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7366A - 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网络侧、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网络侧、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7366A
CN114727366A CN202210507873.6A CN202210507873A CN114727366A CN 114727366 A CN114727366 A CN 114727366A CN 202210507873 A CN202210507873 A CN 202210507873A CN 114727366 A CN114727366 A CN 114727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code
slice
identification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78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文浩
戴国华
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078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273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27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73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网络侧、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网络侧,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与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将终端接入第一网络切片。应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扩展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提升网络切片的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网络侧、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新兴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网络侧、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网络切片功能是5G网络的一大特色,也是5G定制网重要的能力基础,但大量存量的终端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只能接入默认的单一网络切片,这不利于网络切片的应用和定制的推广,大大限制了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网络侧、终端及存储介质,以扩展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应用于网络侧,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将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若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标识平台,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
接收所述标识平台反馈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
若所述网络侧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若所述网络侧未存储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标识平台发送针对所述终端的业务切换请求,所述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并将所述第二标识码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终端将所述终端绑定的所述第一标识码更新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切换请求还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码为所述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融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前,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前,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网络侧,以使所述网络侧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将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的步骤,包括:
获取标识平台发送的包含有所述第一切片参数的所述第一标识码;
将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终端进行绑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终端进行绑定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软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或者,
在预先设置在所述终端中的标识芯片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标识平台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所述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
接收所述标识平台反馈的所述第二标识码;
将所述终端绑定的所述第一标识码更新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切换请求还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码为所述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融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前,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前,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所述***包括网络侧和终端;
所述终端,被配置为获取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网络侧;
所述网络侧,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终端绑定的所述第一标识码;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将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还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之后,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标识平台;
所述网络侧,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所述标识平台;
所述标识平台,被配置为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
所述网络侧,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标识平台反馈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具体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
若所述网络侧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若所述网络侧未存储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具体被配置为获取标识平台发送的包含有所述第一切片参数的所述第一标识码;将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终端进行绑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具体被配置为在所述终端的软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或者,
在预先设置在所述终端中的标识芯片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识平台,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网络侧或所述终端发送的业务切换请求,所述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并将所述第二标识码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终端进行绑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切换请求还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所述标识平台,还被配置为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融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前,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前,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网络侧,所述网络侧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接入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还包括:
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标识平台,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接收所述标识平台反馈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具体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若所述网络侧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所述网络侧未存储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还包括:
更新单元,被配置为向标识平台发送针对所述终端的业务切换请求,所述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并将所述第二标识码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终端将所述终端绑定的所述第一标识码更新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切换请求还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码为所述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融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前,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前,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网络侧,以使所述网络侧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将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被配置为获取标识平台发送的包含有所述第一切片参数的所述第一标识码;将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终端进行绑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被配置为:在所述终端的软用户身份识别单元SIM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或者,在预先设置在所述终端中的标识芯片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标识平台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所述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标识平台反馈的所述第二标识码;
更新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终端绑定的所述第一标识码更新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切换请求还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码为所述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融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前,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前,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指令,以执行上述应用于网络侧的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步骤。
第七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指令,以执行上述应用于终端的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步骤。
第八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网络侧的任一所述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步骤,或实现上述应用于终端的任一所述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步骤。
第九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应用于网络侧的任一所述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或执行上述应用于终端的任一所述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
当然,实施本公开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第五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第六种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第七种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与标识码的绑定和终端接入网络切片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切片参数更新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公开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中出现的词语进行解释说明。
网络切片:是将一个物理切割成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的网络,每一个都可获得逻辑独立的网络资源,且各切片之间可相互隔离。
5G定制网:是以5G网络为基础,对连接、计算、智能等全部数字化能力的“融合定制”。
标识码:是一种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或虚拟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切片参数:本公开实施例中是指与网络切片对应的网络切片信息,包括S-NSSAI(Singl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单个网络切片选择协助信息)、Configured(已配置的)-NSSAI和Requested(请求的)NSSAI等切片信息。
终端标识信息:包括终端设备序列号、载体ID(Identity,标识)、载体密钥、安全证书和标识编码前缀等信息。
软SIM(Solf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软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智能卡,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数字移动电话机必须装上此卡方能使用;软SIM就是将SIM卡芯片化,可以根据需要写入运营商讯息,从而做到让手机用户“自由”地切换运营商,不再需要像以往一样调换SIM卡才能调换运营商的窘境。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连接:在5G网络中,PDU连接是用于使用户设备(如终端)和数据网络(即网络侧)之间交换PDU数据包的连接,本公开实施例中用于终端接入网络切片。
网络切片功能是5G网络的一大特色,也是5G定制网重要的能力基础,但终端对于切片的支持能力一直存在瓶颈。传统技术中,行业类终端的应用场景相对单一,终端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只能接入默认的单一网络切片,这不利于网络切片的应用和定制的推广,大大限制了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该方法中,终端向网络侧发送与终端绑定的标识码(如第一标识码),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根据第一标识码中包含的切片参数(即第一切片参数),可以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网络切片(即第一网络切片),随后,网络侧可以将终端接入该第一网络切片。上述网络切片接入方法中,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即使终端本身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向网络侧传递标识码,将需要接入的网络切片的切片参数传递给网络侧,进而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这赋予了终端支持网络切片的能力,利于网络切片的应用和定制的推广,扩展了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的终端,通过将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无需在终端上新增切片模块,这在满足终端接入网络切片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的改造成本。
另外,在网络侧和终端之间,以标识码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直接传递切片参数而导致的信息被暴露和篡改,提高了切片参数传输的安全性,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的安全性。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该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应用于网络侧,网络侧可以为基站或其他管理终端接入网络切片的设备,对此不进行限定。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网络侧接收终端发送的与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同网络切片,切片参数不同,相应的标识码不同。终端需要接入一网络切片(如第一网络切片)时,该终端与包含第一网络切片的第一切片参数的第一标识码绑定。终端将与其绑定的第一标识码发送给网络侧,网络侧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标识码。
步骤S12,网络侧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网络侧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标识码,可以从第一标识码中解析得到第一切片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同的切片参数对应于不同的网络切片,如第一切片参数对应于第一网络切片,第二切片参数对应于第二网络切片。网络侧根据第一标识码中的第一切片参数,可以确定与该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步骤S13,网络侧将终端接入第一网络切片。
网络侧在确定第一网络切片之后,将终端接入第一网络切片,例如,网络侧可根据第一网络切片,建立与第一网络切片对应的PDU连接。该PDU连接可用于打通网络侧和终端之间的网络切片业务通道,以辅助终端接入网络切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向网络侧发送与终端绑定的标识码(如第一标识码),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根据第一标识码中包含的切片参数(即第一切片参数),可以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网络切片(即第一网络切片),随后,网络侧可以将终端接入该第一网络切片。上述网络切片接入方法中,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即使终端本身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向网络侧传递标识码,将需要接入的网络切片的切片参数传递给网络侧,进而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这赋予了终端支持网络切片的能力,利于网络切片的应用和定制的推广,扩展了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的终端,通过将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无需在终端上新增切片模块,这在满足终端接入网络切片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的改造成本。
另外,在网络侧和终端之间,以标识码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直接传递切片参数而导致的信息被暴露和篡改,提高了切片参数传输的安全性,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1-步骤S25,步骤S21、步骤S24和步骤S25与上述步骤S11-步骤S1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2,网络侧判断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是,则执行步骤S23。
本公开实施例中,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可以先判断网络侧是否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确定网络侧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执行步骤S23。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侧中可以存储有标识码与切片参数的对应关系。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网络侧可以判断网络侧是否存储有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以判定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网络侧存储有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网络侧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网络侧未存储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网络侧不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网络侧只需对其存储空间进行检测,便可快速确定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这种方法简单且便捷。
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判定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例如,检测网络侧是否存储有标识码解析算法,该标识码解析算法与标识码融合算法对应,标识码融合算法用于将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若网络侧存储有标识码解析算法,则确定网络侧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否则,确定网络侧不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步骤S23,网络侧解析第一标识码,获得第一切片参数。
若网络侧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网络侧解析第一标识码,从第一标识码中获得第一切片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网络侧解析第一标识码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网络侧可以预先存储与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并依据接收到的第一标识码,查询与其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这种情况下,网络侧不受第一标识码的生成方式的限制,也就是,网络侧即使不知道第一标识码的生成方式,也可以得到与其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扩展了本方案的适用范围。并且,网络侧不需要对第一标识码进行解码,节省了网络侧的计算资源。
网络侧还可以依据第一标识码的生成方式,对第一标识码进行解码,得到第一切片参数。这种情况下,网络侧可以不存储第一标识码和第一切片参数的对应关系,节省了网络侧的空间资源。并且,即使接收到新的标识码,网络侧也不需要进行任何改动,对新的标识码进行解码,即可得到新的标识码中包含的切片参数。网络侧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解析第一标识码,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切片参数包含在标识码中,如第一切片参数包含在第一标识码中,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之后,需判断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是,则网络侧解析第一标识码,获得第一切片参数。这样,在网络侧和终端之间,以标识码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直接传递切片参数而导致的信息被暴露和篡改,提高了切片参数传输的安全性,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31-步骤S37,步骤S31、步骤S32和步骤S35-步骤S37与上述步骤S21-步骤S25相同,在步骤S32中,网络侧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5,网络侧不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3。
步骤S33,网络侧将第一标识码发送至标识平台,以使标识平台解析第一标识码,获得第一切片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标识平台可以对标识码进行生成、分配和解析,标识平台可以是具有这些功能的标识节点或标识管理平台等,对此不进行限定。
网络侧不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网络侧未存储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或者网络侧所存储的解析第一标识码的方式与第一标识码的生成方式不同等。
若网络侧不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将第一标识码发送至标识平台。标识平台可以对接收到的第一标识码进行解析,得到第一标识码中包含的第一切片参数。
步骤S34,网络侧接收标识平台反馈的第一切片参数。随后执行步骤S36。
标识平台在解析得到第一切片参数后,将第一切片参数发送给网络侧。网络侧接收标识平台反馈的第一切片参数。随后,网络侧确定与第一切片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网络侧将终端接入第一网络切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若网络侧不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将第一标识码发送至标识平台,标识平台解析第一标识码,获得第一切片参数。这样,在网络侧不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对第一标识码进行解析,增加了解析第一标识码的途径,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41-步骤S44,步骤S41-步骤S43与上述步骤S11-步骤S1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4,网络侧向标识平台发送针对终端的业务切换请求,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标识平台获取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并将第二标识码发送给终端,终端将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更新为第二标识码。
本公开实施例中,网络侧向标识平台发送针对终端的业务切换请求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用户需要进行业务变更,也就是终端接入的网络切片需要变更,或者,用户的业务未变更,但终端接入的网络切片对应的切片参数有变化等。
在上述情况下,均需对终端接入的网络切片对应的切片参数进行更新,也就是,对终端接入的网络切片进行更新。因此,在出现上述情况时,网络侧可以触发更新,网络侧向标识平台发送针对终端的业务切换请求,业务切换请求中包含新的网络切片(即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
标识平台在接收到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之后,可以依据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确定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这里,第二网络切片和第一网络切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而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和第一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不同。
标识平台依照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并将第二标识码发送给终端。由于第二切片参数与第一切片参数不同,所以第二标识码与第一标识码不同。终端将其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更新为第二标识码。随后,网络侧可接收终端发送的与终端绑定的第二标识码,第二标识码包含第二切片参数,网络侧确定与第二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二网络切片,网络侧将终端接入第二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切换请求还可以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第二标识码。
同样的,这种生成标识码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第一标识码,即标识平台可以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第一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第一标识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第二标识码。这样,网络侧和终端以第二标识码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直接传递第二切片参数而导致的信息被暴露或篡改,提高了切片参数传输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设融合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第二切片参数在前,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终端标识信息在前,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
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对预设融合方式并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标识平台生成标识码的方式与标识平台或网络侧解析标识码的方式一致即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切片参数以上述预设融合方式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可以使切片参数不易暴露或被篡改,增加了切片参数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安全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向网络侧发送与终端绑定的标识码(如第一标识码),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根据第一标识码中包含的切片参数(即第一切片参数),可以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网络切片(即第一网络切片),随后,网络侧可以将终端接入该第一网络切片。上述网络切片接入方法中,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即使终端本身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向网络侧传递标识码,将需要接入的网络切片的切片参数传递给网络侧,进而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这赋予了终端支持网络切片的能力,利于网络切片的应用和定制的推广,扩展了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的终端,通过将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无需在终端上新增切片模块,这在满足终端接入网络切片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的改造成本。
另外,在网络侧和终端之间,以标识码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直接传递切片参数而导致的信息被暴露和篡改,提高了切片参数传输的安全性,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的安全性。
与上述应用于网络侧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对应,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如图5所示,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第五种流程示意图,该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终端获取与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获取与其绑定的包含有第一切片参数的第一标识码。
步骤S52,终端将第一标识码发送至网络侧,以使网络侧确定与第一标识码包含的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将终端接入第一网络切片。
终端触发接入网络侧,并将第一标识码发送至网络侧。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根据第一标识码中的第一切片参数,可以确定与该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网络侧建立与第一网络切片对应的PDU连接。该PDU连接可用于打通网络侧和终端之间的网络切片业务通道,以辅助终端接入网络切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向网络侧发送与终端绑定的标识码(如第一标识码),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根据第一标识码中包含的切片参数(即第一切片参数),可以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网络切片(即第一网络切片),随后,网络侧可以将终端接入该第一网络切片。上述网络切片接入方法中,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即使终端本身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向网络侧传递标识码,将需要接入的网络切片的切片参数传递给网络侧,进而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这赋予了终端支持网络切片的能力,利于网络切片的应用和定制的推广,扩展了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的终端,通过将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无需在终端上新增切片模块,这在满足终端接入网络切片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的改造成本。
另外,在网络侧和终端之间,以标识码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直接传递切片参数而导致的信息被暴露和篡改,提高了切片参数传输的安全性,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61-步骤S63,步骤S63与上述步骤S5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61,终端获取标识平台发送的包含有第一切片参数的第一标识码。
标识平台可以生成包含有第一切片参数的第一标识码,并将第一标识码发送至终端。终端接收标识平台发送的包含有第一切片参数的第一标识码。
步骤S62,终端将第一标识码与终端进行绑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在接收到标识平台发送的包含有第一切片参数的第一标识码之后,可以将第一标识码与终端进行绑定。或者,在终端出厂前,可以预先将第一标识码配置在终端中,以进行第一标识码与终端的绑定,这种绑定第一标识码的方法成本更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将第一标识码写在终端的软SIM中,以实现第一标识码与终端的绑定;终端也可以将第一标识码写在预先设置在终端中的标识芯片中,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将第一标识码写在终端的软SIM中,有利于终端的改造和第一标识码的更新,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的适用性;终端将第一标识码写在预先设置在终端中的标识芯片中,可以提高第一标识码的安全性,进而提高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安全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将标识平台发送的标识码与终端进行绑定,可以使终端基于绑定的标识码中的切片参数,接入切片参数对应的网络切片,也就是,终端可以不受默认的单一网络切片的限制,基于不同的切片参数可以接入不同的网络切片,扩展了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提升了网络切片的应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71-步骤S75,步骤S71和步骤S72与上述步骤S51和步骤S5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73,终端向标识平台发送业务切换请求,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标识平台获取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向标识平台发送业务切换请求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用户需要进行业务变更,也就是终端接入的网络切片需要变更,或者,用户的业务未变更,但终端接入的网络切片对应的切片参数有变化等。
在上述情况下,均需对终端接入的网络切片对应的切片参数进行更新,也就是,对终端接入的网络切片进行更新。因此,在出现上述情况时,终端触发更新,终端向标识平台发送业务切换请求,业务切换请求中包含新的网络切片(即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
标识平台在接收到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之后,可以依据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确定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这里,第二网络切片和第一网络切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而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和第一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不同。标识平台依照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切换请求还可以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第二标识码。同样的,这种生成标识码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第一标识码,即标识平台可以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第一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第一标识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第二标识码。这样,网络侧和终端以第二标识码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直接传递第二切片参数而导致的信息被暴露或篡改,提高了切片参数传输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设融合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第二切片参数在前,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终端标识信息在前,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
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对预设融合方式并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标识平台生成标识码的方式与标识平台或网络侧解析标识码的方式一致即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将切片参数以上述预设融合方式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可以使切片参数不易暴露或被篡改,增加了切片参数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的安全性。
步骤S74,终端接收标识平台反馈的第二标识码。
标识平台将第二标识码发送给终端。由于第二切片参数与第一切片参数不同,所以第二标识码与第一标识码不同。
步骤S75,终端将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更新为第二标识码。
终端将其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更新为第二标识码。随后,网络侧可接收终端发送的与终端绑定的第二标识码,第二标识码包含第二切片参数,网络侧确定与第二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二网络切片,网络侧将终端接入第二网络切片。
上述步骤S73-步骤S75的实现方式可参见步骤S44部分的相关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该方法中,终端向网络侧发送与终端绑定的标识码(如第一标识码),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根据第一标识码中包含的切片参数(即第一切片参数),可以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网络切片(即第一网络切片),随后,网络侧可以将终端接入该第一网络切片。上述网络切片接入方法中,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即使终端本身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向网络侧传递标识码,将需要接入的网络切片的切片参数传递给网络侧,进而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这赋予了终端支持网络切片的能力,利于网络切片的应用和定制的推广,扩展了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的终端,通过将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无需在终端上新增切片模块,这在满足终端接入网络切片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的改造成本。
另外,在网络侧和终端之间,以标识码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直接传递切片参数而导致的信息被暴露和篡改,提高了切片参数传输的安全性,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的安全性。
本公开实施例中,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包括了终端与标识码的绑定和终端接入网络切片的流程(例如图8),以及切片参数更新的流程(例如图9)。下面结合图8和图9,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8为终端与标识码的绑定和终端接入网络切片的流程示意图,该部分可以包括步骤S81-步骤S87。
步骤S81,标识平台生成标识码,标识码包含了切片参数。步骤S81的实现方式可参见步骤S44、步骤S61和步骤S73部分的相关描述。
标识平台生成包含切片参数的标识码(如包含第一切片参数的第一标识码)。
步骤S82,标识码与终端绑定形成终端标识。例如,标识平台向终端发送第一标识码,终端接收第一标识码,并将第一标识码与终端。步骤S82的实现方式可参见步骤S62部分的相关描述。
步骤S83,终端触发接入网络侧,将终端标识发送到网络侧。这里,终端标识即为第一标识码,终端触发接入网络侧的流程为:终端将第一标识码发送到网络侧。步骤S83的实现方式可参见步骤S52部分的相关描述。
步骤S84,网络侧是否能解析终端标识,若否,则执行步骤S85;若是,则执行步骤S86。
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判断网络侧是否能解析终端标识,即判断网络侧是否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否,则确定网络侧不能解析终端标识,执行步骤S85;若是,则确定网络侧能解析终端标识,直接执行步骤S86。
步骤S84的实现方式可参见步骤S22部分的相关描述。
步骤S85,网络侧通过标识平台获取终端标识信息以及切片参数。
若网络侧不能解析终端标识,则网络侧将终端标识(即第一标识码)发送给标识平台,标识平台对第一标识码进行解析,获取到终端标识信息以及第一切片参数,并将第一切片参数发送给网络侧。
步骤S85的实现方式可参见步骤S36、步骤S44和步骤S73部分的相关描述。
步骤S86,网络侧根据终端标识中包含的切片参数选择相应的网络切片。
若网络侧能解析终端标识,则网络侧对终端标识进行解析,得到终端标识信息以及切片参数。网络侧可以基于网络侧对终端标识进行解析,得到终端标识信息以及切片参数,若网络侧不能解析终端标识,则网络侧接收标识平台发送的终端标识信息以及切片参数。
网络侧在获得终端标识信息以及切片参数之后,可以根据终端标识中包含的切片参数,选择与该切片参数对应的网络切片。
步骤S86的实现方式可参见步骤S23和步骤S12部分的相关描述。
步骤S87,网络侧通过标准流程建立PDU连接,实现终端接入网络切片开展业务。
网络侧根据终端标识中包含的切片参数选择相应的网络切片之后,通过标准流程建立PDU连接,该PDU连接可用于打通网络侧和终端之间的网络切片业务通道,以辅助终端接入网络切片,开展业务。
步骤S87的实现方式可参见步骤S13和步骤S52部分的相关描述。
图9为切片参数更新的流程示意图,该部分可以包括步骤S91-S94。
步骤S91,终端业务切换或业务相应的切片参数修改,触发切片参数的更新流程。
用户需要进行业务变更,也就是终端接入的网络切片需要变更,或者,用户的业务未变更,但终端接入的网络切片对应的切片参数有变化,终端或者网络侧可触发切片参数的更新流程,终端或者网络侧向标识平台发送针对终端的业务切换请求,业务切换请求中包含新的网络切片(即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
步骤S92,标识平台根据新的切片参数重新生成标识码。
标识平台在接收到新的网络切片的标识后,可以确定新的网络切片对应的新的切片参数。标识平台根据新的切片参数重新生成标识码(如第二标识码)。
步骤S93,标识平台将新的标识码发送给终端进行绑定,形成新的终端标识。
标识平台将新的标识码发送给终端,终端将新的标识码进行绑定,生成新的终端标识,并将原先的终端标识更新为新的终端标识。
步骤S94,终端采用新的终端标识进行网络切片的接入或切换,实现网络切片的更新。
网络侧可接收终端发送的新的终端标识,并从新的终端标识中获取到新的切片参数,网络侧确定与新的切片参数对应的新的网络切片,以使终端采用新的终端标识进行网络切片的接入或切换,实现网络切片的更新。
上述步骤S91-步骤S94的实现方式可参见步骤S44和步骤S73部分的相关描述。
与上述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对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接入***,如图10所示,该***包括网络侧和终端:
终端101,被配置为获取与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将第一标识码发送至网络侧;
网络侧102,被配置为接收终端发送的与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确定与第一标识码包含的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将终端接入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侧102,还可以被配置为在接收终端发送的与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之后,判断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网络侧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解析第一标识码,获得第一切片参数,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网络切片接入***还可以包括标识平台;
网络侧102,还可以被配置为若网络侧不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将第一标识码发送至标识平台;
标识平台,被配置为解析第一标识码,获得第一切片参数;
网络侧102,还可以被配置为接收标识平台反馈的第一切片参数,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侧102,具体可以被配置为判断网络侧是否存储有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
若网络侧存储有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网络侧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若网络侧未存储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网络侧不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1,具体可以被配置为获取标识平台发送的包含有第一切片参数的第一标识码;将第一标识码与终端进行绑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1,具体可以被配置为在终端的软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中,写入第一标识码;或者,
在预先设置在终端中的标识芯片中,写入第一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识平台,还可以被配置为接收网络侧或终端发送的业务切换请求,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获取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并将第二标识码发送给终端;
终端101,还可以被配置为将第二标识码与终端进行绑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切换请求还可以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标识平台,还可以被配置为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融合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第二切片参数在前,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终端标识信息在前,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
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向网络侧发送与终端绑定的标识码(如第一标识码),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根据第一标识码中包含的切片参数(即第一切片参数),可以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网络切片(即第一网络切片),随后,网络侧可以将终端接入该第一网络切片。上述网络切片接入方法中,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即使终端本身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向网络侧传递标识码,将需要接入的网络切片的切片参数传递给网络侧,进而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这赋予了终端支持网络切片的能力,利于网络切片的应用和定制的推广,扩展了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的终端,通过将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无需在终端上新增切片模块,这在满足终端接入网络切片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的改造成本。
另外,在网络侧和终端之间,以标识码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直接传递切片参数而导致的信息被暴露和篡改,提高了切片参数传输的安全性,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的安全性。
与上述应用于网络侧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对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如图11所示,该网络侧包括:
接收单元111,被配置为接收终端发送的与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确定单元112,被配置为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接入单元113,被配置为将终端接入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侧还可以包括:
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网络侧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解析第一标识码,获得第一切片参数,执行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单元,还可以被配置为若网络侧不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将第一标识码发送至标识平台,以使标识平台解析第一标识码,获得第一切片参数;接收标识平台反馈的第一切片参数,执行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单元,具体可以被配置为判断网络侧是否存储有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若网络侧存储有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网络侧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网络侧未存储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网络侧不具有解析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侧可以还包括:
更新单元,被配置为向标识平台发送针对终端的业务切换请求,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标识平台获取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并将第二标识码发送给终端,终端将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更新为第二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切换请求还可以包括终端标识信息;第二标识码为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融合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第二切片参数在前,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终端标识信息在前,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
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向网络侧发送与终端绑定的标识码(如第一标识码),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根据第一标识码中包含的切片参数(即第一切片参数),可以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网络切片(即第一网络切片),随后,网络侧可以将终端接入该第一网络切片。上述网络切片接入方法中,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即使终端本身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向网络侧传递标识码,将需要接入的网络切片的切片参数传递给网络侧,进而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这赋予了终端支持网络切片的能力,利于网络切片的应用和定制的推广,扩展了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的终端,通过将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无需在终端上新增切片模块,这在满足终端接入网络切片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的改造成本。
另外,在网络侧和终端之间,以标识码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直接传递切片参数而导致的信息被暴露和篡改,提高了切片参数传输的安全性,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的安全性。
与上述应用于终端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对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12所示,该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121,被配置为获取与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122,被配置为将第一标识码发送至网络侧,以使网络侧确定与第一标识码包含的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将终端接入第一网络切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单元121,具体可以被配置为获取标识平台发送的包含有第一切片参数的第一标识码;将第一标识码与终端进行绑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单元121,具体可以被配置为:在终端的软用户身份识别单元SIM中写入第一标识码;或者,在预先设置在终端中的标识芯片中,写入第一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标识平台发送业务切换请求,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标识平台获取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标识平台反馈的第二标识码;
更新单元,被配置为将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更新为第二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切换请求还可以包括终端标识信息;第二标识码为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融合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第二切片参数在前,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终端标识信息在前,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
对第二切片参数和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向网络侧发送与终端绑定的标识码(如第一标识码),网络侧在接收到第一标识码后,根据第一标识码中包含的切片参数(即第一切片参数),可以确定与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网络切片(即第一网络切片),随后,网络侧可以将终端接入该第一网络切片。上述网络切片接入方法中,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即使终端本身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向网络侧传递标识码,将需要接入的网络切片的切片参数传递给网络侧,进而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这赋予了终端支持网络切片的能力,利于网络切片的应用和定制的推广,扩展了网络切片在终端上的应用。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不具备网络切片的能力的终端,通过将切片参数与标识码融合,实现终端接入需要的网络切片,无需在终端上新增切片模块,这在满足终端接入网络切片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的改造成本。
另外,在网络侧和终端之间,以标识码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直接传递切片参数而导致的信息被暴露和篡改,提高了切片参数传输的安全性,提高了网络切片接入的安全性。
与上述应用于网络侧的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对应,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如图13所示,包括处理器131和存储器132,其中,存储器132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13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131被计算机程序指令促使:实现上述应用于网络侧的任一网络切片接入方法步骤。
与上述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对应,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14所示,包括处理器141和存储器142,其中,存储器142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14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141被计算机程序指令促使:实现上述应用于终端的任一网络切片接入方法步骤。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公开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网络侧的任一网络切片接入方法步骤,或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终端的任一网络切片接入方法步骤。
在本公开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网络侧的任一网络切片接入方法,或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任一网络切片接入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网络切片接入***、网络侧、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8)

1.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侧,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将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切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若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标识平台,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
接收所述标识平台反馈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
若所述网络侧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若所述网络侧未存储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标识平台发送针对所述终端的业务切换请求,所述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并将所述第二标识码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终端将所述终端绑定的所述第一标识码更新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切换请求还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码为所述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融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前,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前,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8.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网络侧,以使所述网络侧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将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切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的步骤,包括:
获取标识平台发送的包含有所述第一切片参数的所述第一标识码;
将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终端进行绑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终端进行绑定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软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或者,
在预先设置在所述终端中的标识芯片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标识平台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所述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
接收所述标识平台反馈的所述第二标识码;
将所述终端绑定的所述第一标识码更新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切换请求还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码为所述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融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前,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前,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14.一种网络切片接入***,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网络侧和终端;
所述终端,被配置为获取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网络侧;
所述网络侧,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终端绑定的所述第一标识码;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将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切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还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之后,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标识平台;
所述网络侧,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所述标识平台;
所述标识平台,被配置为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
所述网络侧,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标识平台反馈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具体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
若所述网络侧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若所述网络侧未存储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具体被配置为获取标识平台发送的包含有所述第一切片参数的所述第一标识码;将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终端进行绑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具体被配置为在所述终端的软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或者,
在预先设置在所述终端中的标识芯片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
20.根据权利要求14-16或18-19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平台,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网络侧或所述终端发送的业务切换请求,所述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并将所述第二标识码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标识码与所述终端进行绑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切换请求还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所述标识平台,还被配置为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融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前,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前,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23.一种网络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终端发送的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
接入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切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还包括:
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的步骤。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则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标识平台,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获得所述第一切片参数;接收所述标识平台反馈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的步骤。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网络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具体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网络侧是否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第一切片参数;若所述网络侧存储有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若所述网络侧未存储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则确定所述网络侧不具有解析所述第一标识码的功能。
27.根据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还包括:
更新单元,被配置为向标识平台发送针对所述终端的业务切换请求,所述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并将所述第二标识码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终端将所述终端绑定的所述第一标识码更新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切换请求还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码为所述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融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前,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前,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3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与所述终端绑定的第一标识码,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第一切片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标识码发送至网络侧,以使所述网络侧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码包含的所述第一切片参数对应的第一网络切片,将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切片。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被配置为获取标识平台发送的包含有所述第一切片参数的所述第一标识码;将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终端进行绑定。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被配置为:在所述终端的软用户身份识别单元SIM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或者,在预先设置在所述终端中的标识芯片中,写入所述第一标识码。
33.根据权利要求30-3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标识平台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所述业务切换请求包括第二网络切片的标识,以使所述标识平台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切片对应的第二切片参数,生成包括所述第二切片参数的第二标识码;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标识平台反馈的所述第二标识码;
更新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终端绑定的所述第一标识码更新为所述第二标识码。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切换请求还包括终端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码为所述标识平台按照预设融合方式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的标识码。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融合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按照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前,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按照所述终端标识信息在前,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在后的顺序,拼接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
对所述第二切片参数和所述终端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36.一种网络侧,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指令,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3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指令,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8-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3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或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8-13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210507873.6A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网络侧、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7273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7873.6A CN114727366A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网络侧、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7873.6A CN114727366A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网络侧、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7366A true CN114727366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30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7873.6A Pending CN114727366A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网络侧、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2736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2516A (zh) * 2016-09-28 2017-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19004929A2 (zh) * 2017-06-29 2019-01-03 华为国际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分配方法、设备及***
WO2019007345A1 (zh) * 2017-07-05 2019-0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的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565747A (zh) * 2016-06-07 2019-04-02 奥兰治 用于将用户终端连接到网络切片的方法
CN111165025A (zh) * 2017-10-16 2020-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同终端切片功能和网络切片功能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5747A (zh) * 2016-06-07 2019-04-02 奥兰治 用于将用户终端连接到网络切片的方法
CN106572516A (zh) * 2016-09-28 2017-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19004929A2 (zh) * 2017-06-29 2019-01-03 华为国际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分配方法、设备及***
CN110800332A (zh) * 2017-06-29 2020-02-14 华为国际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分配方法、设备及***
WO2019007345A1 (zh) * 2017-07-05 2019-0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的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429277A (zh) * 2017-07-05 2019-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的选择方法、装置及***
CN111165025A (zh) * 2017-10-16 2020-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同终端切片功能和网络切片功能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Add requirements of management support for RAN configuration", 3GPP TSG SA WG5 (TELECOM MANAGEMENT) MEETING #113 S5-173436, pages 3 - 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37219B1 (en) Carrier configur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4092723B (zh) 文件下载方法、装置及***
KR101507788B1 (ko) 콘텐츠 처리 방법 및 그 단말
US2005014143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an applianc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2839334B (zh) 一种信息验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2308561A (zh) 通过uicc进行的me网络参数配置
CN111148088A (zh) 管理移动终端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及***
CN101657036B (zh) 终端标识和用户标识对应关系的更新方法及其设备和***
CN113825129B (zh) 一种5g网络环境下工业互联网资产测绘方法
CN107396364B (zh)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预授权的方法与设备
CN106961339B (zh) 实现定向流量的方法及***
CN104469982A (zh) 基于usim卡的数据连接控制方法和usim卡
CN10460126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移动设备
CN114727366A (zh) 一种网络切片接入方法、***、网络侧、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193677A (zh) 一种将主机fc端口归属到对应主机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07493288B (zh) 基于Android版POS的应用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244703B (zh) 一种裸金属服务器检查及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CN114338527B (zh) IPv6主动标识符处理方法及***
CN114222284B (zh) 终端设备识别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57485A (zh) 一种资源访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0892313B1 (ko) 장치 관리에서 연결성 관리객체 향상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01649B1 (ko) 멀티 넘버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US11171873B2 (en) Method and managing node for managing exchange of packet flow descriptions
WO2008151205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applications
CN115102638B (zh)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