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0876A - 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0876A
CN114720876A CN202110008520.7A CN202110008520A CN114720876A CN 114720876 A CN114720876 A CN 114720876A CN 202110008520 A CN202110008520 A CN 202110008520A CN 114720876 A CN114720876 A CN 114720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time
power battery
remaining
simulation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85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0876B (zh
Inventor
胡福胜
孔宁华
欧阳陈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85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208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20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0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0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0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7Software therefor, e.g. for battery testing using modelling or look-up tab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包括: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中包括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充电开始时,获取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充电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根据所述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查询所述充电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剩余充电时间计算方式未考虑整车的热管理策略及功率限制因素、计算效率以及准确率欠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能源电动车通常会提供动力电池从当前时刻到电量充满时的剩余充电时间供用户参考,剩余充电时间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用车体验。由于动力电池的充电方式与充电功率有关,而充电功率会影响到电池的实际温度,进而影响充电电流,导致剩余充电时间产生相应变化。另外在不同环境下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整车的热管理***会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或者加热以改变充电电流,达到期望的充电速度,因此整车的热管理策略也会影响到剩余充电时间。
现有技术主要通过计算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量与充电电流的比值进行计算剩余充电时间。其中,剩余充电量采用当前电量(SOC),但充电电流会随整车的热管理策略和功率限制因素产生较大的波动。现有技术在计算剩余充电时间时基本集中在对剩余充电电流的整体估算上,并未考虑整车的热管理策略及功率限制因素,剩余充电时间的计算效率以及准确率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及介质,以解决现有剩余充电时间计算方式未考虑整车的热管理策略及功率限制因素、计算效率以及准确率欠佳的问题。
一种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包括:
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中包括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充电开始时,获取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充电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
根据所述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查询所述充电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
可选地,所述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包括:
构建整车热管理***的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包括动力电池发热模型、动力电池冷却加热模型以及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模型;
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直流/交流仿真试验,并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动力电池在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直流/交流仿真试验,并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动力电池在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包括:
根据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和整车设计参数获取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
根据所述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构建仿真工况,将所述仿真工况对应的仿真参数取值分别输入至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试验;
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包括:
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按照测试工况对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进行测试,得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
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与所述测试工况对应的实际充电时间进行比对,得到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与实际充电时间之间的误差;
当所述误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阈值时,更新所述仿真参数以进行下一次仿真试验;
当所述误差小于所述预设误差阈值时,结束仿真试验,并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可选地,所述直流状态下的仿真参数包括:
电池剩余电量、电池温度信息、电池冷却介质温度信息以及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
可选地,所述交流状态下的仿真参数包括:
电池剩余电量、环境温度信息以及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
一种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装置,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中包括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在充电开始时,获取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充电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
时间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查询所述充电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
可选地,所述构建模块包括:
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构建整车热管理***的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包括动力电池发热模型、动力电池冷却加热模型以及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模型;
仿真试验单元,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直流/交流仿真试验,并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动力电池在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测试单元,用于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可选地,所述仿真试验单元包括:
参数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和整车设计参数获取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
仿真试验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构建仿真工况,将所述仿真工况对应的仿真参数取值分别输入至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试验;
表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中包括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充分地考虑到了充电过程中整车热管理策略和功率限制对充电电流的影响,剩余充电时间的准确度较高;然后在充电开始时,获取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充电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和剩余电池容量;最后根据所述热管理参数和剩余电池容量查询所述充电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通过直接查询表格的方式完成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输出,易于在整车上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剩余充电时间的预测效率,提升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中步骤S101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中步骤S202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中步骤S203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为提升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充电体验,较为准确的预测当前电量到满充电量所需要消耗的时间,本发明实施例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中包括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实现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的预测,所得到的剩余充电时间充分地考虑到了充电过程中整车热管理策略和功率限制对充电电流的影响,准确度较高,有效地提高了剩余充电时间的预测效率,且提升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如图1所述,所述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包括:
在步骤S101中,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中包括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这里,由于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下受影响的热管理参数不相同,本实施例根据充电状态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划分为直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和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其中,直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剩余容量、电池温度信息、电池冷却介质温度信息以及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其中的电池温度信息、电池冷却介质温度信息以及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为直流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剩余容量、环境温度信息以及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其中的环境温度信息和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为交流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所述电池剩余容量是指动力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主要为仪表显示的电池剩余容量(State ofcharge,简称SOC);所述电池温度信息为动力电池的平均温度;所述电池冷却介质温度信息是指电池冷却介质的入口温度,比如液冷动力电池为入水温度,风冷动力电池为入风温度;环境温度信息是指动力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
由于上述输入参数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为了提高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普适性,所述变化范围内的输入参数均需要考虑,本实施例中的仿真试验采用基于一维仿真的虚拟试验,完成在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对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的试验,得到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充电剩余时间查询表。
可选地,如图2所示,步骤S101所述的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包括:
在步骤S201中,构建整车热管理***的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包括动力电池发热模型、动力电池冷却加热模型以及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发热模型用于描述在不同电池温度信息和电池剩余容量下动力电池因内阻变化引起的发热量变化。所述动力电池冷却加热模型用于描述动力电池与环境的换热关系。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模型用于描述电池温度与动力电池的加热或冷却操作之间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能量管理策略和温度控制策略。其中能量管理策略包括在直流充电过程中的加热时加热器的功率提供和冷却时空调的功率提供策略、不同充电阶段的充电电流或者功率提供策略,还包括在交流充电过程中的车载充电机的实际输出充电功率的控制策略。所述温度控制策略包括低温下动力电池的加热策略、高温下动力电池的冷却策略。
所构建的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为一种具体车型的动力电池模拟***。
在步骤S202中,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直流/交流仿真试验,并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动力电池在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在建立完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后,则对不同功率限制下的充电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由于不同的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和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不一定相同,因此需要在不同功率限制条件下进行仿真试验。
对于直流充电,所述功率限制是指热管理参数中的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通过获取直流仿真试验对应的仿真参数,确定仿真参数的变化范围,然后确定仿真工况及其对应的仿真参数取值,在不同的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下模拟充电过程。对于交流充电,所述功率限制是指热管理参数中的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通过获取交流仿真试验对应的仿真参数,确定仿真参数的变化范围,然后确定仿真工况及其对应的仿真参数取值,在不同的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下模拟充电过程。最后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动力电池分别在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给出一个仿真试验过程说明。如图3所示,步骤S202所述的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直流/交流仿真试验,并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动力电池在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包括:
在步骤S301中,根据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和整车设计参数获取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
本实施例以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作为仿真参数,并根据整车设计参数确定仿真参数的变化范围。如前所述,直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剩余容量、电池温度信息、电池冷却介质温度信息以及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剩余容量、环境温度信息以及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在确定仿真参数的变化范围时,电池温度信息和环境温度信息应覆盖整车设计的使用温度,比如-20℃-40℃;当前电量信息,即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应覆盖0%-100%范围且应细化充电末端的仿真工况;充电设备功率限制的情况考虑了充电设备的能力,亦需在仿真分析下体现出来,需根据实际整车***的设计,仿真对不同功率限制下带来的电池冷却介质入口温度的变化的充电过程。
在步骤S302中,根据所述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构建仿真工况,将所述仿真工况对应的仿真参数取值分别输入至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试验。
通过组合上述不同的仿真参数及其取值,得到具体的仿真工况,并将仿真工况对应的仿真参数取值输入至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得到该仿真工况对应的仿真时间。遍历若干个仿真工况,完成多组仿真试验,得到多个仿真时间。
其中,对于直流状态,则组合所述电池剩余容量、电池温度信息、电池冷却介质温度信息以及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中的不同取值,得到对应的仿真工况;对于交流状态,则组合所述电池剩余容量、环境温度信息以及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的不同取值,得到对应的仿真工况。
在步骤S303中,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对于直流充电,通过上述步骤S203基于不同仿真参数取值组合的仿真工况的仿真试验,可以得到动力电池在不同的电池剩余容量、电池温度信息、电池冷却介质温度信息以及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限制下的直流充电仿真结果。所述仿真结果包含直流充电的仿真参数与仿真时间的变化数据。本实施例根据所述仿真结果生成直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同样地,对于交流充电,通过上述步骤S203基于不同仿真参数取值组合的仿真工况的仿真试验,可以得到动力电池在不同的电池剩余容量、环境温度信息以及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限制下的交流充电仿真结果。所述仿真结果包含交流充电的仿真参数与仿真时间的变化数据。本实施例根据所述仿真结果生成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直流充电,由于在加热功率与冷却功率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忽略水温的影响,同时在动力电池的充电功率相对较小,可以不考虑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的影响,则上述直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可以降维为一个只包括电池剩余容量和电池温度信息两维查询表。对于交流充电,由于汽车所配备的交流充电设备的功率固定,若无其他限制时可根据充电电流与功率判断充电时间,则上述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可以降维为一个包括环境温度信息和电池剩余容量的两维查询表。
可见,由于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包括动力电池的发热模型、动力电池冷却加热模型以及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模型,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S301至步骤S303,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直流/交流仿真试验,仿真参数包括多种热管理参数,从而使得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的动力电池在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充分地考虑到了整车热管理控制策略和功率限制的影响,并且大大节省了实际所需的试验量和资源,高效且易于实现。
在步骤S203中,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在通过仿真试验得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之后,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并选择测试工况进行测试标定。若测试结果满足误差要求时,则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符合需求,作为进行剩余时间计算过程中的使用标准;否则,对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再次进行仿真调整。
可选地,如图4所述,步骤S203所述的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包括:
在步骤S401中,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按照测试工况对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进行测试,得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
其中,所述测试工况包括直流测试工况和交流测试工况。对于直流状态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本实施例根据直流测试工况对应的热管理参数取值和电池剩余容量查询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得到对应的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同样地,对于交流状态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本实施例根据交流测试工况对应的热管理参数取值和电池剩余容量查询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得到对应的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
在步骤S402中,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与所述测试工况对应的实际充电时间进行比对,得到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与实际充电时间之间的误差。
对于直流充电时间查询表,对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和直流测试工况对应的实际剩余充电时间进行比对,得到两者之间的误差。同样地,对于交流充电时间查询表,对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和交流测试工况对应的实际剩余充电时间进行比对,得到两者之间的误差。
在步骤S403中,当所述误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阈值时,更新所述仿真参数以进行下一次仿真试验。
若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和直流测试工况对应的实际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误差较大时,比如大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阈值,则需要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在直流状态下的仿真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并以调整后的仿真参数再次输入至所述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试验。
同样地,若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和交流测试工况对应的实际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误差较大时,比如大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阈值,则需要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在交流状态下的仿真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并以调整后的仿真参数再次输入至所述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试验。
在步骤S404中,当所述误差小于所述预设误差阈值时,结束仿真试验,并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若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和直流测试工况对应的实际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误差较小时,比如小于预设误差阈值,则认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满足预设的误差要求,仿真试验结束。同样地,若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和交流测试工况对应的实际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误差较小时,比如小于预设误差阈值,则认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满足预设的误差要求,仿真试验结束,并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通过对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进行工况测试,有利于提供仿真试验得到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剩余充电时间的准确度和实用性。
上述步骤S101得到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将应用到真实车辆上进行当前电量到满充电量之间所需时间的估算。
在步骤S102中,在充电开始时,获取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本实施例在充电开始时,首先判断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是否为直流充电还是交流充电,以选择充电状态对应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在步骤S103中,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充电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
在这里,动力电池在所述充电状态下通过查询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得到剩余充电时间时,需要提供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的取值。如前所述,直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剩余容量和热管理参数,所述热管理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池温度信息、电池冷却介质温度信息、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剩余容量和热管理参数,所述热管理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温度信息以及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
在步骤S104中,根据所述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查询所述充电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
最后选择充电状态下对应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以所述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作为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进行剩余充电时间查询,得到动力电池从当前时刻到电量满充时所需的估算时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中包括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充分地考虑到了充电过程中整车热管理策略和功率限制对充电电流的影响,剩余充电时间的准确度较高;然后在充电开始时,获取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充电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最后根据所述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查询所述充电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通过直接查询表格的方式完成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输出,易于在整车上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剩余充电时间的预测效率,提升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装置,该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一一对应。如图5所示,该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装置包括构建模块51、状态获取模块52、参数获取模块53、时间获取模块54,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构建模块51,用于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中包括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状态获取模块52,用于在充电开始时,获取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参数获取模块53,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充电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
时间获取模块54,用于根据所述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查询所述充电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51包括:
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构建整车热管理***的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包括动力电池发热模型、动力电池冷却加热模型以及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模型;
仿真试验单元,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直流/交流仿真试验,并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动力电池在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测试单元,用于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可选地,所述仿真试验单元包括:
参数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和整车设计参数获取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
仿真试验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构建仿真工况,将所述仿真工况对应的仿真参数取值分别输入至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试验;
表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可选地,所述测试单元包括:
测试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按照测试工况对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进行测试,得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
比较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与所述测试工况对应的实际充电时间进行比对,得到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与实际充电时间之间的误差;
更新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误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阈值时,更新所述仿真参数以进行下一次仿真试验;
结束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误差小于所述预设误差阈值时,结束仿真试验,并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可选地,直流状态下的仿真参数包括:
电池剩余电量、电池温度信息、电池冷却介质温度信息以及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
可选地,交流状态下的仿真参数包括:
电池剩余电量、环境温度信息以及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
关于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中包括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充电开始时,获取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充电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
根据所述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查询所述充电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中包括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充电开始时,获取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充电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
根据所述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查询所述充电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包括:
构建整车热管理***的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包括动力电池发热模型、动力电池冷却加热模型以及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模型;
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直流/交流仿真试验,并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动力电池在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直流/交流仿真试验,并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动力电池在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包括:
根据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和整车设计参数获取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
根据所述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构建仿真工况,将所述仿真工况对应的仿真参数取值分别输入至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试验;
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包括:
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按照测试工况对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进行测试,得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
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与所述测试工况对应的实际充电时间进行比对,得到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测试值与实际充电时间之间的误差;
当所述误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阈值时,更新所述仿真参数以进行下一次仿真试验;
当所述误差小于所述预设误差阈值时,结束仿真试验,并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状态下的仿真参数包括:
电池剩余电量、电池温度信息、电池冷却介质温度信息以及直流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状态下的仿真参数包括:
电池剩余电量、环境温度信息以及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
7.一种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基于仿真试验构建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中包括不同的热管理参数下动力电池的电池剩余容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在充电开始时,获取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充电状态下的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
时间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管理参数和电池剩余容量查询所述充电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获取动力电池的剩余充电时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包括:
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构建整车热管理***的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包括动力电池发热模型、动力电池冷却加热模型以及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策略模型;
仿真试验单元,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直流/交流仿真试验,并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动力电池在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测试单元,用于将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集成到整车上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输出所述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试验单元包括:
参数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的输入参数和整车设计参数获取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
仿真试验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仿真参数及其变化范围构建仿真工况,将所述仿真工况对应的仿真参数取值分别输入至所述动力电池一维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试验;
表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仿真试验结果生成直流状态/交流状态下的剩余充电时间查询表。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
CN202110008520.7A 2021-01-05 2021-01-05 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Active CN114720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8520.7A CN114720876B (zh) 2021-01-05 2021-01-05 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8520.7A CN114720876B (zh) 2021-01-05 2021-01-05 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0876A true CN114720876A (zh) 2022-07-08
CN114720876B CN114720876B (zh) 2024-06-11

Family

ID=82233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8520.7A Active CN114720876B (zh) 2021-01-05 2021-01-05 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2087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9506A1 (en) * 2000-05-23 2002-08-15 Soichiro Kawakami Detect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internal state of a rechargeable battery, detecting device for practicing said detecting method, and instrument provided with said detecting device
JP2004226393A (ja) * 2002-11-27 2004-08-12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電池の残量計測装置
CN105974321A (zh) * 2016-04-28 2016-09-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完成剩余时间计算装置及方法
CN111055722A (zh) * 2019-12-20 2020-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估充电时间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75654A (zh) * 2020-01-13 2020-05-1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剩余时间计算方法及装置、车辆、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9506A1 (en) * 2000-05-23 2002-08-15 Soichiro Kawakami Detect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internal state of a rechargeable battery, detecting device for practicing said detecting method, and instrument provided with said detecting device
JP2004226393A (ja) * 2002-11-27 2004-08-12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電池の残量計測装置
CN105974321A (zh) * 2016-04-28 2016-09-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完成剩余时间计算装置及方法
CN111055722A (zh) * 2019-12-20 2020-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估充电时间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75654A (zh) * 2020-01-13 2020-05-1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剩余时间计算方法及装置、车辆、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ITO, Y ET AL.: "Heat generation behavior dur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after long-time storag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244, 15 December 2013 (2013-12-15), pages 294 - 299, XP028692031, DOI: 10.1016/j.jpowsour.2012.12.124 *
王伯军: "纯电动乘用车大功率充电技术需求分析", 汽车文摘, no. 6, 31 December 2019 (2019-12-31), pages 46 - 4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0876B (zh) 202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6816B (zh) 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707627B (zh) 能实时进行的电池单元仿真***及方法
CN112964991A (zh) 电池内部温度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13109B (zh) 一种电池峰值功率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210147B (zh) 估算电池健康状态的仿真装置及仿真方法
CN111890985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可用功率调节方法
CN105143898A (zh) 估算电池soc的方法及***
CN102472800B (zh) 电化学蓄电池的标定方法
CN110806540B (zh) 电芯测试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725565A (zh) 锂离子电池高温快充冷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Saldana et al. Empirical calendar ageing model for electric vehicles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batteries
CN114720876B (zh) 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6680722B (zh) 一种实时在线预测ocv-soc曲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89500A (zh) 电池电量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anz-Gorrachategui et al. New battery model considering thermal transport and partial charge stationary effects in photovoltaic off-grid applications
CN114792857B (zh)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44757A (zh) 一种获取电池产热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946498B (zh) 电动势曲线的获得方法和装置、及处理器
CN115389940A (zh) 预测动力电池内阻的方法、功率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137414A (zh) 一种标定锂离子电池sop的方法
Kebede et al. Comprehensive lifetime investigation of first and second life lithium-ion batteries: a study from mobility and stationary application perspectives
Dai et al. An Overview of Peak Power Benchmark Method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CN117261670B (zh) 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979185B (zh) 一种基于电池模拟器模拟电池的温度调整方法及其***
CN117648899B (zh) 电池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