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2819A - 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2819A
CN114642819A CN202210294320.7A CN202210294320A CN114642819A CN 114642819 A CN114642819 A CN 114642819A CN 202210294320 A CN202210294320 A CN 202210294320A CN 114642819 A CN114642819 A CN 114642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drainage tube
shaped
communicate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943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珂
杨海燕
张静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ang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inxiang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ang Cent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inxiang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102943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28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2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281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2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2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 A61M2025/028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having a mainly rigid support struc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本发明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固定措施不可靠且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该装置可实现当引流管因意外被拉动时,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因受拉拽力而对切口部位产生的拉扯,即可避免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痛,也可较好的避免引流管从体内退出,以实现对引流管较好的固定效果。

Description

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术引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在进行腹部肿瘤切除手术后,会出现腹腔内积液的情况(手术过程中对腹腔脏器的刺激会导致产生积液、另外术后感染也会导致腹腔内产生积液,如脓、血水以及其他液体等),通常需要用引流管将其从腹腔内引流出,以免影响患者的康复;
现有的引流管在使用时通常在患者待引流位置开设切口并且将引流管***至腹腔中,随后将切口进行缝合并且缠绕在引流管上以实现对引流管与患者身体之间的固定,由于引流管缺乏安全、可靠的固定措施,极易导致患者或者其他人员无意间碰到引流管时将其从切口处拔出(给患者造成较大的伤痛且产生二次伤害);
在引流过程中切口位置极易受到感染并且产生脓液,脓液产生位置往往位于表皮以下(真皮组织、皮下组织),若想清理脓液则需将切口拆开,方可将位于深处的脓液清除,则无疑会加重患者的痛苦;
鉴于以上,本方案提供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当引流管因意外被拉动时,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因受拉拽力而对切口部位产生的拉扯,即可避免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痛,也可较好的避免引流管从体内退出,以实现对引流管较好的固定效果。
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引流管且固定座上设有与引流管配合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L形架且L形架内设有容纳腔,位于容纳腔部位的L形架外壁设有贯穿容纳腔的螺旋槽孔,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柱状气囊且柱状气囊连通有设于固定座内且与固定座同轴心设置的环形管;
所述环形管连通有设于固定座内的夹紧机构,所述引流管向上穿出通孔部分缠绕于L形架且沿螺旋槽孔旋向布置,所述引流管置于螺旋槽孔内且与柱状气囊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在本方案中该装置可实现当引流管因意外被拉动时,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因受拉拽力而对切口部位产生的拉扯,即可避免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痛,也可较好的避免引流管从体内退出,以实现对引流管较好的固定效果;
(2)在本方案中,若患者切口部位因感染而产生脓液时,可在不对切口进行切开又不挪动引流管的情况下,实现将位于皮肤深处的脓液排出的效果,减少了患者因此而承受的伤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L形架剖视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L形架、柱状气囊、引流管分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座部分剖视后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座顶壁部分剖视后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夹紧腔、负压腔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高压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L形管、过渡腔、环形管、连通管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若干储液腔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引流管、条状气球、低压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条状气球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条状气球未充气且被引流管、引流口部位缝线挤压而处于干瘪时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形变区、条状气球配合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13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固定座1(由医用橡胶材质加工而成)、引流管2且固定座1上设有与引流管2配合的通孔3,在进行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引流管2穿过固定座1上通孔3并且将穿过通孔3一端***至引流口中并且经引流口(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提前在其待引流部位进行切口,即,引流口)***至患者腹腔内四到五公分的深度,随后通过缝线将引流口围绕引流管2进行缝合,在缝合过程中使得缝线绕过引流管2进而实现将引流管2进行固定的效果,随后将固定座1扣合在患者引流口处并且通过医用胶带将固定座1粘贴在患者皮肤表面(以实现引流效果);
本方案改进之处在于:如附图2所示,在固定座1上安装有L形架4且L形架4上设有螺旋槽孔6,L形架4上且设有螺旋槽孔6部位设有容纳腔5且容纳腔5内放置有柱状气囊7(如附图2所示),本方案在具体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固定座1粘贴在患者皮肤表面后,将从通孔3向外穿出的引流管2缠绕于L形架4上,在缠绕过程中使得引流管2沿着设于L形架4上的螺旋槽孔6延伸方向进行缠绕(即,使得引流管2卡在螺旋槽孔6内),此时引流管2内侧与设于容纳腔5中的柱状气囊7接触,引流管2远离固定座1一端从螺旋槽孔6中伸出并且连接有引流袋,当引流管2被患者或者其他人员无意间碰到并且使其受到一个较大的拉拽力时(一般无意识情况下碰到引流管2时,通常情况下该作用力会产生的比较土壤且较快,具有瞬时性),引流管2远离固定座1一端会从沿着拉拽力的拉扯方向移动,此时由于缠绕在L形架4上的引流管2部分位于螺旋槽孔6内,当引流管2受到拉扯力时,会在螺旋槽孔6的限位作用下,使得缠绕在L形架4上的引流管2朝着靠近容纳腔5的中轴线方向移动,即,缠绕于L形架4上的引流管2朝着挤压设于容纳腔5内柱状气囊7的方向进行收缩、移动(从而实现将引流管2收紧的效果),此时柱状气囊7受到一个瞬时的挤压力并且产生形变,进而使得柱状气囊7中的部分气体进入至设于固定座1内的环形管8中(如附图5所示),由于固定座1内设有夹紧机构且当气体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至环形管8内时会带动夹紧机构动作并且实现将位于通孔3中的引流管2进行夹紧、定位,以免其因受拉扯力而从引流口退出;
在上述过程中,当引流管2突然受到外力作用并且被拉扯时,首先会挤压位于容纳腔5内的柱状气囊7并且使得其产生形变(在该过程中会消耗部分外力的拉扯力),伴随着柱状气囊7的形变进而通过带动夹紧机构实现将位于通孔3内的引流管2进行夹紧、定位,以免引流管2因受到外部的拉扯力而导致引流管2相对于引流口产生移动(导致引流管2脱落),引流管2相对于引流口产生移动则极易导致引流口部位产生撕裂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2所示,柱状气囊7连通有设于L形架4内的L形管9(L形管9为硬质管道且固定安装在L形架4内),注:如附图2所示,容纳腔5两端分别为密封结构,使得柱状气囊7位于容纳腔5内时,其两端分别与容纳腔5两端相抵触(以使得当柱状气囊7受到来自引流管2的挤压力时,由于柱状气囊7无法相对于容纳腔5产生位移,进而使柱状气囊7产生形变并且通过气体流动而实现带动夹紧机构动作);
如附图5所示,夹紧机构包括在固定座1内间隔环绕设置的若干夹紧腔10且夹紧腔10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板11(活塞板11与夹紧腔10之间连接有弹簧且活塞板11与夹紧腔10内壁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以确保气密性),若干夹紧腔10远离通孔3一端与柱状气囊7连通(夹紧腔10面向引流管2一端与外界连通),初始时,弧形夹紧板13与穿过通孔3的引流管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连接于活塞板11与夹紧腔10之间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当柱状气囊7受到挤压且产生形变时,柱状气囊7中的气体进入至夹紧腔10中,如附图6所示,进入至夹紧腔10内的气体迫使活塞板11在夹紧腔10内朝着靠近引流管2的方向移动(使得连接于活塞板11、夹紧腔10之间的弹簧被压缩)进而带动弹性伸缩杆12同步移动(活塞板11与弹性伸缩杆12固定连接且弹性伸缩杆12向外伸出夹紧腔10),弹性伸缩板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且伸缩端与固定端之间连接有弹簧,固定端与活塞板11固定安装且与夹紧腔10壁之间滑动配合接触,伸缩端固定安装有弧形夹紧板13;
伴随着气体的不断进入则带动活塞板11朝着靠近引流管2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弹性伸缩杆12带动弧形夹紧板13朝着位于通孔3内的引流管2移动,从而实现将引流管2进行夹紧的效果,之所以将活塞板11与弧形夹紧板13之间经弹性伸缩杆12连接,以免当柱状气囊7因形变量过大而导致进入夹紧腔10内的气体过多,进而带动活塞板11移动距离较远,使得若干弧形夹紧板13朝着靠近引流管2的方向移动的距离较远而导致若干弧形夹紧板13因抵触于引流管2而无法继续移动时(在本方案中共设有是三个弧形夹紧板13且三个弧形夹紧板13是沿固定座1径向且朝着挤压引流管2的方向移动,当三个弧形夹紧板13相互抵触在一起时,则无法继续移动),对本装置造成损伤,将弧形夹紧板13与活塞板11之间经弹性伸缩杆12连接可较好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同时也使得引流管2不会因受到过度挤压而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产生明显的挤压、折痕影响后续引流过程);
当作用于引流管2上的外部拉扯力撤去后,活塞板11在与之连接弹簧的作用下朝着初始位置移动并且实现将进入至夹紧腔10中的气体挤入至柱状气囊7中,使得气囊恢复至初始状态。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附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少因在对引流管2夹紧、定位过程中对引流管2造成的损伤,本实施例在弧形夹紧板13面向引流管2一侧安装有弧形吸盘14,在位于夹紧腔10上方的固定座1空间内设有负压腔15(负压腔15面向引流管2一侧与外界连通)且负压腔15内滑动安装有负压板16(负压板16与负压腔15滑动配合接触部位设有密封橡胶圈),负压板16上固定安装有向外伸出负压腔15的L形杆(图中示出未标号)且L形杆向外伸出负压腔15一端与弹性伸缩杆12的固定端连接,在弧形夹紧板13面向负压腔15一侧、负压腔15远离弧形夹紧板13一侧分别设有硬管(硬管分别和与之对应的负压腔15、弧形吸盘14连通),两端硬管之间经耐压软管21实现连接(由于弧形夹紧板13相对于负压腔15位置会产生移动进而将两硬管之间通过耐压软管21连接);
当柱状气囊7受到挤压并且气体开始进入至夹紧腔10内时,伴随着活塞板11的移动进而会同步通过弹性伸缩杆12带动负压板16在负压腔15内朝着靠近引流管2的方向移动,在安装于弧形夹紧板13上的弧形吸盘14还未抵触于引流管2壁时,负压板16在负压腔15内的移动会将位于负压板16右侧的气体向外排出负压腔15并且将外界气体经弧形吸盘14、硬管、耐压软管21吸入至位于负压板16左侧的负压腔15内(如附图6所示),以至当活塞板11移动至使得安装于弧形夹紧板13上的弧形吸盘14抵触于引流管2壁时,此时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随后伴随着活塞板11的继续移动,则使得弹性伸缩杆12被挤压(即弹性伸缩杆12的移动端向其固定端内收缩),与此同时,弹性伸缩杆12的固定端带动负压板16继续移动,此时伴随着负压板16在负压腔15内继续移动,则使得位于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所组成的密闭空间中的气体抽人至位于负压板16左侧的负压腔15内(使得弧形吸盘14内的气压降低);
伴随着上述过程的进行以至使得弧形吸盘14内的空气全部抽至负压腔15内,此时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所构成的空间处于真空状态(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得弧形吸盘14紧紧的吸附于引流管2外壁上),注:由于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所组成的空间很小,故,一旦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相接触并且抵触在一起后,在较短时间内,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所组成的空间即被抽成真空状态,此时负压板16在负压腔15内无法继续移动(由于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组成的空间内已经没有空气进而不会有空气进入至负压腔15中),此时靠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之间的吸附力实现对引流管2的定位效果,而并非靠弧形夹紧板13对引流板的夹紧力实现对引流管2的定位,可较好的避免因过度将引流管2夹持而导致引流管2产生明显的折痕,进而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这一情况的发生;
注:由于在弧形吸盘14刚抵触于引流管2壁之后较短时间内,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组成的空间即被抽成真空并且负压板16在负压腔15内无法继续移动(活塞板11在夹紧腔10内也无法继续移动),故,此时引流管2受到来自若干弧形夹紧板13的沿固定座1径向的夹紧力较小,而是主要靠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之间的吸附力实现对引流管2的定位效果的(此时引流管2不会受到的加持力较小,进而不会对其造成损伤);
当作用于引流管2上的外部拉扯力撤去后,活塞板11在与之连接弹簧的作用下向初始位置移动,与此同时同步带动负压板16朝着初始位置移动,伴随着负压板16的移动,则将抽入至负压腔15中的气体经硬管、耐压软管21挤入至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所组成的空间内,进而逐渐减小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所组成空间与外界的压力差,最终实现将弧形吸盘14与引流管2壁分离。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附图4所示,引流管2与患者机体组织相接触部位沿其外壁间隔环绕设有若干形变区17(形变区17内的引流管2壁相对于相邻两形变区17之间的引流管2壁有着更大的形变特性,即,当受到同等力度的挤压时,形变区17内的引流管2壁更容易产生形变),即,引流管2经引流口***至患者体内腹腔中一端和引流管2置于人体外且靠近引流口一端的外壁上间隔环绕设有若干形变区17;
如附图13所示,在形变区17位置安装有条状气球18,如附图11所示,在条状气球18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道19,初始当引流管2经引流口***至患者体内并且进行正常引流时,若干设置在形变区17位置的条状气球18处于干瘪状态且在引流口缝合线和引流管2的挤压下处于一个被挤扁的状态,如附图12中所示左侧视图中所示(此时设于条状气球18内的通道19同样被挤压且处于不导通状态),此时在缝线、引流管2以及条状气球18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将引流口封堵的效果(此时设于条状气球18上的通道19两端,一端置于患者体内,另一端置于患者体外),如附图10所示,若干条状气球18上端连通有安装在引流管2外壁上的过渡腔20且过渡腔20经低压阀与L形管9连通,如附图5所示,环形管8经高压阀与L形管9连通;
当柱状气囊7受到瞬时且较大的挤压力时(即,当患者或者其他人员无意间碰到引流管2并且施加在引流管2上一个较大且瞬间产生的拉扯力),会使得高压阀打开并且实现环形管8与L形管9之间的连通(此时低压阀处于不导通状态且L形管9与过渡腔20之间不连通),当柱状气囊7受到缓慢的挤压力时,会使得低压阀打开并且实现过渡腔20与L形管9之间的连通(此时高压阀处于不导通状态且L形管9与环形管8之间不导通);
如附图4所示,在固定座1内设有炎症检测装置且炎症检测装置连接有设于L形架4上的驱动机构,当炎症检测装置检测到引流口部位产生炎症时(被医护人员切开的引流口部位若防护不当或者卫生处理不干净极易导致产生炎症,一旦产生炎症会产生炎症分泌物,如脓液,其滞留在患者皮下组织内部,若不及时将其排出体外,则会使得引流口产生感染,给患者带来进一步伤痛),炎症检测装置控制驱动机构动作并且实现缓慢挤压柱状气囊7,此时柱状气囊7受到挤压并且产生形变(该形变过程较为缓慢),并且使得低压阀打开(L形管9与过渡腔20之间连通),伴随着柱状气囊7的持续被挤压,则不断的有气体经L形管9进入至过渡腔20并且最终进入至条状气球18中,当条状气球18内充入气体后开始膨胀(如附图12中右侧视图所示),由于受到引流口处缝线的限位,使得条状气球18只能朝着挤压与之对应的形变区17的方向进行膨胀,如附图13所示,进而使得相应的形变区17向引流管2内产生一定程度的内凹,如附图11所示,以至当条状气球18内充满较多的气体时,使得条状气球18膨胀起来且设于其内部的通道19也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在设于条状气球18内通道19实现导通的情况下,使得患者位于引流口部位深处的皮下组织与外界连通,此时位于引流口且处于皮下组织中的炎症组织所产生的炎症溢出物(如脓液等)可沿着膨胀起来条状气球18内的通道19向外界排出(脓液的排出有助于引流口部位炎症的消除,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加快炎症状况的恢复(在不将引流管2取出并且将引流口进一步切开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将位于皮下组织深处部位产生的炎症溢出物向外排出);
注:当人体皮下组织内有炎症并且产生炎症分泌物时,会使得炎症部位的组织液压力升高,此时若将条状气球18中的通道19实现导通,则可实现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将炎症分泌物经通道19向外排出(或者在医护人员辅助下进行脓液的清除工作,如:医护人员可以用力按压引流口周边的皮肤进而使得位于引流口深处的脓液因受到挤压而沿着设于条状气球18中的通道19向外流出)。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附图13所示,位于形变区17上下两端的引流管2壁上设有内凹的弧形斜坡23(***至患者体内一端的弧形斜坡23的长度可设置较长一些,可实现将位于皮肤以下且处于不同深度的机体组织所覆盖,当各个不同深度的机体组织中产生脓液时均可经该弧形斜坡23引流至通道19内),弧形斜坡23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当条状气球18内充气并且膨胀起来时,使得设于条状气球18下端(即***至患者体内一端)的通道19能够实现与滞留于患者皮下组织中的炎症溢出物(脓液)实现连通的效果,即,使得滞留在皮下组织中的炎症溢出物在弧形斜坡23的导流下能够进入至通道19并且经通道19向外界排出(本实施例中弧形斜坡23的设置相当于起到一个过渡的效果);
位于靠近过渡腔20一端的弧形斜坡23(即,处于人体外一端),使得位于体内的脓液沿着设于条状气球18中的通道19流动时,最终经该弧形斜坡23向外从通道19内流出,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清理。
实施例6,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附图4所示,炎症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固定座1内且若干间隔环绕通孔3设置的储液腔24(储液腔24内储存有饱和碳酸溶液,即,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溶液),如附图8所示,若干储液腔24上端共同连通有与固定座1同轴心设置的环形气管25(储液腔24与环形气管25连通部位设有防水透气膜,使得储液腔24内的碳酸溶液无法流入至环形气管25,只能使得碳酸溶液受热分解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流向至环形气管25中),注:在配比碳酸溶液时(即,控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入与水中),要按照人体体温的所处的温度范围进行配比,即,使得在处于人体正常体温所处温度范围内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中并且配制成在该温度范围内的饱和碳酸溶液(当引流口部位的温度超出人体正常体温时,会使得碳酸溶液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在储液腔24下端底壁上粘贴有无纺布辅料(用于吸收从引流口部位流出的渗出物),医护人员通过医用胶带将固定座1固定于患者引流口部位的皮肤表面时,安装在储液腔24底壁的无纺布辅料也紧紧抵接于引流口周围的皮肤上,从而实现吸收从引流口部位渗出的溢出物;
如附图2、4所示,环形气管25经连通管22和设于L形架4内的气室26连通,气室26内滑动安装有检测板27(检测板27与气室26滑动配合部位设有橡胶密封圈以确保气密性且检测板27与气室26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在图中未示出),气室26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检测板27同轴固定有至于气室26外且处于容纳腔5内的顶推板28(顶推板28外径与容纳腔5内径相同或者稍小于容纳腔5内径),顶推板28背离检测板27一侧与安装在容纳腔5中的柱状气囊7相抵触(在设置的时候使得当柱状气囊7内充满气体时,顶推板28背离柱状气囊7一侧壁刚好抵触于气室26面向柱状气囊7一侧壁上,使得当引流管2突然受到外部拉扯力并且使得柱状气囊7受挤压产生形变时,只能使得柱状气囊7内部的气体通过L形管9排出,而不会迫使顶推板28在容纳腔5内移动);
若患者引流口部位产生炎症,则会导致引流口附近周边的机体组织温度升高(引流口周边的局部组织受到炎性刺激,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加快以及局部分解代谢增强,从而产生较多的热量而导致引流口附近皮肤出现发热的情况),此时引流口附近的皮肤温度高于人体正常体温进而导致若干储液腔24内的碳酸溶液受热并且开始分解(饱和碳酸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会使得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进而向外释放气体),若干储液腔24内分解的二氧化碳气体流向至环形气管25并且经连通管22流入至气室26中,如附图2所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进入则迫使检测板27在气室26内移动,进而同步带动顶推板28在容纳腔5内挤压柱状气囊7(在设置气室26的时候,使得气室26的内径小于容纳腔5的内径,从而实现在只有较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至气室26内时,便可通过检测板27、顶推板28将柱状气囊7挤压并且使得柱状气囊7因受挤压而将较多的气体通过L形管9挤入至过渡腔20中),挤入至过渡腔20中的气体进而实现向若干条状气球18内充气,从而将条状气球18由初始的干瘪状态开始膨胀(使得设于引流管2上的形变区17因受挤压而向内侧凹陷,从而使得设于条状气球18中的通道19实现连通);
注:由于储液腔24内碳酸溶液受热向外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较慢,进而主座气囊被挤压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对较为缓慢的过程,从而实现当柱状气囊7受挤压时,会使得其内部的气体经L形管9、低压阀流入至过渡腔20中进而实现为条状气球18充气。
实施例7,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附图6所示,高压阀包括连通于环形管8、夹紧腔10之间的高阶梯管29且高阶梯管29直径较小一端与环形管8连通(如附图5中所示),高阶梯管29直径较大一端轴向滑动安装有高压球30且高压球30与高阶梯管29之间连接有弹簧(该弹簧选用具有较大弹性系数的弹簧)并且在弹簧的作用下高压球30抵触于高阶梯管29直径较小一端面上,高压球30的直径大小介于高阶梯管29直径较大端部位和直径较小端部位之间;
当引流管2突然受到较大的外部拉扯作用力时,会使得柱状气囊7被快速挤压并且其内部气体经L形管9进入至环形管8中,进入至环形管8内的气体由于流速较快进而会冲击高压球30表面并且迫使高压球30沿着高阶梯管29直径较大一端进行滑动,使得高压球30朝着远离高阶梯管29直径较小一端移动(使得连接于高压球30和高阶梯管29之间的弹簧被压缩),使得高阶梯管29粗语导通状态,此时快速流动的气体经高阶梯管29进入至夹紧腔10内并且迫使活塞板11动作,从而实现对引流管2的夹紧、定位;
当外部的拉扯力撤去时,此时柱状气囊7不再受到来自缠绕于螺旋槽孔6内的引流管2的挤压,此时进入至夹紧腔10中的气体在活塞板11和与之连接弹簧的作用下沿反方向流动,即,再次进入至高阶梯管29中,如附图7所示,在高压球30内贯穿设有阶梯孔39且阶梯孔39直径较大一端轴向滑动安装有与之连接有弹簧的单向球38(连接于单向球38和阶梯孔39直径的弹簧选用具有较小弹性系数的弹簧),初始时,在自然状态下,单向球38在弹簧的作用下其抵触于阶梯孔39直径较小一端且单向球38的直径介于阶梯孔39直径较大部位与直径较小部位之间,当气体由环形管8进入至高阶梯管29内时,由于单向球38抵触于阶梯孔39直径较小一端上,则不影响气体对高压球30的挤压做工并且迫使高压球30移动,当气体由夹紧腔10返流时,在活塞板11和与之连接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气体轻易克服连接于单向球38和阶梯孔39直径的弹簧的弹性力,进而使得气体经阶梯孔39返流至环形管8并且最终再次进入至柱状气囊7中,使得柱状气囊7进行复原并且活塞板11也移动至初始位置。
实施例8,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附图10所示,低压阀包括连通于L形管9、过渡腔20之间的低阶梯管31且低阶梯管31直径较小一端与过渡腔20连通,在低阶梯管31直径较大一端轴向滑动安装有低压球32(低压球32的直径介于低阶梯管31直径较大部位和直径较小部位)且低压球32与低阶梯管31之间连接有弹簧,初始在自然状态下,低压球32处于低阶梯管31直径较大一端内且未与低阶梯管31直径较小一端接触;
当引流口部位产生炎症并且其局部组织温度高于人体正常温度时,位于储液腔24内的碳酸溶液逐渐分解二氧化碳气体并且进入至气室26中,使得柱状气囊7缓慢被挤压且产生形变,此时柱状气囊7因受挤压而导致部分气体经L形管9缓慢流入至低阶梯管31直径较大一端(由于此时气体流速较慢进而无法将设于高阶梯管29中的高压球30推动,故,此时高阶梯管29处于不导通状态),进入至低阶梯管31内的气体经低压球32和低阶梯管31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至低阶梯管31直径较小一端内部(低压球32在低阶梯管31直径较大一端内基本不会移动),如附图10所示,最终进入至过渡腔20内从而实现为若干条状气球18进行充气的效果;
当引流口部位的脓液被排出干净且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后,此时引流口部位的皮肤温度会降低并且直至降低至人体正常温度范围内,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位于储液腔24内的碳酸溶液溶解度会逐渐增大,从而在检测板27和与之连接弹簧的作用下,使得进入至气室26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连通管22返流至环形气管25中并且最终被各个储液腔24内的碳酸溶液所吸收,在上述过程中检测板27同步向初始位置移动(同步带动顶推板28移动),此时柱状气囊7不再受到顶推板28的顶推,而且此时设于引流管2上的形变区17则开始对条状气球18进行挤压(当条状气球18充气膨胀时,形变区17始终给条状气球18一个反作用力),并且迫使条状气球18中的气体经过渡腔20、低阶梯管31、L形管9返流至柱状气囊7内(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被碳酸溶液吸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进而上述气体的返流也是一个缓慢过程)。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1所示,在固定座1外壁上间隔环绕设有若干透气孔33,该透气孔33即可实现将固定座1内的气体与外界进行交换,使得空气处于流通状态,使得引流口部位始终处于干燥、通风状态,有助于避免引流口部位产生炎症,而且医护人员也可通过该透气孔33观察患者引流口部位的情况,便于实时掌握引流口部位体液渗出物以及脓液的排出情况;
若脓液排出较多时,医护人员可将缠绕于L形架4上的引流管2拆除并且将固定座1从患者皮肤表面取下(此时引流管2相对于引流口位置不动,使得固定座1相对于引流管2移动),从而将设于引流管2且处于患者体外一端的弧形斜坡23漏出,便于医护人员对导流出来的脓液进行清理(待完成清理后,再次将引流管2缠绕于L形架4并且将固定座1固定于患者皮肤表面)。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1所示,在L形架4远离固定座1一端沿其径向螺纹配合有限位螺栓34且限位螺栓34转动安装有沿L形架4径向滑动安装的限位板35,当医护人员将引流管2沿着螺旋槽孔6的方向缠绕于L形架4上后,通过旋拧限位螺栓34并且带动限位板35朝着L形架4径向一端,从而实现对引流管2远离固定座1一端部位进行夹紧、限位(避免缠绕于螺旋槽孔6内的引流管2产生松动,只需要一个较小的抵触力即可),如附图3所示,在L形架4折弯部位、设有限位板35部位分别设有与螺旋槽孔6连通的导流槽37,如附图1所示,使得引流管2在导流槽37的导向作用下切入之螺旋槽孔6中以及从螺旋槽孔6中向外伸出(实现过渡效果)。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1)、引流管(2)且固定座(1)上设有与引流管(2)配合的通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上设有L形架(4)且L形架(4)内设有容纳腔(5),位于容纳腔(5)部位的L形架(4)外壁设有贯穿容纳腔(5)的螺旋槽孔(6),所述容纳腔(5)内安装有柱状气囊(7)且柱状气囊(7)连通有设于固定座(1)内且与固定座(1)同轴心设置的环形管(8);
所述环形管(8)连通有设于固定座(1)内的夹紧机构,所述引流管(2)向上穿出通孔(3)部分缠绕于L形架(4)且沿螺旋槽孔(6)旋向布置,所述引流管(2)置于螺旋槽孔(6)内且与柱状气囊(7)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气囊(7)连通有设于L形架(4)内的L形管(9)且L形管(9)与环形管(8)连通,夹紧机构包括设于固定座(1)内且围绕通孔(3)间隔环绕设置的若干夹紧腔(10),若干夹紧腔(10)与环形管(8)连通且夹紧腔(10)内滑动安装有与之弹性连接的活塞板(11),所述活塞板(11)驱动有置于夹紧腔(10)外的弹性伸缩杆(12)且弹性伸缩杆(12)远离夹紧腔(10)一端设有弧形夹紧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紧板(13)上安装有弧形吸盘(14)且弧形吸盘(14)经耐压软管(21)连通有设于固定座(1)内的负压腔(15),所述负压腔(15)内滑动安装有与之弹性连接的负压板(16)且负压板(16)经活塞板(11)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与人体配合部位外壁间隔环绕设有若干形变区(17)且形变区(17)内设有条状气球(18),所述条状气球(18)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道(19)且若干条状气球(18)连通有设于引流管(2)上的过渡腔(20),所述过渡腔(20)经低压阀与L形管(9)连通;
所述固定座(1)内设有炎症检测装置且炎症检测装置连接有设于L形架(4)上的驱动驱动机构,炎症检测装置控制驱动机构动作并且实现挤压柱状气囊(7),若干所述夹紧腔(10)经高压阀与环形管(8)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形变区(17)上下两端的引流管(2)壁上设有弧形斜坡(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炎症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固定座(1)内且若干间隔环绕通孔(3)设置的储液腔(24),若干储液腔(24)上端面共同连通有置于固定座(1)内的环形气管(25)且环形气管(25)连通有设于L形架(4)远离固定座(1)一端的气室(26),所述气室(26)内滑动安装有检测板(27)且检测板(27)驱动有滑动安装于容纳腔(5)内的顶推板(28),所述储液腔(24)内储存有碳酸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阀包括连通于环形管(8)、夹紧腔(10)之间的高阶梯管(29)且高阶梯管(29)直径较小一端与环形管(8)连通,所述高阶梯管(29)直径较大一端内轴向滑动安装有与之弹性连接的高压球(30)且高压球(30)抵触于高阶梯管(29)直径较小一端;
所述高压球(30)内过其轴线设有贯穿的阶梯孔(39)且阶梯孔(39)内轴向滑动安装有与之弹性连接的单向球(38)。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阀包括连通于L形管(9)、过渡腔(20)之间的低阶梯管(31)且低阶梯管(31)直径较小一端与过渡腔(20)连通,所述低阶梯管(31)直径较大一端轴向滑动安装有与之弹性连接的低压球(32),所述低压球(32)与低阶梯管(31)直径较小一端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外壁上间隔环绕设有若干透气孔(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架(4)远离固定座(1)一端沿其径向螺纹配合有限位螺栓(34)且限位螺栓(34)转动安装有沿L形架(4)径向滑动安装的限位板(35)。
CN202210294320.7A 2022-03-24 2022-03-24 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 Withdrawn CN1146428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4320.7A CN114642819A (zh) 2022-03-24 2022-03-24 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4320.7A CN114642819A (zh) 2022-03-24 2022-03-24 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2819A true CN114642819A (zh) 2022-06-21

Family

ID=81995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4320.7A Withdrawn CN114642819A (zh) 2022-03-24 2022-03-24 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28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3494A (zh) * 2023-09-27 2023-11-0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用于心脏术后引流管的检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3494A (zh) * 2023-09-27 2023-11-0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用于心脏术后引流管的检测装置
CN116983494B (zh) * 2023-09-27 2023-11-2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用于心脏术后引流管的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79611A (en) Disposable surgical scope guide
WO200802812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in the introduction of surgical implements into a body
CN114642819A (zh) 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
CN113925580A (zh) 一种肝胆外科穿刺***及其使用方法
CN107929820A (zh) 一种新型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
CN211068350U (zh) 肠梗阻逆行灌洗器
CN215822077U (zh) 一种四腔两囊牵拉尿管
CN218572598U (zh) 一种用于加压袋的穿刺针
CN210170540U (zh) 气胸针装置
CN221205596U (zh) 一种一次性柔性脑扩张手术通道成形装置
CN217772965U (zh) 一种引流管防脱固定装置
CN211094554U (zh) 一种肺部手术尾线弹簧定位装置
CN217066449U (zh) 一种泌尿外科手术用后腹腔扩展气囊
CN111449731B (zh) 一种能够避免针道种植转移的穿刺针
CN210138371U (zh) 一种泌尿外科导尿管定位装置
CN215084042U (zh) 扩张器用的扩张气囊
CN216294976U (zh) 一种经皮肾镜取石术用引流止血装置
CN218451628U (zh) 一种大血管微创介入手术止血设备
CN211675847U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集液装置
CN118022074B (zh) 一种适于战地环境的战创伤口处理装置
CN111904856B (zh) 一种医用配药器
CN210871936U (zh) 一种关节镜通道临时封堵器
CN215780881U (zh) 一种泌尿外科尿管端部调节装置
CN216257278U (zh) 一种后鼻部及咽部止血塞
CN213158824U (zh) 一种泌尿外科护理用导尿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