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4413B - 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4413B
CN114914413B CN202210440489.9A CN202210440489A CN114914413B CN 114914413 B CN114914413 B CN 114914413B CN 202210440489 A CN202210440489 A CN 202210440489A CN 114914413 B CN114914413 B CN 1149144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sodium
ferrous
coated
fluorophosph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404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4413A (zh
Inventor
张治安
王旭
赖延清
李劼
盖晓臣
李仕豪
贺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Naba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Naba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Naba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Naba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404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4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4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4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4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4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包含铁源、磷源、氟源、钠源和有机碳源的原料浆料进行喷雾干燥‑焙烧处理,或者进行喷雾热解处理,获得碳复合的前驱颗粒;再将所述的前驱颗粒置于含有挥发有机物的气氛内并在200~350℃的温度下进行气相沉碳处理,制得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材料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氟磷酸亚铁钠制备过程出现杂相、碳包覆结构不均匀以及电导率不理想等问题,能够有效改善其电化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已经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应用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储能的要求俞发强烈。但是有限的锂资源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亟需开发合适的储能体系。丰富的钠资源和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反应机理让钠离子电池脱颖而出,其中又以铁基磷酸盐研究的最为广泛。
Na2FePO4F材料的晶体结构显现出层状结构,双八面体[Fe2O7F2]单元由共面的FeO4F2正八面体组成,同时由F原子连接成链状,且与PO4四面体连接形成层,拥有容易扩散的二维离子通道。层状Na2FePO4F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24mAh g-1)和稳定的充放电平台(3.0V),极小的体积变化(<4%),是一种极具商业化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Na2FePO4F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低,这些固有的缺点限制了Na2FePO4F进一步的商业化发展。
目前传统的改性方法是对氟磷酸亚铁钠进行碳包覆,包括利用有机碳源在高温下裂解形成碳包覆层以及直接加入无机碳源混合进行碳复合。这两种复合包覆中,有机碳源包覆较均匀,但是由于反应温度低,导致碳材料石墨化程度低,电子电导率低,而无机碳源又难以包覆均匀,两种包覆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总之,目前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的复合难以实现低温制备均匀碳包覆的包覆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难以商业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氟磷酸亚铁钠(Na2FePO4F)制备过程容易出现杂相、导电率低、碳包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发明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旨在在温和的前提条件下,克服氟磷酸亚铁钠容易出现杂相问题、还改善碳包覆结构以及电子和钠离子电导率,改善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三目的在于,提供包含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钠离子电池及其部件。
不同于其他磷酸盐类材料,氟磷酸亚铁钠制备过程容易出现杂相,且离子和电子导电率不理想,对其进行碳包覆能够一定程度改善其电导率,然而,传统的碳包覆手段通常需要较为严格的条件,会进一步加剧氟磷酸亚铁钠的杂相生成,影响晶体结构,反而不利于整体性能的提升。针对氟磷酸亚铁钠碳包覆过程存在的碳包覆形态、电导率以及产物的物相纯度难于兼顾、电化学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制备方法:
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包含铁源、磷源、氟源、钠源和有机碳源的原料浆料进行喷雾干燥-焙烧处理,或者进行喷雾热解处理,获得碳复合的前驱颗粒;所述的焙烧的温度为550~650℃;喷雾热解的温度为550~650℃;
再将所述的前驱颗粒置于含有挥发有机物的气氛内并在200~350℃的温度下进行气相沉碳处理,制得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
本发明研究发现,将原料和有机碳源预先进行喷雾干燥-焙烧处理或喷雾热解处理,再配合后续的气相沉碳处理,能够意外地实现协同,可在温和的条件下,有效控制氟磷酸亚铁钠的物相纯度、控制晶体结构,还能够有效改善碳材料的复合形态,改善石墨化程度,改善氟磷酸亚铁钠和碳材料的由内至外的导电网络,如此能够协同改善制得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能够显著改善其在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中,所述铁源为二价铁和/或三价铁离子的磷酸盐、有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磷酸铁、二水合草酸亚铁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磷源为磷酸、磷酸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磷酸铁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氟源为氟化钠、氟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钠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钠的有机酸盐中、氧化钠、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碳源为水溶性有机物,进一步优选为葡萄糖、柠檬酸、淀粉、抗坏血酸、环糊精、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原料浆料中的溶剂包含水;还允许存在其他可与水溶解的有机溶剂;考虑到处理成本,所述的溶剂优选为水。
优选地,原料浆料中,Na:Fe:P:F的元素摩尔比为1.9~2.1:0.9~1.1:1:1;进一步可以为化学计量比。
优选地,所述的有机碳源与铁源的重量比为1:1~10;进一步优选为1:2~4。
本发明中,所述的原料浆料中的固体颗粒粒度D50≤300nm;
本发明中,原料浆料中的固含量为30~60wt.%;
优选地,所述的原料浆料通过各原料浆化后进行球磨以及砂磨得到。
本发明中,可以将原料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后再进行焙烧处理,如此可以获得氟磷酸亚铁钠/C前驱材料。
本发明中,喷雾干燥过程的入口温度为180~270℃,进一步优选为200~240℃;喷雾速率优选为20~40ml/min。
作为优选,焙烧的气氛为保护性气氛;
优选地,焙烧的温度为550~600℃,优选地,保温时间为4~16h,优选为10~15h;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将原料浆料进行喷雾热解处理,制得所述的前驱材料。
优选地,喷雾热解的温度为550~600℃;喷雾速率优选为20~40ml/min。本发明研究发现,采用喷雾热解工艺,配合所述的条件控制,能够意外地进一步和后续的气相沉碳工艺协同,更利于控制氟磷酸亚铁钠的杂相、并改善碳复合形态和石墨化程度,更利于制得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中,在所述的有机碳源参与的喷雾干燥-焙烧或喷雾热解工艺下,进一步创新地配合后续的气相沉碳工艺联合,能够在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杂相控制、碳材料的复合方式、石墨化程度以及钠离子电池性能方面带来了协同作用。本发明研究还发现,进一步控制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和挥发性气源的成分,能够进一步改善协同,进一步改善制得的材料的纯相、碳复合形态和形貌以及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所述的挥发有机物为在200~350℃的温度下呈气态的有机物;
优选地,所述的挥发有机物为C1~C6的烷烃、C2~C6的烯烃、C2~C6的炔烃、C4~C10的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C1~C6的烷烃为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可以为甲烷、乙烷、丙烷、异丙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C2~C6的烯烃为所述碳数的单烯或二烯,例如可以为乙烯、丙烯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C2~C6的炔烃所述碳数的单炔或二炔,例如可以为乙炔、丙炔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C4~C6的醚优选为对称醚或非对称醚,例如为***、丁醚。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挥发有机物包含C2~C6的烯烃和C4~C8的醚。本发明研究发现,采用该优选的气氛,能够实现工艺协同,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成分的杂相,并进一步有利于改善制得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优选地,所述的含有挥发有机物的气氛内还含有稀释气;
优选地,所述的稀释气为氮气、惰性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的含有挥发有机物的气氛内,挥发有机物的体积含量大于或等于10%;优选为10~30%。
本发明中,通过所述的前驱颗粒制备创新下,进一步配合所述的气源下的焙烧处理以及温度的联合控制,能够进一步协同改善制得材料的晶相纯度和晶体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
优选地,气相沉碳的处理时间为0.5~2h。
进一步优选,气相沉碳阶段包括在200~250℃下的第一段热处理过程以及在300~350℃下的第二段热处理过程。所述的第一段热处理过程和第二段热处理过程的时间分别可以为0.5~1h。
本发明一种更具体的均匀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铁源、磷源、氟源、钠源和有机碳源为原料,溶于有机溶剂或去离子水中,经搅拌获得悬浊液A,其中控制悬浊液固含量30%~60%;
步骤(2):将悬浊液A转移至球磨机中,球磨得到悬浊液B;其中,球磨后料浆粒度为D50<2μm,优选地,球磨介质为氧化锆球。
步骤(3):将悬浊液B转移到砂磨机中,砂磨得到悬浊液C;其中,砂磨后料浆粒度为D50<300nm,优选地,砂磨机转速为1500~2400rpm。
步骤(4):将悬浊液C通过喷雾干燥得到球形前驱体;其中喷雾干燥的入口温度为180~270℃,喷雾速率为20~40ml/min。
步骤(5):将前驱体转移至密闭可通气氛炉子中,烧结得到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所述步骤5中烧结温度为550~600℃,优选地,保温时间为4~16h。
步骤(6):在(5)的基础上,再通挥发性有机气源,并在200~350℃下保温处理,得到均匀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方法制备均匀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应用,用于制备钠离子电池;
优选地,用作正极活性材料,用于制备钠离子电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包含所述的低温制备均匀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正极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正极材料还包含粘结剂和导电剂。所述的粘结剂以及导电剂可以是行业公知的材料,例如,粘结剂可以是PVDF,所述的导电剂例如为乙炔黑。各成分的含量也可以基于现有手段进行调整,例如,粘结剂的含量例如为5~15wt%;导电剂的含量例如为5~15wt%,余量为所述的活性材料。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包括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正极材料;优选地,其正极中包含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正极材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针对氟磷酸亚铁钠碳包覆过程存在的碳包覆形态、电导率以及产物的物相纯度难于兼顾、电化学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创新地预先将原料和有机碳源进行喷雾干燥-焙烧,或喷雾热解处理,随后再配合气相沉积处理,并进一步配合处理工艺的联合控制,能够实现协同,可以有效控制碳包覆制备氟磷酸亚铁钠的杂相问题,还利于在温和条件下改善碳复合方式,改善石墨化程度,改善导电网络,如此能够协同改善制得的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此方法低成本、可大规模生产、环境友好、操作简单、具有优异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步骤(6)制得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的XRD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称取磷酸铁90.01Kg、氟化钠25.05Kg、碳酸氢钠50.13Kg和葡萄糖34.80Kg作为铁源、磷源、氟源、钠源和有机碳源(也即是,Na:Fe:P:F的元素按化学计量摩尔比(Na:Fe:P:F=2:1:1:1)混料,溶于200L水中,经搅拌获得悬浊液A,其中控制悬浊液A固含量50%;
(2)将悬浊液A转移至球磨机中,转速500rpm,球磨5h后控制粒径至D50<2μm,得到悬浊液B;
(3)将悬浊液B转移到砂磨机中,转速2000rpm,砂磨1h后控制粒径至D50<300nm,得到悬浊液C
(4)将悬浊液C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口温度200℃,流量为35ml/min;得到球形前驱体;
(5)将前驱体转移至回转窑中,在氮气气氛600℃煅烧10h烧结得到碳包覆的氟磷酸亚铁钠(前驱颗粒);
(6)然后通入氮气和丙烯混合气体为热处理气源,体积比例为9:1,在320℃(烧结温度)烧结1h,得到低温制得均匀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XRD见图1)。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1)的葡萄糖换成等重量的柠檬酸,其他步骤不变。步骤(5)中的焙烧温度为550℃,时间为14h。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1)的磷酸铁换成草酸亚铁和磷酸二氢铵(其中Fe和P的摩尔量同实施例1),其他步骤不变。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4)中喷雾干燥换成喷雾热解,其他步骤不变。例如,喷雾热解的温度为600℃,流量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6)中烧结温度为200℃,时间为2h,其他步骤不变。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6)氮气和丙烯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丙烯的体积比例为7:3,其他步骤不变。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6)中的热处理气源为氮气-丁醚:(丁醚体积含量为10%)的混合气体,其他步骤不变。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6)中的热处理气源为氮气:丙烯:丁醚(体积比为90:5:5)的混合气体,其他步骤不变。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6)中,预先在200℃下第一段烧结0.5h,随后在320℃保温进行第二段烧结0.5h,其他步骤不变。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未进行步骤(4)的喷雾干燥处理,而是采用常规的烘箱干燥进行干燥处理,其他步骤不变。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5)在氮气气氛500℃下烧结,其他步骤不变。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5)在氮气气氛700℃下烧结,其他步骤不变。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6)的热处理气源中未添加丙烯,而是采用纯氮气,其他步骤不变。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1)不添加有机碳源,其他步骤不变。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未采用步骤(6)的气相有机物的热处理,而是采用常规的液相复合后热处理包碳工艺,例如,区别的步骤为:是将步骤(5)制得的氟磷酸亚铁钠/C材料与葡萄糖(葡萄糖和氟磷酸亚铁钠/C的重量比为1:10)在溶剂水中固相球磨混合,随后干燥,并在氮气气氛320℃下煅烧10h。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6)烧结温度变成400℃,其他步骤不变。
对各实施例以及对比例制得的氟磷酸亚铁钠进行电学性能测试:
测试主要步骤为:
(1)利用2032型号的电池壳,正极为制备的氟磷酸亚铁钠的极片,集流体为铝箔,活性物质(各实施例以及对比例最终制备的材料):导电碳(乙炔黑):PVDF=7:2:1,负极为钠金属,利用纤维隔膜(型号Whatman Grade GF/D),电解液为1M NaClO4(纯PC+5%FEC)装电池;
(2)静置时间为12h,设定一个倍率充电的程序,倍率为1C,电压区间为2.0V~4.0V,循环温度为室温,循环1000圈;
(3)氟磷酸亚铁钠的理论比容量的值124mAh/g;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采用本发明制备工艺,喷雾-焙烧(或喷雾热解)-气相沉碳联合工艺,配合烧结的温度以及气相处理温度的联合控制,能够意外地实现协同,可以获得更优的电化学性能,不仅如此,所述特殊的烯烃-醚类组合气氛以及分段处理工艺,可以获得更优的电化学性能。

Claims (34)

1.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含铁源、磷源、氟源、钠源和有机碳源的原料浆料进行喷雾干燥-焙烧处理,或者进行喷雾热解处理,获得碳复合的前驱颗粒;所述的焙烧的温度为550~650 ℃;喷雾热解的温度为550~650 ℃;
再将所述的前驱颗粒置于含有挥发有机物的气氛内并在200~350℃的温度下进行气相沉碳处理,制得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源为二价铁和/或三价铁离子的磷酸盐、有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源为磷酸铁、二水合草酸亚铁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源为磷酸、磷酸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磷酸铁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源为氟化钠、氟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钠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钠的有机酸盐、氧化钠、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碳源为水溶性有机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碳源为葡萄糖、柠檬酸、淀粉、抗坏血酸、环糊精、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浆料中的溶剂包含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浆料中,Na:Fe:P:F的元素摩尔比为1.9~2.1:0.9~1.1:1:1。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碳源与铁源的重量比为1:1~1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浆料中的固体颗粒粒度D50≤300 n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浆料中的固含量为30~60wt.%。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浆料通过各原料浆化后进行球磨以及砂磨得到。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喷雾干燥过程的入口温度为180~270 ℃;喷雾速率为20~40 ml/min。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焙烧的气氛为保护性气氛。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焙烧的温度为550~600 ℃。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焙烧的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为4~16 h。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前驱材料的粒径为10~20 μm。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喷雾热解的温度为550~600 ℃;喷雾速率为20~40 ml/min。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挥发有机物为在200~350℃的温度下呈气态的有机物。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挥发有机物为C1~C6的烷烃、C2~C6的烯烃、C2~C6的炔烃、C4~C10的醚中的至少一种。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挥发有机物包含C2~C6的烯烃和C4~C8的醚。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挥发有机物的气氛内还含有稀释气。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气为氮气、惰性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挥发有机物的气氛内,挥发有机物的体积含量大于或等于10%。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挥发有机物的气氛内,挥发有机物的体积含量为10~30%。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气相沉碳阶段包括在200~250 ℃下的第一段热处理过程以及在300~350 ℃下的第二段热处理过程。
29.一种权利要求1~2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
30.一种权利要求29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用于制备钠离子电池。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用于制备钠离子电池的正极。
33.一种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30~32任一项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其正极中包含所述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
CN202210440489.9A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Active CN114914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0489.9A CN114914413B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0489.9A CN114914413B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4413A CN114914413A (zh) 2022-08-16
CN114914413B true CN114914413B (zh) 2024-03-26

Family

ID=82765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40489.9A Active CN114914413B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4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3573A (zh) * 2022-12-05 2023-03-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的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6772A (zh) * 2011-08-17 2012-01-04 中南大学 一种混合离子电池氟磷酸亚铁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28649A (zh) * 2015-12-09 2016-03-23 天津大学 一种纳米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及水热法的制备方法
CN105810902A (zh) * 2016-03-11 2016-07-27 天津大学 一种溶剂热制备纳米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的方法
CN106229505A (zh) * 2016-08-17 2016-12-14 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球形纳米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06784696A (zh) * 2016-12-26 2017-05-31 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钛钠/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7658438A (zh) * 2017-08-29 2018-02-02 天津大学 制备氟磷酸亚铁钠多孔海绵状结构材料及方法
CN109037659A (zh) * 2018-09-04 2018-12-18 贝特瑞(天津)纳米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244462A (zh) * 2018-11-20 2019-01-18 浙江瑞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导率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122311A (zh) * 2021-11-26 2022-03-01 中南大学 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0006B2 (ja) * 2013-08-12 2016-0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ナトリウムイオン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ナトリウムイオン電池およびナトリウムイオン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6772A (zh) * 2011-08-17 2012-01-04 中南大学 一种混合离子电池氟磷酸亚铁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28649A (zh) * 2015-12-09 2016-03-23 天津大学 一种纳米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及水热法的制备方法
CN105810902A (zh) * 2016-03-11 2016-07-27 天津大学 一种溶剂热制备纳米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的方法
CN106229505A (zh) * 2016-08-17 2016-12-14 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球形纳米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06784696A (zh) * 2016-12-26 2017-05-31 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钛钠/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7658438A (zh) * 2017-08-29 2018-02-02 天津大学 制备氟磷酸亚铁钠多孔海绵状结构材料及方法
CN109037659A (zh) * 2018-09-04 2018-12-18 贝特瑞(天津)纳米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244462A (zh) * 2018-11-20 2019-01-18 浙江瑞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导率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122311A (zh) * 2021-11-26 2022-03-01 中南大学 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rbon coated hollow Na2FePO4F spheres for Na-ion battery cathodes;Alex Langrock等;《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第第223卷卷;第62-6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4413A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Dual-carbon enhanced silicon-based composite as superior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9244391B (zh) 一种氮掺杂碳包覆磷酸锰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2546B (zh) 纳米锂离子电池级正极材料磷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12768673A (zh) 一种Na4Fe3-x(PO4)2P2O7/C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99528B (zh) 氟化磷酸焦磷酸铁钠@c@rg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9103433B (zh) 一种氮参杂碳包覆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22311B (zh) 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电中的应用
CN1911792A (zh) 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碳包覆的磷酸铁锂的微波合成方法
CN103165896A (zh) 一种增稠剂掺杂改性制备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9037659A (zh) 一种双层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097616A (zh) 一种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型纳米磷酸铁锂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1466505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457712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403505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位碳包覆硼酸锰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914413B (zh) 一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6487545A (zh) 一种碳复合焦磷酸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Zhang et al. Novel synthesis of LiMnPO4· Li3V2 (PO4) 3/C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CN103441278A (zh) 微波裂解离子液体法制备碳包覆磷酸铁锂的方法
CN103159201B (zh) 一种制备碳包覆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高压、低温方法
CN114005974A (zh) 硅氧负极材料、硅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1900366B (zh) 一种含锂SiOx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508433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3840159A (zh) 一种锂离子正极材料LiFePO4/C的合成方法
CN114976020B (zh) 一种改性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6534830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31

Address after: No. 108 Jinzhou Avenue, Ningxi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604

Applicant after: Hunan Nabang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Yuelu District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83 Changsha Lushan Road No. 932

Applicant befo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