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6528B - 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6528B
CN114956528B CN202210708806.0A CN202210708806A CN114956528B CN 114956528 B CN114956528 B CN 114956528B CN 202210708806 A CN202210708806 A CN 202210708806A CN 114956528 B CN114956528 B CN 1149565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low
air blowing
air
deform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88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56528A (zh
Inventor
周廉义
邓天洪
刘自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Qibin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Qibin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Qibin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Qibin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088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565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56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6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56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6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02Re-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23/023Re-forming glass sheets by be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 C03B27/04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C03B27/0442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for bent glass sheets
    • C03B27/0445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for bent glass sheets the quench unit being adapted to the bend of the she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其中,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加热平板Low‑E玻璃;将加热后的平板Low‑E玻璃送入至弯曲风栅内,以使加热后的平板Low‑E玻璃根据弯曲风栅的弧度进行变形;弯曲风栅的上风栅的上吹风部件和弯曲风栅的下风栅的下吹风部件对变形后的Low‑E玻璃进行吹风急冷,以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变形后的Low‑E玻璃的镀膜面朝向弯曲风栅的上风栅,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小于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且差值大于等于10mm;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以得到弯钢Low‑E玻璃。制备得到的弯钢Low‑E玻璃能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

Description

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弯钢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弯钢复合玻璃通常包括层叠在一起的两片或以上的弯钢玻璃(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最常见的弯钢复合玻璃有弯钢夹层玻璃和弯钢中空玻璃。对于弯钢复合玻璃而言,只有两片弯钢玻璃的弯钢弧度一致,才能保证重叠后的玻璃间隙最小、间隙均匀,才能保证弯钢夹层玻璃的两片玻璃之间不会脱胶,弯钢中空玻璃的两片玻璃之间密封胶均匀,保证弯钢中空玻璃的密封性能。
其中,生产弯钢玻璃(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的流程为:上片、加热、弯曲成型、急冷、冷却和下片。具体地:先将平板玻璃(Low-E玻璃或白玻)放在上片台上,接着由辊道将平板玻璃传送进加热段内进行加热软化,软化后的玻璃进入弯曲风栅段中根据弯曲风栅的弧度进行变形,然后通过风栅段下部的辊道和风栅段上部的辊道控制玻璃往复运动,使玻璃进一步接近理想的弧形,然后经风栅段上部的上吹风装置和下部的下吹风装置吹风急冷达到定型的目的,最后在玻璃冷却后导出下片。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当平板玻璃为白玻时,也即当平板玻璃为普通浮法玻璃时,能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白玻,而当平板玻璃为Low-E玻璃时,很难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导致弯钢Low-E玻璃的弯钢弧度与弯钢白玻的弯钢弧度不一致,不利于获得包括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的弯钢复合玻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旨在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加热平板Low-E玻璃;
将加热后的平板Low-E玻璃送入至弯曲风栅内,以使加热后的平板Low-E玻璃根据弯曲风栅的弧度进行变形;
弯曲风栅的上风栅的上吹风部件和弯曲风栅的下风栅的下吹风部件对变形后的Low-E玻璃进行吹风急冷,以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其中,变形后的Low-E玻璃的镀膜面朝向弯曲风栅的上风栅,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小于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且差值大于等于10mm;以及
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以得到弯钢Low-E玻璃。
在一实施例中,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为6-10mm,在所述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58-62mm。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Pa,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Pa。
在一实施例中,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为6-10mm,在所述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58-62mm,且差值大于10mm。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Pa,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Pa。
在一实施例中,在从所述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至所述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的步骤的过程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
在一实施例中,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为6-10mm;
在所述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6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100Pa,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100Pa;
在所述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60mm,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2000Pa,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2000Pa。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加热平板Low-E玻璃的步骤中,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80~70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70~660℃,加热时间为480~520S。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上述的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制备弯钢Low-E玻璃;以及
将至少一片所述弯钢Low-E玻璃与至少一片弯钢白玻层叠,以得到弯钢复合玻璃;
其中,弯钢白玻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加热平板白玻;
将加热后的平板白玻送入至如上述的弯曲风栅内,以使加热后的平板白玻根据弯曲风栅的弧度进行变形;
弯曲风栅的上风栅的上吹风部件和弯曲风栅的下风栅的下吹风部件对变形后的白玻进行吹风急冷,以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其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小于等于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且差值小于等于5mm;以及
冷却定型后的白玻,以得到弯钢白玻。
在一实施例中,平板白玻的厚度为6-10mm;
在所述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8-42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Pa,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Pa;和/或
在所述冷却定型后的白玻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8-42mm,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Pa,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Pa;和/或
在从所述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的步骤至所述冷却定型后的白玻的步骤的过程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和/或
在所述加热平板白玻的步骤中,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70~66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70~660℃,加热时间为360~380S。
在上述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中,控制控制上吹风部件与Low-E玻璃的镀膜面之间的吹风距离小于下吹风部件与Low-E玻璃的白玻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且差值大于10mm,可以使得散热慢的镀膜面和散热相对较快的白玻面具有大致相同的冷却速度,也即使得Low-E玻璃的镀膜面和白玻面具有大致相同的散热效果,进而可以使得Low-E玻璃的镀膜面和白玻面具有大致相同的温度(温差很小),从而Low-E玻璃的弧度不会发生变化,Low-E玻璃的弧度可以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吻合,也即可以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
而且,弯钢复合玻璃通常包括层叠在一起的两片或以上的弯钢玻璃(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当需要制备弯钢复合玻璃时,在采用同一弯曲风栅分别制备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时,只需要调节一次弯曲风栅的下风栅的下变弧部件的弧度,就可以获得弧度基本相同的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弯钢Low-E玻璃的弧度和弯钢白玻的弧度均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可以避免因二次调弧而导致时间浪费,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弯钢白玻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弯钢玻璃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采用加热炉来加热平板玻璃,而加热后的平板玻璃通常采用弯曲风栅来加工,以获得弯钢玻璃。具体地,弯曲风栅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风栅和下风栅。上风栅能整体朝向或远离下风栅移动。上风栅包括上变弧部件以及设于上变弧部件上的上吹风部件和上压辊。上变弧部件的弧度可变。上吹风部件相对于上变弧部件可以上下移动。下风栅包括下变弧部件以及设于下变弧部件上的下吹风部件和下辊道。下变弧部件的弧度可变。下吹风部件相对于下变弧部件可以上下移动。
在加热后的平板玻璃进入弯曲风栅之前,先根据需求弧度(弯钢玻璃需要具有的弧度),调节下变弧部件的弧度(此弧度也即弯曲风栅的弧度),下变弧部件的形状通常为上凸式;然后将加热后的平板玻璃送入至弯曲风栅内,下辊道(具有与下变弧部件相同的弧度)支撑加热后的平板玻璃,接着上风栅朝向下风栅移动至预设工位,上风栅的上变弧部件可以自适应下变弧部件的弧形,使得上变弧部件的弧度与下变弧部件的弧度基本相同,下风栅的上压辊(具有与上变弧部件相同的弧度)压于加热后的平板玻璃上,从而使得加热后的平板玻璃能根据弯曲风栅的弧度进行变形,接着形变后的玻璃在上压辊和下辊道的对压滚动作用下往复摆动,使玻璃进一步接近理想的弧形;接着上吹风部件和下吹风部件吹风急冷玻璃,以使得玻璃定型;然后上吹风部件和下吹风部件吹风冷却玻璃,得到弯钢玻璃;最后,将弯钢玻璃从弯曲风栅内导出。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当平板玻璃为白玻时,也即当平板玻璃为普通浮法玻璃时,能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白玻,而当平板玻璃为Low-E玻璃时,很难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导致弯钢Low-E玻璃的弯钢弧度与弯钢白玻的弯钢弧度不一致,不利于获得包括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的弯钢复合玻璃。
研究发现,Low-E玻璃包括白玻及设于白玻一表面的膜层,Low-E玻璃的膜层面(镀膜面)相对于白玻面,具有非常好的低辐射作用。在加热阶段,Low-E玻璃的膜层面受热较慢、温度较低,导致Low-E玻璃的膜层面软化与白玻面软化性能不一致,在后续急冷定型阶段,Low-E玻璃的弧度会发生变化,很难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而在急冷定型阶段,Low-E玻璃的膜层面温度散失比较慢,而玻璃在急冷时哪一面的温度高玻璃就向那面弯曲,Low-E玻璃的弧度会发生变化,导致很难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
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提出一种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加热平板Low-E玻璃。
步骤S120,将加热后的平板Low-E玻璃送入至弯曲风栅内,以使加热后的平板Low-E玻璃根据弯曲风栅的弧度进行变形。
步骤S130,弯曲风栅的上风栅的上吹风部件和弯曲风栅的下风栅的下吹风部件对变形后的Low-E玻璃进行吹风急冷,以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其中,变形后的Low-E玻璃的镀膜面朝向弯曲风栅的上风栅,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镀膜面)之间的吹风距离小于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白玻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且差值大于等于10mm。
步骤S140,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以得到弯钢Low-E玻璃。
步骤S150,将弯钢Low-E玻璃从弯曲风栅内取出。
在上述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中,控制控制上吹风部件与Low-E玻璃的镀膜面之间的吹风距离小于下吹风部件与Low-E玻璃的白玻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且差值大于等于10mm,可以使得散热慢的镀膜面和散热相对较快的白玻面具有大致相同的冷却速度,也即使得Low-E玻璃的镀膜面和白玻面具有大致相同的散热效果,进而可以使得Low-E玻璃的镀膜面和白玻面具有大致相同的温度(温差很小),从而Low-E玻璃的弧度不会发生变化,Low-E玻璃的弧度可以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吻合,也即可以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
而且,弯钢复合玻璃通常包括层叠在一起的两片或以上的弯钢玻璃(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当需要制备弯钢复合玻璃时,在采用同一弯曲风栅分别制备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时,只需要调节一次弯曲风栅的下风栅的下变弧部件的弧度,就可以获得弧度基本相同的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弯钢Low-E玻璃的弧度和弯钢白玻的弧度均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可以避免因二次调弧而导致时间浪费,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由于弯钢Low-E玻璃的弧度会发生变化,很难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例如,当需要生产弧度为A的弯钢Low-E玻璃时,需要调节弯曲风栅的弧度为A+2,而当需要生产弧度为A的弯钢白玻时,又需要将弯曲风栅的弧度由A+2调节为A,需要二次调弧。
在本实施例中,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为6-10mm,在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镀膜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白玻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为58-62mm。也即在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为6-10mm时,在急冷定型阶段,控制上吹风部件与Low-E玻璃的镀膜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58-62mm,且差值大于等于10mm。如此,非常利于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改变时,相应的吹风距离通常也会发生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Pa,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Pa。也即在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中,通过控制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Pa,并控制上吹风部件与Low-E玻璃的镀膜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58-62mm,非常利于Low-E玻璃急冷定型,定型速度快,定型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上风栅具有多个上吹风部件(风管),多个上吹风部件(风管)均分分布,且全部正常不漏气,不堵塞,且在变弧过程中上吹风部件不会对上变弧部件造成阻碍。下风栅具有多个下吹风部件(风管),多个下吹风部件(风管)均分分布,且全部正常不漏气,不堵塞,且在变弧过程中下吹风部件不会对下变弧部件造成阻碍。
在本实施例中,上风栅的上压辊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传动良好。下风栅的下辊道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传动良好,且下辊道上均匀缠绕有石棉绳,相邻两圈石棉绳之间的间距为30-40mm。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为6-10mm,在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130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6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100Pa,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100Pa。如此,更利于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而且更利于Low-E玻璃急冷定型,定型速度快,定型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为6-10mm,在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140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58-62mm,且差值大于10mm。也即在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为6-10mm时,在冷却阶段,控制上吹风部件与Low-E玻璃的镀膜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58-62mm,且差值大于10mm。如此,更利于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改变时,相应的吹风距离通常也会发生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为6-10mm,在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140中,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Pa,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Pa。通过控制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Pa,并控制上吹风部件与Low-E玻璃的镀膜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58-62mm,且差值大于10mm,非常利于Low-E玻璃冷却,冷却速度快。
在本实施例中,在从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至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的步骤的过程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的镀膜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的白玻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也即冷却阶段的上吹风距离和下吹风距离与急冷定型阶段的上吹风距离和下吹风距离相同,这样在冷却阶段不需要二次调节吹风距离。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140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60mm,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2000Pa,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2000Pa。如此,更利于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而且更利于Low-E玻璃冷却,冷却速度快。
上述的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制备方法,增大了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由30-35mm增大为35-40mm,同时增大了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由30mm增大为58-62mm,并控制差值大于等于10mm,同时还增大了上吹风部件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由800-1000Pa增大为1000~1200Pa。从而能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
在本实施例中,在加热平板Low-E玻璃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110中,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80~70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70~660℃,加热时间为480~520S。
在上述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中,在加热阶段,控制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80~70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70~660℃,也即控制加热炉的上部温度大于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且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80~70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70~660℃,可以使得受热较慢的镀膜面和受热相对较快的白玻面具有大致相同的升温速度,同时通过控制加热时间为480~520S,也即通过适当延长加热时间可以进一步均衡温差,从而可以使得Low-E玻璃的镀膜面和白玻面具有大致相同的温度(温差很小),进而可以使得Low-E玻璃的膜层面软化与白玻面软化性能基本一致,在后续急冷定型阶段,Low-E玻璃的弧度不会发生变化,Low-E玻璃的弧度可以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吻合,也即可以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加热平板Low-E玻璃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110中,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6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680℃,加热时间为500S。如此,更利于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Low-E玻璃,而且更利于Low-E玻璃加热软化,软化速度快。
在本实施例中,按上述方法制备的弯钢Low-E玻璃的应力为62~66MPa。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采用上述的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制备弯钢Low-E玻璃。
步骤S220,将至少一片所述弯钢Low-E玻璃与至少一片弯钢白玻层叠,以得到弯钢复合玻璃。
其中,如图3所示,弯钢白玻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加热平板白玻。
步骤S320,将加热后的平板白玻送入至上述的弯曲风栅内,以使加热后的平板白玻根据弯曲风栅的弧度进行变形。
步骤S330,弯曲风栅的上风栅的上吹风部件和弯曲风栅的下风栅的下吹风部件对变形后的白玻进行吹风急冷,以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其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小于等于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且差值小于等于5mm。
步骤S340,冷却定型后的白玻,以得到弯钢白玻。
步骤S350,将弯钢白玻从弯曲风栅内取出。
在上述弯钢白玻的制备方法中,控制控制上吹风部件与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小于等于下吹风部件与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且差值小于等于5mm,可以使得白玻的两表面具有大致相同的冷却速度,也即可以使得白玻的两表面具有大致相同的散热效果,进而可以使得白玻的两表面具有大致相同的温度(温差很小),从而白玻的弧度不会发生变化,白玻的弧度可以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吻合,也即可以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白玻。
在上述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中,可以采用同一弯曲风栅分别制备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而且只需要调节一次弯曲风栅的下风栅的下变弧部件的弧度,就可以获得弧度基本相同的弯钢Low-E玻璃和弯钢白玻(弯钢Low-E玻璃的弧度和弯钢白玻的弧度均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可以避免因二次调弧而导致时间浪费,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平板白玻的厚度为6-10mm,在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8-42mm。也即在平板白玻的厚度为6-10mm时,在急冷定型阶段,控制上吹风部件与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8-42mm,且差值小于等于5mm。如此,非常利于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白玻。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平板白玻的厚度改变时,相应的吹风距离通常也会发生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Pa,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Pa。也即在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的步骤中,通过控制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Pa,并控制上吹风部件与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8-42mm,非常利于白玻急冷定型,定型速度快,定型效果好。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平板白玻的厚度为6-10mm,在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330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4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100Pa,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100Pa。如此,更利于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白玻,而且更利于白玻急冷定型,定型速度快,定型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平板白玻的厚度为6-10mm,在冷却定型后的白玻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340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8-42mm,且差值小于等于5mm。也即在平板白玻的厚度为6-10mm时,在冷却阶段,控制上吹风部件与白玻的镀膜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8-42mm,且差值小于等于5mm。如此,更利于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白玻。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平板白玻的厚度改变时,相应的吹风距离通常也会发生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平板白玻的厚度为6-10mm,在冷却定型后的白玻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140中,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Pa,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Pa。通过控制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Pa,并控制上吹风部件与白玻的镀膜面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8-42mm,且差值小于等于5mm,非常利于白玻冷却,冷却速度快。
在本实施例中,在从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的步骤至冷却定型后的白玻的步骤的过程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也即冷却阶段的上吹风距离和下吹风距离与急冷定型阶段的上吹风距离和下吹风距离相同,这样在冷却阶段不需要二次调节吹风距离。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冷却定型后的白玻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340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40mm,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2000Pa,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2000Pa。如此,更利于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白玻,而且更利于白玻冷却,冷却速度快。
上述的弯钢白玻的制备方法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制备方法,增大了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由30-35mm增大为35-40mm,同时增大了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由30mm增大为38-42mm,同时还增大了上吹风部件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由800-1000Pa增大为1000~1200Pa。从而更利于获得与弯曲风栅的弧度基本一致的弯钢白玻。
在本实施例中,在加热平板白玻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310中,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70~66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70~660℃,加热时间为360~380S。
在本实施例中,在加热平板白玻的步骤中,也即在步骤S310中,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8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680℃,加热时间为370S。
在本实施例中,按上述方法制备的弯钢白玻的应力为62~66MPa。
以下为制备弯钢复合玻璃的实施例和对比例
实施例:
(1)制备弯钢白玻,以厚度为8mm的白玻为平板玻璃
(1.1)具体参数如下:
加热阶段: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8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80℃,加热时间为370S;
急冷定型阶段:上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6mm,下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4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相同,为1100Pa;
冷却阶段:上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6mm,下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4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相同,为2000Pa。
(1.2)检测数据如下:
弯钢白玻的应力65MPa,弯钢白玻的弧度与预设的弧度(弯曲风栅的弧度)偏差1mm,弯钢白玻的拱高与预设的拱高(弯曲风栅的拱高)偏差1mm,弯钢白玻的直线边弓形1/‰。
(2)制备弯钢Low-E玻璃,以厚度为8mm的双银Low-E玻璃为平板玻璃
(2.1)具体参数如下:
加热阶段: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6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80℃,加热时间为500S;
急冷定型阶段:上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6mm,下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6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相同,为1100Pa;
冷却阶段:上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6mm,下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6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相同,为2000Pa。
(2.2)检测数据如下:
弯钢Low-E玻璃的应力64MPa,弯钢Low-E玻璃的弧度与预设的弧度(弯曲风栅的弧度)偏差1mm,弯钢Low-E玻璃的拱高与预设的拱高(弯曲风栅的拱高)偏差1mm,弯钢Low-E玻璃的直线边弓形1/‰。
按上述方法制备的弯钢白玻与弯钢Low-E玻璃吻合度偏差0.5mm,在叠合形成弯钢复合玻璃后,弯钢复合玻璃的间隙最小、间隙均匀。
对比例:
(1)制备弯钢白玻,以厚度为8mm的白玻为平板玻璃
(1.1)具体参数如下:
加热阶段: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8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80℃,加热时间为370S;
急冷定型阶段:上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3mm,下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相同,为600Pa;
冷却阶段:上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3mm,下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相同,为2000Pa。
(1.2)检测数据如下:
弯钢白玻的应力65MPa,弯钢白玻的弧度与预设的弧度(弯曲风栅的弧度)偏差1mm,弯钢白玻的拱高与预设的拱高(弯曲风栅的拱高)偏差1mm,弯钢白玻的直线边弓形1/‰。
(2)制备弯钢Low-E玻璃,以厚度为8mm的双银Low-E玻璃为平板玻璃
(2.1)具体参数如下:
加热阶段: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6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80℃,加热时间为500S;
急冷定型阶段:上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3mm,下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相同,为600Pa;
冷却阶段:上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3mm,下吹风部件的吹风距离为3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和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相同,为2000Pa。
(2.2)检测数据如下:
弯钢Low-E玻璃的应力64MPa,弯钢Low-E玻璃的弧度与预设的弧度(弯曲风栅的弧度)偏差3mm,弯钢Low-E玻璃的拱高与预设的拱高(弯曲风栅的拱高)偏差3mm,弯钢Low-E玻璃的直线边弓形1/‰。
按上述方法制备的弯钢白玻与弯钢Low-E玻璃吻合度偏差3mm,在叠合形成弯钢复合玻璃后,弯钢复合玻璃的间隙大、间隙不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加热平板Low-E玻璃;
将加热后的平板Low-E玻璃送入至弯曲风栅内,以使加热后的平板Low-E玻璃根据弯曲风栅的弧度进行变形;
弯曲风栅的上风栅的上吹风部件和弯曲风栅的下风栅的下吹风部件对变形后的Low-E玻璃进行吹风急冷,以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其中,变形后的Low-E玻璃的镀膜面朝向弯曲风栅的上风栅,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小于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且差值大于等于10mm;以及
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以得到弯钢Low-E玻璃;
所述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为6-10mm,在所述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58-62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 Pa,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 Pa;
在所述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58-62mm,且差值大于10mm;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 Pa,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 P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至所述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的步骤的过程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平板Low-E玻璃的厚度为6-10mm;
在所述使得变形后的Low-E玻璃定型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60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100Pa,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100 Pa;
在所述冷却定型后的Low-E玻璃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Low-E玻璃之间的吹风距离为60mm,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2000Pa,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2000 P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平板Low-E玻璃的步骤中,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80~70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70~690℃,加热时间为480~520s。
5.一种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制备弯钢Low-E玻璃;以及
将至少一片所述弯钢Low-E玻璃与至少一片弯钢白玻层叠,以得到弯钢复合玻璃;
其中,弯钢白玻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加热平板白玻;
将加热后的平板白玻送入至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弯曲风栅内,以使加热后的平板白玻根据弯曲风栅的弧度进行变形;
弯曲风栅的上风栅的上吹风部件和弯曲风栅的下风栅的下吹风部件对变形后的白玻进行吹风急冷,以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其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小于等于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且差值小于等于5mm;以及
冷却定型后的白玻,以得到弯钢白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平板白玻的厚度为6-10mm;
在所述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8-42mm,上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 Pa,下吹风部件的淬冷风压为1000~1200 Pa;和/或
在所述冷却定型后的白玻的步骤中,上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5-40mm,下吹风部件与定型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为38-42mm,上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 Pa,下吹风部件的冷却风压为1800~2200 Pa;和/或
在从所述使得变形后的白玻定型的步骤至所述冷却定型后的白玻的步骤的过程中,上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下吹风部件与变形后的白玻之间的吹风距离不变;和/或
在所述加热平板白玻的步骤中,加热炉的上部温度为670~690℃,加热炉的下部温度为670~690℃,加热时间为360~380s。
CN202210708806.0A 2022-06-21 2022-06-21 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9565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8806.0A CN114956528B (zh) 2022-06-21 2022-06-21 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8806.0A CN114956528B (zh) 2022-06-21 2022-06-21 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6528A CN114956528A (zh) 2022-08-30
CN114956528B true CN114956528B (zh) 2023-09-12

Family

ID=82965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8806.0A Active CN114956528B (zh) 2022-06-21 2022-06-21 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5652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4585A (zh) * 2013-05-13 2013-09-04 天津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快速钢化low-e玻璃的加工方法
CN104291671A (zh) * 2014-09-03 2015-01-21 宁波市合鑫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ow-e 内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
CN106242259A (zh) * 2016-08-05 2016-12-21 浙江南晶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ow‑e弯夹层玻璃的制备工艺
KR20200071290A (ko) * 2018-12-11 2020-06-19 (주)합동하이텍그라스 곡면강화 로이유리 제조방법
CN112939480A (zh) * 2021-04-07 2021-06-11 索拉特特种玻璃(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白浮法玻璃镀膜钢化加工工艺
CN113059886A (zh) * 2021-04-16 2021-07-02 浙江南晶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化热反射镀膜夹层玻璃的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4585A (zh) * 2013-05-13 2013-09-04 天津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快速钢化low-e玻璃的加工方法
CN104291671A (zh) * 2014-09-03 2015-01-21 宁波市合鑫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ow-e 内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
CN106242259A (zh) * 2016-08-05 2016-12-21 浙江南晶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ow‑e弯夹层玻璃的制备工艺
KR20200071290A (ko) * 2018-12-11 2020-06-19 (주)합동하이텍그라스 곡면강화 로이유리 제조방법
CN112939480A (zh) * 2021-04-07 2021-06-11 索拉特特种玻璃(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白浮法玻璃镀膜钢化加工工艺
CN113059886A (zh) * 2021-04-16 2021-07-02 浙江南晶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化热反射镀膜夹层玻璃的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6528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0698B2 (en) Glass sheet forming and annealing system providing edge stress control
US20200207655A1 (en) Plate glass production method, plate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production method
CN101720308B (zh) 玻璃弯曲工艺
CN104860514B (zh) 一种用于弯曲玻璃热弯的生产工艺
CN109354389B (zh) 一种球面玻璃加工工艺
EP0882681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ent and tempered glass sheets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6037446A (ja) 光学用曲げガラス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712405B (zh) 热反射与Low-E钢化夹胶玻璃的生产方法及夹胶玻璃
US20210146414A1 (en) Hot and cold composite formed square and rectangular steel tube with thickened corners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104556643A (zh) 玻璃板的弯曲成型装置和方法
CN114956528B (zh) 弯钢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弯钢复合玻璃的制备方法
CN113087369B (zh) 一种多曲率弧形玻璃的成型方法
CN107309291B (zh) 一种asp钢塑复合压型板及其生产设备和方法
CN110818234A (zh) 一种大球面玻璃成型工艺
CN111003931B (zh) Low-E面可接触钢化炉辊道的弯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
CN107442670A (zh) 一种轧制方坯矫直的方法
CN114228281A (zh) 一种钛合金复合防弹板的制作方法
CN111454002A (zh) 中空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29662A (zh) 一种热冲压成形钢的连续退火方法
CN112876048B (zh) 一种半钢化玻璃成型方法及成型辅助机构
CN110127998B (zh) 一种五型曲面钢化玻璃防弧边炸口的生产方法
CN107399914B (zh) 一种水平钢化炉烘烤汽车玻璃油墨层的工艺
CN100478460C (zh) 减少热处理时金属带形成的褶皱的方法
WO2022239833A1 (ja) 湾曲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車両用合わせガラス
JPH01122931A (ja) 平滑面を有するガラス製品の成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