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9795B - 带宽使用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 - Google Patents

带宽使用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9795B
CN114629795B CN202210114832.0A CN202210114832A CN114629795B CN 114629795 B CN114629795 B CN 114629795B CN 202210114832 A CN202210114832 A CN 202210114832A CN 114629795 B CN114629795 B CN 114629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operator
type
source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48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29795A (zh
Inventor
张忻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48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9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9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9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29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9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带宽使用方法,以及由此实现的内容分发网络。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类型运营商下发的内容服务数据;向云服务商发出针对所述内容服务数据的回源请求并获取返回的回源响应;以及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所述内容服务数据。本发明的带宽使用方法可以利用云服务商来代替第一类型运营商为第二类型运营商提供回源响应,由此释放从第一类型运营商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下行通道带宽,使得第二类型运营商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上行带宽能够转用为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从而提升网络的整体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带宽使用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宽使用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
背景技术
一级运营商作为国家一级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拥有自己经营的主干网络。例如,三大ISP电信、联通和移动作为一级运营商各自拥有自己的主干网络。一级运营商除了为自己的用户提供宽带服务之外,还会向自己不拥有的主干网路的下级运营商(例如,二级运营商)提供网络租用服务。
现阶段,由于内容提供商(例如,各类短视频网站、购物网站)通常会选择一级运营商或是租用一级运营商网络服务的云服务商来进行内容存储和分发服务,因此下级运营商的用户想要获取内容服务,需要从上级运营商进行数据获取。换句话说,下级运营商到一级运营商的公网出口,主力使用方向为一级运营商到下级运营商,下级运营商商到一级运营商的上行带宽空闲较大。
为此,需要一种能够优化网络使用效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宽使用方法,以及由此实现的内容分发网络。本发明的带宽使用方法可以利用云服务商来代替第一类型运营商为第二类型运营商提供回源响应,由此释放从第一类型运营商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下行通道带宽,使得第二类型运营商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上行带宽能够转用为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从而提升网络的整体使用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宽使用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类型运营商下发的内容服务数据;向云服务商发出针对所述内容服务数据的回源请求并获取返回的回源响应;以及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所述内容服务数据。由此,释放从第一类型运营商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下行通道带宽,并可将所述上行通道流量转用为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本地用户提供服务。
可选地,获取第一类型运营商下发的内容服务数据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L2节点向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下发的内容服务数据,并且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所述内容服务数据包括:从所述L1节点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内容数据。
可选地,所述L1节点基于公网IP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服务数据,并且所述L1节点基于自有IP进行所述回源。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L1节点配置公网出口IP并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宣告路由,以供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请求并从所述L1节点获取所述内容服务数据;以及向所述云服务商宣告自有IP规则,并使用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将所述公网出口IP转换为自有IP,以基于所述自有IP进行所述回源。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L1节点同时配置公网出口IP和自有IP,其中,基于所述自有IP进行所述回源,并且基于所述公网出口IP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
可选地,基于所述自有IP进行所述回源包括:经由与所述云服务商的直连专线进行回源。
可选地,,从所述L1节点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内容数据包括:根据当前网络状况以及所述L1节点所在的地理位置,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内容数据。
可选地,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所述内容服务数据包括: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基于所述回源响应更新的内容服务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云服务商的带宽使用方法,包括:设置从源站获取内容服务数据的L2节点;以及基于接收到的回源请求,所述L2节点经由直连专线向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发放回源响应,使得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与第一类型运营商的上行带宽至少部分被用作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服务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包括:第一类型运营商的L2节点和L1节点,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以及云服务商的L2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L2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下发内容服务数据,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向所述云服务商的L2节点发出回源请求并获取回源响应,并且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所述内容服务数据。
由此,本发明利用第二类型运营商与云服务商之间的直连线路,通过多线或单线NAT的方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回源带宽占用第二类型运营商公网出口主力方向(即,第一类型运营商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下行方向)的问题,对第二类型运营商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空闲带宽进行了复用,从而提升了内容分发网络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一级运营商、二级运营商和云服务商之间的交互关系图。
图2示出了一个内容分发网络的典型拓扑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宽使用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容分发网络的拓扑图的例子。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类型运营商、第二类型运营商和云服务商之间的交互关系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类型运营商、第二类型运营商和云服务商之间的交互关系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云服务商的带宽使用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前所述,一级运营商作为国家一级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拥有自己经营的主干网络。例如,三大ISP电信、联通和移动作为一级运营商(也可称为一级ISP)各自拥有自己的主干网络。一级运营商除了为自己的用户提供宽带服务之外,还会向自己不拥有的主干网路的下级运营商(例如,二级运营商)提供网络租用服务。
现阶段,由于内容提供商(例如,各类短视频网站、购物网站)通常会选择一级运营商或是租用一级运营商网络服务的云服务商来进行内容存储和分发服务,因此下级运营商的用户想要获取内容服务,需要从上级运营商进行数据获取。换句话说,下级运营商到一级运营商的公网出口,主力使用方向为一级运营商到下级运营商,下级运营商到一级运营商的上行带宽空闲较大。
另外,网络中还包括云服务商。云服务商是为广大的企业或其他实体等,搭建信息化***,使用IT资源和服务,以及部署关键服务等,提供所需要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的云计算平台服务提供商。云服务商同样可以租用一级运营商的带宽,搭建自身的CDN(内容分发网络),并为广大企业甚至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图1示出了一级运营商、二级运营商和云服务商之间的交互关系图。
在此,“二级运营商”可以看作是下级运营商的一个代表。在实际应用场景,“二级运营商”可以能还会向它的下级运营商,例如三级运营商来提供数据服务。二级运营商200租用一级运营商100的带宽,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各类数据交互。另外,云服务商300与一级运营商100之间也可以存在交互(如图1中的虚线箭头所示),但上述交互与一级运营商100和二级运营商200之间的交互无关。可以将一级运营商100以及租用其带宽的二级运营商200看作是位于同一个内容分发网络(CDN)之内。
图2示出了一个内容分发网络的典型拓扑图。CDN通过在现有网络中增加新的缓存节点,将源站的资源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节点,使得客户端在请求时直接访问到就近的CDN节点并命中该资源,由此提升客户端访问网站的速度。CDN缓存节点可分为L2节点(二级节点)和L1节点(一级节点)。L2节点可以从各种各样的源站中获取内容,例如从购物网站、视频网站中获取内容,并进行缓存,并且可以把获取的内容再次分发给L1节点。CDN的L2节点通常按大区分布,例如,华北区、华东区的L2节点。CDN的L1节点则相对于L2节点分布的更为密集,例如分布在各个省,甚至各个市。由于L2节点向L1节点下发从源站获取的内容,因此可以把L2节点理解为汇聚式节点。另外,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在某些实现中,缓存节点甚至可以包括更边缘的节点,并且L1节点可以为这些节点提供缓存内容。边缘节点(例如,图示的L1节点)于是可以为各自的用户(即,图示的客户端)提供网络服务。
内容分发网络通过在网络各处放置节点服务器所构成的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层智能虚拟网络,能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使用户可就近取得所需内容,解决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在实际操作中,客户端浏览器先检查是否有本地缓存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则向CDN边缘节点(例如,图示的L1节点)发起请求,CDN边缘节点会检测用户请求数据的缓存是否过期,如果没有过期,则直接响应用户请求,此时一个完成http请求结束;如果数据已经过期,那么CDN还需要向上级站(例如,图示的L2节点)发出回源请求(back to the sourcerequest),拉取最新的数据。而在L2节点中的数据也已经过期或者未缓存请求的数据时,L2节点可以继续向源站发出回源请求。
在此,“回源”是指就相同内容向直接下发内容的边缘节点的上级节点获取内容的过程。常规的CDN都需要进行回源。即:当有用户访问某一个URL的时候,如果被解析到的CDN节点没有缓存响应的内容,或者是缓存已经到期,就会转而向上级站直至源站去获取。如果没有人访问,CDN节点不会主动去上级站或者源站获取。在某些情况下,源站在内容有更新时,也可以主动把内容推送到CDN节点。
如前所述,可以将一级运营商100以及租用其带宽的二级运营商200看作是位于同一个内容分发网络(CDN)之内。为此,在图2所示的CDN中,一级运营商100可以包括L2节点110和L1节点120。二级运营商200由于规模较小,不包括L2节点,仅包括L1节点220。由于二级运营商200租用一级运营商100的服务,因此二级运营商200的L1节点220从一级运营商100的L2节点110获取下发的内容。而一级和二级运营商各自的L1节点120和220,则可以分别为各自的用户提供网络服务。例如,位于甲市的一级运营商A的L1节点L1A给甲市的A宽带用户提供宽带服务,位于甲市的二级运营商B的L1节点L1B给甲市的B宽带用户提供宽带服务,即便节点L1B当前空闲,也无法为A宽带用户提供网络服务,例如图2中L1节点220伸向节点120的用户的带叉箭头所示。
回到图1,相应地,可以认为一级运营商100和二级运营商200之间的交互发生在一级运营商100的L2节点110和二级运营商的L1节点220之间。L2节点110向L1节点220下发内容服务数据;相应地,L1节点220向L2节点110发出内容请求。进一步地,L2节点110向L1节点220发出探测请求以确定L1节点220的可用性;相应地,L1节点220向L2节点110发出探测响应以表明其可用性。虽然图中未示出,但L1节点220也可以向L2节点110发出探测请求并获取L2节点110返回的探测响应,由此实现彼此对对方状态的监测。进一步,L1节点220可以在接收到用户的内容服务请求并且发现未缓存被请求数据或数据已过期时,向L2节点110发出回源请求,L2节点110向L1节点220下发回源响应以更新缓存内容。
现阶段,由于内容提供商(例如,各类短视频网站、购物网站)通常会选择一级运营商或是租用一级运营商网络服务的云服务商来进行内容存储和分发服务,因此下级运营商的用户想要获取内容服务,需要从上级运营商进行数据获取。换句话说,下级运营商到一级运营商的公网出口,主力使用方向为一级运营商到下级运营商,下级运营商到一级运营商的上行带宽空闲较大,由此造成了网络带宽的浪费,尤其是在网络请求的高峰时期。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宽使用方法,以及由此实现的内容分发网络。本发明的带宽使用方法可以利用云服务商来代替一级运营商为下级运营商提供回源响应,由此便于下级运营商到一级运营商的上行带宽转用为向一级运营商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由此提升网络的整体使用效率。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宽使用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是同时与第一类型运营商和云服务商交互的第二类型运营商,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二级运营商。
在此,“第一类型运营商”可以指代如前所述的“一级运营商”,也可以指代其他为第二类型运营商提供带宽服务的运营商。类似地,“第二类型运营商”可以指代如前所述的“下级运营商”,例如“二级运营商”,也可以指代其他从第一类型运营商获取带宽服务的运营商。
在步骤S310,获取第一类型运营商下发的内容服务数据。上述内容服务数据可以是第二类型运营商自身用户请求的数据,也可以是根据预定规则由第一类型运营商主动下发以供第二类型运营商自身用户后续请求的数据。
在步骤S320,向云服务商发出针对所述内容服务数据的回源请求并获取返回的回源响应。在第二类型运营商自身用户请求的数据不存在或是已过期时,第二类型运营商向CDN网络中的上级节点发出回源请求。但与之前不同的是,第二类型运营商并非向第一类型运营商发出回源请求,而是向云服务商发出上述回源请求。
在步骤S330,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所述内容服务数据。在此,第二类型运营商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的内容服务数据可以是由第一类型运营商下发给第二类型运营商的内容服务数据,也可以是由第二类型运营商向云服务商回源之后获取的数据。换句话说,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获取的数据,可以是由第一类型运营商的上级节点下发给第二类型运营商的下级节点的数据,也可以是基于回源更新的、从云服务商下发的数据。
由此,第二类型运营商与第一类型运营商的上行通道流量原本用于进行回源,本发明则利用云服务商参与回源,从而将所述上行通道流量转用为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尤其是临近用户)提供服务。
另外,应该理解的是,如上步骤S310~S330可以是彼此交替,并重叠往复地进行的。换句话说,第一类型运营商可以持续向第二类型运营商进行内容下发,第二类型运营商可以持续为自己的用户以及第一类型运营商的服务用户提供内容服务,并且在任意用户(可以是自己的用户,也可以是服务的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请求内容无法在本地缓存服务器中找到或是缓存内容过期的情况下向云服务商进行回源。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容分发网络的拓扑图的例子。在此例中,可以将第一类型运营商所包含的L2节点和L1节点,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以及云服务商的L2节点都看作是属于同一个CDN***。
由此,步骤S310获取第一类型运营商下发的内容服务数据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获取第一类型运营商100的L2节点110向第二类型运营商200的L1节点220下发的内容服务数据。相应地,步骤S330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所述内容服务数据则可包括:从第二类型运营商200的L1节点220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内容数据(如图4中从220指向公网用户的箭头所示)。由此,将中小ISP(例如,图示的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也纳入大型ISP(例如,图示的第一类型运营商)的内容分发网络。
应该理解的是,第二类型运营商200的L1节点220在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的同时,仍然正常向自己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由于可以将L1节点220看作是第一类型运营商100下辖的一个节点,因此可以根据CDN的分发规则,根据当前网络状况以及L1节点220所在的地理位置,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内容数据。例如,服务器设在河北的第二类型运营商B的L1节点220,可以为自己的河北宽带用户提供宽带服务的同时,为第一类型运营商A的河北用户,甚至为第一类型运营商A的华北区(华北区是包括河北省的大区)用户提供内容服务。当然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示了从L1节点220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的箭头以指示L1节点220可以为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但应该理解的是,在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进行内容下发的过程中,仍然是经由第一类型运营商自己的物理基础设施进行下发的。换句话说,第二类型运营商为自己的用户和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所依赖的物理基础设施(即,数据下发的路径)不同。具体地,第二类型运营商B经由自己的基础设施,例如自己的物理设施网络(例如,运营商B自己铺设到用户家庭的光纤网络)为自己的用户提供宽带服务。而对于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第二类型运营商B经由与第一类型运营商A的上行通道,例如L2节点220到L1节点110的上行通道提供内容数据,再由第一类型运营商A经由自己的物理设施网络(例如,运营商A自己铺设到用户家庭的光纤网络)为自己的用户下发内容服务。
相比之下,从云服务商的L2节点310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120的箭头除了指示L2节点310为L1节点120提供回源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指示L2节点310和L1节点120之间的直接连接。在本发明的实现中,L2节点310和L1节点220之间的连接是无需经由第一类型运营商100铺设网络的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L2节点310和L1节点22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连专线,甚至是专门用于上传回源请求并下发回源响应的专用直连电缆。由此提升回源效率。
如前所述,由于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220需要首先将内容数据通过上行通道提供给第一类型运营商100,再由第一类型运营商100进行用户下方,因此L1节点220需要基于公网IP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服务数据。相比之下,由于云服务器的L2节点310和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220之间的连接是无需经由第一类型运营商100铺设网络的直连专线,因此第二类型运营商与云服务器的交互可以基于更为简单的自有IP。
由于涉及相同内容数据的公网IP和自有IP的区别和转换,因此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实现来进行L1节点220与两个L2节点110和310之间的通信。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类型运营商、第二类型运营商和云服务商之间的交互关系图。
与图1所示类似,图5所示的第二类型运营商200的L1节点220也可以从第一类型运营商100的L2节点110获取下发的内容服务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基于请求下发给自己的用户。同样地,第二类型运营商200的L1节点220和第一类型运营商110的L2节点110也可以通过发送探测请求和响应来完成对彼此状态的监测。
不同之处在于,在图5的例子中,第一类型运营商100可以向第二类型运营商200的L1节点220发送来自第一类型运营商用户的用户请求(即,将L1节点220当成自己的内容分发网络中的下级节点),L1节点220则可经由第二类型运营商200通向第一类型运营商100的上行通道,将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所请求的内容服务数据提供给第一类型运营商100,这些数据随后可以经由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物理网络下发至请求的用户。
进一步地,第二类型运营商200的L1节点220改为向云服务商300的L2节点310发送回源请求,并由此获取回源响应。如上所述,上述回源可以经由第二类型运营商200的L1节点220和云服务商300的L2节点310之间的直连专线实现。
进一步地,由于相同的内容服务数据在上行至公网时需要具有公网IP以便公网用户获取,由云服务商回源时则具有自有IP,为此在图5的例子中可以采用单线方案。即,L1节点220配置公网出口IP并向第一类型运营商100宣告路由,以供第一类型运营商100的用户请求并从L1节点220获取所述内容服务数据。而在回源时,第二类型运营商200可以提前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230,使其将要更新或获取的内容数据的地址更改为自有IP(已经与云服务商的主干网络互相宣告),并直接利用直连专线进行回源。
作为替换,本发明也可以利用多线方案实现。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类型运营商、第二类型运营商和云服务商之间的交互关系图。
与图5所示的例子类似,图6同样涉及以公网IP为第一类型运营商100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以自有IP进行回源。但不同之处在于,一级节点220同时配置公网出口IP和自有IP,其中,基于所述自有IP进行所述回源,并且基于所述公网出口IP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
由此,本发明利用第二类型运营商与云服务商之间的直连线路,通过多线或单线NAT的方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回源带宽占用第二类型运营商公网出口主力方向(即,第一类型运营商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下行方向)的问题,对第二类型运营商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空闲带宽进行了复用,从而提升了内容分发网络的整体效率。
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一种云服务商的带宽使用方法。该方法可由例如图4-6所示的云服务商300实现。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云服务商的带宽使用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在步骤S710,设置从源站获取内容服务数据的L2节点。
在步骤S720,基于接收到的来自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的回源请求,所述L2节点经由直连专线向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发放回源响应。由此,使得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与第一类型运营商的上行带宽至少部分被用作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服务数据。
如前所述,可以经由直连专线来实现回源。
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例如可以将图4所示的L1和L2节点都看作属于同一个内容分发网络。因此,该CDN可以包括:第一类型运营商的L2节点和L1节点,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以及云服务商的L2节点。具体地,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L2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下发内容服务数据,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向所述云服务商的L2节点发出回源请求并获取回源响应,并且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所述内容服务数据。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带宽使用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由此,本发明利用第二类型运营商与云服务商之间的直连线路,通过多线或单线NAT的方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回源带宽占用第二类型运营商公网出口主力方向(即,第一类型运营商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下行方向)的问题,对第二类型运营商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空闲带宽进行了复用,从而提升了内容分发网络的整体效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指令。
或者,本发明还可以实施为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或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或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代码)被电子设备(或计算设备、服务器等)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明白的是,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和方法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记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记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第二类型运营商的带宽使用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类型运营商的L2节点向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下发的内容服务数据;
向云服务商发出针对所述内容服务数据的回源请求并获取返回的回源响应;以及
从所述L1节点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所述内容服务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1节点基于公网IP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服务数据,并且所述L1节点基于自有IP进行所述回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L1节点配置公网出口IP并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宣告路由,以供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请求并从所述L1节点获取所述内容服务数据;以及
向所述云服务商宣告自有IP规则,并使用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将所述公网出口IP转换为自有IP,以基于所述自有IP进行所述回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L1节点同时配置公网出口IP和自有IP,其中,基于所述自有IP进行所述回源,并且基于所述公网出口IP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自有IP进行所述回源包括:
经由与所述云服务商的直连专线进行回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L1节点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内容数据包括:
根据当前网络状况以及所述L1节点所在的地理位置,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内容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L1节点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所述内容服务数据包括:
从所述L1节点向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由所述回源响应更新的内容服务数据。
8.一种云服务商的带宽使用方法,包括:
设置从源站获取内容服务数据的L2节点;以及
基于接收到的回源请求,所述L2节点经由直连专线向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发放回源响应,使得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与第一类型运营商的上行带宽至少部分被用作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服务数据。
9.一种内容分发网络,包括:
第一类型运营商的L2节点和L1节点,
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以及
云服务商的L2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L2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和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下发内容服务数据,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向所述云服务商的L2节点发出回源请求并获取回源响应,并且所述第二类型运营商的L1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一类型运营商的用户提供请求的所述内容服务数据。
CN202210114832.0A 2022-01-30 2022-01-30 带宽使用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 Active CN114629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4832.0A CN114629795B (zh) 2022-01-30 2022-01-30 带宽使用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4832.0A CN114629795B (zh) 2022-01-30 2022-01-30 带宽使用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9795A CN114629795A (zh) 2022-06-14
CN114629795B true CN114629795B (zh) 2024-01-02

Family

ID=81898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4832.0A Active CN114629795B (zh) 2022-01-30 2022-01-30 带宽使用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9795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8270A (zh) * 2017-03-30 2017-06-23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源选路调度的方法和***
CN109547547A (zh) * 2018-11-23 2019-03-29 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源调度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10278254A (zh) * 2019-06-12 2019-09-24 深圳梨享计算有限公司 用于FogCDN场景的调度方法及调度端
CN110324406A (zh) * 2019-06-03 2019-10-11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业务数据的方法和云服务***
CN110858844A (zh) * 2018-08-22 2020-03-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55918A (zh) * 2020-04-27 2020-08-18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17969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导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333290A (zh) * 2021-01-05 2021-02-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
WO2021093675A1 (zh) * 2019-11-12 2021-05-2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Cdn回源的校验方法和校验服务器、cdn集群
US11039290B2 (en) * 2018-06-01 2021-06-15 Telia Company Ab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a service having a service profile
CN113037869A (zh) * 2021-04-14 2021-06-2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内容分发网络***的回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01071A (zh) * 2020-04-09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网络的回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727144A (zh) * 2021-09-02 2021-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云的高清直播***及流媒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41184B2 (en) * 2017-03-28 2020-11-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rchitecture for integrating service, network and domain management sub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8270A (zh) * 2017-03-30 2017-06-23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源选路调度的方法和***
US11039290B2 (en) * 2018-06-01 2021-06-15 Telia Company Ab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a service having a service profile
CN110858844A (zh) * 2018-08-22 2020-03-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547547A (zh) * 2018-11-23 2019-03-29 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源调度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10324406A (zh) * 2019-06-03 2019-10-11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业务数据的方法和云服务***
CN110278254A (zh) * 2019-06-12 2019-09-24 深圳梨享计算有限公司 用于FogCDN场景的调度方法及调度端
WO2021017969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导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1093675A1 (zh) * 2019-11-12 2021-05-2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Cdn回源的校验方法和校验服务器、cdn集群
CN113301071A (zh) * 2020-04-09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网络的回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555918A (zh) * 2020-04-27 2020-08-18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33290A (zh) * 2021-01-05 2021-02-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
CN113037869A (zh) * 2021-04-14 2021-06-2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内容分发网络***的回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27144A (zh) * 2021-09-02 2021-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云的高清直播***及流媒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9795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5417B1 (en) Service provider registration by a content broker
JP4753052B2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160028644A1 (en) Request routing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US737339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cloud with integrated multicast and unicast channel routing in a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US20030005132A1 (en) Distributed service creation and distribution
KR20120074300A (ko) 계층적 공표 및 가입 시스템
KR101111155B1 (ko) 통신망 시스템과 통신망 서비스 처리 방법
JP2011507115A (ja) スーパーピアトゥピアネットワークのユーザによって発信されたコンテンツデータパッケージを配信する方法
KR101400758B1 (ko) Isn 스토어 기반의 오버레이 네트워크 동적 구성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218363B (zh) 内容分发方法、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WO2012065531A1 (zh) 实现中继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022216A1 (zh) 内容交付网络及内容交付方法
Ha et al. Design and deployment of low-delay hybrid cdn–p2p architecture for live video streaming over the web
CN107306279B (zh) 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
KR102214915B1 (ko) 서버 부하 분산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로컬 도메인 네임 서버의 동작 방법 및 콘텐츠 전송 서비스 시스템
CN112202833B (zh) Cdn***、请求处理方法以及调度服务器
JP2011180820A (ja) データ転送管理装置、データ転送管理方法およびデータ転送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14629795B (zh) 带宽使用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
KR20130039652A (ko) 콘텐츠 중심 네트워크의 부하분산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30760B1 (ko) 지역 분산된 콘텐츠 노드에서 다중 콘텐츠 분배를 위한 오버레이 멀티캐스트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5399276B2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と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30159547A1 (en) Data transfer system
Silva et al. A holistic SDN-capable session-plane tailored for efficient IoMT smart surveillance applications
JP5726302B2 (ja) トポロジサーバを用いた、通信アーキテクチャにわたって分散されたノードのネットワークに対する秘密または保護されたアクセス
JP5894981B2 (ja) 複数基準の選択を有するトポロジサーバを用いて通信アーキテクチャにわたって分散されたノードのネットワークへのアクセ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