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5530B -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5530B
CN114915530B CN202110185275.7A CN202110185275A CN114915530B CN 114915530 B CN114915530 B CN 114915530B CN 202110185275 A CN202110185275 A CN 202110185275A CN 114915530 B CN114915530 B CN 1149155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grid
data
mapping
dimension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52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5530A (zh
Inventor
孙布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52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5530B/zh
Priority to EP22752315.6A priority patent/EP4293969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75763 priority patent/WO20221711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5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5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9Modulators using other transforms, e.g.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s,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and Space [OTFS] or hermetic transfo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28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modulators, e.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32Demodulators using other transforms, e.g.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s,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and Space [OTFS] or hermetic transfo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补零;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包括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本申请的方案用于解决ISFFT维度与IFFT维度不对等时的资源映射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正交时频空域(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调制技术,把时变多径信道变换为一个(一定持续时间内的)时不变二维延迟多普勒域信道,从而直接体现了无线链路中由于收发机之间的反射体相对位置的几何特性造成的信道延迟多普勒响应特性。这样,OTFS消除了传统时频域分析跟踪时变衰落特性的难点,转而通过延迟多普勒域分析抽取出时频域信道的所有分集特性。实际***中,由于信道的延迟径和多普勒频移的数量远远小于信道的时域和频域响应数量,用延迟多普勒域表征的信道冲激响应矩阵具有稀疏性。利用OTFS技术在延迟多普勒域对稀疏信道矩阵进行分析,可以使参考信号的封装更加紧密和灵活。
然而,目前的OTFS研究都是基于发送端的逆辛傅里叶变换(Inverse SympleticFast Fourier Transform,ISFFT)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的维度对等的理想条件展开的。但是ISFFT的维度需要根据实际的传输内容进行调整,比如短包数据要使用较小的ISFFT,没有必要为了与IFFT对齐维度而牺牲调度粒度。因此,在OTFS***中会产生发送端ISFFT维度与IFFT维度不对等时的资源映射问题。类似的,在OTFS的接收端同样存在辛傅里叶变换(Sympletic Fast Fourier Transform,SF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的维度不对等的时的资源映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能够解决OTFS发送端的ISFFT维度与IFFT维度不对等时的资源映射的问题和OTFS接收端的SFFT维度与FFT维度不对等时的资源映射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该方法包括:
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补零;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包括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第二映射规则,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补零;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包括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按照第二映射规则,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被存储在非易失的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映射到第二资源栅格上,作为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而对于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则进一步进行补零,如此,面对ISFFT维度与IFFT维度不对等的情况,即可基于第一映射规则进行资源映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通信***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发送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映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映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映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映射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映射示意图之五;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映射示意图之六;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映射示意图之七;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映射示意图之八;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映射示意图之九;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映射示意图之十;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映射示意图之十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发送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接收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接收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和无线电技术。然而,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尽管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的框图。无线通信***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TPC)、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LC)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处理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发送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201,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包括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
本步骤中,数据的发送端设备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映射到第二资源栅格上。
步骤202,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补零。
这里,在经步骤201的数据映射后,可再对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进行补零。
这样,数据的发送端设备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方法,通过上述步骤201和202,能够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映射到第二资源栅格上,作为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而对于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则进一步进行补零,如此,面对ISFFT维度与IFFT维度不对等的情况,即可基于第一映射规则进行资源映射。
尤其是,在OTFS中,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数据的发送端设备既可完成ISFFT后信号到IFFT输入信号的映射。
可选地,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经过逆辛傅里叶变换所得的栅格;
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多普勒维度为N,延迟维度为M;
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为时频域资源栅格;
所述时频域资源栅格的时间维度为N,频率维度为L;
N、M、L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L大于或等于M。
也就是,第一资源栅格包括N行M列,第二资源栅格包括N行L列。而步骤201即将M列(与延迟维度对应)到L列(IFFT维度)的不对等映射,将ISFFT之后的N×M维度的信号映射成N个L长度的信号进行N次L点IFFT发送。
另外,考虑到LTE和NR通信***中的信号发射机和接收机一般采用零中频方案或一次变频方案实现基带和射频之间的变换,而零中频和一次变频会在发射和接收时在信号载频处产生一个较大的直流噪声,导致该频率上信噪比非常差,该载波称为直流(DirectCurrent,DC)子载波。
因此,该实施例中,步骤201中,所述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包括:
在L大于M时,根据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这样,基于DC子载波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进行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在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来留空DC子载波进一步提升传输性能。
可选地,所述整体映射,包括:
在第一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大于或等于M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整体映射至所述第一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基于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分割所述第二资源栅格得到的。
这里,第二资源栅格由DC子载波分割后,将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区域。具体的,当传输子带内只有一个DC子载波(如收发机中只有一端产生DC直流,如基站使用非零频接收机时一般不会有DC;或虽然收发端都产生DC直流,但是基站的DC在终端的有效子带外;或收发端的DC直流重叠等)时,第二资源栅格被该DC子载波分割为两个第一区域。当传输子带内有2个DC(收发机都产生DC直流,且都在传输子带内,且不重叠)时,第二资源栅格被这2个DC子载波分割为三个第一区域。
而为了能够实现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的整体映射,分割第二资源栅格所得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需大于或等于M,从而能够将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整体映射至这至少一个第一区域。当然,若同时有多个第一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需大于或等于M,会在该多个第一区域中选择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最大的第一区域作为映射目标区域。
假设,传输子带内只有1个DC子载波,该DC子载波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index)记为PDC。index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第二资源栅格被该DC子载波分割所得两个第一区域,其中,index<PDC的第一区域(子载波区域)记为Ωl,Ωl包含LDC_l个子载波;index>PDC的第一区域记为Ωr,Ωr包含LDC_r个子载波,L=LDC_l+LDC_r+1。如此,若M小于或等于max(LDC_l,LDC_r),发送端设备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整体映射到Ωl或Ωr中子载波数大于M的任意一个子载波位置区域,没有映射到数据的子载波位置补零。例如,如图3所示,PDC=5,LDC_l<M<LDC_r,将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整体映射到Ωr中。
而对于传输子带内有2个DC子载波情况,将这2个DC子载波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index记为PDC1和PDC2,PDC1<PDC2。第二资源栅格被这2个DC子载波分割所得三个第一区域,其中,index<PDCl的第一区域记为Ωl,Ωl包含LDC_l个子载波;PDC1<index<PDC2的第一区域记为Ωm,Ωm包含LDC_m个子载波;index>PDC2的第一区域记为Ωr,Ωr包含LDC_r个子载波,L=LDC_l+LDC_m+LDC_r+2。如此,若M小于或等于max(LDC_l,LDC_m,LDC_r),发送端设备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整体映射到Ωl,Ωm和Ωr中子载波数大于M的任意一个子载波位置区域,没有映射到数据的子载波位置补零。例如,如图4所示,PDC1=2,PDC2=5,LDC_l<M,LDC_m<M,且M<LDC_r,将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整体映射到Ωr中。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拆分映射,包括:
在第二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均小于M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拆分为K个部分,并分别映射到多个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K大于或等于2;
所述第二区域是基于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分割所述第二资源栅格得到的。
这里,第二资源栅格由DC子载波分割后,将得到至少两个第二区域。具体的,当传输子带内只有一个DC子载波(如收发机中只有一端产生DC直流,如基站使用非零频接收机时一般不会有DC;或虽然收发端都产生DC直流,但是基站的DC在终端的有效子带外;或收发端的DC直流重叠等)时,第二资源栅格被该DC子载波分割为两个第二区域。当传输子带内有2个DC(收发机都产生DC直流,且都在传输子带内,且不重叠)时,第二资源栅格被这2个DC子载波分割为三个第二区域。然而若第二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均小于M,无法适用整体映射,则可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拆分为K(K大于或等于2)个部分分别映射到多个所述第二区域。其中,K小于或等于第二资源栅格中分割所得的第二区域的数量。
其中,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拆分是根据各个第二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进行的。可选地,优先基于各个第二区域中,具有最大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的第二区域拆分第一部分,剩余的数据则判断是否可全部映射至剩余的一个第二区域中,若可以,则不再拆分;若不可以,则再基于剩余的第二区域中具有最大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的第二区域拆分第二部分,直至全部映射,如此可实现尽可能减小K的值。
延续上述传输子带内只有1个DC子载波的情况,在M大于max(LDC_l,LDC_r)时,发送端设备可将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拆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映射到Ωl,或另一部分映射到Ωr,没有映射到数据的子载波位置补零。例如,如图5所示,PDC=9,M<LDC_l,且M<LDC_r,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拆分为两部分,分别映射到Ωl和Ωr
延续上述传输子带内有2个DC子载波的情况,在M大于max(LDC_l,LDC_m,LDC_r),且M小于或等于L-2时,发送端设备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拆分为多个(2个或3个)部分,映射到多个所述第二区域,没有映射到数据的子载波位置补零。例如,如图6所示,PDC1=5,PDC2=8,LDC_l<M,LDC_m<M,且LDC_r<M,将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拆分为部分1(包含S1个子载波)和部分2(包含S2个子载波),因S1=LDC_r,LDC_m<S2<LDC_l,可将部分1映射到Ωr中,部分2映射到Ωl中。如图7所示,PDC1=3,PDC2=6,LDC_l<M,LDC_m<M,且LDC_r<M,将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拆分为部分1(包含S1个子载波)、部分2(包含S2个子载波)和部分3(包含S3个子载波),因S1=LDC_r,S2=LDC_l,S3<LDC_m,可将部分1映射到Ωr中,部分2映射到Ωl中,部分3映射到Ωm中。
此外,拆分映射时,第二区域可以是基于至少一直流子载波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分割第二资源栅格得到的。如此,在多个DC子载波存在时,仅使用部分DC子载波作为分割线来分割第二区域,被选中作为分割线的DC子载波不承载数据,剩余的DC子载波则需承载数据。如在传输子带内有2个DC子载波的情况下,若M=L-1,则需要占用1个DC子载波的位置映射数据,因此,此时的第二区域是以一个DC子载波的位置为分割线,将第二资源栅格分割所得,可得到两个第二区域。则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拆分为2部分,映射到作为分割线的DC子载波左右两个区域。这里,如图8所示PDC1=3,PDC2=6,LDC_l<M,LDC_m<M,LDC_r<M,且M=L-1,将第一资源栅格上数据拆分为部分1(包含S1个子载波)和部分2(包含S2个子载波),因S1=LDC_r,S2=LDC_l+LDC_m+1,可将部分1映射到Ωr中,部分2映射到Ωl和Ωm中,以及PDC1对应的DC子载波位置。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间隔映射,包括:
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
从所述起始位置开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间隔映射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这里,映射间隔是预先设置或定义的参数。这样,在映射过程中,可结合映射间隔以及DC子载波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共同实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间隔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包括:
在所述直流子载波的数目为1时,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k的标识对应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
其中,k=mod(PDC,S),S为所述映射间隔,PDC为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如此,通过k=mod(PDC,S),在计算得到k的值之后,就可以选取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k的标识对应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从该起始位置开始,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间隔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优选的,起始位置是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非k标识的位置。
如图9所示,当PDC=9,S=2,则mod(PDC,S)=1,即index=0可作为起始位置。如图10所示,当PDC=6,S=2,则mod(PDC,S)=0,即index=1可作为起始位置。其中,没有映射到数据的子载波位置补零。
可选地,所述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包括:
在所述直流子载波的数目为2,且mod(PDC1,S)=mod(PDC2,S)时,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n的标识对应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
其中,n=mod(PDC1,S),S为所述映射间隔,PDC1为第一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PDC2为第二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如此,通过n=mod(PDC1,S)=mod(PDC2,S),在计算得到n的值之后,就可以选取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n的标识对应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从该起始位置开始,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间隔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优选的,起始位置是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非n标识的位置。
如图11所示,当PDC1=9,PDC2=9,S=2,则mod(PDC1,S)=mod(PDC2,S)=1,即index=0可作为起始位置。如图12所示,当PDC1=6,PDC2=8,S=2,则mod(PDC1,S)=mod(PDC2,S)=0,即index=1可作为起始位置。其中,没有映射到数据的子载波位置补零。
可选地,所述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包括:
在所述直流子载波的数目为2,且mod(PDC1,S)与mod(PDC2,S)不相等时,确定第三区域中的第一起始位置,以及第四区域中的第二起始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起始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x的标识对应的位置;x=mod(PDC1,S),S为所述映射间隔,PDC1为第一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所述第二起始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对应的位置,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标识大于或等于PDC1,且mod(标识,S)≠y,其中y=mod(PDC2,S),PDC2为第二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频率维度上标识小于PDC1的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频率维度上标识大于PDC1的区域。
如此,对于直流子载波的数目为2的情况,可以以其中对应较小index的DC子载波为分界,在两侧分别确定不同的起始位置,以实现留空DC子载波。PDC1<PDC2
其中,在第二资源栅格中,index小于PDC1的区域,通过x=mod(PDC1,S),计算得到x的值之后,就可以选取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x的标识对应的位置作为第一起始位置,从该第一起始位置开始,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间隔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优选的,第一起始位置是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非x标识的位置。
在第二资源栅格中,index大于PDC1的区域,通过y=mod(PDC2,S),计算得到y的值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按照预设条件确定满足该预设条件的index,即index=p(p大于或等于PDC1,且mod(p,S)≠y),此时,第二起始位置可以是index=p对应的位置。如此,从该第二起始位置开始,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间隔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如图13所示,当PDC1=4,PDC2=9,S=2,则mod(PDC1,S)=0,mod(PDC2,S)=1。即,index=1为第一起始位置,index=6为第二起始位置。其中,没有映射到数据的子载波位置补零。
在上述内容中,说明了L小于M时的映射,当然,L也可等于M。所以,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包括:
在L等于M时,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于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也就是,发端将ISFFT后的M列信号全部整体映射到L个子载波,此时DC子载波也将承载数据。
另外,该实施例中,对于采用何种第一映射规则,可选地,一方面,还包括:
发送端设备确定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一映射规则,包括:
若发送端设备是网络设备,发送端设备自主确定所述第一映射规则;所述自主确定可以是根据传输环境(如信噪比,多径环境等)以及发送端设备、接收端设备的状态(如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等)等来自主确定第一映射规则。
若发送端设备是终端设备,发送端设备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确定所述第一映射规则。
其中,网络设备可使用信令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消息块(System InformationBlock,SIB)等通知终端设备具体的第一映射规则。
可选地,另一方面,还包括:
发送端设备确定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一映射规则,包括:
发送端设备根据协议约定的准则以及目标参数,确定所述映射规则;
其中,所述协议约定的准则包括所述第一映射规则与所述目标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傅里叶变换维度;
正交时频空域OTFS的参数;
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其中,一种或多种目标参数对应一种第一映射规则,在获知目标参数后,则由协议约定的准则就能够查找到对应的第一映射规则,来完成映射。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解决了OTFS中发端ISFFT的维度和IFFT输入维度不对等时的数据映射问题,在映射过程中还考虑了DC子载波的留空,可进一步提升传输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数据发送处理装置,或者该数据发送处理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加载数据发送处理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数据发送处理装置执行加载数据发送处理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处理方法。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发送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1410,用于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1420,用于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补零;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包括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
可选地,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经过逆辛傅里叶变换所得的栅格;
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多普勒维度为N,延迟维度为M;
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为时频域资源栅格;
所述时频域资源栅格的时间维度为N,频率维度为L;
N、M、L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L大于或等于M。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在L大于M时,根据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整体映射,包括:
在第一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大于或等于M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整体映射至所述第一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基于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分割所述第二资源栅格得到的。
可选地,所述拆分映射,包括:
在第二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均小于M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拆分为K个部分,并分别映射到多个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K大于或等于2;
所述第二区域是基于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分割所述第二资源栅格得到的。
可选地,所述间隔映射,包括:
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
从所述起始位置开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间隔映射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包括:
在所述直流子载波的数目为1时,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k的标识对应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
其中,k=mod(PDC,S),S为所述映射间隔,PDC为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可选地,所述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包括:
在所述直流子载波的数目为2,且mod(PDC1,S)=mod(PDC2,S)时,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n的标识对应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
其中,n=mod(PDC1,S),S为所述映射间隔,PDC1为第一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PDC2为第二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可选地,所述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包括:
在所述直流子载波的数目为2,且mod(PDC1,S)与mod(PDC2,S)不相等时,确定第三区域中的第一起始位置,以及第四区域中的第二起始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起始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x的标识对应的位置;x=mod(PDC1,S),S为所述映射间隔,PDC1为第一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所述第二起始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对应的位置,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标识大于或等于PDC1,且mod(标识,S)≠y,其中y=mod(PDC2,S),PDC2为第二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频率维度上标识小于PDC1的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频率维度上标识大于PDC1的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在L等于M时,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于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一映射规则,包括:
若发送端设备是网络设备,发送端设备自主确定所述第一映射规则;
若发送端设备是终端设备,发送端设备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确定所述第一映射规则。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一映射规则,包括:
发送端设备根据协议约定的准则以及目标参数,确定所述映射规则;
其中,所述协议约定的准则包括所述第一映射规则与所述目标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傅里叶变换维度;
正交时频空域OTFS的参数;
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该装置能够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映射到第二资源栅格上,作为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而对于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则进一步进行补零,如此,面对ISFFT维度与IFFT维度不对等的情况,即可基于第一映射规则进行资源映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发送处理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UMPC、上网本或者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发送处理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的装置。该操作***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可以为ios操作***,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图2至图13的方法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5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接收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501,按照第二映射规则,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这里,第二映射规则是数据发送处理中第一映射规则的逆映射规则,如此,数据的接收端设备在接收信号后,能够将FFT后的数据映射为SFFT的输入数据,面对SFFT维度与FFT维度不对等的情况,即可基于第一映射规则进行资源映射。
可选地,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为时频域资源栅格;
所述时频域资源栅格的时间维度为N,频率维度为L;
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经过逆辛傅里叶变换所得的栅格;
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多普勒维度为N,延迟维度为M;
N、M、L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L大于或等于M。
可选地,所述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包括:
在L大于M时,将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整体映射或者拼接映射为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整体映射,包括:
将第三资源栅格中第五区域的数据整体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五区域是由第二映射规则指示的第三资源栅格中的部分栅格。
可选地,所述拼接映射,包括:
将第三资源栅格中K个第六区域的数据拼接成M列的数据再整体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六区域是由第二映射规则指示的第三资源栅格中的部分栅格;K大于或等于2。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端设备确定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二映射规则,包括:
若接收端设备是网络设备,接收端设备自主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所述自主确定可以是根据传输环境(如信噪比,多径环境等)以及发送端设备、接收端设备的状态(如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等)等来自主确定第二映射规则。
若接收端设备是终端设备,接收端设备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端设备确定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二映射规则,包括:
接收端设备根据协议约定的准则以及目标参数,确定所述映射准则;
其中,所述协议约定的准则包括所述映射准则与所述目标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傅里叶变换维度;
正交时频空域OTFS的参数;
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包括:
在L等于M时,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于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是与上述数据发送处理方法配合实现的,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方法,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收处理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数据接收处理装置,或者该数据接收处理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加载数据接收处理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数据接收处理装置执行加载数据接收处理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收处理方法。
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接收处理装置,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1610,用于按照第二映射规则,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为时频域资源栅格;
所述时频域资源栅格的时间维度为N,频率维度为L;
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经过逆辛傅里叶变换所得的栅格;
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多普勒维度为N,延迟维度为M;
N、M、L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L大于或等于M。
可选地,所述第三处理模块包括:
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在L大于M时,将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整体映射或者拼接映射为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整体映射,包括:
将第三资源栅格中第五区域的数据整体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五区域是由第二映射规则指示的第三资源栅格中的部分栅格。
可选地,所述拼接映射,包括:
将第三资源栅格中K个第六区域的数据拼接成M列的数据再整体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六区域是由第二映射规则指示的第三资源栅格中的部分栅格;K大于或等于2。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二映射规则,包括:
若接收端设备是网络设备,接收端设备自主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
若接收端设备是终端设备,接收端设备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二映射规则,包括:
接收端设备根据协议约定的准则以及目标参数,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
其中,所述协议约定的准则包括所述第二映射规则与所述目标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傅里叶变换维度;
正交时频空域OTFS的参数;
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第三处理模块包括:
第四处理子模块,用于在L等于M时,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于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这里,第二映射规则是数据发送处理中第一映射规则的逆映射规则,如此,该装置在接收信号后,能够将FFT后的数据映射为SFFT的输入数据,解决了SFFT的维度与FFT的维度不对等是的资源映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处理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UMPC、上网本或者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处理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的装置。该操作***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可以为ios操作***,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收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图15的方法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1701,存储器1702,存储在存储器17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7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1700为发送端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701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发送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700为接收端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701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接收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18为实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8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801、网络模块1802、音频输出单元1803、输入单元1804、传感器1805、显示单元1806、用户输入单元1807、接口单元1808、存储器1809、以及处理器18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与处理器18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8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8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8041和麦克风18042,图形处理器18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806可包括显示面板18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8061。用户输入单元1807包括触控面板18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8072。触控面板18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8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8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8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8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18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8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8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8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8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8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10中。
其中,处理器1810,用于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补零;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包括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
该终端能够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映射到第二资源栅格上,作为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而对于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则进一步进行补零,如此,面对ISFFT维度与IFFT维度不对等的情况,即可基于第一映射规则进行资源映射。
另外,该实施例的终端还可作为接收端设备,执行:
按照第二映射规则,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这里,第二映射规则是数据发送处理中第一映射规则的逆映射规则,如此,数据的接收端设备在接收信号后,能够将FFT后的数据映射为SFFT的输入数据,面对SFFT维度与FFT维度不对等的情况,即可基于第二映射规则进行资源映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或者数据接收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或者数据接收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级芯片、***芯片、芯片***或片上***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数据发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补零;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包括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
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经过逆辛傅里叶变换所得的栅格;
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多普勒维度为N,延迟维度为M;
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为时频域资源栅格;
所述时频域资源栅格的时间维度为N,频率维度为L;
N、M、L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L大于或等于M;
所述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包括:
在L大于M时,根据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所述整体映射,包括:
在第一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大于或等于M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整体映射至所述第一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基于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分割所述第二资源栅格得到的;
所述拆分映射,包括:
在第二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均小于M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拆分为K个部分,并分别映射到多个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K大于或等于2;
所述第二区域是基于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分割所述第二资源栅格得到的;
所述间隔映射,包括:
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
从所述起始位置开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间隔映射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包括:
在所述直流子载波的数目为1时,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k的标识对应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
其中,k=mod(PDC,S),S为所述映射间隔,PDC为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包括:
在所述直流子载波的数目为2,且mod(PDC1,S)=mod(PDC2,S)时,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n的标识对应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
其中,n=mod(PDC1,S),S为所述映射间隔,PDC1为第一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PDC2为第二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包括:
在所述直流子载波的数目为2,且mod(PDC1,S)与mod(PDC2,S)不相等时,确定第三区域中的第一起始位置,以及第四区域中的第二起始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起始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非x的标识对应的位置;x=mod(PDC1,S),S为所述映射间隔,PDC1为第一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所述第二起始位置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对应的位置,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标识大于或等于PDC1,且mod(标识,S)≠y,其中y=mod(PDC2,S),PDC2为第二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对应的标识,mod()为求余函数;
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频率维度上标识小于PDC1的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频率维度上标识大于PDC1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包括:
在L等于M时,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于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端设备确定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一映射规则,包括:
若发送端设备是网络设备,发送端设备自主确定所述第一映射规则;
若发送端设备是终端设备,发送端设备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确定所述第一映射规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端设备确定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一映射规则,包括:
发送端设备根据协议约定的准则以及目标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映射规则;
其中,所述协议约定的准则包括所述第一映射规则与所述目标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傅里叶变换维度;
正交时频空域OTFS的参数;
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8.一种数据接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第二映射规则,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为时频域资源栅格;
所述时频域资源栅格的时间维度为N,频率维度为L;
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经过逆辛傅里叶变换所得的栅格;
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多普勒维度为N,延迟维度为M;
N、M、L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L大于或等于M;
所述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包括:
在L大于M时,将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整体映射或者拼接映射为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所述整体映射,包括:
将第三资源栅格中第五区域的数据整体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五区域是由第二映射规则指示的第三资源栅格中的部分栅格;
所述拼接映射,包括:
将第三资源栅格中K个第六区域的数据拼接成M列的数据再整体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六区域是由第二映射规则指示的第三资源栅格中的部分栅格;
K大于或等于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端设备确定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二映射规则,包括:
若接收端设备是网络设备,接收端设备自主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
若接收端设备是终端设备,接收端设备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令,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端设备确定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的第二映射规则,包括:
接收端设备根据协议约定的准则以及目标参数,确定所述第二映射规则;
其中,所述协议约定的准则包括所述第二映射规则与所述目标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辛傅里叶变换维度;
傅里叶变换维度;
逆傅里叶变换维度;
正交时频空域OTFS的参数;
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包括:
在L等于M时,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于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12.一种数据发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按照第一映射规则,将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中未映射到数据的位置补零;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包括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
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经过逆辛傅里叶变换所得的栅格;
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多普勒维度为N,延迟维度为M;
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为时频域资源栅格;
所述时频域资源栅格的时间维度为N,频率维度为L;
N、M、L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L大于或等于M;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在L大于M时,根据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整体映射或者拆分映射或者间隔映射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所述整体映射,包括:
在第一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大于或等于M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整体映射至所述第一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基于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分割所述第二资源栅格得到的;
所述拆分映射,包括:
在第二区域频率维度的栅格数量均小于M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拆分为K个部分,并分别映射到多个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K大于或等于2;
所述第二区域是基于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分割所述第二资源栅格得到的;
所述间隔映射,包括:
基于映射间隔以及所述直流子载波在所述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位置,确定间隔映射在第二资源栅格频率维度上的起始位置;
从所述起始位置开始,将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间隔映射为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在L等于M时,所述第二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于所述第一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14.一种数据接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按照第二映射规则,将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是辛傅里叶变换的输入数据;
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为时频域资源栅格;
所述时频域资源栅格的时间维度为N,频率维度为L;
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为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经过逆辛傅里叶变换所得的栅格;
所述延迟多普勒域资源栅格的多普勒维度为N,延迟维度为M;
N、M、L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L大于或等于M;
所述第三处理模块包括:
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在L大于M时,将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整体映射或者拼接映射为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所述整体映射,包括:
将第三资源栅格中第五区域的数据整体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五区域是由第二映射规则指示的第三资源栅格中的部分栅格;
所述拼接映射,包括:
将第三资源栅格中K个第六区域的数据拼接成M列的数据再整体映射为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六区域是由第二映射规则指示的第三资源栅格中的部分栅格;
K大于或等于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模块包括:
第四处理子模块,用于在L等于M时,所述第三资源栅格上的数据等于所述第四资源栅格上的数据。
1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处理方法的步骤。
17.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110185275.7A 2021-02-10 2021-02-10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4915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5275.7A CN114915530B (zh) 2021-02-10 2021-02-10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EP22752315.6A EP4293969A1 (en) 2021-02-10 2022-02-1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and device
PCT/CN2022/075763 WO2022171155A1 (zh) 2021-02-10 2022-02-10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5275.7A CN114915530B (zh) 2021-02-10 2021-02-10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530A CN114915530A (zh) 2022-08-16
CN114915530B true CN114915530B (zh) 2024-05-14

Family

ID=82762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5275.7A Active CN114915530B (zh) 2021-02-10 2021-02-10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93969A1 (zh)
CN (1) CN114915530B (zh)
WO (1) WO2022171155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70685A (ko) * 2009-12-18 2011-06-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에이치에프씨 망에서 가변대역 전송을 위한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송신 장치 및 그것의 송신 방법
CN107370702A (zh) * 2016-05-11 2017-11-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中的信号发射、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7786482A (zh) * 2016-08-19 2018-03-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栅格映射的多终端信息接收、发送方法及相应设备
WO2018064605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Cohere Technologies Uplink use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modulation
CN108283025A (zh) * 2015-09-08 2018-07-13 科希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时频空间通信***中的多址访问
WO2018191309A1 (en) * 2017-04-11 2018-10-18 Cohere Technologies Digital communication using dispersed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modulated signals
CN109995692A (zh) * 2017-12-30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62807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复用的方法及终端
CN112235223A (zh) * 2020-09-11 2021-01-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91584B2 (en) * 2014-08-28 2018-02-1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 Body Coherent diffractive imaging with arbitrary angle of incidence
EP3471294A4 (en) * 2016-09-30 2020-02-26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70685A (ko) * 2009-12-18 2011-06-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에이치에프씨 망에서 가변대역 전송을 위한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송신 장치 및 그것의 송신 방법
CN108283025A (zh) * 2015-09-08 2018-07-13 科希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时频空间通信***中的多址访问
CN107370702A (zh) * 2016-05-11 2017-11-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中的信号发射、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7786482A (zh) * 2016-08-19 2018-03-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栅格映射的多终端信息接收、发送方法及相应设备
WO2018064605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Cohere Technologies Uplink use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modulation
WO2018191309A1 (en) * 2017-04-11 2018-10-18 Cohere Technologies Digital communication using dispersed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modulated signals
CN109995692A (zh) * 2017-12-30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62807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复用的方法及终端
CN112235223A (zh) * 2020-09-11 2021-01-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here. "R1-1609825 OTFS Performance in High Doppler with Varying Subcarrier Spacing".3GPP tsg_ran\WG1_RL1.2016,全文. *
LTE外辐射源雷达帧间模糊带分析与抑制;王本静;易建新;万显荣;但阳鹏;;雷达学报;20180605(04);全文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R4-1804944 "Alignment of data and SSB subcarrier grids".3GPP tsg_ran\WG4_Radio.2018,(TSGR4_86Bis),全文. *
基于函数映射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王冰, 职秦川, 耿国华, 周明全;光子学报(1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530A (zh) 2022-08-16
WO2022171155A1 (zh) 2022-08-18
EP4293969A1 (en) 2023-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22683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2021536713A (ja) 情報送信および受信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装置
CN114765863A (zh) 传输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1218497A1 (zh) 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US20220167148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full-duplex radio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22206554A1 (zh) 传输方向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810997A (zh) Srs资源指示方法、srs资源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915530B (zh)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2194056A1 (zh) 跳频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214374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US9319885B2 (en)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etting virtual subcarriers,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4641013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4915388A (zh) 资源确定、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5250168B (zh) 传输块大小计算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3061490A1 (zh) 信息映射方法及通信设备
US20240040589A1 (en)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for monitoring pdcch
CN115134048B (zh) 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12211B (zh) 上行传输时间窗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747559B (zh) 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34668A1 (zh) Srs端口映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7714251A (zh) 资源映射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CN116528367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6094650A (zh)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07115A (zh) 资源位置确定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4520148A (ja) 上りリンクデータ伝送方法、上りリンク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可読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