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8377A - 信道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和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道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和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8377A
CN114978377A CN202110193709.8A CN202110193709A CN114978377A CN 114978377 A CN114978377 A CN 114978377A CN 202110193709 A CN202110193709 A CN 202110193709A CN 114978377 A CN114978377 A CN 114978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maximum peak
cir
maximum
sc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37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78377B (zh
Inventor
周宝龙
石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937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83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8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8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78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8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信道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和接收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根据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为视距环境LOS或非视距环境NLOS,本申请中根据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不受***带宽或低SNR的影响,提高了信道场景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信道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和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信道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和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中,信道场景识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能事先识别出信道场景,则可以通过一些信号处理手段进一步提升***性能。例如,在5G新空口(New Radio,NR)中,用户定位是一个重要特性,定位精度指标高达0.3米,而要达到如此高的定位精度,需要准确的识别出信道场景,以提高定位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信道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和接收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
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其中,所述信道场景包括视距环境LOS和非视距环境NLOS。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场景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
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其中,所述信道场景包括视距环境LOS和非视距环境NLOS。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装置,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
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其中,所述信道场景包括视距环境LOS和非视距环境NLOS。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提高了信道场景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多个峰值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效果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效果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效果的示意图之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场景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3G通信***,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提出根据最强径和局部最强径之间的功率差异、首径和最强径之间的时间差及LOS和NLOS信道的时延分布差异来识别LOS/NLOS信道的方式。
然而这种识别方式,一是局部最强径选择方法不能覆盖5G NR所有信道场景。具体来说,对5G NR信道,常常存在下面的功率时延谱,以5G簇延时线(ClusteredDelay Line,CDL)的CDL_B信道为例,其中,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dio,SNR)=30dB。如图1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时间index,纵坐标表示径的线性功率,最强径即最大峰值的坐标位置为(48,0.8201),根据3G通信***的信道识别方案,局部最强径的搜索窗位于最强径后面且滞后最强径α微秒,在确定最强径后,在最强径后面寻找局部最强径时,其中,局部最强径可以为第二最强径,可能无法在搜索窗中识别出局部最强径,从而无法准确识别信道场景。二是由于5G通信***中,***带宽可达100MHZ,多径分辨能力是CDMA***的30~100倍,故低SNR时5G NR***常常把噪声误认为多径,即多个信道峰值,使得信道峰值识别不准确,从而导致信道识别不准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方法,用以准确识别信道场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
其中,目标信道即为需要确定对应的信道场景的信道。
其中,信道冲击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用于反映信道的基本特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发送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根据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道频率响应(Channel Frequency Response,CFR),对CFR进行时频域变换,以得到CIR。
步骤102,根据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
其中,信道场景包括视距环境(Line Of Sight,LOS)和非视距环境(Not Line OfSight,NLOS)。在视距环境下,无线信号无遮挡地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近乎直线传播。而非视距环境是指无线信号有遮挡地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传播。
本实施例中,第一极大峰值是CIR的第一极大功率峰值,第二极大峰值是CIR的第二极大功率峰值;或者,第一极大峰值是CIR的第一极大幅度峰值,第二极大峰值是CIR的第二极大幅度峰值。
本实施例中,识别CIR的多个峰值,从多个峰值中确定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根据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比值,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其中,信道场景为视距环境LOS或非视距环境NLOS。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根据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设定倍数的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其中,信道场景为视距环境LOS或非视距环境NLOS。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的方案后续实施例中会详细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中,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根据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为视距环境LOS或非视距环境NLOS,本申请中根据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不受***带宽或低SNR的影响,提高了信道场景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方法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说明了根据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比值,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发送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其中,参考信号序列为r(i),根据参考信号序列,确定信道频率响应CFR,即h(i),其中,h(i)通过以下的公式确定:h(i)=r(i)*conj(s(i))。
其中,conj()表示共轭,i为子载波索引,i=1,2,……,Nsc。S(i)为本地参考信号序列,Nsc表示子载波数。
进而,对CFR进行时频域变换,以得到CIR。其中,CIR为信道冲击响应的时域信道序列,表示为h(n),其中,n表示为时域索引。
h(n)=IDFT(h(i)),其中,n=1,2,……,Nsc。
本实施例中,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逆变换IDFT把信号从频域变到时域。
步骤202,确定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极大峰值是CIR的第一极大功率峰值,第二极大峰值是CIR的第二极大功率峰值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识别CIR的多个峰值,对多个峰值取最大值,以得到第一极大峰值;从多个峰值中排除第一极大峰值后再次取最大值,以得到第二极大峰值。
具体地,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
步骤1,确定CIR的功率值序列P(n);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P(n)=h(n)*conj(h(n));
其中,conj()表示共轭,“*”表示乘法,P(n)为功率值序列。
步骤2,求功率值序列P(n)中相邻元素差p_diff(j);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相邻元素差p_diff(j)=P(j+1)-P(j),j=1,2,...,Nsc-1;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功率值序列P(n)中相邻元素确定的相邻元素差p_diff(j),具体地,若P(j+1)大于P(j),则p_diff(j)为正值,若P(j+1)小于P(j),则p_diff(j)为负值。
步骤3,确定相邻元素差p_diff(j)中各元素的符号p_diff_sign(j);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p_diff_sign(j)=sign(p_diff(j));
其中,函数sign(p_diff(j))表示取变量p_diff(j)的符号,若上一步骤中p_diff(j)值为负值,则利用函数sign(p_diff(j)取变量p_diff(j)的符号,则为-1;若上一步骤中p_diff(j)值为正值,则利用函数sign(p_diff(j)取变量p_diff(j)的符号,则为+1。例如,p_diff(3)值为负2,即-2,p_diff_sign(3)=sign(-2)=-1;p_diff(5)值为正2,即+2,p_diff_sign(5)=sign(+2)=+1,同理,可确定各元素的符号,此处不一一列举。
步骤4,求p_diff(j)中相邻元素的符号差,表示为p_diff_sign_diff();
p_diff_sign_diff(j)=p_diff_sign(j+1)-p_diff_sign(j),j=1,2,...,Nsc-2;
步骤5,求多个峰值的位置索引,得到local_max_index_list;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local_max_index_list初始化为空集,根据p_diff(j)中相邻元素的符号差值p_diff_sign_diff(j),循环确定各个峰值的位置索引值,并利用每次循环确定的各个峰值的位置索引不断更新local_max_index_list,以使的local_max_index_list中存储多个峰值的位置索引。
local_max_index_list=空集;
for j=1:(Nsc-2)
if p_diff_sign_diff(j)==-2then
local_max_index_list=local_max_index_list∪(j+1);
也就是说当p_diff_sign_diff(j)的取值为-2时,则确定j之后的一个位置索引j+1对应一个峰值,则将该峰值对应的位置索引存储至local_max_index_lis中,重复上述循环,以确定所有的峰值的位置索引。
本实施例中确定各个峰值位置索引的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CDMA***的信道场景的识别方法中,确定最强径对应的位置和局部最强径对应的位置,本申请的峰值位置索引的确定方式,可以覆盖5G通信的各个信道场景,并准确识别出多个峰值的位置索引,不会存在部分峰值位置索引无法确定的问题,进而,后续根据位置索引可准确确定出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以实现准确的信道场景识别。
步骤6,确定多个峰值,多个峰值由数组local_max_list表示。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local_max_list=P(local_max_index_list),即根据多个峰值的位置索引,确定多个峰值,例如为功率峰值,并将多个峰值存储至local_max_list中。
步骤7,取多个峰值中的最大值,以得到第一极大峰值pmax1。
pmax1=max(local_max_list),其中,函数max()表示求local_max_list中多个峰值的最大值,也就是说确定了第一极大峰值,即第一极大功率峰值,即pmax1。
进一步,从local_max_list的多个峰值中排除第一极大峰值后,即将pmax1排除,为了便于区分,记为local_max_list1,按照上述的步骤7再次从排除pmax1之外的多个峰值中确定最大值,即利用函数max()求local_max_list1中的最大值,以得到第二极大峰值,即第二极大功率峰值,即pmax2。
步骤203,根据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比值,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
本实施例中,若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比值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LOS;若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则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NLOS。
其中,设定阈值,是根据LOS识别的准确率确定的,准确率与设定阈值呈正向关系,也就是说设定阈值越高,LOS识别的准确率则越高。
本实施例中,LOS识别的准确率可以为LOS的检测概率,即信道场景为LOS时,确定目标信道场景为LOS的概率。或者LOS识别的准确率可以为LOS的虚警概率,即信道场景不为LOS时,确定目标信道场景为LOS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设定阈值可根据识别的准确率的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极大峰值是CIR的第一极大幅度峰值,第二极大峰值是CIR的第二极大幅度峰值时,即峰值是幅度峰值的实现原理和上述的峰值是功率峰值的实现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中,若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比值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LOS,若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则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NLOS,该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不受***带宽的影响,识别的准确度较高。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方法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说明了根据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设定倍数的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
步骤302,确定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
其中,步骤301和步骤302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解释说明,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3,根据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设定倍数的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
其中,设定倍数,是根据LOS识别的准确率确定的,准确率与设定倍数呈正向关系,也就是说设定倍数越高,LOS识别的准确率则越高。
例如,设定倍数为α,可根据实际需要取值,α通常取值大于3,一般取值在5-7之间,如要达到更高LOS识别的准确率,α可以高于7。其中,α取值为7时LOS识别的准确率,高于α取值为5时LOS识别的准确率,也就是说α取值越大,LOS识别的准确率越高。
需要说明的是,若准确识别出NLOS,α通常取值可为3,而为了准确识别出LOS,α通常取值大于3,所以为了能准确识别出LOS和NLOS,α取值应大于3,从而一般取值在5-7之间,即可获取较好的LOS识别的准确率或NLOS识别的准确率。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倍数的取值可根据识别的准确度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列举的取值,仅为示例,不构成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极大峰值大于设定倍数的第二极大峰值,则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LOS;第一极大峰值小于或等于设定倍数的第二极大峰值,则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NLOS。
例如,设定倍数为7,若pmax1大于7*pmax2,则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LOS;若pmax1小于或等于7*pmax2,则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NLOS。
本实施例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中,将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设定倍数的第二极大峰值进行比较,若第一极大峰值大于设定倍数的第二极大峰值,则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LOS;若第一极大峰值小于或等于设定倍数的第二极大峰值,则确定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NLOS,该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不受***带宽的影响,识别的准确度较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对本实施例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确定的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的识别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分别基于不同的信道模型,例如,节拍延时线(Tappeddelay line,TDL)模型TDL_D、TDL_C和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在不同SNR,例如,-5dB-20dB下,基于LOS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曲线,对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的识别方法确定的信道场景的识别效果进行说明。
在一种场景下,信道模型为AWGN,该信道的信道场景为LOS。
如图5所示,其中,横坐标为SNR,纵坐标为检验概率。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确定信道场景为LOS的检测概率为1,识别的准确较高。
在第二种场景下,信道模型为TDL_D,该信道的信道场景为LOS。
如图6所示,其中,横坐标为SNR,纵坐标为检验概率。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在信道为TDL_D,SNR为5-20dB时,确定信道场景为LOS检测概率为95.5%,而在SNR为-5dB和0dB时,确定信道场景为LOS检测概率为91.5%-94%,实现了即使在低SNR场景下,识别的准确仍较高。
在第三种场景下,信道模型为TDL_C,该信道的信道场景为NLOS。
如图7所示,其中,横坐标为SNR,纵坐标为虚警概率。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在信道场景为NLOS的情下,确定信道场景为LOS的虚警概率为0,识别的准确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场景识别装置,用以准确识别信道场景。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信道场景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含:
获取单元71,用于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
识别单元72,用于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其中,所述信道场景包括视距环境LOS和非视距环境NLOS。
进一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识别单元7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识别单元72,具体用于:
所述比值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LOS;
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NLOS。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定阈值,是根据LOS识别的准确率确定的,所述准确率与所述设定阈值呈正向关系。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识别单元7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设定倍数的所述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识别单元72,具体用于所述第一极大峰值大于所述设定倍数的第二极大峰值,则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LOS;所述第一极大峰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倍数的第二极大峰值,则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NLOS。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定倍数,是根据LOS识别的准确率确定的,所述准确率与所述设定倍数呈正向关系。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极大峰值是所述CIR的极大功率峰值,所述第二极大峰值是所述CIR的次极大功率峰值;或者,所述第一极大峰值是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幅度峰值,所述第二极大峰值是所述CIR的第二极大幅度峰值。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装置包含:
处理单元,用于识别所述CIR的多个峰值,对所述多个峰值取最大值,以得到所述第一极大峰值,从所述多个峰值中排除所述第一极大峰值后再次取最大值,以得到所述第二极大峰值。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发送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
根据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道频率响应CFR;
对所述CFR进行时频域变换,以得到所述CIR。
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和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和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尤其是5G***。例如适用的***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通用移动***(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5G新空口(New Radio,NR)***等。这多种***中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还可以包括核心网部分,例如演进的分组***(EvlovedPacket System,EPS)、5G***(5GS)等。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装置。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
如图9所示,终端包括:收发机800、处理器810、存储器820。
其中,存储器8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800,用于在处理器810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810,用于读取存储器820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
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其中,所述信道场景包括视距环境LOS和非视距环境NLOS。
收发机800,用于在处理器81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0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81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20可以存储处理器8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810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CPLD),处理器810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810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至图4任一方法。处理器810与存储器820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
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等。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信道场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
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其中,所述信道场景包括视距环境LOS和非视距环境NLO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包括:
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之间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包括:
若所述比值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LOS;
若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是NLO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阈值,是根据LOS识别的准确率确定的,所述准确率与所述设定阈值呈正向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大峰值是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功率峰值,所述第二极大峰值是所述CIR的第二极大功率峰值;
或者,所述第一极大峰值是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幅度峰值,所述第二极大峰值是所述CIR的第二极大幅度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所述CIR的多个峰值;
对所述多个峰值取最大值,以得到所述第一极大峰值;
从所述多个峰值中排除所述第一极大峰值后再次取最大值,以得到所述第二极大峰值。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包括:
接收发送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
根据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道频率响应CFR;
对所述CFR进行时频域变换,以得到所述CIR。
8.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
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其中,所述信道场景包括视距环境LOS和非视距环境NLOS。
9.一种信道场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CIR;
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CIR的第一极大峰值和第二极大峰值,确定所述目标信道的信道场景,其中,所述信道场景包括视距环境LOS和非视距环境NLOS。
10.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信道场景识别方法。
CN202110193709.8A 2021-02-20 2021-02-20 信道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和接收装置 Active CN114978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3709.8A CN114978377B (zh) 2021-02-20 2021-02-20 信道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和接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3709.8A CN114978377B (zh) 2021-02-20 2021-02-20 信道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和接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8377A true CN114978377A (zh) 2022-08-30
CN114978377B CN114978377B (zh) 2023-09-26

Family

ID=82953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3709.8A Active CN114978377B (zh) 2021-02-20 2021-02-20 信道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和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83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0767A (zh) * 2024-01-09 2024-02-13 上海银基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测距值nlos识别方法及装置、接收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707A (zh) * 2010-05-27 2010-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视距传播识别方法、装置与基站
WO2014037687A1 (en) * 2012-09-05 2014-03-13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annel identification
CN109151707A (zh) * 2018-01-22 2019-01-04 中南大学 一种移动状态下的视距/非视距路径识别方法
US20200116817A1 (en) * 2018-10-16 2020-04-1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ow-power, long-range rf loc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1770527A (zh) * 2020-06-24 2020-10-13 长安大学 基于二维特征的可视与非可视信道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770528A (zh) * 2020-06-24 2020-10-13 长安大学 基于信道参数萃取方法的视距与非视距识别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707A (zh) * 2010-05-27 2010-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视距传播识别方法、装置与基站
WO2014037687A1 (en) * 2012-09-05 2014-03-13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annel identification
CN109151707A (zh) * 2018-01-22 2019-01-04 中南大学 一种移动状态下的视距/非视距路径识别方法
US20200116817A1 (en) * 2018-10-16 2020-04-1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ow-power, long-range rf loc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1770527A (zh) * 2020-06-24 2020-10-13 长安大学 基于二维特征的可视与非可视信道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770528A (zh) * 2020-06-24 2020-10-13 长安大学 基于信道参数萃取方法的视距与非视距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0767A (zh) * 2024-01-09 2024-02-13 上海银基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测距值nlos识别方法及装置、接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560767B (zh) * 2024-01-09 2024-04-09 上海银基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测距值nlos识别方法及装置、接收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8377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21293A1 (en) Sig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665656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EP4152774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device
US9078228B2 (en) Mobile geolocation
EP4175327A1 (en)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positioning measurement device, and positioning server
US2022001505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detection
US20220338021A1 (en) Quasi co-location hypothesis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742926B2 (en) Beam management
US20200169929A1 (en) System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4978377A (zh) 信道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和接收装置
US20240137924A1 (en) Beam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052706A (zh) 噪声加干扰空间协方差矩阵确定装置、干扰抑制合并装置
US11503485B2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ircumventing far-end interference
CN112543409B (zh) 一种到达时间toa估计方法及基站
WO2023165495A1 (zh) 一种到达时延的估计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3595682A (zh) 一种用于ofdm的帧同步方法、装置及接收机
CN110417523B (zh)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13676274B (zh) 一种信号时延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95407A (zh)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93923A1 (zh) 传输时延的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50498A (zh)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196449A1 (zh) 一种导频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3709786B (zh) 远端干扰管理参考信号遍历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4383861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position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7979423B (zh) 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