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7953A - 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 - Google Patents

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7953A
CN114787953A CN202080085395.3A CN202080085395A CN114787953A CN 114787953 A CN114787953 A CN 114787953A CN 202080085395 A CN202080085395 A CN 202080085395A CN 114787953 A CN114787953 A CN 114787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contact member
dome
push switch
press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53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秀隆
牧野真也
花轮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87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7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48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buckling of disc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34Separate snap action
    • H01H2215/036Metallic dis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02Layer 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22Collapsable dome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实现了良好的触感和薄型化的兼顾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包括:操作部件,能够进行推压操作;以及板簧部件,具有以圆顶状***的圆顶部和设在上述圆顶部的中央部分处的开口部,通过因被上述操作部件推压而带来的上述圆顶部的反转动作,使上述操作部件产生触感;上述操作部件具有第1推压部和第2推压部,上述第1推压部在上述开口部穿过而将可动触点部件对于固定触点部件推压,上述第2推压部推压上述圆顶部。

Description

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有具备以下部分的键开关装置:开关面板,在中央具有开口;键顶部,配置在该开关面板的上方;一对连杆部件,设在该键顶部与上述开关面板之间,在保持上述键顶部的水平姿势的同时,将该键顶部可升降动作地支承;膜片,配置在上述开关面板的下方,通过上述键顶部的升降动作将电路的触点打开或闭合;以及橡胶圆顶,配置在该膜片与上述键顶部之间,以随着该键顶部的下降动作而将上述触点关闭的方式作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606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是,以往的键开关装置由于橡胶圆顶较厚,所以有薄型化较困难的问题。橡胶圆顶虽然实现键顶部的操作时的良好的触感,但实现薄型化并不容易。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了良好的触感和薄型化的兼顾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
用来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包括:操作部件,能够进行推压操作;以及板簧部件,具有以圆顶状***的圆顶部和设在上述圆顶部的中央部分处的开口部,通过因被上述操作部件推压而带来的上述圆顶部的反转动作,使上述操作部件产生触感;上述操作部件具有第1推压部和第2推压部,上述第1推压部在上述开口部穿过而将可动触点部件对于固定触点部件推压,上述第2推压部推压上述圆顶部。
发明效果
能够提供实现了良好的触感和薄型化的兼顾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的平面观察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的仰视图。
图4是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的分解图。
图5是表示图1的A-A向视截面的图。
图6是表示膜片开关的截面的图。
图7是表示基座(stem)的底面侧的图。
图8是表示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的FS特性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按压开关的图。
图11是按压开关的分解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的图。
图13是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的平面观察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的仰视图。图4是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的分解图。图5是表示图1的A-A向视截面的图。图6是表示膜片开关10的截面的图。
在图5中,在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的上方,作为一例而表示了键盘的键顶部20。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作为一例能够作为键盘的各键顶部20的推压机构使用。在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与键顶部20之间,也可以有缩放(Pantograph)式的导引部件。但是,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的用途并不限于键顶部20的推压机构,只要是通过推压能够操作的按压开关,是怎样的都可以。
以下,使用XYZ坐标系进行说明。此外,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将-Z方向侧称作下侧或下,将+Z方向侧称作上侧或上,但并不表示普遍性的上下关系。此外,平面观察是指XY面观察。
如图1及图2所示,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包括外壳110、板簧120、热压接片125及基座130。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配置在膜片开关10(参照图4)之上。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和膜片开关10构成按压开关。
如图4及图6所示,膜片开关10具有下侧片11、固定触点11A、上侧片12、可动触点12A及支承部13。下侧片11、上侧片12及支承部13是绝缘体,固定触点11A及可动触点12A是导体。在固定触点11A及可动触点12A上分别连接着布线11A1、12A1。
下侧片11及上侧片12夹着支承部13被粘接。支承部13在中央部分具有平面观察时为圆形的贯通孔13A,设在下侧片11的上表面上的固定触点11A和设在上侧片12的下表面上的可动触点12A在贯通孔13A的内部对置而配置。
当上侧片12没有被从上侧推压时,固定触点11A和可动触点12B没有导通,但如果可动触点10B被从上侧推压,则固定触点10A与可动触点10B导通。
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在相对于基座130进行-Z方向的推压操作时,将膜片开关10的可动触点12A相对于固定触点11A向-Z方向推压。由此,膜片开关10成为导通的状态。
外壳110是树脂制,是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长度相等且在Z轴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状的部件(壳体)。
外壳110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收纳部111。外壳110的下表面通过粘接片等而安装在膜片开关10的上侧片12中的在平面观察时被支承部13支承的部分上。
在收纳部111中收纳着板簧120。收纳部111在平面观察时位于外壳110的中央部分。收纳部111如图4所示,具有腿部收纳部111A和支承部111B。腿部收纳部111A从收纳部111的内周部向外壳110的四角的方向延伸,是将收纳部111延长的部分。腿部收纳部111A没有贯通到外壳110的下表面,具有从上表面侧凹陷的形状。换言之,腿部收纳部111A是有底的(有底的构造)。在腿部收纳部111A的底部,设有支承部111B。支承部111B是腿部收纳部111A的有底的部分。腿部收纳部111A收纳板簧120的腿部123,腿部123的前端被支承部111B支承。
板簧120是由具有弹性及导电性的金属板簧构成的板簧部件的一例。板簧120被配置在收纳部111内。
板簧120如图4所示,具有***的形状的圆顶部121、设在圆顶部121的顶部附近的开口部122和支承圆顶部121的腿部123。
圆顶部121具有以圆顶状向图4的+Z方向***的形状,在XY平面观察时是圆形状。圆顶部121具有通过从***方向(+Z方向)的推压操作而能够进行***的方向反转的反转动作的形状。此外,具有如果从该推压被释放则回到原来***的方向的弹性。
腿部123从圆顶部121的外周端部向外方向延伸而形成有4个。腿部123从圆顶部121的外周端部向外方向且-Z方向延伸,在弯折部123A以向外方向且+Z方向延伸的方式被弯折。因此,弯折部123A比圆顶部121向板簧120的推压方向(-Z方向)突出。
弯折部123A没有被收纳在腿部收纳部111A的内部,在腿部收纳部111A的内部,收纳着腿部123中的比弯折部123A靠前的部分,腿部123的前端被支承部111B支承。
这样,通过腿部123的前端被支承部111B支承,板簧120在收纳部111的内部被稳定地保持。
腿部123在通过推压操作而圆顶部121反转动作时支承圆顶部121的外周端部,并具备在圆顶部121的反转动作后能够挠曲的弹力。另外,上述那样的板簧120可以通过使用了模具的金属板的冲切加工及冲压加工与弯折加工的组合来形成。
板簧120配置在外壳110的收纳部111中,以基座130与圆顶部121的顶部侧相接的方式配置。
热压接片125(参照图4)为了将板簧120与基座130之间接合而设置。热压接片125是片状的部件,通过被加热而熔融,如果冷却则硬化,将板簧120与基座130接合。热压接片125具有在平面观察时为圆形的开口部125A。开口部125A的开口尺寸比板簧120的圆顶部121大。这是为了使得不成为圆顶部121的反转动作的妨碍。
接着,对基座130进行说明。这里,再使用图7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基座130的底面侧的图。
基座130如图4、图5及图7所示,具有基部131、凸缘部132、突起部133、凸部134。基座130作为一例是树脂制,是操作部件的一例。既可以使用者直接用手等触碰基座130而操作,也可以是经由设在基座130之上的部件进行操作的形态。
当基座130被向Z方向推压时,从基部131的上表面向下方向作用推压力。基座130为了在被从基部131的上表面向下方推压而板簧120进行了反转动作时、进一步在Z方向上压溃(日语:潰れ)变形而使基座130的上表面进一步向下方位移,具有以下说明那样的结构。这样,将从板簧120反转动作到基座130的上表面进一步向下方位移时的基座130的上表面的Z方向上的位移称作超行程。
基部131是位于基座130的中心的部分,具有圆盘状的形状。基部131在上表面上具有凹部131A,在下表面上设有突起部133及凸部134。
凹部131A是从基部131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的部分。凹部131A在平面观察时是圆形。设置凹部131A是因为,通过使基部131的上表面的面积变小,当从基部131的上表面向下方向作用有推压力时,向基部131的上表面上的每单位面积作用的载荷变大。这是因为,如果这样,则基部131在Z方向上容易压溃,可获得更大的超行程。
此外,将凹部131A设置在基部13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是基于如下的理由。为了键顶部20稳定地将基部131推压,键顶部20的下表面与基部131的上表面接触的区域优选的是尽可能宽。优选的是尽可能宽,是指键顶部20的下表面与基部131的上表面接触的区域的X方向及Y方向的尺寸较大。这是因为,键顶部20与基部131在X方向及Y方向的尺寸更大的区域中接触时,键顶部20相对于基部131更稳定。这是因为,在将凹部131A设在基部13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的情况下,不将键顶部20的下表面与基部131的上表面接触的区域的X方向及Y方向的尺寸减小就足够,键顶部20能够稳定地推压基部131的凹部131A周围的上表面。这样,通过将凹部131A设在基部13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基部131的上部(将凹部131A包围的部分)构成在平面观察时为圆环状的垄部。
凸缘部132是从基部131的侧面的下侧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圆盘状的突出部。凸缘部132的外形在平面观察时是矩形(正方形),位于在平面观察时为圆形的基部131的周围。凸缘部132的中央部的圆环部132A(参照图4)是与基部131的周围连接的圆环状的部分,是容易在Z方向上位移的部分。
凸缘部132的直径匹配于收纳部111的内径。即,基座130的平面观察的形状及尺寸与从收纳部111去除腿部收纳部111A后的部分的形状及尺寸大致相等。这是为了抑制伴随着上下运动的基座130的摆动。另外,图5是不包括腿部收纳部111A的截面。
突起部133是第1推压部的一例,是从基部13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圆盘状的部分。突起部133是为了在基部131的上表面被向下方推压而板簧120反转动作时、穿过板簧120的开口部122而将膜片开关10的上侧片12的中央向下方推压而设置的。因此,突起部133设在从下表面侧观察时的基部131的中心部分,此外具有直径比开口部122小的圆盘状的形状。
突起部133的直径被设为比基部131的直径小。即,突起部133的从下表面侧观察的面积小于基部131的比凹部131A靠下方的部分的平行于XY平面的面的截面的面积。换言之,突起部133在平面观察时比基部131小。这是因为,在基座130被从上推压时,通过使作用到突起部133的每单位面积的加重比作用到基部131的每单位面积的载荷大,从而突起部133容易在Z方向上变形而压溃。此时,基部131也在Z方向上压溃,但通过使突起部133比基部131更容易在Z方向上压溃,能够获得更大的超行程。
此外,突起部133的下端在基座130没有被向-Z方向推压的状态下位于比凸部134更靠-Z方向。这是因为,由于突起部133穿过板簧120的开口部122将膜片开关10的上侧片12的中央向下方推压,所以通过与对开口部122的周围的圆顶部121进行推压的凸部134相比更向-Z方向突出,容易将膜片开关10推压。
凸部134是第2推压部的一例,从基部13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以将突起部133的周围包围的方式以圆环状形成在突起部133的外侧。即,在平面观察时为圆环状的凸部134的内部设有突起部133。凸部134避开处于圆顶部121的中央部分的开口部122,设在与开口部122的周围的圆顶部121抵接的位置。
凸部134是为了将板簧120的圆顶部121向下方推压并使圆顶部121反转动作而设置的。通过设置这样的凸部134,容易将圆顶部121向下方推压,能够实现更可靠地进行反转动作的结构。此外,由于在平面观察时为圆环状的凸部134的内部设有突起部133,所以能够做成突起部133容易穿过板簧120的开口部122的配置,能够做成在基座130被向下方推压时在突起部133上容易作用应力的结构。另外,凸部134只要能够将板簧120的圆顶部121向下方向均等地推压即可,所以并不限于以将突起部133的周围包围的方式形成为圆环状的结构,只要是矩形环状等的环状即可。
圆环状的凸部134和圆形的开口部122具有相似形状。具有相似形状是指凸部134和开口部122都是圆形。此外,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或3边以上的多边形等的形状。
在基座130没有被推压的初始状态下,凸部134与圆顶部121离开,突起部133位于比板簧120的开口部122靠上方(参照图5),不推压膜片开关10。因此,膜片开关10是非导通状态。
如果基座130的基部131被推压,凸部134将圆顶部121推压某种程度,则圆顶部121成为反转状态,并且突起部133在板簧120的开口部122之中穿过,将膜片开关10的上侧片12中的可动触点12A所处的部分向下方推压。由此,膜片开关10成为导通状态。
此外,在该状态下,由于反转的圆顶部121推压着膜片开关10的支承部13所处的周围的部分,所以圆顶部121是不进一步向下方位移的状态。
如果基座130的基部131进一步被推压,则基座130在Z方向上压溃,由此基部131的上表面向下方位移,此时能得到超行程。
如果将基座130的推压操作释放,则通过板簧120的弹力,恢复到初始状态。
图8是表示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的FS(Force-Stroke,力-行程)特性的图。横轴是将基座130向下方推入的行程(S),纵轴是将基座130向下方推入时所需要的力(F)。力(F)是基座130的操作载荷。
初始状态的行程从0mm到0.2mm为止是基座130的凸部134不与板簧120的圆顶部121接触的区间。将这样的区间称作自由行程。自由行程的区间的操作载荷,是使基座130的基部131相对于凸缘部132向下方向位移所需要的载荷。在自由行程的区间中,通过凸缘部132的中央侧的圆环部132A变形,基部131相对于凸缘部132向下方向位移。
另外,如果在初始状态下设为基座130的凸部134与板簧120的圆顶部121接触的状态,则不再有自由行程的区间,FS特性从行程为0.2mm的位置开始。这样,也可以是没有自由行程的区间的结构。
如果行程到达0.2mm,则基座130的凸部134与板簧120的圆顶部121接触。如果行程进一步增加,则凸部134将圆顶部121向下方推压,在行程为约0.36mm的地方,操作载荷成为最大值的约0.7N。
如果行程超过约0.36mm,则圆顶部121反转动作,在行程为约0.7mm的地方,操作载荷成为极小值的约0.35N。当使圆顶部121反转动作时,基座130的突起部133在板簧120的开口部122之中穿过而将膜片开关10推压,所以膜片开关10成为导通状态(开启)。
如果行程超过约0.7mm,则圆顶部121被保持为反转状态,成为基座130在Z方向上压溃的超行程的区间。超行程的区间是行程为0.7mm到0.8mm的区间。当行程为0.8mm时,操作载荷达到1N。
如以上这样,通过使用在圆顶部121的中心部分具有开口部122的板簧120、以及具有穿过开口部122来推压膜片开关10的突起部133及推压圆顶部121的凸部134的基座130,从而在基座130上能够产生由板簧120的反转动作带来的触感,并且能够将板簧120的反转动作完成后的超行程取得较大。
因而,能够提供实现了良好的触感和薄型化的兼顾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良好的触感是通过基座130的超行程得到的效果。此外,薄型化是通过基座130的突起部133在板簧120的开口部122之中穿过进而推压膜片开关10而得到的效果。
另外,以上对使用粘接片150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在使用粘接剂、粘着剂或粘着片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此外,以上对板簧120的腿部123是4条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板簧120的腿部123只要能够将板簧120相对于外壳110支承即可,并不限于4条。
此外,也可以将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如图9所示那样变形。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M的立体图。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M在代替基座130而包括基座130M这一点上与图1至图4所示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不同。
基座130M具有基部131M、凸缘部132。此外,虽然在图9中没有表示,但基座130M具有突起部133及凸部134(参照图5及图7)。基座130作为一例是树脂制,是操作部件的一例。基座130M具有将基座130的基部131替换为基部131M的结构。
基部131M是位于基座130M的中心的部分,具有圆盘状的形状。基部131M具有形成在上表面的凹部131MA和槽部131MB。凹部131MA与凹部131A(参照图1及图4)是同样的,设在基部131M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槽部131MB在基部131M的上部(将凹部131MA包围的部分)以从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的方式形成。设置这样的槽部131MB是为了使得基部131M的上部在被从上方推压时容易压溃。作为一例,在基部131M的上部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4个槽部131MB。即使形成这样的槽部131MB,基部131M的上部在平面观察时也是圆环状。
这样,通过在基部131M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设置凹部131MA,并且在基部131M的上部的圆环状的部分上设置4个槽部131MB,能够使基部131M的上表面的面积更小。由此,当从基部131M的上表面向下方向作用有推压力时,作用到基部131M的上表面的每单位面积的载荷变得更大,基部131M容易在Z方向上压溃,能够获得更大的超行程。因而,能够提供实现了良好的触感和薄型化的兼顾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100M。
另外,槽部131MB的数量并不限定于4个,例如也可以是3个、8个、16个等。槽部131MB的数量优选的是多个(两个以上)。这是因为,通过有多个,当从基部131M的上表面向下方向作用有推压力时,容易使作用到基部131M的上表面中每单位面积的载荷均等化,能够提供更好的触感。此外,多个槽部131MB优选的是在基部131M的上部的周向上在平面观察时等间隔地设置。这是因为,通过将多个槽部131MB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当从基部131M的上表面向下方作用有推压力时,能够使作用到基部131M的上表面中每单位面积的载荷均等化,能够提供更好的触感。
<实施方式2>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按压开关200的图。图11是按压开关200的分解图。在实施方式2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按压开关200包括外壳210、板簧250、板簧220、热压接片125及基座130。以下,关于基座130的结构援用图5。此外,按压开关200也可以代替基座130而包括图9所示的基座130M。
外壳210是树脂制,是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长度相等、在Z轴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状的部件(壳体)。外壳210与实施方式1的外壳110不同,收纳部211是有底的。在收纳部211的内部,设有中央触点212A和侧部触点212B。中央触点212A是第1固定触点部件的一例,侧部触点212B是第2固定触点部件的一例。
中央触点212A配置在收纳部211的底部的中央部分,与突出到外壳210的外侧的端子213A连接。侧部触点212B配置在收纳部211的底部的侧部,与突出到外壳210的外侧的端子213B连接。
在收纳部211中,重叠收纳着板簧250及板簧220。板簧220重叠在板簧250之上。收纳部211在平面观察时位于外壳210的中央部分。
板簧250是可动触点部件的一例。板簧250以中央部251相对于四角252向上***的方式弯曲,在±X方向侧在Y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的边253与侧部触点212B接触。如果中央部251被从上侧向下方推压,则板簧250反转动作,中央部251与中央触点212A接触。由此,中央触点212A和侧部触点212B被板簧250导通。
收纳部211具有腿部收纳部211A和支承部211B。腿部收纳部211A及支承部211B与实施方式1的外壳110的腿部收纳部111A及支承部111B分别是同样的。
板簧220是板簧部件的一例,是具有弹性及导电性的板簧。板簧220也可以不具有导电性,由金属或树脂等构成。板簧220在收纳部211内配置在板簧250之上。
板簧220的形状及功能与实施方式1的板簧120是同样的,具有***的形状的圆顶部221、设在圆顶部221的顶部附近的开口部222和支承圆顶部221的腿部223。
板簧220具有4个腿部223,各腿部223具有弯折部223A。腿部223及弯折部223A与实施方式1的板簧120的腿部123及弯折部123A是同样的。腿部223的前端被支承部211B支承,从而板簧220在收纳部211的内部被稳定地保持。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2的按压开关200中,在基座130没有被推压的初始状态下,凸部134(参照图5)和圆顶部221离开,突起部133(参照图5)位于比板簧220的开口部222更靠上方,不推压板簧250的中央部251。因此,中央触点212A和侧部触点212B是非导通状态。
如果基座130的基部131被推压,凸部134将圆顶部221推压某种程度,则圆顶部221成为反转状态,并且突起部133在板簧220的开口部222之中穿过,将板簧250的中央部251向下方推压。由此,板簧250使中央触点212A与侧部触点212B导通,按压开关200成为导通状态。
此外,在该状态下,由于反转的圆顶部221经由反转的板簧250的中央部251推压中央触点212A,所以圆顶部221是不进一步向下方位移的状态。此外,板簧250的中央部251与中央触点212A抵接,突起部133是在开口部222之中穿过而将板簧250的中央部251推压的状态。
如果基座130的基部131进一步被推压,则基座130在Z方向上压溃,从而基部131的上表面向下方位移,此时能得到超行程。
如果将基座130的推压操作释放,则通过板簧220的弹力而恢复到初始状态。
如以上这样,通过使用在圆顶部221的中心部分处具有开口部222的板簧220、以及具有穿过开口部222而推压板簧250的中央部251的突起部133及推压圆顶部221的凸部134的基座130,能够在基座130中产生由板簧220的反转动作带来的触感,并且能够将板簧220的反转动作完成后的超行程取得较大。
因而,能够提供实现了良好的触感和薄型化的兼顾的按压开关200。良好的触感是通过基座130的超行程而得到的效果。此外,薄型化是通过基座130的突起部133在板簧220的开口部222之中穿过并推压板簧250的中央部251而得到的效果。
另外,以上对使用粘接片150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在使用粘接剂、粘着剂或粘着片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此外,以上对板簧220的腿部223是4条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板簧220的腿部223只要能够将板簧220相对于外壳210支承即可,所以并不限于4条。
此外,在板簧220是金属制的情况下,按压开关200也可以不包括板簧250。在此情况下,将侧部触点212B设为4个,并使其位于板簧220的4条腿部223的弯折部223A的下方,由此使4个侧部触点212B与板簧220的4条腿部223的弯折部223A接触。并且,也可以在金属制的板簧220的圆顶部221被基座130的凸部134推压而反转动作时,通过圆顶部221与中央触点212A抵接,使得中央触点212A与侧部触点212B经由板簧220导通。在此情况下,基座130的突起部133在板簧220的开口部222之中穿过并推压中央触点212A的中央部。
<实施方式3>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300的图。图13是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300的分解图。在实施方式3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300包括外壳110、板簧120、热压接片125及基座130。以下,关于基座130的结构援用图5。此外,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300也可以代替基座130而包括图9所示的基座130M。
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300安装在基板50之上。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300及基板50构成按压开关。
基板50是布线基板,在上表面上设有中央触点51A和侧部触点51B。中央触点51A和侧部触点51B经由设在基板50的内插或下表面上的布线等与未图示的端子连接。
外壳110是树脂制,是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长度相等、在Z轴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状的部件(壳体)。在收纳部111中收纳着板簧120。
板簧120是板簧状的可动触点部件的一例,是具有弹性及导电性的板簧。板簧120是金属制,具有导电性。板簧120的4个腿部123的弯折部123A的下表面与侧部触点51B接触。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3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300中,在基座130没有被推压的初始状态下,凸部134(参照图5)和圆顶部121离开,突起部133(参照图5)位于比板簧120的开口部122更靠上方。由于凸部134(参照图5)不将圆顶部121向下方推压,板簧120不反转动作,所以中央触点51A和圆顶部121不接触,中央触点51A和侧部触点51B是非导通状态。
如果基座130的基部131被推压,凸部134将圆顶部121推压某种程度,则圆顶部121成为反转状态,并且突起部133在板簧120的开口部122之中穿过,将中央触点51A向下方推压。通过反转的圆顶部121与中央触点51A接触,板簧120使中央触点51A与侧部触点51B导通。
此外,在该状态下,由于反转的圆顶部121推压着反转的中央触点51A的外周部,所以圆顶部121是不进一步向下方位移的状态。此外,突起部133是在开口部122之中穿过而将中央触点51A的中央部推压的状态。
如果基座130的基部131进一步被推压,则基座130在Z方向上压溃,由此基部131的上表面向下方位移,此时能得到超行程。
如果将基座130的推压操作释放,则通过板簧120的弹力而恢复到初始状态。
如以上这样,通过使用在圆顶部121的中心部分处具有开口部122的板簧120、以及具有穿过开口部122将中央触点51A的中央部推压的突起部133及将圆顶部121推压的凸部134的基座130,能够在基座130中产生由板簧120的反转动作带来的触感,并且能够将板簧120的反转动作完成后的超行程取得较大。
因而,能够提供实现了良好的触感和薄型化的兼顾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300。良好的触感是通过基座130的超行程而得到的效果。此外,薄型化是通过基座130的突起部133在板簧120的开口部122中穿过并将中央触点51A推压而得到的效果。
另外,以上对使用粘接片150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在使用粘接剂、粘着剂或粘着片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此外,以上对板簧120的腿部123是4条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板簧120的腿部123只要能够将板簧120相对于外壳110支承即可,所以并不限于4条。
此外,在板簧120是树脂等的绝缘体制造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实施方式2的板簧250设在板簧120与基板50之间,做成被板簧120推压的板簧250使中央触点51A与侧部触点51B导通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凸部134使板簧120反转动作而圆顶部121将板簧250向下方推压使其反转动作,由此通过板簧250而使中央触点51A与侧部触点51B导通。此外,突起部133穿过开口部122将板簧250推压,板簧250被推压在中央触点51A上。突起部133在经由板簧250而抵接在中央触点51A上的状态下在Z方向上被压溃,由此得到超行程。
以上,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具体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而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
另外,本国际申请基于2019年12月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222452号主张优先权,这里通过参照而将其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标号说明
100、300 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
120 板簧
121 圆顶部
122 开口部
130 基座
131 基部
131A 凹部
132 凸缘部
133 突起部
134 凸部
200 按压开关
210 外壳
220 板簧
221 圆顶部
222 开口部
250 板簧

Claims (18)

1.一种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包括:
操作部件,能够进行推压操作;以及
板簧部件,具有以圆顶状***的圆顶部和设在上述圆顶部的中央部分的开口部,通过因被上述操作部件推压而带来的上述圆顶部的反转动作,使上述操作部件产生触感,
上述操作部件具有第1推压部和第2推压部,上述第1推压部在上述开口部穿过而将可动触点部件对于固定触点部件推压,上述第2推压部推压上述圆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
上述可动触点部件及上述固定触点部件由膜片构成。
3.一种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包括:
操作部件,能够进行推压操作;以及
板簧状的可动触点部件,具有以圆顶状***的圆顶部和设在上述圆顶部的中央部分的开口部,通过因被上述操作部件推压而带来的上述圆顶部的反转动作,使上述操作部件产生触感,
上述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被安装在具有第1固定触点部件及第2固定触点部件的基板上,在上述可动触点部件没有被上述操作部件推压的状态下,上述可动触点部件与上述第2固定触点部件接触,
上述操作部件具有第1推压部和第2推压部,上述第1推压部在上述开口部穿过而推压上述第1固定触点部件或上述基板,上述第2推压部将上述圆顶部对于上述第1固定触点部件推压。
4.一种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包括:
操作部件,能够进行推压操作;
板簧部件,具有以圆顶状***的圆顶部和设在上述圆顶部的中央部分的开口部,通过因被上述操作部件推压而带来的上述圆顶部的反转动作,使上述操作部件产生触感;以及
板簧状的可动触点部件,在被上述板簧部件推压时进行反转动作,
上述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被安装在具有第1固定触点部件及第2固定触点部件的基板上,在上述可动触点部件没有被上述板簧部件推压的状态下,上述可动触点部件与上述第2固定触点部件接触,
上述操作部件具有第1推压部和第2推压部,上述第1推压部在上述开口部穿过而推压上述可动触点部件或上述基板,上述第2推压部通过将上述圆顶部对于上述可动触点部件推压,从而将上述可动触点部件对于上述第1固定触点部件推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
上述操作部件具有设在作用推压力的部位处的凹部,上述推压力由推压操作带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
上述第2推压部在平面观察时是环状,上述第1推压部在平面观察时位于上述环状的第2推压部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
上述第2推压部和上述开口部在平面观察时具有相似形状。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
上述操作部件具有基部,上述基部在推压侧的面上设有上述第1推压部及上述第2推压部,上述第1推压部在平面观察时比上述基部小。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
上述第1推压部与上述第2推压部相比,向上述可动触点部件侧突出。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
上述第2推压部在平面观察时位于比上述第1推压部靠外侧的位置。
11.一种按压开关,包括:
操作部件,能够进行推压操作;
板簧状的可动触点部件,具有以圆顶状***的圆顶部和设在上述圆顶部的中央部分的开口部,通过因被上述操作部件推压而带来的上述圆顶部的反转动作,使上述操作部件产生触感;以及
外壳,具有收纳上述可动触点部件的收纳部和设在上述收纳部的内部的第1固定触点部件及第2固定触点部件,
上述可动触点部件与上述第2固定触点部件接触,
上述操作部件具有第1推压部和第2推压部,上述第1推压部在上述开口部穿过而推压上述第1固定触点部件,上述第2推压部将上述圆顶部对于上述第1固定触点部件推压。
12.一种按压开关,包括:
操作部件,能够进行推压操作;
板簧部件,具有以圆顶状***的圆顶部和设在上述圆顶部的中央部分的开口部,通过因被上述操作部件推压而带来的上述圆顶部的反转动作,使上述操作部件产生触感;
板簧状的可动触点部件,在被上述板簧部件推压时进行反转动作;以及
外壳,具有收纳上述板簧部件及上述可动触点部件的收纳部和设在上述收纳部的内部的第1固定触点部件及第2固定触点部件,
上述可动触点部件与上述第2固定触点部件接触,
上述操作部件具有第1推压部和第2推压部,上述第1推压部在上述开口部穿过而推压上述可动触点部件,上述第2推压部通过将上述圆顶部对于上述可动触点部件推压,从而将上述可动触点部件对于上述第1固定触点部件推压。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按压开关,
上述操作部件具有设在作用推压力的部位处的凹部,上述推压力由推压操作带来。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
上述第2推压部在平面观察时是环状,上述第1推压部在平面观察时位于上述环状的第2推压部的内部。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
上述第2推压部和上述开口部在平面观察时具有相似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
上述操作部件具有基部,上述基部在推压侧的面上设有上述第1推压部及上述第2推压部,上述第1推压部在平面观察时比上述基部小。
17.如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
上述第1推压部与上述第2推压部相比,向上述可动触点部件侧突出。
18.如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
上述第2推压部在平面观察时位于比上述第1推压部靠外侧的位置。
CN202080085395.3A 2019-12-09 2020-11-18 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 Pending CN1147879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2452 2019-12-09
JP2019-222452 2019-12-09
PCT/JP2020/043094 WO2021117449A1 (ja) 2019-12-09 2020-11-18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の押圧機構、及び、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7953A true CN114787953A (zh) 2022-07-22

Family

ID=76329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5395.3A Pending CN114787953A (zh) 2019-12-09 2020-11-18 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2002634B2 (zh)
JP (1) JP7369206B2 (zh)
CN (1) CN114787953A (zh)
WO (1) WO20211174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1966Y2 (zh) * 1973-01-29 1978-08-08
JPS5334844Y2 (zh) 1976-08-25 1978-08-26
JPS6023373B2 (ja) * 1980-07-09 1985-06-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文字入力装置用文字板
JPS5719834U (zh) * 1981-06-17 1982-02-02
JPH02148633A (ja) * 1988-11-30 1990-06-07 Fujikura Ltd バックライト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
JP4466314B2 (ja) * 2004-10-20 2010-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4935476B2 (ja) * 2007-04-17 2012-05-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11060601A (ja) 2009-09-10 2011-03-24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JP3179036U (ja) 2012-08-01 2012-10-1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6240814B2 (ja) * 2015-07-24 2017-11-29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01790A1 (en) 2022-09-22
US12002634B2 (en) 2024-06-04
WO2021117449A1 (ja) 2021-06-17
JP7369206B2 (ja) 2023-10-25
JPWO2021117449A1 (zh)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70012A2 (en) Push-on switch
JP2014026807A (ja) キー入力装置
CN215451206U (zh) 可动构件以及输入装置
US10755876B2 (en) Push switch
JP4721874B2 (ja) スライド操作式スイッチ
US11430618B2 (en) Push switch
CN114787953A (zh) 按压开关的推压机构及按压开关
CN112204690A (zh) 按压开关
CN115699237A (zh) 按压开关及按压开关***
JP2001216865A (ja) スイッチ
US20220375700A1 (en) Push switch
WO2023248701A1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7216535B2 (ja) 可動接点及び可動接点を用いたスイッチ
JP2007080671A (ja) 押釦スイッチ
WO2002017340A1 (en) Push switch
JP2007200738A (ja) 押釦スイッチ
WO2019176405A1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01118457A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WO2013011802A1 (ja) 接触部材
JP2022043622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03151404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17441220A (zh) 按压操作体及开关装置
JP2024064523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4507959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06086082A (ja) 押釦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