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9256B - 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9256B
CN114879256B CN202210315730.5A CN202210315730A CN114879256B CN 114879256 B CN114879256 B CN 114879256B CN 202210315730 A CN202210315730 A CN 202210315730A CN 114879256 B CN114879256 B CN 1148792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target area
computer tomography
source
shock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57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9256A (zh
Inventor
李岩
王元杰
陈法兵
王传朋
孙学波
邢麟楠
刘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ian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ian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ian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57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92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9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9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4Displaying seismic recordings or 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or attributes
    • G01V1/345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or attributes, e.g. in 3D c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涉及冲击地压检测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现有仅基于单一震源导致获得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精度低,实时性差,从而无法对冲击地压进行有效监测预警的技术问题。包括:分别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基于穿过所述目标区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主要用于检测冲击地压。

Description

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冲击地压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日益增长的煤炭资源需求量和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之间的矛盾加剧,多地煤矿将全面进入深部开采阶段。在深部开采“三高一扰动”的环境下,冲击地压灾害将成为矿井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对冲击地压进行监测预警可以有效地预防冲击地压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传统的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主要集中在对冲击危险性进行静态评价,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的动载监测,以及在岩体内埋设应力计等方式,均无法对冲击地压进行有效的监测。
目前,CT探测法(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法)在冲击地压监测中优被广泛应用,即一种测量不透明物体内部密度及结构的探测成像技术,主要利用震动波传播波速与应力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探测煤岩体内震动波的传播速度并以此推算应力分布。然而,一方面基于微震事件的被动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由于微震事件定位精度的影响,导致反演精度较低;另一方面,基于***的主动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探测,虽然精准度较高,但是受制于井下***作业的影响,仅能在个别地段和时段进行,实时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现有仅基于单一震源导致获得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结果精度低,实时性差,从而无法对冲击地压进行有效监测预警的技术问题。
依据本申请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基于穿过所述目标区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
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权重比,将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优选的,所述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具体包括:
在所述目标区域内,若所述人工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则按照所述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占除所述人工震源外的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总和的比例分配权重比;
在所述目标区域内,若所述人工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小于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则按照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占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总和的比例分配权重比。
优选的,所述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生成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
基于所述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获取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生成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与震动传感器之间的数据连接;
基于所述数据连接,指示所述震动传感器获取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以生成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震动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以基于所述震动传感器获取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
优选的,所述震源包括:采煤机震源、***震源、人工震源、微震事件震源中的至少两种。
依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冲击地压监测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穿过所述目标区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优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权重比,将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目标区域内,若所述人工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则按照所述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占除所述人工震源外的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总和的比例分配权重比;
在所述目标区域内,若所述人工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小于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则按照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占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总和的比例分配权重比。
优选的,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生成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获取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优选的,所述生成单元之前,所述模块还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建立与震动传感器之间的数据连接;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数据连接,指示所述震动传感器获取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以生成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震动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以基于所述震动传感器获取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
优选的,所述震源包括:采煤机震源、***震源、人工震源、微震事件震源中的至少两种。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对应的操作。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首先分别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其次基于穿过所述目标区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最后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多个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穿过目标区域的数量来确定各个震源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进一步根据权重比确定在当前目标区域内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有效的提高了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的精度,同时克服了由于单一震源导致的实时性差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对冲击地压的有效检测预警。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地压监测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煤机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工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震事件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地压监测装置组成框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计算机***/服务器,其可与众多其它通用或专用计算***环境或配置一起操作。适于与计算机***/服务器一起使用的众所周知的计算***、环境和/或配置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瘦客户机、厚客户机、手持或膝上设备、基于微处理器的***、机顶盒、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网络个人电脑、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包括上述任何***的分布式云计算技术环境,等等。
计算机***/服务器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诸如程序模块)的一般语境下描述。通常,程序模块可以包括例程、程序、目标程序、组件、逻辑、数据结构等等,它们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类型。计算机***/服务器可以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实施,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任务是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的本地或远程计算***存储介质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分别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前执行端可以为冲击地压灾害检测***,用于深部开采时对冲击地压进行监测,以预测灾害的发生,从而保证开采任务的安全进行。其中,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法为一种测量不透明物体内部密度及结构的成像技术,主要利用震动波传播波速与应力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探测煤岩体内震动波的传播速度并以此推算应力分布;反演结果为基于这种成像技术获得的监测结果。现有技术通常为通过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法对某一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进行分析,例如,针对微震事件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进行分析,或针对人工***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进行分析。然而,针对微震事件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进行分析时,由于微震事件定位精度的影响,会导致反演结果精度较低的问题;针对人工***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进行分析,会受制于井下***作业的影响,仅能在个别地段和时段进行,导致反演结果实时性较差的问题。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多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进行融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首先,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多种震源融合的震源数量为两个及两个以上均可,例如,***震源、人工震源、微震事件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震源的组合。
102、基于穿过目标区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获取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采用多种震源融合的冲击地压监测方法,需要将各个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进行融合,以得到各个震源融合后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具体的,基于各个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将各个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进行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标区域内,各个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与各个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穿过目标区域的射线数量存在关联关系,因此,基于该关联关系与各个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穿过目标区域的射线数量,即可获得各个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其中,目标区域用于表征当前执行端监测的当前区域。
103、基于权重比,确定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步骤102获取到的各个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将各个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区域内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以实现针对目标区域冲击地压的监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多个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穿过目标区域的数量来确定各个震源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进一步根据权重比确定在当前目标区域内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有效的提高了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的精度,同时克服了由于单一震源导致的实时性差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对冲击地压的有效检测预警。
为了进一步说明以及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权重比,确定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具体包括:基于权重比,将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具体的,由于各个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用于表征各个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穿过目标区域的射线密度,因此,基于权重比将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进行叠加处理,能够得到的目标区域内较为精确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以实现对目标区域内冲击地压的有效监测预警。叠加公式如下:
V=a*V1+b*V2+c*V3+d*V4
其中,V表示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V1表示采煤机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a表示采煤机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V2表示人工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b表示人工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V3表示***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c表示***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V4表示微震事件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d表示微震事件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
为了进一步说明以及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具体包括:在目标区域内,若人工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则按照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占除人工震源外的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总和的比例分配权重比;在所述目标区域内,若人工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小于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则按照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占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总和的比例分配权重比。
具体的,首先将目标区域分割为预设尺寸的网格(如20m*20m的网格),获取当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穿过目标区域的数量,基于人工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的不同,权重比的分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若N2i≥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如,10条)时;
b=M
(二)若N2i<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如,10条)时;
其中,N1i—采煤机震源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时在第i个网格内的射线数;
N2i—人工震源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时在第i个网格内的射线数;
N3i—***震源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时在第i个网格内的射线数;
N4i—微震事件震源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时在第i个网格内的射线数;
M—人工震源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的权重占比。
为了进一步说明以及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具体包括:基于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生成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基于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获取震源在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示例性的,以四个震源为例,分别为采煤机震源、人工震源、***震源、微震事件震源。如图2所示,基于采煤机启动位置坐标和采煤机行程记录实时计算采煤机机械震动的震源坐标和发震时间,得出采煤机至工作面两侧巷道震动传感器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基于此获取采煤机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1。如图3所示,使用安装在工作面两侧巷道内的人工震源进行主动激发(在线式或便携式),得出人工震源至对侧巷道震动传感器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基于此获取人工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2。在不便使用人工震源的区域,使用***方式进行主动激发,***可使用煤矿经常进行的断顶***、底板***、煤层***等,也可专为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进行***激发,如图4所示,***点和接收震动信号的震动传感器分别位于工作面两侧的巷道内,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专用***的***装药量不低于200g煤矿许用***,***孔在巷道帮部腰线除垂直煤壁施工,得出***震源至工作面两侧巷道震动传感器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基于此获取***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3。如图5所示,使用煤矿井下频繁发生的微震事件作为震源,得出微震事件至工作面两侧巷道震动传感器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基于此获取微震事件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4。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生成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之前,实施例方法还包括:建立与震动传感器之间的数据连接;基于数据连接,指示震动传感器获取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以生成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
具体的,建立当前执行端与各个震源之间的数据连接,并通过数据连接指示震动传感器实时捕捉震源的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同时通过计算机程序或人工录入的方式获取震动传感器以及各个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进一步的,基于获取到的数据生成各个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例方法还包括:震动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以基于震动传感器获取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
具体的,传感器可以但不限于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可以预先将其按照预设规则布置在工作现场。示例性的,在回采工作面两侧的巷道同时布置震动传感器;每侧巷道安装4~8个传感器,传感器间距20~50m,传感器安装在巷道帮部或顶板的锚杆端部;锚杆露出煤岩体的长度一般为20mm;锚杆深入煤岩体内的长度不下于1.5m,锚杆的锚固方式为全程锚固。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震源包括:采煤机震源、***震源、人工震源、微震事件震源中的至少两种。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人工震源时,可以在回采工作面两侧的巷道内安装实时在线或者便携式人工震源。当为实时在线状态时,每侧巷道安装4~8个人工震源,人工震源间距20~50m;当为便携式使用时,使用单一人工震源在巷道内每10m进行一次激发。人工震源使用时安装在巷道帮部或底板的锚杆端部,锚杆露出煤岩体的长度一般为20mm,锚杆深入煤岩体内的长度不下于1.5m,锚杆的锚固方式为全程锚固。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冲击地压监测方法,首先分别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其次基于穿过所述目标区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最后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多个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穿过目标区域的数量来确定各个震源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进一步根据权重比确定在当前目标区域内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有效的提高了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的精度,同时克服了由于单一震源导致的实时性差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对冲击地压的有效检测预警。
进一步的,作为对上述图1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击地压监测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1,第二获取模块22,确定模块23。
第一获取模块21,用于分别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第二获取模块22,用于基于穿过所述目标区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
确定模块23,用于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权重比,将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目标区域内,若所述人工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则按照所述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占除所述人工震源外的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总和的比例分配权重比;
在所述目标区域内,若所述人工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小于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则按照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占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总和的比例分配权重比。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生成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获取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生成单元之前,所述模块还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建立与震动传感器之间的数据连接;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数据连接,指示所述震动传感器获取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以生成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震动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以基于所述震动传感器获取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震源包括:采煤机震源、***震源、人工震源、微震事件震源中的至少两种。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冲击地压监测装置,首先分别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其次基于穿过所述目标区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最后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多个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穿过目标区域的数量来确定各个震源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进一步根据权重比确定在当前目标区域内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有效的提高了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的精度,同时克服了由于单一震源导致的实时性差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对冲击地压的有效检测预警。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冲击地压监测方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并不对终端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7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3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304、存储器(memory)306、以及通信总线308。
其中:处理器302、通信接口304、以及存储器306通过通信总线3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304,用于与其它设备比如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等的网元通信。
处理器302,用于执行程序310,具体可以执行上述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310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302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终端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306,用于存放程序310。存储器306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310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302执行以下操作:
分别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基于穿过所述目标区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
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包括操作***、网络通信模块。操作***是管理上述基于多种震源融合的冲击地压监测的实体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信息处理程序以及其它软件和/或程序的运行。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存储介质内部各组件之间的通信,以及与信息处理实体设备中其它硬件和软件之间通信。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申请的方法和***。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申请的方法和***。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申请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申请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申请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申请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基于穿过所述目标区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
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权重比,将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具体包括:
在所述目标区域内,若所述人工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则按照所述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占除所述人工震源外的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总和的比例分配权重比;
在所述目标区域内,若所述人工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小于预设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阈值,则按照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占各种震源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数量总和的比例分配权重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生成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
基于所述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获取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生成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与震动传感器之间的数据连接;
基于所述数据连接,指示所述震动传感器获取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以生成所述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震动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以基于所述震动传感器获取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数据、起震时刻以及震动波接收时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震源包括:采煤机震源、***震源、人工震源、微震事件震源中的至少两种。
8.一种冲击地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各种震源在目标区域内产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分布数据,并分别确定各种震源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穿过所述目标区域的震动波传播射线的数量,获取所述震源的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在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中的权重比;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权重比,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多种震源融合震动波计算机层析成像反演结果。
9.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对应的操作。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条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对应的操作。
CN202210315730.5A 2022-03-29 2022-03-29 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Active CN1148792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5730.5A CN114879256B (zh) 2022-03-29 2022-03-29 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5730.5A CN114879256B (zh) 2022-03-29 2022-03-29 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9256A CN114879256A (zh) 2022-08-09
CN114879256B true CN114879256B (zh) 2024-02-02

Family

ID=82670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5730.5A Active CN114879256B (zh) 2022-03-29 2022-03-29 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925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7529A (zh) * 2009-10-27 2012-09-12 雪佛龙美国公司 使用射束层析成像进行地震成像和地层建模的方法和***
CN107817524A (zh) * 2017-09-28 2018-03-20 安徽理工大学 三维地震层析成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13735A (zh) * 2020-05-11 2020-07-14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同时激发多震源的采煤工作面快速地震透射层析方法
CN112114359A (zh) * 2020-08-13 2020-12-22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主被动震源信号的危险区域检测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19211A (zh) * 2021-11-12 2022-03-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理论与数据驱动融合的冲击地压风险评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58810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Wenyi Hu Method and System for Tomographic Invers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7529A (zh) * 2009-10-27 2012-09-12 雪佛龙美国公司 使用射束层析成像进行地震成像和地层建模的方法和***
CN107817524A (zh) * 2017-09-28 2018-03-20 安徽理工大学 三维地震层析成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13735A (zh) * 2020-05-11 2020-07-14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同时激发多震源的采煤工作面快速地震透射层析方法
CN112114359A (zh) * 2020-08-13 2020-12-22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主被动震源信号的危险区域检测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19211A (zh) * 2021-11-12 2022-03-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理论与数据驱动融合的冲击地压风险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武 ; 窦林名 ; 李振雷 ; 巩思园 ; 韩荣军 ; 刘军 ; .矿震震动波速度层析成像评估冲击危险的验证.地球物理学报.2016,(第01期),全文. *
贺日政 ; 高锐 ; 郑洪伟 ; 管烨 ; 李秋生 ; 李文辉 ; 熊小松 ; 邓攻 ; .地震波速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进展.地质学报.2010,(第0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9256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eng et al. Sectional velocity model for microseismic source location in tunnels
Don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analytical solu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source location for cuboid monitoring network without pre-measured wave velocity
DON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analytical solu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or microseismic source location under cube monitoring network
CN105891874B (zh) 一种采动煤岩体突水微震监测方法
PL230226B1 (pl) Sposób i system do oceny wystąpienia zagrożenia wstrząsami wysokoenergetycznymi generowanymi eksploatacją podziemną
CN112114359B (zh) 一种基于主被动震源信号的危险区域检测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89644B (zh) 一种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及***
Lupogo Characterization of blast damage in rock slopes: an integrated field-numerical modeling approach
CN103399354A (zh) 隧道地质的预报方法和***
CN105607040A (zh) 一种矿区防盗采监测定位方法及***
Sherki et al. Design of real time sensor system for det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seismic waves for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Dong et al. Dyna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ckmass: a review
Son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RVE size based on the 3D fracture persistence
CN114879256B (zh) 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Chen et al. Research on in situ stress inversion of deep‐buried tunnel based on pressure/tension axis mechanism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Huang et 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deep-buried hard rock underground laboratories based on stereophotogrammetry and discontinuity identification
Chen et al. Replacing RQD and discontinuity spacing with the modified blockiness index in the rock mass rating system
CN109521221A (zh) 一种钻爆法施工硬岩隧道微震波波速实时获取方法
Spathis Innovations in blast measurement: Reinventing the past
Vinoth et al. Status and developments of slope monitoring techniques in opencast mines
Tzou et al. Enhanc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NATM using the 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method: a case study
Hadjigeorgiou et al. Drift reinforcement design based on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DFN) modelling
Valerio et al. Improving bench design through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analysis
Ghaedi Ghalini et al. Estimation of in-situ block size distribution in jointed rock masses using combined photogrammetry and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CN103389522A (zh) 隧道地质的预报方法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