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0364A - Rfid标签 - Google Patents

Rfid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0364A
CN114730364A CN202080079723.9A CN202080079723A CN114730364A CN 114730364 A CN114730364 A CN 114730364A CN 202080079723 A CN202080079723 A CN 202080079723A CN 114730364 A CN114730364 A CN 114730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fid tag
conductor
component
electrical length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97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嶋田卓朗
近藤亮太
井川太郎
松野下大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o Pap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o Pap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o Paper Corp filed Critical Daio Pap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30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0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3Antenna details
    • G06K19/07775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n-chi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5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adher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further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functioning as an identification ta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1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means for minimising adverse effects on the data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minimising Eddy currents induced in a proximate metal or otherwise electromagnetically interfering obj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3Antenna details
    • G06K19/07786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HF type, such as a dipo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3Antenna details
    • G06K19/07794Antenna detail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 booster or auxiliary antenna in addition to the antenna connected directly to the integra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01Q1/222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ed in active tags, i.e. provided with its own power source or in passive tags, i.e. deriving power from RF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0Two collinear substantially straight active elements; Substantially straight single active elements
    • H01Q9/24Shunt feed arrangements to single active elements, e.g. for delta ma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RFID标签具备:嵌体,其具有记录有识别信息的IC芯片、连接于IC芯片的环状导体、及连接于环状导体的天线部;磁片,其层叠在嵌体的贴附对象物侧;以及间隔层,其配置在磁片与贴附对象物之间。

Description

RFID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FID标签。
背景技术
为了物流管理或商品管理,贴附对象物所贴附的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标签已经普及。RFID标签具备IC芯片和电连接于IC芯片上的天线。RFID标签也称为无线标签、IC标签、RF-ID标签、RF标签。
在这样的RFID标签所贴附的贴附对象物是金属制的情况下,由于无法通过标签内的天线进行通讯,所以识别信息的读出发生故障。推测这是由于在金属位于RFID标签的周边时,从用于发送及接收数据的读写器送到RFID标签的电磁波在金属部作为过电流而损失,所以无法有效取得用于从IC芯片将数据再次回传到天线的能量。
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已知磁片的使用是有效的。通过在RFID标签与作为贴附对象物的金属之间夹入磁片,能够使天线所接受的电磁波在磁片内部进行循环,而有效地传输供给到IC芯片的能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深濑美纪子,武本聪,“UHF频带金属对应RFID标签用磁片的开发”,电制钢,第82卷1号,p.23~30,2011年。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相较于HF频带(13.56MHz,电磁感应方式),RFID标签的通讯所使用的频率带对于能够长距离通讯和一起读取多个对象物的UHF频带(电波方式)的需求较高。然而,在以往的RFID标签与金属之间夹入磁片的结构中,如果磁片较薄时可能无法利用UHF频带进行通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通讯性能的RFID标签。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RFID标签,其为贴附于贴附对象物的RFID标签,并具备:嵌体,其具有记录有识别信息的IC芯片、连接于上述IC芯片的环状导体、及连接于上述环状导体的天线部;磁片,其层叠在上述嵌体的上述贴附对象物侧;以及间隔层,其配置在上述磁片与上述贴附对象物之间。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升通讯性能的RFID标签。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的层叠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RFID标签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第1变形例的RFID标签的构成例的图。
图4是示出第2变形例的RFID标签的构成例的图。
图5是示出第3变形例的RFID标签的构成例的图。
图6是示出第4变形例的RFID标签的构成例的图。
图7是示出第5变形例的RFID标签的构成例的图。
图8是示出第6变形例的RFID标签的构成例的图。
图9是示出第7变形例的RFID标签的构成例的图。
图10是示出第8变形例的RFID标签的构成例的图。
图11是示出第9变形例的RFID标签的构成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比较例1~3的RFID标签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1~3的RFID标签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4是示出实施例4~6的RFID标签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5是示出实施例7~9的RFID标签的频率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为了方便对于说明的理解,针对各附图中的相同构成组件尽可能附上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X方向、Y方向、Z方向是互相垂直的方向。X方向是下述的天线部30的第一组件1、第二组件2的延伸方向。Y方向是下述的天线部30的第一组件1、第二组件2的排列方向。Z方向是RFID标签100的嵌体101、磁片102的层叠方向。此外,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有时Z正方向侧表现为上侧,而Z负方向侧表现为下侧。
图1是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的层叠剖面图。RFID标签100是贴附在贴附对象物200上的大致平面状的装置。如图1所示,RFID标签具备嵌体101、磁片102、及间隔层103。贴附对象物200例如是金属。金属除了铁、铝、铜等金属以外,也包含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等金属合金。
嵌体101是包含关于RFID标签100的功能的组件的部分,并且具有记录识别信息的IC芯片10、连接于IC芯片10的环状导体20、及连接于环状导体20的天线部30(参照图2)。嵌体101形成将铝片材利用干式层压贴附至例如PET膜上的天线部30,并且将IC芯片10实际安装到规定位置。
磁片102是含有磁性材料的片材,并且层叠在嵌体101的贴附对象物200侧。将例如不锈钢系合金等磁性粉末平均且定向分散至橡胶材、树脂等并进行揉合来形成磁片102。
间隔层103是将嵌体101及磁片102配置成与贴附对象物200仅分离此厚度的状态的组件。间隔层103层叠在磁片102的贴附对象物200侧,并且配置在磁片102与贴附对象物200之间。间隔层103优选形成为例如厚纸、合成树脂等纤维所形成的织布和非织造布、陶瓷玻璃等无机材料的片材等的绝缘体。此外,间隔层103优选为由能够根据外力而与嵌体101及磁片102一起任意地变形的材料来形成,由此在贴附对象物200的贴附面弯曲的情况下,能够易于贴附RFID标签100而提升通用性来构成,也优选为厚纸。另外,间隔层103的厚度优选为300μm~2mm的程度。如果厚度小于300μm,则RFID标签100的可通讯距离过短而导致通讯性能下降,此外,如果厚度大于2mm,则RFID标签100相对于贴附对象物200过于突出而导致物品不好使用。
间隔层103只要构造成能够至少将嵌体101及磁片102与贴附对象物200仅分离规定距离即可,也可以是图1所示的片材状的部材以外的构成。例如可以构成为设置从磁片102朝向贴附对象物200延伸的多个脚部,并且在磁片102与贴附对象物200之间设置空气层。
这样,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100具备:嵌体101,其具有记录有识别信息的IC芯片10、连接于IC芯片10的环状导体20、及连接于环状导体20的天线部30;磁片102,其层叠在嵌体101的贴附对象物200侧;以及间隔层103,其配置在磁片102与贴附对象物200之间。
通过此构成,在具有通讯功能的嵌体101与贴附对象物200之间隔着磁片102与间隔层103,通过磁片102,能够让天线所接收的电磁波在磁片102内部进行循环,而有效地传输供给到嵌体101的IC芯片10的能量。进一步,通过间隔层103,能够将嵌体101配置成与贴附对象物200分离,而能够抑制贴附对象物200对于通讯的影响。其结果能够提升RFID标签100的通讯性能。
此外,如果贴附对象物200是金属制,则由于以往的RFID标签无法利用标签内的天线进行通讯,所以识别信息的读出发生故障。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100能够通过上述的间隔层103的设置来抑制贴附对象物200对于通讯的影响,而能够不论贴附对象物200的种类来进行通讯。并且,在贴附对象物200是金属制时,提升通讯性能的效果变得特别明显。
图2是图1中的RFID标签100的平面图,并且是示出从嵌体101的上方观察的天线部30的图案的一例的图。RFID标签100的嵌体101具备:带状片材40;IC芯片10;环状导体20;以及天线部30。
片材40是将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制膜层叠多片而形成为带状的膜。IC芯片10、环状导体20及天线部30配置为夹持在例如所层叠的多个合成树脂制膜之间。
IC芯片10具有内部电容,通过天线部30具有的电感与IC芯片10的内部电容,构成匹配电路。
环状导体20是一种导电性配线图案,其沿Z轴方向俯视观察片材40的形状为1匝(turn)以下的环状(环状)。
环状导体20与IC芯片10及天线部30电连接。当利用读取器读取IC芯片10中记录的识别信息时,天线部30接收UHF频带的电波,例如920MHz附近的电波后,通过共振作用电流流动于环状导体20。由此,产生运行IC芯片10的电动势。IC芯片10运行后,IC芯片10中记录的识别信息通过IC芯片10编码化,编码化后的数据将920MHz附近的电波作为载波,无线传输至读取器等通讯装置。接收到该信号的读取器译码信号并传送到外部设备。这样,本实施例的RFID标签100是不具有用于保持和发送识别信息的电源(电池)的被动型电波式的无线标签。因此,相较于具有电池的主动型无线标签,由于不具有电池,可相应地实现小型化与低价格化。
天线部30是偶极天线,其构成为相对于无线通信用电波的频率(例如UHF频带的频率),在与IC芯片10之间表现出共振特性。天线部30具有整体相当于λ/2附近(λ是通讯波长)的电长度。
天线部30具有以下结构,即相对于例如920MHz附近(例如,860MHz至960MHz,更优选为915MHz至935MHz)的频率的电波,实现与IC芯片10的阻抗共轭匹配。天线部30具备2个导体部(导体部30A及导体部30B),作为实现与IC芯片10的阻抗共轭匹配的结构。导体部30A及导体部30B是导电性的配线图案,其连接于环状导体20,且从环状导体20朝彼此分离的方向延伸。导电性的配线图案可利用以下方法形成:利用铜箔、铝箔的冲压加工和蚀刻加工、及利用电镀而形成的方法、以及利用金属浆的丝网印刷、金属丝等以往的方法而形成;但此处是通过铝的蚀刻而形成。
导体部30A及导体部30B相对于通过IC芯片10的大致中心的虚拟线VL,形成为线对称。虚拟线VL是平行于XY平面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线。虚拟线VL也是将RFID标签100沿X轴方向的区域大致二等分的线。
导体部30A及导体部30B分别具有相当于λ/4附近(λ是通讯波长)的电长度。天线部30的阻抗匹配的条件为从负荷侧观察信号源时的阻抗、与从信号源侧观察负荷时的阻抗彼此呈复共轭。因此,如果从负荷侧的信号源阻抗Zs为Zs=Rs+jXs,当负荷阻抗Z1为Zl=Rs-jXs时,传递最大功率。
另外,导体部30A及导体部30B是相对于虚拟线VL呈线对称的形状,因此,以下说明导体部30A的构造。关于导体部30B的构造,通过反向读取导体部30A朝X轴方向的延伸方向,因而省略其说明。
导体部30A具备第一组件1、第二组件2、第三组件3及第四组件4。
第一组件1是从环状导体20朝X轴负方向延伸的曲折(蛇行)形状的导电性配线图案。第一组件1是曲折组件。
第一组件1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连接于环状导体20。第一组件1与环状导体20的连接处例如是环状导体20的Y轴正方向侧的周边部。第一组件1从其与环状导体20的连接处,相对于X轴负方向以规定角度(例如30°至60°)延伸一定距离,从一定距离延伸处进一步朝X轴负方向延伸。另外,第一组件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例,也可为例如从其与环状导体20的连接处相对于Y轴正方向延伸一定距离,从延伸一定距离处垂直弯曲并朝X轴负方向延伸的形状。
第一组件1连接于环状导体20的Y轴正方向侧的周边部,由此,整个天线部30的X轴方向的宽度变窄,能够实现纵宽度与横宽度的比率较小的RFID标签100。因此,即便在例如X轴方向的高度较小且标签贴纸较小的小容量的塑料瓶等上贴附该RFID标签100时,仍可将RFID标签100配置在不会妨碍塑料瓶的标签贴纸的商品等显示的区域。
另外,第一组件1与环状导体20的连接处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环状导体20的X轴负方向的周边部。利用此构造,可将第一组件1配置在环状导体20的X轴负方向侧的区域。因此,整个天线部30的Y轴方向的宽度变窄,能够实现细长形状的RFID标签100。因此,即便在例如X轴方向的高度较大的大容量的塑料瓶等上贴附该RFID标签100时,仍可将RFID标签100配置在不会妨碍塑料瓶的商品等显示的区域。
第二组件2例如是从环状导体20朝X轴负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的导电性配线图案。第二组件2是直线组件。
第二组件2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连接于第一组件1或环状导体20。
当第二组件2连接于第一组件1时,第二组件2连接于例如第一组件1与环状导体20的连接处附近。第二组件2从该连接处朝X轴负方向延伸一定距离。
当第二组件2连接于环状导体20时,第二组件2连接于例如环状导体20的Y轴正方向侧的周边部。
第二组件2可设置于第一组件1的Y轴负方向侧,也可设置于第一组件1的Y轴正方向侧。
如图2所示,当在第一组件1的Y轴负方向侧设置有第二组件2时,可有效利用环状导体20的X轴负方向侧的区域。因此,能够实现纵宽度与横宽度的比率较小的RFID标签100。
另外,第二组件2与第一组件1之间的间隙(Y轴方向上的分离距离),如果设定为例如0.5mm至2.0mm的值,则容易取得天线与IC芯片的阻抗的复共轭,因而优选。该距离变得过大,则阻抗的实数部变大,难以取得与IC芯片的复共轭。第二组件2是主部,第一组件1是副部。
第三组件3是钩形导电性配线图案,其从第二组件2的X轴负方向的前端,朝与第二组件2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第三组件3是钩组件。第三组件3可为U字形状图案,也可为L字形状图案。
另外,第二组件2与第三组件3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为钩形状。
如图2所示,第三组件3从第二组件2的X轴负方向的前端,朝Y轴负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后,沿X轴正方向垂直弯折,并朝向环状导体20延伸一定距离。通过此形状,能够有效利用环状导体20的X轴负方向侧的区域。因此,能够实现纵宽度与横宽度的比率较小的RFID标签100。
在第三组件3朝向环状导体20延伸的部分与第二组件之间形成有间隙。此间隙(Y轴方向上的分离距离)设定为例如1.0mm至30.0mm的值。此间隙中设置有多个第四组件4。
第四组件4是导电性配线图案,其从第二组件2朝向第三组件3延伸,与第二组件2及第三组件3共同形成格子形状的图案。第四组件4是格子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使用5个第四组件4,但第四组件4的数量为1个以上即可。相邻的第四组件4的X轴方向的间隔如果设定为例如1.0mm至30.0mm的值,则可通讯的频段被宽带带化,且通讯距离延长,因而优选。
各组件的电长度如下设定。
例如,第一组件1的长度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此时,第二组件2的长度和第三组件3的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设定为与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另外,替代第一组件1,第二组件2的电长度也可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此时,第一组件1的电长度和第三组件3的电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设定为与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此时的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此外,替代第一组件1,第二组件2的电长度与L字(倒L字)形状的第三组件3的电长度的合计值也可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此时,第一组件1的电长度设定为与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此时的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此外,替代第一组件1,第二组件2的电长度、第三组件3的电长度及第四组件4(例如三个第4组件4内的任一个)的电长度的合计电长度也可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此时,第一组件1的电长度设定为与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此时的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100,通过组合形状不同的多个天线组件、或组合电长度不同的多个组件,从而能够提高天线部30中的电波的接收强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100可以为如下构成。对与RFID标签100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描述不同的部分。
图3是示出第1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1的构成例的图。RFID标签100-1构成为从第一组件1至第二组件2的Y轴方向上的距离变大。在RFID标签100-1中,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之间的间隙如果设定为例如2.0mm至5.0mm的值,则易于获取天线与IC芯片的复共轭,因而优选。如果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之间的间隙变成5.0mm以上,则天线的电阻变高,通讯距离可能会减少。
根据RFID标签100-1,可获得与RFID标签100同样的效果。此外根据RFID标签100-1,例如,当由于制造公差而导致曲折形状的第一组件1的上下宽度不均匀时,由于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的间隙扩大,可抑制第一组件1对第二组件2的接触。因此,不需要第一组件1等的制造公差的管理。此外,由于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的间隙扩大,各配线图案的制造变得容易。其结果为RFID标签100-1的产量提高,且可降低制造成本。
图4是示出第2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2的构成例的图。RFID标签100-2相较于RFID标签100,省略第一组件1。各组件的电长度如下设定。
例如,第二组件2的长度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此时,第三组件3的长度设定为与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另外,替代第二组件2,第三组件3的电长度也可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此时,第二组件2的长度设定为与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此外,替代第二组件2,第三组件3的电长度、及第四组件4(例如三个第四组件4中的任一个)的电长度的合计电长度也可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此时,第二组件2的电长度设定为与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此时的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根据RFID标签100-2,通过组合电长度与形状都不同的多个组件,从而能够获得与RFID标签100同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RFID标签100-2,例如,由于不需要第一组件1,因此,不仅不需要第一组件1等的制造公差的管理,而且结构也得到简化。其结果为RFID标签100-2的产量提高,且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图5是示出第3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3的构成例的图。RFID标签100-3相较于RFID标签100-2,第四组件4的数量较少。
根据RFID标签100-3,通过组合电长度与形状都不同的多个组件,从而能够获得与RFID标签100同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RFID标签100-3,例如,能够降低第四组件4的数量,不仅相应地不需要制造公差的管理,结构也得到了简化。其结果为RFID标签100-3的产量提高,且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图6是示出第4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4的构成例的图。RFID标签100-4相较于RFID标签100-3,使用第五组件5以替代第三组件3及第四组件4。第二组件2是主部,第五组件5是副部。
第五组件5是一种导体,其以从作为直线组件的第二组件2的中途分支的方式连接于第二组件2,与第二组件2平行地延伸。第五组件5是分支组件。
第五组件5对于第二组件2的连接点例如是从第二组件2与环状导体20的连接点分离规定距离的位置。如果规定距离设定为例如5.0mm至100.0mm的值,则天线的电阻不会过高,因而优选。
在第二组件2与第五组件5沿与环状导体20侧相反方向延伸的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此间隙(Y轴方向上的分离距离)如果设定为例如1.0mm至30.0mm的值,则天线的电阻不会过高,因而优选。另外,此间隙中,也可设置上述第四组件4。
各组件的电长度如下设定。
例如,第二组件2的长度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此时,第五组件5的长度设定为与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此外,替代第二组件2,第五组件5的电长度也可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此时,第二组件2的电长度设定为与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此时的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根据RFID标签100-4,通过组合电长度与形状都不同的多个组件,从而能够获得与RFID标签100同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RFID标签100-4,能够省略第四组件4,不仅相应地不需要制造公差的管理,结构也得以简化。其结果为RFID标签100-4的产量提高,且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RFID标签100-4,由于是易于调整第五组件5的分支位置的结构,也即是容易调整从第二组件2拉出第五组件5的位置的结构,因此,可使RFID标签100-4的设计条件具有自由度。例如,当贴附对象物200是必须极力缩小RFID标签100-4的表面积的特殊形状容器时,预期为第二组件2的下侧(Y轴负方向侧)的区域变窄。此时,极力将第五组件5的分支位置靠近环状导体20后,通过缩短沿第五组件5的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的长度,也能够应用于特殊的容器。因此,可应用RFID标签100-4的容器增加,RFID标签100-4的生产量能够相应地增加,能够进一步降低RFID标签100-4的制造单价。
图7是示出第5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5的构成例的图。RFID标签100-5相较于RFID标签100-4,第五组件5得以省略。RFID标签100-5具有一种具备第二组件2的简易的结构,来取代组合有电长度与形状都不同的多个组件而成的结构。
RFID标签100-5的第二组件2是一种直线形状导体,其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的倍数的电长度。
本申请发明人确认到由RFID标签100-5所达成的与读取器之间的通讯距离,相较于由RFID标签100至100-4所达成的与读取器之间的通讯距离,有变短的倾向,但是至少能够确保实用上的通讯距离(例如1m至7m左右)。另外,即便通讯距离变短时,通过例如在搬运容器的皮带输送机上配置读取器,能够读取识别信息,因此可灵活运用于全部商品的库存管理等。
认为RFID标签100-5的阻抗特性优异的理由在于:使天线组件为直线形状,由此,相较于仅利用曲折形状的天线组件的情况,天线组件与液体之间的电耦合变弱。
以往,为了确保天线部30的无线通信所需要的电长度,大多会采用曲折形状的天线组件、环形天线组件等。但是,如果利用这种天线组件,则与液体的电耦合增强,阻抗特性大幅紊乱,由此,无法确保所期望的天线性能。因此以往采用以下措施:通过在天线组件与容器之间设置间隔物,增加从天线组件直至液体的距离以降低电耦合;以及通过在天线组件与容器之间***金属制片材以降低电耦合等。
根据第5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5,不需要这种措施,因此,RFID标签100-5的制造的管理变得容易,且能够大幅降低制造RFID标签100-5的制造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能够实现大幅降低RFID标签100-5的制造成本。
图8是示出第6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6的构成例的图。RFID标签100-6相较于第3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3,第四组件4被省略。
本申请发明人确认到由RFID标签100-6所达成的与读取器之间的通讯距离与由RFID标签100-3所达成的与读取器之间的通讯距离相等。
根据RFID标签100-6,例如,能够省略第四组件4,不仅相应地不需要制造公差的管理,且结构也得以简化。其结果为RFID标签100-6的产量提高,且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图9是示出第7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7的构成例的图。RFID标签100-7相较于RFID标签100,第三组件3及第四组件4被省略。当第一组件1是主部时,第二组件2成为副部;而当第二组件2是主部时,第一组件1成为副部。
各组件的电长度如下设定。
例如,第一组件1的长度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此时,第二组件2的长度设定为与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另外,替代第一组件1,第二组件2的电长度也可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此时,第一组件1的电长度设定为与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此时的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根据RFID标签100-7,例如,能够省略第三组件3及第四组件4,不仅相应地不需要制造公差的管理,且结构也得以简化。其结果为RFID标签100-7的产量提高,且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图10是示出第8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8的构成例的图。RFID标签100-8相较于RFID标签100,使用第五组件5来替代第三组件3及第四组件4。当第一组件1是主部时,第二组件2成为副部;而当第二组件2是主部时,第一组件1成为副部。
各组件的电长度如下设定。
例如,当第一组件1的长度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时,第二组件2的长度、及第五组件5的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设定为与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此外,当第二组件2的长度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的电长度时,第一组件1的长度、及第五组件5的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设定为与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此外,当第五组件5的电长度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4的倍数时,第一组件1的电长度、及第二组件2的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设定为与λ/4的倍数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例如是使用频率的波长的λ/3.5至λ/4.5的范围。
根据RFID标签100-8,例如能够省略第四组件4,不仅相应地不需要制造公差的管理,且结构也得以简化。其结果为RFID标签100-8的产量提高,且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图11是示出第9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9的构成例的图。与图4所示的RFID标签100-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RFID标签100-9中,第四组件4的数量增加。
根据RFID标签100-9,通过组合电长度不同的多个组件,可提高天线部30中的电波的接收强度。尤其通过第四组件4的数量增加,即便在水中的用途时,仍可进一步提高天线部30中的电波的接收强度。
另外,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至100-9中的各个不仅可应用于UHF频带的电波,也可应用于VHF频带、SHF频带等电波。当RFID标签100至100-9的使用频率为UHF频带的频率,例如860至960MHz、915至925MHz等时,UHF频带比VHF频带的频率高,因此,波长变短,利于天线的小型化。因此,通过使RFID标签100至100-9为适于UHF频带的电波的形状,能够实现IC芯片10的小型化,且可获得内存容量小且便宜的无线标签。
此外,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至100-9中的各个可应用于电磁感应式的无线标签、电波式的无线标签中的任意一者。尤其,当将RFID标签100至100-9分别应用于电波式的无线标签时,可确保与读取器之间的规定的无线通信距离。规定的无线通信距离例如是0m至20m的范围。
另外,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RFID标签100至100-9,在当RFID标签100至100-9存在的周围为空气中(大气中)与水中的任意一者时,仍可利用UHF频带、VHF频带、SHF频带等的电波来实现无线通信。
另外,实施方式的RDID标签100可以至少利用嵌体101、磁片102、间隔层103以这样的顺序层叠而形成,而天线部30的天线图案也可以是与上述RFID标签100至100-9不同的形状。
[实施例1]
以下,举出比较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将嵌体101、厚度80μm的磁片102、及厚度550μm的厚纸制的间隔层103进行层叠以制成如图1所示的RFID标签100。嵌体101形成将10μm的铝片材利用干式层压贴附至厚度38μm的PET膜上的天线部30,并且将IC芯片10实际安装到规定位置。天线部30的天线图案是如图2所示的形状。
在将这样制成的RFID标签100贴附在SUS板的贴附对象物200上的状态下,使用RFID标签性能检查装置(Tagformance Pro,Voyantic公司制)来测量RFID标签100的频率特性。测量时的无线通信用电波的测定频率带是700至1200MHz,EIRP(EquivalentIsotropically Radiated Power:等效全向辐射功率)是3.28W。
[实施例2]
除了磁片102的厚度是120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成RFID标签100,并测量频率特性。
[实施例3]
除了磁片102的厚度是200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成RFID标签100,并测量频率特性。
[比较例1]
除了没有间隔层10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成RFID标签100。也就是说,将嵌体101与厚度80μm的磁片102进行层叠以制成RFID标签。此外,针对所制成的RFID标签,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手法来测量频率特性。
[比较例2]
除了没有间隔层103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成RFID标签,并测量频率特性。
[比较例3]
除了没有间隔层103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成RFID标签,并测量频率特性。
图12是示出比较例1~3的RFID标签的频率特性的图。图12中的(a)表示比较例1,(b)表示比较例2,(c)表示比较例3的频率特性。各图的横轴表示无线通信用电波的频率,纵轴表示从RFID标签100至读取器的可通讯距离。在图12中,没有图标特性的图形的频率带表示RFID标签100与读取器之间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磁片102最厚的比较例3在约920MHz以下的频率带不能进行无线通信,而第二厚的比较例2与最薄的比较例3在约1020MHz以下的频率带不能进行无线通信。这样,在比较例1~3的磁片102较薄的情况下,无法在UHF频带处进行通讯。
图13是示出实施例1~3的RFID标签100的频率特性的图。图13中的(a)表示实施例1,(b)表示实施例2,(c)表示实施例3的频率特性。各图的横轴及纵轴与图12同样。如图13所示,相较于比较例1~3,在实施例1~3中,能够通讯的频率带延伸到较低频率侧,而具有不论磁片102的厚度如何都可以在UHF频带处充分进行通讯的特性。
从图12及图13所示的试验结果来看,表示出将间隔层103配置在RFID标签100的嵌体101及磁片102与作为贴附对象物200的SUS板之间时,能够将可通讯的频率带延伸到低频率侧,即使贴附对象物200是金属也可以在UHF频带处充分进行通讯,而能够有效提升RFID标签100的通讯性能。
进一步举出实施例4~9来说明间隔层103的厚度的影响。
[实施例4]
除了间隔层103的厚度增加2倍成为1100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成RFID标签100,并测量频率特性。
[实施例5]
除了间隔层103的厚度增加2倍成为1100μm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成RFID标签100,并测量频率特性。
[实施例6]
除了间隔层103的厚度增加2倍成为1100μm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成RFID标签100,并测量频率特性。
[实施例7]
除了间隔层103的厚度增加3倍成为1650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成RFID标签100,并测量频率特性。
[实施例8]
除了间隔层103的厚度增加3倍成为1650μm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成RFID标签100,并测量频率特性。
[实施例9]
除了间隔层103的厚度增加3倍成为1650μm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成RFID标签100,并测量频率特性。
图14是示出实施例4~6的RFID标签100的频率特性的图。图14中的(a)表示实施例4,(b)表示实施例5,(c)表示实施例6的频率特性。各图的横轴及纵轴与图12同样。如图14所示,相较于实施例1~3,在实施例4~6中,能够通讯的频率带延伸到较低频率侧,而具有不论磁片102的厚度如何都可以在UHF频带处充分进行通讯的特性。
图15是示出实施例7~9的RFID标签100的频率特性的图。图15中的(a)表示实施例7,(b)表示实施例8,(c)表示实施例9的频率特性。各图的横轴及纵轴与图12同样。如图15所示,相较于实施例4~6,在实施例7~9中,能够通讯的频率带进一步延伸到较低频率侧,而具有不论磁片102的厚度如何都可以在UHF频带处充分进行通讯的特性。
从图13至图15所示的试验结果来看,显示出间隔层103的厚度增加,而RFID标签100的嵌体101及磁片102与作为贴附对象物200的SUS板的距离也增加,而能够通讯的频率带进一步延伸到低频率侧,并且能够有效地进一步提升RFID标签100的通讯性能。
以上,一边参照具体例,一边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非限定于这些具体例。只要具备本公开的特征,即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适当设计变更加入这些具体例,也包含在本公开的范围中。上述各具体例所具备的各组件以及其配置、条件、形状等并不限定于所例示的情况,并且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只要不发生技术上的矛盾,能够适当地改变上述各具体例所具备的各要素的组合。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11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209103号的优先权,将2019-209103号的全部内容援用至本国际申请中。
符号说明
1:第一组件
2:第二组件
3:第三组件
4:第四组件
5:第五组件
10:IC芯片
20:环状导体
30:天线部
30A:导体部
30B:导体部
31:组件
40:片材
100:RFID标签
100-1:RFID标签
100-2:RFID标签
100-3:RFID标签
100-4:RFID标签
100-5:RFID标签
100-6:RFID标签
100-7:RFID标签
100-8:RFID标签
100-9:RFID标签
101:嵌体
102:磁片
103:间隔层
200:贴附对象物

Claims (14)

1.一种RFID标签,其为贴附于贴附对象物的RFID标签,并具备:
嵌体,其具有记录有识别信息的IC芯片、连接于所述IC芯片的环状导体、及连接于所述环状导体的天线部;
磁片,其层叠在所述嵌体的所述贴附对象物侧;以及
间隔层,其配置在所述磁片与所述贴附对象物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标签,其中,所述贴附对象物是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RFID标签,其中,所述间隔层由绝缘体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RFID标签,其中,所述间隔层由能够根据外力而与所述嵌体及所述磁片一起任意地变形的材料来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RFID标签,其中,所述天线部具有两个直线组件,所述直线组件为直线形状导体,并从所述环状导体朝彼此分离的方向延伸,且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的倍数的电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RFID标签,其中,所述天线部具有主部与副部,所述主部为导体,其连接于所述环状导体,并从所述环状导体朝彼此分离的方向延伸,所述副部为导体,其以从所述主部的中途分支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部,并与所述主部平行地延伸;
所述主部与所述副部中的一者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的倍数的电长度,另一者设定为与所述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RFID标签,其中,所述天线部具有主部与副部,所述主部为导体,其连接于所述环状导体,并从所述环状导体朝彼此分离的方向延伸,所述副部为连接于所述环状导体的曲折形状的导体;
所述主部与所述副部中的一者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的倍数的电长度,另一者设定为与所述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RFID标签,其中,所述天线部是格子形状的导体,其连接于所述环状导体,并从所述环状导体朝彼此分离的方向延伸,且设定为使用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的倍数的电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FID标签,其中,所述天线部具备分支组件,所述分支组件为导体,其以从所述直线组件的中途分支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直线组件,并与所述直线组件平行地延伸;
所述分支组件的长度设定为与所述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FID标签,其中,所述天线部具备钩组件,所述钩组件为钩形状导体,其设置于所述直线组件的前端,并从所述直线组件的前端朝与所述直线组件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所述钩组件的长度设定为与所述电长度不同的电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RFID标签,其中,所述天线部具备格子组件,所述格子组件为导体,其从所述直线组件朝向所述分支组件延伸,且与所述直线组件和所述分支组件共同形成格子形状的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RFID标签,其中,所述天线部具备格子组件,所述格子组件为导体,其从所述直线组件朝向所述钩组件延伸,且与所述直线组件和所述钩组件共同形成格子形状的图案。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RFID标签,其使用频率为UHF频带的频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RFID标签,其为电波式的无线标签。
CN202080079723.9A 2019-11-19 2020-11-11 Rfid标签 Pending CN1147303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9103 2019-11-19
JP2019209103A JP7377490B2 (ja) 2019-11-19 2019-11-19 Rfidタグ
PCT/JP2020/042125 WO2021100576A1 (ja) 2019-11-19 2020-11-11 Rfidタ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0364A true CN114730364A (zh) 2022-07-08

Family

ID=75965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9723.9A Pending CN114730364A (zh) 2019-11-19 2020-11-11 Rfid标签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1658A1 (zh)
EP (1) EP4064128A4 (zh)
JP (1) JP7377490B2 (zh)
CN (1) CN114730364A (zh)
TW (1) TW202139066A (zh)
WO (1) WO20211005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169178A1 (en) * 2022-11-17 2024-05-23 Hid Global Corp. On-metal rfid ta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1772A (ja) * 2000-05-22 2001-11-30 Sony Corp 非接触型情報授受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4530140B2 (ja) 2004-06-28 2010-08-25 Tdk株式会社 軟磁性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ンテナ装置
JP2006268349A (ja) * 2005-03-23 2006-10-05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電子タグ
EP1865574B1 (en) * 2005-04-01 2015-06-17 Fujitsu Frontech Limited Rfid tag applicable to metal and rfid tag section of the same
DE102005031579A1 (de) * 2005-07-06 2007-01-11 Bayer Technology Services Gmbh Befestigungsmittel für Transponder zur Identifikation von metallischen oder metallhaltigen Objekten über funkbasierte Transpondertechnologie (RFID)
TWI491103B (zh) * 2007-03-30 2015-07-01 Nitta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mprovement sheet body, wireless IC tag, antenn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4936231B2 (ja) * 2008-03-24 2012-05-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グラベル・磁性体シート作成装置
JP4796180B2 (ja) * 2009-02-23 2011-10-19 株式会社日立情報システムズ Rfidタグ
EP2302567B1 (en) * 2009-09-17 2015-11-11 Nxp B.V. Surface-tolerant RFID transponder device
DE202009012901U1 (de) * 2009-09-23 2010-02-11 Schreiner Group Gmbh & Co. Kg Transponderetikett zum Aufbringen auf einen metallischen Untergrund
JP5672874B2 (ja) * 2010-09-09 2015-02-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タグ及びrfidシステム
TWI424357B (zh) * 2011-01-11 2014-01-21 China Steel Corp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holder
JP6142873B2 (ja) * 2012-06-13 2017-06-0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非接触icラベルおよび銘板
US9983651B2 (en) * 2013-07-15 2018-05-29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Low-power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authentication
JP2016082375A (ja) 2014-10-16 2016-05-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無線通信媒体
US10373045B2 (en) * 2016-12-01 2019-08-06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Coupling of RFID straps to antenna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agnetic and electric fields
JP7272765B2 (ja) 2018-06-05 2023-05-12 株式会社コロプラ ゲーム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82019A (ja) 2021-05-27
WO2021100576A1 (ja) 2021-05-27
TW202139066A (zh) 2021-10-16
US20220391658A1 (en) 2022-12-08
EP4064128A4 (en) 2023-12-20
EP4064128A1 (en) 2022-09-28
JP7377490B2 (ja)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2764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wireless device
US9016592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US8668151B2 (en) Wireless IC device
EP2071495B1 (en) Wireless ic device
CN100568270C (zh) 射频识别标签及其制造方法
US9627128B2 (en) Antenna modu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tenna module
EP2458530B1 (en) Transponder tagged object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ing
JP5223584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204390266U (zh) 天线模块
US10522911B2 (en) Antenna device, card-type information mediu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US12039394B2 (en) RFID tag, pet bottle, and antenna
CN114730364A (zh) Rfid标签
EP2453394B1 (en) RF tag comprising a resonant circuit structure
CN211655071U (zh) 卡式无线通信设备
JP5230302B2 (ja) 無線icタグ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321874B1 (ko) Nfc 소형화 안테나 및 이를 이용한 rfid 태그
CN113748431B (zh) Rfid标签及天线
JP6518904B1 (ja) 無線通信端末
WO2021124065A1 (en) Rfid tag arrangement with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characterist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