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8770A - 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8770A
CN114908770A CN202210615497.2A CN202210615497A CN114908770A CN 114908770 A CN114908770 A CN 114908770A CN 202210615497 A CN202210615497 A CN 202210615497A CN 114908770 A CN114908770 A CN 114908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reinforcing
wall structure
diaphragm wall
pa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54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启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54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087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08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87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18Bulkheads or similar walls made solely of concrete in situ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改造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骤:在主体支撑位点采用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四道钢内支撑;第二步骤:在辅助支撑位点上采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和植筋植入混合加固;本发明将加固连墙基坑内部分为主体支撑位点和辅助支撑位点,在施工方便的主体支撑位点内部采用增加横截面进行加固,通过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四道钢内支撑进行支撑,其支撑力度强,可进行高强度支撑,在辅助支撑位点处采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和植筋植入混合加固,整体性能良好具有施工简便、工作面小、适应性强、造价低等优点,适用于在辅助支撑位点进行小范围加固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墙基坑加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们将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地加高,然而这样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空间的需求。随着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变得越来越高,各种用途的地下空间结构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登上了舞台,例如地下商场、停车场、地下民防工事以及各类民用和公共设施等。并且随着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出现,所需基础的深度也在逐渐的增长,基坑工程正向着面积更大、深度更深、利用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虽然地下建筑有着巨大的发掘潜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就现已建成的基坑支护工程而言,面临着数目多、规模大、难度大等问题。错综复杂的地层地质构造,加上设计的局部缺陷性,以及施工管理的不完善等因素都给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带来严峻的考验。坍塌比较大的边坡倒塌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是以,对于基坑的支护结构进行研究便显得更具有必要性。
对于一些地质条件复杂,基坑开挖施工过程往往会使周围土体失稳,对紧邻的地面上的建筑物或者地面以下的管线造成破坏,悬臂式支护结构对开挖深度要求很高,当开挖深度较深时容易产生较大变形,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要求比较严格,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土体的变形满足不对周围构筑物的破坏,因此,需要对连墙结构基坑进行支护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改造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骤:对建筑基坑的连墙结构进行加固检测,包括基坑深度、连墙结构类型和宽度,确定主体支撑位点,在主体支撑位点采用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四道钢内支撑;
第二步骤:确定辅助支撑位点,在辅助支撑位点上采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和植筋植入混合加固。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中,第一步骤中,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为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其间水平距为9m。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中,第一步骤中,四道钢内支撑为中609@16的钢管内支撑,其水平间距为3m,支护结构中部设置格构式临时立柱。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中,所述主体支撑位点为主体基坑内支撑标准段,所述辅助支撑位点为主体基坑内支撑非标准段。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中,所述主体基坑内支撑非标准段加固时采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和植筋植入加工。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中,所述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的具体方法如下:
确定主体基坑内支撑非标准段的粘贴区域,粘贴区域主要选择为混凝土受弯构件,同时确定不同粘贴区域的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加固量,从而完成加固粘贴作业。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中,所述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粘贴碳纤维布,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粘贴厚度为0.165mm,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纤维重量为400g/m2,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弹性模量为4.00×105Mpa,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为3000Mpa。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中,所述植筋植入加工的具体操作如下:
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在需植筋的旧混凝土构件上确定所需的钢筋位置,钻孔、清孔、注入植筋胶***钢筋,通过结构胶使钢筋与混凝土可靠粘结,再新浇筑混凝土使新、旧钢筋混凝土有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的优点为:
本发明将加固连墙基坑内部分为主体支撑位点和辅助支撑位点,在施工方便的主体支撑位点内部采用增加横截面进行加固,通过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四道钢内支撑进行支撑,其支撑力度强,可进行高强度支撑,在辅助支撑位点处采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和植筋植入混合加固,整体性能良好具有施工简便、工作面小、适应性强、造价低等优点,适用于在辅助支撑位点进行小范围加固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改造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骤:对建筑基坑的连墙结构进行加固检测,包括基坑深度、连墙结构类型和宽度,确定主体支撑位点,在主体支撑位点采用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四道钢内支撑;
第二步骤:确定辅助支撑位点,在辅助支撑位点上采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和植筋植入混合加固。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第一步骤中,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为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其间水平距为9m。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第一步骤中,四道钢内支撑为中609@16的钢管内支撑,其水平间距为3m,支护结构中部设置格构式临时立柱。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所述主体支撑位点为主体基坑内支撑标准段,所述辅助支撑位点为主体基坑内支撑非标准段。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所述主体基坑内支撑非标准段加固时采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和植筋植入加工。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所述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的具体方法如下:
确定主体基坑内支撑非标准段的粘贴区域,粘贴区域主要选择为混凝土受弯构件,同时确定不同粘贴区域的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加固量,从而完成加固粘贴作业。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所述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粘贴碳纤维布,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粘贴厚度为0.165mm,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纤维重量为400g/m2,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弹性模量为4.00×105Mpa,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为3000Mpa。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所述植筋植入加工的具体操作如下:
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在需植筋的旧混凝土构件上确定所需的钢筋位置,钻孔、清孔、注入植筋胶***钢筋,通过结构胶使钢筋与混凝土可靠粘结,再新浇筑混凝土使新、旧钢筋混凝土有效连接。
本发明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将加固连墙基坑内部分为主体支撑位点和辅助支撑位点,在施工方便的主体支撑位点内部采用增加横截面进行加固,通过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四道钢内支撑进行支撑,其支撑力度强,可进行高强度支撑,在辅助支撑位点处采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和植筋植入混合加固,整体性能良好具有施工简便、工作面小、适应性强、造价低等优点,适用于在辅助支撑位点进行小范围加固支撑。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改造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骤:对建筑基坑的连墙结构进行加固检测,包括基坑深度、连墙结构类型和宽度,确定主体支撑位点,在主体支撑位点采用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四道钢内支撑;
第二步骤:确定辅助支撑位点,在辅助支撑位点上采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和植筋植入混合加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骤中,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为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其间水平距为9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骤中,四道钢内支撑为中609@16的钢管内支撑,其水平间距为3m,支护结构中部设置格构式临时立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撑位点为主体基坑内支撑标准段,所述辅助支撑位点为主体基坑内支撑非标准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基坑内支撑非标准段加固时采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和植筋植入加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的具体方法如下:
确定主体基坑内支撑非标准段的粘贴区域,粘贴区域主要选择为混凝土受弯构件,同时确定不同粘贴区域的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加固量,从而完成加固粘贴作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粘贴碳纤维布,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粘贴厚度为0.165mm,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纤维重量为400g/m2,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弹性模量为4.00×105Mpa,所述粘贴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为3000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植入加工的具体操作如下:
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在需植筋的旧混凝土构件上确定所需的钢筋位置,钻孔、清孔、注入植筋胶***钢筋,通过结构胶使钢筋与混凝土可靠粘结,再新浇筑混凝土使新、旧钢筋混凝土有效连接。
CN202210615497.2A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 Pending CN1149087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5497.2A CN114908770A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5497.2A CN114908770A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8770A true CN114908770A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1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5497.2A Pending CN114908770A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8770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0651A1 (en) * 2001-05-15 2002-11-21 Edwards Christopher M. Method for reinforcing cementitious structures
CN205531421U (zh) * 2015-12-03 2016-08-3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采用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
CN108487252A (zh) * 2018-03-13 2018-09-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明挖顺作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0651A1 (en) * 2001-05-15 2002-11-21 Edwards Christopher M. Method for reinforcing cementitious structures
CN205531421U (zh) * 2015-12-03 2016-08-3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采用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
CN108487252A (zh) * 2018-03-13 2018-09-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明挖顺作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5325B (zh) 一种集约化的永久支护装配式地下室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Liu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supporting structures and ground se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ubway station built by Pile-Beam-Arch method
CN105887806A (zh) 装配式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30611B (zh) 一种柔性复合防渗装配式可回收圆截面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07190752A (zh) 一种柔性复合防渗装配式可回收矩形截面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13774906A (zh) 一种扩引孔灌注充盈砂浆植入复合截面空心桩施工工艺
CN103526781A (zh) 一种古建筑基础整体托盘隔震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714678A (zh) 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
CN101161947A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护壁桩与降水井合一的方法
CN109681212B (zh) 小断面黄土隧道的开挖施工方法
CN114908770A (zh) 一种建筑基坑地连墙结构的改造加固方法
CN101565955B (zh) 一种采用微型应力隔离桩加固既有桩基的方法
CN1548661A (zh) 一种利用土钉支护软弱地层基坑的方法
CN203603176U (zh) 一种古建筑基础整体托盘隔震加固结构
CN1051349C (zh) 现场灌注桩的桩端压浆的施工方法及桩端压力注浆压浆管
CN1461857A (zh) 一种建造方法及其用途
CN209443472U (zh) 一种双排桩结合大角度锚索的支护结构
CN218405393U (zh) 一种纤维高延性混凝土挤扩支盘桩支护结构
Zheng et 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composite DMM column in China
CN110552702A (zh) 一种拼装波纹钢板地下综合管廊的暗挖施工方法
CN212801477U (zh) 软土地区的综合施工结构
CN219175259U (zh) 一种基坑围护腰梁与主体结构环框梁合建构造
CN211368738U (zh) 一种新型钢斜撑支护结构
CN111501721B (zh) 软土地区的综合施工方法
CN219011237U (zh) 一种基坑斜支撑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