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4907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4907A
CN114664907A CN202210284913.5A CN202210284913A CN114664907A CN 114664907 A CN114664907 A CN 114664907A CN 202210284913 A CN202210284913 A CN 202210284913A CN 114664907 A CN114664907 A CN 114664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display
layer
display panel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849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晓博
韩永占
柳家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849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49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4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49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多个发光单元;黑矩阵,位于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沿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显示区内的黑矩阵与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位于第二显示区内的黑矩阵与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d1<d2,第一方向为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通过设置d1<d2,使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发射的大角度光线能够射出,有效提升第一显示区的亮度,有助于平衡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亮度,实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亮度无差异。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显示效果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屏占比的显示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了显示产品市场的主流。为了实现高屏占比,屏下摄像头的概念应运而生,即将前置摄像头设置于显示面板内,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设有与屏下摄像头对应的半透区,在正常显示时,半透区发挥显示作用;在屏下摄像头拍摄时,屏下摄像头透过半透区进行拍摄。
屏下摄像头在拍摄时,屏下摄像头需要感受到由半透区进入的外界环境光,为了保证屏下摄像头的采光效果,需要设置半透区的光线透过率大,但这样设置会导致半透区的亮度变暗。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半透区的亮度,使半透区亮度与显示区亮度无差异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于改善摄像头区域的亮度。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过率;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
黑矩阵,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沿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所述黑矩阵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所述黑矩阵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d1<d2,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过率;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黑矩阵,位于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沿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显示区内的黑矩阵与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位于第二显示区内的黑矩阵与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d1<d2,第一方向为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由于第一显示区的透过率比第二显示区的透过率大,导致第一显示区的亮度相比于第二显示区的亮度暗,设置d1<d2,使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发射的大角度光线能够射出,有效提升第一显示区的亮度,有助于平衡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亮度,实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亮度无差异。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5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6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7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8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9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0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1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解决屏下摄像头区域的亮度暗的问题,发明人对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进行了如下研究: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0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显示面板000中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与屏下摄像头位置相对应,由于第一显示区AA1’的光线透过率需要大才能满足屏下摄像头的采光需求,因此将第一显示区AA1’的金属走线进行绕线设置,这样设置虽然能够提升第一显示区AA1’的光线透过率,但是会导致第一显示区AA1’像素的开口区相比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开口区小,图2中示意出第一显示区的黑矩阵和第二显示区的黑矩阵位于同一高度,由于第一显示区AA1’的中的像素单元开口面积小于第二显示区AA2’像素单元开口面积小或者第一显示区AA1’中像素单元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像素单元的像素密度,能够由第一显示区AA1’的开口区射出的光线也变少,导致第一显示区AA1’的亮度相比于第二显示区AA2’的亮度低,造成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具有显示差异。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关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下文将详细描述。
参照图3和图4,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
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的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过率;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衬底基板1;
位于衬底基板1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2;
黑矩阵3,位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沿第一方向X上,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黑矩阵3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黑矩阵3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d1<d2,第一方向X为垂直于衬底基板1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意出第一显示区AA1为屏下摄像头设置区域,第二显示区AA2为正常显示区,图4中示意出显示面板100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无需背光模组,可以采用较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可以做得更轻更薄,显著节省电能。衬底基板1作为载体承载显示面板100的其他结构,例如设置于衬底基板1与发光单元2之间的阵列层4和对阵列层4表面进行平坦化的膜层等,其中,阵列层4可以包括栅极金属层、源漏极金属层、有源层,还可以包括各个导电膜层之间的绝缘层。具体的,当显示面板100为刚性面板时,衬底基板1可以采用玻璃、透明树脂等;当显示面板100为柔性显示面板100时,衬底基板1可以采用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等。黑矩阵3的材料可以是不透光的材料,用于对显示面板100中不发光的区域进行遮挡,防止光线对显示面板100中的不发光区域造成损伤。图3中仅示意出显示面板100的形状为具有圆角的矩形,还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异形结构等,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位置及大小均仅为示意,对此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发光单元2包括阴极层5、发光部6和阳极层7,在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还可以设置封装层8等,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4中示意出第一显示区AA1中的子像素开口面积小于第二显示区AA2中的子像素开口面积。沿第一方向X上,设置第一显示区AA1内的黑矩阵3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d1即第一显示区AA1内的黑矩阵3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至衬底基板1表面的距离,第二显示区AA2内的黑矩阵3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d2即第二显示区AA2内的黑矩阵3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至衬底基板1表面的距离,d1<d2,由第一显示区AA1的子像素开口区射出、且传播路径经过黑矩阵3的边缘的光线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为θ1,该黑矩阵3的高度低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黑矩阵3高度;由第一显示区AA1的子像素开口区射出、且传播路径经过黑矩阵3的边缘的光线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为θ2,该黑矩阵3的高度与第二显示区AA2的黑矩阵3等高,θ12,即沿第一方向X上,降低黑矩阵3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最大距离,能够使第一显示区AA1的子像素发射的光线的出射角度更大,能够有效提升第一显示区AA1的亮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AA1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的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过率;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衬底基板1;位于衬底基板1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2;黑矩阵3,位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沿第一方向X上,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黑矩阵3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黑矩阵3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d1<d2,第一方向X为垂直于衬底基板1的方向。由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透过率比第二显示区AA2的透过率大,导致第一显示区AA1的亮度相比于第二显示区AA2的亮度暗,设置d1<d2,使第一显示区AA1的子像素发射的大角度光线能够射出,有效提升第一显示区AA1的亮度,有助于平衡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亮度,实现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显示无差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5,图5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图,黑矩阵3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设有色阻层9,在第一显示区AA1内,色阻层9沿第一方向X上的高度为M;在第二显示区AA2内,色阻层9沿第一方向X上的高度为N,M<N。
需要说明的是,色阻层9可以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不同的色阻只能透过对应颜色的光,即红色色阻中只能透过红色光、绿色色阻中只能透过绿色光、蓝色色阻中只能透过蓝色光。色阻层9具有一定的厚度,每种颜色的色阻在透过对应的颜色的光时,会对其具有一定程度的阻挡,并不会使光线完全透过,色阻层9的厚度越厚,阻挡光线的效果越明显,即透过率越小。
可以理解的是,图5中仅示意出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显示区AA1内的色阻层9的厚度M小于第二显示区AA2的色阻层9的厚度N,使第一显示区AA1的色阻层9的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色阻层9的透过率,增大第一显示区AA1的出光效率,有效提升第一显示区AA1的亮度,有助于实现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显示亮度无差异。在有机显示面板100中采用黑矩阵3和色阻层9还能代替偏光片,进一步提高出光效率,增大显示面板100的亮度,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功耗。
可选的,对相同颜色的色阻的厚度进行比较,例如,将第一显示区AA1中的红色色阻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的红色色阻进行比较,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红色色阻的厚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红色色阻的厚度,使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红色色阻的透过率的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红色色阻的透过率,增加第一显示区AA1的红色色阻的出光效率,当然,此处仅以红色色阻为例,还可以是绿色色阻或是蓝色色阻,这里并不做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6和图7,图6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7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光增益层10,包括多个光调节部11,沿第一方向X上,光调节部11与发光单元2无交叠;沿第一方向X上,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光调节部11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光调节部11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d1-d2)×(D1-D2)≤0。
可以理解的是,图6中仅示意出第一显示区AA1的色阻层9的厚度等于第二显示区AA2的色阻层9的厚度,也可以设置第一显示区AA1的色阻层9的厚度不等于第二显示区AA2的色阻层9的厚度。因为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明确d1<d2,所以D1≥D2,在图6中仅示意出D1>D2的一种情况,其中,第一显示区AA1的色阻层9沿第一方向X上高度等于第二显示区AA2的色阻层9沿第一方向X上的高度,当然,也可以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显示区AA1的色阻层9沿第一方向X上高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的色阻层9沿第一方向X上的高度;在图7中仅示意出D1=D2的一种情况,光增益层10是一层可以调节光线的传播路径的膜层,能够实现对大角度光线进行提取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正面出光效率,有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功耗。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6,D1>D2
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一方向X上,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光调节部11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D1即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光调节部11靠近衬底基板1的一侧至衬底基板1表面的距离,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光调节部11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D2即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光调节部11靠近衬底基板1的一侧至衬底基板1表面的距离,D1>D2,相比于第二显示区AA2,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光调节部11与衬底基板1之间具有更大的空间便于设置黑矩阵3,使第一显示区AA1的黑矩阵3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减小,增大第一显示区AA1的出光效率,实现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显示亮度无差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6,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光增益层10位于色阻层9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在第二显示区AA2内,光增益层10位于黑矩阵3与发光单元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仅示意出光增益层10在显示面板100中一种具体的位置,当然,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光增益层10与色阻层9之间还可以存在其他膜层,和/或,在第二显示区AA2内,光增益层10与黑矩阵3之间还可以存在其他膜层。
可以理解的是,色阻层9和黑矩阵3构成彩膜层12,相比于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光增益层10与彩膜层12的位置互换,由于光增益层10自身具有调节光线的传播路径的功能,能够提取大角度射出的光线、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正面出光效率,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将彩膜层12设置于光增益层10靠近衬底基板1的一侧,使更大角度的光线能够射出,能进一步提升第一显示区AA1的出光效率,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亮度,实现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显示亮度无差异。另外,将第一显示区AA1光增益层10与彩膜层12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制作完第二显示区AA2的光增益层10后,将第一显示区AA1的彩膜层12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彩膜层12采用同一工艺制成,简化工艺流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6、图8和图9,图8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9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光调节部11包括相对设置第一面13和第二面14,第一面13位于第二面14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光调节部11还包括第三面15,第三面15分别与第一面13、第二面14连接,第三面15的切面与衬底基板1的最大夹角为第一夹角;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夹角α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一夹角β。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6中仅示意出第三面15为斜面,在图8和图9中仅示意出第三面15为曲面,具体的,第三面15还可以设置为折线与曲面的结合,或是多个斜面的结合、多个曲面的结合,这里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光增益层10是通过调整光线的传播路径来提高出光效率的,具体的,当一部分光线接触到第三面15时,光线在第三面15处发生反射,使这部分光线向靠近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射出,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正面出光效率;另一部分大角度光线由第一面13射入光调节部11,在射出光调节部11时发生折射,这部分出射光线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射出,实现对大角度光线的提取,也会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正面出光效率。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夹角α相较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一夹角β大,即第一显示区AA1内相邻光调节部11之间的开口更大,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显示区AA1的亮度,实现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显示亮度无差异,显示效果更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10,图10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光增益层10与色阻层9之间设有平坦化层16;沿第一方向X上,平坦化层16与衬底基板1的最大距离为U,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光增益层10与衬底基板1的最大距离为V,U=V。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U=V,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光增益层10下方和第二显示区AA2内的黑矩阵3下方的平整度较好,有利于后续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光增益层10和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彩膜层12的制作,并且当彩膜层12的平整度高时,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色彩度,显示效果更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10,光增益层10包括光学层17,光学层17覆盖光调节部11,光调节部11的折射率小于光学层17的折射率;平坦化层16的折射率小于等于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光学层17的折射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0中仅示意出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平坦化层16位于彩膜层12与光增益层10之间,光增益层10中光调节部11的折射率小于光学层17的折射率,当光线由低折射率的光调节部11射向高折射率的光学层17时,在两者交界面发生折射使得大角度的光能够顺利出光,增加出光效率。另外当光线由低折射率的光调节部11射向高折射率的光学层17时,光线会靠近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射出,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正面出光效率,有效提高第一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平坦化层16的折射率小于等于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光学层17的折射率,也能够使光线在平坦化层16与光学层17发生折射或是减少反射,进一步增加出光效率,进一步实现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无差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10,平坦化层16与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光学层17一体化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0中仅示意出第一显示区AA1的色阻层9的厚度等于第二显示区AA2的色阻层9的厚度,当然,也可以设置为第一显示区AA1的色阻层9的厚度不等于第二显示区AA2的色阻层9的厚度,这里并不做具体的限制。平坦化层16与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光学层17一体化制成能够简化制作工艺,节省时间,便于后续膜层的制作,节约成本。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11,图11是图3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D1=D2
可以理解的是,图11中仅示意出光调节部11位于黑矩阵3下方的情况,第一显示区AA1的色阻层9的厚度等于第二显示区AA2的色阻层9的厚度,当然,光调节部11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第一显示区AA1的色阻层9的厚度也可以设置不等于第二显示区AA2的色阻层9的厚度,这里并不做具体的限定。沿第一方向X上,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光调节部11与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光调节部11距离衬底基板1的高度相同,可以在同一制程内完成光调节部11的制作,简化工艺流程,便于制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11,光增益层10包括光学层17,光学层17覆盖光调节部11,光调节部11折射率小于光学层17的折射率;光学层17的折射率等于色阻层9的折射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1中仅示意出光调节部11位于黑矩阵3下方的情况,具体的,光增益层10如何进行大角度光线提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里并不做过多赘述。光学层17的折射率等于色阻层9的折射率,第一显示区AA1的光调节部1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光调节部11位于同一高度,且第一显示区AA1的光调节部11沿第一方向X的高度等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光调节部11沿第一方向X的高度,当光线由低折射率的光调节部11射向高折射率的光学层17时,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光提取发生在同一高度,光提取效果也相同。当光学层17的折射率与色阻层9的折射率不等时,当光线由光学层17射向色阻层9时,光线会在光学层17与色阻层9交界处发生反射,因此,设置光学层17的折射率等于色阻层9的折射率能够提高抗反射能力,减少环境光反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7,在第一显示区AA1内,黑矩阵3位于光调节部11与光学层17之间,光学层17复用于色阻层9。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7中仅示意出在第一显示区AA1将光学层17复用于色阻层9,能够减少第一显示区AA1的膜层数量,减少光损失,进一步提升第一显示区AA1的亮度,实现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显示无差异,还能降低整个显示面板10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实现显示面板100的轻薄化。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调节部11的折射率小于等于1.5,光学层17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65。
可以理解的是,当光线经过低折射率的光调节部11射入高折射率的光学层17时,能够使光线向靠近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发生折射,使一部分可能损失的大角度光线经过光增益层10后沿靠近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射出面板,实现大角度光线的提取、提高出光量、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亮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调节部11的材料包括丙烯酸酯类有机物,光学层17包括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可以理解的是,光学层17和光调节部11的材料均为透过率高的材料,减少光线经过光增益层10时的损失。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粒径小于100nm。
可以理解的是,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一般采用氧化锆,采用粒径小于100nm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能够提高光学层的折射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7,光调节部11包括相对设置第一面13和第二面14,第一面13位于第二面14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光调节部11还包括第三面15,第三面15分别与第一面13、第二面14连接,第三面15的切面与衬底基板1的最大夹角为第一夹角α。
可以理解的是,图7中仅示意出第三面15为斜面,具体的,第三面15还可以设置为曲面,或是折线与曲面的结合,或是多个斜面的结合、多个曲面的结合,这里并不做具体的限定。设置第三面15为斜面,使一部分光线接触到第三面15发生反射向靠近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射出,而由第一面13射入光调节部11的光线在光调节部11与光学层17的界面处发生折射,使光线向靠近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射出,实现对大视角光线进行提取,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正面出光效率,有效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亮度,实现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显示亮度无差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7,第一夹角α的夹角范围为65°至85°。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夹角α小于65°时,部分经过光调节部11的光线无法接触到第三面15,从而无法反射,造成光损失;当第一夹角α大于85°时,部分光线接触到第三面15虽然发生反射,但反射后光线无法向靠近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射出,也会造成光损失,并且设置第一夹角α的范围为65°至85°,在大视角下,对显示面板100的色偏、亮度等影响较小,更加合理,因此,设置第一夹角α的范围为65°至85°为最优选择,但并不限于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20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2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2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200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2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过率;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黑矩阵,位于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沿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显示区内的黑矩阵与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位于第二显示区内的黑矩阵与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d1<d2,第一方向为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由于第一显示区的透过率比第二显示区的透过率大,导致第一显示区的亮度相比于第二显示区的亮度暗,设置d1<d2,使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发射的大角度光线能够射出,有效提升第一显示区的亮度,有助于平衡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亮度,实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亮度无差异。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过率;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
黑矩阵,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沿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所述黑矩阵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所述黑矩阵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2,d1<d2,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有色阻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色阻层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为M;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所述色阻层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为N,M<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增益层,包括多个光调节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光调节部与所述发光单元无交叠;
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所述光调节部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所述光调节部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d1-d2)×(D1-D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D1>D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光增益层位于所述色阻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所述光增益层位于所述黑矩阵与所述发光单元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部包括相对设置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面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光调节部还包括第三面,所述第三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第三面的切面与所述衬底基板的最大夹角为第一夹角;
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光增益层与所述色阻层之间设有平坦化层;
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平坦化层与所述衬底基板的最大距离为U,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增益层与所述衬底基板的最大距离为V,U=V。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增益层包括光学层,所述光学层覆盖所述光调节部,所述光调节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光学层的折射率;
所述平坦化层的折射率小于等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层的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层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所述光学层一体化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D1=D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增益层包括光学层,所述光学层覆盖所述光调节部,所述光调节部折射率小于所述光学层的折射率;
所述光学层的折射率等于所述色阻层的折射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黑矩阵位于所述光调节部与所述光学层之间,所述光学层复用于所述色阻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部的折射率小于等于1.5,所述光学层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65。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部的材料包括丙烯酸酯类有机物,所述光学层包括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粒径小于100nm。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部包括相对设置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面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光调节部还包括第三面,所述第三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第三面的切面与所述衬底基板的最大夹角为第一夹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夹角范围为65°至85°。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284913.5A 2022-03-22 2022-03-2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6649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4913.5A CN114664907A (zh) 2022-03-22 2022-03-2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4913.5A CN114664907A (zh) 2022-03-22 2022-03-2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4907A true CN114664907A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31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4913.5A Pending CN114664907A (zh) 2022-03-22 2022-03-2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490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945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4479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99280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714227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387425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140688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24250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8107623A (zh) 显示装置
US2023021380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40755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629122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2300762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787137A (zh) 显示装置
US2024018839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terminal
CN1159889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6490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997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488064U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384723A (zh) 一种前置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3613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3069421U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671746B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US2023042062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782575B (zh) 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