封连接于壳体件之前,将密封件设置于第一盖板和壳体件之间。
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可以用于制造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电池制造方法中提到的各部件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的各零部件的结构。
在步骤S101中,将电池转接件60的第一连接部61和电芯20连接及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连接,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通过缓冲部63相连接,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得第二连接部62用于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第一连接部61用于与电芯20电连接的表面。
其中,第一连接部61和电芯20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部61和电芯20也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连接。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也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连接。
在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电池转接件60安装于电池壳体10之前,极柱组件30、电芯20、第一绝缘件51、第二绝缘件52、集流盘40等器件已安装于电池壳体10,形成半成品的电池。在该半成品的电池的基础上再安装电池转接件60。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电池转接件60也可以在极柱组件30、电芯20、第一绝缘件51、第二绝缘件52、集流盘40等器件安装到电池壳体10之前和电池壳体10连接。
在步骤S102中,压缩壳体件12进而驱动第二连接部62向内凹形成凹陷,以压紧电池壳体10和第二连接部62。
在本公开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电池转接件60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连接部62和多个缓冲部63,多个第二连接部62间隔设置。每个第二连接部62对应连接一缓冲部63,缓冲部6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
在此基础上,步骤S102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压缩壳体件12,进而驱动多个第二连接部62向内聚拢,在压缩过程中多个第二连接部62中相邻的第二连接部62之间间隔减小,并且缓冲部63发生形变。并且在压缩过程中,电池壳体10和第二连接部62被压缩的部位会产生向内的凹陷。
其中,可以通过滚边的方式在壳体件12和第二连接部62连接的部位向内挤压壳体件12,壳体件12受到向内的挤压力发生形变,并且壳体件12挤压第二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2也产生向内的形变。通过挤压在壳体件12上形成第二凹陷121,在第二连接部62形成第一凹陷621,第一凹陷621和第二凹陷121配合实现电池壳体10和电池转接件60的密封。
也即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62具有初始状态和压缩状态,在初始状态时多个第二连接部62形成圆的直径大于压缩状态时多个第二连接部62形成的圆的直径。
在壳体件12挤压第二连接部62时,第二连接部62受到的作用力部分被传递至缓冲部63,缓冲部63发生形变,缓冲部63可以具有弹性,缓冲部63发生的形变可以是弹性形变,缓冲部63可以向第二连接部62施加反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将第二连接部62和壳体件12压紧。
在缓冲部63和第一连接部61之间设置有固定爪71,通过固定爪71对缓冲部63的形变方向进行导向,使得缓冲部63在形变时向远离电芯20的方向形变,避免缓冲部63和电芯20接触。
在本公开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62可以是一完整的环状结构,第二连接部62通过多个缓冲部63连接第一连接部61。在此基础上,步骤S102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压缩壳体件12,进而驱动第二连接部62发生形变,在压缩过程中第二连接部62上形成凹陷,且所述第二连接部62向内收缩,缓冲部63发生形变。
通过多个第二连接部62之间的间隔,能够保证在电池转接件60从大圆收缩至小圆时具有收缩空间,避免干涉,有利于电池转接件60的收缩。
其中,可以通过滚边的方式在壳体件12和第二连接部62连接的部位向内挤压壳体件12,壳体件12受到向内的挤压力发生形变,并且壳体件12挤压第二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2也产生向内的形变(由直径大的圆环形变成为直径小的圆环)。通过挤压在壳体件12上形成第二凹陷121,在第二连接部62形成第一凹陷621,第一凹陷621和第二凹陷121配合实现电池壳体10和电池转接件60的密封。
也即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62具有初始状态和压缩状态,在初始状态时第二连接部62形成圆的直径大于压缩状态时第二连接部62形成的圆的直径。
在壳体件12挤压第二连接部62时,第二连接部62受到的作用力部分被传递至缓冲部63,缓冲部63发生形变,缓冲部63可以具有弹性,缓冲部63发生的形变可以是弹性形变,缓冲部63可以向第二连接部62施加反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将第二连接部62和壳体件12压紧。
在步骤S103中,将电池壳体10的第一盖板11密封连接于壳体件12。
其中,可以采用翻边铆接将电池壳体10的第一盖板11密封连接于壳体件12。示例的,可以将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壳体件12进行弯折(该折弯可以和第二凹陷121共用或者可以是单独的折弯),以使得壳体件12的一部分朝向电池壳体10的内侧凸起;将壳体件12的端部进行二次弯折,以使得壳体件12与第一盖板11密封连接。
当第一盖板11连接于电池壳体10时,第一盖板11和缓冲部63接触,并且第一盖板11和缓冲部63之间具有预设的预紧力,以通过第一盖板11压紧电池转接件60。压紧的缓冲部63可以向第二连接部62施加压力,从而保证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之间压紧。
在步骤S104,将电池壳体10的第一盖板11密封连接于壳体件12之前,将密封件设置于第一盖板11和壳体件12之间。
其中,密封件可以是密封垫或者密封圈等,在第一盖板11和壳体件12之间设置密封件,能够避免电池中的电解液外流,同时也能够防止外部杂质进入电池内部。
在步骤S103中,第一盖板11连接于壳体件12上时可以对缓冲部63施加预设的压紧力。因此,步骤S103可以包括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将第一盖板11设于壳体件12的预设位置,以使第一盖板11向缓冲部62施加预设的压力;密封连接第一盖板11和壳体件12。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将第一连接部61和电芯20连接,第二连接部62和电池壳体10连接,实现了电池壳体10和电芯20的连接,并且通过压缩电池壳体10驱动第二连接部62形成向内的凹陷,能提升电池壳体10和第二连接部62的连接面积和连接稳定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可以应用于电动车辆,当电池用于电动车辆时,可以将多个电池集成电池包,电池包安装于电动车辆上,向电动车辆提供能源。
其中,电池包可以包括箱体和多个电池,多个电池布置于箱体中,箱体用于支撑及保护电池。在电池箱体中还可以设置有汇流排,汇流排可以和电池极柱组件连接,实现多个电池的串联或者并联。
在实际应用中,电池包可以安装于电动车辆的车架。电池包可以和车架固定连接。或者电池包可以是模块化电池包,模块化电池包能够可拆卸的连接于车辆主体,便于更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23)

1.一种电池转接件,其特征在于,用于电连接电芯和电池壳体,所述电池转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壳体电连接;
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壳体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转接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转接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为2mm-20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转接件包括多个缓冲部,每个所述缓冲部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二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连接体;
多个连接片,多个所述连接片连接于所述连接体,并且多个连接片中相邻的连接片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连接片用于连接所述电芯;
其中,所述缓冲部连接于所述连接体,并且所述缓冲部位于相邻的连接片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转接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片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mm-1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的宽度为2mm-10mm,和/或所述缓冲部的长度为5mm-2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90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具有向内的第一凹陷,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缓冲部的一侧为内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具有弯折子部,所述弯折子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电芯的一面,以在所述缓冲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导向空间,所述导向空间用于容置固定爪。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电池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为弹片缓冲部。
1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转接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电池壳体;
电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池转接件的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电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电池壳体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电池转接件,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多个固定爪,所述固定爪位于所述缓冲部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固定爪与所述电池转接件卡接。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爪设于所述缓冲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的导向空间内。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包括:
第一盖板;
壳体件,所述壳体件和所述第一盖板连接,所述壳体件上设置有向内的第二凹陷,所述第二凹陷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的第一凹陷配合以实现电池壳体和电池转接件的密封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缓冲部接触,并且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缓冲部之间具有预设的预紧力,以通过所述第一盖板压紧所述电池转接件。
18.如权利要求12-17任一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圆柱电池。
19.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电池转接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电芯连接及第二连接部和电池壳体的壳体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缓冲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壳体电连接的表面倾斜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表面;
压缩所述壳体件进而驱动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内凹形成凹陷,以压紧所述电池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将电池壳体的第一盖板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所述电池壳体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内凹形成凹陷,包括:
压缩所述壳体件,进而驱动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内聚拢,在压缩过程中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相邻的第二连接部之间间隔减小,并且所述缓冲部发生形变。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所述电池壳体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内凹形成凹陷,包括:
压缩所述电池壳体,进而驱动所述第二连接部发生形变,在压缩过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形成凹陷,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内收缩,所述缓冲部发生形变。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电池壳体的第一盖板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件,包括:
将所述第一盖板设于壳体件的预设位置,以使所述第一盖板向所述缓冲部施加预设的压力;
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壳体件。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电池壳体的第一盖板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件之前,将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壳体件之间。
CN202210693163.7A 2022-06-17 2022-06-17 电池转接件、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0006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3163.7A CN115000606A (zh) 2022-06-17 2022-06-17 电池转接件、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US17/902,906 US20230411795A1 (en) 2022-06-17 2022-09-05 Battery connecting member, battery and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EP22194052.1A EP4293767A1 (en) 2022-06-17 2022-09-06 Battery connecting member, battery and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3163.7A CN115000606A (zh) 2022-06-17 2022-06-17 电池转接件、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0606A true CN115000606A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3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3163.7A Pending CN115000606A (zh) 2022-06-17 2022-06-17 电池转接件、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1795A1 (zh)
EP (1) EP4293767A1 (zh)
CN (1) CN1150006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9920A1 (zh) * 2022-11-25 2024-05-3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89347B1 (ko) * 2004-04-27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12701422B (zh) * 2021-03-24 2022-01-07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4122635B (zh) * 2021-07-06 2024-06-07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9920A1 (zh) * 2022-11-25 2024-05-3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411795A1 (en) 2023-12-21
EP4293767A1 (en) 2023-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8728B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CN112310574A (zh) 圆柱型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制造***
JP7239733B2 (ja) 二次電池
CN107925119B (zh) 蓄电装置
US20160308190A1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comprising current interruption device
CN115000606A (zh) 电池转接件、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5088132A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及***
CN113924685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CN218039542U (zh) 电池转接件及电池
CN217691373U (zh) 电池
CN110165099A (zh) 电池组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CN218101465U (zh) 电池
EP4303987A1 (en)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attery
CN115066805A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及***
CN217507610U (zh) 电池
JP3926147B2 (ja) 電池
CN218039719U (zh) 电池
CN217903365U (zh)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装置
CN218101633U (zh) 电池集流盘及电池
CN217655926U (zh) 电池
CN218849634U (zh) 电池
CN217934148U (zh) 电池
CN217656037U (zh) 电池
CN217691582U (zh) 电池
CN218731365U (zh) 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