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6898B - 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6898B
CN114696898B CN202011637057.4A CN202011637057A CN114696898B CN 114696898 B CN114696898 B CN 114696898B CN 202011637057 A CN202011637057 A CN 202011637057A CN 114696898 B CN114696898 B CN 114696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detection point
fib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70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6898A (zh
Inventor
范明惠
李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70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689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9989 priority patent/WO202214329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6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6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1Fault location on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a supervisory or additional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a supervisory or additional signal
    • H04B10/0771Fault location on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应用于光网络领域,通过判断从不同探测点处采集到光纤数据的可信度,确保后续准确地定位发生故障的光纤,有效降低业务恢复时间;从光纤数据本身进行校验,无需人工定期巡检和增加额外硬件,有效提升风险的识别效率。前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然后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第一相关系数作出风险判断,并在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作为一种大容量、低延时的通信介质,在光网络通信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数量逐渐增多,设备与设备通过光纤连接也逐步形成密集、错综复杂的局面。一般来说,如果多个设备之间的光纤的物理连接不正确、或者在控制器中配置光纤的逻辑连接与物理连接并不一致,那么很容易导致网管设备无法及时地监控并定位出发生故障的光纤,错失对发生故障的光纤的修复时机,进而影响业务的恢复时间。
在相关技术中,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在各个设备的光接口单元贴标签,并结合人工定期对光纤的物理连接、控制器中配置光纤的逻辑连接与物理连接进行核验。然而采用人工定期巡检的第一种方式,效率较低、核对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实时性差、日常维护难。第二种方式则是在传输设备的主控单板中增加连纤装置,通过连纤装置向检测传输设备中的发送端口发送连纤检测码,以及在传输设备中的接收端口中检测是否存在该连纤检测码的连纤关系,进而实现对光纤的物理连接、控制器中配置光纤的逻辑连接与物理连接进行核验。然而,采用第二种方式需要在传输设备中部署连纤装置,预计成本以及技术难度较高,难以在每个传输设备中部署。
因此,如何实现网管设备及时、高效地监控传输设备之间连接的光纤的情况,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通过利用从不同探测点处采集到的光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并识别所采集到的光纤数据的可信程度,一方面,保障了所采集到的光纤数据的质量,确保后续更加准确地定位发生故障的光纤,降低业务恢复时间;另一方面,基于从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自身获取到的光纤数据进行校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并且无需人工定期巡检,便捷、效率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管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组成收发光纤,并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第一相关系数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在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以指示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通过上述方式,由于第一传输设备与第二传输设备通过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组成的收发光纤进行连接,为了识别出该收发光纤中是否存在风险,那么通过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光纤特征,通过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者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然后,可以只由第一传输设备将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发送至网管设备,或者由第二传输设备将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发送至网管设备,或者由第一传输设备将第一光纤数据发送至网管设备、以及由第二传输设备将第二光纤数据发送至网管设备。这样,网管设备便可以接收到从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可以理解成前述的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并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使得该第一相关系数能够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进而由网管设备基于第一相关系数作出风险判断,并在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指示相关检测人员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换言之,利用从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数据、以及从第二探测点处的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并识别所采集到的第一光纤数据以及第二光纤数据是否可信,一方面,保障了所采集到的光纤数据的质量,确保后续更加准确地定位发生故障的光纤,降低业务恢复时间;另一方面,基于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自身获取到的第一光纤数据、第二光纤数据进行校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并且无需人工定期巡检,具有高效、快捷的意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可以包括:确定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协方差;确定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以及第二光纤数据的第二方差;基于协方差、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也就是理解成,通过计算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第二光纤数据的第二方差,以及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协方差,为确定出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第一相关系数提供了方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风险识别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三光纤数据,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或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二相关系数,以及基于第二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三相关系数;在第一相关系数、第二相关系数和第三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个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
通过上述方式,在针对从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数据、和从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数据来确定第一相关系数,进而识别和判断该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的可信程度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第三光纤数据来指示从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或者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这样,网管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三光纤数据以后,再根据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二相关系数,使得第二相关系数能够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和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者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和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以及,网管设备根据第二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三相关系数,使得第三相关系数能够反映出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和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和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者,反映出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和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和和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最后,网管设备通过将第一相关系数、第二相关系数以及第三相关系数分别与预设安全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在第一相关系数、第二相关系数以及第三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个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相应的告警信息。通过上述方式,对从三个探测点处探测的光纤数据进行相关性的判断,为识别出连接第一传输设备与第二传输设备之间的光纤是否存在风险,提供了全面的风险识别,提升了识别风险的准确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之前,上述的风险识别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和/或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第一探测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设备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二探测消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设备采集第二光纤数据或第一光纤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网管设备保存着拓扑信息,因此网管设备在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和/或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之前,还能够根据拓扑信息确定目标探测点,目标探测点包括第一探测点、第二探测点以及第三探测点中的至少两个探测点;然后,基于目标探测点生成第一探测消息和/或第二探测消息。通过上述方式,由于从拓扑信息中能够获知可以通过哪些探测点实施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光纤数据的采集,因此网管设备可以通过监控拓扑信息来确定目标探测点,进而基于目标探测点生成相应的第一探测消息或第二探测消息。然后,网管设备便可以将第一探测消息发送至第一传输设备,以及将第二探测消息发送至第二传输设备,进而使得第一传输设备基于第一探测消息从相应的探测点中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以及使得第二传输设备基于第二探测消息从相应的探测点中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一根光纤。也就是理解成,通过使用一根光纤实现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之间数据收发,能够满足后续仅针对一根光纤中的两端探测点来采集相应的光纤数据,提供了可适应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不相同的两根光纤。也就是理解成,通过使用两根光纤实现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之间数据收发,能够满足后续针对两根不同的光纤中的至少两个探测点来采集相应的光纤数据,提供了可适应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传输设备,上述的风险识别的方法可以包括: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探测消息;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组成收发光纤,并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输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探测消息后,通过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该第一探测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探测点的信息或第二探测点的信息。如果第一探测消息中同时携带有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和第二探测点的信息,那么第一传输设备可以从第一探测点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以及从第二探测点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此时的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
如果第一探测消息中仅携带第一探测点的信息,那么第一传输设备可以从第一探测点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而且由于该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那么为了网管设备能够识别出光纤是否存在风险,此时网管设备需要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携带有第二探测点的信息的第二探测消息,使得第二传输设备能够在第二探测点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而且第二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适用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为两根不同的光纤的应用场景中;或者,第二光纤数据也能够指示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能够适用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一根光纤的应用场景。
同样地,如果第一探测消息中仅携带第二探测点的信息,也可以参照上述的仅携带第一探测点时的处理过程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风险识别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三光纤数据,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或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三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包括:
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第一探测点的信息或第二探测点的信息;
基于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一探测点处采集第一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一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一光纤数据;或,
基于第二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二探测点处采集第二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二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二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三光纤数据,包括: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第三探测点的信息;基于第三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三探测点处采集第三回波功率信息;基于第三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三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一根光纤。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传输设备,前述的风险识别的方法可以包括: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二探测消息;基于第二探测消息采集第二光纤数据或第一光纤数据,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光纤数据或第一光纤数据,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组成收发光纤,并用于连接第二传输设备和第一传输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应用于第二传输设备的风险识别的方法,具体可以参照上述第二方面中应用于第一传输设备的风险识别的方法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风险识别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第二探测消息采集第三光纤数据,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或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三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二探测消息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包括:
解析第二探测消息,得到第一探测点或第二探测点;
在第一探测点处采集第一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一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一光纤数据;或,
在第二探测点处采集第二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二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二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三光纤数据,包括:解析第二探测消息,得到第三探测点;在第三探测点处采集第三回波功率信息;基于第三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三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一根光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管设备,该网管设备可以包括:数据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组成收发光纤,并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风险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第一相关系数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风险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以指示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险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协方差;确定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以及第二光纤数据的第二方差;基于协方差、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收发单元,还具体用于: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三光纤数据,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或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风险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二相关系数,以及基于第二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三相关系数;在第一相关系数、第二相关系数和第三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个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数据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之前,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和/或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第一探测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设备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二探测消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设备采集第二光纤数据或第一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管设备包含拓扑信息,上述的风险处理单元还具体用于:在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以及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之前,基于拓扑信息确定目标探测点,目标探测点包括第一探测点、第二探测点以及第三探测点中的至少两个探测点;基于目标探测点生成第一探测消息和/或第二探测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一根光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第一传输设备,该第一传输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探测消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组成收发光纤,并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三光纤数据,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或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
该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三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
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第一探测点的信息或第二探测点的信息;
基于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在在第一探测点处采集第一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一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一光纤数据;或,
基于第二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二探测点处采集第二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二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二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第三探测点的信息;基于第三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三探测点处采集第三回波功率信息;基于第三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三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一根光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第二传输设备,该第二传输设备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探测消息;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组成收发光纤,并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三光纤数据,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或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该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三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
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第一探测点的信息或第二探测点的信息;
基于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一探测点处采集第一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一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一光纤数据;或,
基于第二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二探测点处采集第二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二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二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第三探测点的信息;基于第三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三探测点处采集第三回波功率信息;基于第三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三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一根光纤。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不相同的两根光纤。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如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风险识别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如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风险识别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如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风险识别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风险识别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风险识别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风险识别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网管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网管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一传输设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第一传输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二传输设备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第二传输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四方面、第七方面、第十方面、第十三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五方面、第八方面、第十一方面、第十四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二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六方面、第九方面、第十二方面、第十五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二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上述方式,由于第一传输设备与第二传输设备通过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组成的收发光纤进行连接,为了识别出该收发光纤中是否存在风险,那么通过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光纤特征,通过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者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然后,网管设备接收到从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可以理解成前述的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并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使得该第一相关系数能够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进而由网管设备对该第一相关系数作出风险判断,并在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指示相关检测人员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换言之,利用从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数据、以及从第二探测点处的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并识别所采集到的第一光纤数据以及第二光纤数据是否可信,一方面,保障了所采集到的光纤数据的质量,确保后续更加准确地定位发生故障的光纤,降低业务恢复时间;另一方面,基于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自身获取到的第一光纤数据、第二光纤数据进行校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并且无需人工定期巡检,具有高效、快捷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a是一种光纤的应用场景图;
图1b是一种光纤的物理连接错误的示意图;
图1c是一种光纤的逻辑连接与物理连接不一致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处理***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光纤部署在光缆中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一种通过采集同一根收发光纤的光纤数据的场景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a是一种从两个探测点采集两根光纤的光纤数据的场景图;
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一种从四个探测点分别采集两根光纤的光纤数据的场景图;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通过利用从不同探测点处采集到的光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并识别所采集到的光纤数据的可信程度,一方面,保障了所采集到的光纤数据的质量,确保后续更加准确地定位发生故障的光纤,降低业务恢复时间;另一方面,基于从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自身获取到的光纤数据进行校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并且无需人工定期巡检,便捷、效率高。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和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值得注意的是,“至少一项(个)”还可以解释成“一项(个)或多项(个)”。
光纤作为一种低延时、大容量的通信介质,越来越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也都通过光纤来实现。然而光纤的易折、易断、怕应力等物理特性,导致光纤容易发生故障,进而成为了光网络中的最大隐患。如图1a所示,为一种光纤的应用场景图。从图1a可以看出,相关检测人员在通过网管设备要想远程检测传输设备(如:传输设备1~11)之间的光纤的数据,会下发检测命令到各个传输设备。这样,各个传输设备通过采集所连接的光纤的数据,得到检测结果后,将该检测结果发送至网管设备。此时,网管设备将检测结果中光纤的数据,通过可视化工具进行可视化视图呈现,以便于相关检测人员从可视化视图中监控传输设备之间的光纤连接。
一般来说,网管设备想要实现远程监控各个传输设备(如图1a中的传输设备1~11)之间的光纤的情况,并监控所连接的光纤的数据是否正确,首先要满足以下两点:1.各个传输设备之间的光纤的物理连接正确;2.控制器配置的光纤的逻辑连接需要与物理连接保持一致。这样,各个传输设备之间所连接的光纤在满足以上两点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网管设备正确采集到的光纤的数据,进而对光纤进行风险监控。
然而,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传输设备数量逐渐增多,传输设备与传输设备通过光纤连接也逐步形成密集、错综复杂的局面,如果多个传输设备之间的光纤的物理连接不正确、或者在控制器中配置光纤的逻辑连接与物理连接并不一致,都会导致网管设备远程监控光纤的数据是否正确的风险也逐渐增大。例如,参阅图1b,为一种光纤的物理连接错误的示意图。从图1b中可以看出,在光纤的设计配置中,传输设备中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OTDR)模块的4-1端口与用于发送光信号的发送光纤A进行连接、5-1端口与用于发送光信号的发送光纤B进行连接;在控制器配置中,则显示出该4-1端口与发送光纤A连接、5-1端口与发送光纤B连接。但是,实际上在物理连接的过程中,该4-1端口却通过光接口单元(fiber interface unit,FIU)与发送光纤B连接、5-1端口却通过FIU与发送光纤A连接。
因此,很明显看出,此时4-1端口和5-1端口并没有按照设计配置正确地进行光纤的物理连接。那么,在图1b所示出的情况下,网管设备需要采集光纤A的数据时,若按照控制器配置中4-1端口的配置向该4-1端口发送控制命令,此时网管设备采集到的是发送光纤B的数据(发送光纤B未发生故障),就很容易使得网管设备认为该发送光纤A的数据正确,进而认为发送光纤A并没有出现故障,但实际上发送光纤A已经发生故障,因此最终导致发生故障的光纤定位错误,进而影响发送光纤A的故障修复时间,以及影响通过发送光纤A传输的业务数据的恢复时间。
同样地,参阅图1c,为一种光纤的逻辑连接与物理连接不一致的示意图。从图1c可以看出,在光纤的设计配置中,传输设备中OTDR模块的4-1端口与用于发送光信号的发送光纤A进行连接、5-1端口与用于发送光信号的发送光纤B进行连接;在控制器配置中,显示出该4-1端口与发送光纤B进行连接、该5-1端口与发送光纤A进行连接。然而,实际上在按照设计光纤配置中的指示进行物理连接的过程中,该4-1端口也是与发送光纤A进行连接,该5-1端口也与发送光纤B连接。
很明显看出,此时4-1端口与发送光纤A的物理连接,实际上和控制器配置中的逻辑连接并不一致;以及,5-1端口与发送光纤B的物理连接,也和控制器配置中的逻辑连接并不相同。那么在图1c的情况下,网管设备需要采集发送光纤B的数据时,若按照控制器配置中4-1端口的配置向该4-1端口发送控制命令,此时网管设备采集到的则是发送光纤A的数据(发送光纤A未发生故障),就很容易使得网管设备认为该发送光纤B的数据正确,进而认为发送光纤B并没有出现故障,但实际上发送光纤B已经发生故障,因此最终导致发生故障的光纤定位错误,进而影响发送光纤B的故障修复时间,以及影响通过发送光纤B传输的业务数据的恢复时间。
综上,不论是光纤的物理连接错误,还是光纤的物理连接与逻辑连接不一致,只要有一个错误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光纤监控的对象发生错误,进而增大网管设备远程监控发生故障的光纤的数据的错误风险。因此,只有物理连接正确、以及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保持一致,才能够使网管设备对光纤进行准确的监控。
为了能够实现对光纤的准确监控,在相关技术中,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在各个传输设备的光接口单元贴标签,并结合人工定期对光纤的物理连接是否正确、以及对控制器中配置光纤的逻辑连接和物理连接是否一致进行核验。但是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对光纤进行监控,效率较低、核对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实时性差、日常维护难。或者,通过第二种方式实现对光纤的监控,即在传输设备的主控单板中增加连纤装置,通过连纤装置向检测传输设备中的发送端口发送连纤检测码,以及在传输设备中的接收端口中检测是否存在该连纤检测码的连纤关系,进而实现对光纤的物理连接、控制器中配置光纤的逻辑连接与物理连接进行核验。然而,采用第二种方式需要在传输设备中部署连纤装置,预计成本以及技术难度较高,难以在每个传输设备中部署。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引起的问题,以实现及时、高效地识别光纤的风险,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处理***的示意图,能够应用在光网络等应用场景中。从图2可以看出,该风险处理***可以包括网管设备、第一传输设备以及第二传输设备,而且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之间通过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实现连接。此外,从图2还可以看出,第一传输设备可以从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传输光信号,以及在第二光纤中的一端探测点201传输光信号;同样地,第二传输设备也可以从第一光纤中的另一端探测点102处传输光信号,在第二光纤中的另一端探测点202处传输光信号。
上述所描述的四个探测点(101、102、201以及202)可以分别看作成能够在此处的探测点处采集光纤数据的打光点。那么,针对上述的四个探测点中的任意两个探测点,采集的方式会存在三种情形,第一种采集方式由第一传输设备从这任意两个探测点处采集到相应的两个光纤数据;第二种由第二传输设备从这任意两个探测点处采集到相应的两个光纤数据;第三种方式由第一传输设备从两个探测点中的一个探测点处采集一个光纤数据、以及由第二传输设备从另一个探测点处采集另一个光纤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采集任意两个探测点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从第三个探测点中采集、或者还可以结合从第三个探测点和第四个探测点中采集相应的光纤数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说明。
进一步地,由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分别将各自从探测点采集到的光纤数据发送至网管设备。网管设备通过对从探测点处探测到的光纤数据进行光纤特征的一致性判断,在判断出从探测点处探测到的光纤数据的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则可以认为收发光纤存在故障风险,进而生成告警信息,指示相关检测人员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需要理解的是,由于在部署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之间的收发光纤时,可以采用同一根光纤进行数据的收发,也可以采用两根不同的光纤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数据的接收。因此,在上述图2中所示出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可以为同一根光纤,也可以为不相同的两根光纤。后续图5a-图7b分别将针对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同一根光纤、不相同的两根光纤的情况分别进行描述,此处不做说明。
另外,前述所描述的网管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或者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集中式的处理装置等;第一传输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光纤路终端(optical lineterminal,OLT)、光网络终端(optical network terminal,ONT)等设备,所描述的第二传输设备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OLT、ONT等设备,具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此外,上述所描述的对光纤数据进行光纤特征的一致性判断,可以用于检测光纤的物理连接是否准确、以及逻辑连接与物理连接是否一致。所描述的光纤特征的一致性可以参照如下内容进行理解:
①、针对同一根光纤中,从两端不同探测点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反映出的光纤特征应当具备反序一致性。
参阅图3,为一种光纤部署在光缆中的场景示意图。从图3可以看出,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的光缆A,由两段子光缆(子光缆A1和子光缆A2)通过光交箱等器件连通而成。其中,在该光缆A中,部署有上述图2中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
由于第一传输设备在第一光纤中,是从该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开始传输光信号,第二传输设备在第一光纤中,是从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102开始传输光信号。即理解成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分别从第一光纤两端的探测点打光。
那么,在将探测点看作为能够从探测点处采集光纤数据的打光点的情况下,第一传输设备在第一光纤中,从一端的探测点101开始传输光信号沿着第一光纤传输至第二传输设备时,所经过的非反射事件、反射事件、以及传输多长距离时经过非反射事件或反射事件,应当与第二传输设备在该第一光纤中,从另一端探测点102开始传输光信号沿着第一光纤传输至第一传输设备时,所经过的非反射事件、反射事件、以及传输多长距离时经过非反射事件或反射事件是反序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可以将光信号经过处于熔接、弯折等状态下的光纤的事件称为上述的非反射事件,将光信号经过活动连接器、机械固定接头、断裂或者光纤尾部等状态下的事件称为上述的反射事件,此处不做限定说明。
举例来说,假设图3中所示出的子光缆A1的光缆长度为3km,子光缆A2的光缆长度为2km。那么,第一传输设备在第一光纤中,从一端探测点101传输的光信号,首先经过3km的子光缆A1,然后经过光交箱后传输至子光缆A2,再经过2km的子光缆A2传输至光纤尾部,最后传输至第二传输设备。而第二传输设备在第一光纤中,从另一端探测点102传输的光信号,首先经过2km的子光缆A2,然后经过光交箱后传输至子光缆A1,再经过3km的子光缆A1传输至光纤尾部,最后传输至第一传输设备。其中,光信号经过光交箱的事件称为反射事件,此处不做限定。
由此可见,第一传输设备在一端探测点101处采集到的光纤数据,能够反映出光信号从该探测点101传输至第二传输设备时,所经过的非反射事件、反射事件、以及传输多长距离时经过非反射事件或反射事件,即第一传输设备在该探测点101采集到的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从第一传输设备这一设备侧,在该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中探测到的该第一光纤的光纤特征。而且第二传输设备在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102处采集到的光纤数据,能够反映出光信号从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102传输至第一传输设备时,所经过的非反射事件、反射事件、以及传输多长距离时经过非反射事件或反射事件,即第二传输设备在该另一端探测点102采集到的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从第二传输设备这一设备侧,在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102中探测到的该第一光纤的另一光纤特征。具体可以参照下述表1所示:
表1
光纤特征 探测点101 探测点102
探测点101 反序一致性
探测点102 反序一致性
从上述表1可知,从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一光纤的光纤特征,应当与从该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102采集到的另一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一光纤的另一光纤特征保持反序一致性。
同样地,针对第二光纤,从第二光纤的一端探测点201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二光纤的光纤特征,也应当与从该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202采集到的另一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二光纤的另一光纤特征具备反序一致性。具体可以参照上述表1所示的第一光纤中的一端探测点101与另一端探测点102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②、针对两根光纤中,同一传输设备中从不同探测点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光纤特征应当具备正序一致性,而不同传输设备中从不同探测点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光纤特征应当具备反序一致性。
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为全程同缆的两根光纤,均是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那么,第一传输设备在第一光纤中,从该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开始传输光信号沿着第一光纤传输至第二传输设备时,所经过的非反射事件、反射事件、以及传输多长距离时经过非反射事件或反射事件,应当与在第二光纤中,从该第二光纤的一端探测点201开始传输光信号沿着第二光纤传输至第二传输设备时,所经过的非反射事件、反射事件、以及传输多长距离时经过非反射事件或反射事件一致。
举例来说,以图3所示,假设图3中所示出的子光缆A1的光缆长度为3km,子光缆A2的光缆长度为2km。那么,第一传输设备在第一光纤中,从该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传输的光信号,首先经过3km的子光缆A1,然后经过光交箱后传输至子光缆A2,再经过2km的子光缆A2传输至光纤尾部,最后传输至第二传输设备。而且在第二光纤中,从该第二光纤的一端探测点201传输的光信号,也是先经过3km的子光缆A1,然后经过光交箱后传输至子光缆A2,再经过2km的子光缆A2传输至光纤尾部,最后传输至第二传输设备。
因此,第一传输设备在该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处采集到的光纤数据,能够反映出光信号从该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传输至第二传输设备时,所经过的非反射事件、反射事件、以及传输多长距离时经过非反射事件或反射事件,即第一传输设备在该探测点101采集到的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从第一传输设备这一设备侧,在该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中探测到的该第一光纤的光纤特征。而且针对从在第二光纤的一端探测点201处采集到的光纤数据,能够反映出光信号从该第二光纤的一端探测点201传输至第二传输设备时,所经过的非反射事件、反射事件、以及传输多长距离时经过非反射事件或反射事件,即第一传输设备在该第二光纤的一端探测点201采集到的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从第一传输设备这一设备侧,在该第二光纤的一端探测点201中探测到的该第二光纤的光纤特征。具体地,针对两根光纤中的各个探测点所探测到的光纤特征之间的一致性,可以参照下述表2进行理解:
表2
光纤特征 探测点101 探测点102 探测点201 探测点202
探测点101 反序一致性 正序一致性 反序一致性
探测点102 反序一致性 反序一致性 正序一致性
探测点201 正序一致性 反序一致性 反序一致性
探测点202 反序一致性 正序一致性 反序一致性
从表2可知,从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一光纤的光纤特征,应当与从第二光纤的一断探测点201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二光纤的光纤特征具备正序一致性。
同样地,针对第二传输设备这一设备侧,该第二传输设备从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102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一光纤的另一光纤特征,也应当与从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202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二光纤的另一光纤特征具备正序一致性。具体可以参照上述第一传输设备这一设备侧,从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与第二光纤中的一端探测点201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那么针对不同传输设备从不同光纤的探测点处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光纤的光纤特征,还可以参照上述①中所描述的内容进行理解。具体地,第一传输设备从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一光纤的光纤特征,也应当与第二传输设备从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202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二光纤的另一光纤特征具备反序一致性,具体可以参照上述①中所描述的内容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同样地,第一传输设备从第二光纤的一端探测点201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二光纤的光纤特征,也应当与第二传输设备从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102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第一光纤的另一光纤特征具备反序一致性,具体可以参照上述①中所描述的内容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所描述的从不同探测点采集到的光纤数据,可以理解成从各自相应的探测点采集到的OTDR数据。所描述的OTDR数据是借助第一传输设备或者第二传输设备中的OTDR探测模块来采集,所描述的OTDR检测模块类似于光时域反射仪OTDR,能够为光纤提供实时、高精度的光纤连接头、光纤衰耗、故障定位等光纤状态,在光网络中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故障定位、监控光纤等手段。另外,该OTDR探测模块能够用于从探测点中获取到相应的光纤数据,以此光纤数据指示出相应的光纤的光纤特征,如:事件类型(反射事件和/或非反射事件)、事件点距离或者OTDR曲线等。
综上,在基于上述①、②所描述出光纤的光纤特征呈现出反序一致性、正序一致性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管设备在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后,基于反序一致性或者正序一致性的原理来判断光纤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而基于判断的结果来识别和确定出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所上报的光纤数据是否可信,在光纤数据不可信的情况下,生成相应的告警信息,指示相关检测人员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等。具体地,参阅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图4所描述的风险识别的方法可以包括:
401、网管设备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和/或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
本实施例中,在网管设备需要统筹监控传输设备之间的光纤的风险时,网管设备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向传输设备发送相应的探测消息,分别如下:
在第一种情形中,网管设备可以只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使得第一传输设备能够采集任意两个光纤数据;
在第二种情形中,网管设备也可以只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使得第一传输设备能够采集任意两个光纤数据;
在第三种情形中,网管设备还可以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以及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使得第一传输设备可以采集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一个,以及第二传输设备可以采集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另一个光纤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描述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可以包括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其中,第一光纤数据可以指示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第二光纤数据可以指示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者指示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
针对上述第一种情形,第一传输设备在接收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探测消息后,在第一探测消息的指示下,能够从第一探测点(可以理解成前述图2中所描述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以及从第二探测点(可以理解成前述的第二光纤的一端探测点201)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
针对上述第二种情形,第二传输设备在接收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二探测消息后,在第二探测消息的指示下,能够从第一探测点(理解成前述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102)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以及从第二探测点(理解成前述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202)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
针对上述第三种情形,第一传输设备在第一探测消息的指示下,能够从第一探测点(前述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而第二传输设备在第二探测消息的指示下,能够从第二探测点(前述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102、或者前述的第二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202)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又或者,第一传输设备在第一探测消息的指示下,能够从第二探测点(理解成前述第二光纤的一端探测点201、或者第一光纤的一端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而第二传输设备在第二探测消息的指示下,能够从第一探测点(理解成前述第一光纤的另一端探测点102)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等等,此处不做赘述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组成的光纤为两根不同的光纤的情形下,上述的第一探测消息还可以指示第一传输设备从第三个探测点处采集相应的光纤数据;或者,上述的第二探测消息还可以指示第二传输设备从第三个探测点处采集相应的光纤数据。具体地,第一传输设备在第一探测消息的指示下,能够从前述的探测点101、探测点201处采集相应的光纤数据;第二传输设备在第二探测消息的指示下,能够从前述的探测点102、探测点202处采集相应的光纤数据。具体可以参照后续图7a-图7b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理解,此处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由于网管设备存储着拓扑信息,那么为了能够较为准确地采集到相应的光纤数据,网管设备在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和/或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之前,还可以先监控自身存储的拓扑信息,并基于该拓扑信息确定出目标探测点;然后,网管设备再基于目标探测点生成第一探测消息和/或第二探测消息。
需说明,上述的拓扑信息能够指示出可以对哪些光传输段(opticaltransmission section trail,OTS)中的探测点,实施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的光纤数据的采集。前述的OTS理解成第一传输设备的光接口单元和第二传输设备的光接口单元之间的路径,也可以理解成第一传输设备与第二传输设备之间所连接的收发光纤。
因此,网管设备可以通过监控拓扑信息来确定出目标探测点,进而基于该目标探测点生成第一探测消息或第二探测消息。这样,网管设备便可以在第一探测消息或第二探测消息中携带相应的目标探测点的信息后,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或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那么,第一传输设备能够在接收到第一探测消息后,通过解析该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相应探测点的信息后,进而从相应的探测点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同样地,第二传输设备能够在接收到第二探测消息后,通过解析该第二探测消息,得到相应探测点的信息后,进而从相应的探测点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需说明,上述的目标探测点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探测点的标识、名称等,此处不做限定说明。
需说明,上述的目标探测点可以包括第一探测点或第二探测点。例如:在上述的第一种网管设备只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的情形中,如果拓扑信息指示出需要第一传输设备从第一探测点和第二探测点处采集光纤数据,那么该第一探测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和第二探测点的信息。同样地,针对上述的第二种网管设备只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的情形,如果拓扑信息指示出需要第二传输设备从第一探测点和第二探测点处采集光纤数据,那么该第二探测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和第二探测点的信息。此外,针对上述的第三种网管设备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以及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的情形中,一方面,如果拓扑信息指示出需要第一传输设备从第一探测点处采集光纤数据、以及需要第二传输设备从第二探测点处采集光纤数据,那么该第一探测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探测点的信息,第二探测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二探测点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拓扑信息指示出需要第一传输设备从第二探测点处采集光纤数据、以及需要第二传输设备从第一探测点处采集光纤数据,那么该第一探测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二探测点的信息,第二探测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探测点的信息。
值得说明的是,在前述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组成的光纤为两根不同的光纤的情形中,上述的目标探测点还可以包括第三探测点或第四探测点等,因此在第一探测消息中还可以携带第三探测点的信息或第四探测点的信息;或者,上述的第二探测消息还可以携带第三探测点的信息或第四探测点的信息等等,具体可以参见后续图7a-图7b的内容进行理解。
进一步说明的是,网管设备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和/或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的过程,具体可以由网管设备向自身的数据收发单元发送检测命令。在该数据收发单元接收到检测命令后,由该数据收发单元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或者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
402、第一传输设备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传输设备接收到第一探测消息后,通过解析该第一探测消息,得到该第一探测消息中携带的目标探测点的信息。那么,第一传输设备能够根据解析得到的目标探测点的信息确定出相应的目标探测点,进而从相应的目标探测点中采集光纤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探测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探测点的信息或第二探测点的信息。针对不同的情形,具体地可以参照下述的内容理解:
在前述步骤401中的第一种情形中,若第一探测消息携带的是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和第二探测点的信息,此时第一传输设备则需要从第一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以及从第二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201)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一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从第二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201)处采集到的第二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
具体地,第一传输设备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和第二探测点的信息;然后,指示自身的OTDR探测模块启动光纤数据的探测流程,进而由该OTDR探测模块基于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在该第一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一回波功率信息,进而对该第一回波功率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光纤数据;以及基于第二探测点的信息,在该第二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201)处采集第二回波功率信息,进而对该第二回波功率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二光纤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回波功率信息,可以理解成第一传输设备中的OTDR探测模块在第一光纤中,从第一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101)发送光信号后,通过对该光信号的反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的回波功率信息。同样地,第二回波功率信息也可以参照前述的第一回波功率信息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在前述步骤401中的第三种情形下,若第一探测消息携带的是第一探测点的信息、第二探测消息携带的是第二探测点的信息,此时,第一传输设备需要从第一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而第二传输设备可以从第二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102或探测点202)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此时的第二光纤数据可以指示出在探测点202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探测点102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
在此种情形下,第一传输设备从第一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的第一种情形中描述的采集第一回波功率信息的过程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同样地,在前述步骤401中的第三种情形下,若第一探测消息携带的是第二探测点的信息、第二探测消息携带的是第一探测点的信息,此时,第一传输设备需要从第二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201或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此时的第二光纤数据可以指示出在探测点201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探测点101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而第二传输设备可以从第一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102或探测点201)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
在此种情形下,第一传输设备从第二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201或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的第一种情形中描述的采集第二回波功率信息的过程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403、第一传输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设备在采集到相应的第一光纤数据或者第二光纤数据之后,便可以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或者第二光纤数据了。
404、第二传输设备基于第二探测消息采集第二光纤数据或第一光纤数据,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传输设备接收到第二探测消息后,通过解析该第二探测消息,得到该第二探测消息中携带的目标探测点的信息。那么,第二传输设备能够根据解析得到的目标探测点的信息确定出相应的目标探测点,进而从相应的目标探测点中采集光纤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探测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探测点的信息或第二探测点的信息。针对不同的情形,具体地可以参照下述的内容理解:
在前述步骤401中的第二种情形下,若第二探测消息携带的是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和第二探测点的信息,此时第二传输设备则需要从第一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102)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以及从第二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202)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一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102)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从第二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202)处采集到的第二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需说明的是,此处第二传输设备基于第二探测消息采集第二光纤数据或第一光纤数据的具体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步骤402所描述的内容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在前述步骤401中的第三种情形下,若第二探测消息携带的是第一探测点的信息、第一探测消息携带的是第二探测点的信息,那么第二传输设备从第一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102)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步骤402中所描述的过程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同样地,在前述步骤401中的第三种情形下,若第二探测消息携带的是第二探测点的信息、第一探测消息携带的是第一探测点的信息,那么第二传输设备从第二探测点(如图2中的探测点201或探测点102)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的过程,也可以参照上述步骤402中描述的过程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405、第二传输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光纤数据或第一光纤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二传输设备在采集到相应的第一光纤数据或者第二光纤数据之后,便可以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或者第二光纤数据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402-403与步骤404-405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制说明。具体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先执行步骤404-405,后执行步骤402-403;或者,同步执行402-403和步骤404-405,此处不做限定。
406、网管设备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第一相关系数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
针对步骤401中的第一种情形,第一传输设备在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到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后(具体参见上述步骤402),将该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发送至该网管设备。这样,网管设备便可以基于该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出第一相关系数,进而使得该第一相关系数能够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的相关程度。
针对第一种情形,从前述图2中第②点的内容可知,同一传输设备中从不同探测点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光纤特征应当具备正序一致性(具体参见表2)。因此,网管设备基于该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出第一相关系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处理:先确定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协方差,以及确定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第二光纤数据的第二方差;然后再基于协方差、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
举例来说,利用data1表示第一光纤数据,data2表示第二光纤数据。那么,第一相关系数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R1表示第一相关系数,cov(data1,data2)表示为第一光纤数据与第二光纤数据的协方差,var(data1)表示为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var(data2)表示为第二光纤数据的第二方差。
同样地,针对步骤401中的第二种情形,第二传输设备在基于第二探测消息采集到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具体参见上述步骤404)后,将该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发送至该网管设备。这样,网管设备便可以基于该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出第一相关系数,进而使得该第一相关系数能够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的相关程度。
需理解,网管设备在基于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出第一相关系数的过程,也可以参见上述第一种情形中确定相关系数的过程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同样地,针对步骤401中的第三种情形,第一传输设备在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到第一光纤数据、第二传输设备基于第二探测消息采集到第二光纤数据后,分别向网管设备发送;又或者,第一传输设备在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到第二光纤数据、第二传输设备基于第二探测消息采集到第一光纤数据后,分别向网管设备发送。
这样,网管设备便可以基于该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出第一相关系数,进而使得该第一相关系数能够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第三种情形,从前述图2中第②点的内容可知,不论网管设备接收的第一光纤数据是来源于第一传输设备还是第二传输设备、以及接收的第二光纤数据是来源于第一传输设备还是第二传输设备,此时的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光纤特征应当具备反序一致性(具体参见表2)。
因此,网管设备基于该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出第一相关系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处理:先确定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协方差,以及确定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第二光纤数据的第二方差;然后再基于协方差、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
举例来说,利用data1表示第一光纤数据,data2表示第二光纤数据。那么,第一相关系数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R1表示第一相关系数,cov(data1,data2)表示为第一光纤数据与第二光纤数据的协方差,var(data1)表示为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var(data2)表示为第二光纤数据的第二方差,“-1”表示预期的第一光纤数据和预期的第二光纤数据呈现负相关。
407、网管设备在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以指示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实施例中,预设安全阈值理解成第一光纤数据与第二光纤数据分别指示出光纤的光纤特征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也意味着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会发生故障的风险较小,可以先不进行风险排查。因此,在网管设备确定出第一相关系数后,将该第一相关系数与该预设安全阈值作比较,当第一相关系数小于该预设安全阈值时,便生成告警信息,指示出需要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具体用于指示风险排查的策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在逻辑连接配置中高亮显示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定期生成能够指示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出现故障的风险列表;或者发送信息,指示相关的运维人员进行排查等等,此处不做赘述说明。另外,网管设备还可以具备可视化功能,用于将某些风险排查的策略显示在界面上,如:高亮显示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显示风险列表等等,此处不做限定。
上述的预设安全阈值的取值可以视情况而定,此处不限定具体取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传输设备与第二传输设备通过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组成的收发光纤进行连接,为了识别出该收发光纤中是否存在风险,那么通过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光纤特征,通过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者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然后,网管设备接收到从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可以理解成前述的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并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使得该第一相关系数能够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反映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进而由网管设备对该第一相关系数作出风险判断,并在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指示相关检测人员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换言之,利用从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数据、以及从第二探测点处的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并识别所采集到的第一光纤数据以及第二光纤数据是否可信,一方面,保障了所采集到的光纤数据的质量,确保后续更加准确地定位发生故障的光纤,降低业务恢复时间;另一方面,基于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自身获取到的第一光纤数据、第二光纤数据进行校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并且无需人工定期巡检,具有高效、快捷的意义。
上述主要分成三种情形,从整体上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险识别的方法,下面将主要针对上述的第三种情形,详细地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险识别的方法。
从前述图2所描述的内容可知,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可以为同一根光纤,也可以为不相同的两根光纤。以下将分为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1)、从同一根光纤的两个探测点采集光纤数据。
2)、从不相同的两根光纤的两个探测点或四个探测点采集两根光纤的光纤数据。
针对上述1)的情况,图5a示出了一种通过采集同一根收发光纤的光纤数据的场景图。如图5a所示,收发光纤实际上是上述图2中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组成的、能够用于进行数据收发的一根光纤。针对图5a的场景,以图2中的第一光纤看做是具备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功能的收发光纤,并以图2中的探测点101作为第一探测点、探测点102作为第二探测点为例进行说明。参阅图5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b所描述的风险识别的方法可以包括:
501、网管设备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以及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
实施例中,网管设备在基于拓扑信息,得知可以从探测点101和探测点102对第一光纤进行光纤数据的采集。那么,网管设备可以基于探测点101和探测点102分别生成第一探测消息、第二探测消息后,便可以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以及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所描述的第一探测消息中可以包括探测点101的信息,第二探测消息中可以包括探测点102的信息。
502、第一传输设备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一光纤数据,第一光纤数据指示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
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设备在接收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探测消息后,通过解析该第一探测消息,得到所携带的探测点101的信息。此时,第一传输设备便可以在该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使得该第一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从探测点101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
503、第一传输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
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设备在采集到相应的第一光纤数据之后,便可以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了。
504、第二传输设备基于第二探测消息采集第二光纤数据,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
实施例中,第二传输设备在接收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二探测消息后,通过解析该第二探测消息,得到所携带的探测点102的信息。此时,第二传输设备便可以在该探测点102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使得该第二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从探测点102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
505、第二传输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光纤数据。
实施例中,第二传输设备在采集到相应的第二光纤数据之后,便可以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光纤数据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502-503与步骤504-505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制说明。
506、网管设备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第一相关系数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
实施例中,从前述图2中第①点的内容可知:针对同一根光纤中,从两端不同探测点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反映出的光纤特征应当具备反序一致性(具体参见表1)。因此,网管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一光纤数据、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二光纤数据之后,可以通过确定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第一相关系数,以判断和识别出第一光纤数据与第二光纤数据的可信度。
举例来说,若利用data1表示第一光纤数据,使用data2表示第二光纤数据。那么,第一相关系数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R1表示第一相关系数,cov(data1,data2)表示为第一光纤数据与第二光纤数据的协方差,var(data1)表示为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var(data2)表示为第二光纤数据的第二方差,“-1”表示预期从探测点101采集到的第一光纤数据、与预期从探测点102采集到的第二光纤数据应当呈现负相关。
507、网管设备在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以指示对第一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一般情况下,在上述的第一光纤未发生较大的故障风险时,针对预期从探测点101与探测点102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两个光纤特征,应该是完全地呈现反序一致的(具体参见表1),例如:从探测点101采集到的data1为{[3km,1],[2km,1]},从探测点102采集到的data2应当为{[2km,1],[3km,1]}。
其中,data1为{[3km,1],[2km,1]},可以指示出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结合上述图3,第一值[3km,1]可以表示成从探测点101处发送的光信号在3km处经过一个反射事件;第二值[2km,1]可以表示成从探测点101处发送的光信号,在3km处经过一个反射事件之后,又在2km处经过另一个反射事件。同样地,data2为{[2km,1],[3km,1]},可以指示出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其中,第一值[2km,1]可以表示成从探测点102处发送的光信号在2km处经过一个反射事件;第二值[3km,1]可以表示成从探测点101处发送的光信号,在2km处经过一个反射事件之后,又在3km处经过另一个反射事件。
然而,若此时采集到的data1和data2并不是完全地呈现反序一致的,那么很大程度上会反映出该第一光纤出现前述图1b或图1c所描述的连纤错误,进而导致故障风险的可能性增大。举例来说,若采集到的data1为{[3km,1],[2km,1]},采集到的data2为{[1.8km,1],[2.5km,1]},那么将{[3km,1],[2km,1]},以及{[2.5km,1],[1.8km,1]}代入步骤506中的公式,可以计算得到R=0.7。
若预设安全阈值为0.8,那么网管设备便可以确定出该R=0.7<0.8,也意味着图5a所示的第一光纤出现物理连纤错误,或者控制器配置中的逻辑连接与物理连接不一致的现象。那么,网管设备便可以生成相应的告警信息,指示对第一光纤进行风险排查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5a与图5b仅从探测点101为第一探测点、探测点102为第二探测点为例进行了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在探测点101作为第二探测点、探测点102作为第一探测点的情况下,第一传输设备也可以从该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第二传输设备也可以从该探测点102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具体可以参照图5a与图5b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说明。
上述图5a与图5b主要描述了第一传输设备与第二传输设备之间的收发光纤为一根光纤的情况。下面将具体描述第一传输设备与第二传输设备之间的收发光纤为两根不同的光纤的情况。
针对上述2)的情况,又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
2.1)、从两个探测点分别采集两根光纤的光纤数据。
2.1)、从四个探测点分别采集两根光纤的光纤数据。
针对上述2.1)的情况,图6a示出了一种从两个探测点采集两根光纤的光纤数据的场景图。针对图6a的场景,以图2中的探测点101作为第一探测点、探测点202作为第二探测点为例进行说明。参阅图6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图6b所描述的风险识别的方法可以包括:
601、网管设备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以及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
602、第一传输设备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一光纤数据,第一光纤数据指示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
603、第一传输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
实施例中,步骤601-603可以参照上述图5b中的步骤501-503所描述的内容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604、第二传输设备基于第二探测消息采集第二光纤数据,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
实施例中,第二传输设备在接收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二探测消息后,通过解析该第二探测消息,得到所携带的探测点202的信息。此时,第二传输设备便可以在该探测点202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使得该第二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从探测点202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
605、第二传输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光纤数据。
实施例中,步骤605可以参照上述图5b中的步骤505所描述的内容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602-603与步骤604-605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制说明。
606、网管设备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第一相关系数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
实施例中,从前述图2中第②点的内容可知:针对两根光纤中,不同传输设备中从不同探测点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光纤特征应当具备反序一致性(具体参见表2)。因此,网管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一光纤数据、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二光纤数据之后,可以通过确定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第一相关系数,以判断和识别出第一光纤数据与第二光纤数据的可信度。此处可以参照上述图5b中的步骤506所描述的内容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607、网管设备在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以指示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实施例中,步骤607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图5b中的步骤507所描述的内容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从第一光纤的一个探测点、和第二光纤的一个探测点采集相关光纤的光纤数据,并由网管设备统一地判断从这两根不相同的光纤中的两个探测点处采集到的光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一方面,能够适应于采用不同的光纤进行数据收发的场景中,保障了所采集到的光纤数据的质量,并识别出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是否存在风险,确保后续更加准确地定位发生故障的光纤,降低业务恢复时间;另一方面,基于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自身获取到光纤数据进行校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并且无需人工定期巡检,具有高效、快捷的意义。
上述图6a与图6b主要描述了两根光纤中,从两个不同的探测点处采集光纤数据的情况。然而在上述图6a与图6b所描述的从两个探测点采集光纤数据的基础上,还可以同步从其余的两个探测点采集光纤数据。下面将具体描述在两根光纤中,从四个探测点处采集光纤数据的情况。
针对上述2.2)的情况,从四个探测点分别采集两根光纤的光纤数据,具体可以参阅图7a所示出的场景图进行理解。针对图7a的场景,以图2中的探测点101作为第一探测点、探测点102作为第四探测点、探测点201为第三探测点、以及探测点202为第二探测点为例进行说明。参阅图7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图7b所描述的风险识别的方法可以包括:
701、网管设备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以及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
实施例中,网管设备基于拓扑信息,得知可以从探测点101和探测点102对第一光纤进行光纤数据的采集,以及可以从探测点201和探测点202对第二光纤进行光纤数据的采集。那么,网管设备可以基于探测点101和探测点201生成第一探测消息、基于探测点102和探测点202生成第二探测消息后,便可以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以及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
所描述的第一探测消息中可以包括探测点101的信息和探测点201的信息,第二探测消息中可以包括探测点102的信息和探测点202的信息。
702、第一传输设备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
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设备在接收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探测消息后,通过解析该第一探测消息,得到所携带的探测点101的信息和探测点201的信息。此时,第一传输设备便可以在该探测点101处采集第一光纤数据,使得该第一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从探测点101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以及在探测点201处采集第三光纤数据,使得该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探测点201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
703、第一传输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
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设备在采集到相应的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之后,便可以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了。
704、第二传输设备基于第二探测消息采集第二光纤数据和第四光纤数据,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第四光纤数据指示在第四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
实施例中,第二传输设备在接收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二探测消息后,通过解析该第二探测消息,得到所携带的探测点102的信息和探测点202的信息。此时,第二传输设备便可以在该探测点102处采集第四光纤数据,使得该第四光纤数据能够指示出从探测点102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以及在探测点202处采集第二光纤数据,使得该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探测点202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
705、第二传输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光纤数据和第四光纤数据。
实施例中,第二传输设备在采集到相应的第二光纤数据和第四光纤数据之后,便可以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二光纤数据和第四光纤数据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702-703与步骤704-705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制说明。
706、网管设备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二相关系数、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四光纤数据确定第三相关系数、基于第二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四相关系数、基于第二光纤数据和第四光纤数据确定第五相关系数、基于第三光纤数据和第四光纤数据确定第六相关系数。
上述的第二相关系数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第三相关系数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第四相关系数反映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第五相关系数反映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与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第六相关系数反映第二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与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识别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风险,因此,网管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以及接收到第而传输设备发送的第而光纤数据和第四光纤数据之后,需要分别计算每两个光纤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而从各个相关系数,反映出从不同探测点探测到的光纤的光纤特征之间的相关程度,为后续识别风险提供全面性的支撑。
另外,从前述图2中第②点的内容可知:针对两根光纤中,同一传输设备中从不同探测点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光纤特征应当具备正序一致性,而不同传输设备中从不同探测点采集到的光纤数据所指示出的光纤特征应当具备反序一致性(具体参见表2)。因此,网管设备分别确定上述的第一相关系数、第二相关系数、第三相关系数、第四相关系数、第五相关系数以及第六相关系数,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理解:
举例来说,若利用data1表示第一光纤数据、data2表示第二光纤数据、data3表示第三光纤数据、data4表示第四光纤数据。
那么,上述的各个相关系数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R1表示第一相关系数,R2表示第二相关系数,R3表示第三相关系数,R4表示第四相关系数,R5表示第五相关系数,R6表示第六相关系数;cov(data1,data2)表示为第一光纤数据与第二光纤数据的协方差,c o vd(a t1,ada t3a)、cov(data1,data4)、cov(data2,data3)、cov(data2,data4)、cov(data3,data4)可以参照cov(data1,data2)进行理解;var(data1)表示为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var(data2)、var(data3)以及var(data4)可以参照var(data1)进行理解;此外,“-1”表示预期从两根光纤的不同探测点采集到的光纤数据呈现负相关,如:“-1”可以表示出预期从探测点101采集到的第一光纤数据、与预期从探测点102采集到的第四光纤数据呈现负相关等。
707、网管设备在第一相关系数、第二相关系数、第三相关系数、第四相关系数、第五相关系数以及第六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个相关系数小于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以指示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举例来说,在上述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未发生较大的故障风险时,从探测点101采集到的data1为{[3km,1],[2km,1]}、从探测点102采集到的data4应当为{[2km,1],[3km,1]}、从探测点201采集到的data3为{[3km,1],[2km,1]}、从探测点202采集到的data4应当为{[2km,1],[3km,1]},应该满足正序一致性,或反序一致性。然而,若此时采集到的data1、data2、data3、data4并非如预期那样,完全地呈现正序一致,或者反序一致的,那么很大程度上会反映出该第一光纤或者第二光纤出现前述图1b或图1c所描述的连纤错误,进而导致故障风险的可能性增大。
例如,若采集到的data1为{[3km,1],[2km,1]}、采集到的data2为{[1.8km,1],[2.5km,1]}、采集到的data3为{[2.5km,1],[2km,1]}、采集到的data4为{[2km,1],[1.6km,1]},那么将{[3km,1],[2km,1]}、{[2.5km,1],[1.8km,1]}、{[2.5km,1],[2km,1]}以及{[2km,1],[1.6km,1]}代入步骤706中的公式,分别计算得到R1=0.75、R2=0.76、R3=0.65、R4=0.78、R5=0.68、R6=0.8。
若预设安全阈值为0.7,那么网管设备便可以确定出该R3=0.65<0.7、R5=0.68<0.7,也意味着图7a所示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均出现物理连纤错误,或者控制器配置中的逻辑连接与物理连接不一致的现象。那么,网管设备便可以生成相应的告警信息,指示对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六个相关系数中只要有任意一个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网管设备就可以生成告警信息了。此外,上述的预设安全阈值可以视情况而定,此处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四个探测点采集相关光纤的光纤数据,并由网管设备统一地判断从每两个探测点处采集到的光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一方面,保障了所采集到的光纤数据的质量,更加全面地识别和判断出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是否存在风险,确保后续更加准确地定位发生故障的光纤,降低业务恢复时间;另一方面,基于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自身获取到光纤数据进行校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并且无需人工定期巡检,具有高效、快捷的意义。
上述主要从方法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传输设备、网管设备以及第二传输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功能,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从实体设备角度来描述,上述第一传输设备、网管设备以及第二传输设备具体可以由一个实体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实体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实体设备内的一个逻辑功能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上述第一传输设备、网管设备以及第二传输设备可以由图8中的计算机设备来实现。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信接口801和处理器8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03。
通信接口801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处理器802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802负责通信线路804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存储器803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8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存储器8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服务器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80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804与处理器802相连接。存储器803也可以和处理器802集成在一起。如果存储器803和处理器802是相互独立的器件,存储器803和处理器802相连,例如存储器803和处理器802可以通过通信线路804通信。通信接口801和处理器802可以通过通信线路804通信,通信接口801也可以与处理器802直连。
通信线路804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通信线路804将包括由处理器8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2和存储器8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通信线路804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申请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还可以包括和存储器耦合的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或者,接收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三光纤数据等。该计算设备还可以包括:与通信接口耦合的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从而执行以下操作:基于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并在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以便于能够指示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等。
上述主要从实体功能的角度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传输设备、网管设备以及第二传输设备。从功能单元的角度,本申请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对第一传输设备、网管设备以及第二传输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功能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功能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比如,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单元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的网管设备可以包括:
数据收发单元901,用于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组成收发光纤,并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
风险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第一相关系数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反映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
在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以指示对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在一些示例中,风险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确定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协方差;确定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以及第二光纤数据的第二方差;基于协方差、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
在一些示例中,数据收发单元901,还具体用于: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三光纤数据,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或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
风险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二相关系数,以及基于第二光纤数据和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三相关系数;在第一相关系数、第二相关系数和第三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个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的数据收发单元901,还用于:在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之前,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和/或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第一探测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设备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二探测消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设备采集第二光纤数据或第一光纤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网管设备包含拓扑信息,上述的风险处理单元902还具体用于:在向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以及向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之前,基于拓扑信息确定目标探测点,目标探测点包括第一探测点、第二探测点以及第三探测点中的至少两个探测点;基于目标探测点生成第一探测消息或第二探测消息。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的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一根光纤。
上述主要从功能模块的角度描述了网管设备,下面将从功能模块的角度来描述第一传输设备。请参阅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的第一传输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探测消息;
第一处理模块1002,用于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
第一发送模块1003,用于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组成收发光纤,并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
在一些示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1002,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三光纤数据,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或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
该第一发送模块1003,具体用于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三光纤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1002,还具体用于:
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第一探测点的信息或第二探测点的信息;
基于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一探测点处采集第一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一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一光纤数据;或,
基于第二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二探测点处采集第二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二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二光纤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1002,还具体用于:
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第三探测点的信息;
基于第三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三探测点处采集第三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三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三光纤数据。
上述主要从功能模块的角度描述第一传输设备和网管设备。下面将从功能模块的角度描述第二传输设备。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的第二传输设备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探测消息;
第二处理模块1102,用于基于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
第二发送模块1103,用于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光纤数据或第二光纤数据,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组成收发光纤,并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处理模块1102,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探测消息采集第三光纤数据,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或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
该第二发送模块1103,具体用于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三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处理模块1102,还具体用于:
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第一探测点的信息或第二探测点的信息;
基于第一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一探测点处采集第一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一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一光纤数据;或,
基于第二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二探测点处采集第二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二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二光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处理模块1102,还具体用于:
解析第一探测消息,得到第三探测点的信息;
基于第三探测点的信息,在第三探测点处采集第三回波功率信息;
基于第三回波功率信息得到第三光纤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输设备、网管设备、第二传输设备用于执行图4至图7b中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故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参考图4至图7b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部分进行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设备、网管设备以及第二传输设备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功能单元”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第一传输设备、网管设备以及第二传输设备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计算设备形式。
比如,图8的处理器802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8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第一传输设备、网管设备、第二传输设备执行图4-图7b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设备、网管设备、第二传输设备分别所执行的方法。
具体的,图9中的风险处理单元9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8中的处理器802调动存储器8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9中的数据收发单元9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8中的通信接口801来实现。
具体的,图10中的第一处理模块10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8中的处理器802调动存储器8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0中的第一接收模块1001、第一发送模块10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8中的通信接口801来实现。
具体的,图11中的第二处理模块1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8中的处理器802调动存储器8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1中的第二接收模块1102、第二发送模块1103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8中的通信接口801来实现。
在本申请图8的设备中各个组件通信连接,即处理单元(或者处理器)、存储单元(或者存储器)和收发单元(收发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虽然图中仅仅示出了一个处理器,该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器包括多个处理单元。具体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指令。存储器可以是存储电路也可以是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存储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也可以是处理器中的存储单元,在此不做限定。虽然图中仅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该装置也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或者存储器包括多个存储单元。
收发器用于实现处理器与其他单元或者网元的内容交互。具体的,收发器可以是该装置的通信接口,也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通信单元,还可以是收发信机。收发器还可以是处理器的通信接口或者收发电路。可选的,收发器可以是一个收发芯片。该收发器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器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实现的单元。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通过收发器与其他单元或者网元进行交互。例如:处理器通过该收发器获取或者接收来自其他网元的内容。若处理器与收发器是物理上分离的两个部件,处理器可以不经过收发器与该装置的其他单元进行内容交互。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理解,进行了多种举例说明。然而,这些例子仅仅是一些举例,并不意味着是实现本申请的最佳实现方式。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所述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所述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所述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组成收发光纤,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和所述第二传输设备;
基于所述第一光纤数据和所述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所述第一相关系数反映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反映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所述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
在所述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以指示对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光纤数据和所述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光纤数据和所述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协方差;
确定所述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以及所述第二光纤数据的第二方差;
基于所述协方差、所述第一方差和所述第二方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或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三光纤数据,所述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所述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或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
基于所述第一光纤数据和所述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二相关系数,以及基于所述第二光纤数据和所述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三相关系数;
在所述第一相关系数、所述第二相关系数和所述第三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个小于所述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和/或向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所述第一探测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采集所述第一光纤数据或所述第二光纤数据,所述第二探测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传输设备采集所述第二光纤数据或所述第一光纤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管设备包含拓扑信息,在向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和/或向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拓扑信息确定目标探测点,所述目标探测点包括所述第一探测点、所述第二探测点以及所述第三探测点中的至少两个探测点;
基于所述目标探测点生成所述第一探测消息和/或所述第二探测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一根光纤。
7.一种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所述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第一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一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所述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中的第二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或在所述第二探测点处探测到的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三光纤特征,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组成收发光纤,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和所述第二传输设备;
风险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纤数据和所述第二光纤数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所述第一相关系数反映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或反映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光纤特征与所述第三光纤特征的相关程度;
所述风险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相关系数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以指示对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二光纤进行风险排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险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光纤数据和所述第二光纤数据之间的协方差;
确定所述第一光纤数据的第一方差、以及所述第二光纤数据的第二方差;
基于所述协方差、所述第一方差和所述第二方差确定第一相关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传输设备或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三光纤数据,所述第三光纤数据指示在第三探测点处探测到的所述第一光纤的第四光纤特征、或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五光纤特征;
所述风险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光纤数据和所述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二相关系数,以及基于所述第二光纤数据和所述第三光纤数据确定第三相关系数;
在所述第一相关系数、所述第二相关系数和所述第三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个小于所述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告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接收第一传输设备或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的任意两个光纤数据之前,向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和/或向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所述第一探测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设备采集所述第一光纤数据或所述第二光纤数据,所述第二探测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传输设备采集所述第二光纤数据或所述第一光纤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管设备包含拓扑信息,所述风险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向所述第一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探测消息,和/或向所述第二传输设备发送第二探测消息之前,基于所述拓扑信息确定目标探测点,所述目标探测点包括所述第一探测点、所述第二探测点以及所述第三探测点中的至少两个探测点;
基于所述目标探测点生成所述第一探测消息和/或所述第二探测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7-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所组成的收发光纤为一根光纤。
13.一种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637057.4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4696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7057.4A CN114696898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PCT/CN2021/139989 WO2022143293A1 (zh) 2020-12-31 2021-12-21 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7057.4A CN114696898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6898A CN114696898A (zh) 2022-07-01
CN114696898B true CN114696898B (zh) 2024-04-09

Family

ID=82134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7057.4A Active CN114696898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6898B (zh)
WO (1) WO202214329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176A (zh) * 2007-04-18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分布网络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922946A (zh) * 2009-06-17 2010-12-22 复旦大学 一种全光纤定位监测***
CN104158587A (zh) * 2014-07-07 2014-11-19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周期开关键控混沌信号的光时域反射方法
EP2866388A1 (en) * 2012-07-23 2015-04-2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cting correctness of optic fiber connection based on radio remote unit (rru) looped network, and base band unit (bbu)
CN111595241A (zh) * 2019-02-21 2020-08-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监测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8420B (zh) * 2012-02-14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光纤连接的方法、标识光纤连接的方法及***和装置
CN103048117A (zh) * 2012-12-26 2013-04-17 桂林聚联科技有限公司 拉曼散射实现光缆故障点精确定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176A (zh) * 2007-04-18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分布网络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922946A (zh) * 2009-06-17 2010-12-22 复旦大学 一种全光纤定位监测***
EP2866388A1 (en) * 2012-07-23 2015-04-2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cting correctness of optic fiber connection based on radio remote unit (rru) looped network, and base band unit (bbu)
CN104158587A (zh) * 2014-07-07 2014-11-19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周期开关键控混沌信号的光时域反射方法
CN111595241A (zh) * 2019-02-21 2020-08-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监测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3293A1 (zh) 2022-07-07
CN114696898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29853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optical fiber link identification
CN102739306B (zh) 无源光网络中光链路自动测试的方法
CN102187603A (zh) 使用两波长otdr及波长相关的反射元件用于得出光网络中的光路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44013A (zh) Pon网络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和***
CN113281609B (zh) 配电网故障的主动行波定位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7749778B (zh) 一种通信光缆故障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1510205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光缆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183575A (zh) 处理器故障的诊断方法、装置及***
CN104535901A (zh) 一种基于飞机线缆分布信息数据库的飞机线缆故障定位方法
CN113037369A (zh) 一种光纤路由探测的***及相应的路由探测方法
CN110545140B (zh) 光缆故障点逼近定位方法
CN114696898B (zh) 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5547643A (zh) 光电模块检测方法
CN117834001A (zh) 一种网络光纤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6506340A (zh) 流量链路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43759A (zh) 一种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的电力通信链路数据校核方法
CN111064507A (zh) 光纤链路长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242869A (zh) 光纤故障检测***
WO2022080592A1 (ko) Ai기반 능동형 광선로 관리 시스템
CN113872827A (zh) 一种交换机蛇形测试失败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9923630B2 (en) Analyzing optical networks
CN108692746B (zh) 传感监测终端、传感监测***和传感监测方法
WO2023083112A1 (zh)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光纤***及网络设备
CN111162838B (zh) 一种大规模光纤链路***的故障定位方法及***
CN116743579B (zh) 一种舞台灯光信号传输***的备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