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8569B - 一种网络架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架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8569B
CN114598569B CN202210177549.2A CN202210177549A CN114598569B CN 114598569 B CN114598569 B CN 114598569B CN 202210177549 A CN202210177549 A CN 202210177549A CN 114598569 B CN114598569 B CN 114598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ignal lines
node
nodes
transmission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75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8569A (zh
Inventor
刘魁
杨承东
刘利平
张伟
池春玲
刘涛
胡祖翰
于博
姜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75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85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8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8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8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8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2012/421Interconnected r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架构。所述网络架构包括: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按照预定排列顺序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为将按照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中的不相邻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控制节点,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信号线串联。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信号线少,成本低,且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的联合使用,使各个传输节点的信息传输高效及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架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架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轨道交通各业务***的基础承载网络采用环形的组网形式。在两处或两处以上传输节点故障的情况下,为了减小故障传输节点及故障传输节点之间的传输节点的信息传输受到影响的可能性,部分地区采取全网络联网或双平面组网的形式提高轨道交通各业务***的可靠性。全网络联网及双平面组网中,设置了数量众多的通信链路,信号线多,设置复杂,导致信息传输的时延高、传输效率低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架构,所述网络架构包括:
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按照预定排列顺序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为将按照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中的不相邻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控制节点,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信号线串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串联连接的相邻两个传输节点之间至少具有一组信号线;其中,一组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根信号线用于使其中一个传输节点接收信息;一组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根信号线用于使所述一个传输节点发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包括: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偶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包括: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奇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包括: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偶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和,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奇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串联后的位于偶数位上且顺序为第一预定数的所述传输节点与串联后的位于奇数位上且顺序为第二预定数的所述传输节点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中继传输节点;其中,所述中继传输节点用于连接任一所述传输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还包括:
地址解析模块,用于配置孤立传输节点与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其中,所述孤立传输节点,包括:通过第一组信号线及第二组信号线无法与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址解析模块,用于:若所述孤立传输节点处理的业务类型为预定业务类型,配置所述孤立传输节点与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还包括:
自动交换光网络模块,用于切换孤立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其中,所述孤立传输点包括:通过第一组信号线及第二组信号线无法与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为所述孤立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与所述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通道。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按照预定排列顺序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为将按照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中的不相邻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控制节点,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信号线串联。这里,在传输节点无法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对应的传输通道与控制节点进行通信时,所述传输节点能够通过第二连接方式对应的传输通道与控制节点进行通信。从而在传输节点发生故障时,所述第一连接与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对应的传输通道互为补充。通过所述传输通道,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之间依旧能进行正常的信息传输。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设置了数量众多的通信链路以进行信息传输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信号线少,成本低,且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的联合使用,使各个传输节点的信息传输高效及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架构。所述网络架构包括:
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按照预定排列顺序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为将按照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中的不相邻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控制节点,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信号线串联。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所述网络架构包括:四个传输节点,所述传输节点按照预定排列顺序排列,依次为:传输节点1、传输节点2、传输节点3及传输节点4;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传输节点1、传输节点2、传输节点3及传输节点4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为不相邻的传输节点1及传输节点3,不相邻的传输节点2及传输节点4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控制节点,与所述传输节点1、传输节点2、传输节点3及传输节点4通过信号线串联。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节点与传输节点通过信号线串联的串联顺序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方式对应的第一串联顺序及与第二连接方式对应的第二串联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应用于铁路交通***中;其中,所述网络架构中的传输节点可以是与地理位置(车站或者铁路通信中转站)关联。或者,所述网络架构还可以应用于物联网***及地铁运行***等方面。这里,对网络架构的应用场景不作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包括: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所述传输节点的数量基于所述网络架构的部署范围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架构的部署范围大于第一范围值,所述传输节点的数量大于预定值;或者,若所述网络架构的部署范围小于第二范围值,所述传输节点的数量小于预定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包括: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所述传输节点的数量基于所述网络架构的传输质量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传输质量小于第一值,所述传输节点的数量小于预定值;或者,若所述传输质量大于第二值,所述传输节点的数量大于预定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采取双发选收的热备方式。即,所述网络架构通过设置备用数据节点,与控制节点同步向所述传输节点发送信息,并通过控制节点接收传输节点发送的信息。在所述控制节点发生故障时,所述备用数据节点替代所述控制节点,与所述传输节点进行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采取单发单收的冷备方式。即,所述网络架构在控制节点已经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通过备用数据节点还原重要的数据资源,从而替代所述控制节点,与所述传输节点进行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应用于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 Duplex)***中。所述TDD***在同一频率信道的不同时隙进行信息的接收与发送。此时,为了节省成本,通过第一连接方式或第二连接方式串联连接的相邻两个传输节点之间设有一根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用于在不同时间使所述传输节点接收或发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应用于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中。所述FDD***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分别进行信息的接收与发送。此时,通过第一连接方式或通过第二连接方式串联连接的相邻两个传输节点之间至少具有一组信号线;其中,一组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根信号线用于使其中一个传输节点接收信息;一组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根信号线用于使所述一个传输节点发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可以为光纤或电缆;所述光纤可以为单芯光纤或双芯光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具有两个第一子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具有两个第二子端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按照预定排列顺序依次通过第一组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为将按照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中的不相邻传输节点依次通过第二组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传输节点通过第一端口与第一组信号线连接;所述传输节点通过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线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组信号线包括信号线1与信号线2;所述第二组信号线包括信号线3及信号线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两个第一子端口连接用于接收信息与发送信息的第一组信号线;所述传输节点通过两个第二子端口连接用于接受信息与发送信息的第二组信号线。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传输节点1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具有两个第一子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具有两个第二子端口;所述传输节点1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子端口连接用于接收信息的信号线1;所述传输节点1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子端口连接用于发送信息的信号线2;所述传输节点1通过一个所述第二子端口连接用于接收信息的信号线3;所述传输节点1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二子端口连接用于发送信息的信号线4。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及第二连接方式连接,依据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与第二连接方式形成的传输通道共存,且在物理上通过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隔离。即,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使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隔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包括: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控制节点,包括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通过第一端口与串联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第一组信号线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端口与串联所述两个传输节点的第二组信号线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节点的第一端口与串联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第一组信号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线包括信号线1及信号线2;所述控制节点的第二端口与串联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第二组信号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组信号线包括信号线3及信号线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按照预定排列顺序依次通过第一组信号线串联连接;所述网络架构中的控制节点,通过所述第一组信号线分别与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首位的传输节点及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末位的传输节点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所述传输节点1、传输节点2、传输节点3及传输节点4依次通过第一组信号线串联连接;控制节点通过所述第一组信号线分别于传输节点1及传输节点4连接,从而与所述传输节点1、传输节点2、传输节点3及传输节点4形成一个环形传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线包括信号线1及信号线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节点通过第一端口与根据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的至少两个传输节点连接,从而形成第一环形传输通道;所述控制节点通过第二端口与根据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的至少两个传输节点连接,从而形成第二环形传输通道。
如此,当按照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传输节点中的传输节点发生故障时,发生故障的传输节点之间的正常传输节点无法通过所述第一环形传输通道进行信息传输,但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环形传输通道进行正常的信息传输,从而保证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按照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依次通过第一组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根据传输节点的业务承载量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承载量大于第一值的传输节点,在预定排列顺序中的顺序位大于第一预定值;或者,业务承载量大于第一值的传输节点,在预定排列顺序中的顺序位小于第二预定值。
示例性地,若传输节点A的业务承载量大于第一值,所述预定排列顺序包括1至10的顺序数,则传输节点的顺序位大于第一预定值。例如,所述第一预定值可以是8,所述传输节点位于第9顺位上。或者,所述传输节点的顺序位小于第二预定值。例如,所述第二预定值可以为3,所述传输节点位于第2顺位上。这里,业务承载量大的传输节点与所述控制节点之间传输节点少于预设值,在所述业务承载量大的传输节点与所述控制节点之间的传输节点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所述业务承载量大的传输节点受其他传输节点干扰的可能性小。如此,能保证所述业务承载量大的传输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常运行,提高了所述网络架构在业务实施方面的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承载量小于第二值的传输节点,在预定排列顺序中的顺序位处于预定区间内。
示例性地,所述预定排列顺序包括1至10的顺序数,所述预定区间为4到7之间的区间。业务承载量小于第二值的传输节点,在预定排列顺序中的顺序位在所述区间内;其中,所述传输节点位于的顺序位可以是第4位或者第7位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按照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依次通过第一组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根据传输节点的处理优先级确定;所述处理优先级为所述传输节点处理的业务的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优先级大于第一值的传输节点,在预定排列顺序中的顺序位大于第一预定值;或者,处理优先级大于第一值的传输节点,在预定排列顺序中的顺序位小于第二预定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按照预定排列顺序依次通过第一组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根据传输节点的通信质量确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的通信质量可以由所述传输节点连接的传输通道的数量大小确定;其中,所述传输节点的通信质量值与所述传输节点连接的传输通道的数量成正相关,所述传输节点可以通过切换所述传输节点连接的传输通道以完成信息传输。示例性地,若所述传输节点连接有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当第一传输通道发生故障时,所述传输节点可以切换到第二传输通道以完成信息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的通信质量可以由所述传输节点的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及处理器的处理效率确定;其中,所述通信质量与所述传输节点的存储容量及处理效率正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质量值大于第一值的传输节点,在预定排列顺序中的顺序位大于第一预定值;或者,通信质量值大于第一值的传输节点,在预定排列顺序中的顺序位小于第二预定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质量值小于第二值的传输节点,在预定排列顺序中的顺序位处于预定区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为将按照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中的不相邻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其中,所述依次串联连接的两个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间隔了预定数量的传输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指的预定排列顺序可以为前文所指的任一一种预定排列顺序,按照预定排例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中的不相邻传输节点,是指在前文任一一种预定排列顺序里顺序位不相邻的传输节点。具体地,这里的预定排列顺序与所述传输节点根据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的预定排列顺序一样;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按照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依次通过第一组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数量可以是随机数;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的最大顺序值。示例性地,所述预定排列顺序为1到10,所述预定数量可以是小于最大顺序值10的任一随机数,例如,所述随机数为1、2、3或4等等。
示例性地,传输节点1、传输节点2、传输节点3、传输节点4、传输节点5及传输节点6依次排列,其中,在排列顺序上不相邻的传输节点1、传输节点4及传输节点7依次连接;所述依次连接的传输节点1及传输节点4之间间隔了两个传输节点;所述依次连接的传输节点4及传输节点7之间间隔了两个传输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为将按照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中的不相邻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其中,所述依次串联连接的两个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间隔了预定数量的传输节点。示例性地,所述预定数量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的最大顺序值确定;所述预定数量可以是所述最大顺序值除以预设值的商;所述预设值基于控制节点分配在所述网络架构的业务处理上的计算资源确定。例如,若所述控制节点分配在业务处理上的计算资源大于第一值,所述预设值小于第一预定值;若所述控制节点分配在业务处理上的计算资源小于第二值,所述预设值小于第二预定值。
如此,所述控制节点分配在所述网络架构的信息传输上的计算资源越多,所述控制节点串联的通过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的传输节点越多,从而使传输节点的数量能适应于所述控制节点的运行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包括: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偶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偶数位的预定数量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这里,对位于偶数位的传输节点的数量不作限制,所述传输节点可以包括所有位于偶数位上的传输节点,也可以包括部分位于偶数位上的传输节点。
示例性地,所述传输节点包括根据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传输节点1至传输节点10,其中,位于偶数位的传输节点2、传输节点4及传输节点6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或者,位于偶数位的传输节点4、传输节点6及传输节点8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偶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一组信号线串联连接;所述网络架构中的控制节点,通过所述一组信号线分别与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第一个偶数位的传输节点及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最后一个偶数位的传输节点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控制节点通过信号线分别与传输节点2及传输节点8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于偶数位上的传输节点为业务承载量大于预设值的传输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包括: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奇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这里,对位于奇数位的传输节点的数量不作限制,所述传输节点可以包括所有位于奇数位上的传输节点,也可以包括部分位于奇数位上的传输节点。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所述传输节点包括根据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传输节点1至传输节点8,其中,位于奇数为的传输节点1、传输节点3、传输节点5及传输节点7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数量的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奇数位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偶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一组信号线串联连接;所述网络架构中的控制节点,通过所述一组信号线分别与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第一个奇数位的传输节点及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最后一个奇数位的传输节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包括: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偶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和,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奇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中的控制节点,包括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包括两个第二子端口,其中一个第二子端口通过信号线与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第一个奇数位的传输节点连接;另一个第二子端口通过信号线与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第一个奇数位的传输节点连接。或者,其中一个第二子端口通过信号线与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最后一个奇数位的传输节点连接;另一个第二子端口通过信号线与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最后一个偶数位的传输节点连接。这里,对控制节点通过信号线连接的两个传输节点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中的控制节点,包括第二端口,所属第二端口包括两个子端口;其中一个第二子端口通过信号线与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奇数位上的传输节点串联,形成第一串联连接组;另一个第二子端口通过信号线与位于所述预定排列顺序偶数位上的传输节点串联,形成第二串联连接组;所述第一串联连接组与所述第二串联连接组串联,形成一个环形传输通道。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位于奇数位上的传输节点1、传输节点3、传输节点5、传输节点7及传输节点9依次连接;位于偶数位上的传输节点2、传输节点4、传输节点6、传输节点8及传输节点10依次连接;控制节点的第二端口中的一个第二子端口通过信号线与传输节点1连接;控制节点的第二端口中的另一个第二子端口通过信号线与传输节点2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串联后的所述位于偶数位上且顺序为第一预定数的所述传输节点与串联后的所述位于奇数位上且顺序为第二预定数的所述传输节点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偶数位上的传输节点9与传输节点10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设置在车站内,车站的排列顺序即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排列顺序。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及第二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也可以称之为邻站跳接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也可以称之为隔站跳接方式。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方式,控制节点与所述传输节点连接形成了一个第一二纤自愈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方式,控制节点与所述传输节点连接形成了一个第二二纤自愈环。其中,每一二纤自愈环包括两根光纤、控制节点和传输节点;其中,所述控制节点与传输节点之间通过光纤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所述车站1至车站10指示的传输节点按预定排列顺序排列,从而形成第一二纤自愈环;所述车站1至车站10指示的传输节点按照隔站跳接的方式连接,从而形成了第二二纤自愈环。
这里,假设第一二纤自愈环中车站1及车站3指示的传输节点发生故障,那么在车站1及车站3之间的车站2所指示的传输节点,也无法通过所述第一二纤自愈环与控制节点传输信息。本公开实施例中,还设置了第二二纤自愈环。在第二二纤自愈环中,即使车站1及车站3指示的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在车站1及车站3之间的车站2所指示的传输节点,依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二纤自愈环,与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如此,在只增加了两根光纤的情况下,使各个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更安全及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应用的各个业务***可以分别设置两个端口,并在业务配置时,分别将其中一个端口的业务配置在所述第一二纤自愈环中;另一个端口的业务配置在所述第二二纤自愈环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包括: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按照预定排列顺序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为将按照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中的不相邻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在按照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中的相邻两个传输节点之间配置有逃生通道;所述逃生通道用于:所述传输节点在通过第一组信号线及第二组信号线无法与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情况下,提供传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控制节点,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信号线串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逃生通道为有线通信链路和/或无线通信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逃生通道的带宽根据所述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在第一状态下信息传输的信息量确定;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传输节点通过所述第一组信号线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与所述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息量大于预定值,所述逃生通道的带宽小于第一值;或者,所述信息量小于预定值,所述逃生通道的带宽小于第二值。示例性地,若所述信息量大于预定值,所述带宽小于第一值;所述带宽指示的预定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小于所述预定值的二分之一。如此,根据信息传输的需求配置所述逃生通道的带宽,在所述逃生通道不运行时,节省配置成本;在所述逃生通道运行时,既能维护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又能减小控制节点分配给传输节点的通信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逃生通道的带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逃生通道的带宽指示的信息传输量可以大于所述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在第一状态下信息传输的信息量;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传输节点通过所述第一组信号线及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与所述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按照预定排列顺序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为将按照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中的不相邻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控制节点,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信号线串联。这里,在传输节点无法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对应的传输通道与控制节点进行通信时,所述传输节点能够通过第二连接方式对应的传输通道与控制节点进行通信。从而在传输节点发生故障时,所述第一连接与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对应的传输通道互为补充。通过所述传输通道,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之间依旧能进行正常的信息传输。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设置了数量众多的通信链路以进行信息传输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信号线少,成本低,且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的联合使用,使各个传输节点的信息传输高效及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中继传输节点;其中,所述中继传输节点用于连接任一所述传输节点。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继传输节点用于连接任一所述传输节点是指,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与网络架构中除自身以外的所有传输节点单独连接;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与网络架构中除自身以外的所有传输节点之间具有一条传输通道。所述传输通道只有在被所述传输节点选中或者使能的情况下,才会提供传输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频道。所述传输通道在未被选中及未被使能的情况下,只作为一条备用传输通道存在,并不占据各个传输节点的信息传输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传输节点还包括第三端口,所述传输节点的第三端口与所述中继传输节点通过信号线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传输节点包括按照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传输节点1至传输节点10,其中,传输节点2为中继传输节点,除中继传输节点本身外的其他传输节点,皆与所述中继传输节点通过信号线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至少两个中继传输节点;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中继传输节点用于连接任一所述传输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继传输节点的通信质量大于预设值;其中,所述中继传输节点的通信质量可以由所述传输节点的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及处理器的处理效率确定;所述通信质量与所述传输节点的存储容量及处理效率正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架构中的控制节点与所述中继传输节点直接通过信号线连接;或者,所述控制节点与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之间设置有预定数量的传输节点。示例性地,在图8中,所述中继传输节点可以是传输节点3(图中未显示所述传输节点3为中继传输节点)。这里,对所述中继传输节点的位置不作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节点还包括:
地址解析模块,用于配置孤立传输节点与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其中,所述孤立传输节点,包括:通过第一组信号线及第二组信号线无法与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址解析模块,用于:若所述孤立传输节点处理的业务类型为预定业务类型,配置所述孤立传输节点与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
其中,所述预定业务类型基于业务类型及处理优先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处理优先级高于第一预定值的业务类型为预定业务类型。例如,在铁路交通的应用场景中,铁路塌方的处理优先级最高,此时,若孤立传输节点根据第一组信号线与第二组信号线无法与控制节点进行信息处理;所述孤立传输节点通过地址解析模块,配置所述孤立传输节点与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继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连接,孤立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与孤立传输节点第三端口之间连接的信号线,获取中继传输节点的IP地址,并将获取到的IP地址配置为所述孤立传输节点的目标地址。如此,可以通过中继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
如此,基于需要紧急处理的业务,所述孤立传输节点配置出新的传输通道,并通过所述传输通道与控制节点完成信息传输,从而确保对业务的处理及时。对于不需要紧急处理的业务,所述孤立传输节点可以选择不配置新的传输通道,节省分析配置时耗费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架构还包括:
自动交换光网络模块,用于切换孤立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其中,所述孤立传输点包括:通过第一组信号线及第二组信号线无法与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为所述孤立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与所述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交换光网络模块包括:传输平面及控制平面;所述传输平面包括预定数量的传输通道,所述控制平面通过设置在所述网络架构中的分布式智能,使用接口、协议及信令***对所述孤立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进行切换,从而实现动态的路由选择。
如此,在所述孤立传输节点因其他传输节点的故障,而无法与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时,通过地址解析模块或自动交换光网络模块,为所述孤立节点重新规划传输通道,从而确保所述孤立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之间的通信正常。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若传输节点1及传输节点5发生故障,处于所述传输节点1及传输节点5之间的传输节点3可以通过所述地址解析模块及所述自动交换光网络模块为所述孤立传输节点重新规划传输通道。如此,确保所述传输节点3的信息传输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重新规划的所述传输通道可以视作传输节点的逃生通道,所述逃生通道只在需要对紧急的业务处理时作为备选项开放。所述逃生通道的带宽及通信质量可以不及网络架构正常运行时的通信质量,如此,确保耗费较小的成本配置仅在紧急情况下开放的所述逃生通道。所述正常运行是指,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及第二方式连接,并进行信息传输的运行状态。如此,节省了设置逃生通道的成本及各个传输节点支撑所述逃生通道运行的信息资源,并能实现大多数情况下各个传输节点的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架构包括:
至少四个传输节点,所述传输节点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为将所述至少四个传输节点按照预定排列顺序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为将按照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所述至少四个传输节点中的不相邻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控制节点,与所述至少四个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信号线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串联连接的相邻两个所述传输节点之间至少具有一组信号线;其中,一组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根信号线用于使其中一个所述传输节点接收信息;一组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根信号线用于使一个所述传输节点发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包括: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偶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包括: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奇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包括: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偶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和,将根据所述预定排列顺序排列的位于奇数位上的所述传输节点依次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的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串联后的位于偶数位上且顺序为第一预定数的所述传输节点与串联后的位于奇数位上且顺序为第二预定数的所述传输节点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中继传输节点;其中,所述中继传输节点用于连接任一所述传输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节点还包括:
地址解析模块,用于配置孤立传输节点与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其中,所述孤立传输节点,包括:通过第一组信号线及第二组信号线无法与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解析模块,用于:若所述孤立传输节点处理的业务类型为预定业务类型,配置所述孤立传输节点与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架构还包括:
自动交换光网络模块,用于切换孤立传输节点与控制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其中,所述孤立传输节点包括:通过第一组信号线及第二组信号线无法与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一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所述第二组信号线为所述传输节点按照第二连接方式连接的信号线;切换后的所述传输通道为所述孤立传输节点通过所述中继传输节点与所述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的通道。
CN202210177549.2A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网络架构 Active CN114598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7549.2A CN114598569B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网络架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7549.2A CN114598569B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网络架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8569A CN114598569A (zh) 2022-06-07
CN114598569B true CN114598569B (zh) 2023-10-03

Family

ID=81806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7549.2A Active CN114598569B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网络架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8569B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351U (ja) * 1992-12-25 1994-05-06 テレベルケット 異なったネットワークアーキテクチャに属する設備間の通信構造
KR960027787A (ko) * 1994-12-31 1996-07-22 조백제 단일매체를 공유하기 위한 분산 사이클 리셋 프로토콜
AU2002313444A1 (en) * 2002-07-17 2004-02-02 Wuhan Fiberhome Networks Co., Ltd. Multiple service ring with capabilities of transmitting and switching data, video and voice
CN1929439A (zh) * 2005-09-07 2007-03-14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弹性分组环网络中基于按域分割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154995A (zh) * 2006-09-27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1483614A (zh) * 2008-10-20 2009-07-15 电子科技大学 三维片上网络架构方法
CN102170384A (zh) * 2011-04-15 2011-08-3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相交以太环网故障处理方法及节点
CN102404177A (zh) * 2011-11-28 2012-04-04 浙江网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环网组网的方法
CN103457816A (zh) * 2013-08-29 2013-12-18 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 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跳接环网***
AU2013205479A1 (en) * 2012-09-13 2014-03-27 Cognian Technologies Ltd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networking over a network
CN105791071A (zh) * 2016-02-23 2016-07-20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控制、服务共网的宽带通信网络架构及通信方法
CN107171715A (zh) * 2017-05-31 2017-09-1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信号数据网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CN206807458U (zh) * 2017-05-31 2017-12-2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信号数据网结构
CN108234310A (zh) * 2016-12-12 2018-06-29 清华大学 多层次互连网络、自适应路由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9639583A (zh) * 2018-12-19 2019-04-1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拓扑图绘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62303A (zh) * 2019-05-28 2019-07-26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esh网络的自适应大容量交叉光通信设备架构
CN111107622A (zh) * 2019-10-25 2020-05-05 湖南国科防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宽带无线通信的自适应组网的时间同步***及方法
CN111654869A (zh) * 2020-05-13 2020-09-11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网络自组网方法
CN112367121A (zh) * 2020-11-05 2021-02-12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折半路径算法的裂变拆环优化方法和***
CN113310500A (zh) * 2021-04-20 2021-08-27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车站节点度的分层分区路径搜索路网简化方法
CN114071846A (zh) * 2021-11-17 2022-02-18 中铁建设集团中原建设有限公司 自组网式分区协同控制地下车库照明控制***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9522B (zh) * 2008-11-05 2013-03-11 Asustek Comp Inc 無線網路基地台、無線網路架構以及架設無線網路架構之方法
US8931051B2 (en) * 2012-11-14 2015-01-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Scalable and highly available clustering for large scale real-time applications
DE102016213724A1 (de) * 2016-07-26 2018-02-01 Festo Ag & Co. Kg Reihenmodul, Funktionsmodulanordnung und modular ausgebildete Steuerungsanordnung
CN110752635A (zh) * 2019-10-12 2020-02-04 山东大学 串联电池组容量在线监测和充放电双状态均衡电路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351U (ja) * 1992-12-25 1994-05-06 テレベルケット 異なったネットワークアーキテクチャに属する設備間の通信構造
KR960027787A (ko) * 1994-12-31 1996-07-22 조백제 단일매체를 공유하기 위한 분산 사이클 리셋 프로토콜
AU2002313444A1 (en) * 2002-07-17 2004-02-02 Wuhan Fiberhome Networks Co., Ltd. Multiple service ring with capabilities of transmitting and switching data, video and voice
CN1929439A (zh) * 2005-09-07 2007-03-14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弹性分组环网络中基于按域分割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154995A (zh) * 2006-09-27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监视网络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1483614A (zh) * 2008-10-20 2009-07-15 电子科技大学 三维片上网络架构方法
CN102170384A (zh) * 2011-04-15 2011-08-3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相交以太环网故障处理方法及节点
CN102404177A (zh) * 2011-11-28 2012-04-04 浙江网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环网组网的方法
AU2013205479A1 (en) * 2012-09-13 2014-03-27 Cognian Technologies Ltd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networking over a network
CN103457816A (zh) * 2013-08-29 2013-12-18 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 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跳接环网***
CN105791071A (zh) * 2016-02-23 2016-07-20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控制、服务共网的宽带通信网络架构及通信方法
CN108234310A (zh) * 2016-12-12 2018-06-29 清华大学 多层次互连网络、自适应路由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7171715A (zh) * 2017-05-31 2017-09-1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信号数据网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CN206807458U (zh) * 2017-05-31 2017-12-2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信号数据网结构
CN109639583A (zh) * 2018-12-19 2019-04-1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拓扑图绘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62303A (zh) * 2019-05-28 2019-07-26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esh网络的自适应大容量交叉光通信设备架构
CN111107622A (zh) * 2019-10-25 2020-05-05 湖南国科防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宽带无线通信的自适应组网的时间同步***及方法
CN111654869A (zh) * 2020-05-13 2020-09-11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网络自组网方法
CN112367121A (zh) * 2020-11-05 2021-02-12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折半路径算法的裂变拆环优化方法和***
CN113310500A (zh) * 2021-04-20 2021-08-27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车站节点度的分层分区路径搜索路网简化方法
CN114071846A (zh) * 2021-11-17 2022-02-18 中铁建设集团中原建设有限公司 自组网式分区协同控制地下车库照明控制***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8569A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4106B2 (en) Network with several subnetworks
US6804721B2 (en) Multi-point link aggregation spoofing
CN101401372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改变过程
EP0764372A1 (en) Method of access and inband backhaul in a wireless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71524B (zh) 分组环形网络***、分组传送***、冗余节点以及分组传送程序
CN103188712A (zh) 分布式基站冗余覆盖网络***及无线信号处理的方法
US5107493A (en) High-speed packet data network using serially connected packet and circuit switches
EP2079195B1 (en) Packet ring network system, packet transfer method and interlink node
US20070066319A1 (en)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thod allotting channels to wireless stations by generating a broadcast tree
CN114598569B (zh) 一种网络架构
EP0097360B1 (en) Modular self-routing pcm switching network with virtual-channel routing control for distributed-control telephone exchanges
US5087911A (en)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5442218B (zh) 一种基于FPGA的Ethercat环形双冗余链路切换方法及***
CN100515138C (zh) 无线网络及基站的传输控制方法
JP5387589B2 (ja) 無線伝送装置
CN111601259B (zh) 一种海上宽带多媒体智能通信***及方法
FI104593B (fi) Hierarkkinen synkronointimenetelmä
CN114466040A (zh) 航天器一体化双平面网络***
CN102457422A (zh) 包交换网络中实现跨节点聚合链路的方法及***
WO1998051110A1 (fr)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 pour train et emetteur/recepteur radio afferent
KR100348905B1 (ko) 파장분할다중 기반 인터넷 프로토콜 망 구조 및 파장 라우팅 방법
CN107800639B (zh) 交换装置、交换装置组、数据传输方法和计算机***
KR100298347B1 (ko) 데이지체인방식의기지국을사용하는통신시스템및그시험방법
CN112714450B (zh) 一种皮基站的组网方法、管理网络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CN214480674U (zh) 桥接器及组合式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