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2709A -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2709A
CN114942709A CN202210632261.XA CN202210632261A CN114942709A CN 114942709 A CN114942709 A CN 114942709A CN 202210632261 A CN202210632261 A CN 202210632261A CN 114942709 A CN114942709 A CN 114942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screen
pixel
layer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22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天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22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27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2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270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695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52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7Position sensing using the local deformation of sensor c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器件层和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多个发光器件,设于所述发光器件层;多个第一像素电路,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用于驱动连接的所述发光器件发光;多条第一触控线,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多条第二触控线,设于所述触控感应层,所述第二触控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触控线不同,所述第一触控线和所述第二触控线中的一个用于传输触控发射信号,另一个用于传输触控接收信号。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控显示屏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中。但是,设置触控显示屏也会导致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增大,而用户对电子设备也有着小体积的需求。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小体积的触控显示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器件层和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
多个发光器件,设于所述发光器件层;
多个第一像素电路,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用于驱动连接的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多条第一触控线,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
多条第二触控线,设于所述触控感应层,所述第二触控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触控线不同,所述第一触控线和所述第二触控线中的一个用于传输触控发射信号,另一个用于传输触控接收信号。
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包括如上述的触控显示屏。
上述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位于驱动电路层的第一触控线和位于触控感应层的第二触控线用于分别连接触控寄生电容的两极,以传输收发的触控信号。而驱动电路层与触控感应层之间的发光器件层作为触控寄生电容的介电层,从而共同构成了触控寄生电容的结构。当用户未执行触控操作时,检测到的发射极与接收极之间的电容值不变;当用户执行触控操作时,检测到的发射极与接收极之间的电容值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触控操作的感测。在本申请中,通过将第一触控线与第一像素电路同层设置,也即,让第一触控线借用第一像素电路所在的驱动电路层中的部分空间,可以避免第一触控线单独占用膜层,从而有效减少了触控显示屏的整体厚度,进而缩小了触控显示屏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线和第二触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触控信号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触控原理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排列示意图之一;
图6为图5实施例对应的数据信号线的排列示意图;
图7为图6实施例对应的触控线的排列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排列示意图之二;
图9为图8实施例对应的扫描信号线的排列示意图;
图10为图9实施例对应的触控线的排列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阴极层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一实施例的阴极层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一实施例的发光器件排布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5实施例的各像素电路与图13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结合形成的触控显示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层和阳极层的剖视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元件标号说明:
驱动电路层:100;第一像素阵列:110;第一像素电路:111;第一触控线:120;第二像素阵列:130;发光器件层:200;发光器件:210;触控感应层:300;衬底层:400;平坦层:500;第一栅极:601;第一源极:602;第一漏极:603;源极接触结构:604;漏极接触结构:605;第一栅绝缘层:614;层间绝缘层:615;平坦化层:616;第一阵列区:11;第二阵列区: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触控线120称为第二触控线,且类似地,可将第二触控线称为第一触控线120。第一触控线120和第二触控线两者都是触控线,但其不是同一触控线。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应用于窄边框的触控显示设备。触控显示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笔记本、桌面计算设备、可穿戴设备等。为了方便理解,下面以触控显示设备为手机进行举例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剖视示意图,参考图1,触控显示屏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驱动电路层100、发光器件层200和触控感应层300。其中,驱动电路层100可以设置在基板上,基板例如可以为聚酰亚胺(PI)衬底。触控感应层300表面还可以设置平坦化层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多个发光器件210、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11、多条第一触控线120和多条第二触控线。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剖视的方向与第二触控线的延伸方向相同,图1中未示出第二触控线的标号,但可以理解的是,触控感应层300中的剖视处即设有一条第二触控线。
其中,多个发光器件210设于所述发光器件层20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各发光器件210可以是但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和微米级发光二极管(Micro LED)等。本申请各实施例均以发光器件21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各发光器件210可为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如红色OLED、绿色OLED和蓝色OLED等,从而实现不同颜色的显示,使得触控显示设备实现全彩显示。
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11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100,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111分别与多个所述发光器件210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路111用于驱动连接的所述发光器件210发光,即,第一像素电路111输出驱动信号至发光器件210,发光器件210根据接收到的驱动信号发光,且发光亮度可以与驱动信号的幅值相对应。第一像素电路111可以是但不局限于7T1C、3T1C、6T1C、6T2C等类型的驱动电路。一示例性地,第一像素电路111中的各所述薄膜晶体管可以均为低温多晶(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晶体管。另一示例性地,多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至少一个为氧化物晶体管,即,第一像素电路111为低温多晶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 Crystalline Silicon and Oxide,LTPO)电路。
多条第一触控线120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100,且多条第二触控线设于所述触控感应层300。所述第二触控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触控线120不同,所述第一触控线120和所述第二触控线中的一个用于传输触控发射信号,另一个用于传输触控接收信号。触控线用于与触控电极连接,以传输上述触控发射信号或触控接收信号。其中,位于驱动电路层100中的第一触控线120可以用于传输触控发射信号,也可以用于传输触控接收信号,根据产品具体调整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具体地,图2为一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线和第二触控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第一触控线与第二触控线可以垂直设置。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纵向设置的触控线为触控发射线,横向设置的触控线为触控接收线为例进行说明。触控发射线与位于同一列的多个发射电极连接,并用于传输来自触控显示驱动芯片(TouchDisplay Drive Integrated,TDDI)的触控发射信号Tx至连接的发射电极。触控接收线与位于同一行的多个接收电极连接,用于从连接的接收电极回传触控接收信号Rx至触控显示驱动芯片,从而实现对触控位置的检测。
图3为一实施例的触控信号示意图,参考图3,当存在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操作时,触控位置会产生对应的电学参数的变化。因此,通过获取触控接收信号Rx,就可以确定触控位置。例如在图3中,存在两个触控位置,就会有两条触控线接收到的触控接收信号Rx发生变化。具体地,能够发生变化的电学参数例如可以是电容。图4为一实施例的触控原理示意图,参考图4,加粗的两条线分别为触控信号的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当不存在触控操作时,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为固定值Cp。当存在触控操作时,手指与发射电极、接收电极产生耦合,并产生寄生电容Cfinger,相应地,触控显示驱动芯片通过对接收到的触控接收信号Rx进行分析,即可确定总电容为该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的电容变为Cp∥Cfinger。而且,寄生电容Cfinger与手指的触摸位置、触摸距离、触摸力度等都存在一定关联,从而可以获取准确的触摸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驱动电路层100的第一触控线120和位于触控感应层300的第二触控线用于分别连接触控寄生电容的两极,以传输收发的触控信号。而且,发光器件层200通常包括多个无机膜层,以使发光器件层200能够用于作为触控寄生电容的介电层,从而共同构成了触控寄生电容的结构。通过将第一触控线120与第一像素电路111同层设置,也即,让第一触控线120借用第一像素电路111所在的驱动电路层100中的部分空间,可以避免第一触控线120单独占用膜层。而且,由于将发光器件层200作为寄生电容的介电层,就无需设置独立的介电层,从而有效减少了触控显示屏中的膜层数量,进而有效减少了触控显示屏的整体厚度,缩小了触控显示屏的体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至少两个走线层,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和多条第一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分别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所述走线层。其中,各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用于向连接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传输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一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的导通和断开。各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用于向连接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传输数据信号,以控制第一像素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的幅值,进而控制第一像素电路连接的发光器件的亮度。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线与目标信号线同层设置,所述目标信号线为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中的一个。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触控线与目标信号线同层设置,则可以进一步减少需要设置的膜层数量,从而减薄触控显示屏。而且,第一触控线还可以与目标信号线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制备。例如,可以在沉积金属层后,通过同一刻蚀步骤同时形成第一触控线和第一扫描信号线,或同时形成第一触控线和第一数据信号线。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述方式制备第一触控线,不仅可以降低触控显示屏的制备成本,还可以减少工艺制程的数量,从而提高触控显示屏的制备效率。
图5为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排列示意图之一,参考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行方向相邻的多列所述第一像素电路构成一个第一像素阵列110,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11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附图,在图5中仅示出了每一列的其中4个像素电路,但实际上,每一列可以包括几百甚至几千个像素电路。而且,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多个第二像素阵列130,各所述第二像素阵列130分别包括成列排列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具体地,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像素阵列110包括2列第一像素电路,且第二像素阵列130包括1列第二像素电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像素阵列110包括的第一像素电路的列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二像素阵列130包括的第二像素电路列数也可以根据像素电路的尺寸、工艺水平等设置。例如,所述第一像素阵列110包括4列所述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二像素阵列130包括1列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在其中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像素阵列110包括4列所述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二像素阵列130包括2列所述第二像素电路。
具体地,多个所述第二像素阵列130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110沿行方向交替排列。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使第一像素阵列110和第二像素阵列130的排列较为均匀。其中,第二像素电路可以理解为虚拟像素电路(dummy pixel),虚拟像素电路是指未连接到实际的发光器件的像素电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像素电路部分会设置较多数量的金属走线,而金属走线具有一定的反光效果。因此,若不设置第二像素电路,触控显示屏的不同位置的反光效果不完全相同,相应地,就会造成触控显示屏的息屏mura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电路不具有驱动功能,仅用于占据空间,以提高像素电路的分布均匀性,通过设置第二像素电路,可以使触控显示屏各处的反光效果相近,从而抑制触控显示屏的息屏mura问题。
图6为图5实施例对应的数据信号线的排列示意图,结合参考图5和图6,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多条第二数据信号线,第二数据信号线与第一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为了区分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对不同信号线的粗细进行了区分,但是,在触控显示屏中,第一数据信号线的线宽与第二数据信号线的线宽可以相同,以提升触控显示屏的走线均匀性。其中,第一数据信号线与位于同一列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连接,第二数据信号线与位于同一列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连接。例如,图6的第一数据信号线D1与图5中位于第一列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连接,图6的第二数据信号线T1与图5中位于第三列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数据信号线不仅可以使前述反光效果更加均匀,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还可以用于作为所述第一触控线传输触控信号。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线用于传输触控发射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线也可以用于传输触控接收信号,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图7为图6实施例对应的触控线的排列示意图,当位于驱动电路层的第二数据信号线沿列方向延伸,并作为第一触控线使用时,位于触控感应层的第二触控线就可以沿行方向延伸,从而与第一触控线交叉设置,以形成网状的触控感应结构。触控显示驱动芯片可以向驱动电路层中的第一触控线传输触控发射信号,并接收来自触控感应层中的第二触控线传输的触控接收信号,从而确定触控位置。
图8为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排列示意图之二,参考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列方向相邻的多行所述第一像素电路构成一个第一像素阵列110,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110,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多个第二像素阵列130。多个所述第二像素阵列130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110沿列方向交替排列,各所述第二像素阵列130分别包括成行排列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附图,在图8中仅示出了每一行的其中4个像素电路,但实际上,每一行可以包括几百甚至几千个像素电路。而且,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多个第二像素阵列130,各所述第二像素阵列130分别包括成行排列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具体地,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像素阵列110包括4行第一像素电路,且第二像素阵列130包括1行第二像素电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像素阵列110包括的第一像素电路的行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二像素阵列130包括的第二像素电路行数也可以根据像素电路的尺寸、工艺水平等设置。具体地,多个所述第二像素阵列130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110沿行方向交替排列。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使第一像素阵列110和第二像素阵列130的排列较为均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电路不具有驱动功能,仅用于占据空间,以提高像素电路的分布均匀性,通过设置第二像素电路,可以使触控显示屏各处的反光效果相近,从而抑制触控显示屏的息屏mura问题。
图9为图8实施例对应的扫描信号线的排列示意图,结合参考图8和图9,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第二扫描信号线与第一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为了区分第一扫描信号线和第二扫描信号线,对不同信号线的粗细进行了区分,但是,在触控显示屏中,第一扫描信号线的线宽与第二扫描信号线的线宽可以相同,以提升触控显示屏的走线均匀性。其中,第一扫描信号线与位于同一行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连接,第二扫描信号线与位于同一行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扫描信号线不仅可以使前述反光效果更加均匀,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还可以用于作为所述第一触控线传输触控信号。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线用于传输触控接收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线也可以用于传输触控发射信号,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图10为图9实施例对应的触控线的排列示意图,当位于驱动电路层的第二扫描信号线沿行方向延伸,并作为第一触控线使用时,位于触控感应层的第二触控线就可以沿列方向延伸,从而与第一触控线交叉设置,以形成网状的触控感应结构。触控显示驱动芯片可以向触控感应层中的第二触控线传输触控发射信号,并接收来自驱动电路层中的第一触控线传输的触控接收信号,从而确定触控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器件层200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阳极层、发光材料层和阴极层。所述阳极层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驱动信号。所述阴极层用于接收阴极信号,所述发光材料层用于在所述驱动信号和所述阴极信号的控制下发光。其中,所述阴极层设有多个开口,多个所述开口分别与多条所述第一触控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线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开口中。具体地,图11为一实施例的阴极层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参考图11,未填充的部分即为开口,填充的部分即为保留的阴极层,图11所示的阴极层可与图6实施例所示第二数据信号线相配合,以分别由各开口暴露各条第二数据信号线。图12为一实施例的阴极层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参考图12,图12所示的阴极层可与图9实施例所示第二扫描信号线相配合,以分别由各开口暴露各条第二扫描信号线。可以理解的是,金属材质的阴极层会存在屏蔽作用,从而导致位于其下方的驱动电路层中的第一触控线受到一定的屏蔽,进而影响两个触控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并使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不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阴极层设置开口,可以在确保有效传输阴极信号至各发光器件的前提下,有效提升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形状为条形,且条形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触控线的延伸方向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第一触控线相对应的条形开口,可以有效降低开口对阴极信号的传输功能的影响,从而提高触控显示屏的显示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触控线的线宽。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恰当宽度的开口,可以使第一触控线完全暴露,从而使阴极层对第一触控线的屏蔽作用最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屏包括多个发光器件,图13为一实施例的发光器件排布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5实施例的各像素电路与图13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结合形成的触控显示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屏中的多个发光器件划分为多个发光重复单元,图13中虚线框中的结构即为一个最小的发光重复单元,各所述发光重复单元分别包括多个所述发光器件。所述发光重复单元包括1个红色发光器件、2个绿色发光器件和1个蓝色发光器件。其中,相邻的两个像素可以共用红色发光器件或蓝色发光器件,从而提高触控显示屏的分辨率,并抑制触控显示屏的彩边问题,进而提升显示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3,所述发光重复单元中的一个所述绿色发光器件、一个所述红色发光器件分别具有位于虚拟四边形的两个第一顶点的中心,两个所述第一顶点位于所述虚拟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所述发光重复单元中的另一个所述绿色发光器件、一个所述蓝色发光器件分别具有位于虚拟四边形的两个第二顶点的中心,两个所述第二顶点位于所述虚拟四边形的另一条对角线上。
图15为一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层和阳极层的剖视示意图,参考图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第一栅绝缘层614、层间绝缘层615和多个平坦化层616。具体地,图15中左侧所示的为第一像素电路,右侧所示的为第二像素电路。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分别包括多个晶体管,以第一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为例,晶体管的结构包括第一栅极601、第一源极602、第一漏极603、源极接触结构604和漏极接触结构605。发光器件的阳极层经层间走线、源极接触结构604与第一像素电路的第一源极602电性连通,而第二像素电路的第一源极不与发光器件的阳极层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结构、尺寸均相同。具体地,通过设置与第一像素电路相同的第二像素电路(dummy pixel),能够保证触控显示屏内部的各像素电路的结构、大小和间距一致,从而最大程度上地避免电路走线密度不一致引起的息屏Mura的问题。而且,像素电路的结构一致也有利于工艺制程的稳定性,保证薄膜晶体管的电性一致,保证显示的均匀性。而且,从电路设计上考虑,采用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既可以降低触控显示屏的设计难度,还可以同时降低曝光制备过程中各种光学效应对尺寸结构的差异性影响,从而提高像素电路阵列的制备良率。
图16为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参考图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屏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阵列区11和第二阵列区12。其中,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像素阵列110、所述第二像素阵列130设于所述第一阵列区11,且所述第一像素阵列110、所述第二像素阵列130的交替排列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阵列区12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110,且相邻的所述两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110之间不设置所述第二像素阵列130。
具体地,第一阵列区靠近触控显示屏的中心,第二阵列区靠近触控显示屏的边缘。可以理解的是,在靠近触控显示屏的边缘处不设置第二像素电路,可以在触控显示屏的边缘预留一定的空间,以容置GOA驱动电路,从而提供一种边框较窄的触控显示屏。而且,由于触控显示屏的边缘宽度很小,只有约0.1毫米,边缘宽度相对于人手指的尺寸极小。因此,即使不设置触控线,也可以认为对触控精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包括如上述的触控显示屏。基于前述触控显示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较薄的触控显示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具体地,通过减薄触控显示屏的厚度,可以降低触控显示屏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应力,从而提升显示屏的柔性,扩展其在折叠,滑卷等新形态领域的应用。即,适配于柔性显示设备。柔性显示屏的基板的材料可以为具备高硬度性的材料,而且,为使柔性显示屏能够发生形变以及能够正常显示,基板的制备材料还应当具备高柔韧性和高透光性,例如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器件层和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
多个发光器件,设于所述发光器件层;
多个第一像素电路,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用于驱动连接的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多条第一触控线,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
多条第二触控线,设于所述触控感应层,所述第二触控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触控线不同,所述第一触控线和所述第二触控线中的一个用于传输触控发射信号,另一个用于传输触控接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阳极层、发光材料层和阴极层,所述阳极层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驱动信号,所述阴极层用于接收阴极信号,所述发光材料层用于在所述驱动信号和所述阴极信号的控制下发光;
其中,所述阴极层设有多个开口,多个所述开口分别与多条所述第一触控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线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开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形状为条形,且条形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触控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触控线的线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至少两个走线层,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
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各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用于向连接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传输扫描信号;
多条第一数据信号线,各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用于向连接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传输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分别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所述走线层,且所述第一触控线与目标信号线同层设置,所述目标信号线为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中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沿行方向相邻的多列所述第一像素电路构成一个第一像素阵列,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
多个第二像素阵列,多个所述第二像素阵列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沿行方向交替排列,各所述第二像素阵列分别包括成列排列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
多条第二数据信号线,各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用于作为所述第一触控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沿列方向相邻的多行所述第一像素电路构成一个第一像素阵列,所述触控显示屏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
多个第二像素阵列,多个所述第二像素阵列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沿列方向交替排列,各所述第二像素阵列分别包括成行排列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
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各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用于作为所述第一触控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的结构、尺寸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阵列区和第二阵列区;
其中,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像素阵列、所述第二像素阵列设于所述第一阵列区,且所述第一像素阵列、所述第二像素阵列的交替排列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二阵列区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且相邻的所述两个所述第一像素阵列之间不设置所述第二像素阵列。
10.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
CN202210632261.XA 2022-06-07 2022-06-07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49427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2261.XA CN114942709A (zh) 2022-06-07 2022-06-07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PCT/CN2022/143695 WO2023236529A1 (zh) 2022-06-07 2022-12-30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2261.XA CN114942709A (zh) 2022-06-07 2022-06-07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2709A true CN114942709A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08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2261.XA Pending CN114942709A (zh) 2022-06-07 2022-06-07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2709A (zh)
WO (1) WO20232365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529A1 (zh) * 2022-06-07 2023-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8708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15096213A1 (zh) * 2013-12-26 2015-07-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液晶显示屏阵列基板及相应的触摸液晶显示屏
CN105468202A (zh) * 2016-01-29 2016-04-0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842663A (zh) * 2017-02-17 2017-06-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造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20180341354A1 (en) * 2017-05-24 2018-11-29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539130A (zh) * 2021-07-19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3823214A (zh) * 2021-10-27 2021-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75921A (ja) * 2014-03-13 2015-10-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9782959B (zh) * 2019-02-02 2022-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屏、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930262B (zh) * 2020-09-11 2024-04-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13434054B (zh) * 2021-06-25 2023-11-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73744A (zh) * 2021-07-19 2022-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4942709A (zh) * 2022-06-07 2022-08-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96213A1 (zh) * 2013-12-26 2015-07-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液晶显示屏阵列基板及相应的触摸液晶显示屏
CN104698708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468202A (zh) * 2016-01-29 2016-04-0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842663A (zh) * 2017-02-17 2017-06-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造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20180341354A1 (en) * 2017-05-24 2018-11-29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539130A (zh) * 2021-07-19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3823214A (zh) * 2021-10-27 2021-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529A1 (zh) * 2022-06-07 2023-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6529A1 (zh)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6439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metal mesh units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51163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81712B (zh) 具有集成天线的显示设备
US2021019298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GB2575174A (en) Power and data routing structures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s
KR2021005852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00108148A (ko) 표시 장치
CN114942709A (zh) 触控显示屏和触控显示设备
KR20230124841A (ko) 표시 기판 및 표시 장치
US11231795B2 (en) Touch control array substrate having a plurality of auxiliary conductive lines,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CN114690969A (zh) 触摸显示装置
TWM609451U (zh) 具觸控功能的電子裝置
KR20180131762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2013718B2 (en) Touch sensor layer,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164173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30029061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20240053844A1 (en) Touch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I765405B (zh) 具觸控功能的電子裝置
WO2023230898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20230217779A1 (en) Transparent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966544B2 (en) Data line shield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s with touch sensors
US11604530B1 (en) Display with touch sensing integration
CN116156973B (zh) 具有带透明开口和触摸传感器金属的显示器的设备
US20230214038A1 (en) Transparent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230214036A1 (en) Transparent touch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