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5861B - 换气报告装置和换气报告程序的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气报告装置和换气报告程序的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5861B
CN114585861B CN202080025135.7A CN202080025135A CN114585861B CN 114585861 B CN114585861 B CN 114585861B CN 202080025135 A CN202080025135 A CN 202080025135A CN 114585861 B CN114585861 B CN 114585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ventil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unit
re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51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5861A (zh
Inventor
广崎弘志
高原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85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5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5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5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2007/004Natural ventilation using conv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换气报告装置是进行与建筑物(3)内的室内空间(71)的换气有关的报告的换气报告装置,其具备:表面温度检测部(43),检测室内空间的主体表面的温度来作为主体温度;报告部(58),若被发送报告信号,则进行报告;以及控制部,根据主体温度预测室内空间的室温的变化量,基于预测,根据室内空间的热负荷的趋势判定是否为与自然换气相应的环境条件,并基于判定的结果,将催促自然换气开始的报告信号向报告部发送。

Description

换气报告装置和换气报告程序的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该技术涉及换气报告装置和换气报告程序的存储装置。特别是涉及与室内空间的自然换气有关的报告。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一边对成为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一边进行换气的技术,存在通过多台换气装置和对一部分进行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换气***来消除闷热并能够以节能方式运转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40655号公报
对于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而言,空调装置与换气装置联动来进行换气。而且,换气装置基于空调装置所取得的温度数据调整换气量,由此解决室内空间的闷热等。
这里,作为传染病等的对策,处于室内空间的用户打开窗等来进行自然换气的机会增加。此时,若在空调装置正在运转的情况下等室内外的温度差大等时诸如打开窗,则室内空间中的热负荷增加,从而室内环境变化。因此,为了抑制热负荷的增加而高效地进行自然换气,进行换气的时刻很重要,但用户难以把握进行换气的时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获得一种进行能够对室内空间高效地进行自然换气的报告的换气报告装置和换气报告程序的存储装置。
本公开所涉及的换气报告装置是进行与建筑物内的室内空间的换气有关的报告的换气报告装置,其具备:表面温度检测部,检测室内空间的主体表面的温度来作为主体温度;报告部,若被发送报告信号,则进行报告;以及控制部,根据主体温度预测室内空间的室温的变化量,基于预测,根据室内空间的热负荷的趋势判定是否为与自然换气相应的环境条件,并基于判定的结果,将催促自然换气开始的报告信号向报告部发送。
另外,本公开所涉及的换气报告程序的存储装置是进行与建筑物内的室内空间的换气有关的报告的程序的存储装置,其使计算机进行:根据室内空间的主体表面的温度即主体温度预测室温的变化量的工序;基于预测,根据室内空间的热负荷的趋势判定是否为与自然换气相应的环境条件的工序;以及基于判定的结果,发送催促自然换气开始的报告信号,而使报告部进行报告的工序。
根据本公开,控制部根据表面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所涉及的主体温度的数据预测室温的变化量,基于由预测进行的室内空间的热负荷的趋势,判定为与自然换气相应的环境条件时,将催促换气开始这一主旨的报告信号向报告部发送来报告。因此,能够在室内空间的热负荷的变化少的时刻进行催促自然换气的报告。而且,在对室内空间正进行空气调节中等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节能,并且能够进行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所具有的室外机控制部51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中的室外机控制部51的功能性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房屋3中的热移动的情形的图。
图5是表示主体温度与室温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制热运转时的主体温度与室温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制冷运转时的主体温度与室温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所进行的空气调节控制处理流程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换气报告所涉及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10是对实施方式3中的热负荷的趋势的变化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表示由报告部58进行的报告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报告所涉及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换气报告所涉及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空气调节***500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这里,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结构部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并且,在说明书中示出的结构要素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另外,并不通过实施方式和附图进行限定。
在实施方式中,记述进行动作的程序的步骤是沿着所记载的顺序以时间序列进行的处理,但并非必须以时间序列进行处理,也可以包括并行地或者独立地执行的处理。
实施方式可以单独地实施,也可以组合来实施。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起到下述说明的有利的效果。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具体的设定表示一个例子,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
而且,在实施方式中,***表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装置整体或者由多个功能构成的功能整体。
实施方式1
<空调装置1的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的结构的图。空调装置1是对成为空气调节对象的房屋3内的室内空间71进行空气调节的装置。这里,空调装置1具有成为换气报告装置的各部。空气调节是指调整空气调节对象空间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清洁度以及气流等,具体而言,是制热、制冷、除湿、加湿或者空气清洁等。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设置于作为建筑物的房屋3。作为一个例子,房屋3是所谓的一般的独栋住宅的建筑物。房屋3具有被墙壁、地板等主体包围的室内空间71。另外,房屋3在室内空间71内外的边界部分具有能够打开和关闭(以下,称为开闭)的窗4。空调装置1例如是将CO2(二氧化碳)或者HFC(氢氟烃)等作为制冷剂来使用的热泵式的空气调节设备。空调装置1搭载了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从未图示的商用电源、发电设备或者蓄电设备等获得电力来进行动作。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具备设置于房屋3的外侧即室外的室外机11、设置于房屋3的内侧即室内的室内机13、以及由用户操作的遥控器55。室外机11与室内机13经由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配管61、和传输各种信号的通信线63连接。空调装置1例如是通过从室内机13排出冷风来对房屋3内的室内空间71进行制冷并通过排出热风来对房屋3内的室内空间71进行制热的装置。
室外机11具备压缩机21、四通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室外送风机31以及室外机控制部51。另一方面,室内机13具备室内热交换器25、室内送风机33以及室内机控制部53。制冷剂配管61将室外机11的压缩机21、四通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及膨胀阀24、以及室内机13的室内热交换器25连接为环状。由此,构成了制冷循环回路。
压缩机21压缩制冷剂并使其在制冷循环中循环。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压缩机21压缩吸入的低温和低压的制冷剂,并将变为高压和高温的制冷剂向四通阀22排出。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21具备能够根据驱动频率使运转容量变化的逆变器电路。运转容量是指压缩机21每单位送出制冷剂的量。压缩机21根据来自室外机控制部51的指示来调整驱动频率,变更运转容量。
四通阀22设置于压缩机21的排出侧。四通阀22根据空调装置1的运转是制冷或者除湿运转还是制热运转来切换制冷剂配管61中的制冷剂流动的方向。
室外热交换器23是在制冷剂配管6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作为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外部的室外空间72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1热交换器。室外送风机31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旁边,是将室外空间72的空气向室外热交换器23输送的第1送风机。室外送风机31若开始送风动作,则在室外机11的内部生成负压,而吸入室外空间72的空气。被吸入的空气供给给室外热交换器23,在与由在制冷剂配管61中流动的制冷剂供给的冷热能之间进行热交换后,向室外空间72排出。
膨胀阀24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3与室内热交换器25之间,将在制冷剂配管61中流动的制冷剂减压而使其膨胀。膨胀阀24是能够可变地控制其开度的电子式膨胀阀。膨胀阀24根据来自室外机控制部51的指示变更开度,调整制冷剂的压力。
室内热交换器25是在制冷剂配管6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间71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2热交换器。室内送风机33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25的旁边,是将室内空间71的空气向室内热交换器25输送的第2送风机。室内送风机33若开始送风动作,则在室内机13的内部生成负压,而吸入室内空间71的空气。被吸入的空气供给给室内热交换器25,在与由在制冷剂配管61中流动的制冷剂供给的冷热能之间进行热交换后,向室内空间71排出。
在室内热交换器25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作为空气调节后的空气向室内空间71供给。由此,对室内空间71进行制冷或制热。室内热交换器25中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量越大,空调装置1的空气调节能力越高。这里,空气调节能力是表示由空调装置1进行的空气调节强度的指标。以下,将制冷时的空气调节能力称为制冷能力,将制热时的空气调节能力称为制热能力。
这里,将室外机11中的压缩机21、四通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以及室外送风机31、和室内机13中的室内热交换器25及室内送风机33统称为空气调节部。空气调节部实际上对空调装置1中的室内空间71进行空气调节。
室外机11具有室外温度检测部42。室外温度检测部42成为具有测温电阻体、热敏电阻、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并检测由室外送风机31吸入的室内空间71外的空气温度(以下,称为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
另外,室内机13具有与室温检测部41、表面温度检测部43、窗开闭检测部45、日照量检测部47、人体检测部49、报告部58以及无线通信部59有关的装置。室温检测部41具有测温电阻体、热敏电阻、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检测房屋3内的室内空间71的温度(以下,称为室温)。室温检测部41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25的吸入口,将室内机13的吸入空气的温度作为室温来检测。
表面温度检测部43具有焦电型、热电堆型等的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检测从被检测体放射的红外线来检测被检测体的表面温度。实施方式1的表面温度检测部43设置于能够检测从室内空间71的墙壁、地板等放射的红外线的位置,检测包括墙壁、地板等在内的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在实施方式1中,表面温度检测部43的检测所涉及的表面温度为,包围室内空间71并将室内空间71内外分隔的室内空间71的主体表面的主体温度。
窗开闭检测部45检测窗4的开闭。对于窗4的开闭检测,并不特别限定。窗开闭检测部45例如具有焦电型、热电堆型等的红外线传感器,通过与房屋3的墙壁等之间的温度差来判定室内空间71内的窗4的区域。而且,检测窗4的区域的温度的变化量,在室内空间71外的温度即外部空气温度高时,在与根据与上次图像的差异、外部空气温度、当前室温以及当前的窗4的表面温度等求出的阈值相比存在变化量时,判定为窗4打开。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同样地,在与根据与上次图像的差异、外部空气温度、当前室温以及当前的窗4的表面温度等求出的阈值相比存在变化量时,判定为窗4打开。另外,预先存储窗4打开前的温度,在返回至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检测为窗4关闭。
另外,窗开闭检测部45也可以使用CO2等的VOC气体传感器等。在空调装置1运转时,基本上窗4等已关闭。因此,通过VOC气体传感器变化为人进入/离开房间的阈值以上,能够检测窗4已打开这一情况。
日照量检测部47具有焦电型、热电堆型等的红外线传感器,检测经由窗4等向室内空间71入射的日照量等。这里,作为室内机13具有日照量检测部47的情况进行说明。然而,例如,通过将日照量检测部47设置于窗4的附近、室外空间72等能够检测日照量的场所,能够检测房屋3的墙壁等的日照量等,能够进行更准确的日照量的检测。
人体检测部49具有焦电型、热电堆型等的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室内空间71是否存在人。
报告部58具有进行报告的装置,如后述的那样,基于从控制部101等输送的报告信号,向处于室内空间71内的人进行报告等。进行报告的装置例如是蜂鸣器等发出声音的声音产生装置或者LED灯等发光装置。另外,报告部58可以是室内机13所具有的装置,也能够将后述的遥控器55所具有的显示装置设为报告部58。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装置。
无线通信部59具有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部59例如能够进行利用了Wi-Fi(注册商标)等的无线通信来对空调装置1外的外部装置(未图示)发送信号,进行各种报告等。外部装置例如是智能手机、智能扬声器等。
这里,空调装置1具备除室温检测部41、表面温度检测部43、窗开闭检测部45、日照量检测部47以及人体检测部49以外的检测部(未图示)。例如,空调装置1具备设置于压缩机21的排出侧并检测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排出侧压力检测部。另外,空调装置1具备设置于压缩机21的吸入侧并检测向压缩机21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吸入侧压力检测部。并且,空调装置1具备设置于压缩机21的排出侧并检测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排出侧温度检测部。而且,空调装置1具备设置于压缩机21的吸入侧并检测向压缩机21吸入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吸入侧温度检测部。
将包括室温检测部41、表面温度检测部43、窗开闭检测部45、日照量检测部47以及人体检测部49在内的各种检测部的检测所涉及的信号向室内机控制部53发送。室内机控制部53经由通信线63将包括检测所涉及的数据在内的信号向室外机控制部51发送。而且,室内机控制部53基于检测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自然换气等所涉及的判定等处理。室内机控制部53将基于处理的报告信号向报告部58或者无线通信部59发送。报告部58或者无线通信部59进行基于报告信号的报告。因此,这里,空调装置1不仅进行空气调节,还成为换气报告装置。而且,室外机控制部51和室内机控制部53成为通过协调动作而进行与自然换气的报告有关的处理的换气报告装置的控制部。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所具有的室外机控制部51的结构的图。图2表示室外机控制部51中的器件(硬件)的结构。室外机控制部51主要控制室外机11的动作。这里,室外机控制部51如上述的那样成为换气报告装置的控制部。如图2所示,室外机控制部51具有控制部101、存储部102、计时部103以及通信部104。各部经由总线109连接。
控制部101是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的器件。CPU也称为中央处理装置、中央运算装置、处理器、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等。在控制部101,CPU读出在ROM或者存储部102等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将RAM作为工作区域使用来统一控制整个室外机控制部51。
存储部102是担当作为所谓的二次存储装置或者辅助存储装置的作用的器件。存储部102是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OM)等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存储部102存储控制部101为了进行各种处理而使用的程序及数据、和控制部101通过进行各种处理而生成或者取得的数据。例如,存储部102存储包括室温检测部41和表面温度检测部43在内的各种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数据、用户设定于遥控器55的数据、预先设定好的数据等。
计时部103是进行计时的器件。计时部103具备RTC(Real Time Clock),在空调装置1的电源断开的期间,也能够继续进行计时。
通信部104是成为经由通信线63而与室内机控制部53及遥控器55通信时的接口的器件。通信部104例如接收从用户输入至遥控器55的操作指示、室内机控制部53的包括各种检测部的检测所涉及的数据在内的信号,并向控制部101发送。另外,通信部104发送通过控制部101的处理对室内机13进行的指示所涉及的信号、向用户报告的报告信号等。
接下来,对室内机控制部53进行说明。室内机控制部53与图2所示的室外机控制部51相同,具备CPU、ROM、RAM、通信接口以及可读写的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未图示)。在室内机控制部53,CPU将RAM作为工作存储器使用,执行储存在ROM中的控制程序,由此控制室内机13的动作。另外,从室内机13所具有的各种检测部接收包括检测所涉及的数据在内的信号,并向室外机控制部51发送。
如上述的那样,室外机控制部51通过作为有线、无线或者其他通信介质的通信线63与室内机控制部53连接。室外机控制部51通过经由通信线63授受各种信号来与室内机控制部53协调动作,从而控制整个空调装置1。这样,室外机控制部51作为控制空调装置1的装置发挥功能。
室外机控制部51和室内机控制部53基于室温检测部41、表面温度检测部43以及其他检测部(未图示)的检测所涉及的数据和由用户设定的空调装置1的设定数据来控制空调装置1的空气调节部所进行的运转。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例如,室外机控制部51控制压缩机21的驱动频率、四通阀22的切换、室外送风机31的转速以及膨胀阀24的开度等。另外,室内机控制部53控制室内送风机33的转速等。这里,室外机控制部51也可以控制室内送风机33的转速。另外,室内机控制部53也可以控制压缩机21的驱动频率、四通阀22的切换、室外送风机31的转速或者膨胀阀24的开度等。这样,室外机控制部51和室内机控制部53根据给予空调装置1的运转指令来向空气调节部的设备输出各种动作指令。
另外,在室内空间71配置有遥控器55。遥控器55具有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未图示)。遥控器55与室内机13所具备的室内机控制部53收发各种信号。例如,空调装置1的用户操作遥控器55来向空调装置1输入运转指令。作为运转指令,例如存在运转与停止的切换指令、运转模式(制冷、制热、除湿、加湿、保湿、空气清洁、送风等)的切换指令、目标温度的切换指令、目标湿度的切换指令、风量的切换指令、风向的切换指令、或者计时器的切换指令等。空调装置1根据所输入的运转指令主要进行与空气调节有关的动作。
<制冷运转中的制冷循环>
这里,对空气调节部的空气调节所涉及的运转进行说明。首先,对“制冷”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室外机控制部51若从遥控器55接收“制冷”的运转指令,则以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23流入的方式切换四通阀22的流路。另外,室外机控制部51打开膨胀阀24,驱动压缩机21和室外送风机31。另外,室内机控制部53若接收“制冷”的运转指令,则驱动室内送风机33。
若压缩机21驱动,则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流入至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与从室外空间72吸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并向膨胀阀24流入。流入至膨胀阀24的制冷剂在被膨胀阀24减压后向室内热交换器25流入。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25的制冷剂在与从室内空间71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后通过四通阀22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通过这样的制冷剂的流动而在室内热交换器25中将从室内空间71吸入的室内空气冷却。将室内热交换器25中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量称为制冷能力。
<制热运转中的制冷循环>
接下来,对“制热”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室外机控制部51若从遥控器55接收“制热”的运转指令,则以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25流入的方式切换四通阀22的流路。另外,室外机控制部51打开膨胀阀24,而且驱动压缩机21和室外送风机31。另外,室内机控制部53若接收“制热”的运转指令,则驱动室内送风机33。
若压缩机21驱动,则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5。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25的制冷剂与从室内空间71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并向膨胀阀24流入。流入至膨胀阀24的制冷剂在被膨胀阀24减压后向室外热交换器23流入。流入至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在与从室外空间72吸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后通过四通阀22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通过这样的制冷剂的流动而在室内热交换器25中将从室内空间71吸入的室内空气加热。将室内热交换器25中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量称为制热能力。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中的室外机控制部51的功能性结构的图。如图3所示,空调装置1的室外机控制部51在功能上具备空气温度取得部310、表面温度取得部320、空气调节控制部330、设定部340以及指标取得部350。
通过由上述的室外机控制部51所具有的控制部101执行软件、固件或者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各部所进行的处理。软件和固件例如像换气报告程序等那样记述为程序,并储存于室外机控制部51的ROM或者存储部102。而且,室外机控制部51的控制部101通过由CPU执行存储在ROM或者存储部102中的程序来实现空调装置1的各功能。
空气温度取得部310取得室内空间71的室温来作为数据。这里,空气温度取得部310取得设置于室内机13的室温检测部41所检测到的室温。
这里,室温检测部41以预定的周期定期地将包括表示检测到的室温的温度数据在内的信号,经由室内机控制部53和通信线63向室外机控制部51发送。这里,虽然设为从室温检测部41侧定期地发送信号,但也可以是空气温度取得部310根据需要向室温检测部41要求,室温检测部41响应于要求而发送包括温度数据在内的信号。这样,空气温度取得部310从室温检测部41取得室内空间71的室温数据。因此,通过控制部101与通信部104的协作来实现空气温度取得部310。空气温度取得部310作为空气温度取得单元发挥功能。
表面温度取得部320取得室内空间71的主体的表面温度。室内空间71的主体是指在房屋3中包围室内空间71的墙壁、地板、天花板、柱等构造物。表面温度取得部320取得表面温度检测部43所检测到的表面温度数据来作为室内空间71的主体的表面温度。
上述的表面温度检测部43以预定的周期定期地将包括检测到的表面温度即主体温度的数据在内的信号经由室内机控制部53和通信线63向室外机控制部51发送。这里,虽然设为从表面温度取得部320侧定期地发送信号,但也可以是表面温度取得部320根据需要向表面温度检测部43发送要求,表面温度检测部43响应于要求而发送包括主体温度数据在内的信号。这样,表面温度取得部320从表面温度检测部43取得表面温度检测部43所检测到的室内空间71的主体温度数据。通过控制部101与通信部104的协作来实现表面温度取得部320。表面温度取得部320作为表面温度取得单元发挥功能。
空气调节控制部330控制空气调节部的设备,而控制室内空间71的空气调节。空气调节控制部330经由通信部104与室内机控制部53通信,并与室内机控制部53协作,而使空气调节部进行空气调节。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空气调节控制部330根据运转模式切换四通阀22的流路,调整膨胀阀24的开度,驱动压缩机21、室外送风机31以及室内送风机33。通过控制部101与计时部103及通信部104的协作来实现空气调节控制部330。空气调节控制部330作为空气调节控制单元发挥功能。
空气调节控制部330若基于空气温度取得部310所取得的室温数据判定为室温达到热断开点Toff,则使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另外,空气调节控制部330若基于空气温度取得部310所取得的室温数据判定为室温达到热接通点Ton,则使压缩机21的驱动开始。热断开点Toff是为了防止空气调节过度进行而设定的、压缩机21应停止驱动的温度。热接通点Ton是停止了运转的压缩机21应再次开始驱动的温度。以下,将压缩机21的驱动的停止和开始分别称为“热断开(thermo off)”和“热接通(thermo on)”。另外,热断开点Toff和热接通点Ton分别称为“热断开点Toff”和“热接通点Ton”。
室温达到热断开点Toff是指室温从比热断开点Toff低的温度上升至热断开点Toff以上,或者室温从比热断开点Toff高的温度降低至热断开点Toff以下。同样,室温达到热接通点Ton是指室温从比热接通点Ton低的温度上升至热接通点Ton以上,或者室温从比热接通点Ton高的温度降低至热接通点Ton以下。
若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则空气调节控制部330若基于空气温度取得部310所取得的室温数据判定为室温达到热断开点Toff并且从使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起经过了禁止时间,则使压缩机21的驱动开始。
这里,禁止时间是指从压缩机21停止驱动起到再次开始驱动为止所需的时间,是以保护压缩机21的目的而设定的时间。在压缩机21的驱动刚停止后,由于制冷循环回路内的压力差大,因此电动机不能旋转。若在这样的状态下要使压缩机21驱动,则导致故障。因此,在压缩机21设定有禁止刚停止驱动后开始运转这一情况的禁止时间。禁止时间例如设定为从数十秒到数分钟的时间。由于规定有这样的禁止时间,因此即使室温达到热接通点Ton,在从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起到经过禁止时间为止的期间,空气调节控制部330也不开始压缩机21的驱动。因此,根据周围的环境,有时在从压缩机21停止驱动起经过禁止时间到能够重新开始运转为止的期间室温发生变化,而室内空间71的舒适性降低。
另外,这里,如后述的那样,设定部340基于主体温度设定成为热断开点Toff的温度。另外,设定部340与报告部58连接,进行与自然换气的报告有关的处理。通过控制部101实现设定部340。设定部340作为设定单元发挥功能。
指标取得部350取得除室温检测部41和表面温度检测部43以外的检测部的检测所涉及的数据,来作为预测室内空间71的室温的变化量(以下,称为室温变化量)的指标。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取得来自室外温度检测部42、窗开闭检测部45、日照量检测部47以及人体检测部49的信号所包括的数据。
<室温计算的参数>
压缩机21停止驱动后的室温的变化取决于周围的环境。这里,对影响室温的重要因素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房屋3中的热移动的情形的图。如图4所示,在室内空间71与室外空间72之间,热经由房屋3的墙壁、窗4、缝隙以及换气设备等而移动。这样的热移动的结果是,室内空间71的室温根据各种因素而变动。概括而言,对于室内空间71的室温,作为室内空间71的主体温度、室内空间71的内部发热、从室外空间72向室内空间71的空气流入热、室内空间71的墙壁和地板的面积以及时间的函数,如(1)式那样设定。
室温=函数(主体温度,内部发热量,空气流入热,墙壁和地板的面积,时间)…(1)
室内空间71的主体温度是室内空间71的墙壁、地板、天花板以及柱等主体的表面温度,如上述的那样,由表面温度检测部43检测,并由表面温度取得部320取得。对于主体温度,作为房屋3的外壁的温度、通过了室内空间71的窗4的日照、室内空间71的隔热性能以及时间的函数,如(2)式那样设定。
主体温度=函数(外壁的温度,通过了窗4的日照,隔热性能,时间)…(2)
外壁的温度是日照、外部空气温度以及时间的函数。换言之,室内空间71的主体经由房屋3的外壁从日照和外部空气受热。另外,室内空间71的主体借助通过了窗4的日照而直接受热。通过了窗4的日照是窗4的性能与窗4的面积的函数。窗4的性能能够根据表示日照从窗4向室内空间71的进入容易度的日照热取得率来估算。这里,作为日照热取得率,能够使用作为日照取得系数的μ值或者作为外皮平均日照取得率的ηA值。室内空间71的隔热性能能够根据表示热传导容易度的热贯流率来估算。作为热贯流率,能够使用作为外皮平均热贯流率的UA值或者作为热损失系数的Q值。
室内空间71的内部发热量是从存在于室内空间71内部的人、照明、加热器等产生的热量。对于内部发热量,作为处于室内空间71的人的数量亦即室内人数、与来自设置于室内空间71的照明、家电设备以及燃烧器具的各发热量的函数,如(3)式那样设定。
内部发热量=函数(室内人数,照明,家电设备,燃烧器具)…(3)
从室外空间72向室内空间71的空气流入热是经由房屋3的窗4、门、缝隙、换气设备等从室外空间72向室内空间71流入的空气的热。对于空气流入热,作为室外空间72的风量、外部空气温度、与室内空间71邻接的房间的室温以及表示室内空间71的气密性的缝隙相当面积的函数,如(4)式那样设定。这里,缝隙相当面积也称为C值。
空气流入热=函数(风量,外部空气温度,邻接的房间的室温,缝隙相当面积)…(4)
图5是表示主体温度与室温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表示在制热运转时使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后的、由主体温度的差异引起的室温的变化的差异。室内空间71的室温虽然受各种参数的影响而变化,但在短期内最受主体温度的影响而变化。在图5中,实线表示室内空间71内的主体温度相对高的情况下的室温的变化。另外,虚线表示室内空间71内的主体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的室温的变化。
如图5所示,在主体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与主体温度相对高的情况相比,上升至热断开点Toff而压缩机21停止驱动后的室温大幅度地降低。这是因为,在制热运转时,刚热断开后的室温迅速地降低至与主体温度相同的程度,其后,以与主体温度相同的程度缓慢地降低。因此,如图5所示,若假设为在相同的热断开点Toff停止了压缩机21的驱动,则在主体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与主体温度相对高的情况相比,室温在正经过禁止时间time0的期间越过热接通点Ton变化的可能性变高。若室温越过热接通点Ton变化,则在制热时变得过冷,在制冷时变得过热。因此,室内空间71的舒适性降低。
这样,为了抑制室温在正经过禁止时间time0的期间越过热接通点Ton变化,而图3所示的设定部340根据主体温度设定不同的热断开点Toff。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设定部340基于表面温度取得部320所取得的主体温度,在主体温度低时将热断开点Toff设定为高的温度。换言之,在主体温度是第1温度的情况下,设定部340将热断开点Toff设定为比主体温度为比第1温度高的第2温度的情况高的温度。
若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则设定部340基于表面温度取得部320所取得的主体温度预测从压缩机21停止驱动起到压缩机21重新开始驱动为止所需的禁止时间经过为止的室温变化量。一般来说,室温与主体温度之差越大,禁止时间内的室温变化量越大。例如在制热运转时,主体温度越低,室温变化量越大,在制冷运转时,主体温度越高,室温变化量越大。
设定部340使用上述(1)式来预测从压缩机21停止驱动起到经过禁止时间为止的室温变化量。如上述的(1)式那样,通过包括主体温度和时间在内的多个参数来确定室温。这里,上述的(1)式所包括的发热、空气流入热以及墙壁和地板的面积的参数,可以使用预先规定的值,也可以使用传感器的检测所涉及的值。
设定部340预测禁止时间内的室温变化量,并基于预测到的变化量设定热断开点Toff。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设定部340将热断开点Toff设定为,在作为设定温度的热接通点Ton上加上或者减去预测到的变化量而得的温度。在制热运转时,设定部340将热断开点Toff设定为在热接通点Ton上加上预测到的室温变化量而得的温度。由此,室温在热断开后的禁止时间结束的时刻降低至热接通点Ton。与此相对地,在制冷运转时,设定部340将热断开点Toff设定为在热接通点Ton上减去预测到的室温变化量而得的温度。由此,室温在热断开后的禁止时间结束的时刻上升至热接通点Ton。
图6是表示制热运转时的主体温度与室温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图7是表示制冷运转时的主体温度与室温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空气调节控制部330按照由设定部340设定的热断开点Toff使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在图6和图7中,虚线表示室内空间71内的主体温度相对低的情况、具体而言主体温度为第1温度的情况下的室温的变化。与此相对地,实线表示室内空间71内的主体温度相对高的情况、具体而言主体温度为比第1温度高的第2温度的情况下的室温的变化。
如图6所示,在制热运转时,设定部340将热断开点Toff1和热断开点Toff2设定为比热接通点Ton高的温度。并且,设定部340将主体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的热断开点Toff1设定为比主体温度相对高的情况下的热断开点Toff2高的温度。若在主体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室温上升至热断开点Toff1,则空气调节控制部330使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而进行热断开。另外,在主体温度相对高的情况下,若室温上升至比热断开点Toff1低的热断开点Toff2,则空气调节控制部330使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而进行热断开。这里,以下,也存在将热断开点Toff1和热断开点Toff2分别称为第1驱动停止温度和第2驱动停止温度的情况。
在热断开后,主体温度越低,室温越大幅度地降低。此时,预测禁止时间time0内的室温变化量来设定热断开点Toff1和热断开点Toff2。因此,室温在禁止时间time0结束的时刻降低至作为设定温度的热接通点Ton。若室温降低至热接通点Ton,则空气调节控制部330使压缩机21的驱动开始而进行热接通。由此,室温再次开始上升。这样,与主体温度的高低无关地将室温保持于设定温度以上的温度。
与此相对地,在制冷运转时,如图7所示,设定部340将热断开点Toff1和热断开点Toff2设定为比热接通点Ton低的温度。并且,设定部340将主体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的热断开点Toff1设定为比主体温度相对高的情况下的热断开点Toff2高的温度。若在主体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室温降低至热断开点Toff1,则空气调节控制部330使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而进行热断开。另外,若在主体温度相对高的情况下室温降低至比热断开点Toff1低的热断开点Toff2,则空气调节控制部330使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而进行热断开。
在热断开后,主体温度越高,室温越大幅度地上升。此时,预测禁止时间time0内的室温变化量来设定热断开点Toff1和热断开点Toff2。因此,室温在禁止时间结束的时刻上升至作为设定温度的热接通点Ton。若室温上升至热接通点Ton,则空气调节控制部330使压缩机21的驱动开始而进行热接通。由此,室温再次开始降低。这样,与主体温度的高低无关地将室温保持于设定温度以下的温度。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所进行的空气调节控制处理的流程的图。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101在空调装置1对室内空间71进行制热或者制冷时执行图8所示的空气调节控制处理。
在图8所示的空气调节控制处理中,控制部101首先基于由表面温度检测部43检测到的主体温度,预测热断开后的禁止时间内的室温变化量(步骤S1)。禁止时间是为了保护压缩机21而以不在刚热断开后再次启动压缩机21的方式规定的时间。在停止了压缩机21的驱动的情况下,控制部101预测在禁止时间内室温变化了何种程度。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控制部101在空调装置1的制热运转时预测为主体温度越低室温变化量越大,在制冷时则预测为主体温度越高室温变化量越大。
若预测禁止时间内的室温变化量,则控制部101根据预测到的室温变化量调整热断开点Toff(步骤S2)。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控制部101在制热运转时将热断开点Toff设定为在热接通点Ton上加上预测到的室温变化量而得的温度。另外,控制部101在制冷运转时将热断开点Toff设定为在热接通点Ton上减去预测到的室温变化量而得的温度。在步骤S1和步骤S2中,控制部101作为设定部340发挥功能。
若调整热断开点Toff,则控制部101参照由室温检测部41检测到的室温,来判定室温是否达到热断开点Toff(步骤S3)。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在制热时,在室温上升至热断开点Toff以上的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定为室温达到了热断开点Toff。与此相对地,在制冷时,在室温降低至热断开点Toff以下的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定为室温达到了热断开点Toff。
在判定为室温未达到热断开点Toff的情况下(步骤S3:否),控制部101停留在步骤S3,待机至室温达到热断开点Toff为止。
与此相对地,在判定为室温达到了热断开点Toff的情况下(步骤S3:是),控制部101实施空气调节部的热断开(步骤S4)。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控制部101控制压缩机21来将转速变更为0,由此使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由此,空调装置1对室内空间71的空气调节停止。
若空气调节部进行热断开,则控制部101参照由室温检测部41检测到的室温,来判定室温是否达到了热接通点Ton(步骤S5)。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在制热时,在室温降低至热接通点Ton以下的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定为室温达到了热接通点Ton。与此相对地,在制冷时,在室温上升至热接通点Ton以上的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定为室温达到了热接通点Ton。
在室温未达到热接通点Ton的情况下(步骤S5:否),控制部101停留在步骤S5,待机至室温达到热接通点Ton为止。
与此相对地,在室温达到了热接通点Ton的情况下(步骤S5:是),控制部101进一步判定是否从空气调节部进行热断开起经过了禁止时间(步骤S6)。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控制部101基于计时部103的计时来判定从空气调节部进行热断开起的经过时间是否超过了预先规定的禁止时间。
在判定为从空气调节部进行热断开起未经过禁止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6:否),控制部101停留在步骤S6,待机至在空气调节部从进行热断开起经过禁止时间为止。换言之,即使室温达到热接通点Ton,若从空气调节部进行热断开起未经过禁止时间,则控制部101也不使空气调节部进行热接通。
与此相对地,在判定为从空气调节部进行热断开起经过了禁止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6:是),控制部101使空气调节部进行热接通(步骤S7)。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控制部101控制压缩机21将转速变更为与设定温度相应的值,由此使压缩机21的驱动开始。由此,空调装置1开始室内空间71的空气调节。这里,在步骤S3~步骤S7中,控制部101作为空气调节控制部330发挥功能。
若空气调节部进行热断开,则控制部101使处理返回至步骤S1,并反复进行步骤S1~步骤S7的处理。换言之,控制部101反复进行以下处理:根据主体温度变更热断开点Toff,并且若室温达到热断开点Toff,则进行空气调节部的热断开,若室温达到热接通点Ton,则进行空气调节部的热接通。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对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而言,若室温达到热断开点Toff,则使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若室温达到热接通点Ton,则使压缩机21的驱动开始,由此对室内空间71进行空气调节。此时,在室内空间71内的主体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与室内空间71内的主体温度相对高的情况相比,空调装置1将热断开点Toff设定为高的温度,由此根据主体温度来调整热断开点Toff的温度。
这样,通过根据主体温度来调整热断开点Toff,能够抑制在刚热断开后的正经过压缩机21不能再次启动的禁止时间的期间,室温越过作为设定温度的热接通点Ton变化。因此,能够提高室内空间71内的舒适性。另外,在预测为室温变化量少的情况下,控制部101能够提前停止压缩机21的驱动。因此,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能够减少空气调节所涉及的耗电量。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基于主体温度来预测室温变化量,并调整热断开点Toff。与此相对地,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作为用于室外机控制部51预测室温变化量的指标还包括室外温度检测部42所取得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数据来进行处理。
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4和(2)式所示,室内空间71的主体温度从房屋3的外壁的温度受热而变化。并且,房屋3的外壁的温度受来自外部空气温度的热而变化。因此,室内空间71的主体温度根据外部空气温度而变化。例如,若外部空气温度上升,则主体温度延迟数小时而上升,若外部空气温度降低,则主体温度缓缓地降低。这样,能够通过外部空气温度来预测主体温度的变化。因此,通过取得外部空气温度,与仅使用主体温度的情况相比,能够预料至更久远的时间,来预测室内空间71的室温变化量。
实施方式2的设定部340根据由表面温度取得部320取得的主体温度和上述的指标取得部350所取得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数据来设定热断开点Toff。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设定部340与实施方式1的设定部340相同地,主体温度越低,将热断开点Toff设定为越高的温度。另一方面,若主体温度相同,则设定部340以使得外部空气温度相对低的情况比外部空气温度相对高的情况高的方式设定热断开点Toff的温度。空气调节控制部330这样按照由设定部340根据主体温度和外部空气温度设定的热断开点Toff来使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
与此相对地,在制冷运转时,设定部340将热断开点Toff1和热断开点Toff2设定为比热接通点Ton低的温度。并且,设定部340将外部空气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的热断开点Toff1设定为比外部空气温度相对高的情况下的热断开点Toff2高的温度。这样,根据外部空气温度来设定热断开点Toff1和热断开点Toff2,由此在预测到由于外部空气温度低而室温降低的情况下,压缩机21提前停止。由此,能够抑制室内空间71过冷,舒适性提高,并且还能够减少耗电量。另外,在预测到由于外部空气温度高而室温上升的情况下,压缩机21长时间运转。因此,空调装置1能够充分地制冷。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在主体温度的基础上还基于外部空气温度,根据主体温度和外部空气温度来调整热断开点Toff和热断开点Toff。通过使用外部空气温度来进行热断开点的设定,能够高精度地预测至更久远的室温变化。因此,能够更恰当地设定热断开点Toff和热断开点Toff,从而能够使室内空间71的舒适性进一步提高。
这里,室外温度检测部42也可以设置于除室外机11以外的场所。例如,指标取得部350也可以经由外部的电气通信线路等来取得包括在房屋3的外部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外部空气温度数据在内的信号。另外,室外温度检测部42并不限定于温度传感器等设备等,也可以取得天气预报、气象数据等经由外部的电气通信线路等而获得的外部空气温度数据,检测外部空气温度。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上述的设定部340根据表面温度取得部320所取得的主体温度、和指标取得部350所取得的外部空气温度,来进行与自然换气有关的报告所涉及的处理。而且,设定部340基于处理将报告信号向报告部58发送,而对用户进行报告。这里,以下,换气基本上是指不使用换气设备而是打开窗4等来进行换气的自然换气。
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设定部340根据与表面温度取得部320所取得的主体温度、和由指标取得部350取得的外部空气温度有关的数据,预测今后的室温变化量。而且,设定部340若基于预测到的室温变化量判定为是适合于换气的环境条件,则向报告部58发送催促换气的报告信号,而对用户进行报告。另外,设定部340还对换气的结束进行判定,向报告部58发送催促换气的结束的报告信号,而对用户进行报告。
例如,设定部340若预测为因夏季的外部空气温度影响而室温变低而导致室内空间71的热负荷变少,则向报告部58发送催促换气的报告信号。另外,若预测从室温低的状态向变高的状态变化,则其后能够预测室温变高,因此进行催促换气的报告。室内空间71的热负荷少,在处于热平衡的状态中催促换气。由此,能够防止相对于室内环境的能量的损失,实现节能,并且能够进行空气的更换。而且,可以认为通过进行室内空间71的换气,对传染病预防也具有效果。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换气报告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的图。这里,上述的设定部340、表面温度取得部320以及指标取得部350所进行的处理实质上由控制部101进行。因此,这里,作为由控制部101进行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
控制部101执行图9所示的换气报告处理。控制部101进行预测室内空间71的室温变化量的热负荷响应控制(步骤S110)。这里,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控制部101基于表面温度检测部43的检测所涉及的主体温度来预测室温变化量。然而,并不限定于此。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2)式中的主体温度根据房屋3中的墙壁的温度而变化,墙壁的温度受外部空气温度的影响。因此,如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那样,控制部101也可以根据室外温度检测部42的检测所涉及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数据来修正表面温度检测部43的检测所涉及的主体温度数据等,从而预测室温变化量。
控制部101基于室温变化量的预测进行判定今后的热负荷的趋势的热负荷趋势判定(步骤S120)。如图9所示,在实施方式3中,控制部101判定热负荷的趋势是处于增加趋势、中间趋势还是减少趋势。控制部101若预测为室温变化量在预定的设定变化量范围以内,则判定为室内空间71的热负荷处于不增加和减少的中间趋势。另外,控制部101若预测为室温变化量比设定变化范围多,则判定为热负荷上升而处于增加趋势。而且,控制部101若预测为室温变化量比设定变化范围少,则判定为热负荷减少而处于减少趋势。这里,控制部101虽然判定了增加、减少以及中间这3个模式的热负荷趋势,但也可以判定增加和减少这两个模式的趋势。
图10是对实施方式3中的热负荷的趋势的变化进行说明的图。首先,对于从中间趋势向减少趋势变化的情况,如图10所示,例如,在假定为夏季时,在从中午到傍晚太阳下落而外部空气温度下降时,由室温变化量的预测进行的热负荷的趋势从中间趋势向减少趋势变化。另一方面,对于从中间趋势向增加趋势变化的情况,如图10所示,例如,在假定为夏季的情况下,在朝阳开始照射而外部空气温度上升时,由室温变化量的预测进行的热负荷的趋势从中间趋势向增加趋势变化。
控制部101若根据室温变化量判定为热负荷的变化少的、从中间趋势向增加趋势变化或者从中间趋势向减少趋势变化,则进行判定是否将催促换气这一主旨的报告信号向报告部58发送的换气报告判定(步骤S130)。例如,若通过与遥控器55的换气报告有关的设定而进行了不报告这一主旨的设定,则不向报告部58发送报告信号。控制部101若判定为不向报告部58发送报告信号,则返回至步骤S110。另外,控制部101若判定为发送催促换气开始这一主旨的报告信号,则向报告部58发送报告信号,报告催促换气这一主旨(步骤S140)。
而且,控制部101判定是否结束换气(步骤S150)。在实施方式3中,控制部101例如根据从向报告部58发送催促换气的报告信号起是否经过了结束设定时间来判定。但是,换气结束所涉及的判定并不特别地限定。这里,计时部103测量时间。而且,控制部101若判定为结束换气,则将催促换气结束这一主旨的报告信号向报告部58发送(步骤S160)。
图11是表示由报告部58进行的报告的一个例子的图。这里,对基于报告信号进行与换气有关的报告的报告部58进行说明。在图11中,示出了在遥控器55所具有的显示装置进行与换气有关的显示的例子。这里,如上述的那样,由报告部58进行的报告并不限定于显示。例如,也可以将室内机13所具有的蜂鸣器等声音产生装置作为报告部58进行基于鸣动的报告。另外,也可以将室内机13所具有的LED灯等发光装置作为报告部58来进行基于点亮、闪烁等的报告。而且,报告催促换气开始这一主旨的报告部58与报告催促换气结束这一主旨的报告部58也可以不同。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3,控制部101根据表面温度检测部43的检测所涉及的主体温度数据来预测室温变化量,并基于由预测进行的室内空间71的热负荷的趋势,来将催促用户进行换气开始这一主旨的报告信号向报告部58发送。因此,能够在室内空间71的热负荷的变化少的时刻进行换气,从而能够实现节能。例如,在空调装置1进行空气调节的情况下,能够直接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中实现节能。另外,即使在空调装置1不处于运转中,也能够抑制由换气引起的热负荷增加,也可以不进行空调装置1的运转等能够期待节能。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实施方式4的室外机控制部51所具有的设定部340,基于室内机13所具有的人体检测部49的检测,来判定室内空间71有没有人,并判定是否向报告部58发送报告信号。这是因为,当在室内空间71没有人时,即使进行报告,也无法进行窗4的开闭。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换气报告所涉及的处理流程的图。对于标注了与图9相同的步骤编号的处理,进行与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步骤S110和步骤S120与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处理相同。
在实施方式4中,控制部101若在步骤S120的热负荷趋势判定中判定为热负荷从中间趋势向增加趋势变化或者从中间趋势向减少趋势变化,则判定室内空间71是否存在人(步骤S121)。这里,控制部101基于人体检测部49的检测进行判定。控制部101若判定为在室内空间71没有人,则返回至步骤S110。
另一方面,控制部101若判定为在室内空间71存在人,则判定是否将催促换气开始这一主旨的报告信号向报告部58发送(步骤S130)。对于步骤S130以后的处理,与实施方式3相同。
如以上那样,根据实施方式4,控制部101若判定为在室内空间71不存在人,则不发送报告信号,不进行与换气有关的报告。因此,能够防止在开闭窗4的人不存在的状态下进行报告等无意义的报告。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5中,控制部101取得日照量检测部47的检测所涉及的日照量数据来作为预测室内空间71的室温变化量时的指标。数据的取得通过指标取得部350的处理来进行。
日照量是从太阳受到的放射能的量。如上述的那样,日照量检测部47设置于室内机13、室内空间71的窗4的附近、室外空间72等能够检测日照量的场所等来检测日照量。控制部101经由通信部104取得日照量检测部47的检测所涉及的信号所包括的日照量数据。
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4和(2)式所示,房屋3所涉及的主体温度从通过窗4的日照受热而变化。另外,房屋3的外壁的温度从日照受热而变化。因此,室内空间71的主体温度根据日照量而变化。例如,若房屋3的外壁受到日照而被加热,则热通过墙壁,由此贯流负荷增加,主体温度上升。另外,若从窗4进入的日照到达内壁,则日照负荷增加,主体温度缓缓地上升。另一方面,若日照消失,则主体温度缓缓地降低。这样,能够通过日照量预测主体温度的变化。因此,控制部101取得日照量检测部47的检测所涉及的信号所包括的日照量数据来修正表面温度检测部43的检测所涉及的主体温度数据等,而用于室温变化量的预测。由此,与将表面温度检测部43的表面温度作为主体温度相比,能够预料至更久远的时间来预测室内空间71的室温变化量。室温变化量的预测通过设定部340的处理来进行。
这样,实施方式5中的控制部101使用日照量检测部47的检测所涉及的日照量数据来进行室温变化量的预测。通过使用日照量数据,能够高精度地预测更久远的室温变化量。因此,能够更恰当地设定进行催促换气的开始等的报告的时刻。而且,能够使室内空间71的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这里,在实施方式5中,对于日照量检测部47具有红外线传感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日照量检测部47也可以具有照度传感器,并根据照度数据获得日照量数据。另外,日照量检测部47也可以具有照相机等,并根据照相机所拍摄到的室内空间71的可视图像数据获得日照量数据。并且,也可以将能够获得基于太阳光发电设备的发电量、天气预报或者气象等数据的设备等作为日照量检测部47来获得日照量数据。
实施方式6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6的空调装置1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5中,控制部101取得具有室内空间71的房屋3的主体等的隔热性能所涉及的数据,来作为预测室内空间71的室温变化量的指标的数据。数据的取得通过指标取得部350的处理来进行。
作为建筑物的房屋3的主体等的隔热性能是表示热在室内空间71与室外空间72之间的传导容易度的指标。隔热性能能够通过外皮平均热贯流率或者热损失系数等来估算。控制部101取得用户对遥控器55输入的隔热性能数据。另外,控制部101还可以通过从空调装置1的过去的空气调节能力进行学习处理来取得表示室内空间71的隔热性能的信息。取得的隔热性能数据例如存储于存储部102。例如,由设定部340等来进行学习处理。
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4和(2)式所示,房屋3所涉及的主体温度依赖于隔热性能来变化。隔热性能越高,换气时的室温越难以变化,隔热性能越低,换气时的室温越容易变化。因此,控制部101取得隔热性能数据,并使用在主体温度的计算等室温变化量的预测中。由此,相比于将表面温度检测部43的表面温度作为主体温度,能够预料至更久远的时间来预测室内空间71内的室温变化量。室温变化量的预测通过设定部340的处理来进行。
这样,实施方式5中的控制部101的设定部340使用房屋3的隔热性能数据来进行室温变化量的预测。通过使用隔热性能数据,能够高精度地预测更久远的室温变化量。因此,能够在更恰当的时刻进行催促换气开始等的报告。
这里,在实施方式6中,控制部101也可以在隔热性能数据的基础上或者代替隔热性能数据而取得表示室内空间71的宽窄的数据来作为用于预测室内空间71的室温变化量的指标。控制部101可以从遥控器55所发送的信号取得室内空间71的宽窄所涉及的数据,也可以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或者图像传感器等来取得室内空间71的宽窄所涉及的数据。
实施方式7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7中,控制部101取得上述的室内空间71的内部发热量数据,来作为在预测室内空间71的室温变化量时使用的指标的数据。数据的取得通过指标取得部350的处理来进行。
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3)式那样,内部发热量能够根据室内空间71的室内人数、设置于室内空间71的照明、来自家电设备和燃烧器具的发热量等来估算。因此,控制部101使用主体温度和内部发热量的数据来预测处理室温变化量。
这里,控制部101可以通过遥控器55所发送的设定来取得内部发热量数据,也可以通过由人体检测部49、红外线传感器、照相机等检测室内人数、照明、家电设备以及燃烧设备的发热来取得。并且,指标取得部350也可以经由电气通信线路等取得从外部设备发送的室内人数、设备的使用状况等数据,来作为内部发热量数据。
这样,在实施方式7中,控制部101在主体温度的基础上取得内部发热量作为数据,并根据主体温度和内部发热量来进行室温变化量的预测。通过使用内部发热量数据,能够高精度地预测更久远的室温变化量。因此,能够在更恰当的时刻进行催促换气开始等的报告。而且,能够使室内空间71的舒适性和节能性进一步提高。
实施方式8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8中,控制部101取得室内空间71的窗开闭检测部45的检测所涉及的窗开闭数据,来作为预测室内空间71的室温变化量时的指标。数据的取得通过指标取得部350的处理来进行。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换气报告所涉及的处理流程的图。对于标注了与图9相同的步骤编号的处理,进行与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对于步骤S110和步骤S120,与实施方式3相同。
在实施方式4中,控制部101若在步骤S120的热负荷趋势判定中判定为热负荷从中间趋势向增加趋势变化或者从中间趋势向减少趋势变化,则判定热负荷是否是增加趋势(步骤S122)。控制部101若判定为热负荷处于增加趋势,则基于窗开闭检测部45的检测所涉及的窗开闭数据,来判定窗4是否打开(步骤S123)。控制部101若判定为窗4关闭,则返回至步骤S110。
另一方面,控制部101若判定为窗4打开,则判定是否将催促换气开始这一主旨的报告信号向报告部58发送(步骤S130)。对于步骤S130以后的处理,与实施方式3相同。
这里,在实施方式8中,虽然通过窗开闭检测部45基于窗4的开闭,但并不仅限定于窗4。例如也可以检测门、间壁等那样的设置于室内空间71与室外空间72的边界部分的能够开闭的部分的开闭状况等并作为数据利用。控制部101可以经由遥控器55取得门等的开闭状况数据,也可以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或者图像传感器来取得。而且,另外,控制部101也可以经由电气通信线路等而从外部设备取得与开闭有关的数据。
这样,在实施方式8中,控制部101在主体温度的基础上还基于窗开闭检测部45的窗开闭数据,根据主体温度和窗开闭的数据来调整换气报告所涉及的报告信号的时刻。通过使用与开闭部的开闭有关的数据,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室内空间71的室温变化量,能够判定是否充分地进行了换气,从而能够使室内空间71的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这里,在实施方式8中,控制部101也可以在室内空间71的窗开闭检测部45的窗开闭数据的基础上或者代替窗开闭数据,取得在室内空间71设置的换气设备的运转状态数据。换气设备是指对室内空间71进行换气的换气扇、抽油烟机等设备。对于换气设备的运转状态数据,控制部101可以经由遥控器55取得,可以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或者图像传感器取得,也可以经由外部的电气通信线路等来取得。
这里,在换气设备正运转的情况下,由于大量的空气在室内空间71与室外空间72之间移动,因此室内空间71所涉及的隔热性能降低。其结果是,在自然换气时,室温容易变化。因此,若主体温度相同,则控制部101将到换气结束为止的时间即窗检测设定时间,在换气设备没有运转的情况下比换气设备正运转的情况设定得长。这样,通过使用换气设备的运转状态数据,能够更恰当地预测室内空间71的自然换气的变化。因此,能够使室内空间71的舒适性与节能性进一步提高。
实施方式9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对各种空调装置1等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能够进行变形和应用。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空调装置1为换气报告装置并将空调装置1所具有的各种检测部的检测作为数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换气报告装置也可以是与空调装置1独立的装置。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室温检测部41和表面温度检测部43设置于室内机13。然而,只要是能够分别检测作为目的的温度和日照量的场所,室温检测部41和表面温度检测部43也可以设置于任意的地方。表面温度检测部43并不局限于红外线传感器,也可以是设置于室内空间71的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并检测这些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1具备1台室外机11和1台室内机13。然而,空调装置1也可以具备1台室外机11和多台室内机13。或者空调装置1也可以具备1台室外机11、中继机(省略图示)、逆止阀(省略图示)以及多台室内机13,并能够使制冷的室内机13和制热的室内机13混合存在来进行运转。
另外,设置室外机11和室内机13的位置并不特别地限定。室外机11和室内机13也可以设置于分开距离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室外机11设置于未图示的建筑物的屋顶,室内机13设置于天花板里。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室外机控制部51的控制部101具备空气温度取得部310、表面温度取得部320、空气调节控制部330、设定部340以及指标取得部350,并作为控制空调装置1的装置发挥功能。然而,上述的各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由室内机控制部53具备,也可以由空调装置1的外部装置具备。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空气调节***500的图。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进行换气报告所涉及的处理的控制装置100由空调装置1的室外机11内的室外机控制部51进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4所示,设为经由通信网络400将空调装置1与控制装置100能够通信地连接的空气调节***500。而且,控制装置100也可以具有图2所示的控制部101、存储部102、计时部103以及通信部104,并进行图3所示的空气温度取得部310、表面温度取得部320、空气调节控制部330、设定部340以及指标取得部350的处理。例如,通信网络400也可以是遵照ECHONET Lite(注册商标)的家庭网络,控制装置100也可以是管理房屋3的电力的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的控制器。另外,通信网络400也可以是公用的电气通信线路。而且,控制装置100也可以是从房屋3的外部控制空调装置1的服务器等。
在控制装置100具备上述的各功能的情况下,对于空气调节***500而言,控制装置100也可以将多个空调装置1作为控制对象来控制。在该情况下,并不限定空调装置1的台数。如成为控制装置100的控制对象的空调装置1、1那样,只要是具备制冷循环的装置即可,并不限定其详细的结构。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空调装置1设置于房屋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空调装置1也可以设置于集体住宅、办公楼、设施、工厂等。另外,空气调节对象空间并不局限于房屋3内的房间,只要是通过空调装置1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也可以是任意的空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由控制部101所具有的CPU执行在存储部102等存储的程序,而执行空气温度取得部310、表面温度取得部320、空气调节控制部330、设定部340以及指标取得部350的各部的功能。然而,控制部101也可以是专用的硬件。专用的硬件例如是指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者这些的组合等。在控制部101是专用的硬件的情况下,可以分别通过独立的硬件实现各部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单一的硬件集中实现各部的功能。
另外,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实现各部的功能中的一部分,并通过软件或者固件实现另一部分。这样,控制部101能够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者这些的组合来实现上述的各功能。
另外,通过个人计算机或者信息终端装置等现有的计算机执行规定室外机控制部51或者控制装置100的动作的程序,而能够使该计算机作为室外机控制部51或者控制装置100发挥功能。
另外,这样的程序的分配方法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储存于CD-ROM(Compact DiskROM)、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MO(Magneto Optical Disk)、或者存储卡等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来分配,也可以经由互联网等通信网络来分配。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装置;3…房屋;4…窗;11…室外机;13…室内机;21…压缩机;22…四通阀;23…室外热交换器;24…膨胀阀;25…室内热交换器;31…室外送风机;33…室内送风机;41…室温检测部;42…室外温度检测部;43…表面温度检测部;45…窗开闭检测部;47…日照量检测部;49…人体检测部;51…室外机控制部;53…室内机控制部;55…遥控器;58…报告部;59…无线通信部;61…制冷剂配管;63…通信线;71…室内空间;72…室外空间;100…控制装置;101…控制部;102…存储部;103…计时部;104…通信部;109…总线;310…空气温度取得部;320…表面温度取得部;330…空气调节控制部;340…设定部;350…指标取得部;400…通信网络;500…空气调节***。

Claims (15)

1.一种换气报告装置,进行与建筑物内的室内空间的换气有关的报告,其中,
所述换气报告装置具备:
表面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室内空间的主体表面的温度来作为主体温度;
报告部,若被发送报告信号,则进行报告;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主体温度预测所述室内空间的室温的变化量,基于所述预测,根据所述室内空间的热负荷的趋势判定是否为与自然换气相应的环境条件,并基于所述判定的结果,将催促所述自然换气开始的所述报告信号向所述报告部发送,
所述控制部若预测为所述室温的变化量在预定的设定变化量范围以内,则判定为所述室内空间的热负荷处于不增加和不减少的中间趋势,若预测为所述室温的变化量比所述设定变化量范围多,则判定为所述室内空间的热负荷处于增加趋势,若预测为所述室温的变化量比所述设定变化量范围少,则判定为所述室内空间的热负荷处于减少趋势,
所述控制部若判定为从所述中间趋势处于所述增加趋势或所述减少趋势,则将催促所述自然换气开始的所述报告信号向所述报告部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具备检测所述建筑物外的温度即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外部空气温度和所述主体温度预测所述室温的所述变化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具备检测向所述建筑物入射的日照量的日照量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日照量来修正所述主体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包括所述建筑物的隔热性能所涉及的数据来预测所述室温的所述变化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包括所述室内空间的内部发热量的数据来预测所述室温的所述变化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具备检测所述建筑物的窗的开闭的窗开闭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包括所述窗的开闭的数据来预测所述室温的所述变化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具备检测所述室内空间的人的有无的人体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若判定为没有所述人,则不将所述报告信号向所述报告部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所述报告部具有声音产生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所述报告部具有发光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所述报告部具有向外部装置发送信号的通信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所述报告部具有显示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从对所述报告部发送催促所述自然换气的所述报告信号起经过结束设定时间后发送催促所述自然换气结束的所述报告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具备检测窗已打开这一情况的窗开闭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窗开闭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窗的打开起经过窗检测设定时间后发送催促所述自然换气结束的所述报告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报告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判定是否进行了不进行报告的设定,若判定为进行了不进行所述报告的设定,则不将所述报告信号向所述报告部发送。
15.一种换气报告程序的存储装置,所述换气报告程序进行与建筑物内的室内空间的换气有关的报告,其中,
所述换气报告程序使计算机进行:
根据所述室内空间的主体表面的温度即主体温度预测室温的变化量的工序;
基于所述预测,根据所述室内空间的热负荷的趋势判定是否为与自然换气相应的环境条件的工序;以及
基于所述判定的结果,发送催促自然换气开始的报告信号,而使报告部进行报告的工序,
在进行所述判定的工序中,若预测为所述室温的变化量在预定的设定变化量范围以内,则判定为所述室内空间的热负荷处于不增加和不减少的中间趋势,若预测为所述室温的变化量比所述设定变化量范围多,则判定为所述室内空间的热负荷处于增加趋势,若预测为所述室温的变化量比所述设定变化量范围少,则判定为所述室内空间的热负荷处于减少趋势,
在进行所述报告的工序中,若判定为从所述中间趋势处于所述增加趋势或所述减少趋势,则发送催促自然换气开始的报告信号,而使报告部进行报告。
CN202080025135.7A 2020-08-31 2020-08-31 换气报告装置和换气报告程序的存储装置 Active CN1145858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32890 WO2022044325A1 (ja) 2020-08-31 2020-08-31 換気報知装置および換気報知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5861A CN114585861A (zh) 2022-06-03
CN114585861B true CN114585861B (zh) 2024-02-20

Family

ID=80354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5135.7A Active CN114585861B (zh) 2020-08-31 2020-08-31 换气报告装置和换气报告程序的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03669B2 (zh)
CN (1) CN114585861B (zh)
WO (1) WO20220443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8562B2 (ja) * 2022-03-24 2024-04-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15059981A (zh) * 2022-06-15 2022-09-1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室内换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83411B (zh) * 2022-08-08 2024-06-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7563A (ja) * 2003-11-18 2005-06-09 Daikin Ind Ltd 排気制御装置
CN101963384A (zh) * 2009-07-23 2011-0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节能设备、空调机
JP2011067020A (ja) * 2009-09-17 2011-03-3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省電力促進システム
CN105202690A (zh) * 2014-06-25 2015-12-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CN108700321A (zh) * 2017-02-06 2018-10-23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室外机、空调机以及空调管理方法
WO2018199167A1 (ja) * 2017-04-27 2018-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662925A (zh) * 2017-06-01 2020-0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86089B2 (en) * 2015-11-30 2019-08-20 Lennox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heat dehumidification utilizing a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7563A (ja) * 2003-11-18 2005-06-09 Daikin Ind Ltd 排気制御装置
CN101963384A (zh) * 2009-07-23 2011-0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节能设备、空调机
JP2011027305A (ja) * 2009-07-23 2011-0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省エネ機器、空気調和機
JP2011067020A (ja) * 2009-09-17 2011-03-3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省電力促進システム
CN105202690A (zh) * 2014-06-25 2015-12-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CN108700321A (zh) * 2017-02-06 2018-10-23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室外机、空调机以及空调管理方法
WO2018199167A1 (ja) * 2017-04-27 2018-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662925A (zh) * 2017-06-01 2020-0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5861A (zh) 2022-06-03
JPWO2022044325A1 (zh) 2022-03-03
WO2022044325A1 (ja) 2022-03-03
JP7403669B2 (ja)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67183B (zh) 空调装置、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4585861B (zh) 换气报告装置和换气报告程序的存储装置
JP6790246B2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50076B2 (ja)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32985B2 (ja) 空調装置
JP2019184154A (ja) 空調装置
WO2018190334A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32264B2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98947B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01449B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37705B2 (ja) 制御装置、空調システム、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38835B2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035907A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S2953618T3 (es) Sistema de determinación de la condición de funcionamiento de una operación de preenfriamiento y una operación de precalentamiento de acondicionador de aire
JP7016601B2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11012B2 (ja) 空調装置
JP7507938B2 (ja) 空調装置
JP2020026944A (ja) 空調装置
JP2022103439A (ja) 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