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5102A - 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5102A
CN114585102A CN202011380672.1A CN202011380672A CN114585102A CN 114585102 A CN114585102 A CN 114585102A CN 202011380672 A CN202011380672 A CN 202011380672A CN 114585102 A CN114585102 A CN 114585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vector
subsequences
vectors
column
sub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06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建民
汪凡
张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06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5102A/zh
Priority to EP21897075.4A priority patent/EP423657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33082 priority patent/WO202211157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5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5102A/zh
Priority to US18/324,560 priority patent/US2023030090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 H03M13/25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with block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03M13/2927Decoding strategi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1Asp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error detection, not provided for otherwise
    • H03M13/611Specific encoding aspects, e.g. encoding by means of d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5Serial 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包括T个第一子序列;根据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所述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其中,每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对应,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发送所述T个第二子序列。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改善因为数据包较小,导致数据传输效率低,编码增益小的问题,起到提升码字空间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机接入在无线通信中是非常关键的技术问题,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如用在用户初 始接入上,以及在竞争传输中。在无线通信中,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of Communication,mMTC)业务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场景,可以使能多种特征不同的应用。 在很多mMTC业务中,存在大量有可能进行通信的机器类型终端,但是一个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可能仅需要在个别时刻传输,而同时需要进 行传输的MTC终端数量比较少。此外,传输的数据包以小包为主。在这类场景中,如果 按照4G(4th Generation)等通信***中通常采用的,随机接入-请求-授权-传输的流程, 因为数据包很小,数据传输的效率将会非常低,传输的时延也将增大。较为高效的做法 是采用免授权随机接入方案,在初始竞争的随机接入阶段即完成数据传输。小包数据对 传统方案的影响还体现在编码码长较短时,编码增益明显减小,距离香农的理论界间距 离较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些年学术界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目前较好的一类方案是基 于无源随机接入的数据传输。这种方案将数据调制、编码与竞争随机接入进行联合优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理论性能。基于稀疏回归码(Sparse regression code,SPARC)内码 与树码(Tree code)级联的无源随机接入是其中一种方案。然而,这类方案因为其特殊 的设计,存在靠前序列如果漏检或者误检,可能造成整个序列无法恢复。此外,对于激 活率过低的场景,这种方案的信息传输速率相对较低,码字的数量较少。而且该方案中, 支持的最大同时激活数目也存在限制,对于激活率很高的场景也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改善因为数据包较小,导致数据传输 效率低,编码增益小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序列,该第一序列包括T个第一子序列,T为正整数;根据该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该T 个编码向量中至少一个编码向量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该T个第一子序列 与该T个编码向量一一对应,T个编码向量中的第t1个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根 据第t1个第一子序列确定的,t1∈[1,T],t1和T均为正整数;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该T 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其中,每个第一子序列与该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 个列向量组对应,该T个第一子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包括至少 两个列向量;发送该T个第二子序列。
在本技术方案中,根据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的T个编码向量中至少一个编码向量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根据码本和编码向量确定的T个第二子序列中至少一 个第二子序列对应的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也就是,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映射 为码本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起到了提升码字空间的技术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过码本Et2与第t2个编码向量相乘 得到第t2个第二子序列,其中,该码本Et2为n行M列的矩阵,该第t2个编码向量根据 第t2个第一子序列确定,该第t2个编码向量的长度等于M,其中,t2∈[1,T],t2、n和M 均为正整数,码本Et2为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 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一个第一子序列映射到码本对应的至少两个列向量,并且任意 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可以起到增加冗余,对第一子序列进行额外保护,增大编码增益,以及提升译码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 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一个第一子序列映射到码本对应的至少两个列向量,并且任意 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可以起到增加每个第一 子序列承载的信息速率,扩大码字空间,以及可容纳的用户数的技术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个第一子序列中,T1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其中,该T1个待发送序列中任意一个待发送序列与该 T2个待发送序列中任意一个待发送序列为不同的序列,T=T1+T2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的结合,不仅可以对重要的第一子序列起到 加强保护,提升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还会增加传输速率,增加更多的用户同时传输的技术效果,二者的结合为整体优化***性能提供了功能上的灵活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为M/g向上取 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g为该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该码本的列数,g为大 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2k,k为log2p 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p等于
Figure BDA0002808394370000021
b为该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该 码本的列数,其中,b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对原始信息序列进行外码编码,生成该第一序列。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T个第二子序列,其中,该T个第二子序列由一个或多个码本与T个编码向量生成,该T个编码向量根据T个第一子序列生成,该T个编码向量中至少一个编码向量 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该T个第一子序列与该T个编码向量一一对应,该T 个编码向量中的第t1个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根据第t1个第一子序列确定的, t1∈[1,T],t1与T均为正整数;根据该一个或多个码本对该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 获得该T个第一子序列,其中,每个第一子序列与该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 对应,该T个第一子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
在本技术方案中,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对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得到T个第一子序列,T个第一子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 向量,起到了提升码字空间的技术效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过检测第t2个第二子序列,确定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其中,t2∈[1,T],t2为正整数,该 码本Et2为该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根据该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 个列向量组,确定该第t2个第一子序列。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检测该第t2个第二子序列,当一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该一个列向量组为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
在本技术方案中,该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可以确定该向 量组存在,可以起到提高译码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检测该第t2个第二子序列,当一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该一个列向量组为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
在本技术方案中,该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可以确定该列向量 存在,由此,可以起到提升增加更多的用户同时传输的技术效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检测该T个第二子序列,当T1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T2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该列向量组为该T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中的列向量组,其中,T=T1+T2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的结合,不仅可以对重要的第一子序列起到 加强保护,避免漏检造成后续块的无法检测,提升了译码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还会增加传输速率,起到增加更多的用户同时传输的技术效果,二者的结合为整体优化***性能 提供了最大的功能上的灵活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 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一个第一子序列映射到码本对应的至少两个列向量,并且任意 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可以起到增加冗余,对第一子序列进行额外保护,增大编码增益,以及提升译码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 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一个第一子序列映射到码本对应的至少两个列向量,并且任意 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可以扩大码字空间,增加每个第一子序列承载的信息速率,增加可容纳的用户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个第一序列中,T1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其中,该T1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与该T2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为不同的序列,T=T1+T2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的结合,不仅可以对重要的第一子序列起到 加强保护,提升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还会起到增加传输速率,增加可容纳的用户数的技术效果,二者的结合为整体优化***性能提供了功能上的灵活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为M/g向上取 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g为该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该码本的列数,g为大 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2k,k为log2p 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p等于
Figure BDA0002808394370000041
b为该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该 码本的列数,其中,b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对该第一序列进行外码译码,生成原始信息序列。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方 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该模块或单元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 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序列,该第一序列包括T个第一子序列,T为正整数;处 理单元,用于根据该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该T个编码向量中至少一个 编码向量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该T个第一子序列与该T个编码向量一一 对应,该T个编码向量中的第t1个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根据第t1个第一子序列 确定的,t1∈[1,T],t1和T均为正整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该T 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其中,每个第一子序列与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对 应,T个第一子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该通 信单元,还用于发送该T个第二子序列。
由上述通信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具体描述,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码本Et2与第t2个编码向量相乘得到第t2个第二子序列,其中,该码本Et2为n行M列的矩阵, 该第t2个编码向量根据第t2个第一子序列确定,该第t2个编码向量的长度等于M,其中, t2∈[1,T],t2、n和M均为正整数,该码本Et2为该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 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 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T个第一子序列中,T1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其中,T1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与T2个第一子 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为不同的序列,T=T1+T2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为M/g向上取 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g为该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该码本的列数,g为大 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个第二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二子序列对应的该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2k,k为log2p 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p等于
Figure BDA0002808394370000051
b为该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该 码本的列数,其中,b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该获取第一序列之前,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对原始信息序列进行外码编码,生成该第一序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方 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该模块或单元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 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获取T个第二子序列,其中,该T个第二子序列由一个或多个码本与T个编码向量生成,该T个编码向量根据T个第一子序列生成,该T个编码向量中至 少一个编码向量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该T个第一子序列与该T个编码向 量一一对应,该T个编码向量中的第t1个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根据第t1个第一 子序列确定的,t1∈[1,T],t1与T均为正整数;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一个或多个码本对该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获得该T个第一子序列,其中,每个第一子序列与该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对应, 该T个第一子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
由上述通信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二方面的具体描述,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检测第t2个第二子序列,确定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其中, t2∈[1,T],t2为正整数,该码本Et2为该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根据该第t2个第一子 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确定该第t2个第一子序列。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具体用于,检测该第t2个第二子序列,当一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该一个列向 量组为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具体用于,检测该第t2个第二子序列,当一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该一个列向 量组为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具体用于,检测该T个第二子序列,当T1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T2个列向量组中的 任意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该列向量组为该T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中的列 向量组,其中,T=T1+T2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 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 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个第一序列中,T1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其中,该T1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与该T2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为不同的序列,T=T1+T2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为M/g向上取 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g为该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该码本的列数,g为大 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该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2k,k为log2p 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p等于
Figure BDA0002808394370000061
b为该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该 码本的列数,其中,b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具体用于,对该第一序列进行外码译码,获得原始信息序列。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硬件实现时,该通信装置包括:输入接口电路,用于获取第一序列;逻辑电路,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T个编码向 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
在具体实现时,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该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当该计 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 计中该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可选的,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该通信装置包括仅 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位于通信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 连接,用于读取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硬件实现时,该通信装置包括:输入接口电路,用于获取T个第二子序列;逻辑电路,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的译码 方法;输出接口电路,用于输出原始信息序列。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该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当该计 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该的译码方法。
可选的,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功能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该通信装置包括仅 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位于通信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 连接,用于读取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该的译码方法。
在具体实现时,该通信装置可以为芯片或集成电路。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 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 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 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 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 选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与存储器连接。进一 步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该通信接口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接收T个 第一子序列,处理器从通信接口获取该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并根据一 个或多个码本和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通信接口输出编码后的T个第二 子序列。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 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 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与存储器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该通信接口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接收T 个第二子序列,处理器从通信接口获取该T个第二子序列,并采用第二方面描述的译码方法,对该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译码,得到原始信息序列;通信接口输出原始信息序列。 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包括第五方面的网络设备和第六方面的终 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通信***100的一种架构图。
图2为无源随机接入***整体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基于树编码的外码编码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基于无源多用户稀疏回归码的内码编码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基于树码的外码译码的一种操作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映射关系的一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700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800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源多用户稀疏回归码的内码编码的一种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1000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11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1200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处理装置120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14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1500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处理装置150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1700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参见图1,图1是无线通信***100的一种架构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100 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一个或者多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如图1中所示的111) 可以与该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所示的122至126)进行无线通信。在一个*** 中存在大量的终端设备,但是同时激活向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终端设备数量较少。
本申请中涉及的无线通信***,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 ***、LTE的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LTE的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的三 大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带宽(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MBB),高可靠性低延迟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和增强海量机器连接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eMTC)或者未来的的通信***等。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terminal)、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 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 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 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 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 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 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设 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设 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设备等,本 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 也可以是基站与基站控制器集成后的设备,还可以是具有类似通信功能的其它设备。这 里所说的基站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RAN) 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 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5G基站或未来的基站、传输 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 以及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辆外联(vehicle-to-everything,V2X)、 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等等,本申请实施 例不作限定。
图1中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采用无线技术进行通信。当网络设备发送信号时, 其为发送端,当网络设备接收信号时,其为接收端。同理,当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其为发送端,当终端设备接收信号时,其为接收端。
图2是无源随机接入***整体结构的一种示意图。如图2所示,存在多个终端设备接入,对于某一个终端设备i,假设其在某时刻需要发送的信息(原始信息序列)为MSG i,则首先对其进行外码编码,其中,外码编码可采用树编码。
图3是基于树编码的外码编码的一种示意图。如图3所示,首先将原始信息序列分成T个原始信息子序列,其中,每个原始信息子序列所包含的比特数目可以不同。假设 原始信息子序列的索引从0开始,即,第一个原始信息子序列的编号为0,后面的子序列 的编号依次增加,则对第n+1个原始信息子序列包含的原始信息序列记为ω(n),比特数 目记为mn。对每个原始信息子序列增加外码比特序列,如对第n+1个原始信息子序列增 加外码比特序列,该外码比特序列是根据ω(0),ω(1),…,ω(n-1),ω(n)进行编码生成的, 长度为ln。某种程度上,该外码比特序列可以等同于包括第n+1个原始信息子序列在内 的此前所有n+1个原始信息子序列的原始信息比特序列的校验比特序列。根据研究,为 获得良好性能,需要使前面的原始信息子序列包括的原始信息比特较长,外码比特序列 的长度较短,后面的则相反。一般情况下,往往使每个原始信息子序列增加外码比特序 列后,包含的原始信息比特长度加上外码比特序列长度相同,以及第一个原始信息子序 列中不包含外码比特序列。
树编码之后的序列再进行内码编码,即,经过稀疏回归码(Sparse RegressionCode, SPARC)编码,然后将得到的信号直接进行发送。图4是基于无源多用户稀疏回归码的内 码编码的一种示意图。如图4所示,获得外码编码后的T个第一序列,对于T个第一序 列中的每一个第一序列,经过内码编码后,发送E*W,其中E为码本,是n*M的独立 同分布矩阵,包括M个长度为码长n的列向量,W是长度为M的M*1的矩阵,其中W 有1个非0元素。换言之,W表征外码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其中只有1行不为0,其他 行均为0,此1所在行的位置表征外码编码后的第一序列,可以看为一种位置调制。可知, 有log2M=s+p,s为一个第一序列中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p为一个第一序列中校验 比特序列的长度,s为正整数,p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最终,经过外码和内码调制 后,发射信号可以看做T个第一序列,每个第一序列占用n个传输资源,n个资源上传 输的比特信号正好对应矩阵E中的某一个列向量。
终端i的信号与其他同时刻发送的终端设备的信号经过信道叠加后,接收端利用近 似消息传递(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AMP)译码器,恢复出稀疏回归码内码编码前的 比特序列,再通过外码译码器,分离出每个用户各自的信号,其中,外码译码器可以采用树状译码。
图5是基于树码的外码译码的一种操作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a)为阶段0, 节点1为该树状结构的根节点;图5(b)为阶段1,验证根节点的所有子节点的奇偶校 验约束,第二行为阴影的子节点1与子节点2为满足奇偶校验约束的子节点;图5(c) 为阶段2,针对第二行的子节点1和子节点2验证其所有子节点的奇偶校验约束,第三行 为阴影的子节点为满足奇偶校验约束的子节点;图5(d)为阶段n-1,仅验证n-2阶段保 留下来的自子节点的奇偶校验约束,阴影的子节点为满足n-1阶段奇偶校验约束的子节, 其中,虚线指示的路径为被树译码器译码的有效路径。
对于一个用户信息的完整接收,是通过外码和树状译码搜索来实现的,树搜索的顺 序决定了靠近根的节点具有更高的重要性。而且,为了获得良好性能,靠前的外码序列较短,例如第一个序列往往不含有校验比特。因此,如果靠前的某个序列漏检或者误检, 可能造成整个序列的无法恢复。此外,对于激活率过低的场景,介于采用位置调制,序 列的数量较少。而且该方案中,支持的最大同时激活数目也存在限制,对于激活率很高 的场景也不适用。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映射关系的一种示意图。如图6所示,元素集合{x,y,z}中,x、y、z分别映射至 具体的位置中,不同元素可以映射至同一位置。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同一个位置可以被多 个元素映射,每个元素映射到多个位置。检查某个元素是否存在时,对该元素需要映射 到的所有位置进行检查,当该元素映射的所有位置均有记录时,则判断该元素为可能存 在,否则判断为不存在。然而,因为存在多个元素映射到同一位置的情况,可能会使得 某个元素其实不存在,但其映射的各个位置均有记录。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利 用外码的结构特点,可以较为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不失一般性,第一序列表示原始信息序列经过外码编码后的序列,第二序列表示第一序列经过内码编码后的序列。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700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方法700可以由发送端执行。
S710,对原始信息序列进行外码编码。
示例地,外码编码器获取原始信息序列之后,对原始信息序列进行树编码,得到第一序列。其中,第一序列包括T个第一子序列,T为正整数。
S720,对第一序列进行内码编码,得到第二序列,并发送该第二序列。
具体地,对T个第一子序列进行编码得到T个第二子序列,并发送该T个第二子序列,其中,T个第二子序列组成第二序列。
示例地,内码编码器在获取外码编码器输出的第一序列后,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出 的方法对该第一序列进行基于无源多用户稀疏回归码的内码编码,得到第二序列。
S730,获取第二序列,并对第二序列进行内码译码。
示例地,获取第二序列之后,对第二序列进行内码译码,获得第一序列。可选地,可以通过使用近似消息传递(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AMP)译码器对第二序列进行译码,获得第一序列。
S740,对第一序列进行外码译码。
示例地,外码译码器获得第一序列,对该第一序列进行外码译码,获得原始信息序列。可选地,使用基于树码的外码译码器进行外码译码。
外码译码器可以恢复任一终端设备的原始信息序列。根据上述描述可知,AMP译码器对于多个第二子序列,可能会译码出源于多个用户的多个序列。对于多个第二子序列,如何确定每一个第二子序列是来源于同一个终端设备是至关重要的,这个功能将由外码译码器实现。当外码编码时,每一个第一序列增加的外码序列与此前所有第一子序列的 信息均相关,可以看作校验序列,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确定每一个第一子序列和 之前的某一第一子序列属于同一原始信息序列,从而得出独立的多个终端设备的原始信 息序列。
下面对步骤720做详细的描述。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800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如图8所示,具体流程如下所述:
S801、获取第一序列。
示例地,内码编码器获取经外码编码器编码后的第一序列,该第一序列包括T个第一子序列,T为正整数。
S802、根据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
示例地,内码编码器根据上述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其中,T个编 码向量中至少一个编码向量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T个第一子序列与T个编 码向量一一对应,T个编码向量中的第t1个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根据第t1个待 编码子序列确定的,t1∈[1,T],t1和T均为正整数。
S803、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
示例地,内码编码器会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与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
S804、发送T个第二子序列。
示例地,内码编码器在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之后,会向内码译码器发送T个第二子序列。
举例来说,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源多用户稀疏回归码的内码编码的一 种示意图。如图9所示,对于外码编码后的每一个第一子序列,经过内码编码后,发送 码本E*编码向量W,其中码本E为n行M列的独立同分布矩阵,编码向量W的长度等 于M,其中有an
Figure BDA0002808394370000111
即,有an个非0元素,an大于或等于2。换言之,W表征外码 编码后的第一序列,其中只有an行不为0,其他行均为0,此an所在行的位置表征外码 编码后该第一序列,可以看为一种位置调制。最终,经过外码和内码调制后,发射信号 可以看做T个第二子序列。每个第二子序列占用n个传输资源,n个资源上传输的比特 信号正好对应矩阵E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组,其中,一个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n、 M、T均为正整数。
可选地,一个码本可以对应一个编码向量,也可以对应多个编码向量,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首先,根据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其中,T个第一子序列与T个编 码向量一一对应,T个编码向量中至少一个编码向量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 第t1个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根据第t1个第一子序列确定的,每个编码向量的长 度等于M,其中,第t1个编码向量与第t1个第一子序列对应,t1∈[1,T],t1与T均为正整 数。对于不同的第一子序列,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非零元素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 不同,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其次,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过码本Et2与第t2个编码向量相乘得到第t2个第二子序列,第 t2个编码向量根据第t2个第一子序列确定,其中,码本Et2为n行M列的矩阵,t2∈[1,T],码本Et2为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
内码编码器在获得T个第一子序列后,会对该T个第一子序列进行编码,即,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
T个第一子序列与码本存在映射关系,介绍如下:
在可能实现的一种方式中,该映射关系为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中的列向 量组中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具体的关于映射关系的描述,可以参考下述S1002中的描述。
在可能实现的另一种方式中,该映射关系为与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满足映射关系的 两个列向量组中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具体的关于映射关系的描述,可以参考下述S1002中的描述。
在可能实现的另一种方式中,该映射关系为前k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 对应的码本中的列向量组中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子序列映射到c个列向量组中的列向量组,仅与该第一子序列存在映射关系,与其他第一子序列无 映射关系;第k+1至第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一个列向量组中的至 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具体的关于映射关系的描述,可以参考下述S1002中的描述。
下面对步骤730做详细的描述。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1000的一种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0所示,具体的步骤如下描述:
S1001,获取T个第二子序列。
示例地,内码译码器首先获取T个第二子序列,其中,T个第二子序列由一个或多个码本与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编码向量根据T个第一子序列生成,T个编码向量中 至少一个编码向量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T个第一子序列与T个编码向量一 一对应,第t1个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根据第t1个第一子序列确定的,T个编码 向量中的每个编码向量的长度等于M,t1∈[1,T],M、t1与T均为正整数;
S1002,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对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获得T个第一子序列。
示例地,内码译码器在获得T个第二子序列后,会对该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译码。
具体地,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对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获得第一序列,即,T个第一子序列。其中,每个第一子序列与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对应,T个第一子序列 中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
举例来说,通过检测第t2个第二子序列,确定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 一个列向量组,再根据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确定第t2个第一子序列,其中,t2∈[1,T],t2为正整数,码本Et2为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
在可能实现的一种方式中,通过近似消息传递(AMP)算法或者广义近似消息传递(GAMP)算法等类似相关算法,衡量迭代得到关于衡量某些列向量是否存在的可信度 的数值。当这些数值衡量的结果超过预设阈值时,可以认为该列向量达到预设条件;或 者对这些数值衡量的结果进行排序,确定存在可信度最高的列向量为达到预设条件的列 向量。
具体地,检测第t2个第二子序列,通过AMP算法或GAMP算法等类似算法,判断 码本Et2中哪个列向量组的中的哪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列向量所 属的列向量组为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其中,该预设条件 可以为该列向量组中的列向量的可信度数值大于预设阈值,也可以认为可信度最高的列 向量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列向量,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在可能实现的另一种方式中,可以将第二序列看作是码本中某些列向量的近似加权 叠加,故而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二序列,与码本中的所有列向量一一做相关性检测,得出每一个列向量对应的相关值,或者归一化后的相关值,作为某个列向量是否存在的可信 度的数值衡量。当该列向量的可信度的数值衡量结果大于预设阈值时,即可认为该列向 量组中的列向量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列向量。
接着,通过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满足预设条件的列向量组与T个第一子序列的映射 关系,确定T个第一子序列。
T个第一子序列与码本存在三种映射关系,具体介绍如下:
在可能实现的一种方式中,该映射关系为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中的列向 量组中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子序列与码本中的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组满足映射关系,c个列向量组中的任一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 c为正整数。应理解,码本中的c个列向量是指该c个列向量组由码本中的列向量组成。
需要指出的是,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的至少两个列向量到第一子序列的映射方式, 编码端与译码端可以根据标准预先定义保持一致,或者通过信令传输的方式保持一致,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使得达成一致,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一个第一子序列与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组满足映射关系,其中,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举例来说,假设与第t1个第一子序列满足映射关系的列向量组为第t1个列向量组,与第t2个第一子序列满足映 射关系的列向量组为第t2个列向量组,第t1个第一子序列与第t2个第一子序列的取值不 同,则第t1个列向量组的列向量和第t2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均互不重叠,且互不重叠的 列向量属于不同组列向量组。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码本中的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组映射一个第一子序列, c=f(M/g),f(M/g)为对M/g的值进行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g为一个列向量组 中列向量的数量,其中,g∈[1,M],g为正整数。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子序列映射到该c 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仅与该一个第一子序列存在映射关系,与其他第一子序 列无映射关系。
举例来说,取M为9,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g为2,进行 M/g的向下取整的操作,得到的c等于4。一个第一子序列为两个比特,在两个比特的第 一子序列中,不同的第一子序列取值代表不同的映射列向量组的方式。此时,一个第一 子序列与码本中满足映射关系的列向量组的数量为4个,其中,每个列向量组中的列向 量有2个。举例来说,一个第一子序列与码本中满足映射条件的列向量的关系可以如表1 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808394370000141
同时,检测与一个第一子序列满足映射关系的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中至 少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即可认定该第一子序列存在。例如,在表1中,当检测出 列向量序号为1或2的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即可确定第一子序列的取值为00。由此, 可以提高译码的准确性,避免造成漏检。
在可能实现的另一种方式中,该映射关系为与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满足映射关系的 两个列向量组中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子序列与码本中的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组满足映射关系,c个列向量组中的任一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c为正整数。应理解,码本中的c个列向量是指该c个列向量组由码本中的列向 量组成。
需要指出的是,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的至少两个列向量到第一子序列的映射方式, 编码端与译码端可以根据标准预先定义保持一致,或者通过信令传输的方式保持一致,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使得达成一致,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一个第一子序列与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组满足映射关系,映射关系包括任 意两个第一子序列满足映射关系的码本中的两个列向量组中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c=2k,k为log2p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并且,log2p≥s,
Figure BDA0002808394370000142
s为一个第一序列的长度,b为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数量,b∈[1,M],b和s 均为正整数。
可选地,一个第一序列包括信息比特序列与校验比特序列,其中,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为h,校验比特序列的长度为f,s=f+h,h为正整数,f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
举例来说,取M为5,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数量b为2,
Figure BDA0002808394370000143
k对log2p 进行向下取整,得:k=log210=3,所以,一个第一子序列与码本中满足映射关系的 列向量组的数量为23=8个。在一个2比特的第一子序列中,不同的第一子序列取值代 表不同的映射列向量组的方式。此时,一个第一子序列与码本中满足映射关系的列向量 组的数量为4个,其中,每个列向量组中的列向量有2个。具体地,一个第一子序列与 码本中满足映射条件的列向量的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808394370000151
同时,检测与一个第一子序列满足映射关系的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中所 有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即可认定该第一子序列存在的机制。例如,在表2中,需要同 时检测出列向量序号为1和3的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才能确定第一子序列的取值为001。 由此,可以增加每个第一子序列承载的比特信息速率,提升码字空间,增加更多的用户 同时传输。
在可能实现的另一种方式中,该映射关系为前k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 对应的码本中的列向量组中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子序列映射到c个列向量组中的列向量组,仅与该第一子序列存在映射关系,与其他第一子序列无 映射关系;第k+1至第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一个列向量组中的至 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例如,T个第一子序列中,每个第一子序列与码本中的,属于c个列向量组的一个列向量组满足映射关系,其中,M=M1+M2,前k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两个第一子序 列满足映射关系的码本中的,属于c1个列向量组中的列向量组中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 叠,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映射前k个第一子序列中的一个第一子序列,c1=f(M1/g), f(M1/g)为对M1/g进行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g为满足映射关系的码本中的一个列 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其中,g∈(0,M1],g为整数;第k+1至第T个第一子序列满足 映射关系的c2个列向量组中的列向量组中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c2=2k,k为log2p 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并且,log2p≥s,
Figure BDA0002808394370000152
s=f+h,s为一个第一序列的长 度,b为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数量,b∈[0,M2],k、b和s均为正整数,c1、c2为大于或 者等于0的整数,且c=c1+c2
其中,一个第一子序列包括信息比特序列与校验比特序列,其中,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为h,校验比特序列的长度为f,h为正整数,f为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
具体地,取T为2,M1为4,M2为5,g为2,b为2,对M/g进行向下取整,对log2p 进行向下取整,得:M=9,c1=2,c2=8,k为3。具体地,T个第一子序列与码本中满 足映射条件的列向量的关系可以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808394370000161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子序列到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的至少两个列向量的映射方式, 编码端与译码端可以根据标准预先定义保持一致,或者通过信令传输的方式保持一致,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使得达成一致,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同时,检测出前k个第一子序列满足映射关系的码本中的,属于c1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以及第k+1至第T个第一子序列满足 映射关系的码本中的,属于c2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中所有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 认定该T个第一子序列存在。即,前k个第一子序列中的任一第一子序列在其映射的码 本中所有列向量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存在时,认定该第一子序列存在,由此,可以提高 译码的准确性,避免造成漏检;第k+1至第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任一第一子序列在其映 射的码本中所有列向量存在时,认定该第一子序列存在的机制。例如,在表3中,对于 第一个第一子序列,只需检测出列向量序号为3或4的列向量时,即可确定该第一子序 列的取值为1;对于第二个第一子序列,需要同时检测出列向量序号为6、7的列向量, 才能确定该第一子序列的取值为011。由此,可以增加每个第一子序列承载的比特信息速 率,增加码字空间,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传输,增强了***的灵活性。
以上结合图1至图10,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作了详细说明。对于接收端(或者称为译码端)从发送端(或者称为编码端)接收到第二序列。应理解,本申请提 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使得接收端能够以T个第二子序列为单位进行译码,而不是以 比特为单位进行译码,并且,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译码性能得到了提升。例如,译码时延 降低,误码率降低。
下面结合图11至图17,说明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编码装置、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11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1所示,装置1100包括处理单元1110和通信单元1120。
处理单元1110,用于根据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
通信单元1120,用于获取T个第一子序列,并发送处理单元1110生成的T个第二 子序列。
上述通信装置1100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详细流程参见 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参见图12,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1200的示意性结构图。通信装置1200用于实现编码的功能,该通信装置1200包括:
处理装置1201,用于根据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
收发器1202,用于获取第一序列,并发送该T个第二子序列。
可选地,收发器与天线1203相连接。
在具体实现时,处理装置1201可以处理器、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1201,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本 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800的部分或全部流程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上述处理装置1201可以为处理器。
可选地,当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方法800的全部或部分流程通过硬件实现时,上述处理装置1201还可以如图13所示。参见图13,图13为处理装置120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处理装置1201包括:
输入接口电路1211,用于获取T个第一子序列;
逻辑电路1212,用于根据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
输出接口电路1213,用于输出T个第二子序列。
上述逻辑电路1212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详细流程 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800的部分或全部流程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 现。此种情况下,处理装置1201可以为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这里,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或者,存储器也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处理装置1201可以只包括处理器。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选地,处理装置1201 还包括存储器。
可选地,处理装置1201为芯片时,所述芯片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输入接口用于接收输入的第一序列。输出接口用于输出T个第二子序列。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100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400。通信装置 140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1000。
参见图14,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1400的示意性框图。通信装置1400包括通信单元1401和处理单元1402。
通信单元1401,用于从发送端接收T个第二子序列,T为正整数。
处理单元1402,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对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获得T个第一子序列。
上述通信装置1400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详细流程参见 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5,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1500的示意性结构图。通信装置1500 用于实现译码的功能,该译码装置1500包括:
收发器1501,用于从发送端接收T个第二子序列;
处理装置1502,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对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获得T第一子序列。
可选地,收发器1501与天线1503相连接。
在具体实现时,处理装置1502可以处理器、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1502,用于实现上述译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译码 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流程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可选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上述处理装置1502可以为处理器。
可选地,当本申请实施例的译码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通过硬件实现时,上述处 理装置1502还可以如图16所示。
参见图16,图16为处理装置150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处理装置1502包括:输入接口电路1521,逻辑电路1522和输入接口电路1523。
输入接口电路1521,用于获取T个第二子序列;
逻辑电路1522,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对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获得T个第一子序列;
在可能实现的一种方式中,逻辑电路1522还用于对T个第一子序列进行外码译码,获得原始信息序列;
输出接口电路1523,用于输出原始信息序列。
可选地,处理装置1502可以为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处理器执行上述译码方法。
这里,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或者,存储器也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处理装置1502只包括处理器。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选地,处理装置1502还包 括存储器。
可选地,处理装置1502为芯片时,所述芯片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输入接口用于接收输入的待译码的比特序列。输出接口用于输出译码结果。
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可以由发送端执行。例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当网络设备111发送信号时,网络设备111为发送端。当终端设备121至126 中任一个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终端设备为发送端。由此,下面本申请再提供一种网络 设备和终端设备,该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数据传输的方法的功能。
参见图17,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17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7所示,如图17所示,终端设备17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710,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720,一 个或多个收发器1730。处理器1710用于控制收发器1730收发信号,存储器1720用于存 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710用于从存储器172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 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7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 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700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 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 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 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与存储器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该通信接口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待编码的比特序列,处理器从通信接口获取该信息比特序列,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数 据传输方法,对该信息比特序列进行数据处理;通信接口输出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该通 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 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相 应操作和/或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 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相 应操作和/或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 机程序,以执行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与存储器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该通信接口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接收T 个第二子序列,处理器从通信接口获取该T个第二子序列,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数据的方法1000,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对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获得T个第 一子序列。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 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可 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 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 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芯片,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芯片 (system on chip,SoC)、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 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 它集成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 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 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 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 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编 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编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 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 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 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 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 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 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 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 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 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 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 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 本文描述的***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 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具体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 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 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 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 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 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 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 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 分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 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为准。

Claims (41)

1.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包括T个第一子序列,T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所述T个编码向量中至少一个编码向量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T个编码向量一一对应,所述T个编码向量中的第t1个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根据第t1个第一子序列确定的,t1∈[1,T],t1和T均为正整数;
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所述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其中,每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对应,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
发送所述T个第二子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所述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包括:
通过码本Et2与第t2个编码向量相乘得到第t2个第二子序列,其中,所述码本Et2为n行M列的矩阵,所述第t2个编码向量根据第t2个第一子序列确定,所述第t2个编码向量的长度等于M,其中,t2∈[1,T],t2、n和M均为正整数,所述码本Et2为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T1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其中,所述T1个待发送序列中任意一个待发送序列与所述T2个待发送序列中任意一个待发送序列为不同的序列,T=T1+T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为M/g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g为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所述码本的列数,g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2k,k为log2p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p等于
Figure FDA0002808394360000011
b为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所述码本的列数,其中,b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第一序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原始信息序列进行外码编码,生成所述第一序列。
9.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T个第二子序列,其中,所述T个第二子序列由一个或多个码本与T个编码向量生成,所述T个编码向量根据T个第一子序列生成,所述T个编码向量中至少一个编码向量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T个编码向量一一对应,所述T个编码向量中的第t1个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根据第t1个第一子序列确定的,t1∈[1,T],t1与T均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对所述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获得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其中,每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对应,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对所述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包括:
通过检测第t2个第二子序列,确定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其中,t2∈[1,T],t2为正整数,所述码本Et2为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
根据所述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确定所述第t2个第一子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检测第t2个第二子序列,确定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包括:
检测所述第t2个第二子序列,当一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为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检测第t2个第二子序列,确定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包括:
检测所述第t2个第二子序列,当一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为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T个第二子序列,当T1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T2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所述列向量组为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中的列向量组,其中,T=T1+T2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序列中,T1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其中,所述T1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T2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为不同的序列,T=T1+T2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为M/g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g为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所述码本的列数,g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2k,k为log2p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p等于
Figure FDA0002808394360000021
b为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所述码本的列数,其中,b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9至18中任意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进行外码译码,生成原始信息序列。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包括T个第一子序列,T为正整数;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确定T个编码向量,所述T个编码向量中至少一个编码向量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T个编码向量一一对应,所述T个编码向量中的第t1个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根据第t1个第一子序列确定的,t1∈[1,T],t1和T均为正整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码本和所述T个编码向量,生成T个第二子序列,其中,每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对应,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发送所述T个第二子序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码本Et2与第t2个编码向量相乘得到第t2个第二子序列,其中,所述码本Et2为n行M列的矩阵,所述第t2个编码向量根据第t2个第一子序列确定,所述第t2个编码向量的长度等于M,其中,t2∈[1,T],t2、n和M均为正整数,所述码本Et2为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24.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T1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其中,所述T1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T2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为不同的序列,T=T1+T2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为M/g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g为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所述码本的列数,g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2k,k为log2p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p等于
Figure FDA0002808394360000031
b为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所述码本的列数,其中,b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0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第一序列之前,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对原始信息序列进行外码编码,生成所述第一序列。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获取T个第二子序列,其中,所述T个第二子序列由一个或多个码本与T个编码向量生成,所述T个编码向量根据T个第一子序列生成,所述T个编码向量中至少一个编码向量的非零元素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T个编码向量一一对应,所述T个编码向量中的第t1个编码向量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根据第t1个第一子序列确定的,t1∈[1,T],t1与T均为正整数;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对所述T个第二子序列进行内码译码,获得第一序列,其中,每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对应,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至少一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检测第t2个第二子序列,确定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其中,t2∈[1,T],t2为正整数,所述码本Et2为所述一个或多个码本中的一个;
根据所述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确定第t2个第一子序列。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t2个第二子序列,当一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为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t2个第二子序列,当一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为第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Et2中的一个列向量组。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T个第二子序列,当T1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T2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一个列向量满足预设条件,确定所述列向量组为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码本中的列向量组,其中,T=T1+T2
33.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34.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两个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
35.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序列中,T1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中的任意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T2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列向量组中的至少两个列向量互不重叠,其中,所述T1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与所述T2个第一子序列中任意一个第一子序列为不同的序列,T=T1+T2
36.根据权利要求28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为M/g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g为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所述码本的列数,g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37.根据权利要求28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第一子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序列对应的所述码本中的一个列向量组为c个列向量组中的一个,其中,c=2k,k为log2p向上取整或者向下取整的值,p等于
Figure FDA0002808394360000041
b为所述一个列向量组中列向量的数量,M为所述码本的列数,其中,b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38.根据权利要求28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具体用于:
对所述第一序列进行外码译码,获得原始信息序列。
39.一种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用于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9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计算机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
如权利要求9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4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通信装置计算机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
如权利要求9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011380672.1A 2020-11-30 2020-11-30 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Pending CN1145851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0672.1A CN114585102A (zh) 2020-11-30 2020-11-30 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EP21897075.4A EP4236577A4 (en) 2020-11-30 2021-11-25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21/133082 WO2022111575A1 (zh) 2020-11-30 2021-11-25 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US18/324,560 US20230300900A1 (en) 2020-11-30 2023-05-26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0672.1A CN114585102A (zh) 2020-11-30 2020-11-30 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5102A true CN114585102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55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0672.1A Pending CN114585102A (zh) 2020-11-30 2020-11-30 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0900A1 (zh)
EP (1) EP4236577A4 (zh)
CN (1) CN114585102A (zh)
WO (1) WO20221115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48606A1 (zh) * 2023-01-13 2024-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方法、译码方法及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381394A (en) * 1993-03-30 1994-10-24 Lewis, Adrian S. Data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JP5881930B2 (ja) * 2009-05-13 2016-03-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誤り訂正符号化装置および誤り訂正復号装置
CN101702640B (zh) * 2009-10-15 2013-03-20 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单向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9923668B2 (en) * 2015-08-21 2018-03-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ded modulation architecture using sparse regression codes
CN108667553B (zh) * 2017-03-29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解码方法、装置和***
CN111226404B (zh) * 2017-07-31 2022-05-03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发射机和接收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48606A1 (zh) * 2023-01-13 2024-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方法、译码方法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36577A1 (en) 2023-08-30
WO2022111575A1 (zh) 2022-06-02
EP4236577A4 (en) 2024-04-17
US20230300900A1 (en) 2023-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7302B (zh) 一种编译码方法和终端
US10972130B2 (en) Encoding method, decoding method, encoding apparatus, and decoding apparatus
CN108282259B (zh) 一种编码方法及装置
US114182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on of polar codes
WO2017121334A1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85059B (zh) 极化编码调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0067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208554A1 (en)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598333A (zh) 信道编译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585102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3472363A (zh) 编码方法及装置
WO2022117061A1 (zh) 一种极化码辅助比特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US20230058149A1 (en)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9391358B (zh) 极化码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91353B (zh) 一种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99643B (zh) 一种极化码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10034851B (zh) 编码方法、编码设备以及***
CN111525980B (zh) 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11713023B (zh) 一种极化码译码方法及译码装置
CN111490797B (zh) 编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30189070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409827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
EP440790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071711A1 (zh) 一种编码方法、译码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4915297A (zh) 一种编码和译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