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1044B - 极耳成型装置以及极耳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极耳成型装置以及极耳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1044B
CN114801044B CN202210754720.1A CN202210754720A CN114801044B CN 114801044 B CN114801044 B CN 114801044B CN 202210754720 A CN202210754720 A CN 202210754720A CN 114801044 B CN114801044 B CN 114801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template
glue
piece
conversio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47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01044A (zh
Inventor
文青山
刘进
王志欢
苏佳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5472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01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01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1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01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1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2Moulds having several axially spaced mould cavities, i.e. for making several separated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468Batteries, accumulators or 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极耳成型装置以及极耳成型方法,极耳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一转换头、第二转换头、注胶件及封盖件。第一模板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模板朝向第一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流道,第一转换头与第一模板连接,第二转换头与第二模板连接。第一模板被配置为能够相对封盖件运动,以与封盖件或者与第二模板相接。在第一模板和封盖件相接时,封盖件封盖第一流道,注胶件通过第一转换头注胶进入第一流道,完成第一次注胶。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相接时,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注胶件通过第二转换头注胶入第二流道,完成第二次注胶。本申请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极耳胶,提高了电池的极耳部分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极耳成型装置以及极耳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成型装置以及极耳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工序是焊接极耳,电池通过极耳将电引出来产生回路,而电池极耳的生产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极耳包括能够导电的金属极耳片和设于极耳片上的极耳胶。
目前的极耳生产工艺是将两片极耳胶通过热压的形式粘在极耳片的上下两侧,使上下层极耳胶以及极耳片形成一个整体。现有的极耳生产工艺难以克服在上下层极耳胶与极耳片之间存在有通路的问题,通路沿极耳的延伸方向延伸,导致电池的电解液泄露。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极耳成型装置,可以制造能够提高电池密封性的极耳。
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该极耳成型装置的极耳成型方法。
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极耳成型装置,极耳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一转换头、第二转换头、注胶件以及封盖件。
第一模板用于供极耳片安装,第一模板设置有第一流道。沿第一方向,第二模板设置于第一模板的一侧,第二模板被配置为能够朝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二模板朝向第一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流道。沿第一方向,封盖件设置于第一模板的一侧,封盖件被配置为能够朝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一转换头与第一模板连接,第一转换头连通第一流道;第二转换头与第二模板连接,第二转换头连通第二流道。注胶件被配置为能朝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一模板能够相对封盖件运动,以与封盖件或者与第二模板相接,在第一模板与封盖件相接时,注胶件与第一转换头连通,封盖件封盖第一流道,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相接时,注胶件与第二转换头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
上述极耳成型装置通过第一模板的第一流道、第二模板的第二流道、第一转换头、第二转换头、注胶件以及封盖件能够通过注塑的方式,将极耳胶包覆于极耳片,克服了极耳胶与极耳片之间存在贯穿的通路而导致电解液泄露的问题,提升了电池的密封性。极耳成型装置可以依次完成两次注胶,可以降低单次注胶时的注塑空间,进而降低注塑所需的注胶压力,提升了注塑均匀性和降低极耳片被冲弯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二转换头与第一转换头相对设置,第一转换头朝向第二转换头的一侧敞口设置,第二转换头朝向第一转换头的一侧敞口设置,在注胶件与第二转换头连通时,第一转换头和第二转换头连通。
上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可以让第二次注胶时熔融的极耳胶能够与第一通道内的极耳胶接触,从而提升两次注入的极耳胶的结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换头朝向第二转换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面,第二转换头朝向第一转换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面,在注胶件与第二转换头连通时,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相接触。
上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相接触,可以提高第一转换头和第二转换头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第一转换头和第二转换头之间安装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一转换头的数量为两个,两第一转换头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二转换头的数量为两个,两第二转换头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这样设置可以在注胶时让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端同时开始注胶,能够提高注胶效率和注胶的均匀性,减小气泡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成型装置还包括加热件,加热件作用于第一模板和/或第二模板。
上述加热件在第一次注胶前加热第一模板可以使注胶更为顺畅,提升注胶的均匀性。加热件在第二次注胶完成后加热可以进一步提升极耳胶与极耳片之间的结合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极耳成型装置的极耳成型方法,包括步骤极耳片安装步骤、第一注胶步骤、极耳胶凝固步骤、合模步骤以及第二次注胶步骤。在极耳片安装步骤,将极耳片置于第一流道,安装封盖件以封盖第一流道。在第一注胶步骤,将熔融的极耳胶通过注胶件注入第一转换头,使熔融的极耳胶通过第一通道流入第一流道内。在极耳胶凝固步骤,待第一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将封盖件与第一模板分离。在合模步骤,控制第二模板与第一模板相接,使极耳片背离第一流道的一侧具有第二流道。在第二次注胶步骤,将熔融的极耳胶通过注胶件注入第二转换头,使熔融的极耳胶通过第二通道流入第二流道内。
上述两次注胶可以降低单次注胶时的注胶空间,进而减小了注塑所需的注胶压力,降低极耳片被冲弯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片安装步骤还包括: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加热至50℃-130℃。
提前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进行加热,可以减缓在注胶过程中极耳胶凝固的时间,降低熔融的极耳胶部分提前凝固而不利于注胶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次注胶步骤还包括:等待第二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将极耳片加热至190℃-210℃。
将极耳片加热后,可以让与极耳片接触的极耳胶部分软化熔融,进一步提升注胶效果,提高极耳片和极耳之间的结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次注胶步骤还包括:等待第二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在极耳片和第一转换头之间的位置将凝固的极耳胶切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等待第二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的时间为20s-30s。这一时间范围内可以让极耳胶凝固,可实施切断步骤,提升加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片和第一转换头之间的距离为a,满足4mm≤a≤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断极耳胶的位置与第一转换头之间的距离为b,满足1mm≤b≤3mm;切断极耳胶的位置与极耳片之间的距离为c,满足3≤c≤5mm。
在上述范围内切断极耳胶,可以让极耳胶在极耳片的宽边延伸方向上超出极耳片,还可以在切刀不干涉的情况下完成裁切,并减少废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入极耳胶的压力为70MPa-100MPa,注胶速度为200g/s-450g/s,注胶时间为1.5s-2.5s。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封盖件以封盖第一流道进一步包括:将封盖件固定于极耳片背离第一流道的一侧,并使封盖件与极耳片相接触。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次注胶时,熔融的极耳胶能够和极耳片长边的端面接触,也方便封盖件的安装。
本申请中的极耳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一转换头、第二转换头、注胶件以及封盖件。沿第一方向,第二模板设置在第一模板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封盖件设置在第一模板的一侧。第二模板、封盖件以及注胶件均被配置为能够朝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在第一模板和封盖件相接时,封盖件封盖第一流道,注胶件通过第一转换头将熔融的胶注入第一流道,完成第一次注胶。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相接时,注胶件通过第二转换头将熔融的胶注入第二流道,完成第二次注胶。通过注塑的方式将极耳胶包覆于极耳片,提升了电池的密封性。依次完成两次注胶,可以降低注塑所需的注胶压力,提升了注塑均匀性和降低极耳片被冲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成型装置和极耳片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成型装置和极耳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成型装置和极耳片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注胶件第一次注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注胶件第一次注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注胶件第二次注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注胶件第二次注胶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极耳胶切断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成型方法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极耳成型装置100,第一模板10,第一流道11,第一收容槽12,第一安装槽13,第二模板20,第二流道21,第二收容槽22,第二安装槽23,封盖件30,第一转换头40,第一通道41,第一安装面42,第二转换头50,第二通道51,第二安装面52,注胶件60,加热件70,模板承载结构101,极耳片200,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X。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术语“垂直”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垂直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垂直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90°±10°之间,垂直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90°±10°之间,垂直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90°±10°之间。被描述“垂直”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术语“平行”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平行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平行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180°±10°之间,平行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180°±10°之间,平行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180°±10°之间。被描述“平行”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某参数大于、等于或小于某一端点值时,应该理解为端点值允许存在±10%的公差,比如A比B大于10,应该理解为包括A比B大于9的情况,也包括A比B大于11的情况。
当某参数为A-B之间时,应理解为该参数的范围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比如,范围为1-10时,该范围应该理解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公开一种极耳成型装置,极耳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一转换头、第二转换头、注胶件以及封盖件。第一模板用于供极耳片安装,第一模板设置有第一流道。沿第一方向,第二模板设置于第一模板的一侧,第二模板被配置为能够朝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二模板朝向第一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流道。沿第一方向,封盖件设置于第一模板的一侧,封盖件被配置为能够朝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一转换头与第一模板连接,第一转换头连通第一流道。第二转换头与第二模板连接,第二转换头连通第二流道。注胶件被配置为能够朝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一模板被配置为能够相对封盖件运动,以与封盖件或者与第二模板连接,在第一模板和封盖件相接时,注胶件与第一转换头连通,封盖件封盖第一流道。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相接时,注胶件与第二转换头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
上述极耳成型装置通过第一模板的第一流道、第二模板的第二流道、第一转换头、第二转换头、注胶件以及封盖件能够通过注塑的方式,将极耳胶包覆于极耳片,克服了极耳胶与极耳片之间存在贯穿的通路而导致电解液泄露的问题,提升了电池的密封性。极耳成型装置可以依次完成两次注胶,可以降低单次注胶时的注塑空间,进而降低注塑所需的注胶压力,提升了注塑均匀性和降低极耳片被冲弯的风险。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耳成型装置100,极耳成型装置100包括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第一转换头40、第二转换头50、注胶件60以及封盖件30。第一模板10用于放置极耳片200,第一模板10设有第一流道11,沿第一方向Z,第二模板20设置在第一模板10的一侧,第二模板20朝向第一模板10的一侧设有第二流道21。沿第一方向Z,封盖件30设置在第一模板10的一侧。第二模板20、封盖件30以及注胶件60均被配置为能够朝第一方向Z和与第一方向Z相反的方向运动。在第一模板10和封盖件30相接时,封盖件30封盖第一流道11,注胶件60通过第一转换头40将熔融的胶注入第一流道11,完成第一次注胶。在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相接时,注胶件60通过第二转换头50将熔融的胶注入第二流道21,完成第二次注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极耳成型装置100还包括模板承载结构101,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第一转换头40、第二转换头50、注胶件60以及封盖件30可以集成在模板承载结构101上。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模板10能够相对封盖件30运动,以使第一模板10在第一方向Z上与封盖件30对应,或者使第一模板10在第一方向Z上与第二模板20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封盖件30位于第二模板20在第三方向X上的一侧,第三方向X与第一方向Z垂直。第一模板10和气压缸、液压缸、旋转马达或者直线电机等驱动设备连接,以能够被驱动而相对封盖件30运动。第一模板10能够移动至在第一方向Z上与封盖件30对应的工位,使封盖件30能够移动至与第一模板10相接,第一模板10还能够移动至在第一方向Z上与第二模板20对应的工位,使第二模板20可以移动至与第一模板10相接。第一模板10可以是沿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沿弧形运动,具体的运动方式与第一模板10连接的驱动设备的种类相关,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在第一方向Z上对应设置,封盖件30和气压缸、液压缸、旋转马达或者直线电机等驱动设备连接,以能够被驱动而相对第一模板10运动。封盖件30可以被驱动至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之间,使得封盖件30和第一模板10在第一方向Z上对应,从而让封盖件30可以移动至与第一模板10相接,封盖件30也可以被驱动移出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之间的位置,使第二模板20能够运动至与第一模板10相接。
第一模板10上用于放置极耳片200,极耳片200为极耳的导电金属带,诸如采用铜、镍、铜镀镍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带。极耳片200用于和电芯的极片电连接。极耳片200具有相互垂直的长边和宽边。极耳片200在长边延伸方向上的一端用于和极片连接,极耳片200在长边延伸方向的另一端用于将极片的极性引出。极耳片200上包覆有极耳胶(未标识),极耳胶在极耳片200宽边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极耳胶用于和电芯的包装封边密封连接,极耳胶的成分可以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I(polypropylene,聚酰亚胺)、PET(polyethyleneglycol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将极耳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形成上述熔融状态的胶,极耳片200和极耳胶组成极耳。
极耳分为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包括正极极耳片,负极极耳包括负极极耳片,不同极性的极耳片200可以由不同金属制成,例如,正极的极耳片200可以为铝金属带,负极的极耳片200可以为镍金属带或者铜镀镍的金属带。
电芯的极片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离膜可以层叠设置,也可以卷绕设置,在此不做限定。正极极片与正极极耳连接,负极极片与负极极耳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
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模板10朝向第二模板20的一侧设置第一流道11,第一流道11为第一模板10上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的凹槽形成,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Z和第三方向X两两垂直。将极耳片200放置于第一模板10朝向第二模板20的一侧,并使极耳片200的长边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X平行,这样放置极耳片200可让第一次注胶完成的极耳胶的延伸方向与极耳片200的宽边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一模板10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极耳片200的第一收容槽12,第一收容槽12可以起到限制极耳片200位移的作用。第一收容槽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X平行,第一收容槽12与第一流道11连通,使极耳片200放置在第一收容槽12后,极耳片200朝向第一流道11的一侧能够和第一次注入的熔融胶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一流道11在第二方向Y上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3,第一安装槽13可以用来安装第一转换头40。第一安装槽13的形状可以和第一转换头40的形状适配设置,起到限制第一转换头40位移的作用。
请参阅图2、图5及图6,在第一次注胶时将第一转换头40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3。第一转换头40设置有第一通道41,第一通道41具有入口和出口,第一通道41的出口与第一流道11连通。安装好极耳片200后驱动封盖件30朝第一模板10运动,使封盖件30封盖第一流道11,从而使封盖件30、极耳片200以及第一流道11形成一个注胶的空间。注胶件60将熔融的极耳胶注入第一通道41,极耳胶自第一通道41的入口进入并自第一通道41的出口流入第一流道11。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二模板20朝向第一模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流道21,第二流道21为第二模板20上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的凹槽形成,沿第一方向Z,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21的位置对应,让第二模板20和第一模板10相接时,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21可以合并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3和图4,第一模板10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极耳片200的第二收容槽22,第二收容槽22与第一收容槽12的位置对应,使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相接后,第一收容槽12和第二收容槽22可以共同围设出限位极耳片200的空间。第二收容槽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X平行,第二收容槽22与第二流道21连通,使极耳片200放置在第二收容槽22后,极耳片200朝向第二流道21的一侧能够和第二次注入的熔融胶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3和图4,第二流道21在第二方向Y上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3,第二安装槽23可以用来安装第二转换头50。第二安装槽23的形状可以和第一转换头40的形状适配设置,起到限制第二转换头50位移的作用。
请参阅图3、图4、图7及图8,在第二次注胶时将第二转换头50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安装槽23,第二模板20与第一模板10相接,使第二流道21和第一流道11连通并围设形成一个注胶的空间。第二转换头50设置有第二通道51,第二通道51具有入口和出口,第二通道51的出口与第二流道21连通。熔融的极耳胶自第二通道51的入口进入并自第二通道51的出口流入第二流道2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沿第一方向Z,第二转换头50与第一转换头40相对设置,第一转换头40朝向第二转换头50的一侧敞口设置,第二转换头50朝向第一转换头40的一侧敞口设置。在第二次注胶时,注胶件60与第二通道51连通,第二转换头50与第一转换头40相接,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51连通。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51连通可以让第二次注胶时熔融的极耳胶能够与第一通道41内的极耳胶接触,从而提升两次注入的极耳胶的结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第一转换头40朝向第二转换头5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面42,第二转换头50朝向第一转换头4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面52。第一安装面42可以是环绕在第一通道41入口周围的面,也可以是在第一通道41入口一侧设置的面,第二安装面52可以是环绕在第二通道51与第一通道41连通处周围的面,也可以是在第二通道51与第一通道41连通处一侧设置的面,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在第二次注胶时,注胶件60与第二通道51连通,第一安装面42和第二安装面52相接触,可以提高第一转换头40和第二转换头50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第一转换头40和第二转换头50之间安装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21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转换头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转换头40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第二转换头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转换头50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如此设置可以在注胶时让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21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的两端同时开始注胶,能够提高注胶效率和注胶的均匀性,减小气泡的产生。
注胶件60可以设置为一个能够通液的管,也可以设置为多个能够通液的管,还可以设置为一个总的注入管上连通多个分支通液的管,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极耳成型装置100还包括加热件70,加热件70可以作用于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极耳片200、封盖件30中的任意一者或者多者,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加热件70在第一次注胶前加热第一模板10和封盖件30,可以使注胶更为顺畅,提升注胶的均匀性。加热件70在第二次注胶完成后加热极耳片200,可以进一步提升极耳胶与极耳片200之间的结合效果。加热件70可以设置为通电而能够发热的金属管或者金属块。
请参阅图10,本申请中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以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极耳成型装置的极耳成型方法,该极耳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极耳片安装步骤,将极耳片置于第一流道,安装封盖件以封盖第一流道。
第一注胶步骤,将熔融的极耳胶通过注胶件注入第一转换头,使熔融的极耳胶通过第一转换头流入第一流道内。
极耳胶凝固步骤,待第一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将封盖件与第一模板分离。
合模步骤,控制第二模板与第一模板相接,使极耳片背离第一流道的一侧具有第二流道。
第二次注胶步骤,将熔融的极耳胶通过注胶件注入第二转换头,使熔融的极耳胶通过第二通道流入第二流道内。
本申请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在极耳片上注塑成型出极耳胶,克服了极耳胶与极耳片之间存在贯穿的通路而导致电解液泄露的问题,提升了电池的密封性。在第一次注胶完成后让熔融的极耳胶凝固,随后进行第二次注胶,两次注胶先后完成。两次注胶可以降低单次注胶时的注胶空间,进而减小了注塑所需的注胶压力,降低极耳片被冲弯的风险。在注胶时注胶空间底部先被填充,注胶空间顶部所需要的注胶压力大于注胶空间底部,减小单次的注胶空间有利于均衡注胶空间内不同位置所需的注胶压力,从而提升注胶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片安装步骤还包括: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加热至50℃-130℃。加热的温度包括50℃和130℃,具体可以是50℃、60℃、110℃、120℃、130等等。极耳胶通常采用聚丙烯颗粒,熔融温度在150℃-170℃,提前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进行加热,可以减缓在注胶过程中极耳胶凝固的时间,降低熔融的极耳胶提前凝固而不利于注胶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次注胶步骤还包括:等待所述第二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将极耳片加热至190℃-210℃。将极耳片加热后,可以让与极耳片接触的极耳胶部分软化熔融,进一步提升注胶效果,提高极耳片和极耳之间的结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次注胶步骤还包括:等待第二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在极耳片和第一转换头之间的位置将凝固的极耳胶切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等待第二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的时间为20s-30s。在这一时间范围内可以让极耳胶凝固,可实施切断步骤,提升加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极耳片200和第一转换头40之间的距离为a,满足4mm≤a≤8mm。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断极耳胶的位置与第一转换头40之间的距离为b,满足1mm≤b≤3mm;切断极耳胶的位置与极耳片200之间的距离为c,满足3≤c≤5mm。
在上述范围内切断极耳胶,可以让极耳胶在极耳片200的宽边的延伸方向上超出极耳片200,还可以在切刀不干涉的情况下完成裁切,并减少废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入极耳胶的压力为70MPa-100MPa,注胶速度为200g/s-450g/s,注胶时间为1.5s-2.5s。可以提升注胶效率和注胶的均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封盖件以封盖第一流道还包括:将封盖件固定于极耳片背离第一流道的一侧,并使封盖件与极耳片相接触。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次注胶时,熔融的极耳胶能够和极耳片在长边上的端面接触,也方便封盖件的安装。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极耳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板,用于供极耳片安装,所述第一模板设置有第一流道;
第二模板,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模板被配置为能够朝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模板朝向所述第一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流道;
封盖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封盖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的一侧,所述封盖件被配置为能够朝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第一转换头,与所述第一模板连接,所述第一转换头连通所述第一流道;
第二转换头,与所述第二模板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头连通所述第二流道;
注胶件,被配置为能朝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模板能够相对所述封盖件运动,以与所述封盖件或者与所述第二模板相接,在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封盖件相接时,所述注胶件与所述第一转换头连通,所述封盖件封盖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相接时,所述注胶件与所述第二转换头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转换头与所述第一转换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转换头朝向所述第二转换头的一侧敞口设置,所述第二转换头朝向所述第一转换头的一侧敞口设置,在所述注胶件与所述第二转换头连通时,所述第二转换头和所述第一转换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头朝向所述第二转换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转换头朝向所述第一转换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面,在所述注胶件与所述第二转换头连通时,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转换头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转换头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转换头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二转换头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成型装置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作用于所述第一模板和/或所述第二模板。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极耳成型装置的极耳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极耳片安装步骤,将所述极耳片置于所述第一流道,安装所述封盖件以封盖所述第一流道;
第一注胶步骤,将熔融的极耳胶通过所述注胶件注入所述第一转换头,使熔融的极耳胶通过所述第一转换头流入所述第一流道内;
极耳胶凝固步骤,待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将所述封盖件与所述第一模板分离;
合模步骤,控制所述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一模板相接,使所述极耳片背离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二流道;
第二次注胶步骤,将熔融的极耳胶通过所述注胶件注入所述第二转换头,使熔融的极耳胶通过所述第二转换头流入所述第二流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耳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片安装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加热至50℃-1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耳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注胶步骤还包括:
等待所述第二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将所述极耳片加热至190℃-2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耳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注胶步骤还包括:
等待所述第二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在所述极耳片和所述第一转换头之间的位置将凝固的极耳胶切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耳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等待所述第二流道内的极耳胶凝固的时间为20s-30s。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耳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片和所述第一转换头之间的距离为a,满足4mm≤a≤8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耳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切断极耳胶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转换头之间的距离为b,满足1mm≤b≤3mm;切断极耳胶的位置与所述极耳片之间的距离为c,满足3≤c≤5mm。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耳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入所述极耳胶的压力为70MPa-100MPa,注胶速度为200g/s-450g/s,注胶时间为1.5s-2.5s。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耳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所述封盖件以封盖所述第一流道还包括:将所述封盖件固定于所述极耳片背离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并使所述封盖件与所述极耳片相接触。
CN202210754720.1A 2022-06-30 2022-06-30 极耳成型装置以及极耳成型方法 Active CN114801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4720.1A CN114801044B (zh) 2022-06-30 2022-06-30 极耳成型装置以及极耳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4720.1A CN114801044B (zh) 2022-06-30 2022-06-30 极耳成型装置以及极耳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1044A CN114801044A (zh) 2022-07-29
CN114801044B true CN114801044B (zh) 2022-09-09

Family

ID=82522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4720.1A Active CN114801044B (zh) 2022-06-30 2022-06-30 极耳成型装置以及极耳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0104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8017A (en) * 1972-08-17 1974-06-26 Richardson Co Mould assembly and containers produced therefrom
US6179603B1 (en) * 1998-05-14 2001-01-30 Wirtz Mfg Co Rubber mold cold runner system
CN1726119A (zh) * 2002-12-25 2006-01-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方法和设备
CN101192659A (zh) * 2006-11-30 2008-06-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78555A (zh) * 2007-12-05 2010-11-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102161225A (zh) * 2011-03-29 2011-08-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液压悬置件橡胶封盖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TW201213089A (en) * 2010-09-29 2012-04-01 Panasonic Energy Taiwan Co Ltd Three-plate mold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cavities
CN203427272U (zh) * 2013-07-17 2014-02-12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模具
CN106410103A (zh) * 2016-06-16 2017-02-15 东莞市先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注塑式极耳自动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109228147A (zh) * 2018-09-21 2019-01-18 湖州翔润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专用的喷嘴
CN215203310U (zh) * 2021-05-20 2021-12-17 苏州康尼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注胶叠层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8017A (en) * 1972-08-17 1974-06-26 Richardson Co Mould assembly and containers produced therefrom
US6179603B1 (en) * 1998-05-14 2001-01-30 Wirtz Mfg Co Rubber mold cold runner system
CN1726119A (zh) * 2002-12-25 2006-01-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方法和设备
CN101192659A (zh) * 2006-11-30 2008-06-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78555A (zh) * 2007-12-05 2010-11-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TW201213089A (en) * 2010-09-29 2012-04-01 Panasonic Energy Taiwan Co Ltd Three-plate mold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cavities
CN102161225A (zh) * 2011-03-29 2011-08-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液压悬置件橡胶封盖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3427272U (zh) * 2013-07-17 2014-02-12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模具
CN106410103A (zh) * 2016-06-16 2017-02-15 东莞市先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注塑式极耳自动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109228147A (zh) * 2018-09-21 2019-01-18 湖州翔润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专用的喷嘴
CN215203310U (zh) * 2021-05-20 2021-12-17 苏州康尼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注胶叠层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1044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3215A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04485482A (zh) 一种高电压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2623667A (zh) 一种软包薄型、超薄型电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4801044B (zh) 极耳成型装置以及极耳成型方法
CN216288674U (zh) 动力电池及车辆
CN106410103A (zh) 注塑式极耳自动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108816565A (zh) 一种防混料的点胶陶瓷涂布装置和方法
CN210006770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10085797B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连体极耳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CN109473725B (zh) 一种软包电池的顶封机构及其顶封方法
CN10167384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和该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
JP2015018769A (ja) 全固体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JP7102911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2931419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的粘接方法
CN216288707U (zh) 动力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05679973B (zh) 一种端盖铝塑一体化电池
WO2023092363A1 (zh) 电池箱体、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箱体制造方法
CN102315394A (zh) 一种聚合物(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顶部封装方法
CN214176078U (zh) 非焊接式金属板单电池的密封结构
CN109390506B (zh) 一种电池多单格电池间密封结构及该密封结构的成型方法
CN110556502A (zh) 一种动力软包锂离子电池所需极耳的片式焊接冲角制作工艺
CN205692898U (zh) 注塑式极耳自动生产装置
CN219723506U (zh) 涂布模头和涂布装置
CN218827334U (zh) 电芯和电池
CN212848530U (zh) 一种通过冷注塑成型的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