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2786A - 气体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2786A
CN114762786A CN202110034287.XA CN202110034287A CN114762786A CN 114762786 A CN114762786 A CN 114762786A CN 202110034287 A CN202110034287 A CN 202110034287A CN 114762786 A CN114762786 A CN 114762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as
space
exchange devic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42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2786B (zh
Inventor
莫皓然
韩永隆
黄启峰
蔡长谚
李伟铭
谢锦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342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62786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0034287.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762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62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2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2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2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3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2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 B01D46/0028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provided with antibacterial or antifung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B01D46/12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in multiple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42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1D46/44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controlling filtration
    • B01D46/46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controlling filtration automa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0Controlling by gas-analysis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electrical effects other than those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D61/00
    • B01D53/323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electrical effects other than those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D61/00 by electrostatic effects or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8Handling or mounting catalysts
    • B01D53/885Devices in general for catalytic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80Type of catalytic reaction
    • B01D2255/802Photocataly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10Single element gases other than halogens
    • B01D2257/106Oz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30Sulfur compounds
    • B01D2257/302Sulfur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40Nitrogen compounds
    • B01D2257/404Nitrogen oxides other than dinitrogen 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2Carbon mon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6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70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602
    • B01D2257/708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91Bacteria; Microorg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80Employing electric, magnetic, electromagnet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01D2259/818Employ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or the generation of a plasm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一种气体交换装置,用于一气体的过滤,包含: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具有进气通道入口及进气通道出口;排气通道,设置于进气通道的一侧,排气通道具有排气通道入口及排气通道出口;净化单元,设置于进气通道内,用以过滤流经进气通道的气体;进气导风机与排气导风机用以导引气体;驱动控制器,设置于进气通道内靠近进气导风机处,驱动控制器用以控制净化单元、进气导风机及排气导风机的开启作动与停止作动;气体检测主体,用以检测气体,并产出检测数据。

Description

气体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案关于一种气体交换装置,尤指适用于气体的过滤,具气体检测、气体净化、洁净活动空间内的气体的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人对于生活周遭的气体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重视,悬浮粒子(particulatematter,PM)例如PM1、PM2.5、PM10、二氧化碳、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Compound,TVOC)、甲醛等气体,甚至于气体中含有的微粒、气溶胶、细菌、病毒等,都会在环境中暴露影响人体健康,严重的甚至危害到生命。特别注意的是,在活动空间内的气体品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能够提供净化气体品质而减少在活动空间内呼吸到有害气体的气体交换装置,可随时随地即时监测活动空间内气体品质,当活动空间内气体品质不良时,即时净化活动空间内的气体,是本案所研发的主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交换装置,用于一气体的过滤,包含:一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具有一进气通道入口及一进气通道出口;一排气通道,设置于该进气通道的一侧,该排气通道具有一排气通道入口及一排气通道出口;一净化单元,设置于该进气通道内,用以过滤流经该进气通道的该气体;一进气导风机,设置于该进气通道出口与该净化单元之间,该进气导风机用以导引该气体由该进气通道入口往该进气通道出口输送;一排气导风机,设置于该排气通道内靠近该排气导风机处,该排气导风机用以导引该气体由该排气通道入口往该排气通道出口输送;一驱动控制器,设置于该进气通道内靠近该进气导风机处,该驱动控制器用以控制该净化单元、该进气导风机及该排气导风机的开启作动与停止作动;一气体检测主体,设置于该进气通道内靠近该进气通道入口处,用以检测由该进气通道入口所流入的该气体,并产出一检测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气体交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A为本案气体交换装置的气体检测主体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案气体交换装置的气体检测主体的另一角度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C为本案气体交换装置的气体检测主体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A为图2C中气体检测主体的基座由一正面角度视得立体示意图。
图3B为图2C中气体检测主体的基座由一背面角度视得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C中气体检测主体的基座容设激光组件及传感器立体示意图。
图5A为图2C中气体检测主体的压电致动器结合基座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B为图2C中气体检测主体的压电致动器结合基座立体示意图。
图6A为图2C中气体检测主体的压电致动器由一正面角度视得分解示意图。
图6B为图2C中气体检测主体的压电致动器由一背面角度视得分解示意图。
图7A为图6A中气体检测主体的压电致动器结合于导气组件承载区的剖面示意图。
图7B至图7C为图7A的压电致动器作动示意图。
图8A至图8C为图2B中气体检测主体以不同角度剖面所视得气体路径示意图。
图9为图2C中气体检测主体的激光组件发射光束路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a、11:气体检测主体
111:基座
1111:第一表面
1112:第二表面
1113:激光设置区
1114:进气沟槽
1114a:进气通口
1114b:透光窗口
1115:导气组件承载区
1115a:通气孔
1115b:定位凸块
1116:出气沟槽
1116a:出气通口
1116b:第一区间
1116c:第二区间
1117:光陷阱区
1117a:光陷阱结构
112:压电致动器
1121:喷气孔片
1121a:悬浮片
1121b:中空孔洞
1121c:空隙
1122:腔体框架
1123:致动体
1123a:压电载板
1123b:调整共振板
1123c:压电板
1123d:压电接脚
1124:绝缘框架
1125:导电框架
1125a:导电接脚
1125b:导电电极
1126:共振腔室
1127:气流腔室
113:驱动电路板
114:激光组件
115:传感器
116:外盖
1161:侧板
1161a:进气框口
1161b:出气框口
117a:第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
117b:第二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
2:气体交换装置
21:进气通道
21a:进气通道入口
21b:进气通道出口
22:排气通道
22a:排气通道入口
22b:排气通道出口
23:净化单元
23a:第一高效滤网
23b:光触媒单元
23c:光等离子单元
23d:负离子单元
23e:等离子单元
24a:进气导风机
24b:排气导风机
25:驱动控制器
26:第二高效滤网
A:第一空间
B:第二空间
D:光陷阱距离
S-S:空间分界线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请参阅图1,本案提供一种气体交换装置2,用于气体的过滤,包含:进气通道21、排气通道22、净化单元23、进气导风机24a、排气导风机24b、驱动控制器25及气体检测主体1a。进气通道21具有进气通道入口21a及进气通道出口21b。排气通道22设置于进气通道21的一侧,排气通道22具有排气通道入口22a及排气通道出口22b。净化单元23设置于进气通道21内,用以过滤流经进气通道21的气体。进气导风机24a设置于进气通道出口21b与净化单元23之间,进气导风机24a用以导引气体由进气通道入口21a往进气通道出口21b输送。排气导风机24b设置于排气通道22内靠近排气导风机24b处,排气导风机24b用以导引气体由排气通道入口22a往排气通道出口22b输送。驱动控制器25设置于进气通道21内靠近进气导风机24a处,驱动控制器25用以控制净化单元23、进气导风机24a及排气导风机24b的开启作动与停止作动。气体检测主体1a设置于进气通道21内靠近进气通道入口21a处,用以检测由进气通道入口21a所流入的气体,并产出检测数据。进气通道出口21b与排气通道入口22a设置于相同的第一空间A,第一空间A是为室内空间、车内空间、房内空间、密闭空间内的其中任一的空间。进气通道入口21a与排气通道出口22b分别各设置于第二空间B,第二空间B是为室外空间、车外空间、房外空间、开放空间的其中任一的空间。
于本案实施例中,气体交换装置2用于气体的过滤,具有一进气通道21、一排气通道22、一净化单元23、一进气导风机24a、一排气导风机24b、一驱动控制器25、一气体检测主体1a。进气通道21具有一进气通道入口21a及一进气通道出口21b。进气通道入口21a设置于一第二空间B,进气通道出口21b设置于一第一空间A。排气通道22,设置于进气通道21的一侧,排气通道22具有一排气通道入口22a及一排气通道出口22b。排气通道入口22a设置于第一空间A,排气通道出口22b设置于第二空间B。第一空间A与第二空间B以空间分界线S-S做为区分。值得注意的是,于本案实施例中进气通道21与排气通道22以图1表示是以上下关系呈现,但不以此为限,进气通道21与排气通道22可以是为紧密相邻关系或分离关系,只要进气通道21的进气通道出口21b与排气通道22的排气通道入口22a设置于相同的同一空间(即第一空间A,亦为活动空间),皆属本案实施例的态样。进气通道出口21b与排气通道入口22a设置于相同的第一空间A,第一空间A是为室内空间、车内空间、房内空间、密闭空间内的其中任一的空间。进气通道入口21a与排气通道出口22b分别各设置于相同的第二空间B,第二空间B是为室外空间、车外空间、房外空间、开放空间的其中任一的空间。气体交换装置2设置于第一空间A与第二空间B之间,以一房间为例来说明,第一空间A为房内空间,亦可为活动空间,第二空间B为房外空间。进气通道21的进气通道出口21b与排气通道22的排气通道入口22a皆设置于房内空间,而进气通道21的进气通道入口21a与排气通道22的排气通道出口22b皆设置于房外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进气通道21的进气通道入口21a与排气通道22的排气通道出口22b可以为不同的第二空间B,以一房间为例来说明,第一空间A为房内空间,第二空间B为房外空间或开放空间,进气通道21的进气通道出口21b与排气通道22的排气通道入口22a皆设置于房内空间(第一空间A,即活动空间),而进气通道21的进气通道入口21a设置于房外空间(第二空间B),但排气通道22的排气通道出口22b设置于开放空间(第二空间B);气体由房外空间(屋子内房间外,第二空间B)通过进气通道入口21a导入进气通道21,由进气通道出口21b导到房内空间(第一空间A,即活动空间),通过排气通道入口22a导进排气通道22,由排气通道出口22b排到开放空间(屋子外,第二空间B),但不以此为限,进气通道入口21a与排气通道出口22b所置放的第二空间B可视实际需求而调整。
净化单元23,设置于进气通道21内,用以过滤流经进气通道21的气体;净化单元23为一第一高效滤网23a;第一高效滤网23a上涂布一层二氧化氯的洁净因子,抑制该气体中病毒、细菌;第一高效滤网23a上涂布一层萃取了银杏及日本盐肤木的草本加护涂层,构成一草本加护抗敏滤网,有效抗敏及破坏通过滤网的流感病毒表面蛋白;第一高效滤网23a上涂布一银离子,抑制该气体中病毒、细菌滋长;净化单元23为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一光触媒单元23b所构成;净化单元23为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一光等离子单元23c所构成;净化单元23为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一负离子单元23d所构成;净化单元23为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一等离子单元23e所构成;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悬浮微粒2.5(PM2.5)值小于10μg/m3;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一氧化碳(CO)值小于35ppm;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二氧化碳(CO2)值小于1000ppm;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臭氧(O3)值小于0.12ppm;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二氧化硫(SO2)值小于0.075ppm;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二氧化氮(NO2)值小于0.1ppm;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铅(Pb)值小于0.15μg/m3;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值小于0.56ppm;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甲醛(HCHO)值小于0.08ppm;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细菌数量小于1500CFU/m3;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真菌数量小于1000CFU/m3
上述的净化单元23设置于进气通道21中,可以是多种实施样态的组合。例如,净化单元23为一种第一高效滤网23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HEPA)。当气体通过进气导风机24a控制导入进气通道21中,受第一高效滤网23a吸附气体中所含化学烟雾、细菌、尘埃微粒及花粉,以达过滤导入气体交换装置2的气体以进行过滤净化的效果。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高效滤网23a上涂布一层二氧化氯的洁净因子,抑制气体交换装置2外所导入气体中病毒、细菌。其中第一高效滤网23a上可以涂布一层二氧化氯的洁净因子,抑制气体交换装置2外的气体中病毒、细菌、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肠病毒、诺罗病毒的抑制率达到99%以上,帮助减少病毒交互传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高效滤网23a上涂布一层萃取了银杏及日本盐肤木的草本加护涂层,构成一草本加护抗敏滤网,有效抗敏及破坏由气体交换装置2外所导入并通过第一高效滤网23a的气体中流感病毒(例如:H1N1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高效滤网23a上可以涂布银离子,抑制气体交换装置2外所导入气体中病毒、细菌。
净化单元23亦可为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光触媒单元23b所构成的型态,光触媒单元23b包含一光触媒及一紫外线灯,光触媒通过紫外线灯照射而分解气体交换装置2所导入气体以进行过滤净化。其中光触媒及一紫外线灯分别设置进气通道21中,并彼此保持一间距,使气体交换装置2将第二空间B的气体通过进气导风机24a控制而导入进气通道21中,且光触媒通过紫外线灯照射,得以将光能转换化学能,借此分解通过气体中的有害气体并进行消毒杀菌,以达过滤及净化气体的效果。
净化单元23亦可为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光等离子单元23c所构成的型态,光等离子单元23c包含一纳米光管,通过纳米光管照射气体交换装置2从第二空间B所导入气体,促使气体中所含的挥发性有机气体分解净化。其中纳米光管设置于进气通道21中,当气体交换装置2将第二空间B的气体通过进气导风机24a控制而导入进气通道21中时,通过纳米光管照射所导入的气体,使气体中的氧分子及水分子分解成具高氧化性光等离子,形成具有破坏有机分子的离子气流,将气体中含有挥发性甲醛、甲苯、挥发性有机气体(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VOC)等气体分子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以达过滤及净化气体的效果。
净化单元23亦可为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负离子单元23d所构成的型态,负离子单元23d包含至少一电极线、至少一集尘板及一升压电源器,通过电极线高压放电,将气体交换装置2将由第二空间B所导入气体中所含微粒吸附在集尘板上进行过滤净化。其中至少一电极线、至少一集尘板置设气体流道中,而升压电源器提供至少一电极线高压放电,至少一集尘板带有负电荷,使气体交换装置2将第二空间B所导入气体通过进气导风机24a控制而导入进气通道21中,通过至少一电极线高压放电,得以将气体中所含微粒带正电荷附着在带负电荷的至少一集尘板上,以达过滤导入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的效果。
净化单元23亦可为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等离子单元23e所构成的型态,等离子单元23e包含一电场第一护网、一吸附滤网、一高压放电极、一电场第二护网及一升压电源器,升压电源器提供高压放电极的高压电,以产生一高压等离子柱,使高压等离子柱中的等离子分解气体交换装置2将第二空间B所导入气体中的病毒或细菌。其中电场第一护网、吸附滤网、高压放电极及电场第二护网置设气体流道中,且吸附滤网、高压放电极夹置设于电场第一护网、电场第二护网之间,而升压电源器提供高压放电极的高压放电,以产生高压等离子柱带有等离子,使气体交换装置2将第二空间B气体通过进气导风机24a控制导入进气通道21中,通过等离子使得气体中所含氧分子与水分子电离生成阳离子(H+)和阴离子(O2-),且离子周围附着有水分子的物质附着在病毒和细菌的表面之后,在化学反应的作用下,会转化成强氧化性的活性氧(羟基,OH基),从而夺走病毒和细菌表面蛋白质的氢,将其分解(氧化分解),以达过滤导入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净化单元23可仅只有第一高效滤网23a;或是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光触媒单元23b、光等离子单元23c、负离子单元23d、等离子单元23e的任一单元的组合;或是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光触媒单元23b、光等离子单元23c、负离子单元23d、等离子单元23e的任二单元的组合;或是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光触媒单元23b、光等离子单元23c、负离子单元23d、等离子单元23e的任三单元的组合;或是第一高效滤网23a搭配光触媒单元23b、光等离子单元23c、负离子单元23d、等离子单元23e的所有组合。
除此,值得注意的是,净化单元23经一段时间的净化处理后,在第一空间A不增加新的污染源为前提下,净化单元23能使第一空间A的悬浮微粒2.5(PM2.5)值小于10μg/m3、一氧化碳(CO)值小于35ppm、二氧化碳(CO2)值小于1000ppm、臭氧(O3)值小于0.12ppm、二氧化硫(SO2)值小于0.075ppm、二氧化氮(NO2)值小于0.1ppm、铅(Pb)值小于0.15μg/m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值小于0.56ppm、甲醛(HCHO)值小于0.08ppm、细菌数量小于1500CFU/m3、真菌数量小于1000CFU/m3,并且使第一空间A成为气体品质良好的活动空间。
进气导风机24a,设置于进气通道出口21b与净化单元23之间,进气导风机24a用以导引气体由进气通道入口21a往进气通道出口21b输送;排气导风机24b,设置于排气通道22内靠近排气导风机24b处,排气导风机24b用以导引气体由排气通道入口22a往排气通道出口22b输送;进气导风机24a的出风量值是为200~1600CADR(洁净空气输出比率),气体并通过净化单元23过滤,提供更洁净的气体;排气导风机24b的出风量值是为200~1600CADR(洁净空气输出比率),以输送气体;进气导风机24a是为一空调产生器,具有调节第一空间A的温度及湿度的功能。
气体交换装置2的进气导风机24a与排气导风机24b的出风量为800CADR(洁净空气输出比率),但不以此为限,于本案其他实施例中,进气导风机24a与排气导风机24b的出风量可以介于200~1600CADR(洁净空气输出比率)之间。此外,于本案其他实施例中,进气导风机24a与排气导风机24b的出风量可以为不同值或是进气导风机24a与排气导风机24b的数量可以分别各为一台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进气导风机24a是为一空调产生器,具有调节第一空间A的温度及湿度的功能,但不以此为限,进气导风机24a亦可为与排气导风机24b具相同功效的导风机。
气体检测主体1a,设置于进气通道21内靠近进气通道入口21a处,用以检测由进气通道入口21a所流入的气体,并产出检测数据;检测数据是指悬浮微粒(PM1、PM2.5、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铅(Pb)、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甲醛(HCHO)、细菌、病毒、温度、湿度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气体检测主体1a具有无限多工传输模块,例如Wi-Fi模块,可与驱动控制器25无线传输,但不以此为限,气体检测主体1a亦可具有有线传输的能力。
由于气体检测主体1a的结构相同,请接着参阅图2A至图2C、图3A至图3B、图4及图5A至图5B,下列将以气体检测主体11来详细说明气体检测主体1a的结构。
请参阅图1、图2A至图2C、图3A至图3B、图4及图5A至图5B,气体检测主体1a包含基座111、压电致动器112、驱动电路板113、激光组件114、传感器115以及外盖116。基座111具有:第一表面1111;第二表面1112,相对于第一表面1111;激光设置区1113,自第一表面1111朝向第二表面1112挖空形成;进气沟槽1114,自第二表面1112凹陷形成,且邻近于激光设置区1113,进气沟槽1114设有进气通口1114a,以及两侧壁贯穿透光窗口1114b,与激光设置区1113连通;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自第二表面1112凹陷形成,并连通进气沟槽1114,且于底面贯通通气孔1115a;以及出气沟槽1116,自第一表面1111对应到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底面处凹陷,并于第一表面1111未对应到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区域自第一表面1111朝向第二表面1112挖空而形成,与通气孔1115a连通,并设有出气通口1116a。压电致动器112容设于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驱动电路板113封盖贴合基座111的第二表面1112上。激光组件114定位设置于驱动电路板113上与其电性连接,并对应容设于激光设置区1113中,且所发射出的光束路径穿过透光窗口1114b并与进气沟槽1114形成正交方向。传感器115定位设置于驱动电路板113上与其电性连接,并对应容设于进气沟槽1114与激光组件114所投射的光束路径的正交方向位置处,供以对通过进气沟槽1114且受激光组件114所投射光束照射的气体中所含的微粒做检测。外盖116,罩盖于基座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且具有侧板1161,侧板1161对应到基座111的进气通口1114a及出气通口1116a的位置分别设有进气框口1161a及出气框口1161b,进气框口1161a对应到基座111的进气通口1114a,出气框口1161b对应到基座111的出气通口1116a;其中,基座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罩盖外盖116,第二表面1112上封盖驱动电路板113,以使进气沟槽1114定义出进气路径,出气沟槽1116定义出出气路径,借以压电致动器112加速导引基座111的进气通口1114a外部的气体由进气框口1161a进入进气沟槽1114所定义的进气路径,并通过至少一传感器115上检测气体中所含微粒的微粒浓度,且气体通过压电致动器112导送,由通气孔1115a排入出气沟槽1116所定义的出气路径,最后自基座111的出气通口1116a至出气框口1161b排出。
请参阅图2A至图2C、图3A至图3B、图4及图5A至图5B,气体检测主体11用以检测所流入的气体,并产出检测数据。气体检测主体11包含一基座111、一压电致动器112、一驱动电路板113、一激光组件114、一传感器115及一外盖116。其中,基座111具有一第一表面1111、一第二表面1112、一激光设置区1113、一进气沟槽1114、一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及一出气沟槽1116,第一表面1111及第二表面1112为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激光设置区1113自第一表面1111朝向第二表面1112挖空形成,进气沟槽1114自第二表面1112凹陷形成,且邻近激光设置区1113,进气沟槽1114设有一进气通口1114a,连通于基座111的外部,并与外盖116的进气框口1161a对应,以及两侧壁贯穿一透光窗口1114b,与激光设置区1113连通;因此,基座111的第一表面1111被外盖116贴附封盖,第二表面1112被驱动电路板113贴附封盖,致使进气沟槽1114与驱动电路板113共同定义出一进气路径。
上述的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由第二表面1112凹陷形成,并连通进气沟槽1114,且于底面贯通一通气孔1115a。上述的出气沟槽1116设有一出气通口1116a,出气通口1116a与外盖116的出气框口1161b对应设置,出气沟槽1116包含由第一表面1111对应于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垂直投影区域凹陷形成的一第一区间1116b,以及于非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垂直投影区域所延伸的区域,且由第一表面1111至第二表面1112挖空形成的第二区间1116c,其中第一区间1116b与第二区间1116c相连以形成段差,且出气沟槽1116的第一区间1116b与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通气孔1115a相通,出气沟槽1116的第二区间1116c与出气通口1116a连通;因此,当基座111的第一表面1111被外盖116贴附封盖,第二表面1112被驱动电路板113贴附封盖时,致使出气沟槽1116、外盖116与驱动电路板113共同定义出一出气路径。
请参阅图2C及图4,上述的激光组件114及微粒传感器115皆设置于驱动电路板113上,且位于基座111内,为了明确说明激光组件114及微粒传感器115于基座111中的设置位置,故特意于图4中省略驱动电路板113;激光组件114容设于基座111的激光设置区1113内,微粒传感器115容设于基座111的进气沟槽1114内,并与激光组件114对齐,此外,激光组件114对应到透光窗口1114b,供激光组件114所发射的激光穿过,使激光照射至进气沟槽1114内,而激光组件114所发出射出的光束路径为穿过透光窗口1114b且与进气沟槽1114形成正交方向。
上述的激光组件114发射的投射光束通过透光窗口1114b进入进气沟槽1114内,照射进气沟槽1114内的气体中所含悬浮微粒,光束接触到悬浮微粒时,会散射并产生投射光点,微粒传感器115接收散射所产生的投射光点进行计算,来获取气体中所含悬浮微粒的粒径及浓度的相关信息。其中微粒传感器115为PM2.5传感器。
气体检测主体11的至少一传感器115包含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检测CO2或TVOC气体信息。气体检测主体11的至少一传感器115包含一甲醛传感器,检测甲醛气体信息。气体检测主体11的至少一传感器115包含一微粒传感器,检测PM1或PM2.5或PM10气体信息。气体检测主体11的至少一传感器115包含一病菌传感器,检测细菌、真菌、病菌或病毒气体信息。
本案的气体检测主体11不仅可针对气体中微粒进行检测,更可进一步针对导入气体的特性做检测,例如气体为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铅、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细菌、真菌、病菌、病毒、温度或湿度等。因此本案的气体检测主体11更包含第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117a,定位设置于驱动电路板113上并与其电性连接,容设于出气沟槽1116中,对出气路径所导出的气体做检测,用以检测出气路径的气体中所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或特性。或者本案的气体检测主体11更包含一第二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117b,定位设置于驱动电路板113上并与其电性连接,而第二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117b容设于光陷阱区1117,对于通过进气沟槽1114的进气路径且经过透光窗口1114b而导入光陷阱区1117内的气体,检测其中所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或特性。
请参阅图5A及图5B,上述的压电致动器112容设于基座111的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呈一正方形,其四个角分别设有一定位凸块1115b,压电致动器112通过四个定位凸块1115b设置于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内。此外,如图3A、图3B、图8B及图8C所示,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与进气沟槽1114相通,当压电致动器112作动时,汲取进气沟槽1114内的气体进入压电致动器112,并将气体通过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通气孔1115a,进入至出气沟槽1116。
又如图2B及图2C所示,上述的驱动电路板113封盖贴合于基座111的第二表面1112。激光组件114设置于驱动电路板113上,并与驱动电路板113电性连接。传感器115亦设置于驱动电路板113上,并与驱动电路板113电性连接。又如图5B所示,当外盖116罩盖基座111时,进气框口1161a对应到基座111的进气通口1114a(图8A所示),出气框口1161b对应到基座111的出气通口1116a(图8C所示)。
请参阅图6A至图6B、图7A至图7C、图8A至图8C及图9,压电致动器112包含:喷气孔片1121,包含悬浮片1121a及中空孔洞1121b,悬浮片1121a可弯曲振动,而中空孔洞1121b形成于悬浮片1121a的中心位置;腔体框架1122,承载叠置于悬浮片1121a上;致动体1123,承载叠置于腔体框架1122上,包含压电载板1123a、调整共振板1123b及压电板1123c,压电载板1123a承载叠置于腔体框架1122上,调整共振板1123b承载叠置于压电载板1123a上,以及压电板1123c承载叠置于调整共振板1123b上,供以接受电压而驱动压电载板1123a及调整共振板1123b产生往复式地弯曲振动;绝缘框架1124,承载叠置于致动体1123上;以及导电框架1125,承载叠设置于绝缘框架1124上;其中,喷气孔片1121固设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促使喷气孔片1121外部定义出空隙1121c环绕,供以气体流通,且喷气孔片1121与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底部间形成气流腔室1127,而致动体1123、腔体框架1122及悬浮片1121a之间形成共振腔室1126,通过驱动该致动体1123带动喷气孔片1121产生共振,促使喷气孔片1121的悬浮片1121a产生往复式地振动位移,供以吸引气体通过该空隙1121c进入气流腔室1127再排出,实现气体的传输流动;气体检测主体11更包含有至少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117a,定位设置于驱动电路板113上且电性连接,容设于出气沟槽1116中,供以对出气路径所导出的气体做检测。
请参阅图6A及图6B,上述的压电致动器112包含一喷气孔片1121、一腔体框架1122、一致动体1123、一绝缘框架1124及一导电框架1125。其中,喷气孔片1121为具有可挠性的材料制作,具有一悬浮片1121a、一中空孔洞1121b。悬浮片1121a为可弯曲振动的片状结构,其形状与尺寸大致对应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内缘,但不以此为限,悬浮片1121a的形状亦可为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及多角形其中之一;中空孔洞1121b是贯穿于悬浮片1121a的中心处,以供气体流通。
请参阅图6A、图6B及图7A,上述的腔体框架1122叠设于喷气孔片1121上,且其外型与喷气孔片1121对应。致动体1123叠设于腔体框架1122上,并与喷气孔片1121、悬浮片1121a之间定义一共振腔室1126。绝缘框架1124叠设于致动体1123,其外观与腔体框架1122近似。导电框架1125叠设于绝缘框架1124,其外观与绝缘框架1124近似,且导电框架1125具有一导电接脚1125a及一导电电极1125b,导电接脚1125a自导电框架1125的外缘向外延伸,导电电极1125b自导电框架1125内缘向内延伸。此外,致动体1123更包含一压电载板1123a、一调整共振板1123b及一压电板1123c。压电载板1123a承载叠置于腔体框架1122上。调整共振板1123b承载叠置于压电载板1123a上。压电板1123c承载叠置于调整共振板1123b上。而调整共振板1123b及压电板1123c容设于绝缘框架1124内,并由导电框架1125的导电电极1125b电连接压电板1123c。其中,压电载板1123a、调整共振板1123b皆为可导电的材料所制成,压电载板1123a具有一压电接脚1123d,压电接脚1123d与导电接脚1125a连接驱动电路板113上的驱动电路(未图示),以接收驱动信号(驱动频率及驱动电压),驱动信号得以由压电接脚1123d、压电载板1123a、调整共振板1123b、压电板1123c、导电电极1125b、导电框架1125、导电接脚1125a形成一回路,并由绝缘框架1124将导电框架1125与致动体1123之间阻隔,避免短路发生,使驱动信号得以传递至压电板1123c。压电板1123c接受驱动信号(驱动频率及驱动电压)后,因压电效应产生形变,来进一步驱动压电载板1123a及调整共振板1123b产生往复式地弯曲振动。
承上所述,调整共振板1123b位于压电板1123c与压电载板1123a之间,作为两者之间的缓冲物,可调整压电载板1123a的振动频率。基本上,调整共振板1123b的厚度大于压电载板1123a的厚度,且调整共振板1123b的厚度可变动,借此调整致动体1123的振动频率。
请同时参阅图6A、图6B及图7A,喷气孔片1121、腔体框架1122、致动体1123、绝缘框架1124及导电框架1125依序对应堆叠并设置定位于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内,促使压电致动器112承置定位于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内,并以底部固设于定位凸块1115b上支撑定位,因此压电致动器112在悬浮片1121a及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内缘之间定义出一空隙1121c,以供气体流通。
请先参阅图7A,上述的喷气孔片1121与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底面间形成一气流腔室1127。气流腔室1127通过喷气孔片1121的中空孔洞1121b,连通致动体1123、喷气孔片1121及悬浮片1121a之间的共振腔室1126,通过控制共振腔室1126中气体的振动频率,使其与悬浮片1121a的振动频率趋近于相同,可使共振腔室1126与悬浮片1121a产生亥姆霍兹共振效应(Helmholtz resonance),俾使气体传输效率提高。
请参阅图7B,当压电板1123c向远离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底面移动时,压电板1123c带动喷气孔片1121的悬浮片1121a以远离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底面方向移动,使气流腔室1127的容积急遽扩张,其内部压力下降形成负压,吸引压电致动器112外部的气体由空隙1121c流入,并经由中空孔洞1121b进入共振腔室1126,使共振腔室1126内的气压增加而产生一压力梯度;再如图7C所示,当压电板1123c带动喷气孔片1121的悬浮片1121a朝向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底面移动时,共振腔室1126中的气体经中空孔洞1121b快速流出,挤压气流腔室1127内的气体,并使汇聚后的气体以接近白努利定律的理想气体状态快速且大量地喷出导入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通气孔1115a中。是以,通过重复图7B及图7C的动作后,得以压电板1123c往复式地振动,依据惯性原理,排气后的共振腔室1126内部气压低于平衡气压会导引气体再次进入共振腔室1126中,如此控制共振腔室1126中气体的振动频率与压电板1123c的振动频率趋近于相同,以产生亥姆霍兹共振效应,俾实现气体高速且大量的传输。
请参阅图8A,气体皆由外盖116的进气框口1161a进入,通过进气通口1114a进入至基座111的进气沟槽1114,并流至传感器115的位置。再如图8B所示,压电致动器112持续驱动会吸取进气路径的气体,以利外部气体快速导入且稳定流通,并通过传感器115上方,此时激光组件114发射光束通过透光窗口1114b进入进气沟槽1114内,进气沟槽1114通过传感器115上方的气体被照射其中所含悬浮微粒,当照射光束接触到悬浮微粒时会散射并产生投射光点,传感器115接收散射所产生的投射光点进行计算以获取气体中所含悬浮微粒的粒径及浓度的相关信息,而传感器115上方的气体也持续受压电致动器112驱动传输而导入导气组件承载区1115的通气孔1115a中,进入出气沟槽1116的第一区间1116b。最后如图8C所示,气体进入出气沟槽1116的第一区间1116b后,由于压电致动器112会不断输送气体进入第一区间1116b,于第一区间1116b的气体将会被推引至第二区间1116c,最后通过出气通口1116a及出气框口1161b向外排出。
请参阅图9,基座111更包含一光陷阱区1117,光陷阱区1117自第一表面1111至第二表面1112挖空形成,并对应至激光设置区1113,且光陷阱区1117经过透光窗口1114b而使激光组件114所发射的光束能投射到其中,光陷阱区1117设有一斜锥面的光陷阱结构1117a,光陷阱结构1117a对应到激光组件114所发射的光束的路径;此外,光陷阱结构1117a使激光组件114所发射的投射光束在斜锥面结构反射至光陷阱区1117内,避免光束反射至传感器115的位置,且光陷阱结构1117a所接收的投射光束的位置与透光窗口1114b之间保持有一光陷阱距离D,避免投射在光陷阱结构1117a上投射光束反射后因过多杂散光直接反射回传感器115的位置,造成检测精度的失真。
再请参阅图2C及图9,本案的气体检测主体11构造不仅可针对气体中微粒进行检测,更可进一步针对导入气体的特性做检测,例如气体为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铅、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细菌、真菌、病菌、病毒、温度或湿度等。因此本案的气体检测主体11更包含第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117a,第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117a定位设置并电性连接于驱动电路板113,且容设于出气沟槽1116中,对出气路径所导出的气体做检测,用以检测出气路径的气体中所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或特性。或者,本案的气体检测主体11更包含一第二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117b,第二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117b定位设置并电性连接于驱动电路板113,而第二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117b容设于光陷阱区1117,对于通过进气沟槽1114的进气路径且经过透光窗口1114b而导入光陷阱区1117内的气体中所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或特性。
请参阅图1,驱动控制器25设置于进气通道21内靠近进气导风机24a处,驱动控制器25用以控制净化单元23、进气导风机24a及排气导风机24b的开启作动与停止作动;驱动控制器25更包含:至少一无线多工传输模块,无线多工传输模块是通过红外线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无线射频识别模块、近场通信模块其中之一或其任一组合;无线多工传输模块以多工收发检测数据;运算处理***,运算处理***处理无线多工传输模块接收的检测数据,经运算处理后自动调配进气导风机24a的出风量设定值与排气导风机24b的出风量设定值;有线控制模块,有线控制模块是提供控制信号给净化单元23、进气导风机24a排气导风机24b、气体检测主体1a;控制信号包括电源电力、作动启动信号、作动停止信号、待机信号、设定值信号、出风量设定值;外部传输模块,利用无线多工传输模块与外部装置做通信传输;外部装置是包含手持装置、行动装置、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其中之一或其任一组合;通信传输是包含传输第一检测数据、第二检测数据、控制信号。
驱动控制器25用以控制净化单元23,并可分别控制光触媒单元23b、光等离子单元23c、负离子单元23d、等离子单元23e的开启作动与停止作动,但不以此为限,驱动控制器25亦可分别控制光触媒单元23b、光等离子单元23c、负离子单元23d、等离子单元23e的开启作动时间、预约开启作动时间、开启作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作动或是停止作动时间。
驱动控制器25亦用以分别控制进气导风机24a及排气导风机24b的开启作动与停止作动,但不以此为限,驱动控制器25亦可分别控制进气导风机24a及排气导风机24b的开启作动时间、预约开启作动时间、开启作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作动或是停止作动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如进气导风机24a是为一空调产生器时,更可向进气导风机24a设定指定目标温度或指定目标湿度,但不以此为限,进气导风机24a的预设目标温度是为摄氏24度、预设目标湿度是为相对湿度50%。
驱动控制器25更包含:至少一无线多工传输模块,无线多工传输模块是包含红外线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无线射频识别模块、近场通信模块其中之一或其任一组合。值得注意的是,红外线模块可接收相对应频率的控制信号;Wi-Fi模块可多工接收或发射同一网域内的控制信号或通信传输检测数据数据,同一网域内的物联装置数量可为一个装置以上;蓝牙模块可多工接收或发射已配对成功的装置的控制信号或通信传输检测数据数据,蓝牙模块可配对的装置数量可为一个装置以上;无线射频识别模块可使用如13.56MHz频段的智能卡,可预先将复杂的控制信号设定值写入智能卡内,通过感应刷卡完成复杂的操作或设定;近场通信模块可通过具有NFC感应的行动装置(如手机),搭配行动装置软件,通过行动装置与气体交换装置2的无线射频识别模块感应后,行动装置可以立即与气体交换装置2以无线多工传输模块其中之一或任一组合完成连线或配对,使行动装置可立即与气体交换装置2连动;但不以此为限,无限多工传输模块亦可包含利用卫星定位***(GPS)达成电子围篱或是以无线供电方式运作。
无线多工传输模块以多工收发气体检测主体1a所检测的检测数据。运算处理***处理无线多工传输模块接收的检测数据后,经运算处理后自动调配进气导风机24a的出风量设定值与排气导风机24b的出风量设定值。值得注意的是,虽经运算处理***运算处理后,会产出自对调配的出风量设定值,但如已有通过外部装置通信传输控制信号,则以控制信号为主。举例来说,经运算处理后排气导风机24b的出风量应为800洁净空气输出比例,但先前已使用行动装置通过无线多工传输模块传输给气体交换装置2,并设定排气导风机24b的出风量为1200洁净空气输出比例,则此时排气导风机24b的出风量仍为1200洁净空气输出比例。
有线控制模块,有线控制模块是提供控制信号给净化单元23、进气导风机24a排气导风机24b、气体检测主体1a,其中控制信号包括电源电力、作动启动信号、作动停止信号、待机信号、设定值信号、出风量设定值。值得注意的是控制信号亦可以由无线传输模块提供,当然,气体检测主体1a是具有无线传输功能(如图1气体检测主体1a内类似Wi-Fi符号的图示)。
外部传输模块,是利用无线多工传输模块与外部装置做通信传输。外部装置是包含手持装置、行动装置、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其中之一或其任一组合。通信传输是包含传输第一检测数据、第二检测数据、控制信号。
最后,请参阅图1,气体交换装置2,其中更包含第二高效滤网26,设置于排气通道22内,且靠近排气通道入口22a处,第二高效滤网26用以过滤由排气导风机24b导引进入排气通道22内的气体。
综上所述,本案所提供的一种气体交换装置,利用气体交换装置来提供净化气体而减少在活动空间内呼吸到有害气体,可随时随地即时监测活动空间内气体品质,当活动空间内气体品质不良时,即时净化活动空间内的气体,如此气体检测主体及净化单元搭配导风机能够导出特定出风量,提供活动空间洁净的气体,带走活动空间内受污染的气体,且导风机运转的出风量介于200~1600CADR(洁净空气输出比率)之间,能够即时改善活动空间内的气体品质,极具产业利用性。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Claims (31)

1.一种气体交换装置,用于一气体的过滤,包含:
一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具有一进气通道入口及一进气通道出口;
一排气通道,设置于该进气通道的一侧,该排气通道具有一排气通道入口及一排气通道出口;
一净化单元,设置于该进气通道内,用以过滤流经该进气通道的该气体;
一进气导风机,设置于该进气通道出口与该净化单元之间,该进气导风机用以导引该气体由该进气通道入口往该进气通道出口输送;
一排气导风机,设置于该排气通道内靠近该排气导风机处,该排气导风机用以导引该气体由该排气通道入口往该排气通道出口输送;
一驱动控制器,设置于该进气通道内靠近该进气导风机处,该驱动控制器用以控制该净化单元、该进气导风机及该排气导风机的开启作动与停止作动;
一气体检测主体,设置于该进气通道内靠近该进气通道入口处,用以检测由该进气通道入口所流入的该气体,并产出一检测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通道出口与该排气通道入口设置于相同的一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是为一室内空间、一车内空间、一房内空间、一密闭空间内的其中任一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通道入口与该排气通道出口分别各设置于一第二空间,该第二空间是为一室外空间、一车外空间、一房外空间、一开放空间的其中任一的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为一第一高效滤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高效滤网上涂布一层二氧化氯的洁净因子,抑制该气体中病毒、细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高效滤网上涂布一层萃取了银杏及日本盐肤木的草本加护涂层,构成一草本加护抗敏滤网,有效抗敏及破坏通过滤网的流感病毒表面蛋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高效滤网上涂布一银离子,抑制该气体中病毒、细菌滋长。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为该第一高效滤网搭配一光触媒单元所构成。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为该第一高效滤网搭配一光等离子单元所构成。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为该第一高效滤网搭配一负离子单元所构成。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为该第一高效滤网搭配一等离子单元所构成。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能使该第一空间的PM2.5值小于10μg/m3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能使该第一空间的一氧化碳值小于35ppm。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能使该第一空间的二氧化碳值小于1000ppm。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能使该第一空间的臭氧值小于0.12ppm。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能使该第一空间的二氧化硫值小于0.075ppm。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能使该第一空间的二氧化氮值小于0.1ppm。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能使该第一空间的铅值小于0.15μg/m3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能使该第一空间的总挥发性有机物值小于0.56ppm。
2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能使该第一空间的甲醛值小于0.08ppm。
2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能使该第一空间的细菌数量小于1500CFU/m3
2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能使该第一空间的真菌数量小于1000CFU/m3
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导风机的一出风量值是为200~1600洁净空气输出比率,该气体并通过该净化单元过滤,提供更洁净的该气体。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导风机是为一空调产生器,具有调节该第一空间的温度及湿度的功能。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气导风机的一出风量值是为200~1600洁净空气输出比率,以输送该气体。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控制器更包含:
至少一无线多工传输模块,该无线多工传输模块是为一红外线模块、一Wi-Fi模块、一蓝牙模块、一无线射频识别模块、一近场通信模块其中之一或其任一组合;该无线多工传输模块以多工收发该检测数据;
一运算处理***,该运算处理***处理该无线多工传输模块接收的该检测数据,经运算处理后自动调配该进气导风机的一出风量设定值与该排气导风机的另一出风量设定值;
一有线控制模块,该有线控制模块是提供一控制信号给该净化单元、该进气导风机、该排气导风机、该气体检测主体;该控制信号包括至少一电源电力、至少一作动启动信号、至少一作动停止信号、至少一待机信号、至少一设定值信号、该多个出风量设定值;
一外部传输模块,利用至少一该无线多工传输模块与至少一外部装置做一通信传输;该外部装置是包含一手持装置、一行动装置、一平板、一电脑、一笔记本电脑其中之一或其任一组合;该通信传输是包含传输该检测数据、该控制信号。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高效滤网,设置于该排气通道内,且靠近该排气通道入口处,该第二高效滤网用以过滤由该排气导风机导引进入该排气通道内的该气体。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数据是指PM1、PM2.5、PM1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铅、总挥发性有机物、甲醛、细菌、病毒、温度、湿度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的数据。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体检测主体包含:
一基座,该基座具有:
一第一表面;
一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
一激光设置区,自该第一表面朝向该第二表面挖空形成;
一进气沟槽,自该第二表面凹陷形成,且邻近于该激光设置区,该进气沟槽设有一进气通口,以及两侧壁贯穿一透光窗口,与该激光设置区连通;
一导气组件承载区,自该第二表面凹陷形成,并连通该进气沟槽,且于底面贯通一通气孔;以及
一出气沟槽,自该第一表面对应到该导气组件承载区底面处凹陷,并于该第一表面未对应到该导气组件承载区的区域自该第一表面朝向该第二表面挖空而形成,与该通气孔连通,并设有一出气通口;
一压电致动器,容设于该导气组件承载区;
一驱动电路板,封盖贴合该基座的该第二表面上;
一激光组件,定位设置于该驱动电路板上与其电性连接,并对应容设于该激光设置区中,且所发射出的一光束路径穿过该透光窗口并与该进气沟槽形成正交方向;
一传感器,定位设置于该驱动电路板上与其电性连接,并对应容设于该进气沟槽与该激光组件所投射的该光束路径的正交方向位置处,供以对通过该进气沟槽且受该激光组件所投射光束照射的该气体中所含的微粒做检测;以及
一外盖,罩盖于该基座的该第一表面上,且具有一侧板,该侧板对应到该基座的该进气通口及该出气通口的位置分别设有一进气框口及一出气框口,该进气框口对应到该基座的该进气通口,该出气框口对应到该基座的该出气通口;
其中,该基座的该第一表面上罩盖该外盖,该第二表面上封盖该驱动电路板,以使该进气沟槽定义出一进气路径,该出气沟槽定义出一出气路径,借以该压电致动器加速导引该基座的该进气通口外部的该气体由该进气框口进入该进气沟槽所定义的该进气路径,并通过至少一该传感器上检测该气体中所含微粒的微粒浓度,且该气体通过该压电致动器导送,由该通气孔排入该出气沟槽所定义的该出气路径,最后自该基座的该出气通口至该出气框口排出。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电致动器包含:
一喷气孔片,包含一悬浮片及一中空孔洞,该悬浮片可弯曲振动,而该中空孔洞形成于该悬浮片的中心位置;
一腔体框架,承载叠置于该悬浮片上;
一致动体,承载叠置于该腔体框架上,包含一压电载板、一调整共振板及一压电板,该压电载板承载叠置于该腔体框架上,该调整共振板承载叠置于该压电载板上,以及该压电板承载叠置于该调整共振板上,供以接受电压而驱动该压电载板及该调整共振板产生往复式地弯曲振动;
一绝缘框架,承载叠置于该致动体上;以及
一导电框架,承载叠设置于该绝缘框架上;
其中,该喷气孔片固设该导气组件承载区,促使该喷气孔片外部定义出一空隙环绕,供以该气体流通,且该喷气孔片与该导气组件承载区底部间形成一气流腔室,而该致动体、该腔体框架及该悬浮片之间形成一共振腔室,通过驱动该致动体带动该喷气孔片产生共振,促使该喷气孔片的该悬浮片产生往复式地振动位移,供以吸引该气体通过该空隙进入该气流腔室再排出,实现该气体的传输流动。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气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电致动器更包含有至少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定位设置于该驱动电路板上且电性连接,容设于该出气沟槽中,供以对该出气路径所导出的该气体做检测。
CN202110034287.XA 2021-01-12 气体交换装置 Active CN114762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4287.XA CN114762786B (zh) 2021-01-12 气体交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4287.XA CN114762786B (zh) 2021-01-12 气体交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2786A true CN114762786A (zh) 2022-07-19
CN114762786B CN114762786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06779U (zh) * 2016-04-29 2016-09-28 深圳市本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新风***
CN106765846A (zh) * 2016-12-26 2017-05-31 苏州艾尔新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深层灭菌净化效果的新风净化器
CN110018091A (zh) * 2018-01-08 2019-07-16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检测装置
CN209877279U (zh) * 2019-04-28 2019-12-31 四川金叶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一种仓储用通风换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06779U (zh) * 2016-04-29 2016-09-28 深圳市本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新风***
CN106765846A (zh) * 2016-12-26 2017-05-31 苏州艾尔新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深层灭菌净化效果的新风净化器
CN110018091A (zh) * 2018-01-08 2019-07-16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检测装置
CN209877279U (zh) * 2019-04-28 2019-12-31 四川金叶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一种仓储用通风换气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文: "《微信电商这么做最赚钱》", 31 August 2015, 中国铁道出版社, pages: 164 - 16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1794B (zh) 氣體交換裝置
TWI805907B (zh) 氣體偵測及淨化裝置
US20220219107A1 (en) Gas evacuation device
CN114755203A (zh) 气体抽排装置
JP2022098445A (ja) 車内気体汚染の濾過方法
TWI797489B (zh) 室內空汙防治解決方法
CN116792842A (zh) 防治空污新风机
CN116481125A (zh) 防治空污吸尘器
EP4079548A1 (en) In-car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system
US20220280897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filtering indoor polluted gas
CN114762786A (zh) 气体交换装置
CN114762786B (zh) 气体交换装置
CN116510456A (zh) 防治空气污染清净机
JP2022098459A (ja) 車内空気汚染の防止及び解決方法
CN114646114A (zh) 智能室内空气污染防治解决方法
CN115013917A (zh) 室内气体污染检测过滤方法
TW202229030A (zh) 車內空汙防治解決方法
CN114643827B (zh) 车内空气污染防治解决方法
TWI839611B (zh)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US20220370946A1 (en)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device for baby carriage
TWI836330B (zh) 防治空污電風扇
TWI839674B (zh) 防治空污吸塵器
US11753060B2 (en) Purification device of baby carriage
CN113280446B (zh) 微型气体检测清净装置
CN113002275B (zh) 气体检测及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